发布时间:2023-09-27 10:23:1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企业经营总体战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全局性 战略制定 战略选择
企业经营管理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严峻的挑战环境,为求得长期稳定的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是对企业经营范围的科规定。具体的讲,企业经营战略是在符合和保证实现企业使命条件下,在充分利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机会和创造新机会的基础上,确定企业同环境的关系,规定企业从事的事业范围、成长方向和竞争对策,合理地调整企业结构和分配企业的全部资源。本文结合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分析了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基本特征和制定步骤。
一、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特征
1、全局性
形象地说.企业经营战略就是企业发展的蓝图,制约着企业经营管理的一切具体活动。企业经营战略是对企业的未来经营办向和目标的纲领性规划和设计,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方面都具有普遍的、全面的、权威的指导意义。
2、长远性
企业经营战略考虑的是企业未来企业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总体发展问题。经验表明,企业经营战略通常着眼于未来3-5年乃至更长远的目标。
3、指导性
企业经营战略规定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基本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指导和激励着企业全体职工努力工作。
4、现实性
企业经营战略是建立在现有的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基础上的,一切都从现有起点出发。
5、竞争性
企业经营战略像军事战略一样,其目的也是为了克敌制胜,赢得市场竞争的胜利。
6、风险性
企业经营战略是对未来发展的规划,然而环境总是处于不确定的变化莫测的趋势中,任何企业经营战略都伴随着风险。
7、创新性
企业经营战略的创新性源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因循守旧的企业经营战略是无法适应时展的。
8、相对稳定性
企业经营战略一经制定后,在较长时期内要保持稳定(不排除局部调整),以利于企业各级单位、部门努力贯彻执行。
二、制定经营战略的步骤
1、经营战略分析
企业的内外环境即为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提供了机会,同时又使其面临着威胁。因此企业的战略管理首先就要对内外部环境进行战略分析。这是战略管理的起点。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战略家孙武曾经说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里的知彼就是了解外部环境,知己就是了解内部条件。
企业经营战略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略人员对企业目标的确定是否明确、对企业外部环境的评价是否准确以及对企业内部条件的分析是否完整、透彻。这是因为:
(1)企业经营战略必须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相一致,特别是要能利用环境中已存在的或可预见的机会,并尽量降低或完全消除环境对企业形成的威胁。
(2)企业内部资源及能力必须能够满足企业所制定的战略的要求。由于企业不大可能利用所有的机会,因此在制定企业战略时应该根据企业的内部优势选择可以利用的机会,绝不能不考虑内部能力,就根据环境机会制定没有资源保证的战略。
(3)战略的效果要通过实施过程才能得以表现。战略的实施受到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制约。
企业外部环境包括企业的微观环境、中观环境及宏观环境,这些环境因素对企业来说基本上是不可控的,把握住外部环境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掌握了足够的信息,就为正确确定企业的经营方向和思想、提出经营目标、确定经营战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企业内部条件的分析指的是要评价本企业在经营中已具备的和可取得的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这里不仅包括人、财、物等物质资源,而且还包括企业组织结构、信息、时间、企业文化及企业形象和信誉等无形资源。明确企业的优势和劣势,这就为企业在长远发展中如何扬长避短指出了战略方向。
2、经营战略制定
战略制定是在企业经营战略分析的基础上,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按一定的流程和方法,为企业选择适宜战略的过程。战略制定是企业战略管理歌得成功的根本保证,直接影响到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因此战略制定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关键环节。它又可以分为四步:
