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智慧校园在教学中的应用范文

智慧校园在教学中的应用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2: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智慧校园在教学中的应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智慧校园在教学中的应用

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 案例教学法 社会学课程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118-02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在教师的设计和激励下,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析。试图发现案例本身蕴涵的本质规律并对此加以总结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的“以教师为主体”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得到有效实现,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师生互动效果良好,同时将教学做一体化。对教师和学生有效参与互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事先搜集和整理案例,并对案例进行深度思考;学生要有序地开展案例的阅读、分析讨论、撰写案例报告等活动,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解判断能力、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本文讨论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社会学课程中的应用

一、高职院校社会学课程教学的特点

社会学是包括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内的普通高等学校管理类、文秘类专业的必修课,是研究社会问题的主干专业基础课,是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一门工具课。学好这门课对于大学生未来走向社会、进行职业选择、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学习基本的社会学理论,学生能够掌握社会学观察问题的独特视角,运用“社会学想象力”,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社会调查,分析现实社会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方案。高职院校社会学课程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应用性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它综合了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社会问题产生和发生的机制,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的学科,并对预防、解决社会问题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就决定了在社会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强调应用性为导向,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必须体现应用性的特征,在教学实际中必须结合中国社会现实,并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野和方法,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理解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理解个人所处境遇的原因,避免盲目性,使个体的行动更为合理和理性化,为奋力谋求个人发展创造条件。

(二)重实践。高职学生的文化根底相对比较薄弱,自我意识较强,对理论性的认知学习不太感兴趣,但对于应用性的东西,热情比较高,兴趣比较大,乐于参与。传统讲授式的方法易使学生对社会学课程不感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结合高职生的特点和遵循高职教育的规律,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兴趣。社会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会运用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基本的社会问题和现象,明确主要社会社会问题产生的机理,解决和控制问题的对策,掌握研究社会运行的基本手段,能运用社会学理论和知识来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三)教学内容体现广度和深度的统一。社会学课程主要讲授社会总论、家庭、社区、社会与组织、阶级与阶层、人的社会化与行为导向、文化与制度、制度分论、社会化的制度化过程、社会发展与社会变迁、社会问题及对策、社会控制与社会管理、社会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这些内容既有宏观方面的也有微观方面的;既有社会问题分析,也有社会政策探讨。对每一个问题,不同的学者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视角和观点。因此,教师必须较全面地了解相关方面的近期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和资料,对相关的社会现实有自己的思考,搜集整理相关的案例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社会学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社会学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案例教学法在这门课程教学中的高度适应性。运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案例进行教学,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能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与一般的教学方式有明显的区别。案例教学法有序地开展离不开选择案例、分析与讨论、总结这几个过程。

(一)广搜集,精心选用案例。搞好社会学案例教学的必要前提是教学案例的搜集、编写整理和选择使用。教师应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接受能力,编选浅显易懂而且是大家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教学案例。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只是通过简单举例说明来解释理论,点到为止,只是停留在现象分析的表面,没有深入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这种流于形式的做法反而让学生不得要领,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不够深刻,从而影响其对理论的消化和吸收。因此,必须紧密联系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精选案例。一是强调案例的时效性。如婚恋问题是当代中国青年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时,我们可以对当前非常火爆,收视率非常高的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中男女嘉宾经典台词进行案例编选。从而对人们婚恋观的变迁进行探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因为该栏目深受年轻人的喜欢,很多学生也对此津津乐道,既贴近现实,又可以从中升华和提炼出理论,学生参与的兴趣比较浓。二是突出案例的针对性。案例的编选要符合社会学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不能脱离教学大纲,同时做到能够强化教学目标、内容,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加以学习并适时和适当地深入,通过案例教学的有序开展,以实现所追求的教学目标,而且要根据专业的特点选择案例。如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的社会学课程中,可以对网络问政现象精选案例,从而发起互动方式的变革引发行政管理方式创新问题的大思考。三是强调案例的典型性。选编的案例要具有典型性,案例中能体现出社会学概念或方法,从而让学生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接受和理解社会学知识。例如在讲个人的社会化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对狼孩、伤仲永的故事进行深度解读,分析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性以及社会化的条件。

(二)讲技巧,精心组织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各抒己见,在思想的交融和碰撞中,产生许多的新思想,学生们深刻体会到“1+1>2”,学会综合全面地认识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这种教学方式第一步是由教师依据授课课题将精选的案例分发给学生,并提出对应的思考题;第二步要求学生在阅读案例后,搜集分析资料,并结合个人特点和案例需要组成随机讨论小组,展开自由讨论;第三步由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观点陈述,教师进行活动归纳、总结。案例讨论既可以是在某章或某一问题系统讲授后进行小案例讨论,也可以是在某一章或某几章的理论问题结束以后进行综合性案例分析。比如,对社会组织的教学中,教师以富士康十连跳自杀事件为典型案例,要求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评价案例中富士康集团这一组织机构的模式、特点以及企业文化,同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与困惑进行探讨,即他们的集体焦虑源于什么?他们的出路在何方?

(三)重思考,分析总结案例。教师是案例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必须掌握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从而进行归纳总结。案例教学效果实现的关键一步是教师的分析总结。案例分析讨论结束后,教师要针对学生作出的案例总结,进行分析,总结出本次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结束后教师可以将该案例或者相关案例作为作业布置下去,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撰写案例研究报告的目的是通过对现实中理论问题的描述和解释,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般的经历,从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提高其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教师应对报告进行细致的批阅,及时反馈结果,对于报告中反映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集中解答。此外,教师还可以把每次案例讨论中学生的表现计入平时成绩,作为期末综合评价的依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职院校社会学课程中的成效

篇2

关键词 微课 高等数学

中图分类号:G23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微课”作为一种信息化辅助教学手段以其“以小见大,小课堂大教学”的优势慢慢兴起,并且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国内高等教育领域快速升温。如何利用“见微知著”的微课教学带动武警指挥院校学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员积极探索。

1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

高等数学是武警指挥院校大一学生所学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对培养学员和提高学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以及对学员后续课程的学习、思维素质的培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武警指挥院校的学员既有文科生又有理科生,还有部队考生,学员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对教员的教学提出了不小挑战。同时,由于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又比较固定,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多以教师讲授为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依然是知识的被动接受。另外,武警指挥院校的学员在学习文化基础课的同时还要进行大量的军事训练和政治理论学习,学员用于自主学习高等数学的时间有限。

每堂课90分钟的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多,包含大量的知识点。在这种情况下,每堂课都有新的知识,学生旧知识还没来得及消化,又有新的知识,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也得不到及时解决,以至于问题越积越多。久而久之,在学习中产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恐惧以及厌烦心理,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主动性。最终,学生对高等数学这门课程只会“望而却步”,甚至会对后续一些专业课程的学习造成影响。如果能够把近年来盛行的微课渗透到高等数学的实践教学中,如果学员能够利用有限的自习时间学习教员所制作的微课,对学员的学习能起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疑难解答的作用,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学有所需,将会很好地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

2微课及其特点

微课特指以微视频为主的教学资源,它是一个微小的课程教学应用,是一种以5-10min甚至更短时长为单位的微型课程,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多媒体形式展示,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从形式上看,可以分别用微讲座、微课程和微课教学这三种类型。微课的主要特点如下:

(1)微课时间短:微课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有段教学视频。微课的讲解时间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一般在5―8分钟左右,一般不超过10分钟。因此,微课相对于传统的课程,可以称之为是一个“教学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少。相对于包含众多知识点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集中,主题突出。“微课”主要是针对某个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片段,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学活动。

(3)适用范围广。“微课”可用于知识点的介绍、学生的问题答疑、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及教学同行间的观摩交流等。真正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微教学资源环境”。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教学情景中可实现思维能力的提高、知识的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3微课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微课的教学时间很短,只有5-10分钟左右。因此,教学过程不能太过于嗦和拖沓,应该干练,突出重点和主题。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总的来说,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

高等数学教学主要在于知识点的讲解,如何把概念、定理讲的形象、透彻是关键。高等数学里的很多知识点与实际生活应用非常密切,教师们可以通过微课把生涩难懂的概念与实例相结合,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点的效率。譬如:高等数学上册的“凹凸性”是表示曲线弯曲方向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优美的曲线,我们可以通过拍摄一些曲线的视频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过山车、赛车道、弯曲的山路等。而这些视频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微课视频供学生学习。同时在讲解凹凸性与导数的关系时,我们可以通过动画演示来讲解那么这些动画可以录进微课里面。“凹凸性”知识点的难点是凹凸性的判断,我们可以选一道和实际生活应用非常相关的题来讲解,体现凹凸性的实用性并且加深学生的印象.

