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课题研究的实用价值范文

课题研究的实用价值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3:0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课题研究的实用价值,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课题研究的实用价值

篇1

关键词:课堂评价;随机应变;语文;多元性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9-0062-01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当尊重语文学科的知识特点,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语文学科具有强烈的情感性与人文色彩,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科学、有效地运用多元评价,营造一个五彩缤纷的、梦幻般的语文世界,带领学生徜徉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之中。

一、语文课堂评价要讲究开放性与多元性

1. 开放性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正逐步由封闭走向开放,我们的课堂评价也要与时俱进,契合语文课堂模式的变化。《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不应仅仅着眼于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应放眼学生的创新潜力与健康成长。教学评价,不仅仅要求评价内容是开放的,在评价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基础上,还要对它们学习的过程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作出评价。还要求评价形式也是开放的,可以是即时评价,也可以是延时评价,做到终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小组评议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2. 多元性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的“一言堂”不仅仅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死板与教学环节的程式化方面,更体现在教师对学生所采取的“一考定终生”的评价方式。新课程背景下,我们需要坚决摒弃这一做法,结合学生们之间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家庭生活中的语文实践能力,还有生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结果,来对他们的语文能力作出科学、全面的评价,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在评价方法方面,除了试卷上的具体分数,还有课堂上回答问题时教师作出的语言评价,我们更要注意评价方法的多元化。譬如肯定的眼神、鼓励的手势、亲切的微笑,对于学生们来说都会如沐春风,能带给他们不竭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二、语文课堂评价语言要学会随机应变

新课程背景下,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意识到了赏识性、激励性课堂评价所带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并躬身实践。但即使是赏识性、激励性的课堂评价,也需要实事求是,真诚中肯,还要学会随机应变,让自己的教学智慧在课堂上激荡起精彩涟漪。譬如,笔者刚准备去讲授《灰椋鸟》一课,谁知天气风云突变,电闪雷鸣,乌云密布,一场暴风雨瞬时倾盆而下。于是我当机立断,马上决定直接开始下一课《暴风雨》,让学生们结合现时的观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与构思顺序,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非但如此,班里平时最捣蛋的学生小飞也认真观察、仔细阅读,我自然不会放过这难得的评价机会,表扬道:“小飞同学今天表现得非常好,老师甚至觉得外面咆哮的雷声、瓢泼的大雨、清脆的霹雳都是在为你鼓掌。老师相信,只要你坚持不懈,也同样会迎来灿烂的阳光、温暖的世界。”之后,小飞的学习态度果然有了很大的转变,尤其是在语文课上,一改往日的颓废与不羁,勤奋、努力、认真,让我感受到了评价在学生身上所产生的质变。

三、语文课堂要给予学生多次评价的机会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应当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性与发展,坚决摒弃传统语文课堂“一考定终生”的评价方式。鉴于此,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创设丰富多彩的评价环境,给予学生多次评价的机会,将语文学习评价贯穿于具体的语文学习活动当中,贯穿于学生的具体生活之中。为此,传统的阶段性考试评价方式必不可少,但频繁、单一的考试制度无疑会削弱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将平时学生语文学习的民意调查渗透到期中、期末考试中,增加考试评价的可信度。另外,我们还要举办多种多样、形式丰富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如成语接龙、传词游戏、即兴演说、小组辩论、作文竞赛等,在具体的语言运用的环境中查看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与运用能力。最后,我们要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原则,即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小组评议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将学生的语文学习置于积极、兴奋的状态之中。

四、语文课堂评价切忌强烈的功利性

有些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经常在课堂上放置一些类似于红五星、小红花、小红旗,甚至是一些笔、本、糖块等奖品,然后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奖励。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初衷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课堂评价的方式不够妥帖,或者说不应该这么功利,至少应当结合一定精神层面的奖励性活动。譬如,某位教师说,谁能够把本节课的生字全部写会,就会发给谁一个小奖品,结果大部分学生都写会,都在吵吵嚷嚷地索要奖品,而教师的奖品又提前准备不足,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另外,即使是奖品准备充分,我们也应当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与过程,而不应仅仅冲着一个小小的奖品殚精竭虑。

总之,课堂评价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钻研,努力创新,让多彩的课堂评价点缀出一个五彩缤纷的语文世界。

参考文献:

[1]周俊.论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教育科学,1998(03).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篇2

摘要:我院病房护士包括主管护士、轮班护师及轮科护士三层分类。通过分层次管理模式下对儿科患者进行护理,对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率进行考核调查。通过分层次护理后,儿科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程度均明显提高,分层护理前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由此得出结论:分层次管理可有效提高病房护士的护理质量,提高儿科患者家属的临床满意率。该种管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关键词 :分层次 儿科管理 护理质量 满意率 分析

良好的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水平。在儿科临床护理中,易引发一定的护患纠纷,由于儿童是家长的掌中宝,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稍有迟疑或不妥,均会引发患者家属的气愤。为了避免护患纠纷,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我院对儿科使用分层次管理模式。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

选取我院72例儿科护士,其中包括主管护士9名、轮班护师48名及轮科护士15名。

2.方法

(1)护士分层标准。我院主要以护士的资历、职称与年资作为护士分层的主要依据,同时结合护士的护理理念、知识结构、基础护理技能、专科护理技能、评估观察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管理能力等因素对护士进行进一步的划分。我院将护士分为三层管理,分别为主管护士、轮班护师与轮科护士。笔者就这三类管理护士的分层条件进行介绍:第一,主管护士。主管护士需具备专业的护理观念,能够对儿科专业国内外发展状况与新护理知识充分掌握。同时具有较高的管理能力,能够帮助护理人员一齐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其在学术研究中必须有一定的造诣,能够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具备科室带头人的管理与工作能力。第二,轮班护师。轮班护师需具备较好的实施能力,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轮班护师能够较好地完成自我工作,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轮班护师能够掌握科室内各项监护仪器的使用方法,对于急救科的心肺复苏讲究程序具有较好的掌握。第三,轮科护士。轮科护士能够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术,并熟记护理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独立地完成本职工作,能够对临床常见的病症进行了解,懂得儿科最常见的抢救与护理程序;具有独立护理文件书写能力。在三层管理护士中,主管护士为团队的负责人,主要解决患者医嘱以外的护理要求,对轮班护师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指导,对护理过程中的规范性进行监督,对临床护理过程中所遇到的突发事件进行解决处理。轮班护师主要执行相关的医嘱。主力护士则通过协助轮班护师,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与间接护理。

(2)护理质量考核方法。我院通过笔试及操作两方面为主,对护士的护理质量进行考核。笔试内容以《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分册》、《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为基本参照,进行试卷命题,同时通过临床操作等实际演练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操作部分的评分。笔试及操作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表示护理质量越高。

(3)家属满意程度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由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态度、水平、质量等指标进行评分,问卷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代表家属对护理工作越满意。

