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23:0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前言
经过对现阶段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分析可知,许多学生都存在在压力面前不知所措,无法有效释放压力舒缓心情的现象。为了保证高中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学会正确处理心理问题,在高中阶段,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结合高中教育实际,提高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质量,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中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为此,我们应结合高中学生特点,制定具体的心理健康教学措施,保证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开展,保证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持续提高。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
从目前高中生面临的压力来看,有来自学习本身的压力,也有父母和家庭的压力,有些学生可能还面临着升学及高考的压力。在这些压力面前,由于高中生年龄较小,尚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由此而来产生的焦虑情绪就会影响到高中生正常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经过对目前高中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后可知,多数高中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整个高中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将会对高中教学产生严重影响,将会危害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将会给高中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从目前高中生的心理状况来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主要呈现以下状态: 1、高中生在压力面前容易表现的较为焦虑
考虑到目前高中生面临压力较大的现状,许多高中生无法正确面对自己的压力,往往在压力面前表现的比较脆弱,多数学生会表现的焦虑,会伴有轻微的神经衰弱以及精神性问题,会对学习和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为此,我们应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足够的重视。
2、多数高中生不会有效的释放压力情绪
从目前高中生在压力面前的表现来看的,多数高中生不会有效的释放压力,这成为了影响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目前高中生群体中,由于压力得不到有效释放,进而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3、多数高中生不清楚心理健康的概念
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多数高中生不清楚心理健康的概念,对心理健康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的作用,导致了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不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心理问题,影响了学生正常的成长,制约了高中教育取得积极效果。
三、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现在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财富者,而是有能力,有良好品质的高素质人才。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要求人要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有科学知识、创新能力及健康的人格等。社会不断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固然能够让人们享受到高科技、高品质的生活,然而对于高中生来讲,对一些新奇的东西比较好奇,特别是手机、网络等,由于学生自控力差、对于网络信息的分辨能力低,加上这个时期的他们易冲动、有叛逆心理,多数又都是独生子女,往往会获取不良信息,做出不应有的行为。现在新闻报道中,学生犯罪案件越来越多,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句俗话:无才无德是废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有德有才是正品。虽然是一句普通的俗语,但是经典,并且从社会力量贡献的角度对人进行了划分,明确了德才兼备者才是社会最需要的人。在生活工作中,科学知识很重要,一个人的健全人格更加重要。
高中生成长中会出现矛盾心理,对社会人才的概念不能准确的定位,把知识看得尤为重要,忽视了自己能力的培养。这个阶段的教育就是帮助学生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来认识社会,认识社会中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和模式,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从心理压力的调节、学习技巧的掌握、团结意识的提高及创造能力的培养等多个方面来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现阶段出现的问题,促进教育塑造人、培养人这一目的的实现。 由此可见,在高中教育阶段,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是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提升的关键,我们必须认真做好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高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从上述分析可知,要想有效解决高中生面临的压力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指数,就要在高中阶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目前来看,在高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高中生心理问题的必要手段
为了有效解决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在高中阶段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解决高中生心理问题的必要手段来看待。由此可见,在高中教育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才能满足高中心理健康需要。
2、高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教学发展的必要措施
从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来看,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生学会了正确排解心理情绪和释放心理压力,做到了科学合理的调节情绪,有效提高了自身心理调节能力和心理健康指数。为此,我们应对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足够的重视,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促进教学发展的必要措施来看待。
3、高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满足高中教学要求的重要方式
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诸多优点,在高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方式。为此,我们应对高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对其作用和意义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同时也要认识到在高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对整个高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目前高中阶段,考虑到学生实际的心理状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但是解决高中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还是提高高中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方式。所以,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明确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高中阶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满足高中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 付艳芬;中国心理健康服务理论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陆洋;中学生担忧的一般倾向性和内容特殊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倩;学校心理辅导的效果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齐原;信阳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干预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0
【关 键 词】 高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高中生
目前,高中生正处于生理发育与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加上学业比较重,面临着高考升学等方面的压力,因此针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高中生的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及其课外实践活动是对高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但目前的开展现状却不容乐观,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高中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能够准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的目标和方向,在主题选择、观念转变、教育技能提高等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实现高中生心理素质的不断提高。
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高中课程体系的设置都是以提高高考升学率为导向的,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授课数量非常少,有的学校甚至直接将心理健康教育课取消掉或者让班主任在课外时间组织开展,这显然是不合理的。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实施,虽然许多高中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仍有很多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未能及时发现学生在情绪和心理上的变化,不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未能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生的各种“不正常”行为进行有效分析,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有可能会延误了最佳的教育时机,甚至会使学生走上了不正确的人生道路。
(二)忽视了对教育活动氛围的营造与管理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的有效与否,与教育工作者创造的氛围有很大关系,有的教师未能走进学生的内心,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够融洽,未能营造出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理解、信任、尊重的教育氛围,使得学生的思想和内心还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无法做到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准确把握和了解。
(三)未能紧贴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
有的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单纯靠经验和直觉对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判断,然后根据自己的意愿组织和设计一些主题内容或活动,但这有可能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求,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有的教师则是对心理健康活动主题的选择过于宽泛,如要对生活充满自信、对世界充满爱等,这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未能紧贴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
二、改进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质量的有效对策
(一)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性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它既不是一般的活动,也不是一般的课程,我们应当将其看作是对高中生进行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手段,是高中生实现心灵成长和健康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高中教师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不要仅仅是停留在形式上或者口头上,而是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将各项教育措施落到实处,要给学生更多的关爱和支持,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素养。
(二)对活动主题和教育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应当紧贴学生最感兴趣或者最想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师生之间能够实现良好的互动效果。教师为了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主题和教育内容选择的有效性,可以在前期对高中生的心理需求进行调查,然后选择最重要的一个主题进行开展,且要避免主题的过多或单个主题过大等问题。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教育素质
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主导性的,教师的综合教育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质量。因此,相关教育部门一定要重视对高中教师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综合教育素质的培训和提高。首先,要重视对教师心理健康的教育,让教育工作者时刻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这是开展高质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前提;其次,要让教师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能够在课堂内外自觉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再次,要让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掌握正确的心理辅导原则、技能技巧和方式方法,提高自身在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修养,实现自身教育素质的不断提升。
三、总结
基于以上所述,高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素质还不够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高中教育工作者而言,需要及时转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观念,能够全面认识到自身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这样才能为高中阶段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为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田国胜.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的“分享”[J]. 考试周刊,2011(29).
