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影视发展前景范文

影视发展前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2:4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影视发展前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影视发展前景

篇1

[关键词] 植入式广告; 广告美学 ;发展前景

现代社会,我国广告行业从“一个营销沟通的打扰时代进入到一个植入的时代”。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竞争日益激烈的广告时代,传统的广告形式已经不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占领消费者的心灵;植入式广告凭借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广告传播效果优势备受广告主关注和青睐。所谓影视植入式广告,主要是指将产品或者品牌及其具有代表性的视听觉符号甚至服务内容策略性地融入电视剧、电影或者电视节目中,通过场景的反复再现,使观众留下对产品或品牌的印象,继而达到营销目标的一种广告形态。[1]

植入式广告的未来是“一炮而红”还是“一炮而轰”不能简单地下定论。笔者试图在广告美学视野下对影视植入式广告发展前景进行探索性的剖析。

一、影视植入式广告“美的意识”

影视植入式广告“美的意识”指的是因影视作品中植入式广告所引起的审美意识,主要包括广告主在设计影视植入式广告时所需具有的审美意识及广告受众在欣赏影视植入式广告时所需具有的审美意识。

目前,数字电视、互动网络、3G手机、户外楼宇等广告媒介形态日益多样化,电视广告、网络广告、视频广告、印刷广告、车载广告、户外广告等广告形式日益多元化,再加上实力雄厚的外资广告公司不断进驻国内广告市场,广告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激烈的竞争和先进的媒介技术推动了广告发展的美学化,广告呈现给受众的都是美的形象、美的诉求和美的体验,广告受众的审美意识也随之不断提高。

为了追求商品利润的最大化,有些广告主无视受众所具有的审美意识,在影视作品中大量植入与影视节目本身不太匹配的、生硬的广告。如在影视电视剧或者娱乐节目中出现的没有经过特别加工的道具植入、场景植入、镜头特写等粗糙的广告形式。他们低估了受众的智商,挑战受众的耐性。虎年春晚一次次雷人植入式广告就是把影视植入式广告推到风头浪尖的典型。

影视植入式广告不是在影视作品中的简单叠加、拼凑或置入,“美的意识”存在于影视植入式广告发展始终。因此,相关影视广告制作人只有注重“美的意识”,才会使影视植入式广告健康成长。

二、影视植入式广告“美的规律”

美的规律,在马克思那里是指,在物质生产之中的自由创造的法则,即物质生产必须达到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相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统一来进行生产,就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即自由地创造。[2]影视植入式广告“美的规律”指的是影视植入式广告创造遵循的美学规律的一般规律,属于马克思“美的规律”的特殊规律。

(一)商业性和艺术性相统一

“美的自由的艺术在外在形式方面是漫不经心的,不让它显出任何思索,目的和意图,而在每一点表现和曲折上只显出整体的理念和灵魂。”[3]影视作品讲究艺术性,情节完整性和内容统一性是首要的,植入影视中的广告虽然首要追求商业性,但是植入影视中的广告必须为影视作品结构的系统性、情节的完整。因此,与普通的广告形式相比,影视植入式广告须遵循 “影视第一,广告第二”[4],即植入式广告的商业性首先要服从影视作品的艺术性,影视作品和植入其中的广告成为一个有机统一体。

一部《刘老根》捧红了鸭绿江边河口的“龙泉山庄”。《魔戒3》的上映则在全球影迷心中掀起一股新西兰旅游热。《大力水手》的播出使大家发现菠菜的魅力。所以,影视植入式广告商业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可以实现植入式广告的后续商业繁荣发展。反之,就会出现类似虎年春晚节目植入式广告的“滑铁卢”。

(二)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

“合规律性就是真,合目的性就是善,自由也就是真与善的统一。”[5]影视植入式广告的真就是广告中所涉及的产品或品牌客观内容的真实及广告艺术表现的真实,善即消费者的功能利益诉求。

现在我国大部分影视植入式广告主要是综艺节目中或影视作品中产品或品牌标识植入、道具植入、镜头特写等简单植入为主,植入内容具有真实性,但是随着植入式广告发展层次的提升,情节植入、角色植入、意境植入、性格植入等在影视作品中的深度植入广告形式会很多。它们为了广告发展及剧情的需要,不可避免地会运用夸张的手法,但是有些言过其实的广告植入可能就会适得其反。“诚实的广告才有销售力”,“以善取胜是广告审美价值的突出表现”。[6]虎年春晚国窖酒1573的广告植入可属典型的嫁接不成功的影视植入式广告。《奋斗》中的诺基亚手机广告和奥迪汽车广告植入可谓经典广告植入。剧中的手机和汽车不仅仅是一种影视道具,主要成为显示各式人物身份和地位象征的广告代言物,比如:陆涛毕业初使用时尚、运动款诺基亚手机,等遇到富爸爸之后,开始使用经典、高贵的诺基亚8800;陆涛的富爸爸座驾一直是奥迪A8,小有成就的陆涛开的是奥迪A4,而富家千金米莱则使用的是奥迪A3。

符合产品或品牌个性特点的影视作品才能达到广告植入效果,广告和影视情节融合度、相关度越高,植入其中的广告给受众留下印象越深刻,他们审美愉悦和满足的同时也不知不觉中关注、寻觅、喜欢其中植入式广告蕴含的生活品味、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因此,影视植入式广告商在广告植入之前一定要谨慎选择合适的影视作品,力争使植入影视中的广告与影视实现完美统一,使广告实现最大化的真、善、美。

(三)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统一

表现之一是目前的影视植入式广告还游离于国家相关法规和政府监管之外,影视植入式广告的泛滥发展也无人限制。影视植入式广告不仅仅是广告,还是影视的一部分,担负着满足人们的审美愉悦,引领人们的生活潮流,激发人们的消费需求等重任。因此,影视植入式广告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监管制度的约束、社会大众的监督和影视植入式广告制造商的自律。只有这样,影视植入式广告才会拥有健康的绿色生长环境,最终才能发展为广告主、媒体及观众青睐的广告形态。

表现之二则是:影视植入式广告只有与其他广告形态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充分发挥各种广告的优势形成一种广覆盖、立体化的交互整合式广告传播形式,那样才能实现植入式广告效果最大化。《丑女无敌》360度品牌植入发展策略就是影视植入式广告个体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典型案例。策略上遵循传播价值最大化原则,在软广告和硬广告的组合上,做到植入广告和硬广告互相关联。[7]

表现之三是影视植入式广告发展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发展增值产业链。个体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影视植入式广告不仅仅可以提高植入影视中的产品或品牌的认知度、知名度,还可以产生与植入式广告相关的出版业、游戏业、娱乐业等产业的增值发展。

三、 影视植入式广告“美的创造”

影视植入式广告“美的创造”包含以下途径:

(一)影视第一,广告第二

影视植入式广告需要选择正确的影视作品,因为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可以推动影视植入式广告的发展,反之只会是失败的影视作品的牺牲品。再者,植入影视中的广告必须是影视的血肉,植入影视之前需要精心策划,选择与广告产品或品牌特性相关度高的影视作品作为广告载体,影视的情节发展与广告内涵统一,影视中的人物个性与产品或品牌个性一致,影视作品的目标观众与广告中的目标消费者有最大的共同点。只有事前介入影视作品中,量身定做广告植入内容才能实现广告和影视作品血肉相连。《杜拉拉升职记》中植入了汽车、电脑、手机、红茶、泰国旅游局、巧克力、化妆品等将近30个品牌,都是与都市、白领有关的产品品牌,但是因为其影视作品的偏喜剧特性,观众易于接受这些植入广告,而且乐于购买其中的广告品牌。

(二)科学发展影视植入式广告

内容是影视植入式广告发展的精髓,没有内容的品牌是没有内涵的。创意的新奇需要形式的创新及情境的创新,此外还需把握荒诞与新奇、华丽与自然、幽默与哲理、秀婉与祟高等广告美类型的辩证关系。一部影视作品尽量植入一种商品中的一种品牌,以实现行业独家、植入品牌聚焦、品质保证、专注服务。多种品牌聚焦于一部影视作品中则需要科学安排各类品牌的表现形式,以实现诉求差异。

此外,还要考虑植入影视中的广告的时效性、重复度、产品生命周期等。建立科学、完整的影视植入式广告效果评估体系,对植入影视中的广告效果量化评估,实现影视植入式广告的科学发展;构建影视植入式广告定价体系,促使影视植入式广告规范发展。

(三)构建绿色影视植入式广告

影视植入式广告发展需要广告主、影视制造商、企业、消费者和政府等共同监督管理,从制度上和法律上规范影视植入式广告的发展,影视植入式广告相关制造人也要加强自律意识,以和谐的植入广告环境构建绿色影视植入式广告。

(四)打造影视植入式广告系统产业链

影视植入式广告在植入阶段有成效时,要发展成为一个以影视植入广告为源头,进而进入娱乐业、游戏业、服装业、出版业等其他产业的影视植入式广告系统产业链。建立以植入产品为核心的系统产业链,使影视植入式广告效果有连续性,打造影视植入式广告后续效应。

只有与社会其他广告形式有机整合发展,充分发挥不同广告媒体的传播优势,才能更好地实现广告传播效果,最大化地塑造产品的品牌知名度。

四、影视植入式广告“美”的前景

2010年1月1号广播电视广告管理61号令的实施,广告发展进入瓶颈期。植入式广告因为其成本少、效果好的传播优势慢慢开始受到广告主喜爱,严峻的广告市场环境和广告规范管理为植入式广告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植入式广告嫁接于我国影视载体中,初期的实践已经证明影视植入式广告效果比其他的广告效果相对较好。有人预计,2010年付费电视植入式广告规模将达到3 100万美元。2010年植入式广告步入全面亢奋的时代,群雄并起,前途光明。因此,影视植入式广告的发展前景是非常“美”的,有美的前景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遵循植入式广告“美的规律”进行“美的创造”,打造系统的影视植入式广告产业链、构建绿色植入式广告、形成立体交互整合式广告传播体系,促成影视植入式广告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金海.广告主青睐隐性广告[J].广告大观 :综合版,2005(05).

[2] 张玉能.美的规律与审美活动[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3] [德]黑格尔.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 杨宗灵.从《奋斗》看影视剧植入广告十大原则[J].市场观察,2008(01).

[5] 张微.广告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6] 黎泽潮.广告美学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篇2

电影的魅力在于展现现实世界中没有的奇观,而动画正是营造出奇观的最佳手段。科幻这一题材最大的亮点就是其体现的正是超乎现实的存在。所以说,动画是科幻题材的最有利的表达载体,同时科幻题材又使动画这一创作手段所特有的魅力能够得到充分展现。因为动画的超现实表达手段和科幻题材的超现实内容,决定了科幻题材和动画存在一种天然的联系。在目前的动画市场中,科幻题材动画有广大的受众,特别是在日本和欧美等国家。但是在目前的中国动画市场上却少有这个题材的佳作。本文将通过对比和分析国内外科幻题材动画现状,归纳和总结科幻题材动画的艺术特征,探讨其未来发展方向。

1 什么是科幻题材动画:科幻题材动画的定义

谈到什么是科幻题材动画,首先要从什么是科幻谈起。科幻是科学和幻想的结合,它并不等同于科普,也不等同于奇幻。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科普科幻作家的阿瑟?克拉克提到过一种被广大科幻迷认同的论点:当技术发展到具有神性时,科幻也就变成了现代奇幻。在现代艺术作品中,科幻和奇幻这两个文学界泾渭分明的国度正在融合。幻想是科幻动画的基础,科学是科幻动画的支柱。这两点是科学幻想题材动画的基本元素,缺一不可。

2 科幻题材动画的内容和种类

在世界电影发展历史上,科幻电影几乎和普通娱乐电影发展同步。第一部具有科幻色彩的影片是1895年上映的《机器屠夫》。这部仅长一分钟的电影讲述的是,活生生的猪从机器的一端进去,随后在机器的另外一端就出来了火腿、香肠、排骨等食品。该影片预示了未来的自动化工厂,讽刺大规模、标准化的机器生产。科幻电影的创立者,法国电影制片商梅里斯在1897年拍摄了世界第一部关于X光的电影。在影片中,梅里斯扮演一位医生,他给病人照X光,X光仪器一打开,病人的骨骼便立刻显现,接着,居然从肉体中走了出来,而肉体则失去了支撑倒在地板上。随后,手术台被掀翻,X光管爆炸将教授炸得粉碎。影片采用了两种特技:一是双重暴露,即骨骼与肉体分离显现。二是定格摄影,将教授分离出来,炸成碎片。科幻题材影片在诞生最初就和电影特效紧密联系。其中那种超现实的表达方式和动画特有的表达方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科幻题材动画的内容构成。科学和幻想是科幻题材动画的内容组成的基本元素。这也决定了科学幻想题材动画中的科学性和幻想性是同等重要的。其中,科学性主要体现为假定的科学世界观的构架。往往在影视作品中更突出的是画面的因素,所以不可能像文学作品那样用大段理论的说明和添加过的注释。这就要求这个假定的科学设定既要有新意的同时又要符合逻辑便于理解。幻想性也是科幻题材动画的一个重要组成。如果没有幻想的成分,动画也就减弱了其原有的魅力。在《星际宝贝》中,其幻想性的元素是外星人,其现实性元素是真实的家庭生活中的种种情感。如果去掉这一幻想性元素,把里面的星际宝贝这个角色用一只小狗来替代,也许同样能讲通顺这个故事。但是这样的故事远不如之前的设定令人激动,失去了动画特有的魅力。所以说,科幻题材动画内容的决定性因素即是科学和幻想,这两者分别是科幻题材动画的内在逻辑和外在表现。

