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23:1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点鲜明,民主状况认识多元,爱国情感强烈,对国家未来积极乐观对于“理论体系”,94.17%认为“有价值,但是需要结合我国实际运用和学习”,3.57%表示“有价值,必须全盘照搬”,2.26%持否定态度。在“你对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中,91.17%认为“应当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5.83%认为“走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这表明大学生在旗帜和道路问题上观点明确,认识到马克思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指导作用,但并不能完全搬照理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有自己的国情,需要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对于“你认为现在还需要弘扬爱国主义了吗”94.17%认为“十分必要,有国才有家”,60.15%学生赞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观点上;35.9%的同学基本赞同。以上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非常爱国,能够立足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对国家感情深厚,对我国发展前景寄予青年人特有的支持和信心,持乐观态度。
二、社会价值观状况:价值观标准存在二重性
关于“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看法”,81.39%的学生认为“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统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11.47%的学生“把它当做个人的努力方向,尽自己的能力做”。在“你认为周围人中存在的主要不良思想倾向”中,“利己主义”占51.5%,“拜金主义”占19.36%,“功利主义”占16.17%,这表明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知、行的二重性。思想上认同正确的价值观,但在现实面前,因各种因素的影响,便会产生“利己”的行为结果。这些观念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使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从承担国家责任,奉献社会转向实惠实用的现实生活,从追求理想和知识转向追求金钱和地位。因此,我们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任重道远。
三、对未来发展的态度:就业创业是大学生面临最大的压力
在“大学生面临的最大压力”中,63.35%认为“就业创业压力”是大学生面临的最大压力,17.29%认为是“自我成长期望压力”,10.53%认为是“学习压力”,8.83%的学生认为是因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等因素造成的心理压力,很明显,就业已经是每个大学生一进校门就要考虑的事情。为了增加就业优势,很多大学生既要学习很多功课,又要利用业余时间去报各种补习班,去拿各种证书来应对就业,有的大学生已身心俱疲。一部分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制定了较高的、长远的目标追求,其目标实现的过程是艰难的、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这部分学生常常会感到来自自我成长期望的压力,教育者应给予他们其更多的保护和帮助。学习压力是大学生一直面临的问题,适当的压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另外,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应该对症下药,解决其思想问题。
四、获得时事信息的渠道及课余关注的内容单一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ituation Survey Report
LIU Jiyong
(Department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Shandong Foreign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Qingdao, Shandong 266100)
Abstract In the new situation, University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facing many new challenges, students' life values,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of employment have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In practical work, we often suffer from lack of understanding, understanding students now many ideas and practices, which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our work. Therefore only in the premise to carry out a full investigation unde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esent college students' ideas, to do well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questionnaire; characteristics
1 调查目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家的学习、生活状况,掌握同学们的思想动态,做好日常的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明确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促进同学们的发展和成才。
2 调查方式
此次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46份,回收有效问卷139份。
3 调查结果及分析
3.1 总体情况
本次问卷共调查男生占37%,女生占63%,其中汉族99%,满族1%,农村户口的占74%,城镇的占26%,校学生会及社团成员占25%,系学生会及社团成员占27%。
3.2 学习观
3.2.1 学习动机
在第12题,上大学是为了什么的回答中,86%的同学选择了是为了提升自我,找到理想的工作,改变个人和家庭的生活。第4题,你在大学里最想学会的是什么的回答中,87%的同学选择了学习专业知识,提升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反映了现在绝大多数同学是有想要学到一技之长能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的动机的。
在第3题和第13题大学学习中遇到的最大困惑的回答中,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的占63%,认为学校培养计划不完善,书本知识太枯燥的占54%,这说明一方面,我们的教育教学还一定程度上存在课堂吸引力不足,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少交流的问题。也说明另一方面,学生虽然主观上有积极向上的愿望,但是具体到每天的执行上,又缺少明晰的指导,尤其是亟需就业规划方面的专业性指导。我本身是给学生上过这个职业规划课的,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深感知识匮乏,能力欠缺。希望聘请校内外高水平专业职业指导师对同学们进行专业的指导,这可能是解决目前大部分同学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3.2.2 课外活动
在第5、6、7、8关于课余时间安排的题目的回答上,选择看电影、电视、上网、逛街、旅游、兼职的占了95%以上,选择读书看报的分别只有5%、。与之相印证的还有每天使用网络和手机两小时以上超过80%,手机不离手的分别占了16%。这说明,我们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引导同学们合理利用自己的自由时间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第2题,你如何看待学科竞赛的回答中,70%的同学回答了有兴趣,一定会参加,另外有11%的同学选择了想参加,但是怕做不好,加起来也就是有81%的同学有意愿参加各类学科知识竞赛。在第10题的回答中,只有3%的同学表示,不愿参加学院的课外活动,11题的回答中,只有9%的同学参加的课外学习是与专业无关的。
这说明,组织好以专业为核心的课外学习及活动,让更多的同学参入到各类专业知识竞赛当中,可能是今后我们引导同学们走出宿舍、走下网络、丰富课余生活的一个努力方向。
3.3 生活观
3.3.1 个人消费
第14、15题的回答中,66%的同学的月花费(除学费、住宿费)为300-800元,300元以下和800元以上的分别占16%和18%。在这些花费中,除吃饭外,63%的用于日常用品的购买,其次交话费占了13%,再次说明,目前手机在同学们的生活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3.3.2 积极方面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现在我们的学生总体的心理状态还是比较稳定的,有77%的同学认为自己经常处于快乐和平稳的状态,21%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生活,朝气蓬勃,丰富多彩,10%的同学现在正努力学习,为将来做准备。69%的同学有规律的作息,71%的同学有自己的兴趣爱好,81%的同学认为自己跟宿舍成员相处融洽,92%的同学认为跟班级成员相处融洽或没有矛盾。
3.3.3 存在的问题
仍有22%的同学感觉每天的生活是迷惘盲目,缺乏目标的。16%的同学选择在遭遇挫折和困惑,或在承受压力时独自承受,不想被人发现。59%的同学认为大学里压力最大的来自于就业,63%的同学认为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前途未卜是生活中感觉最苦恼的问题。就业的压力再次凸显出来。同时反映的深层次问题是,专业知识和人际关系培养的不到位,另外很多同学在面对未来时,明显的信心不足。
3.4 就业观
通过调查问卷发现,83%的同学目前有比较模糊的就业意识,但是只有37%的同学有比较清晰的规划,结合日常对同学的了解,我认为这个比例还要更低。这反映出来的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同学们都感受到了目前社会就业的巨大压力,但是缺乏相应的应对策略,所以大部分同学现在的状态就是随大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国长期以来缺乏系统正规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很多同学在大学选择志愿时还不了解或只是模糊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背景、知识及就业前景,进入大学后,虽然学了很多相关专业的知识,但大都是理论性的,缺乏对相关行业和相关职业的直接的、感性的认识。另一方面,现在很多同学也不了解自身的兴趣、性格、气质、能力及职业价值观的倾向,我们现在也缺乏相关的测评手段、评价机制和专业人员。
关于大学生创业,有20%的同学有想要创业的意愿,有26%的同学想要了解相关的创业政策。这跟我上创业基础课了解的情况基本吻合。这说明,在目前的就业压力和国家对创业的大力支持下,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激情正在觉醒。这也同时证明了我们学校开设创业课程的必要性。
3.5 思想政治和人生价值观
这两部分同学们的答卷,我感觉可能受了长期以来高考训练的结果,大家都下意识的选择了“相对正确”的答案。但是仍然可以从同学们的答卷中看出某些端倪。
比如,41%的同学想要入党,但是35%的同学是为了就业中有优势才选择入党。有91%的同学认为弘扬爱国主义十分必要,74%的同学会主动参加单位或地区组织的抗震救灾活动,但同时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有61%的同学选择个人利益为主,兼顾国家利益。以上数据显示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更加强调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兼顾,奉献与索取的统一。实质上当代大学生在集体责任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上既有值得肯定的一面,又存在着诸多问题,这恰恰是社会转型期多元化思想在他们思想意识方面的表现。
4 对今后学生工作的启示
(1)坚持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相结合。现在的学生普遍个性化较强,传统的说教已很难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继续以往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仅无济于事,还很有可能会将矛盾激化或演变为师生之间的激烈对抗,而这已经远离了我们教育的初衷。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坚持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相结合的方法,因人施教,切实提高思想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特点
(一)导向性
