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23: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的应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图分类号:TP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166-02
一、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管理信息系统辅助计算机管理人员完成信息搜集、加工等管理工作的软件。它加快信息的采集、传送及处理速度,实现数据在一定范围内的共享,及时地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所需的信息,从而提高单位的运行效率。通常MIS的实施需要三大要素:系统观点,数学的方法,计算机的支持。一个完整的MIS应包括:辅助决策系统(DSS)、工业控制系统(IPC)、办公自动化系统(OA)以及模型库、数据库、方法库、知识库和与外界交换信息的接口等。随着技术的进步,管理信息系统正朝着自然化、集成化和用户参与的方向发展。管理信息系统从总体目标出发,全面考虑,保证各个职能部门能够有效合理的信息共享,减少数据的冗余度,保证数据的兼容性和一致性。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影响深远。首先,MIS的应用使得管理的中间阶层明显减少,使得组织结构呈现扁平化;其次,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通过通信网络来完成,大多数员工的工作都可通过使用计算机系统来执行,使得工作位置分散化;再次,充分实现了信息共享,对数据进行充分的创造、挖掘和分析利用,或者依靠管理信息系统,对庞大的数据自动进行分类整理,筛选提取有用信息,舍弃大量无用的数据,使得数据合理分配。
二、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计算机技术在管理方面的应用始于80年代初,计算机在电力企业的应用并不多;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PC机的大量应用、硬件软件性能的日新月异,系统开发的工作量大大减少,MIS建设情况作为电力企业达标、创一流的指标,系统开发的需求量激增,电力MIS建设加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遍及了电力行业大多数部门,如生技管理、用电营业、财务管理、计划管理、人事管理、物质管理、燃料管理等,但就应用的深度来看,目前的应用大多还局限于代替人工进行数据处理,计算机系统的效益还不高,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90年代初,国家相继建立起了“金卡”、“金关”、“金桥”工程[1],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局域网和广域网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社会的现代企业管理在企业内部通过企业信息系统合理协调物流和资金流,并由各子系统所获取的信息流进行企业的战略决策,各子系统以局域网为平台,合理调配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同时,企业通过广域网,参与全球一体化市场竞争。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如下表1所示:
表1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阶段
数据管理阶段12信息管理阶段12知识管理阶段简单性电子化工作12业务分析处理12数据分析处理信息共享如CCED报表处理系统12电厂统计管理系统12宏观决策管理系统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由以安全运行为中心转变为以面向用户、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中管理机制将由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这种集中化经营的管理体制,必须有集营业、生技和配电于一体的信息系统的支持。这是实际工作对于信息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也为MIS在现代电力企业管理中真正发挥作用提供了契机。电力系统的MIS同常规行业的MIS有着很大的不同,电力行业除了像财务等极少数的部门具有比较规范的管理和数据处理以外,燃料、锅炉、汽机等许多部门涉及到供运管理、生产运行管理、电网调度管理等,并且其中的能量流是非线性、非稳态的,使得管理流程和数据流程极其复杂,再加上其中很多流程都是自然形成的,设计规范也不尽规范合理,就使得现有的优化方法在电力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应用起来非常困难,需针对应用对象的数据处理流程进行整理。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方法进行改进,结合电力企业的特点,提出在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行之有效的流程设计方法。电力行业的信息管理是条块分割的,需求的主线不明确。因此,电力MIS建设在宏观上难以控制,以至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涉及到计算机处理技术、系统理论、组织结构、管理功能、管理知识等各方面的问题,因此MIS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随着电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电力市场的出现,并伴随着输变电线路监控、变电站视频监控以及视频会议等网络业务的出现,曾经流行的客户机/服务器(C/S)体系架构也己经不能满足企业在可靠性、经济性、高效率方面的要求,因此,为了适应电力系统对数据、语音、图像等各种业务的需求,同时又能面向未来,支持不断增多的用户,分布式应用电力MIS应运而生。在Microsoft的Windows平台下,分布式应用系统即将成为主流,从而能以更大更开放的综合自由度满足电力企业自动化不断增长的应用需求以及电力企业网的建设需要,如MTS/COM+[2]技术、Windows DNA技术、Microsoft NET技术。随着全国大区域电网互联的实施,MIS平台采用B/S模式,B/S模式最大的好处是运行维护比较简便,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如LAN,WAN,Internet/Intranet等)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适用于广域网环境;支持更多用户,可根据访问量动态配置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采用面向对象技术,代码可重用性好;系统扩展维护简单,B/S结构的大型管理软件可能在将来的几年内占据管理软件领域的主导地位。基于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等广域网,信息能跨区域充分共享,大量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各种专业应用软件如企业管理软件(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企业资产管理(EAM)、人力资源管理(HR)、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软件完全流程化和行业规范化,可实现电量采集、统计和收费全程自动化,并涵盖地理信息系统、用电配电系统、电力营销预决策分析系统,能和电子商务接轨,通过互联网进行电力营销。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框架模式如表2:
表2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框架模式
C/S12B/S12三层分布式采用局域网技术
系统对硬件的要求高
系统维护的工作量大
系统升级难度大
客户端需安装应用程序
开发费用低、周期短12采用互联网/局域网技术
系统对硬件的要求较低
系统维护较简单
系统升级较方便
客户端只需标准的浏览器
开发费用较高、周期较长12采用WindowsDNA等技术
系统对硬件的要求低
系统维护简单
系统升级方便
客户端需安装应用程序
开发费用高、周期长三、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图1电力企业管理系统塔型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按功能分工来划分,并要与电力企业管理体制与组织形式相适应。处于不同岗位的人所考虑的问题和所关心的信息也不一样。战略管理层属于高层管理多考虑影响全局的综合性问题,实时关注战略决策信息,规定组织的目标、政策、总方针、管理模式以及任务;战术管理层属于中层管理者,多考虑的是某一管理功能方面的问题,关注管理决策信息,获得组织所需各种资源、监控等;作业管理层属于基层管理者,岗位责任就是执行作业,关注事务处理的具体信息,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在规定范围从事管理活动。电力企业管理系统塔型结构如图1所示。
四、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
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面向管理决策,具有综合性,模块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它是一个人机系统,并且与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且与时俱进的系统,有一个中心数据库(如Sybase)及网络系统。生产管理、经营管理、行政办公管理与宏观决策管理等四大功能模块,覆盖了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全部业务功能,在加强设备维护,保证生产稳定运行,充分调配和平衡企业人、财、物各方面的资源计划,提高资源利用率,综合企业全部业务信息为决策者提供辅助决策支持等方面,适应目前电力企业改革所带来的变化和需要。
五、结论
伴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逐步走向集成化,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得到根本缓解,提升了管理水平,加强了发电成本核算与控制,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从而实现了企业价值最大化。以下几大电力集团的规划充分体现了信息化建设对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程度。
国网公司的“186工程”准备5年投资100个亿建设1体化平台、8大系统、6大保障体系;华电集团的“3386工程”准备3年分3阶段建设8大工厂工程、6大核心应用系统;中电投的“2423工程”准备面向2个产业,建立4大应用系统,依靠2个平台,分3阶段建设集团的信息化工程;国电集团的“GD193工程”,利用1个平台,建设9大业务系统和3个网络体系[3]。这充分体现了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力企业的现实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谭怀生.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D].中南大学,2004.
