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22: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知识管理的好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416
我院是一所三甲综合性医院,1年手术量达1万多例。共有18间层流手术间,承担着全院18个科室的择期和急诊手术。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术方法不断改进和创新,高值耗材广泛应用,如何对手术室高值耗材实施合理的管理方法,避免手术室高值耗材的浪费、漏账和流失,充分满足手术需要,提高工作效率。
为探讨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新方法工作效果,我科通过专人管理,设立高值耗材专柜、定位放置、标识清楚、定期检查,及时收费并核对。结果:库房高值耗材物品摆放有序、整洁,物品没有过期、遗失、少收费、漏收费等现象。设立专柜、专人管理,改变以前高值耗材摆放混乱的情况,保证高值耗材供应及质量,提高科室工作效率和医院的经济效益。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管理方法
专柜管理:我科根据临床需要设立8个专科小组,分别是普外组、骨科组、泌尿外科组、心胸外科组、神经外科组、腔镜科组、五官整形外科组、妇产科组,根据库房的总面积设立每个专科组专柜,根据各专科组高值耗材的种类设置货架数量、货架层高,排放整齐,逐批使用,保证物品先到先用,防止物品过期,专柜上锁。外面标明专柜名称,由上到下存放耗材的种类、数量、电脑收费码、医院中标价,科室每进新品种高值耗材,在库房大门贴温馨提示,标明耗材的名称、使用方法,放置的位置,可以在哪专科使用等信息。库房大门钥匙白天专人管理,三休时间由值班人员管理。
专人申请:由于医用高值耗材的品种越来越多,需求量逐日增加,生产商也越来越多,常用高值耗材采用招标进货方式,少用高值耗材采用备货方式管理。所有高值耗材由使用科室主任根据专科手术需求制定常用物品的备货基数,如耗材种类、品牌名称、型号及规格、数量等,第1次使用由科室主任提交申请,经审批同意后进行招标,中标后由采供部进货,手术室按申请领货。少用高值耗材中标后由采供部和供应商协商,将高值耗材备在手术室以便使用并作为手术室备货基数。高值耗材申请授权给专职人员,根据库存数量及手术需求量随时补齐库存,每个月1号将上1个月实际使用数量和三联单提交至采供部,并由采供部核对、统计并通知供应商结账。
专人管理:手术室高值耗材由专人固定管理,在采供部领取时要查看产品的三证是否齐全,还应检查产品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外包装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具有生物检测人员出具的细菌培养和检验合格证及相关热源报告是否合格等。专管人员对专柜要进行定期检查,包括产品的有效期、规格、存货量等情况。专管人员每天下午要查看第2天手术需要的高值耗材并备齐,如果没有要立即通知手术医生调整,专管人员要听取手术医生对高值耗材使用情况的反馈,及时将情况反馈给采供部,以便更好为医生和病人服务。
规范使用管理:每一新产品由厂家提供介绍,包括名称、用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每天由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上医生备用高值耗材向专管人员领取,使用后填写三联单,由手术医生、巡回护士、专管人员确认签名。使用前护士要把好质量和无菌关,包括检查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包装是后完好、有效期等。在使用过程中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要指导医生正确操作使用,避免使用不当。使用后统一回收、统一销毁,杜绝多次使用,严格预防院内感染。
收费的管理:信息化收费,记录到个人,我科自2008年1月实行电脑收费,每个手术间、医护办公室都配备了电脑,实现了手术室全科信息化,由信息科建立收费码,每台手术的收费和确认均由巡回护士在手术间的电脑收费系统上来完成。具体操作如下:巡回护士通过系统用户名和密码的验证进入手术收费系统,然后录入手术收费码、高值耗材收费码,名称和单价自动在收费栏内显示,只需填写使用数量,该项目的总费用会自动生成,收费完成后,费用的记录员显示该手术巡回护士的名字,巡回护士仔细核对后,记账进行确认。专管人员根据巡回护士领取量,实际使用量,核对三联单,查看电脑收费,防止漏收、错收。
结 果
通过对高值耗材实施管理的新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物品摆放井然有序,改变以前库房凌乱、积压、过期等现象。术前充分准备,无发生1例因高值耗材的使用问题而引起的医护或护患纠纷,术中护士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减少巡回护士因物品准备不齐全而离开手术间的次数。2010年1~12月对已完成手术12 100例进行检查,无1例高值耗材少收、漏收费现象发生。采用新管理方法后没有高值耗材过期发生。
结 论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医用耗材越来越多,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其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高值耗材实施科学的使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点。由于手术室高值耗材种类繁多,一旦忽视检查,就有可能造成缺货而影响手术进行[1]。要科学有效地管理好高值耗材,必须要优化流程,同时得到信息系统的支持,使高值耗材能够科学、有效、便捷、透明地使用,减少由于管理的不严谨给病人、医院、科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通过专人管理、专人申请、专柜管理、规范使用管理、收费的管理这几道程序管理,杜绝高值耗材凌乱、过期、丢失、少收费、漏收费的现象。做到了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这样不但使专管人员工作便捷有效,同时还增强了手术室人员责任感,提高了服务质量,真正做到为患者服务,取得了双赢的好效果。
关键词: 高职指导老师 学生管理工作 方法 技巧
随着社会对职业技能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以及高职院校学生数量的不断壮大,高职指导老师在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大。学生指导教师是大学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整个教书育人的大环境里,在完成高等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与工作零对接的高技能型人才的总目标下,所起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在很多方面也是无法替代的。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因此高职指导老师除了把握好相关政策,做好相关专业学生管理基础工作之外,更需要灵活运用各类工作方法与技巧。
一、从实际角度出发,加强客观认识
1.了解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与特点。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几个共同问题,由中学阶段的充满理想到进入高职后的目标失落,由中学阶段的紧张而充实地学习到进入高职后失去自我价值与发展动力,同时失落、自闭、灰心、厌学、茫然等复杂的心情也时刻干扰高职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高职学生自身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不重视自身综合素质发展,不关注社会发展,与市场经济脱轨,并伴有较强的逆反心理。
2.正确认识目前高职学生指导教师的不足,加强自身学习。
目前高职部分指导老师存在知识陈旧、思想落后及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指导老师工作不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具备语言、心理、思想、政治等多方面的知识技能才能胜任。要做好这项工作,高职指导老师就必须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积累,一方面随着社会大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时刻学习研究当前形势下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另一方面也要经常学习更新专业知识,这样才便于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需要。
二、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基础指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学生管理基础工作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思想政治工作是稳定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有利武器,它关系到学生的团结稳定、健康成长,关系到学生团体文化建设的成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服务学生”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是思想教育的出发点,避免为了管理而管理,在不违背任何规章制度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并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发展,以便提高管理效能。
2.加强与学生沟通。
科学地掌握学生动态和心理活动,尤其要关注特困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存在一定问题的特殊学生群体,多观察,多调查,多谈话,必要时与学生家长保持一定的联系。遇到问题认真处理,重视细小,不错过细节,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做好学生稳定工作。
3.注重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培养。
在大学生群体中,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占有一定比例,存在不可忽视的力量。对学生干部选拔、学生党员的发展务必严格要求,严格把关,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使学生群体信服,并在实际工作及各种活动中树立学生干部及党员的优秀学生的代言人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发挥学生影响学生的作用,使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真正成为学生指导教师的得力助手。
4.在创新平台上丰富学团活动,寓教于学,寓教于乐。
避免学团活动“传宗接代”,活动主体与形式都要跟随社会发展,在立足高品质的基础上,加强创新,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把对学生管理与学生成长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健全学生的思维及人格。
三、及时与院校沟通,使院校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强有力支持者
学生管理工作琐碎、零散,并常常伴有突发性,工作在一线的学生指导教师往往习惯这种工作性质,有很多同志在处理琐碎、零散、突发事件时也往往持默默接受、解决问题的态度,缺乏总结事情规律的意识,导致从主观上忽视事情发展的动态,存在“因小失大”的隐患。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任务,而学生是校园主体的被施受者,是校园稳定的核心,是检验教学模式的执行者,因而学生的各种行为、思维反应直接影响到校改是否成功,发展目标能否实现。简言之,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的整体工作运行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在发现隐患问题时必须及时与院校沟通,受到院校的高度重视,也只有院校高度重视学生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学院各项工作稳步执行,才能使高职院校稳步发展,才能使指导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随着高职院校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指导老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完善自己,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在面对学生时做到“学生事情无小事”,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尽职尽责;以饱满的情感进入角色,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工作规律与特点,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做到有的放矢,为社会培养全面、合格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作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法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methods in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from four aspects,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highway;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method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为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必须加强基础工作、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把关工作。目前如何围绕这三个环节,结合当地条件,尽可能充实,丰富其内容。强化其手段,建立一套科学和适合国情、省情的实际情况和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即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从我省重点工程施工实践证明,要想建立科学的、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我们还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仍有许多困难。公路工程线长面广,有些工程施工季节性强,施工队伍的条件和素质要求还不相适应,工程监理工作起步晚,缺乏成熟经验,检测手段还不先进,都有待于我们作出更大的努力去探索,逐步加强完善质量管理工作。工程监理,负责监督工程质量、进度、造价、保护双方利益。建设单位要充分发挥监理工程师的作用,支持监理工程师的工作,监理工程师要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