(2)科幻题材动画的分类。科学幻想题材种类的划分,可以从剧本的角度来说。一类是关于站在当前的立场,对于未来的思索,这其中包括基因科学、时光穿梭、宇宙探索、星际接触等类别。作品中体现的是对未来的预测或者遐想。例如,大友克洋的《阿基拉》,其故事年生在未来的2019年,第三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该片表达了一种对于未来的危机感;另一类是对过去历史的一种假定性思索,在科幻领域中被称为“蒸汽朋克”。在这类科幻作品展现是过去(大多是18世纪末和19世纪上半叶)的某个历史时期,或者是过去的人想象中的现在或者未来。“蒸汽朋克”影视作品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往往其中的主要科技代表元素是机械而不是电气,其代表动画作品,如大友克洋的《蒸汽男孩》。还有一类就是以某种科学理念为依据,构建一个虚拟的时空,这个时空间既不是过去也不是现在或者未来,而更是一种结合了科技的超越现实的童话。例如,宫崎骏的《天空之城》,其年代是虚构的,天空之城的诞生年代既不是未来也不是过去,是一个我们不了解的时代。该片以科幻元素作为载体,来讲叙一个充满环保主义色彩的故事。

3 科幻题材动画的作用和意义

(1)面对成年人方向。动画往往被定义为给小孩子看的。然而事实上,中国看日本动漫成长起来的一拨人,年龄已经将近而立,这部分人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生活阅历,仅仅是目前的少儿动画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需要的是更有深度的故事。科幻类作品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幻想的奇丽与震撼的程度,这也是观众们主要寻找的东西。对于科学之美,任何一个受过教育或者是尊重文化的人都会被其震撼和吸引,而科幻作品,正是通向科学之美的一座桥梁,而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把这种美以艺术的形式从冰冷方程式中释放出来,展现在大众面前。

(2)面对青少年儿童方向。虽说动画片的观众不应该仅仅是儿童,但是目前中国动画的现状是依然无法满足3.6亿儿童的需求。从少儿的角度出发,动画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特别是科幻题材动画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够帮助孩子建立科学的价值观。著名科幻作家郑文光先生在五十年代就说过:“一个科学的大脑,一种科学的精神,一种科学的态度,是首要的。通过科普文章去宣传,不如通过艺术作品去感染,去渗透,去熏陶来的好。”动画比文学作品更容易被儿童所接受。教育不应该是限制孩子们的思维,强硬的灌输,而是应该让孩子懂得自己去理性选择。科幻题材动画的教育意义也正在此。

4 分析中国动画中的“科幻”动画

(1)中国“科幻动画”的历史。说到中国科幻动画的历史,这里的“科幻”动画是带引号的。因为事实上有很多被归为这一类别的动画片都不能被称之为科幻题材动画,其讲述的内容要更接近科普。《黑猫警长》也在一些文献中被冠以“科幻题材动画”的头衔。但是我认为,这不能算是科幻题材动画,本片虽然有科学的成分,但是并没有关于科学的幻想在里面,里面所介绍的知识是客观世界中存在的,这部动画更应该说是一部科普题材动画。

(2)中国“科幻动画”的现状。近些年来中国的科幻题材动画处于低谷,鲜少有这一题材的佳作。勉强能算得上是科幻动画的,大概就是《蓝猫淘气三千问》了。在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我认为这部动画作品不能算是科幻题材。虽然片中有用到过一些如外星人、宇宙飞船、基因改造等科幻元素,但是事实上它是在用科幻的元素来生硬的套在故事上,其中的科学性和幻想性都不够,硬要归类的话,个人认为它更应该算是一部科普题材动画。

5 从创作的角度来分析科幻题材动画

如果想要令科幻题材动画在中国的市场上形成一个良性的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从业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把自身对于生活和对于科学的理解溶入作品中,具体的改良方法就要从创作部分来谈起。

(1)剧本选择。在动画制作的前期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剧本的选择。剧本的选择方面,有两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地方:1)科幻动画剧本应具有来自现实情感的感染力。优秀的动画作品有强烈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的来源是贴近自身情感和符合自身逻辑的剧情。是科幻题材,注重的是科学的幻想,然而所谓的幻想并不是完全天马行空。影片的概念设定可以是超越现实的,而影片中的细节和情感则要是真实的,贴近生活的。只有这样才能让观看者会觉得感同身受,真正被影片所打动。2)科幻动画剧本应尽量避免科学上的硬伤。科幻题材的剧本创作中,还有一个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就是科幻作品的科学性。科幻题材作品之所以和其他幻想题材作品区分开,其中所蕴含的科学性是一个重要因素。前面也说到过,让科幻题材剧本的创造者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是不现实的,这就造成了在剧本的编写阶段经常容易犯一些技术性错误。事实上,有很多知名动画导演都具备丰富的学科背景。例如,日本有“动漫之父”之称的手冢治虫有医学博士的学位,再有日本动画导演大友克洋是学习建筑,日本导演宫崎骏是学习政治经济学。从他们三人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把自己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溶入动画作品中,而这一点正是目前中国动画创作人员所欠缺的。在前期阶段,影片的编剧、美术设计,应当和相关科学领域的专业人员密切合作,推敲剧本和美术设计,尽量把硬伤出现的概率减低。

(2)美术风格设计。美术风格的设计也是科幻题材动画的一个亮点。大友克洋曾经说过:“一部动画片中最重要的当然是美术设计。因为影片80%以上都是靠画面来传达意思的。美术是动画片基础中的基础。”超现实的影片中的美术设定也是需要从生活中吸收而不是凭空捏造。押井守在制作《攻壳机动队》时到香港采风;大友克洋在制作《蒸汽男孩》时到英国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纺织场、建筑等。科幻题材影片美术风格的设计,不是临摹现实,而是经过对现实吸收,然后重组设计,达到符合客观逻辑又超越现实的效果。

6 对中国科幻题材动画的发展前景的展望和设想

在当前中国市场背景下,动画所针对的群体主要是少儿。作为一个当代中国的动画行业工作者,对于传承中国历史上的五千年文明是有义务的。然而仅仅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生的青少年讲述课本上的历史,是无法让他们真正体验所谓的中国文化的。科幻题材动画正是体现这种历史的灵魂、民族的精神,甚至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极好的载体。通过科学幻想和人文情感打造出来的故事,可以吸引青少年的视线,同时又传播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价值观。结合紧密结合自身历史和情感,充分发挥想象力,严谨对待科学知识,即是作为一名动画创作者所应该坚持的创作方向。

篇3

关键词:影视人类学;学科价值;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C9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人类学是一门研究对象、涉及范围十分广泛的学科,在其众多的分支学科与研究领域当中,有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子学科――影视人类学。在当今社会,人类已经早已进入“读图时代”,电脑、手机等新的媒介已经早已普及,因为有了互联网,信息闭塞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已经几乎不存在了。影视人类学则很好的适应了这种潮流,影视人类学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影视人类学发展中需注意的问题

第一是内容真实性的问题,这是所有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中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尽管影像的真实性已经比文字的真实性要大大提高,但拍摄者毕竟是有价值判断和个人喜好的人。虽然镜头中的东西是真实的,但这些内容都是拍摄者想让观众看到的内容,那么镜头之外呢?那些内容是不是就是作者不喜欢的或者与作者想要得到的结论相违背的内容,也许只有拍摄者自己才知道。

第二是道德问题。罗伯特・弗拉哈迪在拍摄完著名的《北方的纳努克》之后不久,纳努克因为饥饿而死亡。虽然这只是纳努克死亡的一种说法,还有人说是因为疾病,但既然有这种说法,肯定就有这种可能性。追求影片的真实性毋庸置疑,但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目的应当是使人类的世界更加美好,如果为了得到影片的真实性,而无视调查对象恶劣的生存状况,不提供哪怕是人道主义的帮助。这样的作品即使取得了丰厚的商业回报,也会一直被人们所诟病,受到道德的谴责。

第三,具体到中国的影视人类学发展,可能存在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数我们把大部分尽力都集中在了少数民族地区,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创作从最初为政治服务到八十年代以后的发展一直是以少数民族为拍摄的对象,并且以边缘人群、即将消失的文化为对象。这不禁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并且把握不了人类学的全部内容。

第四,近半个世纪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拍摄了一大批质量不错的影视人类学影片,但是与此相比,我们的理论创新与发展却显得较为滞后。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重视实践经验,不重理论建设的民族。理论上的不足带来的就是影视人类学片的内容较为单一,内容的理论深度不够。对于也是人类学片不能仅仅停留在猎奇的层次上,更应上升到理论高度。

二、影视人类学的发展前景

正是因为影视人类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有一些不太成熟与晚上的地方,所以它是一门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的学科。作为一名人类学的学生,我提出一些不成熟的个人建议,以期影视人类学的更好发展。

首先,拓宽影视人类学片的拍摄内容与视角,美国的人类学研究范围很广泛,从医疗、舞蹈、饮食、同性恋到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到新几内亚的猎头族等,几乎无所不包。这给我们中国的人类学包括影视人类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比如去年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其实就有很浓厚的人类学味道,作者想要表达的一个和谐主题,以及在食品安全日益严重的中国,人们对于健康饮食的追求以外,我看到的是一个包容的文化相对主义的中华,作者对美食的介绍仅仅是从不同大制作与类型介绍,没有侧重哪个民族,更没有侧重于所谓的发达地区或者是为了满足大城市的人猎奇的口味而介绍偏远地区的东西。

第二,加强自身的理论建设,形成自己的风格。我认为理论建设不仅仅是指介绍、翻译外国关于影视人类学的著作,更应该加强同母体学科的联系。相对来说,在人类学、出传播学以及拍摄技术上我国的理论建设相对来说还是同西方的差距较小,并且有自己比较成熟的建制,影视人类学如果更多的吸收这些学科的理论成果,并发展出自己的影视人类学理论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途径。这样,我们就可以摆脱在国际上总是跟随在人家之后的尴尬地位,成为独树一帜的并具有影响力的一派。

第三,放宽自己的视野,从更长的时间段里拍摄。社会文化的变迁是人类学一个很重要的主题,也是影视人类学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影像的办法是描述变迁最为直观和形象的方法。八十年代的纪录片《话说长江》在当时引起了不小反响,可以被称为是一条河流的民族志。在二十年之后2006年,央视又拍摄了《再说长江》作为其姊妹篇,通过两部片子的对比,不仅可以看到这条河流的变迁,两岸数以亿计的百姓的变迁,更能体会到不同的年代人们所关注的事物的不同,这或许比几本书的描述更来得直接。

影视人类学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在未来人类学以及新闻学的发展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庄孔韶.人类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篇4

[论文摘要]电视电影作为电视传媒与电影艺术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影视艺术形式,在我国是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的。由于缺乏经验,目前在电视电影的创作和制作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创作和生产领域,其又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电视电影是一种新兴的电影品种,指为电视首映而制作的影片。它在国际上的发展历史才只有30多年,而在我国则是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的。作为电视传媒与电影艺术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影视艺术形式,电视电影既吸收了电影传统中用精致的声画语言进行叙事的各种技巧,又适应了电视媒介的特点,体现出了影视艺术在新传媒时代强烈的整合需求,同时也反映出了影视艺术同宗同源而又殊途同归的深层美学特质。

一、电视电影的起源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办电视台,宣告了电视媒介的诞生。由于人们对这一新鲜事物大感兴趣,一时间待在家里看电视节目蔚然成风。以美国为例,原来已成为美国人固定消闲方式的“周末举家上电影院”被彻底破坏,这就造成了电影观众人次的急剧下降,尽管当时的电视技术只能提供质量很差的画面,但由于电视的新鲜性、免费观赏、节省外出的额外费用以及体力消耗等,足以弥补早期电视艺术造成的观赏缺陷。从此以后,电视艺术就以其传播的迅速性在大众传播领域迅速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的第一传播媒介,并对电影艺术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因此,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两种艺术形式——电影与最强势的传媒——电视,从40年代开始了激烈竞争。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逐渐从恶性竞争走向合作,开始了影视合流的趋势。国外的影视合流最初是以在电视上播放电影的方式为开端的,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节目样式,即电视电影。

电视电影在国际上的发展历史只有短短的40年,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在这之前,美国电视上播出的影片大多是1948年以前拍摄的旧片,而且很少有高质量、高票房收入的佳作,通常也不在黄金时段播映。直到1961~1962演季,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电视网首先在黄金时段推出一个栏目《周六晚间电影》,播出一些新片,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此后,美国广播公司(ABC)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也先后在1962年和1965年推出了自己的黄金时段电影节目。之后,在电视屏幕上播出好莱坞新片成为一种标准规范。

在电视屏幕上播出电影受到了观众的欢迎,但是在把电影搬上电视屏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成本过高和电影无法很好适应电视播出等一系列问题。所有这些问题加在一起,促成了电视网为自己拍电影的想法。1964年,环球电影公司最先向全国广播公司提出了为电视网制作影片的概念,并在当年10月播出了第一部专门为电视网制作的影片《看他们怎么跑》(see How They Run)。到1966年,全国广播公司又同环球制片公司签约,长年制作在电视中首播的影片。第一部是在美国电视史上很有名的《声誉竞赛》(Fame is the Name of the Game)。此后这种影片成为美国电视中一种固定的节目样式,被称作made for TV movie(为电视制作的电影)或简称TV movie(电视电影),更适合于在电视上播出,制作成本也远远低于一般的好莱坞影院影片。由此,电视电影正式诞生,成为一种完全区别于影院电影的、成熟的节目样式和制作产业。目前,为中国观众所知并较有影响的电视电影有: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英国片《我美丽的洗衣店》、岩井俊二的《捆绑》《烟火:从下面看还是从侧面看》等,以及被我国观众误认为是电视剧的美国电视电影恐怖片《X档案》、电视电影侦破片《神探亨特》和由斯皮尔博格执导、汤姆·汉克斯主演的十集电视电影《兄弟连》等。

