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骨科护理心得范文

骨科护理心得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2:5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骨科护理心得,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骨科护理心得

篇1

1静脉留置针的正确应用

1.1静脉留置针的选择由于手术过程中随时需要快速补液,为防止术中更换致留置针脱出,一般选用针体长而粗的留置针。目前我科使用的是由美国贝朗公司生产的带加药壶的18G和20G的普通型静脉留置针,其针尖锐利,易于进针,穿刺角度灵活,操作简便、易学、安全,其针管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及独特的弹而且固定方便,不易脱出血管外,避免术中更换所致针头脱出血管外,防止药液外渗,减小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输液速度流畅等。

1.2静脉选择根据手术方式,病人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静脉,其原则是以不妨碍手术者操作,便于麻醉医生手术中用药和保证输液、输血的顺利进行为原则。静脉应粗直,有弹性,血流量丰富,易于触及,充盈良好,避开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一般选用上肢前臂静脉。因下肢血管回流路径长,静脉瓣较多,易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故不宜选择下肢静脉留置套管针,而腕关节处静脉血管粗直、弹性好,但此处穿刺易造成桡神经损伤,也不宜留置套管针。

1.3穿刺方法根据手术要求选择合适的静脉进行穿刺。在穿刺点上方约10cm处捆扎好止血带,用皮肤消毒液消毒(直径约6~8cm)两次待干。左手绷紧穿刺部位皮肤,固定血管,右手拇指与食指、中指握住留置针,以30°~45°角度慢慢穿刺(勿太用力,以免穿破血管),见回血后降低角度,沿血管方向再进针1~2mm,以保证外套管在血管内[1],左手中指固定皮肤,食指与拇指固定针芯,以针芯为支撑,右手将外套管缓慢送入血管内,或将针芯退入套管内,借助针芯将套管和针芯一起送入静脉,然后松止血带。先用两根胶布将套管针与皮肤固定,左手中指用力压紧套管针前端的血管,食指固定针翼,右手拔出针芯,放入利器盒中,连接输液器,证实输液通畅后,用透明粘贴膜将针眼处皮肤覆盖,根据患者年龄、病情以及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调节至合适输液滴速,特别是心功能不全、年龄较高的患者以及婴幼儿,要防止在短时间内输入较多液体导致肺水肿、心衰的发生。

2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2.1皮下血肿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术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使留置针穿过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动作应轻、稳、准,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2.2液体渗漏血管选择不当、固定不牢、病人躁动、外套管未完全进入血管或血管壁接触面积过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因此应合理选择静脉,尽量选择粗、直、弹性好、避开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妥善固定导管,肢体用约束带固定,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和方法,对血管刺激强的药物输液速度要慢。

2.3导管堵塞由于术中要间断地测量血压,当留置针与血压袖带在同一肢体时,往往会导致导管堵塞。因此术中巡回护士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输液速度,保证输液通畅。同时要防止肢体受压。一旦发生堵管的时候,谨记不能用注射器推液,正确的方法是回抽,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2.4静脉炎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无弹性。护士操作时应严格无菌操作。输注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时输液速度要慢,术中输血时要充分加温,避免冷刺激引起静脉炎。一旦发生静脉炎要立即停止在此静脉输液,24h内冷敷,24h后热敷,以增进血液循环,缓解患者不适,并用50%硫酸镁湿敷,或用土豆片湿敷20min/次,4次/d。

2.5静脉血栓的形成静脉血栓多发生于血流缓慢的静脉内,久病卧床的病人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的血栓要多3倍,因此尽量避免在下肢静脉使用留置针,且置管时间不宜过长,常规3~5d。

3护理体会

3.1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由于留置针管径比普通头皮针要粗而长,多数患者会产生恐惧心理[2]。护士在操作前应向患者告知留置针的优点,告诉其穿刺时会比较疼,但是穿刺成功后留在静脉里的是柔软的导管,在手术过程中不会因改变而刺破血管引起液体外渗,而且术后还可以保留3~5d,免去每日穿刺的痛苦。通过对患者在静脉输液流程中的人文关怀,使患者一方面易于接受,另一方面患者感受到被关爱,不仅减轻了患者操作中的生理疼痛,亦使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有所提高,由此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有效地减少护患纠纷,创造和谐的病区气氛。

3.2防止感染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操作者应戴好手套,以预防外源性感染。穿刺前要认真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如有破损及过期禁用;皮肤消毒范围要广,一般为10cm,防止留置针被污染,穿刺成功后应用透明粘贴膜覆盖,防止针眼感染。

3.3在选择穿刺部位时,根据手术方式、病人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静脉,其原则是以不妨碍手术者操作,便于麻醉医生手术中用药和保证输液、输血的顺利进行为原则;静脉应粗直,有弹性,血流量丰富,易于触及及充盈良好。以上肢前臂静脉为首选,根据骨科手术的特点,为避免左右手术部位错误,我们采用如下原则,做上肢手术时选择健侧前臂静脉穿刺;做下肢手术通常选同侧上肢前臂静脉,这样既方便麻醉师术中给药,又可避免左右手术部位错误。

3.4防止血源污染护士在操作时除要保护患者外,也应做好自我防护。操作前戴好手套,在退出针芯前应用左手按压留置针套管顶端前部血管,阻断血流,防止血液流出,退出针芯后立即放入锐利盒中,防止针刺伤。

3.5熟练掌握穿刺技术要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必须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各种类型的静脉穿刺技能,在操作中要保持正常稳定的情绪,精细灵巧的动作,才能给患者提供最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输液护士不能只是机械地操作,而更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将人文关怀运用到输液过程中,这种理念要贯穿于每名护士的实践操作中,使患者在输液治疗时充满信心,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使患者对整个手术治疗充满信心。

3.6注意观察术中巡回护士应加强巡视,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硬结、疼痛、血管弹性有无改变,输液是否通畅,防止液体渗入皮下组织,如发现上述现象应立即拔针,重新建立通道。

3.7术后加强置管期间的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穿刺部位应每日消毒,操作时避免对留置针的过度牵拉,以免针体脱出。输液过程应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防止意外发生。置管期间应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硬结、疼痛及渗漏现象。如有上述现象应立即拔针。据临床报道,病人静脉炎通常发生在置管后6~7d[3],而5d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零。5d应作为常规留置时间,最好不要超过7d。告诉患者穿刺部位保持清洁干燥,防止透明敷贴与皮肤粘贴不牢,套管针脱出,以延长置管时间。

篇2

关键词:老年;骨科;心理护理;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09-01

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医疗水平及医保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老年病人在骨科患者中所占比例也逐年增加。骨科老年病人,大多生活自理能力差或完全不能自理,有的表现悲观失望、情绪低落、思想负担重,烦躁、恐惧、焦虑不安,较固执,易激动、失眠等。护士不仅要用美好的语言给患者以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解释病情,解除患者的思想负担,使之配合治疗,同时还要关心、体贴、尊敬他们,使患者处于接受治疗和康复的最佳状态。由此可见,护理工作对于骨科老年病人的康复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概括总结了我院对老年骨科病人护理的一些心得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1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老年住院病人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65~89岁,其中女性53例,男性97例。根据病种分类,腰椎骨折11例,胸骨、肋骨、锁骨骨折24例,上肢骨折42例,下肢骨折73例。这些病人中长期卧床者占总人数的62%,有56%的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肺气肿、糖尿病、前列腺肥大、下肢静脉曲张等。