1 引言
近几十年来,随着能源储量的日益减少和人类对环填保护的重视,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效率成为工业生产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对于作为耗能大户焦化行业来说,能源管理更是成为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问题。
要使焦化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就必须通过现代化的能源管理手段实现对于企业耗能系统的统筹管理与优化调度,进而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要求的前提下提高能效。通过有效的能源管理,可以使工艺生产有序化,生产过程合理化,以保证生产持续稳定,同时可以保证企业能源生产、转换和消费的平衡,减少能源浪费。
2 系统简介
能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焦化企业的能源监视子系统和能源分析子系统两部分。能源监视子系统是基于描述型能源模型,通过得到每个能源、工序、工厂的信息来指导生产;能源优化子系统是为使企业能源合理充分利用并减少能耗排放量,借助数学方法建立的企业能源优化模型,以得出消耗能源和物料的最优量的方案。
采用C/S(client/server)来开发系统,主要考虑到C/S结构的用户界面相对于B/S(browser/server)的结构表现形式更为丰富、更易用;C/S结构的安全与性能容易得到保证,运行效率高,响应速度快;C/S结构对网络要求不高,只需在企业内部使用局域网的系统即可。
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
3 系统实现目标
在对某焦化企业的能源管理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完成焦化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功能开发工作,目的在于通过有效的管理和优化能源使用,降低焦化企业的能耗。
4 系统功能设计
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实现对水、电、风、气等各种能源介质在每个生产工序之间的流转过程的监视、调度和管理,从而发现能源流推动物质流,实现焦化企业生产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能源介质的生产、输送、储存、转换、使用以及放散的规律,以实现对能源生产和使用过程的优化,最终实现节能和可持续发展。
能源计量管理功能:能源计量管理作为能源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主要目的是为提供高焦化厂能源精细化管理的需求,通过接收计量仪表数据,将其纳入不同层级的管理范畴,实现细化到子工序的能源管理,从而支撑能源成本管理、能源财务结算、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精细化管理等高级能源管理功能。
能源平衡管理功能:基于能源转换和能量守恒定律,对于由于仪表原因、系统偏差原因、系统涵盖范围原因而产生的系统能源不平衡,就使得能源平衡是必须在系统中予以实现的。系统通过厂际表和工序表之间的平衡和非工作中心的能源分摊两个方面完成能源平衡。
能源实绩管理功能:实现能源数据自动统计、科学平衡、能源消耗信息共享。达到焦化厂每个一线的生产班组都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在的班组的能耗情况,是能源实绩管理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将实绩管理模式下的统计、分析、考评的指标和计算方式固化到系统中,同时通过权限的控制让系统中的数据忠于现实,并为生产服务。
分介质能源流向管理功能:分介质能源流向管理提供了各种能源介质(燃料介质和动力介质)在各个主体生产工序、动力生产区的能源使用和能源回收情况,并且能够统计出每一种能源介质在到高强度汽车薄板厂所有主体工序、动力生产区的总使用情况和总回收情况,同时引入每种介质对应的能源价格,实现对每种能源介质在不同主体生产工序、动力生产区的能源流向跟踪、比例分配和总成本分析。
能源报表管理功能: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报表管理是对能源管理系统中能源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它从时间维度(班组、日、月、年)和管理层次维度(子工序级、工序级、车间级、厂区级、公司级)提供了能源生产与消耗管理、产耗及单位能耗管理、能源成本管理、能源平衡管理、能源台账管理、能源介质结算管理、能源介质综合管理等方面的综合统计、呈现和分析。
数据趋势功能:以数值及曲线显示各工艺段瞬时流量、压力、温度等实时数据信息。能够直观的体现现场实际情况,帮助能源相关人员及时了解现场实际情况。
为便于调度人员对重要的数据进行历史查询,并允许趋势组来对具有相关性的参数进行分组浏览,能源管理信息系统为重要和必要的数据提供历史数据和曲线。
5 应用效果
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服务水平,确保了数据的及时性与可靠性,为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进一步对能源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加工和处理提供条件,为焦化企业能源的合理使用、平衡调配、降低能源成本做出重大贡献。
加快能源系统的故障和异常处理,提高对全厂能源事故的反应能力。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对策
一、我国中小型企业应用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现代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企业信息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进行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使提供的信息具有更大的综合性、敏感性。
二、我国中小型企业应用现代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研究程度不够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是一门新兴科学,是一门将管理和会计结合在一起的应用性学科。从目前来看,我国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尚未形成一套完整严密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对其的研究仍停留在简单方法的介绍方面,忽视理论系统研究,缺乏对实用性、功能性和可操作性的追求。
至于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对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在应用模式选择等方面缺乏借鉴和指导,这导致了我国中小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方面的弱势。
(二)实际应用效果不明显
现代管理信息系统在我国中小型企业中理论研究尚未形成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因此对于其应用实践的指导作用也呈现明显的后劲不足。而且,实际运用起来也是有选择性的,比如有些企业只知道简单粗略运用量本利分析或是进行责任中心核算活动等。这些问题导致了管理信息系统在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应用效果呈现出较为不明显的趋势。
(三)管理观念较为陈旧
我国的中小型企业管理观念仍然有些陈旧,这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明显地不利于企业信息系统的规范和完善,而且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此陈旧的管理观念将会阻碍住企业发展。
(四)管理方式过度集权
在我国现在的中小型企业中,家族式管理现象普遍存在,强调家族利益,从业人员觉得为一个家庭服务,个人晋升发展的机会很少,积极性与创造性未能充分发挥。中小型企业中家族式管理的模式,使得很多优秀人才应看不到未来的晋升前景而跳槽,这将进一步加剧企业管理人才的流失。
三、现代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小型企业中应用障碍的原因分析
由于现代管理信息系统对中小型企业中应用的理论研究不够重视,以至于目前我国现代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小型企业中的应用发展缓慢。
(一)现代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环境不佳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中小型企业虽然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主体而存在,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它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它自身的管理环境就存在着很多问题,使得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由于没有良好的环境作保障,而呈现出缓慢发展的态势。
中小型企业环境的不佳主要体现在:一是传统管理方式残余影响犹在;二是中小型企业基础设施不完备。以上情况使得现代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较为缓慢。
(二)企业规模小的客观限制
从名称来看,既然是中小型企业,那就说明企业的规模是不够的,根据经济学的理论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时,能够达到缩减成本的程度,这对于企业实现盈利目标来说是一个极为必要的前提,然而,正是由于中小型企业规模的有限,使得本身的经营要考虑成本开支的限制,从而增大企业的盈利空间。
处于成本缩减的需要,中小型企业一般会从如下方面入手:一是减少人工成本;二是减少管理费用开支。没有经济保障,对于实现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也是一个极大的制约因素。
(三)人才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在选拔人才方面还存在着任人唯亲的状况,这使得人才的培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首先,人才的引进机制不健全;其次,人才的培养机制不健全,由于考虑到人才培养需要耗费的巨大成本,企业会自主地缩减人才培养方面的支出,这就使得中小型企业在人才队伍存在人才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由此可见,人才机制的不健全,成为了主观上制约中小型企业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瓶颈。
四、促进现代管理信息系统在我国中小型企业中应用的对策
目前,在我国,无论是学校教学,还是理论研究,仍然停留在传统管理信息系统上, 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创新。而传统管理信息系统的许多理论是建立在确定经济环境基础上的, 它所确定的定量模型和假设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并不成立,在实践中几乎没有可能运用这些理论和模型,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这也是管理信息系统没有在中小型企业中得到广泛运用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我国应尽快采取措施,建立一套适合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的管理信息系统体系。这些措施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1.规范现代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环境;2.加强法律法规建设;3.强化外部监管制度;4.全方位进行成本控制;5.科学制定责任成本目标;6.建立责任中心;7.明晰责任主体;8.实行奖罚机制;9.健全企业人才培养机制。
对于我国的中小型企业而言,要促进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应当在实现了以上步骤以后,逐步实现由传统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信息管理的转变。
参考文献:
摘要信息管理系统必须科学地运行管理,才能有效地发挥出作用,否则,不仅会影响到企业效能的发挥,而且会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作用措施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本质
