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教学评价体系范文

小学教学评价体系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2:2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教学评价体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教学评价体系

篇1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

随着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科学合理的评价成为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评价的目的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个体上存在的差异。同时改进教学,以便给学生提供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正确并适应地运用评价体系,能对学生的英语起到刺激的作用。评价的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如何客观全面地评价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充分发挥测试与评价的作用?我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建立个人发展性小档案

发展性档案主要根据学生在英语学科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在英语这门课上突出表现而进行及时记载的内容。让学生和教师全面了解在横向上的动态变化,以便于教师对学生做出全面、准确、合理的评价,也可以作为每位学生期末评定的重要依据。

首先,我们通过民意调查、家访及有关资料的搜集,对学生作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如对英语课的兴趣爱好程度,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际运用能力及以取得了成绩等,根据这些内容制定一份能力的发展性记录表,制表内容大致可分成四大部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交际能力、心理品质。根据素质教育中英语教学的要求,基础知识包含需要掌握的基本词汇,基本句型;基本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交际能力可分为听力、口语、合作交谈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心理品质可由兴趣、态度、习惯、情感和碰到困难时的表现等组成。表格记录可以是语言记录或符号记录,如进步和退步可用“+”或“-”,在平时的每一节课上,一学期或一年下来,教师再次对此提出一定的发展性建议,并做好反馈性的记录。这么多细心工作需要教师的点滴积累,对每位学生的评价要以此为重要依据,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后业余时间,认真做好统计记录工作。

二、采用多元化的评价

以往学生的考试只是期末一锤定音,不予更改,给学生造成一次次遗憾。这样的形式存在很多弊端,对学生来说也是很不公平的,仅凭一次考试也无法得知学生发展是否正常,所以要想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一位学生的英语素质,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查与评价,可根据教学目标,系统而科学的分解多项测定的知识点和能力层次,内容和难度可因人而异。

1. 随即考查与阶段考核并重。

为使教学有严密计划,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们根据教材把总体目标分解到每个单元,每课书的教学过程中,确定考查内容、考查方法、考查形式进行随堂考查,当堂内容学会后及时考查,这样,在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加强考查和认真记载,并及时反馈信息、检查教学效果,了解薄弱环节,进行教学调控,阶段考核在每学期末进行,旨在对学生掌握知识及应用能力进行综合性评价,随即考查与阶段考核占50%。

2. 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结合。

把教师对学生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分组相互评价三者进行有相结合,如对读、写的评价,采取读、议、评的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学生读完后,先自己评分,再由考评小组根据评分标准共同评分。个个参与、人人动脑、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学生增强了解英语的能力,养成了爱读的习惯,提高了朗读水平。

3. 口试与笔试并举。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思维能力、强化应用交际能力,培育创造能力,我们采用口度、笔试、实际运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

根据实际情况,学生自由组合成两人小组接受口语测试,两位学生分别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范围限制在课本中的内容,有利于避免学生在互相问答中的片面性,可以保证对学生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看图互相问题也是口语测试的一种方法;教师先提出一副图画,学生A就这副图在一分钟内尽可能多地向学生B提出问题,学生B根据图画内容作答,教师再提供第二副图画由学生B提问,学生A作答,限时也是一分钟。采用这两种方法测试,两位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同时接受检测能减轻恐惧感和害羞等心理。有利于学生发挥正常水平。这种方法完全可以在课堂中完成,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说英语的机会明显增强,“学生问,学生答”“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等多种问答方式,教师也会想方设法创设学生提问的情景,启发学生动脑,动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其学习情趣和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篇2

关键词:阳光体系;小学英语;教学评价

一、阳光评价体系的含义

阳光评价体系是相对于传统的国家评价体系而言的,在评价指标上由过去的五大项增加到现在的六大项,在小维度的细分指标上,也由过去的20项增加到了现在的22项,并且在具体的评价指标内容上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在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基于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更理性的一种评价方式的研究与探索,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过去“唯成绩指标”“按分数评比”的评价模式,特别是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更加强化和注重,同时,将评价的重点放在问题的“体检”上而不是基于评价之后对学校和学生的排名上,在评价方式上也更加突出多元化、差异化和人性化。

二、阳光评价体系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最终评价的具体实施办法

按照阳光评价体系的评价要求,为尽可能地增强总体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强化具体评价指标的多元性,笔者将对学生的评价指标分为两大类,各自占据50%的比例。第一类测评指标是学生的平时表现,包括三个维度的评价,即来自家长的评价、来自同学的评价和来自教师的评价,三个维度的测评指标在学生平时表现的测评指标中分别占据20%、30%、50%的权重。第二类测评指标是学生考试成绩,包括月考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笔者还结合实际精心设计了评价表,包括:

学生平时表现

这样的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评价,基本上也能够涵盖学生与英语学习的所有情况,有助于对每一个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

三、阳光评价体系下小学英语教学日常评价的应用策略

1.在评价形式上应当凸显多元化

首先,教师对于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设计应当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点,从小学生获得评价的心理需求出发,设计出的评价才能更具针对性。其次,应当注重评价的灵活性,即评价的设计应当突破过去单一、固化的评价模式,根据课堂的氛围和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做到独具一格、新颖感人。再次,要注意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相结合,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实施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那么评价的设计应当不H仅定位于个体的学生,对于每一个小组也应当作出评价,这样使评价成为教学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其中起到相应的作用和价值。

2.在评价导向上应当注重积极性

北京师范大学的范继龙教授认为:小学阶段学生的评价应当符合小学生的成长规律,那就是对于小学生的评价应当尽可能地以鼓励性语言、夸奖性体态来实施,很多时候“奖”胜于“教”。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评价中教师也应当对学生的大胆探究、积极创新进行极高的评价,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事物也应当予以充分的包容和谅解,始终让小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保持期待的心理、热爱的激情,在自身的专注和努力下,渴望得到教师更高层次的评价。教师也应当对教学评价进行不断的探索,努力提升评价的及时性、唤醒的适时性、鼓励的恰当性和激励的有效性。

总之,在阳光评价体系下,教师应当在评价形式上凸显多元化,在评价导向上注重积极性,在评价内容上把握好均衡性。

参考文献:

篇3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1.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进行充分的自我反思,也可以使他们肯定自己学习的努力,找出自己的不足,改进学习方法,根据自己的特点调整学习目标。

2.学生互评。同伴评价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对方的学习,包括学习经验,让学生意识到同伴合作的力量及友好气氛在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互评鼓励学生和与他人学习和合作,相互讨论,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吸取他人的优点,从而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

3.教师评价。教师评价特别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培养,不能只侧重学生的成绩,还应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等多方面因素。

4.家长评价。家长评价着重对学生家庭表现的评价。

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1.激励性口头评价。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运用Good、Wonderful、Excellent、Well done、You are very clever等进行言语激励,还可以通过画星星、奖励小贴画等进行形象化的荣誉激励。

2.趣味性书面评价。学生作业的评价与批改也可以成为营造轻松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一朵小花,一个笑脸,一面小红旗,往往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下一次的作业你会发现孩子又在进步了。

3.建档评价。教师可建立学生英语学习档案,收藏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收集平时测验后来自教师、同学或自己的评语;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自我反思和小结等信息。

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1.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了指导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而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的评价。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认识自我,实现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并为教师提供反馈。它重视从学生的日常表现中提取信息,通过收集学生日常学习的情况和教师指导的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气氛等信息,帮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终结性评价是对一个学段、一个学科教学的教育质量的评价,其目的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做出结论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它是检测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表之一。如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

3.形成性评价能提供及时的、定期的反馈,而终结性评价在更多情况下展示的是最后的学习结果。二者和谐有机的统一,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实施评价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模仿,而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心理需要以及学科的特点,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模式,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

四、建立和谐的评价体系

1.多维地去评价学生。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是各异的,如果单以成绩论好坏,就会扼杀很多孩子的热情。例如,有的孩子表现欲望特别强,无论老师提什么样的问题,他都愿意积极地去回答,无论结果是否正确;有的学生冰雪聪明,老师一点就通,可是他却愿意闷在心里,较少参与课堂活动,几乎从不举手;而有的孩子兴趣来得快,去得快,心思一会就不在课堂上了。基于这些情况,教师要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多维的评价,如:课堂积极性的评价、领悟能力评价、口语评价等。评价的主体也可以是多元的,如:小组的评价、同桌的评价、教师的评价、自我的评价等。评价的方法也是多维的,如语言的评价、体态语的评价,给学生一个善意的拥抱,微笑地点点头等,都会增强孩子学习的成就感。

