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教学经验分享范文

高中语文教学经验分享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2:2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中语文教学经验分享,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中语文教学经验分享

篇1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自主合作学习 应用策略

自主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给高中语文课堂带来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结合实际情况和掌握相应的技巧和方法是重点。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自主合作学习对于高中生来说,或许能够帮助学生打开学习突破口。同时,也能够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能为语文教学带来不一样的魅力。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高中生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其学习方法和技巧掌握得已经差不多,主要是知识的内化和吸收及以后的应用。但是,在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仍存在各种问题。目前,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教师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这样就会出现学生学习方法掌握不够扎实的情况。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方法和应用不够灵活,纯粹只是为了应试教育。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高中语文学习需要从语文文本知识出发,不能一味地因为应对考试而总结出相应的应试方法和技巧,这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学习语文知识的灵活应用十分不利。

教师要时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运用科学的、符合实际教学情况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实施教学。目前高中生普遍缺乏灵活性和自主创造性,不能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氛围太过沉闷和死板,学生难免会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心理。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改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自主合作学习通过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合作探究学习,学会分享和灵活运用知识,从而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师生关系也能得到改善与发展,建立融洽和友好的和谐关系。

二、自主合作学习应用的有效策略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对于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共同研究学习内容与方法,不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使得语文课堂学习氛围得到改变。教师通过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感知与把握教学目标。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应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究和摸索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实际情况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自主合作学习应用的有效策略给出意见和建议。

(一)分组合作,自主探索。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科学分组,进行合作与探究。学生通过在学习过程中与别人的交流和分享,实现观点和知识的共享。分组合作是实现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第一步。教师通过让学生合作探究,帮助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回旋舞》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提问。如课文的主旨大意是什么?对其进行简要概括。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后得出结论,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派出代表进行分享。这样教师就能实现对课堂教学目标的总体把握。

分组合作,自主探索语文课堂内容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并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知识,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营造合理科学轻松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地方,也是学生充分展现自己才能的地方。在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中,最大的一个弊端是课堂氛围不活跃,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雨巷》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只是宽泛地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没有让学生进行深入的体会与领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章内容把握不到位,则容易对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出现理解偏差。所以,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更好地自主合作探究,就要营造科学轻松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帮助学生更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也能够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享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语文课堂变得灵动富有活力,这是语文教育所期待达到的效果。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不断努力。目前,自主合作式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能够继续为语文课堂加油助力。

参考文献:

[1]叶远松.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5(7):28.

[2]胡文秀.敢问路在何方――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导学式自主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2(11):59.

篇2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115-02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逐步实行,审美教育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受到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但是,在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中存在学生感知美、理解美、鉴赏美等方面能力不足的问题,使得语文审美教育效果不佳,阻碍了学生语文理解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语文审美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实现自身关于物质与审美的合理结合,提高素质与审美能力,促进生活审美的不断提升。可见,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较高的实践意义。本文针对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中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探析提升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实践性的措施。

一、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中的实践性

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实践性可从审美教育在新课标下的定位、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审美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从审美教育在新课标下的定位来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通过提高课堂生动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良好的道德素质,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是一种高层次的语文教学。

其次,从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来看,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和超越。

最后,从审美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作用来看,高中审美教育的内容包括文字、词汇、语法等多个方面,是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机结合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实践性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面对严峻的高考挑战提供休憩的空间,进而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包括综合认知和应试心理两个方面素质)。

二、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中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中对审美教育的研究包括教材美、教师美、教学美等方面的内容,随着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研究的不断推进,研究者普遍认为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中存在以下问题:教学目标偏向功利性;教学内容片面注重自身教学,对学生的能力认识不够,导致教学内容划分不合理,学生对审美教育理解不深入,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创造性。

首先,从教学目标来说,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教学目标偏向功利性,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学生成绩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以考试为目标的审美教育,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阻碍了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同时也导致学生理解和认知能力下降,抑制了学生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不利于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和超越。

其次,从教学内容来看,教师只注重教学和自身的发展,对学生的能力认识不够,导致对教学内容的划分不合理,学生理解不深入。教师只注重自身的教学“表演”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理解不够,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利。同时,教师忽略了语文的文化传承这一重要功能,使得教学内容划分不合理,容易导致学生对语文审美的理解不深入。

