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范文

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2: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

篇1

关键词:城市文化;城市管理;城市竞争力

一、前言

文化体现的是城市的记忆。不论城市的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老城区的历史街道、文物古迹、老居民区,亦或是这城市传统的技能、习俗,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形式都是这座城市的古老记忆。而这些也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化价值。因此,历史脉络和文化脉络作为城市的独有标签应该被世人所重视。

城市文化是一种付诸于城市的文化形态。比如我国的潍坊风筝文化、成都巴蜀文化、南京金陵文化、郑州殷商文化等。这些独特的文化在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的同时,也优化了城市的经济投资环境与文化传承环境,在各方面均有效地促进了城市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由此可见,城市的文化对城市的发展与建设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城市文化的内涵

城市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因此,对城市文化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

(一)城市文化是城市的历史传统和社会发展的结果

城市社会的变迁本身是一个文化的大题目。它的的外在表现是城市建设和人文景观。“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城市的规划、布局、生态环境、市政设施、建筑艺术等所构成的人文景观,是城市的光荣和骄傲,也是城市的困惑和失落。

(二)城市文化反映城市的制度组织和社会结构

城市的权力结构、自主程度、决策和管理、城市的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社会分工和专业分化、社会团体和组织程度等,反映出城市是充满活力、高效和有机的、以人为中心的,还是僵硬而低效、非理性的,两种不同的管理和制度。

(三)城市文化是城市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产品成果的反映

城市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产品包括学校、学术机构、体育场、图书馆、公园等文化设施的建设;还表现为广播电视、文化团体的建设以及各类文化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价值和功能、风格和特色、品味和层次等等。这是狭义的文化所反映的城市文化状态。

(四)城市文化体现城市的人口构成及其文化素质

城市人口在民族、年龄、职业、信仰、健康的动因,也是城市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指标。

总的来说,城市文化的本质是人文精神的状态和追求,是城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反映了城市的特色和品味,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城市文化是城市的一种无形的资源,能否对城市文化进行合理经营直接决定着城市品牌能否建立。因此,对城市文化进行有效地管理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三、城市文化的结构

城市文化有其特定的文化系统或体系,它由众多子系统组成,城市文化系统或体系所表现出的不同层次,就是城市文化的结构。一般可以将城市文化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城市的物质文化

城市的物质文化是城市文化的表层。它由城市的可感知的、有形的各类基础设施构成,包括城市布局、城市建筑、城市道路、城市通讯设施、公共住宅、水源及给排水设施、垃圾处理设施以及市场上流通的各色商品以及行道树、草地、花卉等人工自然环境所构成的城市物质文化的外壳。可以说,城市的各类基础设施所展示的东西要远远地超过人们肉眼所见的表象,不仅城市中的那些有形的物质实体,鲜明地呈示了城市的精神风貌,而且一个城市的布局、城市的空间结构也形象地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化特征。比如,广场是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诺伯格.舒尔茨认为,广场是城市结构中最明确的因素,从古到今,广场向来都是城市的心脏,只有来到城市的主要广场才算真正抵达城市。 城市广场不仅仅是人们生活和活动的空间场所,它还是特定时代、特定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生产和再生产的场所之一,既是城市社会文化形态的建构,同时也在建构城市的社会文化形态,不仅可以展示一座城市的性格,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精神特征

(二)城市的制度文化

城市的制度文化是城市文化的中层结构,是城市文化的制度化、规范化的表现形式。城市文化的变迁必然通过各种制度的变迁表现出来。城市的制度文化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但主要满足于城市居民的更深层次的需求,即由于人的交往需求而产生的合理地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关系的需求。在城市的制度文化的诸设施中,最主要的有家庭制度、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篇2

关键词:规划 ,城市

Abstract: urban planning should start from the overall, design its unique city concep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city a few, that is, ecological, human nature, and the city history and cultur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thus make the designers in the city in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uitable design concept grasp, have unique solutions.

