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22:2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小学教学评价体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随着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科学合理的评价成为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评价的目的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个体上存在的差异。同时改进教学,以便给学生提供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正确并适应地运用评价体系,能对学生的英语起到刺激的作用。评价的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如何客观全面地评价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充分发挥测试与评价的作用?我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建立个人发展性小档案
发展性档案主要根据学生在英语学科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在英语这门课上突出表现而进行及时记载的内容。让学生和教师全面了解在横向上的动态变化,以便于教师对学生做出全面、准确、合理的评价,也可以作为每位学生期末评定的重要依据。
首先,我们通过民意调查、家访及有关资料的搜集,对学生作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如对英语课的兴趣爱好程度,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际运用能力及以取得了成绩等,根据这些内容制定一份能力的发展性记录表,制表内容大致可分成四大部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交际能力、心理品质。根据素质教育中英语教学的要求,基础知识包含需要掌握的基本词汇,基本句型;基本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交际能力可分为听力、口语、合作交谈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心理品质可由兴趣、态度、习惯、情感和碰到困难时的表现等组成。表格记录可以是语言记录或符号记录,如进步和退步可用“+”或“-”,在平时的每一节课上,一学期或一年下来,教师再次对此提出一定的发展性建议,并做好反馈性的记录。这么多细心工作需要教师的点滴积累,对每位学生的评价要以此为重要依据,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后业余时间,认真做好统计记录工作。
二、采用多元化的评价
以往学生的考试只是期末一锤定音,不予更改,给学生造成一次次遗憾。这样的形式存在很多弊端,对学生来说也是很不公平的,仅凭一次考试也无法得知学生发展是否正常,所以要想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一位学生的英语素质,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查与评价,可根据教学目标,系统而科学的分解多项测定的知识点和能力层次,内容和难度可因人而异。
1. 随即考查与阶段考核并重。
为使教学有严密计划,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们根据教材把总体目标分解到每个单元,每课书的教学过程中,确定考查内容、考查方法、考查形式进行随堂考查,当堂内容学会后及时考查,这样,在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加强考查和认真记载,并及时反馈信息、检查教学效果,了解薄弱环节,进行教学调控,阶段考核在每学期末进行,旨在对学生掌握知识及应用能力进行综合性评价,随即考查与阶段考核占50%。
2. 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结合。
把教师对学生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分组相互评价三者进行有相结合,如对读、写的评价,采取读、议、评的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学生读完后,先自己评分,再由考评小组根据评分标准共同评分。个个参与、人人动脑、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学生增强了解英语的能力,养成了爱读的习惯,提高了朗读水平。
3. 口试与笔试并举。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思维能力、强化应用交际能力,培育创造能力,我们采用口度、笔试、实际运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
根据实际情况,学生自由组合成两人小组接受口语测试,两位学生分别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范围限制在课本中的内容,有利于避免学生在互相问答中的片面性,可以保证对学生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看图互相问题也是口语测试的一种方法;教师先提出一副图画,学生A就这副图在一分钟内尽可能多地向学生B提出问题,学生B根据图画内容作答,教师再提供第二副图画由学生B提问,学生A作答,限时也是一分钟。采用这两种方法测试,两位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同时接受检测能减轻恐惧感和害羞等心理。有利于学生发挥正常水平。这种方法完全可以在课堂中完成,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说英语的机会明显增强,“学生问,学生答”“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等多种问答方式,教师也会想方设法创设学生提问的情景,启发学生动脑,动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其学习情趣和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阳光体系;小学英语;教学评价
一、阳光评价体系的含义
阳光评价体系是相对于传统的国家评价体系而言的,在评价指标上由过去的五大项增加到现在的六大项,在小维度的细分指标上,也由过去的20项增加到了现在的22项,并且在具体的评价指标内容上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在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基于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更理性的一种评价方式的研究与探索,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过去“唯成绩指标”“按分数评比”的评价模式,特别是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更加强化和注重,同时,将评价的重点放在问题的“体检”上而不是基于评价之后对学校和学生的排名上,在评价方式上也更加突出多元化、差异化和人性化。
二、阳光评价体系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最终评价的具体实施办法