二、中国电视电影的发展现状

和中国电影百年历史相比,中国的电视电影只有10年的历史。虽然只是短暂瞬间,但这毕竟是电视电影开创性的10年,在这10年中,中国的电视电影走过了一段不断突破和创新的道路。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自1996年1月1日开播以来,每年播出上千部影片。一方面,随着事业的发展,电影频道中心面临必须从简单提供节目到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制作节目的转变;另一方面,随着电影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影频道肩负着成为影视合流龙头的重任。同时,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中国电影产量不断下滑,电影频道节目编排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从1998年开始,电影频道开始尝试自己制作一些节目,并拍摄故事片,由此掀开了中国拍摄电视电影的序幕。

在最初的尝试中,“第一次吃螃蟹”的电视电影人把重点放在独立拍摄影片上,主要参照电影的叙事结构、人物的刻画与镜头的运用等,强调电影化的表现手法,并且根据电视播出的特点,为了达到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降低成本的目的,尽量选择场面小、情节比较紧凑、人物相对较少的题材。第一部拍摄完成的电视电影是杨亚洲导演的《别了,冬天》,其主演为喜剧明星牛振华,女主演是陶红。影片故事类似日本的《寅次郎的故事》,对于后来的电视电影的创作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由于缺少理论定位和创作经验,早期的电视电影普遍存在不可避免的艺术质量不高的问题,如剧本的容量不够、内容单薄,剧情简单、雷同,人物概念化、性格不鲜明;创作的科技含量不够,电影作品看上去更像是电视剧等等。

1999年4月,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正式成立了电视电影部,正式铺开了电视电影的创作道路。2000年伊始,电影频道与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及《当代电影》编辑部召开了关于电视电影的研讨会。在认真研讨和总结了电视电影的创作规律、艺术特点和制作经验之后,电影频道决定部分电视电影用16毫米胶片拍摄,目的是提高电视电影的艺术质量,用优秀的作品打造电视电影品牌。2002年,电影频道经过反复论证和大量调查研究,决定从世界高科技的发展趋势和电影技术发展前景以及电影频道的未来考虑,电视电影采用高清数字技术拍摄。从最初采用标准清晰度数字摄像机拍摄到部分采用16毫米胶片摄影机拍摄,到转向高清数字摄像机拍摄,标志着电视电影的创作开始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近10年来,电影频道已经推出了一千多部电视电影作品,不少作品显示出可贵的艺术创新锐气,其结构的张力、形象的丰满以及风格、样式的多元性探求等方面,都堪与电影相媲美。由于其题材涉及非常广泛全面,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一大批丰富多彩的节目,为中国影视艺术宝库增添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同时其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从收视率上看,每部电视电影作品黄金时间首播的观众人数一般都在2 000万至3 000万人次左右。其中,60%以上的电视电影作品首播的收视率都能进入电影频道当周收视率前十名。由此可见电视电影观众层面的广泛及其社会影 响。同时,不断发展的电视电影事业,也激活了电影文学创作,培养了大量的优秀电影创作人才。现在,电影频道每年都能收到1 000多部剧本,一大批成熟的剧作者和年轻导演从电视电影起步,现在也成为电影或电视剧拍摄的新兴力量。不少为我们熟知的著名导演、演员都曾为观众奉献过优秀的电视电影作品,比如导演高希希、杨亚洲、乔梁,演员陶虹、李亚鹏、陆毅、佟大为、潘粤明、何琳等等,不胜枚举。2003年,由电影频道(CCTV-6)出品,歌手艾静主演的电视电影《黑白》代表中国的电视电影首度走出国门,在第16届法国兰斯国际电视节上荣获了评委会特别奖;2004年,纪实性电视电影《一个农民的导演生涯》在第32届易本希国际电影节上荣获银奖;2005年11月,中国女星何琳因在电视电影《为奴隶的母亲》中饰演阿秀一角。获得了第33届国际艾美奖最佳女演员奖,这是亚洲女星第一次获得如此殊荣。这次获奖又一次见证了中国电视电影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辉煌时刻。同时也为中国的电视电影人坚定了无限的信心。 转贴于

但是,由于缺乏经验,目前在电视电影的创作和制作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剧本的创作上。由于大多数剧本是自由来稿,许多作者是新手或是非专业作者,剧本的成活率比较低;而且在剧本的内涵上,存在着作品的容量不够、内容单薄,剧情简单、雷同,人物概念化、性格不鲜明等不足。许多有能力有分量的艺术家没有真正参与到电视电影的创作中。二是在影片的制作上。由于电视电影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所以在电影的制作上缺乏制作经验,在电视电影刚刚开始起步的前两年,基本按照电影的制作方式拍摄而成的作品不多,大多数影片是用磁带而不是用胶片拍摄的,所以,使不少作品看上去更像是电视剧。同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的小制片公司不具备拍片能力,而将项目转包出去,使制作经费在转包过程中被盘剥,严重影响了部分影片的拍摄质量,这也说明在电视电影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操作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三、中国电视电影的未来前景

面对这样一个新的艺术创作和生产领域,中国电影人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对于它的未来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1.关于电视电影的创作

在题材上,由于电视播放具有比较快捷地反映人们最关心的现实生活问题的特点,因此,可以加强关于现实题材的创作,那些带有新闻性、时代感的现实生活的题材,或表现真人真事的纪实题材,都可以成为电视电影的主要题材类型。此外,还可以关注优秀的文学作品、文学名著的改编和儿童片。同时,要借鉴美国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创作经验,强化为档期制作,为类型化的片场制作,打造国产类型电影品牌,提高电视栏目整体质量。在人才上,可以吸引更多有创作经验的优秀导演加入电视电影的创作队伍。

2.关于电视电影的投资方式和制片方式

几年来,电视电影的制作队伍已经逐渐成熟,形成了独家投资和多种投资相结合的投资方式,每年有100多家影视制作单位参与电视电影制作,目前的电视电影创作已初步形成规范化的生产运作。因此,电视电影要继续发展,就要继续引进市场机制,用市场方式来进行运作,使电视电影的生产完全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建立制作、发行、播映的完整机制,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电视电影经营机制,最终形成良性循环。同时,由于制播分离制度的实施,电影的投资可以从原来的先期投资过渡为后期购买,以适应市场经济。

3.关于电视电影的市场开拓

从已经播放的电视电影的收视反应来看,电视电影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如果再加上16毫米影片市场和其他后开发市场,将会形成一个对整个电影产业具有重要影响的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因此,可以根据电视电影的不同类型和观众的观赏需求来划分播出的时间档期,形成不同风格的栏目,以栏目的整体优势吸引观众,赢得市场;也可以扩大播放市场,将播放电视电影的频道由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扩大到全国地方台的影视频道。同时,综合考虑影片的市场价值,可以将一些已经播出的、观众反映较好的、质量上乘的影片制成拷贝或VCD、DVD,在国内或海外市场发行,以整合资源,扩大市场。

4.关于电视电影的生产用材

国产电视电影的用材先后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过程:1999年时是用标准清晰度数字磁带拍摄的;后来又广泛使用16毫米胶片作为电视电影拍摄用材;在2002年伊始,又开始采用高清晰度数字摄像机进行拍摄,标志着电视电影进入了数字化的发展阶段。这种完全按照电影的技术标准拍摄的高清作品,既能满足不久的将来电视转为高清晰数字播出的节目需要,其中的优秀之作,还能从磁带转成胶片,或以光盘的形式,作为影院电影放映。因此,由“磁转胶”到“胶转磁”—转换成高清晰度数字磁带进行拍摄很可能代表本土电视电影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这样,影视合流就得到进一步深化,从电视播放电影,到电视业和电影业联手制作影片,再进入以电视技术为电影院制作电影的新阶段。影视合流更广阔的前景正展现在我们面前。

不管怎样,如今打开电视,几乎每天都会有电视电影的播出,它的出现给电影频道的节目补充了新鲜的血液,也改变了我们关于电影的观念。电视电影探索了将电影与电视的媒介特性相结合的方式,而不是简单地将影院电影移植到电视屏幕上去,在此电影得到了一种新的传播媒体,电视也获得了新的艺术营养。在我国,它更是电影产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充满希望的新途径,也是电影界的一个新的艺术增长点、人才增长点和经济增长点。作为一种新兴的视觉艺术,它的特性、优势和不足不是一成不变的,这需要理论界不断探索,更需要电影人努力去实践。

[参考文献]

[1]王长潇.电视影像传播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篇5

关键词:皮影艺术;皮影动画;数字动画;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J5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8-0047-01

皮影戏又叫做灯影戏,最早诞生于西汉,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一口道尽千年事,双手对舞百万兵”,是对皮影戏最形象的诠释。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当皮影艺术自身也发展到了一定高度,在此基础上诞生了以皮影艺术作为载体的皮影动画,可以说皮影动画的出现摆脱了皮影艺术的一些自身限制,无形中也丰富了皮影艺术的艺术形式。皮影动画主要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一)1957~1965年是中国皮影动画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从1958年第一部皮影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起,已有十几部吸取了皮影表现技法的动画片问世,如《张飞审瓜》、《人参娃娃》、《桥》、《金色的海螺》、《渔童》、《狐狸送葡萄》等,皮影动画从中国的传统皮影艺术中吸取了精华,充分体现了中国动画的传统艺术性。

(二)20世纪90年代后至今,中国皮影动画在开拓中转折,发展出现瓶颈。90年代以来,电脑动画成为了动画业的主导潮流,在这种冲击下,出现了运用电脑、数字技术制作皮影动画的趋势。2006年深圳环球数码公司创作的皮影动画《桃花源记》获得了TBS数字作品大赛的最优秀奖和2006年中国国际动漫影视作品“美猴奖”大赛最佳短片大奖,这部短片通过数字手段,将中国传统的皮影艺术运用在3D技术平台上,既有民族文化特征,又充分体现着高科技的时代气息。

我们生活在数字化的时代,如何将皮影艺术与数字技术完美的结合,制作出既有传统文化内涵又有时代信息的皮影动画,我们必须依靠高科技的手段,因为,现达的数字动画技术为皮影艺术、皮影动画提供了灵活的表现手法。

(一)二维皮影动画的模拟效果

二维动画是在二维空间中绘制的一些平面活动的图画,是对手工传统动画的一个很大的改进。通过编辑关键帧部分,计算机会自动生成中间帧,给画面上色,产生特技效果,并且能实现画面与声音的同步。

(二)三维皮影动画的渲染效果

三维动画具有特殊的质感和立体感。在制作方面更加自动化,绑定骨骼后中间动画可以在电脑中直接生成,节省不少时间和人力。

将数字技术运用到皮影艺术当中既能真实的再现皮影戏的原理,制作上也更加方便,可以根据受众的需要随时修改,更重要的是,在皮影中可以加入一些现代的传统,比如蒙太奇的手法等等。通过数字技术制作的皮影动画更加容易传播,比如通过互联网,电视等,让更多的人知道皮影,使其广泛传播。但是,数字技术在运用到皮影艺术的过程中必须有,取舍,取其精华,博采众长,既传承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又发展了当代动画。这也为我们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发展了新的艺术形式,但是,我们只是借助于更容易把皮影艺术以及皮影动画的媒介,我们要明确自己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最终是将皮影这门艺术流传下去,使其焕发新的生机,因为皮影艺术也对于当代数字动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皮影艺术用于当代动画中,不仅丰富了电脑动画的内容,而且给观众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数字化的时代,制作皮影动画,把传统的民间皮影艺术与现代的数字电脑动画技术相结合,两者结合并有一个新的平台发展,使得皮影动画的发展更有生机。

(二)皮影艺术使新式动画人才增强了艺术修养。这个传统的艺术在近代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但是数字化皮影动画的问世,赋予了皮影艺术新的形式和内容,使得新式动画人才更好的学习传统的皮影艺术,让传统艺术在人才的交流中传递下来更好的应用到现代的电脑动画中去,让皮影艺术符合新时代人的审美观念,使皮影艺术走出低谷,重展风采。

现在国家也对皮影艺术越来越重视,2006年将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也在努力的为皮影艺术找到一条适合且长久的路,所以,将皮影艺术与数字动画相结合,不仅能使现有的传统皮影艺术重见光明,而且也能在皮影艺术中加入各种各样的现代元素,使它更能符合时代的要求。我们相信皮影艺术这种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动画为载体,借助数字技术,在未来将有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子森.皮影戏[N].生活日报,2007,11,21,(4).

