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看法范文

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看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3: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看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看法

篇1

    谨就如下问题谈些许个人看法,就教于同行。

    一、对在历史教学中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认识

    在基础教育中要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中学历史教学亦是如此。但是,坦率地说,在已经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效果并不明显。笔者认为,这是由于我们对涉及素质教育的一些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所致。

    首先,是对什么是素质教育认识不够。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有的看法似乎认为取消或削弱考试就是素质教育了;又有的看法似乎认为在教学中学生多活动就是素质教育了;还有的看法似乎认为削减教学内容即“减负”就是素质教育了,等等。其实,要搞清楚什么是素质教育,就必须对素质教育的本质有足够的认识。与应试教育是一种片面教育相对立而言,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教育,其至少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对学生个体来说,成熟发展要全面;二是对学生群体来说,要使每一个人都能够成熟发展。在教学中,如果不能在这两个方面取得明显效果,那么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真正做到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就要使教学的各个环节有利于切实落实两个“全面成熟发展”。

    其次,是对素质教育下的历史教学目标缺乏必要的科学认识。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学的目标有三项:传授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发展学生的能力、思想道德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感到这样的一个目标体系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在贯彻落实中,存在着诸多矛盾,至今未能妥善地解决。因此,在素质教育下,如何改造和重新构建适合历史教学发展的更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一项工作。

    当前,在重新构建历史教学目标体系时,有三个问题需要科学论证:一是素质教育都有哪些具体内容。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目前虽然不完全统一,但在主要的方面已经接近达成共识,即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大致包括: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政治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等。这是构建新的历史教学目标体系的基础和出发点。二是怎样完善新的历史教学目标体系。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传统历史教学目标的内容不够全面,各项具体目标之间矛盾尖锐,缺乏一种和谐、有机的联系。在教学实践中,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严重影响了历史教学的质量。如,在传统历史教学目标中,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几乎一直空白,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混同,以至长期得不到加强。又如,在传统历史教学目标中,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一直处理不好,使之长期对立,直接影响了教学的发展。三是新的历史教学目标如何体现层次性,以适应落实基础教育培养总目标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考虑到个体学生发展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教学目标极有必要分出层次。当前,不少历史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尝试“目标分层教学”,这不能说不对,但笔者认为,“目标分层”不是教师个人所能完成的一项工作。真正实现科学的历史教学“目标分层”,是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解决的问题。

    再次,是对在历史教学中,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途径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下,课堂传授越来越成为了历史教学的惟一途径。受其影响和束缚,不少同仁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仍将着眼点集中在课堂教学上,视其为教学的惟一途径,简单地以为改革好课堂教学,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任务就可以圆满完成了。因此,在当前历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对课堂传授以外教学途径探究的重视程度与对课堂教学探究的重视程度比较,相差甚远。在这里,笔者想说明的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是需要开辟多条途径的,如果仅仅抱着课堂传授一条途径,到头来只会在历史教学中严重地影响素质教育的落实。

篇2

【关键词】本科护生;人文素质教育;调查研究

1本科护生的人文素质现状

1.1本科护生对人文素质概念的知晓程度及对专业重要性的认可程度较高。大部分学生对人文素质概念有一定了解,并认为人文素质对自身专业很重要。但是经过调查发现,也有一部分学生不清楚人文素质的概念和人文素质对专业的重要性,这是因为部分在校生没有从主观意识上真正认识到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加上受繁重的专业课压力的影响,不能合理地安排利用时间,从而忽略了自身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文化素质的提高。

1.2本科护生的道德素质整体水平较高,学生在日常文明礼仪和校园生活学习方面整体情况良好,这说明经过高考选拔上来的国家统招的全日制本科在校生的基本素质还是很高的,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有意识地自觉养成好习惯,好品格,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注重文明礼貌,合理有序地安排校园学习生活。但调查发现,学风一定程度上存在问题,56.5%的学生在考试中作弊或有作弊的想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风建设和管理的迫切性。学校应该通过诚信教育、严肃考风考纪教育,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

1.3本科护生的文化素质整体水平一般,大部分学生认为自身具备的文化知识本科护生的人文素质与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研究王晓晖赵佳*徐蕾唐启群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063000一般,学生的文化知识有一定的欠缺,在日常的人文素质课程中可以开设大学语文、文学赏析等课程,可以开展读书文明月活动,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文化知识底蕴。但调查发现,18%的学生没有正确的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学校应当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合理规划生活目标和人生理想。

1.4本科护生的法律素质整体情况良好,大部分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状况良好,但也有30%左右的学生不熟悉与医学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规范,当受到侵害时,不能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这对于以后学生实习或工作面临医患纠纷时发生矛盾造成一定隐患,因此在日常教育中可以开设医学法律等课程,开展法律知识宣传周活动,加强学生普法知识学习和维权意识的培养。

1.5本科护生的审美素质整体水平一般,大部分学生对美学知识有一般地了解,在生活中注重日常礼仪,这说明学校开设的美学、礼仪等课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调查发现,仅有20%左右的学生经常有审美行为和活动,这说明大部分学生的审美行为和活动范围十分有限,学校相关部门应加强校园网络和文体设施场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方便学生能经常得到美的享受。