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微课可以应用在各个学科。高等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空间想象力以及创新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空间想象力以及创新思维培养微课比传统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好,教师可以充分地发挥微课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积极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智慧校园;智慧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应运而生的智慧校园力求利用信息技术变革师生教与学的观念与方式,培育智慧型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智慧教育的能力,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什么样的校园称为智慧校园

所谓智慧校园,指的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智慧校园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信息终端高度感知、学科与技术深度融合的信息化校园,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高级阶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

智慧校园兼有技术、教育和文化等多重属性,具有以下特征:融合的网络与技术环境,广泛感知的信息终端,快速综合的业务处理服务,智能的管理与决策支持,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泛在的自主学习环境,智慧的课堂,充分共享、灵活配置的教学资源平台,蕴含教育智慧的学习社区。

二、智慧校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一)智慧校园呼唤智慧教育和智慧型教师

智慧教育不仅仅是智能化电子产品在教育中的应用,其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祝智庭等研究认为,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s),运用智慧教学法(Smart Pedagogy),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Smart Learning),培养具有高智能和创造力的人。

智慧教育使得学生的学习突破时空限制;教育目标由以往的注重读写算的3R教育转变为培养21世纪学习者所必备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创造性和创新、协作和领导能力、跨文化理解、沟通、信息和通信技术素养、职业与生活技能等7C品质;教师也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充当学生学习的设计师,由以演完“教案”预设为特征的“演员型”教师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导演型”教师转型。

教师必须深刻理解智慧教育的内涵,提升自身智慧教育的能力,顺应信息时代智慧育人的要求,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二)智慧校园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有组织、为了实现改善教师教学实践和促进学生学习之预期目标的努力。智慧校园中新的教学技术和手段的引入,使得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不断丰富,不仅包括了教育理念、学科专业素养、教学能力,还包括信息素养和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等。

在这个信息触手可得的时代,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的方式更加多元化,碎片化学习、泛在学习成为与正式学习互补的重要学习方式。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是基于移动终端进行的,可实现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建构性和社会性。泛在学习意味着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学习信息和学习支持,是一种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学习,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认知目标,积极主动地、随时随地利用易获取的资源来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

智慧校园对智慧型教师的新要求是教师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不竭动力;智慧校园中无所不在的无线网络覆盖,为教师的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提供了硬件支撑;智慧校园开放的在线资源平台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学习资源,以及可通过移动终端下载阅读的电子图书为教师随时随地的学习提供了资源。

三、智慧校园建设推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一)智慧校园建设促进教师智慧教育理念转变

智慧校园不单纯是硬件环境的智慧化,它包含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智慧校园建设也不仅仅是信息化部门的专利和职责,它需要全校师生共同营造和构建。很多教师对此存有偏见,“等相关部门建好智慧校园之后告诉我们该怎么做”类似的想法层出不穷。因而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的过程中,应自上而下全面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通过专家讲座、优秀课例观摩、外出学习等途径让所有教师认识到智慧校园建设的必要性,让所有教师主动参与到智慧教育的变革中。学校要敦促教师紧跟时展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拒绝故步自封。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智慧校园是时展的必然产物,智慧教育是时代赋予教师新的使命,教师有义务了解智慧教育、不断提高自我实施智慧教育。

(二)智慧化环境促进教师智慧教学能力的提高

智慧校园将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营造了智慧化的教学环境。智能机器人数字化创新实验室、数字仿真实室、探究实验室、VR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各学科的多媒体资源不但能再现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开展实验研究,真实地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开展创客研究。智能化环境中教学活动如何开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智能设备和环境与教学融合的方式方法。

智慧校园所构建的在线学习平台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延伸到课外,各种移动终端的使用将教学的互动从课堂扩展到网络,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断拓宽,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为此,教师不仅要熟悉在线学习平台的使用方法,还需要学会录制微课,学会映客平台直播等。

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学习的效果,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在设计教学和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教学能力。

(三)在线平台智慧研修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智慧校园依托各级教学资源云平台,为教师编写教案、制作课件、批改作业、辅导答疑和在线教研、培训等提供智能化服务。提供备课和教研数字资源服务,支持教师开展网络协同备课,支持教师自主学习和协作研究。提供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培训资源和供教师开展教研的各种数字化资源,包括网络培训课程、专家报告、公开示范课等,支持教师在线互动、交流、资源分享、案例研讨等为教师个性化发展提供指导。

学校在推进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积极采用由多机构、多用户协同参与编辑的“群建共享”模式,广纳各方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数字资源的可持续生产、传播和共享。

(四)智慧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师信息能力和素养

智慧校园所营造的智慧化教学环境推动着教学方式的智慧化,同时对教师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学校要不断加强教师信息能力建设,努力让教师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能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获取、加工和集成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等。

中小学教师要主动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熟知并熟练使用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平台,研究它们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更好融合的方式方法,让技术真正成为促进教学的手段。比如教师要在教学中使用各种数字化、智能化设备,首先自己必须学会使用并熟练掌握,进而通过教学不断探索在什么时间使用、怎样使用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探索让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和移动终端开展学习时,怎样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设置哪些学习活动、提供哪些资源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探究合作等等。

(五)多元化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完善而良好的教育评价体系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正面效应,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表现,保证教师专业发展的品质。智慧校园在建设过程中要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评价系统,整合教师成长档案记录和多元化评价功能,从基本信息、教育教学成果、教科研成果、学习培训、信息素养等方面进行全面记录和分析,对教师进行多元化评价。同时结合评价体系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鞭策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反思和提高自我,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规范化,推动教师的长远发展。

中小学在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应以转变教育理念为先导,以在线资源平台、备课授课系统、多元评价体系建设为抓手,全面、持续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智慧校@: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

[2]蒋家傅.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2).

[3]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

篇4

一、搭建智慧校园教育教学平台,实施智慧教学

智慧校园和数字化校园的区别在于,数字化校园重在软硬件搭建,而智慧校园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重在应用,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进而实现教育公平,这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整合现有教育信息化资源,打通软硬件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智慧校园发展。为学生、老、家长构建一个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平台和高效管理、便捷安全的“智慧校园”环境。

教育信息化的使命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教育及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智慧校园采用最新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跨终端数据采集、信息挖掘及分析,贯穿教育与教学的全过程,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提供多层次的智能化服务。传统课堂教学中一节课只有一位老师进课堂,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这种情况将得到改变。首先,教师可以带着手机终端或平板,通过学校教育教学平台,将学习内容通过微课程形式进行播放。其次,互联网上有大量特级教师、名优教师的课堂实录视频,其中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可以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所利用。教师可以在课前对这样的视频进行剪辑,做成“微视频”在自己课堂的某个环节处加以穿插播放,“邀请”这些特级教师、名优教师“出面”为我们的学生上课。最后,如果条件允许,甚至可以事先与他们取得联系,通过网络视频在课堂上进行实时对话、互动。如下图:

二、建设在线学习平台,促进个性化学习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应用,个性化学习已越来越成为可能。学生对课堂上知识的学习也会慢慢地减少依赖,转而更多地向互联网获取知识。也就是说,学生在进入课堂学习时,可能提前通过网络等途径学习相关的知识。一句话,学生的学习方式已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地发生变化。

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学校在线学习平台,无处不在的学习场将会在学生学习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在线平台功能,学生学习的路径将会更加多元,学习空间将会更加多样化。教师需要向学生提供的教学设计,也不再仅仅是课堂内的教学设计,同时也需要关注课堂外学习空间的教学组织。学校也将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营造更广阔的校园文化,把教育教学工作延伸到更广阔的平台。比如,学生可通过移动终端在线向教师请教问题,实现“一对一”个性化学习,或与同伴交流学习心得等。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更具个性化、针对性和及时性,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帮助无疑将是巨大的。

三、构建家校互动平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基于移动APP的家校互动平台是一套应用于教育系统的高科技信息互动平台,它是集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于一体,实现家庭与学校的互动、快捷、实时沟通的教育网络信息平台。

通过家校互动平台,可实现学校与班级动态查询;学生到(离)校刷卡,平台自动将学生到(离)校信息发送到家长的手机,有效地解决了家长对孩子的担心和忧虑,给学校和家长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此外,老师还可以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考勤情况、考试成绩、每周和期末评语、学校的动态和临时通知等通过家校互动平台分享给家长,让家长在百忙之中也可以轻松掌握孩子的基本动态,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平台,有针对性地向学校和班主任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既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及时解决孩子任何时刻出现的问题,又可以让教师和家长共同分享孩子身上随时出现的亮点所带来的喜悦,使孩子少走弯路,健康成长。它充分调动社会教育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架起学校、家庭之间实时、快捷、有效沟通的桥梁,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和谐共育的局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智慧班牌应用;宣传展示阵地;及时沟通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11-0088-02

智慧班牌,是电子班牌的升级版本,是智慧校园的重要项目。传统电子班牌更多的是展示,智慧班牌则注重师生沟通交流、数据交互。运用智慧班牌,可以实现从全校到各班的管理,并发挥独有的作用。我校顺应数字校园发展的主流应用方向,完成了智慧班牌建设,积极开展智慧班牌应用实用性探索,并取得了班级管理中应用智慧班牌的初步成功。

智慧班牌促进学校校园文化的新融合

我校利用智慧班牌,分年级把各班的班级考核实况在上面,如利用手机拍照功能,把各班级做得好的黑板报、清洁卫生的保持情况、好人好事的现场记录、各个校本课程班的优秀作业、精彩表演活动片段等生动地展示在智慧班牌上;将评定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在学校每年一度的才艺大赛、儿童节节目汇演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也展示在了智慧班牌上;代表学校参加区市运动会的校园体育高手们成了智慧班牌上的校园小明星;获得国家级各类比赛优秀名次的学生选手,通过智慧班牌不仅成为学生们的学习榜样,更成了校园小偶像。

智慧班牌的应用,让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式更生动了。智慧班牌成了班级文化“比文明,比进步,促成长”的新空间,有效促进了班级文化的发展。在学校校园文化的班级文化新融合中,智慧班牌成了关注焦点,校园文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获得了新发展。

智慧班牌开辟学校管理信息沟通的新途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学校的规模越来越大,面向全校的信息和无死角传送,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QQ公务群、实物固定通知栏已经不能及时满足学校信息工作的新需要。这时,智慧班牌就可以大显身手了。在教育教学中,智慧班牌不仅是一个电子展示平台,更是学校、教师和学生沟通交流的快通道。学校播送紧急通知,原来主要靠广播系统,而广播系统的声音传输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听不清或没听到,使其处于信息隔离状态。智慧班牌的紧急播送,权限等级最高,在紧急事务没有处理之前,都可以一直让对应班牌处于紧急播报通知状态,这就有效地解决了信息隔离带来的不便。

学校临时调课,是经常发生的事。为了让学生不因音体美、实验课、信息技术课临时调课而空跑功能室,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还对教导处管理全校智慧班牌进行了授权,教导处调课的决定可以点对点地实时传送到对应调课班级,相关班级还可以回复信息。

“班班通”设备功能异常或其他教学设施有损坏,需要学校后勤技术部门提供维护时,可以通过智慧班牌向特定部门提交对应信息,传输照片,槲侍獾慕饩鎏峁┚咛逡谰荩使后勤部门的工作更具计划性和前瞻性,最终有效提高后勤技术部门与一线课堂的沟通效率。

