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思想状况自述范文

思想状况自述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2:4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思想状况自述,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思想状况自述

篇1

测评数据反映出的思想道德状况

1.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整体状况良好

10年测评结果显示,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整体状况良好,这是首先应当肯定并值得欣喜的事情。以对2005年至2009年的5年追踪测查结果数据分析为例,小学、初中和高中在所测评的5个基本维度(分别含66个、84个、82个测量题目)中,平均分在4.00分以上或接近4分(满分为5分),且各年度发展均衡。(见下图)

图1 2005-2009年小学思想道德测评基本维度

图2 2005-2009年初中基本维度分析

图3 05-09年高中基本维度分析

2.北京市中小学生在爱国主义维度的测评中表现突出

10年测评结果显示,与其他维度相比,北京市中小学生在爱国主义维度上的表现十分突出。以2011年测评结果为例,初中生在“在和外国人相处时,会维护国家的形象”测评点上得到4.86分,初中生和高中生在“认为我国的领土和神圣不可侵犯”测评点上得到4.80分和4.85分,小学生和初中生在“在和外国人相处时,会维护国家的形象”测评点上得到4.65分和4.86分。进一步对测评点所做频次分析显示,绝大多数中小学生在爱国情感相关测评点上的表现突出。比如,97.5%的小学生在学校升国旗的时候能保持安静,97.7%的初中生和96.9%的高中生认为自己在和外国人相处时会维护国家形象,95.5%的初中生和96.9%的高中生认为我国的领土和神圣不可侵犯。

3.北京市中小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状况总体良好

社会公德包括公共秩序、节约资源、文明行为习惯和公益精神四个方面。测评结果表明,中小学生在遵守社会公德方面总体情况良好。以2011年的数据结果为证,在“遵守社会公德”相关测评点上,三个学段学生所得平均分分别为4.60分、4.36分和4.16分。小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的表现要优于中学生。中小学生具有较强的节约资源意识和较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绝大多数相关测评点得分超过4分。其中,学生在注重仪容仪表、反感以强凌弱等行为上表现尤为突出,得分皆在4.6分以上。

4.北京市中小学生具有较好的生命健康意识

生命健康意识包括生命安全意识和健康意识。测评发现,本市中小学生具有较好的生命健康意识。大部分中小学生在“能够善待小动物”“会自觉积累安全知识”“感到烦闷时,会积极想办法排解”这些测量生命健康意识的题目上得到满分;10年来在所有相关测评点上中小学生平均得分均在4分以上,比如,初中生和高中生在“不吸烟”题目上所得平均分超过了4.5分。

5.北京市中学生的创新素质较高,但创造性思维发展不全面、不平衡

我们对北京市中学生的创造素质进行了测评,并与台湾地区的常模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14个可比较项目中,有12项均比常模分数高,且差异显著。同时,把我市初、高中男生和女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台湾地区的性别常模比较,在7个可比项中,初中男生2项、女生5项明显高于常模水平,差异显著;高中男生3项、女生5项高于常模水平,差异显著。初高中男女生均只有1项低于常模水平,其余各项与常模没有明显差异。因此,从总体上说,我市中学生创新素质高于台湾地区常模水平。

测评结果显示,学生在创造素质总体发展良好的同时,也存在着在创造性思维方面发展不全面和不平衡的状况。总的情况是,图形的创造性好于词汇的创造性,表现为在图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上的得分均高于词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差异显著。学生在创新意识层面表现较好,但参与创新的行为不普遍。

6.北京市中小学生的学业道德问题较为严重

10年测查结果显示,北京市中小学生存在抄袭作业和考试作弊现象,且中学生比小学生严重。以2011年为例,有12%的小学生、35.4%的初中生和63.9%的高中生承认抄过别人的作业。有6.8%的小学生、16.5%的初中生和34.6%的高中生承认在考试时作过弊。10年里,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抄袭作业平均比率分别为10.01%、38.23%和60.18%。

7.北京市中小学生不能使用文明用语的比例较高

语言是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学生是否说脏话是我们长期跟踪的测评点。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围绕“十个文明形象”的德育工作使学生中说脏话的现象有明显下降。而在其他年份这一项目的测查结果皆不太理想。以2011年为例,有15.1%的小学生、15.7%的初中生和24.5%的高中生承认说话带脏字,同时12.4%的小学生、26.2%的初中生、39.7%的高中生在听到同学说脏字时不能做到劝告。

8.北京市中小学生的适应素质还有待提高

北京市中小学生在适应素质上存在的问题比较明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习适应方面,有约一半以上的学生会在“考试前临阵磨枪”,有70%左右的学生表示讨厌考试;第二,情绪适应方面,学生的不良情绪问题比较明显,“经常”和“总是”产生不良情绪的学生占到了20%左右,每年大约都有60%的初中生和70%的高中生在过去一个学期里产生过焦虑情绪;第三,人际适应方面,初高中学生在与家人关系上存在着不协调的问题,10%左右的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与家人相处得不好(关系比较冷淡或经常争吵),20%左右的初高中学生与家人之间很少或没有相互的支持与帮助。

10年测评数据带给我们的思考与启示

分析10年测评结果,我们发现我市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甚至有的问题还比较严重,比如在抄袭作业、考试作弊、闯红灯等题项上总有较高的比例。该如何认识这些问题?从中我们可获得哪些启示?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我们认为,思想道德的测评要比任何一门课程或某些心理品质的测评要复杂得多。思想道德的测评对动机与行为一致性的要求相当高。测量的行为与动机是一致的,那么这个测量是有效的。反之,该测量无效或不可靠。换句话说,某个道德行为如果动机与外在表现不一致的话,这个行为就不能称为道德的行为。反过来也可以说,如果一个人的外在行为有失水准,但其动机是好的,那么这个行为与动机不良的行为的性质是有区别的,有可能其中蕴含了某种积极的因素和特征。为探究学生在思想道德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寻找其发生的原因,我们设计了各种题型,有结尾开放题,多重选择题,有时还特别实施深度访谈和行为观察。分析调查结果后我们发现,学生某些有失道德的行为,其原因多种多样,非常复杂,绝不能一概而论。由于篇幅所限,那些由不良动机导致的不良行为,比如为了比别人成绩更好而抄袭作业等,这里不再赘述。以下是我们认为动机良好而办了错事的情况。

1.自我意识觉醒与学生思想道德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顶撞老师和家长、抄袭作业、在课堂上说话、玩手机,这些看起来不符合主流道德观的行为,有部分原因出自学生对权威的挑战。心理学研究表明,挑战权威是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他们自我意识觉醒的体现。对于青少年而言,课本知识、规章制度、教师和家长都是权威的代名词。在调查中,当问及为什么要顶撞老师和家长时,有些学生的回答是,因为“不愿意他们(家长)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哪怕他们是对的”。在问及抄袭作业的原因时,有部分学生的回答是“越不让我们抄,我们越要超,哪怕我们全都会”。可见,“挑战权威”这一自我意识的觉醒,为学生的道德行为蒙上了一层面纱。揭开这层面纱,我们看到表面有失道德的行为是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觉醒及青少年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联系在一起的。就是说,这些行为的动机至少不是不道德的。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如果我们平时能再民主一点、能再多给学生一些人本关怀,并创设各种条件,积极引导良性动机向道德行为转化,青少年的“后”自我意识的挑战权威阶段,即遵从社会主流文化和社会道德的阶段是否能早点到来呢?

2.价值判断与学生思想道德

10年测评结果发现,学生的道德行为,不管是好的还是不良的,常常与价值判断联系在一起。经过价值判断后做出的选择性道德行为是当代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鲜明特征。

以学生抄袭作业的原因为例,学生说,抄作业(每年在50%左右,最高年份是73%)是因为:①作业过于繁重、如果把各科作业全部自己做完,夜里十一二点也不能睡觉;②作业内容过于简单,没有做的必要;③作业常常是老师课堂讲授内容的重复,花时间做了也没有提高。这些原因反映出学生的价值判断,是他们在对客观和主观情况做了价值衡量后做出的选择,并没有要夺取他人成果的不道德动机。在他们看来,这样能节省学习的时间成本,提高学习效率,何乐而不为呢?再如,闯红灯(每年都有40%左右)固然是不正确的,但当我们听到一个学生说出“是怕迟到了会给班级荣誉抹黑,不得不这样做”这样的话时,我们该怎样回答?面对学生这样的判断和选择,其实感到尴尬的不应该是我们吗?如果作业不那么多,如果作业是学生感兴趣的,是他们认为必要的,这个问题是否就简单多了?因此,我们认为,一方面,学生能对自己的行为做价值判断是好事,反映了当代学生具有不盲从、擅于思考等个性品质。另一方面,学生的这种判断和选择也反映了我们不了解学生,缺乏教育引导针对性等问题。反思学生不良思想道德产生的原因,进而对学生的不道德行为做出有效预防才是更重要的。

还有一点需要我们深思,我们的少年儿童正处于相互矛盾的价值观无处不在的时代和境地中,而与此同时,又有谁,或者又有什么有效形式能让他们知道,在各种矛盾的情境或价值中该怎样选择才是正确的呢?当他们心中没有形成一套公认的道德原则或价值的时候,如何期望他们做出好的道德行为?

综上所述,可得到这样几点启示:其一,教育工作者对学生道德行为的评判需要对不良动机与良好动机加以区分,看到学生动机中的积极因素,从而反观和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或措施是否有不当的地方,采取积极措施,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其二,对于道德准则或价值,在注重正面教育的同时,也要进行“矛盾”和“冲突”教育,有效促进学生在各种矛盾和冲突情境中做出正确选择;其三,要重视学生的主观因素在其思想道德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须知,思想道德的形成与各种知识的获得是一样的,既是从长辈或教师那里“接受”来的,也是自己“建构”的。传授固然重要,但让学生去亲自实践和体验,不断反思正确和自己珍视的价值,并将其纳入到日常行动之中尤为重要。因此,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思考,主动采取有效策略和措施促进学生的“建构”。

篇2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

大学生幸福感就是大学生人生活质量的主观感受与体验,它是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大学生是社会的栋梁,其生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影响到大学生成才,因此,国内的许多学者十分关注大学生幸福感问题。比如,苗元江的研究认为大学生是以积极情绪为主导的,最满意的指标是道德、健康与家庭[1];何英、李景华的研究结果表明,二、三年级大学生幸福感水平最高[2-3];严标宾的研究认为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幸福感存在着高度的相关[4];张雯、郑日昌的研究也表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尊显著相关[5];等等。这些有意义的研究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目前,由于高校的大学生群体构成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自信与脆弱、独立与依赖、热情与冷漠、开朗与孤独等心理特点成了当代大学生生活的主旋律,一方面,他们生活衣食无忧,具有较高的物质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他们对幸福的理解与感受超越了传统的认知观念,已经呈现多元化与独特性的发展趋势,这种多元化与独特性的发展趋势使得一些大学生身在福中不知福,从而导致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下降。因此,研究大学生幸福感问题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辽东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苗元江的《主观幸福感量表》,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辽东学院的306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旨在通过该项研究,及时了解与掌握辽东学院大学生的幸福感状况,为学校领导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研究设计

1.1研究对象与研究工具

1.1.1研究对象

以辽东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本专科大学生360人为研究对象,共计发放问卷360份,收回346份,其中有效问卷共计306份,有效率为85%。

1.1.2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苗元江博士的《综合幸福问卷》(MHQ),该问卷分为A、B、C三个部分,包括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生命活力、健康关注、自我价值、有好关系、利他行为、人格成长以及自述幸福感等10个维度。其中, A、B两部分采用7级平分;C部分采用9级平分。总分越高,大学生幸福感水平就越高,反之亦反。

1.2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1.2.1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主要是采用苗元江博士的《综合幸福问卷》(MHQ)对辽东学院大学生进行幸福感状况测量,以此测量结果为依据来分析与研究辽东学院大学生幸福感的现状。

(2)数据统计分析法

主要是运用数学的方法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平均数、百分率以及标准差等具体的数学研究方法。