最后,从教学方法来看,教师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教师对多媒体等新兴教学方法过于依赖,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缺乏内容创新和对学生思维的启发,进而导致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缺失。教师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充分认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促进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实践性的措施

基于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坚持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中的审美性、情感性、开放性、持久性以及师生对话等原则,充分认识和把握学生的能力,通过以下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践性。

(一)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提升对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视度。首先,学校和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束缚,从思想层面提升对高中生审美教育的重视。学校可以组织或者鼓励教师参加一些关于高中语文审美主题的研讨会、学术交流会,邀请一些在语文审美教育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一线教师和专家来分享审美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其次,教师要从内容和方式方面对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有一个明确的定位。高中语文教学除了对学生遣词造句和(下转第118页)(上接第115页)言语表达与沟通能力方面的培养外,更多地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育,使其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进行自主的思想表达与沟通。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阅读、作文写作等常规的项目的创新性教学来逐步引领学生进行审美方面的认知与提升。例如,教师可以以“春”为主体,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经历及想象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升学生审美的能力。

篇3

【关键词】体验式;阅读教学;高中语文

目前我国教育正在进行改革,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也是改革的一部分。它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以及综合能力发展,在提升课堂效果的同时也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性动及动手能力。高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就是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与现代语文教学理念相融合,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来深化、升华学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体验式阅读教学概述

1、体验的概念。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通过亲身经历来达到对某一事物全方面的认识。体验分为几个步骤,具体来说是主体以自身已有的经历和认识去认知和感知事物,通过事物与自身的联系而产生情感反应,继而产生新经验,形成良性循环。

2、体验式阅读教学。阅读是人们凭借阅读材料的文字符号,通过感知、思维、想象等过程从材料中汲取信息的过程。阅读是我们汲取知识、开发智力、塑造品格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指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培养自身的阅读技能、培养自身独特思维方式的过程。而体验式阅读教学则是指在在教学环节中,老师要把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感受,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体验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活动中掌握某些阅读技能和策略。

3、体验式阅读教学的价值。高中语文要注重对学生更深层次的培养,无论是实践能力还是理解能力方面。目前我国教育改革所崇尚的体验式阅读教学在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作用显著。体验式教学鼓励学生用心去感受、关注、评价文章内容,通过自身的扩展想象充分理解作者所创造的艺术形象,甚至达到阅读再创造的效果。

二、现阶段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教育中多存在“填鸭式”教育模式,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听课,即使对文章可以完全诵读也只是浅显片面的认识,不能全面的把握文章的内涵,体验式的阅读教学还没有全面的深入到课堂教学当中。

1、语文教学课堂上缺乏体验或者体验阅读教学流于形式。体验式教学不过才实行几年,但是我国广大中学老师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教师难以适应新的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师生双方难以进行真正的平等对话,教师也通常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对体验式阅读教学内涵的误解。体验式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以及课堂互动的重视归根到底只是引导学生完成对文章内容的深层次把握。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片面理解体验式教学,过于重视课堂创设情境和阅读过程而忽视了学生对文本深层次的写作体验和文本背景体验,所进行的体验式教学还是片面浅显。

3、体验式阅读教学中学生自身的问题。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中习惯了充当被动一方的角色。学生自身的性格以及学生的能力都影响着语文教学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效果。学生性格内向,不愿意参加课堂活动,或者学生自身经验不足,不能全方位的理解文章情景,还有可能就是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已经根深蒂固,在现有的教学模式改革中,学生自身并不能完全适应。

三、促进高中语文体验式也读教学的对策

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最关键的一个字眼便是“灵活”。学生要通过背景知识介绍、情境、阅读、讨论等来激活自身已有的体验。学生要做到主动,老师也要创设环境来配合学生的主动,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亲身实践,提高自己的感悟能力,提升自己的情感。

1、师生交流,全面把握文章内涵。现行的高中语文体验式教学并不是要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反,教师在一开始还是要对文章的整个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文章写作手法进行介绍。基于这样的基础,学生才有可能产生自己的理解与认识。

2、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对文章内容有不同的理解,在课堂上设定学生交流这一环节,不仅可以查缺补漏,完善自我,而且也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课堂上学生互相交流,气氛活跃,增强学生学习感受。

3、分环节创设环境,营造学习氛围。高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在老师进行传统的说教式文章简介并且学生之间进行了互相交流之后,接下来的便是老师选定文章特定环节来进行现场模拟。老师可以借助音乐以及道具对现场情境进行渲染,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在体验中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解读,加深学生的理解。