评价的目的在于改进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是有计划、有组织的自觉活动,是以一定的目标、需要、愿望为准绳的价值判断过程。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描述与评价,教育者及主管部门能够及时总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不断克服缺点,取得更大的成绩。
(二)动态性
考察和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要坚持发展的观点,注意经常收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检查与定期评估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更加客观、全面、公正。再次,评价者往往会通过有意识地调整指标体系的设计和某些指标的权重,引导评价对象积极主动地去克服某些薄弱环节,朝着既定目标发展,更好地发挥评价活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调节作用。
(三)对比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对比性特点不仅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评估指标的对比,还表现为评估对象过去同现在的对比,也表现为评估对象之间的对比。通过这些对比,可以判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水平,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与工作重点。
(四)系统性
评价活动需要确立发展性评价理念,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各种因素加以分析。在设计评价工作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时,要认真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准确把握它们各自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工作方案和评价指标更加符合实际。在具体评价时,既要重视对某些阶段性、局部性工作的评价,更要重视对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工作开展情况的总体分析,在局部分析与整体分析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价。
二、发挥评价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中的作用
(一)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目标和标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目标,应体现这一目的要求,同时结合不同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来具体规定。首先应该结合实施质量提高工程的目的要求,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目标和标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应该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为目标,并按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目的要求,从完善工作体系、优化教育活动过程、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来进行评价标准与指标的具体设计。
(二)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过程与环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是由认识、比较、判断三个环节组成的活动过程。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对有关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处理,为评价提供全面准确、充分有力的事实依据和事实支撑。评价的第二个基本环节是比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过程中的比较,重点是把评价对象和评价标准加以对照,从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思想品德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结论。同时,不同单位之间、教育者之间、大学生之间的横向对比,提供了相互比照、知己知彼的机会,使大家能够找出各自所具有的优势、存在的不足,营造比学赶帮、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评价的第三个环节是判断,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判定评价对象的价值及其实现程度,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和评价者的主观意愿得到充分体现。
(三)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模式与方法
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模式与方法,对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这一评价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总结性评价与指导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基本模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是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大学生思想品德状况作出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定,使被评价者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起到引导、激励和规范作用,体现了总结性、鉴定性评价与指导性、发展性评价的统一。运用总结性评价与指导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必须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方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要根据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评价目标和运用总结性评价与指导性评价相结合评价模式的具体要求,创造性地运用这些不同的评估方法。
三、结语
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性系统与隐性系统的矛盾关系,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性系统的竞争力、影响力与渗透力,充分发挥显性系统在博弈中的优势,针对隐性系统的状况进行吸引、引导,把隐性系统控制在最小状态,这是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与质量的新方式。
关键词 黑箱 方法
一、问题的缘起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根本上来说是做人的工作,其根本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完善人,发展人,努力实现人的个性与社会本质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实践活动直接涉及到的是人,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掌握和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
然而,在高校中,由于一些客观、主观条件的限制,抓住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摸清大学的思维规律,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所感、所思、所盼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当代的大学生大的成长背景与上一代明显不同,国际,趋向经济全球化,国内,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阶段,其自身的发展又是伴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当今,大部分大学生依赖网上的交流而忽视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和交流,在大学生沉溺于网上交流的方式的同时,消弱和减少了他们与同辈及长辈之间必要的沟通与交流,也疏离了他们之间的感情。这样以来,对教育者来说,真正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就更加困难。
此外,每一个时代的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不一样,对周围的的事情的感受也不相同,通常,一代人与另一代人具有明显的差异。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就存在着这种代与代之间的差异。有人强调这种代与代之间的差异,称为代沟。由于这种代沟的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真正深入了解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活动,就有很大难度。因此,要真正了解大学生的思想情况、心理特点、和情感,就应该创新理念,找到正确的途径和方法。笔者认为,把黑箱方法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的放矢;富有实践性、针对性、实效性及科学性。
二、黑箱方法
(一)黑箱方法
黑箱是系统论、控制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认为:“所有的科学问题都是作为‘闭盒’问题开始的”,“若干可供选择的结构被密封在‘闭盒’中,研究它们的唯一途径是利用闭盒的输入和输出。”维纳所说的闭盒,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黑箱”。黑箱是我们未知的世界,也是我们要探知的世界。
所谓“黑箱方法”, 就是在不打开对象的情况下,靠输入指令和对象输出的信息来观察、了解和控制、掌握对象。
(二)黑箱方法的应用原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这种意义上,黑箱理论和黑箱方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适用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活的主体,有着自己的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被教育者,大学生也是活的主体,也有着自己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无论多么高明的教育者,也无法完全掌握被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被教育者的心理活动对教育者来说永远是个黑箱,至多是个灰箱。尤其是新的教育者或教育者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教育对象对他来说更是一个黑箱。这时,教育者就需要靠黑箱方法来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黑箱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准确地把握教育对象的心理活动及思想实质, 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黑箱方法的特点
1、整体性
黑箱方法一个显著的特征便是, 不采取打开的途径, 而是从“输入”与“输出”入手, 对“要探知的世界”这一“观察系统”进行整体地探讨。因此,信息“输入”与“输出”是黑箱方法的关键, 而“整体性”则是信息“输入”与“输出”的基本出发点, 目标是对“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获得全面、深刻、科学的认识。由此可见, 作为控制论的一种认识方法, 黑箱识辨方法继承了系统论的“整体性”思路, 扬弃了把研究对象先分割再综合的传统, 而是将研究对象看作是一个连续体,在综合的基础认识构成系统的若干具体而又特殊的要素。
2、联系性
黑箱方法通常将系统看成是“处在环境中,与环境互施影响、互通信息, 以一定的时间序列实现行为, 追求目标”的完整的系统, 因而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鉴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诸多的不可观测性和普遍联系性, 在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时,我们不妨借助黑箱方法, 以“输入”与“输出”为根本楔入点来着手探索。
三、黑箱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根据黑箱方法的原理, 我们可以把黑箱方法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政治教育的具体工作中。