1 建立以工程监理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一个严密的强有力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质量的关键,有利于工程监理工作的开展和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监控作用。为些,即要加强“三个层次”的控制和各层次的职能,即政府监督,项目(施工)监理和企业自检。要在建立公路监理制度上,逐步建立起三个层次的管理体制,又要理顺“三者”的关系,即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和承包单位三者的关系。并概括为:(1)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的关系,是依据工程建设发包和承包合同或协议,构成承发包的关系;(2)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的关系,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通过监理服务协议或合同确认职责,权限和经济关系;(3)监理单位与承包单位之间没有合同关系,也没有任何经济关系,而仅仅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同时,还要建立以工程监理为核心的监理、检验和质管组织:(1)监理工程师依据监理办法和监理合同、独立、公正地行使监理职权,对建设单位和承包(施工)单位均具有监督权,以负责保护双方利益。(2)建设单位要组织检验小组,对施工单位进行质检和抽检。(3)施工单位要成立各施工点质管小组,负责自检、专检和互检。
2 加强质监基础工作
基础工作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实现质量管理总目标,也是为质量管理创造前提条件的最基本的工作。只有重视基础工作,才能坚持做到施工中的“四有”、“五化”,即:有方案、有标准、有制度、有目标:施工规范化、操作规程化、技术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数据科学化,才能确保建设总目标最合理的实现。
2.1 明确技术标准、强化标准工作
2.1.1 各项工程的设计资料、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工艺要点,质量检验方法和评定标准,以及工程监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等文件资料,统一印发至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使其人人目标明确,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1.2 现代工程建设要注意技术美学,强调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统筹考虑。
2.1.3 各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等文件,在开工前送交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
2.2 强化检测手段,做好计量工作
计量检测工作的加强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质量检验评定的准确性。为强化检测手段,要求各地、市公路部门和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试验室,配专职人员负责常规试验和抽验工作,省公路局对各地、市拨发专款配置仪具。
2.3 重视质量信息,用数据指导施工
项目建设在开工前,由建设单位(指挥部)将各种原始记录表、检查记录表、测试报告表及统计表格等发到施工单位,并规定向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定期报送各种资料。
2.4 建立健全责任制
建立和健全质量责任制,制定各级职责范围,实行联质奖惩制,发挥经济制的作用。
2.5 重视技术培训,加强质量教育各级领导要尊重科学,支持技术人员的工作,有计划、有目的地举办技术培训班,如省公路局每年为全省各地、市举办一期公路工程试验培训班。还利用施工现场举办工程质量研讨会,总结交流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
3 加强质量控制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对工程质量起着保证作用。其核心是贯彻“预防与把关相结合,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其目的是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以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定的目标。影响工程质量的直接因素主要有设计、材料、施工、检验四个方面,实施在全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事先控制、中间控制和事后控制。其它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
3.1 设计质量的控制
对路基、路面、桥涵结构设计的图表、资料文件因未经施工实践,不尽合理及遗漏、错误部分往往不易暴露,除开工前通过设计文件会审控制外,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要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3.1.1 重大变更应要严格按设计变更报批手续,按规定程序办理。
3.1.2 非重大变更由设计、施工、监理三方现场会审处理,也可以由设计单位授权监理工程师审处。
3.1.3 对设计中不详、漏误及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监理工程师可以书面明确解释或补充规定。
3.2 材料质量的控制
原材料是工程实体的组成部分,对工程质量有着直接关系。因些,要求施工单位:一是把好材料采购关;二是对各种原材料进行测试鉴定:三是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和半成品。
3.3 施工质量的控制
3.3.1 抓好各施工阶段,以防患于未然。对施工单位的各施工阶段要通过定期检查评比,有的放矢地对重点突击的问题进行现场检查、评比和交流,对存在的问题,施工要点、注意事项等,质监部门以书面形式发至施工单位,目的是为了提高工程质量。
3.3.2 对影响质量的要害问题或带普遍性问题,要坚持质量第一,都下决心打掉,保证了工程质量。
3.3.3 对虽未发生但根据技师情报信息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要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避免事故发生。质监人员在现场及时同施工单位协商解决问题,避免了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3.4 对检验判断准确性的控制
质量检验属于质量管理中的把关环节,往往因为检验人员的素质不高及工作中的差误和检测仪具的精度不高作出错误的判断,影响和危害了工程质量。
3.5 其它因素的控制
民间纠纷,报酬不合理,劳动强度高,劳保条件差,干部作风不深入,施工人员情绪不佳,都可能导致人为的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这些因素不可忽视。因此,领导干部要深入施工现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时解决实际问题。监理人员和检验人员也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抓好质监工作。
4 严格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是评检施工负责人能否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定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标志着质量好坏的程度,其关键在于做好下面几点。
4.1 明确质量检验标准、内容和手段
检验标准主要技术规范、操作堆积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即达到规范化、堆积化、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检验内容主要对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结构整体和部件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检验,使质量事故尽可能地消灭在施工过程中,这样使工程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检验手段是通过仪具测试和检验数据结果反映出来。对技术标准高、工艺较复杂的项目,其检验标准另有设计规定的要求,并经质量检查后方可签认。
4.2 检验的组织形式
质量检验应坚持专职检验和群众自检相结合、日常检验和重抽检验相结合、定期和不定期的自检、互检和全机检查相结合。专检人员必须从施工准备、竣工交验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检验。
4.3 高标准、严要求、把好质量关
无论管理制度、工艺措施、规范、规程、规定要求;还是从平时检查到具体指导,从关键部位到每道工序,都必须强调一个“严”字:对出现的质量问题,更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苛地进行妥善管理,该返工的一定要返工,该停工的也一定要停工。
5 结束语
现代公路建设施工质量管理的内涵比过去更为丰富,它不仅受到思想、技术、组织、经济等方面的制约,并兼有咨询、顾问、参谋、控制的涵义,还涉及到工程法规、行为科学及技术美学等诸多因素。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现时特点的施工质量管理方式和质量保证体系就显得更为重要,已成为当务之急。围绕工程质量管理这一课题,作了粗浅的探讨。
参考文献:
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在没有阅读本书之前,虽然我每天也做着知识管理的事情,但那只是不自觉的、零散的行为,所以知识管理的效果不佳、效率不高。譬如,虽然每天在努力地学习,但学习的深度不够,往往浅尝辄止,或者学习的领域太多,没有在一个细分的领域达到专家的水平,这样的学习往往意义不大。这是作者给我的重要启示之一。通过阅读此书,我还进一步明白了知识显性化的重要性。反思自己以往的工作和学习,知识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归结起来,首要的问题就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我相信,只要认识提高了,今后肯定会做得越来越好。
其次,要从行动上采取知识管理的有效措施。既然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就要采取更加高效的措施。许多人可能和我一样,每天也在进行着知识管理的活动,但问题是,方法不一定是最佳的,效率也不一定是最高的。书中几次提到的两个例子,我想很多人可能都碰到过――自己保存在电脑上的资料,想用的时候就是找不到;明明几天前看见过的一个网页,在需要的时候就是找不着。这些例子所涉及的就是知识保存的问题。所以说,对于像保存知识这样看似简单的事情,也大有学问。好的方法往往可以让人们事半功倍。
每个阅读此书的读者都会在心底跟作者进行交流,一边阅读,一边反思自己日常的所作所为,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自己管理知识的方法。作者与读者无私地分享了自己在知识管理方面多年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很多知识管理的方法和技巧。这些技巧很具体,操作性也很强。就拿“搜索引擎使用中的10个技巧”来说,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也就熟悉七八个,其余的是第一次听说。其他学科的教师知道的就更少了。再如,关于知识共享,作者也教给我们不少实用的方法。
[关键词]知识管理;灰色多层综合评价;绩效评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4-0061-02
1 引 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1]。企业管理者通过知识管理绩效评估,衡量知识管理的业绩和发展成果,从中找出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国内外许多学者就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笔者曾在文献中对其进行过研究[2-4]。目前关于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均未形成统一认识,主要是描述性地判断企业知识管理效果好坏,很难完全真实地反映其好坏程度,导致评价中提供的评价信息处于“部分确知,部分不确知”的状态,具有很高的灰色性。本文建立基于灰色多层次评价的知识管理绩效模型,分析评价知识管理绩效的主要因素,建立一套适合知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给出了一种知识管理绩效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企业评估、跟踪和实时监测知识管理活动提供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和实施准则。
2 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结合企业的组织特性和知识管理的特点,从知识创新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知识保护能力、知识管理设施、企业效益五个方面设计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并选取多个子指标,建立了一套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3 知识管理绩效灰色多层评价模型实证研究
对知识管理绩效的评价,首先应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制定评价指标的评分等级标准,依据评价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值的确定,然后采用灰色多层综合评价模型对企业知识管理绩效对某公司的知识管理进行综合评定。
A代表一级指标Ai的集合,记为A=(A1,A2,…,Am);Ai代表二级指标Bij的集合,记为Ai={Bi1,Bi2,…,Bin}。则多层次灰色评价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制定评价指标Bij的评分等级标准,通过制定评价指标评分等级标准,并赋予一定分值,将定性指标Bij转化成定量指标。本文制定如表2所示的二级评价指标Bij的评分等级标准。
按照上述的方法可以依次得到R2~R5。
步骤七,对Bi作综合评价。对被评对象的Bi作综合评价结果:Bi=Ai×Ri=(bi1,bi2,…,big),所以:B1=A1×R1=[0.3736,0.2535,0.0394,0.0826]
按照此方法同样可得到B2~B5。
步骤八,对A作综合评价。对被评对象A作综合评价的结果记为B,则有B=A×R=[0.3820,0.3568,0.2469,0.0543,0.0239]
步骤九,计算综合评价值。设将各灰类等级按“灰水平”赋值,得各种评价灰类等级值化向量C,按前述方法得:C=(5.0,4.0,3.0,2.0,1.0)
于是受评者的综合评价值W=B×CT=4.2104。
由此可见,知识管理绩效的综合评价值为:该组织知识管理绩效评价属于“好”灰类。这与实际中专家所得的结论一致。
4 结 论
本文提出知识管理绩效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将组织知识管理绩效的定性分析转入定量分析,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文中评价样本矩阵是由评价者根据预先给出详细指标和评价标准情况下得到的。本文的研究工作只是对知识管理绩效评价分析的初步尝试,以求为知识管理的定量研究工作探索一条适合实际的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1]张瑞红.企业知识管理现状、风险与绩效评价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05.