学校有重大活动要开展时,还可以通过循环发送重要通知的方式,通知所有有关人员完成对应工作,这样一来就提高了规模较大的学校的工作效率,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机构在为全校师生的服务上实现了现代化、高效化。

智慧班牌促进师生交流方式的新拓展

我校用科学常识充实智慧班牌的节目内容,拓展了学生的学科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班级教学效率的提高。

我校要求教师们将各学科要学习的课前预习提示内容,通过智慧班牌提前一天,学生们提前就能知道需要预习的内容,从而养成了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完成预习任务的好习惯。教师也不需要再为布置作业专门协调安排时间跑去教室,无形中教学活动效率得到了提高。

传统的作业批改信息,要靠科代表收发作业本才能完成。有了智慧班牌后,科任教师可把批改作业后的结果,实时到智慧班牌上,有效实现了作业批改信息的及时,这就使师生教学信息的沟通渠道更畅通了。教学活动中应用智慧班牌,可有效减少各科教学任务在完成时间上的冲突。

智慧班牌成为班级日常工作的新窗口

智慧班牌,宣传到师生眼皮底下,占领班级信息阵地,展示班级特色,成为班级名片。学生们参赛的成绩不再昙花一现地成为过去,各班把本班学生获得的成绩,定期展示在智慧班牌上,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培养了学生的正当竞争意识。

智慧班牌的使用,让优秀的学生作品有了充分展示的空间。另外,我校还拓展了智慧班牌作品内容的展示面,如后进生的进步事例,班级集体的新突破,个人典型性、代表性的获奖,都可以在智慧班牌上有一席之地。智慧班牌能够展示个人风采,凝结班级进步合力,自然成了班级正能量的新窗口。

智慧班牌拓展班级文化展示的新渠道

应用智慧班牌,能使班级管理更透明、班级文化氛围更民主。智慧班牌的记录功能,可以帮助班级管理实现准确考勤、签到。智慧班牌的分级权限管理体系,可以实现学生自行管理、班级教师管理、学校统一管理。我校的智慧班牌,可以让学生刷卡考勤,数据实时传输到校园端以及家长手机端。教师刷卡登录管理,所有考勤信息准确到秒。另外,智慧班牌的刷卡管理功能,可以让学生监督课堂教学效率,提醒学科教师不再随意拖堂。

智慧班牌支持学生自主管理,如把大队干部和班干部候选人的基本情况、优秀成绩和实际事例公布在智慧班牌上,学生们通过智慧班牌,初步了解了各位候选人的事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民主意识,又让优秀学生起到了榜样作用。

我校每节课都有各学习小组的表现评比,在课间,由科代表和班长把每节课各小组的评比情况概要登记到智慧班牌上,每天由学生小组做小结,评比优秀学习小组、优秀学习个人、最佳进步奖等。每位学生的表现会直接在本组集体成绩中体现出来,每个小组的学生自然会互相帮助,互相提醒,共同进步。学生们在对自身的管理中,广泛参与了班级管理,在参与智慧班牌信息提供与管理中,切身体会到了集体荣誉感和个人学习进步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篇6

学校环境雅致,文化内涵丰厚,结合宁波市地区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需要,构建了信息技术类、加工制造类、经贸类和交通运输类四大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体系。其中,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是国家级示范专业、宁波市重点发展专业,数控技术应用是省级示范专业、宁波市品牌专业,轨道交通专业是浙江省特色新兴专业、宁波市重点发展专业;计算机及应用和数控技术应用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

向信息技术要“红利”

任课老师一点鼠标,白板画面上便出现站在大型机器前的工程师,学生可以向他提问;老师打开“桌面云”系统,可以远程备课与办公;家长进入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孩子最近表现一目了然,还能与老师在线沟通……

该校以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课堂为核心内容的智慧校园建设,不仅使师生工作和生活更高效,而且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智慧教学和智慧学习中去,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走出校门时紧跟时代步伐,实现和社会的无缝衔接。

“向信息技术要‘红利’,把智慧校园建设作为学校新的生长点。”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校长张国方说,以前学校各部门信息化系统基本上仅从满足本部门需求出发设计,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学校有桑田路和姚隘路两个校区,“信息孤岛”给学校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教师们常因“信息孤岛”不得不频繁奔波于两个校区之间。

2012年秋天,学校启动智慧校园建设:着力构筑“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即以应用驱动为主线,实现教学智慧化和管理智慧化两翼齐飞。

“智慧校园的终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课堂三者是相互联系的,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让师生们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智慧教学和智慧学习中去,教学智慧了,学生学得更快更深入了,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张国方说,智慧服务就是让校园服务更智能,让师生生活更方便;智慧管理就是开发各种管理系统,对学校的教学等工作进行智能化管理并根据形成的大数据进行科学决策;智慧教学就是为师生提供智能学习资源,自动记录学习过程,科学评测学习成果。前两者为后者打下了基础。

在他看来,智慧校园的核心不是硬件设备,而是教师的信息素养,而信息素养与其说是专业工具,不如说是思维模式,未来教师在使用信息资源时要像运用粉笔和黑板一样自然。

智能分析为学生成长领航

宁波宁波市职教中心挖掘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信息化需求,量身定制了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校园智慧管理。

据介绍,在这个平台下,该校成功开发了移动OA应用系统,利用该系统,校内的通知公告、文件传输、公文轮阅、流程审批等可以在手机端进行,实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实时动态管理,极大提高了办公效率。

“比如,有份新草拟的文件需要校领导签字,以前必须打印出来,送到领导面前才行。现在,这个文件可以通过手机发送、收看,即使人在外地,也可通过手机实现移动办公。”副校长傅卫东说。

“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全校资源、数据的融合和共享。选课管理、成绩管理、竞赛管理等系统可以实现数据智能化处理,自动生成各种数据分析报表,为科学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从起点看发展,使学校对学科、班级和每个学生的评价更为科学,也使一些入校时基础差的学生更有信心。”傅卫东说,以前,只能等到期末,才能总结一个学生的学业成绩,而现在有了这个平台,老师和家长不仅能看到其学习现状,还能看到其入校以来的成长轨迹和进步速度,能对每个学生的发展进行动态分析,提供个性化指导。

智慧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该校有一间智慧教室。这里课桌可以自由组合。在教室后的角落,一个半米高的黑色箱子里,50台平板电脑规整地插在一个个小格子里。平板电脑、双屏投影、手写白板的组合实现多屏互动,是这间智慧教室的精髓所在,教师在教室里可以开展多屏互动教学。

“比如在工业产品设计课上,多个屏幕同时播放老师的课件、学生的设计作品,使课堂更直观、更有效率。”该校教师伟说,智慧教室还可以进行实时直播,现场直播企业工程师在车间的讲解,学生还可以和工程师“隔空喊话”。

实际上,智慧教室只是该校智慧教学的一小部分。目前,该校正在探索实景课堂等辅助教学新方式,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这从该校教师仲爱萍执教《莲花的意蕴》阅读指导课可见一斑。首先,学生通过平板电脑上传自拍的荷花图。接着,通过网络查找有关莲花的诗歌和散文,将讨论在空间上展示。然后,用电脑自绘一幅莲花图,配上古诗。最后,分析莲花的文化意蕴。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内,迅速完成拍照、绘画、写作、图文编辑等一系列丰富的学习活动,并将生成的作品进行分享,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据介绍,实景课堂、虚拟在线实训系统在该校的轨道交通、机械、汽修、贸易等专业课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轨道交通实训系统”、“欧特克数控仿真软件”、“汽车故障诊断虚拟实训软件”等10多项实训软件配合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有效解决了真实环境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实效。

抽象概念具体化

“有了智慧的系统,没有可以驾驭这些系统的人,也是徒劳,学校在上硬件的同时,要求老师要学会应用这些硬件,使自己的课也‘智慧’起来。”张国方说,学校请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化培训,还开展了微课比赛、智慧教室公开课等活动,倒逼教师的课堂“智慧”起来。

篇7

创意之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先导 ,创造良好的英语教学大环境

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乐学、易学、好学的感情。那如何创造这样的环境呢 ? 除了学校的重视 ,较强的师资力量这些前提条件以外 ,重点是通过教室、校园等营造良好的英语教学氛围。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和氛围是小学英语教学所必须的 ,针对小学生喜欢新鲜事物这一特点 ,可以在教室用英语文字、图片恰当进行布置:如在桌子上贴“desk” ,椅子上贴“chair” ,窗户上贴“window”等等 ,还可以把教学所需的图片贴在教室相关处;或者利用现实的教学环境实物 ,指明学生的桌椅进行教学。这样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 ,在 校园里创设良好学习环境也很必要 ,因此 ,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日常交际中尽量使用所学的英语语句;利用校园电台在午间播音时留下英语学习时段。学校也可以构建出一个双语式教学环境:各指示牌名称可中英文书写 ,校园长久性标语也可中英文标示;校内的标牌以双语显示。这样 ,学生们可时刻感受到英语氛围 ,耳濡目染的力量会让他们在快乐中油然而生出良好的语言感受。

创意之二:把握兴趣教学的特点 ,营造出课堂中形象、生动的语言环境

语言学习的宗旨是将之应用于交际 ,这无疑要求教师必须让学生们有更多机会开口说英语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掌握好英语基础知识 ,就必须紧紧把握课堂这一教学的重要时段 ,为学生们营造出生动的语言环境。由此 ,加强小学生的口语练习极为重要。在教学中 ,教师有效地引导 ,根据实际教学进行对话方面的情境创设是大有裨益的。进行口语对话等方式;把独立的单词融合在一起 ,创设情境 ,加强学习的口语表达。就可以要求他们使之学习这些单词后能进行“听音绘画”练习 ,并能将之形成情境进行对话。这样 ,既巩固了单词的学习 ,又加强了学生绘画创作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创意之三:遵循多元智慧理论 ,将音乐、故事、儿歌引入课堂 ,实施多渠道愉快教学

