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定量调查的方法范文

定量调查的方法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2:2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定量调查的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定量调查的方法

篇1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织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最近几十年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不断上升。目前缓解和控制哮喘的主要药物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多是通过吸入给药的。常用的吸入药物装置是定量雾化吸入器(Metered dose inhaler,MDI),在哮喘治疗中广泛使用。为了解患者能否正确使用MDI,我们对106例使用MDI的患者操作方法进行调查分析。

1调查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2006年4月至2008年3月共调查门诊或住院成年哮喘患者106例,且使用MDI在1年以上时间,男72例,女34例,年龄58~ 82岁,平均64岁。哮喘的诊断和疾病严重程度均符合我国200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组关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和疾病程度的划分[1]。

1.2方法

患者门诊就诊或入院后,询问相关的病史和使用MDI的治疗情况后,让患者按照既往在家庭、社区的使用情况,演示2或3次准钠器操作的过程。然后由观察的医生或护士按照文献[2]提供的MDI使用步骤进行评价:①取下药帽并摇晃MDI数下;②吸药前缓慢呼出肺内气体;③吸气下橛下MDI;④用小于最大吸气力量的速度吸入药物;⑤吸药后至少屏气5~10秒钟。⑥每喷药物吸入的间隔时间>30秒。每步骤1分,满分为6分,≥4分为及格。

2结果

2.1各步骤正确率106人最高得分6分(8人),最低得分1分(4人),2分、3分、4分

和5分的人数分别为16人、23人、39人、16人。平均得分2.73分,55人及格,及格率51.87%。各操作步骤的正确率见表1。

3护理对策

做好护士的培训工作是首要任务由于哮喘防治工作不只是处理急性发作患者,而

应该包括患者的教育、建立长期治疗计划以及个体化自我管理方案等,所以护理人员参与对哮喘的临床防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3]。因此,护士要热爱本职工作,熟悉哮喘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常规用药、最新的治疗方案、进行肺功能常规检查的作用以及各项参数代表的意义、熟练掌握MDI的操作方法,能正确指导患者使用MDI。此外,护士还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以及沟通技巧方面的训练等。

设立哮喘护理咨询门诊,建立一直有效的健康教育网为了提高患者控制率和生活质量,我们对患者进行系统、规范、长程、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主要有几方面工作:(1)设立哮喘护理咨询门诊,当哮喘患者在哮喘护理门诊就诊或是入院时,给哮喘患者建立登记卡,并将每个患者的资料记录好,输入电脑。(2)当哮喘患者的症状缓解后,有一生活专职护士给患者将手哮喘的防治知识。教育方式:主要有采用幻灯、多媒体集中学习或不定期进行个别辅导。(3)重点指导:由医生和专职护士亲自演示、指导患者正确掌握MDI的操作方法,然后有患者亲自操作,由医护人员观察其吸入技巧是否正确,并及时纠正错误。(4)为患者提供交流经验的机会,可适当组织哮喘患者参加各种活动,如郊游、病友联谊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5)做好出院指导,教会患者记哮喘日记及进行自我病情监测的方法,讲解院外继续使用MDI的目的、意义等内容。要求患者记哮喘日记、每天哮喘发作情况和用药情况等。(6)定期进行个体化的电话随访,一般在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对于某些接受能力差的患者,应该多次进行电话随访或上门指导,并做好随访记录。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当前全球中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哮喘的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和沉重的精神负担。目前世界卫生组织主张用(GINA)治疗方案,吸入性激素已成为哮喘治疗的首选药物,它能高浓度迅速达到支气管及肺泡,用药剂量小,治疗时间短,方法简便,起效快,全身副作用轻[4]。对哮喘的长期控制具有很好的疗效。常用的吸入装置主要有MDI,MDI以其价廉、携带方便、患者耐受性好、可以定量吸入而在哮喘治疗中广泛使用,它在控制和缓解哮喘发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其误工误学、减少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5]。从调查的结果看,106例患者中只有55人及格,及格率只有51.87%,各步骤中正确率最低的是第三步骤(42.45%)和第四步骤(33.02%),这两个步骤是影响药物吸入量的关键步骤。而使用方法不当可大大减少肺内药物的沉积,明显影响药物的疗效,同时导致了不良反应的增加[6],因此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提高吸入技术在哮喘治疗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132-138.