1.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以增强企业战略竞争能力、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分为三大块,一是系统平台,包括计算机、必要的通信设备等硬件和系统、实用、应用等软件;二是软件运行的基础―数据资源,它是实现信息技术辅助企业管理的基础;三是设计和运行的保证,主要包括管理人员、业务人员、系统设计分析维护人员及企业管理制度、规范、思想、理论。
二、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作用
(一)企业管理系统的战略作用
(1)参与市场竞争的工作;
(2)对企业经营运作机制和结构的影响;
(3)促进内部革新的催化剂。
(二)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发展有直接和间接两方面作用。直接方面,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观念、常规工作活动的作用,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水平;通过这种管理,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办公效率,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权威感和优越感。间接方面,提高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形象,为企业的软环境的提升做出贡献。
(三)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分析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不断运用信息技术以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和改善竞争地位的过程。在短期来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否能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手段,既取决于信息技术应用是否以改善企业竞争地位为导向及其应用的持续性,还受制于信息技术创新、竞争对手的行动等因素。从长远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能否转化为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则取决于企业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战略管理能力,以及信息技术基础架构,信息技术应用与扩散过程和产业竞争基础变化的一致性。
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现状
国内大型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已逐渐的从单项业务管理系统向集成的管理系统转变,而占企业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应用情况不理想,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潜在风险。
(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的不规范造成许多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失败,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先规范业务流程和管理。
(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受到企业规模的限制,主要表现在资金不足直接制约了企业管理信息系化建设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的应用。
(3)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除了考虑资金情况以外,还要求管理信息系统能尽快创造效益。
(4)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存在风险。由于管理信息系统业务流程的固化,不是应用了管理信息系统就能产生效益,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离不开企业环境和条件的支持。
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改进措施
1.加强企业与系统开发商的沟通。应用企业与开发商在认识上的差异与理解的不同会导致开发成果与实际需求偏差甚远。建立一个便于项目经理与用户主管之间进行交流的环境,使系统设计尽可能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2.建立系统安全机制。加强存放计算机服务器、数据存贮设备、核心网络交换设备的机房的安全防范;重视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日常检查;选用相对成熟、稳定和安全的系统软件,保持与其提供商的密切接触。重视安全知识教育,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教育,降低系统的操作风险。妥善保存系统相关资料,做好记录。加强网络安全,设定访问控制,采取对网络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和数字认证等措施。
3.健全系统管理各项制度建立规范化的信息设备操作使用规程,健全信息系统维护制度、 网络通讯管理制度和应急响应制度。
4.完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
5.整合的风险管理信息,以及经过汇总加工过的风险管理报告。这些整合的信息如果不是由手工汇总,必然是从一个整合的信息系统中来的。
6.设置独立的风险管理系统。这些计算主要用于处理不确定性。所以,最简单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把需要计算处理的数据调出来,在一个中心处理器上统一处理。这个中心处理器,就是一个独立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管理信息系统概述、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作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目前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等几方面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悌云.管理信息系统[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应用;效果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064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01
1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时监测企业的运行情况,收集数据,利用已产生的数据预测未来发展,辅助领导者进行决策,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分析,调控企业行为,帮助企业实现目标。
2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
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整合公司、员工、消费者及供应商等资源,对资源进行结构化重组后,重新有效地分配,收集相关数据,分析有效信息,并形成有价值的资源知识,从而完善、优化各项业务流程,使公司在一系列生产、服务、营销等活动中,把注意力集中到完善产品生产、简化内部流程、改善客户关系、缩减物流成本及提升绩效等重要方面与核心业务上,这样就会提高公司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也会为市场及消费者带来便利。消费者能根据需求迅速获得有针对性的产品、方案和服务。可以说,管理信息系统给企业带来了很多方面的增值效果。
2.1 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效果
2.1.1 优化业务流程
以前许多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他们所使用的应用软件系统都比较僵硬,缺乏灵活性,使企业只能遵从一种单一的业务流程。这自然无法满足现在市场激烈竞争的局面和以市场及客户为主导,快节奏、个性化、灵活多变及多流程模式的工作方式。而现在的管理信息系统中,承载着公司、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等各种资源。系统可以把这些资源分类存放,并可随时对它们进行调配、重组,使之可以根据企业需要,灵活多样地、有针对性地围绕某个方面去重新整合资源,并可同时从其他多个角度去追踪并探究事物的相关属性,优化业务流程,不断整合、完善企业组织结构,使企业最大限度减少冗余的部门,使其组织结构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2.1.2 促进岗位和谐
应用管理信息系统之后,企业可以把客户和企业等信息放到一个共享平台上,员工可以随时看到他所需要的信息内容,避免因信息不平等、不及时等原因造成的员工任务目标错误。这样,员工就可以使任务目标与其所在的岗位目标协调一致,达到岗位与任务的和谐。
2.1.3 实现公平竞争
在管理信息系统中,保存着企业所有的相关资源信息,但这些信息不是随便谁都可以看到的。企业员工登陆系统后,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权限,员工可以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随意浏览、修改或新建记录等,而看不到属于其他部门或其他员工的保密信息。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信息分类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部门、员工间竞争不公平的现象,促进员工间关系和谐发展。
2.2 在企业经营上的应用效果
2.2.1 降低经营成本
传统的市场渠道及消费者信息的不完整等因素,使企业无法实现对市场的有效管理。而借助于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客户管理模块,企业就可以根据系统中数据库储存的大量数据,了解企业以往所发生的所有的生产营销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施情况、实施结果、原因分析,等等。此外,还可以借助分析工具,挖掘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趋向变化等,从原来的以产品为中心,有了产品寻找消费者,到现在的以市场为中心,为消费者设计产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策略,就可以避免企业生产出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或在无价值的市场上浪费太多资源和精力,从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2.2.2 提高市场专注性
以前,由于企业对市场需求没有充分了解和把握,以至于企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资源和精力去进行营销推广、策划营销活动等。这也必然导致企业对产品设计和产品生产无法投入大量资源、精力,从而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可以对消费者进行更多地了解并与之互动,可以省去企业设定目标的大量精力,使其有精力去更多地了解市场需求,从而提高市场的专注性。
2.2.3 取得竞争优势
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增加企业与一级市场的互动和有效的沟通方式,使企业能把营销重点放在有价值的市场上,重点了解市场最新需求,从而利用有针对性的营销模式进行“量体裁衣”的针对性销售,提高企业的销售业绩。这种方式对于现在高度竞争环境下的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企业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客户份额,取得竞争优势。
2.3 其他功能
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以往产品的数据记录,形成分析和评价,有助于企业调整生产思路,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通过对现在产品需求的响应,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强市场忠诚度;通过对未来产品的预测,有助于企业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3 结 语