4、注重写作环节,全面升华体验。学生聆听老师讲解,完成现场体验环节并不是目的,真正在教学中使自己的心灵与作者心灵、作品人物心灵产生碰撞交流,并且进一步形成自己的见解才是最终目的。体验式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阅读文本进行再创作,以进一步考量作品意义。

篇4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中语文;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228-01

21世纪的今天,合作与交流成为世界发展的需要,人们不仅要学会合作,还要学会如何自力更生。近年来,合作学习在国内外学校得到了大力推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新形势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合理、科学的运用合作学习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了论述,旨在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功效,真正意义上的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语文合作教学现状

1、学生之间缺乏合作意识

尽管合作学习这个口号被我们喊得很响亮,但是在实践中把它处理得当并不容易。有些时候学生自身也会对合作学习持有怀疑态度,有一些喜欢独立思考问题的学生反而会觉得这样会打乱他们正常的思考模式,不愿意和其他人合作;有些小组讨论没有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学生不清楚自己在小组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偶尔出现意见不一致,相互争论,想尽办法反驳别人,展示自己,导致耽误时间,也达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

2、合作方式单一

经过相应的调查发现,合作学习法虽然被高中语文教学所采纳,但是其主要表现在课堂的小组讨论方面,这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另外就是背书和资料的分享方面,相对来说读书交流、辩论的机会就少了很多。因此,高中语文教学虽然采用了合作学习法,但方法太过单一,导致其学习的效果并不显著。

3、教师准备不充分

很多教师不能合理利用业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也不知道什么类型的学生适合组合,可以互助。有时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书本化,不需要深入讨论,答案都在教材里,这样的问题使学生提不起兴趣,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扩展。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把自己的职业当成了谋生的手段,忘记了是要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教师应肩负起身上的职责,时刻不要忘记祖国的花朵是需要我们精心培育的。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1、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行合作学习的教学应用策略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效果显著。但合作策略展开也面临着许多实行障碍,现代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受到长辈的溺爱,形成了较为自私,喜欢独立行动,合作意识颇为淡薄,难以顺利开展一系列的合作活动,也就无法充分利用应用合作学习的策略,无法提升课堂的学习质量。通过对合作学习的应用,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高效性,活动的开展也能使学生体会到互助学习的乐趣,进而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注重语文本身的素质教育的同时,强调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创新型语文教学向传统型的语文教学的挑战。教师将合作学习运用于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动脑、动口、进行合作式地探索,就是引导他们进行一种创新的学习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以自己的视角去感悟,以自己的心灵去体会,激发他们的想象,学会创造性思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墨守成规,勇于表达自己独树一帜的想法,另辟蹊径,有更多更好的观点。

3、提出探究性问题 ,开放讨论

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基础,问题的提出要具备探究性,才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且要合理控制好教学时间,尽量为学生提供发表意见的时间,营造“ 百家争鸣”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受到语文学科特点的影响, 使得语文问题并非只有一个答案,在合作学习中会出现不同的意见,至此,高中语文教师要立足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不同的意见,并在的情况下,对正确答案进行总结。

4、控制合作学习的进程

设计出合作学习的计划后,就要进入实际操作环节,但是课堂的施教变化莫测,合作学习也将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合作的冲突、学生发言的评价、主题的偏离等。当遇到这些问题时,教师一定要明确告知学生合作学习的最终标准和要求,因为只有学生事先明确了合作学习的标准,才能更好地完成合作学习的任务。具体的做法如下:教师在明确问题后,要告诉学生在讨论环节不可以偏离主题,组员之间要相互及时发言,要多听取他人的意见,并进行合理处理等。有了这些明确的标准后,学生就会明确教师的期许,知道怎样才是成功的小组讨论,并且从心理角度来说,学生会更愿意主动地接近这一标准,减少合作冲突等事件的发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精神成为教育者必须考虑的问题,这也是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合作,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语文学科具有多重功能,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参与意识,进而更加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何更好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应当成为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肩负的责任,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 B.论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天地,2015,04:5-6.

[2] 王西嫱.新时期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新课程(中),2015,02:7.

[3] 卢 强.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2015,07:4.