1.2治疗方法:本组150例患者中,92例患者选择手术治疗,58例患者选择保守治疗。根据骨科老年患者的特点,所有患者均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2结果

除1例患者因急性心肌梗塞死亡外,其余149例患者经有效治疗和积极护理后均治愈或好转出院,无1例护理并发症发生。

3护理方法及对策

3.1心理护理:掌握骨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护理。老年患者有病大多表现情绪低沉,悲观失望,也有的表现为烦躁、焦虑。首先我们应当积极与家属进行沟通,根据病人的经历、文化素质、生活习惯、业余爱好、家庭情况及经济状况等方面来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尽量与患者多交谈,对其生活上多关照。加强基础护理,治疗时对病人多做解释,改变患者心理状态,使其信任我们并对自己的病情有所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3.2病情观察及基础护理:老年患者往往同时合并有其他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因此,护士要多加巡视,观察病情要细致,与患者多交谈,一旦发生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老年人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 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耐心、细致多做解释[1]。操作时动作要轻柔,给病人一种安全感、亲切感,使之容易接受。

3.3营养护理:根据骨科老年病人消化吸收功能弱、心脑血管疾病多、身体状况差等特点,我们对其进行针对化的饮食安排,督促其定时定量、规律饮食。骨折早期我们鼓励其进低脂、高维生素、含水份多、清淡味鲜、易消化的半流食,如蔬菜、水果、蛋类、鱼汤等。骨折后期我们鼓励其进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高热量、高维生素、高钙、高锌的饮食,如骨头汤、动物肝脏等,避免太凉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3.4预防并发症的护理:老年人皮下脂肪少,皮肤干燥多皱褶,皮肤营养缺乏,弹力及抵抗力差,骨折后长期卧床易造成褥疮。因此,我们对不能自行翻身的患者每隔2h协助其翻身1次,在其骨隆突处放置气圈或海绵垫,并用50%红花酒精按摩其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要求病人不吸烟,鼓励病人深呼吸、咳嗽、咳痰,上肢能活动的作扩胸运动,增加肺活量,预防坠积性肺炎[2];督促病人多饮水[3],饮食平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防便秘;告知其有尿及时排出,排尿时如觉困难,可用手挤压下腹部,使膀胱余尿排空,预防尿潴留;协助患者活动肢体,按摩肌肉以预防肌肉萎缩和静脉血栓[4]。

3.5指导功能锻炼:机械运动是刺激骨细胞活动的重要因素。骨折术后,病人早期可活动健康肢体和伤肢肌肉作长收缩活动及足趾的收缩运动;3周以后可以做伤肢的关节运动,有利于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术后1-2个月应及时到医院复诊,以便医生对患肢的康复情况作出评估后做进一步的功能锻练指导。在锻炼过程中,我们根据骨折部位、类型、骨折复位固定后稳定程度和肢体重力作用的影响因素,在“动静结合”的原则下,与患者密切配合, 耐心宣传、帮助、督促和指导患者进行练习,取得了良好的康复效果。

4总结

老年骨科患者由于其独特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导致护理难度大,需要护士具备良好的老年护理知识及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以真心、细心和耐心来帮助老年患者。通过我们的护理实践证明,周到而细致的做好老年骨科患者的心理、基础及生活饮食护理,正确指导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可以有效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老年骨科患者早日康复,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素林,王烽,苑建兵,等.心理疏导配合康复训练在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综合护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09,31(5):622

[2]程玲.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J].护理杂志,2008,23(8):19-20

篇3

【关键词】骨伤科门诊;换药;护理心得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185-01

当前医患纠纷大幅上升,骨科门诊换药室作为骨伤科的一个独立的窗口单位,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是避免医疗纠纷的焦点,是提升科室整体形象及信誉的示范岗位。骨科门诊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科室的声誉,乃至医院的经济、社会效益。现将我近几年的一些护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扎实的专科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专科技能操作

骨伤科病员涉及各个年龄层次,骨折部位多样性,病情复杂,于是掌握熟悉相关骨科专科理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1)熟悉掌握各种骨折的概念及骨折部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相关的中医护理理论知识;(2)针对各种骨折能清楚的知道如何进行固定包扎、护理。(3)X线检查是骨科医生判断是否骨折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根据X线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并可同时明确是否合并其他骨折,以确定治疗方法。因此,骨科门诊护士学会读片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学会看片才能准确无误地把药敷到患处,并进行有效的小夹板或石膏固定。(4)功能锻炼,是通过正确的肢体运动,恢复肢体固有的生理功能,促进伤肢的局部血液循环,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濡养筋骨、滑利关节作用,同时起到防治肌肉萎缩、避免关节粘连强直和骨质疏松,上肢以恢复手的灵活性为中心,下肢以增强其负重步行能力为重点。因此,护士应熟悉掌握骨折各期的功能锻炼方法,并正确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练习。(5)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并具备纯熟精湛的专业操作技能。(6)因为门诊骨科病员流量相对较大,所以只有具备娴熟精湛的专业操作技能,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才能满足门诊日益增加的骨伤病人,才能让患者由衷的放心、满意、愿意接受治疗;其次如没有娴熟的专业操作技能,无法满足患者服务需求,势必影响治疗,丢失患者,甚至损害科室声誉。

2高度的责任心:

由于门诊病人文化水平参次不齐,对疾病的认知迥异,加之就医不方便、流动性大等因素,大部分患者又都是隔日换药,此刻,就需要护士充分彰显自己综合素质,及时发现问题,才能防患于未然。

2.1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安全意识

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时刻把好医疗安全关,做到依法行医,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规范礼仪行为,了解患者心理需求,护理做到细心、周到、认真、耐心,让病人放心,争取患者的理解配合。积极开展“批评,自我批评,”不断提高完善自己。注意不随意评论患者在其他医院或科室的医疗效果。

2.2 操作中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护士每次为患者换药时,都应详细询问病情,查看病历,读片,给患者取舒适的,言谈举止要得体大方,不论伤者损伤程度如何都要保持镇静、严谨持重,操作熟练敏捷,动作轻柔,忙而不乱,让患者感到安全放心;采取移情易性法转移患者注意力,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痛苦。认真细致观察病人伤肢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如: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石膏固定术后患者,应密切观察患肢肢端末梢血液循环、足趾活动、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若发现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足趾下垂、不能活动,肢端肿胀,发麻、冰凉、青紫或苍白以及局部持续性的剧烈疼痛等表现,应及时查看石膏松紧情况,以防发生缺血性肌挛缩或腓总神经损伤,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性损害致残,而引起医疗纠纷、事故。