[2]张瑞红.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状况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7).
关键词 组织机构 知识管理评估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1知识管理评估的必要性
组织机构的知识管理评估是指组织为了解决知识获取、开发、利用、共享等环节所存在的问题而采取的针对性措施,以促进知识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1.1社会发展需求
知识管理作为知识共享时代的必然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而知识管理评估作为知识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同样不可低估。只有知识管理评估工作有序开展并不断取得成效,知识管理活动才能顺利进行,知识也才能在共享的时代突显出自身的重要性。
1.2组织机构提升需求
评估是组织机构开展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遵循的重要流程之一。知识管理评估的开展,它可以帮助指导和调整知识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在知识管理项目中得到的经验,为领导层制定合理准确的目标提供有效参考依据,以加快企业知识创新的进程,同时也是有效挖掘信息,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方法之一。
2知识管理评估的原则
2.1及时性
评估不仅是对事物发展结果的衡量同时也包括各进度的汇报与分析。因此,知识管理活动的评估要在每一个发展阶段定期进行,这样不仅能对前一阶段的工作有一个优良评定,同时可以吸取经验教训,为下一阶段的改革与创新出谋划策。而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则是该及时性得以体现的重要保证。
2.2专业性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尚未发展成熟的理念,很多组织机构对知识管理的评估仍处在摸索阶段。大部分组织机构都以现有人员兼任知识管理专员在内部小范围开展试点项目。但正是因为知识管理本身的新颖性和知识管理评估的借鉴经验少,我们才更应该配置最权威的专家组成最专业的团队来从事评估。
2.3预见性
规划是一个组织机构开展某项活动前的必要步骤之一,知识管理评估也不例外。事先有对应的计划和预期成果,活动开展中和结束后的评估都与先前的预期成果进行对比分析,这样才能更好的发现优点与不足,从而更好的开展下一步工作。
3知识管理发展阶段的评估
根据知识管理从无到有的发展特点,笔者将知识管理的发展阶段评估总结为以下5个等级:
3.1传统阶段
该阶段是指组织机构处在传统的信息管理模式中,只是简单的对文件、档案或者信息按部就班管理,上至领导下至基层员工,没有任何“知识”甚至“知识管理”的概念,知识管理评估更是无从谈起。该阶段知识管理的特点是“零基础”“零意识”“零应用”。
3.2萌芽阶段
组织机构知识管理开始进入萌芽阶段一般是在在外界因素的推动下,“知识”、“知识挖掘”“知识管理”等概念逐步深入组织机构的改革创新思潮中。知识管理的萌芽阶段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领导先行意识到上述概念,并试图在开展的各种活动中尝试引入知识管理的思想,并在结果看这种“新型概念”――知识管理,究竟是否值得引荐,究竟能否对组织机构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帮助;另一种情况是某些员工开始注意到上述有关知识的概念,并通过个人负责的具体工作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体现出来。该阶段知识管理的特点是概念察觉,谨慎保守,以小范围的试点为主。
3.3初始阶段
知识管理的初始阶段是指组织机构内部对知识管理的成本效益已基本达成共识,各级领导与员工都希望通过知识管理的方式来优化组织机构职能,合理配置资源。该阶段仅仅是意识阶段的共识,对于知识管理的具体流程、各种资源投入比例以及最后的评估都没有准确的定位与最终的方案,其特点是蓄势待发,全力支持。
3.4发展阶段
组织机构的知识管理如成功的进入知识管理的发展阶段,那么就意味着组织机构在知识管理领域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而这还远不是知识管理发展的最高级别,组织机构若想使得知识管理取得进一步进展,就必须成功的处理好摆在面前的是两项重要任务。该阶段知识管理的特点是反思成果,改革创新。
3.5成熟阶段
成熟意味着事物或行为发展到完善的程度。目前来看,几乎还没有任何组织机构上升到知识管理的成熟阶段,因此该阶段被视为知识管理的理想阶段。知识管理进入成熟阶段就说明与知识管理有关的意识层面、员工参与层面、技术层面等每一项指标都满足了知识管理整个流程的发展条件。
4未来发展方向
4.1个性化
目前来看,组织机构在具体的知识管理评估中都愿意借鉴自身成熟的经验或外部成功的案例。但在如今这样一个个性化的时代,“特色”是一个组织机构永葆活力经久不衰的灵丹妙药。知识管理亦如此,每一个员的知识构成不尽相同,每一个组织机构的知识来源与管理方法也各有特点。
4.2现代化
社交媒体,也称为社会化媒体、社会性媒体,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而社交媒体工具则是网民自发贡献,提取,创造新闻资讯,然后传播时借以利用的工具。知识的逐渐移动化要求知识管理包括知识管理评估都要与时俱进,这也就意味着知识管理评估空间时间范围的扩大化和评估方法更加的多样化。
4.3精细化
S着知识共享时代的发展,组织机构的知识管理评估对象除组织机构本身外,作为知识重要来源的个人也会逐步列入评估范围内。粗放式的评估只适用于知识管理的起步阶段,之后的发展过程中,评估对象一定会细致到某件事、某个人甚至是某个知识,这种精细化的评估与充分挖掘知识的理念相呼应,同时也是知识管理评估不断完善的具体体现。
由于自身的积累不足,企业在竞争中会面临很多新的问题,怎么快速解决并突围?
当核心员工离职后,可能会造成核心竞争能力的损失,如何弥补?
对于这两类典型问题,建议可以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加以尝试解决。通过知识管理,将遇到的问题、以前的解决方案加以及时积累,将这些内容变成可以内部复用的知识经验,再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快捷的查找、参考并借鉴。同时,基于点滴知识的积累,逐步摆脱对个体的绝对依赖,并且,可以给更多的员工创造发展与创新的空间与氛围,将个人能力逐步加强为组织的能力,个人也可以从组织获得更多。
目前知识管理的实践的主体以处于成熟期的企业为多。对于成长型企业,如果要开展知识管理工作,往往会遇到一些困惑,比如:
企业本身发展时间短,没有太多的知识、经验可以传承,是否需要开展知识管理工作?
一面是业务,一面又要做知识管理,内部员工的工作量已经很饱满了,再推行知识管理能否达到预期的好效果?
企业要进行知识管理,如果未来业务发展变化,前面的积累岂不成了浪费?
进行了知识管理之后,是否意味着知识积累的越多,泄密的风险越大,怎么平衡风险和效率问题?
……
当面对以上问题或困惑时,成长型企业该如何推进知识管理?结合成长型企业的特点,建议知识管理的推行可以采用“四部曲”的方式,从四个步骤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1、 理念松土
所谓理念松土,指的是通过内部有效的培训,向全体员工介绍知识管理的理念、方法,知识管理能给个人带来什么价值,能够给组织带来什么价值,进而引发大家共同的思考。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知识管理理念导入的早期,一定需要企业的高层亲自推动,从上到下,发起内部的思想碰撞,尽快就知识管理的命题在内部达成统一认识。当大部分员工认识到知识管理的价值之后,可以顺势而为进入到第二个步骤:全面规划。
2、 全面规划
全面规划是指结合企业整体业务发展定位,系统而全面的规划面向整体的知识管理体系,从内部的知识体系、管理体系、未来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以及推行的长效保障等几方面综合考虑。在进行全面规划时,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一是,规划要结合企业发展的战略,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考虑3-5年企业发展的定位,进行前瞻性的知识管理体系规划;二是,规划的时间要尽量缩短,对于知识管理的全面规划,首先要与企业核心管理层及核心骨干层达成一致,针对这一群体的需求来开展工作,不必面面俱到,但要明晰重点。当知识管理体系进行全面规划之后,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重点推进”。
3、 重点梳理
对于成长型企业,相较于成熟期的企业而言,可能很多业务还没有稳定,都在摸索成长中。为了及时地将知识管理的规划落到实处,建议可以有重点的选择几个关键领域,开展知识管理的试点推行工作。这些关键领域可以定义为内部知识成果创新比较多的业务环节,比如,对于研发为主的成长型企业,可以从研发、设计等环节入手,将知识管理工作与实际的业务结合,及时发现并梳理内部有效地知识点,根据规划的整体体系,将这些知识内容有效地积累并考虑如何复用。当有重点的进行知识梳理之后,同时,要开展的一项工作是:IT支撑。
4、 IT支撑
在目前企业发展的大环境下,信息化系统已经成为其必备的基础设施之一。对于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的落实,如果没有有效的IT系统支撑,很难保证管理的价值能够落到实处,并可以长效保障。对于知识管理的工作,也是如此。在推行过程中,可以结合对关键业务领域的知识梳理,根据全面规划环节中的知识管理系统设计,同步开始知识管理系统的实施工作。在这项工作开展时,不必求大求全,但求实效保障,能够将重点梳理的知识点,通过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及时加以积累、管理,可以让更多的员工第一时间使用到,从而发现知识管理的好处。
1现有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回顾
知识管理应用评估研究文献较少,多数都是对知识管理相关问题的评估,如知识资本的评估、知识管理系统的评估、知识管理绩效的评估等,并且这些文献中所涉及的多数是企业知识管理的评估问题 [2-5]。文献[2]通过对知识、产品、流程和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对组织知识管理绩效进行了探讨;文献[3]采用平衡计分卡的方法对知识管理进行评估;文献[4]从知识循环过程的角度构建知识管理绩效指数( KMPI) ,并应用于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估。文献[5]提出了企业知识管理的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文献[2-5]提出的企业知识管理水平评价方法中,多数需要人工设计各评价指标对评价标准的隶属函数及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这种人为的因素将影响知识管理水平评估的准确性。因此针对以上评价方法所存在的不足,本文拟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方法相结合,设计一种知识管理绩效指数( KMPI)模型方法,并应用于企业知识管理的应用模式和策略实施的评估;评估了企业知识管理的水平,总结了企业知识管理实施存在的问题,并且剔除相关影响因素,为企业知识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调查数据来源
大部分企业的知识管理实施仍处于起始阶段。本研究的对象是具有一定管理水平、企业规模较大、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了对企业进行调查,得到真实的评价数据,首先初步设计一个合理的调查问卷。不管实际情况怎样,企业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一些与知识管理相符管理制度,对这些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绩效评价,可以更好地指导企业真正地推行知识管理。考虑到相关指标在企业内难以获取对应的数据,设计了一个囊括企业知识管理所有情况的调查问卷,本研究设计的调查问卷实际还包括本研究的背景,以便被调查的对象理解我们意图更有针对性地填写问卷调查。通过采用现场问卷调查和结构式访谈方式搜集相关资料。首先通过面谈形式,取得企业高层的支持;其次是现场调查,通过与主要负责人面谈形式,了解企业目前知识管理的现状;最后技术部门负责人、研发项目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供应链管理部、财务管理部发放问卷调查表7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调查表5 986份,以获取研究数据。得到企业的调查数据后,邀请10位有关专家采用德尔菲法分析整理出可靠的样本数据。在初步拟订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预选指标集(包括10大类129项指标)后,邀请10位管理学专家(H企业后内部6位,日本丰田2位,德国FHG 2位),在充分理解本研究提出的知识管理模型和有关理论分析的前提下,对类指标进行筛选工作。
3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根据知识管理理论和绩效评价原则,对预选的指标进行筛选、整理,按照以下的原则进行: ① 评价企业的组织、人力、技术、市场等资源在知识管理框架下的配置情况; ② 评价知识管理本身对企业的组织、人力、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③ 评价在知识管理实施过程中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的程度; ④ 评价企业实行知识管理给企业发展带来的贡献; ⑤ 充分考虑指标体系的完整性。
建立一套完善的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在本研究中,主要目的在于对此指标体系进行探讨,建立起一个基本框架。因此,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绩效评价的目的、原则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从结构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市场资本、知识系统等 5个方面运用 AHP 法对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进行评价,企业知识管理绩效属于一级指标,设立5个二级指标及26个三级指标,见表1。
