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23:0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建筑工业信息化,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工业化;住宅;建筑
中图分类号:TU20 文献标识码:A
一、建筑工业化
用机械化代替人工指用现代先进科技工业生产方式来建造房屋或房屋的指定性产品即建筑工业化。指定性产品如房屋、房屋的构配件和建筑制品是建筑工业化的定型产品。施工机械化和建筑管理科学化使其成为体系标准进一步上升为工厂化是建筑工业化的必经之路。工业化住宅是过去落后的、分散的手工业生产建造方式进行改造或采用现代化的科技,以集中的、大工业的生产方式代替的住宅。
近年来,我国保障性住房大量建设,住宅工业化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应用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具体地区住宅工业化在保障性住宅应用中的研究很少。相对于北京、上海和东部沿海地区,重庆市住宅工业化水平还很低,而重庆市公租房的大规模建设为重庆市住宅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机遇。公租房和住宅工业化发展现状分析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影响程度系数。影响度最大的前5个因素是:缺乏综合引导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体系的缺失;缺乏完整的住宅工业化产业链;缺乏住宅工业化技术标准规范;住宅工业化初期高建造成本。
对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技术支撑与经济政策进行积极研究,探索住宅产业化工作的推进机制、政策措施,顺势而为,建立符合地方特色的现代化住宅。只有实施工业化的建筑方法,才能有效地实现真正的节能效果。
二、建筑工业化的必要性
传统方式建造住宅施工是尘土漫天飞舞、泥浆遍地、手脚架如丛林遍布、轰鸣不绝的搅拌机、建筑工人大汗淋漓的工作景象。现代化提出的低碳环保新要求,这些工作早已落伍。不标准的生产由于没有规则和体系,很难在未来发挥重大作用,改革才能使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的住宅产业化进程得以实施,虽然世界经济不景气,带来很大冲击,但也是这次建筑业改革所蕴含的机遇所在,只要在非标准化生产中合理布局就会带来很多生机,形成标准化生产,而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又是住宅产业化的基础。国家政府为了保民生、扩内需、促增长,拿大量金钱用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实体经济的建设,并要求房屋整体质量、成本控制、使用性能等方面全面提高。提高住宅性能是住宅产业化的核心目标,根据出台的各项政策,国家应集中各种优势配合政策,如科研、技术优势,加强住宅技术保障、质量控制体系等认定体系和建筑环保节能、装修住宅一次性到位等技术经济、政策研究。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唯一出路是工业化,而如果国家带头建设有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快推进住宅产业化进程,集中力量突破住宅标准化、工业化建筑体系进程,有望提前完成国家给出的各项政策指标。
三、新型建筑工业化优点
新型建筑工业化可归纳为五个优点:
第一,标准化的设计。建立标准化的单元是标准化设计的核心。其不同于早期标准化设计中仅是某一方面的标准图集或模数化设计。BIM技术的应用,即受益于信息化的运用,原有的局限性被其强大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能力突破,更利于建立标准化的单元,实现建造过程中的重复使用。
第二,工厂化的生产。是建筑工业化的主要环节。目前最为火热的“工厂化”,其实主体结构的工厂化是根本的问题。传统施工方式中,误差控制在公分级,比如门窗,每层尺寸各不相同是主体结构精度难以保证存在最大的问题;主体结构施工采用的还是过度依赖一线农民工的人海战术;施工现场的诟病即为产生大量建筑垃圾、造成的材料浪费、对环境的破坏等问题;更为关键的是,不利于现场质量控制。而这些问题均可通过主体结构的工厂化生产得以解决,实现毫米级误差控制及装修部品的标准化。
第三,装配化的施工。装配化施工中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两个层面即其核心,特别是管理层面,工业化运行模式有别于传统形式。相比于目前层层分包的模式来说,建筑工业化更提倡“EPC”模式,即工程总承包模式,通过EPC模式,把技术固化下来,形成集成技术,实现全过程的资源优化。确切的说,这是建筑工业化初级阶段主要倡导的一种模式。作为一体化模式,EPC实现了设计、生产、施工的一体化,使项目设计更优化,利于实现建造过程的资源整合、技术集成及效益最大化,才能在建筑产业化过程中保证生产方式的转变。
第四,一体化的装修。即从设计阶段开始,与构件的生产、制作,与装配化施工一体化来完成,也就是实现与主体结构的一体化,而不是毛坯房交工后再着手装修。
第五,信息化管理。即建筑全过程的信息优化,初始设计就建立信息模型,之后各专业采用信息平台协同作业,图纸在进入工厂后再次进行优化处理,装配阶段也需要进行施工过程的模拟。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会集成各种优势并互补,朝着建设逐步向标准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加上信息的开放性,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并促使工程建设各阶段、各专业主体之间信息共享资源,解决很多不必要的问题,有效地避免各行业、各专业间不协调问题,加速工期进程,从而有效解决设计与施工脱节、部品与建造技术脱节等中间环节的问题,提高效率并充分发挥了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特点及优势。
结语
住宅的可持续发展,以科技进步为核心,以节地、节能、节材和环保为目标,提高住宅工程质量、功能质量、环境质量,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逐步完善住宅部件系列化开发、集约化生产、配套化供应的工业化体系。
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以建筑业为主体,建筑工业化受益最大的还是建筑业,不是房地产,建筑企业积极推进是正解。不过,很多建筑企业还没认识到工法的重要作用,只将其作为企业晋级的条件,应尽快改变这一看法,加强对工法的研究和运用,使其成为工业化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发展对策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我国 21 世纪头 20 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当前,随着我国信息化产业的飞速发展,许多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提高,但是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水平还相当落后,信息化的概念还没有真正融入到企业管理的业务范围之中去,信息管理的组织,方法和手段还停留在传统的方式和较低的水平上,从而严重制约了实现信息化管理的进程。因此,在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建筑施工企业只有通过建立先进管理模式和优化业务管理流程,开发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形成相互的联网与数据共享,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扩大管理空间、促进管理创新、增强创新能力、参与国际竞争,才是在新形势下适应竞争环境、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1.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内容与发展
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对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储存、传递与应用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信息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有组织的信息流通,使决策者能及时,准确的获得相应的信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围绕企业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做好战略数据规划;调查分析信息要求和数据流,建立主题数据库;制定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性规范、标准及编码体系;建立企业信息系统框架―功能模型;开发应用适合本企业的软件系统。建筑施工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1单项业务应用
上世纪 70―80 年代,由施工图预算,工程进度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等单项程序的应用,逐步扩展到工程造价计算、钢筋计算、物资台账管理、建筑CAD 设计、区域规划等,以及企业管理与办公自动化、招投标、施工技术、质量与安全管理以及经营管理程序系统的应用。
1.2自动控制技术
上世纪 90 年代,又扩展到在产品生产及施工中推广应用,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自动控制技术,如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养护、深基坑工程监测与控制、地下工程自动导向测量、钢结构安装施工等。
1.3基于网络平台的工程管理。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特别是 INTERNET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网上虚拟协同施工、部分业务采用电子商务提供了条件。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基础编码体系以及标准化建设、电子商务三个方面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攻方向。
2.建筑施工企业运用信息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发展现状
回顾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所走过的 30 年的历史,确实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各级管理网站广泛普及,各种计算软件和工具软件层出不穷,自动控制技术日益增多,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发展迅猛,整个信息技术在量的扩大和质的提高上均有新的飞跃。但是,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环境比较恶劣,点多分散,应用信息技术比其他行业显得更为困难;再加建筑施工企业长期受传统习惯的影响,管理粗放,接受新生事物较慢,多数企业没有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或者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我国绝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在管理信息化方面还处在初级阶段。
2.2存在的问题
(1)软件的开发应用有待深化和普及。计算软件的应用,正在得到建筑施工企业的普遍认可,已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计算工具,但由于受软件本身的局限性,现场技术人员各自了解程度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各类专项施工设计的功能还不够完善,有的计算结果还差异较大,不能完全反映计算对象的真实情况。管理软件的应用,由于受企业文化、业务数据、管理思想及模式、体制、机制的不同和传统管理方式的制约,使用尚不普及。(2)系统的集成性,有效性差。目前,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日常工作数字化层面上,大量冗余的数据和信息重复储存与各个子系统中,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不能做到信息集成,不能形成资源共享,信息化的优势没有得到体现。(3)信息化程度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同目前国内的情况相反,一些技术发达的国家建筑企业运用的工程项目协同建设系统,每个工程项目均设立一个同于建设周期的网站,网站的各分系统可以实现参建各方的协同工作及与外部单位的电子商务连结。这方面,可以说国内建筑施工企业还相差甚远。(4)人才结搭配不够合理。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该是由那些既懂企业的业务管理,又懂得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人员来担任,但现实中难以实现二者兼备。(5)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集中表现在:对信息化建设缺乏全面的认识、了解,认识过于简单,有些急于求成,有些没有发展目标,过于偏重眼前利益,对长远发展缺乏韧性和恒心,遇困难便退缩。舍不得投入,总想花小钱办大事,期待回报心切。
3.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3.1转变观念,全面做好宣传普及工作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理解和积极参与,需要各业务系统的协调配合。只有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管理理念,引进并消化吸收当代先进的管理思想,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使大家形成广泛的共识,树立起克服困难的决心,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才能得以顺利推进。
3.2领导重视,全面做好各种资源投入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投入,需要协调理顺各方面的工作关系和业务流程,而且这种投入和协调在短期内不可能达到完善,不可能马上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领导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合适的资源,创造适宜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促进高层次之间的协调,将问题减至最少
3.3统一规划,严格按目标逐项落实实施
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应该确立一个明确、适中、而且可行的企业信息目标,对规划进行反复优化和全面评价,将其分解成年度计划来分步实施;其次,认真做好实施的过程控制,加强对执行情况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加以纠正,以求更高效地取得期望的结果。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原则上可以按以下四个方面逐步落实实施。①推广普及工具类技术普及单机版应用软件。通过广泛采用单机版工具软件和计算软件,解决工程施工工艺等具体问题。譬如:钢筋优化下料、模板及脚手架 CAD 设计、依据工程量清单快速报价等。运用生产控制系统。通过采用以信息化为特征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控制施工生产活动。譬如:混凝土搅拌站的自动控制、建筑材料试验检测数据采集统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总量控制等。②建立健全的管理信息化技术项目级管理信息化技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涵盖了项目管理全部管理单元。建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根据法人管理项目的管理模式开发的应用软件系统,以及配套的编码和制度。该系统侧重于公司相关业务的处理以及所属项目的管理监控、审批审核、指令下达作业指导和工作协调等。③着力推进信息化标准技术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分类编码就是企业根据自己的工作、组织、资源条件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建立编码系统。统一的编码系统是企业内、外部进行交流的基础,是进行信息交换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前提,是实现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必要条件。④全面构建商务层面的互联网系统电子商务是工程项目协同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电子商务可连结到建筑部件、产品、材料的供应商,实现网络集中采购,以降低采购成本,确保材料质量。
3.4加强评估,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改进
评估可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两种。其中,内部评估主要是考察信息化工作在企业内部引起的变化,可通过总结具体的成果来进行;外部评估则要通过邀请外部专家进行评估,以及搜集外部评价的方式来进行。评估的目的是评价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度,看其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增强满足要求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培训考试教材.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1).