1.6本科护生的心理素质整体情况良好,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好,处事方式比较理智,但对于部分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应当加强疏导,通过开设心理知识课程、心理健康咨询、爱语心音谈话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塑造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2本科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2.1本科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途径和方式的看法一般。调查发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45.1%)和增加人文社科类课程(35.1%)是最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第二课堂(57.5%)和实践活动(51.9%)是最适合开展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式。学校应当提高选修课质量,调整课程设置结构,广泛开设学生喜爱的人文课程。此外,还应该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要充分利用寒暑假期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2.2本科护生对学校已开设的人文课程的看法一般。学校应当完善教学体系,优化人文课程设置。完善教学体系和优化课程设置主要是指增设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丰富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把专业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增大基础课比例,减少专业课比例,加大人文选修课力度,广泛开设人文社科类和文学艺术类等方面的课程,彻底改变医学院校普遍重理轻文、重专业轻素质的教育倾向。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在内容和形式上还有待优化,应多开设一些针对性强、具有层次感和逻辑性的课程。

2.3本科护生对学校教师人文素质的看法一般,包括学校为学生配备的人文社会科学类教师的人数、教学水平、教师的人文精神等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文教师的授课质量并未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可。调查发现,既教业务知识、又教如何做人(63.5%),富有教学经验、业务能力强、有成就(41.7%)是学生认为教师最应具备的素质。教师是学校办学的根本,亦是人文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从教师应该具备的人文精神来看:既教业务知识,又教如何做人并且富有教学经验、业务能力强,有成就是学生最认可的教师应该具备的人文素质。

2.4本科护生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实际效果认同情况一般,包括学校的人文氛围、重视程度、学校为学生创造的条件、提供的机会以及本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整体水平等方面。学校应该整合学校资源,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学校要加大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经费投入,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必要的场所与设施,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建立健全与学生全面发展相适应的人文素质教育和管理制度、体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人文教育的健康发展。

作者:王晓晖 赵佳 徐蕾 单位:唐启群华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篇3

当前素质教育的观念正逐步形成并日趋成熟,素质教育的实施也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第一主题。但是在实践领域内对素质教育的探索却收效甚微,究其缘由,和我们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关系的认识失之偏颇有重大关系。因此,辩证地认识两种教育模式的关系,为素质教育寻找生长的基点,将有助于其全面而深入地实施。

首先,正确认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多年来,人们有一种思维定势,就是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看成是矛盾的对立面,要倡导素质教育就必须排斥“应试教育”。如果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就不难发现:教育的长期目标和短期需求并不是矛盾的,完全有可能同时兼顾两者,把它们统一在一个教育体制中。在素质教育的试行阶段为什么就期望要完全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呢?应试教育中包含了素质教育因素,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生长点和营养素,因此,这种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完全对立起来的观点是欠妥的,它造成当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的一些困惑与迷惘,使很多中小校的领导和教师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其次,正确认识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考试作为一种手段是与教育永存的,只要有教育,就离不开考试。现在有两种不正确的看法,一是认为取消考试就是实施素质教育;二是认为一谈到考试就是搞应试教育。他们把考试不是当作一种测验手段来掌握,而是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来贯彻,我们推行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要对考试作研究,充分显现考试的科学性,发挥考试的整合功能,利用考试这个手段来检测培养学生的真才实学,使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也需要考试和升学,它将渗入应试教育的因素。素质教育反对频繁考试,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但并不是说,素质教育绝对排斥考试和升学,现代教育离不开评价,我们在衡量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时,目前还找不到更好的方式来取代考试。考试与升学作为应试教育的运行机制,在素质教育中也适用,只不过素质教育的考试不再作为教育的目的,而是更多地作为教育的手段。

最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结合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虽然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大方向,但是有一个到目前为止还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是难以评估,难以操作;应试教育虽然有很多弊病,但它却是现阶段无法超越的一种选择。针对这一客观现实,我们要把素质教育的前瞻性、先进性和整体性与应试教育中的合理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两者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或者采取另一种提法,即素质教育的范畴应该更大,它包含了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只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试能力只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方面。在这种结合中,关键的问题是要把握好一个“度”,即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样既克服了只抓素质教育,而忽视了升学率这个现实问题的思想,又制约了只有把素质教育作为点缀,而阳奉阴违地推行纯应试教育的倾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儿童的潜在能力达到十成,只要充分发挥出这种潜在能力,我们便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我相信,通过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社会上每个人对教育的关注,最终会实现这一美丽的理想!

篇4

关键词:素质教育;衡水中学;另类解读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11-02

提起衡水中学,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魔鬼学校”、“监狱训练”,衡水中学是应试教育的急先锋,衡水中学怎么可能和素质教育沾上边呢?可是作为一名衡中的学生,我想说衡中是有素质教育的,而且衡中把素质教育做得很好。首先素质教育是什么呢?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称为人的“心态”。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简而言之,素质教育要求的是全面发展。可是,衡中在以高考为目标的口号下并没有忽略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下面我想从衡中对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的培养来说说衡中的素质教育。