2.评价要适度。恰如其分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感受到公平公正,要用赞赏的眼光,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学生所做的努力。对于课堂上表现好的学生,也不要每天老是重复,要经常变换你的评价语,如:I knew you could do it,I am proud of you,You are on top of it,Now you are flying等,让学生根据教师不停变换的体态语去自我评价。对于表现欠佳的学生,不要生硬地直接说“No. You are wrong”予以否定,而要尽量采取委婉的方式,如:Come on,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等,这样的语言学生乐于接受,也能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希望,从而去完善自我。如果教师一味地抱怨学生,批评学生,不但无法引起学生心中的共鸣,或许还会让孩子的心与老师的心越走越远。适度的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能极大激发和鼓动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提高学习效率。

3.在等待中评价。儿童获得的东西,有许多是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之下获得的。这种探索需要一个过程,其中当然也会充斥着各种错误。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就激发了思考。正是在克服错误的过程中,儿童获得了真知。以往在我的英语课上,我总是简单地认为,一堂课不就是学习几个单词和简单句型吗,这有何难,所以我总是期待学生当堂就把这些知识掌握住。当学生不会时,我就生气着急,学生更是倍感压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我们总是寄希望于孩子不犯错误,孩子一教就会,尤其对于毕业班的学生,往往就更缺乏耐心,认为他们已经足够大了,犯错不再是他们的专利。其实,对他们,我们应该多点耐心,学会等待。我是一个将近两岁孩子的母亲,同龄的孩子这个阶段已经能说一些简单的句子了,可我家宝宝还停留在一个字阶段,作为妈妈,我却没有着急。我认为孩子只要能说一个字,就证明不是哑巴,早晚都能会说话,每天不厌其烦地去教,去引导,当她偶尔蹦出两个字的时候,我就赶紧表扬,慢慢地孩子能试着说更多的话语了。但是在日常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的确有点扭曲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我们似乎很在意学生犯错误,希望他们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新的知识。我们为什么不能允许学生有一段相当笨拙的学习过程,不能允许错误的出现呢?

篇4

目前,不同国家和地区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人们对评价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具体表现为:

一、评价对于培养学生全面素养影响深远

由于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价值呈多元的状态,因此我们主张更多地采用适应于多元教育价值观的“观察——理解”的方法,用以人为本的态度,纵向看待和评价每个学生的发展,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鼓励他们自信地参与美术学习活动。在学生的美术教育中,正是正确审美观树立、创造性思维发展及积极进取精神培养的关键时期,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树立的关键期。心理学研究认为: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鼓励,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可发展的方向,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与肯定。往往只是因为孩童时期教师一句表扬与肯定的话语,可能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发展、努力方向与前途、理想。因此,更需要运用具体、灵活的评价方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对待学生的情况,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树立正确人生观。

二、评价的沟通与理解作用

评价还起促进师生情感的沟通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作用。从评价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教师对学生理解、希望等态度,亦能加强学生对老师的理解、敬爱之情,一旦认为教师的评价是爱护、公正的,学生就能对自己作出正确的评价,改正缺点,提高认识,使自己更主动地去学习、探究、创造。教学相长,一旦学生对老师、学习没有了抵触情绪与逆反心理,则老师更容易了解学生及其学习的情况,调整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形成一个呈良性循环的教、学关系,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针对评价的重要性,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我们本着保护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及综合能力的目的,在评价过程中运用一切能用的方式、方法,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敢想、敢说、敢画、敢做,把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作用真正落实到位。

三、建立课堂教学全程评价

把教学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表现、构想创意、课堂作业作全面评价。

(一)确立综合评价标准,注重以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强调教学评价的综合性,强调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强调评价主体、内容、目标的多元化,强调评价重心的转移。

1.评价不以老师主观意愿为主。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要尽量避免以成人的角度主观、武断地评价儿童作品,给那些具有自己独特见解和独特风格的画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找到自信,找到思绪飞扬的激情。使评价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别让学生的画成为老师范画的复制品。

2.不以传统的眼光看待作品。不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涂色均匀为标准,注重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传统上,不少人评价一幅画是常采用“真像”“太逼真了”之类的话语。这样评价是单一片面而过于主观的。它忽略了作品的内涵,忽略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表现方式、与众不同的审美观等,无法深入诠释作品内在的含义。而现在的评价我们应更加侧重于作品的内涵,发现作品中独特的亮点,而不是把目光只停留在表象上,一味用“像不像”“功底深不深”来评价一件作品。

3.不以喜不喜欢来评价儿童作品。这个误区涉及儿童个性的问题。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个性品质的差异、心理年龄、情感等因素。

4.重视学习周期性变化规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方法、作业习惯、作业态度、学习动机等都有一个周期性变化,易产生惰性或错误性倾向。

(二)采用多种评价形式

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获得鼓励和成功的机会,发挥评价的促进功能,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参与学习和评价活动的兴趣。

1.学生自评。学生根据作业讲讲自己的绘画意图和构思,通过自评,让学生学会自省,促进发展。教师注重鼓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评价,开展自评活动,评价的内容和目标既包括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还包括了学生的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2.师生共评。教师选择构图、材料、技法、创意各有千秋的作业,让学生先评价对方的作品,将个人的审美与认知表现出来,教师在一旁因势利导:你认为自己的作品好不好?你认为有没有创意……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关注学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过程,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注重以民主、平等、开放、共建的评价过程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

(3)作品展评。将学生的作品都展示在黑板上,优劣比较,一目了然,让全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优点。

(4)作业批改。这一形式不能因为课堂上的讲评而简化,这样会令未能在课堂中展示作业的学生觉得得不到关注,令无力修正的学生得不到指导,教师应利用这一时机,用铅笔圈点加简短评语的方法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评价。

四、建立期末成绩的综合性评定

篇5

一、纳数学文化于试题

其实,数学也是一种文化;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其与一定的人类文化背景密不可分。数学家丁石孙曾有言:“我们长期以来不了解数学是一种文化,这种状况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不仅仅在于传授一定的数学知识,更应重视数学文化的传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和吸收数学文化内涵,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故而,良好的数学文化氛围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力助推器。举例如下:

1.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开始的,今年是2012年,那么今年改革开放多少周年?(34年)

2. 昭君出塞时,乘马车,每天行走25千米,共走了四十天,问她的总行程是多少?(1000千米)

以上两例均是将相关历史知识融入到试题中,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开端,对民族复兴具有重大意义;而昭君出塞是历史美谈之一,是民族和睦友好的代表事件。如此设计题目,不仅能让学生简单地学习到减法、乘法知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他们的视野,利于养成用数学知识思考的习惯。

二、注重生活常识的运用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的起源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现实生活需要所驱动的,而数学知识的运用又能改善和提高现实生活状况。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更多地结合现实生活常识,让学生更直接更简便地理解和吸收数学知识,也有助于其在现实生活中有效地运用。举例如下:

1. 有家蛋糕店,星期一生产了50个蛋糕,星期二生产了45个蛋糕,星期三生产了55个蛋糕,星期四、星期五都生产了60个蛋糕,问星期一至星期五,这家蛋糕店平均每天多少蛋糕?(54个)

2. 小明的笔记本共有100页,他每天写作业用3张,问一个月(以30日算)后,小明的笔记本还剩多少页?(10页)

这两个例子都是把日常生活的事件用数学题目的方式展现出来,虽然是为了教授学生平均数的含义和减法与乘法并用公式;但较之于单纯的定义、公式介绍,更有生动性和适应性,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三、引导学生数学思维的独特性与开放性

“每一个儿童的个性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儿童都有独特的精神、心灵和智慧的力量。”因而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尤其是学生对解题思路的独特感悟与思考。如此,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热情,认识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以便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也应得到引导,“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才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让已有知识重新焕发生命力,使学生可以将同样的公式、解题方法,熟练而灵活运用到不同的试题中。举例如下;

1. 下列各组线段中,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

A. 2cm 4cm 6cm B. 6cm 6cm 6cmm C. 2cm 3cm 4cm

2. 小明一家四口人的年龄之和是147岁,爷爷比爸爸大38岁,妈妈比小明大27岁,爷爷的年龄是小明与妈妈年龄之和的2倍,问小明一家人年龄分别是多少?(小明5岁,妈妈32岁,爸爸36岁,爷爷74岁)

以上两例虽比较简单,但不同的学生会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当然解题方式也会因人而异;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不应局限于强调解题结果的正确性,更应重视对学生不同解题思路与方法的提倡,常有“一题多解”才可教学相长。

四、创新教学方式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基本策略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于小学阶段教育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教学活动的优化升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评价行为的实施,通过评价向小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做出客观的评价,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目标的明确。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问题

在长期的教育发展过程中,应试教育体制统治着我国的教学实践工作。应试教育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影响了教学评价的科学性提升。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应用的评价方法过于单一,评价标准也过于统一。教师往往将学生的学习结果作为课堂评价的重心,将课堂评价当成了选拔优秀学生与甄别好坏学生的一种手段。深入分析我国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活动,其中还普遍存在着片面评价与盲目鼓励的现象。部分教师过于关注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忽视了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教师以自己的教学风格为依据选择课堂评价方法,而不是从小学生本身的个性差异出发进行教学评价,忽视了评价的整合。一直以来,学生只能听到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很少参与到课堂评价活动中去,小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没有在课堂评价中得到体现。多元评价方法与自我评价方法很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应用,使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模式过于单一。除此之外,教师的评价语言是课堂评价信息的重要载体,大部分教师所用评价语言过于死板与简单,忽视了在评价中融入情感,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不利于教学改革事业的推进。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体系建立的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课堂评价体系的健全以及创新课堂评价方法的开发。下面,笔者就分析几点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体系的建立方法:

(一)科学利用激励式评价

小学生正处于了解与接触社会的初级阶段,学校与社会的一切对于他们还是较为陌生的。在小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教师要激发其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索意识,给予他们更多的正能量。如果小学语文教师比较严厉,这会打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十分不利。但教师如果乐于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小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多发现小学生的闪光点与优势,则会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并积极地争取进步。小学语文教师要多利用激励评价方式对课堂评价加以创新。

(二)提高课堂评价客观性

在给予学生积极评价的同时,教师更要关注评价内容的客观性。激发小学生的热情,并不意味着盲目进行课堂评价。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小学生的差异,利用不同的标准去评价不同的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面对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学习能力的不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用客观的评价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开

发。实施课堂教学的目标是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激发学生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客观的评价更能加强语文学习真实感。

比如,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时,一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与语言基础水平一般,他们读得不太流畅,但很认真。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肯定他们语文学习状态的时候,告诉他们要在课下多加练习,争取下次朗读得更加流畅。让小学生在了解自身不足的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力量,能够突出课堂评价的客观性,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

小学生是语文课堂中的学习主体,也应当是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小学生是自己的主人,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能力与需求。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自己进行评价,有利于加深评价活动的意义。教师要对小学生的自主评价进行引导,通过适当询问去促进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语文学习水平。

比如,在讲解《小壁虎借尾巴》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学习课文的目标是什么,一些学生说是掌握文章中的生词,一些学生说要熟读课文,一些学生说要了解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这时,教师再询问他们通过课堂学习有没有达到目标,促进小学生自主反思,能够让小学生意识到自己哪里还需要提高。

综上所述,在教育事业深入改革的今天,做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工作,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在语言意识与能力形成的初中阶段,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让小学生建立学习语文的信心,尊重小学生的人格。让小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才能促进小学生积极学习,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有效教学理论;教学评价;职业学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职业教育的普及化进程,职业学校生源质量明显下滑,导致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严重下降。职业学校以培养学生的操作和动手能力为主,要加强专业技能知识的传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职业学校必须加强教学评价。当前,职业学校教学评价存在评价重视程度不够、评价目的不明确、评价方法不完善、评价主体不健全、评价内容不合理和评价结果处理不恰当等问题。基于探讨有效教学理论,开展职业学校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对策,有助于职业学校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构建完备的教学评价制度

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有效性特点,提高职业学校教学水平,有效开展教学评价,需要构建完备的教学评价制度,保障职业学校教学评价的有效实施。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而教学又是学校一切活动的核心,建立有效性教学评价制度首先要尊重和重视教师的劳动成果,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职业学校可根据各自学校的具体情况制订以自身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关心学生、更新教学思想和知识技能等方面为侧重点的教师自评制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态度、师生关系和教学效果等方面为侧重点的学生评教制度;方法的针对性、教师的专业素养、技术水平、教学的启发性和手段的时代性等方面为侧重点的同行及专家评价制度;教师的职业道德、基本素质和能力等方面为侧重点的教学管理者评价制度;实践教学水平、学生动手能力、学生工作作风、学生意志力和学生爱岗敬业精神等方面为侧重点的企业与社会各界评价制度。

二、制定明确的评价目标

开展教学评价的目标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并非管理或评优需要。根据有效教学理论的目标性原则,职业学校需要加强教学评价目标导向,强调教学评价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作用,及时反馈给教师评价结果,指导教师教学,在教学评价作用下观察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是否得到提高。

三、探索适合职业学校自身评价需求的方法

目前,职业学校教学评价主要采取的是专家评分,但由于专家的主观因素致使评价结果往往不客观,需要创新有效的职业学校教学评价方法。职业学校在创新教学评价方法时,应基于有效教学理论,建立集思广益式的集体评分方法,不要过分迷恋专家,要充分发挥广大专业评价机构、教师、学生和企业等方面的作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代表国家政府要按时委派专门的管理机构定期评价职业学校教学。同时,家长和学生代表同学的利益,企业和用人单位代表社会的利益评价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充分利用集体评分方法,创新集体评分方式,协同合作,实现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

四、建立合理的评价主体机制

不同的评价主体参与机制是职业学院评价结果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有效保证。职业学校的教学职责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操作能力和职业行为素养,而学生提高这些技能都需要由不同的评价主体来完成。学生的职业能力不应由一纸成绩单为主,应包涵不同评价主体机构的共同参与。如:教师的教学成果由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督导评价和专家评价等构成;学生的职业能力评价则可由教师评价、督导评价、专业评价和企业评价等构成,每方评价主体占评价体系的不同比率。

五、建立有力的评价指标设计

职业教育的评价指标是根据一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真实客观地反映职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每项评价指标都与学生获取职业息息相关。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同,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国家输送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学校在设计评价指标时,需更注意评价指标与评价目标分协同一致性、评价层级关系的科学性、各层级评价指标的自主性、评价指标与职业能力的共生性、各评价指标与职业能力的完整性、评价指标与职业能力提升的可操作性等。结合职业教育独特性,构建强有力的评价指标作为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终级需求,建立一套完备而科学的评价指标能提高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学生的职业能力。

六、建立有执行力的评价诊断机制

职业学校的教学评价诊断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技能型人才培养需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专业课程、教材选择、教辅编制、师资结构比率等方面开展评价诊断;(2)对不同教学标准的制定是否是明确,可从教学大纲、教学时数、教学实践等方面开展评价诊断;(3)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是否落实,从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方式等开展评价诊断;(4)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需求,从教学时间安排、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手段的辅助、学生参与和学生反馈等方面开展评价诊断。要实现学生能力与教学效果的双赢,教学评价诊断机制必不可少,它能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提高管理能力,让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

七、建立评价反馈机制

评价反馈是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体现。作为社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对学生的评价反馈对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教师角度而言,评价反馈能让教师感知教学能力的不足,促进自身提高教学能力,探索新型教学手段,从而改革教学。从学生角度看来,评价反馈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中的不足,加强师生沟通,改进学习方法,优化学习策略,缩小学习差距。从教学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评价反馈能从微观视角审视教师、教学与学生的共同发展,以此制定学校发展的宏观目标。职业学校要重视评价反馈结果,建立多维评价反馈体系,注意信息搜集渠道,立足于开展教学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指导课堂教学培优、创新。

八、结语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让学生步入社会不惊慌、不迷茫是职业学校教学的重中之重,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离不开教学评价体系的合理构建。从我国的《学记》到西方教学的《大教学论》,再到20世纪40年代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BenjaminS.Bloom)指出教学评价是实现和体现教学任务的重要方面。如今,职业教育已迈向教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繁荣期,注重有效性提升教学是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诉求。因此,在职业学校开展教学评价体系的有效性构建,可规避职业学校和教师忽视社会需求与学生需要的弊端。

作者:周德锋 崔媛 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大伟.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

[2]支敏.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与运用[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3]黄光阳.管理学科教学质量管理及评价体系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4]邵珠建,周万津.高校课堂教学评价工作的思考[J].现代交际,2013(8):204-205.

[5]张桂萍.人性化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3.

[6]李楠.我国高等学校教师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7]程洋洋.翻转课堂中过程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5.

