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23:0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信息技术的建设与发展为铁路工程管理提供了全新的出路,以网络技术、通讯科技以及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被深入地运用到铁路工程建设管理中,实现了工程建设管理的统一化、规范化,提高了工程建设管理效率,为实现“六位一体”的建设目标提供了有利保障。
一、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1、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新形势下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整个社会正在逐步走向信息化,各种先进的智能化设备与工具被应用于工程建设行业,循序渐进地推动着工程建设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面对这种形势,铁路工程建设势必要顺应形势,加快铁路工程建设的信息化步伐,才能更好地融入时展,满足时展的诉求。
2、提升铁路建设效率的必然要求
铁路建设工程是个工艺复杂、高度风险、高度专业的工程,多种工序搭接、多种工艺水平、多个施工单位协作等都为铁路建设工程带来了难度和挑战。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能够提高管理效率,让安全卡控措施、质量监督机制、内业资料收集、现场信息回馈等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自动化展开,为统一工程项目管理创造了条件。现代化的信息智能技术,例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能够为铁路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服务。在信息系统支持下,各种数据、信息等得以高效传输,将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时的传送至相关的管理部门,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及时有效的掌握现场情况和相互沟通提供了有利手段,有效的提升建设管理水平。
二、铁路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途径
1、搭建信息管理平台,优化升级信息系统
铁路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最基础是要搭建一个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多种数据、信息等的支持下,根据铁路工程建设的现实特点来扩建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1)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建设工程管理包括项目模式确定、项目管理组织设置、各涉及的单位或部门进行职能划分和协作关系、具体的工作流程、涉及的物资设备管理、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现场施工管理等多个环节。因此,要建立一个涵盖多层次的管理信息平台,从而实现信息的整合和交换的标准化,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展开。通过信息化手段来监控各业务板块,协调相互的沟通,促进项目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2)立足整体,科学规划信息资源信息化管理首要是做好信息资源的规划,具体包括建设项目从项目立项到竣工各个阶段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传输和保存,铁路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做好工序间、部门间的信息传播、交流与沟通,让信息数据成为一项资源来为铁路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依据已有的信息数据来规划资源,理顺工程施工流程,创建一个科学化的信息模型,实现铁路工程建设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3)聚集优势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铁路工程建设中势必涉及到多种信息、多项资源的运用,必须切实贯彻执行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的相关标准与规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来广泛聚集优势信息资源,深入开发与利用这些信息资源,使他们支持铁路工程建设,以市场化为手段,围绕铁路工程项目建设这一核心,深入施工现场,从施工现场到工程建设管理深入挖掘多种信息资源、并深入利用其中有用的信息,为铁路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4)实效、适用性地优化信息系统铁路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得益于高端、先进的信息系统的支持,创建一个健全完善的信息系统,依托于此系统来为工程建设提供多种信息资源和数据,然而,也要不断地优化、升级信息系统,提高信息系统运行水平,优化调整信息系统内部功能。
2、信息资源的规范化管理
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来规范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的管理与系统的建设要逐步开展,从铁路工程信息的获取、实施到应用都需要合规合法,这其中需要建设单位的引导与监督,协调好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内部部门之间的沟通,使其充分参与到信息资源获取与运用工作中。
三、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的实效
1、增进各参建方的协作,提高工程建设效率
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在信息化通讯技术、智能技术等的带动下,各参建单位都统一参与到工程项目建设的信息化管理中来,依托于现代化网络与通讯技术,建设单位有效领导了整个建设阶段的各项工作,加强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之间协作、交流,使各参建单位都能在建设单位统一领导下来执行各自的职能和任务,并严格按照规定标准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从整体上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与经济效益。信息技术的运用与信息化管理削减了繁琐复杂的工序协商环节,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
2、推动建设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
在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以及多种智能技术的引导和带动下,铁路工程建设得以高效展开,各个参建方都能按照统一的技术规定与标准规范来执行自身任务,信息系统也为铁路工程建设提供了客观、实用的数据,在各种数据信息的支撑下,铁路建设逐渐朝着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有效提高了铁路建设管理水平,达到了预期的管理工作目标。总结: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也是未来铁路工程管理的一大趋势,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适应时代的发展,又能提高铁路工程建设管理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这一过程中需要各大单位有效协作、集中配合,彼此间通过信息资源的分享来逐步推动并实现信息化管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作者:李昕 单位:银西铁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关键词: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1 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模型的构建
1.1概念
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顾名思义就是要将信息技术渗透到工程项目管理业务活动中,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绩效。本文所探讨的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指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
1.2工程项目信息资源组成
工程项目信息资源主要来自项目决策期、实施期和运营期,可分为综合信息和项目管理信息两大类。
1.2.1项目综合信息
①项目基础信息。主要包括项目名称及概况、建设标准、建设规模、经济运量、运输组织、建设工期、标段划分、主要控制工程、主要工程数量等。
②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信息。工程项目涉及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施工图审核、工程检测、材料及物资设备供应等单位的组织机构、资质证明,以及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良好行为记录和不良行为记录等。
③质量安全监督信息。项目监督机构及监督负责人,质量安全举报投诉电话等。
1.2.2 项目管理信息
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安全、质量、工期、投资、环保、科技创新六位一体的管理。
①安全管理信息:主要有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安全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安全培训及安全事故记录等。
②质量管理信息:主要有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终身制管理,质量风险管理,质量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管理,各种质检记录,质量事故及其处理等。
③进度管理信息:主要有施工组织设计及其动态调整,关键线路和关键工序的施组时间安排,生产所需的劳动力和各种材料、设备资源调动管理等。
④投资管理信息:资金计划,资金筹措及到位情况,资金概预算执行情况。招标投标信息,合同履约信息, I类变更设计信息等。
1.3 工程项目信息化建设
工程项目信息化可分为三大平台:协同办公平台、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平台。信息化建设可通过策划设计、建设实施、投产应用三阶段完成。
1.3.1 策划设计阶段
在管理层面,由于工程项目信息化与项目的真实管理过程全面整合,可以多项目综合查看,具有智能的分析方法,实现一个数据变化,其他关联数据自动变化,能实时全面掌握项目综合情况,方便决策和管理,及时处理紧急情况。为实现上述效果,工程项目信息化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功能。
①可视化功能。工程项目信息化,可利用工程项目各种信息对项目进行建模,将以往的线条式描述形成一种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展示,并贯穿整个过程,它不同于一般的设计效果图,不仅可以用来展示效果,还可生成所需要的各种报表,更重要的是,在工程设计、实施、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可在可视化状态下进行。
②模拟功能。在工程实施阶段,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不仅仅依赖横道图、网络图,而是将3D模型加施工进度模拟(4D),从而通过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来指导实施施工,还可进行5D模拟(基于3D模型的投资控制),实现投资控制(通常被称为“虚拟施工”);在运营阶段,可对日常紧急情况的处理进行模拟等。
③优化功能。
设计方案优化。将工程设计与造价分析结合起来,可以实时计算设计变化对造价的影响。这样,设计方案的选择就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形状的评价上,可以知道哪种设计方案更适合需求。
特殊项目的设计优化。有些部位往往存在不规则设计,如大跨度连续梁、大空间等处。这些部位通常也是施工难度较大、施工问题比较多的地方,对这些部位的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可以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造价。
④协调功能。协调是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在通常情况下,工程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就需将各有关人士组织起来召开协调会,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然后采取相应补救措施。这种协调是在问题发生后再进行协调。通过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事先协调。如在大型项目交叉施工中对设施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
1.3.2 建设实施阶段
首先要充分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信息化建设涉及资源配置、协作开发、信息共享、网络建设等问题,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以求协调配合,稳步推进信息化进程。
其次系统建设实施单位,必须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充分熟悉设计文件,在符合设计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既有资源和选用性价比高的设备,充分考虑计算机设备、网络、信息安全、机房与设备间环境与供配电、机房专用空调、机房环境监控系统,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中间件软件、数据库软件等相关系统开发和集成,以及与既有系统合理衔接、集成。在此基础上明确对硬件设备厂商的保修、维护要求,以及对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供应商的实施、维护、升级要求。
再则要加快工程项目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建设是信息化的基础工作,各相关单位对本区域内的各个专业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资源集约化程度,便于系统运行的管理、维护和扩展。
1.3.3 投产应用阶段
系统建设竣工后,实施单位应分别组织分项测试、整体测试以及联调联试,以达到信息系统运行要求。同时明确有关维护、维修等保障工作,确保信息系统正常、稳定运行。
2 影响工程项目信息化的主要因素
工程项目信息化是一个逐步深化和实施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站在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影响工程项目信息化的主要因素:
2.1管理模式
工程项目信息化的基础是管理模式,而不是计算机技术。工程项目的管理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如:质量、安全、进度、投资、合同、物资等,对于这些信息的快速处理需要各部门的协作,打破原来的部门堡垒。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还没有成熟的管理模式,只能借鉴其他成功的经验和观念。
2.2对工程项目信息化的认识
信息技术是十分专业的领域,发展又非常迅猛,新概念和技术层出不穷,非信息领域的人员往往难以把握。不同部门只是站在各自部门的角度提出模糊的需求。由于工程项目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同部门之间有大量的数据和信息需要交换和共享,因此需要根据业务的需求,提出整体的框架,在整体的框架之下解决各部门的具体需求。如达不成对整体框架的共识,部门之间就会存在很多分歧,工程项目信息化就很难推进。
2.3人员素质
工程项目管理是以人为本的,员工的观念和素质,直接影响项目管理的模式,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更是如此,如果不经过对员工的培训,员工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提高起来就很困难,对很多新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就难以适应。因此必须配备熟悉且有经验的信息化建设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承担项目信息日常建设管理。
3工程项目信息化的意义
铁路建设的发展离不开正确而又快速的信息。建设管理过程数字化,可以提供大量项目管理的基础信息,满足项目多方进行信息交流、协同工作、实时传送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序、有效开发利用,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等功能,最终形成一个高效率信息交流和共同工作的信息平台及网络虚拟环境。
①可以加快项目信息交流的速度。利用信息网络作为项目信息交流的载体,可以大大加快信息交流速度,减轻项目各方管理人员日常管理工作的负担,使人们能够及时查询工程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决策。
②可以实现项目信息共享、及时采集、存储和分析项目全部信息以及协同工作。利用公共的信息管理平台,有利于项目建设管理各部门、各层级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
关键词:铁路工程;物资管理;信息化