[2] William MV,Baker DW,Honing EG,et al.Inadequate literacy is a barrier to asthma knowledge and self-care[j]. Chest,1998,114(4):1008-1015.

[3] 陈育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及治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9.

[4] Barnes PJ,Barnett Ah,Bre wis RA,et al.British Thoracic Society.Guidelines on the manage ment of asthma[j]. Thorax,1993,48(suppl):sl-24.

[5] 王西华,骆益民,杨远,等.哮喘患者MDI和都保吸入技术的调查以及健康教育对其的影响.东南大学学报,2005,24(6):389-391.

篇2

关键词:定量研究;传播;现状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0245-01

引 言

近年来,在研究方法上,国内的学术论文大部分运用的是定性的研究方法,而定量研究方法很少。定性方法主要用非数字的术语来描述观察资料[1],笔者所理解的定性方法是判断测试各类事物性质属性的研究方法,例如传播的价值,传播者的倾向,传播的性质等都需要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判定。定量研究方法是一种主要运用数字术语来表现观察结果的调查[2],也就是说传播学定量研究是指依据一定的有代表性数量的现象、实践、观点等,运用科学的测量手段,如调查、实验、模型、表格、统计等,对其进行数字描述和分析,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的研究方法。因此本文希望重点从定量的角度说明问题,选取2001年―2009年四种权威学术期刊中运用定量研究方法的文章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中国大陆地区对此种研究方法运用的大体趋势。

一、选取样本

中国传播学研究的高涨期开始于1999-2000年,此后,传播学研究的重心转移到高校,因此本文选取了四种由国内权威高校出版的核心学术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现代传播》,选取理由如下:

(1) 四家期刊的创办者都是学术机构。学术水平相对较高,影响力相较于同类期刊较高,国内很多学术名家在上面发稿,许多新的观点、新发现也刊登在此,相对的软文较少,因此能够比较权威的代表传播学发展和研究的现状。

(2)本文研究对象主要是定量研究的方法,为了从定量的角度来说明问题,同时也为了能更加客观的分析定量研究方法的现状,减少误差,本文选择的抽样时间段是2001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在上述四种期刊中发表的有关传播学定量研究的文章,包括相关传播学定量研究的介绍、评述、研究和应用。

(3)由于本校传播学类期刊资源有限,无法获取9年内的所有期刊,所以最终选择通过中国知网(http: // chk.i net)进行检索,通过“关键词”和“全文”进行检索和筛选,获取样本256篇。

二、分析与推论

(1)确定研究的角度,选择抽样的时间段,然后按目标要求选出的分析样本,最后进行分析和推论。(表1)

三、 得出结论

通过分析调查,我们发现在过去几年,我国传播学定量研究的过程,现状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定量研究方法的发展基本上处于平稳的状态,相关论文在传播学中所占的比重增大。根据我所查阅的资料数据显示,较之往年的数据,最近十年来定量研究方法的运用的数据总体来说是在平稳发展中不断的增加,数量的增加意味着关注、接受并开展定量研究的人越来越多。目前很多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对传播学定量化的许多问题进行各个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促进了定量研究方法的持续发展。

(2)传播学定量研究的类别较多,关注的焦点逐渐增多,范围也不断扩大。本文在参考前人对于传播学主题分类的基础上,对4种期刊上发表的传播学定量研究文章进行了主题分类。包括:受众分析,主要是指受众的认知、态度、评价等心理过程,对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等;媒介的经营与运作,包括包括媒介的内部管理和外部控制及媒介之间的竞争,新闻事业的改革等;此外,还包括定量方法研究的介绍和探讨,新媒体(网络,手机等),价值分析(价值量化),传播效果,传媒教育,电视、报纸和期刊几种类别。