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在给企业带来变革机遇的同时,也不断推动着企业管理更全面、更深入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在企业管理的提升方面以及经营成本的控制方面,都给企业带来了非常显著的好处。它综合了企业财务管理、人力管理、产品管理、客户管理及供应商管理等多方面信息,并将其量化成可测量和评估的指标,使企业能比较容易地选择有效数据,并据此进行有效的决策,实现企业与相关方的多赢局面。
摘 要 信息系统现代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重要,其不仅能够提高企业运作及管理的效率,更能够保障企业管理制度的标准化和科学化。随着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医药企业在管理中应用信息系统的趋势也愈发明显,我国医药企业只自身经营和管理中对信息系统的开发力度和应用范围也在逐步增强。本文通过医药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信息系统在其管理中的开发与应用进行研究与分析,旨在提高医药企业在管理中对信息系统应用的利用率,进而是我国医药企业能够迈向信息化、国际化领域。
关键词 管理 信息系统 开发 应用
一、引言
医药企业的发展状况影响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的整体程度,是保障国民健康状况与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和信息化的到来,社会主体传统的管理形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企业之中,尤其是医药企业这种对产品质量要求极其严格的企业中,过分繁冗的管理制度必须被淘汰除去,取而代之的应该是高效的、科学化管理方式。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在企业的管理中运用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医药企业管理中对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也是主要解决企业管理复杂而低效的基本措施,其不仅能够为医药企业产品和销售发面进行相应的管理,在行政管理方面也存在较高的使用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医药企业对自身未来规划的科学性和长远性。
二、医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医药企业管理中对信息系统的的应用是迫切的,对于医药企业管理系统的开发,是及其进行合理应用的前提,在开发过程中能否满足时代的要求和企业自身的需要,据定了信息系统能否在企业的管理中充分发挥其优势。因此,医药企业在管理中对信息系统进行开发需要依据科学的标准并要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是信息系统具有有效性和实用性特点。
(一)开发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医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保证系统的开发具有科学的依据,并能够高效地完成企业管理任务,其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几下几点。
1、实用性原则。系统必须满足用户管理上的要求,既要保证系统功能的正确性又要方便实用。
2、系统性原则。在MIS的开发过程中,必须十分注重其功能和数据上的整体性、系统性。
3、符合软件工程规范的原则。MIS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应用软件工程,应该按软件工程的理论、方法和规范去组织与实施。
(二)开发方法
医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需采用科学的方法,使其能够满足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的需求,在信息系统开发方面所采用的方法主要包含结构化开发、原型开发、面向对象开发三种,下面将对这几种方法进行详细论述。
1、结构化开发方法
结构化的开发方法是由结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组成的一种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它将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从初始到结束划分为若干个阶段,预先定义好每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再按一定的策略和准则完成相应阶段的任务。
2、原型方法
快速原型法的开发过程是:首先利用RAD工具建立一个能反映用户主要需求的原型,让用户实际看见新系统的概貌,以便判断哪些功能符合要求,哪些需要改进;然后通过对原型的反复改进,最终建立符合用户要求的新系统。快速原型法在建立新系统时可分为4个阶段:确定用户的基本需求;开发初始原型;对原型进行评价;修正和改进原型。
3、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在面向对象的方法中,对于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的三阶段,其着眼点是相同的,即对象。对象与传统数据的本质区别是,对象包含了数据和操作,它能将数据和功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开发出来的系统具有更好地稳定性、可重用性及可维护性。
三、信息系统实际应用
医药企业由于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对企业管理的要求较高,这就需要在信息系统开发完成之后,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合理应用,从而存进企业的发展。医药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方面,主要集中在产品市场开发、生产、库存和销售的管理,以及资源合理调配的管理,在这几方面的管理中,信息系统能够充分发挥其高效、高质量的优势。本文下面经对信息系统在医药企业管理方面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一)真正实现单品的批次管理
单品的批次管理需要全面掌握每种药品的“进、销、调、存、结”情况,靠手工来实现大型企业的单品管理是不可能的。信息管理系统的目标就是要将准确的单品的批次管理为现实。将单品管理渗透到整个商业物流的每一个环节,管理者可对所经营的药品的进行准确的跟踪,为实现GSP持续认证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药品结构,减少资金占用
公司主力药品的销售情况决定着公司的命运,因此主力药品周转不快,体现的利润不大就会成为药品公司的重大问题了。为了药品结构的合理化,必须对药品公司的主力药品是什么进行具体的认定。通过系统的销售分析,可知客户群的消费水平和主力药品的种类、价格和品质,判断二者是否一致,客户对各种药品的需要是怎样一种倾向,这种药品今后是否有很大的销售增长。
(三)合理控制库存,提高资金利用率
在公司的经营活动中,准确掌握药品的销售情况,及时处理滞销药品,调整进货内容,提高药品周转率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分析药品周转率,就能很清楚的知道哪些是呆滞药品,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发达国家医药企业的管理中对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的方式制度更加完善,我国医药企业中对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相对来说较为落后。继续进行研究和学习,改进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方法是一项长久的任务,是我国医药企业走向国际化管理的重要目标。
结束语: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需要根据相应的原则进行,在医药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对信息系统的开发更需要针对行业的特点与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这是信息系统能够发挥其作用的基本条件。通过文中的研究可以发现,信息系统能够更好地保障医药产品的质量和效果稳定,使得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了间接的保证,而且对市场需求可以更直接地进行分析,从而使医药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又能够高效地控制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和合理利用,从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企业以有限的资金创造出更大的利益,进而为医药企业的长足发展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 ERP;石油企业;财务管理;应用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8. 014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8- 0026- 02
1 关于ERP的概念
ERP是英文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缩写,中文的翻译是企业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是指某企业把信息资源、资金资源和物质资源集中于一身的,主要是面向于制造行业的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最早的企业资源计划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由于ERP具有很强的系统功能,同时还拥有实时控制的能力和灵活的应用于环境中。ERP信息系统是现代企业中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管理信息系统,而且也是最多的一种。ERP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总体的经营业绩,最大化地实现企业的生产效率。ERP的成功运用,企业可以实现对所拥有的人员、货物、资金以及信息的自动化处理和自主性的管理,除此之外,企业的REP系统还具有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和市场销售方面的管理等多种功能。企业资源计划旨在通过使用计算机来达到企业管理的自主化、自动化和信息化,从而能够提高企业的总体生产效率。在ERP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内容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最终发展成为包括MRP和MRPII两方面。现在大家普遍所说的ERP,就是所谓的企业信息化。
2 ERP信息系统在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发的不断发展,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许多石油企业越来越重视对自身企业的管理,尤其是对信息系统的管理。但是,还有很多的石油企业对ERP信息系统的认识不足,或者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不高,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出现,进而影响了公司的总体经营绩效。主要归纳了ERP在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2.1 企业对整个ERP系统的认识不够
很多石油企业都把ERP信息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归为技术问题之中,过分地看重信息流,而忽视了物流,因而对控制物流的认识不够;此外,公司的领导参与到ERP系统中的管理不到位,且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中小型的石油企业中,高层的管理者没有认识到ERP系统的重要作用。同时,缺乏对石油企业ERP系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软件的认识。ERP系统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的模式,也是一项非常繁琐和跨度周期较长的管理系统。ERP系统只是进行石油企业管理的一种工具,而不是一种计算机项目。