(一)通过黑箱方法, 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1、通过黑箱方法可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如上所述,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态虽然可以被教育者了解,但是在很多情形下,它对教育者来说,仍然是一个“黑箱”,因此直接从它的终端输出――教育对象受到来自外部的影响后的反应――来判断问题存在的原因,这样就可以使对问题的分析在程序上得以简化。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设计不同类型的问卷,通过整体调查或抽样的方法, 调查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情况及思想特点,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中找到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及措施。例如, 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了解, 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根据需要分层次进行。从寝室、小组、班级的学生思想状况到全体学生在入学、毕业等阶段的思想状况,都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 教育者可以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进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通过黑箱方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见性
同样,高校思政教育者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具有差异性的问卷,了解当前大学生思想的状况及大学生对外界因素对其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的主观性判断。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中了解和掌大学生的思想信息和心理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综合分析,采用问卷推判法对学生的思想变化发展的趋向和状况加以预测,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例如,我们对毕业生就业意向和新生入校后可能出现的思想、心理问题,都可以采取问卷法,从学生的输出信息中分析得知,从而及早地采取相应的指导和教育措施。
(二)通过黑箱方法,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
虽然影响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因素很多,但这些问题不会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某种逻辑主线上的问题链,并且这些问题也是相互联系的。因此,解决问题时不仅应该从系统的输出端分析问题,还应当从系统的输入端去查找问题,这样可以使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路径
【分类号】G641
大学生肩负着国家未来建设的重任,如今高校教育中越来越注重思想政治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未来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其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显著作用,探索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有效路径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必要性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被逐渐重视起来,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也是国家所提倡的,目前也已经确立了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教育理念,这也是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提出新思路。为响应国家的号召,高校要采取措施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就目前而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令人满意,高校中不断出现大学生的犯罪的现象,说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高校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不够,心理疏导不畅,导致大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高校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非常有必要,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对大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有效路径
大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都有着独特的心理特征,鉴于这个原因,在高校思想政治中,要充分了解大学生的这种特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学生为本,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2.1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
大学生是国家年轻一代,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现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有很大不同,思想和观念都比较独特,为达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大学生的教育不能一概而论,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实施相应的思想教育,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对其实际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并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关心理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2优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不像其他课程那样只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学生所处的环境也会直接对学生造成较大的影响,要想达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就需要对环境进行优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高校是大学生培养的基地,为保证大学生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优化校园环境。只有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才能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是学校潜在的建设,隐性环境要与显性环境进行结合,使环境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影响和正确的引导。学生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下,就会自然受到熏陶,思想和观念也会得到转变,使自身素质得到提高。
2.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多的是重视其政治功能,忽略了教育对象的际心理状况,使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发挥良好的效果。有些人甚至排斥思想政治教育,在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心理状况,与学生进行深入的谈心活动,帮助大学生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其精神境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2.4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系
要实现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需要建立切实可行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系,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前提。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比较单一,教育目标理想,重视强调宏伟的目标,这与实际脱离,缺少对实现基础目标的指导与跟踪。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体系。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工作体系需要从指导思想、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方式上进行完善。在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工作体系时,要系统设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保证体系的科学、合理,其中要重点建设服务体系,建立有效的服务平台。
2.5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养
思想教育工作设计由教育者开展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也是由教育工作者进行实施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要求教实施者具有专业的素质和丰富的经验以及高尚的情操。与大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辅导员,因此,辅导员的素质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着重要作用。为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工作,国家十分重视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为提高辅导员素质制定了很多措施,例如开展心理辅导、学医辅导、深度辅导、就业辅导、网络思想教育等,多种内容的培训,对提高辅导员的素质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实际的实施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辅导员还需要对班级进行管理,日常事务比较繁忙,缺少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另外,也缺少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的时间。因此,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依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重要措施,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3.结束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非常必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有效路径是有要以人为本,优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系,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养等。总之,针对大学生的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
参考文献:
[1]姚念龙,刘颖.简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07-110.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探析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探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辩证关系初探 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分析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向度探究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探究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生关系 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对策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探讨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3]万艳玲.李香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01).
[4]贺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探[J].中州大学学报,2009(06).
