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23: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儿童档案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进入信息时代以后,数字多媒体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发展社会经济的多个领域,人们利用影像档案的需求日益增加,福利院也通过影像设备即时记录孤残儿童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影像档案逐渐成为留存最直观记忆的主要载体。下面以档案与影像技术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探讨提出若干做好福利院孤残儿童影像档案管理的措施,希望对提高档案利用率有所帮助。
关键词:
福利院;孤残儿童;影像档案;管理措施
孤残儿童影像档案是福利院的一种特色档案,是切实维护孤残儿童合法权益的可靠依据,做好孤残儿童影像档案管理能促进孤残儿童救助工作的扎实开展,并在进一步保障孤残儿童基本生活、提供福利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开展福利院孤残儿童影像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档案人员的重要职责。
一、档案与影像技术的关系
(一)摄影技术准确即时记录影像信息
摄影技术的意义在于它对人类信息的保存与传播有重要作用,它和以往的自媒体不同,很少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对于福利院孤残儿童影像的记录最为真实、形象,且其保存和传播不易出现失误。依托摄影技术发展起来的电视、电影等共同构成了视觉影像,成为传承、记录福利院孤残儿童成长信息的载体。
(二)影像技术普及简化推动档案进程
摄影技术在普及之前,图像编码相当复杂、困难,且成本很高,而随着摄影技术逐渐普及、简化,图像编码变得越来越简单,特别是网络技术和数码影像的制作、传播,手机拍照更是让使用者能随时享受拍摄和传播影像带来的乐趣,数码相机、单反等让业余和专业之间的划分日益模糊。当下,很多报纸、电视台都使用业余人员拍摄的影像,即平民影像,这一点可被应用于福利院孤残儿童影像档案管理[1]。影像媒介的平民化让影像信息编码、译码简单化,拥有操作便捷、传播效率高、传播范围广、成本低廉等特征。
二、做好福利院孤残儿童影像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明确孤残儿童影像档案收集范围
孤残儿童并非简单地叠加残疾儿童与孤儿,而是生活在福利院的、无人抚养的、公民权以及生存、生活、受教育等权利得到法律保护的孤儿、弃婴、残疾儿童。一般情况下,福利院的孤残儿童主要包括肢体残疾儿童、各类型脑瘫儿童、智力低下儿童、持续癫痫状态儿童、自闭症儿童等。对应地,孤残儿童影像档案就可理解为福利院等相关部门在日常业务中积累的、与孤残儿童入院离院有关的、直接形成于其成长过程中的、富有保存价值的影像凭证与记录[2]。
(二)建立福利院数字影像档案工作室
各级档案馆应针对福利院建立起孤残儿童数字影像档案工作室,为福利院的孤残儿童提供影像档案拍摄服务,从而主动参与到福利院孤残儿童重要活动档案的形成过程,同时提供口述福利院历史视频档案的服务,建立健全孤残儿童影像档案。当然,档案馆在建立福利院孤残儿童数字影像档案工作室之后还应专门配备工作人员,使其直接参与福利院的企事业单位领导看望孤残儿童、各界爱心人士爱心捐赠等重大活动档案的记录工作,为相关单位提供孤残儿童影像档案拍摄记录,以及策划制作纪实片或宣传片、冲印数码照片、画册等服务,在拓宽孤残儿童影像档案收集渠道的同时消除福利院内部影像信息因外包加工制作而面临的安全隐患,帮助档案人员全面、及时地掌握福利院等机关单位需要归档的孤残儿童影像信息资料的状况,提高影像档案管理效率。
(三)疏通孤残儿童影像档案收集渠道
要想完善收集福利院孤残儿童影像档案,保证档案资料的齐全,选择必要物资保障、疏通影像档案收集渠道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档案人员要全面出击,在通过福利院各个科室移交档案室,接收孤残儿童影像档案的基础上,针对形成于重大活动中的影像档案可主动出击、直接参与、跟踪拍摄,如上所述;针对在重点科室、重点单位形成的孤残儿童影像档案则需档案人员经常与其保持沟通,即时掌握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影像档案收集;针对摄录人员等重点人物手中的孤残儿童影像档案则需档案人员多方努力,可直接上门征集或收集。
(四)尽快建立福利院孤残儿童影像库
为提高福利院孤残儿童影像档案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科学管理影像胶片,使其能被有效利用的主要措施就是尽快建立信息化孤残儿童影像库,其优势在于:一方面,影像库能再现孤残儿童的情况,形象直观,部分图像资料还附带着文字记录,保存意义重大;另一方面,影像库中的图像实体能表现孤残儿童的信息,图像资料能真实反映孤残儿童的学习与生活等情况,帮助福利院等机构从影像库真实的影像中得到准确的信息,确保福利院孤残儿童影像资料能齐全入档。
(五)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协同与配合
由于孤残儿童影像档案不仅形成于儿童生活中心,医务科,康复中心、教育科、办公室、家庭寄养中心等其他科室也会形成具有保存价值的、关于孤残儿童成长情况的原始资料,所以档案人员在收集影像档案时必须积极与有关科室或部门加强沟通与协作,及时做好材料交接工作[3]。对于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部分业务科室保管影像材料不精心的情况,如工作或活动结束后简单地把影像材料装进塑料袋并堆置于橱柜,时间一长往往易导致孤残儿童影像资料的破损或散失。所以福利院各个科室在办理完每一份影像材料之后都要及时收集、整理并核对,妥善保管孤残儿童影像档案,确保所有档案不丢失。最后由档案人员,专门负责收集、整理、保管形成孤残儿童影像材料,做好福利院孤残儿童影像档案的收集与管理工作。
三、结语
孤残儿童在福利院收养人群中占据的比率越来越大,入住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往往举目无亲、无依无靠,需要福利院、国家及全社会给予帮助,如何将孤残儿童的影像档案管理工作做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有效管理福利院孤残儿童影像档案,档案人员务必要顺应时展,掌握摄影技术与档案的关系,有的放矢加强影像档案管理,最终实现福利院孤残儿童影像档案管理的网络化、规范化,为保障孤残儿童权益服务。
作者:徐娜 单位:辽阳市福利院辽阳市儿童福利院
参考文献:
[1]常瑛.浅析影像档案资料的现代化管理[J].管理观察,2015(15):36-37+40.