4企业知识管理绩效模糊综合评价
要对一个企业的每一项指标进行具体打分并非易事,因为企业的许多指标所对应的事情的等级是很难确定的,因此可以在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分布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具体的绩效评价工作。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分析理论的结合,是一种基于推理能实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6]。本研究主要利用模糊集和隶属度函数等概念,应用模糊交换原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多个方面对事物隶属等级状况进行整体的评价。
4.1 指标权重的确定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T.L.Saaty于1977 年提出的,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决策方法[7] ,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在模糊综合评判中,指标权重的确定是关键,它反映各个因素在综合决策过程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直接影响到综合评判的结果。由于反映企业知识管理绩效的指标体系体现为多层次、多角度、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特点,因此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来计量各个指标的权重(计算过程略)。
4.2 模糊综合评价
依据模糊评价的方法,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过程如下:
(1) 确定评语集。评分等级分为 5 级,即 V=(很好,好,一般,差,很差)。
(2) 确定指标隶属度。各个指标的隶属度采用德尔菲(Delphi )法,根据H企业的调查问卷数据,并邀请 10 位专家进行评分,分别按照很好、好、一般、差、很差的评语标准对H企业的各个指标进行打分,最终确定了各个指标的隶属度。根据确定各子因素隶属度来建立评价矩阵,可得出各个一级指标的隶属度模糊评判矩阵。
(3) 计算各一级指标的评价向量。
(4) 计算综合评判结果。构造H企业的综合模糊评判矩阵R:
R = 0.036 0.486 0.379 0.090 00.059 0.487 0.413 0.041 000.451 0.441 0.108 00.087 0.673 0.217 0.023 00.025 0.583 0.295 0.099 0
那么,由各个一级指标相对目标层的权重向量w0 = (0.323,0.323,0.214,0.140),便可得到H企业知识管理综合评价向量B0, B0 = w0 · R = (0.0410.5090.3770.0730)。
若将评价集中各等级量化为V = {V1,V2,V3,V4,V5} = {2,1,0,-1,-2}, 2 表示优,1 表示良,0 表示一般,-1 表示差,-2 表示很差。
则该企业知识管理绩效的模糊评价结果为:
B·VT =(0.0410.5090.3770.0730) (2,1,0,-1,-2)T = 0.518
由此可见,H企业的知识管理绩效介于一般与良好之间,评价结果与该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可以说明,本研究中H企业的知识管理指标体系权重分布比较合理,评价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5结论及建议
评价企业知识管理绩效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知识管理的实施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好处,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此首先要找到企业知识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H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总体水平一般,应从知识系统、结构资本、市场资本等个方面加以改进:
(1) 对于指标知识系统(U1)而言,它在知识管理绩效总评分中所占权重最大,而企业在信息规范化、知识交流状况等方面状况一般,因此企业应成立专门的信息采集部,加强企业内部有关信息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内部知识与信息的从交流与整合管理,企业知识管理团队应注重外部单位获取知识与技能,使研发成果更适应市场需求,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2) 对指标结构资本(U2),其员工满意度的状况一般,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可促进员工忠诚度提高,而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是工作效率和服务价值的保证,也为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因此,为提高员工内部服务质量,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加强知识管理推行力度,实现知识共享,提高员工各项专业技能非常必要。
关键词:知识管理水平;柔性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所谓的知识管理就是为实现企业显性和隐性知识共享和应用所提供的一种新型途径。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在对知识管理进行研究的时候,首先是从技术、组织以及人员等方面入手,再对影响组织知识水平的管理能力的相关影响进行研究,从而有效的提高人们的组织知识管理水平。目前人们在对组织知识管理水平进行研究的时候,主要是集中于知识管理技术和组织学习这两个方面,再通过相关的知识技术,对其人力资源对管理活动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人力资源对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1.知识管理的定义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每个企业对知识管理的定义都不同,这样使得人们在对知识管理的理解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这些不同的理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特点,也就是所有的知识管理的定义都和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对知识管理进行研究分析的过程中,可以认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发展的重要载体。而且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知识管理也需要人力资源的配合来实现的。由此可见,知识管理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必要的联系。
2.知识管理的流程
由于人们对知识管理的定义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因此在对知识管理流程的确定上在学术界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例如:有的学者认为知识管理的流程,主要包括了知识生产、知识分享以及知识的创新应用;而又有人认为知识管理的流程主要由知识的采集加工、整理、传播以及创新应用着结构方面组成的。所以,人们在对知识管理流程进行理解的时候就存着一定的困难来。目前,虽然对知识管理流程提出的观点颇多,但是其中被人们认同的观点还是知识获取、知识保存、知识共享以及应用创新这几项活动,而且每项活动在开展过程中都需要人们的积极配合,才能使得知识管理流程可以顺利的实施,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也要有着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这样才能使得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二、人力资源管理在知识管理中的地位以及其对知识管理的影响
1.人力资源管理在知识管理中的地位
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影响知识管理效果的主要有3个方面的因素,它们分别是人们、技术和流程,其中“人”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管理问题直接对知识管理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对知识管理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对知识管理过程中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内容相结合,在人们资源管理实践中,对其员工进行相关的教育培养、使得员工在组织愿景和文化的驱使向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掌握好相关的技术知识,并且通过这些知识对企业的业务流程、知识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这不仅提高了员工的专业素质和职业修养,还有利于员工对企业组织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掌握,从而有效的解决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知识管理的应用和创新。除此之外,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相关的技术指导和管理流程,这样才有利于对企业的知识管理,使得知识管理在技术和流程的作用下进行不断的改革。
2.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对知识管理活动的影响分析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的管理和知识管理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每个管理阶段都会对知识管理流程带来一定的影响,目前,大多数企业在对员工进行招聘的过程中,都要根据员工的特长和工作要求对配置人员进行合理的安排,这就使得人力资源在管理工程中对组织知识和保证保存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对知识应用有着间接的作用。由此可见,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同阶段,企业对知识管理活动的影响也存在着不同。
三、提高组织知识管理水平的柔性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1.针对知识型员工特点引入“柔性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全面提高知识管理水平
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人们都是通过相关的规则制度和管理规范,对每个员工的职责进行规定,从而表现出人力资源管理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但是由于知识型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有着较强的自主能力,他们主要是通过自身的专业性知识和相关的创造性思维来完成工作,这就充分的说明了在当前的柔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知识管理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而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则无法满足当前企业的对知识型人才的管理要求,因此人们就采用人性化管理的方法,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来全面提高知识管理水平。
2.塑造学习型、协同型的柔性人力资源组织文和行为模式,促进知识保存和知识共享
在组织知识管理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组织文化和行为模式控制,来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让员工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价值。除此之外,为了促进知识保存和共享,人们在知识管理时,可以通过员工相互沟通交流的方法,让员工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起到一个很好的知识传播和保存的作用,这样不仅提高了组织知识管理的水平,还有利于提高员工之间的竞争能力,从而达到柔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
四、结束语
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若想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我们就要重视组织知识管理,并且将其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在员工对知识进行获取、保存、共享以及创新应用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改革,进而达到提高组织知识管理水平的能力,保障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知识管理的意义