多元智慧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已趋丰富。让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美学认知能力、表演再现能力及综合智慧都能得到发展 ,是现代教育的教学要领 ,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是兴趣教育的重点要求。音乐、故事等是小学生喜欢的娱乐形式 ,也是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的有效载体。课堂穿插音乐、故事、儿歌等无疑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调节其注意力 ,从而激发并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兴味盎然 ,从而不觉中已将这两个单词记于脑海。

创意之四:体态语言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 ,促使兴趣渗透内化为无形的自我汲取

篇8

3年内实现智慧教育

《嘉兴市智慧教育“111”行动计划(2016-2018年)》明确了此次行动计划的建设目标:依托“智慧嘉兴”和“信息惠民试点城市”规划,形成与市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智慧教育体系,实现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教学精准管理和个性化服务,实现学校管理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变革,建成智慧型校园环境,建成“课程无处不在、教师无处不在、学习无处不在”的泛在学习环境。

行动计划包括:1个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100所智慧校园示范校,100个智慧教育深度创新应用项目。2016年度完成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的规划设计,出台实施方案;培育建设20所智慧校园示范校;实施50个智慧教育深度创新应用项目。2017年度建成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数据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启动管理应用中心和资源应用中心的建设;培育建设40所智慧校园示范校;实施50个智慧教育深度创新应用项目。2018年度建成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管理应用中心和资源应用中心,正式启用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培育建设40所智慧校园示范校;智慧教育深度创新应用项目成果形成与应用推广。

文件在亮出3年内的智慧教育目标的同时,也明确了该市教育领域内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和内容。文件还明确表示将加大投入,把智慧教育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资金落实,形成长效机制。探索建立资金筹措的社会化机制,引入多元化融资机制。加强教育信息化项目管理和经费监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分年度对智慧教育建设单位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核评估,评估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申请经费的重要依据。

智慧校园全覆盖

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建设试点工作,是以信息化环境、数字资源建设为抓手,以应用驱动、师生创新为核心,全面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及数字化应用,促进学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管理,深入推进教育内在创新,全面适应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现在,课堂教学模式完全变了,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实物展台及即时反馈系统,组成了一个“智慧教室”。通过智慧教室系统,一堂课的上课过程可以即时生成。课后,任课老师将生成的“课堂”上传云平台。学生通过学校发的个人账号,登录学校云平台,可随时重温课堂内容……“智慧教室”的快速普及更加说明,如今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在网络等渠道的刺激下,学生的思维越来越“耐不住寂寞”。因此,改进授课方式不仅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成为留住学生“专注力”的主要途径。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很多学校都启动了信息化教学模式,“人手一个iPad”也日益成为在校学生的“标配”。

据嘉兴市教育装备与信息中心的老师介绍,在数字校园的基础上建设智慧校园,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基础环境上,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网络主干速率万兆及以上,保证百兆到桌面,主要教学场所无线网络全覆盖。网络中心机房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建有功能完善的门户网站和基于学科教学的基础资源库,并建设自己的特色资源库,实现跨平台资源共享。人人拥有便捷可用的上网终端设备,泛在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实现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教学精准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治理水平,有效满足办学多样化、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数字教育资源上,建设以基础性资源、个性化资源和校本资源为主体的数字教育资源。基础性资源是指与国家、地方教材配套的课程资源;个性化资源是指学校根据办学需要选择性购买的个性化教与学资源;校本资源是指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专业人士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生成的资源。

应用环境上,实现学校管理的信息化,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校园安全监控安保系统,智能广播系统,教师人事管理系统,教师工作绩效评估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财务、后勤服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实现教学应用的信息化,包括教学教研管理应用、网络教学、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平台、德育管理系统、体卫艺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网络视频应用系统等。

全国教育信息化相关专家表示:“在前期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过程中还存在条线管理、地域分割等现象。‘十三五’期间就是要在原先的建设基础上,加强系统、平台、资源的互联融合,加强建设、管理的统筹,使教育信息化能够协调、有序发展。了解‘数字一代’学生的学习习惯,熟悉数字化的教学环境,探索更适应学生的信息化教学方式,要求我们必须借力‘互联网+’,开拓创新一体化教学新模式,建设一个‘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一体化开放教学环境。”

在配套下发的《推进嘉兴市中小学智慧教育深度创新应用项目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中,市教育局明确:2016年―2018年,组织实施100个中小学智慧教育深度创新应用项目。2016年和2017年为申报实施阶段;2018年为成果形成、应用推广阶段。

智慧校园给师生“云空间”

依据此次行动计划,嘉兴市要实现100%的中小学校和90%以上的幼儿园宽带到校到教室;全面实现教学班班通、人人通。在所有高中段学校和80%的义务段学校、60%的幼儿园建成智慧型校园,培育建设100所嘉兴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学校。

在“特色环境建设”这一项中有:配有与课程内容配套的特色功能实验室或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特色环境。而“网络空间”这一项,又包含学生空间、教师空间、管理者空间、家长空间、班级等机构空间这5个部分,每个部分有明确要求。

学生空间是为每个学生建立实名制网络空间,提供课程资源、作业、小组学习、成绩查询、测评、问题求助、互动交流、作品展示等功能,实现学生学习过程、实践经历的网络学习空间呈现。

教师空间是建立实名制教师与教研员网络教学空间,提供备课、布置作业、答疑、成绩管理与分析、教研活动、培训学习、教学规划、教学评价、相互交流等功能。

家长空间将提供学生平安信息、学业表现、考试成绩、出勤情况、生活情况、健康报告、教育咨询等功能。

在“互动教学环境”这一条中,明确要求学校提供师生开展课堂教学、课外学习等多种教学互动活动的支撑环境,创设具有感知环境的教学实验实训场所,鼓励3D打印、可穿戴设备等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篇9

结合高职信息化教学模式现状,对其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随后针对课程项目化教学和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应用,提出了有关信息技术在课程项目化教学策略的实施措施。

2信息技术在教学的应用

2.1发展历程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在我国的教育教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且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也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提升,给予了学生更为直观深刻的学习体验。综合分析我国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历程和发展历程,基本的幻灯片PPT教学是信息技术应用教育教学利于的初期表现形式,随后就是在课程体系改革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利用动画视频作为教学辅助,实现情境教学模式的深度融合,利用相应的动画视频达到课堂教学核心内容引入的目的,在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基础上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随后就是发展到微课教学,慕课教学,教师将整节课程教学内容整理好上传至相应的学习网站,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复习、预习的素材,另一方面在相应的网站上实现教师与教师的沟通精进。最后就是精品教学资库和线上课程,实现信息技术优势的最大限度利用,免除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学生能够结合相应的时间利用电子移动终端在区域网覆盖的地点中进行线上学习,同时也能够与教师进行线下沟通。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应用实践的历程,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历程可以看出,在教育教学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趋势、一个潮流。

2.2现状分析

(1)授课教师的教学观念。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教育教学领域来说是一场革新性质的挑战,但是存在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大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不能够熟练的应用,没有特别多的教学应用经验,所以导致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中未得到预期的效果,这一情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利于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2)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方式方面由于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师在开展兴趣课堂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外部因素包括教师的教学任务、教材内容的教授、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及各个地区城市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发展等等,目前存在的教学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科知识的拓展学习、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目标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3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3.1适应智慧校园的发展

我国的教育教学领域已经进入到智慧校园的时代,信息技术在课程项目化教学中的应用,大幅提升了校园信息化的应用程度[1,2]。基于此背景下学校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做出了很大的改革,而高职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是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一个中级阶段,课程项目化教学策略的教学以及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明确学科知识内容和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丰富的生活素材能够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为学生未来的社会学科知识应用奠定坚实的技能基础。其中教学方式和教学设备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不仅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实施趣味性教学以适应智慧校园时代的发展,还要做到每个同学都有实际操作的机会,使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的优势全面地发挥出来,习惯教学设备的应用且善于利用教学资源,将音频、视频与教材内容更好的融合在一起给予学生一个全面立体的听课感受。

3.2智慧教室与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为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掌握程度,缺乏综合性素质的培养,使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不足,这就造成了学生成为一台学习知识的“机器”。而智慧教室、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这一情况,让学生在学习学科内容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学科素养的形成,潜移默化的塑造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智慧教室、在线开放课程在课程体系的设立过程中是基于计算机软件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实际的教材都是关于计算机软件、C语言以及计算机操作方面的内容,生活应用性较差,学生在学习相关的知识后不会灵活运用,而且课堂纪律呈现两个极端过于懒散和过于枯燥,高职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中往往看重的是计算机中的一些游戏,而不是教师所传授的内容。但是课程项目化教学策略的有效开展,促进学生学知识和用知识的有效融合,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下深化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能够提高自身信息技术应用的灵活性,总体来看课程项目化教学策略的有效应用是促进学生学有所用的关键途径。