[2]廖祥忠.数字艺术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篇6

电视电影是一种新兴的电影品种,指为电视首映而制作的影片。它在国际上的发展历史才只有30多年,而在我国则是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的。作为电视传媒与电影艺术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影视艺术形式,电视电影既吸收了电影传统中用精致的声画语言进行叙事的各种技巧,又适应了电视媒介的特点,体现出了影视艺术在新传媒时代强烈的整合需求,同时也反映出了影视艺术同宗同源而又殊途同归的深层美学特质。

一、电视电影的起源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办电视台,宣告了电视媒介的诞生。由于人们对这一新鲜事物大感兴趣,一时间待在家里看电视节目蔚然成风。以美国为例,原来已成为美国人固定消闲方式的“周末举家上电影院”被彻底破坏,这就造成了电影观众人次的急剧下降,尽管当时的电视技术只能提供质量很差的画面,但由于电视的新鲜性、免费观赏、节省外出的额外费用以及体力消耗等,足以弥补早期电视艺术造成的观赏缺陷。从此以后,电视艺术就以其传播的迅速性在大众传播领域迅速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的第一传播媒介,并对电影艺术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因此,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两种艺术形式——电影与最强势的传媒——电视,从40年代开始了激烈竞争。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逐渐从恶性竞争走向合作,开始了影视合流的趋势。国外的影视合流最初是以在电视上播放电影的方式为开端的,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节目样式,即电视电影。

电视电影在国际上的发展历史只有短短的40年,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在这之前,美国电视上播出的影片大多是1948年以前拍摄的旧片,而且很少有高质量、高票房收入的佳作,通常也不在黄金时段播映。直到1961~1962演季,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电视网首先在黄金时段推出一个栏目《周六晚间电影》,播出一些新片,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此后,美国广播公司(ABC)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也先后在1962年和1965年推出了自己的黄金时段电影节目。之后,在电视屏幕上播出好莱坞新片成为一种标准规范。

在电视屏幕上播出电影受到了观众的欢迎,但是在把电影搬上电视屏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成本过高和电影无法很好适应电视播出等一系列问题。所有这些问题加在一起,促成了电视网为自己拍电影的想法。1964年,环球电影公司最先向全国广播公司提出了为电视网制作影片的概念,并在当年10月播出了第一部专门为电视网制作的影片《看他们怎么跑》(see How They Run)。到1966年,全国广播公司又同环球制片公司签约,长年制作在电视中首播的影片。第一部是在美国电视史上很有名的《声誉竞赛》(Fame is the Name of the Game)。此后这种影片成为美国电视中一种固定的节目样式,被称作made for TV movie(为电视制作的电影)或简称TV movie(电视电影),更适合于在电视上播出,制作成本也远远低于一般的好莱坞影院影片。由此,电视电影正式诞生,成为一种完全区别于影院电影的、成熟的节目样式和制作产业。目前,为中国观众所知并较有影响的电视电影有: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英国片《我美丽的洗衣店》、岩井俊二的《捆绑》《烟火:从下面看还是从侧面看》等,以及被我国观众误认为是电视剧的美国电视电影恐怖片《X档案》、电视电影侦破片《神探亨特》和由斯皮尔博格执导、汤姆·汉克斯主演的十集电视电影《兄弟连》等。

二、中国电视电影的发展现状

  和中国电影百年历史相比,中国的电视电影只有10年的历史。虽然只是短暂瞬间,但这毕竟是电视电影开创性的10年,在这10年中,中国的电视电影走过了一段不断突破和创新的道路。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自1996年1月1日开播以来,每年播出上千部影片。一方面,随着事业的发展,电影频道中心面临必须从简单提供节目到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制作节目的转变;另一方面,随着电影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影频道肩负着成为影视合流龙头的重任。同时,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中国电影产量不断下滑,电影频道节目编排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从1998年开始,电影频道开始尝试自己制作一些节目,并拍摄故事片,由此掀开了中国拍摄电视电影的序幕。

在最初的尝试中,“第一次吃螃蟹”的电视电影人把重点放在独立拍摄影片上,主要参照电影的叙事结构、人物的刻画与镜头的运用等,强调电影化的表现手法,并且根据电视播出的特点,为了达到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降低成本的目的,尽量选择场面小、情节比较紧凑、人物相对较少的题材。第一部拍摄完成的电视电影是杨亚洲导演的《别了,冬天》,其主演为喜剧明星牛振华,女主演是陶红。影片故事类似日本的《寅次郎的故事》,对于后来的电视电影的创作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由于缺少理论定位和创作经验,早期的电视电影普遍存在不可避免的艺术质量不高的问题,如剧本的容量不够、内容单薄,剧情简单、雷同,人物概念化、性格不鲜明;创作的科技含量不够,电影作品看上去更像是电视剧等等。

1999年4月,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正式成立了电视电影部,正式铺开了电视电影的创作道路。2000年伊始,电影频道与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及《当代电影》编辑部召开了关于电视电影的研讨会。在认真研讨和总结了电视电影的创作规律、艺术特点和制作经验之后,电影频道决定部分电视电影用16毫米胶片拍摄,目的是提高电视电影的艺术质量,用优秀的作品打造电视电影品牌。2002年,电影频道经过反复论证和大量调查研究,决定从世界高科技的发展趋势和电影技术发展前景以及电影频道的未来考虑,电视电影采用高清数字技术拍摄。从最初采用标准清晰度数字摄像机拍摄到部分采用16毫米胶片摄影机拍摄,到转向高清数字摄像机拍摄,标志着电视电影的创作开始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篇7

(济南社会科学院,山东 济南 250099)

【摘要】影视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资源模式,与其他旅游类型相比,影视旅游更具文化色彩。它可以满足参与者的寻梦心理和审美寄托,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目前国内影视旅游项目和影视基地建设发展很快,但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同时特色突出和文化内涵深刻的影视旅游项目较少,项目的创新程度不够,游客的主动参与程度不高,总体上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今后应当加快发展,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丰富影视旅游产品的种类,更大程度地吸引游客。使之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头戏、旅游行业的新亮点和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影视旅游;文化产业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4.06.004

当前在一些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影视作品的收益已经远远不再局限于影视作品本身,影视作品与其衍生品的推广与开发已经形成了一条巨大的产业链,影视旅游就是其中令人瞩目的一个亮点。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我国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影视和旅游都变成了广大消费者所青睐的休闲娱乐形式。影视旅游作为当前一种方兴未艾新兴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和影视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所形成的一种边缘交叉行业,吸收了影视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优长特点,适合了当代中国消费者不断提高文化需求,属于一种前景广阔的朝阳行业,未来影视旅游将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影视旅游内涵辨析

影视旅游的提法滥觞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英美国家,西方称之为“电影引致旅游”(movieinduce tourism),或者电影旅游(f ilm tourism)。它将影视基地与特色旅游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旅游类别。迎合了当代旅游者追求新奇,渴望将知识性、观赏性和寻梦心理结合起来的需求特点。

目前国内外广泛认可的影视旅游的定义是埃沃斯(Evans,1997)的提法:影视旅游是由于某些观光点或事物出现在银屏、影带和银幕上,从而促使旅游者造访这些旅游地和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厄里(Ur ry,2001)则认为游客对旅游地的选择是基于对娱乐、实现梦想以及参与的愿望;Busby和Klug(2001)将影视旅游界定为:旅游者前往某一目的地或吸引物是由于该地曾经在电视、录像和电影银幕中放映过;Washita(2003)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认为通过向观众展示目的地的特点和魅力,电影、电视以及文学作品可以影响个体的旅游偏好和目的地选择。

Beeton(2005)根据影视作品不同的吸引力产生方式将影视旅游分成了六类:其一为场地旅游,其二为商业性旅游,其三是身份误解的旅游, 其四是脱离场地的旅游,其五为一次性事件,其六是扶手椅旅游,据此影视旅游产品又可以被划分为场地旅游与脱离场地旅游两大类,也有人强调了影视旅游者的行为。里勒和范·道伦(Riley,Van Doren,1992)以电影《鳄鱼邓迪》(Crocodile Dundee)在美国潜在旅游者当中产生的对澳大利亚感知的影响为例,来说明电影电视可以帮助潜在旅游者对于影片中所提及的旅游目的地通过移情作用(empathy)和共感作用(vicarious feeling)产生对旅游目的地的某种感觉认知和情感认知,从而产生旅游动机,最终促使旅游行为的产生。

哈德森和里奇(Hudson,Ritchie,2006)引入了产品布局的概念,国内对于影视旅游的研究较多地着眼于客体方面:如影视旅游是以影视拍摄、制作的全过程及与影视相关的事物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刘滨宜、刘琴,2004);影视旅游从供给的角度说,是指旅游经营者开发并利用电影电视的制作地点、环境、过程、节事活动以及影视剧中反映出来的能够促进旅游的文化活动,(王玉玲,冯学钢,王晓,2006);影视旅游是结合电影或电视剧中所拍摄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将电影电视观众和游客紧密地结合起来,对影片拍摄地进行的全程旅游活动产品(代俐,2006)。国内学者还对影视旅游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影视旅游面对的客体对象可以是人造景观,也可以是自然景观、人文古迹”,“狭义的影视旅游客体则主要指影视主题公园”,(刘滨谊,刘琴,2004);还有人将其分为静态的影视旅游资源、活动形态的影视旅游资源、文化意识形态的影视旅游资源等(《中国影视游》编委会,2004);付冰、周申立(2005)认为影视旅游“是一种主题化模式”,并从主题化旅游的对象——空间形态上的主题公园(影视城)和时间形态上的影视节两方面对我国影视旅游的发展载体进行了探讨。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影视旅游是以影视拍摄、制作的全过程及与影视相关的事物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狭义的影视旅游则特指人们由于受影视剧的影响而对影视拍摄地产生兴趣,进而到该地旅游的现象。狭义影视旅游的旅游客体则主要指影视主题公园,广义的影视旅游面对的客体对象可以是人造景观,也可以是自然景观、人文古迹等与影视相关的任何事物。从供给的角度来说,影视旅游是指旅游经营者开发并利用电影电视的文化内容,经过策划宣传,推向旅游市场的一种新的旅游产品类型。从旅游者角度来说,是指旅游者由影视引申出来的旅游资源的游览、体验,来满足自己心理需求的旅游经历。

影视旅游的表现形式可以有空间和时间两种形态,空间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对影视城、影视拍摄地以及影视故事发生地进行的旅游,而时间形态上主要体现在影视节庆、影视活动等方面。作为一种主题化的旅游模式,旅游的对象可以包括空间形态上的主题公园和时间形态上的影视节等。影视旅游的目的地既可以是影片的拍摄地或故事发生的背景地,也可以是外景地,其中背景地更为突出。黑泽明的著名电影《最后的武士》(The Last Samurai)背景地是日本,但电影实际上是在新西兰拍摄的。可想而知,人们循着这个电影前往的地点肯定会是日本,而不是新西兰[2]。

二、影视旅游的魅力所在

与其他旅游类型相比,影视旅游更具有文化内涵。游客借景移情,通过感知和欣赏影视作品所依托的静态自然、人文景观,产生丰富的联想。这里,影视作品本身是一个引子,吸引观众对剧情发生地产生兴趣,进而愿意前往一游。归根结底,其游览动因来自于影视作品所展示的社会生活和人物经历,是影视作品的感染力激起了人们感受它所体现的社会美的动力。从社会意义的层面来讲,虽然不具备直接的教化作用,但对于人们陶冶性情、修身养性、派遣压力乃至于培养爱国情怀也都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说明我国文化思想领域的影视旅游开发有着广阔的资源空间。

从影视旅游独具的特质来看,首先,它是是以某些优秀的影视作品作为依托,然后启动观众印证、寻梦、逃避等心理动机,继而诱发观众的休闲、求知等潜在需求,最终形成它属一种跨行业、复合型的新型产业。借助于影视作品的造梦功能,游客可以实现在古今中外之间无障碍地穿越,他们热衷于透过旅游景点上影视剧拍摄的熟悉场地,也希望剧中代表好运和成功的符号与自己联系起来,到优美的环境中躲避世俗的烦琐,对影视剧的热爱使他们选择到拍摄地旅游。下面探讨一下影视表象与旅游目的地形象之间的关系。应当承认,身处选择众多的当代社会,人们的消费欲望在很大程度上是被某些具有引领性的事物所诱发出来的,知名度以及由此导致的对注意力的吸引。而对这种消费偏好选择的导向往往会受到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就影视旅游而言,影视作品里所描绘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必然会成为吸引游客的活招牌。在“爱屋及乌”的联想效应作用下,影视作品将会以其特有的艺术感染力超越各种形式的广告。

三、影视旅游的经济社会效益

过去我们国家影视作品的投资回报主要靠票房收入和广告收入,这也是我国影视作品投入产出之比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实际上在一些文化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票房收入和广告收入已经不再是影视作品唯一的经济收益来源,一些影视作品的衍生物或者衍生行业在影视作品的带动下应运而生,影视旅游就是由影视行业与旅游行业交叉融合所形成的一种新兴行业,它依托影视基地发展特色旅游,在精神成果方面和经济收益方面都能够带来优厚的产出。

(一)优秀的影视作品本身就是旅游资源

影视旅游资源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范畴,其中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影视作品的拍摄过程是旅游资源,这个过程是动态的易逝的;二是拍摄影视作品的外景地,特别是专门为拍摄所修建的影视基地是静态和不易逝的,这两个方面都可以直接开展旅游活动,发展的事业是影视城,利润却是来自旅游业。许多影视作品的拍摄地出现了很多旅游开发的盲点,往往是因为旅游配套设施的制约,使这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养在深闺人未识”。 即使那些已经开发了的景区,由于拍摄影视作品的视角独特,也能够显现给观众与众不同的美感,可以对这些景区从新视角进行再开发[3]。

(二)影视作品具有对旅游资源的宣传促销作用

通过影视作品造势,能够对旅游目的地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促销。影视作品成为沟通景区与游客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影视作品对于旅游地的宣传作用是巨大的,一部热播电视剧往往可以带旺一个旅游点。这是因为影视作品在给景观涂抹上一层奇丽色彩的同时,还可以弥合游客心中经验与想象的差距。影视作品中的景观世界与真实的世界已经变成一种不可割裂的“共生物”。使景观具有了一种无可复制且更能无限延伸的力量,调动起旅游主体的审美感觉,产生和谐、共鸣、亲近和充实的审美愉悦。

(三)有助于实施产业融合,丰富并深化影视产业链

一是借影视旅游拓展影视产业项目,进行“后影视衍生产品”的开发。适应影视旅游的发展和游客需求的高移,影视产业正在延伸,逐步整合为跨行业、复合型的影视产业链。二是借影视旅游开展影视营销,形成“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影视营销模式。突出文化品位和地域特色。吸引市场的注意。产品营销与旅游需求相适应,彰显影视作品对拍摄地的实际带动功能,政府部门发挥好的组织功能和调控效果,这为影视拍摄与营销提供便利和支持。三是借影视旅游实施“走出去”工程,谋求国际化影响。一方面推进影视营销国际化,另一方面借力实现“走出去”的目标。我国强大的旅游吸引力,给国际资本投资我国拍摄影视降低风险的同时还提供了盈利商机,将带来影视产业的国际化人才需求和国际上各类优秀人士的参与[4]。