一、道德素质

衡中每周一次的班会课和团活课是同学们最期待的,因为在班会课上,老师对同学不断进行思想教育,对于理想主义与奋斗精神的灌输,对于祖国和未来的畅想,对于衡中校训:追求卓越的深刻理解都让同学更好地认识了自己,认识了人生。可是有些学校在一味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学生正确的引导,作为一名转校生,拿以前在过的学校与衡中做对比,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从前我在过的E中很少对学生进行人生教育,没有能激发学生斗志与激情的班会课,只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个性上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偏颇。来到衡中我才真正意识到梦想的伟大与人生的价值。在这个理想主义渐行渐远的社会,还有一群老师、一群学生在义无反顾地强调理想的伟大,实属不易。

二、智力素质

衡中对于智力素质的培养确实是填鸭式的,但纵观中国,有哪个学校的教育不存在填鸭的情况。时间紧,任务重是中国高中教学的特点,没有哪个中学能够完全放弃高考,那么也就没有哪个中学能够放弃填鸭式教育。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衡水中学的课堂也并未忽略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老师通过充分的备课,节奏紧凑的教学环节拉动了整个课堂的氛围,努力让学生开动大脑,提升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身体素质

我想这一点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网上广为流传的衡中跑操录像震撼过许多人,有许多人看过录像直叹:太严酷了,简直是地狱!但说实话,我却非常享受这样的跑操,队伍整齐,口号嘹亮,让我有一种当兵的感觉。衡中不分春夏秋冬每日坚持的课间操真正锻炼了身体和毅力。反观曾经在过的E中,冬季也有课间操,可是队伍散漫,口号低沉,让人看不出士气。我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会对衡水中学有偏见,美国人的西点军校以残酷著称,却受世人追捧,为什么在中国以军事化管理著称的衡水中学却被教育家们所诟病。这是全无道理的。

四、审美素质

篇5

    一、我国初中数学教育

    (一)我国初中数学教育现状

    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人类文明在探索的过程中,实现了不断提高的目的,科学技术也在人类不断创新完善的过程中,实现了不断迈进的发展目标。人类在总结所取得成果的过程中发现,人类之所以取得如此多的科技成果与人文成就,都离不开创新思维的帮助。创新思维,是一个人经过有意识的逻辑思维训练被有效建立起来的。所以数学一直被人为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础性公共学科。

    2、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包含的是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小学数学教育,主要负责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知识的基本认知,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教师要对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并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初步建设。但是处于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智力因素等方面的考虑,小学数学工作对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往往都是点到即止的。随所以初中数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帮助孩子建立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阶段。很多学生可能经过中考的分流就会选择职业教育和高中教育,再或者是走向社会。所以初中数学教育,能否落实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直接影响学生迈进高中阶段学习或是走进中职教育中的学习质量,甚至对走向社会学生的适应社会的能力都会构成影响。

    3、虽然初中数学教育,是建立并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但是我国初中数学教育,往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不能贯彻素质教育要求的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要求。

    (二)我国初中数学教育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方面严重匮乏

    1、虽然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我国初中学校仍然采用应试教育的对初中学生进行数学教育。这种“教师以讲为主,学生以练为”数学教育主模式不但不利于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还可能造成学生思维形式的固化,反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养成。

    2、我国很多家长、学校甚至老师都过于看重成绩。所以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盲目的追求成绩,忽视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情况司空见惯。

    二、强化我国初中数学教育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建议措施

    一直以来,无论是教育工作者本人,还是学生家长。他们都忽视了教育的本质。教育要实现的是人能力的培养,而成绩知识衡量教育质量和学习质量的评价依据。但是我国当今教育体系中却将培养能力与成绩评价本末倒置了。为了切实提高我国各个阶段的教育质量,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并落实。随着素质教育工作,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全面贯彻,初中数学教育与来越认识到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初中素质教育,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应该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教学思想,强化素质教育创新

    强化我国初中数学教育启发学生创新思维,首先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从思想上正确认识素质教育,肯定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初中数学教师要通过自身对数学素质教育的不断调研,提高自身对素质教育创新认识的不断加强。落实初中数学教育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素质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在自身具备素质教育创新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创新初中数学课堂教育模式。彻底颠覆应试教育给学生的传统认知。

    (二)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育创新,落实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时代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进步。同样多媒体技术走进初中教育课堂,也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趋势。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数学教育创新,教师可以根据初中教学大纲要求,提炼出初中数学学习的知识要点,并通过多媒体设备,或办公软件将知识要点用更直观,更具体、更易理解的教学课件展示出来。在课堂上采用多没有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从而加强了学生对初中数学课的精神集中程度,进而实现了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目的。