1.2.2数据处理

本论文的所有数据均利用计算机设备,采用spss/pc+12.0软件进行自动处理。

2.研究结果

2.1丹东地区大学生幸福感整体现状

对辽东学院306名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总分及10个维度上的得分情况进行平均数与标准差统计,其结果如表1所示。

2.2大学生幸福感人口学比较研究

2.2.1低高年级大学生幸福感状况比较

对辽东学院306名低年级与高年级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10个维度上的平均得分比较,如表2所示。

2.2.2文科与理科大学生幸福感状况比较

对辽东学院306名文科与理科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10个维度上的平均得分比较,如表3所示。

2.2.3城乡大学生幸福感状况比较

对辽东学院306名城乡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10个维度上的平均得分情况比较,如表4所示。

3.讨论与分析

3.1辽东学院大学生幸福感现状分析

3.1.1辽东学院大学生幸福感现状总体分析

从总体上来看,辽东学院大学生幸福感指数处于中等水平(见表1)。由于本研究采用维度计分,没有合成总分,因此,采用自述幸福感维度作为衡量大学生整体幸福感水平。本研究测评的分数全距在1-9分之间,平均分5.85,标准差1.65(N=306)。总的看来,本研究显示大学生整体幸福感状况良好,自述幸福感位于中点(包括中点)以上者占87.65%。

3.1.2辽东学院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人口学分析

在本研究中,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人口学因素主要包括年级、专业、城乡、差别以及独子与非独子等4个因素,从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这4个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人口学因素。

从年级比较看,大学低年级的正性情感高于负性情感,而健康、利他以及自我价值好于高年级;其他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见表2)。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在于,大学生刚刚从高中进入大学,由于高校十分注重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再加上因高考而使身心健康状态没有完全康复,因而大学生都十分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由于刚刚步入校园,实现了人生的梦想,对未来有着无限的憧憬与向往,其幸福程度是最高的。对于高年级来说,已经习惯了大学的“三点一线”的生活,经历了无数的成功与失败,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激情,因此,幸福感的指数较之低年级,没有明显的变化。

从专业比较看,理科大学生在健康、利他、自我价值以及自述幸福感方面得分略高于文科生,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不一致,造成上述结果可能与所选样本的性质有关(见表3)。另外,从社会的实际情况来看,文科大学生了解社会多于理科大学生,对社会认识的程度也比较深刻,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较大,而理科大学生正好相反,因而幸福感的指数就高。

从城乡比较看,城市大学生在正性情绪、自我价值、自述幸福感等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农村大学生;而农村大学生只是在利他方面得分高于城市大学生(见表4)。作者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家长的整体教育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因而,城市大学生更容易体验到幸福。而农村大学生,因经济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在校生活困难,为解决生计,不得不走出校园勤工俭学,因而农村大学生很难体验到幸福,但是,由于劳动人民乐于助人的淳朴本性并没有改变,因而农村大学生的利他行为得分明显高于城市大学生。

3.2辽东学院大学生幸福感存在问题分析

(1)大学生幸福感缺乏

目前,“90后”大学生以及成为高校的主体,他们的思想与心理已经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他们思想活跃与敏锐,但不具有合作意识;接受新知较快,但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理想与信念淡薄,抗挫折能力低;等等。从大学生所表现出的这些特点可以看出大学生体验不到幸福。辽东学院的大学生是大学生总体的一部分,也同样存在着上述问题。

(2)大学生幸福感的认识误区

通过个别访谈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现实生活比较满意,其幸福观也是积极向上的,但也有一部分同学陷入了幸福观的误区。其中,问题最严重的是幸福观的拜金主义倾向。他们常常认为,钱是万能的,有钱就会幸福。因此,有许多大学生在思想上崇尚金钱,在行为上追求物质享受,过分强调感官快乐。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在总体上,辽东学院大学生的幸福感指数处于中等水平。其中,从年级比较看,大学低年级的正性情感高于负性情感,而健康、利他以及自我价值好于高年级,其他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从专业比较看,理科大学生在健康、利他、自我价值以及自述幸福感方面得分略高于文科生;从城乡比较看,城市大学生在正性情绪、自我价值、自述幸福感等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农村大学生,而农村大学生只是在利他方面得分高于城市大学生。

4.2建议

4.2.1开展幸福观教育

幸福观是人对幸福有关问题的基本看法,有什么样的幸福观,就有什么样的追求与行为准则,因此,幸福观教育是当前德育的基本内容。通过幸福观教育,是大学生真正懂得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体验到幸福,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4.2.2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来源是社会规则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统一思维,而决定这种思维的根基在于民族传统文化。因此,在高校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的幸福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4.2.3拓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渠道

大学生的幸福感归结起来就是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时得到的幸福;学会做人,学会了怎么样与社会接触,学会了怎么样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为自己人生目的和奋斗目标而不断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带来的幸福感。因此,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幸福感的最佳途径。

4.2.4加强大学生的挫折教育

主观幸福感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是建立在快乐的基础上,因而应培养大学生能够体验到快乐的心态。一般来说,大学生能否体验到快乐与客观的环境、事物的认知相关联。大学生体验不到幸福,主要是由父母的爱太多,自己的生活太一帆风顺所致。如果大学生能多尝试挫折与失败,在去体验成功就会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因此,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苗元江,余嘉元.大学生幸福感研究与思考[J].青年研究,2003(1):8-10.

[2]何瑛.主观幸福感概述[J].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1999,(4).

[3]李景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试分析[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95-98.

篇3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综合幸福问卷;问卷调查

[作者简介]燕玉霞(1984―),女,南昌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政。(江西南昌 330032)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贫困生幸福感现状与提升研究”(MKS1556)

一、引言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蓬勃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幸福感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幸福感是由人们所拥有的客观条件以及人们的需求机制等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个体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它是主观、心理、社会幸福感的统一体。目前,中国高校贫困生人数已占在校大学生人数的25%-30%左右,对大学生幸福感的专门研究还不多,尤其是针对高校贫困生幸福感研究更甚。本次研究旨在为高校贫困生幸福感水平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有利于解决贫困生的思想、心理、成长成才方面的问题。

二、贫困大学生综合幸福问卷访谈与问卷调查过程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为保证取样的代表性和科学性,此次调查具体在江西省4所高校中每所高校选取了156名大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24份,回收有效问卷592份。而后对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幸福感状况进行差异比较,对人口统计学变量与贫困大学生幸福感的差异进行比较。

2.调查工具

苗元江博士编制的《综合幸福问卷》(Multiple Happiness Questionnaire MHQ)包括一个指数(幸福指数),两个模块(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九个维度(生活满意、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健康关注、生命活力、自我价值、人格成长、友好关系、利他行为),可以比较全面地评价幸福感状况。[1]该量表在大学生人群试测,取得满意的信度与效度,并在军人、中学生、大学生、公务员等群体中得到应用。[2]

3.研究方法

访谈法、问卷调查。回收数据用SPSS16.O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

三、幸福感比较研究

贫困生在生命活力、友好关系、利他行为、健康关注维度中略微高于非贫困生;贫困生在生活满意、正性情感、人格成长、自我价值方面略低于非贫困生,负性情感显著高于非贫困生。且贫困生的自述幸福指数低于非贫困生。

(一)贫困生幸福感的性别差异

男贫困大学生自述幸福指数略微高于女贫困大学生,女贫困大学生在正性情感、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和友好关系维度分值高于男贫困大学生,男贫困大学生在生活满意、自我价值、人格成长、负性情感方面高于女贫困大学生。根据调查显示,一是男贫困生的自主性比较高,但较欠缺与他人、团体相处合作的能力。二是男贫困生社会责任感、家庭责任感高于女性,社会包括他们自身对男贫困生的期望更高、要求更高,而社会对女贫困生更加包容,女性易于得到社对她们的支持与帮助。三是女贫困生更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在生活条件改善上比男贫困生有着更急切的期待。

(二)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贫困生幸福感差异

独生子女贫困生的幸福指数低于非独生子女贫困生的幸福指数。独生子女在生活满意、正性情感、生命活力、自我价值、友好关系方面高于非独生子女,负性情感亦高于非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贫困生在健康关注、利他行为、人格成长方面高于独生子女。通过问卷与访谈显示,一是独生子女贫困生作为家庭里唯一孩子,他们的性格相对内向沉默,不适应与同龄人的亲密相处,二是独生子女贫困生不善于参与到集体中与人分享和接受他人的帮助。而非独生子女贫困生,更加善于参与集体活动,在团队协作方面表现得更加出色,同时也积极给予帮助和寻求团体帮助。三是非独生子女贫困生经济困难和所负担的压力更大,对于家庭成员的考虑更多,非独生子女家庭的贫困范围扩大到其兄弟姐妹中,增加其压力程度,使幸福状况受影响。

(三)城镇与农村贫困生幸福感差异

城市贫困生自述幸福指数高于农村贫困生,农村贫困生的生命活力、利他行为、友好关系、负性情感方面优于城市贫困生。城市贫困生在生活满意、正性情感、健康关注、自我价值、人格成长维度分值高于农村贫困生,结合调查结果显示,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城市贫困生获取的社会资源更多,但压力相较更大,易受到与周围环境比较带来的失落、自卑感,他们不愿参与集体活动,认为自己的条件甚至能力都比不上他人。而农村贫困生更乐意接受集体的帮助并参与集体活动。二是,虽农村贫困生作为农村区域这一群体正被给予着越来越多的关注,受到国家政策、社会福利、私人群体的帮助,但分享的社会资源和信息相对欠缺,对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创造受阻。三是,因农村条件不足,农村贫困生的期望相较城市贫困生的低,城市贫困生由于与周围环境的比较,易产生盲目、矛盾心理。

(四)贫困生幸福感的性格差异

性格外向型贫困生自述幸福指数高于性格内向型贫困生,性格外向型贫困生的正性情感、负性情感、生命活力优于性格内向型贫困生,性格内向型贫困生在生活满意、健康关注、利他行为、自我价值、友好关系、人格成长维度高于性格外向型贫困生。调查显示,一是性格外向型贫困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善于沟通,但不管是外向型还是内向型贫困生对于家庭贫困情况不喜欢被人所知,甚至刻意隐藏。二是性格内向型贫困生虽不喜欢融入各种团体,但其生活规律性强、自主性强,比较遵循自己的计划和原则,不易被影响。三是,内向型贫困生较少选择主动加入到集体寻求帮助,对于自我价值的实现更加渴求和迫切。

四、讨论与思考

从以上调查现状和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贫困大学生的幸福感状况整体低于非贫困大学生,对人口统计学变量与贫困大学生幸福感的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男女贫困生、城镇农村贫困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贫困生,性格内向型与性格外向型贫困生幸福感状况有着差异。影响因素:

(一)国家、政府及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外界有力支持可以帮助个体应付工作、生活中的问题与危机,对维持个体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许多研究发现,外界关注和支持与贫困大学生的幸福感呈正相关,外界对于贫困大学生的关注度和支持度越高,贫困大学生表现得更幸福。其中,对幸福感影响最大的关系有家庭、朋友、室友以及恋爱关系。因此,要提高贫困生幸福感指数,不能仅从个别方面进行提升,而需要从多方面着手,综合提高贫困生的幸福感指数。

(二)经济状况

于贫困生而言,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他们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贫困生较易因自己与他人条件的差距而产生压力。即使大学期间获得资助,普遍情况下他们的生活仍旧处于最低水平线上,生活的基本需求尚且不能够满足,时常因为生活费而感到担忧,因而,造成了贫困生幸福感普遍偏低的情况。此外,现代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有所偏差,学生间的攀比现象也相对严重,所以对于贫困生来说,尽管过着缩衣减食的生活,也达不到同龄人的一般水平,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压力固然比普通学生大得多,幸福感水平自然就相对低。

(三)家庭环境

研究表明,大学生从家庭生活中获得的理解因子和情感温暖与他们的幸福感呈高度正相关。家庭成员的和睦关系、良好沟通、相互理解等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他们会对生活充满期待,更加努力,因此在日后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就不易因家庭贫困而感觉自卑,觉得自己不如他人。

(四)贫困生的思想与心理状况

研究者认为,主观幸福感不会随着时间而流失,也不会因为环境的一般性改变而发生很大的改变,从长期来看,贫困生主观幸福感与他们自身的思想与心理状况有重大关系,许多贫困生外表大方得体、自立自强,但实际上内心极其脆弱,甚至自卑。他们不敢主动表现自己,心里的自卑感让他们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因而难以产生积极情绪。相反,懂得鼓励自己、肯定自己的贫困学生,即便生活较为贫困,依然对生活充满信心,因而对生活的满意度更高。虽然物质生活较为贫乏,但是价值观取向的不同,对幸福的感知度也不一样。

[参考文献]

[1]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幸福感理论与测评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2]苗元江.《综合幸福问卷》在中学生中的应用分析[J].校园心理,2012,(10).