[2] 肖观仁.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23).
关键词:视频教学;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
・ 【中图分类号】G441
在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的同时,各个中学提升了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并且加强了对这一方面的教育。然而,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在不断开展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各种问题,所取得效果甚微。视频教育作为一种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手段,正好适应了高中生的心理,所产生的效果十分显著。然而,有关视频教学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还很少,本文将以此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其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旨在推动这种教学方法的普及。
一、视频教学的特点
(一)丰富性和真实性
在众多高中生的潜意识里,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其他的专业课是不一样的,只是一种可学也可不学的课程,因此通常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去对待,最终导致学习效果十分低下。视频的教学方式,在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的感染下,能够给予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调动学生注意力的有效集中,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视频教学的教学手段,除了在外在表现形式上能够吸引学生,其本身所呈现内容的丰富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也十分重要。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往往呈现出模糊性、复杂化等方面的特征,这些都是无法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而视频教学,正好能够弥补以上的不足和缺陷,为学生构建更加真实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展示出更加容易理解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并且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从而在以后发挥强大的心理健康辅导的作用。
(二)内隐性
利用视频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大量的隐性知识,它包含着主体所隐含的经验和知识,与一定的情境有关。这些经验和知识往往与实际生活是融为一体的,是不可以进行分离的,因此也很难利用文字或者语言等途径表现出来。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来看,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品质往往并不是在有意识的情况下形成的,它是一个人内在习惯的反映,其中也与主体的直觉、印象、思维等等有着紧密的联系,而这些直觉印象等都是在一定的真实情境下逐渐形成的。在视频教学的手段下,通过为学生创建多种真实可靠的情境,学生在这样的特定环境下,能够逐渐地提高心理调节的能力,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互动性
高中生健康心理的形成离不开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面临心理困惑的情况下,与同学、朋友、家人或者班主任来进行交流,这是最为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然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师往往会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会忽略掉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直接给学生灌输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以及解决的方法,因而学生经常会觉得反感。在视频化的教学氛围下,借助于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的机会和平台,并且在仔细倾听他人的讨论和叙事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价值观,这对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反思,帮助学生重新构建认知观,从而有利于健康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
二、视频教学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效性
(一)视频教学提高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根据本人多年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高中生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来自多方面的:人际关系、情感问题、学习问题、挫折处理等等,针对不同的部分,来有针对性的进行视频的教学,从而帮助学生能够在较少的课堂上获取更多的认知观念、应对方法等等。在直观的视频教学手段下,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并且帮助学生将其进行具体应用,从而实现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有效统一。
(二)视频教学有利于学生进行内隐学习
根据科学的调查研究理论,在视频所提供的声音、图片、视频的情况下,学生的大脑便更加适合内隐学习。一个人的学习,往往可以分为内隐和外显两部分,同时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内隐学习的效果比外显学习更加优越,这是因为前者能够产生强大的心理作用。然而,在我们一般的教学方法中,通常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具备很强逻辑性的外显知识上。内隐学习通常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自行产生的,不需要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去梳理复杂的关系,也不需要建立在消耗心理资源的基础之上,简言之,就是人们在无意识的支配下,就学会了隐藏着的规则,并且能够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自身努力的局限性。
(三)视频教学更加有利于心理健康知识的有效传播
高中生在面临着各种压力的情况下,心理健康问题亟需解决。高中生不仅需要面对学习上的压力,还需要应对各种新的价值观,他们经常会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强烈的矛盾,同时升学的压力又是压在他们头上的另一座大山,在这些矛盾和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往往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将视频教学的方式引用到心理健康的教学中,突破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的局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的知识,大大提升了教学的效率。
结语:
视频教学是一种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它能够通过创建情境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自行观察、探和反思的机会,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然而,将视频教学应用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受到多方面原因的限制,导致所产生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随着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的加深,必须探讨出更加有效的应用途径,以帮助高中生拥有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心理教育;措施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渐被社会所重视。高中生正处于重要的成长阶段,虽然高中生自身认为他们已经长大,可以独立思考很多问题,但其心理尚未成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而高中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人生导师,对于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承着重要责任和使命。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首先认清当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并着力研究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与措施。
一、当代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
虽然现阶段的经济发展速度较为惊人,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均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社会上有心理疾病或者说是心理障碍的人群出现增多态势,这其中不乏正在读书的高中学生。由此,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深度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成长环境及家庭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很多高中生对于自己的情绪不能够及时调节与控制,在融入班级集体、适应学校生活的过程中表现出不自信,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并不很理想。其次,高中生处于一个相对矛盾的时期,对于内心的不愉快不与外人倾诉,这也是青少年心理成长的危险阶段。再次,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很在意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学生自身在集体中关系处理的不够好,班主任处理师生关系的不慎重等,足以成为青少年的心理压力形成的原因。
二、高中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今后面对日益沉重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时的心理状态。教育工作者应从自身做起,采取创新式思维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以健康的心理状态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班主任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班主任作为学生人生的导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可谓付出了自己多年的青春。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班主任,应充分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而且这种重视不能光停留在理论上,更应落实到行动上。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学校根据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与同学、老师之间关系的处理、与要好的异性同学之间的关系处理、面对挫折与压力时的心理反应等。心理健康教育应与思想道德教育区别对待,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道德观。而心理健康教育则重点在于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将教师的个人意愿强加到学生身上[2]。
(二)高中生仍然需要教师“爱的奉献”
高中班主任除了教授学生学习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这一过程中最有力的方法莫过于用爱去浇灌学生的心田[3]。例如:我的班级有一名品学兼优的女生,与外班的男生有较密切的交往,但其学习成绩并没有受到影响。如果采用不恰当的方法一味的责怪孩子,很可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甚至形成逆反心理。当时我并没有运用常规方法找家长、找学生谈心等,我通过其他同学侧面打听到了女生的QQ号码,以一位正在高校学习的学长身份与其聊起了学习、高校生活及“我”的恋爱生活。慢慢地我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她也与我吐露了心声。原来她与那位男生的交往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是很好的朋友,他们只是在一起学习。而校园内的流言却给她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扰。我只为这件事说了一句话“流言止于智者”,她为我回复了很多开心的笑脸。慢慢地我们在课内课外又见到了那张天真无邪的笑脸。