(1)战略制定的准备。也就是制定战略的目标和选择制定战略的方法。前者为企业实现战略任务指明了方向,它应该具有可接受性、灵活性、可度量性、可实现性、适应性、易理解性;后者根据具体单位的类型和规模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小企业的战略一般都是非正式形成的,大规模的公司的战略是通过各层次的管理人员广泛参与,经过详细的研究和讨论,有秩序、有规律地形成的。
(2)总体战略选择。中石化要做世界一流企业,中石化始终把资源战略放在首位,狠抓东部老油田的稳产增产,推动西部新区勘探的战略性突破。中国石化集团油气勘查矿权区块由6万平方公里增加到103万平方公里;拥有石油远景资源量从181亿吨增加到267亿吨。天然气拥有远景资源17.4万亿立方米。通过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中国石化集团原油储采比由13.7提高到15.8,已连续7年实现储采平衡有余,改善了资源序列结构,为企业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企业总体战略应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附加值,即在企业的某个或多个价值活动上实行低价成本或差别化,由此产生溢价。就是说企业的总体战略必须帮助其经营单位建立一个独特的、能产生竞争以及竞争优势的程序。在制定总体战略时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企业应该选择在哪个行业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使其长期利润最大化,二是企业应该选择哪种战略进入或退出某个行业领域。
(3)竞争战略选择。由于每个企业面临着不同的机会和威胁,每个企业有不同的优势和弱点,所以对每个企业来说形成的战略是独特的。波特的《竞争战略》一书中,提供成功机会的基本战略方法有三种,即成本领先战略、与众不同战略和集中优势战略。
(4)战略方案评价。战略方案评价是企业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术,从众多的备选方案中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方案和决策过程。
三、结论
企业经营管理战略制定以后,关键是战略的具体实施。战略实施的成败在于能否把实施战略所必须的工作任务、组织结构、人员、技术等资源以及各项管理功能有效地调动起来加以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1]苗长川,杨爱花主编.现代企业经营管理[M]. 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2]孙云茂. 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方案研究[J]. 现代商业. 2011(07)
【关键词】经营战略;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经营理论
1.企业经营战略概述
1.1企业战略及其性质
战略一词来源于希腊字stratagem,其含义是“将军指挥军队的艺术”。后来,演变成泛指重要的、全局性的谋划。今天,在企业经营中运用这个词,是用来描述一个企业打算如何实现它的目标和使命,包括对实现企业目标的各种方案的拟定和评价,以及最终选定将要实行的方案。企业战略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及可取得的资源情况,为求得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对企业发展目标、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地总体谋划,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一系列战略决策的结果,同时又是企业规划和计划的基础。企业战略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大系统,可以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子系统。一般来讲,一个成熟的、多元化企业,其经营战略包括二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企业总体战略,是企业战略体系的土体和基础,起着统帅全局的作用。第二层次是事业部发展战略,它把企业总体战略中规定的方向和意图具体化,成为更加明确的针对各项经营事业的目标和战略。第三层次是职能战略,将企业战略按照专门职能进行落实和具体化,一般包括营销战略、生产战略、投资战略、研发战略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等等。
1.2经营战略概述
经营战略是企业职能战略形式之一,从属于企业总体战略,它的制定、部署和实施应当符合企业总体战略的要求,支持企业总体战略,这是由于高层次的战略决策对低层次的战略决策起着决策性作用。同时,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经营战略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制约、支持着企业总体战略的制定、部署和实施。不考虑企业多元化经营与单一经营的区别,企业战略与经营战略的关系是相互协调,相互印证的辨证关系。企业经营战略是企业经营决策者在特定环境下,依据已定的企业战略指导思想,在充分考虑企业长期发展中经营情况,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对理财活动影响的基础上,预先制定的用以指导企业未来较长时期经营管理全局的总体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总体方略。由于企业经营战略所关注对象是企业战略实施所依赖的关键资源之—资金。因此经营战略在企业发展战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成长期企业经营战略
