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23:0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教师的阵地在课堂,课堂的教学是一门艺术。同一门学科、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则表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和艺术特点。初中地理教学是整个中学地理教学的起始和基础。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课堂艺术个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1. 启发性是教学法的基本指导思想之一,它必然像一根红线,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教学艺术中最常用的也是“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从形式上可以分为间接启发和直接启发,间接启发就是通过调动学生的精神情态因素(非智利因素)入手,激发学生强烈持久的求知热情,比如在讲到初中地理印度农业的“绿色革命”的时候我们可以创造这样一个情境:假如说每个学生都是印度的总理或总统,由于人口的过度膨胀,出现了严重的粮食短缺,也就是说你的国民正处于饥饿状态,作为政府的首脑你会怎么做?学生通过相当成熟的思考会出现这样的结论——为了避免粮食短缺我们必须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的素质,还有学生提出可以通过进口的方式解决此问题,更有甚者提出可以通过战争的方式,消减一部分人类,还有同学提出加强国际的援助等等,在对学生的意见做了总结之后,我们又给出印度具体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以及新的世界主题“和平和发展”,后由学生对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做详细的讨论,最后得出最合理的方案是:改进粮食的生产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整个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老师扮演的是一个导学者的教色,最后再导入“绿色革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直接式启发就是从调动学生的智利因素入手,采用各种方法,直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常用的启发方法包括观察启发、演示启发、实验启发、联想启发,情景启发等等比如在讲到地球的内部圈层的时候,可以提前准备几个外表完全一样的密封的小盒子,里边分别装有不同的一件物品,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如摇、拍,称重等等猜测盒子里到底是什么东西,最后再导入我们人类怎么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告知学生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各自的特点,直接启发——假如在地震波传播的过程当中纵波和横波的速度在地表一下2900千米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说明在此界面物质是否连续,物质的状态可能是怎样的,最后由学生得出地震在给我们人类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突破口。
2. 讲授艺术的审美性 讲授艺术的审美性就是指在讲授的过程当中,能够将师生引入真善美高度融合的理想境界,能够净化灵魂,陶冶情操,激发师生自己进取精神的种种美学特征,那么艺术的审美如何体现呢?
(1)新颖。巧妙的课堂设计,卓越的教学观点,我想是一个老师教学个性的最好体现,比如在讲到日本文化的时候,如果从日本的国花-樱花导入,讲到樱花盛开的那一种绚烂,以及花期的短暂而留下的那一种缺憾之美,由此联系到日本大和民族的精神,加上一段美妙的音乐,樱花慢舞,艺妓风情的表演,日本文化的内涵已初见端倪,然后自然过度,教学效果好也便在情理之中。
(2)参差和谐。讲授艺术虽然不是舞蹈,但它却要求老师的劳动形态必须准确简洁,潇洒自如,协调优美,富有魅力,地理教学与书法绘画艺术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漂亮的板书设计,教学挂图的绘制和利用,生动的多媒体课件,都会给成功的教学增光添彩.比如在讲到世界洋流的分布以及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复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课件),然后导入洋流的概念(海洋表层的海水沿着一定的方向有规律的大规模的运动)提出设问,为什么海洋表层的海水会沿着一定方向有规律的运动?主要是受到盛行风的影响,然后教学生画出简单的世界轮廓图,并根据前边风带的知识在中低纬度分别绘制出西风漂流和赤道暖流,继续讲解当赤道暖流在向西的运动的过程当中受到地形的阻挡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会分别形成哪些暖流,并给出给出风海流和补偿流的定义和区别,最后再以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的海流以及北印度洋海域的海流为例点出密度流和季风环流,学生边画图边记忆,加上一些细节的处理,整个世界洋流的分布以及规律已在学生的脑海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为后面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做好了知识储备。
3. 讲授艺术的情趣性 讲授艺术的情趣性是指伴随着整个讲授过程的感情和趣味,从心理学角度看,讲授艺术情趣性的实质是师生对讲授的态度和体验,在这方面,我个人不想将其上升到一个什么高度,主要就日常教学当中的一些心得和经验做相应的总结和归纳:
语言的技巧相当重要,学习是一场长跑,每个学生都会累,因此在上课的时候,有时会出现走神甚至睡觉的情况,许多老师都为此大伤脑筋,其实简单的幽默可以化解沉闷的气氛,也可以增加课堂的情趣以及老师的魅力,比如有同学上课睡着了,我喊他起来,并问道:你用什么洗发水?学生有点迷茫.海飞丝,飘柔,还是沙萱?该不会是伊卡璐吧?难道你等着美丽的公主来唤醒你?(广告用语)学生们都笑了,但又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老师.当然这样的例子很多,热爱生活的老师才会培养出热爱生活的学生,我们拭目以待。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融入 地理教学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10-0030-0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是广大现代中学生必须树立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有机整体,包括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初中地理教学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主阵地。初中地理学科涉及的内容甚广,囊括日、月、天地、山川河湖、海洋;涵盖自然、人文、古今中外。其趣味性和知识的丰富性都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科学创新教育等因素。本人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地理教育教学,主要有以下五个途径:
一、充分发掘初中地理教材内容(图文)优势,因势利导,融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如我在教学八年级地理第一章“辽阔的疆域”一节中,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和文,了解我国领土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以及所处大洲大洋的位置,感知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其次引导学生阅读《中国疆域示意图》、《我国领土东西端的晨昏差异》、《我国领土南北的季节差异》等三组地图,使他们了解我国领土的四至,感知我国领土之辽阔,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再次引导学生阅读《中国政区图》,介绍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及其分布。让学生明确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我国已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并设立了特别行政区。使学生树立祖国统一大业必定实现的信念,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自觉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的神圣责任感。
二、通过指导学生绘制我国地形图,从中感受祖国地形的多姿多彩、祖国河山的壮丽秀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如在教学八年地理上册第二章我国“地势和地形”一节内容时,让学生亲手绘制“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通过动手绘图,使学生进一步地了解,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有壮观秀美的山川,纵横交织、连绵起伏的群山;气势宏伟、景象各异的高原;地势平坦、一望无垠的平原;群山环抱的盆地和起伏和缓的丘陵;还有横贯祖国东西,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等等,这些怎能不激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呢?
三、组织、引导学生编辑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地理手抄报
抒写学生的爱国之情。引导学生搜集整理初中地理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收看广播、电视等媒体报道的与地理相关的我国科技创新的新成果,我国近期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建设的新成就等。歌颂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与进步。学生在编辑过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栏目有:①中国地理事物之最;②我国多样的民族民俗风情;③近几年来在我国举行的国际盛会;④我国经济的发展形势;⑤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以及发挥的重要作用等等,使学生加深了对祖国国情的了解与认识,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四、介绍我国现代科学领域取得的新成就,展示社会主义祖国的日益强盛,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如我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院士研究的“杂交水稻”的成功,被世人称为继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大贡献。创造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奇迹。同时解决了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因此他被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为“当代神农”。国际同行称他的研究是“带给全人类的福音”。在浩瀚的宇宙中,以袁隆平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遨游。又如:我国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举世瞩目,已跻身世界航天技术先进行列。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我国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掌握飞船技术的国家。2011年9月下旬,我国将择机发射空间试验站雏形“天宫一号”,即将迈进空间站时代。再如:2011年7月26日,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已创造出潜海5057米的深潜记录。2011年8月11号我国第一艘经过改造的试验、训练航母平台“瓦良格号”下水试航。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国对海洋资源的探测、开发、利用的关注。对保卫祖国领土的完整与安全、维护地区和平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面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科学成就,使学生深深感受到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生产力,是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法宝。从而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科学,立志为祖国未来的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五、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编撰成歌诀,抒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如在教学八年地理上册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时,我根据本节地理知识要点,结合活动实践习题内容,编撰了一首七言歌诀:
欲问中国在哪里?亚洲东部大洋西。①
中低纬度北温带,没有寒带热带少。
国土辽阔气候宜,胜过俄、加与巴西。
内陆海洋齐兼备,蒙古、日本怎能比。
关键词:地形教学;指导方法;思考兴趣
在基础初中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地形教学的思考是至关重要的。以怎样的思考方式来对待地理教学中的地形教学,这对中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地形教学并不是完全依赖于教师对整个地形学习内容的讲解,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地理地形的自主思考以及对这种思考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地形教学思考的有效运用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让中学生的思维充分地参与到整个地理学习之中,使中学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以及智力发展等诸多方面通过情景教学得到更好的跨越和延伸。本文针对初中学生地理教学中地形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而就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展开了分析。
一、针对地理地形教学过程的思考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在地理地形上的独立认知能力,引导中学生解决地理地形中遇到的难点,是整个地理教育教学的难题。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把书本上的文字知识按部就班地给学生复述一遍,而是要设定一个明确的、长期的教育教学目标。让学生可以更轻松地接受学习地理知识,并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加深印象。