(三)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高中生学没有形成自身的意志力,对于外界的影响无论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高中生都没有较好的抵御能力。那么作为班主任应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建立远大的理想、正确的观念,使他们慢慢变得自觉、自信、自制[4]。例如:在我的班级里,有个别学生整天埋头苦读,看上去特别用功,可是成绩却一般,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经过了解后得知该学生总是心不在焉,看着笔在动,其实脑子没动。针对这种情况,我先是不动声色,但在课堂上有意地经常提问他,将他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学习内容上。经过了一段时间,该名学生由于课上的内容听的比较认真,成绩也有所提高。到了找他谈心的时候了,我找了中午休息的机会与其促膝长谈。当然,长谈内容可谓广泛,并没有拘泥于学习,但主旨是给予这名学生充足的信心。该名学生成绩的提高让我感受到了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综上所述,高中班主任的工作事无巨细。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已成为教书育人的重要目标,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高中班主任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方式与方法上开拓创新,积极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能够更好的成长与发展,为祖国的现代化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简介:夏章华(1971-),男,湖北省枝江市人,民族:汉,职称:中学一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中学德育教育、高中班主任工作、高中政治教学、学生核心素养研究。
参考文献:
[1]王香玲.浅谈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2(8):180-181.
[2]高颖.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整合问题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8):57-58.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高中生正在经历人生的动荡期,他们要面临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升学压力,在学生紧张学习之余如何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认识不足
高中生将心理健康教育看成是其发展的根本,因而在培养高中生心理素养时,要逐步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的人格更为健全。当前大部分高中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度不够,导致实际操作中将心理健康与思想教育看成一类,教育过程中不能分而治之,导致学生也混淆概念,出现很多问题。另外,高中阶段学生面临升学压力,班主任将大部分的精力都集中在对学生进行升学教育,反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教育,导致学生出现很多心理问题,班主任却无从察觉。
2.班主任心理健康工作态度不积极
目前很多高中生从理论上十分承认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从心理上认同度就减弱较多,虽然班主任在教学上也试图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工作中,但教师在开展工作时有种不知如何下手的感觉,并感觉日常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收效甚微,这也是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学校领导层观察,部分学校领导也没有给予班主任更多的支持,更多是警告学生上课认真学习,努力考取好大学,这也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外部动力有较多的不足之处。
二、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有效策略
1.让学生学习心理学知识
(1)教师可以先加强自身的心理学知识内容学习,这是调整教师心态的良好方法,教师的心理素质得到巩固,使教师有着积极乐观和健康稳定的情绪,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莫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投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避免心理亚健康给学生带来不适当的教育行为。(2)教师在掌握心理健康和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内容以后,才能多角度地分析和观察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给学生制定良好的教育策略和教育方法,让学生的心理矛盾得以化解,否则,教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只能运用简单的说教处理方式,一旦教师没有把握好开错“药方”让问题恶化,会给学生造成不可弥补的“心理创伤”,将得不偿失。
2.多元化教学资源整合
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能够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不断提升教师的工作实效性。现代学校的主要标志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这也是现代高中教育的重要思想体现,高中生现在正是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若不能有效整合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资源,推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和发展,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综合资源时需要建立职能部门,要求班级、个人、心理教育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发挥教育教学主导作用的同时,要求不断统筹校园心理健康中的文化建设、心理建设和教育规划、心理咨询等诸多问题。
明确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要承担的主要辅导作用,鼓励学生在因地制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家庭环境,因而教师要经常和家长沟通。高中生正是心理波动比较大的时候,所以家长更要了解孩子的当前状况,不能一味地把孩子交到学校就万事大吉,学校要让家长树立正确的心理教育观念,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在家庭生活中给孩子营造紧张的学习气氛,让孩子时刻处于焦虑中,导致孩子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同时学校可以适当地开展文艺活动,让学生放松心态,家长和学校都认为这些活动会耽误学生学习,高中生当前的要务就是努力学习,其实学习是需要劳逸结合的,如果一味地学习不去放松会让学生心理压抑,也不会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教师心理健康理论研究
在教师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理论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很多方面有其自己独特的特点。新的发展形势下,学生的心理出现很多新情况,由于新问题的出现,对教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工作中需要加大理论分析状况,在科学论证中,实现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指导基础。在课题调查中,引入学生座谈的教学形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教学中的各类实际问题。可以定期开展教师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探索教师工作开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规律、总结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经验和新途径,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具科学化。
人在发展中如果心理发生变化就会影响一个人的今后发展道路,甚至可能产生极具颠覆的影响,班主任是一个学生人生重要的导师,可以在关键步骤上指引学生,因而高中班主任可以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教育的对象实施各个层面的影响,进而推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发展中需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教育策略,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心灵世界,让学生面临今后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类压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原则;发展
根据教育部的心理健康总纲来看,心理健康的整体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得他们具有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为了达到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许多学校纷纷开展了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旨在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全面提高素质教育。但是从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的现状来看,心理健康教育课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最根本的原因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师无法真正掌握开展教育课的设计原则,将心理健康课当成传统课程来授课,导致心理健康课成为了心理学知识的教育课,失去了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置的根本目的。
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置是按照传统课程的时间来设置的,学生没有自和控制权,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发起和推动的,学生仅仅是课程的参与者,不是课程的主导者,任课教师也没有过多的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心理健康教育课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和教育部要求以及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初衷相背离。
心理健康教育课初衷是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体现了对人的精神关怀,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的心理上,而不是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上,从实际出发,对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心理进行关注和关怀,这对于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来介绍设置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基本设计原则。
一、一致性原则
在设置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之前,教师需要设计一个初步的教学大纲,围绕一个主要的目标对学生展开教育,围绕整体的教学目标开展各项活动,为了遵循一致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环节设置时充分考虑到以下的问题:第一,通过本教学环节的设置,学生可以收获到哪些知识,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有积极作用;第二,本环节的教学任务的设计怎样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细节应该如何把握;第三,当教学环节的设计逐步清晰时,教师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预估计,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否使学生获益,是否需要前期铺垫,教学活动是否需要进行改动等等问题都需要教师进行掌握,避免出现缺乏实践意义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现象。只有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才能够保证教学活动目标的一致性,学生才能够专注于课堂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情感,层层深入,突出教学的重点,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