篇5

一.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融入诵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诵读是一种艺术,能够将文字转化为声音及内心的感悟。在语文课堂中开展诵读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具体而言,诵读教学的意义包括以下几种:(1)能够让学生深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从而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和”、“理”“仁”等是中华文化精髓,只有让学生诵读课文,才能更好地理解优秀文化以及接受文化的熏陶。(2)诵读教学还能够使语言表达方式变得规范化,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普通话水平。(3)诵读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从而有利于文化底蕴的形成及文学素养的增强。

二.高中语文课堂诵读教学策略分析

1.充分把握高中语文教学本位,有效发挥学生在诵读中的主体地位及作用

新课标实施后,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包括让学生能够掌握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同时还包括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向学生灌输人文精神,使语文学习所具有的人文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地发挥。因此在开展诵读教学的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上教学本位,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积极性及主动性,从而通过诵读教学培养语文意识及落实人文主义精神的灌输。例如在对《离骚》进行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独立诵读以及自主感知,在经过独立诵读环节之后,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诵读自己比较喜欢或欣赏的句子,并谈谈自己对于词句的理解及体验到的情感。在学生分享完自己所获得的感悟后,教师可让全部学生诵读原文,将原文中饱含情感的词找出来,同时对情感产生的原因及抒情的对象进行总结。如屈原因奸佞当道而“愤”,因国运艰难而“忧”及因相道不察而“悔”等。

2.创设教学情境,有效激发求知欲及诵读兴趣

当高中学生能够对语文知识产生强烈求知欲时,就会渴望通过诵读体验课文中所描绘的意境。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将教材作为依据,提炼课文原作者所产生的感悟以及描绘的具体意象,并根据感悟及意象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具体的诵读氛围,让学生产生审美欲、求知欲,从而激发诵读课文的兴趣。例如在对《声声慢》进行教学时,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月满西楼》的伴奏音乐或纯音乐,让学生沉浸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当中,随后再为学生讲解原文内容并进行诵读教学。再如诵读《雨霖铃》时,可以先播放曲调舒缓低沉的轻音乐,让学生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惜别心境。当学生进入诵读教学状态之后,再播放《雨霖铃》的示范诵读录音,以便使学生能够在感受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进行诵读,保证诵读的过程中融入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从而有效改善诵读教学效果。

3.强化师生课堂互动,让学生深刻体验诵读教学之乐趣

在进行诵读教学的过程中强化师生间的互动,不仅有利于语文知识的学习,还能够让学生深刻体验诵读教学给自己所带来的乐趣。强化师生互动的方法主要包括三种,即学生与教师互读,教师引导学生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注意思考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慢慢品味原文内容。例如在对《荷塘月色》进行教学时,可以采用三次诵读法。在第一次诵读之前,先播放课文诵读录音,让学生在倾听录音的过程中展开想象,品味月下荷塘之梦幻美景,并体验文中所流露的淡淡愁怨及哀伤,随后教师提出问题并进行领读,让学生在第一次诵读的过程中解答问题。当指导学生解答问题之后,便可以进行第二次诵读,在二次诵读中告知学生把握文章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力并读出轻重。在进行第三次诵读时,让学生融入感情诵读课文,从而将文中如诗画般的朦胧意境读出来。如此一来,教师就能够听到富有生机及活力的读书声。

三.结语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126-01

语文是学生学好每门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基础,但是在以往的应试教育指挥下,语文教学失去了其原有的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原本面目,沦为面对考试、获取高分的一门工具。而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完成知识传授,还要进行语文能力训练与情感培养。

普通高中课程的改革,给高中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几十年一遇的发展契机。目前的新课程教学出现了一个矛盾的现象:高中老师很难全面落实语文的基础内容,而教学又强调学生的“自主和研究”,语文课堂上学生独立思考纷纷议论。在新课程的理念与高中语文的课程性质反思教学行为,就会发现,利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眼前新课改背景下迫在眉睫的问题。以下,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提高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造性的设计教学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再三思考和研究,有创造性的研究教学过程,来改变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更有利于学生自学和思考探究的学习内容,保证学生通过通过自学更喜欢上高中语文课程,有效的鼓励学生。老师也要研究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过程,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以课本为主参考资料为辅,对每篇课文要依据其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灵活掌握课本知识进行教学设计。