【关键词】残疾儿童;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现状;措施
为了能够更好的规范残疾儿童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从基本工作抓起,档案管理人员要从日常基础工作入手,及时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强化档案管理基础工作,以此来有效的提高残疾儿童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残疾儿童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其成为保障残疾儿童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管理
残疾儿童档案工作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将其纳入到重要的工作日程上来,进一步做好残疾儿童档案管理基础工作,从思想认识、到人员及组织等各个方面都要到位,做好档案收集工作,对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进行明确。归档范围包括残疾儿童的出生年月、性别、体验表、父母相关的信息,同时残疾儿童康复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资料也应纳到归档范围。
二、残疾儿童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首先,需要做好残疾儿童档案收集工作,利用统一规格的档案袋来对采集到的档案信息进行包装和密封,而且在对相关档案资料进行调集时,要有相关的凭证作为依据,档案要具有统一的格式,收集的档案要确保操作步骤的规范化。
其次,残疾儿童档案整理和归类工作需要由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可以采用编码形式来对档案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类,以此来提高档案管理的有序化,为档案查找效率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后,在对残疾儿童档案进行保管过程中,需要保证档案室环境的适宜性,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通风,而且进行除灰处理,控制好档案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
三、加强对残疾儿童档案形成过程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残疾儿童档案文件形成时,在严格对残疾儿童申请、入户调查等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进行审核,确保所收集到的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和齐全性。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和不定期对档案文件形成的过程进行监督、指导和检查,控制好档案形成过程中的质量。不仅在确保档案文件资料的齐全性和完整性,同时还要确保文件材料的规范标准,确保案卷质量的全面提高,这对档案后期的整理、加工和利用会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在相关部门和单位中,文字资料形成过程中和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相互脱节的问题,两者各自为政,彼此分割,这对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文件资料形成过程中和档案管理工作相互关联,具有不可分割性,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参与到残疾儿童相关文件资料形成的整个过程,同时档案人员还要积极参与到单位各项行政及业务活动中,对工作的内涵进行了解和掌握,并在工作中做好指导工作,使相关人员在书写文件资料时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为档案编辑加工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对于各科室形成的文件资料要积极主动收集,确保归档材料的齐全性和完整性,为档案后期的加工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完善档案管理设施
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会受到档案管理设备的直接影响,残疾儿童档案的管理也是一样的。目前,档案管理逐渐朝着数字化信息管理的模式前进,这不仅能提高档案的安全性,同时也避免纸质档案的过渡消耗,并且相比传统的管理模式,更加的高效、便捷。在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时,应紧紧贴近时代潮流,引入最新的管理方法与设备,配备档案现代化管理所需要的各种设施,加大档案管理设施的投入力度,培养档案管理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并使其能够熟练的对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应用,使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效的联系起来,从而进一步提高残疾儿童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效率。
五、建立档案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充分、合理、安全地使用电子档案
残疾儿童档案要实现信息化管理,就必须建立档案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改进和规范计算机条件下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使之适应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需要。依据文件处理流程来进行档案信息化系统软件功能设计。在信息系统中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档案的安全。
在电子档案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到电子档案安全性问题。因为计算机网络化的快速发展,电子档案涉及范围迅速扩展,数量也急剧增加,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化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网络下防范计算机病毒以及黑客的攻击,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同时还要重视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从电子文件的生成到归档缺少规范化和程序化管理;相当数量的草稿性电子文件处于自生自灭的状况,多数电子档案与其相对应的纸质档案之间未建立统一的管理方法;储存电子档案选用的载体不耐久等原因,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可靠性,从而影响了档案的真实性。另外,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问题也不容忽视,通常档案的法律效力都是与其载体相关来确定,电子档案由于没有固定的载体,所以,制定相应的法律认定条文就有一定的困难,这也就是光盘、磁带、磁盘等载体的电子档案未被法律认定的原因。
六、结束语
残疾儿童作为弱势群体,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需要做好残疾儿童档案管理基本工作,特虽是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更需要根据残疾儿童档案自身的特点,进一步对残疾儿童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充分的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来加快推动残疾儿童档案信息化建设,更好的实现残疾儿童档案的重要价值,有效的保障残疾儿童的合法权益,使全社会能够更关心弱势群体,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闫亚平,高建军.孤残儿童档案建立及规范化管理[J].陕西档案,2012,02:38-39.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建立档案,思考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随之广大农村也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被父母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与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和身体都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又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盲目自卑、自暴自弃、盲目反抗和逆返、寂寞无聊、怨恨社会的心理,这些异常个性和心理的发展,会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甚至使他们中的一些人走上犯罪道路。
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已引起党和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便于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关爱工作,尽快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让党和各级政府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的意义
1、有利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全面及时了解到农村留守儿童的真实、具体的基本情况:哪些孩子温饱无着落,哪些孩子挥金如土,哪些孩子沉默寡言,哪些孩子缺乏引导教育,哪些孩子因家庭困难上不起学等等。通过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反映的详实的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从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对他们加强关心和监护,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比如学校可对留守儿童中的“问题儿童”,落实责任,进行重点教育监管,也可针对学生品德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心理矫正工作,帮助留守儿童疏通心理障碍,解决心理问题。
2、有利于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变化情况。农村留守儿童不是固定的,而是经常会发生变化。如有的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爸爸妈妈回家创业或被接到城市上学,与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就不再是留守儿童;有的农村孩子最先不是留守儿童,后因爸爸妈妈决定外出打工,临时成了留守儿童。同一个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也是经常发生变化的,有的因外出打工的父母生意不好做,或出了意外,生活陷入困境。如不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政府和有关部门难以及时了解他们真实具体的情况。只有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才能让有限的爱心资助用在真正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身上。
二、农村留守儿童档案的内容
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首先要确保信息完整、内容准确、适时更新,能够为各级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为科研单位提供详实的原始数据,为社会救助团体提供可靠的救助目标和救助需求信息。
1、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记录。主要包括户籍所在地、家庭成员、身体状况、外出父母的务工地址、联系方式和收入状况;留守儿童在家的主要托管人家长或临时监护人的联系电话、地址、家庭情况等内容;农村留守儿童思想状况、学习情况、所在班级及班主任姓名和联系方式。
2、农村留守儿童已获资助情况记录。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大部分地方政府牵头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此项工作,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和广大自愿者也纷纷向农村留守儿童伸出援助之手,农村留守儿童获得了更多的关爱,他们获取资助的情况必须载入档案,这既有利于追踪爱心款的去向,也有利于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
3、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得到的帮助信息资料。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不同,所需要的帮助也不同。通过多种的方式记录下孩子最需要的帮助,形成档案,实现信息共享,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及时地疏导孩子,教育孩子。
4、政府各级管理部门颁布的关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一些政策、法规性文件。
三、农村留守儿童档案的管理。
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档案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档案管理制度。
1、农村留守儿童档案要采取动态管理的方法。因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是不断变化的,且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情况千差万别,需要的帮助各不相同,获帮助之后会有显著变化。这些情况都应在档案中及时记载,以便及时调整帮助措施。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农村留守儿童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由于农村留守儿童档案需随时增添内容,政府和有关部门需及时了解情况,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应建立网络登记、实时更改、网络查询、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农村留守儿童档案正规化、现代化的管理体系。
3、注重保护留守儿童个人信息。根据《档案法》、《国家保密法》、《未成年儿童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既要充分利用好留守儿童档案,又要保证留守儿童个人信息不受侵犯。