2.2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都不高,无法满足企业引入ERP并在企业中广泛应用的需要。信息资源对于石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手中掌握的财务方面的经济类的信息和非经济类的信息资源,将会对石油公司的高层管理者的决策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处于石油企业的核心地位,对企业的管理和维护有主导作用。但是,许多的石油企业其财务管理人员只是单纯地进行财务和会计工作,被动地使用公司的财务信息和资源,不能扩展财务工作,因此,ERP系统就不能够为石油公司的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管理等服务。
2.3 目前的ERP系统不能满足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
许多的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在石油企业在管理方面的软件需求至少每年在200亿以上,但是实际情况中,我国的软件业很不发达,能够适合我国石油企业实际发展的ERP软件也就更少了。我国的石油企业多半只停留在半自动化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由于缺乏对计算机系统的利润分析以及预算化的管理,且采集ERP信息系统的数据很困难。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很不平衡,而且石油公司的数目也很多,各个公司的市场结构、技术水平和发展情况存在差异,这些是企业在运用ERP系统中将会遇到的问题。
2.4 在具体实施ERP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矛盾
在实际的实施ERP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ERP的集成性会与各部门的协调性之间存在问题、ERP的应用范围很广与数据的收集量的繁重之间的矛盾、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低下与ERP信息系统的先进性之间的矛盾、ERP 的有效性与合理性之间的矛盾、石油企业的发展需求与企业的工作重心之间的矛盾、资金的投入很高但是收益很缓慢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的存在和不断激化可能导致ERP系统不能真正地为本企业所用。
3 在ERP系统下进行石油企业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3.1 能够明确石油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取向
在ERP系统下进行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是管理者进行企业管理的核心,进而能够为石油企业的长远发展确定发展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熟悉和掌握企业的周围环境,抓得住机遇,迎接挑战。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来开拓石油企业的发展规模,准备把握石油行业发展的趋势,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勇于接受国内外的竞争,意识到知识经济时代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从而能够在根本上满足顾客的需求。ERP战略管理系统旨在为石油公司的未来发展服务,帮助管理者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 供电企业营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供电企业的营销手段也跟着不断变化,过去的供电企业主要是以生产和调度为工作重心,如今逐渐倾向于为用电客户提供高效和优质的服务为主要工作,结合信息化技术,建设供电企业的营销管理系统,使供电企业的营销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运作,该系统将总部的数据进行集中、乡镇级数据进行单独划分,实现了供电企业的集中管理,规范了供电企业的日常业务,提高了服务质量。
1 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思路
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主要以统一供电企业的结构、集中应用管理和以服务为主要工作为指导方针,结合信息化技术,建立供电企业系统的营销管理,该系统建设的主要思路是以用电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基础,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供电企业在抄、核和收的工作中要做到三公开、四到户和五统一,透明、平面的进行集中管理。
根据计算机网络平台,建立供电企业的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是针对各个城区以及乡镇的供电所,利用数字化营销模式和服务体系,将城乡传输的数据进行共享和传输,实现供电企业业务的公开化,使业务流程更加规范,收费更加方便和自动化,使服务更加标准,经营决策更加科学化。另外实现了业务扩展、电费管理(核算、实收和账务和账务)、抄表管理等营销业务的闭环信息化处理,建设供电企业营销管理的核算和账务中心。
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式优化了电力营销的管理模式,实现了业务从多角度和多层次的进行开展,规范了供电业务的考核机制以及业务处理能力,对营销业务、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考核。
2 信息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主要以数据集中化处理为出发点,系统设计的前提是方便数据进行管理和系统维护,将以电客户管理中心和客户服务中心的局域网组成一个全覆盖式的广域网,建立一个信息集中管理、逻辑相对独立和覆盖全方位的信息管理系统的供电营销业务。在供电企业营销管理中,电力信息集中管理是现代供电管理中的主要技术保障,可以实现用电客户申请报装、电力销售业务、用电客户的查询业务以及事故保修等功能。
根据业务逻辑的关系将供电业务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客户服务层、营销管理层、营销业务层以及营销管理支持和决策层。
客户服务层是四个层次中的最底层,客户服务层主要是收集用电客户的需求信息,可以收集电能采集的实时信息,是直接面向客户的,为客户提供服务的一个层面。营销业务层是以客户服务层为基础,是供电企业工作中业务处理、工作流程和整个营销管理工作的总称,是信息管理系统总体设计的中心,主要是对系统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主要工作内容有客户用电的检查、业务扩展的报装、计量管理、电费的管理、抄表管理、计量管理、合同的管理以及业务考核等等。营销管理层以客户服务层和营销业务层为基础,根据营销管理支持层和决策层的信息,将以上两个层次中的工作质量和流程、服务质量以及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控制和考核。营销决策支持层是四个层次中最后一个层次,对信息进行总体的综合分析,对销售市场做出及时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决策信息,并将分析的结果传至客户服务层、营销管理层和服务层。这四个层次彼此之间通过各种数据和信息进行联系,底层的为上一层面提供一些服务信息,最后的决策层通过工作密切的对底层进行实时监控。
3 信息管理系统实际应用
3.1 对用户档案的基础数据进行综合管理
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将不同层次的用户进行单独管理、统计分析以及查询,主要涉及到用户的信息管理、成员信息管理以及用户的计量点、电量电费信息管理等,范围主要是供电业务流程中的各种信息,实现了数据的综合管理。
3.2 实现了用户电量和电费的自动核算
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用户用电的电量电费自动核算的功能,这样可以避免人为的因素造成的电量流失,提高了电量电费核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3.3 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数据共享
通过网络化的方式进行管理,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并且对数据变更进行及时的指正,例如客服中心可以对用户进行信息核对,检查信息是否正确,供电各个部门通过数据共享,共同使用一个数据,这样保证了数据的统一性和准确性,避免了人工输入产生的弊端。
3.4 规范操作系统的权限,维护数据更加安全
通过确定每个人的操作权限,使管理具有可追溯性。在规范每个人的权限后,操作者只具有在权限范围之内的操作权,并且记录当天值班时的操作日志,这样的系统遏制了人为越权行为,即使越权也可查阅当天日志,追溯责任,系统的建立规范了系统管理工作,使数据的安全性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3.5 通过系统的建立实现数据的分类统计分析工作
对用电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是营销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通过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160多项统计分析的功能,这样解脱了人工进行统计分析的工作,实现了以前不能实现的功能。比如管理线损的工作,系统可以实现对线损严重的线路进行重点排查,最大程度的降低线损管理工作。
3.6 系统的建立实现了银行电费收缴
通过系统的建立,可以通过银行进行电费收缴的工作,该项工作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减少了人力的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安全、经济的进行电费回收率的目的。
4 结论
信息管理系统在供电企业的应用,提高了供电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使供电企业在营销业务管理工作有了进一步的突破,随着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日益成熟,显著的提高了各用电管理工作的效率,使数据共享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该系统将会成为负荷控制和远程抄表的基础,也是将来实现电费收缴、与银行进行结算的基础,是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业务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用电营销信息管理系统用户使用手册[Z].2000.
[2]热西旦,赵卫国.用电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J].供用电,2005(05):54-56
[3]龙爱群.崔仁涛,等.电能量远程计量系统及其综合应用环境[J].电网技术,2005,29(03).
关键词:ERP;管理系统;中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14日
一、ERP系统简介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同时也实现了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ERP系统的核心思想是实现对企业整个信息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
1、体现了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如果仅靠自身资源不能实现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企业在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时要考虑到各方面的情况:如供应商、制造工厂、企业分销网络等,要将他们有效地安排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2、要求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具备事先计划与进行事中控制的思想。ERP系统的计划体系主要有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的计划等,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信息系统的管理时要注意事中与事前控制。
二、ERP在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投资不够理性,盲目上ERP项目。一些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对ERP缺乏正确的认识,对ERP的思想内涵和实施过程理解不全面、不准确,认为实施ERP就和花钱买来一套办公软件一样,买回来就能用,而没有意识到ERP的核心是管理。这种认识上的错误导致许多中小企业将ERP项目预算的绝大部分都花在购买功能齐全的ERP软件系统上,而忽视了企业自身的需求,忽视了对人员的培训和系统流程的调整。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必然导致ERP项目最后以失败告终。