Keywords: planning, city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生态型的城市

生态城市的规划主要包括提高经济总量和发展生态经济、城市人口的分布、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和提高环境质量等。编制生态城市的规划,必须建立一套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在编制城市生态规划的过程中,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按照上述指标科学规划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生态活动,合理的确定城市的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生态资源配置规模和布局,使各项城市活动按照生态城市的要求进行。

同时,必须考虑保护原生态的自然生态绿地。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从而真正实现城市生态化的目标,并且要体现城市特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风格特色和吸引力。要用生态建筑原理科学的规划设计居住区的布局,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物质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城市居住区设计必须坚持以下原则:首先是要合理布局;然后是坚持节能低耗无污染;最后是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和生活垃圾。

绝大多数城市都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所谓充分利用就是保护和提升。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实践就是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从实践经验看,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才是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的可行之路。

2 人性化的城市

城市是由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产生的人口相对集中的生活空间。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社会活动都是在城市当中进行的,所以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现代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是安全、舒适、文明的生活环境,城市作为人口集中的人类生活空间同样需要一个安全、舒适和文明的环境。因此,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文明的生括环境,使城市环境适应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便是人性化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依据。

改造环境,享受自然。在规划与设计城市总体布局时,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要求无论规模大小、无论位于何地,都要在基本设施与布局上均等,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从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出发,人性化设计理念要求对周围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使其在为人类服务时更加完善、更加有利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产物,在规划与设计总体布局时,首先应该体现对他们的关怀。在交通、建筑及公共设施等方面特别体现城市对弱势群体的扶持与帮助是现代城市对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3 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

地域特色是指相当规模地理区域内所拥有与其它地方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特征,是高度复合文化地图的表征。其中,自然环境的特色包括与众不同的日照、温度、湿度、风向、风力、雨量、地形、地貌、土质及生物等自然现象;社会文化特征包括与众不同的社会体系、人口结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人文现象。不同的自然环境是塑造不同的社会文化特征的基础,而社会文化特征也是改造与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依托自然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特性,寻求地域特色,是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思路之一。本文以泉州为例说明对于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如何进行规划。茶文化是泉州文化特色的代表。泉州的茶文化,也是一面反应寻常百姓生活方式的镜子。茶文化是应交往需要而产生的活动,喝茶活动几乎渗透到泉州人民生括的各个空间:家庭、办公室、酒店、茶室等等,已经成为泉州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茶艺居”的设置与布局成为泉州市的规划与设计其生活服务配套设施考

虑的重点。规划以组团为单元,在组团中心结合住宅底层设置茶艺居,使之成为大合院的公共会客厅。结合住宅单体以及户外空间,形成多层次规模不等的交往场所。城市会因为创造者的差别而展现出不同的个性。如何利用城市现有的自身条件优势来发展个性,是对规划与设计者在对城市进行总体布局时提出的要求。科学分析的城市的历史、规模、经济、地理等条件,区分优劣,取长补短。

因此,博采众长,重点发展与自身优势条件相适应的特色城市是参与竞争的出路,也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出路。在城市规划与设计总体布局时寻找城市自身的优势,发展城市的特色和个性是城市发展的必然。

4 历史文化古城

城市是一个活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让它活得更加和谐,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同时又不伤害原来的脉络和空间肌理构成。我国有很多历史文化古城。对于历史文化古城的规划和设计的重点就在于古城内部旅游产业的选择与协同发展模式,处理好古城文化遗址保护与旧城改造、环境整治绿化与古城文脉复兴的关系。保护历史文化古城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必须落实古城保护的具体内容,对历史街区、自然风景区、重点文物、风貌控制区、文化景观敏感区等要进行规划控制并落实具体的保护措施。其次,是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应该在整个城市范围内,非常明确的指出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区域、古城整体保护方案、历史街区或历史保护区、文物古迹的分布范围以及其周围环境的保护及管理。最后,协调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三者的关系。保护历史文化古城的策略:

第一,科学规划,在保护中寻求发展。规划是着眼全局,在整体范围内进行部署和安排,在空上和时间上对整体进行协调,以期达到和谐发展的目的。在旧城改造过程中,由于其内容的复杂性、涉及对象的多样性、目的的综合性,必须设计一个全局性、综合性的规划。要想协调好旧城改造与历史文化保护间的关系,合理解决拆与留的矛盾,一个具体详细的旧城改造规划显得非常必要。

第二,以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为主要依据。城市的规划和设计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综合部署与具体安排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基本依据,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旧城改造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必须符合城市的规划和设计的目标,以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作为建设的主要依据,以城市定位与发展为目标,结合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确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内容。

第三,规划要留有余地。任何一座历史文化古城都经历了丰富的历史积累,是劳动人民智慧的沉淀。但城市建设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有时也可能是断断续续的,城市

的规划和设计很难也不可能做到一步就位。因此,任城市的规划和设计时应该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要给子孙后代留下选择余地。

参考文献

【1】冯志刚.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J].科技创新导报,2008,5:47.