从表2的统计中,媒介经营运作的定量研究有29.7%,占据主流地位,这说明媒介运作是我国传播学定量化研究的重点和主体。研究受众的定量文章占了18.6%也是学者们的研究兴趣所在,受众调查是带动整个媒体运作的重要一环,大众媒体对受众调查极为重视,在抽取的样本中,受众调查基本上都是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新媒体的定量研究数据占总体的14.1%,这说明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定量研究也被广泛运用于其中,来调查和证明新媒体技术运用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等。

(3)定量研究方法逐渐具体化,从统计中发现,采用抽样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的文章占据大部分。在定量研究中,内容分析法一直被广泛运用,它是对传播媒介所载的传播内容进行深入、系统分析的方法。通过内容分析既可以对传播内容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又可以由此而推断和描述传播者的行为、预期传播效果等。所以,内容分析是传播研究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在统计中可以看出内容分析在国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对而言,实验法的运用比较少,实验方法是一种在一定人工设计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客观、系统的观察、测量和分析的方法[3]。尽管此种研究方法还没有被大部分研究者所接受和运用,但是随着传播学研究的深入发展,相信实验法也会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传播学研究之中。

结 语

通过对四种期刊2001年―2009年传播学定量方法的研究,我了解到的定量方法日益丰富、具体。这些方法具有定量性和综合性。其中,大多数方法都是将数学、统计学、传播学等学科的方法应用于传播学研究中;由于传播学定量研究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它的有些研究方法本身带有综合性,或者在实际运用中往往需要同时采用几种方法,进行综合研究,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不管哪一种,其最显著的共同特征是定量分析。通过较长时间的研究和广泛应用,这些方法的大多数已比较规范和成熟,如抽样调查、内容分析、统计分析,而且它们各有优势,相辅相成,基本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定量方法体系。我认为在今后的传播学研究中,定量研究的方法应当更多的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更加注重务实。

おげ慰嘉南祝

[1][美] 约翰・C・雷纳德.传播研究方法导论(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篇3

论文摘要: 目前,关于语言教育的实证研究越来越多。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两种主要方法。本文在比较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基础上,介绍和讨论了几种常见的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相关研究、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观察研究,并对这两种研究方法进行了评价。说明在教育研究中应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对提高教育研究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前,语言教育研究已经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的重视,并被深入推广到各个层次层面。教育研究通过对教育过程的各项实证研究来尝试解决现有教育活动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求提高教育质量。教育研究有其独有的特性,以实证研究为主,具有系统性、有效性和可靠性。教育研究也可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其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就是两种主要研究方法。 

1.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对比 

1.1内涵 

定量研究就是对事物的量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而定性研究是主要针对事物的质的方面。事物的质是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也就是说定量研究是通过解决“有多少”的数量问题,定性研究是通过解决“是什么”、“有没有”的性质问题,从而分别对复杂的教育问题作出数字的描述和语言的描述,来反映研究对象的特征和倾向的方法。 

定量研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假设,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抽样、选择测量工具、控制无关变量、实施测量、检验效度、数据运算与分析、验证假设。定量研究是一个具有标准化程序的、自上而下的演绎过程,是从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情境中去的。 

1.2适用范围 

从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存在量的方面,但每种事物的量的“显易”程度不同,能够量化的程度也不同,一般来说,物质现象的量比较“外显”,而精神现象的量“外显”不明显。在教育领域中,属于是物质现象的,如教材与教学质量、教育结构与教育投资、学生的身体状况等,一般可以尝试采用定量研究法。而属于精神现象的,如学生的焦虑心理、教师的师德状况、教学方法的改革等,则可以尝试定性研究法。 