按照阳光评价体系的评价要求,为尽可能地增强总体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强化具体评价指标的多元性,笔者将对学生的评价指标分为两大类,各自占据50%的比例。第一类测评指标是学生的平时表现,包括三个维度的评价,即来自家长的评价、来自同学的评价和来自教师的评价,三个维度的测评指标在学生平时表现的测评指标中分别占据20%、30%、50%的权重。第二类测评指标是学生考试成绩,包括月考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笔者还结合实际精心设计了评价表,包括:
学生平时表现
这样的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评价,基本上也能够涵盖学生与英语学习的所有情况,有助于对每一个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
三、阳光评价体系下小学英语教学日常评价的应用策略
1.在评价形式上应当凸显多元化
首先,教师对于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设计应当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点,从小学生获得评价的心理需求出发,设计出的评价才能更具针对性。其次,应当注重评价的灵活性,即评价的设计应当突破过去单一、固化的评价模式,根据课堂的氛围和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做到独具一格、新颖感人。再次,要注意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相结合,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实施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那么评价的设计应当不H仅定位于个体的学生,对于每一个小组也应当作出评价,这样使评价成为教学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其中起到相应的作用和价值。
2.在评价导向上应当注重积极性
北京师范大学的范继龙教授认为:小学阶段学生的评价应当符合小学生的成长规律,那就是对于小学生的评价应当尽可能地以鼓励性语言、夸奖性体态来实施,很多时候“奖”胜于“教”。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评价中教师也应当对学生的大胆探究、积极创新进行极高的评价,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事物也应当予以充分的包容和谅解,始终让小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保持期待的心理、热爱的激情,在自身的专注和努力下,渴望得到教师更高层次的评价。教师也应当对教学评价进行不断的探索,努力提升评价的及时性、唤醒的适时性、鼓励的恰当性和激励的有效性。
总之,在阳光评价体系下,教师应当在评价形式上凸显多元化,在评价导向上注重积极性,在评价内容上把握好均衡性。
参考文献: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1.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进行充分的自我反思,也可以使他们肯定自己学习的努力,找出自己的不足,改进学习方法,根据自己的特点调整学习目标。
2.学生互评。同伴评价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对方的学习,包括学习经验,让学生意识到同伴合作的力量及友好气氛在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互评鼓励学生和与他人学习和合作,相互讨论,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吸取他人的优点,从而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
3.教师评价。教师评价特别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培养,不能只侧重学生的成绩,还应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等多方面因素。
4.家长评价。家长评价着重对学生家庭表现的评价。
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1.激励性口头评价。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运用Good、Wonderful、Excellent、Well done、You are very clever等进行言语激励,还可以通过画星星、奖励小贴画等进行形象化的荣誉激励。
2.趣味性书面评价。学生作业的评价与批改也可以成为营造轻松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一朵小花,一个笑脸,一面小红旗,往往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下一次的作业你会发现孩子又在进步了。
3.建档评价。教师可建立学生英语学习档案,收藏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收集平时测验后来自教师、同学或自己的评语;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自我反思和小结等信息。
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1.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了指导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而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的评价。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认识自我,实现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并为教师提供反馈。它重视从学生的日常表现中提取信息,通过收集学生日常学习的情况和教师指导的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气氛等信息,帮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终结性评价是对一个学段、一个学科教学的教育质量的评价,其目的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做出结论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它是检测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表之一。如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
3.形成性评价能提供及时的、定期的反馈,而终结性评价在更多情况下展示的是最后的学习结果。二者和谐有机的统一,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实施评价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模仿,而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心理需要以及学科的特点,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模式,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
四、建立和谐的评价体系