推行知识管理的目的是“把知识管理起来和用知识来管理”。其意义在于更好地学习知识、利用知识、管理好知识,使企业员工能够更好、更完整地接受知识,在人员的更新换代中顺利地完成知识的传承,在岗位的变换中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人力资源,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发展中不断成长,在成长中不断壮大。知识管理能够较好地解决铁路运输企业专业多、工种多,人员分散,集中培训难度大、知识相对分散等问题。
2知识管理系统的主要特性
成熟完善的知识管理系统一般具有以下特点:支持不同企业构建知识管理组织框架,形成知识管理长效管理机制,具有角色和权限能够灵活配置的特点;可以多维度展现知识资源,知识的获取更为方便,具有知识目录统一和多维通用、专有属性的特点;能够针对不同人群的差别提供与之相适应的知识,具有个性化的知识门户、个性化的知识树的特点;通过创建详尽的知识地图和开展专题知识运营服务,能够促进员工获取知识、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发挥知识的最大价值。通过多样化的知识社区应用,诸如:专家网络、知识问答、虚拟团队、以师带徒、专家博客等,加强知识的交流和人的沟通,促进知识的流通和传播。通过创建强大的知识统计和知识积分机制,建立对各种知识行为予以激励的机制,强化知识管理在企业内的推广和深化应用。通过完善全面的知识管理流程,全面支持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分享、知识的应用和知识的创新全过程。
3铁路运输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难点
铁路运输企业具有人员多、专业结构复杂、技术性较强、管理跨度大等特点。在过去的管理中,这类企业大多采取“职工业校”“以师带徒”“以老带新”来传播工作经验和岗位知识。这种方式的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员工的接受程度,再加上知识在传播中损耗,员工的成长多为不受控状态。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铁路运输企业越来越迫切的需求。人员多,意味着知识共享与传播的难度也随之加大;专业结构复杂,代表着知识也相对分散,难以集中管理;技术性较强,隐性知识所占的比例也会随之增大,进行知识梳理的难度也相对增强;管理跨度大,传统的、集中的知识传播、传授很难实现,就需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解决知识管理的问题。
4知识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知识管理的过程是知识的共享、沉淀、学习、应用、创新的过程(见图1)。知识的共享:使知识能够为更多组织成员所学习和应用的过程;知识的沉淀:即将知识编码,使知识从隐性成为显性的过程,提高知识的编码程度;知识的学习: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吸收更多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将其转化为自己的隐性知识;知识的应用:将从企业内吸收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从而创造出价值,与共享环节一起改善知识的扩散程度;知识的创新:通过从企业外部获取新知识和提高内部知识的层次,使知识的掌握程度得以改善,使该部分知识能在实际应用中产生有效的价值。推行知识管理首先要清楚企业的知识有哪些。知识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的知识顾名思义是可以看见,可以感觉、接触到的,是能用一定的载体和方式表达出来,容易形成数据和文字的交流和共享。例如:企业的规章制度、各类业务流程、岗位职责等;而隐性的知识是具备高度个性化而且难于格式化特点的知识,是无法通过交流和沟通直接传授的,是接收方无法直接理解的,可以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经验、技巧、方法等。其次,推行知识管理,要建立一套知识管理的平台系统,使之达到“把知识管理起来和用知识来管理”的效果。进行知识管理,首先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构建一个支撑其的知识管理系统,这是进行知识管理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其次,在构建知识管理系统之后,就可以通过知识分类、建立文档知识库、搭建专家网络、开发专业管理系统、完善和优化业务流程等手段来实现知识管理的目标。
4.1将知识进行分类知识的分类一般要遵循单维分类和属性分类的原则。单维分类通常进行2级分类,属性分类又分为特有属性和固有属性两种分类方式。特有属性分类是指具有专业性质的属性分类,是其他类别文档不具备的属性。如:机械设备类型筛选等。固有属性分类是指文档通用的属性分类,是所有文档均具备的,如时间、适用范围、内容等。按照铁路运输企业运输组织的特点,可以把知识按专业进行类别划分,也可以按照管理的需求进行划分。铁路运输企业一般来说分为“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五大专业体系,那么其主要的知识也来源于这五个方面。那么在知识体系中,这五大专业就是特有属性分类的范畴。在专业类别之下,可以按照各自专业体系中所涵盖的工种和岗位再进行更进一步的划分。例如:在车务专业的分类下再细分为:站长、调度员、值班员、助理值班员、信号员、内勤值班员、外勤值班员、调车员、道岔清扫员等等。还可以根据管理的需求来划分。诸如:岗位职责、作业指导书、管理制度、安全规章、事故案例等。也可以根据文档的种类来划分。例如:公文、讲话、会议材料等。
4.2把知识管理起来知识分类体系的作用是满足知识组织和检索的需要,反映知识的全貌与内在逻辑性,将企业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进行归类,让用户可以方便、准确地将知识分类存放,并快速查找。把知识分类划分好之后,就要把企业的知识按分类进行整理,组织人员将相关知识分类进行上传。通过文档版本的管理,使文档的更新持续可控;通过文档上传流程的审批,保证文档分类的正确和有序;通过建立知识地图,使相关的知识能够串联起来,方便调阅和使用;通过构建专业知识题库和手机知识平台系统,使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摆脱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培训、考核的方式和手段变得更加灵活(见图2)。
4.3用知识来管理随着知识分类、业务流程的完善、知识文档内容的逐步丰富,用知识来管理的效果也将逐步显现。1)构建专家网络体系。专家网络体系是将各专业中的专家组织起来,更方便、更快捷地解答运输生产和组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将传统的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转变为网络中的答疑解惑,使员工获取知识的渠道更为便捷和通畅。打造企业自己的专家团队,不但能够增强企业技术人员的凝聚力,而且也可以形成顺畅的技术人才成长与发展的途径,进而形成企业独有的技术文化氛围(见图3)。2)通过完善流程使用文档,规范业务和管理流程的审批,使管理者能够更好、更全面地把握企业管理的脉动。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完善和优化业务、管理流程,不但能够提高流程流转的效率,而且也可以实现异地办公、集中管控的需求。3)通过网络专题问卷调查和构建员工网络学习培训系统,及时掌握和了解员工的想法和学习动态。灵活多样的专题网络问卷调查,不但能够给企业管理者提供正确决策的依据,而且能够加强管理层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管理的力度和广度都能够有所增强。构建员工网络学习培训系统,能够更好地解决员工工作地域分散、管理跨度大等问题,既能随时掌握员工的学习培训情况,又能提高员工自主学习、自我培训提升的热情。用知识来管理,不仅使企业的知识沉淀更加深厚,而且使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知识基础,也为企业源源不断注入前进的动力。
5推行知识管理的前景以及可预期的效果
[论文摘要]知识管理对于企业的竞争和发展非常关键,因此研究企业知识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知识管理具有综合性、创新性、不易模仿等特点。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越来越为企业所重视。本文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探讨知识管理的相关内涵和重要性,以及在知识管理背景下企业如何应对。
彼得·杜拉克在《巨变时代的管理》中指:“在当今礼会中,知识是个人乃至整个经济的主要资源。土地、劳力和资金这些经济家所认为的传统生产要素,现在虽然没有式微,只不过变成第二顺位。只要有知识,这些要素皆可轻而易举取得。”简言之,未来世界的经济发展将取决于知识的累积和应用。知识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资源,而人类社会的脚步也已迈入知识经济时代。如此,未来的经济活动将是以专业及服务为主的知识经济。知识是企业的主要经济资源,而知识工作者就是其主要资产.企业要从现有知识中创造出新资源,就必须对知识加以管理。DCG(2002)调查显示,有九成以上的美国企业对其抱以正面评价,认为它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而根据相关机构的调查报告。美国大约有超过1/3的主要高科技公司,均已正式成立或计划成立知识管理系统。(TheKnowNetwork)>杂志2000年的调查显示,全球令人赞赏的知识密集型公司由于推行知识管理.业绩大部分都能持续成长,呈现m高盈利能力、高成长性的特点。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想取得竞争优势,首先应考虑如何找到一种有效的知识管理方式,以累积、应用企业知识,增强企业实力。面对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当代企业如何管理内部的知识,就成为非常重要的话题。
一、知识管理的定义
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KM)诞生于知识经济逐渐兴起,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商业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中。知识管理与信息技术密不可分,共同构建企业商务智能,并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进一步发展。第一代信息化管理的是数据;第二代信息化管理的是信息;而知识管理将信息化推进到第三阶段,第三代信息化管理的对象是知识。知识管理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它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包括几个方面工作:建立知识库;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境;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
知识管理在知识资产管理、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化4个方面进行深化和突破。知识管理是企业在面对非连续的变化所致的重大变革之际,将资料、信息技术与整个组织流程、企业精神等加以整合的过程及成果,其中包含了全体员工的创新力和创造力。
二、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原因
知识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核心资源.关注知识如何推动创新有助于帮助企业充分有效地利用知识资源。资源7~(ResourceBasedView)认为.组织中不同资源的积累和转化,为组织提供了独特的资源和竞争优势。在相关研究中,把知识作为一种核心资源的提法已经得到普遍认可,Tang(1999)更提出知识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九大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因子。当知识能够自由流动时。其潜在的价值就会变得具体起来;若能适当运用既有知识,或提出新的想法,不仅能使生产力获得提升,更能激发创新。21世纪企业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企业所拥有知识的质量,利用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和持续竞争优势对企业来说始终是一个挑战。
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原因在于:(1)竞争加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创新的速度加快,所以企业必须不断获得新知识,并利用知识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2)顾客导向:企业要为客户创造价值。(3)工作流动性增强:雇员的流动性加快,雇员倾向于提前退休,如果企业不能很好地管理其所获得的知识,企业有失去其知识基础的风险。(4)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大:环境的不确定性表现在由于竞争而导致的不确定性和由于模糊性而带来的不确定性,在动态的不确定环境下,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学习已成为企业得以生存的根本保证,组织成员获取知识和使用知识的能力成为组织的核心技能,知识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成为企业重要的稀缺资产。(5)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经营要求企业具有交流沟通能力以及知识获取、知识创造与知识转换的能力。知识创造、知识获取和知识转换依赖于企业的学习能力,学习是企业加强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三、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步骤