2.3做好健康宣教,提高患者认知

由于文化差异,及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不同,经常会出现病人随意解除小夹板或石膏固定,而造成骨折再次移位,增加患者痛苦,甚至需手术治疗或致残;或者患者的骨折已愈合,而需要加强功能锻炼,却错误认为会有再次骨折错位可能,而拒绝解除夹板或石膏,进行康复锻炼,最终导致伤肢留下后遗症。因此,做好健康宣教是非常重要的。

2.3.1耐心向患者讲解骨折的定义、治疗、转归、注意事项,使其理解明白,积极配合治疗。

2.3.2情志护理的重要性,《灵枢.口问》强调:“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因骨伤科疾病多数是因意外交通、工伤事故或生活中不慎所致,患病时病人毫无思想准备,易产生紧张、害怕、忧虑等不良情绪,而影响疾病恢复。因此认真做好骨伤科病人的心理调护,消除病人不良情绪,争取病人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是开展骨伤科各项治疗的重要前提。

2.3.3饮食调护的必要性。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合理选择饮食,将十分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反之,则可以导致病情加重,病程延长,疾病反复,甚至产生后遗症。如新伤病人,切忌肥甘油腻太过以及寒凉生冷、质粗坚硬的食物,以防损伤脾胃。即损伤早期,不要急于过用温补之品。有邪毒感染发热者,宜忌食荤腥辛辣的食物;而损伤中后期,患者多有脾胃虚弱、肝肾不足,故应给予滋补脾肾、强筋壮骨之品:排骨、牛奶、枸杞等,同时多食富含粗纤维的食品。

2.3.4指导患者生活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阴阳协调,慎避外邪,形神共养,使自己身心达到怡情快志,心平气和的境界,从而使其能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3良好的沟通,是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基础

护患沟通是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减轻病人身心痛苦、创造最佳心身状态的需要,也是促进护患间理解和支持,提高治疗效果的需要。因此,护士应做到仪表端庄大方,举止优雅,态度诚恳,能用亲切、和善的面容去接待每位患者;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患者,采取不同的称谓;多使用礼貌性和鼓励性用语;而对听力有障碍的人群,应不厌其烦进行耐心解答等。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对其治疗护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综上所述,我们只要具备精湛的专科技能和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沟通技巧,与患者真心交流,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以病人的利益为主,做到未雨绸缪,是可以共建和谐的行医、就医环境,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篇4

[关键词]骨骨外科手术;心理护理;医疗护理环境

大多数的骨外科患者因其本身身体上的特殊性,致使在其心理上也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尤其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如果患者的心理压力过大就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干扰麻醉剂的效果,使手术不能顺利的进行,因此,护士对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心理护理变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心理护理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还可以帮助患者顺利的进行手术,康复出院,使患者重新过上健康的生活。随着医院医疗水平的完善,护士的护理工作也被赋予了更多内容,骨外科手术的护理也由单纯的手术期配合过渡到整个手术期的整体护理,了解病人的病情及心理状态,给手术患者提供更温馨更全面的护理,是每个护士应尽的义务和职责所在。因此,为有效地减轻手术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和痛苦,提高护士护理工作的质量。我院在前一段时间实行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选取了2010年5月~2011年8月进行过骨外科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34例,他们的年龄在30――45岁之间,其中,涉及了断肢再植、关节镜手术、截肢术、骨牵引术、植皮术、骨折复位等。将这6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并且男女人数一样,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一般的心理护理,而对对照组的患者要细心的心理护理,结果如下:

表1观察组患者的情况表

观察组 男性患者 女性患者 患者术前、术后情况

断肢

再植 关节镜手术 截肢术 骨牵

引术 植皮术 术后恢复

情况一般

人数 9 8 9 6 7 34

表2对照组患者的情况表

对照组 男性患者 女性患者 患者术前、术后情况

断肢

再植 关节镜手术 截肢术 骨牵

引术 植皮术 患者恢复情况良好

人数 6 11 8 3 6 34

从上面的两个表格中可以看出,护士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在骨外科手术中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使患者顺利的进行手术,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1.2护理方法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观察组的患者采取相应的常规护理及术后营养护理。对对照组的患者在基本组护理的基础上还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详细的制定心理护理计划并根据不同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手术情况等一般资料和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心理特点进行细心的心理护理,然后在患者的术前和术后实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积极与患者沟通,通过沟通了解关于患者的外伤状况,和患者交流一些关于手术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和问题,让患者了解骨外科手术的一些具体内容和对不同并且的处理方法等。通过沟通接触患者内心的焦虑和紧张;这对骨外科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解释和讲述,让患者有充足的心理准备,这样也非常有利于患者的手术和治疗。

2结果

经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同程度的心理护理后,我们发现,经过护士细心护理的对照组的34为患者明显的优越于观察组的34为患者的治疗情况。他们无论在术前还是术后都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恢复情况良好。充分说明了心理护理在骨外科手术护理中的重要性。

3讨论

骨外科手术实施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告诉我们在实施骨外科手术前后不能忽视患者的心理方面的压力,而是应该让护士尽量通过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不适感,积极的配合治疗,这样医患关系才能和谐。如果患者过于紧张,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手术情况,还会引发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因而护理人员要以热情和蔼、同情关系的态度,详细的向患者讲解疾病等方面的知识,减轻患者对所述的焦虑、恐惧心理,使其在心身两方面处于最佳状态后配合手术,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促进疾病的恢复,达到了患者、护士和医生的满意效果。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心理护理在骨外科手术护理中的重要性。护理专业人员一定要掌握病人的主要心理矛盾,使患者感到被尊敬被关心,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只有这样患者才能配合好医生的治疗措施,是自己尽快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郭红霞.心理护理在皮肤科病人恢复中的作用[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

篇5

【关键词】 骨科护理;新方向;多元文化

现代护理模式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三个阶段的不断发展[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迅速发展,跨国界、跨区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出现了多种文化的人共同聚集在一起的社会――多元文化社会体系[2]。于是,传统的生物护理模式很难满足当今骨科患者的需求。这就需要护士更新护理观念,掌握新的文化知识内涵,转换护士的角色向多元化角色发展,以适应不同民族、国家患者的共同需求――健康,从而适应现代骨科护理发展的要求,让骨科患者早日康复。

1 般资料

选择骨科创伤术后患者500例,年龄2~97岁,平均年龄55岁。病种包括:慢性骨髓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大面积皮肤脱套伤、胸腰椎等骨折;民族包括:汉族、藏族、哈萨克斯族、蒙古族、彝族、羌族等;国际包括:中国、美籍华人、哈萨克斯坦。

2 多元文化

2.1 多元文化概念 是指不同民族、人类在社会的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定历史、地域、经济、社会和政治的综合反映。

2.2 多元文化来源 多元文化护理无论构思多美妙,都要靠护士在工作中的实践来完成。因此,首先要提高护士的多元文化意识,除认真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外,还应自觉学量涉及非专业的不同文化民族的习惯,礼仪修养、法律知识等,提高自身素质,并应用到护理实践中,陶冶情操和规范行为。