经过创业期发展,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产值增长率、人员增长率、资本增长率、利润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率等指标的增幅逐年上升,表现出企业成长的态势,标志着企业进入成长阶段。
2.1成长期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2.1.1财务运行状况
企业进入成长期后,随着销售的顺利增长,利润逐渐增加,财务运行状况开始出现好转,企业生产、销售势头良好,现金流量增多,周转速度加快,企业价值链各环节连接开始顺畅、资产运用效率提高,但在资金需求方面,由于企业会面临原有的生产设备不能适应生产,需要增加员工人数,进行设备投资,增加产品种类等扩大在生产,资金仍然紧缺。
2.1.2权益和偿债能力
在资金供给上,企业内部融资能力虽然增强,但仍满足不了企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同时,企业效益、资信等级的提高开始使金融机构放宽了对企业的贷款政策和条件,企业大规模负债成为可能,负债额度逐渐增加,资本结构趋于合理,在财务运作良好的条件下可以获得财务杠杆收益。
2.1.3财务收益状况
企业成长期扩大生产规模、加强成本控制,加之销售渠道的畅通,使企业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企业盈利能力不断提高。
2.2成长期经营战略模式
通过创业期的经营,企业在行业内开始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并不断扩大,财务分析结果良好,企业步入了成长阶段。作者认为,企业在成长期的发展基础仍很薄弱,不宜进行多元化投资,该阶段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把主营业务“做大”,边投资,边回收,以增大现金流、扩大市场占有率为经营战略的主导思想.因此对于传统企业在成长期经营战略本文倾向于以扩大生产规模为主的投资模式。
扩大规模的主要目的在于:第一,会使企业比小规模时更具有成本优势。在价格敏感的市场中,规模大的企业易于把这种成本优势转移到消费者中,扩大市场份额,最终把小企业驱逐出去。第二,扩大规模会提高行业的进入壁垒,避免因新的挑战者进入而使企业发展的延续受到冲击,第三,企业规模的扩大是企业进行多元化投资和实施纵向一体化的基本前提,而多元化和纵向一体化又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形式,第四,规模扩大后的企业通过内部资金融通可以导致资金利润率的提高,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2.3成长期企业投资规模分析
企业的投资规模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并不是无限的,当投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如果再扩大规模,规模经济就不会再提高效率,相反会带来新的困难和问题。并导致成本上升,效益下降,产生投资规模的不经济性。企业投资规模变化时,投资规模的经济性与不经济性总是同时存在。如果前者大于后者,那么投资规模是合理的,反之亦然。企业规模的确定受企业外部环境和自身融资能力共同影响。
2.4成长期企业规模经营战略实现方式
规模经营战略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2.4.1外延型投资实现方式
这种投资方式主要是通过基本建设投资增加劳动资料为主要手段来实现经营战略。具体形式主要包括新建、改建、扩建等。
2.4.2内涵型投资实现方式
内涵型投资实现方式是在现有企业的基础上,用先进技术代替原有相对落后的技术,现有工艺和装备代替落后的工艺和装备,实现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以达到提高产品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扩大生产规模,全面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目的。具体方式主要有:设备更新改造、产品更新换代、工艺改革、零星固定资产采购等等。
2.4.3兼并投资实现方式
企业经营战略实现的兼并方式即企业通过对其它企业兼并实现扩大再生产的方式。兼并方式最突出的优点在于节省投资时间。一般情况下,凡是实行兼并的企业大都因被兼并企业管理不善造成的,所以被兼并企业的生产设备、工艺经过改造即可纳入兼并企业的生产序列,且被兼并企业有着大量的可供利用的设备、技术和管理人员。这就大大缩短投资时间和生产准备时间。兼并方式的另一个明显特征是投资风险小。传统的投资方式,工期一般几年,甚至十几年,在建设期,经济的调整,通货膨胀的加剧,利率的升高,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都会增加投资风险。而采用兼并的方式,投资时间很短,上述风险就会大大降低。总之,企业兼并能有效扩大企业规模,是优化存量资源配置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2.4.4收购投资实现方式
企业收购是指企业用现款、债券和股票购买另一家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权,以获得该业的控制权,从而增强企业实力。收购投资能以较少的投资额获得对另一家企业的控制,加强自身的优势地位,是一种最省钱的扩张方法。其具体方式有公开收购和杠杆收购两种。