二、普遍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全体和个别相结合,既要考虑全体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又要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计时,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的选择要具有普遍性,要来源于高中生的日常生活,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起到教育的作用。选取的内容要符合高中生的发展,集中体现高中生的需求,从日常细节出发,而不是找寻具有极端性的案例进行学习,这样很可能会起到反作用,引起学生的排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要以高中生的心理为主,要在学生感觉身心愉快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分享和体会,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收获的总结,从而促进心理成长。这样才能达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初衷,引导高中生有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做好学生人生路上的心灵导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趣味性原则
众所周知,现如今的高中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课程学习紧张并且面临着升学压力,所以一周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起到让学生放松的目的,使学生放松自己紧绷的神经,如果心理健康教育课枯燥无味,或者和传统课程无异,从侧面给学生增加了无形的压力,那么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所以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要遵循趣味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具有自己课程的特色,需要着重和传统课程区别开来,有趣的课堂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幽默有趣的课堂互动才能够让学生暂时忘记学习上的重大压力,身心得到放松,压力得到缓解。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不能盲目的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要根据课程设计的原则,围绕课程目标努力使课堂变得充满趣味。
四、知识传授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的依据是心理学知识,但是并不仅仅指心理健康教育课要单纯的传授心理学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具有高深的理论,有些知识需要反复的推敲,对于高中生来说,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不是培养专业的心理学人才,所以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只需要在我们设计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积极参与课程活动,深入体验,得出自己的收获即可。这也要求教师在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时,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理而不是心理学概念的讲解,要淡化心理学理论知识,对于高深的理论一带而过,着重于学生情感的体验与收获。将心理学教学理论作为授课的理论支撑,注重心理学原理在中学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简单概括了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设计的基本原则,希望这些教学原则能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展起到一定的作用。教育部大力倡导学生全面发展,注重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着重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高中阶段学生具有很大的升学压力,极有可能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希望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向着积极、乐观的状态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晔.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与实施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19:66-70.
【关键词】 高中 心理 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良好行为培养的促进作用
1、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形成高中生良好的个性。有句格言说得好,性格即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一个人的性格状况可以影响其生活及学习的质量。因此,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方面是功不可没的,特别是对当前高中生中在学习中普通存在的怕苦、怕累、经不起挫折这些性格缺陷而言更具有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抗自卑心理,提高高中生的认识能力。可以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这样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个性,便具备了发展正常行为,预防问题行为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能对自己的需要和动机、对外部的诱因、对社会行为规范、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正确的评价。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调动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性。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有高中生内在的不良因素在起作用;因此,问题行为的矫正亦要借助于高中生内在的积极因素。这就是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精神。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透过高中生暂时的、表面的行为现象去搜索本质,从发展的角度去看高中生的行为,深入到行为的深处去全面了解高中生的行为动机。心理健康帮助高中生,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积极的、发展的、闪光的、可爱的那一面,从而学会与自己的不良动机作斗争,主动改变自己不良的个性和品德,主动和不良外界诱惑进行斗争。
3、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道德观。问题行为对青少年成长的最大危害是导致人格不良、浸蚀道德观念,而问题行为的发生也在于一些青年人格发展中的某些缺陷以及道德观念的缺乏。因此,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应重视青少年人格与品德的发展。在人格完善中,良好性格与气质的塑造、自我意识健全、价值观念的发展应是培养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品德教育中道德信念的建立最为重要,应力争做到使青少年不仅知道自己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规则是什么,而且要坚信这些规则是正确的,并决心以这些做为自己言行的准则。
二、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1、加强高中心理教育的整体氛围建设。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其教育态度与方式。同时,心理教育实践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全体教师当中形成重视心理教育,进而积极参与心理教育的氛围就显得十分重要。无论是哪一学科的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并力争结合自己的所教学科将心教育的内容渗透进去。
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工作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增强在学校行为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并直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果和水平。心理教育的氛围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而且能够推动更多的教师乃至全体教师参与心理辅导活动,以利于在学校营造起关心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及生活中的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心理状态,塑造正确良好的行为习惯。
2、心理教育与德育结合。有效的德育与心理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可以相互促进的。心理教育对德育来说,是教育手段和谐;德育对心理教育来说,是人格发展升华。德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心理教育则是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个性特征。良好的品德的基础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应注重将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品德教育具体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标准,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应该培养学生内心对正确行为规范的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心理规范。只有将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3、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心理辅导教育工作的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应开设心理辅导课。开设心理辅导课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与感悟。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辅导课作为一种集体辅导形式,其内容也有所区别。总之,是让学生们讨论、体味生活,感受真实的自我。
心理辅导课就是要与学生一起分担成长的过程中的烦恼,不仅给他们带来了欢乐,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去正确处理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与疑问。通过心理教育课的开设,学生形成了关注与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自身的心理素质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其正确的行为规范自然而然就会树立起来。
当前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成为了影响学生发展的重点问题,很多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都感到很大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学校教育对高中生心理引导起着积极的作用,正确的教育方式能够缓解学生压力,疏导学生的负面情绪。本文针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研究分析,指出了当前高中生的心理及状况,提出了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措施
前言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中的青春期阶段,思想由幼稚逐渐转向成熟,心理情况十分复杂,在家庭生活和学校学习当中都存在很多压力和冲突,如果这些压力得不到有效排解,那么很容易造成心理问题,进而影响高中生的生活和学习。加强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增强其抗压能力,正确面对各种矛盾和问题,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1.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及状况