篇6

关键词:素质教育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基于教学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它看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全面的健全的新时代的接班人。素质教育所针对的是当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它所解决的是如何全面培养学生的个性,让他们更好的发展。这既是当时的教育形势的需要,也与现在的社会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教育理念,深入到每个教师的心中,然而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可以说是一个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全新命题,每个教师对素质教育认识的角度不一样,他们想要实现的方式自然也就有所不同。这体现了教学方式方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从一定程度上考验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让他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模式,从而更快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教育是语文教育。许多人过去对语文教育不重视,认为语文教育不如数理化,其实这是一种很片面的看法。相比较而言,语文教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真正可以说是息息相关,影响着我们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和认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已经为很多人所认识到。因此怎样才能教好语文就成为我们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的流通和获得已经非常方便,互联网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媒介和工具,那么多媒体教学也必然会影响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中去。语文教育尤其需要运用这种新工具。将课本上的文字转化为多媒体上的图片或视频,让语文从书本走到屏幕,从而拓宽学生的认识面,这是语文教育的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一、多媒体教学使语文教学方式多样化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对于教师在教学中应负的责任作了说明,那么老师应该怎样做才能完成这三个职责呢?这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困惑无数教育工作者的问题。过去的语文教育,通常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单纯的讲听式教学方法,学生与教师之间缺少互动与交流,这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和认知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容易参与其中,而不仅仅是单纯地记与听,这自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极佳效果。多媒体教学可以运用声音、图画、影视等形式来展现教学内容,可以更好地体现教学的优越性,也能更清楚地说明问题。教师备课也相对容易得多,从而为教学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以往的教学方式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地讲,学生能理解多少教师不知道,而多媒体教学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它可以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拉近,可以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也可以吸引他们课下去阅读更多的东西。这就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要比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有用得多。可以说,多媒体教学使教学方式灵活而多样化,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也是素质教育探索过程中的一个可喜的方面。

二、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由被动的“听”变为主动的“学”

这里所说的主动的“学”,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学习的习惯。探究性学习这一概念是由美国施瓦布教授提出来的,在施瓦布看来,学生不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载体,而是充满着探索欲望的个体,他们就像一个个小科学家一样,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和发现这个世界。每个学生对事物的认识都不一样,这就形成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的多样性和无限可能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他们更好地从“学生”的身份中走出来,这就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语文教学涉及到生活与社会的方方面面,是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可以让他们更主动地去学习,去认识这个世界,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和个性。而多媒体教育无疑可以为语文的探究式学习推波助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多媒体教育首先带给学生的是更直观地认识,引导他们更快地进入到里面,其次多媒体教育又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们思考。这也就成为新教育形势下的一种很好的教育模式。

篇7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可行,成功的前提,关键,作用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传统的“填鸭式”照本宣科在教学方法,是旧的应试教育体系下的产物,已经很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呼唤多种新的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是不可或缺的其中之一。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对讨论式教学法谈谈自己看法。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可行性。

任何教学方法,首要的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讨论式教学方法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在讨论中感悟事理,获得知识信息,符合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及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教材中有很多的“讨论”、“反思”“探究”问题,教师只要为之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即可开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对话。“事不说不清,理不辩不明”,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一试身手的讨论,使之深刻地领悟知识真谛,这样的领悟,将长久烙印在自己的脑海里。因此,实行素质教育,讨论试教学法有一席之地,获成功之可能。

二、讨论式教学法成功的前提

没有哪种教学方法轻易获得成功的,讨论式教学方法亦然如此。讨论式教学法获得成功,其前提在于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一是要选好讨论的题目。论题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讨论的成败。选题应注意做到三点:有针对性,即既为知识上的重点,且是学生思想上的疑点;要有梯度、有层次,即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认识水平,使全班学生都能投入到讨论中,达到整体参与、普遍提高的目的;要有新鲜感,或从新鲜生动材料,或从学生身边的事,都要从新的角度来出题,达到以新促趣,以趣促思,以思求真的效果。

二是要收集丰富的资料。首先,教师本人深入研究所讨论的题目,充分估计到学生可能提出的看法和问题,作好引导的准备。其次,指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搜集材料,积累信息,写出发言提纲。这样有助于讨论顺利进行。

三、讨论式教学法成功的关键。

课堂讨论是讨论式教学的主体环节,其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和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成功调动。这两个方面必须是紧密结合,相互协调的。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不仅需要教师作精心的组织,在讨论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和掌握进程,而且需要学生的认真准备和积极参与。同时要防止讨论中负面效应现象的出现。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教育的“度”。要注意形成积极的教育立势,为学生创设一种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要注意强化讨论中的“亮点”,不断提醒、引导学生讨论时注意我们的教学目标。要注意信息反馈,讨论时老师应及时捕捉信息,调控气氛,使之产生积极的效应,将负面效应消灭在萌芽状态。当学生偏离主题而高淡阔论时,教师要及时“拔乱反正”;当学生因看法不同争论不休时,教师引导他们找到分岐的焦点,防止钻“牛角尖”,把认识统一到正确的观点上来。最后,教师还要做好讨论的总结。总结要善于肯定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闪光的思想火花,要注意对所讨论的题作多角度,全方位的归纳小结,这样才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达到认识的升华,从而更深刻地把握问题的实质。

四、讨论式教学法的作用

讨论式教学法,能够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很大的转变。在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组织参与,协调活动,调控进程。教师不是课堂讨论的主宰者,而是平等的参与者。作为参与者,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需求,倾听学生的要求,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一起交流和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充分参与问题的讨论,共同分享成功的乐趣,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和交往动机被有效地激发和培养,且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学生在讨论中体验了学习的愉悦、感受了成功的快乐,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思维更活了,胆子更大了,学习也更主动了。实践证明讨论式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讨论式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参与式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讨论式教学法如何成功应用于教学之中,还有待于我们教育工作者们去不断孜孜探求。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 地位与作用 探索与实践