1.多维地去评价学生。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是各异的,如果单以成绩论好坏,就会扼杀很多孩子的热情。例如,有的孩子表现欲望特别强,无论老师提什么样的问题,他都愿意积极地去回答,无论结果是否正确;有的学生冰雪聪明,老师一点就通,可是他却愿意闷在心里,较少参与课堂活动,几乎从不举手;而有的孩子兴趣来得快,去得快,心思一会就不在课堂上了。基于这些情况,教师要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多维的评价,如:课堂积极性的评价、领悟能力评价、口语评价等。评价的主体也可以是多元的,如:小组的评价、同桌的评价、教师的评价、自我的评价等。评价的方法也是多维的,如语言的评价、体态语的评价,给学生一个善意的拥抱,微笑地点点头等,都会增强孩子学习的成就感。
2.评价要适度。恰如其分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感受到公平公正,要用赞赏的眼光,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学生所做的努力。对于课堂上表现好的学生,也不要每天老是重复,要经常变换你的评价语,如:I knew you could do it,I am proud of you,You are on top of it,Now you are flying等,让学生根据教师不停变换的体态语去自我评价。对于表现欠佳的学生,不要生硬地直接说“No. You are wrong”予以否定,而要尽量采取委婉的方式,如:Come on,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等,这样的语言学生乐于接受,也能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希望,从而去完善自我。如果教师一味地抱怨学生,批评学生,不但无法引起学生心中的共鸣,或许还会让孩子的心与老师的心越走越远。适度的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能极大激发和鼓动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提高学习效率。
3.在等待中评价。儿童获得的东西,有许多是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之下获得的。这种探索需要一个过程,其中当然也会充斥着各种错误。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就激发了思考。正是在克服错误的过程中,儿童获得了真知。以往在我的英语课上,我总是简单地认为,一堂课不就是学习几个单词和简单句型吗,这有何难,所以我总是期待学生当堂就把这些知识掌握住。当学生不会时,我就生气着急,学生更是倍感压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我们总是寄希望于孩子不犯错误,孩子一教就会,尤其对于毕业班的学生,往往就更缺乏耐心,认为他们已经足够大了,犯错不再是他们的专利。其实,对他们,我们应该多点耐心,学会等待。我是一个将近两岁孩子的母亲,同龄的孩子这个阶段已经能说一些简单的句子了,可我家宝宝还停留在一个字阶段,作为妈妈,我却没有着急。我认为孩子只要能说一个字,就证明不是哑巴,早晚都能会说话,每天不厌其烦地去教,去引导,当她偶尔蹦出两个字的时候,我就赶紧表扬,慢慢地孩子能试着说更多的话语了。但是在日常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的确有点扭曲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我们似乎很在意学生犯错误,希望他们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新的知识。我们为什么不能允许学生有一段相当笨拙的学习过程,不能允许错误的出现呢?
目前,不同国家和地区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人们对评价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具体表现为:
一、评价对于培养学生全面素养影响深远
由于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价值呈多元的状态,因此我们主张更多地采用适应于多元教育价值观的“观察——理解”的方法,用以人为本的态度,纵向看待和评价每个学生的发展,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鼓励他们自信地参与美术学习活动。在学生的美术教育中,正是正确审美观树立、创造性思维发展及积极进取精神培养的关键时期,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树立的关键期。心理学研究认为: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鼓励,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可发展的方向,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与肯定。往往只是因为孩童时期教师一句表扬与肯定的话语,可能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发展、努力方向与前途、理想。因此,更需要运用具体、灵活的评价方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对待学生的情况,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树立正确人生观。
二、评价的沟通与理解作用
评价还起促进师生情感的沟通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作用。从评价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教师对学生理解、希望等态度,亦能加强学生对老师的理解、敬爱之情,一旦认为教师的评价是爱护、公正的,学生就能对自己作出正确的评价,改正缺点,提高认识,使自己更主动地去学习、探究、创造。教学相长,一旦学生对老师、学习没有了抵触情绪与逆反心理,则老师更容易了解学生及其学习的情况,调整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形成一个呈良性循环的教、学关系,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针对评价的重要性,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我们本着保护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及综合能力的目的,在评价过程中运用一切能用的方式、方法,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敢想、敢说、敢画、敢做,把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作用真正落实到位。
三、建立课堂教学全程评价
把教学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表现、构想创意、课堂作业作全面评价。
(一)确立综合评价标准,注重以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强调教学评价的综合性,强调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强调评价主体、内容、目标的多元化,强调评价重心的转移。
1.评价不以老师主观意愿为主。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要尽量避免以成人的角度主观、武断地评价儿童作品,给那些具有自己独特见解和独特风格的画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找到自信,找到思绪飞扬的激情。使评价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别让学生的画成为老师范画的复制品。