从方法特点上讲,由于定量研究不考虑研究者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只对操作工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十分重视,适合对研究者不熟悉的和较大样本的对象进行研究。定性研究则相反,它适合对研究者熟悉的及小样本的对象进行研究,这种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中的典型例子就是个案研究法。 

2.几种常见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 

2.1定量研究方法 

2.1.1相关研究 

相关研究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相关研究包括简单相关研究和复杂相关研究两种,它主要是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例如焦虑与二语写作之间的相关关系。相关研究没有自变量,研究者不对变量进行操纵,不能做出因果判断,只能得到两个变量(或多个变量)之间是否有关系的判断。例如,相关研究回答“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之间是否有关系”,不能回答“学习策略是不是导致学习成绩好的一个原因”。 

相关研究最大的好处是能帮助我们理解重要变量间的关系,缺点是它的研究对象是群体而不是个人,所以很难对某个实体作出深刻的认识研究。 

2.1.2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语言教育研究中的主要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二语习得和应用语言学中。实验研究的目的是在两种现象之间建立因果关系,即探讨一个变量(自变量)的变化是否引起另一个变量(因变量)的变化。实验研究的一个独有特征是,研究者直接对自变量进行操纵,也就是说由研究者自己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例如,如果研究不同教学方法孰优孰劣,教学方法就是自变量,那么研究者就要将学生随机分成两组,并设法给不同组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方法。 

由于实验研究是建立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最好途径,因此它常被认为是最有说服力的研究方法之一。 

2.1.3调查研究 

调查是通过对样本的直接研究来了解总体特点的研究方法,它是采用标准化的资料收集方式研究大量被试的某些变量,通过研究一个样本而推广到整个群体的研究方法。调查的目的不是深入了解每个个案的详细信息,而是探讨大量个体的一个或多个变量,调查是一个标准化的观察程序,所有的被试都面临相同的调查问卷,有相同的指导语,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 

进行一个调查研究常常包括几个阶段:首先要确定研究的目的,并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范围;第二个阶段是进行取样调查;第三个阶段是对资料的收集、分析和解释。选择了一个样本之后,就可以运用编制好的调查工具进行实际的调查,收集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资料收集有很多方法,最常见的有问卷调查、面谈、直接观察法等。 

一个成功的调查研究具有很多优点,最主要的优点是能够快速地收集大量被试的许多变量的信息,可以研究一个大样本。 

2.2定性研究方法 

2.2.1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是从分析的单位来定义的,对一个对象的研究就是个案研究。它主要研究一个个体,通常研究处于自然环境中的个体。 

个案研究探讨的问题完全不同于相关研究。相关研究探讨群体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个案研究则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有关个体的丰富信息,例如学习者个体学习的过程、策略,学习者个体的个性、态度、动机等特征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的。个案也可以是一位教师、一个课堂、一所学校、一个团体。研究者可以研究一个个体,也可以研究几个个体并对他们进行比较。但是,个案研究所采用的个案数量常常是很少的,因为个案法最重要的是详细、全面地了解某个个体的特征。 

2.2.2自然观察法 

观察法没有要操纵的自然变量,研究者在研究开始时并没有任何假设,主要是探索和记录自然出现的现象,并不对环境中的变量进行控制。自然观察法的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是对现场进行观察记录,然后进行总结分类。 

自然观察法的最大优点是有很强的现实性,它在自然环境中研究人的行为,力图不干扰被试的行为,不改变情景,因此自然观察法研究常常被看成是产生假设的研究。但是自然观察法也有很大的局限:首先,资料收集存在观察者偏向。研究者进行观察之前对所要观察的行为类型了解很少或根本不了解,很难建立一个标准的测量方法,因此在对行为进行分类时,研究者很容易受预期和已有观察的影响,很难认识到预期之外的新行为。其次,进行自然观察所需的时间很长。自然观察研究不能操纵自变量,不能控制额外变量,因此不能进行因果推论。 