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当前基础教育的重要课题和发展方向。深化素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都应当牢牢把握素质教育这个方向对学生进行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自然也不例外。从当前教学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围绕素质教育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大纲(试用)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改革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正确处理智育与德育、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际、教与学、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准确、公正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阐发、综合、抽象、概括、推理的能力,接受科学的逻辑要领,正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头脑思维过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光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一切问题所必须的能力。数学是用数目关连(包罗空间想象)反应客观事物的一门学科,逻辑性很强、很细密,因此,在开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小学数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就显得有为重要。

2.开发非智力因素。在人们形形、纷繁复杂的生理活动过程中,可以分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由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五种基本因素组成;非智力因素包罗的生理因素很多,从小学生学习的角度说,它主要是由兴趣、情绪、情感、意志、性格五种基本因素组成。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素质成长起主导的作用。从生理活动的稳定性来看,人的智力因素是比较稳定的,不会有多大的起伏。而非智力因素则不然,它很不稳定,起伏性非常大。正因为如此,在小学素质教育中,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显得尤为重要。而数学是一门集知识性、审美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知识性主要表现社会生活题目上,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孕育发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审美性,如数学语言与解题要领的轻便美,几何图形的数字排列的对称美,数学结构与分式的统一美等等,能够改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逻辑性则要求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如细致审题、认真计算、誊写整洁、款式规例、自觉检验、定时完成、正视错误、自动纠正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学习精神和处理问题的韧劲。

3.启蒙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在漫长的数学知识的发展历程中,人类积累了一整套数学的科学思维规律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些规律和方法无不弥漫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例子许多。如:引进数学知识解决学生现实学习生活实例或现实应用,对学生进行“实践第一性”的教育;解决多与少、加与减、已知与未知、准确与类似、直与曲……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的观点教育;解决看法与看法之间、性质与性质之间,看法、性质与规则之间,数与式、数与形,数、形、式与应用题之间存在着的内在联系,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的教育;解决四则运算、解答应用题和几何图形体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对学生进行事物转化过程的教育。

4.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数学史。小学数学课本中收入了许多生动的素材,结合有关教学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家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介绍我国数学家尤其是解放以来许多数学家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所作出的辉煌成就,从而引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培养学生发愤图强、刻苦学习的精神。

5.培养科学文化素质。九年制教育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和课本,使学生具有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能力;得到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题的解答规律,用字母体现数、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的几何图形、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发展学生空间慨念,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围绕素质教育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实施素质教育重点在课堂。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牢牢地围绕素质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性、使命感和责任感,革新迂腐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才能促进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恒久以来,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珍视应试教育,轻视素质教育,课堂教育过分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轻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该学生做的老师取代了,该学生思考的老师解说了,老师包揽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严重扭曲了教学行为,克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束缚学生才华的发展。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两主”不能偏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上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使用、表述,导向学习方法,控制与调动学生学习活动。具体地讲:

1. 培养兴趣。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主要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老师的主要使命。数学教学不单纯是一个相识历程,照旧一种情绪历程。美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布卢姆曾指出:情绪定陪同相识效果自然而然地孕育发生和生长,它须要教育者专门地评价和培养。这即是说,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老师来培养。数学课堂教育,培育学生兴趣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建立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理特性,建立求知情境,引发学生爱学数学的内动力。其次,提高课堂授课艺术,教师通过授课的艺术性、形象性、光显性、意见意义性,展现数学课本的自身魅力,改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动性,使学生主动地、生动地进行学习。第三,面向全体学生,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帮助后进生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增进克服困难的勇气。第四,增强师生情绪交换。教师以敏锐的洞察力,了解学生的情绪体验,迅速适时地用手势、眼神、语言等手段交换情绪,细致捕捉后进生成长中的真正因素,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有计划地设置一些后进生能够解决的问题,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2.教会学法。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其规律、要领,渐渐培养学生闻一知十、融会贯通的本事,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方向发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实现这样的目的,教师必须结合数学教学引导学生渐渐明确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如阅读学习的方法、使用学习的方法、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发明学习的方法、实验学习的方法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发散、综合、对应、转化、假设、比较、还原、逆向等解题时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了这些学法,学生借助这些学法便能更好地消化、吸取、应用数学知识,从而能到达发展、提高素质的目的。

篇9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与传统应试教育相对应,是指以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全面兼顾个人能力、身心健康及思想道德层面的教育。素质教育包含内在及外在两方面。顾名思义,外在素质指的是人们所具备的行为、办事能力等;而内在素质含义丰富,指的是人们对周围环境、对人和事物的态度和看法,上升至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等。

二、农村初中素质教育现状

国家针对素质教育的实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但其落实情况并不乐观,这在农村地区尤为明显。农村地区师生的观念仍然没有从传统应试思想中挣脱出来,而政治课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却得不到师生的重视,在政治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也成为口号和形式。此外,教学改革虽然实施了很长时间,但政治课的固有教学模式仍然没有跳出传统教学的束缚,教师陈旧的理念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这些问题都与实施素质教育的初衷相背离。

三、在农村初中政治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对策

1.教师要不断更新理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教育理念影响着教师对素质教育的定位,教师具有的价值观念,对待素质教育的态度,对待人才培养的看法等都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要积极充电,与时俱进,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为素质教育在政治教学中的实施提供理论向导与理念支持。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而思想政治课体现了多学科内容,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师要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以高尚的思想道德水平为学生树立楷模,以自身的人格魅力使学生信服,从而使学生思想受到熏陶,自发提高道德修养。