4促进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课程项目化的教学氛围。教学是一个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活动,所以教师将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融合于实际的课程项目中去,才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学生能够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下来解决一些项目问题才是教学目的实现的最佳效果。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为学生提供一个项目化课堂学习情景,并将具体的项目学习计划与相应的学科章节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课程内容中的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一方面便于高职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以信息化教学实现教学氛围的优化。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目前,虽然高职学生对于一些知识的应用途径、应用方式以及未来的作用并未达到一个深度理解的状态,虽然说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各个课程项目知识的应用,例如网络游戏、单机游戏、影视播放等等,这些方面的计算机应用学生比较熟悉。但是关于计算机图片制作、World文档、表格、C语言等办公类、程序类的知识学生处于一个完全薄弱的状态,所以教师在改善课堂学习氛围的环节中,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并将其融入课程项目化、信息化的学习模式中去,让学生利用计算机的操作将事物进行描绘,从而达到锻炼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学目的。在动画效果设置的信息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比较喜爱的网络游戏主角、动画片主角等。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播放一些游戏短视频和动画短视频,在播放后随即引出课堂教学主题,同学们在观看视频后,能否通过我们所学的信息技术将主角图片连续起来做成动画,然后在课堂任务设置上教师应讲究灵活性,给予学生选择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心中最喜爱的动画主角、游戏角色进行动画效果的设置,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能够实现理论知识应用的有效锻炼,而且制作自己最为喜爱的主角人物动画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兴趣,从而间接提高整个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合理选择课程项目题材。项目题材的合理选择主要是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结合每节课程的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教学素材的选择,对整节课程进行合理安排确保教学题材与教材内容的良好衔接,将教材内容转变为贴近生活项目的实例,从而降低教材知识的难度,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操作。在艺术字插入制作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喜欢的字体、颜色等在文档中制作艺术字,并保存上传到班级的微信群中,艺术字的内容设置为学生的座右铭,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将自己的人生观念、兴趣喜好尽数展现出来,潜移默化的锻炼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表述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搜集一些生活中的艺术字,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展示出来,并在课堂上为学生做教学延伸,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传授学生更为美观的艺术字制作方法,然后留有一部分课堂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教师随即巡视,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鼓励,从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操作的自信心。

篇10

关键词:教育智慧 教师专业化 教学机智

智慧的教育需要教育的智慧。当我们的教育停留在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时候,教师的知识是最重要的;但当我们的教育已经发展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智慧的时候,教师的智慧无疑就和教师的知识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了。《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中叶澜教授将教育智慧归结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教育机智,及时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促进学生积极发展和创造的魅力等几个方面。我认为,教育智慧是教师良好的教学行为体现的一种品质,是教师具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意识、教学能力、教学艺术等方面的整合统一,是教师专业化的一种新境界。

一、教师教育智慧的表征

(一)独特性

独特个体性是教师智慧的首要表征。教育智慧具有高度的个体性色彩,体现着教师区别于他人的、个体的、个性化的独特教学风格。教育智慧是教师个体在教学过程中逐渐生成的;是某个人不断经过实践经验的积累与重组的结果;是教师基于专业上的需要,通过发现、修正与内化等复杂的过程所建构的。教师不断将既有的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并经过个人的重新诠释与转换过程,使智慧的生成符合现有的环境需求。所以,教育智慧是个体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体验、感悟、思考和实践等方式逐步生成的,是受教师个体的思维、个性、知识储备、自我形象、职业动机,以及所处的教育环境等的影响。它蕴涵了教师将一般理论个性化,及与个人情感、知识、观念、价值、应用情况相融合的结果。

(二)情感性

“教育的智慧性是一种以儿童为指向的多方面、复杂的关心品质”。①对教育的责任感与情感是使教育智慧充满真善美的重要条件。教育智慧之所以是教育智慧,一方面说明它的确是智慧,即高尚的才智,另一方面说明它在教育问题的解决中的确能够发挥作用。更深入地思考,教育智慧符合真、善、美的标准。因为它是教育活动规律的创造性运用,它是巧妙的;对学生的爱是创造性运用教育规律的动力;对学生的爱保证了教育思考必然利于学生的发展;教育情感的渗入是教育智慧美的重要特征。教育智慧是使用爱的智慧,教育的使命要求教育者对孩子有责任与关爱,它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是教育者在教育上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三)科学性

教育智慧能根据不同的教学条件、教学对象和复杂多变的问题,依靠教师直觉、灵感、顿悟和想象力的即兴发挥,在一瞬间把握事物的本质,做出相应的判断和裁决,从而采取不同的适合特定情境的行为方式和方法,以实现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沟通、融合。经过对优秀教师或专家型教师的研究,发现他们对教学情境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与判断力,对问题的分析更为清晰和透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更具有独特性、新颖性和恰当性,即拥有丰富的“教育智慧”。拥有教育智慧的教师,能够在解决问题时从多角度加以整体把握,洞察多种可能性,并迅速做出决策。

(四)缄默性

教育智慧是不能通过语言进行逻辑说明的,不能以规则的形式加以传递,是“潜移默化”“近朱则赤”“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智慧是人们通过身体的感官或知觉而获得的,往往缺乏清晰的条理与明晰的意识,是“非批判的知识”,也很可能不在教师清晰的意识范围之内,也无法清楚的表达或理性的加以反思,但它往往与教师日常的生活与经验仅仅相联,甚至可能是教师自己也说不清从什么地方获得的,是只能意会的一种体验。

(五)艺术性

教育智慧是科学化的艺术力量,又是艺术化的科学力量。教育智慧的力量具体表现为这样几种能力:一是对教育问题的逻辑化理解能力;二是对教育问题的直觉把握能力;三是创造性地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这三种能力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都能显现出科学的穿透力和艺术的感染力。对教育问题的理解,基本上是一个科学问题。自然,理解教育问题的能力基本上是一种科学能力。但是,教育智者对教育问题的理解,其角度、方式,完全可以上升为艺术。对教育问题的直觉把握几乎就是艺术。但是直觉之所以能够发生,却一定是建立在无数次逻辑把握基础上的。假如教育者没有深厚的教育科学、人文科学的素养,对教育问题的直觉把握即使发生也很难靠得住。创造性地解决教育问题,具有很强的艺术特点。观察教育智者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就等于是在欣赏教育智者的艺术表演。观察者深知其美,深知其妙,但无法重复,无法获得。

二、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

(一)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内部条件

1.高尚的教育道德是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核心。

(1)爱岗敬业

教育信念,是教师对教育事业、教育理论及基本教育主张、原则的确认和信奉。教育信念的集中表现是教师对教育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教师的责任感在于把培养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教师的事业心就是坚信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是崇高的事业。

(2)爱学生

师爱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教育教学效果来说,意义重大。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爱意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作到“四有”,即:一有对学生爱的情感。二有对学生爱的行为。三有对学生爱的能力。四有对学生爱的艺术。

(3)爱美

只有爱美的教师才能塑造美的心灵,培养好的人才。我认为教师的爱美,主要表现为自爱。自爱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包括仪态美、语言美、书法美等;二是内在的,包括人格美,情感美等。

(4)爱知识

首先是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其次要向外行人学习。第三要向书本学习。第四要向社会学习,向大自然学习。

2.科研是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重要途径。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成功之路,而且也是一大批优秀教师成长的成功之路。教师科研能力的强化,正是教师创造力的表现,是教师教育智慧的体现。

(1)科研意识的培养

教育科研意识就是对教育活动的有意识的追求和探索,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教育活动的自觉,是对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一种清晰而完整的认识。教育科研意识由三个要素涵盖,即教育的信念与热情,教育的知识与经验,教育的眼光与智慧。

(2)在教学中开展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就是通过实践者在自然情境下对自身的实践进行研究,它以自主、实践、开放、反思为主要特征,以研究与开放式研讨为原则,以实践情境为主要研究场所,研究旨在解决现实问题,并通过实践来检验实践者对现实问题的看法是否正确,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措施是否有效,实践者反思自己解决问题行为的成败,以达到研究者理性的自觉,进而切实地改变现实。行动研究有三种研究起点:

第一种研究起点是:研究起始于“不明”的情况。也就是指教师常可以因为一些大大小小的“疑惑”而开始进行研究。比如一种有普遍意义的反常倾向、学生中比较固定的落后行为、课堂中的意外、教学的无效等一时无法解释的现象和长期存在的问题,都可以成为一项研究的起点。第二种是以现象的追问为起点。把自己放在里面以对现象的追问为支点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必须以深度介入的态度把自己放到事件的当中去。这是因为:“自己的问题” 自己更为熟悉,因此就最有发言权,最容易把握。而且从感情上来说也更容易接近和投入。第三种是教学即研究。现象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研究理所当然要根植于实践。在解读研究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日常备课、教学过程、教育策略、相关活动的内容,与自己提出的研究问题紧密结合起来。

(3)建立激励机制,创设科研氛围

良好的氛围和高涨的积极性是促进教师科研素质不断提高的重要条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必须在这两方面下足功夫。一是氛围的创设,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动,如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或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请专家来校开设讲座,指导教师开展科研等,通过活动促成良好科研风气的形成。二是建立物质与精神奖励的激励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给予精神上的表彰与物质上的奖励。同时要把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与职务评聘、评优、晋升、获得科研资助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反思是激发教师教育智慧的源泉。

教学反思是教师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效果。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的引领。理性思维就是从日常教学情景中获取价值的第三只眼睛。而这种充满智慧的理性思维的养成,本身就与孜孜不倦的理论学习与勤勉不殆的实践思考密不可分。一线教师最大的问题就是工学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简单办法就是要养成学习理论的好习惯,同时要学会围绕所思考的教育问题组织资源,开展研究。这样,研究、学习就成为工作的一部分,而教学实践也就成为对教学假设的实证性研究。当工作、学习、研究三位一体时,教师也就实践了“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想。

(2)要具有问题意识。教学反思的功能之一就在于能够唤起教师对教育生活事件中最真实的问题的关注,是教师走向研究者、走向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一步。问题意识至少包含了这样一些要点:这是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有意义吗?这个问题有根据吗?这个问题有针对性吗?这个问题能解决吗?当我们用这些疑问去思考我们所面对的教育现象时,也许就会从中发现那些真正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从方法上讲,采用文献法是做好这一工作的重要开始。只有通过查阅文献,才能够知道别人在这一点上已经研究到什么程度了,也才知道自己的研究有没有价值。如果我们善于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问题)开展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就能够由此而上升到研究的层面。

(3)积极对话。对话,是走出个人视界的平台。教师作为个体的精神劳动者,更需要多元的精神碰撞与交流。教学反思,如果总是停留在个体的层面,客观上就会影响到反思的深刻性,影响到反思者个体的成长。与同伴、专家的对话、交流则会丰富反思的内涵,扩张反思的效果,修正反思的偏差,提高反思的品质。