篇4

1.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作为答辩的开场白,包括姓名、学号、专业。介绍时要举止大方、态度从容、面带微笑,礼貌得体的介绍自己,争取给答辩小组一个良好的印象。好的开端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2.答辩人陈述

收到成效的自我介绍只是这场答辩的开始,接下来的自我陈述才进入正轨。自述的主要内容归纳如下:

(1)论文标题。向答辩小组报告论文的题目,标志着答辩的正式开始。

(2)简要介绍课题背景、选择此课题的原因及课题现阶段的发展情况。

(3)详细描述有关课题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答辩人所持的观点看法、研究过程、实验数据、结果。

(4)重点讲述答辩人在此课题中的研究模块、承担的具体工作、解决方案、研究结果。

(5)侧重创新的部分。这部分要作为重中之重,这是答辩教师比较感兴趣的地方。

(6)结论、价值和展望。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新成果的理论价值、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展望本课题的发展前景。

(7)自我评价。答辩人对自己的研究工作进行评价,要求客观,实事求是,态度谦虚。经过参加毕业设计与论文的撰写,专业水平上有哪些提高、取得了哪些进步,研究的局限性、不足之处、心得体会。

3.提问与答辩

答辩教师的提问安排在答辩人自述之后,是答辩中相对灵活的环节,有问有答,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一般为3个问题,采用由浅入深的顺序提问,采取答辩人当场作答的方式。

答辩教师提问的范围在论文所涉及的领域内,一般不会出现离题的情况。提问的重点放在论文的核心部分,通常会让答辩人对关键问题作详细、展开性论述,深入阐明。答辩教师也会让答辩人解释清楚自述中未讲明白的地方。论文中没有提到的漏洞,也是答辩小组经常会问到的部分。再有就是论文中明显的错误,这可能是由于答辩人比较紧张而导致口误,也可能是答辩人从未意识到,如果遇到这种状况,不要紧张,保持镇静,认真考虑后再回答。还有一种判断类的题目,即答辩教师故意以错误的观点提问,这就需要答辩人头脑始终保持清醒,精神高度集中,正确作答。

仔细聆听答辩教师的问题,然后经过缜密的思考,组织好语言。回答问题时要求条理清晰、符合逻辑、完整全面、重点突出。如果没有听清楚问题,请答辩教师再重复一遍,态度诚恳,有礼貌。

当有问题确实不会回答时,也不要着急,可以请答辩教师给予提示。答辩教师会对答辩人改变提问策略,采用启发式的引导式的问题,降低问题难度。

出现可能有争议的观点,答辩人可以与答辩教师展开讨论,但要特别注意礼貌。答辩本身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切不可与答辩教师争吵,辩论应以文明的方式进行。

4.总结

上述程序一一完毕,代表答辩也即将结束。答辩人最后纵观答辩全过程,做总结陈述,包括两方面的总结:毕业设计和论文写作的体会;参加答辩的收获。答辩教师也会对答辩人的表现做出点评:成绩、不足、建议。

5.致谢

感谢在毕业设计论文方面给予帮助的人们并且要礼貌地感谢答辩教师。

答辩注意事项

(1)克服紧张、不安、焦躁的情绪,自信自己一定可以顺利通过答辩。

(2)注意自身修养,有礼有节。无论是听答辩教师提出问题,还是回答问题都要做到礼貌应对。

(3)听明白题意,抓住问题的主旨,弄清答辩教师出题的目的和意图,充分理解问题的根本所在,再作答,以免答非所问的现象。

(4)若对某一个问题确实没有搞清楚,要谦虚向教师请教。尽量争取教师的提示,巧妙应对。用积极的态度面对遇到的困难,努力思考做答,不应自暴自弃。

(5)答辩时语速要快慢适中,不能过快或过慢。过快会让答辩小组成员难以听清楚,过慢会让答辩教师感觉答辩人对这个问题不熟悉。

(6)对没有把握的观点和看法,不要在答辩中提及。

(7)不论是自述,还是回答问题,都要注意掌握分寸。强调重点,略述枝节;研究深入的地方多讲,研究不够深入的地方最好避开不讲或少讲。

篇5

【关键词】独生子女父母婚姻状况大学生人格

是否独生子女对大学生人格有着一定的影响。王月云等人研究??表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非健康型人格发生率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姚齐和研究??表明,非独生子女在恃强性、敏感性、幻想性、紧张性因素的得分均高于独生子女,只有敢为性因素的得分低于独生子女。孙泽军研究??表明,独生子在聪慧性、敏感性和兴奋性上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差异显著,而在其它人格维度上,两者无差异。

父母婚姻状况对大学生的人格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黄悦勤等人研究??发现,父母关系不和睦,单亲家庭是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刘金花调查??表明,与自述父母关系说不清的子女相比,自述父母关系好的子女在人格特征上有更多的优越性,心理健康水平和专业有成就的人格特征得分也更高。凌四宝等人研究??表明,父母婚姻完整和谐的大学生乐群性(A)、稳定性(C)、敢为性(H)均显著高于在离散型家庭中成长的大学生;持强性(E)、怀疑性(L)、忧虑性(Q1)、紧张性(Q4)则显著低于在离散型家庭中成长的大学生。

如果按照上述研究结果推论,不良的父母婚姻状况(例如离异,父或母去世)加上非独生子女(有兄弟姐妹),人格应该更不良;但从家庭系统角度来看,兄弟姐妹的存在未尝不是一种社会支持资源,也许会对父母婚姻状况不良的消极影响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为了获得实证的结果,本研究将尝试对是否独生子女与父母婚姻状况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及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进行研究。

研究方法

被试。采用整群抽样法,在北京市某大学大学生中进行取样。共回收问卷6518份,实得有效问卷6062份,问卷有效率为93.00%。其中样本的基本构成情况是:男生2707人,女生3354人,缺失性别数据1人;独生子4527人,非独生子1535人。被试年龄在19至22岁之间。

工具。本研究主要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测试量表(16PF)以及自编的家庭调查项目作为调查工具。自编的家庭调查项目主要包括父母婚姻状况(分为正常、离异和父或母去世)和是否独生子女等内容。16PF共有187题,归为16种人格因素,分值越高,表明某种人格因素越突出,对正常人的16种基本人格因素有良好的区分能力。16PF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重测信度在0.43~0.89;结构效度较好,量表项目的因素负荷在0.73~0.96。

程序。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本研究采用2×3两因素设计模式,以父母婚姻状况、是否独生子女作为自变量,分别以人格的16个因素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所得数据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父母婚姻状况在人格因素上的主效应。

从表1可以看出,父母婚姻状况在大学生人格的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幻想性和自律性因素上主效应显著,而在其它的人格因素上则不显著。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在恃强性和幻想性上,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家庭(p

是否独生子女在大学生人格因素上的主效应。从表2可以看出,是否独生子女在兴奋性上主效应显著,在其它人格因素上则不显著。

是否独生子女与父母婚姻状况在大学生人格因素上的交互作用分析。交互作用检验表明,在聪慧性、恃强性和兴奋性上,是否独生子女与父母婚姻状况交互作用显著(p

进一步分析表明,在聪慧性上,父或母去世家庭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p

研究结果讨论

关于主效应的讨论。在研究结果中,父母婚姻状况对大学生人格的主效应显著,说明父母婚姻状况对大学生人格确实存在显著影响。这与刘金花的研究结果“与自述父母关系说不清的子女相比,自述父母关系好的子女在人格特征上有更多的优越性”是一致的;但在具体人格因素上的差异显著状况和凌四宝等的研究结果是有出入的,究其原因,应该是两研究对大学生的父母婚姻状况分类不同所致。凌四宝等的研究将家庭分为完整和谐型和离散型两种,父母离异和父或母去世都被归于离散型家庭,但这两类家庭其实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本研究正是注意到了这一点,因而将父母婚姻状况细化为正常、离异和父或母去世三种情况,我们也因此获得有关父母婚姻状况对大学生人格影响的更为细致的结果。

具体人格维度上,恃强性、幻想性和兴奋性,离异家庭大学生显著高于正常家庭大学生,在有恒性上,离异家庭大学生则显著低于正常家庭大学生。恃强性高者好强、固执独立、积极,低者谦逊、顺从、通融、恭顺;幻想性高者幻想、狂放任性,低者现实、遵守成规、力求完善合理;兴奋性高者轻松兴奋、随遇而安,低者严肃、审慎、冷静、寡言;有恒性高者做事尽职,低者苟且敷衍,缺乏奉公守法精神。所以和正常家庭大学生相比,离异家庭大学生更好强、固执,更狂放任性,更随遇而安,也更缺乏奉公守法精神。

在自律性上,父或母去世家庭大学生显著高于正常家庭和离异家庭大学生。自律性高者知己知彼、自律严谨;自律性低者矛盾冲突、不顾大体。由于父或母去世,很多孩子被迫过早接触社会,过早承担部分家庭的责任,过早体验生活的苦乐艰辛,因而,相比其他家庭的孩子,人格上也就更加自律严谨。

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兴奋性上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其它人格因素上两者无差异。本研究没有在更多的人格维度上检验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差异,这一结果和姚齐和、孙泽军等的研究结果是不一致的。这可能是因为本研究采用的是两因素方差分析,不仅考察是否独生子女对人格发展影响的主效应,也考察父母婚姻状况与其对人格影响的交互作用。而其它研究则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形式,没有考虑到这种交互作用。

关于交互作用的讨论。关于是否独生子女与父母婚姻状况对大学生人格的交互影响是本研究比较独特和有价值的结果。从图1~图4,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人格的差异受父母婚姻状况不同的影响。

对于正常家庭的大学生来说,在恃强性和兴奋性上,非独生子女要低于独生子女,离异家庭和父或母去世家庭则均没有这种差别。说明正常家庭的大学生,兄弟姐妹的存在使其更谦逊、顺从、冷静、寡言。这可能与正常家庭孩子的注意力主要关注家庭内部,彼此要争夺和共享父母的爱有关。而离异家庭和父或母去世家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恃强性和兴奋性不存在显著差异。

对于离异家庭的大学生来说,在激进性上,非独生子女显著低于独生子女,正常家庭和父或母去世家庭则均没有差别。激进性高者自由、激进,不拘泥于现实;激进性低者保守、尊重传统观念与道德准则。兄弟姐妹的存在使离异家庭的大学生更接近现实、尊重传统、重视道德准则。父母离异,通常孩子会对主动提出离婚的父母一方有一种误解,认为其对家庭不负责任,而兄弟姐妹的团结互助,则必然会增加其对家庭伦理重要性的认识。尊重传统,重视道德准则,正是体现了离异家庭孩子的这种复杂心理。

对于父或母去世家庭的大学生来说,在聪慧性上,非独生子女显著高于独生子女,正常家庭和离异家庭则均没有差别。聪慧性高者聪明、富有才识、善于抽象思维;低者思想迟钝、学识浅薄、抽象思维能力弱。兄弟姐妹的存在影响到了父或母去世家庭大学生的思维智力,使其更聪慧。在这样的家庭,家长由于要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没有太多时间去照顾孩子,孩子被迫彼此照顾,相互依赖。这种过早的社会化经历,可能是其聪慧性高的原因。