四、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首先,我国的社会福利机构形式多样,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是儿童福利院。儿童福利院肩负着抚养、康复、教育社会上无所依靠的、无家可归的儿童,对我国社会的发展、社会治安的稳定意义巨大。当儿童进入福利院开始生活,福利院方面就会为儿童建立相应的、具备保存价值的档案,而这些档案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指的“收养儿童档案”。收养儿童档案管理服务于孤残儿童照顾,是为孤残儿童提供良好生活保障的强大后盾,也因此收养儿童档案管理的建立意义巨大。
其次,21世纪是科技生产力时代,电子科技不断发展,信息化不断普及,先进的技术生产力深入进人们生产 、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使之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的档案管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遭遇挑战,简单的、只包含了姓名、编号、入院时间等等的传统的福利机构收养儿童档案已经难以匹配时展的需求,也因此福利机构收养儿童档案管理不断发展,并逐步在传统的档案基础上增加了儿童抚养、治疗、教育等等项目,福利机构收养儿童档案得以细化,收养儿童档案信息化管理也因此获得了发展机遇。
最后,档案管理信息化包括五方面内容,分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标准规范建设。在上述五方面内容中,基础设施建设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根基,是档案管理者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软件,优化档案管理质量,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更是为档案随后的使用夯实基础的一个要点。此外,收养儿童档案记载了在福利院内生活儿童的生存与发展资料,记录了我国福利事业的发展,信息化的儿童档案能够有效地丰富福利院档案,还能够为国家制定工作计划、出台法律法规提供依据。
2 现阶段我国福利机构收养儿童档案信息化管理问题分析
首先,受客观条件制约,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相对较晚,与福利事业相关的收养儿童档案信息化管理没有指导性的理论依据,也因此我国收养儿童档案模式仍然被局限于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之中,档案的服务作用的发挥因此备受阻碍。其次,由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仍是我国福利机构收养儿童档案管理的主要模式,也因此收养儿童档案的信息录入仍然以人工书写为主,档案的查询完全依赖于人力翻查,档案管理效率低下,档案信息的准确性也因此难以保证。最后,以人工书写为主的档案以纸为媒介,纸质媒介在保存、搬运等等方面存在弊端,也因此信息统计难以详尽,档案中儿童健康、性格、收养分布等等数据难以细致表现,也因此极易出现前后数据差异问题,不仅影响了档案的质量,更影响了档案管理者的工作效率。
3 福利机构收养儿童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策略分析
3.1 创新档案管理模式
档案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利用档案服务于各种社会工作。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福利机构收养儿童档案想要完成档案管理的最终目标,就需要不断的创新自身的管理模式,与时俱进的发展,如此才能够跟得上时代形势,符合社会需求。在创新档案管理模式的时候,相关人士必须有意识到解放思想,尽可能的摆脱传统档案管理思路的限制,要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的服务意识,要能够正确全面的认识档案管理,并根据新的思想确定档案的内容、搜集等等工作,要能?蚴沟蛋腹芾沓浞值奶逑值蛋傅募壑怠V档靡惶岬氖牵?档案管理者是创新档案管理模式的主要执行者,也因此,想要完美地完成上述工作,档案管理者必须有极高的素质、极高的业务水平以及极强的信息现代化技能,如此才能够保证档案管理创新模式的建立少有阻碍。
3.2 提高档案管理质量
档案管理质量的提升能够有效的提高档案管理者的工作效率、提高档案管理的服务性能。福利机构收养儿童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不断的完善档案检索系统,要不断的改进案馆指南、全宗、专题等,还要有意识地对档案检索系统进行信息化网络化改革,逐步建立网络目录检索,以提高档案管理质量。值得一提的是,档案检索体系的形成不仅与信息化的普及联系紧密,还与不同福利院之间的合作、交流相关。因此福利院方面应该加大与其他福利院的合作力度,共建档案信息联网查询系统,以拓宽儿童档案检索平台,以提高档案管理的服务质量。
3.3 强化档案管理的信息编研
对档案管理工作而言,档案信息编研是一个重点。档案信息编研以研究馆藏档案为途径,在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加工档案,并以加工档案为依据预测社会需求。正因为档案信息编研具备上述属性,也因此档案信息编研能够有效提高档案的利用率,还能够满足信息时代档案工作的新要求。福利机构收养儿童档案管理的信息编研工作应该加大力度改革传统档案资料的力度,要改变简单收集、整理的档案管理模式,要深化研究档案、运用档案。也因此,在编研选题的过程中,档案管理者必须充分结合实际情况,要科学确定编研主体,要积极联系各方力量,共同做好编研信息、录入等等工作。当然,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档案管理者还应对档案内容进行深入探索,要深入的研究档案之中包含的特征和问题,科学加工档案,全面提高档案利用率。
3.4 提高档案管理者的专业素质
因为福利机构收养儿童档案与其他档案差异明显,也因此儿童福利院档案管理与其他档案管理差距较大。档案管理人员在落实儿童福利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档案管理的各类规定,还要变传统的纸质档案录入为电子录入。也因此,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强的档案管理素质还要具备强的信息化技术能力,要能够多元化发展档案管理,要能够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合理运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以保证档案的完整、有效。
【关键词】 儿童免疫预防接种档案;微机化管理
自1978年儿童预防接种实行计划免疫以来,儿童预防接种证和接种卡等档案管理工作一直沿用手工抄写,免疫程序全部由人工推算,各种接种数据报表手工统计分析,手续繁杂,人为影响较大。虽然在工作中不断改进,但仍不能避免笔下误、预约时间推算错误、报表数据不准确、流动人口管理难等问题。
儿童接种档案微机化管理,是疾病控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通过刷卡自动计算儿童接种疫苗的免疫程序,自动记录接种信息,各种报表由电脑自动生成,改变手工管理模式,具有操作快捷、信息准确、管理高效、程序符合率高的特点,能提高接种率,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大缩短儿童家长接种时的等待时间等,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1 软件介绍
基层金苗卡系统的主要功能有:(1)为儿童建卡,对新建和迁入迁出儿童进行管理。儿童的基本情况信息包括出生日期、性别、体重、居住地、出生情况、过敏史,父母的姓名、单位、联系电话、是否乙肝携带等。(2)对儿童进行接种登记管理,对接种疫苗情况记录。包括接种日期、疫苗名称、批号、生产厂家、费用、接种者等。(3)生物制品管理:包括疫苗出库、入库及库存的数量、日期、批号、生产单位、规格等信息。(4)辖区人口及行政区划管理情况。(5)各类报表的生成与统计。(6)各类数据的查询。
2004年7月我们将沈苏公司的基层金苗卡系统,在全省率先首次应用到龙口市防疫站、中医院、龙口二院的预防接种门诊,并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研究怎样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更加完善方便快捷地完成儿童接种记录的所有过程。经过一年的运行,我们在省内率先将微机化管理的工作推广使用到全市所有的预防接种门诊,在全省内率先实现了全市3周岁以内儿童接种个案电子化,免疫预防档案微机化管理,替代了延用近30年的手工操作,解决了手工时代的各种难题,使我市的计划免疫管理工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 具体做法
2.1 实施微机化管理前的准备工作 (1)任何一项新技术、新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领导支持。所以就这项技术的优越性、可行性、紧迫性与政府部门各级领导、各镇医院院长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各级政府给予政策、财政等各方面的支持,使这项工作能顺利进行。(2)制订详细、可行的方案。我们在全省内,率先对微机化管理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根据本市的经济基础和现有的各预防接种门诊的条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决定先小面积试点,积累一定经验后,再在全市进行推广应用。(3)加大宣传力度,广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宣传儿童电子接种证的好处,儿童接种档案微机化管理的优越性,取得儿童家长的配合。
2.2 实施阶段
2.2.1 物资配备 首先各预防接种门诊要配备一台512M以上的微机、针式打印机、UPS、U盘,读卡器由防疫站统一配发。
2.2.2 人员安排及培训 为了保证微机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求微机操作员年龄在45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具有一定的电脑操作水平。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时间2天。有个别不会的再强化培训,务必达到所有人员回去后都能开展工作。
2.2.3 总结经验试点先行 首先在计划免疫工作较好的防疫站、中医院、二院三个预防接种门诊开展此项工作。第一步首先进行计算机的系统维护,录入各单位的各项基本数据,例如单位编码、接种周期、行政村名称、人口资料等。每个预防接种门诊都有一个全国唯一的用户编码。然后利用2004年12月和2005年1月强化服苗的有利时机,将前来服苗的2000年以后出生儿童的接种证全部收到接种门诊,利用周末和夜间,采取歇人不歇机的办法,1个月内将所有儿童的有关信息全部录入微机。包括儿童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住址、家长姓名、联系电话等基本情况,以及所有的以往的疫苗接种记录、过敏史。之所以用接种证作为录入电脑的本底资料,是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接种证的信息记录更加真实可靠。录入完毕后,为每名儿童发放了电子接种证,这个电子接种证就保存着该儿童的全部预防接种信息。每名儿童在电脑里有一个唯一的地址,这样儿童接种数据实时上传时,就不会造成混乱。
2.2.4 刷卡接种 2005年2月份开始,在全省率先使用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卡。在接种日儿童家长开始用信息卡到预防接种门诊为儿童进行疫苗接种,用信息卡记录了所接种疫苗的接种日期、种类、批号等所有的相关信息,并自动进行下次接种时间预约,达到了方便、快捷、高效、准确无误,使儿童家长体会到了现代化管理的优越性,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儿童家长的好评。
2.2.5 试点成功,全市推行 2006年,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在全省内率先实现了以一个市为单位,所有预防接种门诊,全部实行了儿童接种信息化管理。目前,在全市范围内,儿童携带着电子接种证,在所有的预防接种门诊,都可以进行接种,而绝不会出现人为的计算错误,或漏登、漏记现象。
3 效果
3.1 提高了工作质量
3.1.1 卡证符合率显著提高 儿童接种微机化管理,减少了手工抄写时登记大卡、小证的笔下误。2006年年终工作检查时,对全市19处接种门诊的120名儿童进行了卡证符合率调查,结果发现,卡证符合率由未使用微机前2003年的72%提高到现在的98%。
3.1.2 儿童接种的免疫程序准确无误 由于各种疫苗的免疫程序,均由电脑控制,避免了人工推算免疫程序所导致的时间误差。
3.1.3 对流动儿童管理更加有效 减少了流动儿童因流动性大,接种记录不全而导致的错种、漏种、重复接种现象的发生。全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联网后,对于到外地暂时居住而又忘记带信息卡和接种证的儿童,可以在数据库里查询后,给予补发接种证,既能使儿童及时接种疫苗,又不用家长回家取接种证,减少了儿童家长因此而产生的误工费用和往返的旅程费用。
3.1.4 接种率报表更快捷、准确 实行微机化管理后,各种接种统计报表由电脑自动生成,报表时间由过去的1天时间,减少为现在的5min,并且绝无差错。
3.2 提高了工作效率
3.2.1 登记、预约一次完成 在省内率先实现了由手工登记接种证改为机打接种证。节省了时间,减少家长等待时间,每登记一名接种儿童,由过去的家长平均等待8min,降为现在的2min。接种和预约记录均由电脑一次打印在接种证上。
3.2.2 强化免疫或大面积加强接种时,更显示出信息化管理的强大优势 我们在省内率先使用机打预约接种通知单的方法,进行了大范围的人群接种预约。在电脑中“强化接种”模块内,选定应种人群,短时间内即可大批量打印预约接种通知单,比手工时代一份一份的填写,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
3.2.3 未接种儿童查询快速、方便 对于应来接种而未接种儿童的姓名、住址、出生年月日等信息的查询,在电脑的“接种管理模块内”,一击完成,省去了过去人工翻阅大卡或现场登记一页一页查找的麻烦。
3.2.4 短信、电话通知 对于数次预约不到或流动人口、临时接种疫苗通知有困难的人群,在国内率先采取群发短信、电话语音提示预约的方式通知。改变了过去由多名防疫医生或乡村医生骑车上门通知的传统方式,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节省了时间,还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2006年12月,我站接种门诊强化免疫服糖丸时,开始的服苗率只有65%,对于没来服苗的儿童,如果采取送上门通知或挨个打电话的方式通知,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由于采取了微机化管理,所以就从微机上调出所有未种儿童的电话号码,与电信运营商联系,通过网络发送了短信和电话语音通知,只用了很小的费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上述任务,使接种率上升到98%,圆满地完成了接种任务。
3.3 提高了疫苗接种及时率,降低相应传染病的发病率 由于实行了儿童预防接种档案信息微机化管理,使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对未种儿童的查询更加及时,对各种疫苗接种的管理安排更加科学。因此提高了疫苗的接种及时率,特别是显著提高了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率,降低了相应传染病的发病率,取得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