4.偶发事件的恰当处理凝现着教师的教育智慧。

教学机智是教师巧妙应对变化了的课堂场景或灵活机智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机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思维力和果断的意志力。二是教师具有对学生深度的了解和诚恳爱护和尊重的态度。三是教师具有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以及教育技巧。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凝练教育机智:

(1)抓住不同个体的认识矛盾和思维碰撞,在师生共同的问题探讨中化解矛盾冲突,展示教学机智。(2)正视学生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思维流向,在学生出其不意的问题发难中稳住课堂阵脚,彰显教学魅力。(3)捕捉学生平凡中的发现,在对事物的比较探究中抓住问题实质,提升教学品位。(4)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在一反常态的问题处置中吸引学生视线,凸显教学风采。(5)发掘与课堂关联的教育因素,在猝不及防的教育情境中巧于化害为利,发挥教育智慧。(6)以发现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吸收学生独具慧眼的教学建议中把握认识标高,提高教学境界。(7)关注学生的举手投足,在解读学生的弦外之音中师生感同身受,展现人格魅力。(8)确立正确的教材、教参观,在对教材的质疑批判中注重创造发现,强化教学艺术。

(二)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外部条件

1.建立民主、自由的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对教师的影响是很大的,他一经形成便成为学校成员所共有的和必须遵守的(有主动和被动遵守之分)的学校普遍文化,并对学校成员所共有起着规范和束缚作用。不良的学校文化组织只会妨碍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使教师不愿创新或不敢创新,教师只有按照教材、教学大纲和各种教学纲要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标准化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民主、自由的学校组织文化允许教师进行革新、为教师各尽所能提供空间。在民主、自由的学校组织文化中,教师享有学术自由,充分享有教学和管理的权利。学校行政人员过多的咨询、顾问、视察等使得教师的自由权受到了侵犯,以致于教师本人也满足于驯服的执行学校的规程、上级的行政指令,而不把自己看作专业技术工作者。少了行政不必要的监督,教师更能自由表达自己,自觉自愿的进行教学创新,探究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自由的教学中,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学,只有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智慧才能够得以真正的释放。

2.学校要创设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校园文化。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首先要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学习的氛围就是一种校园的文化,特定的校园文化形成有一个长期的酝酿过程,需要领导和教师树立一个共同的愿景,每一个人都为之而不断的努力奋斗。作为一校之长和学校的领导集体,都应该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思想和理念的高度重视自身的学习,并积极与教育教学的实践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作为教师自身来说,也要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教师是一个专业,要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和新知识,都不得不重视学习与吸收,把握新的形势和新的信息,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其次要开辟专门的学习场所和学习时间。学习要开辟专门的学习场所,让教师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学习场所和学习时间里,让教师们一起分享教学中的喜怒哀乐,一起学习新的理念与内容,一起畅谈体会心得,一次来丰富教师的生活,获得一种教育教学的方法与理念,获得乐观的生活心态和浓浓的人文关怀。在学习的形式上,可以是多种多样、求新求异。看教育理论书籍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除此之外,可以在听课中学习,研讨交流中学习,思考现象中学习,网上论坛中学习……在各种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过程中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造就乐于进取的心态和不懈追求的动力。

注释:

①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2

参考文献:

[1]刁培萼 吴也显.智慧型教师素质探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7

[2]叶澜 白益民.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63-166

篇11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大数据 智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7.001

1 智慧管理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信息数据时代,教育管理应及时进行教育管理改革,特别是高等院校,更应在管理理论方法和思路上进行颠覆式革新,这是当前信息时代教管事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和主要研究课题。当前高等院校的教育管理在改进和提升方面,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教育管理决策提供高效、专业化的实现平台。信息型、智慧型教学管理,一来可以大幅节约各项管理成本,二来可以有效提高教育管理从业者的管理效率,实现教育的科学和可持续性发展。通过充分利用新兴技术,运用科学智慧的管理方式,可以全面准确地掌握校内各项杂乱的动态的数据,对于切实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具有划时代的、突出的现实意义。

2 教育管理信息化现存问题

(1)管理的信息化标准不统一、不严谨。信息的规范化、标准化以及相关管理的严谨性、有序性会直接影响教育业务发展及管理效能的信息化水平,影响到信息的传输、共享和汇总分析水平,进而影响到教育管理的科学决策,然而限于历史发展背景,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藩篱,我国当前多数高校的管理信息标准并不完善。通常情况下,同一所高校内的不同学院常常各自为政,建设出不同标准的信息系统,此类系统数据之间的兼容性较差,格式也不规范和统一,在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的同时,也给系统问的信息交换、整合和共享造成难度,直接影响到了整个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持续性和规范性发展。

(2)智能化管理的程度较低,处于简单的数据统筹管理阶段。我国当前各大院校在信息化管理工作方面暂处于偏重管理过程的电子数据化,距离人性化与智能化较远,一切以“数据”为中心,智慧管理所注重的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尚未形成。对多数信息管理系统,相关管理人员也仅仅是进行大量的数据输入输出和简单的统计、报表汇总等浅层操作,海量数据使管理人员无法从繁杂的操作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3)管理数据基础缺乏精准化、精细化的管理,无法对教育决策提供准确参考。简单的数据输入、搜索和统计不是教学管理信息化工程,各类数据的统筹只是信息化的信息基础,最终目的是通过数据来提供高效率的、智能的各项管理服务,然而目前各大高校的数据库建设尚处于起始阶段,对数据的应用较为简单,就连数据分析也仅仅是得出一些简单的统计量或者分类数据,尚未看到或者尚未能发掘出数据中所隐含的管理型信息,无法对教育决策提供准确参考。

以上各类问题的存在呼唤着智慧管理、职能管理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为管理的信息化提供了技术和信息支撑,智慧管理,将切实引领教训管理的发展。

3 智慧管理特性和内涵分析

智慧管理的智慧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够到达对数据的深层级发掘,为教育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参考。智慧型的教育管理能掌控学习环境、识别各类教育者和学习者的特征、全方位监测教学过程,并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分析,从数据中搜寻核心信息并运用到管理中,以辅助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性。二是实现教学管理的自动化,有效较低管理人力物力成本。通过智慧管理系统,能够自动处理各种信息数据,得出精准的结论和反馈,精简了各项管理流程,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本,同时更能有效避免因人为因素所带来的管理错失。三是能够对教育教学全流程实现全方位的监测和管控。对各个管理环节和教学过程进行识别和分析,实现对各类信息的智能化对比,实现对各项教学管理的智能诊断,有效解决教育业务开展过程中、教育装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诊断的基础上,进行挖掘分析,实现对教学管理安全状况的实时预警并提出针对性处理措施,保障教育教学的高效、稳健、有序进行。

4 智慧管理工作总体思路

(1)提高对智慧管理发展的重视程度。当前形势下各项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云计算等技术应用水平日新月异,各行各业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发展智慧产业,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力争快速实现智慧化发展,智慧行业的发展前景愈加向好,也必将成为未来主要而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教育教学管理也要紧跟时代步伐,切实提高对指挥管理发展的重视程度,尽可能投入足够的资源,摒弃传统的管理思维,颠覆惯常的发展理论,多做调查研究,充分认识和理解智慧管理的内涵和优势,结合高校实际,快速、有序推进信息化建设,向智慧化教育时代迈出前进步伐。

(2)充分发挥教师在智慧管理中的作用。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一直被视为高校工作的瓶颈。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成为当务之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教育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求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在理念、模式与方法上必须与之相适应。本文旨在通过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另一主体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来探讨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学习一点管理的智慧,实行必要的智慧管理,这是现代教师理想的选择。

(3)切合实际,有效发展。实现信息化管理已经将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智慧管理更将对成本投入提出更高的要求。各大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智慧管理。可以在个别学院进行试点,重点推动,实现局部的智慧管理。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控制成本,在不对学校正常运转带来负面影响的情况下逐步推动全校的信息化和智能管理水平。

(4)确保信息安全。在信息化时代,最大的风险就是信息安全问题,各类信息均有着一定的私密性,安全的疏忽,往往导致重大的泄密风险,对他人带来严重影响。高等院校的各类信息,一方面会涉及学术技术、专利信息等重要信息,另一方面也涉及教师学生的个人隐私,这些信息均需要严谨严格的保密措施来保障安全。要保证各类信息的安全,需要考虑到信息管理的全过程,从信息的收集整理、传输和处理到实际运用多个环节。所以不论是基础的信息建设,还是后期的智慧化管理发展,要始终提高信息安全保密意识,将之放在信息管理工作的首要位置,通过建立完善的保密体系,保证智慧管理发展的安全运行。

5 智慧管理实施意见

(1)首要开展智慧校园建设,搭建智慧管理环境。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是为高校师生提供实时高效、一站式与个性化的校园信息化服务,帮助高校实现各类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深化高校信息化进程。大数据环境下的智慧校园建设思路应是在原有的数字校园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增强其智慧性,从而形成服务、管理更为完善、师生体验更为人性化的智慧校园。一是制定智慧校园的数据标准与应用标准,以及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接口标准,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实现校园各类数据共建共享。二是整合贯通业务系统。在智慧管理系统的构建要注重对现有系统的升级改造,注重与其他系统的兼容,以在保障系统衔接性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建设成本。三是统一管理与维护。在信息化校园建设中提高效率,智慧校园的建设应对业务系统进行统一规范管理与维护。

(2)切实提高大数据采集效率及在科学决策中的应用水平。决策工作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关键,决策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高校的长远发展。在高等院校智慧管理工作中,管理者通过各类信息搜集和分析系统、现代化的网络系统等各类信息平台,尽可能全面地采集各类教学管理数据,全面统计,细致分析,深度挖掘,为管理决策提供精确的科学的数据支持,进而推动高校的可持续、均衡发展。

(3)加强教育的可视化管理。可视化,是指通过设置多方位的信息采集和展演系统,对教学管理过程中各项教学活动、人员情况等信息予以搜索、采集和统筹分析,并通过某种形式最终进行可视化处理并展演给特定的使用者。从当前形势看,可视化将成为信息时代数据产业的发展必然,是学校开展智慧教育的必备条件,也是高校智慧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创建此类系统,各级使用者可以直观地查看与之相关的各类经处理过的有效的可利用的信息数据,为使用者得工作提供直接支撑。