高中生的年龄段正处于学习知识和身体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是由幼稚逐渐转变到成熟,心理变化及其不稳定,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从当前我国高中生心理状况的总体情况来看,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自卑、抑郁、迷茫、暴躁等等。
2.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2.1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当前虽然很多高中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还有一些学校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但是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对此方面课程的开展并不重视,在心理健康课中只是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很少进行询问,课程教学内容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脱钩,不能够取得实际效果,且心理健康课课时很少,还经常被一些其他课程挤占。学生对此项课程的开设也不重视,课堂中学习效率很差。
2.2心理简况教育效果不理想
心理健康课程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帮助学生更好的缓解各方面的压力。但是当前心理健康课程内容十分单一,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在教学方面也没有创新,课堂学习对学生自身的心理问题没有帮助,教学效果很差。
2.3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缺乏
社会各界近年来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引起高度的重视,但是实际学习心理健康专业的人数较少,造成心理健康教师明显不足的情况,在课程开展中受到了很大局限性。一些学校根本没有专业的教师,只有安排一些教学经验丰富,性格慈祥、平易近人的教师担任心理健康教学任务,虽然能够更好的同学生进行交流,但是在授课过程中没有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很难取得实际效果。
3.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学校必须重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效开设能够帮助学生解决自设难问题,丰富学校教育活动,为学校更好的教师提供动力。
3.1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
造成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因素有很多,一般都是多种因素综合一起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很多学生在非常溺爱的环境中成长的,自身的抗压能力很弱,一旦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很容易导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因此学生必须加强自身教育,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学校可以举办一些相关的知识讲座,在高中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还可以通过竞赛、演讲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接触心理健康知识,有效解决自身问题。
3.2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素质
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能够进行积极引导,帮助学生缓解压力,正确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必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正面形象,起到榜样作用。学校要聘用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并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教育,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心理健康老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
3.3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
学校要为学生开设心理咨询室,由专业的教师进行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室的位置不宜过于明显,不能够处于人员流动较多的位置,一般学生遇到心理健康问题大都很难启齿,不希望其他人知道,即使去心理咨询室咨询也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很多学生因为怕羞、害臊等因素不愿意想其他人说自己心理健康问题,即使存在问题也通过各种方式掩盖。因此学生在进行心理咨询的时候,尽量不要让更多人的知晓,最好由一名教师单独同学生进行接触、开导,要对学生保证对其心理咨询情况的保密,进一步放松学生的警惕心理,更好的帮助学生敞开心扉,直面自己的问题,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开导疏通。
结束语
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道理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学校必须通过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引导,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为社会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刘娜 单位:陈州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15,11:150.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社团活动实践研究一、前言
随着高中生学习任务的不断加大,有些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这种压力带来的影响,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以至于成绩也变得越来越差,这就像一个恶性循环一样,两个方面都是直接联系的。所以,学校在加强课程建设之后,也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以便及时做出指导和讲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可以选出专门指导学生的心理教师,这样可以更专业地教授学生抗压的方法。开展心理社团活动,既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缓解,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信心,是加强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方式。
二、开展心理社团活动实践的意义
1.提高了高中生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高中心理社团活动是自愿参加的,学生们在一起可以通过讨论、互动、交流的形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活动,这种活动的开展,拉近了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同学们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也使大家互相的了解到了对方,彼此开始交谈并寻找到可以倾述的对象。聊天的形式创造了一种轻快欢乐的氛围,由于在校的学生都承担着很大的学习压力,在开展心理社团活动时,开导学生可以自由地畅谈,没有拘束和压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能力。通过参加心理社团活动使学生更愿意与他人交流,并且减缓了学习的压力,这也是帮助高中生完成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
2.提高了高中生的学习能力
心理社团活动的实践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其中使学生通过参加心理社团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成绩以及学习能力。高中生在心理社团活动中,可以找到减小自己学习压力的方式,并且没有老师的管教,在这里能够自由发挥,对于学习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正是心理社团活动的这种开展方式能够使得高中生的压力有效降低,对于学习中产生的压力也有方法进行调节,从而提高了学习能力。
3.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即使教育部不断强调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疏导学生的学习压力,及时做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对于大多数学校和老师来说,这只是口号而已,并没有很好地落实。所以,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没有达到要求,学生们这种自主组织的心理社团活动,反而提醒着学校和老师应注重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高中生面临着即将到来的高考,心理上难免会产生变化和胆怯,学校和老师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开导,那将直接影响着最后的考试成绩。所以,心理社团活动的开展就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学校和老师要认真贯彻教育部的指导思想,认真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开展心理社团活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对心理健康进行教育的同时加强学习能力
加大高中生的学习任务也是因为其即将面临高考的原因,所以,在对高中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让学生只享受精神压力的放松,而忽略了学习的重点。学生面对高强度的学习压力,要懂得掌握解压的方法来调整自己的状态,不要自暴自弃,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非常高的学习强度的高中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学习才是高中生最重要的任务,做好劳逸结合的同时,也要掌握最高效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2.提高活动的水平
心理社团活动的实践,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们把重点都放在了解压的上面,而忽略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组织能力的锻炼,有些指导教师的水平不够高等。学校可以倡导学校的老师来进行指导,既可以帮助同学们合理解压,又可以辅导学生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心理社团活动的创办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如何把社团整体的水平提高,是值得创办者考虑的。所以,在社团活动时,一定要提高活动的整体水平,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
3.多于别的社团活动联系,交流经验
心理社团的创办大都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在创办过程中一定会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在社团活动时,心理社团应多与别的社团进行密切联系,多了解一些指导方法和活动的形式,吸取别的社团的优点,从而来完善自己的社团管理。现在社会以及学校都加大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这种心理社团活动也越来越多,这是一个积极的现象。社团与社团之间可以组织一些交流的活动或者小规模的学习竞赛等,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这样既可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又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心理社团活动是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活动集体,加强社团间的联系,可以把学生们集合在一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意识到这种社团的优势,给予最大的支持。
四、总结
高中的学习任务非常大,每天的课时安排也很紧张,使学生们都产生了很大的学习压力,面对这种压力,有些同学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这不利于学习。心理压力过大的同学可以参加心理社团活动来排解自己的压力,通过参加心理社团活动来放松心情,摆正心态,重树学习的信心。学校应加强对于这种心理健康的投入,全力支持学生们创办心理社团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提高社团的活动水平。
参考文献:
\[1\]潘施杏.学生心理社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0,29(14):131-132.