(四)有利于影视产品竞争力的提高与增强

一是可以增加影视受众,扩大影视作品的影响。影视旅游的迅猛发展,必然激发游客对影视的更多关注、使得影视受众群体迅速壮大。二是可以降低拍摄成本,增加影视作品数量。三是能够丰富影视内容,提高影视质量。随着影视旅游的深入发展,使得影视拍摄开始自觉考虑到旅游需求,为迎合影视旅游的需要,影视拍摄的内容逐渐丰富,另一方面,为适应游客需求高移的实际情况,影视拍摄自觉地挖掘特色、提升文化品质、形成品牌影视。

(五)有利于形成协调发展的影视产业布局

其一是利于影视产业强化优势联合发展。提供了电影企业谋求产业扩张的机会,便于多渠道、多层次、多品种的开发影视产品。影视旅游是综合性、立体化的消费模式,它的发展本身能够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有利于影视融合发展。可以弥补国产电影在定位和生产上越来越远离影院消费、中国影院的消费环境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生活发展的不足,为影视产业内部融合提供良好的平台。

再者是利于影视产业缩减地域差距,实现地区平衡发展。任何地区特有的地域风情都具有影视拍摄的天然优势,都是影视题材的宝库、影视拍摄的好场景。影视旅游的发展,能改善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优化资源组合。三是催生了影视产业发展的新领域。影视旅游业本身就是影视业实施产业融合的尝试,对于完善影视产业政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影视旅游的深入开展,将使影视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铺路[5]。

(六)可以带动影视拍摄地以及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首先,对于影视拍摄地来说能带来至少以下好处:一是影视形式具有传播广、投资低、效果好的特性,旅游拍摄地的知名度随着影视剧的热播必将有很大的提高;二是地方风光会随着情节深入与情绪联想而悄悄深入观众脑海,人们不会产生有丝毫看广告的抵触情绪,有机会观众就一定会变成游客去那里亲历,不乏因一部电视或影片而被公众知晓的一个景区,一个景点或城市,一部经典的老片足以让此拍摄地受益百年。其次,再看影视拍摄对旅游目的地发展所起到的积极影响:一是影视作品的热播在培育大量影迷的同时,也培育了大批潜在的旅游者,明星粉丝团的作用更是不可忽略;二是依赖于影视作品旅游目的地刻上了与之密切相关的符号烙印,并迅速为受众所识;三是旅游企业可借影视剧热播之机推出全新的影视主题旅游线路或对传统旅游产品进行相关包装;四是影视剧组的进驻,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产生各种关联效应,有助于当地文化产业的兴起[6]。

四、今后我国影视旅游的发展趋势与路径

(一)发展趋势

其一,前景广阔且潜力巨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将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广大的影视迷是影视旅游的潜在旅游者,影视旅游更深层次的需求是旅游经历的文化体验,影视文化与旅游文化相结合,功能叠加,如虎添翼。其二,效益综合,联动发展。影视旅游产业链包括直接效益和联动效益。联动效益是影视旅游带动其他产业而获得的效益,是由多环节的消费过程构成的。影视城联动效益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改善地方旅游交通;三是优化产业结构,这些都完全符合未来社会城市发展的趋势。其三,旅游来源更加多元化。从拍摄场所发展到影视场景的再现,从拍摄基地发展到娱乐休闲地,从影视旅游业发展到相关产业园区,最终形成影视旅游综合区域。即形成制片厂—拍摄基地—影视城—影视主题公园—影视相关产业园区—影视旅游综合区域的发展趋势。其四,旅游形式个性化。当今社会正处于体验式经济时代,具体到影视旅游来说,旅游者更为注重体现自我,变被动观赏为主动参与,在全新的场景或氛围中忘却现实的身份,达到参与、忘我、发挥的境界。其五,旅游内容不断更新,实现动态消费,适时转换。其六,规划建设日趋完善。主题公园将模拟景观融入自然环境中是影视城建设得以成功的关键。不仅仅是营造建筑景观本身,而是营造集建筑、环境景观为一体的使游客置身其中感到心情舒畅的场地式娱乐场所[7]。

(二)发展路径

其一,加快发展,丰富产品。应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丰富旅游产品。这不仅要体现在进一步挖掘影视拍摄地的文化内涵上,而且体现在对影视剧的衍生品的开发上,尤其是对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上。影视拍摄地应举办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特色文化艺术活动及加大各媒体的宣传力度,巩固并扩大其品牌的社会知名度与美誉度,增加影视拍摄地的文化色彩,丰富游客的文化生活,向更高层次的参与层面拓展。

其二,市场导向,加强研究。充分考虑旅游者的需求,转换策划思想和经营理念。从文化的角度去分析人们的旅游心理,让旅游者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社会风情,并注重影视城整体环境的营造,满足不同层次的旅游者需要。创新营销模式,丰富影视旅游产品类型。一方面,带动各界参与其中,有效刺激市场运作;另一方面,利用影视作品的影响力,刺激大众消费热情。有效整合各方面的营销资源,注意对观众需求导向的分析,着力开发以体验为卖点的新产品和新活动。建设影视城应充分做好可行性研究,走综合性经营之路,促进要素集聚。其三,引导控制,加强扶持,加强管理,合理规划。要引导影视城向良性竞争的方向发展,应当控制影视拍摄基地的数量和质量,引导其向做精、做强发展,逐步完善旅游景区的生活配套设施,提高接待水平。对影视旅游的扶持政策主要分两方面。一方面是对相关影视作品质量的支持,另一方面是扶持影视城的建设。双管齐下,保证影视作品的制作水准和影视城的建设水平。适当调控引导,整合影视旅游产业链条。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产业链开发,充分挖掘影视旅游作为一种综合性产业的开发潜力。

其四,真正打好“影视牌”,制定系统而行之有效的宣传计划,并一以贯之地实行之,充分挖掘影视旅游的文化内涵,形成品牌效应。影视作品认知度不高,市场就很难开拓,具有高认知度的影视作品,旅游资源开发起来事半功倍。国内很多影视旅游基地就是因为宣传工作做的不够到位直接影响到了基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可以通过影视作品的视角对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创新性的开发,营造出富有历史或者纪念意义的文化氛围。对于认知度高、与相关实景旅游资源相结合比较好,具有多重吸引力的影视作品旅游资源可进行大规模的综合开发;对知名度小的影视旅游资源则把它作为其他旅游资源开发的陪衬,进行辅开发,以增加景区的人文吸引力[8]。

其五,注重可持续发展,延展影视旅游的产品生命周期。要在确保目的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繁荣,也要引导游客绿色游览,降低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对旅游目的地形成的伤害[9]。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影视旅游产业的生命周期同样可以分成这样四个阶段。①引入期,此时经营战略应主要放在以下方面:一是主动出击,二是与拍摄方积极合作,引入期内宜采用高价格、高费用促销的营销战术迅速占领市场,用“撇油战术”获取高额利润。②成长期,该期间的营销战术应当是要改善影视城旅游产品质量,寻找新的细分市场,把广告宣传的中心从介绍影视城转到建立影视城形象上来,适时降价,以激发那些对价格比较敏感的消费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现旅游。③成熟期,这个阶段要通过各种措施尽量使本阶段延长,通过市场改良吸引有不同需求的游客,改变市场营销组合,手段包括广告刺激需求、让利吸引更多和取得良好的社会舆论。④衰退期,这一时期内的主要任务是收缩经营,发展新的主题,衔接到引入期,为开始新一轮的生命周期打基础[10]。

五、结语

影视旅游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我国影视旅游资源丰富,潜力依然巨大,其深度开发应该围绕文化来做文章,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实相当丰富的文化资源的效益实现最大化,获得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全面丰收。目前国家的产业政策为影视旅游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广袤的空间,只有通过协调整合,形成跨行业的力量,延长影视旅游行业的产业链,落实影视旅游的多维发展战略,才能真正实现国内影视旅游产业快速而又长远的发展[11]。本文只是就当前国内影视旅游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一点框架性的探讨,实际上关于影视旅游的发展,还有诸多内容亟待破题,加以深化。譬如,像影视主题公园的持续性开发;像大型影视道具的有效再利用;像如何结合影视作品内容进行游客参与的情景再现;像如何厘清影视旅游景点与当地政府的责权利关系;像如何促进影视基地与周边综合服务业形成旅游产业集群;像如何有效避免影视基地的重复建设以便取得合理的规模效益;像如何处理好影视基地的拍摄制作功能与游客游览功能;像影视旅游如何与景点所在地的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等等,都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可惜都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12]。这可能与影视旅游属于一种交叉性的边缘行业有关。希望政府部门以及理论界与实业界的有识之士对影视旅游这一朝阳行业加强关注,使之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有效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尹媛媛,鲁明勇. 我国影视旅游发展研究综述[J]. 科技和产业,2010(8):15-18.

[2]何鑫. 浅析影视剧作品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17):271-272.

[3]王彦霞.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影视旅游产业效应与艺术关联[J].商业时代,2013(35): 136-137.

[4]屈小爽,薛頔. 影视旅游产业链运行模式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0(6): 153-154.

[5]高红岩. 电影旅游集群的文化空间生产研究[J]. 人文地理,2011(6): 34-39.

[6]高鹏, 阚耀平,沈烨琳. 影视旅游对目的地的影响和发展策略探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3(32):77-78.

[7]包仁贵. 对中国影视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J]. 魅力中国,2014(13):288.

[8]张权生. 论影视旅游产业机制与发展策略[J].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4(2):105-107.

[9]杨超敏,田晓霞. 影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与论述[J]. 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12):273-276.

[10]钟茗. 我国影视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 管理观察,2009(30): 14-15.

篇8

关键词: 民营电视公司 市场分析 发展策略

20世纪中后期,电视开始进入我国百姓家庭、影响人们生活。从某种角度说,它是随着我国社会的改革开放而普及,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在电视媒体的发展过程中,民营电视制作公司悄然在市场中出现,并不断发展壮大,曾一度吸引人们的目光。然而,近年来一些民营电视公司正淡出人们视线,这一现象同样引起业界的关注。

民营电视节月制作公司,实际上是指群众集体经营或私人经营的电视节目制作机构,主要制作电视剧、电视广告、栏目和专题类节目,提供给电视台播出,并且从中获得经济回报。目前,国内民营电视制作公司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三种:自主制作,与电视台合作经营,以及与电视台内部的公司合作。电视节目市场按照产品流通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生产市场、交易市场、需求(消费)市场i个主要部分。民营电视制作公司在市场经营中有所长,也有先天不足,客观分析市场,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扬长避短,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生产市场门槛降低,制作公司竞争激烈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广电管理部门对电视节日市场的规制经历了一个从紧规制、放松规制、激励规制的过程,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发展壮大的。

90年代中期,国家广电部门禁止私营企业进入影视制作领域的,许多民营电视制作经营机构在工商部门注册公司时,尽量规避“影视制作”字样,取而代之以“文化”、“艺术”、“策划”、“投资”公司命名,实则从事影视制作业务;1998年一2003年,国家广电部门政策规制出现松动。《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规定民营机构经过“批准”和“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就可以进行相应影视制作业务;从2004年以后,国家对影视制作市场逐渐采取激励政策,“允许各类所有制机构作为经营主体进入除新闻宣传外的广播电视节月制作业”,”“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本以股份制、民营等形式,兴办影视制作、放映、演艺、娱乐、发行、会展、中介服务等文化企业,并享受同国有文化企业同等待遇”。上述法规和政策,取消了以往对民营电视机构在制作和经营电视节目方面的市场限制和政策歧视,为民营电视制作机构打开了进入影视制作市场之门。

由于对电视节日生产者设立的准入门槛逐渐降低,以及电视剧制作具有的周期短、资金回收快、社会影响大等特点,电视节目生产很快成为吸引社会投资的行业。

在我国电视节日生产市场,存在着三大市场主体,即各级各类电视台、各类电视台所属的电视制作经营机构、民营电视制作机构。

第一是各级各类电视台,主要从事电视栏目、专题类节目生产,满足本机构播出需要,由于各电视台的地域限制和资源有限,多数电视台的节日制作以本地区资源为主,这就为民营电视制作机构预留了跨地区进行资源整合的空间。如光线传媒初期制作的《中国娱乐报道》、欢乐传媒的《超级模特》、唐龙国际的《国际影苑》等节月,正是填补了各地电视台节日的空白。

第二是各电视台所属电视制作经营机构,它们主要制作电视剧、专题和栏目类节日,如中央电视台子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湖南娱乐频道控股的上海天娱传媒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由于人、财、物方面优势,节目质量总体水平较高。

第三是民营电视节日制作经营机构,主要制作电视剧、专题和栏目类综艺节目,从生产能力上看总体呈现金字塔型结构分布,生产能力较大的公司占总体的4%左右,中型公司占5%左右,其余多数是小型公司。

近些年,电视节日制作机构逐年增加,截止2006年,全国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电视剧制作专业机构已有2442家,绝大部分电视剧制作单位规模小,这些社会制片公司的力量主要集中在电视剧和一些综艺节目方面。由于这些制作机构融资渠道不畅,产能和投资力度有限,产品形式缺乏创新,模仿海外节日现象比较普遍,节日总体质量和水平不高。大多数民营电视公司都还处于“内容提供商”的角色,即向电视台输送内容,负责栏日制作:这种做法风险相对较小,尽管收益难于保证,但是易于中小型民营电视企业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不难看出,在生产市场的竞争中,各级各类电视台及其附属制作机构生产节日直接播出或出售,在与民营电视公司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和垄断地位。对于多数民营节月制作机构来说,如何提升自身的生产能力和制作水平,在变化莫测的影视市场中选准发展方向,成为当下思考的问题。

从近年来生产市场情况看,节日产品数量在逐年下降,出现了从追求数量增长向提升制作品质的转型趋势。以电视剧生产为例,据有关统计,“2009年度全国生产完成并获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剧目共计402部12910集:(2008年度共计502部14,498集。2007年度共计529部14670集。)电视剧生产在经历了多年快速增长后,逐渐实现了理性回落,优秀电视作品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二、电视节目交易市场初具规模,交易走势成为市场晴雨表