3.结论
随着我国加入WTO,发展全球化特征日益明显,企业不仅面临国内竞争的压力,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一个企业将自己的产品、市场仍停留在某一个地区或国家,仍满足于对人、财、物的封闭式管理,就等于束手待毙。企业经营管理必须要敢于面对市场竞争压力进行外向型、开拓型管理,敢于迎合市场变化,向市场融资、投资,向市场要效益,进行负债经营和风险经营。要做到这一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就必须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关注市场利率的变化、国家金融、经济政策的调整及证券市场的变动,结合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调整企业经营策略和政策,保证经营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企业经营 企业发展 多元化战略
人生不过选择,战略就是取舍,制定战略的一项重要作用就是明确不做什么、专注什么。多元化战略是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发展战略,相对企业专业化经营而言,多元化包括增加新的但与原业务相关的集中多元经营,增加新的但与原业务不相关的混合多元经营,和对现有用户增加全新的不相关产品服务的横向多元经营三种主要形式。
1.多元化战略的理论定位
讨论多元化战略,首先要明晰定义及其在战略理论体系中的定位。从实施层面看,企业战略分为总体战略、竞争战略、职能战略三个层面,总体战略由企业最高管理层制定,旨在通过建立和经营行业组合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体现企业哲学和核心价值观;竞争战略是企业的二级战略,是业务层战略,指企业某一项业务的管理策略规划,为取得某项领域业务优势和经营成功而制定的行动方案;职能战略是管理者为某项特定的职能活动、业务流程或重要职能部门所制定的策略规划。总体战略、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的三者关系是,总体战略和竞争战略指导、规范、约束职能战略,职能战略服从、体现、支撑总体战略和竞争战略。
多元化战略属于企业总体战略之一,常见的总体战略有一体化战略、多元化战略、加强型战略、防御型战略、战略外包、并购战略和战略联盟。多元化战略由著名管理大师安索夫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曾在60-70年代掀起了全球范围的多元化热潮。多元化战略从诞生之时起,就与专业化经营被理论界和企业界反复研究,近年来随着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发展,多元化战略呈现向专业化经营回归的趋势。
从经营角度,企业的多元化可以分为产品多元化、市场多元化、投资区域多元化和资本多元化,多元化战略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泛指企业经营在不同角度的多样化组合。因此,探讨多元化战略必须界定其理论边界,否则容易与其他总体战略混为一谈,例如并购战略、扩张战略与多元化战略之间,在日常概念中容易混淆。这方面,安索夫矩阵是一个极好的工具,确定战略分类的标准在于产品对于企业的新鲜程度以及企业将要进入市场的经验积累。观察安索夫矩阵可以发现,多元化战略的核心在于新市场新产品与原有业务的相关程度,相关程度越低,企业实施多元化的难度越高,因为,不相关多元化对企业经营的经验值提出了挑战,进入完全陌生的领域,对企业经营充满着风险的不确定性。
2.多元化战略的企业实践发展
根据《财富》杂志的统计,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单项产品销售额占企业总销售额比重95%以上的有140家,占500强总数的28%,主导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70%-95%的有194家,占500强总数的38.8%,相关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70%的有146家,占500强总数的29.2%,不相关多元化的企业则凤毛麟角。就国内企业的实际案例来分析,较为典型的有万科和海尔。
2.1万科的多元化实践
万科公司组建于1984年,最初从事录像机进口贸易,接着“什么赚钱就干什么”。到1991年底,万科的业务已包括进出口、零售、房地产、投资、影视、广告、饮料、机械加工、电气工程等13大类。1992年前后,万科通过增资扩股和境外上市筹集到数亿元资金,一方面将业务向全国多个地区、多个领域扩展,另一方面向国内30多家企业参股,多元化发展的速度和程度达到其历史顶点。
虽然万科的每一项业务都是盈利的,但是,从1993年开始,万科的经营战略发生了重大改变,经历1994年和1995年的徘徊之后,1996-1997年提出“质量管理年”和“客户年”,客户服务理念在万科内部深入人心,这亦是万科物管服务备受业主认可的源起。实际上,连续两年对质量及客户的强调,基本奠定了万科在房地产开发领域的“特质”——为每位客户提供满足他们需要和追求的住宅,甚至是生活方式。由此,万科开始专注住宅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以细分市场专注,奠定了在中国房地产企业中的一流地位。
在这之后的2002年,万科继“客户年”之后第五年,再度提出“客户微笑年”,在企业内部形成了牢固的客户服务理念。正是这一年,万科的“减法”战略告一段落,万佳超市被转让,但公司在这一年的整体业绩仍保持稳定增长。从涉足13类行业的多元化,到最终放弃赢利业务连锁零售业,万科经历了一轮不相关多元化到专业化的回归。
2.2海尔的多元化实践