2.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妨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要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深刻领悟到素质教育的内涵,引导学生多渠道掌握外部信息,对丰富的感性资料进行理性思维整合。充分利用投影仪、录像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勤于积累素材,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引入内涵丰富的素材,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改革教学模式,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实施素质教育所要采取的教学模式与应试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在政治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改革教学模式。新课标也提出初中政治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为辅。这就要求在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把政治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进时事,将近期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引入课堂,这样就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从而更好地理解原理及观点,使自身的思想得以升华。在课外活动中,可以根据某一论点展开辩论。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嵌入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围绕实事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篇10

1.实施素质教育要转变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教育思想观念的一场革命。只有冲破传统的束缚,确立新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才能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合舆论氛围。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从理论上弄清什么是素质教育,为什么不许实行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的危害性在哪里,去除教师对素质教育的模糊认识,统一思想,转变观念。

2.实施素质教育校长要做带头人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是这个战场的指挥官,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所学校的好坏。首先,校长要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中心工作来抓,要制定符合实际的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要大胆改革,勇于实践,认真探索和建立推动素质教育所不虚的制度和办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其次,要加强学校管理,尤其是加强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重视教育研究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改善办学条件,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物质保证。

3.实施素质教育,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学校里一切素质教育的思想、计划几乎都要教师来落实。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提高教师的要从师德建设和加强教师业务能力着手。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树立敬业、奉献精神。广泛开展为人师表活动,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思想上认识到行动表现,从仪表到语言等进行严格要求,做到“五要五不要”: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要只抓少数尖子;要全面养成关心学生成长,不要重视智育轻德育,忽视体育和美育;要亲近尊重学生,不要用简单粗暴的态度责罚学生;要多调查研究,不要草率、武断地处理问题;要既做学生的老师,又做学生的朋友,不要讽刺挖苦后进学生。

(2)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在教师中广泛开展“说课、讲课、评课、业务能手、撰写论文等活动,并把这些活动作为年终考核教师的一项重要内容。

4.实施素质教育,要有一个完善的评价制度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要把过去偏重学生学业评价,转换为学生素质的评价;把过去单纯以分数高低来衡量教师的工作好坏,转换为以德、能、勤、绩全方位考核教师的工作,纠正过去只重视主课,不重视副课音、体、美、劳的做法。过去把考试作为评价学校教育的唯一“指挥棒”。所以要改变“应试教育”,就必须从根本上作为唯一“指挥棒”作用的考试。完善了适应素质教育的制度,就能逐渐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篇11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4-0222-01

作为一名教职员工,一名小学教师,我与素质教育关系之密切无需细论。而如何理解素质教育对于怎样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教育工作中显得非常重要。关于素质教育教育部早有较为统一的定义,它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教育成果如何不但是教育部门领导的事情,更是我们这些教育界的每一名教师落实到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事情。因为素质教育即是针对学生更是针对广大教职员工。作为教职员工这一队伍中的一员,我一直思考着素质教育这一问题。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我们是教育实施者,教育政策落实如何,落实后的成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就要看我们这些一线的教职员工如何严格按照政策灵活地实施我们的施教工作。而施教工作不但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以身施教,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看待世界、人生、自己的价值和社会道德等。也许,有些人会说一个小学老师对学生的“心态”能起到啥作用?但经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人认为,小学老师对自己的影响最重大。而我们大多数人也许不记得高中老师,大学老师,但一定会记得我们的小学老师。从这里也能看出一名小学老师对学生的影响。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素质教育,都把德即做人这个放在首位。古之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人,早已把如何让学生知道“道”即道理,放在首要的问题。这里的“道”,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由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中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意识形态领域的认识。如果一个人从小开始,他的意识形态领域的认识是扭曲的,将使其走向偏离正常行为轨道而出现非正常的种种人格表现,包括不孝敬父母,不尊重长辈,到处违法乱纪,更不用说热爱祖国,成为国家的动梁了。如果我们教育后的孩子走向这么一个可悲的人生路,那是我们的悲哀。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那样的情况出现有我们作为培育祖国未来花朵的园丁,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重大失败。所以,如何让学生先做人,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那么我们又怎么去教会和影响他们如何做人呢?我认为“身为世范,为人师表”这个很重要。提高一个民族的素质,基础在教育,而小学教育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小学教育之于社会,犹如墙基之于百丈高楼,枕木之于千里铁路。小学生的刚从家庭这个小的社会圈子进入大的社会圈子,他们正以一种求知和探索的的心慢慢了解社会这个大家庭。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逐渐增加外,他们的模仿能力更为突出。而对小学生而言除了父母兄弟姐妹,学生的行为举止上影响最大的就是老师了。小学生常说,这是错的,老师不是这么说的,这是对的,老师就是这么说的。有时他们做出一些事情后,也会说老师也是这么做的。从这一切可以看出教师是学生的镜子,而学生就是教师的影子。如果这面镜子是到处污浊不堪,四分五裂,那么照出来的将是模糊不清的,断裂的。而老师这一身体坐的不直,行的不正,学生这个影子,也就可想而知了。我国教育家早已教导我们教职员,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要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懂得道理,就必须老师自己先做好人。