4 小结
(1)在这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课题组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方案,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时与上级业务部门及各级领导沟通,对金苗卡系统中一些不易操作的内容及时与沈苏公司联系,提出建议。由于在全省内率先将儿童预防接种微机化管理应用到全市所有的接种门诊,积累了大量经验,对沈苏公司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更改了不合理的程序,增加了短信和语音服务功能,进行了系统升级,使儿童预防接种微机化管理,更利于在基层应用和推广。(2)在省内率先推广和使用儿童预防接种微机化管理,使儿童接种档案更加规范,记录更加详细,调阅资料更加方便,信息全面而真实准确。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免疫规划政策、财政投入、设备更新等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3)儿童预防接种微机化管理,能指导预防接种工作实施,为接种单位提供疫苗管理、接种服务对象基本情况等具体信息,提高预防接种工作服务质量。(4)儿童预防接种微机化管理,能及时为儿童监护人提供儿童接种完成情况,能使儿童家长及时了解还需要开展哪些预防接种服务内容。全国联网后,还可提供异地接种实时传输功能,使流动儿童的接种管理更方便。还可开展多种方式的预防接种查询服务,例如电话查询、网络查询等,提高疫苗接种及时率。因此而降低传染病所发生的经济效益,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显现。(5)儿童预防接种微机化管理,易学易掌握,只要稍微具备电脑知识的计划免疫专业人员,经过2天的培训都能学会,所以很适合在基层接种门诊推广使用。
1 ERP系统数据状况及归档的必要性
ERP系统产生的数据是动态、实时数据,包括财务、设备、供销、项目、科研等各部门业务数据。这些数据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最重要、利用率最高的档案,定期归档ERP系统已办结了的业务数据,是企业在建设数字档案馆时需考虑的重要问题。
2 ERP系统数据归档可行性分析
2.1 报表归档。各业务部门定制的报表经过筛选,定期自动导入档案服务器。目录数据自动采集与整合,原文格式封装。
2.2 以财务明细账为基础的财务元数据归档。自动采集每笔账的有关字段并整合档案元数据库,作为关联检索与该笔账有关的凭证、报表等。
2.3 以设备主数据为基础的元数据归档。以设备、固定资产主数据为基础采集有关字段,整合成档案元数据库,目的是关联检索该设备的基础资料、设备台账、检修工单、报表等所有文档。
2.4 以物料主数据为基础的元数据归档。以产品、原料等物料为基础整合成档案元数据库,目的是关联检索物料的性质、订单、供销、报表等所有文档。
2.5 以项目主数据为基础的元数据归档。以项目为基础整合成档案元数据库,目的是关联检索该项目有关的合同、项目预算、工单、报表等所有文档。
2.6 ERP统计数据库归档。采集ERP中投放产出、成本、利润、供销、库存等所有统计数据,连续保存到档案数据库,目的是为物料平衡、计划规划等模块提供基础数据。
3 ERP系统对油田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
3.1 ERP系统的实施给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实施ERP系统后,油田企业可以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模式,应用网络技术,将其纳入企业ERP系统,建立档案管理模块,采集ERP系统中的各项数据。一方面,可以加强对文件、数据等管理,使文件、数据等自形成之日起即导入档案管理系统,真正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快速传递和有效利用,更方便、更快速地为企业各部门和人员提供信息资源服务。
3.2 目前企业档案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2.1 信息载体和信息内容多元化问题。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下,油田企业档案以纸质档案为主要载体。实施ERP系统后,档案部门要面临着如何接口和管理这些文档的问题。
3.2.2 信息基础技术标准问题。现阶段,油田企业仍处于传统经验管理模式中,ERP系统中信息基础数据技术标准体系尚未完善,基础数据的自动采集、录入标准有待规范,影响着油田企业档案信息化发展。
4 ERP系统环境下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4.1 抓住试点机遇,全面推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河南油田要抓住总部信息化建设试点这个机遇,把档案信息化纳入ERP管理系统之中,使档案信息化与企业化同步发展。
4.2 健全制度,规范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档案部门要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全方位参与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使档案工作与勘探、施工、管理等工作流程相衔接,加强各种载体文件材料运行的监控与管理。
4.3 完善标准,实现企业档案信息集成和共享。实行标准化是档案信息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行ERP管理系统的必然要求。要建立统一的信息采集、存储等标准,维护数据的一致性、安全性和唯一性。
一.主要工作情况
1. 2014年我在南宁国雄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负责的工作是原料核算、费用报销、成本核算、税收管理、报表编制、会计档案管理、ERP系统管理工作。
1.1原料核算,费用报销
我在2013年12月来到南宁公司,开始是从事原料核算方面的工作。首先,从原料的订,购做起。对采购订单的审核,然后是原料入库,结算,付款一系列工作。从财务人员的角度对进场的原材料的质量,价格,数量进行审核,确保我们的原料是最优质的。
费用报销工作过程中对照公司的各种报销制度和发票管理办法进行审核,在审核原始凭证时,对不真实、不合规、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敢于指出,果断不予报销;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重开。通过认真的审核和监督,保证了会计凭证手续齐备、规范合法,确保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准确、完整,切实发挥了财务核算和监督的作用。
1.2成本核算,报表编制
2014年5月开始进行成本的核算。刚开始对月末成本核算不熟悉,很茫然。感到自己肩上的工作压力,不能辜负领导,同事对我的信任,自己一定要做好南宁公司的成本核算工作。在蒋经理和同事们的帮助和指导下,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生产情况,经过半年的实践和学习,对成本核算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掌握。成本核算工作要求很精细,从原料,药品,编织袋的耗用,到运费,动力成本的计提和分配,对成本造成影响的因素都必须精确。确保在月末成本核算的准确,进而使公司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每月成本核算后,会进行当月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会计报表,管理报表,经营分析表等等。在报表编制中,严格按照总部报表规范进行编制,同时完善金蝶报表取数设计,认真检查。力争在2015年的会计报表的准确性以及数据的勾稽审核上比2014年的报表工作大幅提高。
1.3税务管理、会计档案管理、ERP系统管理工作
每月月初完成上月税款的纳税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税法的要求计提税款,并登录国税,地税网站,按时申报上交。平时工作中,对国家税务法律法规,加强学习。以适应日常的工作需要。
每月月中进行上月的凭证装订工作。做到会计凭证的规范,统一,整洁。按编码要求对凭证编码。日常工作中,对会计档案进行日常归类和整理,保证会计档案的安全和完整。公司其他部门人员需借阅会计档案时,应做到有相应的记录,包括日期,时间,借阅人,借阅事由,归还时间等。
在ERP系统管理工作中,我在总部信息处和系统管理员的帮助下,在日常工作中对南宁公司的ERP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针对公司的老旧电脑比较多,系统老化,运行缓慢的情况,对部份电脑进行了系统重装,提高电脑的性能。
2.工作中的不足
2.1在成本核算和平时五日测算工作中,应加强学习,认真领悟成本核算过程及原理,接受批评,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2.2 在原料核算和物资管理的工作中,下车间和到各岗位沟通不够,造成公司内部的物资管理有不到位的情况。在今后工作中,认真检查原始凭证,多和原料部、生产、品管同事相互沟通,多了解市场价格情况,多了解生产一线情况。
2.3在ERP系统管理工作中,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应加强学习,认真学习ERP系统管理的操作性文件,多向总部信息处和片区系统员沟通学习,提高ERP系统管理的水平。
二.2015年工作计划
1.积极学习和规范ERP系统管理流程,保证工作质量,提作工作效率。
2.在物资管理,原料核算,费用报销这方面,严格按照会计准则以及总部要求的会计核算要求处理。
3.加强细节意识,提高报表编制数据的准确性。
4.继续学习成本核算,提高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以便公司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关键词】医院档案;规范化管理;路径研究
一、档案管理现状中的问题
(一)规范管理意识差,不重视档案管理。临沂市妇女儿童医院内部可以细分出很多部门,但是医院比较重视医疗、财务、行政等部门,因为通常这些部门都是医院的主心骨,医院的核心发展力几乎是由这些部门掌控着。而档案管理部尽管也属于独立的部门之一,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是因为医院本身属于需要盈利的机构,而档案管理部并不能为医院获得直观的经济利益,它的价值是无形的。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导致医院内部形成了不重视档案管理部的风气,即便是档案管理部的工作人员自身工作时也比较随意,没有展现出足够的重视度。(二)缺乏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临沂市妇女儿童医院尽管有独立的档案管理部,但是没有统一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规章制度通常是某一项工作执行的标准,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就意味着工作人员没有统一的工作标准。这导致他们在工作中没有计划也没有纪律,工作内容十分随意。这样的工作状况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工作效率低下,一旦出现紧急需求档案的情况,档案管理部就会十分混乱。而且这样的工作状态可能在短期内并不存在什么大的问题,但是长此以往,难免会出现小问题,小问题积累多了就会变成大问题。(三)档案工作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高。临沂市妇女儿童医院档案管理人员总体专业素质并不高。一方面,由于医院本身并不重视档案管理问题,因此并没有聘请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档案管理,而是随意聘请一些人员负责处理档案管理的工作。另外,医院也没有给这些工作人员提供学习更多专业技能的机会,这导致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停滞不前,没有什么进步。而档案管理专业本身已经发展出许多先进的工作技能,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准远远落后于时代标准。(四)档案管理部的基础设施陈旧。当今世界是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许多行业的革新,档案管理行业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不少医院已经将先进的信息档案管理系统引入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但是临沂市妇女儿童医院目前仍然在使用传统的人工档案管理方法,这占用了很多人力资源。另外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环境很重要,部分档案的机密程度比较高,需要良好的保存环境,并且由于档案材料的特殊性,必须重视防水防火。而临沂市妇女儿童医院当前的档案管理设施比较陈旧,已经使用多年,存在较大火灾隐患。
二、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路径
(一)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意识。临沂市妇女儿童医院的领导应当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宣传档案管理重要性的工作,让每一个医院工作人员都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领导团体,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在日常会议中强调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给予档案管理部足够的尊重。(二)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临沂市妇女儿童医院内部领导班子应该召开专项会议,制定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在制定工作制度时,可以参考国家档案管理条例的规定,或者派遣专门的参观者去其他优秀医院进行考察,借鉴其他医院的制度。(三)建设专业的工作团队。临沂市妇女儿童医院领导应该首先对现在在职的所有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的技能检测,统计检测结果,先淘汰专业技能过差的工作人员。其次应该确定档案管理工作具体的工作人选,不能再出现过去的人员流动情况,确保工作人员的固定性。最后,医院领导应该重视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四)创造良好的档案储存环境。临沂市妇女儿童医院领导应该对档案管理部的基础设施进行一次大清查,放弃使用其中已经老化严重不能使用的设施,重新购买新的设施。投入资金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组织档案管理部的工作人员对之前所有的档案归类整理,然后逐步录入全新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三、总结
临沂市妇女儿童医院虽然有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但是工作现状中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硬件设施、工作团队、工作制度都没有达到高标准要求。医院领导应该对症下药,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从而促进医院的繁荣发展。
作者:褚福晓 单位:临沂市妇女儿童医院
【参考文献】
[1]邢红.医院档案规范化管理的路径探究[J].陕西档案,2012(06):42-43.