2.不以传统的眼光看待作品。不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涂色均匀为标准,注重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传统上,不少人评价一幅画是常采用“真像”“太逼真了”之类的话语。这样评价是单一片面而过于主观的。它忽略了作品的内涵,忽略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表现方式、与众不同的审美观等,无法深入诠释作品内在的含义。而现在的评价我们应更加侧重于作品的内涵,发现作品中独特的亮点,而不是把目光只停留在表象上,一味用“像不像”“功底深不深”来评价一件作品。
3.不以喜不喜欢来评价儿童作品。这个误区涉及儿童个性的问题。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个性品质的差异、心理年龄、情感等因素。
4.重视学习周期性变化规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方法、作业习惯、作业态度、学习动机等都有一个周期性变化,易产生惰性或错误性倾向。
(二)采用多种评价形式
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获得鼓励和成功的机会,发挥评价的促进功能,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参与学习和评价活动的兴趣。
1.学生自评。学生根据作业讲讲自己的绘画意图和构思,通过自评,让学生学会自省,促进发展。教师注重鼓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评价,开展自评活动,评价的内容和目标既包括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还包括了学生的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2.师生共评。教师选择构图、材料、技法、创意各有千秋的作业,让学生先评价对方的作品,将个人的审美与认知表现出来,教师在一旁因势利导:你认为自己的作品好不好?你认为有没有创意……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关注学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过程,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注重以民主、平等、开放、共建的评价过程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
(3)作品展评。将学生的作品都展示在黑板上,优劣比较,一目了然,让全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优点。
(4)作业批改。这一形式不能因为课堂上的讲评而简化,这样会令未能在课堂中展示作业的学生觉得得不到关注,令无力修正的学生得不到指导,教师应利用这一时机,用铅笔圈点加简短评语的方法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评价。
四、建立期末成绩的综合性评定
一、纳数学文化于试题
其实,数学也是一种文化;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其与一定的人类文化背景密不可分。数学家丁石孙曾有言:“我们长期以来不了解数学是一种文化,这种状况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不仅仅在于传授一定的数学知识,更应重视数学文化的传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和吸收数学文化内涵,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故而,良好的数学文化氛围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力助推器。举例如下:
1.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开始的,今年是2012年,那么今年改革开放多少周年?(34年)
2. 昭君出塞时,乘马车,每天行走25千米,共走了四十天,问她的总行程是多少?(1000千米)
以上两例均是将相关历史知识融入到试题中,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开端,对民族复兴具有重大意义;而昭君出塞是历史美谈之一,是民族和睦友好的代表事件。如此设计题目,不仅能让学生简单地学习到减法、乘法知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他们的视野,利于养成用数学知识思考的习惯。
二、注重生活常识的运用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的起源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现实生活需要所驱动的,而数学知识的运用又能改善和提高现实生活状况。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更多地结合现实生活常识,让学生更直接更简便地理解和吸收数学知识,也有助于其在现实生活中有效地运用。举例如下:
1. 有家蛋糕店,星期一生产了50个蛋糕,星期二生产了45个蛋糕,星期三生产了55个蛋糕,星期四、星期五都生产了60个蛋糕,问星期一至星期五,这家蛋糕店平均每天多少蛋糕?(54个)
2. 小明的笔记本共有100页,他每天写作业用3张,问一个月(以30日算)后,小明的笔记本还剩多少页?(10页)
这两个例子都是把日常生活的事件用数学题目的方式展现出来,虽然是为了教授学生平均数的含义和减法与乘法并用公式;但较之于单纯的定义、公式介绍,更有生动性和适应性,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三、引导学生数学思维的独特性与开放性
“每一个儿童的个性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儿童都有独特的精神、心灵和智慧的力量。”因而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尤其是学生对解题思路的独特感悟与思考。如此,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热情,认识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以便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也应得到引导,“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才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让已有知识重新焕发生命力,使学生可以将同样的公式、解题方法,熟练而灵活运用到不同的试题中。举例如下;
1. 下列各组线段中,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
A. 2cm 4cm 6cm B. 6cm 6cm 6cmm C. 2cm 3cm 4cm
2. 小明一家四口人的年龄之和是147岁,爷爷比爸爸大38岁,妈妈比小明大27岁,爷爷的年龄是小明与妈妈年龄之和的2倍,问小明一家人年龄分别是多少?(小明5岁,妈妈32岁,爸爸36岁,爷爷74岁)
以上两例虽比较简单,但不同的学生会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当然解题方式也会因人而异;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不应局限于强调解题结果的正确性,更应重视对学生不同解题思路与方法的提倡,常有“一题多解”才可教学相长。
四、创新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