[摘要]教育目标过于理想化、教育内容过于形式化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一定的阻碍。文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行了探讨,提出科学引导、创新教育方式、优化网络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健全制度等策略,以便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新方式
[作者简介]曾丽(1980-),女,湖南邵阳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广东 广州 51043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19-0046-0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实践共同关注的内容。目前,一些高等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的目标过于理想化、教育的内容过于形式化等,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一定的阻碍。在保障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及发挥好老师的主导性作用基础上,做好高校学风建设,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在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以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新方式。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
1.调查基本信息。本文对江西财经大学、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了调查。在1000名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男生女生各为500人,占比各为50%;大一学生320人,占比为32%,大二学生250人,占比为25%,大三学生为230人,占比为23%,大四学生200人,占比为20%;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政治面貌一项中,党员600人,占比为60%,团员160人,占比为16%,群众340人,占比为34%;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一项中,家庭年收入超10万元的215人,占比为21.5%,家庭年收入在6万至10万元之间的320人,占比为32%,家庭年收入在1万至5万元之间的360人,占比为36%,家庭年收入低于1万元的105人,占比为10.5%。这1000名接受调查的学生在大学生活当中认为“最为烦恼的事情”汇总中,学校条件、环境占3%;专业不对口占7.4%;情感占6.8%;师生关系占9.6%;学生经济差距占7.2%;就业压力占30.4%;学习压力占35.6%。
2.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特点。在调查的基础上,笔者发现,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有以下特点。
第一,政治理论薄弱。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和外界接触的范围在逐渐扩大,他们的交往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不同学生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大学生的世界观也在逐渐形成。然而,很多大学生在无法满足需求时,往往容易失去信心。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的政治理论基础还十分薄弱,缺乏对政治理论学习的热情,无法运用正确的理论来武装自己,以至于没有具备观察、思考问题的科学方式。
引发该种问题的原因在于:一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的理论水平较低,无法运用正确的理论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在教学中,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过分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播而缺乏对理论的拓展及延伸,把思想政治理论变成了教条,导致思想政治课程索然无味,过于枯燥,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也就没有了热情。二是在实际教学当中,思想政治理论无法和学生的思想状况紧密结合,导致理论和实践脱离。三是大学生本身忽视了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把政治理论同专业知识分开,认为政治理论多数是讲大道理,无法真正解决自身关注的实际问题,这种错误的看法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积极性。
第二,荣誉感强,自我意识浓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大学生的竞争意识逐渐提高,乐于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他们热衷于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以便在活动中得到他人的认可。如果出于各种原因所限得不到他人的认可,大学生就会产生抱怨和不满。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根源在于大学生浓厚的自我意识。
第三,思想活跃,政治上不成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现理想的外部条件,也因此调动了大学生为个人目标而奋斗的积极性。如此,大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扩展,接纳新事物的速度加快了,思想也更为活跃。不过,大学生在政治上还不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如一些大学生要入党,可一时没有通过考核,就会表现出消极的状态,甚至会产生一些抵触心理,这都是政治不成熟的表现。
第四,知识多元化,偏重感性,经验不足。知识获取渠道的网络化,使大学生在接受知识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因为大学生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加上本身的认识能力有限,很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偏重感性认识,经验不足,对于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缺乏一定的完整认识。如一些大学生在面对社会不正之风以及腐败现象时,会对党产生不良情绪,甚至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
二、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依据
1.民族发展的要求。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国家的未来。增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是为了能够把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也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国际竞争地位的保障。
2.社会的要求。大学生文化层次较高,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还会影响社会进步。社会需要大学生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以便他们能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模范作用。为此,社会需要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3.学生内心的呼声。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等问题困扰着当代大学生,他们希望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帮助。对于思想理论和社会现实、社会规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大学生同样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寻找到答案。因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大学生,实际上是期望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效性。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1.科学引导。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需要我们摈弃传统的阻碍学生发展的观念。大学生的成长不是孤立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地变化。因而,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入脑、人心,产生更好的效果。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是有思想、有能动性的人,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持平等、尊重的态度,这样才利于学生接受教育。如果采取过于严格和生硬的灌输式教育,学生很可能只会循规蹈矩,无法真正解决深层次的问题。
第二,确定利于所有学生发展的教育观念。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他们的个性以及发展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学校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成长,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挥,实现其自身发展要求,而不是简单的放弃。加德纳提出的多元化智能理论认为,人类有智慧和能力,包括语言方面的能力、运动方面的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内省能力、数理逻辑能力、空白图形能力等。从加德纳的多元化智能理论可以看出,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关键在于如何去发现和引导。因而,要坚信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发展,都可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有了这个前提,我们才能更好地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发展要求,适当地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和帮助,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第三,确立创新教育理念。大学生发展的要求是不断变化的,其思想也是多元化的,为了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就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问题。
2.创新教育方式。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中,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存在差异的,因材施教是依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对学生进行层次教育,为学生提供向前发展的阶梯。所谓层次教育,就是在大学生的各个层次要求中实现相应的教育效果,以达到德育的要求。例如,对存在心理问题或家庭困难的学生实施教育,教育的内容就应该包含心理健康、生活、挫折、忍耐等内容。对入党积极分子等学生的教育,就应更侧重于强调理想、责任、民主意识等。
3.优化网络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发展。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着双重影响。一方面,网络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更为凸显;另一方面,网络文化又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行为受到影响,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一步弱化。对于这种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对互联网的利用,减少互联网带来的消极影响,发掘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接受的教育方式。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引导大学生使用学校开发的校园网络平台,使用过滤软件,过滤网络中的有害信息,以免学生接受不良信息。可以开通红色专题网或者交流群等平台,通过网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利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进行教育,同时普及法律知识,让学生在网络中懂得遵纪守法。
4.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大学生应该具备自我教育意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指导学生善于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对自我进行批评、反思和激励。对于大学生来说,构建良好的自我教育环境和平台十分重要。这个平台包括和谐的师生关系、教与学的过程、校园文化等,使学生在其中能够得到熏陶。另外,还要善于引导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以及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中构建丰富的精神生活,减少大学生压抑和疲惫的状态,让他们拥有积极的抵御外界不良影响的精神品质。
5.健全制度,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首先要有完善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加以量化,将其放入综合测评当中,作为学生评优的指标。另外,还应该支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提高对这类教师的考核和奖励力度。同时,健全保障制度,在资金投入等方面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同。
四、结语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应该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从高校教育改革的实际出发,在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人为本,全面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T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
参考文献]
[]]周凌云,增强我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新途径探讨[J].企业导报,2011( 13).
[2]吕春艳,方育阗,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新思路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 18).
[3]李春.关于升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 36).
[4j陈少珍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T作实效[J].中国电力教育,2010(1).