结 论

父母婚姻状况对大学生人格存在显著影响。离异家庭大学生在恃强性、幻想性和兴奋性上显著高于正常家庭大学生,在有恒性上,显著低于正常家庭大学生。父或母去世家庭大学生在自律性上显著高于正常家庭和离异家庭大学生。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人格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兴奋性上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兄弟姐妹的存在使正常家庭的大学生更谦逊、顺从、冷静;使离异家庭的大学生更接近现实,更尊重传统。此外,兄弟姐妹的存在影响到了父或母去世家庭大学生的思维智力水平更高,使其更聪慧。(作者单位分别为:北京联合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本研究获北京市人才强教中青骨项目资助,曾美英同志参与写作)

注释

①王月云等:“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比较研究”,《医学与社会》,2007年第9期,第38~40页。

②姚齐和:“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个性特征比较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第1期,第54~55页。

③孙泽军:“大学生独生与非独生子女16项人格因素比较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第3期,第284~286页。

④黄悦勤,李立明,刘秀芬:“理工科一年级大学生人格障碍及其危险因素的现况调查”,《中华精神科杂志》,2000年第33期,第44~46页。

篇6

关键词:工会;体育活动;改革;发展

《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纲要》是一项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由国家体育总局协同有关部门共同推行的依托社会、全民参与、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有机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和跨世纪的发展战略规划。她的颁布和实施,对于提高劳动者的全面素质,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将产生积极作用。全民健身活动涉及12亿中国人浩大艰巨的工程,一方面由于我们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状况各地极不平衡,物力、财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比较贫乏,造成体育专业管理人才少,经费短缺;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使全民健身计划得不到全面贯彻和落实。

工会工作的对象是人,工会工作就是要做好人的工作,即通过做好职工群众的工作,来保护好、调动和发挥好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认真做好“维护”和“教育”这两点,依法维护好他们的具体利益外,还须发挥群众组织的独特优势, 通过职工体育活动这个载体,充分发挥体育的职能和作用,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增强职工的工作责任感和大局意识, 把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到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建设上。

一、体育的基本职能

体育的功能和作用随着社会发展和体育本身的发展也会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正确认识体育的功能和作用,使体育更好地为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服务。

1.发展身体,增强体质。这是体育的本质功能,也是体育能在人类社会中长盛不衰和持续不断存在的原因。通过体育手段来实现增强人的体质的目的,促进人自由、全面地发展。这正是体育的独特之处,也是体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和事物对人和社会作用的根本点,并且具有不可替代的基本特征。

2.培养勇敢顽强、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人们在进行体育运动时,特别是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要克服许多由体育运动产生的特有的身体困难,体验到很多在正常条件下不可能获得的身体感受。这也是人们在从事其他活动过程中很难体会得到的身体感受。它对一个人的内在意志品质具有特殊地培养和陶冶作用。

3.培养竞争、团结、协作的社会意识。体育有利于人的“社会化”。竞赛是体育运动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体育竞赛能有效地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没有强烈地取胜欲望和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在体育竞赛中不可能取得胜利。

4.丰富个人和社会的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人们通过参加和欣赏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够愉悦身心,丰富文化生活。世界上还没有其他任何一种活动能像体育竞赛那样有规律地举行,各种不同形式和类型的体育竞赛,以它独有的形式和方式为人类社会生产出丰富多彩的文化精神食粮,提高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群众体育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是体育才能给他们带来的特殊享受。它改变和改善着当今人们的生存和生活方式。

5.构建和谐、公平、公开、公正的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公平是人类社会所共同追求的一种理想社会状态。竞赛是体育最鲜明特点,通过竞赛,优胜劣败,决出名次,可以激发荣誉感,鼓舞上进心。这是其他任何形式的社会活动和手段所不能代替的。

6.体育的交流功能和作用。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能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交往,是促进人们的友谊和增强团结的重要手段。通过体育活动,能够扩大人们的情感交流,增加人与人之间地相互了解,改善人际关系,共同创造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3]。

二、学校的改革发展需要深入开展职工体育活动

学校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学校和全校广大教职工的利益,因此,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充分代表和体现了广大教职员工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学校的改革发展要牢固树立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学,尊重广大教职工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校的改革发展离不开教职工,需要教职工的积极参与,这就需要教职工拥有健康的身体,强健的体魄,需要教职工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品质,需要教职工相互信任、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学校的改革发展,也需要学校给教职工提供一个宽松、祥和、向上的工作环境,健康的身体,饱满的精力也是学校和教职工根本利益所在。

目前,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是不容乐观的,在上海市教育工会的组织下,瑞金医院集团的瑞美医疗保健中心历时3个月,对本市985名中小学和大专院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进行了健康体检,结果显示:教师群体罹患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最高,其次为心血管病,再者为肿瘤发病,前两者的发病危险性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教师工作既消耗脑力体力,又承受着沉重的压力,由此带来的健康隐患是多方面的,千名教师健康信息表明:自述有睡眠障碍的人数有113例,检查结果显示355例有睡眠障碍;自述有疲劳状况的有172例,检查结果218例有疲劳状态;92例自述有肺部疾患,结果189例有肺功能不足并影响肺部血液循环;136例自述咽部不适,结果731例有咽炎和鼻部过敏;169例自述有颈椎病,结果616例有颈椎病。

广东省教育工会去年9月份的一份调查表明,广东省高校教师中有7成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份涉及广东省19所高校8417名教师的调查发现,广东高校教师不同健康状态的比率分别是:健康占10.4%,亚健康占45.55%,前临床状态占23.63%,疾病状态占20.42%。亚健康和前临床状态应该视为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据此,处于亚健康状态大学教师比例达69.18%。

对于令人担忧的职工身体状况,除了定期给职工进行身体检查和治疗之外,更应该从源头抓起,在职工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体育活动,提高职工的健康水平,培养职工积极锻炼身体的兴趣,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有恒、有序、有质的职工体育活动是一种优秀校园文化和学校精神的内涵反映,它能大大地激活教职工高涨的热情,提高教职工的健康素质和综合素养,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塑造学校的优良形象。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与学校、学校与教职工、教职工与教职工之间的横向交流和理解,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有利于社会与学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成果共享。

三、结论与建议

广泛开展文体健身活动,各级领导一定要从全民健身,学校和谐稳定的大局出发,给予足够的重视。广泛动员深入发动,从关心教职工切身利益,增强学校凝聚力和新的办学理念的高度,来认识这项工作,把它作为单位工作的要责,列入议事日程。具体研究实施本单位的文体工作,带头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做到组织上领导,物质上保证,经费上支持。同时要重视单位“教工之家”的建设,尽量为教职工建立一个锻炼的场所,把它作为单位文明建设的窗口。

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要目的明确,措施到位,形式多样,特色突出。各项文体活动的开展要有利于教职工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学校凝聚力的增强。活动的内容要健康向上,形式要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特别要把群众参与的普遍性、积极性、创造性放在第一位。要针对单位职工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身体状况的需要,加强培训学习,努力培植反映本单位特点特色的体育长项,创建单位的传统文体项目。同时要处理好普及锻炼与提高的关系,工作与加强文体活动的关系,既要搞好短期的活动计划,也要制定长期的活动目标,普及锻炼与提高技能相结合。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措施得力,行动到位,努力开展职工与职工、单位与单位之间的交流比赛,认真承办全校的大型活动,把单位的文体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做得声色并举、丰富多彩。

工会、共青团要充分发挥作用,按照学校的整体要求,把文体工作列入素质教育的范畴。做好组织协调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总结。要充分发挥青年教职工和女工组织的作用,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加强与离退休老干部工作的合作与交流,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要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职工各项体育俱乐部建设工作。各级工会组织牵头,职工自发组织,发挥各类体育俱乐部的积极作用,总结经验,建好章程,发展会员,专兼结合,不断提高水平。各俱乐部要积极配合学校大型活动,开展校内外的交流比赛,带动全校文体活动的开展,同时,按照教职工的要求,建立新的职工文体活动俱乐部。

总之,学校的改革发展,离不开工会工作,需要广大教职工有一个健康地体魄,也需要学校有一个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全校上下都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体育活动对学校改革发展的促进作用,树立科学的体育观念,建立体育活动的长效机制,保证教职工的活动时间和活动场所,使全体教职工工作身心两受益,为学校的发展和稳定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任海.试论新时期我国职工体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 北京大学体育学报,1994,4:56-58.

[2]梁进.中国体育产业化过程中的政府职能转变[J].北京大学体育学报,2004,1:11-13.

篇7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外十一病区 山东省济南市 250112

【摘 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清扫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的观察及护理的方法。方法:对1 例甲状腺癌左颈清扫术后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及护理,及时准确判断患者并发乳糜胸,给予及时的治疗及护理。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及时准确判断乳糜胸,尽早给予对症治疗及护理,可以防止乳糜胸直接压迫肺及心脏,影响心肺功能,及预防感染并发症。

关键词 甲状腺癌;乳糜胸;甲状腺癌颈清扫术后;观察及护理

甲状腺癌颈清扫术后并发乳糜胸较少见,一旦发生,若不及时发现及处理,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乳糜胸直接压迫肺及心脏,影响心肺功能,及并发感染影响切口愈合。2014 年我科收治了1 例左甲状腺癌左颈淋巴结转移肺转移患者,行甲状腺次全切除+ 左颈清扫术,术后严密观察患者,及时发现乳糜胸,并采取积极的治疗与护理措施,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5 岁,因颈前偏左肿物6 年,肿物疼痛伴声音嘶哑7 天,门诊“左甲状腺癌左颈淋巴结转移肺转移”收入院,入院后完善各项化验检查,肺功能检查正常,无特殊阳性体征,在全麻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 左颈清扫术”,术后呼吸血压平稳,置负压引流管2 根,术后一日晨双负压共引流出淡血性稍浑浊液体月590ml,考虑乳糜漏,遵医嘱行“清创缝合术”,术毕患者诉左胸疼痛,伴轻微憋喘,行心电图示“窦性心律,HR64 次/ 分,ST 段改变,CT 检查示:左胸腔积液,在局麻下行左胸腔闭式引流术,胸腔闭式引流通畅,术后二日晨颈部双负压引流出淡血性液体约600ml,胸腔闭式引流出淡乳糜样液体约1200ml,患者未自述不适,遵医嘱禁饮食,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并按护理常规给予护理,于术后十日遵医嘱停负压引流和胸腔闭式引流,现患者一般状况良好,切口愈合好,如期拆线,效果满意。

2 观察

针对该患者除一般乳糜漏患者的常规观察护理外,为能及时发现乳糜胸,及早给与对症处理应注意观察以下几点:

(1)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就自述左胸部疼痛,根据患者这种情况首先考虑是否是心脏的原因,该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与此同时查看患者既往是否有心脏病史,心电图情况,并通知医生必要时做床旁心电图,排除心脏疾病的原因。

(2)该患者已经发生肺转移,出现憋喘时应该考虑一下是否是肺的原因,该患者术后的生命体征平稳,无发热征象,听诊肺部无明显痰鸣音,查看患者肺功能检查基本正常,可以排除肺的原因引起的憋喘,左胸不适。

(3)考虑到患者肿瘤位置比较深,并且行左颈清扫术,引流量较多,考虑乳糜漏的同时,根据患者憋喘,左胸疼痛的症状,考虑是否有乳糜胸的可能,行CT 检查即可确诊。综合考虑上述情况我们及时通知医生便于早期发现问题,及早处理,促进患者康复。

3 护理

3.1 颈部引流管的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打折,脱落,遇有引流不畅时,应轻轻挤压引流管,使引流液顺利流出,通过对引流管的正确护理,保持颈部引流通畅,可使进入胸腔的乳糜液明显减少,加之已行清创缝合术,可缓解患者左胸疼痛及憋喘症状,有利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早日拔除。

3.2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定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准确记录。

(2)保持管道密闭,在搬运或更换引流瓶时,应用止血钳双夹闭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胸膜腔引起气胸,更换完毕后打开止血钳。