关键词:施工企业;实施策略;建筑;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与管理现状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水平一直以来都较低。我国刚刚开始应用信息化管理的建筑企业,企业实施的是ERP。直到现在,我国建筑企业成功实施ERP的非常低。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依然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初级应用阶段。而我国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仍然应有单项的技术。总的看来,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和开发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着不小差距。
1.1 建筑施工企业不能足够理解信息化建设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有很多都没有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建筑施工企业的变革,对于建筑企业信息化的严肃性、重要性都没有足够的认识,而建筑企业的长期的工作习惯以来养成,没有足够的认识企业信息化对于业务流的程影响。施工企业缺乏整体规划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些企业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实用性,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不清楚,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的建设同步进行。
1.2 目前,我国较落后的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仍然有较多的跟风现象,也有少数个别的企业实施了信息化,自己的企业马上也要搞信息化。对于这样的跟风现象,这些施工企业基本上没能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自身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并不明确,所以会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
1.3 企业信息化的应用与投入
我国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对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些施工企业已经建立了专业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成立了信息化专业小组、设立了网络系统和中心机房;但,水平总体来讲并不高,特别是真正能为建筑施工的企业创造除的效益信息化内容并不多。主要是软件系统的建设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4 管理人才缺乏,专业技术水平有限
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针对企业的业务实际情况所指定的专业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在信息化系统服务和专业技术方面,必须由专业的技术和人才来实施。而实际上,建筑施工企业大部分都缺乏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人才,特别是更缺乏那些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业务和管理的复合全能型人才。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效益又普遍不理想,对企业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与设立并不到位,系统也不完善,复合全能型人才与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更是严重流失,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人才的启用与培养也不到位,根本就留不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种情况给施工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带来了十分严重不利影响。
2 企业将如何管理与建立信息系统
我国施工建设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因为对硬件设施没有太高要求,在使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同时。关键在于软件系统,所以要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企业信息化软件系统。
2.1 实施企业信息化的目标,要详细的分析和比较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实施初期,可以请信息软件公司的专业人员来本企业介绍与讲解,带着问题去调查和研究,并与信息软件公司专业人员进行讨论。重要的是,要明白软件公司所提供的软件系统服务对本企业究竟有什么用,从而来选择真正适合本企业并帮助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信息软件系统。
2.2 经常与同行业之间交流和学习,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要关注
建筑工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应经常关注企业软件系统的发展,把我好各种机会。应常参加相关的学术性会议,经常收集相关的资料,还可以通过在会议上的互相交流与讨论,来收集相关信息。积极的与同行的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相关人员交流,了解最新的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动态和技术的发展。
2.3 加强信息化合理投入和信息化持续性发展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是较复杂和长期性的信息系统的工程,不能一次就投入完成。而所有的信息系统,都是有使用期限的。而软件公司,也在不断更新和产品升级。所以,要建立企业信息化,必须要要结合自身企业的基本情况,对于本企业的需要,都要解决的问题,要与软件企业提供什么样的信息系统服务,要全面策划。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应适用于本企业的需求并及时更新。只有不断完善,更新企业信息系统,才能为企业不断发展来服务。
3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企业信息化管理对于自己传统管理模式会产生很大的冲突。因此,这些因素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经营环境要有良好的互溶,原有的企业发展模式也可能会无法适应新的经营管理形势。所以,有可能导致企业战略方式整体调整的结果。所以,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应做好企业发展的全盘考虑,包括管理制度、协调控制、组织结构、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
3.1 质量管理
企业信息化建设,质量管理并不只是项目完成后的检查管理。是应在信息系统实施进行中的全面的质量控制,包括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事前控制,保证施工企业在建设过程,每个阶段性工作成果的质量检查。
3.2 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化建设,是知识专业技术型的新工程。项目建设与企业信息化的人力资源有着密切联系,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人员的构成、能力、稳定性和责任心,对信息化项目的工作质量,对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改革是否成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素。
3.3 风险管理战略
企业信息化建设,包括经济风险,组织变革的风险和心理风险等。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应预测这些风险,并且要有所分析,一旦出现问题时,可以冷静、从容地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
结语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建筑施工企业多元化经营与管理的发展战略,离不开企业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建筑施工企业应在现有的运营管理模块的基础上成功的实施,制定系统实施方案的整合,来实现信息化管理。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发展壮大建筑企业的必要条件。施工企业对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中,要参照信息化建设,通用专业技术模型和自身企业的特点,仔细研究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做好企业信息化的规划与实施,成功的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俊华.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河北煤炭,2008,3,54-55.
[2]刘杰才.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06).