3 多元文化在骨科护理中运用

3.1 护士的心理素质 南丁格尔说:“一个护士必须十分清醒,绝对忠诚,有适当信仰,有奉献自己的心愿,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同情心”要成为一名优秀护士,除了具有全面扎实的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及熟练的临床操作技术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然而由于职业的特点、特殊工作环境压力、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相关社会因素及护士本身内在性格等方面因素,直接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的质量[3]。因此,护士作为一个高应激的职业群体,工作对象是患者,其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工作质量及患者的康复进程有着积极作用[4] 。

3.2 随着现代科学的高度分化和广泛综合,护理学与自然、社会、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在理论上相互促进,在方法上相互启迪,在技术上相互借用,形成了许多新的综合型、边缘型的交叉学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全方位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定位,它强调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强调宽容博爱、豁达乐观,强调与人为善、诚信待人,强调自强不息、艰苦创业,这些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软实力[5]。

3.3 儒家思想运用于骨科护理 本组500例骨科患者,在护理上除采用现有基础专业知识、骨科专业知识、心理护理外,儒学文化思想也运用于其中。在护理中主要针对以下几种儒家思想:①“仁者爱人”,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就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于是,对知识缺乏的病人,要做术前、术后访问、耐心倾听他们的主诉、热情回答他们的提问、深入浅出地介绍手术的意义、方法、术后功能锻炼和预后等,建立良好护患关系。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护理工作的对象均来自不同国家、民族、他们的文化背景包括:教育程度、人生经历、、价值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对健康与生命的不同认识理解,于是要不断学习多元文化,才能满足当今人类的需求。③“默而识之”指在临床工作、生活和现代化信息网络中了解其他种族、民族、人群的文化,且牢记于心,运用其中。

4 结果

骨科护士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知识、习俗、理念、技术以及儒家文化思想相结合,运用于500例骨科手术患者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满意度为98%,护患纠纷下降为0。实践证明,多元文化护理运用于骨科手术前的病人,对手术的安全有信心,对恐惧、应激反应、怕术后疼痛、手术中出血过多发生意外、失眠、血压升高、食欲减退等影响了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及相应的并发症,能降至到最低。术后病人的运用多元文化护理能将疼痛减轻让病人感到舒适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恢复到理想的功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5 讨论

儒家文化及其多元文化护理是现代护理发展的必然方向,护理学发展的过程也是沿着这一方向去发展。因此,要开展这一更高层次的护理,需要通过在提高自身思想认识,保持良好心理健康状态,确定研究范围,加强全方位教育和护理人员培训等诸多方面作进一步的探讨,以加速现代骨科护理的发展,尽快与国际护理接轨。

参考文献

[1] 杨运秀,从护理学发展谈现代护理道德教育,首席医学网 2007,10,10

[2] 郝玉梅,探索现代护理的新方向多元文化护理《实用医技杂志》2006,8,5(15)

[3] 王晓艳,浅谈护士职业心理素质《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1,5,6(5)

[4] 范瑛,对现代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思考《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1,6,19

[5] 方忠敬,弘扬儒家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中国乡村发现网2011,9,19

篇6

    1.1工作因素

    由于创伤骨科中的患者都是在遇到临时的交通事故或者工程事故等情况下,被送往医院的病人,由于病人的身心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导致其出现易怒、烦躁等情绪,在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护理的时候,容易将不满的情绪宣泄在护理人员的身上,导致护理人员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而对于一些随时会有生命危险的骨伤病人来说,其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会更大,担心由于自己护理不周而导致病人危及生命,往往会使护理人员需要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这种长期的心理压力容易使护理人员患有心脏病。

    1.2社会因素

    随着医院的合理化人事制度开始实行,给护理人员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常常怕自己不能做好工作,引起病人以及社会的不满,而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1.3教育因素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在创伤骨科的医学临床上也有先进的技术出现,这使得护理人员不得不去对新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技术进行学习,为了提高自身的护理能力、增加自身护理意识、强化自身的护理知识,使护理人员必须强迫自己去学习,这种情况虽然提高了医院的护理水平,但也给护理人员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1.4人际交往因素

    由于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需要与病人、医生以及其他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才可以将护理工作顺利的完成。而一旦护理人员与别人发生了争吵与矛盾,尤其是与病人发生了矛盾,就会给护理人员的工作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并且给护理人员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

    1.5家庭因素

    由于医院的护理人员不仅仅是医院的职工,更是其家庭中的一份子,而为了做好合格的护理人员,也为了担当家庭中的重任,使得医院护理人员有很大的心理压力。

    2、创伤骨科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应对方式

    对于骨伤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问题,医院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使护理人员可以进行正常的、合理的护理工作。除此之外,医院护理人员的管理者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骨伤护理人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的自主学习,扩充自身的知识及技术能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只有真正具有高超的护理水平,才会得到患者或其他人的肯定。医院还应该时刻重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问题,为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给护理人员更多的课余休闲娱乐的时间。

篇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0)-05-0059-01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交通运输多样化的因素,外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极为常见,如各种工伤、车祸、意外伤害等等。很多患者平时身体健康,突如其来的伤害改变了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状况,易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恐惧、焦虑、痛苦、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及预后,同时,使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增多。患者除了面对创伤带来的痛苦,往往还必须面对伤残的后果,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让他们正确面对创伤带来的痛苦,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使疾病早日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1 心理表现

患者受伤后首先希望了解自己的病情,尽快减轻病痛。其次是需要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舒适的床铺、安全整洁的治疗环境,然后尽快与医护人员、病友建立平等、尊重、信任、合作的人际关系。盼望早日手术治疗和康复,早日减轻病痛,他们往往表现出对疾病、对手术的恐惧、焦虑、痛苦、悲观、抑郁、不思饮食、睡眠不佳,担心影响工作和家庭,经济困难担心医疗费用等等。这时他们期待医护人员的关心、照顾、理解,希望有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师为自己做好手术,希望有技术操作熟练、态度和蔼可亲、认真负责的护士对他们进行治疗护理。当他们的希望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信任感、安全感,否则就会因不良的情绪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如:烦恼苦闷、缺少信心、烦燥不安,甚至厌倦在医院的一切接触,这不仅仅影响病情的稳定,还降低机体对手术的耐受性,影响手术的效果和机体的康复。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细致地讲解,消除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给他们以信心,让他们面对疾病,面对手术。

2 护理措施

护士在病房里的言行举止,对患者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获得了患者的好感、信任,才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接待患者时热情主动、面带微笑、语言亲切;讲解病情时耐心、细致;治疗护理时动作轻柔;观察病情认真细心。入院时向他们介绍医院、科室的规章制度,介绍主管医师、责任护士。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健康宣教,解答患者疑问,及时消除焦虑、紧张情绪。讲解术前准备、手术名称、麻醉方式、手术医师姓名、本科同病种患者手术治愈情况。这样,不仅沟通了医患信息,还能增加患者治疗信心,以平衡的心态面对疾病,面对手术。术后及时指导患者床上锻练的方法,如床上便器的使用、术后引流管的作用及保护措施、早期肌肉锻练、肢体功能锻练等,以取得患者的合作,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疼痛者,合理使用镇痛剂,告诉患者不能只依赖镇痛剂,尽量分散注意力,如做深呼吸、音乐疗法,并有家属安慰和陪伴,使其不感到孤独、恐惧。经济困难担心医疗费用者向家属说明医院的收费标准,做好费用预计,并建议医师为患者考虑,尽可能节约,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保证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早日解除痛苦。