Davenpo~和Prusak认为知识创造是公司为了增加知识库存,所采取的特定行动与计划;认为其目的在于增加知识库 存。Nonaka提出5种适合组织创造知识的条件,分别是意图(Intention)、自主权(Autonomy)、波动/仓Ⅱ造性混沌(Fluctuation/Chaos)、重复(Redundan.cy)、必备的多样才能(RequisiteVariety)。创造知识的方法主要包括达文波特提到的收购、融合、适应以及知识网络等。收购提供了获得某个组织知识的方法.此种方法的好处不仅是获取知识,若是组织要扩充生产线、多角化经营这都是最方便、快速的方法;但是收购的方式依然可能造成知识的流失,或对组织造成影响。融合为组织特意建立复杂与冲突的环境,使组织在混乱、冲撞的情境之下创造出新的工作模式,并在此模式下产生新知识。适应是指组织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努力适应环境并追求进步,使得环境变化的威胁成为知识创造的媒介。知识网络为组织内非正式的群体构成,即由共同志趣的人员组成团体,并在频繁的对话中创造新知。
对于企业而言,整体产业内创造新知的手段。主要得依赖于融合、适应以及在行业内部建立知识网络等方式来实现,而收购往往因为行业的特殊性,其实施的可能性较低。为了实现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其有效的方式是在行业内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来提升其新知识的创造能力。知识管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施。
第一步:认知
认知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第一步,主要任务是统一企业对知识管理的认知,梳理知识管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评估企业的知识管理现状。帮助企业认识是否需要知识管理,并确定知识管理实施的正确方向。主要工作包括:全面完整地认识知识管理,对企业中高层进行知识管理认知培训,特别是让企业高层认识知识管理;利用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等评价工具多方位评估企业知识管理现状及通过调研分析企业管理的主要问题;评估知识管理为企业带来的长、短期效果,从而为是否推进知识管理实践提供决策支持:制定知识管理战略和推进方向等。
该阶段是企业接触知识管理的第一步,因此需要注意: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对知识管理采用何种实施方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应特别注意不要忽略企业文化和管理现状;知识管理的推广需要企业流程、组织、绩效等管理机制的配合,同时也需要深入企业业务层,必须得到高层重视,并将知识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才能保证知识管理在企业中顺利推进:由于知识管理需要长期推进,需要对知识管理的效益进行准确量化评估,才能转化为长期发展的动力。
第二步:规划
知识管理的推进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充分认知企业需求的基础上,详细规划也是确保知识管理实施效果的重要环节。本环节是通过对知识管理现状、知识类型的详细分析,并结合业务流程等多个角度,进行知识管理规划。在规划中,切记知识管理只是过程,而不能为了知识管理而进行知识管理。只有把知识管理充分融入企业管理之中,才能充分发挥知识管理的实施效果。主要工作包括:从战略、业务流程及岗位来进行知识管理规划;企业管理现状与知识管理发展的真实性分析;制定知识管理相关战略目标和实施策略。并对流程进行合理化改造;知识管理落地的需求分析及规划;在企业全面建立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
规划阶段的难点主要包括:知识管理和企业战略目标与流程的结合:知识管理与其他管理制度如人力资源管理的结合及管理思想的转变:以知识管理思想为基础的业务流程的改造;知识管理的文化氛围的建立;知识管理规划与企业实际情况结合,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实践形式。
第三步:试点
此阶段是第二阶段的延续和实践.按照规划选取适当的部门和流程依照规划进行知识管理实践。并根据短期效果来评估知识管理规划,同时结合试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
主要工作内容: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业务体系。包括生产、研发、销售等,各不同业务体系的任务特性均不相同,其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亦有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业务体系的任务特性和知识应用特点.拟订最合适、成本最低的知识管理方法,这称为知识管理模式分析(KMPA)。另外,考虑到一种业务体系下有多方面的知识,如何识别关键知识,并判断关键知识的现状,进而在KM模式的指导下采取有针对性的提升行为,这可以称为知识管理策略规划(KSP)。所以,此阶段的重点是结合企业业务模式进行知识体系梳理,并对知识梳理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知识管理具体策略和提升行为。
本阶段是知识管理从战略规划到落地实施的阶段,根据对企业试点部门的知识管理现状、需求和提升计划的分析.应该考虑引入支撑知识管理落地的知识管理IT系统。根据前几个阶段的规划和分析,选择适合企业的IT落地方法.如带知识管理功能的办公协同系统、知识管理系统、知识门户落地等。可以说,本阶段在知识管理系统实施中难度最大,需要建立强有力的项目保障团队,做好业务部门、咨询公司、系统开发商等多方面协调工作。其难点为:选择合适的部门进行试点;知识体系的建立及知识管理模式和策略分析:针对性地提升行动计划。
第四步:推广和支持
在试点阶段不断修正知识管理规划的基础上,知识管理将大规模在企业推广,以全面实现其价值。推广内容:知识管理试点部门的实践,在企业中其他部门的复制:知识管理全面融人企业业务流程和价值链;知识管理制度初步建立:知识管理系统的全面运用;实现社区、学习型组织、头脑风暴等知识管理提升计划的全面运行,并将其制度化。难点为:对推广造成的混乱进行控制和对知识管理实施的把握:知识管理融人业务流程和日常工作;文化、管理、技术的协调发展;知识管理对战略目标的支持:对诸如思想观念转变等人为因素的控制以及利益再分配:建立知识管理的有效激励机制和绩效体系。
第五步:制度化
制度化阶段既是知识管理项目实施的结束,又是企业知识管理的一个新开端.同时也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要完成这一阶段,企业必须重新定义战略,并进行组织构架及业务流程的重组,准确评估知识管理在企业中实现的价值。在本阶段,企业开始意识到知识管理是企业运作的一种战略。而且有必要成为企业综合运作机制的一部分,从而把知识管理全面融人企业战略、流程、组织、绩效等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知识管理将逐渐演变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有力促进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发展。其重点为:知识管理深入业务体系;知识管理的广义推广:知识管理提供战略支持;知识管理新实践的创新。其难点为:知识管理深入业务体系的流程调整:知识管理思想推广到其他管理体系中:知识管理文化氛围的建立:知识管理新实践和方法的创新。
论文摘要:文章就在数字化校园下环境大学生如何实施知识管理做了探讨,总结了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在分析目前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现状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步骤与具体工具,并在最后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这种教育的努力方向。
随着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在校园网上可以查询各种各样的教学、科研资料,如数字期刊、精品课程、教师课件、试题库、教学软件等等。这些资源都是开放的,几乎是没有任何限制的。然而海量的信息获取渠道往往又使得学习者束手无策、无所适从,甚至还有可能被错误信息引入歧途。如何有效获取信息、吸收信息和运用信息成为每个大学生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个人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管理思想在个人层面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一、大学生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及其现状
1.概念
个人知识管理(PKM,PerSonalKnowledgeManagement)的概念最早是由PaulDorsey教授提出的,原文为“PersonalKnowledgeManagementshouldbeviewedasasetaproblem—solvingski11Sthathavebothalogicalorconceptualaswellasphysicalorhands—oncomponent.”,
中文意思就是: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作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
关于个人知识管理的定义较多,但基本认同个人知识管理实质是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在个人层面上的应用,是将个人将获取的各种零散的和随机的信息转化为可系统利用的个人知识,并帮助个人将隐性知识有效地转化为显性知识,构建起个人知识库,以利于现在和将来个人知识的存储、使用和交流。
2.重要性
个人知识管理对于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的,通过对个人知识的管理,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个人的信息素养,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专业竞争能力,为实现个人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具体来说有以下作用:
(1)建立个人专业知识体系,并有针对性地吸收和补充所需的专业知识资源
学生可以在知识管理的思想指导下,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以及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搭建起符合个人现状及发展需求的知识框架,以一名物理教育专业的学生为例,他想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物理教师,根据这一目标,他构架了图l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框架包括物理专业的知识和教育专业的知识,也包含了其他的能力培养所需要的知识,由于针对性强,往这个框架中填充的知识也就越发有效。
(2)培养起终身学习的习惯,持续性地学习与知识更新,提升个人价值和竞争力
人类正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知识的数量成指数级增长,知识与技术的更新淘汰周期日益变短。为了避免被社会淘汰,大学生必须持续的学习,及时掌握和更新所需的专业知识,达到提升个人价值和竞争力的目的。但是,随着知识资源数量不断增多、类型日趋复杂,如何有效地管理知识成为大学生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在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两个方面达到预期的目标,有效地方法就是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3)有效率地提取知识,更好地展示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
知识的价值在于应用,借助良好的知识管理技能,大学生可以快速有效地从个人知识库中提取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资源,应用到学习工作之中,获得良好的效果,展示出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收获自信。并因此成为知识交流活动中的活跃分子,获得许多潜在的机会及更好的事业发展机遇。
3.大学生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现状
虽然个人知识管理非常重要,可是目前大学生的PKM现状确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
(1)缺乏认识
很多学生对于知识管理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对这个概念的了解只限于相关专业的同学(如信息管理专业)或者有过专门研究的同学,谈不上重视知识管理以及应用了。
(2)对知识(信息)缺乏良好分类,没有系统管理
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信息(知识)的存放都是比较杂乱的,随意存放,命名缺乏规则,经常出现找不到或不能及时找到有关资料、存储的文件或者忘记密码等情况。加上没有备份资料的习惯,如遇病毒或系统故障,经常导致信息永久丢失的后果。
(3)没有充分利用各种工具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目前大学生可以用来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工具有很多,如传统的纸笔,电脑,MP3(MP4),手机,U盘,Blog,E-mai1等等。但大多数仅限于其基本用途,没有将它们的功能应用到知识管理上,如手机几乎人人一个,却很少人有充分利用它进行日程安排;QQ人人都在用,却很少人有用QQ空间来存放自己在网络上找到的资料,或用QQ硬盘存放收藏夹等等。
二、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
目前大学生的个人知识管理(PKM)主要包括个人信息管理(PersonalInformationManagementPIM)、关系管理(RelationshipsManagementRM)、内容管理(ContentManagementCM)以及资讯管理(InformationManagementIM)四个部分,按照“收集、组织、编辑、存储、检索和共享”六大环节,在简单有效、经济的原则下,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施:
1.分析知识资源的需求,建立个人知识框架