(一)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期阶段,对其调研力度不足。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在开展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前期,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调研不充分的问题。因此,如果企业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类、整合、进行检索以及编码工作,就可以很容易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企业信息档案的规章制度,从而从真正意义上形成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库,做到真正的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档案信息的管理,实现档案信息化。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只有2%的企业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企业档案信息等相关数据的管理。由此可见,建立数字化的档案数据库是建筑施工企业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功更有利于企业更好的收集、处理、积累具有信息价值的庞大的档案数据。因此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期,要加强对其调研。
(二)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视力度不够,针对性不强,档案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中,档案信息化建设受到很多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比如高层领导不够重视,导致协调沟通不到位,又如档案人员对档案的管理能力不够好,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单纯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只是简单的对工程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因而不需要太专业的知识和专业人才,导致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业务水平偏低、来源杂乱,这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三)档案信息化的探索、开发和建设传统化。
目前国内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开发都流于“表层化”,仍然以比较简单的介绍、汇编和存储为主。比如在数字化的扫描或者目录录入方面,只是由传统方式转变为数字化的网络化的保管,在建立开发的工作中,更多的是改变了档案信息存储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没有实质上的突破,甚至有一些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从不进行档案的编研及相关的检索工作,至于具有综合性、专题性的档案信息化的调研更是少之又少,甚至没有。
二、关于解决建筑施工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方案
(一)通过几种手段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加强对企业档案信息化的管理。
加强对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对工作人员的培训,要有针对的根据建筑企业档案的实际情况进行,要着重于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系统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与操作的培训。同时也要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软件系统维护人员的培训,这其中包含:数据的管理、各个业务模块使用权限的控制以及意外事故的处理等。加强建立档案移交、管理分类方案。对于工程项目竣工档案,集团公司档案管理部门要形成一整套的收集、整理、移交规范。对企业档案、文件的分类以及其组卷原则,都要有统一的要求。
(二)从顶层设计入手,同时培育复合型人才,积极建设并完善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
将档案信息化管理规划到企业的发展中去,依照国家及行业的规划,同时结合企业自身档案信息化发展现状,制定切合实际的的发展档案信息化发展规划。总体规划要从信息化现状、建设目标、系统构架、行动路线、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等方面出发,既要有短期要求,又要保证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长期目标,使档案信息化不盲从、杂乱。要加强基础理论、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对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学历要求、专业对口性要求。加强对相关人员现代化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在恰当的时机引进专业人才,增强团队实力,为企业更好地服务。
(三)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引进新的方法,用应用来促进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立。
改变企业档案一归档、保管工作为主的局面,注重档案的应用、扩展范围,提高员工参与档案管理的比例,形成全员参与的好局面。同时应用更加专业档案管理方法,充分利用IT新技术。
三、结束语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教学媒体;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移动学习
随着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实践和研究成为当前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的重点,而信息化教学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核心体现,因此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成为职业教育者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笔者作为中职专业教师,结合自己的信息化教学实践,反思当前的教学现状,探究提高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解决策略,实现有效提高信息化教学质量。
一、信息化教学的内涵和现状分析
信息化教学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1]。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有目共睹:大容量性能节约时空,提高教学效率;直观性、动态性、趣味性能提高学习热情,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交互性、重复性、针对性能促进分层教学和自主学习。然而反思信息化教学现状,仍有不少问题:教学中滥用教学媒体,重教轻学,缺乏优质资源积累;片面理解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应用不合理;不善于运用信息化教学环境开展教学,信息技术在实训教学的优势未受重视;教师信息素养有待提高,对信息技术的主动学习和应用不够。因此如何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现实意义。
二、提高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精选教学媒体,讲求促教助学,乐享网络资源,丰富教学积累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媒体,称为教学媒体,是指教学活动中交流、传递信息的技术工具和手段,用于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2]。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了现代教学媒体类型,如何通过精心选择,达到促教助学优化教学效果呢?有国外大学试验表明媒体技术手段应与教学目标和内容匹配,不能片面追求技术性,对于事实性知识传统与现代教学媒体效果相当。因此选择教学媒体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对象、内容和条件,并遵循有效信息、优化组合和最优决策的原则[3]。具体来说,教学媒体所反映的信息要与师生认知结构和教学内容有重叠时才是有效信息;而多种教学媒体各有所长,要优化组合,才能物尽其用;而公式(媒体选择概率=媒体功效/付出代价)是最优决策的依据。因此在选择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时也要讲求性价比,教师应该学习提高获取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乐于共享优质的网络资源。例如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中传统教学媒体常常难以有效开展教学,而如何精选巧用现代教学媒体就尤为重要。在力学课程“力的平移定理”教学中,运用实验录像能很好化解力学理论的微观抽象性;在地基与基础施工课程“基坑降水”教学中,运用带控制钮的动画课件能方便展示动态的工艺流程;在建筑构造课程“屋面构造”教学中,工地施工视频(图1)解决了学生无法亲历现场和联系实际的矛盾;在测量课程教学中,合理运用仿真操作软件(图2)能有效解决因实训基地不足而难以开展理实一体教学的问题,增加学生真实情境中学习技能的渠道,突破实训学习的时空局限。媒体发展出现了如网络搜索、QQ交流和各类学习辅导软件等学习信息工具,为收集资料、讨论答疑、安排计划等学习活动提供便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建筑识图课程教学中,带有知识提纲导航的导学软件(图3)能通过动画形象地诠释“建筑剖面图形成”的学习难点,而带有视角互动的电脑三维建筑模型(图4)为学生自主探究建筑构造提供技术支持,助学效果明显。作为中职专业教师应多关注职业教育和专业发展的优质网站和信息资源,博采众长。例如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网、筑龙网等。(二)注重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整合信息技术,提升学习效果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主要特点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学习者通过学习活动主动建构知识。基本原则是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能力培养;利用信息资源支持学习;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设计学习活动;强调“协作学习”[1]。可见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是教学过程设计,其中学习任务是重点,所以要提升信息化教学效果,就要完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笔者恰有2015年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的经历,大赛网站共享有许多优秀的作品资源,不妨选取同为建筑识图课程的两个作品,针对信息化教学设计做个分析比较。作品A是中职组信息化课堂教学一等奖作品《投影图》(图5),作品B是笔者参与的三等奖作品《初识剖面图》(图6)。作品A的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手段并不复杂,但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能合理有效整合,现代和传统教学媒体互补,教学环环相扣,自然递进,为促进学生的探究性、资源和技能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提供有效的信息化资源,同时教师也借助信息化手段有序推进教学进程,作品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确较为成功。虽然作品B的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手段较为复杂和先进,学生也是借助信息技术开展资源和合作学习,但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整合较为简单生硬,引导学习作用不突出,学生学习建构过程不够细化,提升学习效果不明显,所以作品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有待改进。(三)完善教学环境,强化实训教学,模拟真实情境,增强岗位技能实训课程在中职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理实一体的专业课程更要强化实训教学。实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专业的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为顶岗实习做好准备,并增强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度。但往往因为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安全管理等制约因素,使得传统实训教学效果欠佳。信息技术发展为职业教育创建了丰富实用的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就是较为典型的。它主要包括三大部分: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教学支持系统和教学信息资源系统[4]。因此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进行教学具有天然的技术优势。具体来说它能实现师生教学资源和外部设备的共享;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实时监控和指导;学习成果的准确记录和科学评价。例如在建筑CAD课程“建筑施工图绘制”的实训教学中,根据岗位要求,以完成“别墅建筑平面图CAD绘制”学习任务为驱动,借助计算机网络教室(图7)的信息化功能、教学广播软件和CAD软件的应用,高效推进学习任务。教学过程中教师任务,学生共享电子任务书和建筑图;教师广播教学,学生示范讲解;教师监控指导,学生个体答疑;学生任务成果发送等教学活动;无不体现出信息化教学环境对提高CAD绘图实训教学的显著效果。面对目前职业教育中实训教学的困难,校企合作让仿真模拟技术在技能培训的应用受到关注,因此仿真模拟教学也在职教改革中开始探索实践。仿真模拟教学是利用实物或电脑创设各种虚拟环境来模拟真实环境,并根据真实环境中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情况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操作、验证、设计、运行等的教学方式[5]。仿真模拟教学具有节约成本、维护简单、资源丰富、保证安全等优势,能促进自主学习,提高实训效率。例如在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课“塔吊的基本操作”实训教学中,就能利用配套有塔吊操作模拟机的实训教室(图8)来模拟教学。模拟机主要由操作台硬件和学习软件组成,通过模拟技术实现人机互动,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操作训练,达到提高学生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教学目标,大大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四)尝试网络辅助,提升教学管理,拓展移动学习,延伸课堂教学随着网络和移动通信工具的发展,人们的学习活动打破传统的时空障碍,网络教学和移动学习逐步兴起;面对学习新变化,教育者更要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科技发展带来信息化教学的新契机,也必将促进学习型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课程开发对中职校来说存在困难,不过利用网络辅助学习和管理优势明显,许多网络教学软件和校园网络管理平台都能促进信息化教学,不妨积极利用。网络教学软件平台是指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为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主要具有课程开发、课程工具、评价管理和用户管理等功能[4]。例如在建筑识图课程中为提高学生的建筑识图能力,利用企业开发的建筑识图实训评价软件加强学生课外学习。软件分教师、学生和管理员不同用户账号,支持师生同步或异步在电脑上网络登录使用,平台存储强大图库资源;学生能自选题目训练,错题提供知识链接,促进自学提高;教师能规定时间内完成的测试;训练测试后及时评分和成绩分析,方便师生对学习情况的了解和管理。又如笔者学校创建的校园数字平台实现了各项事务的集合管理,教师借助平成学生表现、成绩、评语等信息处理,把学生学习和德育表现进行整合,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完善评价体系,形成教学管理档案。如今智能手机不只是通信工具,俨然就是个人电脑,它已成为移动学习的研究热点。移动学习是利用无线网络,采用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等无线设备来实现的学习活动[4]。智能手机功能强大,能处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各类资源;实现网络浏览查询和收发邮件等;最重要是能安装应用程序,实现信息化教学获取、交流、分享等学习功能;而手机外形轻巧操作便利,促使它成为理想的移动学习设备。例如在建筑构造课程“墙身构造”教学中,要求学生移动到教室外,完成相应测量调查的学习任务。利用手机适时拍照真实记录调查结果,快速上传网络,并在多媒体屏幕同步展现,促进学习任务实施和评价,提高了学习效果。同时手机应用软件日益完善,例如在QQ群应用中就有作业、群签到、群问问等许多功能,也能实现多人同时语音视频互动;另外学习APP也应运而生,帮助学生自学管理。当然手机的移动学习也要防止学生学习依赖和“低头族”安全隐患的产生,只有合理科学使用,才能真正实现它的学习工具价值。