长期以来,我们的地理老师都是按自己手里的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来为学生进行讲解,可是完全靠讲解书本上的“死”知识并不能带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求知欲望。如何更好地利用地形教学方式,完成看到、读懂、思考、延伸与交流这些过程。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是老师讲课的一个基本衡量标准,是不可缺少的。也正是因为这种教育模式的长期存在,使得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缺少对知识的进一步拓展,无法激起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兴趣。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初中年级的中间阶段,他们刚刚摆脱小学生的幼稚与懈怠,又要面临中考带来的升学压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地势与地形”这篇课文时,可以运用地图总结我国的地势特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讲解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范围、海拔、地形种类,并在图上标出三大阶梯的界线名称,并简要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水能等的影响。运用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简要说明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师可以在讲解过程中画出地理地形图,并将图文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阅读之中充分地联想自己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心中留下最鲜明的地理地形印象。
“一切创造力都源自思维,思维是智力发展的核心。地理思维能力是中学地理学科能力的核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运用提问式教学,让学生在地形中寻找不懂的问题,教师做好提前知识储备,随时回答学生在学习地理地形中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将地理地形图的特点通过讲解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地理地形图的魅力。这样既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又可以引导学生从地形图所提供的信息中了解整节地理知识的主旨,加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以系统化的地理知识积累为基础,为学生的未来阅读做好铺垫。遵照合理的教育教学方式,与学生产生互动,共同讨论,丰富地理地形教学形式。
二、培养学生对地形思考的兴趣
构建思维模式是学习地理的关键。如何构建对某一问题进行分析的科学思维模式并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便是地理学习的思维建模。因此,重视学生独立思维模式的开发和应用,稳固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性,教师可以在这其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教会学生用科学思维方法学地理,思考地理问题,从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感受地理地形图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利用地理思维模式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搞清楚地理思维模式的根本,说明地形图中存在的问题并认真探究其中的知识。其次,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解答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创新等教学实践,从而培养其地理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地理地形学习方法,利用正确的、科学的地理思维方法。在教学中科学地选择教法和学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对地理地形学习产生兴趣。这是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前提,将地形图的学习变为一个主要学习过程。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会遇到难题,当学生不能独立思考时,就容易知难而退,期待老师的讲解,这时教师就应有意识地为学生寻找学习伙伴,使其共同合作解决问题。教师也应正确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要求学生发言并相互吸取好的地理知识学习经验。
因而,提高学生对地理地形的认知性也就变成了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整个教学中,首先需要教师把地形图的讲解融入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并与自己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依据新课程标准及中学生的具体知识储备来讲解。事实上,如果教师可以和学生处在同一学习高度上,对地理地形图进行深层次思考,并为学生制订不同的地形解读方式与范围,这样也就可以更好地促使学生形成对地理知识和真实地形的认识。为了使学生对地形图有更深的理解,在学生学习之后可以安排课外学习指导,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以此完成课外指导的完善与巩固。同时也要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写的读后感进行评价与分析。教师也应提高自身的地理知识素养,从而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每个人的感悟力和理解力不是天然形成的,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唯一的途径就是终身学习,并由此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综上所述,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形教学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使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养成自主独立思考能力,拓展地理知识储备量,达到轻松学习的目的。教师也应该熟悉地理地形教育的教学模式,熟练而恰当地运用地形教学方法,在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使地形图与实际地形得到更好的结合。做好每个阶梯的重点思考,每个阶梯的学习并不是要求学生全部掌握,帮助学生认识每个阶梯的地形种类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中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为学生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我提供了机会。
参考文献:
[1]刘倩阳.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绘图技能培养的尝试[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1(9).
