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精准课堂教学范文

精准课堂教学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3:0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精准课堂教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一、立足全覆盖,着眼对学校课堂教学的全面评价

国内教育评价界认为:“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分析解释,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优化教育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我们受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的委托,开展对准备实施综合督导学校的课堂教学全面评价,主要是为克服以往综合督导过程中专家听课量偏少、覆盖面过窄导致的课堂教学评价不全面、不客观现象。2016年,在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时,我们强调了以下几点:①学科全覆盖。普通高中国家规定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13门学科;职业高中则涵盖语文、数学、外语、德育、体育与健康、财经商贸、电子电工、机电、土木水利、交通\输、旅游服务、艺术、信息技术、医药化工等更多学科及专业。我们的出发点是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都要有教师听课并做出评价。②教师广覆盖。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因其规模比较大,要覆盖所有教师难度较大,我们根据课表及任课教师情况,力争最大限度安排专家广覆盖听课,一般不得临时调课,专家听课尽量少重复。③班级广覆盖。活动当天,力争使所有班级都有专家到班听课,让每个班级、每位学生都知道今天上课有教师和专家来听课,把学生的参与热情也调动起来。

二、设计科学化,实现教育评价系统的完整构成

按照教育评价学的理论,教育评价必须构建一个完整的系统,才能使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达到教育评价的预期效果。

我们在设计综合督导课堂教学前期评价时,进行了完整的系统构建。首先,明确价值目标和标准。我们的价值目标是对学校常态教学情况下的课堂教学水平进行诊断,以促进教学的改进,正如美国教育评价家斯塔弗尔比姆所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因此,我们希望得到的是对教学常态的评价,不要求学校过早通知教师。备课组可以案,但不提倡教师像公开课一样借班试上,活动当天一般不得临时调课。至于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计划及进度,该上什么就上什么。同时,我们制定了“无锡市综合督导课堂教学评价表”,从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效果等方面去评价教师的每一堂课。其次,建立组织机构和专家库。市教育评估院根据无锡市管办评分离改革的要求,接受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的委托,专门从事教育评价方面的工作,由它来组织和实施学校综合督导的前期课堂教学评价是合适的。我们还与市教科院、各市(县)区教研部门协商,建立了一个覆盖所有学科的近400人的专家库,为开展此项评价活动做好了充分的人员准备。再次,思考评价方法和技术。开展课堂教学评价,需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们聘请的专家全部来自市县两级教研部门和学校一线骨干教师,对日常的课堂教学评价十分熟悉,所以,让他们按照教学评价表去评价教师的课,是很合理的。我们要求运用等级评价法、评语鉴定法、写实分析法三种方法展开评价。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我们还研发制作了扫描二维码进行评定的网络评价法,这样可以即时生成评价统计数据,既节省了时间,也避免了专家和上课教师之间因为人情或其他干扰因素而产生的“人情分”。最后,对评价对象和评价人员进行心理调控。我市开展了多轮综合督导,学校教师对综合督导已经习以为常,因此对开展全面课堂教学评价没有什么心理抵触或不良情绪。而评价人员方面,因为人员素质高,又是来自本市同类学校,加上前期开展培训和严格的分工组合,主体和客体的心理调控已达到相互心平气和的程度。

三、指向精准化,在细化分工的基础上达到预定实效

为了使课堂教学评价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我们在听课活动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一是协商听课时间,主要是避开一些重大考试时间,避免干扰正常教学秩序,一般是提前一周发文通知。二是索要学校听课活动当天课表、作息时间表及教室布局平面图,目的是弄清当天学校有多少节课,每门学科(专业)要安排多少名专家到校听课。三是在专家库中遴选专家,确定学科组长和总组长。四是制定评价方案,落实后勤保障等事项。