我国电视节目交易市场经过20多年培育,形成展会、渠道发行、行业交易、网络交易多个交易渠道和力’式,这些市场彼此交错,互为补充,促成了当下我国电视节目交易市场的基本规模,市场交易走势成为电视节目市场的晴雨表。

我国电视节同展会市场的起步是在20世纪后期,中国电视得到快速普及,但节目内容短缺问题随之就显现出来,电视节日的流通起初以电视台之间的节目交换形式为主,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交易市场,1988年第二届上海电视节,电视节目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被认为是中国电视节同市场正式形成的开端。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发展,各类影视节目展会相继出现。1996年,首届

“全国国产电视节目展示交易会”,标志着我国电视节日市场正式形成规模,当时参加展示交易的节日16169部,其中,电视剧9528部(集)、专题节日2568部(集)、其他类型节目4074部(集)。全国各地一些大城市相继举办的影视节目交易展丰富着节日交易市场,中国广播影视国际博览会、中国国际影视节同展、上海国际影视节、四川电视节、湖南金鹰电视节、中国香港影视节、中国台北电视节等,影视节目展为电视节日交易增添了活力。2003年,首届中国国际影视节同展交易金额(含意向交易金额)5.3亿元人民币;到2008年第六届交易金额(含意向交易金额)达15.93亿人民币。据不完全统汁,月前我国用于电视剧拍摄的资金有60%-70%来自社会,而在年产量9000集左

右的国内电视剧市场,由民营电视公司独立和参与制作的电视剧,已经占据8成的市场份额。

可见,通过二十年的培育和扶持,国内电视节月展会已经初具规模,这些展会活跃r市场,促进了电视节日的交流和交易,从娱乐新闻到电视选秀,从古装剧到军旅剧,各地影视展会释放出电视节日市场的供求信息和未来走势。

在电视节日的发行方面,主要有几种形式:电视台或广电集团独立发行,社会电视节日制作机构独立发行和委托发行等。在节目发行市场上,节目供需双方采用最多的是直接交易,电视台与发行商之间形成电视节同销售网络,多数社会电视制片公司采用传统方法直接向电视台销售电视节日,节目发行成为社会电视制片公司的难题。

三、需求市场从一元走向多元,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近年来,电视节丹需求市场开始发生变化,一方面,随着我国电视媒体产业化的发展,各电视台电视专业频道逐渐增多;另一力‘面,电视形态也在发生变化,数字电视、楼宇电视、移动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相继出现。需求市场的多元化,为电视节日的播H{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全国各电视台作为节日需求的主要对象,仍然存在着节日供不应求的现象。据有关统计,‘截止到2007年年底,全国共批准设立电视台287座、教育电视台44座,广播电视台1993座:全年开办电视节目1283套,其中付费电视138套。全年播出电视节日1453万小时。在播出的电视节同中,影视剧类节目为652万小时(占44.9%),如果加上综艺益智类节同,娱乐类节目的比重超过了一半(达53.6%),娱乐类节日对于电视仍是半壁江山,全年共制作电视节月只有255.33万小时。可以看出,全国电视机构还是有比较大的的播出空间。

此外,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预计,到2010年,中国电视付费频道用户数量将达到l.28亿户,其市场规模更达1000亿元之巨。而目前节日源匾乏、现有节目质量不能满足观众需求是当前数字电视运营商遇到的主要发展瓶颈,为了发展付费频道,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参与付费频道的合作。

总之,目前我国电视节目的生产数量仍满足不了播出需求。从近些年电视频道数量的增长情况和播出情况看,节闩市场需求还是较大的。另外,IP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的出现,给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制作的节日提供另外一种播出平台。IPTV作为一种新的节日传播渠道,可以将电视节目通过电信的网络传送到电视、电脑甚至手机上,为电视节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消费市场。

我国电视节日市场的需求主体已经开始从单一的电视台向网络化、多媒体等多元化方向发展,电视节月的需求市场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四、民营电视节目制作机构面临转型

我国民营电视制作公司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正处在一个亟待转型的发展时期。

1、从生产的角度看,我国民营电视制作机构整体上还处于粗放型经营状态,与电视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国有电视台及其下属制作公司相比,其规模上显得小而散、多而杂,专业化程度和制作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节日创意没能跟上电视发展潮流:例如,前几年国内电视娱乐节日曾创下不俗的收视成绩,在这一轮电视娱乐浪潮中,央视和几家省级卫视成为主角,民营机构制作的节目没能显露头角。

2、从电视节日交易市场看,短期内以“买力’市场”为主的状况不会改变,尽管国内对电视节目的需求还在增加,但以电视剧销售情况来看,市场供求存在着结构性失衡,即高质量精品电视剧供不应求,制作粗糙、质量低下的电视剧供过于求。例如2003年全国投入电视剧拍摄的资金超过3()亿元,2004年超过3s亿元,2005年的电视剧投资金额进一步攀升。从市场需求来看,2003年各级电视台只播出电视剧约8000(部)集上右,2004年共播出约10000(部)集左右。多数电视剧没有出现在荧屏上,而是积压在制片公司的库房里,这就形成了供给市场上表面繁荣,实际匮乏的局面。节目在交易市场中是否畅销,内容质量是一方面,市场导向、观众需求是另一重要方面,二者缺一不可。多年来,各电视台重播现象严重,原因之一是符合要求的节目不足。

3、从经营角度上看,民营电视制作机构起初多是为电视台提供节目,从一个领域人手,集中力量,以专见长,重点突破,随着与播出机构合作的加深,一些公司开始进一步拓宽经营领域和范围,实现经营上的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如光线传媒以《娱乐现场》的品牌打造为基础,相继推出《海外娱乐现场》、《娱乐人物周刊》、《娱乐中心》、《电视剧风云榜》、《摩登时代》等多个节目,在全国各电视台播出,同时,光线传媒每年还举办几十场大型娱乐活动,如百事音乐风云榜、电视剧风云榜等。派格太合在原有制作电视节目的基础上。又向电影、纪录片、全国巡演、全球巡演等领域开发拓展。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成为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在度过初创期、向发展期转型的经营策略。

4、三网融合时代的到来,为民营电视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今年,我国推出了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首次明确了三网融合的时间表和具体实施步骤。目前,试点工作已经展开,我国将在五年内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三网融合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通信网三网互相渗透、互相兼容,并整合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

三网融合为民营电视制作机构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空间。持乐观态度的分析人士认为,三网融合将使内容服务市场从买方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内容服务商将成为市场主导。内容服务商所面对的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电视观众、网络用户在三网融合时代都成为直接消费群体。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有关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3.84亿,手机网民已达2.33亿人。预计2012年IPTV用户达到926,5万户。另据统计。2009年,全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0.6亿户。移动电话用户在电话用户总数中所占的比重达到70.4%。目前,我国电视收视户超过3亿户,总收视人口超过12亿人,大约三分之一是有线电视用户。

篇9

关键词: 自密实混凝土 性能优势 高流动性 配制 施工 应用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近年来混凝土工程不断向大规模化、复杂化、高层化方向发展 ,钢筋混凝土体内配筋越来越复杂 ,施工难度很大 ,许多情况下由于混凝土振捣困难造成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对于已有建筑、桥梁的加固工程等 ,更是难以用普通混凝土进行正常施工;同时城市建筑物施工因混凝土振捣引起的噪音,也越来越成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特别需要开发施工中无需振捣成的自密实混凝土。

自密实混凝土是 20 世纪 80 年代初由日本东京大学冈村甫教授首先提出的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SCHPC, Self Compacting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是在较低水胶比条件下 ,通过复合高效外加剂 ,合理使用粉煤灰等活性掺和料 ,优化混凝土集料的级配而配制出的具有更加良好的流动性、穿越钢筋能力、抵抗分离能力的新型材料。[1]在施工中仅靠自重就能填充到复杂模型的各个角落 ,具有均匀自密实成型性能 ,同时硬化后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 。

本文主要从自密实混凝土的原材料的选择及配制,自密实混凝土的生产、施工、养护和质量控制,自密实混凝土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等进行简析。

1 自密实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及配制[3]

1.1胶凝材料

胶结料用量较多, 宜采用C3A含量低的纯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为了保证自密实混凝土在入模之前保持其工作性 ,所用的水泥不宜太细。水泥品种和标号 ,根据强度和耐久性能要求选择。

1.2骨料

砂率较大,粗骨料用量较少,使用级配良好、颗粒形状饱满的骨料对自密实混凝土来说至关重要。为确保自密实混凝土能顺利穿越密集钢筋 ,达到均匀自密实 , 粗骨料要求质地坚硬、表面圆滑、针片状含量尽可能低 ,并控制最大粒径为16mm~20mm;细骨料宜选用形状光滑、细度模数控制在2.4~2.8 之间级配良好的中砂或中粗砂且不宜大于钢筋净距的2/3。

1.3外加剂

用于配制自密实混凝土的外加剂可采用以高效减水剂为主的复合外加剂。根据实际工程对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及气候条件 ,结合混凝土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 ,通过试验确定复合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

1.4矿物掺合料

自密实混凝土浆体总量较大,混凝土早期水化热较大、混凝土收缩较大, 不利于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 掺入适量的矿物掺合料可弥补以上缺陷, 并且可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1.5配合比设计

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同时满足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包括混凝土的流动性、穿越钢筋能力、抵抗分离能力、及硬化后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和体积稳定性指标的要求。

2自密实混凝土的生产、施工、养护和质量控制

2.1自密实混凝土的生产[3]

由于自密实混凝土的生产技术含量较高 ,因此在自密实混凝土结构施工前 ,应事先熟悉自密实混凝土的相关技术要求 ,并在自密实混凝土的生产与施工中严格执行。自密实混凝土原材料种类多 ,拌和物的粘性较大 ,应优先使用强制式搅拌机,使拌和物搅拌均匀。

2.2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

由于自密实混凝土流动性大, 混凝土凝结以前可持续对模板产生较大的侧压力,施工前搅拌站及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应检验模板直立、钢筋及保护层厚度等情况, 对影响混凝土浇筑的问题及时处理。[1]

2.3养护要点[3]

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完毕后 ,梁面采用无纺布进行覆盖 ,柱面采用双层塑料布包裹 ,以防止水分散失 ,终凝后立即洒水养护不间断保持湿润状态;养护时间不少于 14d,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温差小于 25 ℃。

2.4自密实混凝土的质量控制[4]

混凝土拌合物现场质量验收依据规范、标准进行混凝土取样,并检测混凝土坍落度和坍落扩展度,同时观察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是否离析和泌水,根据拌合物能进行混凝土配合比整。

3自密实混凝土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自密实混凝土由于其优异性能特点,给其工程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及广阔的前景。目前,根据不同的实际工程需要,已成功开发了不同类型的自密实混凝土。[5]

3.1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

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是纤维混凝土与自密实混凝土的完美结合。[6]在自密实混凝土中使用钢纤维 ,提供了一种实现混凝土生产工业化、提高生产率的方法 ,并兼有免振及减少钢筋配置所带来的正面效应。

3.2大体积混凝土[7]

比较典型的工程应用实例是跨度为 1990m 的日本明石海峡大桥悬索桥,自密实混凝土用于该桥的锚碇施工中,自密实混凝土的使用将锚碇施工工期缩短了20%,即由 2.5 年缩短为 2 年。

3.3自密实高强混凝土[7]

SCC的研究和应用多数集中在普通强度等级。通过采用低水胶比小于 0.30、掺加粉煤灰或硅粉、控制流展度等技术手段 ,可以配制出 C100 的高强大流动度混凝土。

3.4SCC用于预制法施工

利用 SCC预制混凝土构件 ,即体现着混凝土施工方法的发展方向 ,换句话说 ,现浇预制SCC预制的发展轨迹 ,体现着混凝土逐步实现工业生产、不断提高生产效率。

3.5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8] (Self-Compacting Light-Aggregate Concrete,SCLC)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是在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基础上, 用轻骨料或高性能轻骨料代替普通骨料, 配制而成的一种干表观密度小于1 950 km/m3的新型高性能混凝土。。

3.6钢管自密实混凝土[9]

钢管混凝土结构借助内填混凝土增强钢管壁的稳定性 ,具有强度高、延性好、耐疲劳等优点。但钢管混凝土泵送施工难度大 ,对混凝土的技术性能要求高 。为了避免在施工中出现混凝土离析、堵泵、混凝土在拱顶和拱脚部位分布不均匀 ,采用自密实混凝土作为钢管核心混凝土是一种新的尝试。

4自密实混凝土的发展前景

由于自密实混凝土的诸多优点,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但由于开发与应用的历史较短。尚有一些问题及内容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4.1早期收缩问题

由于自密实混凝土水胶比较低、胶凝材料,使得混凝土早期的收缩较大,尤其是早期的自收缩。

4.2配合比设计方法

自密实混凝土对工作性要求较高,配合比计算涉及的因素较多,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设计计算方法。

4.3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认识

自密实混凝土在掺入大量的高效减水剂后, SCC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是否发生变化及其变化规律,目前还不是十分了解。

4.4自密实混凝土的抗震性能

这是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值得更深入的研究。如果在其中掺入纤维增强材料制成纤维增强自密实混凝土,将会在结构抗震中发挥重要作用。

4.5经济性问题

自密实混凝土的材料成本要略高于普通混凝土,这也成为应用SCC的主要障碍。应将SCC与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综合考察其经济指标,尽快推动SCC在我国的广泛应用。

5 小结

5.1自密实混凝土具有优异的工作性能,可在方便施工、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5.2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应根据具体工程对其工作性、强度及耐久性的要求 ,针对工程所在地的地方材料进行原材料的优选及配合比的优化。

5.3自密实混凝土的生产与施工的规范化对确保其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5.4自密实混凝土的广泛应用充分发挥了其优异的工作性能。