[5]袁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心理学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0( 16).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 作用 问题解决途径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作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功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起的作用。表现如下:
1 快捷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教育者与大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换思想、意见和看法的过程。教育者在与大学生进行信息的交换过程中,能够了解到来自大学生的一些意见和想法。教育者与大学生及时地、经常地进行沟通与交流,能够获得更多的来自大学生所反馈的思想、意见、看法的信息,从而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比如教育者在与大学生就某一具体问题进行沟通时,在一次次的平等沟通与交流信息的过程中,教育者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对这一问题是如何看待的,这样看的原因是什么,以及由这一问题引起的其它想法。通过这样的沟通与交流,教育者在努力与大学生及时地就某一具体问题进行意见交换的交流后,可以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教育反馈信息。
2 及时消除思想隔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一个就是能够消除思想隔阂、调解利益矛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消除思想隔阂、调解利益矛盾的功能,就是教育者与大学生在沟通过程中消除彼此思想上存在的隔阂,调解实际利益矛盾的功能。教育者与大学生在思想和思维上存在着差异,再加上彼此的心理背景、文化背景、社会背景不同,沟通时的物理背景对各自的影响不同等,造成双方理解问题的角度和深度存在差异,不利于沟通双方对沟通信息的意义理解,容易造成思想上的隔阂。沟通可使双方了解彼此的意见和想法,就思想上存在的分歧和差异进行交流和沟通,最终消除因思维方式和水平的差异,以及沟通背景的影响而导致的思想上的隔阂。
3 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教育者与大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思想、意见、情感的交流和交换过程。一般情况下,教育者与大学生的沟通都是就某一个或某些具体问题而展开的。教育者按照思想教育的目标要求主动发起沟通活动,并通过不断地沟通与交流,了解大学生对这些具体问题有何意见和看法,然后根据大学生所反馈出的意见和看法来重新制定或调整沟通的计划,引导大学生用正确的符合事物本身存在和发展规律的观点去看待和思考这些问题,最终得出正确的看法。这实现了教育者发起沟通时的预期目标。从而提高了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在取得了上述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信息通道不够通畅、形式运用比较单一和传统、不同程度的意义理解障碍、沟通状况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和期望等问题。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信息通道不够畅通
信息通道不畅通,会影响信息到达对方和信息反馈的速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信息通道分为非组织的情感联系的信息通道和有组织的直传式信息沟通网络。其中非组织的信息通道还比较畅通,大学生与大学生之间的隔阂较小,会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完成彼此间意见和看法的交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信息通道不够畅通,主要表现在有组织信息通道上。比如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学院领导、学校领导之间的信息传递不时出现障碍,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和学院领导的沟通不及时,院领导与学校领导与大学生之间直接的沟通机会太少,较为普遍地存在院领导和校领导经常缺位,等等,造成在不少高校中,大学生反映的问题不能及时传达到学校领导层,得不到教育主体及时的反馈,学生的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得不到重视和解决,由此引发大学生对学校工作的强烈不满,造成校方与大学生的矛盾不断升级。
2 沟通过程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意义理解的障碍
沟通过程中的意义理解障碍,是指“由于地位、能力、过长的交流和易引起分歧、混淆、威胁等意义的信息带来的语言和语义上的偏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中仍不同程度存在意义理解的障碍,主要表现为:第一,沟通双方思想意识的差异造成了理解障碍。教育者与大学生在认知或思维上存在差距,大学生跟不上教育者的思维和认知水平,或者教育者不能融入大学生的思维氛围,使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的思想意识出现脱节,引起彼此意义理解上的障碍。第二,沟通双方不同的角色心理造成了相互理解认同障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平等的沟通,但教育者和大学生固有的角色关系,容易使教育者不经意间表现出居高临下的姿态,在思想信息交流时,不注意方法,引起学生的反感,造成学生不理解认同教育者的局面。而学生基于这种固定角色关系的影响,会对教育者产生畏惧心理,拒绝与之沟通,从而加剧了彼此间的不认同,造成意义理解障碍。第三,沟通双方人际关系的疏远造成逆反和抵触心理。这主要是由生态距离和心理因素造成的,表现在教育者与大学生交谈时距离过远,双方显得生疏,感情不易沟通。交流的信息自然要少得多,这使得大学生与教育者之间的关系疏远,引起大学生对沟通活动产生了逆反和抵触心理。
3 大多数学校的沟通状态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和期望
大多数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信息通道不畅通、沟通形式偏重传统和单一、沟通过程中存在意义理解的障碍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沟通无法进行或进行得不顺畅,这样的沟通状况无法满足大学生对沟通的需要和期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迫切地要求沟通,而教育主体和部门以各种借口推开或推诿。当大学生个人或者群体遇到问题,主动找到教育主体,希望就遇到的问题进行沟通时,教育主体通常以没有时间、具体问题去找具体部门解决等为借口把事情推开;或由这个教育主体推给另一个教育主体,这个教育部门推给另一个教育部门,教育主体之间、教育部门之间互相推诿。这样推开或推诿的结果就是学生迫切进行沟通的需要和期望没有得到满足和实现。二是沟通中的双向平等互动不尽人意,教育主体是信息解释的权威,学生的被动地位难以得到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应该是平等的双向互动,但在实际的沟通过程中,这样的平等性不能很好地被运用和体现出来。教育主体所处的教育者的角色,决定了教育主体是信息解释的权威。大多数时候是教育主体来解释沟通信息,并带有权威性和不可质疑性,大学生只能被动地听取接受,大学生的被动地位没有得到改变。三是学生传递的信息常常不能及时得到教育部门和领导的反馈。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将沟通信息传递给教育部门和领导后,不能及时得到教育部门和 领导对于所发送信息的意见和看法的反馈。比如学生以短信的方式向教育部门和领导发送沟通信息后,不是收不到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回复就是回复得很滞后:很多教育者甚至对学生的电子邮件不回复等。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解决途径
1 坚持及时沟通的时效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时效观是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要及时进行、快速开展的观点。及时沟通的时效观要求沟通者抓住需要沟通的信息,因势利导,及时沟通。这是由信息的时效性决定的。信息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信息的时效性就越强,反之则越弱。并且,一定的信息过了一定的时间,就失去了它的价值,这就要求沟通双方能及时地向对方传递信息,以便双方都能做出正确决策。建立及时沟通的时效观就要求教育者认真对待学生的沟通要求,及时组织沟通平台,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沟通。当学生有沟通的需要和期望时,教育者应抓住大学生所发出的沟通信息,选择适当的沟通形式,通过合理的沟通渠道,以最快的速度,第一时间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及时消除障碍,化解矛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活动在沟通重要的价值观指导下,在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坚持双方地位和人格平等的观念中,在讲求沟通时效理念作用下。必将得到积极、有效的开展,并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完成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时代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a)-0101-02
现如今社会化媒体时代的来临凭借其不可抗拒的力量已经遍布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去了。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媒体实效性、虚拟性、整合性和互动性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接受,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面对社会化媒体时代下的大学思想和行为出现的新问题,只有认真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媒体时代下的挑战和难题,并且积极利用社会化媒体的优势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才能够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下顺利进行。
1 社会化媒体的内涵及其融入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点
1.1 社会化媒体的内涵
社会化媒体最早是安托尼・梅菲尔德在其电子书《什么是社会化媒体》一书中阐述出来的。安托尼・梅菲尔德将其阐述为是能够给予大众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同时也将其定义为是一种拥有极大参与性、公开性、双线性、连通性的社区化新媒体。社会化媒体最先是流行于欧美发达国家,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遍布了世界的各个角落,而且日益发展成熟起来。随着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也逐渐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1.2 社会化媒体融入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点
(1)社会化媒体进入我国以来,迅速凭借其庞杂多样的新媒体新形势形成了社会化媒体时代。其不仅广泛流行于人民大众的生活和工作当中,也融入了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对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了社会化媒体时代下的特点。
(2)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由于新媒体中的网络媒体对于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作用,通过链接、复制等媒体技术方法将其他媒体平台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到了网络中。因此,社会化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最突出特点就是教育资源信息量大,而且传播速度和更新速度非常快捷。社会化媒体时代下的海量教育信息资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素材,为大学生思想变化带来了一系列作用和影响。
(3)提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
随着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到来,原有的传统媒体影响力日趋下降,为了适应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形式,利用社会化新媒体中的新兴媒体创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可以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地域,扩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和范围。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表达方式也得到了更新,信息的作用力随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也随之提高,进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4)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
在我国高校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通过新兴媒体的应用保证了教育信息传输和表达朝着形象化和立体化发展。展现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为直观和丰富,间接激发了大学的学习兴趣,随之增强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5)形成师生之间交流的平等地位
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下,师生之间在新媒体构建的虚拟空间下进行交流,淡化了身份,形成了师生之间交流的平等地位,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容易在这种环境下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2 社会化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的必要性
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新的挑战和新的困难,作为答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应该积极分析社会化媒体时代对于学生的影响,积极创新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路径。
2.1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弊端
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下,大量新兴媒体的渗透让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出现了变化,大部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模糊,社会化媒体时代对于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当下大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采用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重视理论灌输忽视实践,广泛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开始反映工作质量不好。与此同时,社会化新媒体时代下缺乏对于校园媒体信息的过滤和控制,大学生的交流互动等出现一定的问题,大学生的各种观念受到来自各个媒体的影响。因此,社会化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路径是必须进行的。
2.2 社会化媒体时代带来了创新契机
社会化媒体时代带来了多种多样极具开放性和互动性的新媒体,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开展,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当下大多数大学生已经和手机、网络等媒体不可分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便可以充分利用起新兴媒体贴近大学生这一特点进行多样化、有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媒体时代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交流和互动,有效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兴媒体之间的创新契机。
3 社会化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创新路径探析