[8]杨德芹.教学质量评价模型及案例分析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篇8

论文摘要: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教学质量。教学评价效果是由教学评价主体来评析和判定的。评价主体主要由领导、同行、自我、学生及家长组成的。不同的评价主体由于视角、能力的不同,评价角度、评价结果也具有差异性。学校应根据实际,建立和发展多元的、切合于本校的评价制度,提高评价的实用性,改善教师教学质量。

一、引言

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目前我国进行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其中心和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主要实现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教学改革,离不开教师的直接参与。教师教学水平直接决定着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成败。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积极有效的教师教学评价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的重要环节。从理论上说,教学评价主要由两个目的:一个是提高教师的效能,即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明确目标、衡量结果、评判等级、奖优罚劣或解聘不称职的教师来保证教学质量。另一个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即通过评价,发现问题,提供给教师自身的优缺点信息和建议,协助教师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发展水平。

与上述两种评价目的相对应的评价制度是:奖惩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作为终结性评价和量化评价,奖惩性教师评价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做出解聘、晋升、调动、降级、加薪减薪、增加奖金等决定,这种评价直接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关联,势必会影响教师的坦诚态度,导致教师的积极参与度不高;而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最终目的,它是一种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下,发展性教师评价成为教学思想领域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不论是奖惩性教师评价还是发展性教师评价,都需要评价主体来评价。教育评价具有多元主体性。而作为教育评价的子系统—教学评价的多元主体性也存在其合理性。“教师评价主体是教师评价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

教师教学评价的主体一般有: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者(领导)、同行、学生、教师、家长、专家等。评价的目的直接影响着评价主体的选择。评价主体需要的差异性使得评价方式和结果不同。学校管理者对教师进行评价是要考核教师能在多大程度上完成工作要求,主要是考核教师的外在行为表现,教师绩效评价的主体应为学生、同事、领导;教师个人对评价的需求是出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以使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时的评价主体就应该是教师自己,因为教师最了解自己的教育价值观念,最了解自己的内在心理活动。因此在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活动时,要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选择合理的评价主体,并将经济、效率等因素考虑在内,力求评价的最优化。

二、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主体性分析与探讨

1.管理者(领导)评价

管理者评价主要由学校领导来执行,学校领导评价中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并存,其中大部分学校以奖惩性评价为主。教师教学评价直接与学生成绩挂钩,尤其是以升学率作为对教师教学的认可度。发展性评价主要是学校领导通过听课的方式对教师进行督促和指导,且日益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但学校领导忙于行政工作,无暇顾及教师教学,这也是学校领导疏忽于教师发展性评价的重要原因。

2.同行评价

从理论角度出发,教师教学评价应由其同事和学校教学负责人(如教导主任)来具体操作,他们在教室里听课、检查教学,更广泛更全面地收集相关信息,但这一作为的负面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一些因素如利益关系、个人主观态度等会影响同行与领导对教学工作评价的投人,以致影响对其评价的客观性,无法了解评价者的真实想法。某校在对1985年以来的“同行评价和领导评价”的分析中得出,同行评价主要或只能作为教师自我教育的手段,不能作为决策依据,要么全优要么全差要么弃权的评价结果存在着相当大的普遍性。

3.自我评价

教师教学自我评价注重教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主体意识的形成,因此教师教学自评有利于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开展有效的教师教学自我评价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教师自我评价是教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对象依据评价原则,对照评价标准,主动对自己的工作表现做出评价的活动。它是一个批判反思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师的自我评价有利于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对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有重要作用,是实施教师终身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我们的自我评价充满着危险。作为教师,我们工作中都有盲点,有时我们看不清它们,因为它们离我们太近。”同时不应忽视的是,教师自我评价可能会导致个人夸大自己的绩效。人们有把自己不良的绩效归咎于外部因素的倾向。

4.专家评价

专家评价方式属于直观评价范畴,是以评价者主观判断为基础的一种评价方法,应用较为广泛。专家评价由于专家本身的特殊身份和独特的视角,评价着眼点更多的放在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等方面上。充分发扬专家的鉴赏加评价方式,并对教师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关的建议,将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5.学生评价

教学过程的理论研究表明,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在他们身上得以体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技能,引起学生在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理想变化,因而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是学生。教师的教学是否已经使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学习效果,这是教学评价中最重要的内容。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最有发言权。但亦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章立早认为,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对教育现象的“价值判断”活动。“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是人们认识外界环境或自身状况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所谓“事实判断”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价值判断”,是个体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价值作出评判,主要解决是好还是差的问题。教师评价直接关系到教师是否被聘任和能否晋升职务等切身利益,必须以严肃和公正的态度来处理。由于学生年龄、知识、经验和判断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意图不一定全部都告诉学生,因此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情况只能具有“事实判断”的资格,也就是说只能描述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情况,没有资格对其进行“价值判断”,即没有资格评价是好还是差。

把评价的权利教给学生,师生共同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是现代教学评价的一个新理念。构建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规范和制度,是中小学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重要保障。

6.家长评价

从已有的研究看,家长评价更多的是集中在学校管理、学校规划上,而较少地对教师具体教学做出评价。家长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基准,以获得知识的多寡、班级升学率为评判标准,也就是说更多的是从教学结果而非教育过程来关注教师教学。课堂教学作为相对封闭的环境,教师对家长参与课堂教学是排斥和反对的,他们认为家长参与会扰乱课堂秩序,不利于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而家长对参与教学评价亦不积极,在中国尤其如此。中国传统的尊师重教思想使得学生家长对学校存有敬畏心态,家长会是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而这种单向的家长—学校交流也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讨论话题,即使这种家长会的交流方式也是很有限的。因此,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参与学校教学评价,将是一个长期和逐步深化的过程。

三、建立以自我评价为主,多元主体的参评体系

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因此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求教师和学生更多地在评价中发挥作用。现代教学评价强调自我更新自我调控,更多的从自我接受的角度评价教学工作。在评价方式上讲究自我评价为主,对自身的课堂教学活动不断进行判断反思和分析,不断自我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统一和具体化教师自我评价的标准性

教师教学自我评价要能够有效地得以开展,合理、科学的评价标准是基础和关键。学校的管理者和上级行政负责人要组织教师与专家共同商讨,确定教师自我评价的标准和尺度。具体说来,教师自评的标准采用半开放式评价,为教师提供基本的分析框架,但不过分细化各项指标,留出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空间。同时,指导教师采用可操作性强的评价尺度,如现今流行于教师群体中间的博客日志、反思日记,引导教师详细具体的分析自我,并发现不足自我改进。再如通过教师学习者的经历和教学自传获得教学洞察力,提高课堂管理水平,等等。为了使自评的内容更加真实、客观,避免教师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出现不顾实际地抬高自己、文过饰非的现象,必须将自我评价与教师的晋升、提拔、奖惩等各种个人利害关系脱钩,使教学自我评价的教育性原则得以正确地体现,其正确的导向作用得以充分地发挥。

(二)建立规范的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制度

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带来的是教学、学习与管理等多方面的积极互动,影响的是学生、教师等的促进性发展。因此,深刻认识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积极探讨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策略或实践方式,建立合理的规范与制度是当务之急。

建立一种规范学生参评制度是合理科学评价的必要条件。制度是行动的保障,没有制度规范与指导的行动,易带来实践中的松懈、拖拉甚至敷衍。通过制度规范的制定,可以对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意义、目的、要求、程序以及整个参与方式等进行规范。学生依照参评标准对教师教学评价,更能反映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教师的优势和特点。当然,学生参评工作需要学校做好相关的保密工作,以避免在日后的课堂教学中因学生参评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中小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师教学评价在关注教师自评和学生评价的同时,亦不能忽视领导、同行、家长、专家等其他群体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价应建立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校领导、学生、教师、专家、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主体,即把自我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领导评价结合起来,使教师能从多渠道、多角度获得评价信息,不断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篇9

关键词:小学教育;多元化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1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的现实意义

传统的小学教育评价体系中,评价方式是以量化方法,即标准化纸笔测验为主,它的评分标准简单客观,操作简便,考察知识覆盖面也比较广。学生从小学开始直到大学毕业的十多年的学校生活之中,都是围绕着纸和笔过日子,一本书加一支笔加一张考试卷,几乎等于学生生活的全部。这种单一的量化评价方式使得教学严重地偏离教学目标,学生变成了考试机器,除了在大脑之中储存大量的符号以外,对其人生发展更为重要的学习思维、学习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道德情操、心理素养……都在无形之中被弱化了。并且这种量化评价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做了简单化,不仅无法从根本上保证对客观性的承诺,而且往往忽视了教育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内容。弗莱登塔尔说:“考试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分数,而教师的职责只能在给分宽严之间进行一个最佳的选择,那就跟教育目的相距太远了。”教育评价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承载新的素质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是否能顺利有效的展开,素质教育能否有效的实施。然而注重考试的思想在我国根深蒂固,想要彻底改变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建立一套能够为学校、家长和社会理解和接受的,行之有效的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显得十分重要。笔者从目前广泛接受的教育理论出发,结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对构建多元化的小学教育评价体系进行了初步探索。

2多元化评价体系的理论支撑

2.1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成为近年来各国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了传统的一元智力论,提出人类至少有九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节奏(音乐)智能、空间(视觉)智能、动觉(身体)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这些智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和运用。每个人在这些智能的表现程度与表现形式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各自最擅长的智力领域。多元智能理论以其独特且全面的评价观点弥补了传统教育评价的缺陷与不足。标准化纸笔测验作为传统教育评价所推崇的评价方法,只能用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再认和回忆的能力,而学生的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却是很难用标准化纸笔测验来考察的。加德纳认为:“智能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是以不同方式显示的,所以对智能的评估和开发,都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评估方案如果没有考虑个体之间的巨大差异、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专业知识的多样化,就会逐渐落后于时代的需要”。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结构、不同组合的多种智能,然而传统教育评价中单一的评价方法或标准不可能适用于所有人,也不能适用于一个人的不同学习成长阶段。只有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及富有弹性的评价标准,才能超越传统的标准化纸笔测验的不足,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展示他们的各种智能,更好地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每个人以自己的经验认知为基础来解释或建构现实世界,某种程度上说每个人的世界是用各自的头脑创建的。拥有的经验和对经验的信念的不同,使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也十分迥异;为了获得真理,人们会通过合作学习来修正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从而使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对新知识的学习和建构是基于每个人原有的知识与技能、思维模式以及情感与态度,因此了解每个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和素养是有效进行“意义建构”的前提。有鉴于此,诊断评价成为新的多元评价体系中的一个最重要环节或者说功能。在诊断性评价中,不是只凭一次测验来确定学生己有的学习水平和准备状态,而是强调通过观察每个学生在课堂以及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对课程学习、教学活动的态度来考察每个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素养。传统的教育评价过分看重甚至只看重总结性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建构主义理论强调过程性评价。比如,把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寻求答案的调查和探索过程,运用知识理论形成假设的过程、交流与合作的过程、推理和计算的过程等过程都要给予即时评价。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意义学习发生于真实的学习任务之中。新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中的终结性评价也应依存于真实情境。比如,在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价时,可以设置一个类似现实生活的情境来进行。