5.5自密实混凝土研究和应用还有很广阔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 罗素蓉等 自密实混凝土在加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建筑材料学报 第9 卷 第 3 期 2006 .6

[2] 周厚贵 水工自密实混凝土的设计及应用 水力发电 第33卷 第6期2007.6

[3] 杨枫浅谈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 山西建筑 第33 卷 第18 期2007 .6

[4] 杨建宁等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与应用 混凝土 2007年 第2期

[5] 刘运华等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进展硅酸盐学报 第35卷 第5期 2007.5

[6] 王再军 高强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山西建筑 第33卷 第21期2 0 0 7.7

[7] 周瑞林等 自密实混凝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基建优化 第27卷 第2期2006.4

篇10

【关键词】农产品;连锁经营;措施;发展策略

1.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发展前景

2011年农业部已经确定了40家农产品连锁经营工作联系点和80家农资连锁经营重点企业,准备通过加强联系、指导和支持的方式推动这一新模式的健康发展。并指出在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领域引入连锁经营方式不仅有利于促进规模经营,还有利于规范流通秩序,保证农产品与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安全。为了积极引导、扶持农产品连锁经营,农业部向各地下发了《农业部关于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的意见》,同年又与国家工商总局、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下发了《关于推动农资连锁经营的意见》,提出要把引导、扶持农产品连锁经营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1.1形势喜人亦逼人

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数量大、品种多。2003年,粮食产量43067万吨,糖料9670万吨,棉花487万吨,油料2805万吨,蔬菜53960万吨,烤烟201万吨,茶叶78万吨,水果14470万吨,肉类总产量6920万吨,水产品4690万吨。这些商品除部分农民自用外,大都成为商品需要物流,数量之大,品种之多,都是世界罕见,形成了巨大的农产品物流。可见,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大背景下,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调整结构、增加农民加入。而调整农业结构的基础和启动点,首先不是“产”,而是“销”,不是看你种什么,养什么,能不能把东西生产出来,而是看你能不能销得出去、赢得市场,使农产品的价值得以实现,取得合理的收益。当今市场流通产业已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成为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决定性环节。可以说,各级政府对农产品市场流通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因此,对从事农产品市场流通的企业来说,确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喜人形势。

1.2把握机遇,发挥优势

当前,农产品批发市场就是要抓准我国市场流通行业大发展、大调整、大推进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根本上改变设施简陋、管理粗放、交易方式落后和“脏乱差”的形象,采取综合措施,加快与批发市场有着天然的优势:一是货源集中、充足,品种齐全;二是靠“买全国、卖全国”,货源稳定不断档,这是靠建立一个或若干个生产供货基地无法以做到的办法,其成本和价格相对较低。因此,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发展配送和连锁经营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事实上,许多批发市场早就给大专院校、机关团体和宾馆酒楼等大单位按需按时配送农产品。不过这类配送的动作比较初级、简单。现在已涌现了象深圳布吉、天津金钟、无锡朝阳等批发市场在发展配送和连锁经营领域的成功探索和实践的典型,它们的经验很值得借鉴和推广。

2.农产品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目前已具备发展连锁经营的条件。首先,农业生产产业化程度提高,大生产必然要求大流通,传统的分散经营的方式必将改变。其次,农产品标准化程度提高,为农产品规模化流通和销售奠定基础。再次,消费者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进步。对安全消费,健康消费和文明消费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在推进农产品连锁经营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2.1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品牌共享优势差

生产连锁经营的优势就是在与连锁企业共享品牌和信誉,提供统一的管理和服务。而我国农产品无标生产、无标加工和无标流通,假冒伪劣的现象仍然很严重。许多连锁企业甚至不能提供相同的产品、服务和价格,所谓的品牌共享效应也就不能有效发挥。在构建农产品标准体系、农业标准化和流通领域标准化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特别是一些非规范认证机构和乱认证行为的出现,不断扰乱农产品标准化工作的正常进行。

2.2农产品深加工水平较低,产业链较短

产业链是产业层次、产业关联程度、深加工程度和产品满足消费程度的表达,产业链越长,可加工程度就越深。农产品产业链包括农产品从生产、加工、运输配送、市场销售过程中的所有相关产业。我国农产品产业链相对较短。大部分农产品都是未加工或者是简单初加工,深加工程度低,竞争能力低,产品销售渠道狭窄,产业链短已经成为限制农产品连锁经营的桎梏。

2.3供应链管理水平低下,导致农产品连锁企业质次价高

供应链上各个企业是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战略合作关系,追求的是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单个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每个企业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只专注经营核心业务,而将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这样既能将有限的资金集中于核心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又可使辅业务高效率、低成本地运作,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目前,农产品产销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着供应链过长,相关企业合作关系不紧密的问题。农产品经过反复倒手,质量下降,价格提高,使消费者转向农贸市场。

2.4缺乏高效的第三方物流支持,物流配送落后

我国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农产品和农资专业物流企业比较缺乏,现有的国有农业流通企业,例如粮站、种子站、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缺乏规范的经营管理机制和有效激励约束机制,效率低下,亏损严重。而且现有流通企业缺乏相应的保鲜、冷冻设施,现代化、信息化程度较低。物流配送落后导致农产品流通成本高,流通半径小,流通环节多。据统计,物流成本约占农产品成本的30%~40%,而生鲜农产品甚至在60%以上。而发达国家一般控制在10%以内。

篇11

关键词:工程经济 市场经济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E271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政策不断完善,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并且逐步完整的市场经济体系正在逐步形成。然而,作为我国市场经济运作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设计单位正逐步成为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经济实体,是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保障。这就需要相关工程经济专业人员重视对我国市场经济运作模式的探讨,踊跃地参与到市场改革中来,为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制定新的发展模式,以便于使工程经济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相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我国工程经济造价管理现状探讨所谓工程经济造价,指的是在工程项目施工进程中所要耗费的一切费用。一般情况下,可以将工程经济造价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施工前阶段的造价。主要是由相关专业设计人员对整个工程投资的资金估算,以便于为今后施工制定一个大概的费用支出预算。

2.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签订合同。通过事先谈判的事宜,与工程项目造价在这个环节的确定,然后交给相关银行进行审定,确保施工中有法律保障。

3.工程项目竣工后,由建设单位编制的竣工决算。决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实际造价,它是在整个工程完工以后,具体由建设单位编制的工程完工后的价格决算。通常情况下,对于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估算指标发挥重要作用,无论在哪个阶段都分别有相关的数据指标。例如,包括工程费用定额、预算定额、施工材料、机械设备预算等,按指定的文件规定,确保整个工程经济的造价管理体系有序、高效实行。但是,由于工程经济的复杂性,使得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三个阶段的造价都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工程造价的施工前预算。所以,不合理的造价预算体系往往容易导致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资金短缺、各项资金配置不合理、资金无法按时到位等现象,从而严重地影响到工程施工质量与工程工期。由此可见,进一步探讨工程经济的运作模式,对工程造价的加强管理,不断改革传统、低效的工程经济体制,使之更好地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工程经济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工程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保障,其中,工程项目建设投资和投资效果分析是工程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就需要工程经济相关专业人员充分重视工程初步造价预算,合情合理地估算投资,明确工程概算、预算和决算三者的关系,确保根据工程实际所计算出来的工程造价能够正确地反映出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把好建设的投资关,使国家有限建设资金得到有效的利用,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不断改变,要探讨新的工程经济理念来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建设。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工程经济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进行相关阐述:

1. 不断更新专业知识。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复杂,传统的工程经济专业知识已经难以解决新的问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因此,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必须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及时掌握工程造价管理的新知识、新方法、新理念,注重专业知识的更新。同时,要深入市场,对市场经济理论和建设市场的持续变化要随时了解、掌握,并总结出它的运行规律,制定市场经济变化规律曲线,为工程造价的制定提供依据。此外,还要学会用新的知识去收集市场信息,或者价格信息及造价信息资料,根据市场的运作模式能够汇编工程定额,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调整定额。在日常工作中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掌握新的方法,以便于更好地适应新技术和新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2.建立价格信息站,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各方面发展尚不完善,市场经济模式也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特殊时期。因而,市场中产品价格的稳定性较差,其变化波动还很大,市场产品价格的准确性与工程经济造价的准确息相关,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的预算质

量。因此,这就需要国家充分利用宏观调控手段,当地政府部门应建立有权威性的价格信息站,确保市场产品价格的稳定性,以提高工程概算的准确性。同时,由于工程监理制度在我国刚刚试行,正处于试验阶段,没有实战经验,所以,还应该设立工程经济造价管理的专业部门,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出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并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

3.改善定额。定额是工程经济造价计价的主要依据,在工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工程经济更好地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模式不断改革与发展,现在已不是计划经济,在工程项目造价过程中各项费用没有固定的标准。因此,改善定额(指只对人力、物力

消耗量固定), 能够使工程造价的价格可因地因时变化调整,以便于设计人员更好地了解市场价格的动态因素,使之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把工程建设费用降低到最低水平,让有限的建设资金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

4.提高专业人员的整体素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已发生巨大的变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得到有力的佐证。因而,对于工程经济的专业人员也不例外,必须提高自身的整体素养,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转变工作观念,要经常深入市场,主动去了解、掌握市场经济理论和建设市场的变化与运行,加强

学习和掌握施工技术,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使工程造价管理的技能从传统繁琐的数字计算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努力去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以利于技术与经济的统一和结合。此外,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高尚的

职业道德,确保整个工程造价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公平、公正、准确、科学地确定工程造价,并为企业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供可靠保障。

三、结语综上所述,工程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保障。因此,不断探讨与改革工程经济发展模式,使工程经济的发展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工程经济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身学习,适应市场经济的时代要求,不断提高自身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逐步探讨出一套适合我国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工程经济发展模式,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先行条件。

参考文献:

[1] 武晓峰,王青香.浅析如何加强住宅工程造价管理[J].华章,2010(16)

[2] 向宇琼.浅谈现行工程建设计价依据应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J]. 中国城市经济,2011(17)

篇12

关键词 民营电视公司 市场分析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中后期,电视开始进入我国百姓家庭、影响人们生活。从某种角度说,它是随着我国社会的改革开放而普及,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在电视媒体的发展过程中,民营电视制作公司悄然在市场中出现,并不断发展壮大,曾一度吸引人们的目光。然而,近年来一些民营电视公司正淡出人们视线,这一现象同样引起业界的关注。

民营电视节月制作公司,实际上是指群众集体经营或私人经营的电视节目制作机构,主要制作电视剧、电视广告、栏目和专题类节目,提供给电视台播出,并且从中获得经济回报。目前,国内民营电视制作公司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三种:自主制作,与电视台合作经营,以及与电视台内部的公司合作。电视节目市场按照产品流通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生产市场、交易市场、需求(消费)市场i个主要部分。民营电视制作公司在市场经营中有所长,也有先天不足,客观分析市场,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扬长避短,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生产市场门槛降低,制作公司竞争激烈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广电管理部门对电视节日市场的规制经历了一个从紧规制、放松规制、激励规制的过程,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发展壮大的。

90年代中期,国家广电部门禁止私营企业进入影视制作领域的,许多民营电视制作经营机构在工商部门注册公司时,尽量规避“影视制作”字样,取而代之以“文化”、“艺术”、“策划”、“投资”公司命名,实则从事影视制作业务;1998年一2003年,国家广电部门政策规制出现松动。《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规定民营机构经过“批准”和“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就可以进行相应影视制作业务;从2004年以后,国家对影视制作市场逐渐采取激励政策,“允许各类所有制机构作为经营主体进入除新闻宣传外的广播电视节月制作业”,”“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本以股份制、民营等形式,兴办影视制作、放映、演艺、娱乐、发行、会展、中介服务等文化企业,并享受同国有文化企业同等待遇”。上述法规和政策,取消了以往对民营电视机构在制作和经营电视节目方面的市场限制和政策歧视,为民营电视制作机构打开了进入影视制作市场之门。

由于对电视节日生产者设立的准入门槛逐渐降低,以及电视剧制作具有的周期短、资金回收快、社会影响大等特点,电视节目生产很快成为吸引社会投资的行业。

在我国电视节日生产市场,存在着三大市场主体,即各级各类电视台、各类电视台所属的电视制作经营机构、民营电视制作机构。

第一是各级各类电视台,主要从事电视栏目、专题类节目生产,满足本机构播出需要,由于各电视台的地域限制和资源有限,多数电视台的节日制作以本地区资源为主,这就为民营电视制作机构预留了跨地区进行资源整合的空间。如光线传媒初期制作的《中国娱乐报道》、欢乐传媒的《超级模特》、唐龙国际的《国际影苑》等节月,正是填补了各地电视台节日的空白。

第二是各电视台所属电视制作经营机构,它们主要制作电视剧、专题和栏目类节日,如中央电视台子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湖南娱乐频道控股的上海天娱传媒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由于人、财、物方面优势,节目质量总体水平较高。

第三是民营电视节日制作经营机构,主要制作电视剧、专题和栏目类综艺节目,从生产能力上看总体呈现金字塔型结构分布,生产能力较大的公司占总体的4%左右,中型公司占5%左右,其余多数是小型公司。

近些年,电视节日制作机构逐年增加,截止2006年,全国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电视剧制作专业机构已有2442家,绝大部分电视剧制作单位规模小,这些社会制片公司的力量主要集中在电视剧和一些综艺节目方面。由于这些制作机构融资渠道不畅,产能和投资力度有限,产品形式缺乏创新,模仿海外节日现象比较普遍,节日总体质量和水平不高。大多数民营电视公司都还处于“内容提供商”的角色,即向电视台输送内容,负责栏日制作:这种做法风险相对较小,尽管收益难于保证,但是易于中小型民营电视企业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不难看出,在生产市场的竞争中,各级各类电视台及其附属制作机构生产节日直接播出或出售,在与民营电视公司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和垄断地位。对于多数民营节月制作机构来说,如何提升自身的生产能力和制作水平,在变化莫测的影视市场中选准发展方向,成为当下思考的问题。