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t检验进行计量资料,以X2检验作为计数资料,视p<0.05时结果具有统计意义。

二、结果

我院对实施分层管理之前及分层管理后的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层度进行比较。由比较结果可知,实施分层管理后,两项指标具有明显的提高(具体情况见表1)。

三、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对于儿科护理而言,更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我院对儿科实施分层次管理,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提高家属的满意程度。

分层次管理可将临床工作进行有效的落实,每一层次的护理人员担负着不同的护理责任,有效杜绝了在临床护理中出现分工不明确、遇事相互推脱的情况。此外,通过分层次管理,还可以充分体现出每位临床护士真正的工作水平,让院方对于能力优秀者能够重用,凸显出优秀工作者真正的价值。

由此次临床调查结果可知,在进行分层次管理后,儿科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程度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可对分层次管理的价值进行肯定。同时,我院也认为,可以将分层次管理模式应用至更多的科室中,帮助更多的科室建立良好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声乐课教学;多元化;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1-112-2

一、引言

声乐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发展性、创造性的课程,为每一个参与者提供了无限的创造与变化的空间。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对学生的声乐演唱进行准确地衡量,也不利于激励学生喜爱、学习与演唱。声乐学科的学习特点需要更加注重过程性的多元评价方式。声乐学科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大多还是以传统的评价方式来进行的,由学期考试“一锤定音”的评价方式,简单的“一唱(奏)了之”上述评价方式无法正确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加缺少发展性、过程性、教育性的价值。

二、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具体手段和方法

(一)采用“肯定优点指出不足相信能更好”的模式

针对个体学生,激励性评价:每个学生各有差异,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也不尽相同。中职学生不足的一面:大多缺乏学习兴趣,主动性差,依赖心理强。不少职校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态度不认真,只求能够合格。这与他们本身的素质有关,很多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基础知识薄弱,认知水平较低,接受能力差,信心不足,在学习上自觉性低,离开老师的指导就不知所措,依赖心很强。多数学生不是找不到音准,就是天生跑调。好的一面:中学生在生理、心理上日趋成熟,在音乐学习上已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和情感,表达方式也渐趋多样。在音乐素质上,对音乐的兴趣呈现多样性;音乐的感受与评价鉴赏能力初步形成;具有较强的艺术想象力。而且学生都很在意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老师鼓励性的语言会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课堂上,如果老师面向学生们,有针对性地使用以鼓励为主的评价语言,就会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也能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教师对歌唱好的学生要时时鼓励,对音准不好,演唱乐感差的学生要重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大胆肯定,及时表扬。在指出学生的不足时,语气要委婉,不能伤及学生的积极性、自尊心。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语言“唱得非常好,说明你善于思考,肯钻研、琢磨,有歌唱的美感。但是,如果你能把情感表达的更贴切,咬字更清楚,就更好了,更棒了”。从中可以看出这话有表扬又含有批评,更重要的是给了学生一个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二)歌唱技能的评价多元化对学生综合艺术素质的培养分不同层次,分初、中、高三个级别按唱法不同选择适合学生唱的作品,充分体现声乐演唱艺术的特殊性,强调专业,突出技能优势。针对中职学生就业对口方向主要是幼儿教师,钢琴自弹自唱的能力是必备的教学基本功,但中职学生的伴奏能力普遍比较弱,这也是现实。学校开设了1-2年的即兴伴奏课,由于时间有限,又加上一次性应试结业考试,并没有引起大多数学生的重视,虽然有即兴伴奏课,可是综合能力并未提高,通过弹唱结合的声乐训练和评价、考核方式较好解决了这一弱项,随着声乐作品难度的加大,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以“唱”为主,“弹”为辅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点滴生成,“弹”与“唱”的基本要素,逐步具备弹唱结合,弹唱自如的能力。完善声乐教学内容,强化中职教学的培养目标,有利于声乐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纵向深化和横向整合,把参加艺术实践活动纳入声乐评价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艺术综合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评价声乐作品鉴赏能力与表达作品情感相结合

理解作品、表达情感从鉴赏音乐开始,音乐鉴赏是学生在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融为一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在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过程中培养和熏陶出来的。当前,新课改的要求是要让学生去实践获得真知。所以,老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多实践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自己欣赏作品并能够评价作品。老师在其中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前些年,社会上流行的低浅音乐,低级趣味较浓的流行音乐,甚至是庸俗不堪的音乐或是些“狂歌”等一些格调不高的、艺术性差的音乐,使正在成长发育的学生误以为这是“音乐艺术的时代性”,而那些优美的、艺术性高的抒情歌曲在学生看来总是平淡无味,深入不下去。那么,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关键是要使学生划清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界限,掌握分辨是非的标准。一部音乐作品,如果学生要有能力去评价判断它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学生就必须能够从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风格等方面分辨出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这是衡量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基础。因而学会了这些,只有通过音乐欣赏课这条途径,并且把研究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风格、情绪、曲式等表现手段这一环节作为音乐欣赏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环节,使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深入地认识音乐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情绪美、表现美,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情感的表达是歌唱艺术的灵魂,在歌曲演唱中,只有准确地把握歌唱的情感,才能真实地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现作品的思想内涵,创造完美的艺术。

(四)学习过程中心理素质评价

培养关注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声乐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在学习期间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容易挫伤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自信心也会倍受打击。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教学从来都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声乐教学更以其特殊的“师徒”关系,离不开师生间密切的配合,良好的互动。如笔者教的群众文化艺术专业就有一个学生,她上课非常认真,学习也很努力,声乐演唱条件也非常好,可是每次请她独唱的时候,总感到她不能自信地投入演唱。在课余时间,和她聊天,才发现这个学生从小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从来没有见过她的父亲,是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少年。在查阅了相关的教育资料后,为她确定了“心连心”教育,帮助她树立自信,感受爱的同时用歌声更投入的表达爱,经常不定期地与她谈心沟通,推荐她参加校合唱团,因为她认真负责,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被选为合唱团副团长,给她更多的锻炼歌唱和说话的平台,令人欣喜的是她不但克服了歌唱时自卑、胆怯心理可以自信地歌唱,同时还提高了她的安排及管理事物的工作能力。

(五)学生主导的评价

学会提问学生“你觉得自己唱得怎么样?说的具体一点”“你觉得这一次唱的气息控制哪里比较累呢?”等等,请同学们不断地感受自己唱和别人唱,投入在声乐课的过程中。在评价中充分体现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应是主动积极参与,表现性评价的问题是比较真实的,需要学生解决现实的具体问题,而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问题,评价的过程是情感活动的过程。以往中职学生都是以教师评价为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角,一讲到底,却不问学生的感受如何。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在声乐学习的评价中,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与主动,包括自主选择歌曲,参与演唱和评价的活动,过程是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让学生热爱学习、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欲望,让学生充分地、多方位地表现自己。这正体现了教改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三、结语

随着时代与声乐教育的发展,传统单一的声乐评价教育模式,将不再适应新世纪的需要,特别是中职学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人才与择业的竞争,中职校多元化声乐评价体系的提出,从另外一面提醒更多的学生对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进行思考。只有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才会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扬.音乐教学评价方式多元化的思考与尝试[J].京华教育论坛,2011,(11).