2.3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认为这个世界是开放的、多元的。在以创新为时代精神的现代社会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鲜事物和知识层出不穷,知识已不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成为社会和个人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承认开放性,后现代主义以其兼容并蓄的宽容态度和尊重个体独立性的宽广胸怀,主张给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的每个人开放的生命的空间。每个学习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是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得以不断发展成长的,教学评价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去衡量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教学过程中不应把学习者单纯地视为知识的接受者,应该看作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3如何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初探

3.1学生评价的多元化

我们知道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在各个学校都会进行优秀学生的评选,它有很好的榜样激励作用,当选的学生能受到鼓励和鞭策,对于其他学生又是一种激励和督促。人的成长既需要动力,也需要压力。优秀学生评选对于那些表现突出的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动力;而对于那些表现一般化的学生来说,则是一种压力。如何发挥优秀学生评选的榜样作用,引导小学生全面发展,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学校的评优标准非常重要。过去我们的评优体系十分单一,过于强调量化的考试成绩,虽然评选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但往往是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当选。这造成了应试教育大行其道,唯分数论甚嚣尘上,学校追捧分数,家长看重分数,二学生夹在中间喘不过气来,使得教育的本真被无形扭曲,进而变成对学生个性、情感的“抹杀”。因此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中,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要多角度,多层次进行考察评选。另外,由于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不同的爱好和兴趣取向,评选标准也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价值取向,鼓励学生发展不同的潜能。基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评价理念,学校应拓宽评优范围。根据“人人成功,人人成才”的理念,频率上学生评优可以由一年评一次更新为每月评一次;内容上评比可以将小学日常德育内容和学生公民素养的教育目标分为文明、正直、好学、快乐、强健、高雅六大系列。每个系列下面再设置若干小项目,作为“每月之星”评选的小项目。文明系列:文明之星、礼仪之星、守纪之星、感恩之星、环保之星;正直系列:奉献之星、诚信之星、爱校之星、志愿之星、劳动之星、俭朴之星;好学系列:勤奋之星、进步之星、博学之星;快乐系列:自信之星、自强之星、快乐之星;强健系列:体育之星、健康之星、卫生之星;高雅系列:文艺之星、绘画之星、书法之星、文学之星、科技之星。让学生和家长参与到评价过程,甚至评优项目的设定。因为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价值取向,所以所有在校学生只要具有某一方面的特长或优势,都可以参照评比要求,自己提出申请申报该奖项。另外评选的过程也不再是班主任一个人决定,而是由老师、家长共同认定。因为我们评选的“好学生”不仅是学习的好学生,也应该是家里的好孩子,社会的好公民。

3.2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引导教学过程正确、完善地进行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选拔少数优秀学生,而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强化改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反馈。形成性评价关注的是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它是通过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因此形成性评价能够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在形成性评价中,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1)评价贯穿学生课堂。评价学生不能再简单用一张期末考卷来决定,而应让课堂表现在整个评价分数中占有一定比例,这样能够让学生从关注考试分数的果,转为关注学习过程的因,意识到学习的进步在于平时的点滴积累。同时贯穿学生课堂的评价能够让老师及时掌握学生课堂表现的第一手资料,进而能够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来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2)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如何看待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考试的分数,还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一生,即所谓“播种习惯,收获人生”。然而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小学生年龄低幼,更需要漫长的养成过程。因此我们的老师将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评价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并在整个过程加以督促和鞭策,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表现都有记录和评价。具体可以设计一个表格,内容包括是否按时上下课,作业是否按时完成,上课是否认真听讲,是否积极独立思考,是否大胆发言,是否能够诚恳地说出同学的优点和不足,是否能够以开放的心态虚心听取同学的评价,是否积极参加小组活动并发挥自己的作用……(3)评价要老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评价过程可以分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和家长评价三个步骤来进行。学生首先在自评栏中自我总结打分,自查不足;然后请同桌或班干部来评价,指出同学哪些做得好,哪些需要改进;最后由老师来点评。另外学习只靠在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回家以后及时地复习巩固也十分重要。学校可以实行“家长签名制度”,家长来协助老师督促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并给以评价。这样在同学、老师和家长的的督促下,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就会逐渐养成,有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因,自然就能够取得良好学习成绩的果。

3.3运用好终结性评价,及时总结学习得失

终结性评价是对老师课堂教学成果和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恰当的评价,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在传统评价体系里一般指水平性评价,即指学校期末考试或毕业升学考试等标准化纸笔测验。老师能够根据水平性测试对教学和学习结果的,及时发展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改进教学方法。同时除了考试成绩外学校可以进行学生学习成果,比如作业、作品的成果展示。由学生挑选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在班级、学校等一定范围内进行展示。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和乐趣,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信心。

作者:殷凌云 单位:泰州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2]范晓玲,教学评价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177-182.

[3]李志宏,王晓文.新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427-429

[4](美)Gardner.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8-9.

[5]王云.改革学生学业评价方式之我见[J].小教研究,2004,7-8:25-26.

[6]尹凤芝.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评价学生[J].河北教育,2002(11):12-13.

篇10

1“三色卡”概述

小学阶段的学习对学生尤为重要,是小学生接触校园学习知识的基础场所,具有奠定基础的作用。在教育体系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素质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小学数学学科是一项逻辑思维、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过程中还需要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三色卡是通过三种不同功能的卡片来培养学生多种数学素养,课前预设卡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课堂分享卡提高学生团队意识、课后拓展卡为学生拓展视野提供空间,力图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三色卡”指得是利用不用颜色卡片之间兑换形式来完成评价体系,具体来说,“三色卡”包括“预设卡”“分享卡”“拓展卡”三种,分别用不同颜色表示,学生通过三张换色卡可以换取一张绿色卡,再通过三张绿色卡兑换一张红色卡,最终以三张红色卡兑换校长颁发的奖章。就数学学科来说,教师可以设定兑换目标和标准,以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稳定性、思维发展能方面作为三色卡兑换标准之一。三色卡兑换时间可以规定班会或者其他约定时间,但是兑换三色卡必须要有合理的根据,慎重兑换。另外,如果学生表现的非常优秀,可以通过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协商,更改兑换方式,适当降低兑换标准,旨在鼓励学生积极奋进。

2小学数学综合素养评价及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是良好塑造阶段,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综合素养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包括空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应用意识、逻辑思维、运算能力等多种内容,不仅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今后发展,数学学科对小学生而言,要想学好数学知识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以及基础知识理解能力。数学综合素养评价指的是在各级教育组织机构中,根据国家相关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综合测评,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全方面内容,旨在提升国家教学课程的有效落实和实施,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进行自我判断,同时促使家长可以根据学生发展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数学综合评价体系的背景下,不仅仅是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进行测评,同时也是挖掘和发现学生的各方面潜能,全面性、客观性的对学生数学综合素养进行评价,进而更深入的了解学生发展实际情况,促使学生全面认识自身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让学生具备更高的价值观、知识、技能、实践水平等,为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以至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3小学数学教育中“三色卡”评价体系的应用原则

3.1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是“三色卡”评价体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予以有效应用的基本原则。实际上,“三色卡”评价体系作为一项创新性教育评价方式,其本身就是以生为本理念得以落实的最好证明。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更好的发挥出“三色卡”评价体系的作用,教师必须要保证其中所有设计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都能够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主,真正做到全面、科学且因人而异。所谓“因人而异”就是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评价,因为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学习能力都是不相同的,如果教师将所有学生放在同一个标准中进行评价,那么对于优等生、后进生都不太公平。所以,教师在应用“三色卡”评价体系时,必须要能够根据不同类型学生设计出与他们实际水平相符的评价模式,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获得“三色卡”评价体系的鼓励和引导,让他们拥有更好的学习体验,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