(1)打造新兴媒体平台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在社会化媒体时代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是一项长久的工作,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必须将社会化媒体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作为一种工具,致力于打造新兴媒体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明确社会化媒体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将社会化媒体时代下的各种新兴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一个工具,积极学习各项新兴媒体,依据社会化媒体的变化定期进行培训。
充分利用各项新兴媒体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与交流,积极弱化自身在新媒体交流平台上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积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加大各项新媒体教育资源的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联手高校积极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精品网站。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舆论引导。
(2)防范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当今我国高校中大学生具有易发生、易传播、传播快且广的特点,其对于大学生的危害程度相当大。因此,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需要积极防范发生,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立健全应对的长效机制。
(3)引导大学生合理应用新兴媒体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社会化媒体时代是当今社会的一个发展趋势,是信息化发展和全球化发展的最高表现。当今大学生对于社会化媒体时代下的各种新兴媒体使用相当广泛,对于其给自身带来的影响尚不明确,而且自身又不自觉,常常出现了不良后果却又后悔。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着眼于新兴媒体应用的后期影响,充分了解各种新兴媒体特性,不断引导大学合理应用新兴媒体,让大学生在应用新兴媒体的过程中树立起良好的防范思想,预防不良影响的侵害。
4 社会化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4.1 创新大学生政治教育载体,以媒体思想教育为平台
由于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属于一项系统工程,所以应将社会化媒体看做是教育模式下的一种工具。应当从多种角度着手:(1)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工作者必须要意识到社会化媒体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将社会化媒体技能看做是辅导员专业化的素质,不断开展工作培训。(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利用现代网络,如博客、聊天工具以及电子邮箱等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心声。(3)相关部门以及教育部门应当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突出网站的特色与个性,使其能够尽可能贴近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同时安排专人对校园网络进行舆论引导。
4.2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进行创新
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诸多特点,因此不能忽视。大学校园应当建立应对群体突发事件的长效机制。具体步骤包括:首先,建立预警机制,利用社会化媒体及时反映出大学生思想变化特点,辅导员对相关信息进行搜索,将普遍性问题通过社会化媒体向学工系统进行通报,制定应急预案。其次,建立心理干预机制,大学生思想工作者应当运用社会化媒体对学生进行舆论引导,用中立、客观的态度对问题进行分析,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学俭,刘强.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人民出版社,2012.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一)人本心理学的人性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观在柏拉图性善论的基础上丰富和完善起来,罗杰斯所说:“好的人生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状态,它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终点。”个人的动机受当前意识的支配并随其不断变化而不断改变着。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追求的自我完善和实际之间的不完善保有的张力是人发展的根本因素,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有能力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指导,能够对所存在的方式负责,同时人本主义心理学也关注自由、尊严。只要有适于人性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环境与机会,它就会在自我实现的先天动机驱动下健康的发展。每个个体必须认识到自身最终的责任,并且在选择的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去发展和完善自我,从而达到自我实现。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价值观
人本主义价值观主张建立“主观内在价值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看来“主观内在价值观”,指价值观前存于人的本性当中,是人性整合的有机构成,也是理解人性的基础,它是自主的、有意向的健康成长的价值体系,它还是主动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积极的、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的价值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动机理论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基于人是被欲望驱使的动物的一种假设,另一种假设则是人类的追求具有普遍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则都属于低级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属于高级需要。必须通过内部的循环才能够得到满足。他以人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来探索和研究人的行为,要想处理好人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就必须处理好这五类需要的关系。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观
人本主义教育观既反对传统的教育思想也反对美国当时的教育制度,主张开展教育改革运动。首先反对教育无目的论,主张培养自我实现或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反对简单机械的灌输,开展最佳成长的内在学习。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主张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对学校课程理论脱离价值、价值中立,主张实行有意义学习和经验学习。主张学习是一种人际的相互影响,应该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督促作用。反对传统教学中的外部评价,将外部评价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评价。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现状分析
在大学教学中,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而缺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训练模式。忽视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全面的人。从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大量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转到进行专业教学。另一方面,大学生自我教育和积极主体参与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然而,许多学生忽视了自身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更不用说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自己的学习。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这还是大学生自身其自觉的主体意识都不强。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现状分析
若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得到发挥,就要充分的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特点,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价值趋向出现多元化。在我国,高校管理实行“导员负责制”,大学生大部分时间以个体行为为主,造成大学生行为方式个性化的原因。社会的发展,在大学生问题增多的同时解决方式也增多了,就为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弥补大学生思想教育忽视大学生主体地位的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问题,其根源在于现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人的价值与尊严,相信人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的潜能,它的观念正好弥补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因此,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相结合存在一定的可能。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增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充分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的接受规律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寻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大学生期望值之间的契合点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趋向在这种环境下不断呈现多元化。依旧采用灌输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不会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反而会影响受教育者的接受程度。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实效性,主要问题在于忽视了“关心人”“帮助人”的作用。若想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实际效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四、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把大学生看做有潜力的成长中的人,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判断每位学生,制定一个富有弹性的标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应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然后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而促使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有机的结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不是作为教育对象孤立存在的,他们所接受教育的状况和自身素质水平也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双向互动关系,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大学生作为能动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每位学生的独特意识、主观能动性、接受和反应方式从而充分调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二)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主动配合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正确对待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实现自我的发展,促进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将大学生看做独立的个体,但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认识到大学生并不是单纯的个体,对社会可能产生片面认知。所以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给予大学生整体性帮助,满足大学生在思想及其他方面的发展需求,帮助他们进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管理大学生时要本着“民主”观念,力求满足大学生的强烈民主意识的需求,力求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帮助大学生对自我思想和道德品质的塑造,使他们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自觉践行所学到的思想、道德知识。
(三)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协同
【关键词】和谐德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4-0055-02
作为人类解释、规范、估量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尺度,实效性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和谐德育为目标,从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状况出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在和谐德育的指导下,树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最高价值目标。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我们应以和谐德育为指导,将当代大学生的需要之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全面之发展作为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目标和衡量尺度,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培育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性
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我们需要以和谐德育为指导,更加注重当代大学生主体人格的塑造。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主体精神的培养、主体能力的开发以及主体人格的塑造,不断引导当代大学生认识自身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中的主体地位和肩负的社会责任,造就他们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人翁精神,培养他们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选择自身成才和发展方向的选择能力,从而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造性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造性,我们需要以和谐德育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摒弃不思进取、无事业心、无责任感、无使命感的消极被动的精神状态,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需要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意志品质的锤炼,锻炼当代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3.实现当代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人的可持续发展是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方面。我们需要以和谐德育为指导,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陶冶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努力挖掘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各种潜力,切实实现他们充分、自主、自觉的发展,培养当代大学生协调、优化与自然、社会、他人以及自身内在各方面关系的能力,增强他们的人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实现当代大学生与自然、社会之间和谐持续的发展。