通过以上措施,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治疗的同时,认真做好心理护理,可使患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使他们处于最佳康复心理状态,从而达到尽快好转及治愈的目的,同时,也大大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所以,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篇8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对于创伤骨科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取我院120例创伤骨科病例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不同治疗阶段与不同年龄段的病患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不同,应据具体情况进行心理护理。结论:实施心理护理对于创伤骨科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骨科;创伤;心理护理;措施

创伤骨科患者的创伤往往都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包括自然的、人为的灾害,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导致患者的心理反应强烈,且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躯体与四肢骨折,疼痛剧烈,还需要较长的卧床时间、制动时间与恢复时间。这也意味着患者所要承受的是身体与心理上的双重创伤和痛苦,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生活。本文选取我院2008年4月-2010年2月的120例创伤骨科住院患者,对他们不同治疗治疗时期与年龄段制定实施了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取我院2008年4月-2010年2月的120例创伤骨科住院患者,其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为5-88岁,平均42岁, 上肢骨折的为43例,下肢骨折的为49例,骨盆骨折的为6例,锁骨骨折的为12例,肋骨骨折的为10例。

1.2 方法:根据创伤骨科患者的不同年龄段、治疗期的不同情况,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制定与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

2 结果

不同治疗阶段与不同年龄段的病患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不同。创伤骨科患者不同年龄段的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创伤骨科患者不同治疗时期的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不同年龄段的心理护理

3.1.1 儿童患者的心理护理:从表1可见,儿童患者中较为突出的情绪主要有紧张、依赖和恐惧。护士进行护理时要有充分的耐心与爱心,观察也应更为敏锐、密切,随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护理方法。在护理过程中为减轻儿童对家长的依赖及增强对护士的信赖度,可通过各种方式来增加亲切感和信任感,包括语言性的护理,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开导,常用鼓励与赞扬的话语获取他们配合;也包括非语言性的护理,如对较小患者轻微安抚,给予他们安全感与温馨感。

3.1.2 青年患者的心理护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青年患者的心理状况呈现多样化。这部分患者中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还不具备对突发急性时间的应急能力,依赖思想较为严重。同时,还伴随各种情绪如紧张、焦虑和恐惧等等。在病室安排时,应考虑到青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同龄之间有相同的爱好兴趣,通过相互沟通融合,可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情,逐渐消除孤独感与恐惧感。所以可尽量将他们安排在同一病室中,护士也应适时给予他们精神鼓励,让他们明白疾病康复过程中精神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

3.1.3 中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劝导他们正视自己的疾病,以健康心态对待疾病。可通过健康知识的传播使中年朋友更清楚地认识疾病,认识到身体康健对于事业和家庭的根本性,鼓励他们以自身的主观能动来配合护理人员尽快治愈。同时还应密切配合其家属、朋友以及工作单位,取得他们支持,共同减轻与消除病患的心理负担和后顾之忧。最主要是

3.1.4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老年患者最大的心理特点就是疑心重,且矛盾,考虑问题复杂化,以致于总对疗效与预后不乐观。护士首先对其在言行上必要有尊敬之意,其次针对老年病患的心理特点进行耐心疏导,多加问候与沟通,尽力消除他们的忧虑,使其安心放心接受治疗。再次,护士要适时提醒病人的家属多来探视,以调节病室气氛,减缓老人的心理压力。

3.2 不同时期的心理护理

3.2.1 创伤前期的心理护理:从表2调查结果可看出,创伤患者大多具有紧张和恐惧的心理状态。在接诊时,护士应该对其更为主动热情,给予更多的爱护,根据临场经验和细致观察,根据病情给予具体的救治措施。

3.2.2 创伤中期的心理护理:创伤中期患者中,由于手术方面原因,具有紧张、焦虑与恐惧情绪者数量明显增多,这就需要护士在术前向患者说明手术目的和意义,介绍有关的知识及医疗技术水平,使他们明晰手术的安全性和必要性,从而消除恐惧感,以最佳心态配合手术治疗。

3.2.3 创伤后期的心理护理:在创伤后期,患者的心理状况非常复杂,其中焦虑情绪尤为突出。针对这种情况,护士在心理护理过程中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与同情心,列举成功的治疗案例,给予他们精神与心理上的支持。同时还要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进行合理的心理宣泄。此外,还应尽量创造病人与亲朋好友的相聚机会 ,使病人逐渐从病痛中解脱出来,最终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随着现代医学护理的发展,心理护理已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护理人员首先要明确护理的必要性、长期性,主动履行护理职责,积极参加护理知识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工作,合理地实施护理措施,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减轻病患的心理负担,使其愿意配合院方治疗以增强疗效。

参考文献

[1] 王惠芳.突发性创伤后患者的心理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 2010(13)

[2] 计惠民.心理护理临床问答[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8

[3] 曹艳霞.骨科卧床患者自我护理需求与护士认知的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09

[4] 钟广玲,陈志维.骨伤科临床精要[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择我院从2008年到现在所接收的100例创伤骨科患者,其中有8l例为男性,女性患者仅有19例,年龄在5岁到70岁之间。其中有23例为下肢骨折,25例为上肢骨折,盆骨骨折为l8例,肋骨骨折为lO例,锁骨骨折为9例,合并对处骨折为15例,分别占总患者人数的23%、25%、18%、10%、9%、和15%.1.2方法:根据创伤骨科患者治疗的不同阶段,患者的不同年龄等对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问卷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从而能够有效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2结果

    2.1心理状态调查问卷结果: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问卷后,发现有67例患者非常惧怕疼痛,占到总患者人数的67%.而其次是害怕加重出血,患者人数为65例。担心功能锻炼加重,或者导致位移的为62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担心功能锻炼影响骨折愈合的为48例,依赖药物和手术等治疗方法的患者有58例,孤独、悲观,对未来和病情缺乏信心的为18例,而占所有患者人数比例最多的是患者会感到疲乏和对锻炼无兴趣,高达88例,占到总体患者人数的88%。

    2.2患者认知情况:对本次参与到调查的100例患者进行调查之后发现,患者对功能锻炼的方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目的和要求等的认知度都普遍偏低,这是由患者的知识水平决定的。

    3讨论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是非常关键的。接下来,笔者就对影响患者的一些心理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帮助患者早日康复,走出心理阴影。

    3.1创伤初期的心理护理: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患者都具有紧张、恐惧等心理。因此,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护理患者时一定要主动、热情、爱护和同情,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言,给予患者相应的帮助和护理措施。