而小学生而言,我们对他们讲应该这样应该那样的道理还不如自己的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来的快,因为行为养成是潜移默化的。比如,我们老师有厕所不进厕所而到处大小便,学生会以为这样做是天经地义的,因为我们的老师就这么做。同样道理,老师随处丢垃圾,随处吐痰抽烟,学生也会那样做的。所以,作为一名老师,更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们必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篇12

这种单纯学练知识的教育倾向,使学生淡化了时事和政治,也没有时间去体验做人处事的道理,使学生呆板地掌握书本知只和书面应考技能,不利于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胆魄;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使学生的心理素质非常单纯、幼稚和脆弱;这种长期的封闭式的学习生活,也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善交往、懒于行动的隋性习惯。

当前,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劳动者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很强的法制观念以及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更应该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很强的心理适应能力以及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如果我们不彻底扭转应试教育倾向,所培养的学生就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更大的范围内来看,“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示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就准确地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也为基础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要求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世界范围内的激烈竞争和教育改革的大潮迫使着我们必须实施素质教育。这些事实都已经告诉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从教育改革的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看实施素质教育的可行性

现在有很多同志已经认识到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却又认为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素质教育难以推行。有的同志认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阻力在于学校内部,在于教育界还没有彻底转变教育观念。笔者认为,现在还没有进行配套改革的就业制度、人事劳动制度以及招生考试制度,才是制约实施素质教育的真正瓶颈。

固然教育观念的转变对教育改革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还应该认识,如果不彻底改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就业制度、人事劳动制度以及招生考试制度,人们仍然会以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评价学校优劣的唯一标准,很难树立起全面的教育教学质量观,素质教育也将难以推行。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这些有关的制度正在改革之中,随着这些改革的深入发展,必然会给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是因为:

1.教育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必然会改变升学就业的传统观念。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有计划地实行小学后、初中后、高中后三级分流”,“大部分地区以初中后分流为主,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做到50%-70%的初中毕业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中心。”

如果实现了这个要求,就会进一步拓宽上学就业的路子,就会避免千军万马只走高考独木桥的局面。这不仅会改变人们只有考取大学或普通中专才能就业的传统观念,还会逐步改变只以升学率来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片面观点。

2.人事劳动制度的深化改革,必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

“建立和完善高等学校毕业生考核录用制度。推行学历文凭、技术等级证书、岗位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扭转升学、文凭、职称对于教育运行的片面导向作用。”

“运用劳动工资等政策杠杆,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大、中专学校毕业生的起点工资,用人部门可以按照实际水平和实际表现拉开档次。”随着这些改革措施的逐步落实,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各个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在选用毕业生的时候,就会既看文凭又注重毕业生的全面素质。国家机关在选招公务员的时候,更是注重招收对象的素质。这就会促使各级各类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

3.改革升学考试制度,引导学校位重整体素质教育。现在国家教委和一些教育科研单位都在研究考试改革的有关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新措施、新思路,这些都将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非常有利的条件。笔者认为,在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以及各类职业学校的招生考试中,除了进行文化课测试和身体素质测试之外,还应该增加其他方面的素质测试。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考查学生的智力水平、心理素质水平以及个性品质、行为习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等等。加试了这些内容,就会促使学校按照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采用各种教育形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4.建立全面细致的评估标准,推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最近,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旨在推行素质教育。地方教育督导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就可以根据这个《指导纲要》,制定出全面细致的素质教育评估标准,克服那种主要以考试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标准的倾向。另外,笔者还认为,在督导评估过程中既要评价那些易于讲形式的工作内容,更要对学生全面素质进行抽样调查,看真的,查实的,以此促使学校卓有成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只要我们紧紧抓住教育内部和教育外部的几个主要环节,深化改革,拓宽局面,就一定能够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并推动中小学校尽快步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三、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辩证关系,看实施素质教育应该采取的科学态度

既然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一对矛盾关系,我们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再往前分析一步,也就可以看出:素质教育应该克服应试教育本质的东西和一切消极的因素,同时也要有改造地保留其中某些合理的因素,这样才符合事物发展的辩证法。比如,在应试教育中单方面地强调知识教育,因而削弱了其他方面素质的教育,这就是它的致命缺陷。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反对应试教育,就淡化知识教育。再比如,在应试教育中,学生和教师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应考上,削弱了其他方面的教育,这当然也是不对的。但是就目前来说,考试仍然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成绩、反馈教学效果的一个教育手段,也是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书面解答技能的一个教育手段。因此,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既要保留考试这个教育手段,又要改革考试的形式和制度,还要控制考试的次数,更要端正考试的目的,让考试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服务。

从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过程也可以看出,素质教育是在否定应试教育的倾向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建国以后,我们的党和政府就提出和坚持了要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同时不断采取措施制止“片追”现象。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明确提出了反对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并采取了许多改革措施,使基础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因素越来越多,并逐步趋向主导地位。这个过程也是符合事物发展的量变质变规律的。我们分析这个发展过程和现实状况的目的,就在于澄清当前存在的两种模糊认识:一是认为,现在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这就意味着过去的教育走了大弯路。这种否认过去成绩的观点,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也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另一种看法是,认为现在提出的素质教育与现行的做法差不多,还是老一套。这种不加分析的肤浅的认识和墨守成规、不求进取的思想,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非常不利的。