1992年至1998年是海尔的多元化战略阶段,通过兼并重组18家亏损企业,植入海尔的企业文化和管理。1992年至1995年间,海尔推行相关多元化战略,给用户提供一系列家电的完整解决方案,从冰箱延展到冷柜、空调、洗衣机、彩电等全系列的家电产品领域,成为行业的翘楚。
但1995年以后,海尔实行不相关多元化战略,先进入医药领域,随后涉足保健品、餐饮、电视、电脑、手机、软件、物流和金融等十多个领域,海尔药业的“采力”、海尔餐饮的“大嫂子面馆”、海尔电脑等匆忙面市、淡然退出,仅电脑业务三年经营亏损超过2亿元。
在相关多元化尚未稳固之时,急于走上不相关多元化的道路,陷入了多元化的陷阱,在资金流、管理经验和企业文化上同时面对多个陌生行业考验的海尔,遭受了发展的瓶颈。其实从近两年的经济发展看来,海尔当初涉足的电脑、手机、长江证券等多元化项目,眼光不可谓不长远,最近这些项目在海尔翼下又开始发挥营收效益,但短时间内匆忙冒进展开的多元化布局,说明只关注行业前景、不关注发展风险和自身实力,对企业发展是不利的。
3.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关注要素
万科和海尔的案例表明,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做大”的冲动会推动企业关注多元化战略,此时如果企业对风险认知不足,高层决策又较为冲动,就容易被多元化分散企业原有业务的精力和资金流。“做大“冲动只是企业选择多元化战略的动因之一,规避经营风险也是企业关注多元化的另一项重要动因。
3.1突出主业,强化专业化核心能力,适度多元化
优秀的企业在经营领域的选择上首先要确定核心主营业务,以此培养专业化的核心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重点考虑相关多元化的经营战略,让企业从横向和纵向领域扩张,不断增强对核心主营业务的保障,实现规模化经营。打通产业链路,降低主营业务的成本;深化技术研发,实现核心产品的领先升级;连通产销渠道,确保供应链优化,降低存货投入。相关领域的多元化有助企业在原有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张壮大自身的经营规模和实力,做深做透,打造一个行业的领导者竞争位置。
一个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其资金、人力、技术、管理能力等都是有限的,与其全面铺开到多个领域,不如聚焦核心要素,优化资源配置,保障重点市场和重点产品,为企业的进一步壮大累积坚实的基础。
3.2认识误区,多元化经营并不能分散系统性风险
从经典的投资理论看来,市场风险可以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在不影响投资期望报酬的前提下,把一系列资产有选择性地有效搭配,可以减少投资的风险和报酬的波动性,因此在资本投资领域,组合投资是实现长期可持续回报的重要手段。多元化将投资分布于不同的产业或业务,假设各业务之间的利润没有关联性,随着多元化程度增大,非系统性风险是可以被降低的。
但是,经济波动的深层次因素如经济周期、突发危机等系统性风险,从资本领域看来是不可被分散的,例如发生战争、2008年底爆发的次贷危机等,可预测的几率极低,且风险因素产生影响时,是波及所有的行业,只是不同行业之间受影响程度略有区别而已。所以,寄望多元化经营可以分散企业经营的系统性风险是不现实的。
3.3增进战略协同,把专业化和多元化融合取优发展
战略协同具备静态横向协同和动态进程协同的特征,不管哪种协同,共同的特点是追求更合理、更有效地配置资源。企业战略不论是多元化还是专业化,最重要的是不能僵化,一项总体战略一定是在一定时期在一定环境中为企业抉择最优路径,但并不能在企业发展中永远有效。
多元化战略的实践成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各项经营领域是否处于单兵作战状态,能否产生相互关联和协同能力,如果不能,则难以产生战略匹配和资源共享所带来的协同优势。从一些成功企业的多元化来观察,某种程度上企业多元化都离不开核心竞争能力的专业化,比如欧莱雅集团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化妆品集团,创立于1907年,经营着从顶级品牌HR、二线品牌Lancome、Biotherm到三线以下的品牌小护士,从彩妆到药妆到香水和美发产品,这是多元化战略的一个成功案例。但可以发现,欧莱雅首先遵循了相关多元化的经营原则,同时,欧莱雅始终保持着核心能力,比如营销包装能力、市场公关能力、渠道销售能力等,正是基于上述专业化的核心能力,欧莱雅才实现了多元化的经营效益。从这个案例看来,战略协同,专业化和多元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才是企业战略发挥积极效用的关键。
关键词:企业预算目标 目标设置
预算目标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体现,从预算的角度看,利润是企业预算的一个主要目标,它是编制各项经营预算与投资预算的依据。因此,突出利润目标的重要地位是十分必要的。企业预算目标指标不仅应该有以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利润和现金流量等指标为核心的财务预算,而且应该有支撑财务预算得以实现的业务预算,还应该有规划企业资本性支出和特殊性收支的专门决策预算。
一、预算目标在全面预算管理中作用
1.保证战略实施作用
预算目标可作为预算编制的指导目标,通过预算目标的下达,指标化、数字化、明确的表达了战略目标,实际为各级责任主体预算编制指引了方向。企业年度预算目标按一定预算周期分解到各级责任主体,构成了各级责任主体的预算目标责任书,该责任书将作为标准来衡量责任主体所编制的预算。保证了企业战略在各责任主体得到贯彻与实施。
2.平衡不同职能部门战略作用