篇3

湛江是广东省省辖市,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国家一类大市,全国综合实力50强城市。广东省西部和北部湾地区的交通中心,地处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所形成的品字形中心位置,湛江东临南海,西靠北部湾,南出太平洋,处于亚太经济圈中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当前湛江城市建设正面临历史性的转折,随着产业、资源的国际化,城市国际化已迫在眉睫。湛江市城市品牌形象的确立对凸显湛江海洋城市特征、拓展城市空间、改变城市面貌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MI的实现

城市CIS中的MI(理念识别)是城市形象设计中的灵魂和原动力,要进行城市品牌形象设计,首先要重视城市的定位,这是城市品牌形象定位的指路标,成功的城市品牌形象定位能为城市未来发展铺垫坚实的基础。湛江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有其与众不同的特性:粤西中心城市、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是海滨风景旅游城市,这样的城市性质是颇为“特殊”的,它不同于一般的中心城市,也不同于一般的历史文化名城,又不同于一般的风景旅游城市,三者兼而有之的,湛江的城市形象,不是向一般的大城市学习看齐就可以了,而是要按“湛江”的“特性”来定位,力求比一般城市高出一筹,以求突出湛江独特的城市性质。围绕彰现城市“特性”导入城市设计的理念,着力构建和谐精致的宜居城市,当今,新型工业化的迅猛发展日益推进着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在谋求区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加快城市发展步伐,离不开高起点的城市形象设计。

(1)规划性。湛江市政府应该重视规划的控制引导作用。首先是突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全市按照“一海三岸”的城市格局,形成了市域和片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等层次分明、相互衔接、完整统一的规划体系,完成了对城市绿地、水系环境、旅游发展、综合交通、环境卫生及排水、消防、燃气等专业规划,为城市目前和未来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生产生活活动,提供了科学、合理的规划保证,分步组织实施,加快推进建设,坚持用城市设计的理念来精心打造和谐精致的现代都市。

(2)个性化。近年来,湛江市从自身实际出发,围绕“海”、“绿”、做好文章,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形成了“海岸、文明、生态”的城市性格和特征,“特色城市”的发展理念将为湛江市赢得了新的竞争优势。在2014湛江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海湾是我们共同的财富。从湛江港沿海往北,经保利城市原点广场、西澜湾渔人码头、法式风情街、南珠广场、渔港公园海滨浴场,沿中央商务区、海上运动中心、金沙湾海滨浴场、湛江文化中心,再到滨湖公园,是宝贵的33公里黄金岸线。”还海于城、还岸于民、还景于自然的现实需要,也是湛江城市转型升级、再创辉煌的现实需要。这样的规划很好的彰显了城市的个性,黄金海岸线就是湛江市的独特的城市名片。

(3)细节度。地域条件和城市群定位决定了湛江市不贪大不求高、潜心建设精致城区的总体发展思路,湛江应该突出“精致城区、舒适生活”的城市特色。要注重人性化在城市设计建设中的作用,对雕塑、路灯、标志牌、铺地、店招等城市设计要素均注入精品意识实施建设,要使得使湛江市能成为精致耐看、意趣丰富的城市。

2 BI的实现

BI(行为识别)是城市中各种制度、行为的体现。它增强了公众对城市的了解、支持、认同与合作。BI的实现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要提高湛江市政府的执政水平。政府的管理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必要干预和导向,是政府与社会共建城市的前提和保证。其次,要提高城市教育水平,以求提高湛江市民的行为素质。第三,要大力发展经济,经济是基础,城市经济有实力才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在众多的城市行为形象中,最重要的是政府的形象,因为政府直接经营和管理城市,规范和约束市民的行为,策划和组织城市的日常活动。湛江城市的BI设计,必须根据湛江市民的需求和现代生活特征进行整体策划。

(1)社会文化。在城市的社会文化建设中,首先要发掘城市历史及地理人文,保护物质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湛江地处西南,历史遗留建筑,戏曲、民俗独特而丰富,需要政府在规划时将这些融入其中,弘扬和保护其独特的社会文化。其次需要在“硬件”上下功夫。根据湛江市的需要,可考虑在湛江建设具有本土特色的艺术馆和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