(3)保持引流管通畅:胸腔闭式引流主要是靠重力作用引流: 让患者取半卧位,妥善固定,定时挤压引流管,避免打折,受压或堵塞。鼓励病人做咳嗽深呼吸运动及变换,以利于胸腔积液排除,促进肺复张。挤压引流管的方法:将引流管折叠,用一只手握住,使引流管闭塞,另一只手用力反复挤压其前方引流管,使管内的引流液反复冲击引流管口, 然后松开双手, 使引流液流出。

(4)注意观察长玻璃管内水柱的波动,一般情况下水柱上下波动4-6cm,若水柱波动过高可能存在肺不张,若水柱无波动则表明引流管不畅或肺已完全复张,若患者出现胸闷憋气,则表明引流管阻塞,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3 饮食护理

该患者采用完全禁食,并遵医嘱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补充氨基酸,蛋白质及其他静脉高营养药物,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电解质,预防肝肾功能损害及电解质紊乱。护理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防止营养液污染变质,并采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防止营养液外渗,引起皮下组织肿胀,疼痛甚至坏死。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按分级护理制度巡视病房,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通过静脉高营养治疗,使患者营养状况好转,促进了切口愈合。

3.4 预防感染

由于乳糜胸患者极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在严格无菌操作和静脉高营养支持的前提下,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并严密观察体温变化,定期检测血常规,严密观察引流管周围有无红肿,渗液等情况,严格消毒,定时更换切口处的敷料。

3.5 心理护理

因患者有胸痛憋喘等不适,加之对疾病了解的有限性,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患者完全胃肠外营养,胃部不适加重,加之需要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并且带胸腔引流管可能会刺激切口疼痛等不适及担心疾病预后等情况,患者思想负担难免会加重,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增加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需求,减轻患者痛苦,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6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后,指导其注意休息,避免感冒,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并定时复查。

篇8

论文答辩老师一般会提的问题,因为学校不同,老师不同,问题也会不同,以下问题参考:

(1)辨别论文真伪,检查是否为答辩人独立撰写的问题;

(2)测试答辩人掌握知识深度和广度的问题;

(3)论文中没有叙述清楚,但对于本课题来讲尤为重要的问题;

(4)关于论文中出现的错误观点的问题;

(5)课题有关背景和发展现状的问题;

(6)课题的前景和发展问题;

(7)有关论文中独特的创造性观点的问题;

(8)与课题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问题;

(9)与课题相关的扩展性问题。

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5、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8、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有的老师会提问论文中的一些专业术语,自己一定要弄懂论文中的一些专业术语。

答辩的基本流程:

一、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作为答辩的开场白,包括姓名、学号、专业。介绍时要举止大方、态度从容、面带微笑,礼貌得体的介绍自己,争取给答辩小组一个良好的印象。好的开端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二、提问与答辩

答辩教师的提问安排在答辩人自述之后,是答辩中相对灵活的环节,有问有答,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一般为3个问题,采用由浅入深的顺序提问,采取答辩人当场作答的方式。

答辩教师提问的范围在论文所涉及的领域内,一般不会出现离题的情况。提问的重点放在论文的核心部分,通常会让答辩人对关键问题作详细、展开性论述,深入阐明。答辩教师也会让答辩人解释清楚自述中未讲明白的地方。论文中没有提到的漏洞,也是答辩小组经常会问到的部分。再有就是论文中明显的错误,这可能是由于答辩人比较紧张而导致口误,也可能是答辩人从未意识到[本文来自于JYQKW.Com],如果遇到这种状况,不要紧张,保持镇静,认真考虑后再回答。还有一种判断类的题目,即答辩教师故意以错误的观点提问,这就需要答辩人头脑始终保持清醒,精神高度集中,正确作答。

仔细聆听答辩教师的问题,然后经过缜密的思考,组织好语言。回答问题时要求条理清晰、符合逻辑、完整全面、重点突出。如果没有听清楚问题,请答辩教师再重复一遍,态度诚恳,有礼貌。

当有问题确实不会回答时,也不要着急,可以请答辩教师给予提示。答辩教师会对答辩人改变提问策略,采用启发式的引导式的问题,降低问题难度。

出现可能有争议的观点,答辩人可以与答辩教师展开讨论,但要特别注意礼貌。答辩本身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切不可与答辩教师争吵,辩论应以文明的方式进行。

三、致谢

感谢在毕业设计论文方面给予帮助的人们并且要礼貌地感谢答辩教师。

答辩注意事项

(1)克服紧张、不安、焦躁的情绪,自信自己一定可以顺利通过答辩。

(2)注意自身修养,有礼有节。无论是听答辩教师提出问题,还是回答问题都要做到礼貌应对。

(3)听明白题意,抓住问题的主旨,弄清答辩教师出题的目的和意图,充分理解问题的根本所在,再作答,以免答非所问的现象。

(4)若对某一个问题确实没有搞清楚,要谦虚向教师请教。尽量争取教师的提示,巧妙应对。用积极的态度面对遇到的困难,努力思考做答,不应自暴自弃。

(5)答辩时语速要快慢适中,不能过快或过慢。过快会让答辩小组成员难以听清楚,过慢会让答辩教师感觉答辩人对这个问题不熟悉。

(6)对没有把握的观点和看法,不要在答辩中提及。

(7)不论是自述,还是回答问题,都要注意掌握分寸。强调重点,略述枝节;研究深入的地方多讲,研究不够深入的地方最好避开不讲或少讲。

(8)通常提问会依据先浅后深、先易后难的顺序。

(9)答辩人的答题时间一般会限制在一定的时间内,除非答辩教师特别强调要求展开论述,都不必要展开过细。直接回答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去掉旁枝细节,简单干脆,切中要害。

四、温馨提示

当遇到确实不懂的问题时的应对

A如果问题出乎自己意料之外,那也不必慌张,迅速查找有关资料,理清思路。对教师提出的置疑问题,你认为自己文章中提出的论点是正确的,论据是充分的,就应该自信地、有主见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如果发现自己毕业作业中所存在的问题,应实事求是地承认,谦逊地听取教师的真知灼见,并考虑如何修正或补充,切忌回避、搪塞、敷衍。

B不要着急,可以请答辩教师给予提示。答辩教师会对答辩人改变提问策略,采用启发式的引导式的问题,降低问题难度。若对某一个问题确实没有搞清楚,要谦虚向教师请教。尽量争取教师的提示,巧妙应对。用积极的态度面对遇到的困难,努力思考做答,不应自暴自弃。

C答辩人如果有把握讲清,就可以申明理由进行答辩;如果不太有把握,可以审慎地试着回答,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即使讲得不很确切也不要紧,只要是同问题有所关联,老师会引导和启发你切入正题;如果确是自己没有搞清的问题,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表示今后一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切不可强词夺理,进行狡辩。

观点不一致

有争议时A出现可能有争议的观点,答辩人可以与答辩教师展开讨论,但要特别注意礼貌。答辩本身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切不可与答辩教师争吵,辩论应以文明的方式进行。

篇9

[关键词] 团体辅导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努力探索新方式新方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解决面临的新问题上常常不尽如人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大步进行观念更新、手段更新以适应高等教育实践伟大变迁带来的新需求。

一、团体辅导及优越性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

团体辅导的优越性在于将团体作为一个微型社会,为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挫折、压抑的成员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在这个充满理解与支持的团体氛围中,参与者愿意尝试各种选择性的行为,探索自己与其他人相处的方式,学习有效的社会技巧;团体成员之间能讨论他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察觉,并获得其他成员在团体中对其察觉的反馈,使之经由别人的观点来审视自己;培养成员的信任感与归属感,从对团体的信任到信任周围的其他人,从对团体的归属感扩延到对学校、社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团体辅导可用来满足各种特殊群体的需要。

二、团体辅导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团体辅导的独特优势,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使学生宣泄消极情绪以理性地分析解决问题

现实中,许多学生往往认为自己所具有的一些负面行为、观念、情绪是“个别性”、“独特性”,这种心理往往会加重学生因问题困扰而导致的自卑感、孤独感、恐惧感等一系列负面情绪,从而加重心理压力。如果将具有相同或类似思想问题的学生聚集起来,以团体辅导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团体中,学生们通过交流发现其他成员也有和自己同样的苦恼,甚至情况比自己更严重,世界上并非自己最倒霉,由此获得了安慰和释然感。诉说达到了宣泄压抑长久的消极情绪的目的,减轻了心理负担和压力,稳定了情绪,更能理性地分析问题。因此,可以充分发挥在团体中“和别人一样的体验”所带来的抚慰功能,在新生适应困难学生、经济困难学生、网络成瘾学生、就业困难学生等群体运用团体辅导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增强主动调适心理状态的积极性,为下一步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开端。

(二)给学生提供多种资源或观点

团体辅导的最大优势在于其资源的丰富多样,团体途径能够提供更多的资源或观点。在团体辅导中,将不同专业、性格和生活经历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这些学生对他人来说是多个影响源,能够提供丰富的参照背景。学生也能够从中发觉更多的资源或观点,学生可以同时学习、模仿其他学生的适应行为,从多个角度洞察自己。团体经验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内涵,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分析角度和方法。在团体中学生们扩大了精神世界的认识,提高了敏感性,获得了对一些行为或现实的更丰富全面的认识,在分享交流中得到更大的收获。

(三)给学生提供安全的模拟生活空间

在团体中,个人实际改变了平时生活规则,进入一个新的角色,发掘真实自我,此时的交流是真实自我之间的交流。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团体辅导更好地复制了真实生活。团体是社会的缩影或反射,被一些学者称为“微型社会”。团体可作为社区、家庭或组织的临时替代物。在团体相对安全的氛围里,情感、人类行为以及一些态度如对抗、严厉、恐惧、愤怒、怀疑、沮丧以及妒忌都可以被辨识出来并加以讨论(Ed E.Jacobs,Masson,Harcill,2000)。比如对在人际交往中不敢说“不”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除了单纯的说理教育外,还可以运用团体辅导的方式,利用一些假设情境或学生自己遇到过的情境,向对方清楚地说出“不”。在一个团体环境中体验这些情境,可使学生学会表述及应对的方法,并迁移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团体辅导是一个领导者面对多个团体成员,增加了咨询人数,节省了咨询的时间与人力。团体辅导符合经济的原则,提高了咨询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仅仅依靠学校有限的几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远远不够的,这无法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其工作的影响面也必然受到限制。面对一些有类似思想问题的学生,可以把他们集中起来,运用团体辅导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还可以在班级管理和活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团体辅导的理念和方法,通过充分利用有限的师资力量并拓宽团体辅导的运用范围以获得更大的教育效果。

三、团体辅导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团体辅导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技术。有些技术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所没有的,值得借鉴的。在高校中有很多的学生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这些团体随着高校学生的入学、在校学习生活、毕业等过程也有着类似团体辅导的各发展阶段。从团体辅导发展的不同阶段来看,值得思想政治教育借鉴的技术有起始技术、过程技术和结束技术。

(一)起始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起始技术包括结识技术、分组技术等。

1.结识技术的启示

结识技术就是指尽快地、轻松地、有效地使团体成员相识,建立对团体的信任所采取的方式与技术。例如,以结构式“柔软体操”方式进行,使大家拉近距离,减轻焦虑和不安感,彼此了解。为培养新生之间的信任感,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为下一步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基础,结识技术中的“信任圈”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活动后的效果会比单纯地向学生灌输要团结同学、要有班级集体荣誉感等意识要好很多。

2.分组技术的启示

在团体辅导中,常常需要将团体分成6―8人一组,如何分组看似简单,其实并不易,适当的组合方法不仅会造成适合谈话的小团体,而且会产生积极的功能。活动随机组合法是最常见的分组技术。比如在班级的团日活动中,要求学生们自由分组讨论。学生们往往会是几个比较熟悉的人分一组讨论,男生喜欢找男生,女生也喜欢找女生。这样的讨论团体就会显得太同质。这时可运用活动随机组合法,采取一些活动,如无家可归、刮大风、松鼠与大树、成长三部曲等,让学生们自由活动,自由选择,就近组合。活动随机组合的好处是不管学生之间的差别多大,都有可能分到一组,并且还能起到热身的效果。采取这样的方法组成的讨论小组,能使成员组合多元化,思维得到碰撞和启发,使讨论更加充分,还能促进学生们的人际交往。