\[2\]吴娴兰.充分发挥社团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领自由\[M\].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9(15):140-141.
\[3\]王涛济.当前高校学生心理社团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学理论,2010,51(28):38-29.
关键词:高中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路径
受到传统应试思维的影响,目前高中生心理问题主要来自于升学择业、学习状态以及家长和教师方方面面的压力,一旦不能及时做好疏导和调整,学生就极有可能陷入种种矛盾心理和困惑当中,出现焦虑、惶恐和不安等现象,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接下来的学习状态,更会对其他学生,乃至整个班集体的学习和成长氛围造成不良影响。
1转变教育理念,强化思想认知
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能动作用,因此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积极的思想教育观,才能保障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首先,学校内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其要从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视角出发,全面推行科学教育、素质教育,更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是在为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积蓄力量。一方面,学校内部要转变传统“应试至上”的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各种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落地执行;另一方面,学校还要择专业的教师转向负责此门学科,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学科建设中的地位,保障正常的课时,杜绝其它学科教师兼职、高考学科占用心理健康教育时间等现象发生。其次,学校内部领导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中校长、教导处主任等,其个人思想、办学理念,直接影响到学校学科建设的走向和发展规模。因此,从个人的视角来说,其也一定要摆脱“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束缚,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安排时,一定要做到紧密布局、合理安排;在进行师资力量的引进和相关资源建设时,一定要加强投入、将项目和活动落实到实处。第三,高中的全体教职人员也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现阶段很多语数外学科的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频率,会大量占用其它看似不重要学科的课堂时间,这不仅导致原本应正常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有效保障,更会让这样一门必修学科形同虚设,起不到本身所应具有的作用。所以,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每一名教职人员,都应转变思维、改变立场,打破原本观点当中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要、可有可无的观点,不占用课堂时间、不抢夺活动时间,支持发展、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心理需求,争取为其创设良好的身心发展环境。
2打造新型关系,营造良好环境
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需要构建良好而稳定的校园关系,这其中既包括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构成学生良好心理状态、实现心理健康的基础。首先,很多学生由于自小便被灌输一种“高中阶段学习最重要”的观念,以至于整个高中阶段将大部分时间和经历都用在学习上,不擅长和其他学生交流、也不擅长和老师沟通,长此以往便养成孤僻、自闭的性格,这对其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所以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就要不断从心灵上和情绪上予以安慰,帮助他们克服紧张的心理情绪,从高考的压力中解放出来。同时,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压力还来自于家长和老师强烈的期望值,这促使学生在学习上一旦受挫和面对困境,往往会不知所措、情绪消沉,这就需要教师在与学生展开沟通时,构建二者之间一种和谐的关系,适当降低对学生的期望值,让他们能够以较为平和的心态应对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其次,在很多教师的传统观念中,往往认为自己应该以“严”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因此很难在严肃和交流之间做好“平衡”。很多教师无法改变自己的既定“形象”,不愿意和学生交流,也很难做到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去感受他们成长的处境和困惑,这就导致师生之间形成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所以教师要尝试着改变自己,尝试着激发学生的潜能,尝试着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当中积极向上、释放能量,因为很多学生一直以来对教师的心态都是“敬畏”,唯恐说错了话、或表达不正确,被批评和指责,而这样一种不良心态的诞生,归根到底需要教师创设良好而宽松的环境,让学生的心灵得以释放。
3加强校园宣传,优化心理疏导
不断加强校园内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活动来展开,比如“心理健康活动月”、“心理健康社团”等,这不仅可以形成学校内部良好而积极的教育氛围,还能促进学生个性的解放和兴趣爱好的拓展。另一方面,高中生由于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上来说,都是人生最为重要的阶段,但在这个阶段,面对日常学习、生活乃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高中生往往会产生矛盾心理,需要教师做好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安然度过。所谓的心理疏导是指帮助学生,防止其出现心理偏差的手段和方法,而要达成这样的效果和目的,一方面教师需要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创设良好的疏导情境,让他们尝试着从生活中历经挫折、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让他们有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勇气,有面对困境走出困境的胆识,这样,在他们面对真正的困难时,就不会不知所措,反而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很多学生不愿意跟教师讲除了学习之外的事情,很多教师也不会在课余时间和学生展开交流,这自然是不利于双方构建良好学习和交流氛围的一种状态,相反的,教师需要学会倾听,学生需要敢于宿诉说,这样心理疏导才会有效果。总而言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仅是促进学生个体成长的重要指向,更是维系校园内和谐氛围的生成、体现良好社会效应的重要因素。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认知其身心发展的规律,找到有益于其健康成长、科学发展的有效措施和路径,让每一名高中生都能怀揣理想、怀抱积极的心态,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迎接高中阶段的学习和挑战。
作者:刘超杰 单位:北京市中关村中学
参考文献:
关键字:心理健康教育;政治;因素
高中生存在心理问题较普遍,由于农村教育设施和教师配备的有限性,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为紧迫。这时候高中政治教学便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这是每个政治教师的责任,我认为,仅靠专业心理教师空洞说教并不理想。
以基本观点为指导的公民教育课程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本内容,是提高学生认识,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综合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观点的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
首先,家庭主要成员变动、关系紧张、情感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繁、教育方式不当、家庭变迁以及出现意外事件等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对中正青春期的高中生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其次,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也很大。
具体说来,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高中学生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此外,人际关系、青春期心理问题、挫折适应问题等也都在潜移默化地严重影响着高中生的心理健康。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不但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心理健康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先决条件,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政治教师必须使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放松身心,以良好的心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使自己能够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有效地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逐步掌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能。政治学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师德修养、稳定心理素质、崭新教育理念、科学教育方法。
爱是教育的真经。它能产生育人的正确动机,能产生关心、尊重、信任学生与适度的严格要求学生的正确行为。所以,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和学生交朋友,才能走进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从而了解学生的心理困惑,及时矫正心理偏差。
高中政治的许多内容是与公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教材中有许多的知识点直接或间接与心理健康的内容有关。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传授知识,而且也能起到心理健康教育作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保持健康愉悦的心境,从而促进人格的和谐发展。