(4)强化远程督导,提高智慧管理管控和考核力度。各大高校应建立起教学管理远程监督评价机制,强化对教学管理质量和效率的考核和引领,不断推动教学事业良性发展。远程督导是对教育教学管理的各环节加以监督,进行运行和风险评估,确定指导方向的工作,以保障各项教育管理得到有效执行。智慧管理体系下,教育管理人员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全方位、实时远程检测,使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不断接近理想目标,达到最优化水平。

篇12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校园;RFID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3-5561-02

Discussion on the Networking Technology in Intelligent Campus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CHEN Xiao-yan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Jiangsu Polytechnic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Jurong 212400, China)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has become more sophisticate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 college applications more and more wide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Internet of things, put IOT times wisdom campus, pointed out the key technology of the In? ternet of things, and deeply discusses the Internet application in intelligent campus.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intelligent campus;RFID

1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现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概念最早由麻省理工大学Auto-ID实验室于1999年首次提出,当时的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系统,即为“物联网”概念的雏形。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通过智能传感器,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按照相应的协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庞大网络。把所有的物体与网络连接起来,方便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及管理。它把新—代的IT技术充分运用到各行各业之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人类可以用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2在物联网技术下的智慧校园

高职类高校是一个开放式的校园,学生不但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学会一些基本技能,更要适当地了解社会并接触社会,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以能更好地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新课改提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进行变革、改革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2]的要求,人性化地提供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终身学习等、智能化学习理念的发展,IPv6、云计算、3G通信、无线传感网等技术的兴起,都预示着物联网在大学校园中的必然发展,为智慧校园的实施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平台。我校物联网是以现有的校园办公网络技术为基础,利用无线数据通信、射频识别、计算机等技术,构造了一个能覆盖校园的物体互联网。

3关键技术分析

物联网它具广泛存在和广泛应用的特点,它强调的是将所有的物体都连接到互联网中,它不是简单的物物相连和人物相连,而是通过建立一定关系的智能系统,使得人、物、信息是互动的,通过这一系统,我们可以实现人对物的定位、管理、控制等。

物联网有三项关键性技术:

1)全方位感知:包括智能传感器,例如红外感应设备、无线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等;其次是传感网络通信系统。

2)可靠、安全通信:执行统一编码,按一定协议连接入无线通信网络。

3)智能化管理:通信网接入计算机网络,实现“网上网”,构建智能化管理系统。

4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

智慧校园是物联网在学校教学管理、学校教育管理、公共安全、后勤保障的具体应用,为学校构建智能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1物联网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在高职类高校,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习。利用物联网技术,能够为师生提供智能化的教学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且使教学中的每个物体都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特征。上课铃响,学生步入教室,教室里的窗帘会根据室内的光线进行自动开合,通过学生随身佩戴的RFID电子标签连接RFID基站,从而打开桌上的触摸系统,学生可通过网络将自己存在的问题交给老师,还可以浏览老师上课所要讲解的内容。上课铃响,教师进入教室,打开教室前面的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查看学生提交的问题,老师通过多媒体系统、投影设备进行讲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将授课情景传送到网络。利用物联网技术学生也可以及时了解有关学习的信息,例如学术、考证、就业、讲座信息等,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利用物联网技术学生也可以及时了解有关学习的信息,例如学术、考证、就业、讲座信息等,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当今社会亟需可持续发展人才,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高职类高校的显著特征。许多课程和技能需要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授相比较,学生很难抓住重点。通过引入RFID技术,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找到需要的课程进行针对性学习,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物联网能为学生的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等提供支撑环境[3]。

4.2物联网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在教育管理中可用于教务管理、图书管理、设备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将物联网技术用于教务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教务部门的教务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有助于学生学籍管理电子化,排课自动化、办公电子化,促使学生、家长、学校互动,方便家长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将电子标签嵌入到每一个教学管理设备中,并相应的建立教学设备管理系统,从而大大地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有效的节约办学成本,实现教学设备的规范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通过建立校园物联网智能系统,实现餐饮、水电、图书借阅、校园宿舍出入管理、校园通信等的一体化管理,实现智慧校园。

4.3物联网在公共安全中的应用

目前,高职类高校校园管理的最大弊端是学生的高度自由,并且这也是许多危险事件发生的原因。引用物联网技术对学生进行实时定位,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为确保学生的用水安全,每一个宿舍都安装水压检测器。为实现每一个宿舍的用电安全,对学生宿舍安装智能感应电表。为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灾隐患,可通过安装烟孔感应系统和对每一个消防设施的定位。

4.4物联网在后勤保障中的应用

在整个校园物联网管理平台中,通过一些射频识别、图像识别、GPS、无线传感等技术,并结合日常的视频监控系统,全面感知校园的环境、人和物的变化,例如门禁监控、健康监控、教室照明监控、仪器控电、路灯节能监控、水电气的监控、灾害监控以及生态监控等。全力打造绿色、节能的环保智能型校园,为学生创建一个舒适健康的学习环境。

5结束语

随着人们不断提高地对于物联网技术关注程度,以及物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它将越来越广泛地被各类高校校园所应用,从而为学生创建一个更加宜学、宜教、宜研的大学校园。在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无处不在的学习环境、融合创新的科研环境、透明高效的教务管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快捷的校园生活都将实现,一个安全、稳定、环保、绿色的“智慧校园”将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乌家培.物联网产业及其发展[J].中国信息界,2011(4).

[2]宗平,朱洪波,黄刚.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30(4).

[3]贺志强,庄君明.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2).

篇13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校园;智能;RFID

中图分类号:TP393.18

物联网技术是信息产业的又一新型成果,它的不断应用与发展对校园建设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它使我们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了原有的教育理念,更新了校园建设的内涵,有力地推动了智慧校园的建设。如何智慧高效地利用物联网技术来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学习环境的优化、跨区域交流与资源共享、校园生活的智能便捷、校园管理的科学高效、校园安全的有效保障,挖掘出物联网在智慧校园建设中更多更强大的潜能,是本文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1 物联网的内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又称传感网,是指将射频识别(RFID)装置、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红外感应器等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和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通讯和交换,从而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形式[1]。

2 智慧校园的概念及意义

2.1 智慧校园的概念

智慧校园是基于物联网技术,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而构建的集教学、管理、科研、校园生活为一体的智慧化和智能化教育、学习和生活环境[2]。

智慧校园的核心特征主要表现有三方面:一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服务引入到校园的各应用和服务领域;二是给校园师生提供一个综合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和智能感知环境;三是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和智能感知环境,建立一个与外部环境相互感知和交流的接口[3]。

2.2 意义

智慧校园为师生提供了高效智能的新型学习教育方式,实现校园生活的智能便捷,提供给师生智能化、人性化的教学环境,促进了学生的交流协作,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了校园管理水平,保障了校园师生安全。

3 建设智慧校园的必要性

3.1 实现学习教育方式的转变及教学环境优化

基于物联网的现代智慧教学方式更为多样化,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协作互动的灵活学习方式;满足师生更加人性化的教学环境,充分考虑师生的健康;实现跨区域交流与资源共享,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3.2 校园生活丰富化、智慧化、高效化

传统的校园生活比较单一,怎样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实现校园生活更加便捷智能已成为迫切的需求。另外,随着各个校园规模不断扩大,必定加大藏书量,因此传统的图书条码的查询方式已无法满足现在需要,图书归架错误等问题也席卷而来。

3.3 校园管理科学、高效、智慧化

基于物联网的校园管理在设备管理、校园安防及学生考勤安全管理方面有了更有效的手段和技术水平。对设备的监测和管理更加高效便捷;解决人员消耗大、监控盲区等问题,有效保证校园安全,实现校园安防智慧化;教师对于学生的动态状况更为掌握了解,有效维护学生的在校安全。

4 物联网下智慧校园的建设前景

4.1 智慧校园教育

4.1.1 实现高效便捷的教学方式、协作灵活的学习方式

首先,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教学让我们的教育方式、教学手段有了新的运用。智能化的教学方式让我们的教学设备“无痕化”,教师不用花大量时间准备教案,只需要在课堂上用语言和相应指令实现对物联网技术控制下的任何设备的操作,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

其次,移动学习是指利用移动计算设备,学生能无论何时何地进行学习。它的特点是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能高效地呈现出与学习有关的全部内容。移动学习设备有移动通信功能,通过开发数据处理模块来实现各传感器数据的读取。随着RFID技术的发展,增强了面对面学生之间信息传输效率,加大信息传送的灵活性和移动性。因此,通过物联网的连接点、基站和RFID等相关技术,可以构建理想的移动学习环境,将学习资料连接到移动学习设备并且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实现没有时间地点限制的协作互动的学习方式[4]。

再次,泛在学习是指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获取所需要的任何信息的一种灵活的学习方式。它与移动学习的区别在于学习的终端设备种类多,能由数码设备、多媒体设备等各类智能设备充当,从而为学生学习提供更为全面化、智能化的服务。在泛在学习的环境下,学习支持服务将更加人性化,通过对学生学习的相关记录进行综合分析,提供个性化的支持服务,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4]。

在物联网时代,任何设备只要能接入网络都能实现智能化操作。它的的思想与物联网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因而物联网能更好地支持泛在学习的实现。学生能随时随地利用终端设备与网络连接,实现任何时间、地点以及人与资源的连接。泛在学习系统为学生提供智能化的学习服务,通过传感器自动操控电子教材等学习辅助工具,利用智能化、尖端化设备来构建智能化无纸教室,利用传感器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教学[4],让我们的学习更加地丰富、智能、灵活。

最后,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课外教学拓展活动有较强的可行性。将物联网中的传感技术、测量技术与教学理念相互融合,通过课外教学拓展活动,学生能得到最直接的视觉冲击和心理感受,拓宽了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积极性以及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将实践与理论做更好的结合,使学生能更深层次地理解学习内容,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5]。