在教育评价方案的编制和实施中,我们还遵循了这样几个原则:导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原则、互动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对学校开展几年一轮的综合督导,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实施的一种具有一定强制性的监督检查活动。而由教育评估院实施的前期课堂教学评价活动,既是综合督导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有别于教育督导室的综合督导,其不同体现在制定教育评价方案的原则上。第一是导向性原则。通过教育评价(听课活动),传达给广大教师一个信息导向,实际上是给他们提出了课堂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你的课达到了什么水平,一堂好课应该怎么上。第二是客观性原则。我们在培训中反复要求听课专家实事求是,尽量客观地去评价教师的每一堂课,避免受主观印象的影响或跟着感觉走。第三是公平性原则。我们在选择专家和分组时坚持做到本区域(县、区)的专家不担任学科评价组的组长,总组长必须是师德和专业水平为大家公认的知名专家。第四是互动性原则。听课评课的目的是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所以我们规定,专家听完课,要将评价的口头意见与上课教师交流,同时要听取上课教师的课堂设想、设计思路,避免各行其是,专家没有摸清上课教师的用意,上课教师对专家意见不服气。第五是发展性原则。我们要求专家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要把课堂评价和学科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结合起来,不仅要让被评价者了解自己的成绩和不足,还要为其今后的成长、发展指明方向。

四、追求可持续,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几点建议

课堂教学评价并不是全新的课题,但是要做好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往对课堂教学的评判不外乎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电子白板、备课系统的开发,现代教学技能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方面。经过多轮课堂教学评价活动我们发现,为了追求教学过程的完整,有的教师可能会无视学生最可贵的思维火花;又或者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教师恨不得像填鸭一样采用最原始的教学灌输法。所以,课堂教学又常常被称为遗憾的艺术。

有鉴于此,我们对课堂教学评价提出如下建议:

①要真正落实现代教育理念,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从关注教师的“教”真正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课堂评价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这是新课程提出的新理念。只有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二是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有效的教学策略的研究”。一堂课设计得再好,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配合,就难以实现预定的目标。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情绪和情感生活。教师必须把着力点放在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动机和学习毅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篇2

《礼物》这节课里,文章一开头就说道“有一位孤苦伶仃的老婆婆,独自住在山脚下的小屋里。”老师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抓关键字。

“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婆婆?”

“孤苦伶仃的老婆婆。”

“‘孤苦伶仃’是什么意思?”

“没有邻居,一个人住。”

老师再三强调:“孤苦伶仃”就是没有邻居,一个人孤孤单单的。真是这样吗?相差甚远。

“孤苦伶仃”这个典故出自晋·李密《陈情表》:“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孤读音ɡū。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孤,无父也。——《说文》 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孟子·梁惠王下》苦读音kǔ。(形声。从艸,古声。本义:苦菜)苦,大苦苓也。——《说文》 伶读音línɡ。(形声。从人,令声。本义:古乐官名、相传黄帝时有伶伦,世掌乐官)仃读音dīnɡ。伶仃:孤独。[伶仃]也作“零丁”。

综上所述,孤苦伶仃: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按照中国人民的传统思想,能为一个人所依所靠的也就是自己的嫡亲,所以说老婆婆孤苦伶仃,也就是老婆婆无儿无女,甚至于无远房亲戚,怎样扯,都不会扯到老婆婆无邻居。你说是不是相差很远。

再者,文中写道,老婆婆讲将“微笑”的礼物送给“伤心的人”“愤怒的人”“劳累的人”等等。如果老婆婆没邻居的话,又哪来这么些各式各样的人呢?

文章第二自然段前半部分写老婆婆是如何如何的贫穷,后半部分写老婆婆如何面对自己的贫穷。在两部分的衔接上,老师设问:“老婆婆在非常孤单、非常贫穷的生活面前是自甘堕落吗?”老师话音刚落,听课的老师隐隐发笑。如此语言环境,能用“自甘堕落”吗?值得商榷。

中国汉字源远流长,中国成语更是变化莫测。这里涉及一个语言环境问题。特定的语言环境只能用特定的成语,一旦用错,就贻笑大方。在说懵懂少女,貌,爱慕虚荣又好吃懒做,人生观、价值观一偏斜,就会寻求直接、简洁的,也是被世人鄙夷的生活方式,自己还不以为耻,反而引以为荣,这谓之“自甘堕落”,而说到文章中此种特定的生活状况,如何面对的时候,用“唉声叹气”“怨天尤人”,应当更加妥贴。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精准教学;实施措施