[2]李金凤.浅谈中学音乐课堂评价的多元化[J].成才之路,2010,(26).

篇4

一、*6年度软科学课题研究方向

1.关于粮食补贴政策体系研究;

2.关于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研究;

3.关于藏粮于地与藏粮于库有机结合问题的研究;

4.关于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研究;

5.关于建立健全粮食产区和销区的购销关系和衔接机制的研究;

6.关于储备粮管理体制和宏观调控机制的研究;

7.关于开展粮食安全预警和粮食供求紧平衡指标体系的研究;

8.关于新形势下完善粮食法制体系和监督检查体系,实现依法管粮的研究;

9.关于推进粮食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基本制度和配套制度建设的研究;

10.关于农村粮食产后安全保障工程的研究;

11.关于加强粮油加工产业体系建设,提高加工集约化程度和综合利用水平的研究;

12.关于进一步完善粮食市场体系的研究;

13.关于政策性财务挂账消化和企业经营性亏损处理办法的研究;

14.关于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

15.关于国有粮食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办法和有效监管形式的研究;

16.关于加强粮食统计和监测预警,完善粮食应急机制的研究;

17.关于贫困缺粮地区的粮食市场供应政策的研究;

18.关于粮食现代物流体系的研究;

19.关于支持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研究。

二、有关事项

为规范我局软科学课题研究,提高参评课题质量,现对申报国家粮食局优秀软科学课题研究成果提出如下要求:

1.课题选题。根据国家粮食局公布的*6年度软科学课题研究方向,原则上各地可以自行确定研究题目(不要求一致),内容要围绕*6年粮食流通中心工作,结合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立意新颖,概念准确,语言简明,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可操作性。

2.申报范围。课题申报单位原则上为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市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不在申报范围之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局可根据各自的优势,有针对性地选择课题进行申报,未申报的或自行组织研究的课题,年终将不得参加评选。

篇5

1 选题的原则。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在本学科范围内,涉及的内容是与本专业相一致的,避免在以后的论文答辩中出现问题。②创新性,开题报告选题内容一定要新颖,一般是前人没有做过的,或者是尚未得出明确结论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也可以是已经得出结论,但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之间存在差异,在医学上,很多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不同种族不同地域的人群的发病率、患病率以及治疗等存在很大的差异。此外创新性还表现在对待问题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及技术方法学上的创新。③可行性,课题题目应适中,结合本科室的科研实力量力而行。三年制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承担大量的临床工作,基本上没有单独的科研实践,论文选题范围太大,实践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很难按时完成。因此在选题时不要大题小做应小题大做.④实用性,临床医学研究生最终还是要面对患者,选题时多选择应用性课题,因此更要注重课题的实用价值,切忌一味追求偏、难、怪,应着力于服务于医学、服务于患者。选题是研究工作实践的第一步,需要研究者积极思考,查阅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互相比较、多方论证的努力,从事学术研究的各种能力在其中都可以得到锻炼提高。

2 文献综述的撰写。

一般选题范围确定后,就进入收集资料阶段。研究生只有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才能充分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技术和新发现,从而确定自己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并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文献综述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0,而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综合叙述后写成的文章,属于二次文献范畴。医学硕士研究生阅读文献量应该在5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占50%,近三年的文献至少占70%,遇到非常有价值的外文文章,最好将其全文翻译出来,对于阅读以及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书籍宜先看序言和目录,论著宜先看摘要和结果。医学文献综述一般分为四个内容: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动态、研究方法,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提出自己的意见等。整篇综述力求全面、准确、客观,尽量用自己的语言,避免大段引用原文,要在原文的基础上做出总结。文献综述的广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开题报告的质量,也是医学研究生科研实践的基本训练内容。

3 开题报告书内容。

首都医科大学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题报告书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研究课题中英文摘要、课题立项依据、课题研究内容、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课题前期研究基础或预实验结果及可行性分析、课题中关键问题及解决的措施、课题研究计划进度。

篇6

关键词:校本课题;实施方案;立项申报书

校本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活动最终的展现形式,而校本教研就是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简称。校本课题研究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和业务水平、实施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校本教研是一种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是一种立足于学校自身,立足于教师自身专业的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过程。

一、课题的确定

课题的确定是进行校本教研活动研究的方向、范围,课题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质量。所以,选择课题要经过反复思考,根据教师自己所教的学科、所学的专业,既要考虑理论与实验价值,又要考虑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水平、所必需的研究条件及本校的实际和周边环境,并分析课题本身的实用价值。初步涉入校本教研的教师选题时,建议选小一点的课题题目,不要选得太大,课题研究本身就不宜大而空,小课题的内容比较集中,针对性较强,便于研究,可操作性强,易于出成果,等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再逐渐探究较深的课题。课题确定后要强调课题名称的准确、规范、简洁和精练。

二、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1.研究的目标与主要任务

具体目标、主要任务是什么?课题组成员必须清楚,有了目标,研究起来才有方向。有了主要任务,才能知道该干什么,才能知道哪些不用做,哪些要略做,哪些要详做,哪些必须得做。有了目标和任务,就能充分认识到研究最后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2.研究的总体思路及具体安排

总体思路的确定,就是让参与者、研究者明确:由谁安排总的方向,由谁领导和监督,什么阶段做什么,什么时候做什么,什么时候结题,这样参与研究者就有了清楚的研究思路。研究的具体安排是我们首先确定周期,在确定周期的范围内确定分几个阶段和在各个阶段内具体做什么。如,课题组长做什么,成员做什么,资料的整理、记录由谁具体负责等,这些问题都要有明确的计划。因为我们是学校,划分周期和分阶段的时间最好以学期或学年来进行,这样划分有利于研究过程的具体实施和落实到位。

3.课题实施的方式方法和措施

课题研究需要采取什么研究方法,首先要有一定的思路,先确定一些具体的研究方法,因为研究过程是变化的,在研究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研究的情况进行调整,采取一定的措施。总之,要灵活处理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为最终的课题成果服务。

三、开题报告和立项申报书

开题报告主要阐述研究的课题是在什么情况、什么背景下确定的,它的最终价值何在,目的和意义是什么,课题研究的概念与范围,所处学校的基本情况分析,基本思路与主要研究方法,具体实施步骤、经费的预算及来源,成果的形式等,都要用文字概述出来。立项申报书要符合一定的格式,如,课题名称、申报单位、课题规模、实施地点、课题负责人、时间、主要成员、申报表等。

四、制定课题实施过程的管理制度

课题研究的关键就在于具体的实施过程,要使实施过程真正落实到实处,就必须加强管理,管理得不好就会使课题研究的成果不真实、不可靠,甚至课题的研究搞得有头无尾,最后出不了成果。