篇10

【关键词】创伤骨科 骨科患者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112-02 创伤骨科患者以其特有的突发性和创伤性而有别骨科中其他的患者。主要表现在突如其来的严重创伤,往往给毫无心理准备的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生理上的损害。由于创伤的严重性,往往致使患者治疗期较长,患者在心理上的伤害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这对于患者的恢复和治疗的配合都会起到消极的影响,因此在临床上针对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展开积极的干预,对于患者的治疗和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本院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6例创伤性骨科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对于治疗的影响情况做回顾性分析,现将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性资料

本院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6例创伤性骨科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男性有38人,女性28人,年龄为18-76岁,平均年龄42±22.4岁。其中上肢骨折21人,下肢骨折18人,肋骨骨折20人,多处骨折7人;

1.2 方法

采用自制的患者护理心理情况调查表,对患患的心理情况进行分类评估,以患者的年龄为分组的依据。针对不同的年龄段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并设计相应的护理措施。

2 结果

调查分析的结果显示,66例创伤性骨科患者中,在创伤的初期,表现紧张的患者占96.97%,经过适当的心理护理之后,创伤中期下降到81.82%,创伤后期降到了18.18%;表现出恐惧感的患者初期为95.45%,中期下降到74.24%。后期降到了16.67%;表现出焦虑感的患者,前期比例为77.27%。中期下降为59.1%,后期下降为33.33%,表现抑郁的患者前期有24.24%,中期上升为37.88%,后期又下降为7.58%。总体而言,青年患者以恐惧和紧张为主,中年患者以恐惧和焦虑为主,而老年患者四种不良情绪都各有分布。

3 心理护理探析

3.1 不同阶段心理护理分析

从患者在不同治疗的心理情况来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需要根据患者所处的不同治疗阶段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3.1.1 创伤前期心理护理 从分析的结果来看,在创伤骨科患者的前期心理特征主要是以紧张、恐惧和焦虑为主,因此针对这个阶段的患者主要以积极的心理开导,主动的病情沟通和人文关怀为主,让患者对于自身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以缓解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等情感。从调查数据中看出,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之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1.2 创伤中期心理护理 这个时期,患者已经开始接受了一定的治疗,但是蔓延的疼痛感和漫长的住院时期相对于患者的康复内心期盼而言,依然显得悠长和毫无尽头。该时期患者的心理变化以焦虑和忧郁为主,长期的心情不良,不但对于患者的免疫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对医嘱的执行也存在不利的影响,这个时期内的护理要点是,主动以开导和鼓励患者采取积极的心态为主,配以适当的健康知识培训,或者以一即将或者以极高痊愈的创伤患者作为榜样来对治疗期中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的经验交流,以重建创伤患者的信心。

3.1.3 创伤后期心理护理 在前期和中期的心理护理的措施实施之后,患者的心理环境得到了较为有效的改善。这个时期内患者的心理情况都较之前有了大幅度的降低,但是依然有少数的患者心结较重,无法直面自己的心理创伤。因此这个阶段的主要护理工作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继续做好改善患者的心理环境的工作,定期和患者进行亲切的交流和沟通,及时掌握患者心理的变化和状态,将之前的护理效果维持下去,二是针对心结尚未打开的患者,要求耐心地做好他们的心理护理工作,不能因为担心无效而放弃对于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

3.2 不同年龄患者心理护理分析

在调查分析中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在心理上有着各自的特点。除了考虑创伤周期之外,还需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进行分析。

3.2.1 青年的心理分析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因此青年患者大部分都为独生子女,这种突发性的创伤性骨折对她他们的心理冲击是非常巨大的。从小缺少兄弟姐妹之情略显孤独,而这个年纪又是精力较为旺盛好奇心强的年龄,情绪多变而性格尚未完全成熟,针对这样的特征,护理措施上可以将同一年龄段的患者集中在一间病房内,缓解他们的焦虑和寂寞感。激发他们对于治疗的积极性。

3.2.2 中年的心理分析 中年创伤性骨折患者往往由于病情的影响,造成了对于家庭和工作的愧疚和不安,主要表现的情绪以焦虑和忧郁为主,针对这个年龄段的患者,应该采取讲道理和灌注健康康复知识为主要的护理手段。通过告诉患者"身体乃革命之本钱",只有治疗好身体的创伤,才能及早投入到正常生活和工作中,以此激励和建立患者对于治疗的配合性和主动性。

3.2.3 老年的心理分析 老年人患者由于人生阅历丰富的原因,往往不容易相信护理人员的说辞和解释,因此在心理护理的工作上也是最为难以开展的对象。同时老年人患者由个别人还会存在缺乏家庭关注和长期冷落的情况,因此针对这个群体的主要心理护理工作要以耐心和温情为主。提供足够的关心和关怀。逐渐与患者之间建立起信任的桥梁,改善他们对于治疗的悲观情绪,消除他们心理的各种疑虑和不安,让他们放心地接受治疗。

参考文献

[1]王艳春.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疼痛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 2011(08)

[2]黄玲莉.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1(02)

[3]张晓茂.浅谈骨科患者的健康教育[J].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06)

篇11

【关键词】心理护理 骨科患者 悲观绝望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47-02

骨科患者与一般住院患者不同,他们当中大部分患者是由人为伤害、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工伤以及其他意外事故所致,其发生具有很强的突然性,再加骨折后患者肢体活动受限,治疗过程漫长,无形中给患者增加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们变得紧张、焦虑、恐惧、抑郁、暴躁,这对于患者的治疗非常不利。为此,本文将通过对骨科患者心理的调查分析,总结出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并且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去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其乐观信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期间住院的创伤骨科患者90例。其中男64例,女16例。年龄在8~72岁。下肢骨折29例,上肢骨折28例,躯干骨折33例(骨盆骨折7例,锁骨骨折4例,肋骨骨折16例;合并多处骨折6例)。

1.2 方法

将骨科患者分为治疗初期、治疗中期和治疗后期三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积极乐观、紧张恐惧、焦虑、依赖、悲观、绝望六个方面,对为六个方面患者可以进行多选。

2 结果

表1 骨科患者不同时期心理状态统计

通过表1的结果统计发现,不同时期的病人心理有着不同的变化,治疗初期大部分病人都具有恐惧心理,但是随着治疗的深入,病人的恐惧心理逐渐消除,对于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开始变的乐观,而更多的患者则转变为焦虑、依赖、悲观和绝望。

有相关研究表明,患者的情绪与患者身体疼痛感以及身体的康复程度成正相关特性。在治疗过程中骨科患者出现的焦虑、悲观以及绝望情绪不仅会加重自身的疼痛感,而且由于心理的变动,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所以,医护人员除了在使用正确的药物之外,还要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时发现他们的情绪变动,培养患者积极乐观心态。

3 讨论

心理护理不仅对于骨科患者建立一个良好的心态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患者疼痛感的减缓、治疗的效果具有很好的疗效,为此,在骨科患者治疗过程中,要及时观察患者的情绪,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反应,及时给予积极的指导,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对待患者紧张恐惧的护理