(二)过程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过程技术是指维持和发展团体,并有效地促使成员改变的技术的总称,一般指团体工作阶段常用的技术。包括角色扮演技术、行为训练技术、游戏活动技术、心理自述技术等。

1.角色扮演技术的启示

角色扮演法在团体工作阶段的应用非常广泛,是指用表演方式来启发团体成员对人际关系及自我情况有所认识的一种方法。角色扮演法的独特作用和技术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所不可比拟的。如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角色扮演法,就能让学生更好地宣泄自己的情感困扰,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更好地适应环境和生活,培养交往能力。从而取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能取得的效果。例如一个学生与母亲关系有问题,常常发生冲突。对这样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仅仅采用一些传统的说教方法,往往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这时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模拟他平时生活中与母亲争吵的真实场景,请其他成员扮演他的母亲,重现那个场面。根据不同人扮演母亲时,他的不同表现,成员们一起帮他找出他内心冲突的根源。最后使他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行为训练技术的启示

行为训练是指以行为学习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定程序,学习并强化适应的行为,纠正并消除不适应行为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行为训练也是一种有效地促进学生成长的方法。行为训练包括放松训练、自信训练、情绪表达训练、打招呼训练等。对于缺乏自信与行为勇气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行为训练就非常有效。比如有些学生因缺乏自信,不敢向别人提出肯定的请求。这时就可以采用行为训练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可以让他们两人一组,根据他们自己提供的情境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的情境,相互对应练习。通过这种人际互动的行为训练,纠正缺乏自信的不适应行为,并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

3.游戏活动技术的启示

游戏活动法是指以游戏作为中介,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的参与,在轻松、愉快、和谐、活跃的氛围中自由表露自己的情绪,投射自己的内心世界,体验与反思自己的行为,分享同伴的经验与感悟,从而达到某种建设性效果的心理辅导活动。正是这种“自由”,使学生摆脱了某种外在的控制和约束,让他们尽情地展露自我。这样既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更能大大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和兴趣。

4.心理自述技术的启示

心理自述法是指让学生自由地表述自己的心理状况,即自己述说事情的经过和感受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既是情绪宣泄的合理方法,也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关问题的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运用心理学的相关内容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兴趣。学生用自述把情绪感染给大家,达到产生情感共鸣、有利于教育的效果。这种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自我反省、自我认识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克服害羞心理。

除了上述几种技术方法外,过程技术的一些其他方法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启发意义,如脑力激荡法、测试法、问题揭示法、工作分配法等。

(三)结束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团体辅导的结束应该是自然而顺利的,也应是领导者可以预期的。怎样使团体愉快地结束需要运用一些技术。

毕业班的学生在将近离校时期,常常会依依不舍,有些甚至会有在离校前损坏公物的极端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毕业班的学生保持尊重支持、积极负责的态度,处理好学生的离别情绪,让他们文明离校。借鉴结束技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通过班会、晚会、座谈会等活动,采用真情告白、留住你的心、水晶球、未来同学会、大团圆等环节让学生有机会互赠小礼物和道别祝福,有机会互相祝福与激励,让学生彼此给予与接受反馈;通过各级校院系领导的总结发言,让学生有机会回顾自己在这几年里的收获,自我评估进步程度,是否达到外界和自己的期望;同时要让学生展望未来,让他们明确以后的路该怎么走,给学生指明方向。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处理好学生们的离别情绪,让他们文明离校。

在实践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团体辅导有很多共同点,团体辅导的很多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有启示意义。只要运用得当,往往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出乎预想的成效。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引入团体辅导时要调查研究,区别对待,选择适合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团体辅导技术。

参考文献:

[1]刘勇.团体心理辅导与训练.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7.

[2]孙时进,高艳.团体心理辅导:理论与应用的多维度思考.思想理论教育,2006,(3).

篇10

关键词:基础护理实验室 癔症 处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013

癔症系由于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 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易病个体所引起的一种心理疾病,[1]其症状表现可具有做作、夸大或富有情感色彩等特点, 有时可由暗示诱发,也可由暗示而消失, 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据调查表明, 近年来青少年癔症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趋势[2]。笔者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过程中遇到1例癔症患者, 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 17岁, 在实验课中,同伴为她进行了静脉输液,拔针后,患者突然自述四肢麻木、头晕、全身无力,并出现全身僵直(以双上肢尤为明显)、呼吸急促。

2 处理

第一,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躺卧于实验室内的模拟病床上,取仰卧位,松解衣扣,鼓励患者做深呼吸。

第二,保暖。调节适宜的室温、加盖被子,轻轻按摩患者四肢,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僵直。

第三,加强观察。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有无缺氧,必要时实施氧疗,防止出现碰伤、摔伤、坠床等安全问题。

第四,心理护理。主动告知患者,同伴给她输入的液体是生理盐水,与她平时所吃的食盐是相同成分的东西,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以亲切、和蔼、温和的态度与患者交流, 询问她的学习、生活情况,使患者心情放松,也可引导患者回忆一些愉快的事情或谈一些她感兴趣的话题,减轻学生对老师的敬畏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第五,使用安慰剂。往患者静脉内缓慢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并告诉患者这种药物是专门用来治疗这种疾病的特效药,是最好的、最贵的、进口的、很难买到药物, 如果注射后喉咙发热就很有效。在静脉推注过程中配以语言暗示,快推完时患者就说喉咙发热了,全身僵直的情况基本缓解。

第六,提供舒适的环境。组织其他学生快速、有序地疏散到其他教室,减少喧哗,不要制造恐怖气氛,保持空气流通,给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第七,通知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及学生家属,了解学生既往健康状况、性格特点、人际关系、家庭背景、家族中有无其他人患过癔症等情况。

第八,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安排老师给其他学生进行思想工作,让他们不要慌张,尽力缓解教室内的紧张气氛,预防群体性癔症的发生,因为青少年心智发育还不完全成熟,一些人目睹一个人发病后,由于对疾病不了解,就很容易受到心理暗示,也跟着产生恐惧、紧张心理,并出现相同症状。待学生情绪稳定后,组织其他学生继续课堂学习。

第九,护送患者去医院。采取以上措施后,患者四肢麻木、全身僵直及呼吸急促的症状基本缓解,但仍自述全身无力、头晕、恶心。带教老师与班主任一起护送患者到医院,检查:生命体征正常,意识清楚,颈软,四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脑电图、脑CT、脑脊液检查均正常,诊断为癔症。后经对症支持、物理刺激暗示治疗及心理护理后症状全部缓解。

3 讨论

3.1 提高警惕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科的基础,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实验课较多,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爱伤观念”及合作精神,教师多采用真人真做模拟实验教学法,但其中一些难度较大、技术要求较高、且有一定痛苦的操作,如鼻饲法、各种注射法、静脉输液法等,在真人真做时往往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他们担心操作者操作不熟练给自己带来痛苦,甚至造成身体伤害,因此感到紧张、害怕、甚至恐惧,加之青少年心智发育还不完全成熟,很容易受到心理暗示,容易诱发癔症。

3.2 加强预防

带教老师应加强临床实践经验,能快速识别癔症,以免引起误诊。在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要多鼓励学生,对于过度紧张的学生,指导其做深呼吸,帮助树立自信心,而不能给予批评、指责。健全基础护理实验室安全制度,配备相应的物品,如氧气筒、输氧管、压舌板、约束具等。

3.3 注意事项

在静推10%葡萄糖酸钙前先询问患者心脏情况, 静推时要抽回血, 防止药物外渗。开始时速度宜慢, 当推到6~ 7ml 时速度稍加快, 以产生热的效力,提高病人的相信程度,到8ml时速度放慢,以巩固药物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理义,袁国桢,肖海等.心理医生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63.

[2]钟慧,李晓驷.20例儿童青少年癔症临床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1):53.

篇11

关键词 励志奖学金 助学金 评定方式 农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3.007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f Agricultural Colleges Inspirational

Award and Grants Review Mode

ZHANG Ailin[1][2], SI Yimin[1][2], SHAN Xiumin[1][2], MA Mingqi[1][2]

([1]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2] Tianj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ep Process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enter, Tianjin 300384)

Abstract To protect the poor college students successfully complete their education, encourage students to work hard, uplifting, inspirational award, evalu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grants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measures taken by the university, and the assessment of the project has become a student of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nagement a difficul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and contradiction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motivational scholarships review in the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new solutions to explore ways and means of assessment, evaluation and follow-up studies were discussed, inspirational scholarships to play the role of a guide to improve the class of higher agricultural college students students have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som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motivational scholarships; award; assessment information; agricultural college

贫困家庭大学生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一个群体,为保证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及政府在高校设立了国家奖学金、人民政府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专项资金,而且资助力度也比较大,用于奖励和资助高校全日制在学本专科品学兼优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但是由于这些类别奖学金设立时间较短,与其相关的管理制度、贫困等级认定、运行发放机制等方面尚不够成熟、完善,加之包括我校在内的农业院校,贫困学生所占的比例大,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使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审成为高等农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难点。本文着重从励志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审方式入手,分析当前奖助学金评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探讨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为我校励志奖助学金的评定工作打基础。

1励志奖、助学金评审过程中凸显的问题及矛盾

近几年,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的设立及发放确实缓解了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的生活问题,使他们安心读书,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具有重大意义,但在实际评审、发放过程中也出现了多种矛盾和问题。

1.1 评审方式教条死板,以综合测评为依据欠合理

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如何评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国家励志奖学金、贫困助学金的申请指定给经济困难且有民政部门出具的“贫困证明”的学生,而成绩优秀、表现突出的学生,如果没有“贫困证明”就没有机会获这项高额奖学金。参评学生既要品学兼优,即综合考评要名列前茅,又要家庭经济十分困难。

评定奖助学金的指标体系比较简单,主要参考是否有“贫困证明”,专业综合测评班级排名情况。而且综合测评体系单一,主要考核学习成绩、参加学校团体活动附加分、品德修养几个因素,而没有把学习态度、集体观念、劳动观念、身体素质、心里素质、意志品质、科技活动、创新能力和社会贡献等因素及客观的量化方法结合起来。

“经济困难”的度量是最明显的突出问题,现实情况是有的学生家庭经济不够困难而学习成绩优秀但没有参评资格,有的学生家庭经济特别困难但因为综合考评成绩不高也不能参加评定。所以评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价值观,直接影响到学校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威信。

1.2 学生家庭经济的真实状况难以准确把握,是否属于“贫困” 没有标准

家庭的经济状况目前由于缺乏专业的调查机构和科学的评判手段,很难把握其真实状况。在考察审核中,主要是通过学生自述、申请结合民政部门和当地街道办等单位开具的证明材料,加之,结合该同学在学校的生活消费情况,综合班级民主评议及任课老师、班主任老师的认知,打分排名,确定困难认定。对于学生自述,有的学生家庭确实经济困难,但是出于爱面子,维护自己的隐私,特别是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学生,不愿将自己家的真实经济状况说出来;有的学生对于评定工作不是很认真,抱有可有可无的态度;有的学生为了得到经济上的额外支持,故意渲染自己的困难程度,夸大其词。对于县级民政部门盖章的证明,其证明力也有失真的一面,因为除了本村或街道干部大概了解申请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外,其余乡镇、县区级民政部门干部基本不了解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而在该项证明书上盖章亦不用承担法律后果,做个顺水推舟的人情,学生只要去县区及民政部门盖章,一般都能实现。

1.3 “僧多粥少”,难以均衡分配

励志奖学金的奖励额度较大,每年5000元/人,助学金的额度也不小,分别设为每年特困3500元/人、较困难的2800元/人,一般贫困2200元/人。而且家庭经济困难是个相对的概念,不少学生利益驱使,不惜放下颜面,争当“贫困生”,加重了“僧多粥少”的局面。这给实际生活特别困难,最需要得到资助的学生造成减少了获得奖励和资助的机会。学生之间互相监督,评议其家庭经济状况也难以发现其真实情况,因此在评审过程中,难以回答“谁比谁更需要资助”,评审结果往往是“几家欢喜几家忧”的感觉。