课题实施过程的管理,首先是建立课题组。建立课题组时,要注意的问题:课题组的规模应根据课题研究的任务来确定,各层次人员的搭配比例要适中,要为课题组创造一定的科研条件,提供一定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场所等。一定要选好课题组组长,因为他是课题组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搞好课题研究的关键,一个课题组长应具有较深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具有创新精神、丰富的想象力和浓厚的钻研兴趣,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较好的科研道德和严肃的科学态度。其次是课题实施的中、后期管理。课题的中、后期管理具体包括中期检查和阶段小结。中期检查应注意的是:检查课题实施方案的制定、课题任务的分工与落实、课题进度、人员、器材经费落实等情况,以及协调科研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有关科研条件进行经常的协调,促进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

总之,校本课题研究是一种复杂、艰辛而具有强烈责任心的工作,需要脚踏实地、科学的态度,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协调问题的敏锐头脑,加强具体实施过程管理,没有固定模式,要根据学校、教师、专业、研究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

参考文献:

[1]高雪峰.体育管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06.

篇7

规范的课题研究实施必须经过选题、开题、证题和结题四个阶段,各阶段具有不同的意义和要求。研究性学习是否规范、有效,最终还是看课题研究实施状况如何,能否顺利解决遇到的问题。以下我针对课题研究出现的主要问题谈谈指导策略。

一、选题立题指导:为开题、证题和结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问题:①不懂得课题选择的相关原则,选择了不该选择的研究课题。②研究方向过于宽泛,研究题目太大、太抽象,不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能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变成研究的课题,对研究的地点、研究内容、研究重点、研究结果不明确。③不懂得区分课题研究的层次、以及解决问题和深化研究的常用方法,思维不够开阔。④教师越俎代庖,代替学生选择研究性课题。

指导策略:好课题标准有:①选择的课题不能太过宽泛,题目不能太大、太抽象。比如《文化现象研究》、《音乐研究》等课题太宽大,不宜作为课题。《慈溪附海镇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慈溪移民文化生态探究》都较好。②要从学生实际生活、社会生活中选题,要解决实际问题。③要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要充分考虑自身各方面的条件,扬长避短,量力而行,切忌贪大求全。④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为学生选题。

课题选择应遵循可行性、科学性、创新性、价值性和实践性等原则。如《慈溪小家电业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调查研究》就很具有代表性。明确地点:宁波慈溪;研究内容:慈溪小家电业;研究重点:现状及发展前景;结果:调查报告。可行性与创新性兼备,同时颇具研究价值,为有关部门进行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

二、指导开题即进行课题论证,制定研究方案与可行的工作计划。

问题:①课题研究思路没有具体化:如没有将过程分成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等阶段,没有每一阶段的具体做法等;不明确开题报告应该包括哪些内容,使得开题报告的设计不规范。②研究方法和课题没有太大关系,对到底用哪些研究方法感到困惑。③缺乏明确的分工与合作,活动计划不完整。④研究方向不够清晰,阶段目标不够明确。⑤介绍课题背景空泛,时间分配凭空想象。

指导策略:认真开题,做到内容完整,设计规范,方法得当。①开题报告内容要完整,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②开题报告的设计要规范。一般来说应包括课题名称及研究目的、研究步骤和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时间安排、成果形式设想等。③研究方法多样,但要符合学科特点。常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实验法、观察法等。④既要有明确分工,又要有密切合作,既要有独立人格,又要有合作精神。

三、指导证题:为撰写结题报告获取证据的过程,是个关键阶段。

问题:①对调查目标和调查对象不明确,缺乏足够了解。②在社会科学类课题证题过程中只注重经验性的认识活动,忽视理论认识活动,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③在自然科学类课题证题过程中缺乏有序系统的科学方法,观察不到位、实验不娴熟。 ④对文献资料检索和查阅缺乏正确方法;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加工缺乏定量和定性分析;数据资料的整理只是描述性统计,缺乏推断性统计。

指导策略:严肃证题。做到目标明确,方案设计科学,价值判断准确。①明确调查目标、调查对象和查阅工具。②科学设计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量表。可先做实验性调查,随时纠正原先设计的量表,使调查得到的数据更科学合理。 ③社会科学类证题:对观察或调查结果既要有经验认识活动,又要能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自己将采取的行为和决策者的决策提供参考思路。④自然科学类证题要遵循有序、系统的科学方法。

四、指导结题: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问题:①原创性不足,网上下载、抄袭现象较严重。缺乏诚信,对别人的成果引用时不注明出处。②研究成果实用价值不足,研究对自身学习和发展所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③信息闭塞,缺乏与别人交流成果的机会。④评价与反思形式化、过场化。 转贴于

指导策略:快乐结题。做到:诚实信用,注重原创,加强交流,评价到位。①结题要诚实。对别人的研究成果不能随便占为己有,一定要注明出处,在研究报告最后,要列出参考书目。②结题报告要有原创性。千万不能抄袭他人的作品或从网上直接下载,在内容、方法上要讲究多元。③交流要及时。加强与同学、指导教师的交流,分享成功,看到自己的不足,继而学习他人长处。 ④评价要客观、公正,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评价要以学生自评为主,学校评、教师评、甚至社会评。学生既可看到优点,又看到不足。

由此,学校与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起素质教育理念。学校应对之加强管理,构建以学生的自评为主的多元评价体系。如果考试制度不改革,评价体系、评价机制不转变,那么新课改与研究性学习都将会流于形式,现有的一点成果将化为乌有。

【参考资料】

[1]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课题组编著.《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导》.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篇8

1、课题的来源及选题的依据,主要是研究生对其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着重说明所选课题的经过,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对开展此课研究工作的设想,同时阐明所选课题的理论意义、实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准备在哪些方面有所进展或突破。

2、对所确定的课题,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的意义、价值及可能达到的水平,给予充分的阐述,同时要对自己的课题计划、确定的技术路线、实验方案、预期结果等做理论上和技术可行性的论证。

3、课题研究过程,拟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目前仪器设备和其他各方面条件是否具备。

4、阐述课题研究工作可能遇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5、估算论文工作所需经费,说明经费来源。

再谈下开题报告的要求:

1、开题时间:开题报告至迟应于第三学期末完成,凡未按时开题着,可酌情在论文成绩中减1至5分。

2、研究生要进行系统的文献查阅和广泛的调查研究,写出详细的文献综述,并进行现场考察和初步的试验研究,然后写出5000字左右的书面开题报告,并制定出详细的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审阅、修改后进行开题报告。开题前研究生应将有关的参考文献和已做过的作为开题依据的各种理论分析、试验数据,事先印发给参加会议的有关人员。

3、开题报告必须在学院或教研室(研究室)中进行,组成3至5人的开题报告审查小组,并邀请本专业的教师、学生参加,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审查小组成员应事先审阅提交的开题报告及有关资料,为开会做好准备。