另外,素质教育应该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中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师培训、学校管理以及办学条件等,各个方面都应该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说,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场深刻的教育改革。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纠正这样一种片面的看法即认为采取了素质教育的某一个具体做法,或者落实了制止“片追”的某些措施,这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了。这是没有全面、系统、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表现。这种以偏概全的片面观点很容易把素质教育引向表面化、形式化。当然我们决不反对从某一个环节入手进而全面推进的做法,我们反对的是做到一点、不顾整体、不求深入的短期行为。

篇13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实践

一、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解读

在理解文化素质教育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明白素质教育是什么。简单来说,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才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健康成长为主要内容。其中又包括提高专业素质、丰富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为基础,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健康是必要条件。在新时期文化素质在素质教育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多。对于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可以有很多种解释,但是总结起来所谓文化素质教育就是指对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境界这三个层次的教育。具体指加强大学生在文学、哲学、历史、艺术、自然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的教育来提升这三个层次。对于如何实施文化素质教育。首先,明白文化素质的内涵是基础,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在认知上对文化素养的有一个正确定位,在行动和实施过程中就会不断地出现问题。强化文化素质教育是大学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众多的实践表明我国的大学生的在能力和境界这两个层次很欠缺。

二、新时期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导向

1.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

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包括四个部分,其一是爱国家、爱人民、爱社会主义,传承认同民族文化;其二是对人类社会传统机制制度能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其三是对人类历史的认识程度和对现代文化知识的把握;其四是开拓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的深度和广度。

2.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

(1)文化素质教育是新时期的社会要求。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的发展,科技强国、文化强国的的方针政策,创新型人才、高素质的人才的社会需求,以及我国经济的中高速提升对企业的影响,这都要求我们快速的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宏伟战略。在我国文化素质教育已经开展了20年,这一战略我们还需要继续坚持下去,不断地开拓创新,不断深化对文化素质教育的认知,不断的探索和发现文化素质教育的新方法,不断构建和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和体系。(2)文化素质教育是新时期的个人要求。从各种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化素质还是十分的欠缺,破坏文物、随意在网络中辱骂,诚信缺失是极其普遍的存在。也就要求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不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来说都需要强化,从思想到实践都需要一个更高的水准要求。强化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导向,包括学习生活实践和社会生活实践。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以及融入社会、贡献社会。

三、新时期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策略探寻

在新时期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培养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知识、能力、境界“三高”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的创新和合作,达到共赢的局面。

1.素质是养出来的

人的优秀素养并不是与生俱来,一蹴而就的,而是慢慢将自己培养出来的。自己慢慢体会得到的。在强化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中,最主要的还是自身的提高和感悟。很多情况下,忽视了对自身的客观认识,对于自身的不足总是一概而过。转而对他人和社会的指责。对待同一件事情,面对同一种环境,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强化对自身的素质要求是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2.学生的自我教育

当前大学生中存在一些不良作风和倾向。从能力方面讲,主要是实践能力低。从认知方面讲,以自我为中心,对国家、政治、他人等冷漠不关心。从自我方面讲,急躁、功利、享乐等,这些仅靠社会和学校很难改变。关键是要让学生自身充分认识这些不足和严重危害并能够自我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改变。

3.教师的角色转变

传统意义上,教师的角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是,在新时期,我们应该将这一角色重新定位,更加细化这一角色。让学生的角色更多向主动转变,而教师则需要在这其中灵活转变角色。让教和学更加生动不再固化。让教学不再局限与教室,教师可以在生活、工作、恋爱多个情境中给予学生帮助扮演不同的角色。

4.整合教育资源

每个学校的条件都不同,由于地域、专业、师资、资金、教学理念的不同会有很多差异,所以说如何整合资源,合理配置就是一个需要去积极探索的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高校都在合并、提升。当然也有一部分高校也在消失被淘汰。高校整合教育资源需要从多方位切入,对现有教育资源正确利用,对所缺资源的获得。以及调整课程体系、创造学习条件、增加实践活动。综上所述,新时期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时展的需求,是未来更高层次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个人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必然要求。新时期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展开,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从认识到实践,从整体到个人,都需要共同参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国家软实力的关键所在就是提高教育质量,重点在于高校,核心就是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作者:李萌欣 单位: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欧阳康.新时期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及其实践导向[J].教育研究,2012

篇14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核心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知识协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适应社会、发挥潜能。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培养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二者都是育人,在统一育人活动中各自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心育对德育有一定影响。心育适当扩充和完善了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心育为提高德的有效性提供了新方法、新技术;最重要的还是,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更新教育者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对整个教育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内容来自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

在一项对475名高中毕业班学生的研究表明:学习成绩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力因素,高成就者(成就较智商预期为高)、普通成就者(成绩与智商预期相当)、低成就者(成就低于智商预期)差别的产生,与性格特征有关。高成就者工作习惯较佳,对学业兴趣较浓,按时完成作业,关心学习成绩,做事认真负责且有计划。低成就者难自律,难自我规范,较冲动放肆,喜好玩乐,贪图近利,与同伴关系欠佳,较不合作,较自私,较不尊重权威与传统,较不合群,在校在家较不快乐,常为己辩护,愤恨他人,对挫折和压力不知所措,较悲观。普通组介上下之间,尚属正常。由此可见,培养积极的情感品质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能促进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本文转载在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