三、加速学校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在信息化教学中,信息网络技术是基础,信息资源是核心,信息技术与资源的应用是目的,而信息化人才、政策、法规和标准是保障。高技术支持下的研究性学习是理想的信息化教学[4]。因此加速学校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保障,着重要做好以下几方面:(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包含硬件配套设施和网络资源软件;(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和提升,使教师能够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具备处理信息的能力,乃至能支持教学创新改革;(三)继续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总之,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阶段,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5]。职业教育者应该注重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力求从精选教学媒体,乐享网络资源;注重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完善教学环境,强化实训教学;尝试网络辅助,拓展移动学习等方面入手;努力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对信息技术应用要有正确认识,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辅相成,只有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观念革新的有机结合,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才能真正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景亚琴.信息化教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2]胡迎春.职业教育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方明建.基于问题的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4]张一春.信息化教学技术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
Abstract: combining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formatization, this essay discusses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premium quality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s the background, combined with the progra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how to carry on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ideas and measures.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伴随着企业创新步伐加快,信息化建设无疑将成为企业发展及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手段。而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施工行业,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仅以广东中人集团建设公司为例,近年来通过购并、重组等资产整合方式,下属企业数量扩大至X 个,建筑施工也从通信向公路、桥梁、爆破等新领域拓展。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管理和企业外部运营环境也变得复杂多变,这一切迫使建筑施工企业内部需要强化管理挖掘潜力,外部需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保持可持续性的发展。而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成为最值得推崇的新技术,企业信息化建设课题也自然并迫切地产生出来。
2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建筑施工企业总体信息化水平较低,实施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处于基础应用的初级阶段。就广东中人集团建设公司而言,目前主要的信息化应用管理仍停留在各业务模块的软件应用层面上:如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工程概预算系统等。与其它行业,如金融、通讯及生产制造行业相比,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与发展速度还是相形见绌。软件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规划整合,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集团各业务板块之间、总部及各下属单位之间各自为战:财务管理链条出现断节,预决算体系难以建立;项目监管难以实时深入开展,项目风险无从实时管控。如何实现施工企业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建立财务业务一体化、集团项目一体化、人财物管理一体化的信息系统,成为广大施工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2.2 项目管理模式的转变还缺少与之对应的整体信息化管控模式
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从原来的项目经理全额承包制向法人集约化的项目管理模式改变,施工项目从承接、施工到内部财务清算和审计全过程的管控权回归到公司总部,公司总部对所有经营项目有绝对掌控权、决策权。而目前的项目管理信息化最多也只重视在项目经理部层面上的局部应用,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控制项目部的质量、安全、进度管理等。随着项目管理模式的改变更加需要加强集团管控能力,需要通过集团管控发挥集团资源协调优势来控制项目的合同、物资、成本、设备、风险管理等。
2.3 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信息孤岛”依然普遍存在
我国多数施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之初缺少整体规划与统一管理,集团内部信息化重复投资现象严重,造成集团资源的浪费和时间的浪费,同时,由于集团内部各个系统分期、分批建立,系统之间前后衔接以及不同系统之间数据交互、数据记录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造成了集团企业内部存在信息孤岛,信息无法共享,最终很难达到既定的目标。
2.4 资质信息化评审考核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同时造成信息化建设需求的透支
2007 年住建部颁布了《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标准》,其中对企业的信息化要达到的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国近270 家特级施工总承包企业为特级资质顺利就位必须重新规划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新标准的出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但同时,部分对信息化认识不足的施工企业,为了达到资质评审的要求,匆忙应付做表面功夫必然造成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障碍,也造成了企业人财物的浪费和造成信息化建设需求的透支。
3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化,既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其抽象性在于,当遇到涉及大量计算、需要快速传递信息的工作、需要高效地存取信息工作、需要自动控制的工作时,自然地可以考虑利用信息技术。其具体性在于,必须拥有相应的软件和硬件系统才能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对于施工企业来讲,由于对硬件没有过高的要求,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关键取决于软件系统。为了更好地选择为企业信息化所需的软件系统,对于有志于企业信息化的施工企业相关人员来讲,应该在以下几点上引起注意。
3.1 关注信息系统的发展,加强与同行业的交流与学习
作为企业信息化相关人员,平时应格外关心相应的软件系统的发展,利用好各种机会。例如,时常参加一些相关的学术会议,通过收集相关的资料,甚至通过会上的相互讨论,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积极主动的与同行业信息化主管交流学习,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及信息技术的方向。
3.2 实施时应以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为主导,进行详细的调研和比较
在信息化实施初期阶段,应该带着问题去进行调查研究,可以请软件厂商来本单位介绍情况,并进行讨论,也可以走访软件厂商达到同样的目的。关键是,要搞清楚软件厂商提供的服务究竟对企业有什么用,从而选择真正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软件系统。
信息化建设与软件供应商之间不要简单的理解为常规基建项目的甲乙关系,双方更是利益相关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所以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是成功的重要因素。选择侧重于:产品成熟度、咨询和实施能力、行业成功案例、专业度、持续服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3 注重信息化发展的持续性和信息化的合理投入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次性投入到位。所有信息系统都有使用寿命的,软件厂商也在不断升级产品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因此推行信息化一定要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企业需要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对应的需要软件厂商提供什么,应该全面规划。
(1)施工企业流动分散,互联网技术出现前,难以得到资源共享,大都只有一二个单机软件在运用,无明显的效益。
(2)施工企业的业务涉及面广,信息源纷杂,不像银行、证券企业仅靠一两个软件就可解决问题并发挥效益,且各业务软件,尤其是管理软件因各单位做法不同难以标准化,因而开发及推广难度较大。
(3)财力、人力、管理资源等投入较少,企业对其重视不够。
(4)电脑应用的基础较差。
(5)存在观念问题,认为建筑行业是以粗放经营为主的行业,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相距甚远,不可能也没必要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单项专业软件的应用效益较低,施工企业的业务工作,尤其是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没有计算机手工也可完成。
随着电脑技术及软件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国内施工企业电脑应用已逐步向软件集成化、施工管理信息化方向发展,也逐步意识到企业的基础数据库的重要性,许多国内电脑应用先进企业加大财力、人力、管理资源的投入,为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提高经济效益树立或改善企业形象起到了良好效果,预计今后几年将是施工企业电脑信息技术应用快速发展时期。
2电脑信息技术的应用前景
2.1专项软件方面的应用
(1)工程管理方面。招投标标书制作、网络计划与控制、预决算、成本控制、财务管理、工程量计算、钢筋翻样、模板配置、施工场地布置、合同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统计报表、财务管理、施工现场监控等。
(2)专业技术方面。实时控制,模板及脚手设计、计算及配置,深基坑围护方案、设计、计算,结构设计计算等。
(3)办公自动化。财务、统计、报表、文字处理、档案管理,办公信息资料管理、人事管理,固定资产、决策等。
2.2计算机信息网络方面的应用
(1)国际信息网的应用。企业主页广告、电子邮件。
(2)企业信息网络。以文件交换为基础的无纸办公系统、各类资料查询系统、电子公文可视电话、电话会议系统,学术交流,方案汇编及会审,分类论坛,技术咨询、软件共享租赁服务、远程监控等。
近年来,建筑施工管理软件产品已配套并向产业化发展,在技术上已有很大突破,为施工企业计算机信息化奠定了良好基础。随着推广应用的深入,计算机信息网络方面的应用及企业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也将比单体软件的应用更为重要,它可使单体电脑的效能大大提高,通过资源共享方式可使许多软件、信息资料实现共享,大大减小投入,提高使用效率。
3施工信息化系统的筹建
(1)领导理解、重视是前提。各级领导理解、重视电脑应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肯于投入是推广应用的关键。许多企业领导已重视电脑应用,但在观念上还存在偏差,表现在肯于硬件投入,软件及系统开发维护方面不愿作过多投入,结果电脑信息技术应用虎头蛇尾,后续软件系统及维护开发体系跟不上,应用达不到预期效果,未给企业产生明显效益。
(2)因地制宜,做好规划。首先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长远目标。除了要求一些业务或专业工作在一定时期内应明确达到要求的应用程度外,同时还需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规划是极为重要而难度较大的环节,它的合理先进与否涉及整个系统的成本及实现后的效果和有效、持久性。施工企业建筑施工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各个业务工作的环节,并非购买几台电脑、软件就可解决问题,具体规划、系统设计时,应从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和健全改革工作与管理制度三方面考虑、展开。
a计算机网络包括局域、远程网络两个部分,这方面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对于小型局域网处理速度要求不高,采用10M网卡、3类布线即可满足要求,对于中型或大型局域网宜采用100M网卡、5类布线,必要时还可考虑加装交换器;远程网络目前根据企业的应用状况宜采用电话远程拨号连接,有条件的地方可加装“一线通”,以弥补拨号网络速度低的缺陷,目前设专线对于分散的施工企业尚不实际。