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利用精准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当前精准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广泛利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初中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概述精准教学

利用精准教学模式,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客观规律和学生的发展规律,会聚教学价值,深入把握教学目标。传统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利用精准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增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利用课堂案例等开展教学活动,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精准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小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由学生自己去选择学习内容,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利用精准教学,教师要明确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需求点确定教学流程。教师要评估学生的语文成绩和知识结构,判定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并根据等级分层次为学生留作业。

二、初中语文课堂精准教学的实施措施

篇4

关键词:数学语言;现状;策略

一、数学语言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师生交流的主要途径,我们的课堂上始终弥漫在语言的环境中。在传统的、比较正规的课堂中,师生们完全靠语言交换信息,平均有70%以上的时间是教师或学生在使用语言,当然也包括数学课。事实上,数学教学中包含了各种形式的语言活动,例如讲授、解释、提问、问答、复述、阅读、书写、讨论等,语言始终伴随着教师和学生的数学教学活动。

二、现状

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掌握数学语言:有助于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能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此重要的技能在我们数学教学中实际如何呢?通过调查邻近学校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忽略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教师认为,数学教学的目的要使学生会计算,会解答数学问题,至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那是语文老师的事”。长期以来,数学语言的教学在教学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很多老师对数学语言表达的教学地位存在片面性认识,认为语言表达教学应附属于识字、阅读、写作教学 ,并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重视。

三、策略

那么,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大量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素材,数学教师应怎样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呢?

1.概念教学。首先,要引导好学生学会抓住概念、性质或公式中的关键词语,用数学语言描述,避免表述不全、分类错误甚至乱造术语、曲解概念,对于概念、性质中限定的话不能随意删减、添加。如积的变化规律不能说“在乘法中,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跟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漏掉了“一个因数不变”这样的首要前提。其次,引导好学生判断一个概念正说与反说的正误。如“自然数都是整怠庇搿罢数就是自然数”的区分判断;再如“ 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是钝角”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强调钝角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要大于90°;②要小于180°。当学生遇到“钝角小于180°”这样的判断时,大多认为是错的,因为他始终想着需要两个条件。诸如此类的概念正、反说法判别能够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更是训练学生数学语言、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

2.计算题教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说算理”是一种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强有力手段。在教学中,根据一定的逻辑顺序,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逐渐使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如老教师在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要求学生说出每一道题的算理。就像4+5的思维顺序是:利用数的分解与组成来计算,因为4和5组成9,所以4+5=9,又因为9可以分成4和5,所以9-5=4,9-4=5。再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用“凑十法”来计算的:算7+9时,把7分成1和6,1加9等于10,10加6等于16。当然,也可以把9分成3和6,3加7等于10,10加6得16。按照以上的思维模式要求学生进行“说算理”的语言训练,可以使学生条理清晰更加深刻地理解口算的原理,从而达到牢固掌握口算方法的目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越来越流畅,数学语言更为严谨有序,思维更为开阔。

3.文字题教学。小学数学中的文字题也是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手段之一。它是把式题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形式,教师要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用多种方式来读题、译题,深刻理解文字题与式题的联系。比如除法式子:36÷9,简单的一步式题可以引导学生用以下几种方式表达:①名称读法:被除数是36,除数是9,商是多少?②直读法:36除以9得多少?9除36得多少?③意义读法:36里面有几个9?把36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多少?36是9的几倍?已知一个数的9倍是36,这个数是多少?而这些数学语言抽象成数学式子就是36÷9。

又如(30+20)÷(30-20)我们在训练学生读算式时要求不读出“小括号”而读成“30与20的和除以30与20 的差,商是多少?”像这样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精心设计数学语言的阶梯,将“日常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再将“数学语言”抽象成为“数学式子”,以“说”促“思”,使学生的知识构建更为丰富、巩固,思维过程更加明确、深刻。