展览馆等,多增设几处文化馆、影剧院,文化广场等,丰富的社会文化建设不仅是城市形象的呈现,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2)经济文化。经济文化活动往往是城市形象的主要传播手段和形式之一。例如,一个博鳌论坛,使原本默默无闻的海南博鳌家喻户晓,而东盟文化博览会使得的原来落后的广西南宁名声大增,这些城市建设也实现了大的跨越,只有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及塑造湛江城市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提升湛江城市的竞争力。所以湛江市应该引进或承办定期性的大型文化、经贸或其他活动,或举行国际大型的学术交流活动。尽力打造经济文化航母,进而影响周边城市乃至全国。

(3)语言环境。作为行为识别形象,语言行为是很重要的识别形式,湛江地处粤西,方言多,外地人到湛江往往在语言上屡屡为难。一座优秀的城市必须要有良好的语言环境,首先是要做到语言美。其次是要积极创造的外语环境,尽量在湛江市民中普及普通话,避免因本土方言难懂而带来沟通障碍。

3 VI的实现

VI(视觉识别),是城市理念识别(MI)和行为识别(BI)的外在表现,包括城市的地理、风貌、格局、建筑、环境、卫生乃至市民行为举止等呈现在世人眼前看到的城市内容,是城市CIS中最直观的部分。

(1)市徽、市树和市花。要建立完善的VI系统,首先要设计城市的徽标,城市的徽标体现了城市的气质,是外来人对城市的最初印象,是城市品牌形象的缩影,城市徽标能够团结市民,加强市民的荣誉感,能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城市品牌形象设计视觉识别的核心内容。市树市花则是湛江地域特征的体现,而且还蕴涵一定的人文意义,甚至还可以将其提升到精神文明的层次。例如,提起牡丹,人们就会想到洛阳,进而想到这座城市的深厚历史人文。湛江市的市花是民间民众评选的紫荆花,但人们一提到紫荆花,只知道是香港的代表,这对湛江来说是不利的,辨识度上模糊了,不利于城市形象的建设,任何有代表性的东西都应该有独特性,这样才能便于识别,市树也是如此。湛江的管理层应该注意到市徽、市花、市树的重要性,尽早由政府主导确立属于湛江市自己的市徽、市花和市树。

(2)城市主色调。城市的的主色调是一个城市给人的第一印象,每个城市所处的地域、气候、环境,人文都不同,所形成的城市性格也不同,这些都可以通过色彩来表达。例如,山城重庆,热情,开朗是重庆人的性格,所以它的城市主色调是红色,而他的城市徽标也是红色的。一个明确的城市主色调,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也是形成城市特色的重要一环,广州就曾经邀请专家专门对广州的城市主色调进行调研设计,结果发现土黄色最适合广州。美丽的希腊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该城市的统一色调――白色,这个城市不管建筑的风格、类别是否各异,但是外墙主色都是白色的,美丽的海洋的蓝与希腊建筑的白巧妙融合,希腊成为了人人向往的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湛江也有着美丽的海湾,但是湛江建筑缺乏个性,总体色调凌乱,不具识别性,这些都需要城市的管理层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把握好色彩方向。

(3)城市形象广告宣传口号。一个城市的形象广告宣传口号是一个城市独特个性的表现,往往一句口号足以让人记住一个城市,这是城市形象识别中重要的一环。例如,大连的口号是:“浪漫之都,中国大连”;佛山的口号是:“狮舞岭南,传奇佛山”;而中山的口号则是:“伟人故里,锦绣中山”,无一不体现着该城市的独特城市形象,而湛江缺乏具有城市形象代表性的广告宣传口号。如今,不少城市与地方纷纷在电视台、网络等公众媒体宣传自己,提升自己城市形象,在短暂的30秒广告中,一句令人深刻的宣传口号尤为重要。所以征集能够彰显湛江的城市特色,展现当代湛江人的精神风貌的广告语,能有效的提升湛江城市的凝聚力,和对外形象。

(4)对外宣画册、电视主题片、礼品等。对外宣传作为实施开放合作战略、提高城市美誉度、推动区域发展的加速力和重要推手,具有全局意义,应受到高度重视。在对外宣传中宣传画册、电视主题片、礼品等作为具象的城市形象宣传手段也要注意其权威性,唯一性和独特性,要有效的与城市形象的方方面面结合起来,互相呼应,成为城市形象营造的亮点。

4 总结

城市品牌形象(CIS)战略,是一种新的城市战略,它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助推器,它的本身就是生产力,湛江作为一个崛起中的中等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和机遇,如何在中国众多的城市中脱颖而出,城市品牌形象的建立是城市管理者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城市进一步发展提升的突破口,在现如今的大环境中,城市品牌形象的建立已经成为城市竞争的重要手段,它对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进行了有效的综合。在目前这样一个崇尚个性化的时代,任何一个城市如果不能塑造自己的独特形象,就不可能引起世人的关注与青睐,城市的发展必然会受到限制。城市形象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大课题,对城市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 2014湛江市政府工作报告[N].湛江日报,2014-02-21.