关键词:学前听障儿童 家庭康复 档案 助听器 人工耳蜗
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是指在听障儿童在家庭康复训练过程中形成的有关听力诊断、检测、教育等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标、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在听障儿童康复档案体系中,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它的建立和管理一直不尽人意,内容上难以规范和完整,其直接原因在于家庭康复听障儿童数量大分布散,造成了档案收集工作巨大困难,因此收集工作是建立规范完整的家庭听障儿童档案的首要条件和关键所在。与此同时,家庭康复听障儿童数量众多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档案群,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对于促进听障儿童康复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学前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收集工作存在的问题
开展学前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收集档案工作,首先要确定档案由谁收集。其次对档案收集的范围要予以明确,解决档案收集中的针对性问题。然后是方法问题,即如何实施有效的收集。
1.1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的形成和收集者
开展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是一项由医疗康复到教育康复,再到后续教育,最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复杂系统工程,医疗工作者、康复工作者、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都参与了这项工程的建设。参与过程人员的复杂性必然导致了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形成者的多元化。根据听障儿童家庭康复的发展过程,家庭康复档案的主要形成者应当包括各级康复中心的听力门诊部、社区康复部与听障儿童家长,他们形成听障儿童家庭康复的各种价值材料,最后由康复档案管理办公室汇总归案集中统一管理。
1.1.1听力门诊部。从各级康复中心听力门诊部的职责来看,它主要包工括:①对听障儿童的听力进行检查和诊断。②根据诊断情况合理地对听障儿童进行筛选和分流,即确定治疗还是选配助听器。③助听器选配、维修和销售服务。④制作耳模。⑤对听障儿童进行助听观察和听觉功能评估。⑥开展课题研究。因此,听力门诊部是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材料的直接形成者。
1.1.2社区康复部。随着听障儿童社区家庭康复模式的推广,传统意义上自发式的纯粹意义上的家庭康复逐渐被以各级康复中心为技术指导,以家庭为基础的康复模式所取代。在把听障儿童康复工作推向社会化的过程中,社区听障儿童康复指导员走进了听障儿童家庭,肩负着指导听障儿童康复与培训听障儿童家长双重责任,是各级康复中心与听障儿童家庭之间的联系纽带与桥梁。听障儿童的教育康复过程中,社区指导员是直接参与的专业人员,正是由于社区指导员的特珠职责使命,所以社区康复部是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教育材料的主要形成者。
1.1.3听障儿童家长。在听障儿童康复过程中,听障儿童家长与听障儿童朝夕相处,对于听障儿童的听力语言康复状况最为熟悉了解,他们对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过程的书面详细记录,对于听障儿童康复工作者具有重要和参考意义和科研价值。因此家长记录是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材料直接形成者。
通过对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形成者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确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应当是康复中心不同部门与听障儿童家长共同收集,最后由康复档案管理办公室汇总归档集中统一管理。
1.2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价值材料的界定
由于家庭康复的听障儿童数量大、分布散,势必造成听障儿童康复记录材料种繁量多,全国80多万听障儿童如果每人生成一份档案,这数量本来就惊人,再倘若形成每个听障儿童康复档案的材料良莠不齐,无疑阻碍听障儿童康复档案管理和收集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听障儿童康复的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的康复效果。因此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的收集必须具有针对性,有必要对形成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的相关材料进行价值界定,即明确收集范围、明确档案价值。从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材料的参考意义和科研价值角度考虑,并根据材料的来源差异,笔者认为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2.1听障儿童医疗康复材料:①听障儿童及其家庭等一般情况;②助听器验配及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等情况;③助听效果观察及评估、人工耳蜗术后调试及评估。
1.2.2听障儿童教育康复材料:①听障儿童康复阶段性指导方案(听能、言语、语言、认知及沟通五个方面);②听障儿童康复各项指标的执行反馈;③阶段性的听力语言康复评估;④阶段性学习能力评估。
1.2.3家长康复记录;听障儿童家庭康复的原始记录,包括听能、言语、语言、认知及沟通五个方面。
1.2.4 听障儿童后续教育的跟踪调查等。
1.3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价值材料的收集方法
听障儿童医疗康复材料由各级康复中心收集,称之为直接材料。与此同时,另一些价值材料诸如听障儿童教育康复材料,家长记录及其它价值材料主要来自家长方面的二手材料,称之为间接材料。目前对于间接材料的收集主要有三种:①听障儿童家长将康复记录送至康复机构;②社区指导员到听障儿童家庭中去;③以信函方式收集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材料。这三种方法各有利弊,造成收集工作零散与被动。因此,只有准确地把握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收集的范围,提高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内容的有效性,变被动为主动是做好档案收集工作的关键。为此采取了以下三方面的措施:
1.3.1要求有条件的家长对听障儿童康复过程作翔实纪录
家长与听障儿童朝夕相处,对学前听障儿童康复过程最为熟悉和了解,对听障儿童康复表象的原始记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为的主观因素,是比较接近客观实际的反映。因此,家长记录具有原始性和可靠性,就其参考价值和科研价值而言是最好的第一手材料,社区康复指导员应根据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收集和整理的要求,切实做好听障儿童康复原始记录,家长记录应包括听障儿童康复过程各阶段诸如听能管理、语言、言语、认知及沟通等方面详细内容。
1.3.2以听障儿童家庭康复定向指标反馈表的形式收集
考虑到各听障儿童家长文化差异,我们制定的康复定向指标反馈表应当尽量贴近客观,同时要易于家长操作。以同龄的健听儿童的听力、言语发展规律为参照,以语言年龄和听觉年龄来这两个指标来综合考察听障儿童的听说交流能力发展情况,并以此来划分0-6岁听障儿童的听力语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家长根据列出每个阶段中两项指标的各自具体达标项目作出定向反馈,在操作方式上家长可以根据听障儿童康复现状作是与否的判断。这种定向的听障儿童康复指标反馈表,目的明确易于操作,为社区康复指导节约了大量时间,从而对听障儿童康复作更深入细致的指导。社区康复指导员在指导完后,发一张表格给听障儿童家长,让家长作针对性的定向反馈,下次指导时一方面可以根据定向反馈作具体指导,同时又将表回收作为档案材料。
听障儿童家庭康复过程中反馈表是社康复中心与听障儿童家庭的联系纽带,听障儿童康复各阶段发放的反馈表是给定听障儿童康复的目标,能使家长建立信心,收集反馈的过程同时就是敦促家长加强对听障儿童康复的关心和努力。
1.3.3家庭评估要将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
对学前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成效评估历史记录是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的重要组织部分。因此,做好家庭康复评估档案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尽管各康复中心的评估方案不尽相同,但总体上侧重于于定量评估,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准确性。但由于定量评估只能对听障儿童个体进行阶段性评估,且耗时长,专业性强。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对来自同一类型家庭的听障儿童作出准确、全面及可比较性的定量评估。与定量评估相反,家庭康复定性评估避免了定量评估中技术操作的专业性、复杂性,但是由于定性评估自身的缺陷,造成评估的主观性、人为性及随意性。因此,对家庭康复听障儿童应采用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有利于家庭康复评估的主观性与客观性之间矛盾的解决,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准确、全面地反映出家庭康复成效。
2.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的利用
2.1管理与利用的关系
档案工作的基本矛盾在于高度的集中管理与广泛的利用服务之间的矛盾。档案的科学管理必须以档案的社会利用为出发点,并表现于整个档案工作过程之中,而档案的社会利用正是检验档案的科学管理的客观实践标准。
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管理工作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听障儿童家庭康复价值材料分类归档标准问题,现行有两个标准可以考虑:一是按横向分类归档,形成家庭听障儿童医疗康复档案、教育康复档案、听障儿童家长记录档案等档案群。二是按个人分类归档,即每个家庭康复听障儿童各自形成一份档案,然后按年龄段及听力损失程度集中分类归档,形成0-1岁、1-2岁、2-3岁、3-4岁、4岁以上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等档案群,67-70dB、70-80dB、80-90dB、90-100dB、100dB以上听障儿童康复档案等档案群。
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档案的利用,康复教师在利用这些档案过程中,有时需要查看听障儿童的个人档案,有时要查看某一类或所有听障儿童档案的纵向情况,如听障儿童的教育康复资料等各方面查询需求,同时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和科研价值,所以这些档案必然会得到全方位的多层次的频繁利用,听力门诊部、社区康复部和其它相关部门以及听障儿童家长等都是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的利用者。
为解决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科学管理与高度利用的矛盾,我们认为必要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管理,这具有以下两方意义:第一、能及时、准确地提供大量的档案资料,以适应加强档案管理的需要。第二、电子计算机具有记忆强,并能进行逻辑判断,它可以根据档案利用者的需要对档案信息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比较和选择等,从而为档案利用者提供科学统计和最佳方案等。
2.2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的利用及其意义