2解决评审奖助学金评可采取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2.1 思想教育要贯穿励志奖、助学金评选的全过程

在思想教育中积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励志奖学金、助学金评定过程中公正性的相对性,作为班主任老师及学生工作组老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重点关注贫困生的实际学习生活状况和水平,与同学们交心相处,用实际行动关爱他们。教育学生在评定中要讲风格,讲理解,讲大局,正确对待个人得失,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同时也要加强获得奖学金、助学金的学生的感恩回报教育工作。国家政策也是要让每一位贫困学生都能上得起学,这就要确实教育学生,有困难就说出来,不论是奖学金还是助学金都是国家、社会对学生们关怀,而且也要正确对待利益观,要诚信,以身作则,把学校政府的关爱化作动力,用感恩的心去服务社会。

2.2 经常召开学生座谈会,交流心得

以学生社团联活动为纽带,增强与同学的交流,鼓励贫困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团联活动中去,给他们自由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平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磨练中塑造自我。用充分调动团学联骨干学生的榜样作用,发挥优秀学生干部在班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加强党课学习,鼓励学生们适时递交入党申请书,定期交流学习汇报思想,完善自己的“个人梦、个人规划”,经常开展座谈会、交流会,请优秀贫困生学生干部代表与贫困生进行交流,用实际行动证明“贫困生”虽然没有能力选择家庭和出身,但有能力选择自己的明天和未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志向和骨气,树立战胜暂时经济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2.3 进一步改进评审方法,完善评审程序

学校应该制定严格的评选评定程序:先由学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再随机抽取班级代表对其在校经济开销进行打分,汇总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的意见,院级评定小组进行最后的统计和评审,审核后具体排名进行全校公示。在评审过程中要教育学生们,团结同学,形成班级凝聚力,树立良好的班风,要互相谦让,互相理解。毕竟受资助的名额有限,提出贫困申请的学生不可能人人都能得到助学金。对于确实困难的学生也许三百元两百元就是一个月的生活费,可以尝试鼓励得到助学金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去适当地帮助那些没有得到资助的同学,确保每个贫困学生都有一定的资助,保障学业顺利进行,而且这样也能够增强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和友谊。

如果在评审过程中,学生能够亲身参与,有理有据,学生们也能够心服口服,排除杂念和不公平的感觉,有利于教育学生,增进同学友谊,巩固良好班风。

3 奖助学金评定后继需展开的工作

3.1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奖学金

正确引导,建议学生根据家庭情况决定奖学金的用途。 庆祝欢喜一定要适度,重在沟通同学感情,用特殊的方式感谢班级体成员,多为班级考虑,多为班级体的发展做贡献,积极参加院校组织的各类活动。督促大家进一步努力学习,要杜绝奢侈浪费的之风。把奖助学金用实处,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用于补交学费,添置学习用品资料或报考相关证书或者用于为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添置设备等用途上。

3.2 监督获资助同学的表率示范作用

励志奖学金对获奖者的学生来说,而言不仅是经济上的奖励,更重要是一种激励,是对前一阶段在校德、智、体、美、劳综合表现的肯定。这些学生是全体同学学习的榜样,尤其是经济困难的学生们学习的榜样和目标。而且要鼓励受奖励的学生们再接再厉,奋发向上,争取取得更多的成绩和进步。同时,这些榜样在获得奖学金之后的学习与生活,也应该受多方监督,奖学金评审委员会也可委派一些学生们监管督促。如有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可以撤销或收回资助奖励款项。

3.3 应发挥精神激励和鼓舞作用

篇12

为了满足广大网友的需求,《父母必读》请来了杂志社的特邀专家蒋竞雄老师在网站上和广大家长进行一次对话。

这里,是从此次网络访谈节目中,提炼出来的部分精彩内容――

6大胖胖问题

在网友们提交的问题当中,以下6个是被反复提到的,专家也给予了非常详细的回答――

1. 怎么知道宝宝是不是超重?

既要用目测,也要会计算

通过目测就能做一个大致的判断,每一位家长都可以做到。如果想更精确一点,可以用孩子的身高和体重的比值来衡量。具体的计算方法是这样的:实际体重÷该身高的标准体重×100%,如果所得值≥110%,为超重;所得值≥120%为肥胖。

近年来世界各国正在采用一种新的指标――身体质量指数(BMI)来对肥胖进行判断。具体计算公式是:BMI = 体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2)。对于成年人来说,BMI≥24千克/米2为超重,BMI≥28千克/米2为肥胖。对于儿童来说,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 BMI 界值。我们可以借助宝宝的 BMI 曲线图(登录父母必读育儿网即可下载)来进行观察和测评。

2.肥胖会遗传吗?

即使基因遗传,更是生活方式的遗传

有资料显示:父母都肥胖的家庭,孩子发生肥胖的可能性约为80%;如果父母只有一方肥胖,孩子发生肥胖的几率约为40%;如果父母都不肥胖,孩子发生肥胖的几率约为20%。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遗传不是基因概念上的遗传,而是生活方式的遗传。比如父母很喜欢吃不健康的或者容易导致肥胖的食品,经常采用油炸或者红烧的烹调方式,不爱活动等,通过长期的耳濡目染,孩子也容易出现和父母一致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这里,给父母肥胖的家庭提一些建议:在宝宝6个月以前,最好是纯母乳喂养,在添加辅食的阶段,要注意培养宝宝对蔬菜的喜好,比如在给孩子喂饭时,可以先给他吃蔬菜,这样的话,饥饿会让他更容易接受蔬菜;在总的能量摄入方面,父母要根据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来调节,不要过度喂养,宝宝饿的时候一定要给他吃,但孩子感觉饱了,有表示了,哪怕碗里只剩下半口也不要给孩子吃了。孩子大一点以后,要多带他到室外运动。关键的是,父母也要在饮食方面做一些调整,为孩子做出榜样。

3. 宝宝出生的时候胖,以后就会胖吗?

既关心胖瘦更关注饮食习惯

一般来说,出生时的体重和将来是否肥胖有直接的联系,但是,这种联系并不是绝对的。如果能够在6个月内实行纯母乳喂养,在整个喂养过程中,没有出现过度喂养,并且给宝宝养成了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话,即使出生时很胖的宝宝,将来发生肥胖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需要说明的是,婴儿时期或者幼儿时期,孩子胖瘦本身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所以,父母没必要过多地关注孩子的胖瘦,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孩子的健康和生长发育状况。此外,孩子的肥胖仅仅是一个表面现象,透过这个现象,父母需要探究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超重,是不是存在过度喂养的现象,是不是孩子的生活方式还有需要调整的地方,孩子是不是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果孩子的饮食方面很正常,生活方式很也健康,那么即便体重高一些,也没有关系。

4.宝宝体重超标,需要减少进食量吗?

既调整吃多少又掌握怎么吃

纯母乳喂养的孩子,目前体重高于标准体重没有关系,没必要减少孩子的奶量,只要始终坚持按需喂养就可以了。如果宝宝在6个月时依然超重,在开始添加辅食时,可以从食物的种类和量上做一些调整,最好先添加蔬菜泥和水果泥,然后再添加米粉。添加的量比一般孩子少1/5或1/6就可以了。如果孩子有过量进食的习惯,可以适当多给他吃一些蔬菜泥。

5.怎么知道宝宝的饮食是否适量?

既关心每天每顿饭,更了解生长发育曲线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观察孩子身高和体重的生长情况,每个月给孩子进行测量,然后,通过在身高和体重生长发育曲线图上描点、连线来进行观察,如果两条曲线都处在匀速上升的状态,说明孩子的喂养是适量的;如果曲线上升速度过快,孩子可能存在过度喂养的情况,或者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不太健康,需要稍微调整和控制一下。

6. 如何让胖宝宝积极地运动起来?

既要管住孩子还要管住自己

总体原则就是要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提高他们对运动的兴趣,将运动渗透到生活的细节中,从一点一滴开始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比如,孩子说:“妈妈我想喝水。”你可以说:“水在桌子上,咱们一起去拿吧!”而不是你自己倒好水送到孩子跟前。对户外运动来说,父母首先不要偷懒,尽量多带孩子出去运动。外面风比较大,天气不太好,这些都不能成为不出门的理由,可以带孩子爬爬楼梯,或者带孩子去室内的儿童乐园玩。要告诉孩子,运动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对我们的身体都有好处!总之要让孩子运动,家长首先要有运动的习惯,同时也要有一些技巧,让孩子从最小的运动量开始做起。

3个量身订制的养育方案

在提问过程中还有一些很聪明、很细致的父母将宝宝的喂养以及生长发育状况列得很详细,针对他们描述的情况,专家给出了很具针对性的养育建议。先别忙着羡慕这些网友!仔细看一看,对你也会有很多启示!

方案一:

网友自述:

我的宝宝出生时4.25千克。现在7个月了,身高72厘米,体重10千克,请问他是不是肥胖?现在我们是配方奶喂养,在喂养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呢?

专家建议:

从固体食物上做些调整

按照标准来说,你的宝宝属于超重的范畴,说明前期很可能是喂得太多了。

从配方奶喂养的角度来说,1岁以内的孩子,如果体重已经超重或者肥胖的话,不主张从奶粉方面做任何的调整,以前吃多少量现在还吃多少量。因为奶类能够给孩子提供很多营养,尤其一些配方奶里面强化了很多营养素,是孩子必不可少的食物。

你可以从固体食物上做一些调整,在总的喂养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用蔬菜泥来代替一部分米粉。

此外,我想提醒家长,婴儿期的体重变化非常大,有的宝宝在婴儿期比较胖,1岁以后就正常了。婴儿期处于生长发育的活跃状态下,所以在整个婴儿期家长需要关注的是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要尊重孩子饱和饿的感觉。其次,要让孩子接受不同的食物,不偏食,不挑食。最后,还要定期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监测,以便及时调整喂养情况。

方案二:

网友自述:

宝宝出生时体重3.8千克,身高52厘米。在满月时体重就达6.3千克,身高60厘米。目前体重13千克,身高82厘米,一直超重。在6个月时检查血钙发现缺铁和锌。我一直在给他补葡萄糖酸锌和首儿钙。宝宝10个月断奶,我们一直给补钙和鱼肝油,在11个月发现他有肋缘外翻。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该怎么办?

专家建议:

胖宝宝也会缺乏微量营养素

肥胖主要是针对能量过剩而言,就是说很可能吃的食物会过量。它与微量元素的缺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但是,在这里我们要打消一直以来的一个错误观念:肥胖的孩子是因为营养过剩造成的,他不会出现营养素缺乏的现象。其实,肥胖的孩子同样会缺铁、缺锌。在喂养过程中,也要注意给他补充微量元素。

当孩子出现缺铁、缺锌时,需要在饮食方面做一些调整。适当多吃一些胡萝卜、动物血和肝脏,瘦肉和海产品中含锌比较丰富,也要让孩子经常吃。

另外,缺钙也是父母们应该关注的问题。判断宝宝是否缺钙,首先可以从饮食方面来观察,如果孩子每天能喝配方奶500~800毫升,缺钙的可能性应该很少。其次,要看孩子的户外活动是不是很多,孩子是不是经常出去晒太阳,或者能够及时补充鱼肝油。肋缘外翻的原因有很多种,如宝宝过早坐起导致腹压过高等。因此,如果孩子的奶量比较充足,晚上睡觉也很好,动作发育也不错,身高增长也是在正常范围之内,即便出现一些肋缘外翻,问题也不大,没必要过于担心。

方案三:

网友自述:

我儿子今年7岁了,身高120厘米,体重32.5千克。所有看到他的人都说胖,买衣服都很难。看着他一天比一天胖,我们心里急啊!眼看要上小学了,怎么帮宝宝减肥呢?