[2]李峻峰,石高俊.地图能力的考核和地图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1(12).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环境 方式初探
在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公众话题,环境保护日渐成为社会共识的今天,中学生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教师的课堂讲授,还应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起来,才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对此,笔者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方式进行了探索。
一、通过环境主题活动法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主题活动就是以环境主题为中心,让学生参与认识环境、爱护环境及保护环境的活动。这种环境主题活动主题鲜明、目的明确。既可在初中地理课堂上实施,也可在课外单独进行,形式灵活;它和课堂内容联系紧密,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所需的时间可长可短,有利于教学的安排,教学效果良好。当然,一个好的环境主题活动的设计不仅要选好主题,考虑活动的依托形式和部分组成,还要遵循环境教育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境主题活动更有成效。
环境主题可以细分为多个方面的内容,如认识环境、环境保护、环境教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使环境主题活动在中小学环境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影响,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环境意识。
二、通过问题教学法渗透环境教育
问题教学法是教师通过提供给学生一个个有争议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最好与当地环境有关,让学生亲自参与调查,收集资料,并就获得的相关材料和初步确定的解决措施进行讨论,以使学生得到环境技能方面的训练、环境知识的丰富和环境意识的提高。环境争议问题不仅可以由教师提供,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独立从事他们自己选择的问题的调查。
问题教学法之所以受到教师的欢迎,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一教学法能培养学生若干的必要技能,而这些技能又是实现环境教育目标必须的过程。如识别环境争议问题的技能;分析争议问题和以一定方式调查争议问题的能力;确定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和执行行动计划的能力。
三、通过比较法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问题具有区域性与差异性,不同的区域存在着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在环境教育中用比较法较为适用。比较法是逻辑思维方法的一种,通过比较可以突出某一区域环境问题的本质特征,深化对环境问题的科学认识,有助于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在环境教育中,比较法又具体包括纵向比较法、横向比较法。
1.纵向比较法
可以比较某一区域不同时期的环境问题及治理状况。如讲我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最早可追溯到古时,那时,由于用火不慎,大片草地、森林发生火灾,生物资源遭到破坏,使它们不得不迁往他地以谋生存。早期的农业生产中,刀耕火种,砍伐森林,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2.横向比较法
可以比较同一时期不同区域的环境问题。如结合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比较我国东部和西部环境问题的差异。东部由于生产力水平高、人口稠密、城市化发展迅速,主要的环境问题有资源开发过度、水污染、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城市垃圾严重等;而西部气候恶劣、人口稀少、生产力水平低,主要问题有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森林面积锐减、沙漠化现象严重等问题。这样既可说明经济与环境问题的关系,又可以明确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应同时考虑、统一规划。传统的以资源的高投入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发展模式是不可取的,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通过探究法渗透环境教育
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初中地理教学。具体地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地理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讨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多样的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其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当然,探究式学习方式在地理环境教育中是有其特定的对象内容的,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能够解决或部分解决的问题,才适合于探究式学习。例如,在学习“巴西热带雨林的危机”这部分内容时,通过探究讨论有关环境保护问题,深化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在上课时,笔者让学生就“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不力所引发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进行探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方式还有很多,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进行探索,这样就可以发挥初中地理课堂的教育功效,收到好的环保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地理 地图化 能力化
在新形势下,地理教师要转变观念,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地理教育教学提供理想的育人环境,坚定不移的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理念,把地理学科摆在应有的地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在教学上要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环境,同时要有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最根本的保障,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初中地理课堂教育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
一、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非专业地理的兼课教师更拘泥于课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
二、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
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地图化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每一个人,不管是住在城市还是农村,生活中都需要地图的帮助,这已成为当代人的共识。此外,学习中也需要地图。大家都知道,地理学习的主要对象之一就是地图,而其它学科的学习也需要地图的帮助。如历史就离不开地图和地理知识,语文、体育、美术、外语、数学等课都要有地图知识,才能学好,事实上所有的学科都是交叉的,不能截然分开。一句话,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是离不开地图这个必备的工具的。
四、在地理教学评价中应重视能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