对于目前我国铁路工程建设来说,建设规模庞大,对物资采购的要求逐渐提升,而且在采购过程中,由于品种繁多,专用物资和通用物资区别不明显,物资管理工作跨度也表较大,这对于传统物资管理来说,已经不适应现在铁路大规模发展的实际要求。为此,加强工程建设物资管理的信息化,是目前铁路建设大规模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1传统铁路工程建设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计划分析不明确
在传统铁路工程物资管理中,计划分析工作常常受到很多限制。由于在铁路施工过程中,工程过于复杂,且经常出现计划变更情况,使得物资管理工作缺少数据支撑,这对物资管理计划产生很大影响,往往在工作中会出现被动情况,更无法对实际施工中物资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1]。
1.2没有有效的管理流程
在传统铁路工程物资管理中,人为影响因素很大,一般在管理中,也只是依靠管理人员实际工作经验来维持相关工作的进行,并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流程。而且在实际工作中,采购计划以及结算工作等容易与相关管理程序脱节,最终对工程整体建设造成影响,还容易造成资金的浪费。
1.3无法对价格和数量进行有效控制
在物资成本控制方面,由于物资数量和种类较多,在铁路工程线路的分布也不均匀,使得在物资在价格和数量的控制工作中没有规律可循,而且对于铁路施工现场来说,经常位于偏僻之地,相关设备使用受到了严重制约,导致了各个工区中的物资管理难以实现综合统一,这对于物资成本的计算以及物资数量统计都造成影响。
2促使建立物资管理信息化的现实因素
2.1发展大环境
在铁路物资管理系统中,经过相关工作人员的长期努力和实践,最终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使得我国在铁路工程物资管理上的工作效率明显提升,这也为工程施工前的物质准备以及物质运输和保存工作提供了巨大方便。但在实际发展中,这种物资管理信息化依然显得迟缓,使管理模式尚未得到统一,这与铁路工程发展的整体环境不符。因此,随着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一定会促使铁路物资管理系统信息化的发展,这对我国提升经济水平就具有重要意义[2]。
2.2铁路工程物资管理现状
通过对目前我国铁路项目物资管理现状的实际调研,各个单位在物资管理方式上存在很大不同,有的通过电话和传真,有的通过电子邮件,还有的单位建立的局域网。这些管理方式的应用,来实现对物资数据的实时掌控,确保数据汇总和财务数目总计。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物资数量庞大,而且相互之间不具有紧密联系,需要人工将各个管理点进行串联,使得工作繁杂,对工作人员的耐心和负责程度都是极大的考验,在这种管理现状的促使之下,使得铁路工程物资管理信息化显得极为重要[3]。
2.3铁路工程物资管理特点
在实际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参与其中的单位数量较多,工程分布很广,而且很多建设环境地处山区,环境十分复杂,所涉及到的物质供应商也遍布全国各地。如果不能实现物资信息化管理,会降低工作效率而且对信息动态掌握情况较差,也不能是实现各部门资源共享。所以说,对物资管理信息化模式建立,对铁路工程建设具有较强意义。
3如何实现铁路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信息化
3.1相关管理机制的建立
想要实现铁路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必须一信息化为主要载体来实现对物资管理体系的统一。首先,要对物资采购信息进行统一规划,并在其中制定有关分级管理制度,通过这种方式让所有相关部门实现物资信息资源共享。另外,还要针将物资管理标准进行统一完善,像招标管理、材料供应运生产过程管理以及合同内容管理等,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采取互相评价机制,让双方积极参与到评价当中,发现彼此存在的不足,并在接下来工作过程中进行积极改进,保证评价结果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从而实现资源共享[4]。
3.2信息化基础设施以及专业团队的建设
在物资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相关网络建设,提升相应网络的覆盖面,避免因为地区偏远而出现的网络不能普及现象;其次,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扫描装置,将相关数据和图纸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网络技术加工处理,在网络中形成相关信息文献,并通过数据库的建立来实现信息统一管理,便于后续物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实施。在专业团队建设中,首先要保证人员具备较强专业素质,还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针对员工个人特点不同,采取不同培训措施;其次,邀请商家或者技术专家,在实际操作中为员工们讲解专业知识和具体造作流程,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实现知识学习,这对铁路工程物资信息化管理的实施可以起到推动作用[5]。
4铁路工程建设物资管理信息化的实践与应用
对于铁路工程建设中的物资管理信息化实践应用来说,实现了整个物资管理中的计划、供应、验收和结算的数据处理,同时将物资管理工作的整体功能进行吗扩展,并运用到了工程中其它管理工作中,让所有相关信息实现了共享,确保出线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避免对整体工程造成巨大影响。
4.1在事务处理模块中的实践应用
物资管理事物的处理,主要分为待办事宜、进行中的事宜和已处理的事宜这三个类型,由于由于物质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按照工作的具体分类,来进行相关事宜的具体处理工作,保证工作快速有效,并实现了物资管理工作的持续有效进行下去。
4.2在文件管理模块中的实践应用
通过物资管理信息化,实现了各级部门中的有关物质管理信息进行集中收集,并利用网络系统将其纳入本地管理模块,有益于后续管理工作的进行和信息共享。随着物资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这种管理类型已经根据实际作用进行了合理划分,目前,主要分为国家法律法规、铁路局文件和建设指挥部三种[6]。
4.3在物资管理模块中的实践应用
根据铁路建设过程中物资管理特点,相关人员将物资管理分为甲供物资管理和其它物资管理两大部分。通过信息化系统的作用,实现了对很多操作的限制,避免对整个物资管理理产生影响。比如物资供应数量不可以超过合同中规定的总数量等,通过在物资管理模块中应用信息细化管理技术,可以实现对物资数量的有效管理,确保工程不造成物资浪费,并保证铁路建设工作的合理化进行。
4.4在统计管理模块中的实践应用
通过物资管理信息化作用,让物资统计具有了精确查询功能,这其中可以分为物资分类信息查询和招标信息统计查询。对于物资分类信息查询来说,将相关物资信息录入到数据库后,通过信息化作用,实现了相关数据的自动计算和统计,并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求,进行相应统计数据查询,从而方便物资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招标信息统计查询,是将所有招标物资信息进行总结和归纳,为后期物资整体统计提供台账资料。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来说,不仅能提高铁路工程单位的管理水平,还能够让物资管理工作在整体管理工作中得到有效延伸,来促进其它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我国目前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来说,在技术上并不成熟,需要在发展中得到进一步实践和完善。为此,我国铁路建设在未来发展中,应该明确发展导向,以完善物资管理信息化假设为主体目标,从而实现铁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峥.铁路工程建设甲供物资管理信息化[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6,(1):36-37.
[2]喻锐.铁路土建工程项目全面物资管理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3):182+206.
[3]马荣田,仇鹏.哈大铁路客运专线联合体监理模式研究[J].铁道建筑,2013,(12):138-140.
[4]宋宗友.现代物流在铁路供电大修、更改工程建设物资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3,(3):46-47.
[5]曹克勇,张英志,王珍,等.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应用[J].航天工业管理,2012,(10):60-62.
【关键词】高速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U23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在高速铁路工程建设项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成为了必然的趋势。高速铁路作为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之一,其投资规模大、技术要求高、质量监测严,通过使用信息化管理可以简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意义。下面将进一步介绍高速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信息化管理。
二.信息化在高铁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铁路建设项目由于投资大、周期长、技术难、接口多、管理协调十分复杂等特点,应用信息系统对于改进工程项目管理、提高工效和工作质量、降低造价、积累信息财富、提高大型基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中国工程建设虽然逐步建立了一整套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工程建设管理体系,但由于应用信息化技术对工程项目进行主动和有效管理的水平仍然很低,不能保障项目建设的规范推进和项目过程中资料的有效收集与分析。工程项目的运营维护和科学化管理与国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现有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如不加以改造提升或重建,已经不能满足工程管理需要。
为此,需要通过正规的信息资源规划,在总结已有经验和搞好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对原有应用系统模块和数据资源进行梳理,建立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系统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体系结构模型,用以指导、控制和协调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和应用软件开发工作,使其既能有效地为业主方的业务层、管理层和决策层服务,又能有效地为施工方和监理方的信息交换服务。
三.信息化在高铁建设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
高铁建设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质量要求严,尤其是山区铁路更迫切需要信息化手段作为贯彻标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高铁工程桥隧比例大,要建设成百年不朽工程,造福于民,安全责任重大,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安全管理,需要信息化手段作为强力支撑。
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办发[2006]11号)中指出,充分利用和发展好信息化,可有效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1.信息化是高铁建设的有效支撑手段
我们深知:“高铁安全至关重要”、“确保质量和安全是对高铁最重要的要求”,我们要时刻铭记高铁质量高于一切、安全高于一切,努力实现建设世界一流高速铁路的目标,就必须大力推行信息化建设作为支撑手段。
2.信息化的推行可有效控制投资和预防腐败
新一轮铁路建设投资大,资金安全管理和使用严格,社会关注度高。推进信息化手段,细化建设投资管理,强化建设投资控制,能促进工程建设依法合规,保证资金高效、安全使用;也能准确有效对设计、咨询、监理、施工、物资供应等环节的资金流向实施监控,这对深化惩、防体系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3.信息化的推行可促进建设管理及过程控制
铁路建设推行信息化,有利于加强过程控制、及时生成工程档案,及时向管理单位移交准确、完善的工程信息资料,为从严进行建设管理及过程控制提供保障。
4.信息化的推行有利于提高我国铁路建设的国际竞争力
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将决定我国能否适应国际高速铁路建设市场激烈竞争的要求,我国铁路建设“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迫切要求设计、施工、监理企业以信息化的手段展示建设成果和技术水平,以信息化手段开展设计、咨询、投标等工作,以提高竞争力。
四.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本质与核心
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本质,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通过充分利用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等在内的科学方法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处理并辅助决策,以便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与核心是信息资源规划。信息资源规划,指对整个工程周期所需要的信息,从采集、处理、传输到使用的全面规划。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可以梳理业务流程,搞清信息需求,建立企业信息标准和信息系统模型。用这些标准和模型来衡量现有的信息系统及各种应用,符合的就继承并加以整合,不符合的进行改造优化或重新开发,从而能积极稳步地推进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其最终目的是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建成集成化、网络化的信息系统,从而形成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的神经网络。
五.高铁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功能
1.施工安全监测与监测子系统
采用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实现施工现场的自动化视频监控,可以自动发现、识别和跟踪画面中的人、车辆、指定的物体等目标,自动检测入侵、逗留、遗弃物品、盗窃、计数、违章行驶等异常行为,同时支持视频元数据提取,便于事后快速检索分析,在单一通道上支持多场景自动切换;用录有人员信息的ID卡来实现人员出入管理,无卡通过时自动报警并记录,还支持远距离自动刷卡;集中了勘察、环调、设计、施组等基础资料管理的沉降监测和报警系统实现了监测数据管理、现场巡视、风险排查、风险评估、风险预告、安全预警、报告报送、新闻等功能,即时掌握生产进度情况,收集数据。
2.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建立工程网路计划数据库,实现工程建设网路计划的编制、实际工作进度上传、浏览;建立征地拆迁档案库,实现拆迁计划录入、拆迁量入录、完成量入录,形成进度图形报告、定期拆迁报告,通过网络计划图,直观形象化显示;通过数据统计与分析,实现质量、监理、物质、设计、投资控制等方面的管理。
3.工程调度指挥子系统
运用GIS技术,可以开发出基于GIS的铁路工程施工现场辅助管理系统,可以迅速、方便而准确地了解到整个施工现场的各种信息,并可以对其进行实时更新,为用户及时正确地做出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为现场管理人员提供有力工具;通过信息系统将施工组织设计的各类资源和业务工作流程管理起来,使其自动化、规范化、可追溯化;对高速铁路各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机构及人员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建立与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联系。
六.结束语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繁重的系统工程,要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需要项目管理理念、人员素质、管理模式、IT技术、应用环境等因素多方协调。随着高速铁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管理技术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以适应一定的要求,因此,作为工程人员需要不断对管理技术进行改进和加入新元素,使信息化管理焕发新的活力,从而提高高速铁路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水平,促进高速铁路的快速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齐东海,宋向群.工程项目进度管理[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胡红萍,蒲浩.一种基于GIS的高速公路工程形象展示系统开发[J].交通与计算机,2005(5):105—1O7.
[3]葛乃康.罗四维信息工程建设监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
[4]张振军.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研究[J].2010,7.