b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及信息数据库三个部分。对于微小型网络,采用window95/98即可满足要求,且成本及维护费用低;对于中型、大型网络宜采用NT或Linux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及信息数据库须根据系统工程的总目标,分专业、分块依据各模块间逻辑关系进行组织、设计,为了使整个系统不易过时、难升级,必须精心设计总控模块,建立先进、通用基础平台,建立数据信息交换标准格式,各种专业软件、模块及信息资料库在此基础平台上依据一定的模式或格式进行开发或引进,对于个别专业软件则也可加入数据转换系统后纳入系统平台。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类工程软件的开发平台由DOS全面转向到基于Windows的开发平台,软件界面友好,可操作,开发手段更丰富、先进,开发周期短。开发语言采用可视化开发语言,如VC、VB、Delphi、VFP、及LotusNotes等。数据库技术目前已越来越流行,传统的文件系统已逐渐被弃用,常用数据库语言有Foxpro、SQLServer、Access等。近来,一种新的软件系统开发模式已经萌发并将成为主流,这就是基于信息网络系统及浏览器平台的应用系统,以往许多软件的人机对话界面转入浏览器界面,用户只需掌握使用浏览器工具就可得到各种软件功能。
c传统的工作、管理方式、制度有许多方面与计算机信息化不相适应,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推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同时不断改革现有的不合理的传统制度与习惯,规划好业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引入先进的工作方式、方法。
(3)分块开发、引入,逐步完善。施工信息化这一系统程,不可能在短期内速成,首先应从容易实现、能见初效的模块上着手,建成一个,使用一个,见效一个,逐步完善。模块的开发采取引进和自行开发并举。在已建成的先进、通用基础平台上,不一定所有软件要购买,有许多工作不一定必须要有专业软件来实现,目前基于Windows平台上的通用软件很多,如Word、Excel、Vfp、LotusNotes等可以直接完成许多统计、计算、表格、图文方面的业务工作,且数据可以互相对接、共享,我集团亦有在施工现场只依赖网络系统、数据库而不依靠专业软件实现施工管理的成功例子。对于施工管理方面的专业软件,目前国内已涌现一批起点高、集成化的软件产品,如北京梦龙公司,理正软件研究所,广联达公司,上海广运公司,深圳斯维尔公司等。软件引入时,要充分考察软件的先进性、适用性及可集成性,避免重叠引入、浪费。
4系统的运作与完善
(1)企业的推进机制及系统的维护开发体系。没有完善的推进机制及维护开发体系,整个系统难以长久见效。系统的运作过程就是系统见效的过程,不仅要维护、更新系统,还需不断开发、完善。目前不少施工企业对这方面理解不足,维护开发人员往往是精简对象,造成人才流失,企业电脑应用大起大落。
(2)加强基础工作。大力推进专业工作的改革及标准化,这直接决定了电脑应用的顺利开展并向系统化、集成化的纵深方向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成熟度;AF-BP神经网络;建筑施工企业
引言
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建设水平直接关乎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由于信息化等级划分标准的缺失,导致施工企业一方面无法准确评估其信息化水平,另一方面片面追求高新技术,信息化效果不理想。建设部已将“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水平,有效促进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设为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1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的构建
1.1评价指标的构建
参考已有研究成果[1],建立以4个一级共17个二级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设各二级指标满分均为100,其评价要点及评分细则见《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评价标准》。
1.2成熟度模型的等级划分
采用阶梯式结构,将成熟度划分为初始、基本、成长、成熟、优化5个等级,分为企业信息化的雏形、形成、发展、迅速增长、自我完善阶段[2]。
1.3成熟度模型的内部结构
将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作为各关键过程类,二级指标作为各关键过程域,二级指标各评价要点作为各关键实践[3]。
1.4成熟度评价方法的选择
将5个等级评分标准分别划分为[30,50)、[50,65)、[65,80)、[80,90)、[90,100]。以人工鱼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求取成熟度总分作为定量评价结果。但其只能作为成熟度等级判定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企业还需依据各等级关键实践进行定性检验,若某等级所有关键实践均达标才能确定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处于该等级[4]。
2基于AF-BP的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模型的构建
2.1训练样本的获取
经专家测评得出各二级指标评分和期望总分构成网络输入对,调研30家施工企业的原始数据作为训练样本。
2.2网络结构及参数的设置
以二级指标评分为输入,成熟度总分为实际输出,期望总分为期望输出;经试验建立17-20-1的三层神经网络;BP最大训练次数、学习率、误差要求、动量因子分设为2000、0.05、10-4、0.9;AF人工鱼数目、可视域、拥挤度因子、步长、迭代次数分设为10、0.5、0.618、0.1、50;分别在BP和AF-BP中训练做对比。
2.3运用MATLAB对网络进行训练
对原始数据归一化处理,选前25组为训练样本,后5组为测试样本,在MATLAB中训练。BP和AF-BP训练平均次数分为17758、671,可看出AF-BP性能远优于BP。AF-BP测试误差表明其与专家评价的拟合性更高[5]。将上述训练出的AF-BP神经网络保存,待评企业只需将各二级指标评分输入网络,即可得出总分先作定量划分,再以各等级关键实践定性检验,即可得出一个综合评价结果。
3案例分析
因保密需要,将该公司命名为A。A公司各指标得分为X=(96,96,92,90,85,90,100,85,100,80,50,70,100,80,90,95,90),将X输入MATLAB中保存好的模型中,输出值为0.8650,则A公司信息化成熟度总分为86.50,定量评价结果为成熟级。依据成熟级各关键实践进行定性检验,发现A公司存在不足之处,给予如下改进建议:建立并完善电子商务系统;在项目现场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与软件供应商合作,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员工信息化培训力度,确保培训的制度化和经常化;完善信息化组织,在各项目部设立信息管理责任人;设立BIM中心。
参考文献:
[1]JGJ∕T272-2012,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评价标准[S].2012:1-38.
[2]王洪艳,朱晓楠.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构建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24):89-90.
[3]张健.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4]任宏,祝连波.基于组合权法的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多层次灰色评价[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2:82-88.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引言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建筑行业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建筑行业发展为了与其更好的融合,有必要应用信息化技术,在实际工程管理中开展信息化管理,借助信息技术帮助提升管理工作效率与施工质量,最终促进推动建筑行业发展不断向前。
1建筑工程开展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意义
1.1全面提升建筑行业水平
传统建筑行业发展中,在进行工程信息分析与管理期间经常需要较大的人力与物力,其不仅会增加工程成本消耗,还会影响工程管理效率。但是,将信息技术合理应用其中,就能快速收集并整理工程建设信息,进而对工程信息进行合理化分类与存储,从而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1.2合理优化建筑流程
在建筑工程发展中,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全面优化建筑流程,从而让工程建设朝着规范与标准的方向前行,合理分配建筑资源,从而有效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1.3合理规避企业风险
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中,很多环节都存在风险隐患,若不对这些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合理规避相关风险,就会给建筑企业带来一定经济风险。建筑工程管理中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则能有效规避上述风险,确保各项环节工作有效进行,从而不断提升建筑企业经济效益。
2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缺少信息化管理意识
当前建筑企业中很多都存在管理模式落后的情况,建筑企业当中组织结构单一的情况十分明显,一般来讲,建筑工程管理负责人为企业领导,但是在一些小规模建筑企业中,其中农包含一些家族企业,这里面管理岗位直接由家族亲戚任职,因而常会出现管理水平低的情况。很多管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较低、文化水平低,没能对信息化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进行全面认识,因此使得信息化管理难以充分发挥实际效果。
2.2信息化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城市建设不断发展的当下,各个行业市场竞争越来越大,建筑行业也不例外,所以使得一些建筑企业无暇顾及建立信息化管理机制。一些建筑企业及时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更多的是进行表面信息化管理,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所以企业在实施管理政策时,常常收获不多最佳的管理效果。另外,当问题发生时,使用这种不健全的信息管理制度,难以快速高效解决问题,与此同时还会对建筑企业发展建设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2.3信息化管理体系不健全
当前,国内大部分建筑企业仍然没能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在建筑企业中应用的价值,所以人们常常忽视信息化管理,更别提对信息化管理体系进行不断完善,所以目前很多建筑企业中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不健全,信息化管理存在明显缺陷。具体而言主要展现在管理工作缺少一定规范性与科学性,信息化管理工作更多的只能应用在局部工程管理中,难以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
2.4缺少信息化管理人才
建筑行业在积极开展信息化管理期间,由于缺少专业信息管理人才,所以难以达到理想的信息管理成效。一些建筑企业进行工程管理期间,虽然应用了信息化管理,但为了进一步节约成本,常常没有邀请专业信息化管理人才开展工程管理工作,信息化管理工作多是由非专业人士进行的,这部分人员缺少专业信息化管理知识与技能,难以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3解决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问题的主要措施
3.1健全信息化管理机制
建筑工程管理中,对信息化管理机制进行不断完善,需要使用最新管理模式,凸显信息化管理中软件管理的作用,并对信息化管理机制进行不断完善,如此方能进一步提升人员工作质量与效率。此外,还应对信息化管理机制进行不断完善,及时解决工作中的管理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实际管理质量。
3.2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
建筑行业发展建设中,管理工作相对复杂,具体而言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职责划分、组织编制等,具体而言有包括建筑设计、工程管理、合同签订、材料管理、核算、财务管理等方面。建筑行业需要结合自身特性,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加强建筑项目中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对信息采集、处理等过程进行逐渐完善,以便更好的开展建筑信息化管理工作。再者,施工单位管理人员需要建立明确的管理改革思路,找到行业管理的核心目标,避免过度依靠传统管理法,忽略信息化管理;也不能完全将旧式管理方法抛弃掉,相应的需要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共同推进信息化管理和传统管理。
3.3积极研发建筑信息管理软件
建筑信息管理软件及系统平台建设,需要政府、建筑企业及市场的共同参与,例如:建筑工程项目从设计到施工期间,常常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些因素所导致的施工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施工质量与成本,基于此,建筑企业需要结合行业发展需求研究相关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在信息化管理系统里面,对参数进行合理设置,然后收取使用人员对项目变量参数的调整;关注信息化系统操作性与实用性,便于用户合理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适于市场使用;在研究信息化管理系统过程中,需要对工程成本管理与信息处理速度等方面进行全面关注。借助这一系统能够对项目资金产出投入、施工进度与计划、成本消耗及预算等进行全面识别,在此期间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4建立专业管理人才队伍
建筑企业应增加信息化管理资金投入,与当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化管理系统等相结合,推动建筑行业与信息化管理相融合。为了促进信息化管理科学开展,建筑企业可以采用内外统筹法,建立一支专业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管理团队,并对这部分人群进行科学培训,通过加强和优秀企业间的合作加强建筑内部管理,通过开展企业合作提升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让建筑企业朝着科学化、多元化、系统化的方向不断前行。工作期间建筑企业还应对信息化管理投入和产出进行重点关注,并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利用定性和定量结合法,合理控制信息化建设系统成本投入,确保其能不断提升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效益。建筑工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转变传统的建筑企业管理方式,同时帮助建筑企业及时更新建筑工程管理思想与工作方法。在应用信息化管理期间,建筑企业需要做好上下协同,确保员工思想与观念相一致,在思想上引领员工不断向前,从而为信息化管理工作落实奠定良好基础。另外,企业还应对信息化管理进行全面认识,通过提升信息化管理应用效率,提高信息化管理质量,确保建筑企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结语
总之,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信息管理技术相继成熟,且逐渐受到各个行业的青睐,将这一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中,促进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通过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还能提高对管理数据的利用效率,最终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罗亚玲.利用建筑行业信息化管理提升工程管理水平探析[J].四川建材,2017,43(04):226-227.