篇4

关键字:地域性城市广场 历史文化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当下,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扩张,人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被局限,市民更渴望寻求一些开放的空间来进行互动交流,城市广场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慢慢发展成为城市的“大集市”,最能体现这个城市的状态和地域特点。所以城市广场的地域性设计与研究对于城市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体现也就越发重要。

1.城市广场的分类

由于现代的城市广场的综合性越来越强,所以广场的性质也在向综合性的方向发展【1】。但按其主要功能和需求来分,可分为:市政广场,商业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休闲广场等。同时城市广场也可以按照其空间形态,平面组合方式等进行分类。

2.地域性的相关含义

2.1地域性的含义

地域性从广义上一般指一个地域的本性和特点,其中包括了其社会和自然环境的不同元素的特征。

城市广场的建设首先依附于一个特定的地域,所以地域性属于城市的本质属性。城市与建筑的地域性是指最终产品的生产与使用都在消费地点上进行,房屋一经建造就不能移动,形成相对稳定的居住环境,这一环境又具有渐变和发展的特征。【2】由此可见,一个城市的地域性是由该地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作用并经过历史沉淀后的结果。

2.2 城市地域性设计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迅猛的背景下,外来的与地域性风格相异的建设和设计风格的发展更为迅速,而且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建设活动的周期越来越短,这就导致传统与发展无法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相结合,所以地域性的保护和发展更多的需要体现在设计当中。

3.城市广场地域性的设计的研究

3.1城市的地域性要素

城市的地域性要素参考中国建筑大师张锦秋院士在2001年中国建筑学会上的观点,将其分为自然环境要素,社会文化要素,经济和技术条件要素三个方面。【3】

3.2城市地域性要素与城市广场地域性设计

3.2.1地域自然环境与城市广场地域性设计

自然环境中和城市广场地域性关系密切的包括有气候,地形地貌以及植物。

气候的变化,包括温度、湿度、日照、降水等,这些气候因素首先会对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其次对城市广场的设计地块的选择,城市建筑的形态设计以及绿化树种的选择等方面也有影响。尤其是我国从南到北,地域跨度大,气候条件也变化多端,应对不同的气候,在广场的设计中应该考虑到当地的具体气候变化。例如在夏季干热的城市广场中,在广场中设置喷泉,反过来也体现了当地的风格气候。

地形地貌是城市广场场地的基础,其直观可见的表现了广场的设计和建设。城市的特色风光可以通过直接成为城市广场的组成部分或者通过借景的园林手法运用到广场景观出来。例如在一些山水城市中,城市广场可以考虑把周围的自然环境资源运用到设计中,这样不仅体现了城市特有的地域地貌,而且也加强了广场的景观效果。一些城市的地形条件带给设计一些局限,反而也给广场的设计带来了一些新的突破,更能体现城市的地貌风格;同时,在建设材料的运用方面,城市各异的地质条件也对广场的建设提供了更为自然和风格独特的条件。所以,地域性是既富有挑战也能因地制宜创造出特别的城市广场形式的契机。

植物配置从古发展到现在,成为园林建设的重要要素之一,其在城市建设中起到的作用毋庸置疑,随着全世界生态城市的建设受到更多的重视,植物在其生态效益方面最为关键,在构建景观,围合空间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一些城市都有其“情有独钟”的市树、市花。在我国古典园林中,植物都被文人墨客赋予其文化和精神上的含义,随着城市的发展,这种含义也被传承下来。

3.2.2 社会文化与城市广场地域性设计

社会文化包括的内容对城市广场地域性的设计是有直接的指导作用的,因为一个城市的社会文化性和地域性的内涵是基本契合的,都是有文化的内涵,是相互作用的。其中,人的行为活动、城市自身特点、地域传统文化特色这三类型城市的社会文化范畴对城市广场的地域性设计影响最大。