2、ERP项目管理不力。ERP应用实施工程相当复杂,不仅包括软件配置、网络建设,还牵涉到企业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方式。由于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而ERP应用却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益,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非常不利,将提高企业的经营风险和项目实施成本,甚至导致最终建成的ERP系统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而很多中小企业没有认识到ERP项目工程的复杂性和系统性,缺乏有效的项目管理,这是造成ERP工程进度拖延、预算超标的直接原因。
3、企业对ERP咨询顾问的作用认识不足。咨询顾问在ERP系统实施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他们投入的咨询费用是软件费用的1.5~2倍。我国很多企业未能认识到这一点,从而在系统实施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甚至最终不能成功实施。在系统构建的过程中,ERP咨询顾问要面对多重矛盾,如企业标准流程与实际流程的矛盾、企业内控制度与企业实际操作的矛盾、企业各个阶层之间的矛盾、企业与ERP提供商之间的矛盾等等。咨询顾问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技术和咨询经验,尽可能调和这些矛盾,使整个系统构建能够顺利实施。
4、操作ERP系统的关键员工更替频繁,新人缺乏培训。中小企业由于待遇和管理的问题,致使ERP系统操作人员离职率较高,甚至离职无交接。新人在无培训或培训达不到要求的时候就上岗,就会造成ERP系统的模块内容操作错误。ERP系统是个整体的链条,每个使用的部门,即使出现一两个问题,时间一长就会造成财务数据不准,结果可想而知。
5、ERP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体,实施的系统项目工程也不例外。在ERP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ERP的效率性与合理性的矛盾、ERP的集成性与实施中部门间协调困难的矛盾、ERP的先进性与企业人员素质差的矛盾、前期计划准备的精确性与系统基础数据差的矛盾、企业需求与系统工作偏差的矛盾、高投入与低收益的矛盾,等等。如果企业在ERP实施过程中不能及时协调解决这些矛盾,这些矛盾的逐渐激化升级就有可能最终导致ERP项目的失败。
三、推进ERP在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的对策
1、提高企业相关人员对ERP的认识。企业人员尤其是领导层必须清醒地认识到ERP不仅仅是一种管理工具,更是一种管理思想,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是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命脉。要想使其成功实施,必须要从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流程上入手,进行必要的业务流程重组,这也是ERP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难点。业务流程重组的目标必须面向供应链,注重整体流程的优化,充分发挥每个人在整体流程中的作用,最终实现从职能管理到面向业务流程管理的转变。
2、扎实有效的培训,打好实施基础。ERP是一种解决企业相关业务问题的方案,单靠引进一种软件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管理现状的,关键是要让管理人员领会ERP的实质和管理方法,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提高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应进行分步骤、分阶段、不同侧重点的培训,明确培训目标,落实培训内容,提高项目认识,从根本上改变低效的行为方式。通过培训应当使大家对ERP的基础理论、软件系统功能、使用操作、业务流程等方面的内容有所认识,并结合实践,学以致用。培训过程在ERP项目实施过程中是不可逾越的重要过程,关系到ERP项目的成败。
关键词:供电企业;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建设及应用
供电企业生产经营业务正在持续上涨,保证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稳定对供电企业发展与电能安全使用而言都非常重要,因此,加强电力系统运维技术研究很有意义。随着信息化的步入,采用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设备系统运行监控水平、运行信息采集水平、设备故障维修水平。而要想顺利建设与应用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还需要供电企业对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的功能、方案设计、部署、流程以及岗位配备要求等方面了解。
1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在供电系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意义
1.1运维管理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①供电企业的运维管理人员通常是由项目建设人员同时负责的,很容易产生重项目、轻运维的问题,管理人员过度强调技术,对于运维管理的重视度不足。②供电企业对于网络运维管理工作缺乏规划化的方法和制度,对于运维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不足,在解决管理中的各项问题时,容易受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了较大的随意性,针对问题处理的具体过程和最终结果缺乏全面的记录,相关设备及系统运维台账有待完善。③运维管理人员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还有待提高,通常都是出现问题之后才被动地去解决问题,工作效率较低。
1.2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建设与应用的作用与意义
应用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可以对供电企业的拓扑结构进行有效管理,促进拓扑结构图在准确性上的提高,为故障定位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条件,通过网络运维管理系统的拓扑图系统能够及时反映出电力系统中网络布线信息,更方便于监控工作者对电力系统网络运维动态情况实时了解。在网络运维管理系统的功能发挥作用下,借助SNMP系统实现设备综合管理,包括交换器、路由器、防火墙等多个系统管理内容,并在拓扑图的显示下对设备现场运行情况加以掌握。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在供电企业中还有更多的作用,如:对电力运行信息数据有效统计,实现数据报表信息化模式;在报警功能上作用突出,能够对异常运行信息及时发现,为运维技术人员提供一手故障信息,保证维修及时;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在记录网络流量信息方面非常厉害,可对网络设备日常运行信息进行及时审计、分析,对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充分分析,可及时查出于不正确的信息位置;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对电力信息采集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不仅信息采集精准、真实、有效,同时还能够对海量的信息及时整理、上报与保存,通过相关的加密系统实现信息安全保护,促进电力信息能够被有效的利用,使得各项设备工作能够正常运行。因此,供电企业必须要不断加强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对其进行充分利用,促进运维管理流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提高运维故障定位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有效将各种运维问题解决,促进运维服务质量的大幅提升。
2信息网络系统的方案设计及部署分析
2.1信息网络系统方案设计
对供电企业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的系统方案进行科学设计。通用网管系统对网络设备、服务器、系统数据库以及中间件等网络元件的具体运行状态信息进行有效采集,对采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统一汇总和科学整理,整理完毕后将其存储到网络管理数据库内部,有效提供信息数据,促进系统运行分析模块的正常工作。网管数据信息展示系统通过数据库将相关数据读取出来并开展展示工作,同时,将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事件进行统一整理,储存到事件管理数据库中。
2.2信息网络系统部署
对供电企业网络运维管理系统进行科学部署。将网络管理服务器安装到一台服务器上,网络管理系统开展实时数据采集服务,网络设备及服务器负责历史数据方面的采集服务工作;将ITIMMonitor-ingServer服务安装到另一台服务器上,主要负责对全部服务器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监督控制。在各个网管的主机上面安装网管客户端,实现实时监督控制。每个服务器都配备有ITIMMonitoringA-gent,专门进行服务器运行数据信息的采集工作。
3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运行的基本流程
供电企业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的运行具有一定的流程规范原则,其实这一规范原则在供电企业中非常普遍,也非常重要,可以说是每一道运行工序都要遵循的原则,包括设备运行监控环节、设备故障处理环节、网络流量信息统计环节等,而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有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规范控制与流程监督,做到制度控制人员行为,流程控制事态发展,进而实现供电系统规范性、系统性运行发展。构建规范性的运维工作故障处理流程对提高运维工作效率与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建立设备检测与监控系统,对设备运行前与运行期间都要进行定时全面检测与不定时设备运行检测,以保证对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通过相关检测人员的工作经验与相关检测知识的掌握,对设备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并找到问题所在,同时还要预防以往经常发生的故障问题,做到早预防,无故障。不仅如此,还要结合现代电力运维技术发展,制定科学的故障处理措施,保证问题发生时能够做到及时处理。其次,值班人员要实施24小时轮班站岗制,提高监管工作效率,充分利用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全程监控,保证故障发生上报及时、处理及时。当运维工作人员在接收故障信息后,要第一时间对异常信息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进行抢修,若是故障难度较高,解决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则要立即上报给运维中心,提高设备修复速度,及早实现设备正常运行。最后,运维工作人员要对故障位置准确定位,要对故障发展进行有效控制,避免故障延伸,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在控制故障不再继续发展的情况下,对故障进行解决处理。运维人员好要对故障的可修复性进行快速判断,对不能修复的故障要及时提出返厂要求,为故障争取更有效的技术支持。
4运维管理岗位配备
供电企业要想做好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实现该系统的有效利用,就必须要重视运维管理岗位配备问题,建设层级管理部门,每一个管理结构都要有相应的管理范围与责任,包括人员管理、机房管理、环境管理、检修管理、信息管理等等,每一个部门都要设置专业的管理人才,并做好相应的专业知识培训工作,保证岗位配备合理,技术水平到位。
参考文献
[1]庞占星.电力信息通信中运维管理系统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28).