作为个人知识管理的起点,大学生需要对个人在学习中所需要掌握和以后工作中要应用的知识资源进行具体的分析,以确定相关知识的分类和每个知识类别下的知识要素类型。这个工作非常重要,但也比较困难,尤其是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由于对本专业的认识不足,加上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没有清晰的规划,很难准确把握自己的知识需求。这项工作可以在辅导员、专业老师或者是临近毕业的学长指导下,根据个人特点、兴趣以及最有可能的就业方向,搭建起个人的知识框架。这个框架的主体部分越早定下越好,但不宜进行大的调整,枝节部分可以随着自己的学习不断深入,加以调整。
2.选择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建立起知识框架后应选择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平台。在数字化的校园环境下,可以采用“手机(PDA)+Blog+知识文件夹”的组合方式来实施,其中手机可以完成PIM和RM的工作,包括对自己日程的管理、联系人的管理,与同学,老师的联络工作,财务管理等等,并且可以通过手机管理软件将PIM信息同步到电脑的outlook等软件中,完成数据的备份操作。而知识文件夹主要完成cM和IM的工作。这个方案非常灵活、简洁、经济,不管有没有自己的个人电脑,起码可以通过u盘(MP3,MP4)来存储。而Blog体现在知识的存储与共享上:大学生可以将重要的资料发表在自己的Blog或者是QQ空间中去,在存储知识的同时,也将经过自己刷选的优质信息出去,借助日益扩大的Blog影响力,实现知识的共享。并可以定时通过Blog备份软件将Blog数据备份到知识文件夹中,双重保险确保了数据的安全。
3.建个人知识管理的准则
在没有专业的知识管理系统支持下,大学生开始实施知识管理工作前必须建立起个人的知识命名及编码准则,以便知识资源在分类存储和提取使用时均有章可循。其中文件夹的命名按照知识框架中的分类进行,图2为一名学生所建立的教学资源文件夹系统。文件名的命名建议采用“文件名=来源+类型+内容+时间”的规则,这样可以让你不必打开文档就可以从文件名了解文件的基本内容,提高工作效率。
4.建立、维护及提高个人专业知识体系
在选择好PKM的系统(软件)及准则后,进行的就是个人专业知识体系的建设工作了。包括添加新的知识资源(包括知识类别);更新、修改或删除部分知识资源和不断完善个人知识管理的各项准则。此项工作的最大难度在于“持之以恒”,即长期有序地按照既定的“准则”维护及不断提高个人专业知识体系。
数据的安全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学习和工作积累就是两个脑,一个是自己的大脑中的隐性知识,一个就是我们使用的电脑。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资料如果不能找回将是一场灾难。买个好电脑是个前提,定期备份是一个好办法。备份常用有几种方法:是光盘刻录备份;二是借助电子邮箱,Blog、网路硬盘等网络应用技术备份;三是通过专门的计算机软件实现重要文件备份。
5.应用知识以及进行知识交流与共享活动
个人知识管理体系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在实际工作及学习中获得良好的绩效。由于采用的是自建的知识文件夹来进行知识管理,可以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路径检索和简单搜索功能从知识库中提取所需的知识资源,并能从文件名中的“来源”寻找出相应的知识获取渠道,获取系统以外的知识资源,达到应用专业知识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此外,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提供了BBS,Blog,QQ,E-mail,MSN等众多交流方式,利用它们,大学生可以与相关的专家及其他用户进行知识交流,从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创造出理想的绩效,争取到良好的事业发展机遇。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Blog;Moodle
个人知识管理(PKM)是一种新的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能将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信息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最终利于自己的工作、生活。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教师个人通过对知识获取、共享、转化和创新等过程的管理与优化,及对个人知识体系的修缮与维护,有效地整合与补充个人知识资源,调整和完善个人知识结构,提升个人学习效率和学习品质并最终提高专业竞争力的过程。教师通过这种“知识资产”的管理,使知识成为个人专业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
信息时代职业学校教师的角色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从传统单一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多重角色。职业学校教师有别于高校教师和广大中小学教师,其教师角色包括指导者、组织者、引领者、管理者、促进者、伙伴、研究者、学习者、反思者等。如此多的角色类型,没有多种知识类型是很难适应新时代、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职校教师的知识结构决定了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存在多样化、动态化,所以职教学校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目前职业学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现状及其重要性
通过调查和分析,绝大多数的职校教师都很关注自己在教学、学习等方面进行适当的知识管理,对于将个人知识管理运用实践的意识很强。但全方位知识管理的意识却很弱。目前职业学校教师在个人知识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如下:
(一)缺乏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和系统的知识管理方式
据调查,半数以上的教师不关注教学和学习方面的知识管理,养成写教学日记或教学反思习惯的教师不到三成。由于缺乏理论层面的认知指导,许多教师虽然有意识管理自己的知识,但是对于管理的方式还是比较模糊。
(二)缺乏对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应用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知识的管理是一种简单的实物资料整合方式,在计算机普及的时代,文件管理工具的使用使教师对知识归类整理更方便。虽然大部分教师对于网络空间的交流共享优势比较了解,但是还是习惯传统的文件管理工具,缺乏对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应用。
(三)缺乏系统化的知识管理平台
校园网的知识管理平台,知识管理、资源共享、教师交流的系统平台功能还不完善,缺乏完整的教学资源库。通过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平台,教师可以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和借鉴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
基于以上问题和不足,职业学校教师要想管理好自己的知识是需要策略和方法的。首先教师要不断地去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既要重视对既存的理论性知识的接受性学习,又要从外界环境中及时摄取准确有效的信息;其次应把所得到的初级信息加以筛选梳理,使之系统化、有序化,可借助一定的知识管理工具来提高效率;最后要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建立长期的发展能力,更好的提升个人的竞争力。
二、职业学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途径及方法
在信息时代,作为教师如何对大量的知识信息经行存储、归类、整理、分享就尤为重要。通常情况是利用个人计算机建立知识文件夹,在网络时代,更注重知识的共享与交流,所以教师需要在web环境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常用的途径和方法有:Blog(博客)、Wiki(百科全书)、RSS(信息聚合)、Mail(邮件)、Google、Moodle平台等。本文主要研究针式PKM软件、BLOG博客、Moodle平台在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一)针式PKM软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针式PKM是一款按“整理中学习,学习中整理,应用中整理”理念设计、功能丰富、专业的个人知识管理软件,通过“生涯规划”和强大的知识分类体系树功能,引导用户从“资料管理”到“知识管理”的转变;支持200多种格式文件的全文快速搜索,集成Office2003/2007的Word/Excel/PPT等文档,在同一画面显示等等PKM特有的功能。如果仅仅是支持一两种格式的文件,明显不能满足每个人的要求。另外,它还支持树状列表,支持标签管理、快速搜索和颜色分类。
(二)BLOG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Blog本质上是个人信息系统,通过Blog还可以实现对个人文档类的知识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个人获取这些资源后,可以在Blog中将这些知识资源按不同的知识特点进行分类安排,从而形成个人知识库。由于个体的差异性,个人知识库最佳的分类类别应个人经过了不断的实践和反复的纠错而逐步摸索出来。
通过用Blog可进行协作教学设计。通过Blog在教研中的利用,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各自为阵的个人主义的习惯,教师之间、教师与各学科专家之间可以相互合作,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通过博客与他人共享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信息,了解自己和其他博主在教学方案、教学计划、教学策略与方法等方面与其他同行的差异,从而体会和学习优秀教师的课程教学经验。
Blog工具在实现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中,知识的存储、获取、传播、共享等环节是相互交错的。Blog将成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有利帮手,在促进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发展过程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Moodle平台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Moodle平台是适合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非常有效的技术,是ModularObject-OrientedDynamicLearningEnvironment的
首字母的缩写,意思是模块化的面向对象的动态的学习环境。Moodle平台作为一个开源的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的出现,为教师专业知识发展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模式。
此外,Moodle平台提供了灵活的活动配置模块――论坛、资源、投票、问卷调查、聊天、Blog、WIKI、专题讨论等,支持多种教学模式,教师与教师之间可以在一个积极协作的在线环境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同步和异步交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有新知识的收获,其中既有显性知识的增长,也有实践性知识和情感领域的收获,这是教师最重要的知识来源。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设计的教案、笔记等都是非常宝贵的知识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Moodle内嵌的Blog以日志的形式记录下来,记录每天教学的点滴感受以及在与其他教师网上交流时擦出的新的思想和灵感的火花。也可以利用Moodle平台中的资源模块以课程内容的形式出现。这样,教师日常积累的显性知识,便可以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完成知识的转化,不断累积知识。
三、结语
个人知识管理是提高个人知识水平的重要和有效的途径。职业学校教师要重视个人知识管理,这样才能够保证知识管理对工作和研究产生效力。为达到知识的有效管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和需要选择各种不同的方法,为自己的知识管理服务,从而提高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更好的提高个人教学水平并促进个人专业成长。同时要加强与师生、朋友、社会的交流,建立并丰富个人知识体系,解决好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岳亚平.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述评[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7).
[2] 刘丽.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5(Z1).
[3] 刘洋,胡玉婷.中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现状调查[J].软件导刊,2012(07).
[4] 徐琦,王立飞.信息时代社会个体信息素质构成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2(12).