关键词:线下工程;沉降观测;信息化
1 概述
铁路建设最重要的两个特点是线路的高平顺性和高稳定性,从而决定了线下工程沉降观测工作的重要性。根据以往经验,沉降观测管理的发展方向在于防止人为因素对稻菡媸敌缘母稍ぃ建立及时的数据信息反馈机制,方便和简化管理者掌握结构物沉降数值,确定沉降观测的重点,为控制线下工程质量提供依据。
沉降观测信息化系统(以下简称系统)采用.NET开发平台和基于互联网的B/S(浏览器/服务器)与C/S(客户机/服务器)相结合的技术构架,具有数据回归分析与预测功能。根据不同监测项目,内嵌不同的监测公式,包括单曲线回归和双曲线回归。采用规范统一的报表生成技术、可复用软件构建技术、java技术、XML集成技术、协同技术、silverlight技术、WPF技术、工作流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是集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数据采集、分析、超限提示和远程监控为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平差、自动上传,自动计算分析、自动反馈和超限提示,终结内业资料人工处理模式。
在观测数据成果评估使用方面,评估单位可自系统选择下载成果数据或原始数据开展评估工作,通过对系统数据的拟合分析,预评估测点或断面的沉降曲线图,直观准确掌握结构物后续沉降变化。
2 目标
系统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建立由数据采集端、远程数据处理服器端和客户端三个软件模块共同组成的、B/S与C/S架构混合应用于工程管理的线下工程沉降观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沉降观测数据自动采集传输、自动处理、自动反馈和超限提示,观测数据及处理结果远程实时查询、溯源管理。
3 系统思路
系统集数据采集及分析处理、远程监控于一体,由数据采集端软件、服务器端软件平台、客户端数据处理(PC机和手机)软件三部分组成,包括现场数据采集端、远程服务器端和客户端。
4 系统特点
系统最大程度地解决了路基、桥梁、隧道等构建物沉降观测数据采集、处理、反馈、超限提示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问题,实现了数据传输、处理、反馈及超限提示自动化。同时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网络技术的运用,满足管理者对沉降观测实施过程及超限处理的适时管理需求。
4.1 避免人工干预,保证数据真实
传统管理模式中,沉降观测数据采集通过水准仪获取,临时存储于仪器,或手工记录以保存数据,再通过手工导入或录入平差软件等可用于数据处理的软件中进行人工数据处理分析,数据处理全程处于人工干预状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来源不明的自动编写虚假沉降观测数据软件,导致数据真实性难以保证。
系统分级建立工程基础信息,内嵌不同监测项目的监测电子记录薄和计算公式,自动计算变化值、累计值,生成数据变化趋势图,通过内嵌的预警策略,及时自动超限提示,可做进一步回归分析及研究。数据的唯一入口来自手机采集端加密数据库,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来自水准仪测量,无法进行人工录入和修改操作。
系统的技术创新性集中表现在:实现了通过电子水准仪和蓝牙传输功能直接获取观测数据,自动平差处理后及时上传,并通过信息化系统自动处理数据、反馈处理结果,自动超限提示。数据采集模块及处理模块规避人为干预,保证数据真实。
4.2 实现沉降观测标准化、信息化
传统管理模式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信息反馈过程中,由于受观测水平、观测方法、观测行为等诸多因素影响,数据成果反馈不及时,不利于工程质量管理。
系统支持莱卡、天宝等多种型号规格的电子水准仪,利用外接蓝牙与专用手机配对,即可下载获取服务器工程基础资料。现场完成数据采集后,经过自动平差,可立即验证观测数据是否符合要求,决定是否需要重测。观测完成后,将对应观测桩的观测成果数据直接通过手机网络自动传输至服务器,客户端通过访问服务器进行数据查询和下载工作。
系统实现了网页、手机版本(安卓平台)的软件开发,使管理者可适时查询观测数据和处理结果,开展专业管理。
系统监测成果(数据及数据趋势图)支持不同的格式输出,便于用户存储、打印及共享。按工程项目管理需求输出日报、周报、月报。设置用户访问权限,满足观测人员和管理者工作需求。建立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数据库,为同类工程提供数据支撑。具备超限提示手机短信推送功能,有助于管理者及时掌握线下工程变形异常情况,制定工程措施加以控制。
系统的运用使沉降观测方法、观测行为和数据处理反馈更为规范和标准,实现了沉降观测管理工作自动化、信息化。
4.3 提高沉降观测工作效率
传统管理模式在完成数据采集后,人工导入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反馈,工作效率低下。
系统可实现数据采集完成即可获得成果数据,具有逐个测点校验功能,自动平差,适时查询测量成果是否满足要求。自动分析处理数据,自动打印纸质报表,降低内业处理时间,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4 应用成本低廉
系统可与主流电子水准仪通讯,主要通讯设备采用普通安卓系统手机,利用现有设备即可完成,不需要重新投入设备,应用成本低廉。
4.5 实现评估工作透明化
评估单位从系统服务器直接下载成果数据(可下载成果数据、也可下载满足平差条件的原始数据)进行评估工作,实现了评估工作透明化。
5 系统组成与运行
5.1 基础技术条件
网络支持(含有线、无线公共网络);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包括服务器、客户端PC机、移动智能终端(手机、平板、E人E本等);服务器端操作系统为Win2003以上版本;客户端PC机操作系统为32位及64位Windows版本;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为Andriod4.0以上;服务器端数据处理应用程序、PC机和手机客户端数据处理应用程序和便携设备端(如手机)数据采集应用程序。
5.2 配套设备
(1)系统运行服务器及网络
单独配置主流服务器1台(独立运行),专人管理与维护; 软、硬件防火墙; 网络带宽10~20M(独享,远端支持internet或VPN连接);
(2)管理终端设备
智能手机、E人E本等(Android4.0以上操作系统,4.0 以上屏显); PC机及网络(满足网页登录查询功能,基本配置CPU(Intel 1.8GHz以上,内存2GB及以上,硬盘160GB以上,操作系统WindowsXP或Win7版本,浏览器IE8以上版本。网络2M以上独享带宽)。
(3)观测仪器及配套设备
用于观测的电子水准仪及配套数据线;一对一专用便携采集端设备(手机及SIM卡):Android4.0以上操作系统,4.0家陨掀料裕开通2G、3G或4G,具备WIFI功能。
(4)内业数据处理PC机及网络
CPU(Intel 1.8GHz以上),内存2GB及以上,浏览器IE8以上版本,网络2M以上独享带宽。
5.3 系统流程(如图2)
(1)设置工程基础信息
通过PC机客户端添加测段,设置测段示意图,添加观测桩,设置观测桩示意图等工程基础信息。(如图3、图4)
(2)上鞴こ袒础信息
通过PC机客户端将设置完成的工程基础信息上传至服务器平台。(如图5)
(3)下载工程基础信息
现场数据采集前,利用手机等便携式通讯设备自服务器平台下载拟测段的工程基础信息,作好数据采集准备。(如图6)
(4)采集观测数据
观测人员使用预装采集软件的便携设备(手机)控制测试电子水准仪进行数据采集,读取观测数据,自动完成平差计算,成果数据暂存于便携设备,并经便携设备在网络条件下上传至服务器平台。
完成本测段数据采集,经便携设备端(手机)自动计算后,便携设备端(手机)将生成原始数据和平差结果。其中,原始数据同时支持其他软件进行单独平差,支持共享平差结果和原始数据。
(5) 上传观测数据
通过手机将成果数据和原始数据上传至服务器平台。(如图11)
(6)数据管理与运用
管理者和评估单位可通过手机客户端登陆查询数据、超限提示等信息。也可通过PC机网页或客户端软件登陆查询观测数据、超限提示等信息,利用系统数据处理成果开展沉降评估工作。
实现便携设备端(手机)数据成果查询、超限查询、超限统计等功能,使管理者适时了解工程情况。
实现PC机通过网页或客户端软件登陆查询标段线路走向、测段布设图、横纵断面图及各种超限情况的处理,使数据、信息查询更直观,更形象。
(7)数据内业处理
通过PC端软件下载数据成果,开展评估工作,形成评估报告。系统支持根据评估工作需求定制输出其他格式成果资料。
6 系统运用实例
本文以新建宝兰客专线下工程为例,通过系统的运用,及时沉降超限提示,适时掌握线下工程变形情况,查找原因、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实例一:宝兰客专IDK740+145~IDK742+881段路基沉降处理。
该段路基自2014年4月23日开始沉降观测,共计22个测点发生累计沉降值超限,其中路基5个测点发生累计沉降值超限,涵洞17个测点发生累计沉降值超限,如表1:
依据系统数据及超限提示,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分析原因,结论:该段路基属正常沉降,下沉趋于收敛,但仍继续发展。措施:延长堆载预压期和沉降观测期。如图22:
实例二:宝兰客专上庄隧道沉降处理。
该隧道自2014年11月30日起开始沉降观测,通过系统运用,发现仰供沉降变化异常,下沉(上浮)不稳定。其中,系统累计变化量>5mm超限提示点见表2:
依据系统数据及超限提示,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分析原因,结论:
(1)依据每期测量数据显示:在仰供混凝土施做后,前期呈现上浮现象。衬砌混凝土施做完成后,呈现下沉现象。
(2)上庄隧道为泥岩、沙层,富含水,泥岩极具膨胀性。因各阶段施工荷载变化,造成仰供下沉或上浮,稳定性差。如图23:
措施:
(1)由设计院委托地质勘察院,与施工单位测量组进行1次/1周的平行观测,每周(月)对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2)设计院现场埋设应力监测设备,对围岩沉降变形进行监测,实时获取相关数据。
(3)设计院依据沉降观测数据及应力监测数据,设置专项处理方案指导后续施工。
7 结束语
通过沉降观测信息化系统的运用,更直观准确地反映结构物真实的沉降值,为后续的无砟轨道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在系统运用过程中,应考虑配套管理办法的合理使用,促使管理者充分利用系统成果数据和超限提示,分析沉降异常原因,制定工程处理措施及时消除工程质量隐患,发挥好系统对工程质量管理的预控作用。
参考文献
[1]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Z].工管技[2009]77.