护士应主动热情地向患者介绍病情,治疗方法及康复过程,构建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营造人文关怀工作氛围。医护人员的态度,可以极大的影响患者的心情。语言不仅是人们交际工具,而且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通过温馨的语言,端庄的举止,亲切的问候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患者以心理支持,使患者感到真诚与温暖,有一种安全感和被信任感,因而他们能对护理人员真心交流,倾泻情感,暴露自己。护士要转变以往“疼痛只有在患者无法忍受时才需处理”的观念。护士应想其所想,痛其所痛,对他们给予“亲人”般的关爱,及时采取止痛措施。治疗时,操作熟练,不增加患者的痛苦,遇到急诊患者时,护士要沉着、冷静、工作有条不紊、忙而不乱,以免因惊慌而增加患者的恐惧心理。对待需手术的患者,要恰当的给予解释手术的必要性,例举成功病历,使患者对治疗有信心。将抢救患者与一般患者隔开,以减少精神刺激,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

3.2 对焦虑患者的护理

遇到有焦虑情绪的患者,护士应了解其焦虑的原因,对患者耐心做好解释和劝慰工作。患者情绪激动、发脾气时要理解患者,待患者情绪稳定后再劝导,劝导时护士要保持稳定情绪,过度焦虑会破坏心理平衡,影响治疗效果。人在焦虑时交感神经激活,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肌肉中供血增加,当焦虑水平下降时,心理和生理指标回到平衡状态,所以使用放松疗法能大大减轻患者的焦虑。

3.3 对悲观绝望患者的护理

护士应经常接近患者和患者交谈,开导患者,例举已治愈、好转及肢体功能恢复好的典型病例来说服患者,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和协助患者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人的心理和生理,精神和躯体是彼些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分析,音乐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等,大脑主管情绪的中枢,对人的情绪进行调节,可使脑垂体释放脑啡肽,达到止痛,减轻焦虑的效果,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音乐作为自然的旋律,很容易进入人的心灵深处,调节心理活动,稳定情绪,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是一种身心并调的手段,能够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焦虑状况,减少肌肉紧张,缓解躯体的应激反应,解除心理扭曲和紧张。护士需掌握音乐治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态度需温和,不可显露厌烦情绪,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清代医学家吴尚先曾说:“七情治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也。”听音乐可以优化患者的心理状态,激发了情感效应,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平衡,增强了免疫系统的功能,达到了消除焦虑、抑郁、恐惧,增加松弛的效果,人体各生理也由于音乐韵律而归于平衡和和谐。护士应选择旋律优美,欢快活泼,节奏明快的解闷乐曲,还可以让患者欣赏电视节目,了解世事、国事、天下事。护士应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尤其是鼓励家属以积极的心态给予患者精心而适度的照顾,可使患者以坚强的意志来增强自身耐受力,减轻不良情绪。对伤残严重的患者,要多关心,多安慰,还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勇于面对现实,重新设计自己的生活目标,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篇12

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骨科患者的疼痛度有降,患者对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结论:骨科应用PDCA循环法可有效提高骨科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患者对综合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管理工作中广泛推广。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44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64-02

在临床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临床疼痛已成为继发4个比较重要的生命体征之后的又一重要体征,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为了使骨科患者的痛苦得到有效的减轻,要求护理人员的镇痛技术和镇痛管理水平的提高,做到对骨科患者术后痛苦缓解和对护理工作的合格化。根据PDCA法,制定出护理人员对术后疼痛的镇痛管理及跟踪方案。PDCA循环有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阶段,是综合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系统,是通过循环和逐渐改进,而达到管理质量螺旋式提升的过程。实施PDCA法,使骨科患者外科手术后疼痛管理有序进行有章可循,方案实施后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和提供的服务的满意度明显上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骨科95例患有骨科疾病的患者,男49例,女46例,年龄32~65岁,平均43.9岁。所有患者中上肢骨折28例,下肢骨折21例,颈、腰椎间盘突出14例,骨盆骨折1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病3例,皮瓣移植4例,脊柱骨折2例,骨肿瘤l例,护理人员40人,都是近1~2年参加工作的年轻护士,年龄19~23岁,平均21.22岁。

1.2 方法。

1.2.1 疼痛估计方法:疼痛评分表分为0~10分,按标准进行评分。

1.2.2 PDCA循环程序的运用:计划:制订教学计划。分为理论知识学习计划、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及分班工作流程计划。实施:新护士入科后,由病区护士长全面介绍病区环境,总护士长根据新护士的性格、能力制定目标,并分配合适的带教人员进行带教,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增强综合素质。提高新护士解决问题和学习能力,该教学法分为问题、讨论和指导3个步骤:首先护士提出问题,针对问题在自学的基础上对疑点进行讨论,然后由导师给予总结和指导。检查:通过考试和患者的反馈得到方案实施效果。处理:对考核和反馈中出现的问题整理总结,为下一次PDCA作出理论指导。

1.2.3 问卷调查:患者外科手术后对减轻疼痛需求和对护士的工作和服务的满意度的现场调查表,调查表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对需要服用的止痛药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的担心、用药后疼痛的缓解程度和对效果的满意度等。对所参与的患者和对其服务的护理人员分别进行调查。采取PDCA前后用调查问卷获取数据,护理人员共48份,患者问卷95份。全部回收,即都为有效问卷。

2 结果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43份,收回143份,回收率为100%。开展PDCA循环管理后,骨科患者疼痛的减轻效果有了明显改变。详见表1。此方案使外科手术后对疼痛控制服务的满意度由原来49%上升至92%,并且护理人员经培训后能主动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后有关疼痛知识的传播,消除大部分患者有对使用镇痛药物多方面的担心,这种担心由原来72%下降到现在的19%。

表1 实施PDCA前后护理人员对疼痛管理的综合认知情况(%)

3 讨论

篇13

关键词:心理护理;应用;效果;骨科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4-083-02

心理护理又称精神护理,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减轻疾病或促进疾病痊愈的护理方法。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是调动病人主动性,获得病人合作的有利保证。笔者所在科室2006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各种骨折患者560例,均给予手术治疗,通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各种骨折患者560例,其中男428例,女132例。年龄2~88岁,平均年龄43.8岁。其中复合骨折占10.6%,颈椎骨折占2.0%,胸腰椎骨折占6.1%。骨盆骨折占3.5%,锁骨骨折占6.5%,四肢骨折占70%。

1.2 骨科病人的心理特点

(1)恐惧、焦虑。多见于突发性严重创伤患者,这类病人起病突然,病情重,变化快,心理上缺乏准备,加之对自己的伤情不了解,急于打听伤情和预后,对外界极度敏感,对生死伤残想得过多,精神上极度惊恐,易出现面色苍白,全身发抖,判断力差等症状,加上身边无亲人照料,很容易产生焦虑和孤独不安感,尤其是生活不能自理者更为严重。[1]

(2)忧郁、疑虑。多见于严重粉碎性骨折及老病人,由于疗效进展较慢,此种病人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对治疗产生怀疑,失去信心,表现出一定的思想压力,情绪暴躁,爱发脾气,不能配合治疗。