3.定量与定性研究法的评价 

前面我们已经较详细讨论过了定量与定性研究,这两种方法本身无所谓正确错误,关键是它的运用范围恰当与否,因为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只有在全面深刻地认识各种方法特点的基础上,研究者才能在教育研究中,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课题的性质,恰当地选择和使用某一具体的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为:(1)客观性。用数字描述事物比用语言描述的主观程度要小,更符合客观事实。(2)严密性。事物质变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将引起质变,定量研究能观测到事物的微小变化,防止事物的质变。(3)普遍性。定量研究是建立在大量抽样统计基础上的,研究对象的范围较大,更具有说服力。其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定量研究首先要建立一套可以量化的指标体系,影响制约教育的变量很多。但是,在现有教育研究发展水平上,不是所有的影响因素都能量化,定量研究只能考虑有限的变量,而相应地放弃一些事实,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必受到质疑。 

定性研究的优越性是:(1)真实性和全面性。(2)灵活性。定性研究强调研究者放下自己的主观臆测,尊重事实,允许并鼓励研究对象根据自己的认知框架,而不是根据预先安排好的问题结构来做出回答。(3)准确性。在定性研究中,研究者本人是主要的研究工具,而不是问卷或调查表,定性研究是一种基于经验和直觉之上的研究方法,由于经验是生动的、深刻的、可信的,定性研究的结果往往是正确的。定性研究的最大缺点是不精确,对研究问题的认识带有明显的个人倾向,有的描述具有伸缩性和模糊性。 

总之,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都是教育研究中非常必要和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两种方法各有利弊,语言教育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单用定量或定性方法去研究教育现象都只能获得部分信息,不可能穷尽,很难得出全面、准确的结论。在教育科研中,必须把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结合适用,才能使教育研究更加科学、可靠与有效,这样,既可以在两种方法之间取长补短,又可以对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从而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larsen-freeman,d.&long,m.h.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ny:longman,1991. 

[2]johnson,d.m.approaches to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ny:longman,1992. 

[3]hulstin,j.h.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in the laboratory.studies in second languge acquisition,1997,19:131-143. 

篇4

关键词:;治学方法;江村

(1910--2005年)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先生把社会人类学实地调查方法和其他学科的方法综合运用于中国社会研究,建立了具有中国学派特色的社会研究方法。作为一名从事社会科学学科学习的晚辈,从先生的治学研究方法中可以获取很多的经验与启示。

一、注重实地调查

曾说过:“我是极力主张社会科学一定要从实地开始的人。”先生在江村近两个月的调查中切身体会到,实地是一个宝贵的知识的源泉。《江村经济》是先生为实地调查树立的典范。先生一贯主张实地调查,反对脱离实际的抄袭和空谈。先生从始至终都坚持把实地调查当做自己的治学道路,不辞辛苦的到各地农村去调查访问。先生的社区研究的论著都是对中国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客观情况的概括,是对老百姓实践经验和创造的总结,理论与实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因此,先生提出的“小城镇,大问题”、“小商品,大市场”、“草根工业”、“经济区域发展”等一系列概念、理论或者观点,都持之有据,言之成理,总是能给人以一定的思想启迪,也为国家解决当前迫切的建设课题提供科学基础。

二、从个别看一般

所谓从个别看一般就是在一定的地方,在少数人可以直接观察的范围内,同当地人民结合起来,对这地方的居民的社会生活进行全面的研究。先生的学术研究就是从江村这个微型社区研究入手的。之后,先生又选取了禄村、易村、玉村等农村社区进行研究,同时对一些小城镇和边区的村庄、乡镇也进行了更多的实地调查。先生的意图是把一个村作为一个中国农村的典型加以解剖,从个人看一般,使人们能从一个窗口中大致的看到整个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的状况。