[2]宋骋奕.探析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19):266-267.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建筑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繁荣期。工程项目的增多、工程量的增大,对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从自身的管理入手,增强企业竞争力,是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关注的焦点。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实施是解决企业管理难题的最优途径,也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得以生存的关键。
■一、前言
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增加,也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确立了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出产业的地位。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而愈演愈烈,通过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综合收益,也是适应市场信息化需求的发展方向。
■二、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施行状况
目前国内施工企业发展良莠不齐,但提升整体竞争力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信息化管理方式的定位。通过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督促施工企业自身工程质量的提高和工程项目的科学化管理,也有助于整个行业的信息整合。就信息化施行情况现状来看,一些大型建筑企业起步较早,计算机技术应用相对成熟,已经完成了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初步构建。但在企业占有比例更高的中小型企业中,信息化开展较晚,甚至还是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在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和招投标过程中,依赖手工操作,还不能有效地利用信息平台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价值,这也是造成国内施工企业整体水平两极分化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整个建筑行业发展来看,信息化起步整体较晚,远远落后于其他技术行业,因此,建筑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开展已经迫在眉睫。
■三、施工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作用
3.1建筑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目标
信息化系统的构建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首先要明确系统建设的目标,将信息化管理的起步定位在满足企业的基础数据、文档管理、日常办公和人力资源等基础管理需求。其次,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目标是在设计管理和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与普及。通过对企业各环节信息化管理的实现,提出了更高的建设要求,就是要将信息化管理手段推向项目管理应用的更高层次,从而真正实现建筑企业的整体信息化管理转变,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收益。
3.2实现多方协同作业与信息共享
信息化管理的实现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开放的平台,借此来创建一个信息共享空间,为各企业间的协同作业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项目管理的信息化集成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通过对预算管理、设计管理、招标管理、施工管理等环节的数据分析和合理规划,增进合作企业间的信任度,同时对项目工期、质量和成本做到信息互通,最大程度的发挥组织协调的作用,通过信息交互避免多方合作过程中各施工企业各自项目管理上的漏洞存在,从而保证多方协作的经济收益。
3.3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统一规划管理
建筑企业庞大的日常信息以及业务数据是建筑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因此,这些信息的集中和统一存储是施工企业决策数据的积累,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项目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息资源的收集、存储和利用都要经过统一、细致的规划和管理,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满足不同情况下的使用需求,发挥信息的真正意义。此外,除了在基础设计上考虑到数据体系的建立,更要在信息管理中融合统计与分析工具,通过智能化分析工具对项目投资、工程成本、施工进度、经营利润等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并在智能分析工具的作用下,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辅助。
■四、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系统管理研究
4.1项目概况信息化管理
工程项目的概况包括项目的基本资料,例如,项目名称、地点、投资单位、投资金额、项目负责人等主要信息。这部分信息的集中和整理,是要保证信息的及时、有效和准确,目的是让相关人员了解工程的主体。
4.2项目招标规划信息化管理
招标规划信息化管理,是通过对招标工作中的各环节的统筹安排,建立项目招标的结构体系,直观、准确的反映招标过程中的范围与内容,便于协调其中的各项相关因素。
4.3施工投资控制信息化管理
施工控制,包括对项目的进度、质量和资金投入等环节实施目标化管理,在满足项目要求的同时,将以上因素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从而对整个工程项目起到约束的作用。特别是投资控制,是建筑施工企业信息系统的主要目标,从投资估算、施工图预算、合同造价、实际造价支出等涵盖了工程投资建设的全过程资金相关数据,因此,信息化管理可以在实现保证工程质量的基本前提下,压缩成本支出使收益达到最大化。
■五、 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对项目管理实施信息资源整合,从而达到信息化的高度统一。项目管理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是建筑企业综合竞争力价值的体现。建筑行业信息化革命的开展,为建筑行业的振兴和繁荣平添了新的契机,在推行科学化企业管理的道路上开启了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冯兰晓.如何进行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李宇宁.施工企业信息化初探[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建筑企业;管理组织模式;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0)01-0086-02
一、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信息化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建设项目的立项、招投标等一系列项目步骤的展开,都需要大量与之配套的相关文件和数据,项目建设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就是搜集和整合项目施工所需要的组织类信息、管理类信息、法规类信息以及技术类信息和经济类信息。
随着建筑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专业化生产日趋精细,企业的管理信息也急剧增加,企业对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内外经验表明:正确反映建筑行业要求的规章制度、工艺规程、技术标准、各项定额、数据、报表以及社会经济动态、市场需求、资源供应等信息,是组织建筑企业生产的必要条件。如果企业不能及时分析、处理和利用这些信息,就不能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控制,因此,建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信息化环境下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组织模式分析
(一)信息化环境下建筑企业管理组织模式的核心体系
“以信息化为企业管理组织模式的核心”是信息化环境下建筑企业管理方式改革的重点,之所以把信息化作为企业的重点发展战略,这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发展必然趋势。
首先,建筑企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原有的传统管理组织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了,特别是企业在扩大经营规模、拓展新市场时,由于时空的限制,传统的手段对远程管理已无能为力。其次,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出路。尽管企业信息化在国内进展的不是很顺利,但是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那就是信息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建筑企业而言,信息化能够有效的实行集中管理,加强项目管理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我们在对信息化的认识上,不能步入信息化的误区。
(二)信息化环境下建筑企业管理组织模式
建筑企业管理组织模式的本质是要解决总公司、分公司(事业部)、项目部之间如何协调发展,以及每个机构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控制。传统建筑企业的组织模式是传统的三层管理模式,但是现在的三层管理模式与传统的三层管理模式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管理层与生产层分离,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项目部的管理职能,使项目部成为执行机构,类似于职能行使部门。
传统的三层管理模式由于缺少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基层直接管理模式,即分散式管理。而现在的三层管理模式由于采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集中化管理,即通过总部设立专职的职能部门(信息中心),由这类专业性机构辅助高层管理者进行整个企业范围决策管理,这就是集中管理模式,但是这种集中不是绝对的集中,而是分散与集中的统一。三层管理模式按照职能性质可以划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作业层。它对应与管理组织模式中的公司总部、分公司和项目部。
1.总公司的职能:建立公用信息平台,制定各种信息规范,信息系统的维护、公用信息的、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处理、建立企业内部基础数据库,比如企业内部定额、材料库编码、劳务信息、人力资源库等。
2.分公司职能:分公司的主要职能是协助总公司对项目部进行管理,比如信息的初加工,然后传送到总公司。
3.项目部职能:项目部是信息的终端,也是信息的来源。很多数据和信息都来自于项目部,比如生产数据、实际成本数据、材料耗费等,因此项目部的信息最终通过分公司或者是直接上报到总公司,为总公司进一步完善信息平台和基础数据库提供依据。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的这种信息化管理组织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以“信息的收集、传送、加工、处理为导向的”,不再单纯的以职能划分为组织模式,这也是它区别于以前组织模式的地方。
三、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以建筑生命周期为主线的总体规划
基于建筑生命周期的建筑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国家电子政务的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建筑业管理条块分割,如项目审批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建设管理归其他有关部委管理;而且各管理部门职能交叉,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所以,为尽快实现建筑生命周期建筑业集成管理的发展目标,建筑生命周期涉及的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协调起来共同解决信息化过程中的业务整合、流程优化、组织业务功能合理、管理目标统一和信息系统的建设,这就需要国家统一协调,建立起以建筑生命周期为主线的建筑业管理信息化总体规划,稳步推进。
(二)统一完善建筑业基础信息编码,规范业务流程
建筑业管理的基础信息编码和业务流程统一是管理信息共享、交换的基础,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业包括勘察设计企业、总承包、施工、装饰等基础信息规范编码系统,统一行业业务流程是建筑业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的基本工作之一。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应用,统一规范建筑项目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流程。如用友财务管理软件、北京今驰公司开发的“建筑材料管理工程系统”软件、北京光环和税公司开发的“综合项目管理系统”等。
(三)拓宽渠道、增大投入
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必须保证必要的投入。为此,可采取的措施有:
1.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专业公司)、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市场化机制,创造一个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外资投入为重要来源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政府每年用于信息产业发展的财政投资应该逐渐增加,并且集中安排重大基础工程和骨干项目;采取增加贷款、贴息、税收优惠、价格补偿等办法鼓励企业和民间投资;实行市场准入和以市场换技术政策,多渠道吸引外商投资。
2.根据各个信息化建设项目的不同情况和特点,实行不同的筹资方式。对适于实行股份制经营的项目,可通过向社会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对适于在市内或国内寻找合作伙伴的项目,可采取共同投资、合作建设的方式;对适于在国际上招商引资的项目,则应积极吸引外资。
(四)加快信息资源分类与整合,建立数据生产、维护与共享机制