二、在和谐德育的指导下,设定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路径。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需求下所实施的和谐德育,是适应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发展需求的现代教育。以和谐德育为指导,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设定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路径:
1.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现代化
以和谐德育指导,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念应注重激发当代大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塑造其批判性的道德思维和实践精神,摒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空洞说教和机械训练的陋习;大学生思想政治理念应注意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发展的阶段性,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预见性、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大学生思想政治理念应注意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非理性情感因素的激发到理性化自律能力的建构方向的转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念应注重当代大学生内在需要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的动态结合,寻求主体期望与目标效益相统一的最佳实现状态,达到思想政治教育适时的激励效果。
2.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现代化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目标的确立应体现当代大学生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生态发展的统一,注重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开放性。要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现代化,必须以和谐德育为目标,用系统的、整体的、联系发展的创新思维来认真研究以意义建构为中心的生成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放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核心地位,以培养完满的大学生人格为宗旨,建构当代大学生与世界全面、丰富、活泼的意义关系,引导他们体验生活、理解世界与人生,从而实现当代大学生人性的复归与完满。
3.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在和谐德育的指导下,致力于形成一系列崭新的、富有时代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特别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社会信息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选择和确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要特别把握好人文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和谐德育为目标,把弘扬人文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现代化的同时,积极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现代化
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现代化,要求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当代大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选择、自我评价、自我内化、自我控制的能力,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在和谐德育的指导下,促进当代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认识、肯定、发展、创造和完善自己,通过深刻地变革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社团活动、评价体系等诸要素,在不断地实践操作中逐步形成一套具有现代化行为特征的教育表达方式和教育特色。
三、在和谐德育的指导下,把文化多层传递作为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依托。
以和谐德育为指导,倡导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知识本位教育向智慧教育本位的转化,要求我们更加注重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把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依托载体的着力点主要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灌输与文化渗透的双重作用
尽管“灌输”作为一种单向传递的教学方式偏重于思想政治教育认知领域的教学,但是“灌输”本身所包含的传递、输入、教化、教诲作用却值得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其作为一种实现其实效性的手段加以吸收、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灌输”所具有的指向性和针对性与文化渗透所体现的发散性和隐蔽性,有助于从不同角度共同发挥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作用。
2.建构支撑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
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不仅在本性上趋于一致,而且在功能上相互承载,即挖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创新和文化扩展,建构体现时展和文化价值追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以文化渗透的方法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这将极大地有益于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在和谐德育的指导下,把全球视野作为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拓展重点。
我们应将民族化与国际化的统一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民族化为基础,以国际化为契机,在防止思想文化的“全球化陷阱”和自觉克服本土化狭隘意识的影响中,达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化与国际化的和谐统一。在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前提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适应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国内转型的需求,又要着眼于全球性的视野,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化与国际化统一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适应新时期的时代主题和任务要求,以和谐德育为指导,树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最高价值目标,设定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路径,依托文化多层传递的手段,拓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球视野,增强当代大学生自觉能动地参与全球化的责任感,是对“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积极而有益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时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快速而深刻的转型,经济形势、政治形势、社会形势不断发生变化,意识形态的斗争依然存在,知识经济时代全新的媒介传播方式等都使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变化。能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思政工作新状况,找准思政工作着力点,增强思政工作针对性,提高思政工作实效性,给我们高校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提出了新课题。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情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及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快速而深刻的转型。在这一历史变迁过程中,一方面是中国社会利益关系的急剧分化与调整、各种思想观念的日益活跃与碰撞;另一方面是开放环境中西方政治思潮与文化意识对中国社会的冲击与渗透,致使人们的思想认识产生明显差异,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理想追求更加多元多样,这使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的挑战颇为严峻。
(一)大学生思想价值多元与核心价值的冲突
当前,“90后”的大学生已成为高校大学生的主体, “90后”大学生呈现出了多元的思想价值认识。在现实的生活中,以自我体验为第一要素的现代生活观念深深地影响着他们。他们有抱负,但偏重于个人理想;渴望成才,但缺乏吃苦精神和鉴别能力;自我意识较强,但集体观念淡薄;科学“三观”不牢固,价值取向功利色彩强,社会理想弱。
(二)大学生思想自由认知与主导认知的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整体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和网络资源的高度共享,在这种状况下,我们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元认知主导地位,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价值观念冲突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从而使其明辨是非、正确抉择,自觉抵制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教育的碰撞
封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被打破,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迅速向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模式转变。事实证明,在多元的思想价值并存的态势下,一种正确的思想体系要想占据主流地位,必须在与对立的诸多观念的交锋和斗争中进行必要的修正和发展。
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服务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区域经济和城乡协调发展的社会转型期,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新情况、新矛盾不断出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一)开放的网络信息与课堂教学的博弈
网络媒体的出现在为大学生提供交互式快捷、丰富的信息的同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多样的社会思潮与学校教育的争夺
由于大学生思想理论知识相对匮乏、对党史与国情不够了解,加之目前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较低,思想教育普遍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说服力和吸引力,大学生极易受不良思潮影响,理想、信念被弱化,爱国主义教育被忽视,丢失了理想归属和精神寄托。这些都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有效发挥,使学校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三)多元的社会公德与传统道德观的抗争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一些传统道德观念的行为显然已不利于现代社会公德的建设。我们今天看到的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比如拉帮结派、徇情枉法、任人唯亲等等,实际上就是强调情,而忽略了公众的利益。当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新旧观念剧烈碰撞,都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三、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
如何培养政治上可靠、能吃苦、求进取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是当前需要我们高校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想真正抓好这项工作,必须出实招、用实劲、办实事,既要积极探求大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基本规律,还要着眼长远,善于总结实践工作经验,从实际工作效果出发,大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方法。
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在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的基础上,认清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不适应时展和学生思想实际需要的薄弱环节,努力探索新途径、新模式,把学校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形成合力,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在今年五四的重要讲话中提到“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只有努力造就一大批奋发拼搏、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把我国的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才能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完成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5-0092-01