关键词: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中的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3-0000-01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Lin Jintao
(China Telecom Co.,Ltd.Shantou Branch,Shantou515041,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first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are outlined;then,on the application problems discussed;Finally,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se problems in the application,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problems in Application;Countermeasures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当前我国处于以信息为基础的信息时代。与以往相比较,越来越多的企业更频繁地接触到信息系统,更多地利用信息。它们为了获得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更加关注了其经济效益与企业及时处理各种信息的高效性与准确性的关联程度。目前,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日益流行,不仅要重视其给企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还要关注其在应用中的各种问题。
一、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概述
按照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方法和理念,利用计算机可以方便地存储、加工以及分析决策工作和企业管理中的信息,以保证企业制定和选择决策方案的工作与处理日常业务的工作顺利进行。这种监督、调节和控制整个企业管理过程的人机系统,就是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看作企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其中尤其重视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在新的信息时代中,企业迎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一个完全新颖,且综合技术、管理和信息三方面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它不但积极合理地利用创新的信息技术,还利用先进的企业管理技术。因此,为了促进企业生产和实现最大化的利润,必须保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成功应用。同时,企业要意识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不是企业资源管理的最高境界,而是一种优良的企业管理理念。企业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应用目的和应用要求,对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合理地选择与利用。各种企业自身的主体意识保证了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的成功,这种结论已经得到了我国大量实践研究的有力证明。企业在应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时,应该大力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对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的自身主体意识。总之,为了成功应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主体意识和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在应用中的问题
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极其广泛的今天,我们要关注其应用中不断出现的种种问题。特别地,有些企业在应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时,出现的问题最为明显,最为严重,最值得我们去重视、去分析。它在有些企业应用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些企业规模有限,这种有限的企业规模限制了企业信息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这些企业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管理和严重不足的资金。这些问题不但使这些企业信息化建设受到制约,而且使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在这些企业中的应用受到严重的制约。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与应用过程中,这些企业需要承担各种巨大的费用,但是由于这些企业仅仅收到小额利润,严重缺乏资金。因此,这些企业受到利润资金的限制,把具有强大的通用性与相当便宜的价格的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作为首选,但是这种软件不具备系统性。这些企业在运用极其复杂的业务处理方法与生产管理方法时,这种不具有系统性的软件往往不适合。同时,这些企业在应用这种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时,不仅不能保证企业生产效率与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还不能给企业带来及时的巨大经济效益。这些现象更加导致企业资金严重缺乏,甚至对这些企业的生存构成威胁。在应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过程中,还有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即是这些企业进行着不符合要求的管理和随意性大的业务流程。于是,这种不合规范的管理与随意性大的业务流程导致这些企业应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失败。因此,为了确保有这些企业应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成功,必须规范管理,必须避免业务流程的随意性。
(二)有些企业在发展和生产的过程中,不断形成自身特有的独特能力和价值观念,以保证其经营目标的实现。这就形成了这些企业的个性,但是这一个性也给这些企业应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带来了问题。现代这些企业把先进的管理方法、高超的管理机制和高水平的经营理念作为其个性的体现,并且越来越重视企业个性的发展,同时它们认为这一个性能够给企业带来核心竞争力。然而,一些企业认为应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使企业的发展模式和管理理念严重固化,影响其个性的发展,进而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但是在目前的市场中,却极其缺少能够满足企业个性发展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软件。
三、解决所出现问题的对策
(一)在应用实施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过程中,我们要提高对有关“人”的因素的重视程度。要完全实现企业的信息化,不应该马上建立一个十全十美的管理系统,而要根据自身企业的现有情形、自身企业的特点,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实现。同时,由于“人”是信息化的关键因素,人员素质也与信息化的实现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提高人员操作能力和素质,以满足信息化的要求。这样才能为应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动力,并且解决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总之,应该循序渐进地推进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实施。
(二)在应用实施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之前,应该对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和宣传,企业领导更应该提高对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的全面认识程度,把这些工作做好,将有效保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成功应用。
(三)尽量少地引用国外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应该根据我国目前信息管理系统的特性,积极运用现有的企业信息管理方法和技术,大力采用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手段方式,建立和发展完全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四、总结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应用逐渐得到广泛。我们不仅要重视其给企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同时还要时刻关注应用中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纪东,柳赞.管理信息系统在现代企业中的运用[J].经济师
[2]顾继光,姜飞.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探究[J].经营管理
关键词:信息化系统;精益管理;应用
1 什么是精益管理
精益管理,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拉动,以消灭浪费和不断改善流程为核心,使企业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成本和运作效益显著改善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它的特点是强调客户对时间和价值的要求,以科学合理的制造体系来组织为客户带来增值的生产活动,缩短生产周期,从而显著提高企业适应市场万变的能力。因此,它所提供的解决方案包括企业战略、业务流程优化、快速安全产品启动、生产组织优化、价值链优化、过程可视化和监控、平衡积分卡和驾驶舱系统等。
2 传统管理与信息化管理特点分析
2.1 传统管理模式
⑴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各职能部门与生产单位之间不能及时、充分地信息交流,企业领导无法及时了解产品的成本、管理费用、以及资金收支等情况。
⑵成本核算时间较长,难以做到成本的过程控制,更无法清楚物资的采购是否必需与合理,造成盲目采购和成本巨增,实际成本往往超出目标成本和中标价,对于远程异地管理更是无能为力,产品成本管理失控。
⑶信息量大,信息分析与综合过程繁杂,企业领导面对海量杂乱、正确性和时效性得不到保证的信息,难以进行科学决策。
⑷管理制度、管理流程往往停留在纸上,贯彻执行困难,报表重复编制和审核,工作效率低、沟通成本大。
⑸管理经验和数据不能有效积累,导致不能确切地了解企业的优劣势,无法做到扬长避短,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2.2 信息化管理模式
⑴可远程、多单位同时操作,业务数据实时更新,实现管理、现场“零距离”管理,即使是远程异地项目也在实时受控中。
⑵以成本控制为核心,使企业效益最大化。软件中含有成熟的成本管理思想和预警机制,每个点的管理都做到遵循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解决,闭合成环,当实际与目标有偏差时,预警机制生效,从而实现过程控制,使问题在萌芽状态时即被消灭,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问题,使项目处于受控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休克性”巨额亏损的出现。
⑶软件可以将繁杂的数据站在不同角度进行综合与分析,决策层可以此作为决策依据,以实现决策的信息化和科学化。
⑷业务流程和管理要求可以固化到软件中,实现企业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减少重复工作和沟通成本,提高效率。
⑸管理经验和数据能在软件中进行有效积累,使企业能清楚自己的优劣势,做到扬长避短,使企业长远发展。
由此可见,实施信息化系统管理是企业精益化管理不可或缺的手段,是保证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必然途径。
3 成功案例分析
3.1 案例功能简介
长春轨道客车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北车集团旗下客车修理和配件新造企业,该企业从2000年开始实施信息化管理,现在已经覆盖生产经营各领域。按照公司生产精益化管理思想,客车修理业务从客车检修合同、生产计划安排、产品设计、供应链、成本归集、财务管理各细节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配件制造业务从产品设计、工艺过程、生产计划、工序、质量控制、材料定额、工时管理、成本归集以及财务管理已经全面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实现了生产过程可控、过程信息建档、料件领用定额控制等,做到生产环节细致透明、信息统计查询及时快捷,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达到生产精益化管理的目的。
3.2 案例关键技术
⑴触发器。采用触发器技术即时采集系统数据变化信息,保证相关数据库表的同步变化。
⑵数据流。利用数据流技术成功实现各种图片、文件等附件的存取。
⑶链接服务。采用建立链接服务技术,使对多个服务器的操作变得如同一个服务器一样容易,有效实现多服务器数据的同步运行。
⑷分布式。利用分布式Midas技术,将大量的数据计算放在应用服务器上运行,减轻了数据服务器的压力,节约网络资源,提高系统处理效率。
4 系统应用环境
4.1 硬件环境
系统由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备份服务器)、交换机、客户端、打印机等组成。服务器放在企业中央机房,在异地放置备份服务器。客户端通过局域网或VPN(虚拟局域网)访问服务器。
4.2 软件环境