关键词:铁路;施工企业;物资管理
1 概述
本文对铁路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提高物质管理水平的有效改措施和创新方法,旨在为同行提高参考。铁路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过程中,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对于保障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物资管理过程中,应坚持“透明、公正”的管理原则,最大限度的进行施工企业物资管理成本进行控制。随之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铁路施工企业自身也要不断的提高应对外界环境竞争的能力,并且通过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来来面对外界的风险和挑战。物资管理水平的提高,是铁路施工企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法。
2 铁路企业工程项目中物资管理特点
2.1 铁路企业施工中物流需求量不平衡
在铁路工程项目施工初期,对物资的需求量极少,当铁路施工到中后期时,土建分部项目会不断的增多,对物资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当铁路项目进入末期时,只有进行一些收尾施工,对物资的需求量就更少。
2.2 铁路项目中物流主体众多
铁路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发包和物质的采购不同于普通建筑工程项目。铁路工程物资采购的形式不止一种,主要分为业主采购、总承包单位采购或分包单位采购,这给项目的物流服务提高了很大的协调难度。
2.3 铁路建设过程中二次性物流数量多而导致物流服务地点的变动
铁路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物资供应,这些物质如果都存放在施工场地会占据大面积的施工用地,然而通常施工现场无法提供足够的储存空间,因此部分物资必须采取二次运输才能够到达施工现场。铁路工程一般都是采取长距离的线性施工,为了确保物资的正常供应,物资存放点通常设置在铁路工程的沿线,对于进入施工场地的物资则全部存入中心仓库,跟随施工进度及时支配,对于那些没有存放在施工现场的物资则需要进行二次加工后才能够使用,进而导致物资二次运输。
3 铁路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现状
3.1 基本上建立符合规范的管理体系
铁路企业在我国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国家对铁路的发展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并为此制定多种政策规划,2007年我国为规范铁路工程物资管理工作,铁道部相继出台铁建设[2006]217号、铁建设[2007]219号等文件,之后铁路企业在开展铁路工程项目的过程中都围绕这个标准化建设的总体要求进行,并以此为标准制定了详细的铁路企业工程项目物资管理规定及要求,对物资管理中的各个流程进行规范和细化,并在实践中落实。
此外,铁路工程项目有关的各种部门都已将物资管理考核结果纳入到铁路企业质量信用评价之中,在铁路施工的过程中应经常性开展检查活动,让铁路施工企业在进行物质管理过程中不断增强其主动性,进而不断的激励和约束铁路施工企业,为实现铁路物资的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 建立完善的物资管理控制程序
铁路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完全遵从质量管理体系,并结合了物资管理和工程进度,并将其贯穿到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中,我国已经出台的《物资采购控制程序》和《物资采购管理规定》等文件,在制度上严格对物资采购和供应单位进行把关,确保铁路企业所采购的工程物质满足施工规定要求:
3.2.1 依据材料签订合同制定施工过程中各种物资需求规划,并依次为据对物资的供应情况进行实时跟踪。
3.2.2 严格控制物资供方的物资质量和供应程序。铁路施工企业应不断的对物质供应进行调查和评估,编制详实的《合格供方名录》,选择优秀的物质供应方,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这样能够对物质质量进行定期的跟踪复评,对各种物资的供方进行比较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3.3 物资采购管理控制程序做到责任明晰
在铁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确保所采购各种物质符合《物资采购管理规定》或《物资采购控制程序》,并对物质的采购程序、供应方进行控制,并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每一批所选材料都应在物资验证记录表中做详细真实的记录,避免不符合物质进入到铁路施工现场。这样在之后的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不符合要求的物质时,则可以根据在材料进场时制定的资验证记录,材料点验单以及试验报告资料对不符合要求的物资进行复查,并找到相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物资的储存的安全性。此外,在进行物质质量检验或验证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不合格时,必须严格执行《不合格品、不符合状态、事故事件控制程序》。施工物资在储存的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产品防护控制程序》,对于存在危险性物质的管理上,物质储存场所应配备有效的措施,比如消防设施等,并聘用专职人员进行物质的管理,且持证上岗,重点做好物质定期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和一些危险物质的领退。
4 铁路工程项目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铁路工程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对物资的管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重点对物质的订货供应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但缺乏物资管理,尤其是施工现场的材料消耗定额管理,虽然在施工现场设置了管理制度,可这些管理制度并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在施工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按照管理制定办事,其次物质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比较低,缺乏独立处理业务的能力,对物资现场管理制度、物质的消耗定额、物质的发放等都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要多少发多少,缺乏物资管理的科学性,第三物质的储备也不合理,尤其是轨料、水泥、钢材等主要施工物资缺乏周密的物资储备计划,不是停工待料就是积压过多。没有充分的了解铁路工程项目的概况,即使工程完工了还没有全面的了解工程状况,第四技术管理部门对物资管理缺乏认识,和物资部门联系不够紧密,不能及时提供铁路工程中单项工程物质的需要量和技术资料,在对材料计算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漏项和内容不齐全现象;第五施工企业对物资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尤其是技术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只重视技术性的操作,而忽视了工程物质的消耗,对于一些超额用料始终置之不理。
5 提升铁路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有效措施
5.1 提高效率,推进集约化采购模式
传统的“一单一采”的采购模式在当前铁路工程中还占据比较大的比例,要想提高物质管理效率就必须大力推进一下物质材料模式:年度集中订货、框架协议采购、战略协议采购、供应商短名单采购等,此外还应推行“年度协议、月度结算、季度合同”的商务模式,不断提高工程物质的采购效率。一是开展年度集中订货;二是重点物资实施战略性采购,在铁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于一些重要的战略性物资,通常资源异常紧缺、物质的运输也比较紧张,为了最大化的降低重要物质的供应风险和交货风险,切实提高重要物质的获取能力,有效控制物质的采购风险,铁路物质部门应和信誉的比较高的材料供应单位建立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互利共赢,获取稳定的物质来源,保障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物质及时、安全、经济供应。三是开展大宗材料框架协议采购,据SRM系统统计,在我国铁路工程中输送带、电缆、钢材等物资约占年度集中采购金额的20%,而计划条数却达到了60%。由于这些物资的标准化程度通常都比较高,在进行物质管理的过程中应调整工作重心,弱化材料的采购过程,制定物资管理方针,大力提倡物质框架协议采购方式,减少物质的招标、比价以及合同签订等大量繁杂的工序,四是零星材料采取网上订购的方式。大量工程实践证明电子商务平台具有实用性、安全性、高效性、灵活性的优点,节省了物质采购人员大量的时间,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程全局中,将统一供应商管理系统作为物质采购的基础,然后通过统一的物资采购电子商务系统,对施工过程中需要的零星材料和设备的需求计划采取网上申报、网上选择供应商、网上选择采购方式、网上询价、收报价和揭示报价、网上制定物质采购方案、网上签订合同等,利用电子信息系统建立公开、透明零星物资采购工程。五是创新物质供应商管理措施,供应商管理的核心是物资的集中采购,要加快铁路施工中物质、设备的供应商短名单招标工作;要强化物质供应商的绩效管理,在铁路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严重违约行为、供应物质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供应商应及时、如实的向管理人员反应,由铁路企业制定物质采购、管理过程的有效措施,对物质供应商做出相应的退出管理,确保铁路企业进行铁路工程施工中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5.2 加强管理,提升物资管理降本增效工作
随之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提升,铁路工程也需要由以前的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将物质管理的重点转移到整个物质供应链环节的管理,寻找降本增效的新途径。一是加强物质的定额管理。对铁路工程物质、设备所需数量和施工效率进行配比分析,根据铁路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开展物质定额编制工作,并以铁路企业库存管理优化项目和定额管理系统建设为试点,利用定额管理工具确定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物质消耗定额、物资储备定额的标准,最大化的降低铁路施工企业物资的库存数量降。二是加大物质的调剂力度。物资管理部根据铁路施工企业中物资库存量、设备的闲置情况等详细信息,比照上一年年度物资采购计划,按照“先调剂,后采购”的基本原则,将企业中闲置设备分为一下三种:可调剂设备、有调剂潜力设备和对外拍卖设备。对于与铁路工程施工中所需设备技术参数相同或相近的设备,应对其技术可行性进行研究,对于能够调剂使用的,将其和配套的库存物资一同投入使用,不在另行采购新设备;对于不能调剂使用的闲置设备,将其纳入有调剂潜力设备管理中,一共未来进行其他项目施工时开展调剂业务;对于铁路施工企业已批准的报废设备、经鉴定后没有利用价值或净值为零的设备,施工当我应按照铁路企业物质处置程序进行申报,经铁路企业批准后可以进行拍卖处置。
5.3 有效发挥上级信息管理部门的作用
上一级信息管理部门的积极配合能够加快铁路施工过程中的物资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其宏观把控、合理配置的作用。第一,首先应对铁路施工中的物资信息化系统进行详细的检验调查并给出合理的评价,利用铁路施工企业现有的资源,制定一个物质信息化管理系统,并集合各个专业系统,实现物质信息共享。第二,明确铁路施工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需求,根据的未来发展形式,将铁路企业项目和信息化进行高度融合,对物资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不断的优化。在专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在开发的过程中,结合铁路施工企业现有的物质管理系统,做好数据结构的采集,集成标准和规范接口,推出一个适合铁路施工企业物资信息化管理的系统。
5.4 拓展铁路施工企业业务模式,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物资管理体系
健全、全面、完善的系统直接影响到铁路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施工模式。铁路施工企业应及时升级平台,优化、拓展系统的业务模块。把系统管理中的物资成本核算、周转材料管理、搅拌站管理等内容由信息统计转化为决策的支持,进而有效的控制物资占有资金量,从源头上对物资的采购成本进行控制。铁路施工企业的管理根源应实时掌握物资管理信息,这样在铁路施工企业管理层在做决策时提供可靠的信息,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那么就能够大大的提高物质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5.5 强化外部社会环境成本控制措施
由于铁路施工沿线里程长,在施工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社会习俗、风土人情,也不可避免的穿越一些地势险恶的地区,有些施工地区存在很大的社会安全隐患,还有一些地区的一部分人会采用各种不合法的手段来破坏或阻挠铁路工程的建设,严重的影响了整个工程的建设工期(这些不良的外部社会环境,往往会给铁路工程的施工带来额外的支出。因此,加强铁路沿线外部环境的成本控制,加大对铁路施工沿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宣传铁路工程的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升铁路沿线人们的法律觉悟,同时,利用法律的手段来制止违法乱纪的不法行为,最大程度的降低铁工程的施工成本。
6 结语
综上所述,铁路施工工程物资管理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奠基石,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的资源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企业必须改进增长方式。创造新发展模式,为全面提高生产组织能力和资源利用水平提供有益的探索,提高物资管理水平是铁路施工企业确保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而铁路物资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性的管理工程,物资管理部门在进行物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全方位的提高物资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本文对铁路施工企业物资管理水平的提升措施进行了探讨,在今后的实际工程中,还要不但的创新、总结,做好铁路施工企业物质管理,加快铁路工程的发展,推动铁路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速铁路信息化工程项目管理重要性
随着现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在高速铁路工程建设项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成了必然的趋势。高速铁路作为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之一,其资金投入数额高、技术需求高、品质监管严格,经过对运用信息化加以管控能够优化管理过程,提升管理能力。信息化在铁路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铁路领域发展的重点策略与现代化的重要象征。高速铁路作为政府重要的建设项目,投入的资金多、技术要求高、质量监管严格,在其项目建造过程中运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优化管理过程,提升高速铁路建造品质。下面将进一步突出说明信息化在高速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
1高速铁路信息化的简介
信息化是当前全球经济社会前进的主要方向,已变成促进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巨大动力,同时是每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策略。信息化在铁道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铁路领域发展的重要策略与现代化的重要象征。高速铁路作为政府重要的建设项目,投入的资金多、技术要求高、质量监管严格,在其项目建造过程中运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优化管理过程,提升高速铁路建造品质。
2高速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2.1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信息资源共享性。构建一个公共的信息控制系统,介入在建工程管理的各个机构、各个管理人员把自己享有的信息资源输入到信息系统中,便于各方了解项目有关信息,第一有利于提升工作速度,第二有利于提升管理质量。让工程的透明度提升,使大家可以更准确、深入掌握工程建设情况。利用共享的信息平台为有效的建设项目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信息。
(2)部门沟通及时性。沟通指的是人和人之间传输与交流信息的过程,对于工程获得成功是不可缺少的,并且也是不容忽视的。对于大规模工程,通常牵涉到诸多部门与诸多人员,工程开工时,需要项目经理及大批的设计人员,管理机构和项目负责人可把需求直接利用信息管理平台和有关机构进行交流。各个机构均应当配备专门的沟通专员,另外应考虑平台出现问题无法交流时,运用其他的交流方法。让人员在配置和各专业间的条件提交更简便,责任更清晰,让工程科学、稳定实施。
(3)管理模式及业务流程的优化。信息化工程不单单是过程的自动化,其还包括管理形式和业务过程的整合。信息化构建是一种管理的革新,因为其牵涉到公司的诸多方面,因此在初期建设过程中,应当选取水平较高的项目负责人和成员,此对信息平台的构建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2.2提升高速铁路项目管理能力的本质要求
高速铁路工程建设品质要求严格、技术繁杂、建造时间短,工程管理是高速铁路建设获得成功的保障。现代化项目管理要求管理信息化,将信息的搜集与处置当做平常管理的主要任务,将定量和定性剖析有效融合,有依靠主观经验判定转变成依托信息合理决策。因为电脑技术的快速发展,其文件存储、报告打印、图形操作页面、互联网通讯等效能大幅提升了人们实施工程管理的质效。让信息化变成工程管理的主要渠道。目前电脑在工程管理中的运用,已经从最初的文字处理,上升到了3个不同的层级,分别是信息管控、建造指挥、战略支撑。
2.3建设数字铁路的根基