会议应发扬学术民主,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严格审核和科学论证。对选题适当、论据充分、措施落实的,应批准论文开题;对尚有不足的,要限期修改补充,并重做开题报告。若再次开题不能通过。则取消研究生学籍,终止培养。

篇9

一、校本课题研究选题要有价值。

课题追求实用价值,即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当中遇到的问题,或为教育教学中的某个现象寻找答案。这样课题的针对性、时效性都比较强,对于改善传统教学中教与学的主客体的地位,平衡学生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综合能力,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另外,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个性和艺术性,别人研究过、做过的工作,因为条件有差异,可能仍需探究,有创造性就可行。要使选题有价值可以用几个字来检查核准:

“近”,就是贴近教育,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少好高骛远。

“小”就是切口宜小,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学习研究。

“实”就是实在,课题实实在在,研究实实在在,结论实实在在,少一点大而空的全局描述预测,多一点实在的关注。

较贴切的如“高中毕业班后进生转化研究”、“加强高一、高二年级学生自习课堂自主管理的研究”、“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口语表达兴趣之研究”、“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解题技巧指导的研究”等等。

二、校本课题研究流程要明确。

校本课题研究来自教学实践,又指导教学实践。开展校本课题研究需要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作指导,设计解决问题的办法与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反思、调整,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真正有效的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选好课题以后,校本课题研究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包括材料,方法选择,方案制定等。

2、资料收集,这也是课题研究的基本活动,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收集书面资料,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采访,获得直接研究材料,通过体验,模拟等取得相关材料。

尤为注意的是,有价值的教学案例、反思,需及时记录,这将成为自己撰写论文最生动有力的素材。况且,一个研究成果的推广,需要有文字资料。

3、整理归纳分析材料,寻找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初步研究结论。

4、充实材料,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三、校本课题研究成果可多样。

研究报告、论文不是校本课题研究成果的唯一表达方式。中学教师自始至终是生活在教育科研的现实场景之中的,其研究也应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表达方式——日志、叙事、案例、反思等,这些方式便于操作,既可以成为教师教科研活动过程的记录,也可以成为教育科研活动成果的表达方式。

1、“教育日志”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生活事件的定期记录,是用语言符号和文字梳理自身的行为,记载真实的生活场景,有意识地表达自己。通过撰写教育日志,教师可以定期回顾和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更多了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2、“教育叙事”是以自我叙述的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其基本特征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从故事中体验到教育是什么或者应该怎么做。

3、“教育案例”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含有问题和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写作教育案例为教师提供记录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提升教学专业水平,也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

4、“教育反思”的核心是通过不同的视角来观察我们是怎样思考和工作的。”教育反思的类型很多,有专题反思与整体反思,即时反思与延时反思,课前反思、课中反思与课后反思等。

四、校本课题研究认识要到位。

校本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在形式、名称上虽有不同,但内容上却是相融的,并有利于常规教研摆脱形式主义和缺陷。在教学、听课、评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成为校本课题研究的对象,通过集体备课拟定出对策,又在教学、听课中去领会、感受、试验,再通过研究讨论加以改进,解决一个问题之后,又开始另一个校本课题研究……可以说校本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是相得益彰的。

(1)校本课题研究对象必定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在研究上的付出,必定从教学质量的提高上得到回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也会体验到研究带来的快乐。

(2)务实的校本课题研究必定让每个教师真正参与其中,及时反思、总结,寻找对策。需要全体教师动起来,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这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是一个促进。

(3)当一个校本课题研究的成果真正有效时,它的及时推广、持续应用,会内化成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为了进一步规范教科研活动,切实搞好校本课题研究,要求各学科组:

组长认真组织实施已报批的研究项目,督导研究进程,尽快拿出研究成果;

各课题承担教师应及时搜集案例、整理研究成果,形成先进经验,以便交流;

篇10

第一条教育科研成果评选范围

1、著述类:出版社出版的著述、编著、教材、教学软件、工具书等。

2、课题类:课题研究的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经验总结及成果报告等。

3、论文类:具有一定创新和理论高度的论文、经验总结等。

第二条教育科研成果评选的年限

原则上每两年进行一次评选活动。

第三条教育科研成果评选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三个代表”的思想,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和实效性,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2、以我校教师为主完成的关于基础教育方面的科研成果。与他人合作完成的教育科研成果必须是前三位的作者(论文类必须是首位作者)。

(二)具体条件

1、著述类

理论上具有创新性,实践上具有可行性,对推进素质教育有显著指导作用,得到社会和同行的认可,被采用且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2、课题类

课题必须由科研部门或有关社团审批立项,围绕素质教育和学科教学开展的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实用性的研究,研究成果具有可行性,并能在较大范围内得到推广,取得明显社会效益。

3、论文类

对实施素质教育和学科教学中的重大问题有科学研究或重要见解,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得到同行的认可。

第四条教育科研成果评选的组织机构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评选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监督评奖工作。

2、成立以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为组长的评选工作小组,制定评价标准和要求,具体执行评奖程序。评选工作小组成员不少于7人。

3、各教研组成立论文评选小组,至少由3名以上中高级教师组成。

第五条教育科研成果评选程序

1、著述类、课题类直接交教育发展研究室进行资格审查,再提交评选工作小组进行评选。

2、论文类评选首先由各教研组的论文评选小组进行初步评选,再按比例提交评选工作小组进行评选。

3、评选工作小组根据评价标准进行打分和排序,确定等第。

4、评选结果由分管副校长审核,校长签字,然后由评选小组向全校通报表彰。

第六条奖励

1、在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奖者,学校给予物质奖励或颁发奖金。

2、已获奖励的教育科研成果,可优先推荐参加上级组织的有关成果评奖。

3、著述类、课题类获得区级以上奖项者,根据《内部体制改革方案》进行奖励。

4、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的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论文或经验总结者,根据《内部体制改革方案》进行奖励。

附:

一、优秀课题成果评选标准

1、课题的选题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能够反映现代教育思想并有所研究;选题与学校工作紧密结合,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2、课题研究有周密的计划性和可操作性,分阶段任务和目标清晰,分工明确。

3、课题研究调动了一部分教师的积极性,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明显提高了某一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4、有一定数量的研究论文在重要刊物上正式发表,或在国家、市、区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5、课题研究使学校某一领域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进步,参与课题的教师普遍在教学上有显著提高,并被领导和教师广泛认同。

6、课题研究过程规范,研究方法科学、严谨,研究成果具有可操作性,易于推广。

二、优秀论文评选标准

1、论文的选题能够反映现代教育思想,选题与学校工作紧密结合,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篇11

    一、研究性课程的目标:

    1、 总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等多样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提升学生自身学习生活的经验、能力、情感体验和价值目标追求,密切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自然界,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学生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联系,发展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整体性、规律性和独特性的认识,发展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态度、方法和能力,创造性学力和创新精神,加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念和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