建筑生命周期建筑业管理信息化发展路径之一是信息、知识共享与增值,信息、知识共享与增值的前提首先是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数据的有序生产、维护与管理。只有对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收集、筛选、分类,分清哪些信息可以公开、哪些不能公开,加强信息资源整合,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建立数据生产、维护和利用机制,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克.建设工程信息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崔惠钦.建筑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开发应用[J].施工技术,2008,(11).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信息化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cost management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detailed set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control information system operation plat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o reduce cost increases the income provide a new method and thinking.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control, in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21世纪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效益对建筑企业来讲是首要目标,而效益又是通过成本控制得以实现的。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还停留在过去粗放式的经验管理模式中,成本控制的效果不太理想。如果在成本控制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就可以大大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很好地实现企业成本数据的结构化、可追溯和及时修正,就能够为优化企业优良的成本结构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因此。本文将对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信息化进行详细研究,以期能为我国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信息化的实施尽一份力。
一 项目成本控制概述
⑴项目成本控制的内涵。成本是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种耗费的总和。控制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为达到既定的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
项目的成本控制就是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定期的、经常性的收集项目的实际成本数据,进行成本的计划值(目标值)和实际值的动态比较分析,包括总目标和分目标等多层次的比较分析,并进行成本预测。如果发现偏差,则及时采取纠偏措施,包括经济、技术、合同、组织管理等综合措施,以使项目的成本目标尽可能好的实现。
成本控制的内涵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当今社会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科学不断更新而逐步发展的。现代成本控制的内涵更丰富,更全面,它不仅包括成本控制原有的涵义(在当前社会一定的生产条件下,通过对项目实际成本进行事中与事后控制以达到原计划目标)。而且发展到在项目成本形成前的计划决策阶段和产品设计开发阶段,也就是对项目成本进行事前控制。
⑵项目成本控制的原理。项目成本控制是用来保证项目实际成本与项目成本计划相一致的一种管理职能。如果一个建筑施工项目没有成本,项目成本计划也就无从谈起,就不用谈如何对其进行成本控制。一个建筑施工项目即使拥有一个近似完美的成本计划,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不可能与计划完全一致,因为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都难免会发生变化,如项目设计变动、工程款支付延期,甚至会碰到百年一遇的恶劣天气等,这些都会造成项目不能按原计划执行。在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安全控制统称为项目的四大目标控制。成本控制的原理如图1所示。
图1项目成本控制原理图
由图1可知,一个完整的成本控制过程共分为三步:实际成本数据收集、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比较和采取控制措施调节成本偏差。
二 如何构建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信息系统的操作平台
建筑项目成本控制信息系统操作平台由成本数据库、系统操作人员和计算机软硬件构成,它不只是几台计算机和一套软件,而是集合了人员、机器、软件和成本数据信息的有机体。它有明确的操作流程,只要将现场实际成本数据录入成本数据库,反馈回来的将是更优良的技术方案、更合理的人员配置、和对施工方更有利的设计变更和合同变更,而且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⑴成本数据库。成本数据库是成本控制信息系统操作平台的核心,系统操作人员、计算机软硬件和成本控制方法都是为它服务的。根据项目成本控制原理,将成本数据库分为三层:实际成本数据库、成本差异数据库和成本控制方法和决策数据库。这三层数据库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它的循环过程如图2所示。
图2三层数据库动态循环过程图
①实际成本数据库。实际成本数据库主要由项目施工现场的各种实际成本构成,主要包括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和办公费等,以成本账目表的形式记录每一项工作的数量和费用。成本账目表分为“日”成本账目表、“周”成本账目表、“月”成本账目表和“年”成本账目表四种。“周”成本账目表、“月”成本账目表和“年”成本账目表中工作账目的数量和费用由“日”成本账目表中工作账目数量和费用累加所得。
②成本差异数据库。成本差异数据库由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比较所得的差值构成,包括每一项工作的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和每个时期它们之间的差异。成本差异数据库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成本差异表。成本差异表应以周为时间单位,因为这样对分析有利,每周的成本差异表是由每天的成本差异累加起来的。
③成本控制方法和决策数据库。成本控制方法数据库由成本控制方法和决策构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成本差异后,在计算机技术辅助基础之上,人工分析产生成本差异的原因。并制定出成本控制方法和决策。成本控制方法和决策是根据项目施工的各个阶段的具体情况制定的,因而不具有普遍性,但是具有参考性。
⑵系统操作人员。成本控制信息系统操作平台人员由三类人员组成,这三类人员不是专门的成本控制人员,而是参与施工项目的工程技术人员、安全人员、质量人员、财务人员、采购人员和项目经理。他们没有固定在某一岗位上,而是有可能一个人身兼数职。
第一类操作人员由项目经理、总工程师、造价师、采购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安全负责人等组成。他们的操作对象是成本控制方法和决策数据库,主要职责是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阶段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方法和决策,并把它们及时反馈给第三类操作人员。
第二类操作人员主要是由预算人员和计算机操作人员组成。他们的操作对象是成本差异数据库。职责是分析成本数据信息、记录成本数据信息、整理成本数据信息以及把分析、记录和整理的结果及时传输到第一类操作人员手中。
第三类操作人员主要是由各班组的工长、现场技术负责人、技术员和工人组成。他们的操作对象主要是实际成本数据库,职责是收集现场的实际成本以及把成本控制方法和决策及时应用到施工现场。三类系统操作人员的职能如图3所示
图3系统操作人员职能
⑶成本控制方法。成本控制方法必须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而定,同时要兼顾工程质量、工期和安全施工等方方面面。一般情况下,在不损害其他项目目标的情况下,压缩已经超支的成本非常困难,制定降低成本方法和决策时必须把项目工期、质量和合同都考虑在内。只有制定出的成本控制方法和决策能使施工工期减少和生产效率提高时,成本才能降低。
⑷计算机软硬件。计算机软硬件是此平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由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构成。本文研究的重点并不是开发成本管理软件,而是对项目成本控制信息系统操作平台的构建模式进行探讨,对于一些优秀的成本管理软件,可以借鉴其长处,以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成本控制信息化操作平台。计算机硬件主要是指PC、服务器、打印机以及集线器和交换机等网络设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的主要目的是成本数据的准确和及时传输,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
三 实施成本控制信息系统操作平台的效果
构建成本控制信息系统操作平台并应用于建筑项目施工企业之后,能给公司的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提高成本控制效率。此平台实现了企业内部各种资源的共享和协同,使得各业务流程无缝平滑地衔接。为项目管理者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成本数据信息,提高了成本控制的效率。
⑵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借助信息技术和手段来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降低工程成本,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应变能力,使仓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一立足之地。并不断分析影响工程成本的原因,加以改进,降低工程成本。
⑶提供实时的项目成本信息,帮助项目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此平台能够真实体现施工现场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及时准确地统计各种成本数据信息,一些重要成本数据通过设置预警阈值。超过阈值时会自动通知相关各部门,提醒工作人员处理,使得各级项目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帮助项目管理者对项目成本进行实时监控。项目管理人员及时掌握成本信息进行正确的决策,提高了企业的决策水平和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
⑷提高项目成本管理水平。此平台构建实现了成本数据信息在制定范围内的授权共享,使成本管理更加规范,提高了管理水平。此平台使成本数据信息在有效的时间内准确到达企业领导者中,企业领导者拥有一套完整的处理成本数据信息的方法,经过对成本数据信息的分析得到成本控制的方法和决策,并把这些方法和决策及时反馈给施工现场,真正做到成本控制各环节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实现项目成本的实施监控和动态控制,努力将项目成本降到最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叶玉娥,国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几点思考 2010(03)
[2]赵宁;岳红论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 2003(02)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信息化;策略
1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企业重视信息化管理,很大一部分企业也已经切实的建立了项目信息系统。例如,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筑工程预算、概算和核算管理系统等。但是,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系统还局限于一定的模块,还没有实现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并且,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与其他企业,如金融业、通讯业等相比,其信息化管理水平和程度都相差甚远。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国民经济比重中占着越来越重的比例。因而,加强建筑企业施工信息化管理是现代建筑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与国外建筑施工企业相比,一些发达国家的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百分之九十都是以信息化软件进行管理的,但是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还不到百分之十。同时,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大概有六万多家,但是,每一家企业在项目信息化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
2 信息化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到进步,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信息化是其必然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管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信息化是使用社会经济不到的全球化和国际化的需要。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越来越密切,建筑业的市场也越来越程序全球化和国际化,为了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的竞争力,信息化是必然选择。其次,信息化管理也是现代建筑企业生产发展的的基础条件之一。我国住房建设部颁布了《特技资质标准实施办法》,这项办法对与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实现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和高效化。再次,信息化也是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生存、经营发展的内部需求。科学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与社会各个领域,建筑施工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总综合实力,必须切实的实现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筑施工企业尤其是建筑施工集团,由于涉及的部门广泛,人员众多,其财务管理核算,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也比较复杂,信息化管理就能够通过网络和数据库等信息化平台实现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切实的提高企业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企业发展。
3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策略研究