首先,广场作为以人为本的空间形式,人是其本。广场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人的活动,包括身体的体验和心理的体会感受。广场不仅仅是容纳的载体,不是单纯的“容器”。同时,人本身作为城市的“主人”,由于地域性的差异,表现在生活节奏,生活习俗等方面也产生了差异,比如语言、饮食、休闲方式等。所以在设计广场时,要结合当地人的行为习惯,通过空间的设计和人的活动方式相匹配,通过对广场中各种元素的考虑,形成与当地文化特色相互作用的目的,从而形成与当地人行为习惯相符合的空间场所。反过来讲,空间也通过市民参与的过程表现城市面貌和特色,两者相互融合,使得城市的地域文化传承和发展。

再者,城市广场随着城市的发展需求,慢慢演变成为了城市的综合体。不仅承载着活动休闲的场所,同时也带动周边环境的延伸。其中与广场相配套的建筑风格要与广场地域性相辅相衬。城市的建筑特色是随着历史的沉淀发展而来,直接体现城市的特色。在设计中,可以把本土建筑或者一些历史古迹作为广场中的景观元素体现出来。例如,西安的钟鼓楼广场就是以有着历史背景的建筑为中心而进行设计。也可以以拥有地域文化历史风格的建筑直接作为广场的标志和象征。例如,西安市的大雁塔广场,就是以大雁塔为中心,构建了一个充满历史氛围的城市标志广场,从而也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最后,城市广场的地域性设计应该需要被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例如城市的历史发展、城市的艺术形态等,满足人的文化追求。当广场被赋予城市的文化主题,更能反映该城市的文化层次,历史氛围。同时也对外来人口对城市的了解和认知起到了指导作用。

3.2.3 经济发展与城市广场地域性设计

我过整体的经济发展是稳定而迅速的,但是全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是有区别的,而且差距很大。所以城市广场的建设要和当地经济的发展速度相协调,要有特色,而不是只求“大工程”,做到经济实用。

3.3 小结

城市广场的地域性设计落到具体的设计实践中,会随着时代的继续发展而产生新的问题,我们也要通过实践研究寻求到新的理论和方法来应对。其既不是对古典的传统的形式风格的追求,更不是抛旧引新的只追求发展,而是去解决这些矛盾,从而是城市更好的发展。其根本的设计方式是去寻求地区物质形态和其形态下的内涵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蔡永洁,《城市广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篇5

关键词:城市建设 城市文化 和谐发展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它展示了城市的价值品位和风尚,它是一座城市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源泉,是城市管理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大规模的旧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开发,城市文化管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更好的挖掘城市内涵,彰显城市文化,体现城市特性,实现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和谐发展成为城市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1.强化城市设计的文化传承功能

城市建设是一个历史范畴,任何一座城市的建设都应继承历史,立足当代,展望未来。成功的城市一定是在保持自己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的城市。城市建设对城市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三个方面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城市建设对城市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设计阶段,因为城市设计是介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环节,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强化城市设计阶段的文化传承功能对城市文化的发展尤为重要。

城市形象设计与规划应在保护、发展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基础上,对城市形象进行全方位设计和总体布局的规划,绝不是单纯的城市形体的设计与规划。城市形象设计是对一个城市整体社会文化氛围、城市物质形体空间以及形成与运作机制这三者的复合表现的设计。如果抛开城市社会文化背景,缺乏对社会问题及个体需求心理的理解,缺乏深远民族文化的基础,缺乏对城市系统运作机制的把握,即使再设计精美的物质形体也难以形成有文化个性特征和富有生机活力的城市形象。

城市整体社会文化氛围的设计,是城市形象设计工作的基础与关键。任何一座有一定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都有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虽然难以完全用具体物质加以表达,但都不难体会与感触到。显然,城市形象设计如果对城市文化背景不加以区分,采取单一的形体设计的手法,必然造成城市空间特色的丧失和社会文化肌理的破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城市形象塑造必须并着力于城市文化氛围的确认、研究和营造,这对塑造具有个性特色的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无论何种类型的城市定位,在进行文化设计时,都要按照现代化的标准进行。设计者应悉心搜集、掌握和研究现代化城市的成功经验,尽量避免开发建设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失误,用战略眼光、现代化意识,使城市文化的物质要素同城市文化特色和谐共生。

2.增强城市建设中的文化意识

城市建设是认识一座城市社会文化最直观的载体,要实现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和谐发展,应在统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中,增强思维中的文化意识。