听障儿童康复档案集医疗、康复材料于一体,其中更有家长原始记录这一宝贵的科研第一手资料。如何利用和开发听障儿童康复档案,对于听障儿童康复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对于研人员来说,研究听障儿童心理与听力语言发展规律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促进听障儿童康复事业的重大课题,从而为听障儿童教育、听障儿童康复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方法。目前我国对听障儿童的心理还是停留在个别的、零散的研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成熟的理论,听障儿童康复的实践工作往往不得不凭经验来进行和开展,其弊端显而易见。另一方面我们对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所作的指导以及评估均以正常儿童为参照,虽然听障儿童康复的最终目标是接近甚至达到正常儿童水平,与正常儿童作比较是有一定科学的,但是听障儿童的听力言语发展与正常儿童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对听障儿童听力及言语发展规律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因此,利用听障儿童康复档案研究听障儿童的心理康复教育问题以及家庭环境对听障儿童康复的影响是具有显著的意义。
对助听器选配师和人工耳蜗调机师来说,为听障儿童精确地调试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使听障儿童残余听力得到最大意义上的补偿或重建是其职责和目标所在,因此充分利用听障儿童康复档案统计分析助听器选项配和人工耳蜗植调试情况与听障儿童康复效果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听障儿童聆听声音的能力,从而为听障儿童康复提供最科学最根本的物质基础保证。
对社区康复工作者来说,充分利用听障儿童康复档案,对不同年龄听力损失的听障儿童康复过程作全面的分析总结有利于提高其业务水平。一方面总结康复规律,为听障儿童康复确定科学指导方针、制订最佳康复方案,使听障儿童康复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使听障儿童得到最大限度的全面康复。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听障儿童康复档案选出不同年龄段不同听力损失的最佳康复听障儿童建立康复典范,提供给听障儿童家长,可以增强家长信心,明确康复目标,又可以让家长学习和吸收康复典范的成功经验,为听障儿童康复作出最大的努力。
3.对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前景运用
目前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多数是面向档案管理单独信息处理,这类系统多用于本档案部门,一般不直接与外部信息发生联系。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的两个明显特征在于它的参考性和科研性,听障儿童康复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因此听障儿童档案借助于网络通讯技术,与全国各地各级的康复机构及全社会资源共享、共同研究,这对康复事业的发展及推动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参考文献:
[1]高红,加强康复档案工作 促进康复事业发展,《浙江档案》,2008年10期,48
[2]王英玮,《专门档案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3]李淑英,浅谈家长在听障儿童康复教育中的作用,《中国校外教育》 2011年03期,26
[4]郭菊君、刘锡峰,聋儿康复档案的价值与开发利用,《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08年1 期 44
[5]张虹,姬瑞环,《档案管理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
[6]武素兰,档案管理与计算机,《学理论》,2010年02期,94-95
[7]李露,计算机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科技信息》,2011年25期,109
[8]贺真,科技档案分类管理初探,《中国档案》,1989年09期,34-36
一、企事业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的管理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产生很多的死档、弃档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政策宽松,给企业和个人都带来更好的选择性,双向选择,所以造成了人员的流动性,社会学家对企业人员的流动性历来褒贬不一,有的认为,企业遇到更适合的人才,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进步,如果人员在本企业但是能力得不到发挥,对人员本身也是一种禁锢。但是企业培养人才也是需要时间需要精力,刚培养的工作人员,流动走了,对企业也是带来一定的损失。
当然此种情况给人事档案部门也带来新的工作压力,档案的接受和转移,需要工作人员认真严谨,稍有不慎,则会给人员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很多人员找到新的工作单位后,急于就任,投入工作当中,单位对档案的要求程度不一,有的单位甚至不要求档案信息,只要工作人员顺利就职,完成工作任务即可,人员也对人事档案的重要性重视程度不够,这样就给原有企业造成了弃档,多年也无人问津,最后积压为弃档。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一代一代更替,此类问题档案,积压的越来越多,这就造成了工作越来越难办。
刘琴女士在人事档案管理研究述评及趋势展望一文中提到一点,本人深表赞同。就是关于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研究,目前的情况是,人员的档案只有其所在单位的人事管理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控制,没有考虑到社会性,没有成立社会性的 、中立的专门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来处理这个综合性的信息,造成档案转移难,手续繁多的局面。
2.纸质档案的信息化
计算机的发展也给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新的工作模式,新管理方法,都体现了高科技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工作上的便利。新的档案管理政策,逐渐体现的是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电子化,自动化。然而,陈旧的档案转化为电子版,更新为新的档案模式,就变成了最大的工作难点。
各个企业现行的档案管理政策、模式、电子模板不一,给企业之间的人事档案对接造成很大的难度,旧的纸质的档案模式也不统一,其中的所含信息也不统一,这就造成工作人员在将其转化成现行模板时,有很多都空白,导致检索的时候错、漏信息,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实现不了档案的自动化,简单化。
当然,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当中,还有很多别的问题,比如人员流动过程中,很多人员可能要来来回回走很多次,才能办妥档案的转移交接。人事档案管理人的工作能力也高低不一,对积压的陈旧档案,很多死档、弃档,目前没有统一的处理标准。造成很多有价值的档案流失,也可能很多有价值的档案被当作了废档放弃了,造成了损失。
二、目前针对以上几点,本人作了以下研究,提出以下方案。
新的网络管理平台,要尽量兼顾所有企业的需要,及时更新换代,以使企业与企业之间所使用的网络模块统一化,这样档案转移对接时,减少工作程序,更有效更快捷,这样在解决新的工作问题的时候,逐渐把陈旧的档案转化为新版。及时处理流动人员的档案问题,不积压,不逃避问题。
另外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及时的接受新的管理模式,新的管理方法,跟上人事档案管理发展的步伐,这样才能及时的与大平台接轨,将此项工作逐步的统一化,。
关键词:社会福利;服务;档案;加强;对策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是指政府出资为那些生活困难的老人、孤儿和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生活保障而建立的制度。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的档案管理是对社会福利服务基层机构专门进行审核、审批等管理的服务性工作,用于档案形式进行保存和记录。其大体可分为社会救助档案、社会福利养老档案、残疾人福利服务档案、孤残儿童救助档案。档案管理工作关系到社会福利团体的切身利益,其作用不容小觑。
1 社会福利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
一是可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信息。目前我国社会福利档案管理工作比较不规范,急需进行专业系统的梳理工作,才能提炼出有价值的档案数据信息,为今后领导决策提供信息参考。二是可以推进服务民生的福利档案管理工作,在加快和改进我国民生问题的基础上,形成针对特殊困难群体的档案数据记载,从而推进特殊人群信息管理的规范化,更好为促进民生服务。三是以开放的档案管理体系,发挥社会福利档案作用。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不够协调,结构层次相对不统一,整体功能无法优化,福利服务机构档案管理应当扩大社会福利档案面,进而推进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社会福利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
社会福利档案工作包括社会福利、救助管理、殡葬管理、收养登记、福利企业资格认定及年检、相关单位的项目建设和一些临时性的工作,工作对象参差不齐,涉及到许多政策法规,每项工作都独立成块。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好工作,必须熟悉相关的政策法规,了解工作对象的特征,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我们将所有的档案资料进行规范分类,即直属单位、国办福利机构、民办福利机构、福利企业、殡葬管理、救助管理、政策文件、项目建设和专项工作。每一个子类就是一个卷宗,主要保存该单位的工作情况资料、规章制度、得奖情况和上级对其指导检查的情况等。二是做好收发登记工作,对收到的文件和本级下发的文件,按上述分类标准归档录入,收文录入的内容包括收文时间、发文单位、文件标题、文号、目录号和案卷题名;发文录入的内容包括发文时间、文号、文件标题、签发人、目录号、案卷题名、主送单位和抄送单位。目录号就是分类中的大类,如直属单位,福利企业等,案卷题名就是大类下面的子类。三是做好编制目录。对于收(发)文录入,我们是按照年度进行录入的,即一个年度为一个文件名,每个大类(目录号)下面的子类(案卷题名)中保存有哪些文件。同时,我们还建立了一份“卷内文件目录”,卷内文件目录中录入了所有档案资料的目录内容,通过excel表格提供的搜索功能,可找到需查找的文件。另外,还应制作了《报送资料登记表》,对科室发出去的文件的报送时间、题名、接收单位、签收人进行登记。《传真记录》和《重要电话记录》对接(打)传真和电话进行记载。
3 加强社会福利服务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1、高度重视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的档案工作
当前,我国一些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尤其是新建的一些社会福利院,没有完全重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使我国的社会福利院档案管理内容不齐全。或是只重视对红头文件等的手机,完全不顾其他相关文件的收集和管理;或是只针收集上级部门发的文件,不顾其他文件,等等。总之,我国现阶段在社会福利院档案管理中存在很多不利因素,这就要求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者注重档案的收集,将档案的管理工作与社会发展相融合,促进和推动我国的社会福利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其社会价值。
2、强化对社会福利档案的搜集和管理