从近年来生产市场情况看,节日产品数量在逐年下降,出现了从追求数量增长向提升制作品质的转型趋势。以电视剧生产为例,据有关统计,“2009年度全国生产完成并获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剧目共计402部12910集:(2008年度共计502部14,498集。2007年度共计529部14670集。)电视剧生产在经历了多年快速增长后,逐渐实现了理性回落,优秀电视作品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二、电视节目交易市场初具规模,交易走势成为市场晴雨表

我国电视节目交易市场经过20多年培育,形成展会、渠道发行、行业交易、网络交易多个交易渠道和力’式,这些市场彼此交错,互为补充,促成了当下我国电视节目交易市场的基本规模,市场交易走势成为电视节目市场的晴雨表。

我国电视节同展会市场的起步是在20世纪后期,中国电视得到快速普及,但节目内容短缺问题随之就显现出来,电视节日的流通起初以电视台之间的节目交换形式为主,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交易市场,1988年第二届上海电视节,电视节目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被认为是中国电视节同市场正式形成的开端。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发展,各类影视节目展会相继出现。1996年,首届“全国国产电视节目展示交易会”,标志着我国电视节日市场正式形成规模,当时参加展示交易的节日16169部,其中,电视剧9528部(集)、专题节日2568部(集)、其他类型节目4074部(集)。全国各地一些大城市相继举办的影视节目交易展丰富着节日交易市场,中国广播影视国际博览会、中国国际影视节同展、上海国际影视节、四川电视节、湖南金鹰电视节、中国香港影视节、中国台北电视节等,影视节目展为电视节日交易增添了活力。2003年,首届中国国际影视节同展交易金额(含意向交易金额)5.3亿元人民币;到2008年第六届交易金额(含意向交易金额)达15.93亿人民币。据不完全统汁,月前我国用于电视剧拍摄的资金有60%-70%来自社会,而在年产量9000集左

右的国内电视剧市场,由民营电视公司独立和参与制作的电视剧,已经占据8成的市场份额。

可见,通过二十年的培育和扶持,国内电视节月展会已经初具规模,这些展会活跃r市场,促进了电视节日的交流和交易,从娱乐新闻到电视选秀,从古装剧到军旅剧,各地影视展会释放出电视节日市场的供求信息和未来走势。

在电视节日的发行方面,主要有几种形式:电视台或广电集团独立发行,社会电视节日制作机构独立发行和委托发行等。在节目发行市场上,节目供需双方采用最多的是直接交易,电视台与发行商之间形成电视节同销售网络,多数社会电视制片公司采用传统方法直接向电视台销售电视节日,节目发行成为社会电视制片公司的难题。

三、需求市场从一元走向多元,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近年来,电视节丹需求市场开始发生变化,一方面,随着我国电视媒体产业化的发展,各电视台电视专业频道逐渐增多;另一力‘面,电视形态也在发生变化,数字电视、楼宇电视、移动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相继出现。需求市场的多元化,为电视节日的播H{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全国各电视台作为节日需求的主要对象,仍然存在着节日供不应求的现象。据有关统计,‘截止到2007年年底,全国共批准设立电视台287座、教育电视台44座,广播电视台1993座:全年开办电视节目1283套,其中付费电视138套。全年播出电视节日1453万小时。在播出的电视节同中,影视剧类节目为652万小时(占44.9%),如果加上综艺益智类节同,娱乐类节目的比重超过了一半(达53.6%),娱乐类节日对于电视仍是半壁江山,全年共制作电视节月只有255.33万小时。可以看出,全国电视机构还是有比较大的的播出空间。

此外,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预计,到2010年,中国电视付费频道用户数量将达到l.28亿户,其市场规模更达1000亿元之巨。而目前节日源匾乏、现有节目质量不能满足观众需求是当前数字电视运营商遇到的主要发展瓶颈,为了发展付费频道,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参与付费频道的合作。

总之,目前我国电视节目的生产数量仍满足不了播出需求。从近些年电视频道数量的增长情况和播出情况看,节闩市场需求还是较大的。另外,IP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的出现,给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制作的节日提供另外一种播出平台。IPTV作为一种新的节日传播渠道,可以将电视节目通过电信的网络传送到电视、电脑甚至手机上,为电视节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消费市场。

我国电视节日市场的需求主体已经开始从单一的电视台向网络化、多媒体等多元化方向发展,电视节月的需求市场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四、民营电视节目制作机构面临转型

我国民营电视制作公司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正处在一个亟待转型的发展时期。

1、从生产的角度看,我国民营电视制作机构整体上还处于粗放型经营状态,与电视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国有电视台及其下属制作公司相比,其规模上显得小而散、多而杂,专业化程度和制作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节日创意没能跟上电视发展潮流:例如,前几年国内电视娱乐节日曾创下不俗的收视成绩,在这一轮电视娱乐浪潮中,央视和几家省级卫视成为主角,民营机构制作的节目没能显露头角。

2、从电视节日交易市场看,短期内以“买力’市场”为主的状况不会改变,尽管国内对电视节目的需求还在增加,但以电视剧销售情况来看,市场供求存在着结构性失衡,即高质量精品电视剧供不应求,制作粗糙、质量低下的电视剧供过于求。例如2003年全国投入电视剧拍摄的资金超过3()亿元,2004年超过3s亿元,2005年的电视剧投资金额进一步攀升。从市场需求来看,2003年各级电视台只播出电视剧约8000(部)集上右,2004年共播出约10000(部)集左右。多数电视剧没有出现在荧屏上,而是积压在制片公司的库房里,这就形成了供给市场上表面繁荣,实际匮乏的局面。节目在交易市场中是否畅销,内容质量是一方面,市场导向、观众需求是另一重要方面,二者缺一不可。多年来,各电视台重播现象严重,原因之一是符合要求的节目不足。

3、从经营角度上看,民营电视制作机构起初多是为电视台提供节目,从一个领域人手,集中力量,以专见长,重点突破,随着与播出机构合作的加深,一些公司开始进一步拓宽经营领域和范围,实现经营上的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如光线传媒以《娱乐现场》的品牌打造为基础,相继推出《海外娱乐现场》、《娱乐人物周刊》、《娱乐中心》、《电视剧风云榜》、《摩登时代》等多个节目,在全国各电视台播出,同时,光线传媒每年还举办几十场大型娱乐活动,如百事音乐风云榜、电视剧风云榜等。派格太合在原有制作电视节目的基础上。又向电影、纪录片、全国巡演、全球巡演等领域开发拓展。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成为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在度过初创期、向发展期转型的经营策略。

4、三网融合时代的到来,为民营电视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今年,我国推出了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首次明确了三网融合的时间表和具体实施步骤。目前,试点工作已经展开,我国将在五年内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三网融合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通信网三网互相渗透、互相兼容,并整合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

篇13

关键词:会计;经济发展;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会计发挥的是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作用,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够把握经济发展脉搏,适应经济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我们亟待研究与探讨的问题。

一、新形势下会计行业发展趋式分析

作为一门应用于控制经济活动的新兴经济信息科学,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会计科学由单纯的会计学发展为边缘科学与综合科学相结合的科学形式,现代会计科学向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知识领域延伸;会计由静态核算转变为动态核算与控制相结合,传统的事后记账、算账、报账等活动,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已相去甚远,具体表现为:

1.在新的经济环境中,知识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资本与劳动力两大生产要素,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企业之间竞争的成败因素主要是知识资源。

2.竞争使管理者更迫切希望得到准确的成本信息。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国外跨国企业的进入使国内的众多公司所面临激烈竞争,管理者愈加重视企业的成本核算,更想知道准确的成本信息。

3.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更需要成本精确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因此,发现成本计算错误时,公司没有时间做出成计算调整。迫切需要企业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4.网络的普及使电子商务日益风行,成本计算方法将发生根本变化。一是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二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或缺。

二、新形势下会计应对经济发展有效措施

会计作为炙手可热的职业,对所面临的知识经济飞速发展新形势,更应该不断更新思想和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建立适合经济发展的新型模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1.转变观念是适应经济发展的前提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会计人员必须转变观念,必须抛弃一些陈腐的不合时宜的观念,必须运用全新的思维,创造出一系列知识经济时代全新的会计观念。

(1)会计人员应具有面向未来的前瞻观念。会计是一门实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其工作职能将由“反映型”向“决策型”转变,通过对经济活动的会计管理,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做好财务决策。

(2)会计人员应具有持续发展的创新观念。会计人员通过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从而实现对财务结构体系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

2.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是适应经济发展的基石

会计人员的素质是做好财务管理的基础,正确的思想素质决定了其处理业务的原则,业务素质则验证着一名合格会计人员的思想素质,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会计电算化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趋势。它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分析成本。会计人员应及时提高自己的技能,才能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变被动为主动,并且承担分析、设计和管理工作,充分利用信息新技术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而不致于遭受淘汰。

会计电算化后,软件完成了大部分数据处理工作,大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但利用计算机舞弊的危害很大,而且不易被人发现,因此计算机条件下必须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立和执行。此外,更加需要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

3.建立适合经济发展的新型模式

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要强化内部治理,严格监督,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相应地需要建立强化会计治理的会计模式;政府部门通过经济政策、经济法规和经济杠杆等对企业进行调节和规范经营活动,而不是直接干预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地需要建立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相协调的会计模式;企业要进入世界大市场,参与国际流通,发展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和技术交往,相应地需要建立面向市场、面向国际的知识治理型的企业会计模式。治理型会计模式的基本框架是:建立调控型的会计组织系统;建立开放型的会计信息系统;建立知识型的会计治理系统;建立服务型的会计市场系统;建立竞争型的人才系统。

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会计工作者肩负着公正处理社会各阶层经济利益关系的艰巨任务,会计人员不仅反映、核算、监控着每一位劳动者的贡献、效率和权责,从宏观角度看,会计人员利用最综合的价值指标提供多元利益集合体的经济信息,综合反映了各个时期的社会经济效果。因此,面对这社会赋予的神圣职责,如何做一名适应经济发展的会计人员,更好地完成我们的千秋大业、历史使命,值得更加深远的思考。

参考文献:

[1]葛家澍,窦家春,陈朝琳.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必然选择:双重计量[J].会计研究,2010(02).

[2]任世弛,李继阳.公允价值与当代会计理论反思[J].会计研究,2010(04).

篇14

现谈点营销人关心的实质话题,以飨同仁,与之共勉。

那么营销人该如何突破自身的发展瓶颈呢?

一、心态决定一切,路永远在前方--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请回顾一下身边你认识的营销人,真正成功的可能并不多吧。不是有权威机构做过评估测算吗,真正突围到营销上层,做出一番成就的精英不过5%。而更多的人要么长年在营销基层停滞不前;要么已发展到中层做半个管理者,却难以突破发展瓶颈;要么知难而退,中途转行;要么自主创业,另辟蹊径。而我想对前两类的在职营销人说:

既然选择了,就不要轻言放弃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有时胜利源于坚持。

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我们可以做得更好的--希望是动力之源。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怎么指望让别人对你有信心--信心是前进的自驱力!

我大学毕业后,曾有希望留校,可当时做了一个重要的抉择--入行营销,漂泊商海,追求自己心中的未知蓝海。至今无悔,奋斗不止,乐在竞争,乐在其中。

清晰记得在做三个月营销基层工作后,曾想放弃,哥哥在电话中的一句话“你说不适合,那你适合干什么”点醒了我,我坚持下来了。三月后我做了促销主管,再三月后做了业务主管,半年后做了部门经理,之后又历任销售经理、区域经理、大区经理、市场部经理,总经理助理等职位,在营销职场六年时间服务了三家公司。想起来每一步都步履维艰,但目标追求与不懈学习从未改变,也许这是我不断进步,并小有成就的关键所在吧!我有个原则:方向正确,不管怎么变,只要路线是“向上的”就是好的!

现在想来,营销的一大魅力恰恰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创造性,这里没有固定的程序可操作,没有不可动摇的营销手段与方法;有的是瞬息万变,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是纯粹的“动感地带”,是成王败寇,是以业绩论英雄的“营销乱世”。

有为之同仁,请适应营销之变,并为心中的追求目标不懈努力;多加历练,经历是一种财富;不断学习,学习力是核心竞争力;坚持就希望永存,成功可待。

二、实战固然可贵,可创造出实效才算贡献价值

实战经历、经验,是营销人最值得珍惜的宝贵财富,也是重要资本之一。尤其是拥有实战经验的经理人和营销策划人,实战经验更是活水之源,立业之根。

笔者认为,实战就是实操能力,是实现那惊人一跃,临门一脚的营销关键,是一种实现品牌核心价值的营销过程。而实战最终的目的是要见实效,没有实效就称不上真正的实战。

我在任职陕西某知名白酒企业的大区经理时,深有感触。该企业是本土行业内的翘楚,其营销盈利模式与精细化运作、精准化营销都是领先的,而现象是就连总经理都经常出现在市场一线,实地调研本品销售状况,了解竞品动态,检核月度重点工作的执行情况,与经销商与公司团队成员深度沟通,然后在当天迅速召集本区域主要负责人开分析总结会,重点进行实效结果评估,明确改进关键点并量化指标,责任到人。老总的这种工作作风令我非常钦佩。这种自上而下的带动效果显而易见,形成的氛围就是每个人都从市场中获取话语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现在想来,有的只是感恩,是那几年的再历练帮我认识到了营销实效性的重要,养成了凡事抓结果的理念和习惯。营销不是花瓶摆设,好看没用,要见效;营销最忌讳假、大、空;战略固然重要,而最终决定战役胜负的是战术。如果你很努力,也有思想,但就是缺少可行性方法、手段,制定的方案又不能落地,那你当然很难得到提升,因为你没能把好的思想转化为现实的价值,业绩没有实质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