2.1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塑造良好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是城市物质形态、文化历史、现实的和未来的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对城市建设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良好的城市形象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投资资源和经济竞争的制胜法宝。

塑造城市形象内在地承担着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任务、总目标统一起来,促使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任务。它贯穿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实践中,具体分解、落实到各个城区、各个系统、各个单位乃至各个岗位和每个市民,形成上上下下、各行各业群策群力、协同共建的局面,既保证了经济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又塑造了城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良好形象。

2.2发掘城市文化资源,保持城市文化特色

文化资源是富民强市的源泉和动力,要使城市文化资源释放出应有的文化作用,必须深入发掘各种文化资源所能发挥的最大潜能,确定其与社会、经济间恰如其分的切入点和位置,即对城市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进行宏观的和微观的调整,使文化资源这一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的价值。

城市特色是城市的一种文化资源,是城市文化的核心,是一座城市区别与另外一个城市的关键,城市特色蕴含于城市结构的各个方面。历史传统、地理位置、建筑形式、饮食文化、风土人情等都可构成不同的城市特色。城市的文化特色不是城市外貌、建筑物特征(物质形态)和文物古迹简单组合,而是深入到城市发展形成的因素中的精神与物质的特点。城市的历史形成过程不同,其文化底蕴也不同。要填补城市特色的缺失,就必须将独特的文化填入城市的框架。城市从形成开始就具有积累、聚合、选择、发展文化的功能。各类文化在城市再创造过程中碰撞,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城市文化。如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中丰富的人文故事是物质的精神化,而古老的人文景观又是文化精神的物质化。无论是人文故事还是人文景观都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凝结,是城市外在形象所展现的文化特色内涵。

3.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提升并举

旧城提升与新区开发是城市发展两个经常性的内在动因,城市正是在旧城不断改造与新区不断开发的交替过程中实现规模的逐步扩大和质量的逐步提高。处理好新区开发和旧城提升的关系,既能够合理调整城市结构及布局,又能够促进新旧区协调发展,加速旧城改造进程。

旧城记录了城市文化的产生、继承和发展的过程,凝聚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旧城改造中,依据改造的内容和要求,妥善处理现在与将来的关系,不断提高规划设计质量,使每一片的发展达到相对的完整性,这样集无数相对完整之和,既能促进旧城整体环境得到改善,又能实现旧城的“有机更新”。

以山东省济南市为例,拥有悠久的齐鲁文化、辉煌的历史遗存、独特的泉城特色,要坚持走好老城提升与新区开发并举的路子。旧城提升在适应时代要求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城市其本身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注重保护传统街区和风貌。要对旧城区进行战略性规划研究,调查清楚旧城区内的土地使用及建筑现状情况,统一规划确定需要拆除重建、需要改造、需要保护的地块和建筑,统一确定道路交通公共服务及绿化开畅空间等系统性设施和空间,要克服和避免大大超载本地经济承受能力和市场信息吸纳能力的大拆大建现象。遵循和谐发展的整体性原则和效益性原则,依据经济实力科学合理地安排旧城改造的工程规模。对于新区的发展,要在统一的规划指导下,加强集中开发,提高组织管理力度。注重合理安排关系人们生产生活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使新区在起步阶段就具有完善的综合服务功能,有很高的集聚能力。新区建设也要注意追求与旧城文化风格的和谐,通过历史文化符号标志的传递,体现地域的文化特色和环境特点。要对山、泉、湖、河、城统一规划整合与开发,营造天蓝、水清、地绿、路畅的最适宜居住生活和创业发展的人居环境,实现环境生态、人文景观与现代化气息和谐交融,展示城市新形象。

4.结束语

城市建设是城市文化的一种直观表现,城市建设的产物本身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和历史积淀。城市建设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其文化积淀和文化提升的过程,城市管理者应在保持城市建设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加强对城市文化的管理,实现两者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冯骥才.中国城市的再造――关于当前的“新造城运动” (J).现代城市研究,2004,(1)

[2]胡莹.“城中村”的文化冲融――以广州市石牌村为例(J).城市问题,2002,(2)

[3]万艳华.论城市更新与城市文化相契合的方法与途径(J).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2001,(3)、(4)

[4].刘玲.现代和谐城市应有的五种关系(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1,(2)

[5].李志霞. 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J).《 企业研究:理论版 》.2011,(1)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