    2、 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正确的对科学和道德等方面的评价能力。

    (2)发展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通过主动探究的实践活动,获取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4)促进学生通过研究实践活动,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开放性环境中获取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等。

    二、研究性课程在课题选择和设计上的要求。

    1、 开放性。    

    要注重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要从学科领域开放到现实生活中的事件、现象和情境。学习、研究的专题(课题内容是广域性的。既可以是单学科的,也可以是跨学科的;既可以是科技的,也可以是人文的;既可以是社会现实问题,也可以是学术前瞻性的问题;既可以是以前没有结论的,也可以是暂时不作结论的;同时也可以是上述各种角度的交叉和综合。

    2、 跨学科性、综合性。

    社会系统是复杂的,每个实际问题都会涉及到人文与科学有关学科的知识综合。因此,围绕某个专题(课题)的学习、研究,往往要组织多方面、跨学科的知识内容,从而使学生激活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研究问题。

    3、社会性、生活性。

    研究性课程在内容上往往是注重联系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自身的现实问题,特别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发展、人的自身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4、 实践性。     

    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供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途径与机会,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5、问题性。  

    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材料或创设一种情境而引出问题,也可以是学生从自然的、社会的自身的现实生活中所发现选取的自己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问题。

    三、 研究性课题的选择来源,选题思路。

    (一)来源:(1)生活实践 (2)报刊、杂志论文 (3)热门话题 (4)参考教师提供的课题

    (二)思路:1、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2、环境保护 3、资源利用。 4、化学实验探索与研究

    四、教师的指导策略

    (一)激励“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发散的过程。发散,指的是从不同角度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指导提出问题即指导发散的重点,应放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激励学生的研究动能,激活学生的研究思维。前二者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查”精神,后者则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激励提出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宏观问题因其关系全局,学生难以全面理解全面把握,因而常会有畏难情绪,研究中也会困难重重。指导学生研究应,从身边着手,从身处的一地,熟悉的一方着手去研究。在对局部的研究中联系全局,通过对微观的研究去认识宏观。例如,研究WTO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一课题时,可以从浦东当地这个微观着手,甚至可从上海港这个港口经济发展的角度着手研究,从而认识加入世贸组织会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个宏观问题。

    2.抽象与具象相结合。

    理论、概念、原理、法则等等,往往因为其高度的概括、抽象,学生感到高、难、空而难以入手,影响研究情绪。指导学生去研究与之相关的具体事物,可以通过对这些具体生动、形象直接的事物的认识,对有关通过调查、访问、收集到的具体数据、材料、事例等的研究,去认知把握原本抽象的东西。例如,在研究WTO给中国商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一课题时,以调查超市为切人口,让“商业”这一抽象、庞大的概念与“超市”这一具体形象的实体结合起来。

    3.课题研究与个人兴趣相结合。

    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充分有效地调动其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励其学习的积极性、持续性、深入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对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变“要我研究”为“我要研究”,变“任务”为“兴趣”,从而提高研究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为兴趣,学生在某些方面知识的积累,对有关报刊信息关注,都在为课题研究打基础作准备,从而推动研究的深入展开。例如,某同学爱好电脑,他便会对“加入WT O以后我国信息业的发展”产生兴趣,从而进行较为深入有效的研究。

    4.当前学习与将来应用相结名

    高中学生的课题研究,要注意面向实际,注重实用性。引导学生将当前学校学科知识学习、相关课题的研究与将来的实际应用相结合。这个实际应用,即包括当前社会的实际得要,更包含社会发展需要和科技自身发展趋势的需要。例如,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的学科知识来研究环境问题;运用经济学的知识分析中国农业发展方向问题等。使学生立足现在、关注未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研究的前瞻意识和学用结合的良好学风。

    (二)指导“确立课题”

    “确立课题”的过程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归纳是指针对有发散而提出的问题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或“如何做”几个层面。归纳的过程是比较、筛选、剔除、提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选定研究角度,把握研究重点,进而确立研究课题。指导“确立课题”即指导归纳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理性的思考,引导学生科学的分析,着眼于提高学生科学的分析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确立课题”的指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的价值性。

    指导学生在确定研究课题时.必须考虑这一课题是否具有研究价值。课题的价值性主要表现为它的科学性、需要性和创造性。

    科学性 选题必须有事实根据或理论根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事物发展规律。课题研究要具有科学价值,它或是在某个领域中的新发现、新创造,或是在某方面空白的填补,或是前人研究成果的完善或发展,或是某领域某些不正确观点的纠正,或是有助于研究者自身养成良好的科研意识、习惯、态度及思维方式。选题的科学性,可保证课题研究方向正确。

    需要性 选题必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科技自身发展趋势的需要。要注意面向实际,注重实用性。因此,选题时不仅要满足社会发展的当前需要,更要有远见,选择适应社会发展长远需要的课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新兴学科的有关课题,使课题既有实用性,又有前瞻性。

    创造性 选题应是无人提出的或是别人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它应该是努力在某个领域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创造性是课题研究的生命,也是课题选择的一条根本原则。因此,努力使自己的课题研究具有创新意识,就能赋予课题研究成果以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2.研究的可行性。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一个小组在实施课题中,常常会受到多种主客观同家的制约。因此,确定了题目并不意味着任何问题都能着手进行研究。在选择课题时要无分考虑实施时的可操作性。

    课题小组成员知识结构状况的可行性应予考虑。高中学生的知识状况不允许在选题定题时好高骛远。涉及内容的深浅,研究范围的大小应与知识结构相适应。必须立足课内知识、现有能力去拓宽知识、提高能力。

篇12

一、微型课题从何产生?

1.事件发生――课题产生的触发点。课题一定是问题,但问题未必都是课题。课题一定要体现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比如,今天有多少位教师未参加培训呢?――此乃问题,但非课题。今天为什么有5位教师未参加培训呢?――此问题就可以是课题,就可以研究。是培训通知没有到位?还是教师学习意识淡薄?是会议制度不够健全?还是培训内容不受欢迎?是培训者水平太低?还是培训时间不够合理?是教师工作量太重,还是什么特殊原因?等等,值得进行分析与研究。

2.教师个体从自身教育教学面临的困境中发掘问题。如:一数学教师发现,有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比较困难,每次考试分数都比较低。如何提高这些学生的考试分数呢?最初教师是让学生准备一个日记本将“我做错的题目”,“我不会的题目”写在本上,让这些学困生记数学日记,借助数学日记这个平台,让学生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总结学习中容易出错的地方;也可以把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写下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坚持了一段时间他感受到,这个方法对一部分学生有一定效果,于是产生了“利用数学日记转化后进生个案的研究”。

3.来自同伴的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如: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的研究。

4.教师自身在读书、学习后的对某种新理念、新方法在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嫁接、应用。如:赏识教育在改变与转化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中的应用

5.教师围绕学校主课题研究,结合自身实际,确立的具体可行的子课题研究,进行建构性试验。

二、微型课题的基本理念:

研究的着眼点主要关注于教育教学细节,研究内容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真问题、实问题、小问题。微型课题研究以“小切口、短周期、重过程、有实效”为基本特征,以“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为基本理念。

问题即课题。倡导每一位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这也是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前提。要求按照切口要小、选题要准、研究要实的指导思想,从自身的需求出发,从一个个实际的教学实例出发,认真解析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寻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自我诊断,然后在若干问题中筛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

对策即研究。确立问题后,作为研究对象,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将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微型课题研究的一般思路是:发现问题――形成课题――填写方案(教师个人)――课题立项(教科室确认)――交流展示(科研论坛)――课题结题(教科室确认)――成果展示。

收获即成果。微型课题研究目标定位为“收获先进的教育理念,蕴积灵动的教育智慧”。要求教师把研究过程中的感悟、体会记录下来,撰写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

三、微型课题研究“四特点”

微型课题研究具有“短、平、快、活”的特点:

短,即周期短。不需要固守三、五年的研究周期,什么时候想研究了就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眼明了、心亮了,就可以什么时候结题。

平,即平实。微型课题研究立足于当前教学实际,针对教师教学中遇到的盲点、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开展实实在在的行动研究。微型课题研究抓住一个“实”字就能出成果:课题源于教学“实际”,放在教学活动中去“实践”,研究活动要“真实”,研究过程要“踏实”,研究结果要“务实“。

快,即收效快。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它不需要触及该问题的方方面面,更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也不一定要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发表,关键是要让自己体味到“眼前一亮”、“心头一喜”的愉悦。

活,即灵活。“微型课题”是一种非正式的教育研究活动,在选题及管理上,它不需要局限于科研机构所提供的选题指南,也不需要申报、审批、立项,发现问题就可以确立选题,有了选题就可以研究;它存活于教师日复一日的工作生活中,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人人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

四、微型课题应“四宜”

选题是微型课题研究的第一步,是解决研究什么的问题。那么,选题如何进行呢?

选题宜新。如果选择的题目只是在前人的圈子里“原地踏步”,缺少新认识、新角度和新材料,是很难写出新意的。因此,题目必须新颖。这里的新颖一是抓住最新出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经常关注主流教育媒体的新动向,把握新热点,选准新角度,此谓“锦上添花”。二是针对原有问题,提出新观点、新思路、新解决之道,即“旧瓶装新酒”。选题宜小。微型课题题目一般不宜大,即切口要小。选题过大,一是受到时间、精力、资金等限制,短期内很难取得具体成果。二是容易写得空泛,研究得不深不透,对自己专业成长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帮助。选择一个恰如其分的小题目去研究,方向就会看得准确,问题可以说得深刻,结论可能下得透彻。

选题宜实。选题要注意实用价值,要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有现实意义的题目大致有四个来源:一是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是带普遍性、整体性、全局性的客观课题;三是带局部性、具体性的微观课题;四是教育实践中的新发现、新创造,包括空白的填补,“通说”纠正,“前说”的补充。总之,教师要多结合本职工作,多研究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

选题宜熟。立足本职工作,选择熟悉的、主观上有利于开展的课题,这是教师科研应坚持的原则。因为我们对自己的专业工作熟悉,有浓厚的兴趣,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获取资料相当方便,能得到同行的指导和帮助,能发挥自己的专长。

五、微型课题的五个一般性属性:

1.研究对象: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找出问题,然后确定研究对象。一般都是从教师身边的、引起教者持续关注(研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细小问题。

2.研究主体:教师,往往是个体,而且研究者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不是外在的要求,很多是源自于教师的突发其想,有一定的情境性和个性化色彩,当离开了这个情境,离开了某个个人,就会有不同的教育问题,这些教育问题在有的人眼中可能会成为有价值的微型课题,在有些人面前可以就不成为问题或者是课题。

3.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

篇13

 

一、思想观念滞后

 

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教育管理者对教育科研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大多数学校领导认为教师搞不搞教育科研问题并不大,只要认真搞好教学工作就可以了。虽然迫于形势需要,他们有时在口头上也大喊“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但行动上却不愿对教育科研投入过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始终没能把教育科研落到实处。

 

2.教师存有思想障碍。不少人片面地认为,中小学教师的视野和能力有限,不能担当教育科研的任务,或者认为中小学教师一般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教育科研工作;相当多的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上好课,教育科研是非常神秘和高深的,是大学教师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

 

二、管理体制欠缺

 

因部分教师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够,造成学校教科研工作管理体制不健全:许多中小学还未成立专门的教科室,工作由教务处分管,不能有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部分学校即使成立了专门的教科室,也无专职教科研员,很难全身心投入;部分学校尚未形成常规化、经常性的管理形式和手段,影响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和效果;部分学校教育科研的激励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研究结果好与坏都是一个样,极大地挫伤研究人员的积极性。

 

三、科研能力低下

 

1.教育科研知识贫乏。大部分教师缺乏必要的理论高度,不知道科研的实质和意义,不明白科研的基本步骤和程序,不了解科研中最基本的概念,不懂得科研的常用方法,甚至不明确如何进行教育科学研究。

 

2.课题研究操作不力。选题抓不住有价值、切实可行的课题;不会制订研究计划、方案、撰写研究报告和阶段性总结;不能采取科学方法实施计划、收集、分析、整理资料。

 

3.敬业精神尚需加强。部分研究人员刚参与时积极性好,立项后便束之高阁,或知难而退、或半途而废。部分教师本没有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意识,但为了在职称评审、晋升聘任、提拔评选等活动中占得先机,便仓促上马。刚立项便想结题,不想研究,就想尽快拿证以备使用,课题研究功利心较强。

 

四、科研成果低劣

 

大部分农村中小学都有科研成果,但由于大部分研究教师缺乏语言功底,文字提炼、概括、归纳能力差,对拥有的材料缺乏分析、整理、加工等能力,对结题成果的阐述偏离方向,或内容挖掘不深、可行性差等,导致这些科研成果的档次、水平、质量不是很高,缺乏有影响力、有较强推广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教科研成果。

 

五、成果转化不力

 

在农村中小学,立项、结题课题很多,但这些课题能够提升成为经验,进而推广转化为成果的不多,产生不了实际效益,教学和科研存在“两张皮”现象,不能互相指导、相互促进,以至于很多人对教育科研有了错误认识,认为课题结题就是科研活动的终结,这种现象的存在制约教育科研的健康发展,限制教育科研作用的发挥。

 

明确了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现状后,在今后教育科研工作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教育科研部门的引领作用,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与进步,具体操作措施如下:

 

1.转变教育观念,助推科研工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科研工作,树立教育改革和发展离不开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工作必须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的观念,把教科研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强领导责任,明确职责范围,做好教科室建设和完善教科研网络,逐步完善教科研制度建设、过程性管理等各项工作。

 