以江村为典型的农村对于中国千千万万的农村来说是微型的,但同时也是中国农村社会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从微型(或者可以理解为一系列的个案)入手,不仅可以相对轻松的获取资料,而且通过积累,也可以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认识,并且拥有大量的实证资料作为支持。

三、进行跟踪式的调查

跟踪调查也是先生采用的治学方法。跟踪调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就是以他人的研究实例为基础进行跟踪式研究。另一类就是研究者本人若干年后“旧地重游”,对过去研究过的对象进行同样系统的考察、调查。纵观先生一生的治学道路,就一个小小的江村,先生就跟踪调查了60多年,前前后后一共对江村进行了26次访问。不光是江村,先生对其他地方的调查都采用了追踪调查的方法,如三访赤峰、临夏、温州;四访民权;五访沧州;七访定西;八访张家港等等。先生从事江村五十年的跟踪研究,不仅是为了了解江村这个农村社区五十年的变化,更主要的是希望通过这个窗口来观察中国农村在过去半个世纪里的沧桑变化。

整个中国正向繁荣富强的目标前进,江村不过是其中一个小小的农村。江村所取得的经验,无疑会影响其他的村子;它所面临的问题也将从其他村子的实践里取得启发而获得解决。在社会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采取追踪调查的方法,可以及时的了解和反映研究对象的变动情况,从而能使研究在动态中发展和完善。

四、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的社会研究方法主要是定性研究方法。作为一种社会科学中经常应用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是一组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跨主题的研究方法,由一组复杂的相互关联的术语、概念和假设等组成。先生在治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定性分析,但也结合了定量分析。在《江村经济》一书中,先生对江村的家庭人口规模的测算,人地关系的数量分析和农民收支状况的分析等,都是以统计数字为依据的。在《禄村农田》一书中,先生更是以大量的数量分析作为验证整个理论假设的基础。先生认为,定量分析应该在定性研究之后,因为正是有了定性研究之后,人们才可以知道研究的结果在多大程度上适用,这是定量调查的适当用处。但是,先生对于那种把社会调查和研究看作是“填表格一统计一写报告”的机械工作的观点是反对的。

篇5

税务风险评估可以从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个方面进行。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是指某一税务风险导致企业损失的可能性,而影响程度则是指税务风险的发生将给企业带来多大的损失。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越大,税务风险就越高。可以用概率或者频率来衡量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即是否经常给企业造成损失。例如:某项销售业务导致企业在一年内被税务机关处罚的概率为20%,就可以认为这项销售业务每五年就会造成一次损失。影响程度是指发生的损失有多大,以及税务风险的严重性。COSO报告中指出,管理者对发生可能性低且潜在影响小的风险一般毋庸多虑,而对发生的可能性高且潜在影响重大的税务风险则需要相当关注,介于这两种极端情况之间的则一般需要仔细判断。因此,对企业来说,一项损失不大但是经常发生的税务风险,比一项损失较大但不经常发生的税务风险具有更大的威胁性。最大的税务风险是那种经常发生并且损失巨大的税务风险,即发生概率最高同时影响程度也最大的税务风险。

参照COSO对企业风险评估的要求,企业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来评估税务风险。根据各种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的评估,将已经识别出来的税务风险进行排序,从而为确定重点和优先控制的税务风险提供依据。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采用定性方法还是定量方法,其本身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有些税务风险评估能够采用定量的方法,有些税务风险评估则只能采用定性的方法。因此,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在进行税务风险评估过程中,将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相结合。另外,企业在进行税务风险评估时,应当由税务风险管理员或财务部门委派专人,组成税务风险专业评估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进行评估,以确保税务风险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一)定性评估法