数字铁路是以GPS、RS、GIS、信息平台、虚拟化、物联网、信息集成等技术为依托,探究我国铁道基础设施、移动设备和铁道环境的信息化,达成铁道服务资源与运输资源的全方位管控与直接显示的铁路信息平台。数字铁路具有数字化、自动化、虚拟化、可视化、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特点,是一个巨大、繁杂的大工程,是对铁道信息化的进一步拓展。铁路信息基础架构应当在铁道建造期间便初步建设,这是由于全部的铁路基础设施信息均在建造期间逐步累积构成的。假如未曾在铁道建造阶段注重基础设施的材料的搜集、归纳与架构化,构成完善的铁道信息基础架构,构建数字铁路也就无从谈起了。
3高速铁路信息化对工程管理的必要性
3.1信息化对企业自身管理的重要性
(1)可提升企业业务流程的速度,加快信息交流,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运用先进措施达成人才、资本、材料、信息资源的集中谋划、调配与协调,让计算机技术和管理业务过程有效融合,让信息平台变成工程信息沟通的介体,进而增快工程管理平台中信息反应速度与平台的反应效率,提升公司管理效率,对于建设公司来说,有重大价值。据统计,在国外建筑业企业中凡运用项目管理平台的公司,施工进度提高50%,施工质量提高40%以上,而施工设计费用和人力费用却分别减少15%-30%和5%-20%。
(2)实现合理高效的监督,加强企业决策力度。对于建设公司来说,信息技术可以对公司工程施工的各个时期加以有效监督,不管是工程的进度、协议践行的程度,还是工程中人力、机械、材料的运用费用,均能够依托计算机技术加以即时监督。
(3)打破地区限制,达成了跨区域管理。运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协助公司解决此种跨部门、跨地区合作、交流等难题。特别是自从中铁建设集团实行地区管理以后,我们更需要此种迅速、即时、高效的信息互享与交流平台,全方位满足工作需求,提升管理效率,减少公司的跨地区管理费用。对于工程涉及全球多个国家与地区的我们来说,运用工程管理平台和财务管理平台等应用程序更有助于达成全球业务的集中管控。
3.2信息化对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1)顺应施工工程管理对信息量的要求,达成信息的高效整合与运用长时间的粗放型管理,导致建设公司对搜集、归纳和使用信息的忽略,并逐步形成了凭借经验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模式。随着公司建筑工程数量及规模的不断增加,施工信息也会越来越多,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信息统计模式,不仅降低了信息传输的效率,还增加了传输的流程,且在传输过程中极易造成信息失真的情况出现。使用计算机技术不仅能将工作量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还能形成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共享,同时还能对信息予以进一步挖掘,有效提升了信息的使用效率。
(2)构建合理有效的预算计划体系,对成本加以全方位管控利用信息平台不但能够构建全方位预算体系,减短预算时间,另外依托有效的项目成本控制,做到质量有根据、耗费有定额、管理有规范。
(3)形成资本流、物流、数据流、人流等“四流合一”的信息化模式运用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对企业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予以及时处理,且在公司内部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网络平台,从而有效实现公司“四流合一”(资本流、物流、数据流、人流)的集成管控局面,大大提升了公司整体的运行效率。企业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
3.3在企业整合能力方面,信息化具有的重要意义在高速铁路施工单位实施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而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从企业整合能力角度而言,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起到巨大影响。通过信息化技术的使用,能够实现对企业财务、材料采购、具体施工以及劳资等内容的整合、提炼和升华,并有效形成总部、子公司、项目部三级管理模式,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相信随着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日臻完善它对工程项目管理的推动作用会越来越明显,因为信息化管理在其自身系统的建立与框架基础上本身就有其科学性、及时性、系统性、联动性等各方面优势。也能促进铁路系统更好地发展,更充分地发挥铁路事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铁路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己成为必然的选择。使行业、企业、建设项目都能在信息化管理中受益。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的高速铁路信息化管理建设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开展。要紧紧围绕着当前高速铁路信息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着我国铁路事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并结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铁路系统的需要,来逐步完善高速铁路工程项目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使之能在以后的工程项目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浅谈信息化在高铁项目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23).
[2]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施工企业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铁道建筑技术;2015年S1期.
关键词: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
1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概念
1.1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庞大的信息体系,它集成工程建设中所有的信息,包括业主、承包商以及监理部门;包括项目组织、计划、财务、资源、控制等体系;包括建设工程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各阶段;包括工程施工进展各分项等。所有这些信息的发生,往往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的,一个信息经常要涉及数个部门,横跨多个进展阶段。也正因为如此,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就需要对每个信息的发生和经过有较为明确的定义和梳理,就需要整合信息流量从而集零为整地处理信息。
1.2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概念
所谓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是指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充分地利用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实现降低项目成本、缩短工期、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的目标,以便更好地满足客户的要求,从而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的过程。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主体是与项目管理相关的企业层管理人员和项目层管理人员,载体是信息化管理系统。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系统构思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建以数据库为核心、信息数据的有序管理为主线、WEB技术为基础的项目协同工作平台,实现网络、远程通信、数据库的集成化设计。建设以实现建设项目总体总包的全方位、全过程综合管理系统,对内容繁多、接口关系复杂的系统施行高效的管理,实现项目部与业主及各分包单位的“零距离”接触、异地办公;建立一套完整的项目和文件管理树状结构,将严格的权限管理和每个业务管理模块中的数据充分共享有机地结合。在系统授权下,各种数据可以方便地录入、上传、下载、维护等,实现合同管理、计划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文档管理、信息管理、分包单位管理等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1.3 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由于管理软件实现了广义的网络技术,所以工程管理软件通用的思路是:项目管理者根据跟踪提供的信息,对比原计划(既定目标),找出偏差,分析原因,研究纠偏对策,实施纠偏措施。软件不但考虑时间问题还根据资源和费用进行分析求得一个时间段,资源耗费少、费用低的计划方案,并通过软件进行网络计划的优化,也就是利用时差不断改善网络计划的最初方案使之获得最佳工期、最低费用和对资源的最有效利用。软件有对工程数据与作业活动的强大过滤功能,将现行计划执行情况与目标计划进行数据库比较,然后再将滞后于目标计划的所有工作活动过滤出来,进行单独的追赶或特别跟踪。对于发现工期滞后的工作项目及时地采取补救措施,制定相应的追赶计划;对于现行超前于目标计划的工作可有意识地放慢部分超前工程项目的施工速度来降低工程成本或使总体计划更趋于合理。
2 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可用于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系统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以下4个方面。
2.1 多类系统并存
尽管一些系统已经经历了较长的时间,而新型系统层出不穷,但新型系统并没有完全取代旧系统。例如,用于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的单机版MicrosoftProject系统至今仍然广泛地应用在施工项目管理中。新出现的一些管理系统,如ERP系统中虽然包含进度计划管理的功能,但仍然无法与一直处于发展中的该系统相比,因此往往为其留下数据导入的接口,以方便用户并行地使用该系统进行进度计划的管理。事实上,在一些情况下,新型系统覆盖旧系统的全部功能,一是必要性不大,二是并不容易。
2.2 网络化
网络技术的普及为人们相互间的交流提供了极其方便的平台,从而改变了人们的时间和空间观念。一般的,后来出现的系统,包括项目内部的综合应用系统、企业内部项目管理专用系统、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及项目管理协同工作平台都是建立在网络之上的。而先前的一些单机系统也逐步提供了网络功能,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来使用它们。例如,MicrosoftProject系统提供了ProjectCentral模块,使得项目管理团队可以共同操作同一份进度计划,并提供针对进度计划管理的协同工作功能。这就使得系统能够更好地满足实际项目管理流程的需求。
2.3 集成化
一些后来出现的系统纷纷包含过去的单项系统提供的功能,或者包含旧系统数据的导入功能,从而实现系统的集成。如前所述的ERP系统中包含进度计划的管理功能就是一例。集成化带来的最大好处是避免数据的重复录入,从而不仅可以支持更加高效的工作,也可以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例如可以支持对已积累的信息进行全面的深度分析,从而更好地辅助决策。
3 铁路工程信息化发展状况
3.1 铁路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铁路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投资大、系统多、建设周期长。涉及路基、桥涵、隧道、轨道、通信、电力、设备安装等20多个子系统、近40个专业,而且随着建设模式及技术的不断创新,所涉及的领域也会不断增多。项目建设周期少则2-3年,多则5-6年,在长时间的项目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对这些信息的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体现了项目管理的水平。目前我国铁路建设领域的相关规定已经比较完善,但是一些规定落不到实处,产生质量、腐败和浪费等问题。而规定之所以难以落实,是因为项目管理者没有足够的资源掌握工程实时的、真实的、全面的信息;因为铁路工程是长距离的带状工程,施工战线长、横跨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施工环境艰苦,尤其是新建线的施工,施工地段大部分在偏远地区。空间与时间的跨越给信息交流带来不便,信息的不对等或者有意隐蔽,必然会造成部分管理目标的不可控,于是各类问题乘虚而入。所以推行项目管理信息化迫在眉睫。工程项目管理需要信息化,特别是大的铁路施工,由于管理复杂,信息化的重要性尤为突出。目前国内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推广使用已有一段时间,但效果一直不理想。
3.2铁路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发展现状
我国铁路建设单位的信息化水平,与国内外运用现念和信息技术、实施现代化管理的建设单位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种状况远远不能满足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目前,铁道部组织开发的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建设单位为主要服务对象、以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为主题的行业性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五大特点:一是属于庞大的行业性多项目管理系统,管理范围遍及全国大中型铁路建设项目,设计容量为250项。二是具有覆盖铁路工程建设的专业技术内涵,涉及的学科和专业多、技术含量高、集成能力强,专业跨度和复杂程度大大超过一般工程。三是具备兼容现状管理与现代管理的适应能力。四是能够支持远程监控、无纸化办公、网上验工计价和财务结算等功能,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3.3铁路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选型
(1)积极推动单项应用系统的使用。这是因为,单项应用系统是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基础,通过使用单项应用系统,不仅可以培养管理人员信息化的意识,训练信息化的技能,还可以让他们尝到信息化的甜头,从而调动他们投身信息化管理的积极性。导入单项应用系统所需投资一般不太大,而且即使又采用其他信息化管理系统,单项应用系统仍然可用,不会造成投资浪费。
(2)在企业对项目的管理主要采用“项目责任制”模式时,应该使用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或企业内部项目管理专用系统。当企业对施工项目进行统一管理时,就有可能利用管理的规模效益,例如在全部项目中进行资源优化配置,这就需要良好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有力的工具。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一般有较完备的功能,但价格比较昂贵,企业内部项目管理专用系统功能较弱,而价格也较便宜。当企业资金实力不够雄厚且尚未将信息化当作一项战略举措来对待时,可以优先选择企业内部项目管理专用系统;否则,优先使用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这种情形下,采用项目内部综合应用系统,能将企业层和项目层有效地联系起来,即使能为项目层提供完备的功能,也难以满足企业对项目管理的要求。
(3)在企业对项目的管理主要采用“项目承包制”模式时,应该使用项目内部综合应用系统。采取承包模式,企业对项目的管理就没有必要那么细,因此项目管理的重心就落到项目层上。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项目内部综合系统就足够了。反之,若使用企业内部项目管理专用系统或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由于企业对项目的制约比较弱,则有可能得不到必要的信息,或这类系统的管理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4铁路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在铁路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管理人员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固然重要,它会形成对一些重大决策的约束,但单靠良知是靠不住的,必须形成一种完善的约束机制,必须冲破旧观念的阻力进行管理理念的大胆创新。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用全面、真实、及时的工程管理信息说话,从制度上、程序上规范工程管理,彻底改变粗放式管理现状。只有把工程的信息放在统一的平台上、放在阳光下,才能更好地实现工程的管理目标,才能使项目按期、优质、顺利地建成。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是对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方式方法的大胆创新,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权限和职责都放在一个平台上。它的推广难度不是技术问题、计算机应用水平问题或硬件环境问题,也不是管理制度与信息化系统互不相容的问题,而是管理理念和执行制度的决心问题。企业项目管理需要一个相应的信息集成平台,这个平台应该能从工程开始对工程进行管理控制的软件当中,囊括有关工程预算、工程物资管理、进度计划管理、档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等一系列的工程管理软件和功能,而且应该通过权限设置的不同让项目管理的各个参与方和管理层都能从这个信息平台里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都能从这个平台里对自己所负责的区域进行控制和协调,也可以实现信息在这些个项目管理者之间高速流转。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开发和使用这种信息交互平台。在不久的将来,这种平台就可以真正地为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服务,也可能大大推动中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关键词】铁路 工程机械设备 管理
1 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体系不完善