在每次上课前面带微笑,以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学生,每堂课都保持着用激昂、奋进的语调和具有幽默感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这样既给课堂带来生机,也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学生就会喜欢上课、听课。充分运用角色渗入法。就是教师通过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站在学生角度去看问题,从而理解和分担学生的各种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的方法。它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并产生共鸣,从而增强教育效果。课上经常使用“如果我是你,我也会这么做”“在以前我也会这样的”“请坐、请回答”等语言。通过这些亲昵的语言使师生双方角色不断转化,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化解焦虑、自卑、孤僻等不良心理,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高中生或多或少的存在个性张扬、无所禁忌、自卑心强、自信心差的心理问题。在教学中积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课堂表现。学生回答问题时,不管对与错,我都认真倾听、充分肯定并给予赞赏。我在每节课上课前都会安排二分钟的新闻播报:可以是所见所闻、新闻时政,无论什么内容我都用肯定的眼神,让学生在良好的心理氛围中发现自我的价值,在愉悦的氛围中使个性得到张扬,自卑心得以解除,自信心得到提升。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微课
引言:
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高中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缺乏关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工作不到位,多数教学活动依然还是围绕应试教育需求进行的,顶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以及处于青春期阶段的高中生,心理问题频发,对其学习成绩提升以及健康成长产生了不良影响[1]。新课改逐步深入,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重视,且在实践工作中组织教学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其中微课的应用与开发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的重要体现之一。
1.积极心理学导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微课开发的意义
受到高考压力的影响,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量较大,生活节奏紧张,极易产生焦虑、恐惧、烦躁等不良情绪,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这时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便突显出来了。通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缓解学生的压力,并增强学生心理素质,为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促进积极心理学导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微课开发和应用,可以有效的加强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自我认同,高中时期学生的心理十分敏感,积极心理学的导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生活中的积极影响部分以及美好的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其次,可以丰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并促进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融合,微课教学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已全面普及开来,以其自身的短小精悍、内容形象生动和自主学习便利的特点,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都有所涉及,微课与和高中心理健康之间的结合,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会以及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提升。
最后,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升和教育资源的共享。在心理健康教育微课制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的查阅和学习新的知识并对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同时,微课教学方式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在网上得以快速传播和分享,有利于扩大幸福教育的影响力。
2.积极心理学导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微课应用策略
2.1微课应用于课前预习环节
课前预习环节指导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传统的心理教育课程指导中我们对预习环节重视不足,这其实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和主动性驱动十分不利,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理想。微课支撑下的课前预习指导更加全面,通过教学视频方式让学生获得直接的预习指导,将课堂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心理学知识概念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对课堂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同时激发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心情和热情,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学课程的教育作用。例如:在《自己做学习的主人》这一课题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通过微课视频的自主学习对于课堂教学内容有着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这也极大地提高了心理健康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2微课课堂教学策略
课上教学是主要的课程指导环节,除了在课前预习环节应用微课之外,课上的微课应用可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迅速把学生带入到学习状态中来。在积极心理学导向下,教師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情感体验[2]。同时,还可以利用微课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从而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更好的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后,可用经典的心理学实验创设课堂情境,教师可利用微课的方式,给学生讲解活动规则,引导学生参与心理学实验,激发学生课堂主动性,更好的发挥出微课教学的作用。
2.3微课课后延伸拓展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环节,更可以延伸拓展至课后的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中,将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开放性问题以及自主讨论的话题录入到教学微视频中,学生自主观看和相互交流学习,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积极性,并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习惯的养成[3]。对此,教师还需要建立起相应的网上交流互动平台,例如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添加和聊天群的组建帮助学生更好的互动交流,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如微课之“情绪调节的宣泄法”,介绍宣泄法可用于哪些情境下,用哪些方式进行宣泄,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也可以在微课里创设一个合理宣泄的场景,如在空旷无人的地方大声喊叫,让学生跟着一起做。再比如,情绪调节的改变认知法可以用于许多问题所弓『起的情绪困扰中,如考试焦虑、考试受挫、人际交往不良等方面,可以将这一方法的具体运用制作成微课进行课后拓展,加深学生对主题内容的认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4]。
结束语: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性学习 高中生 整合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高中生而言十分重要,这关乎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应该予以重视。由于高中生的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他们会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从而出现心里不健康的问题。以往,高中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对于和考试无关的内容就选择加以忽略,事实上这种做法是片面的。有些学校的教师在讲解心理健康知识时,往往以自己为中心,很少和学生进行交流。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基于学生的心理情况开设的,教师采取这种教学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主体探索能力削弱。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得知,研究性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看到二者之间的关联,并将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进行整合,使学生能够解决心理问题,完善自身人格。
一、合理运用研究性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掌握研究方法
以往,教师在讲解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对知识进行口头讲述,这些知识主要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安排的,事实上学生自己通过阅读的方式也能够认识这些知识。研究性学习相关资源主要涉及到实验法、文献法以及调查法等基本方法,并且还涉及到一些具体的学习案例。高中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述这些研究性学习方法,然后使学生根据这些学习方法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这些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自主探讨。根据教师的指导,学生对范例的他人经验加以学习,并对这些研究方法加以掌握。
例如在进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应该合理运用研究性学习资源。高中心理教育和高中生的关系十分密切,是高中生主观层面的教育。研究性学习方式主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教师采取“填鸭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很可能会使学生出现厌烦情绪。教师不妨让学生掌握小组研究方法,这样学生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时就会相互讨论。当然,由于教师也是从高中阶段过来的,他们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也会有一些把握。所以教师不妨向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然后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以理解。当然,学生然后相互之间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小组分工应该尽可能明确,一部分学生负责查阅相关资料,一部分学生负责进行问卷调查,一部分学生则负责提取观点,以此类推。这样,学生就会加深对所学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