2.建立评估制度,完善管理体制。根据《教育科研工作量化评估实施细则》,定期对中小学进行量化评估,作为评选教科研先进学校和教科室的主要依据。另外,在每年学校综合督导评估中加大教科研工作分值,以此督促学校重视教科研工作,推动教科研工作发展。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科研水平。定期召开教科研工作会议、教科研培训会议,通过知名教育理论专家和教育改革实践家举行报告会等形式加强教科研骨干教师和省、市级课题负责人的理论培训,培养一支优秀的教科研教师队伍,一批优秀的教育科研学校,以点带面,发挥辐射作用和带头作用,推进课题研究,引领教师成长,提高科研水平。

 

4.创新管理机制,发挥示范作用。为整合教育科研资源,凝聚骨干教师的教育科研力量,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促进教育科研工作快速发展,可以在县教育局教科室的组织下,成立虚拟教科室,协助教科室广泛开展教科研工作。

 

5.加强过程管理,提高研究质量。规范课题研究流程,严格课题管理工作,根据课题管理的要求组织课题的选题立项、中期管理和后期提升等工作,加大课题管理力度,强化过程落实,不断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另外深入做好成果转化工作,增强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6.加大培养力度,打造科研名师。加大名师培养力度,确立明确的培养对象,在课题研究、外出学习、经费自助等方面给予支持,通过量身定做科研课题、定期组织外出学习及举行专家报告会、科研论坛、经验推介等方式为名师的成长搭建平台,打造一流名师,提高师资水平。

 

总之,教育科研工作是一项关系教育教学、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重要工作,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要以教科研为先导,立足大教研大科研,求真务实、坚持不懈、奋发进取、勇于实践,为促进县域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巨大贡献。

篇14

关键词:校本课程 开发 动漫教学 动漫校本课程 社团活动 课程整合;

“校本课程开发”(schoo1.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的思想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场所,以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依据学校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学生的需求,旨在满足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针对高中生喜欢欣赏动漫作品的情况,我们进行了“动漫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现将研究报告阐述如下:

一、课题的科学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可见,作为学校自主管理、开发和实施的校本课程将成为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近年来一直努力推动国内原创动漫文化建设,培育动漫文化品牌,推动国内原创动漫文化走向世界。由于我们地处经济发达的广州,这里每年举办大型的动漫活动:金龙奖原创漫画动画艺术大赛(OACC)、ACG穗港澳动漫游戏展、广州国际动漫节、动漫游戏嘉年华、中国国际漫画节、全球十大动漫形象评选活动、广州暑假动漫展,丰富的动漫文化资源正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极好教材。为了充分挖掘利用资源,规范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并彰显特色、多出成果、力争示范,我们把“动漫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作为一个课题来进行深入研究。

二、课题目标

美术教育(美术的启蒙教育)是可以从地方艺术开始的,在城镇、农村美术课程中,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可以代替一部分教材内容,占有一定的课时,并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实际操作,总结经验,集中交流,改进提高,然后提升出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形成地方课程,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和实用价值。研究成果可以有效地指导城镇、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探索出一条充分利用身边的现有资源,对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艺术教育的有效模式,成果在国内同等地区具有推广价值。

三、课题操作策略

本课题是计算机技术与美术结合的校本课程开发实验研究,是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而进行的。我们采用“分课程、分学段研究”的方法实施。采取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观察、统计和调查等研究方法。

本实验期限为两年,分三个阶段实施。

1.准备阶段

1.1确定研究课题,制定方案,申报立项,举行开题论证活动。

1.2实验前调查、研究、收集课题研究的资料。

1.3加强教师课题研究及对当地资源的了解和整合培训。

2.实施阶段

2.1根据研究方案制定出研究计划,结合本校、本学科和学生实际探索出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开发形式。

2.2编写《动漫校本课程教程》,并在学校选修二和课外兴趣小组组织教学实践活动。

2.3设计《动漫校本课程调查问卷》、《动漫校本课程调查问卷统计表》,检测各学段学生了解的动漫基本知识、掌握动漫活动的技能和情感的培养情况。

2.4进行中期评估,写出阶段性实验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2.5定期组织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实践培训和研讨活动。

2.6定期做好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的收集。

3.总结阶段

3.1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成果展示(包括教学活动设计,活动课实录,研究总结及论文,学生成果)活动。

3.2整理《动漫校本课程教程》,并在其他学校推广使用。

3.3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图片、文本、影视和电子资料。设计制作《动漫校本课程教学设计与课件》、《动漫校本课程教学实录》、《动漫校本课程学生作品集》。

3.4实验教师完成研究总结或研究论文,写出《动漫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结题报告。

3.5申请专家鉴定。

四、课题成果与体会

1.用科学的发展观的态度来指导课题研究,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课题研究。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科学地进行研究,并重实证、重数据、重理性地进行科学论证。运用统计学原理科学地收集数据、合理运用调查法、统计法、实地考证等方法进行研究。及时慎重地、细致地收集科学实验资料,注意收录点滴的实验成果和体会。

2.加强美术教育理论学习,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

研究人员要加强美术教育理论学习,提高对动漫文化的教育价值观的分析判断能力,抓住中学美术教育的本质进行传统美术文化教学实验。课题研究中要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作用,立足学校实际,注重将教师、教材和地区资源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调动学生参与这一调查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形成重视动漫文化的氛围,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课题期间,课题组老师围绕课题内容,发表了论文若干篇。课题组师生参加各级漫画比赛获奖近百项。各项成果在社区及学校选修二课堂使用,效果较好。

3.注意资源拓展途径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如:学校(校园动漫文化及活动)、教学(美术课堂教学及其它学科渗透、动漫公开课、课外活动、校本教研)、家庭、社区(如动漫节、COSPIAY动漫模仿秀、漫展、庆典活动),提高课题研究效度。

以本地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和风土人情为材料,指导学生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创作和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广东增城这里有特有的节日,如增城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国际登山旅游节、增城国际攀岩锦标赛、增城菜心节、增城客家文化节、增城新塘国际牛仔服装节、增城荔枝文化节、增城派潭番薯节等。

4.注重计算机技术与动漫课程的整合,

开发可操作、可推广的动漫课程教学平台,建立计算机与动漫教学网站。教学网站内容包括校园动漫校本课程、教学设计、动漫社团、动漫视频、社团风采、学生作品、课件制作、教师作品等。可以在学校动漫兴趣小组上课时使用网站里的教案、课件,课题组老师查阅课题相关资料,还有师生动漫作品展示。

五、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

本课题的研究尚属于初步研究,有以下不足:本课题由于时间仓促,以美术学科和信息技术学科自编为主导的校本课程教学模式仅仅做了初步尝试,课题成果有待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朱益明. 校本教师发展论[M].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4]徐建融,钱初熹,胡知凡. 美术教育展望[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郭守智.中外教育格言名言解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

[6][日]中野晴行 甄西 译.动漫创意产业论[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