近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思想政治理念正在逐步完善和科学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高校不再是单纯的象牙塔,各种思潮涌入校园,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变化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加速发展中,有些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重视,没有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够完善,各年级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协调发展,授课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不够紧密,授课方式缺乏吸引力等问题。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2005年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指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办好高校,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国高校都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高校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积极创新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不仅要求内容丰富,更要求教育方式上的创新,能够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及要求。为了增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加大实践教学量的比重,实践教学以论文、道德小品、剧本、身边的好人好事、图片、PPT等形式多样地开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同时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建设网络平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他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针对这一趋势,思想政治课老师积极采取措施,主动占领校园网络阵地(QQ群、飞信、博客、微博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络教育、交流、讨论活动,建立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大学生中出现的某些倾向和问题,及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疏导,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充分发挥网络育人、维护校园稳定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心理健康辅导,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增多,影响了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诸方面的和谐发,而有些违纪行为,就是心理障碍或心理不和谐的结果,但在实际工作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却往往被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脱节。针对以上问题,高校采取切实措施,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心,各班级有心理委员配合工作,及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现问题随时解决,确保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涯规划是引导大学生充实快乐度过大学时光的导航图。科学的大学生涯规划,有利于帮助大学生确立在大学时代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发展前景、以及发展道路,因此,班主任(辅导员)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大学生,并帮助、引导、督促、检查大学生在大学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对大学生涯规划内容的完成情况,引导大学生用自己的勤奋与智慧填充大学生活最绚烂的色彩,打赢大学生活的漂亮仗,以不断提高大学生在各个年级的大学生活质量。以此为依托,每年举办“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和“创业大赛”,大学生可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社会需求提交参赛作品,通过比赛得到一个全新的实践机会。
(四)重视就业教育,完成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就业过程中产生的种种思想问题,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可回避的新课题,加强对大学生的国情与形势教育,帮助学生认清国情,分析就业形势,了解社会需求,及时调整择业目标,转变就业观念,但在大学生择业、就业、从业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并不是仅靠几节课就能够解决的,因此,在学生就业前通过到对口单位实习、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活动,使学生接触社会工作这样有利于学生克服偏激、浮躁、不切实际的思想问题,不再凭主观想象择业,对自己、工作岗位都不再过分苛求。
根据多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有益经验和有效做法,我们应该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吸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有益成果,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勃,吴树雄,王彤.构建和谐学生管理体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建设教育,2007,(12)12:31-34.
[2].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省略/html/zwc/show.asp?id=915&lb=rcbg.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基础。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发展的主体是人,离开人这一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社会进步中最重要的主体力量,发展就无从谈起。加强和改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并努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是对最根本的社会发展动力的激发,是对最关键的社会发展主体的塑造,构成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本要素,成为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本理念的生动体现,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举措。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提出来,要求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以教育人、引导人、关心人、帮助人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等等,生动地体现了我们是在以人为本的新的基点上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的。这一新的理念的形成是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落实。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创新,要融入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和新方法。即坚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在人的素质构成中的重要性,强调学校教育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坚持实践在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发展中具有根本性作用,强调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内在构成的多样性、层次性与整体性,强调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要站在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
当今各国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这里说的人才,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造就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培养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能够在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站稳脚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努力实现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明显提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中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最富有生机、最富有活力、代表着国家和民族未来和希望的社会群体之一,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明显提高,在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明显提高中具有示范作用、辐射作用、推动作用,是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的重要方面,是全民族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的重要基础。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将“坚持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并对“努力探索新方式新方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着力对国内外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进创新,要着眼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境遇、新课题,作出科学的探讨和回答,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新的理论指南。
这些新的课题如:在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的条件下,如何更有效地用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冷战结束以后,国际敌对势力更是进一步将“西化”、“分化”的目标锁定在中国。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科学技术等方面还有新的很大的发展;从经济、科技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来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比我们这样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高得多。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坚持用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为指导,引导他们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引导他们自觉地用发展着的武装自己,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再者,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世界范围内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条件下,如何引导大学生既积极学习和正确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又自觉鉴别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实践者和创造者。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进一步加剧了世界范围内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也引起当代大学生思想信息接受方式和内涵的深刻变化。同时,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思想文化,包括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思想文化纷至沓来、相互激荡。保持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思想文化的与时俱进,就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课题。
在大学生群体发生明显变化的条件下,如何准确把握教育对象的新变化,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大学生心坎上。当代大学生的群体构成日益呈现规模扩大、来源多样、组织多型。在心理发展方面,他们明显地表现出心理矛盾增多、压力加大、心理问题多发等特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根据大学生心理变化的实际,及时拓展教育内容体系,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建构富有针对性的高校学生心理教育模式。在思想方式方面,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活动的因素日趋多样,思想的关注点日趋宽泛和分散,思想文化需求日趋多样。在大学生思想活动影响因素变化的情况下,必须坚持并强化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坚持并强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思想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在价值取向变化的情况下,必须切实有效地加强对大学生的理论教育,增强他们对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提高他们对先进文化、主流文化接收与接受的主动性、自觉性;必须引导当代大学生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高扬远大的理想风帆、形成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成为现阶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要求。
四、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加速发展中,有些地方、部门和高校的领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重视,甚至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无;在高等教育的改革进程中,没有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不能始终坚持把引导大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或者盲目挤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空间。我们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当代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实际和特点,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要求,给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科学的理论定位,从教书与育人、教育与自我教育、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教育与管理、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等基本原则的高度,明确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准则和基本方法。
中央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系统论述,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更明确、重点更突出、任务更具体。在我国高等教育实际发展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建设还比较薄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吸引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适合大学生思想实际的教育内容和任务还不明确,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施的方式方法上的创新成效还不显著。《意见》和“讲话”根据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课题,精辟、集中地概括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明确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四项任务的明确阐述,将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工作全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