作为社会福利管理服务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者,首先要有思想上的觉悟,端正态度,检讨并分析当前档案管理不齐的可能原因,落实社会福利档案收集和管理,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存在的问题。对于管理人员来说,要对自己的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重视工作中的细节,明确自己收集到的文件材料,并进行整理,对发放的资料和文件要严格把关,对资料和文件进行查对和审核。对上级下发的文件,确保整个登记、审查、审批等过程严格进行。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和制度,做好年度归档和移交进室工作,确保文件齐全。
3、扩大社会福利档案范围
目前,我国的福利院档案管理工作者人数相对不足,因此,相应的档案相关收集范围也不是很大。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福利事务工作范围越来越广,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多,需要收集的社会福利资料较多,基本包括社会福利事务、文书、康复教育以及专用档案,而其中需着力加强的是社会福利事和专用档案。由于资料收集的不完全,缺失的文件也较多,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档案保存不够完善,档案室没有总体的管理措施,都是以部门为主,导致一些有价值的档案严重缺失。或由于档案管理部门的人动,档案收集和管理中间有间断环节,最终导致一些档案的缺失和不齐。因此,档案管理工作的范围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充分利用网络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通过先进计算机的帮助,加快涉及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相关档案的搜集和管理,力争做到管理齐全。
4 结语
传统档案是当时当事直接使用的文件资料转化来的,并非事后不使用另行编制的,现阶段我们必须看到信息化档案和数字化档案对我们管理工作带来的收益,充分利用数据化技术可以提升我们服务水平。同时社会福利和社事务工作需接待大量咨询人员,此管理方法能迅速地查找到咨询人所需的资料,也能为同类单位提供资料借鉴也是提高服务质量的表现。随着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福利档案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社会福利档案管理应以科学发展观的形式,不断提升管理模式,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拓展管理领域,为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沂滨;浅谈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的管理体制与原则[J];办公室业务;2012年17期.
1.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可有效提升居民健康服务水平。
社区居民健康保障,是一件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涉及民众的基本利益;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是信息化社会中居民各类健康事件所产生相关健康数据的详细历史记录,该项工作的成果直接体现着现代健康信息化建设水平。
2.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多档合一,有效提高了信息应用效果。
社区居民疾病治疗过程中,通过居民健康档案系统的应用,可以将医疗、康复、保健记录等信息进行自动归类。居民健康档案种类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如何有效提高管理效率显得非常重要,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自动存储相同信息模块内信息,实现多档合一,及时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可以实现双向转诊以及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实践中可以看到,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不仅可以有效组织和集合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料,而且还可以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平台上实现健康信息在社区与医疗机构间的双向传输。通过信息双向传输,不仅可以有效满足社区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我预防和保健,而且还可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无法有效诊疗的病人情况及时传送到医院,在上级医院主治医师的指导下诊疗或根据病人患病情况转诊到上级医院治疗。在医院治疗时,社区居民无需重新做重复的体检,只需根据就诊人员的信息从档案系统中调取健康档案资料,了解其以往病史、就诊状况,并且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4.社区健康档案建立对深化我国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记录居民医疗、康复和卫生保健信息,因此居民健康档案的规范性、完整性显得非常重要;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不仅可以及时、有效地将信息录入到信息平台之中,而且还可以顺利实现不同信息平台之间的资源信息共享。
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建立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当前居民健康档案主要包括普通的、儿童的以及心脑血管方面的健康档案,而且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又包括五个功能模块,即档案管理、信息服务、家庭监护、信息传输以及系统管理等模块。对于系统中的档案管理模块而言,该模块为普通健康档案、儿童健康档案和心脑血管健康档案提供档案添加、修改以及删除和查询等功能,还包括档案报告的统计与打印。对于信息服务模块而言,该模块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将整个社区内的居民家庭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在一起,方便社区居民通过网络获知所需各种信息资料,并且及时将个人的信息告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便后者及时作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于家庭监护模块而言,该模块主要是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设备,实现对整个社区独居老人、患有心脑血管等疾病的病人,进行家庭监护。对于信息传输模块而言,主要是建立健全社区医院服务网络,从而使社区医生通过网络得到多家医院专家们的技术指导。如果社区居民病人需在大型医院接受相关诊疗,则只需通过该网络系统,医院医生即可方便快捷地获知该病人的病历及病情。对于系统管理模块而言,主要用于病人资料的添加、删除以及修改和权限设置;同时还具有用户密码修改、数据库备份与还原等功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主要包括,社区居民基本信息表、体检表、社区医生表、居民辅助检查表、儿童信息表、家庭信息表、儿童体检表、妇科保健信息表、孕妇信息表、妇科检查治疗表、常见疾病表、慢性病人信息表、保健信息表以及慢性病人和发病记录表等;在该系统中,社区居民的个人信息资料,主要存放在基本信息表中。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采用三层体系架构———B/S结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业务逻辑层在体系架构中的位置很关键,它处于数据访问层与表示层中间,在数据交换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客户端的请求;将服务器处理结果及时地返回到客户端。在此过程中,数据库服务器只是根据客户端的请求,把处理后的数据反馈给业务逻辑层,这样就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社区居民档案数字化管理
社区居民档案管理过程中,为进一步适应现代管理要求,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所有信息资料需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软件处理,即实行数字化管理。在社区居民档案管理系统中,各数据信息之间既保存着一定的关联性,又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其中,数据又可以分成与系统相关的应用数据、与系统管理相关的管理数据。其中,应用数据主要有家庭档案、保健档案、个人档案、儿童档案以及死亡和残疾档案等。上述数据记录差异性信息,具有各自相互独立的特性,但这些信息彼此之间又互相关联。用户进入系统时,首先需进行登录,其采用的是双密码验证模式;双密码分别用于连接应用、数据库两个系统,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利用用户授权密码打开数据库,泄露病人及家庭信息。同时,对数据库访问系统,采用的是角色管理以及分级授权模式进行控制,并且设有存取权限。应用程序级功能控制,通过控制应用程序菜单项应用权限来实现;利用SQLServer建立社区居民病历信息备份与转储,一旦系统遭受破坏或者出现了误操作现象,可将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现代化管理要求,全面提高工作管理质量和效率。笔者建议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掌握的所有的信息资料,都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利用软件技术实行数字化管理。其中,家庭档案信息数据管理,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管理;而个人的档案数据管理,主要体现在个人基本健康资料的记录;对于保健数据管理而言,其中主要包括病历数据、免疫数据、体检数据、妇女保健数据以及儿童保健数据和残疾登记等;实用的数据查询:能根据自定义从系统查询各种数据,对提取的数据可以进行整理并输出为EXCEL文件;数据统计分析:能根据自定义从系统提取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自动生成统计图;灵活的报表打印:系统提供多种报表格式,可根据自定义从系统提取所需数据以形成各种报表;数据备份:能进行数据库备份,数据不易丢失;数据合并:能将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数据集中合并到数据处理中心。对于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而言,各数据信息之间既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又保持相互独立。数据信息分为与系统有关的“应用数据”和与系统管理有关的“管理数据”两大类。其中,应用数据包括家庭档案、个人档案、保健档案、儿童档案、残疾档案、死亡档案等。这些数据记录不同类别的信息,它们具有各自独立的特性,但是这些信息又是互相关联的。通过这些信息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管理和查询。同时,为了逐步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笔者建议利用区(县)、市级居民健康档案计算机网络平台,逐步建立覆盖全省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网络用户包括区域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实现资源共享,条件成熟时向社会开放。统一使用省级开发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水平,逐步实现全省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为医疗服务、医学研究、科学决策等提供服务和支持。
四、结语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档案;管理使用
卫生部《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定义了居民健康档案内容为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化文件记录[1]。