3.2绝对平等

在应用“三色卡”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评价过程中,做好对绝对平等原则的落实,是保证“三色卡”评价体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关键。在当前的课堂当中,很多教师都没有做到绝对公平,对于成绩优势、思维活跃及性格开朗的学生他们总有偏爱,而那些成绩较差、兴趣不足的学生,则往往被教师所遗忘。实际上,更需要教师偏爱的学生正是那些成绩较差、数学兴趣不足的学生,因为他们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建立数学学习信心,找到数学学习的兴趣,但教师并没有给与他们应有的关注。在“三色卡”评价体系模式下,教师不需要对学生有任何的偏爱和格外关注,只要能够始终做到一碗水端平,绝对平等即可。这里所说的绝对平等是针对学生在学习上的努力与付出,而不是所谓的统一标准。例如在工作中,虽然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都获得进步时,教师就要一视同仁的进行发卡,而不是卡死一个标准作为发卡条件,因为优等生可能不费力就能达到标准,但后进生如何努力都无法达到,这并不能代表优等生努力而后进生不努力,相反后进生可能付出了比优等生更多的努力。所以,教师的绝对平等是对学生的付出,而不是所谓的解题对错和测试分数。除此之外,教师绝不可以因为自己的私心多发卡或少发卡,给学生带来不适感,因为这样只会将他们越推越远。

3.3激励为主

激励为主原则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育原则,其也是突出“三色卡”评价体系价值的关键所在。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角度来看,激励学生是教师开展评价工作的关键目标,因为只有激励才能够让他们产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在数学学习中更为主动的去进行探究,与教师一起进行互动。“三色卡”评价体系作为一项创新性评价方式,其就是在这一目标下所出现的评价体系之一,其之所以被教师所应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更符合小学生的心智水平,可以让激励行为达到更好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更好的发挥出“三色卡”评价体系的激励作用,教师要有意无意的在课堂上、课后交流中强调“三色卡”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其作为自己学习的一个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在为学生发放或兑换“三色卡”时,一定要辅之以鼓励的话,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学习状态的关注及学习中努力表现的认可,让学生可以拥有更好、更强的学习动力,为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基础。

4小学数学教育中“三色卡”评价体系的应用策略

4.1合理设计预设卡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小学生阶段的学生对任何事情都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奋斗意识,但是需要进行科学的引导,为此,设立预设卡能够起到引导学生朝着目标发展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要想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把课题内容建立在学生的兴趣点上,基于此合理设计预设卡开展引导工作。促使学生在课前做好资料搜集工作,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素质。因此需要教师选择好预设卡的内容,掌握学生认知水平,了解学生的困惑,精确选择预设卡探究点,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如表1所示是三色卡中的预设卡,在预设卡中明确标明了学生的困惑以及学生解决办法,最后对自我进行测评,然后教师评价。根据表中可知,预设卡是进行学生自行评价和教师评价的初级方式。例如,在学习《比一比》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相关知识结构进行预习,然后将自己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进行《比一比》教学时,学生很容易将“>、<”符号弄混,可以将其写在“我学习时最想问”这一栏中,在教师讲解以后,学生可以将自己理解、内化的方式填写在“我最想用什么方法解决”一栏中,这样教师就可以充分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而精准掌控教学整体进程。在培养学生良好素养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以通过预设卡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

4.2利用分享卡培养学生数学探究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多难以理解的问题,并且通过教师讲解,学生一时之间也不会深入理解,还需要一定的内化时间,教师可以利用这个阶段开展分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在小组中体验合作的乐趣。良好的教学方式不仅仅是依靠记忆力和模仿,同时自主探究、动手能力、合作交流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教学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来制定合作内容,充分考虑到合作中各方的需求,为其提供必要的基础材料,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合作的优势。如表2所示是三色卡中的分享卡,在分享卡中可以明确学生的合作中的目标以及收获,学生通过分享卡的方式,基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上,提高教学效果,对学生的自身创新也有一定的优势。分享卡具有较强的目标性、便捷性,并且对课堂教学内容起到巩固的作用。分享卡适用于课堂导入阶段,也就是在初步掌握教学内容以后进行。比如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内容时,教师在对教材讲解以后,教师可以布置向小组布置这样的任务:我们所学的图形在生活中会被应用到什么地方,有什么用途?小组成员会根据生活中的实际物理进行判断,并将自己观察到的结果集中在一起进行讨论,总结相关答案,并对自己和同学进行测评。教师可以对学生以小组取得的成就分享给其他小组,参考其他小组,组织学生对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过程进行自评,然后组织小组学生之间进行互评,最终教师给与评价,在完成这个分享卡的同时可以兑换下一个分享卡,以此类推。这样不仅是可以提升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团队意识,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

4.3运用拓展卡扩宽学生知识层面

小学数学教学具有一定难度,要想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仅仅是靠课堂教学效果远远不够,还需要对知识内容进行巩固,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知识层面,为学生提供更多资源。拓展卡的使用是建立在课后,在整个课堂上为学生预留1-2分钟时间进行拓展教学,向学生展示拓展卡,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的知识和方法,进而拓展学生视野。在设立拓展卡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充分考虑拓展卡使用的便捷性、实用性等,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能够起到反作用,增加学生的负担,应保证学生能够主观意识的去接受和学习。当然拓展卡的使用频率应当具有一定的周期,不可以过高,应当结合实际课程调整来设置。如表3所示是三色卡中拓展卡,这张卡的主要功能是巩固知识,基于此拓展知识。例如,在学习《统计》内容时,教师通过讲解相关知识以后,在课堂后几分钟,要求学生对校园内植物进行统计。以某一类植物或者建筑、运动器材等主题目标,比如说以花草为统计目标,要求学生具体统计每一种花草的名字、数量、具置等,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巩固统计相关知识,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各种花草,甚至可以鼓励同学研究花草的生产条件、价值等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良好品质,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提供机会。通过的三色卡使用,可以学生进行阶段性测评,最终根据阶段测评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以此激发学生积极奋进的意识,使其茁壮成长。

5小学数学教育中应用“三色卡”评价体系的注意事项

5.1全面评价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通过应用“三色卡”评价体系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评价,实现对他们学习状态的调动,就必须要保证评价要素的全面性,让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学习中拥有获得“三色卡”的机会,并借助兑卡的方式,激励他们不断的进步与提高。前文中,我们分析过因为智力发育、基础水平的差异性,导致一个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都不再一个学习层次上。所以,教师在进行“三色卡”评价体系标准设计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个人的优缺点,让他们既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还可以看到自己的潜能,从而实现对他们的有效评价,让他们有方向、有目标、有动力,发挥出“三色卡”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5.2难度适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尝试用“三色卡”评价体系对学生予以评价,就必须要做好对难度的控制,因为难度适当是保证“三色卡”评价体系有效性的关键。在“三色卡”评价体系中,以“卡”为基础的层级性激励方式,其不同类别的卡的获得难度要有所差别,其中绿色卡获得的难度最低,红色卡的兑换难度适中,而奖章的难度最大。因为只有凸显出这样的阶梯性难度,其就好像是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结合,短期目标虽然多但相对简单,长期目标很难,但可以通过短期目标的积累予以实现。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拥有较好的学习动力,还能够在不断的学习中获得进步,只要学生能够坚持下去,那么水滴石穿的教育目标终有一天能够实现。

6结论

篇11

 

关键词:评价 教师教学评价 评价主体 多元评价

    一、引言

    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目前我国进行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其中心和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主要实现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教学改革,离不开教师的直接参与。教师教学水平直接决定着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成败。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积极有效的教师教学评价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的重要环节。从理论上说,教学评价主要由两个目的:一个是提高教师的效能,即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明确目标、衡量结果、评判等级、奖优罚劣或解聘不称职的教师来保证教学质量。另一个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即通过评价,发现问题,提供给教师自身的优缺点信息和建议,协助教师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发展水平。

    与上述两种评价目的相对应的评价制度是:奖惩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作为终结性评价和量化评价,奖惩性教师评价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做出解聘、晋升、调动、降级、加薪减薪、增加奖金等决定,这种评价直接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关联,势必会影响教师的坦诚态度,导致教师的积极参与度不高;而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最终目的,它是一种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下,发展性教师评价成为教学思想领域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不论是奖惩性教师评价还是发展性教师评价,都需要评价主体来评价。教育评价具有多元主体性。而作为教育评价的子系统—教学评价的多元主体性也存在其合理性。“教师评价主体是教师评价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

    教师教学评价的主体一般有: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者(领导)、同行、学生、教师、家长、专家等。评价的目的直接影响着评价主体的选择。评价主体需要的差异性使得评价方式和结果不同。学校管理者对教师进行评价是要考核教师能在多大程度上完成工作要求,主要是考核教师的外在行为表现,教师绩效评价的主体应为学生、同事、领导;教师个人对评价的需求是出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以使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时的评价主体就应该是教师自己,因为教师最了解自己的教育价值观念,最了解自己的内在心理活动。因此在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活动时,要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选择合理的评价主体,并将经济、效率等因素考虑在内,力求评价的最优化。