3.1 制定可行的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目标,做好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战略规划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要实现信息化,首先必须切实的认识到企业自身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建立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做好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战略规划,从而为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依据。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信息化是一个集合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核算结算管理、合同管理等项目繁多的综合管理系统。企业在制定项目管理目标和规划的时候,要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分析不足,从而改进。总体上说,项目信息化管理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方面的内容:实现是实现企业财务的集中统一信息化管理,加强对财务状况的监控,切实的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对企业施工的质量和安全管理,降低企业施工项目管理的风险;实现人力资源的动态管理,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各项业务的一体化和办公自动化等。
3.2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建立科学的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和平台
信息化管理离不开科学的高效的信息化项目管理平台和系统的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信息化管理实现的基础。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构建一个综合的统一的信息网络平台,把企业内部的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经营管理情况、人力资源管理、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和进度管理等各方面纳入到一个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全方面的办公自动化。在财务管理方面,要构建一个信息共享的信息化平台,建立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数据库,提高财务管理的公开化和透明度,让企业内部的相关人员可以对企业对财务状况进行动态的监督,以便及时的做出调整,从而实现企业内部财务的集中管理,实现财务一体化管理。从财务信息化管理开始不断的向其他方面扩散,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核心向人力资源管、合同管理、资金引入管理以及全面预算管理等方面辐射,切实的实现整个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
3.3 建立建筑施工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制度,保证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实现
建立建筑施工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项目信息化管理的体系,是实现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有效保证。在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之后,要加强制度的建设。首先,需要企业的领导足够的重视项目信息化管理,切实构建有效的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各方在项目信息化管理中的职责,权责到人。明确制定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流程,在项目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和流程。此外,加强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建设一支拥有信息化技术和建建筑项目管理的综合素质型人才,切实的执行建筑施工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维护。科学的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制度和体系只有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团队下才能够切实是得到执行和维护,从而最终实现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和业务全方位的一体化和信息化。
4 结论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必然选择。企业必须首先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化项目管理目标,以目标来指导具体的项目信息化管理。建立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一个科学的网络平台,实现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合同管理、经营预算核算管理等一系列管理一体化的网络平台。加强对建筑企业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加强对建筑管理的动态信息监测。通过信息化管理来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飞;毛强硕. 施工企业项目经理月报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探析[J]. 建筑经济.2011.06.
[2]冯水根.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相关问题及策略[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08.
关键词: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重要性
1建筑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从实际情况来看,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为施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经济效益,甚至帮助施工企业提高了核心竞争力。在这种背景下也给一些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带来威胁。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无论是小型企业还是大型企业都需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企业经营过程中,才可能长久立足和生存。建筑工程项目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工期长、多样性、项目庞大,因此对于施工企业的管理工作相对复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中,需要实施全过程的管理,一个工程项目会涉及到多个阶段。只有保障每一环节不会出现问题才能建造出高质量的建筑,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而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管理过程中融入信息化技术,一方面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相对传统的管理方式信息化技术管理的效果要好,而且减少人力的投入。由此可见,推动信息化管理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施工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实现信息化管理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2.1在施工企业中的运用
存在制约因素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利用一些专业技术和管理软件。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大多是按照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管理软件的操作,通过管理技术帮助施工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因此在施工企业中运用信息化技术并未改变组织结构或相关机制。但是,网路技术和管理软件不仅包含了技术,还有一些非技术因素,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施工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不断优化业务流程,使其更加规范、标准。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属于粗放型管理,很多中小施工企业中传统管理的观念比较重,难以接受新的管理技术,以至于影响了信息化管理在施工企业的应用。
2.2没有与实际管理工作结合
管理者认为信息化管理是专门技术人员的工作,因此对信息化管理缺乏重视,并没有在施工中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建筑企业只是将业务搬到计算机上,没有意识到将业务与技术结合起来的重要性;施工企业缺乏对信息化管理的宣传力度和培训工作,相关人员的管理技术水平偏低,甚至仍然选择传统的管理方式。
2.3过于追求技术
先进建筑施工企业过于重视设备和软件的选择,忽视了系统是否满足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需求。在管理模式上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将信息化管理技术作为企业的实际需求,而不是引进先进的设备就可以实现管理效率的提高。
2.4信息化管理基础薄弱
目前,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中信息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中已经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初步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是还有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没有完善的信息基础平台,专业管理软件涉及的业务范围较小,未能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传递,所以从实际情况来看,施工企业是根据自身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开发了软件,并且这些管理软件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人才素质水平普遍偏低。此外,在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建设过程中,缺乏协调的制度,比如在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中缺少标准的共享数据库,在信息传递和共享过程中存在问题。
2.5缺少专业的技术人才
在建筑施工行业中,施工人员大多来自农村,没接受过太多的教育,文化程度低,这也是制约信息化管理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应用的重要原因。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由于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普遍偏低,导致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整体偏低,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施工企业的需求,如果不及早引进信息化管理技术,必然会被市场淘汰,影响施工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所以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对现有施工人员进行再教育,提高施工企业的整体素质水平至关重要。
3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实现路劲研究
3.1做好总体规划,推进信息化管理
在信息化管理技术建设前,施工企业应做好总体规划,对于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好预防措施,需充分了解企业发展目标和面临的环境等问题,在根据战略目标,分析管理系统实施的可能性及必要性。充分考虑好以上这些问题,施工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开发,选择适合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逐步推动信息化管理技术在施工企业中的广泛应用。
3.2组建专业的、素质过硬的团队人才
对于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一个企业没有人才,是难以在行业市场中立足和生存。尤其对于建筑施工单位来说,涉及的范围广,施工过程相对复杂,施工企业必须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水平的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企业可以采取高薪资,优厚的待遇等条件聘用专业的人才,为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引进提供人才保障;另一方面,对现有的比较优秀的人员进行再教育,组织定期培训,提高综合素质水平。
3.3不断更新信息化管理系统
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是影响相对复杂的工程,需要为之付出很多,投入很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深入,推动了信息管理系统和软件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所以施工企业要重视管理系统和软件的更新,便于满足施工企业发展的需求。在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时,企业需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管理系统与技术设备。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相对繁琐的工程,不仅需要资金投入,还需要企业具备专业的技术人才,所以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需要投入的很多,但是信息化管理技术一旦成功运用到施工企业的管理中,必然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施工企业需要与时俱进,针对实际施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完善和更新管理系统,从而满足施工企业的需要,促进施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快我国建筑行业朝着国际市场发展的进程。
3.4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管理
在完成信息管理系统的初始化和对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后,需要逐步在企业内部推广和使用。施工企业需要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完成信息管理系统的试运行,在试运行成功后进行验收环节,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并正式运行信息管理系统。在投入使用后,必须对系统进行定期维护检测,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提高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效率,推动建筑施工企业尽早实现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