4.1.2 优化教学环境

(1)光线的自动调节

在教室安置光线传感器,利用光线传感器并且根据学生的位置变化来改变光线的亮度。实时监控光线亮度进而自动调节教室灯光亮度和多媒体设备的亮度,利用传感器和多媒体设备,根据室外的光线强度自动调节窗帘的高度。

(2)噪音的实时监测

对于噪音的监测则是放置一些传感器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并进行实时监测,若检测值超过预定值则会以警报形式告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所以,物联网的技术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为人性化和舒适的学习教学环境,保护了学生和老师的健康,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老师更好地教学。

4.1.3 实现跨区域交流与资源共享

物联网技术为资源共享和跨区域交流提供了有力地支持,各校之间的远距离实验和实践性活动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实现,区域内的各校可以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可以构建“校校联盟”、“校企联盟”,实现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连通、学生互动、资源互补等,极大地促进了优质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和接触不同的社会环境。

4.2 智慧校园生活

4.2.1 智能化生活

主要包括校园一卡通、食堂管理、浴室水控管理等方面。校园一卡通作为智能化生活的核心,使用此卡实现食堂就餐、用水用电、借阅图书、体育馆及复印社等校内消费等功能。

基于RFID技术的食堂管理主要有三部分:

(1)含RFID电子标签的饭卡:学生老师都有一张这样的饭卡,卡内包含用户的相关信息;

(2)RFID阅读器:在各食堂售饭窗口放置一个RFID阅读器,将读取的信息转到后台数据库查询,读取卡上金额并扣除相应消费金额;

(3)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将用户的注册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方便管理员对食堂消费业务的查询[6]。

基于RFID技术的浴室水控管理,能够实现用水自动化管理,有如下主要功能:

(1)信息数据实时显示:当RFID卡位于阅读器感应区时,阅读器显示卡上余额,然后立即进入用水计费状态;

(2)消费模式:采用实时计费模式,即读卡就出水,并且根据实际用水量进行实时扣费;

(3)计费方式:按所使用的流量计费,即外接脉冲流量表,可根据计算产生的流量进行计费。[7]

4.2.2 智慧图书馆

(1)图书定位能有效解决查找和归架错误等问题。图书智能定位即在图书上贴有RFID标签,在馆内安置多个阅读器,由阅读器坐标确定图书的方位信息然后传送给定位服务器,管理员和读者使用手机等设备登录定位服务器查询图书信息,方便了新书上架、图书归架的整理工作,寻找丢失书籍和盘点文献资料的效率也有所提高。

(2)自助还书机设备是对粘贴有RFID标签的图书进行扫描、识别和归还处理的设备系统,有效地帮助读者自助归还、续借图书,节省了排队时间。

由此可见,智慧图书馆有效地提高了图书的管理效率,降低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强度,简化了图书的管理流程,实现了更为快捷便利的图书借还和查询服务。

4.2.3 智慧校园管理

(1)设备管理和智慧安防

1)设备管理智慧化:给物资、设备安装含有型号、数量、类别等信息的RFID标签,方便和提高了物资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将RFID标签嵌入所用仪器设备,出现设备使用不当或发生故障时,它会自动发出警报,相关人员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做出相应处理。RFID标签可以检测设备的使用状态和跟踪设备所处的位置,从而有效地防止了设备的丢失。

2)校园智慧安防:在校园的一些重要区域(特别是相对比较隐蔽和容易忽视的区域)安置摄像头和感应点,利用RFID、图像识别无线传导网络等技术,全面感知监测校园环境,跟踪监控进入这些相关区域的人员,有效地解决人员消耗大、监控盲区等问题,保证了校园安全。

(2)学生出勤及安全管理

利用物联网的RFID技术对学生出勤安全的管理,主要有学生考勤管理服务、在校学生跟踪通知服务、危险区管理服务。教师能利用物联网掌握学生的实际出勤情况和所处的位置,有效帮助教师及时掌握了解学生的动向,保障了学生的在校安全。如果学生进入学校顶楼、施工现场、停车场等有安全隐患的区域内,物联网系统能改变RFID的感测范围,感测学生所在区域的危险度并发出警报,告知相关人员做出相应处理。

5 智慧校园建设中仍存在的问题

毋庸置疑,智慧校园给我们的校园教育、生活、管理等带来了智慧化的变革,但智慧校园建设主要基于物联网技术,而物联网技术仍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中,因此也面临着如下一些主要问题:

第一,相较于国外而言,物联网在国内分布的IP地址范围还相当具有局限性,分布范围还有待扩张;

第二,物联网技术仍没有统一标准,虽然物联网技术已经逐渐在不同领域得以发展应用,但当不同领域相互融合时就会出现相应的问题;

第三,物联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未能得到有效保证,信息资源和师生隐私安全如何得到有效保护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仍需深入探索研究;

第四,物联网技术运行成本比较高,投入资金大,成本控制也是一个实际而又重要的问题;

第五,管理机制仍不完善,物联网的维护、管理、使用也都是问题。

6 结束语

物联网下的智慧校园让校园更为智能化、人性化、科学化。智慧校园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了校园教学环境,加强了校园管理,保障了校园安全。虽然在智慧校园的建设道路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仍在不断摸索当中,但物联网的应用前景还是相当广阔的,我们相信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所受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智慧校园建设这条路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可能。

参考文献:

[1]王晓静,张晋.物联网研究综述[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7):37-39.

[2]雷光临,李俊.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应用与实践[J].物流技术,2012.

[3]宗平.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15-18.

[4]王洪艳.物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教育改革研究.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5]张久菊.教育教学中物联网的运用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

[6]何印,刘施羽.浅谈RFID技术在高校食堂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26):212-213.

[7]王斌.基于RFID的水控管理系统[J].中国电子商务,2009(12):28.

作者简介:王洪艳(1978.12-),女,讲师,辽宁大连人,东北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方向: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严王莎(1994.05-),女,浙江诸暨人,本科在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篇14

关键词:合作学习 英语 阅读教学 思考 应用

专业英语阅读教学是自主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个体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较多的学习障碍。合作学习理论则是建立在团体合作基础上的教学理论,强调通过成员的互助破解学习困难,降低学习难度。合作学习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一、合作学习理论应用于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意义

合作学习理论是起源于西方的教学理论,目前在东西方教学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该理论立足于学习过程的群体合作,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互动。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注重个体的学习,而对个体之间、群体合作有所忽略。合作学习理论则将个性学习与团体的互助合作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以促进个体与群体的协同发展。简而言之,合作学习即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组织形式,在小组内,成员进行互助和合作,从而实现互相启发、共同进步,达到个性与群体共同提高的目的。合作学习理论符合认知的规律,它将学习建构于良好的人际关系之上,增强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模式下,由于集合了集体的智慧,调动了各个成员的能动性,使学习难度降低,对于专业和情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经常向学生教授英语阅读知识,以及片面地对文章进行理论分析,使学生难以独立体验阅读的乐趣,并以个体体验的角度对文章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和领悟。另外,传统教学中往往教师占据了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性被忽略,影响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也使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理论,则能够有效克服传统课堂的弊端。一是有利于激发兴趣。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模式,由于其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并将学习融入到良好的人际关系中,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乐于在参与中体现自身价值。二是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有互助也有讨论,有合作也有竞争,这种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使其充分调动自身的智慧与情感进行探究性学习。三是有利于培养交往能力。在教学目标的统领下,合作学习团队的目标是一致的,在此情形下,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将个性融入到共性之中;另外,出于共同目的、整个团队的需要,又反过来激发了其为团体作贡献的精神。个体与团体的良好互动,正是人际交往内含的核心。

二、合作学习理论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合理分组

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但分组方式要与班级授课相结合,不能单地代替班级授课。集体授课的优势在于传授知识的容量大,节约时间、保证效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提纲契领地对教学目标、知识要点、阅读方法进行指导,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组学习。一是两人小组。将一名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与一名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分为一组,由能力较强的学生充当老师加伙伴的角色,带动和指导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学习,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相对于教师来讲,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更倾向于向同学请教,同学之间也更容易进行沟通,因此这种分组方式效果较为明显,也可以完成大部分的阅读学习任务。二是四至六人小组。这种分组方式适合较困难、较复杂的学习内容。在这种方式下,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启发、互相提醒,形成合力,共同研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避免了学习中个体认知的局限性,使思维更加缜密,方法更加科学,结果更为合理。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也是成员展示自我的一个平台,在思想碰撞中激发智慧,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二)语言知识的融入

语言知识指英语阅读所需的文章结构、语言句法、英语词汇等内容。将语言知识融入到合作学习中,即是方法又是目标。如在英语阅读中,词汇方面的障碍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在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中,集中授课、死记硬背的方式往往效果不理想。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把词汇拓展的任务融入到学习过程中。此处的词汇一般为阅读中无法推定的必识词汇,即对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在小组中通过合作加以解决,既使小组成员扩大了词汇量,又提高了阅读的效率,还进一步拓展了其对词汇的认识程度。再如对文章简单结构的理解与剖析也是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对此,教师可事前由浅入深设定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基本含义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对篇章结构进行梳理、分析和归纳,将个人理解升华为集体智慧,从而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涵和主旨,防止对文章内容的片面理解。

(三)阅读方法的指导

适当的、科学的阅读方法对于提高阅读效率有着重要作用。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让小组成员通过讨论互助,分别根据成员的不同特点,推荐不同的阅读步骤和方法,如浏览、略读、推测等。这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调整学习的策略,使每个人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使团队的学习效率整体提升。

三、结语

在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理论,可有效改变传统模式下学生主体性被忽略、学习兴趣不高的弊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由主导者变为指导者,在科学确定小组划分方式、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有益于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更加自由、开放和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个体的创造活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琦云.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漳州师范学院,2013.

[2]孙晓东.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5).

[3]王美玲.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A0).

[4]张建华.小组互动合作学习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