定性评估是指直接对某种税务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以及可能造成损失程度的大小进行文字描述,是一种比较简单实用的风险评估方法。一般来说,这种方法用于评估无法或不要求量化的税务风险。当对某种税务风险进行评估时,由于所需的数据无法取得、数据不充分或者获取和评估数据的成本效益性比较低,企业可以采用定性评估的方法。用此种方法评估的税务风险通常是企业外部的税务风险,包括税法变化、税收征管带来的税收风险。较为常用的定性评估方法有小组讨论、专家咨询、问卷调查以及标杆评估等,这里重点介绍小组讨论和问卷调查两种方法。定性评估一般是用文字进行描述,对税务风险发生可能性的评估结果一般有“不太可能”、“略有可能”、“比较可能”、“非常可能”、“几乎确定的”等情况。对税务风险可能产生影响的评估结果等级,可以按照税务风险的性质划分为“不重要”、“次要”、“中等”、“严重”、“很严重”。定性评估法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参与税务风险评估者的知识、判断能力、对潜在税务风险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企业生产经营流程的熟悉程度等。

1.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可以集合管理层、普通员工和行业税务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一般来说,小组讨论由税务风险管理员或财务部门负责人发起,针对某项业务所涉及的税务风险来组织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可以集中利用每个参与人员的知识和经验来评估潜在的税务风险。

2.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是一种定性评估的数据收集手段,是针对某一具体事项提出参与者需要考虑的一系列问题,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评估,确定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问题取决于目的,在调查过程中,可以采用自由回答式或限制式的问题。将需要回答的问题打印在问卷上或编制成书面的问题表格,由调查对象进行填写,最后收回问卷,整理并进行评估,从而得出调查结论。按照调查对象,可以分为内部调查、外部调查,内部调查通常属于广泛的调查,需要收集企业内部所有相关人员对调查问题的反馈信息。外部调查则是针对特定目标的调查,调查对象可能是一个或少数几个人,主要用于对特定的消费者、供应商或其他外部团体进行调查。通过上述两种方法对税务风险进行定性评估,参照表3、表4,得出每一项需要进行定性分析评估税务风险的最终结论,并进行排序(如表5所示),为制订此类税务风险的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二)定量评估法

定量评估是指用数量方法描述税务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以及造成损失程度的大小,大多数评估建立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定量评估中对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用概率来表示,而对造成损失程度的大小则用损失金额来衡量。一般来说,如果可以获取充分的信息及数据来估计税务风险的可能性或造成的损失,并且具备成本效益性时,就可以采用定量评估的方法。定量评估通常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因此往往应用于比较和选择风险的活动中,也可作为定性评估的有效补充。用此种方法评估的税务风险通常是企业内部税务风险,包括交易与行为、财务核算产生的税务风险。比较常用的定量评估的方法主要有AHP层次评估法、税务风险指标法、计算机模拟(蒙特卡罗方法)、成本—效益评估法等。在进行税务风险定量评估时,首先要制订各种税务风险的度量单位以及度量模型,并通过测试确保定量评估模型的假设前提、数据来源、各项参数和评估程序的准确性、合理性。同时,要根据实际经营环境的变化,定期对定量评估模型的假设前提及参数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将实际效果与定量评估模型的估算结果进行比对,据此对有关模型进行调整和改进。本文以蒙特卡罗方法为例来说明如何进行定量评估。

蒙特卡罗方法是一种以概率和统计理论方法为基础的随机模拟数学方法,将所要求解的问题与一定的概率模型相联系,并利用电子计算机来进行统计抽样或模拟,以此求得问题的近似解。具体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收集历史相关数据,分析需要进行量化评估的税务风险,确定税务风险变量,并明确度量单位。第二步,利用合适的建模方法,建立描述该税务风险变量变化的概率模型,并将标准化的数据代入模型,生成税务风险变量初步的概率分布结果。第三步,对税务风险变量初步的概率分布结果进行评估,并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同时进行修正。第四步,利用该模型进行税务风险评估。应用蒙特卡罗方法可以直接对每一个税务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进行处理,但是要求每一个税务风险因素必须是独立的。因此这种方法的计算量通常很大,需要借助计算机来完成。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说明该税务风险评估模型的应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