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于2009年,建立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主要包括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保健、免疫接种、传染病管理、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病管理等九大部分,其中居民基本信息是通过居民医疗保险数据库中个人信息部分整合而来,通过身份证信息、参保信息、参合信息进行比对来进行有效识别,建立了自动档案"因需建档,随诊随建"的机制,把居民健康档案建成"活档"。笔者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与同行们对健康档案管理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问题
1.1准确率低 健康档案前期输入的基础数据错漏较多,使用范围小,部分为死档。
1.2完整性差 健康档案对老年人、妇女及慢性病人以前的健康状况不甚了解,而且目前我国的医疗保健工作体制和工作方式也无法完整、详细地记录和保留一个完整的健康档案。
1.3查阅人次少 如何利用健康档案提供的基础信息,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服务还存在许多障碍,医务人员不习惯利用档案,仍然凭经验看病,居民个人不知道利用档案向医生提供病历,健康档案几乎成了死档。
1.4居民知晓率不高 根据对社区服务中心所辖居民对社区公共卫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分别从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保健、免疫接种、传染病管理、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病管理等方面对居民进行调查,发现总居民知晓率仅为53.2%。其中对的知晓率健康档案、传染病管理、重性精神病管理等知识仅达到分别是30.4%。
1.5信息采集难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前提是需要深入居民家庭,逐项核实,逐一登记,采集健康信息和收集相关材料。但居民的居住情况十分复杂,如人户分离,留守老人居多等,对信息采集中涉及的问题只能得到模糊的解答,准确性欠缺;对精神病疾患等健康信息,很多居民更是讳莫如深,有的还存在抵触情绪。
2对策
2.1提高准确性 首先保证身份的准确性,确保健康档案数据采集建立在唯一身份识别基础上进行,确保相同个体在不同机构和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准确汇总到同一份健康档案,不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其次,数据尽量从业务系统中采集,尽量从客观数据上采集,减少手动填写、人工转录等方式,减少数据上报的差错性。
2.2确保完整性 健康档案内容不仅包括基本信息,还要有医疗服务信息、儿童保健信息、妇女保健信息、慢病管理信息、计划免疫信息和健康体检信息等,确保居民登录健康网站时,能够看到自己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机构和不同系统中的健康信息,真正形成以个人为中心,以健康活动为半径,以生命历程为周期的全面覆盖网络。
2.3做到及时性 将上述数据通过专用网络及时上传到信息平台健康档案当中,可以通过定时或者实时传输两种方式,使居民可以及时查阅自己的健康信息。同时,对于已经迁走或去世的居民要及时合理销毁个人档案,减少储存空间。
2.4活页装订整理档案 为了方便查阅和扩充健康档案,要对健康档案打孔活页装订,并使用不同颜色和样式的纸张做好目录,有利于档案检索。另外,保证档案案卷整齐,对于特殊载体材料,要做好编号,分类管理。
2.5使用居民健康卡 一方面通过健康卡的身份识别、信息采集和跨业务系统协同功能提高健康档案数据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将健康卡的管理信息和账户信息上传到健康档案,使居民可以登录健康网站查看卡的账户信息,如总额、消费额和余额信息。
2.6加强宣传、广泛参与 一方面以政府公信力为基础,向全人群推广社区卫生服务,尤其是对那些知晓率低的(如健康档案等)免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予以公示,提高居民知晓率;另一方面,对重点人群的需求做出有效判断[2]。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作用,积极宣传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是居民享有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体现。提高居民的建档意识,引导居民自觉参与建档工作,努力提高建档质量。
3体会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Healthcare Records/Archives)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收集、记录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的重要工具[3~5]。动态健康档案管理是完善档案的重要工作。定期对居民做好健康检查工作,利用家庭调查等方式,认真填写居民健康档案,并将居民平时就诊资料进档,逐渐完善居民健康档案。要加强居民健康档案动态性管理,对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做好跟踪调查工作,及时调整健康档案内容。
规范社区健康档案网络化管理。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的兼容性使居民在不同部门接受到的卫生服务信息与健康信息均记录在电子健康档案内,使卫生服务中心内各部门、卫生服务中心之间共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提高了居民健康信息的利用率,减轻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6]。
实现健康档案的基本信息资料等信息共享。要统一信息化规划,合理利用信息资源,实现健康档案的基本信息资料等信息共享,各个相关部门之间也要实现信息共享。做好相同地区档案信息的交换和共享目的。
最后,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训工作,实现复合型专业化管理人才,结合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有效方式加强工作人员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加大专业化人才的培训力度。只有技术过硬、素养合格的全科医生才能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服务,才能更大更全面发挥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卢若艳,郑振俭.福州市某区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医学与社会[J].2010,23(9):53-54.
[2]张成勉,孙永发,吴华章.我困社区卫生服务中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难点和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4):570-572.
[3]沈伟珍,龚幼龙,王光荣,等.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与作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8):519-521.
[4]顾英华.关于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几点思考[J].北京档案2013(8):221-222.
1 收养登记档案的概念和归档范围
收养登记档案是指收养登记机关在依法办理收养登记过程中形成的记载收养当事人收养情况,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收养登记档案由各级民政部门实行统一管理。
总体来说,收养登记档案的归档范围有以下几项:
1.1 成立收养关系登记材料。主要包括收养登记申请书、询问笔录、收养登记审批表、法律所规定的证件和证明材料、收养登记证复印件、收养协议等。
1.2 解除收养关系登记材料。主要包括解除收养关系证明复印件及法律所规定的各项证明材料等。
1.3 撤销收养登记材料。主要包括收缴的收养登记证或因故无法收缴登记证而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等。
2 现阶段收养登记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收养登记档案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不高。一是部分收养登记档案的管理人员,尤其是区县等基层民政部门的收养登记档案管理人员,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专业素质不高,对档案的重要性、管理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熟悉,档案收集意识淡薄;二是收养登记档案管理队伍稳定性差,人员流动性大。档案人员因更换频繁,新档案员未经过培训就“仓促”上岗,缺乏开展档案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三是很多档案人员身兼数职,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往往只是将材料放入档案盒,不能及时整理归档。管理力量的薄弱,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
2.2 对收养登记档案管理的重视不够。部分基层民政部门的领导,包括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对收养登记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或者在认识上有误区,收养登记档案管理不但难以达到要求,还可能产生管理混乱,归档的材料不准确、不全、丢失等现象。
2.3 档案管理硬件不合格,设施不齐全。个别基层单位档案室硬件环境不合格,设施不齐全。对档案管理必备的条件解决落实差,有些单位甚至没有专用档案室,或者档案室狭窄、潮湿、“六防”设备不配套,引起档案材料霉变、虫蛀,影响档案的美观整洁及完整。有的单位必备的档案工具都不能购置齐备。这些都影响了收养登记档案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
2.4 档案工作管理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得力,执行不到位。档案工作管理制度应规范、健全,各种措施要明确、具体,实际执行中要严格、到位。但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很多制度未完全建立起来,存在着得过且过、满足于应付的现象。
3 搞好收养登记档案管理的对策
3.1 提高收养登记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档案管理的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要加强收养登记档案管理工作的队伍建设,把政治可靠、作风正派、责任心强的同志抽调到档案管理队伍中来,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教育,充分激发出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掌握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提高档案质量。
3.2 加强档案室硬件建设,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要努力吸收当代科技新成果,大量采用管理新手段,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以尽快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
3.3 健全收养登记档案管理制度。要严格依据民政部、国家档案局《收养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和相关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本单位的收养登记档案管理制度,详细规定收养登记档案的操作流程及职责划分,健全监督检查制度,确保收养登记档案规范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