(3)自卑心理多发生于颈椎、背椎骨折和伴有并发症的病人。病人生活不能自理,经过长时间治疗后,疗效甚微,甚至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于是对治疗效果产生怀疑,预感到死亡即将来临,随之而来的悲观自怜的情绪,对生活失去信心,有的甚至想早点结束生命。

2 结果

入院时患者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入院后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改变了患者心理状态,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下主动接受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3 护理体会

3.1 手术前的心理护理

3.1.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做好心理沟通的基础,骨折病人大都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之感,同时又有沉重的心理压力,希望受到重视,及时得到治疗。这时护士应使自己的衣着、言行、技术水平给病人可信赖和亲切的感觉,获得病人的尊重和信任;还要尽快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状况,同情他们的痛苦,缩短护患之间距离,使病人感到自己处在尊重的位置,感到虽生活在陌生的环境中,却得到亲人般关心。在此过程中,通过患者的语言、表情对他们的心理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不仅缩短了与患者的距离,也为下一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2]

3.1.2 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

事实上,病人家属面对突发的事件,心理反应可能比病人更复杂。如期待着医护人员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高超的医疗技术和满意的治疗效果;同时也有对病情的曲解、扩大或隐瞒,对治疗手段的不理解和不配合,对治疗效果的不满意和挑剔等。护士在认真做好抢救工作的同时对家属也要有同情心和爱心。护士和蔼的态度才能稳定家属情绪,并让家属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抢救,积极安慰、劝解病人以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3.1.3 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况

首先,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主动介绍病区环境,从多方面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需要,保证病区、病房空气清新,色调柔和,床铺整洁,注意室内外的绿化,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安排其生活。其次,护士应帮助其理智地接受病情,积极地设计未来的生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以免患者因心理变化而加重原有的病情。应因势利导,耐心解释,使其保持原有的兴趣、爱好,提高生活质量,珍惜生命。

3.2 手术后的心理护理

3.2.1 积极采取措施缓解患者术后不适

术后病人的紧张不安往往是由术后不适引的,如术后体温上升、疼痛、尿潴留等,往往使病人产生烦躁不安等情绪,所以要及时、正确、有效地给予对症处理。如行物理降温、留置导尿、给予适当镇痛剂,鼓励病人运用放松技术如深呼吸,让病人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等;另外,担心康复情况也是引起术后不良心理反应的因素,对此护士要使病人理解健康恢复的渐进性,指导病人正确认识、对待病情。[3]

3.2.2 积极引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患者的骨折经过一定的时间愈合,进入康复期,在此期间,护理人员首先向患者讲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骨折患者,经过长期的治疗,对于功能锻炼思想负担过重,害怕过早活动会影响骨折愈合或已愈合的骨折再次折断,面对患者的疑虑护理人员应多做解释工作,讲清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和不锻炼的危害性,使其打消顾虑,在功能锻炼中,有些人因耐受程度差,害怕疼痛,锻炼强度不够,护理人员应正确引导,同时还应协助患者一起锻炼。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让他们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3.2.3 帮助病人做好出院准备

大多数病人伤口折线后就可出院,但其各方面功能仍未完全恢复,应向病人详细介绍出院后自我锻炼的方法、时间、饮食等。有些病人预后不佳,不宜太早把真实情况告诉病人,以免对病人心理打击过大。有的病人手术后带来部分生理功能丧失,如截肢引出病人心理上重大创伤,要求护士术前向病人解释清楚,同情和支持病人,使病人接受现实,尽最大努力为病人提供克服困难和适应新生活的手段,使病人勇敢地走向新的人生道路。

4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士不只是简单地配合医生完成某个手术,而是要把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新的护理模式中去,护士就要不断的学习、提高。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心理、伦理、美学、教育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心理护理,去关心、体贴、理解患者,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重点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积极地配合治疗,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稳定患者情绪,使其轻松、主动地配合医生手术,使治疗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梅雪.骨科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2007(9):1196.

篇14

入院护理

重视心理护理:根据个性进行心理健康指导。一是要尊重他们,二是要理解他们,三是在生活上多关心体贴照顾他们,四是进行有效沟通。耐心细致的解答患者最关心最需解决的问题,告戒不良情绪会影响疾病恢复,同时介绍同种成功病例及本科医生的业务技术,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顾虑,让患者保持平和心态,达到最佳乐于接受手术治疗信心。

术前病情观察,因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逐渐衰退以及对疾病知识缺乏,一旦受到外伤,机体防御机能就受到破坏,容易引起连锁性病变,有潜在发病的可能,从而导致并发症发生,如呼吸系统,心、脑、肾疾病等,故入院后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认真做好病情记录,加强病房巡视,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面色、生命体征的变化及皮肤血运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同时作好抢救药物及器材的准备。

术前护理

首先扼要讲解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步骤和伤口愈合情况,消除紧张心理,使其保持良好心态配合手术。

教会病人正确使用大小便器,不致因手术疼痛及改变而不习惯卧床排便同时协助做好个人卫生的处理,如剪指甲、洗澡、理发、剃须、更衣等,防止皮肤感染,保持床单,被套清洁干燥无皱折。

术前讲解禁烟的目的,吸烟可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而引起肺部感染,咳嗽导致伤口疼痛及切口愈合减慢。

协助做好各种检查,充分了解并判断病人全身重要脏器功能以及心电图、出凝血时间、X线片、常规等各项检查结果,能否耐受手术。

嘱手术当天如有假牙应取下以防止麻醉后误入气管。

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平卧6小时,因麻醉未完全消失,肢体感觉差,搬运时根据手术固定情况确定患肢所需,并根据不同的麻醉进行护理。

严密观察手术切口有无渗出液,注意有无感染情况,如切口局部肿痛是早期感染的征象,应及时更换敷料,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严密观察患肢血运,如皮肤色泽、温度、足背动脉搏动,这是判断微循环的重要指标之一。应仔细观察,详细记录,如皮肤苍白、皮肤温度较低,提示动脉供血不足,肢端末梢皮肤呈暗红色或紫红色,提示静脉回流不畅;需及时查明原因或给予相应处理;肢体麻木不适,考虑有神经压迫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加强基础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吸氧、心电监护。正确指导病人饮食结构,合理饮食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促进伤口愈合,如给高营养、高维生素、高蛋白(鸡、鱼、虾、豆制品)等,同时正确指导病人用药,讲解合理用药知识。

指导术后正确功能锻炼: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功能锻炼是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也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的关键。具体锻炼方法应根据患者全身健康情况、伤情及手术内固定的稳定性而定,功能锻炼的原则是:以练习时不加剧疼痛,尚能忍受,不感到疲劳为宜,循序渐进,一般先帮助患者进行被动活动,逐渐过渡到主动,先做患肢远端功能锻炼,再做全身活动,活动强度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保持关节良好的功能位置,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未固定关节活动,有利于血液循环,如上肢以握拳、屈伸肘、吊臂、提肩为主,下肢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踝、趾关节屈曲活动为主,必要时配合CPM机(下肢肢体功能运动机)运动,进行全身和局部情况兼顾锻炼,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自我保健功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过邦辅.临床骨科康复学.重庆出版社,199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