    二、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主体性分析与探讨

    .管理者(领导)评价

    管理者评价主要由学校领导来执行,学校领导评价中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并存,其中大部分学校以奖惩性评价为主。教师教学评价直接与学生成绩挂钩,尤其是以升学率作为对教师教学的认可度。发展性评价主要是学校领导通过听课的方式对教师进行督促和指导,且日益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但学校领导忙于行政工作,无暇顾及教师教学,这也是学校领导疏忽于教师发展性评价的重要原因。

    .同行评价

    从理论角度出发,教师教学评价应由其同事和学校教学负责人(如教导主任)来具体操作,他们在教室里听课、检查教学,更广泛更全面地收集相关信息,但这一作为的负面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一些因素如利益关系、个人主观态度等会影响同行与领导对教学工作评价的投人,以致影响对其评价的客观性,无法了解评价者的真实想法。某校在对年以来的“同行评价和领导评价”的分析中得出,同行评价主要或只能作为教师自我教育的手段,不能作为决策依据,要么全优要么全差要么弃权的评价结果存在着相当大的普遍性。

    .自我评价

    教师教学自我评价注重教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主体意识的形成,因此教师教学自评有利于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开展有效的教师教学自我评价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教师自我评价是教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对象依据评价原则,对照评价标准,主动对自己的工作表现做出评价的活动。它是一个批判反思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师的自我评价有利于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对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有重要作用,是实施教师终身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我们的自我评价充满着危险。作为教师,我们工作中都有盲点,有时我们看不清它们,因为它们离我们太近。”同时不应忽视的是,教师自我评价可能会导致个人夸大自己的绩效。人们有把自己不良的绩效归咎于外部因素的倾向。

    .专家评价

    专家评价方式属于直观评价范畴,是以评价者主观判断为基础的一种评价方法,应用较为广泛。专家评价由于专家本身的特殊身份和独特的视角,评价着眼点更多的放在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等方面上。充分发扬专家的鉴赏加评价方式,并对教师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关的建议,将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生评价

    教学过程的理论研究表明,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在他们身上得以体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技能,引起学生在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理想变化,因而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是学生。教师的教学是否已经使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学习效果,这是教学评价中最重要的内容。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最有发言权。但亦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章立早认为,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对教育现象的“价值判断”活动。“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是人们认识外界环境或自身状况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所谓“事实判断”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价值判断”

  

,是个体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价值作出评判,主要解决是好还是差的问题。教师评价直接关系到教师是否被聘任和能否晋升职务等切身利益,必须以严肃和公正的态度来处理。由于学生年龄、知识、经验和判断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意图不一定全部都告诉学生,因此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情况只能具有“事实判断”的资格,也就是说只能描述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情况,没有资格对其进行“价值判断”,即没有资格评价是好还是差。

把评价的权利教给学生,师生共同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是现代教学评价的一个新理念。构建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规范和制度,是中小学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重要保障。

    .家长评价

    从已有的研究看,家长评价更多的是集中在学校管理、学校规划上,而较少地对教师具体教学做出评价。家长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基准,以获得知识的多寡、班级升学率为评判标准,也就是说更多的是从教学结果而非教育过程来关注教师教学。课堂教学作为相对封闭的环境,教师对家长参与课堂教学是排斥和反对的,他们认为家长参与会扰乱课堂秩序,不利于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而家长对参与教学评价亦不积极,在中国尤其如此。中国传统的尊师重教思想使得学生家长对学校存有敬畏心态,家长会是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而这种单向的家长—学校交流也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讨论话题,即使这种家长会的交流方式也是很有限的。因此,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参与学校教学评价,将是一个长期和逐步深化的过程。

    三、建立以自我评价为主,多元主体的参评体系

    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因此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求教师和学生更多地在评价中发挥作用。现代教学评价强调自我更新自我调控,更多的从自我接受的角度评价教学工作。在评价方式上讲究自我评价为主,对自身的课堂教学活动不断进行判断反思和分析,不断自我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统一和具体化教师自我评价的标准性

    教师教学自我评价要能够有效地得以开展,合理、科学的评价标准是基础和关键。学校的管理者和上级行政负责人要组织教师与专家共同商讨,确定教师自我评价的标准和尺度。具体说来,教师自评的标准采用半开放式评价,为教师提供基本的分析框架,但不过分细化各项指标,留出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空间。同时,指导教师采用可操作性强的评价尺度,如现今流行于教师群体中间的博客日志、反思日记,引导教师详细具体的分析自我,并发现不足自我改进。再如通过教师学习者的经历和教学自传获得教学洞察力,提高课堂管理水平,等等。为了使自评的内容更加真实、客观,避免教师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出现不顾实际地抬高自己、文过饰非的现象,必须将自我评价与教师的晋升、提拔、奖惩等各种个人利害关系脱钩,使教学自我评价的教育性原则得以正确地体现,其正确的导向作用得以充分地发挥。

    (二)建立规范的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制度

    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带来的是教学、学习与管理等多方面的积极互动,影响的是学生、教师等的促进性发展。因此,深刻认识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积极探讨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策略或实践方式,建立合理的规范与制度是当务之急。

    建立一种规范学生参评制度是合理科学评价的必要条件。制度是行动的保障,没有制度规范与指导的行动,易带来实践中的松懈、拖拉甚至敷衍。通过制度规范的制定,可以对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意义、目的、要求、程序以及整个参与方式等进行规范。学生依照参评标准对教师教学评价,更能反映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教师的优势和特点。当然,学生参评工作需要学校做好相关的保密工作,以避免在日后的课堂教学中因学生参评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中小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师教学评价在关注教师自评和学生评价的同时,亦不能忽视领导、同行、家长、专家等其他群体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价应建立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校领导、学生、教师、专家、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主体,即把自我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领导评价结合起来,使教师能从多渠道、多角度获得评价信息,不断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篇12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 教学评价 存在问题 “决策—实施—评价”

教学评价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的评价是实现课程标准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对教师而言,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可以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即检查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以便及时总结经验,作适当调整,从而改进教学工作,同时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他们非常希望得到老师和长辈的认可,评价可以督促他们复习功课,了解自己的掌握程度,了解自己的薄弱点,从而改进学习方法。

一、教学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静态、封闭、有序的课程本质观。

课程被视为人类知识经验的结构化序列,教学过程就是知识和经验传递的过程,由此导致课程评价只侧重认知旨趣的目标窄化倾向,忽视情感与技能指标的达成,学生获得的经验被视为预定课程事实的翻版和再现。课程评价完全由专家、行政人员等旁观者操纵,而将参与者的师生排除在外。

(二)侧重实践的教学评价领域。

现代范式的教学评价近乎与教学质量评价同义。其范围通常局限在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上。

(三)一元的评价标准与量化的评价方式。

评价主体假定被评对象的简单、同一性,将其置于共同的标准或常模下,采取以笔试问卷为主,以观察、交谈、资料分析等为铺的方式对被评对象做出鉴别和区分。评价结果一般以数据形式呈现。

二、对教学评价的探析和思考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做决策,不断地进行调整,不断地进行评价;根据评价进行新的决策,根据新的评价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实施,由此形成一个决策—实施—评价的反馈圈。

(一)理清思路,明晰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什么。

传统的对小学生的英语评价往往只单一地关注学生。看学生能认多少词汇?记住了多少句子?能背多少英语对话?只重视考试分数,忽略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行为及学习习惯等,造成对学生的片面评价,导致小学生的片面发展。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内容目标要求学生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有所提高。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小学英语课程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挖掘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要建立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二)研究评价主体,确定小学英语教学由谁评价。

传统的评价是单一的,即教师一人说了算。现在评价的主体有了很大的变化,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体多面”的多元互动的评价。领导是评价者,但不是唯一的评价者;家长也是评价者,美国道尔顿学校堪称美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典范,在道尔顿式教育中,学校与家长视为一个整体;教师是评价者,但也是被评价者;学生不仅仅是接受评价的对象,还是能动的评价者。

教师。教师评价特别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培养和观察。教师在进行评价时,须考虑评价的实际效果,注意评价语言及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评价应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种激励的作用,即评价应以正面为主。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学生,对他们的学习情况作出及时、有效、全面的评价,使学生在学习的英语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与进步。

学生。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的一切环节都是为学生服务,都是从学生的利益出发的。评价也不例外,学生应成为评价中的主体。学生的评价还可分为学生的自评和学生相互间的互评。

家长。家长评价主要表现为问卷调查及家长的评语。家长评价不仅发挥了对孩子的监督作用,而且加强了家长与教师的联系,使教师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

(三)运用方法,确定小学英语教学怎样评价。

过去的评价一是对教学评价,大多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显然,这种评价形式只是教师对学生一种相当模糊的评价,很难使评价标准成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自我调节的内在标准;二是一纸一笔计分数。教学管理者、教学指导者、教师和学生在不正常的评价机制中形成一种不正常的评价心态。专注于分数多少,用班级平均分的单一指标判定教学效果,并与教师的经济待遇挂钩。新的评价观是全方位的互动形式评价。这要求教师:随时收集教与学的信息;随时研究和分析收集来的信息;随时做出教学决策。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做决策,不断地调整,不断地评价;根据评价进行新的决策,根据新的评价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实施,由此形成一个决策—实施—评价的反馈圈。

(四)注重创新,做到评价活动丰富多彩。

1.形象评价法——体味成功愉悦。运用表情、手势等形象化的手段,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2.鼓励评价法——树立学习信心。教师对学生进行赞扬和鼓励,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向学生传递关爱的信息,满足学生的成就需求,使课堂气氛更活跃。

3.活动评价法——激发学习兴趣。①游戏法、表演法,让学生在知识性的英语游戏中进行评价,通过学生的模仿表演和创造性表演,评价学生的表演能力、模仿能力和创新能力。②情境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积极投入表演、练习。

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加强教学评价工作,必须坚持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以培养“全人”为目标,更新观念,创新评价,通过科学、多元的评价在小学阶段的实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策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小学英语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试行).