服务器安装Windows2003系统、SQLserver2005或更高版本、防毒等应用软件;客户端安装Windows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系统的客户端及其它防护软件。
【关键词】信息化 管理 企业 应用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通信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持续不断增加,工程所涉及的数据也越来越多,传统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不仅影响效率,而且准确率低,并在传输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信息化管理的融入不仅减少了工作量,而且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分析、收集与整理,并且实现了高层次数据的分析,如:数据的挖掘等等。
一、关于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就是目前人们为了对充分的开发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加工和输入、输出然后进行有效的利用,以信息化管理带动工业化管理,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过程,它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转变了企业的传统的管理模式、生产模式、经营模式、业务流程和组织模式,企业内外部资源得到了全新的整合,既增强了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又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信息化管理的好处
(一)借着信息化管理的强大动力,通信施工企业才能建立起系统的规章制度和先进的流程体系;通过信息化管理,我们才能知道流程是否得到了有效执行,才能真正了解每个流程执行的效率;通过信息化管理,我们才能够适时地采集信息,录入和处理信息;通过信息化管理,管理层才能够适时看到企业乃至整个集团的绩效营运指标,才可能随时关注细节的信息,实现真正的信息透明。
(二)信息化管理能够可以使通信施工企业的运作经营透明,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模式上的不透明,以监控等问题,从而避免或是减少资产流失、避免生产能力低下,组织结构冗余之类的问题。与此同时,它还能够指导促进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沟通与协调,帮助企业能够及时的收集到企业内外部的信息,经过研究和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使得企业能够全面发展。
(三)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管理模式与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信息社会,通信施工企业想要取得胜利就必须依靠信息和创新,信息和创新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战略资源。企业的管理创新与信息化是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信息化管理的创新工程已经不仅仅是企业的效益工程了,更是企业的生存工程。
三、信息化管理在通信施工企业中的应用
通信施工企业通过计算机设备、网络系统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度的开发、综合分析和广泛的利用,从而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来实现通信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目的。随着现在信息技术的不断迅猛发展和普及,企业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环节也发生了根本变化。通信企业想要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稳步前进,就必须要尽心信息化管理,所以信息化管理业就成为了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必不可少的环节。通信企业不仅在内部要形成网络做到资源共享,使企业能在每天的运作中能高速的进行,而且还要与外部网络进行链接,形成互联网络,以便更加广泛迅速的获取各种有利的信息。在通信企业中由于信息化管理在信息技术的大量采用,增强和改进了其企业的资金流、人员流、信息流以及物资流的集成管理,对企业以前的管理模式和生产经营方式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带来了更本性的转变。信息化管理使通信企业的管理方法得到了创新,企业的竞争力也得到了提高,最终使得企业更加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一)改进组织结构,优化业务流程。传统的组织结构存在诸多问题,如层次多、等级多、缺乏活力、机构臃肿、信息传递失真、横向沟通困难、对外反应迟缓等弊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大用户的需求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使得通信施工企业面临着复杂的市场环境,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在适应。然而信息化管理技术的迅猛发展,从源头上改变了企业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方式和途径,从而变革了企业的组织结构,优化了业务流程的调整。
(二)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产品多样化。由于,现在网络的发展,让全球信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跨国界、跨地域的流动。信息的流动同时为通信施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为企业开拓了新的市场,使通信施工企业与供应商和消费者建立起了有好的合作关系,进而提高了企业把握市场的水平和能力。
(三)降低了通信施工企业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信息化管理技术的不仅会影响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环节,还可以改变结构。计算机制造技术和辅助设计不但可以使企业降低新产品的生产成本和设计成本,还可以降低现有产品修改或增加的成本。从而给企业带来了新的竞争空间,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四)提高通信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信息化管理技术实现了异地信息同步交换,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各种决策工具的应用,使企业在获取、传递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时候,能够更加方便快捷。通信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是计算机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与新的管理理念相结合。提高了企业职工全体的素质,建立起了良好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进而提高了通信施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四、信息化管理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信息化管理与通信施工企业基础管理的关系。目前有不少企业为了追赶潮流,过多的依赖信息化、商务电子,而忽略了企业的基础管理,特别是对自己企业如何实现数字化管理,以便更好的与信息化、网络化接轨缺乏耐心和明智的决策。(二)软件管理的引进与自我开发的关系。企业应该具有不断创新意识,但是又要有自己独特的软件,能够适时地跟上时代的脚步。(三)信息化管理与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关系。信息化管理人才应该坚持自己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企业必须立足自身人才的发掘和培养。每个企业都要有一群优秀的人才,企业才能发展壮大。
五、结束语
信息化管理是加快实现通信施工企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通信施工企业的发展,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丰富的新型路子,相信这样通信施工企业一定能在各行各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韩包海.信息化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6月
[2].贾旭东.浅析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J].无线互联科技,2012年7月
[3].胡焕中.通信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J].北京大学, 2010年12月
关键词:ERP;汽车零部件;管理信息系统
一、系统设计
我们根据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业务特点,以功能实用、操作简便、高度集成为原则,采用PB为前端开发工具,以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为后台数据库。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S模式)在局部区域网络中运行,既可在网络运行,也可单机独立运行。有10Mbps或100Mbs信息的传输速率。
二、系统功能
本系统采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涉及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销售订单管理,采购管理,产品BOM管理,批次计划管理,供应商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业务层面。通过对信息流的科学管理,在降低销售成本,控制采购及时率、产品质量、车间投入产出、降低库存成本及简化供应商结算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改善,为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供准确、科学的手段和依据。
a) 基础数据维护
* 物料管理:用于管理所有的物料数据。包括物料名称,编码、条形码、尺寸、价格、仓位及物料的图片等。
* 供应商管理: 用于管理供应商信息。包括供应商名称、编码、供应商组、属性、联系人、地址、电话、电邮等。
* 客户管理:用于管理客户信息。包括客户名称、编码、客户组、属性、联系人、地址、电话、电邮等。
* 库位物料对照:记录物料库位信息,有利于仓库物料管理。
b) 销售订单管理
* 销售预测:根据某一时间段客户要货情况,预测本月客户要货时间及要货情况。
* 销售预测汇总:将本月销售预测情况按照产品汇总,产生本月产品的总销售预测情况
* 销售发货时间预测:用户通过与客户的联系,预测当前产品的发货时间。发货时间的预测可以具体的每一天,也可以按照上下旬来预测发货时间。
* 销售订单、发票、退货单:用于处理销售过程中的相关单据。系统根据单据信息自动更新仓库中物料的数量及价格,并可以灵活处理退货业务。
* 销售申请单:根据销售订单生成销售申请单,财务审核后形成出库单。
c) 产品BOM管理
* 产品BOM管理:用于定义多级的物料清单。可以定义成品及其所需的所有材料,包括材料的数量及相应的仓库。系统提供EXCEL数据导入及导出功能。
* MPS主计划管理:根据销售预测汇总及库存量,安全库存量,在产量,主机库存量形成本月的MPS主计划.
* 半成品计划汇总: 根据本月的MPS及产品BOM,产生本月各个车间所需的半成品清单。
d) 采购管理
* 外购件计划汇总:根据本月的MPS及产品BOM,产生本月所需的所有外购件清单。
* 原材料计划汇总:根据本月的MPS及产品BOM,产生本月所需的所有原材料清单。
* 外购件采购管理:根据本月的外购计划汇总和当前供应商的供货率,自动产生当前供应商的物料采购清单。
* 原材料采购管理:根据本月的原材料计划汇总和当前供应商的供货率,自动产生当前供应商的原材料采购清单。
* 供应商供货完成率:系统根据供应商的采购计划同本月供应商的实际到货情况对比,形成本月的供应商完成率。
e) 物流管理
* 外购材料、半成品入库:用户可以更新库存数量及库存金额信息,并支持RF扫描入库。
* 成品入库:用户根据生产批次及入库车间情况做成品入库单,并支持RF扫描入库
* 接板操作: 用于接受车间的要料计划,形成仓库供车间的备货清单。
* 配送出库:用户根据备货清单形成送签单,配送出库。支持RF扫描出库
* 零星出库:用户根据车间的要料情况,可以直接打印出库单。支持RF扫描出库
* 出库审核:根据实际出库情况,财务人员确认出库信息。
* 销售出库:用户根据销售申请单,形成本次销售出库单 。支持RF扫描出库
* 销售出库记帐:用户根据实际销售情况,确认本次销售出库情况。
* 库存盘点结帐:根据库位,物料,供应商(也可按照货位)等参数,列出库存结帐信息,支持RF扫描盘点。
f) 车间收发料批次管理
* 批次管理:计划人员根据本月的MPS计划及车间的实际生产能力,定义产品的批次计划。系统根据产品BOM清单自动列出要加工车间,及各个加工车间的要料清单及要料单位。
* 车间看板:用户在选择生产批次后,系统自动列出本批次的外购清单,形成车间的看板计划。
* 边角料信息录入:用户将车间的边角料信息录入系统,车间可据此进行领料。
* 边角料领用:用户查看本车间的边角料信息,对于符合车间要料需要,通过本功能领料。
* 车间退料入库:用户根据车间物料的退料情况及退料原因(包括工废,料废,正常退料)录入车间退料单。
* 车间投入产出:用户根据系统库存数同实际盘点数做对比,形成本月的投入产出。
* 批次进度查看:用户根据各个车间的交接出入库情况,自动列出批次的生产进度。
g) 财务管理
* 销售出库财务审核:财务人员根据销售出库单进行审核,系统自动将数据统计到客户主机库存。
* 销售发货开票审核:财务人员根据销售发货单审核开票信息。
* 暂估入库:针对本月供应商未开票数据,自动生成暂估数据。
* 客户退货审核:财务人员审核客户退货单,自动统计客户主机库存。
* 原材料消耗:按车间统计原材料消耗信息。
h) 查询模块
可进行物料入库查询、物料出库查询、车间的出入库查询等
三、结束语
系统实现了利用高新技术手段提高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水平,增强汽车零部件行业监督管理力度,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起到良好的先锋示范作用。我们相信,通过该系统在全行业的推广应用,实现汽车零部件行业科学化管理,提高汽车零部件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必将促进汽车零部件行业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现代化建设迈向一个新台阶并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