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体系是保证各项管理工作有效执行的前提条件,在当前的实际管理工作中部分工程企业依然存在着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相应管理部门与人员配置问题。部分铁路工程企业在工程管理过程中,未能针对机械设备管理工作设置专业的部门与人员,而是采用由工程材料员兼任管理的方法。在此过程中,由于材料员对于相应机械设备性能与特征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往往依照普通工程材料管理办法进行机械设备管理,使得设备难以获得有效的管护,使用过程中问题频发。同时,由于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难以获得各相关部门之间的一致支持,不同分部工程施工时出现设备冲突时难以协调,往往会导致内部矛盾或窝工等问题。
1.2 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
科学合理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指导各项管理活动的开展,同时也能明确划分各项设备管理权责,保证整体一致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在当前的管理工作中,部分施工企业未能严格依据管理规范与行业准则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在部分机械设备管理环节存在制度缺失,管理工作中的随意性与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使得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处于无序状态。未能全面实施岗位责任制的施工企业,在出现机械设备问题后往往难以追责,相关责任人之间推诿搪塞,导致了管理不力的问题。与此同时,不健全的管理制度使得当前施工行业强调的精细化管理难以实现,不能通过科学的制度实现标准化、动态化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管理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1.3 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全面
信息化技术的引入是实现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流程整合与效率提升的重要基础,在当前各领域都在强调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部分铁路工程施工企业依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在机械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过程中过分依赖人工管理,在工程整体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众多设备调用与管理信息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设备使用维护不能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精准的计划与安排。同时,在当前的铁路工程施工行业,各部门都在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信息化不足极大的制约了相关部门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工程设备机械管理信息的获取与应用存在滞后环节,不能实现企业内部一体化的信息化建设。
1.4 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培训未落实
人员综合素质是当前铁路工程行业强调的重点要素之一,机械工程设备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直接影响着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处于长久发展考虑,施工企业应结合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实际需求实施体系化的培训工作,以此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理论与应用能力。但部分铁路工程施工企业认为设备管理工作并不重要,内部指派一些责任心强的员工负责便可收到良好效果。实际上,大量的铁路工程机械设备较为精密,其性能管护工作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单纯强调责任心往往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同时,培训工作并非单纯的技能培养,更大的作用在与员工岗位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与行业认知水平的提升,缺少了培训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往往是一盘散沙。
1.5 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监督执行不到位
监督管理工作是保证机械设备管理落实到位,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的重要机制。部分铁路工程企业由于人员与资金投入的限制,未能结合设涔芾硇枨笈浔缸门的监督管理人员,难以针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系统性的机械设备管理。另外,部分引入外部监督机构的企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为了追求工期或成本控制,会认为的降低监督标准,外部监督单纯的走过场,难以起到实际的监督效果。另外,监督反馈机制运行效率低也是机械设备管理不力的影响因素,部分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设备问题反馈到管理人员后执行时,往往经历的多层命令的下达,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
2 提升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方法与对策分析
2.1 构建完善的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体系
针对当前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施工企业应首先提升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在企业内部强化认知,树立良好的设备管理观念。在部门设置上,应将工程机械设备管理部门与其他管理工作独立出来,减少其他管理工作对于设备使用管护的影响。在人员指派上,应优先选择具备良好机械设备知识与使用经验的人员担任,实现更为贴近施工实际情况的管理模式。同时,应在企业内部实现更为统一的设备管理沟通,围绕机械设备管理目标调度各方要素,使各部门形成合力,共同促进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保证设备的高效合理利用。
2.2 制定健全的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针对当前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应首先围绕施工流程与工程目标制定相应的机械设备管理责任制,将各项管理责任细分到人,通过详细具体的管理细则规范管理工作。在管理制度制定过程中,应强调标准化管理方法,将整个施工流程中各环节的机械设备使用细化,通过管理目标的细分与集中达成整体管理目标。同时,应重视动态化全过程管理理念的体现,在制度制定环节应将单项管理工作与整体施工紧密结合,实现各工序机械设备施工的有效对接,从而真正实现机械设备的合理调用与优化配置。
2.3 提升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
针对当前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应从软件与硬件两个层面加以解决。信息化建设的软件指的是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应通过理论与实践是管理人员更多的参与信息化机械设备管理,使管理人员能够准确把握信息化管理流程的要点,结合既往管理经验实现创新与突破,从而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应有效力。信息化建设的硬件指的是相应机械设备管理系统或平台的构建,企业应结合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定制相应的管理系统或平台,保证各功能模块能够全面满足实际管理需求,业务逻辑友好便捷,易于操作。同时,硬件系统或平台的构建应具有一定的拓展性,能够有效应对未来一定时间内变化的管理要求。
2.4 强化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岗位培训
针对当前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岗位培训缺失的问题,应从培训体系构建、培训方法选择以及培训工作执行三个方面着手。首先,企业应围绕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岗位工作要求制定周期性的培训方案,安排管理人员定期接受岗位培训,将培训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实现双向的促进作用。其次,企业应科学合理的选择培训方法,改变以往会议式的单向培训工作,提供更多的观摩实践环节,让员工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从而进一步提升培训效果。最后,企业应提升培训工作的实际效果,重视培训考核,将员工绩效与培训考核紧密挂钩,提升员工的培训重视程度与投入度,保证培训的实际效果。
2.5 落实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监督工作
针对当前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监督不到位的问题,应首先在企业内部建立责任意识,让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人员认识到自身的管理责任,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各项监督管理工作。应建立多向的交流沟通机制,减少信息传递层级,保证监督中发现的机械设备管理问题能够得到的及时的反馈。在监督工作执行过程中,应将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进行有效的整合,以全过程监督为基本依据,对各类型施工机械设备展开动态化的管理,为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提供全方位的监督,各监督环节相互补充,确保不存在管理遗漏。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铁路工程施工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工程机械设备的种类不断增多,相应管理办法的执行对于铁路工程的顺利施工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就当前的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现状而言,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信息化建设不全面、人员培训未落实以及监督执行不到位等系列问题,需要行业工作者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与相应施工机械的使用办法,提出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当前的问题,从而保证各类工程机械设备能够始终处于理想的工况条件,施工环节能够优化合理利用设备资源,全面提升铁路工程施工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于友.浅谈铁路工程机械施工安全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4:224.
关键词: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实践探讨
1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实践问题分析
1.1铁路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问题
当前铁路工程项目招标过程中,业主根据设计概算,将概算进行一定下调作为标底,投标人根据概预算进行报价,之后复合投标人报价与业主标底权重,从而形成了复合标底,在复合标底的基准下进行一定程度地下调作为报价的最佳点,与最佳点报价相同的投标人得满分,不相同的则进行相应地扣分。这种评标办法过于强调标底的重要性,投标人的主要精力全部投入到对标底的探测之上,忽视了对自身实力的提升以及对施工成本的降低,这就导致了铁路工程项目招投标的畸形化发展。
1.2铁路工程项目的概预算问题
受到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的确定主要以定额为基准,在铁路工程项目的不同时期会根据不同时期的定额确定造价,即根据概算定额、预算定额等定额指标确定不同阶段的估算、预算即概算等造价指标。但当前概预算定额的确定采用的是“量”“价”合一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虽然能够根据价差系数对价格进行一定调整,但却不能够如实地反应市场价格实际。
1.3索赔制度的不完善
就目前来看,我国铁路工程项目多为政府投资,政府部门通常会对铁路施工项目的合同进行严格管理,同时对承包商的索赔管制较为严厉,这就使得承包商索赔困难,导致铁路工程项目造价与工程实际不相符。
2铁路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2.1铁路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
全过程造价管理就是对铁路工程项目的投资全过程进行造价的动态控制,从项目立项到竣工,要对每一个阶段影响投资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相关的技术措施和经济措施,保证铁路工程项目资金用度的合理性,保证整个工程项目造价的科学性,从而实现在工期内,在工程造价以内,将铁路工程建设保质保量地完成。
2.2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内容
铁路工程项目不仅投资额度巨大、施工周期长,同时其各个阶段有一个总体的设计,每一个建设阶段都进行统一的管理,而铁路工程建设专业性较强,涉及到的专业也比较多,工程地点呈较为复杂的带状分布,因此应当对铁路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划分为各个时期:①工程建设前期的管理:工程建设前期管理的主要是对整个工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设计铁路工程项目,具体造价管理内容有对投资的估算、对概算的设计、预算施工图等。②工程交易期管理:工程交易期指的是在工程设计之后,通过招标、投标、定标以及签订工程合同等方式进行造价管理,主要内容有确定合同价格或交易价格。③工程实施期的管理:指的是对铁路工程项目从开始施工到竣工验收阶段的造价管理,主要内容是对施工过程进行结算,对验工进行计价,对整个竣工过程进行决算。这三个时期的造价控制是一环扣一环的,前一个时期的造价管理能够控制后一个时期的造价管理,后一个时期的造价管理能够补充前一个时期的造价管理。
3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实践策略研究
3.1实施全过程的造价管理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实践应当贯穿到铁路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确保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全面性:①对于整个工程造价进行动态控制:铁路工程假设周期较长、涉及到的面广且工作量较大,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阶段、竣工阶段。而铁路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应当渗透到以上的每一个阶段中,对整个项目周期进行全程造价控制,并根据铁路建设周期中各个阶段的变化情况合理地调整造价,确保铁路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目标能够实现。②铁路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是关键:铁路工程实施阶段是整个工程周期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环节,其在资金的使用上可控度较低,因此应当将此阶段的造价管理放到关键位置,首先应当积极控制项目变更,对变更的铁路工程项目及时反应,做好成本管理,其次要控制好铁路工程质量,做好相关建材及材料价格的跟踪管理,最后,造价人员应当以实际工程为准,深入施工现场,搜集相关资金使用资料,并加以分析,以此来为铁路工程造价管理提供数据基础。在造价管理的过程中,结算环节中能够得出铁路建设的实际成本,并以此来确定造价,因此结算环节的造价管理也应当受到重视。
3.2铁路造价管理信息化
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各个领域,并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强铁路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保证铁路工程造价的科学性、有效性及合理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是铁路事业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铁路工程建设部门应当积极加强铁路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首先应当以互联网和计算机为依托建立铁路工程造价信息平台,并不断完善平台内相关的铁路造价信息以及市场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处理,然后,结合国家相关铁路项目投资政策来进行铁路工程造价工作,提升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促进铁路工厂造价管理与时代接轨。
3.3加强合同管理
合同是铁路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当前铁路工程造价合同虽改变了传统的先干后签或不签合同的方式,但许多铁路工程项目中仍存在合同流于形式、内容不规范等问题,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纠纷,而随着铁路工程规模的扩大,合同不规范的问题势必会进一步深化,因此,加强对铁路工程造价合同的管理势在必行。以铁路工程施工阶段为例,合同中应当明确规定不能用“施工资料”代替施工图,以避免施工设计与施工材料发生变动引起的返工现象,从而避免经济损失。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铁路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增大,建设速度的不断提升,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的构建,最后探讨了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实践策略,旨在进一步推进铁路工程事业的发展。
作者:王美兰 单位:内蒙古集通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黄志.关于如何完善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几点看法[J].广西城镇建设,2009,(4):118-120.