一、国内外知识管理理论的演进
1.国外知识管理的发展状况。知识管理作为人类的一个活动,早已存在,但是正式用“知识管理”这个词来形容企业的知识活动过程,还得始于美国的管理大师彼得·F·德鲁克。1959年,彼得·F·德鲁克在其《明日的里程碑》(LandmarksofTomorrow)一书中创造了“知识工人”(knowledgeworker)这个新词汇,他认为产业工人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劳动力阶层,这些工人接受了大量的正规教育,具备获得与应用理论和分析知识的能力。同时,德鲁克在上世纪60年代还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萌芽阶段。彼得·F·德鲁克是公认的当代最伟大的管理宗师,也是最早提出知识社会和知识管理的人。
尽管上世纪50~60年代国外学者就已经提出“知识经济”、“知识工人”等概念。但是国外对知识管理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1989年美国成立了知识资产管理研究会,对知识管理专项进行深入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的一些咨询公司知识非常密集,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内部知识管理活动。这一时期,国外学者写了许多关于知识管理的论著。比如:日本的野中郁次郎(Nonaki,Ikujiro)发表了《知识创新型企业》。在该著作中,他指出:在一个“不确定”是唯一可确定之因素的经济环境中,知识无疑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那个时期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位知识主管(CKO),他就是雷夫·埃德文森(LeifEdvinsson),成为了总部在瑞典的Skandia公司的知识主管。雷夫·埃德文森成立了知识资本研究课题的权威领导,代表作有《发掘隐藏的智力,实现公司的真实价值》。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管理界的精英们开始认识到知识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创新很快被当作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
2.国内知识管理的发展状况。20世纪90年代末期,知识管理理念开始在中国传播。从那时起国内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发展迅速,知识管理成为国内企业家和学者关注的焦点。
朴素的知识管理阶段:1997年两会召开之前,两会代表的桌前都收到了科技部的一个报告《知识经济与中关村》。这份报告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从1995年开始,经过两年的关于知识经济的讨论,在1997年的两会上,关于知识经济的探讨直接引申到中关村关于风险投资、知识型企业、知识资产等中国实际问题的探讨。在这些探讨中,知识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当时还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思想。
进入1999年,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和实践逐渐从宏观层次转向了微观领域,学术界开始研究知识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知识管理等问题,企业界也在积极探索如何进行知识管理以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大好机遇。1999年,许多国外知识管理研究的著作被翻译出版,国内不少学者也敏捷地投入该领域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学术文章。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将“企业知识管理问题研究”作为2000年鼓励研究领域为标志,国内学术界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掀起一个,并将波及到企业界,引发一个企业知识管理实践的。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在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专家研讨会上提出了朴素的知识管理思想。其主要的含义是:在企业中,认为企业业务运作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在处理、创造新的知识,知识无处不在。第二,知识能够不断的重用,而且在重用中创造新的知识。企业要不断地提炼自己的知识,要不断地推导积累的知识之间的关系,不断地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得知识在重用中创新。朴素知识管理主要强调三个方面:组织分析、信息技术、人。
《IT经理世界》、计算机世界、《首席财务官》杂志、计算机世界网等媒体与国内知识管理领域的领头羊深圳蓝凌公司在京共同举办了“20**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本次论坛独家推出了“20**中国知识管理调查报告”。该报告重点调查研究了中国企业知识管理的成熟度现状分析以及中国知识管理调查趋势的分析。报告显示,从整体上来看,中国企业知识管理水平并不乐观。“20**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的召开成为中国知识管理发展历史中一个里程碑,对知识管理应用和实践将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改革开放30年和中国知识管理10年的节点上,在全球面临金融危机威胁的情况下,2008年中国知识管理论坛年度盛会的召开,将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和转型提供动力支持。会议探讨了知识管理实施和战略层面上的问题,并探讨了知识管理的评估问题。
知识管理方面的论著大部分是国内学者翻译国外知识管理研究学者的著作。国内学者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乌家培的《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王德袜的《知识管理:竞争力之源》以及王方华的《知识管理论》等。
二、国内外对知识管理的定义
1.国外关于知识管理含义的解释。国外关于知识管理的含义有多种解释。如: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APQC)认为:知识管理是以增强竞争力为目标的识别、获取和利用知识的战略和过程,这个动态过程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创造、发现和收集公司内部的知识与技能,第二阶段主要是共享和理解收集来的知识与技能以便利用,第三阶段主要是修正这些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运用于新的环境中。
Wiig认为:知识管理是有计划地、详尽地、慎重地对知识进行架构、更新以及应用,以将组织内部知识相关的效率以及知识资产的获利最大化的过程。CarlFrappaolo认为:知识管理就是通过集体智慧的杠杆效益达到增强响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学科。
2.国内关于知识管理含义的解释。国内关于知识管理的内涵有多种表述。王方华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把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把知识和知识活动作为企业的财富和核心,对信息的获取和传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创新和传播、知识交换及企业内部知识的分享和共享的结构、知识水平的提高进行管理,发挥企业员工和集体的智慧,在知识创新中谋求生存和发展。江文年,杨建梅等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系统体系,具体地说就是管理者通过创造一种协作和学习的环境,使得企业中的每位员工能够方便和快速地获取、共享、重复使用企业中的显性和隐性知识,以形成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并由此推动企业中知识的创造和传播,在充分肯定知识对企业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支持、激励个人将知识应用、整合到企业产品和服务中去,最终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陈锐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综合了多学科知识与方法的,通过系统管理组织的知识资源来提高组织效率、反应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资本价值的信息管理理论与方法,是人类信息管理活动迄今为止最高级的形式和最新的发展阶段。
三、国内外知识管理会议
1.世界知识管理会议。20世纪90年代末,知识管理成为信息学家和管理学家共同关注的焦点。第一、二、三届世界知识管理会议分别于1997年、1998年、1999年召开。第一次会议主要集中于技术问题;第二次会议则主要重视和强调管理问题;第三次年会的主题是:利用最佳的技术和管理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评估知识管理对组织的影响。
2.国内知识管理会议。在1997年的两会上,国内学者和专家首次对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进行了探讨,当时还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思想。
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专家研讨会胜利召开。研讨会上专家们主要研讨了知识管理的发展、知识管理的实践及信息化等几个方面的问题。“20**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学者和企业家对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的应用水平进行了探讨。此次高峰论坛侧重于研究国内知识管理在企业和经济实体中的应用和实践。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在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专家研讨会上提出了朴素的知识管理思想。其主要的含义是:在企业中,认为企业业务运作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在处理、创造新的知识,知识无处不在。第二,知识能够不断的重用,而且在重用中创造新的知识。企业要不断地提炼自己的知识,要不断地推导积累的知识之间的关系,不断地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得知识在重用中创新。朴素知识管理主要强调三个方面:组织分析、信息技术、人。
《IT经理世界》、计算机世界、《首席财务官》杂志、计算机世界网等媒体与国内知识管理领域的领头羊深圳蓝凌公司在京共同举办了“20**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本次论坛独家推出了“20**中国知识管理调查报告”。该报告重点调查研究了中国企业知识管理的成熟度现状分析以及中国知识管理调查趋势的分析。报告显示,从整体上来看,中国企业知识管理水平并不乐观。“20**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的召开成为中国知识管理发展历史中一个里程碑,对知识管理应用和实践将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改革开放30年和中国知识管理10年的节点上,在全球面临金融危机威胁的情况下,2008年中国知识管理论坛年度盛会的召开,将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和转型提供动力支持。会议探讨了知识管理实施和战略层面上的问题,并探讨了知识管理的评估问题。
知识管理方面的论著大部分是国内学者翻译国外知识管理研究学者的著作。国内学者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乌家培的《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王德袜的《知识管理:竞争力之源》以及王方华的《知识管理论》等。
二、国内外对知识管理的定义
1.国外关于知识管理含义的解释。国外关于知识管理的含义有多种解释。如: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APQC)认为:知识管理是以增强竞争力为目标的识别、获取和利用知识的战略和过程,这个动态过程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创造、发现和收集公司内部的知识与技能,第二阶段主要是共享和理解收集来的知识与技能以便利用,第三阶段主要是修正这些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运用于新的环境中。
Wiig认为:知识管理是有计划地、详尽地、慎重地对知识进行架构、更新以及应用,以将组织内部知识相关的效率以及知识资产的获利最大化的过程。CarlFrappaolo认为:知识管理就是通过集体智慧的杠杆效益达到增强响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学科。
2.国内关于知识管理含义的解释。国内关于知识管理的内涵有多种表述。王方华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把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把知识和知识活动作为企业的财富和核心,对信息的获取和传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创新和传播、知识交换及企业内部知识的分享和共享的结构、知识水平的提高进行管理,发挥企业员工和集体的智慧,在知识创新中谋求生存和发展。江文年,杨建梅等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系统体系,具体地说就是管理者通过创造一种协作和学习的环境,使得企业中的每位员工能够方便和快速地获取、共享、重复使用企业中的显性和隐性知识,以形成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并由此推动企业中知识的创造和传播,在充分肯定知识对企业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支持、激励个人将知识应用、整合到企业产品和服务中去,最终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陈锐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综合了多学科知识与方法的,通过系统管理组织的知识资源来提高组织效率、反应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资本价值的信息管理理论与方法,是人类信息管理活动迄今为止最高级的形式和最新的发展阶段。
三、国内外知识管理会议
1.世界知识管理会议。20世纪90年代末,知识管理成为信息学家和管理学家共同关注的焦点。第一、二、三届世界知识管理会议分别于1997年、1998年、1999年召开。第一次会议主要集中于技术问题;第二次会议则主要重视和强调管理问题;第三次年会的主题是:利用最佳的技术和管理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评估知识管理对组织的影响。
2.国内知识管理会议。在1997年的两会上,国内学者和专家首次对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进行了探讨,当时还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思想。
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专家研讨会胜利召开。研讨会上专家们主要研讨了知识管理的发展、知识管理的实践及信息化等几个方面的问题。“20**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学者和企业家对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的应用水平进行了探讨。此次高峰论坛侧重于研究国内知识管理在企业和经济实体中的应用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