预算编制过程中,通过对所编制预算进行分析,特别是对预算目标模拟达成情况分析,可以评价不同职能部门战略合理性与所编制预算的合理性。在预算的审核、平衡过程中,一般会将总体战略和总体预算目标作为平衡点,通过调整相关职能部门战略和预算,使所编制预算满足总体战略和预算目标的要求。
3.过程监控作用
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对预算实际发生进行分析,可进行预算目标达成情况差异分析,通过差异分析,可随时发现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根源分析,及时进行调整。
二、预算目标的制定方法
我们知道,预算是一种特殊的计划,是用数字来表示预期结果的报告书。因此,预算目标的制定与企业计划的制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且随着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的发展,从战略角度出发,制定企业战略发展计划进行战略决策并在此基础上与日常管理结合逐步细化已在实践广泛运用,因此,预算目标的制定必然受到企业战略决策的影响,战略决策决定了战略成本的控制也决定了预算目标的制定,当然预算控制过程也对战略决策产生影响。
1.确定企业的总体战略
战略是企业为实现其宗旨和目标而确定的组织行动方向和资源配置纲要。不同的战略决定了企业的市场开发计划、成本控制方法等,而这一切都将在企业的预算目标中得到体现。如确定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必然关注如何控制成本开支,谋求比竞争对手较低的总成本向整个市场提品或服务以吸引广大顾客;不断寻求在不牺牲可接受的质量和关键特色的前提下努力降低成本和高效率低成本的营销运作。通常在预算目标中关心如何通过投资预算获得产品规模效益,降低产品的单位成本;控制生产要素的价格,以降低成本。总体战略方案一般是由企业高层管理者确定。这时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为预算管理的组织协调机构应根据相关信息,包括竞争环境分析资料、目前和以往的财务状况、通过对价值链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得出的战略成本实际情况、产品生命周期、企业目标等,综合权衡,提出战略发展意见,企业高层领导协商后进行选择确定。
关键词:企业预算目标 目标设置
预算目标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体现,从预算的角度看,利润是企业预算的一个主要目标,它是编制各项经营预算与投资预算的依据。因此,突出利润目标的重要地位是十分必要的。企业预算目标指标不仅应该有以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利润和现金流量等指标为核心的财务预算,而且应该有支撑财务预算得以实现的业务预算,还应该有规划企业资本性支出和特殊性收支的专门决策预算。
一、预算目标在全面预算管理中作用
1.保证战略实施作用
预算目标可作为预算编制的指导目标,通过预算目标的下达,指标化、数字化、明确的表达了战略目标,实际为各级责任主体预算编制指引了方向。企业年度预算目标按一定预算周期分解到各级责任主体,构成了各级责任主体的预算目标责任书,该责任书将作为标准来衡量责任主体所编制的预算。保证了企业战略在各责任主体得到贯彻与实施。
2.平衡不同职能部门战略作用
预算编制过程中,通过对所编制预算进行分析,特别是对预算目标模拟达成情况分析,可以评价不同职能部门战略合理性与所编制预算的合理性。在预算的审核、平衡过程中,一般会将总体战略和总体预算目标作为平衡点,通过调整相关职能部门战略和预算,使所编制预算满足总体战略和预算目标的要求。
3.过程监控作用
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对预算实际发生进行分析,可进行预算目标达成情况差异分析,通过差异分析,可随时发现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根源分析,及时进行调整。
二、预算目标的制定方法
我们知道,预算是一种特殊的计划,是用数字来表示预期结果的报告书。因此,预算目标的制定与企业计划的制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且随着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的发展,从战略角度出发,制定企业战略发展计划进行战略决策并在此基础上与日常管理结合逐步细化已在实践广泛运用,因此,预算目标的制定必然受到企业战略决策的影响,战略决策决定了战略成本的控制也决定了预算目标的制定,当然预算控制过程也对战略决策产生影响。
1.确定企业的总体战略
战略是企业为实现其宗旨和目标而确定的组织行动方向和资源配置纲要。不同的战略决定了企业的市场开发计划、成本控制方法等,而这一切都将在企业的预算目标中得到体现。如确定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必然关注如何控制成本开支,谋求比竞争对手较低的总成本向整个市场提品或服务以吸引广大顾客;不断寻求在不牺牲可接受的质量和关键特色的前提下努力降低成本和高效率低成本的营销运作。通常在预算目标中关心如何通过投资预算获得产品规模效益,降低产品的单位成本;控制生产要素的价格,以降低成本。总体战略方案一般是由企业高层管理者确定。这时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为预算管理的组织协调机构应根据相关信息,包括竞争环境分析资料、目前和以往的财务状况、通过对价值链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得出的战略成本实际情况、产品生命周期、企业目标等,综合权衡,提出战略发展意见,企业高层领导协商后进行选择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