专家建议:

管住嘴,放开腿

这个孩子属于重度肥胖,治疗的难度会比较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饮食方面,我提供一些原则性的建议:早中晚餐做一些调整,早餐喝上250毫升奶,吃一两或二两的主食就可以了,中午暂时不做调整,在幼儿园用餐,需要跟老师做一下沟通,尽量让孩子吃饭的时间延长一些,咀嚼的次数多一些。晚上回到家不要再给孩子加餐,睡觉前只喝奶,其他食物不要再吃。如果给孩子吃水果,最好在饭前吃,这样孩子进食量会稍微少一些。

重度肥胖的孩子,仅仅靠父母来调整可能不容易有明显的效果,要到医疗机构做一些治疗。通过干预,首先让孩子养成爱运动的习惯,家长每天要带孩子出去活动10分钟。经过一段时间的矫正,如果孩子养成了爱运动的习惯,可以再加大一些运动量。在带孩子外出的时候,跳绳、踢球,规定孩子在多长时间之内最好完成多少运动才比较好。

在家庭生活方式方面,看电视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半小时,不要玩电脑游戏,家里不要随处摆放零食。

另外,对于重度肥胖的孩子,家长要有思想准备,可能需要花比较长的时间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另外,家长也不要把目光总是集中在孩子的体重上,在孩子将来上小学以后,通过学校的体育课以及在业余时间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也是恢复正常的一种方式。

结束语:胖宝宝6条喂养原则

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的页面一次又一次“沸腾”了!网友们的问题不断地从屏幕下方“拥挤”而入,很快又被其他提问的帖子顶到了屏幕上方,随后又快速“消失”了……我们和专家都竭尽全力想回答更多网友提出的问题,可是还是不免有些遗憾!

在本次访谈即将结束的时候,蒋竞雄老师给所有胖宝宝的父母提了一些原则性的养育建议,我们一一记录在这里――

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要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

尊重孩子饱和饿的感觉,养成饱了就停止吃的习惯。

坚持食物的多样化,尤其是蔬菜和水果。

饭前吃一些水果或喝一些汤。

篇13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认定机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6.064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随着大学生体量的总体增大,大学贫困生的数量也逐步增加,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让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国家一直在不断完善高校贫困生的资助政策,特别是2007年,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对构建我国高校家庭困难的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作了全面的部署和规定。但是,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对贫困大W生的认定、资助方式、资助范围、资助力度的界定都存在很多困难,使得很多高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其中尤以贫困生的认定这个资助工作的重要步骤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

1目前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

贫困生资助的第一步就是对学生进行贫困认定,贫困认定工作主要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学生是否贫困的问题,另一个是学生的贫困程度的问题,例如一般贫困、贫困、特别贫困等,可以说这一步工作直接关系到接下来的具体资助工作,是重中之重,但是就目前的工作现状来看,这方面工作存在的问题是比较突出的,具体来看有三个方面。

1.1认定方式缺乏科学性

目前很多高校在对学生进行贫困认定的时候,大体是以一个“三关三级”的模式进行的,“三关”就是证明关、评议关、消费关。“三级”指的是班级、院级(或系级)、校级。不可否认这种模式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是其实每一个环节都有漏洞。例如证明关,这里的证明指的是学生生源地基层民政部门所开具的《高等学校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该表有学生家庭基本收入情况、人口情况、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信息等内容,但是现在类似这样的证明表格是很容易盖到章的,签章部门也没有实际履行调查核实的程序。评议关指的是申请人所在班级的学生及班主任老师的民主评议,这种评议表面上公平、公正、公开,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的甚至出现泛民主化的倾向,还有的学生出于自尊心的考虑,不愿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所以干脆不提出申请。消费关指的是对学生的消费情况的摸底,有的高校是看学生的校园卡消费情况,有的是看学生饭卡的消费情况,但是这些数据会受到诸如消费偏好、消费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也不能非常真实、全面的反映学生的经济情况,更何况这种数据的收集工作量是巨大的。

1.2认定材料缺乏真实性

在进行贫困认定的过程中,学生一般需要提交的证明材料有,《高等学校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个人自述的家庭情况说明、村居委会开具的贫困证明等,这些材料是老师在认定过程仅有的可以用来判定学生贫困状况的材料。但是这些材料的真实性究竟如何确实很难判定。首先是《高等学校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如前所述,由于其实际调查工作的困难性,使得很多地方的民政部门没有严格把关,造成材料的虚假性。其次是学生自述的家庭情况说明,现实中很多学生为了能够获得助学金,有意将自己的家庭情况恶化。第三是村居委会开具的贫困证明,有的村居委会负责人没有正确认识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政治性意义,故意夸大事实甚至伪造情况开具证明,破坏了该项工作的公平性。

1.3认定程序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估机制

目前高校的贫困生认定程序基本上是依照“班级――院级(或系级)――校级”的三级认定程序,具体的操作方式就是公示,接受举报。这种认定程序是必须的,也是合理的,但是仅仅依靠公示这一项监督机制其实是不够的。班级是认定的最基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有的班级本身认定工作就不规范,例如有轮流坐庄、平均分配等情况,但是只要班级这个小集体的大多数成员达成共识,就不可能在公示中被上一级监督部门发现,所以表面上看,公示时风平浪静,但是问题依然存在。

2完善贫困生认定机制的措施

综上所述,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无论是认定方式、认定材料还是认定程序上都存在着缺陷,最后的认定结果也必然不能完全真实反映实际情况,这将对下一步的助学金发放带来巨大隐患,对良好校风的形成也会有不利影响,甚至可能会使部分学生对国家的资助政策产生质疑。因此,进一步完善贫困生认定机制势在必行。

完善贫困生认定机制需要从贫困生评价体系的构建入手,加强过程的监督管理,建立必要的评价调整机制,以及时纠偏促进公平,当然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上,这是完善机制的基础。

2.1完善评价体系

目前,对贫困生的认定体系基本还是以定性评价为主,具体方法是以“自我诉说+学生意见+老师意见+名额限定”的方式。定性的评价是必须的,但是它存在欠缺主观性和科学性的弊病。因此我们需要引入一些定量的评价的方法。形成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基于定量的方法来评价贫困生,需要确定一个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要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基本情况,通常使用的指标有:学生月消费金额、家庭人口健康状况、生源地地域因素、家庭收入、家庭遭受突发灾害等情况,这些指标的具体权重,需要根据不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测算得出,通过这种指标、权重的办法可以为学生打一个具体的分数,老师可以根据分数来辅助分析学生的贫困情况,据此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在打分的过程中,不仅老师可以给申请学生打,其他学生也可以打,这样就可以提高打分的准确性,当然如此一来数据量就会非常巨大,这就需要计算机系统的介入,高校可以通过建立一个贫困生认定和管理的数字平台,通过专门的数据库来管理和利用这些信息。

2.2建立贫困生认定的监督、调整机制

过去的监督机制看起来层层把关,更多的是把材料的关,公示的关,其实际效果十分有限。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需要形成以师生为主体,以贫困生实际生活情况为内容,以日常观察法、深入生活法、家庭走访法等为主要方法的工作体系。以师生为监督主体,具体就是以与贫困生密切相关的老师和学生为主要监督者,通过建立师生联系的有效机制,实现信息的及时、有效流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日常观察法就是通过平时贫困生的吃、穿、用、行的观察来判断其实际经济能力。深入生活法就是通过直接到学生宿舍观察、对比一下他的实际生活情况来分析其经济状况。而家庭走访法是其中最为有效但施起来又最困难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是所需成本较高,建议在一些特殊情况的学生上可以使用,以确定其真实情况。

调整机制就是对整个认定程序的评估和纠错。再完美的体系,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也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漏洞,因此调整机制就显得必不可少。对于贫困生的认定来说,就是通过对认定前、认定中、认定后的监督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有的学生在认定后,甚至拿到助学金后被发现有与其申报情况不符的行为出现,那么就要及时停止发放助学金,对于已经发放要严格追回。只有有了调整机制,才能使体系运行得更顺畅。

2.3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

学生的教育引导是完善贫困生认定体系的基础,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国家资助政策的意义,没有感恩意识和诚信精神,再完美的程序都会出现漏洞。对学生的教育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是诚信教育。在“免费教育午餐”的资助模式下,很多学生出现了“有便宜不占是傻瓜”的错误思想,因而为了获得资助出现了伪造假证明、刻意恶化家庭经济情况等很多不诚信的行为。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完善学生征信体系,严肃处理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其次是感恩教育,现在很多学生对于国家的资助政策不以为然,总认为什么都是应该的,丝毫没有意识到国家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所做的巨大投入。加强感恩教育要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通过正面宣传树立典型,激励学生形成心怀感恩、回馈祖国的高尚情怀。

3结语

完善贫困生认定工作体系,是提高学生资助工作实效性的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困难最大的工作之一,不断完善这一工作体系,需要高校从制度上不断完善,当然更加成熟的政策制度、良好的社会环境、学生家庭教育的有力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伍亚华,许晖,王永斌.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大学生贫困等级认定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1,(11):143144.

篇14

聚集在闪耀的星光大道上,你会看到一种“成功”。目随着这种“成功”,最终的焦点是定格在领奖台上那束高挑的身影。那个在某一方面到达一定深度或领域的绅士会展示他非同一般但终为硕果累累的成长历程。与此不同,若停留在嘈杂的街道小巷,你会听到一种“成功”。但这种成功没有源头,只会隐隐约约地传来喜悦的欢呼,也许其间还夹杂着牢骚、抱怨、希望与汗水。

无论是深;是浅;是繁琐;是简单。每个人都会绞尽脑汁,都会疲惫不堪。而目的却很单一,那就是:想要成功。

必然,打开胜利的大门。是需要一定的智慧、勇气和胆识。如果讲究好的行事方法,也许可以少走些弯路。谈到“成功”的必备要素,我想人人嘴边都会挂上几句。如做事应持之以恒,不能一曝十寒。又或是处事该面面俱到,不要丢三落四等等。

我曾经效仿“愚翁移山”,把那种坚持的毅力,不懈的精神作为通往成功之路的近道。可能因为中途的松懈,使我在中考的战场上没有得心应手。当然也不会有成功。

也许是不轻易间,也许是刻意追究。让我发现了两个新的“路口”。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玩一种游戏。叫做“连连看”。就是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去除两个相同的图片,以此类推,最后消灭全部。也有一种玩法,是几个人一起,看谁快,谁的得分就最多。然而就在争先恐后地赢得胜利时。我明白两件事,也总结了两个点,这两件事都是我的亲身经历与感悟。第一:无论干什么,都不要轻敌。二是:做任何事都要心无杂念。

首先是面对竞争对手的态度。我在玩游戏时,曾有过这样的状况,当遇到比我等级低的人,总会有一丝不屑的情绪在心头懵然而生。这样的思想使我认定我一定是胜者——因为对手很卑微。然而正是这种想法,让我在游戏的过程中,放松警惕,给对方可乘之机,最后反攻,让我输的没脸面,没道理。可却是心服口服。在连续出现这种情况后,就在思忖:其实生活不也如这般。因为不同的阶级又或是曾经尝过胜利的滋味,所以很容易看轻自己下一个对手。2010南非世界杯,那场巴西与荷兰的交战。我想也是因为号称“五星巴西”的过于“自信”,导致荷兰反攻,无缘四强。所以,万万不可轻视曾输给你的对手,或是感觉不如自己的敌人。一旦这种“精神药剂”在体内扩散,后果不堪设想。

再来论第二点。我想做事须一心一意是众所皆知的道理。可做到的却又是了了无几。可能养成平时上课走神的习惯,让我玩游戏时,也常常心不在焉。可对于这种争分夺秒的游戏,稍稍不留神,时间就结束了,当然结果——失败了。我试过几次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结果却大大不同,这样的差距,让人意想不到。这也许就是优秀生与差等生的悬殊。雕塑家罗丹因修改作品的投入,竟把客人忽略良久。我欣赏茨威格的一句名言: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固然,做事,要心无杂念。

一个简单的游戏,告诉我了两个深奥的道理。我想把它写下来,然后贴在床头,用来勉励自己。我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看到并从中学习些什么。

这是一名中考失利的学生的自述,但这并不预示着以后的她会一错再错。因为她已找到新的方向,她会努力地去试,因为她知道,想要成功,须记住这两点。她也希望有人会与她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