[2]李国平.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困惑与思考.

篇13

【关键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评价模式;构建

1 当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状况

目前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的系统研究较少,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杨忠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包括 3 个一级指标:第一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包括领导组织和物质保障,这是工作的基础;第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过程,主要指内容和方法,这是工作的核心;第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即实效性,这是工作的关键。每个一级指标下再确定若干个二级指标。”。方双虎和姚本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指标主要包括组织领导工作标准、基本设施工作标准、队伍建设工作标准、课程教学工作标准、心理咨询工作标准、心理测评工作标准、科学研究工作标准、评估督导工作标准等。

总的来说,目前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比较少,不仅缺乏理论基础。同时也没有实证研究,很多研究成果都是在针对作者所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中所存在在问题提出的,不具备普遍性。在实际操作中,评价的出发点应该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价,促使其向好的方面发展。而在事实上更多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个人绩效进行评价,多以工作量以及奖金来衡量。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的理论方法

2.1 CIPP评价模式

CIPP评价模式亦称决策导向或改良导向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四个要素构成了。是美国教育评价家斯塔弗尔比姆倡导的课程评价模式。他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评价是一种划定、获取和提供叙述性和判断性信息的过程。”

运用CIPP评价模式来指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能避免目前研究中基于泰勒的目标达成模式的弊端,能突出评价的发展,整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提高了人们对评价活动的认可程度。有机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对CIPP模式进行改良。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在具体运用中以CIPP评价模式中的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四个要素为一级指标。根据当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以及目前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遵循评价目标的合理性原则、评价视角的全面性原则、评价效果的客观性原则来制定二级指标。

2.2 第三方评价模式

内部评价方式是目前广泛应用于我国绝大多数学校的评价方式。在一般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上,很多学校通过将学生评教、院系两级督导评价、同行评价、领导听课等形式制度化,从制度上保障教学评价的有序进行。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无法套用一般课程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所以需要引入第三方评价模式,第三方评价模式是指独立于学校及其部门之外的第三方的评价,也称外部评价。第三方评价模式,有专门第三方评价机构来执行。“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来说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评价意见既非行政命令,也非学校自我感觉,而是事实求是、客观公正的状态和富有建设性的意义。”

3 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体评价指标的设想

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体评价指标的设想的说明:首先以CIPP评价模式的四个要素为基本框架,即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四个一级指标。其次以第三方评价模式为指导思想,由专门第三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机构来执行,保障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专业性。最后根据具体指标的权重给予分数,可通过分数来判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情况。具体指标及分数如下:

3.1 背景评价

(1)评价计划的制定:

计划内容具体详实

计划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2)组织架构:

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门机构

有分管的校级领导

组织定期的教育技能培训

成立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小组

(3)规章制度:

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章制度

学校制定有心理危机干预预案

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量的计算的执行标准

3.2 输入评价

(1)人员编制: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人数与全校学生人数的比例

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有相应的资质

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人数比例

(2)场地设施

有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场所

心理辅导室软硬件设备齐全

(3)经费预算

学校每年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经费投入

经费使用情况符合预算

3.3 过程评价

(1)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室有固定工作时间及专职人员

建立问题学生心理档案并有保密管理措施

定期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并进行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

(2)心理课程

开设有专门的心理健康课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能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开设课程

能普及到全体学生

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3)全面渗透

学校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各学科教学能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外活动中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

建立与家庭的联系

3.4 结果评价

(1)学生心理健康

学生有心理健康的知识

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能及时求助并得以解决

近三年来,学校无学生自杀、暴力事件

(2)教师专业水平成长

全校班主任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教师参与新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

参考文献:

[1]梁次红.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湖北农学院学报,2003,(6)

[2]梁次红.论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4)

[3]杨忠健.浅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体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9)

篇14

发展性评价体系下的小初高写作教学策略探究就是以“发展性评价层级表”为核心而开发的配合小初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学生为达成本专项技能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方法措施。

一、小初高写作教学的层次体现

1.学生写作能力的顺序性、延续性

写作能力是在写作教学的指导和训练下及长期的写作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是一个从不会到会、不好到好的循序渐进的演进发展过程。因而对三个不同学段应达到的写作技能要求是分层次的,相应的指导、学习策略也遵循着顺序性、延续性的规律。

以“议论类文本写作教学策略”为例:①小学学段有“看法与观点”、“材料与论据”、“思路与结构”三个专项策略;②初中学段有“观点与材料”、“思路与结构”、“情感与语言”三个专项策略;③高中学段则有“观点与材料”、“思路与结构”、“情感与语言”、“分析与推断”、“辩护与批驳”五个专项策略。小初高三个学段的策略内容既有延续性,又相应地循序提高。

2.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写作心理特点

学生写作的心理特点,是指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上的本质情况和一般趋势。学生在不同时期写作时的个性心理特征会随着年纪的变化而改变,主要包括动机、观察、想法等。而作文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技能,既需要智力因素,又需要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学生写作素质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写作主体的自我完善和人生积淀。因此,在探究中小学写作教学策略时必须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要求掌握的策略内容,策略表述的语言、方式都必须吻合不同学段的学生心理特点。

以“议论类文本写作教学策略”为例:①在小学阶段,我们用的是“看法和观点”这个说法,提供看法的来源主要是――孩子对所读的文章、书本,观看的影视节目以及身边发生的一些事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主张;②初中学段,我们则用“观点与材料”这个术语,用词更加抽象概括、更加专业,并提供观点正确、鲜明、有针对性的策略;③高中学段,依旧采用“观点与材料”这个术语,但在策略内容上有了进一步提升,提出重要的观点、必要的观点和可操作的观点的概念区别和提炼方法。

二、小初高写作教学策略

1.教师指导策略

“教学是有目的地促进学习以达成既定学习目标的活动。”教学设计者的工作是回答如下三个主要问题:①教学的目标是什么?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③我们的测验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如何评价和修改教学材料?从中可以看出,写作教学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进行科学性的介入指导,这样才能提高写作课的教学效率。为了构建学生的结构意识,教师利用成功经验为学生找到提升效能的方法,使得学生绳墨分明,从而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展性评价体系下的小初高写作教学教师指导策略是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一方面,它以发展性评价层级表为蓝本,帮助教师找到学生写作的知识点、关键点;另一方面,遵循学段层级要求,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呈现阶梯性、富有针对性的特点。

2.学生知识掌握策略

发展性评价体系下的小初高写作教学中,学生知识掌握策略是针对写作专项发展性层级表中的升级要求而开发的解决策略。以“议论类文本写作高中学段‘辩护与批驳’专项学习策略”为例:

针对上表,提供给学生专项学习策略:

①批驳对方的观点:对症下药,以理服人――直接法。造成假象,出奇制胜――归谬法。声东击西,迂回奇袭――反证法。相近比照――类比法。

②批驳对方的论据:直接批驳,当场戳穿。一针见血,彻底否定。空悬敌论,无法得证。选准角度,推倒对方。

③批驳对方的论证方法:顺水推舟,以正克邪。以牙还牙,请君入瓮。类比揭诡,一针见血。反诘质疑,正反对照。辨正前提,不攻自破。

发展性层级表就好比给学生放了一段叶诗文游泳的实况录像,将动作要点讲解了一番。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就止步于此,然后就让学生下水开始游了。正如很多人所言:“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自己悟去吧。这样能培养出第二个叶诗文吗?或者说第一个叶诗文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吗?

层级表中的写作要点指导只是解决了“陈述性知识”的传授,学生还缺少“程序性知识”,即如何使学生掌握写作能力的具体、可操作的步骤、内容和策略。这就好比培养叶诗文,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泳池中教练对她的长久、系统、具体的训练。简而言之,发展性评价体系下的小初高写作教学学生知识掌握策略就是一个“随身贴”型的教练,方便学生及时、自主地对写作技能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从而有效提升自己的作文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