二、合理创设心理活动课,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活动课对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往,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他们只是草草结束整个教学过程,使得学生无法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针对这一情况,高中教师应该开展心理活动课,并且在讲解心理健康知识的过程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方式。教师在导入课堂情境和进行实例分析的过程中就应该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当然,教师还应该使自己的授课内容尽可能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够产生共鸣。
例如,在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追星一族”这部分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时,教师应该合理创设心理活动课。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展示最近备受追捧的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然后让学就“追星的利与弊”为题开展辩论赛。由于学生性格的差异,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也会不同。所以在进行辩论的过程中,教师就能对学生的心理进行了解。学生通过辩论进行自主探究,并将所学心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潜在思想,这样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当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问题追根究底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提高自己的合作程度。通过合理创设心理活动课,学生能够对心理不健康因素给人造成的影响加以体会,并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三、合理运用主题探究方式开展教学,完善学生的心理品质
主题探究方式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以往,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进行讲解时,很少采用这种方式。教师应该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对心里专题进行研究。当然,这还需要教师对研究主题加以确定,并鼓励学生对相关心理主体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谈到自己的心理问题。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点出发进行主题设置,这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就会更具有针对性。
例如,在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早恋”这部分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时,教师应该从该主题出发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谈及自己对“早恋”的看法,并向学生讲述一些实例,是学生形成“早熟的苹果不好吃”的观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加以整合。首先,教师应该合理运用研究性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掌握研究方法;其次,教师应该合理创设心理活动课,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知识;最后,教师还应该合理运用主体探究方式开展教学,完善学生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 郭元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高中学校;德育工作;创新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大力推动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很多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都认识到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将德育工作作为教育事业的核心,虽然想了很多办法来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但是却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效果。特别是高中学校应该重新去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工作的规划,充分发挥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全面提升高中生的思想品质。树立和继承热爱祖国、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团结同学、关爱兄妹、助人为乐的良好传统美德。
一、明确开展高中学生德育工作的目标
目前,高中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应该摆脱传统的模式,向现代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根据高中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明确德育工作的目标,遵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最大限度地檠生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当前开展高中生的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帮助高中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生生活习惯,正确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即会做人,会办事,会说话。德育工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对于学生思维方式的一种完善。在德育工作的影响下,学生对生活、学习都充满了希望,给学生的生活增添了一笔靓丽的色彩,有效地缓解了学生自卑、叛逆、恐慌的心理。
开展高中生的德育工作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力,不要使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束缚。学校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多样化发展,高中学校开展学生德育工作也应该向多元化的方向转变,尽可能地挖掘出学生思想中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
二、丰富高中生德育工作的内容
在新时代的影响下,高中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内容也应该不断地丰富,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积极地解决学生的困惑,有助于身心健康的稳定发展。高中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像是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都会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影响,如果不能有效地缓解这种错误的发展,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教师应该主动去接触学生的现实生活,积极与家长相互配合,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理解与帮助,通过德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真正区分社会上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德育工作的内容应该从学生的生活方式、成长环境出发,帮助心理有缺陷的学生建立信心,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要给予适当的帮助,有助于高中生积极面对生活与学习。
三、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辅助作用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高中德育工作中的问题,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就必须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完善高中学校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准备。首先要加强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设置,并且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其次,学校要聘请专业的心理教育咨询师,为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最后要提高教师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尤其是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政治教育区分开,推动高中学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展开。
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培养对象,在学生中大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稳定发展,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也会有积极的影响。
四、充分发挥新媒体在高中生德育教育工作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传统媒体时代开始向新媒体时代转变,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还改善了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新媒体对高中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影响,新媒体技术让信息的传递更加快速,不管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还是情感宣泄,新媒体都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全新的空间。目前,很多高中生喜欢将自己的情感、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使用微博、博客来代替日记,高中生不仅在网络中获得了情感的宣泄,还能够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另外,新媒体还丰富了高中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手段。传统德育工作的开展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通过座谈、讨论、谈心的形式进行德育工作,并不是说这种传统方式的效果不好,而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适应时代的需求,充分发挥出新媒体在高中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使德育工作的开展更加直接、深入,对于教育信息传播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五、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德育工作在高中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德育工作的开展不仅是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对德育教育本身规律的呼唤。高中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应该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理念,向现代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不断的实践去丰富德育教育的工作内容,确保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