4.应用题教学。应用题的教学是训练学生用语言有条理的表达思维过程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提高说理能力,清楚表达解题思路,从而掌握综合思维能力。如:“某加工厂加工一批机器零件,2个工人3小时加工18个。照这样计算,4个工人9个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说理:由果索因叙述为:要求4个人9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必须知道每人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已知条件告诉了2人3小时加工18个零件,所以每人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是可求的。

由因导果叙述为:已知2人3小时加工18个零件,可以求出每人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已知每人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那么4个人9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就可以求了。

用假设的分析方法叙述为:根据每人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是相同的,假设工作时间不变,本来是2个人种,现在是4个人种,人数增加了2倍,所做的零件数也应该增加2倍,工作时间本来是3小时,现在是9小时,时间增加了3倍,所做零件的个数也应该增加3倍,而问题是人数和工作时间都增加了,那所做的零件数应该是原来种的株数的2×3倍。

小学生的因其年龄问题,思维和应变能力较成人差,经常回问题形式的改变,就束手无策,这样我们可以从数学语言上多下功夫,扭转局面,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可以经常性的开展数学阅读,让学生勤思多想,让学生逐步掌握严谨的数学语言。

参考文献:

[1]张乃达.数学思维教育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2]鲍建生.数学语言的特点及其对数学学习的意义[J].中学教研(数学),200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5

关键词: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 理念 操作

我国的传统语文教学往往很重视“知识与能力”的教学,忽略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教育和影响。新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了全新的定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鲜明地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少讲求效果,只是一种模糊的操作,从而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有名无实。因此有必要从理念和操作方面谈一下。

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为研究对象,依据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作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它对加强教学管理、检查教学质量,改进教师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同时,由于评价涉及到的因素十分复杂,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也成为人们公认的难题。就此,笔者认为,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评价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论陈述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课程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评价指标的设立要促进提高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不仅要让学生正确理论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形成听说读写的技能,掌握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要重要人文素养的培育,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

1、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必须……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归根到底,这实质上就是语文课堂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具体表现”。

2、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高尚人格的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生养育的圣殿。语文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应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的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具有了积极的鉴赏态度,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也会陶冶了性情,涵养了心灵……

3、教师要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规律和特点。情态、态度、价值观具有主观性、体验性、内隐性等特点,它和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两个维度不一样,一般是难于明确地显性表述出来,更不可能一节课一节课具体地罗列出来,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既要有机地结合课程教材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又要把握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境和氛围。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操作

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把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以教书为天职,以完成学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己任,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这是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的最大失职,而作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之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将完全改变这种局面。但不仅仅光有理念,还要更好地实施。

为了更好地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这正好体现出在落实目标时的“过程与方法”问题,就笔者的教学感受来说有以下几点可尝试操作。

(一)着重朗读教学

古人常说“披文入情,缘情入理”,而朗读正好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作用,也便于学生从个体角度深切体会文章的情感。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选入了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何其芳的诗歌《秋》和梁衡的《夏感》,这个单元以自然四季为内容,以抒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为主题,着重培养学生在自然中陶冶情操,形成健康典雅的人文修养。

这个单元的朗读更尤为重要,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情感之切、意蕴之深,注重了朗读、情感、态度、价值观将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引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

(二)情景中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辅助手段,如音乐、图片、表演等手段来设计某种情景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情景中作出态度、价值选择。如学习《羚羊木雕》时,可让学生表演自己家庭生活中的一些小矛盾、小分歧,然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并讨论如何处理家庭矛盾。

再比如,拿说明文这一类体裁来说,说明文中没有具体的人物形象,也没有故事情节,似乎说明文就毫无情感可言。其实,有许多说明文字里行间渗透着情感美。如《中国石拱桥》,如果展示其中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一些图片,尤其是卢沟桥是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见证的实况图片或电影,学生在这些营造出来的情景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由于它综合运用了音像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熏陶感染。如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背景》、《台阶》、《老王》等这一单元时,就可以制作成多媒体,让多媒体的真实再现为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从而培养学生具有爱心、关注弱势体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