【关键词】铁路设计院;科技档案;纸质文件;电子文件;信息化建设
在国家大力发展国民经济的形势下,铁路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新建、改建、扩建等一大批重点项目频频开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建设如火如荼,随之产生的铁路设计文件数量显著增加;与此同时,随着计算机在工程勘察设计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也迫在眉睫;然而,铁路行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和规范没有及时的修改和调整,很多管理规则和标准不能满足当前形势的需要,再加上各铁路设计院多年来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和特点,整个铁路行业的档案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笔者结合自己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的经验,从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两个方面,分析当前铁路设计院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对策。
1.纸质文件归档存在问题及对策
1.1形成与归档
由于铁路工程项目投资大、工期长等特点,设计人员形成的各种说明书原稿、外业资料、互提资料、计算资料、会议记录等都长期散落在设计者个人手中,不能够及时的归档,有的保管不善最终丢失,极大的影响了铁路工程项目档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针对上述问题,档案管理部门和各设计部门要共同研究和制定科技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对各专业形成的文件哪些需要归档、由哪个部门负责归档、归档时间、归档的保管期限和密级性等都要做出明确的规定,项目总体负责督促各专业负责人做好本专业科技文件材料的积累、立卷和归档工作,工程项目完成验收要与科技文件材料的归档验收同步进行,没有系统、完整归档的工程项目按没完成处理,对项目总体和专业负责人要追究责任,必要时进行经济处罚。
1.2整理与编目
由于铁路设计文件自身的特点,我认为最好是以“自然件”为单位进行保管,对每一张图纸、每一册文件、每一本资料进行整理和编目,不要对文件进行合订和分拆等加工处理,即按“件”管理不要按“卷”管理。这样做有几点好处。
1.2.1有利于保护档案自身安全
把文件装订成“卷”后,一般厚度增加,要对文件进行复印、扫描等操作时往往要把装订线拆开,长久下去,文件极易损坏;按“件”整编可以避免这一问题,从而减少对文件的损坏。
1.2.2有利于提供利用和保密
按“件”整编后,借阅人员只借阅需要的文件,不必整卷文件都借走,利用更加方便,同时也缩小了借阅和使用的范围,更有利于保密。
1.2.3有利于鉴定和销毁
一个铁路工程建设项目产生的设计文件,从设计阶段上分,一般包括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等阶段;从专业上分,一般包括线路、轨道、路基、站场、地质、桥涵、隧道、通信、信号、房屋、给排水、暖通、电力等专业。一个项目产生的文件具有系统性和成套性,归档时要保持技术上的内在联系,很多保管期限不同的文件会排列在一起。
如果按“卷”整编,鉴定销毁时要么需要把案卷拆开剔除作废文件后重新装订,要么只能允许没有价值的文件继续存在;而按“件”整编后,可以对每份文件标识保管期限,鉴定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剔除作废文件,不受其他文件的影响,使鉴定和销毁工作更加准确和方便。
2.电子文件归档存在问题及对策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在铁路工程建设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子文件大量产生,如何保证信息化时代铁路勘察设计的真实历史记录能够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已成为铁路设计院所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在实际工作中也产生了很多问题。
2.1现阶段铁路设计院电子文件归档存在问题
2.1.1电子文件归档时间延迟
电子文件归档时限原则上应与纸质文件相同,但是由于工作忙、工期长等种种原因,专册及总体没有及时收集整理电子文件,导致归档时间延迟。
2.1.2与相应的纸质文件不一致
由于归档时间拖延,收集和整理出来的电子文件很难与相应的纸质文件在版本、时间、内容上面保持一致性。
2.1.3电子文件名的命名不规范,档案管理人员要进行修改和整理,带来很多麻烦。
2.1.4归档交接目录和实际电子文件数目不一致。
2.1.5刻录光盘来保存电子文件,保存年限不长,安全性不高。
2.2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2.1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一同流程,一同归档,不容许拖延。 由项目总体向各专业负责人通知项目电子文件归档的截止时限,各专业负责人收集和整理本专业需要归档的电子文件,形成“专业文件夹”,项目总体收集“专业文件夹”,整理后形成“项目文件夹”,确认本项目的电子文件完整、准确后填写移交表归档。
2.2.2档案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不按要求整理的电子文件不接收。检查的内容和范围包括
应归档的电子文件是否按规定归档。
归档的电子文件是否按规定命名。
归档的正式电子文件(最终版本)是否与纸质档案相一致。
归档的电子文件是否规范,是否出现缺图,是否与移交表中的数量相符。
归档的电子文件是否经检测病毒、木马,是否引起电子文件不能读或丢失。
2.2.3档案部门接收合格的电子文件归档后,建议采用移动硬盘存储,定期检查,异地备份。
3.档案管理信息化展望
实际上,电子文件归档工作要想做好,必须与整个设计院的铁路勘测设计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只有实现计划作业流程控制、进度控制的自动化,实现设计文件审签流程自动化,实现各专业间互提资料电子化、标准化,各系统数据与档案管理系统互通,才能把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做好,真正提高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效率。
通过对其他勘察设计企业的调研,参考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经验,结合铁路设计院档案管理的特点,现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组成和实现的功能分析如下。
3.1数据录入子系统
对于档案工作部门,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便是对各种类型的档案进行归档,包括录入完整的工程项目信息、案卷信息及文件信息,数据录入子系统就用来实现这一功能。
3.2收集整编子系统
在实际档案工作中,经常是首先收集零散文件,之后进行组卷归档。这一过程可以在整理编目子系统中完成。
3.3档案查询子系统
档案查询子系统主要是安装在终端机上,提供检索数据和浏览图纸等功能。
3.4权限设置子系统
为了保证档案数据以及整个系统的安全性,由权限设置子系统来保证实现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3.5借阅管理子系统
它帮助管理员记录每次的借阅人姓名、借阅文件的有关信息、借阅时间以及设置借阅人的借阅期限、每个人最多借阅文件的个数,并判断每个借阅人是否有权借阅该文件等。
3.6鉴定与销毁管理系统
主要是设置和管理已归档文件的密级、保管期限以及到期文件的统计与销毁。
3.7统计报表子系统
它的功能主要是根据用户的要求选择打印数据和制定报表样式。
以上只是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将要实现的功能的一些思考,要真正实现这些功能,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信息化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数据量大、数据安全性、资金、人力物力等问题,但只要领导重视,全体职工共同努力,一定能克服困难,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完成后,一定能极大的提高科技档案工作的管理水平,更好的为勘察设计、生产经营提供服务。
4.结束语
铁路设计院科技档案,是铁路工程建设勘察设计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勘察设计人员劳动智慧的结晶,是铁路现代化建设的依据和必要条件,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技术资源。我们只有从纸质文件管理和电子文件管理两个方面,不断的总结经验,跟上时代步伐,逐渐的完善、健全铁路设计院的科技档案工作,坚持集中统一的管理原则,才能保证铁路科技档案的系统与完整,更好的为铁路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阎玉荣.铁路建设项目工程电子档案的特点及管理.北京档案,2010(8).
关键词:铁路;施工管理;质量
引言
铁路施工由于受施工场地、施工环境和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等的限制,其独有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该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现场管理的过程非常复杂,管理难度很大。如何提高铁路施工管理已成为了众多学者研究的一大重点。
1铁路施工的特点和现状
由于铁路工程里程较长、工期长、施工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再加上铁路的施工环境变化大,对材料、施工技术等要求较高,因此,应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从而能够降低在铁路施工中的风险。此外,由于地质复杂多样、施工工期长、交叉作业、施工单位多,其质量和安全的影响因素较多,会给铁路施工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对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应重点监控,出现问题就要及时地去解决,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问题。目前,我国的铁路工程项目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均有所进步,但在整个复杂的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包括施工不当导致质量和安全问题、材料管理缺乏规范性、现代化监测手段的普及率较低等,对铁路施工项目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应加强对质量、安全、进度等要素的全方位管控,并利用现代化的监控手段,提高管理水平。
2铁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要点
2.1质量管理
2.1.1技术管理
在铁路施工项目的管理中,技术管理是其核心环节,因此,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作业,管理人员应明确施工要点,不断提高技术管理水平。以铁路路堑开挖施工技术管理为例,路堑开挖施工应按施工时的地形、地质、气象、水文等实际情况、岩层产状、路堑长度及施工季节,并结合土石方调配选用合理的开挖方法。第一,开挖应从上至下进行,严禁掏底开挖;对不稳定的土质路堑边坡应分层加固;开挖和边坡加固有特别要求时,则应按设汁要求办理。第二,在岩石的走向、倾斜不利于边坡稳定及施工安全的地段,应顺层开挖,并采取减弱施工振动的措施;在设有挡土墙的上述地段,应采取短开挖或马口开挖、并设临时支护等措施。第三,软石和强风化岩石宜采用机械开挖,边坡高度大于20m的坚硬岩石可采用光面、深孔、预裂焊破开挖,严禁采用洞室爆破。第四,边坡开挖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标出边桩连接线,经常检查边坡开挖坡度;②坡面应平顺,无明显凹凸,无危面、浮土、碴堆、杂物;③需设防护的边坡,应按设计及时防护,当不能紧跟开挖防护时,应预留一定厚度的保护层。管理人员应注意队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监控,以保证整个施工过程施工技术的落实。
2.1.2材料管理
铁路项目所需的材料的质量要求较高,要保证铁路施工质量,需对材料的质量进行全方位管控:①材料供应。配合设计单位确定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精心测算所需材料的数量,组织材料商供货。②材料采购,面对品类繁多的材料采购单,必须将数量(含实际损耗)、品牌、规格、产地等一一标识清楚,尺寸、材质、模板等必须一次到位,以避免材料订购不符,进而影响铁路项目工程进度。③材料分类堆放。根据实际现场情况及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对材料做进场验收,抽检抽样,并报检于监理单位。整理分类,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归类堆放于不同场地。④材料发放。对于到场材料,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并且需对发放材料进行追踪,避免材料丢失,或者浪费。特别是要对型材下料这一环节严格控制。
2.1.3人员管理
人是铁路施工项目的主体,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提高铁路施工质量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创建一个素质高、纪律好的施工队伍是顺利完成施工任务、质量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保证。首先,注重人文关怀,营造一种严明而不失和谐的施工氛围,职责分明但不失亲和力,让所有的员工都感到自己是这个项目的大家庭中的一员。这一点就需要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对工人要奖罚分明,多鼓励、多举办各类生产生活竞赛活动,从精神物质上双管齐下,培养凝聚力。其次,必须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各岗位职责,权利明确,做到令出必行。再者,可结合具体情况适时采用杠杆手段,加强对人员的管理。
2.2进度管理
在铁路工程中,进度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着工程造价。对于进度,应严格按照施工计划进行施工任务。但由于铁路项目施工现场的情况千变万化,如设计变更、材料供应等,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鉴于此,对制度的管理不能模式化,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要保证施工进度,关键在于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严格控制其施工质量,以减少返工、复工等问题导致拖延施工进度,对此,必须贯彻执行“三检”制度,即自检、专检、联检,通过层层的检查,验收后方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从而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2.3安全管理
安全是一直贯穿于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第一”不是一句空话,只有安全了才有质量进度效益,尤其在施工后期的安装与装饰阶段工序复杂,交叉作业,施工单位多,要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要对可燃物进行一定的控制,保证切割焊接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在铁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大力度对施工现场的监控,事前分析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并及时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中。
3加强铁路工程项目信息化施工管理
铁路施工项目比较繁杂,其影响因素众多,只通过人工管理方式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对此,可用信息化管理方式来弥补这种缺陷。通过互联网络,使远程用户和移动手机用户也可以及时看到现场情况,为施工过程中提供有效的监控管理途径。对于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存在着不安全性等问题,将采用分权限管理方式进行管理,以确保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安全。主要功能如下:①现场实时监控。铁路项目视频监控系统采用现目前已成熟的数字技术,可通过该技术收集现场视频图像(视频系统可分阶段实施,完全紧密地贴合铁路施工的工期)并通过光纤将视频信号传送到现场监控室,投放在监控室的监控大屏上,并可以对镜头进行全方位控制,随时监控工地各处情况。实时多路画面切割,同时监控多个区域点位。②视频监控范围。监控镜头覆盖的区域包括:工地出入口、材料堆放加工场所、土方作业等其他作业面、重大危险源处、危险作业部位等其他重点监控部位、物资库、办公区工作区、停车场、项目部出入口等。其中,对于较大作业面区域,安装多个监控镜头,配合镜头旋转覆盖所有施工区域。前端摄像机的安装采用有线加无线的方式,增加监控灵活性。
结束语
铁路工程是一项复杂而且艰巨的工程项目,要做好工程安施工管理,就必须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控制,包括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等,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质量安全问题,保证工程按照施工计划进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铁路工程,施工预算,成本控制,产业政策
0引言
铁路工程项目施工中,其预算管理工作十分关键,是施工项目宏观调控的重要参考依据。预算管理控制是提高施工质量、资源分配合理以及施工进度管理的关键,可提高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工程预算管理中的费用包括:人工、材料、设备及运杂费等方面,充分考虑大型临时设备和税费等费用管理,提高管理控制的合理性是当前工作的关键部分。
1施工预算概述
施工预算是编制成本计划的重要依据,是施工单位为了提高核算科学性编制,以单位工程为对象,根据施工图纸、施工定额、施工以及验收规范、施工组织设计等,参照相关编制方法编制出施工所需要的人工、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用量的技术经济文件。它是对项目所需费用的预测,是施工单位对项目劳动调配、物资供应以及成本开支的主要依据。因此,施工预算对项目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施工预算能够反映出企业个别劳动量与社会平均劳动量的差异,对企业控制施工成本、合理开展企业经营活动、节约材料费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方法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2铁路预算管理问题分析
2.1管理机制缺陷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经济利益驱动下,铁路建设工程中存在大量违纪行为,如预算编制环节及相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引起工程投资规模受到负面影响,对应投资效益下降,大量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受到负面影响。当下阶段,铁路工程中,经济体制的形成时间较短,对应发展规模有限,部分区域的建设机制处于短暂发展期间。系统控制问题、资金管理问题引发的矛盾较多,增加了铁路局不同路段之间的管理难度,导致预算执行、目标实现工作存在诸多负面问题。
2.2预算管理无法适应长期建设
传统铁路的管理模式下,体制建设工作中对应预算管理问题较为关键,需要对路局、站段之间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加强其约束机制的考虑。避免生产任务被分解引起的经济损失,保证预算运行环节既定目标的实现,此外,行政利益驱动状况下,导致预算工程的既定目标能否实现与上级指定相关度较高,表现为部分管理人员眼光短浅,仅能够看到此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企业未来长期发展目标,影响铁路系统的建设质量。因此,针对这一问题,铁路系统应加快培养优秀的预算管理人员,不断满足铁路预算管理工作的长期适应性。随着铁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加快,很多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方法以及目标认识不清晰,存在重建设、轻维护的现状,使得信息化管理与维护工作落实不到位,无法发挥其作用,有效资源、信息无法实时共享,从而导致预算信息和数据反馈不准确、不及时,难以对铁路预算工作准确把握。
2.3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较为薄弱
定额管理工作中,项目建设工程存在工料消耗未进行定额管理,对应物资动态管理效果差,对应生产作业环节未进行定额领发料管理,存在奖惩不清的状况,导致定额管理的难度相对较高。此外,项目部外包劳务、计划管理中需要切实考虑劳动定额、工作量控制,避免成本超支的状况,避免成本费用超出预期或增幅过大的状况。此外,责任成本制度的建设中,存在各部门、各工序成本管理混乱的状况,对应权责、义务划分不清,成本节超后,未进行详细的管理控制。再者,成本核算工程中,需要在成本管理基础之上,进行台账、报表的配置处理,避免成本信息真实度不足引起的危害,提高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最后,项目成本管理中,部分管理人员存在素质低、专业能力差的状况,无法采取新方法进行成本分析、成本核算管理,对应责任成本管理的效果较差。
3铁路工程预算管理的优化措施分析
3.1整合信息资源、优化业务流程
新型管理模式下,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要求较高,加强预算管理系统、信息平台的构建,对铁路工程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具有积极影响;根据信息标准化建设,建立新型基础代码,维护对应管理机制的合理性。新型预算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强动态管理,提高编制、预算和执行的合理性。根据铁路市场需求,设计相应的业务管理流程,并根据运输组织要求,提高铁路系统的服务水平,坚决杜绝由于信息化水平不足引起的业务水平低、服务质量差的现象。通过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业务流程优化重组,能够促进铁路运输行业整体系统的服务功能不断升级。铁路改革中,加强运输方式、布局和管理体制的优化,及时调整对应流程,保证其与铁路的发展改革相匹配。预算管理工作存在工作量大、枯燥乏味的特点,需要相关作业人员进行仔细、认真的审核管理,提高预算结果的精确性、合理性。
3.2借助新技术实现施工成本的控制
工程预算管理中,需要考虑施工成本方面的影响,坚持科学管理、新技术引入方法的优化,提高企业内部劳务分包工作的合理性,借助机具租赁、材料供应等方面实现优化,提高工程项目的合理性、安全性,保证成本最低化的要求。加强竞争机制的引入,提高生产要素和资源管理的优化配置,提高资金利用的有效性。从提高企业核心技术的角度出发,提高新型管理模式、作业方法的优化,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条件实现技术创新管理。
3.3管理人员的培训
企业工程预算管理中,人员管理不容忽视,需要考虑企业成本、人才管理等诸多要求,对应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从而实现对成本管理不足之处的弥补作用。相关作业人员的培训中,需要加强新形式下管理理论的灌输,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实现对项目相关作业人员的成本意识培训,提高约束机制的执行,降低成本管理不足带来的负面作用。
3.4产业政策相关理论的升级
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对应投资主体已经从传统形式转变为国家投资、地方自筹、企业集资等多方共存的状况,对应投资来源、对应渠道逐渐呈现多元化、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为了避免铁路工程中存在价格背离的状况,需要加强市场机制的完善,包括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利率机制、风险机制等,要扩大和充实铁路市场的主体,使其拥有咨询、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评估等单位,不断完善铁路系统。此外,铁路管理建设中,需要对新形式下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提高系统的合理性、完整性。保证系统建设、生产运输环节具有系统化的控制要求,提高对数据源点的控制效果。并要增加新型施工方法、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加强设备租赁费用的计算,避免铁路工程项目作业周期长、特殊天气等导致的停工现象,提高预算资金利用的合理性。
4结语
铁路工程预算工作的难度较高,需要充分考虑预算控制的合理性,降低成本费用过高引起的企业经济损失过大等负面状况,从而提高企业综合实力。此外,铁路工程预算控制中,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加强预算控制的有序性、全面性、合理性控制,加强对人才进行全面培养管理,保证新型市场经济下,企业具有强劲的竞争实力。保证在核心技术、管理体制优化的基础之上,加强对施工预算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的优化,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长期合理发展。
参考文献:
[1]齐.探析预算管理工作对企业效益产生的影响[J].科技窗,2015(12):72.
[2]李晓玲.工程施工中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分析[J].科技信息时报,2014(21):86.
1安全技术措施、方案不全面
缺乏针对性、不具指导性从目前铁路施工的现状来看,有一部分的铁路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施工环境、危险源的辨识等进行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编写和制定,他们而是根据设计文件中的部分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进行制定的,甚至又有一部分的企业知识简单的摘录了几条现在执行的规范和标准,根据没有起到什么任何知道安全生产的作用,这样就不能够有效的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危险源的辨识和监控管理使其主要的原因,在对危险源进行控制的时候,每一个单位或者部分的分项工程进行施工之前,一定要根据资料以及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对危险源进行准确的辨识,并且对其进行风险评价,这样就可以形成危险源清单,从而就可以方便安全技术措施、施工方案的编写和制定。
2施工计划临时变更
一个工程项目要想成功,就必须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施工计划。在工程项目施工计划制定完之后,有时候会对施工计划进行临时的变更,这样就会造成很多安全问题的出现。同时在施工的时候,由于涉及的很多施工单位和各个等级的施工人员,如果临时对施工计划进行变更,就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够及时的了解变更的具体内容,这样他们还是会按照以前的施工计划进行施工,从而就严重影响施工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3缺乏实用可行的应急预案
在对铁路施工进行安全管理的时候,作为有关的管理部门,一定要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施工的具体方法、施工流程以及施工人员的安排情况。一般情况下,对于突发事件,作为施工单位要及时的做出准确的处理,并且要按照施工的急预案进行实施。但是现在很多施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都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并且没有严格按照施工的具体流程进行操作,这样在实际的施工中,对于突发事件,传统的紧急预案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和作用,从而就造成了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1强化方位性安全管理现阶段
在铁路施工中,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在进行铁路施工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一些重要的影响进行分析全面的分析,并且将其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落实,从而才能保证铁路施工的安全。
(1)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化
铁路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具有复杂性、难度大以及流程制约性的特点,所以一定要具备良好的信息与部门之间的沟通,一旦有部门不配合工作,就会对后期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就引起了“蝴蝶效应”,因此一定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并且要强化它们的行为职责,要求各个部门各尽其责,这样就可以促进各个部门信息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还要加强施工部门与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并且还要寻找两个部门之间的结合点和互动线,从而就可以寻找最好的合作方式。
(2)强化硬件性保障
硬件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技术、设备,它们是保证铁路施工安全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在提高施工工艺和技术的前提下要加强对技术和设备的资金投资,并且要不断的更新技术设备以及不断的提升养护的水平,这样就可以安全的进行铁路施工。除此之外,还要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并且不断的更新硬软件,从而就可以更加科学的进行施工安全管理。
(3)提升人员素质
铁路工作人员的素质会直接影响施工的安全,所以必须要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目前有很多工作人员工作的作风不严谨,并且态度不准确以及技能达不到要求等,这样都会严重施工安全,所以一定要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并且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
2切实加强人员安全精细化管理与配置
其一,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施工指导方针,并且作为项目的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顺利安全施工的理念以及保证施工人员具有安全施工的责任意识,把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此外,还要避免缩短施工工期的现象出现,主要是因为这样会影响铁路质量和安全。其二,要加强人员的学习与培训,主要是企业内部通过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这样可以促使工作人员能够充分的了解我国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掌握各自的安全职责以及安全职责。此外还应该对工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工艺,并且能够采取相应的办法进行各种安全事故的处理。其三,要保证思想教育与惩罚激励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施工过程中,针对责任心比较差、工作态度不好的工作人员,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这样就可以有效的转变他们的工作作风。对于经过教育之后依然不改或者违纪违规比较严重的工作人员,应该与他们解除劳动关系,从而就能够有效预防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
3施工安全的信息化管理
在铁路施工过程中,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进行安全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铁路施工企业必须要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对铁路施工安全进行管理,这样就可以在网站进行信息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以及安全人力资源配置。同时运用现代通信和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施工的指导。除此之外,还要建立高效、可靠以及快捷的信息体系,并且要及时准确的掌握安全生产动态,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水平,从而全面的推动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建设。
4强化施工中的整体配合
从目前现状来看,铁路建设管理和管理部门出现了严重的脱钩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两个部门坚守的立场不同,这样考虑问题的角度就不同了。其一,铁路运输企业考虑的问题是要采取何种方式和措施来保证运输安全;其二作为施工企业要考虑的问题是减少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的因素。因此,两个部门必须要做好一个比价平衡的支点,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两个部门的具体要求。同时在对铁路工程进行施工的时候,由于其包含的方面比较多,所以建设、设计、施工以及监理单位一定要树立大局和整体的意识,并且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工程施工的进度和安全。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