二、重视课堂互动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都是“独角戏”,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占据课堂全部时间,学生在下面“鸭子听雷”般端坐。课堂气氛沉闷,乏味,令人昏昏欲睡,下课铃声的想起都能给学生们吓一跳。学生的普遍感受是:下课铃声总是晚了一些。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互动,总是自己沉醉在孤单的角色里,这种教学方法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重视课堂互动,开展课堂讨论,积极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三、既重结论又重过程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通过举例剖析和解释,掌握必备的语文知识,鼓励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要重视课堂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文夸夸其谈,学生即使都掌握了内容,也都是理论,实践出真知,只有让学生们切身体验,亲身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课文的要领。因此,教师应该多举办一些时间性强的课堂互动,如:一周举行一次阅读心得座谈会。要求同学们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书籍,找到自己喜欢的一本读物,然后在活动中进行交流分享。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国学生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被动的接受知识已经形成了习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的问题。自学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把知识内化的重要途径。自主学习能力关系着学生能否在学习的道路上行走的长短。因此,学生应在课堂听课基础上,全面系统认真阅读课本,并利用各种资源获得相关的辅助资料。要鼓励教师大胆改革,尝试新方法,探索新规律。素质教育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是个生成发展中的新事物,我们还没有多少成功的经验。在这样的条件下,鼓励教师积极创造,让更多的教师在创造中把握素质教育、现代教育的本质要求,不仅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五、注重讲授和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低起点严要求,倡导“朴素有效”的学习方式。许多在教学上有所建树的教育者都非常重视基础知识,一些细小的知识点都讲得非常透彻,给人感觉质朴而实在,而对学生的要求比如背诵、默写、做练习甚至是朗读课文都是严格把关,一遍不行第二遍,第二遍不行第三遍,这也是许多教师之所以成功的一大原因。

六、既重理性又重情感

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从语言特色、思想内容、结构方式、表达技巧到情感态度的全方位而有深度的解读。同时,教师也要加强情感渗透,饱含深情进行教学,让教师情成为学生情与文本情的桥梁,引导学生充满激情的品味语言的精妙、意境的优美、思想的深邃

和情感的美好。现代的教学观特别强调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一次成功与进步的评价在促进学生获得对学科积极体验的重要性和引导作用。因而这种评价不能简单地形式化为一种肤浅的表扬。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师,要传授学生丰富的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独立思考能力的社会人才,更要时刻不忘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在不断求索中展现语文教学魅力!

参考文献:

[1] 李秋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低效”归因及应对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0(1).

[2] 罗良才.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科[J].教新报(教育科研),2009(5).

篇7

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也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这其中怎样焕发出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力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首要讨论的问题。本文从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活力缺失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双向交流模式、教学情境创建、避免冷场以及加强人文关怀等措施来使得高中语文的教学重新回到活力四射的轨道上来。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学 活力

因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取得不错成绩的之余,也为祖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这其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应试教育以及高考双重的压力下,高中语文教学往往缺乏活力,重点全都放到了怎样给学生灌输知识、怎样在卷面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上面,完全违背了我国著名学者吕叔湘提出的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知识的原则。长期下去,缺乏活力的课堂必将使得语文课程在泥潭中越陷越深。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使得语文课堂焕发活力的方式,以供参考和研究。

1.双向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维的限制,我国高中语文课堂常常是一种师生间的单向交流模式,具体表现为教师在上面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被动接受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很好的了解。所以,制定出的教学计划无法反映出当前学生的现实需要,这样下来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便处于停滞的状态,学生与教师彼此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心理上的隔阂,学生即便是有问题,也不会再将教师列为第一讨论对象。在交流出现塞车之后,有的学生对于难于理解的语文部分会产生抵触的情绪,从而使得课堂陷入一片死寂。为此,打破现有的教学僵局,建立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在交流中,可以实现不同角度的想法和观点之间的互换,学生也可以集中起来,集思广益解决面临的问题。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专门为交流和互动留出一定量的时间,让学生随心所欲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再比如,在提问上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其量身定制包含不同难度的问题,力求满足每位学生的需要。

不仅如此,在课堂上也可以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以培养学生严谨逻辑判断能力和敢于突破常规思维,勇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在这其中,师生间互相学习、相互了解、相互促进,共同保持课堂学习氛围的活跃性。

2.教学情境的创建

高中阶段语文的内容比较枯燥,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古文言文知识和晦涩难懂的诗词,如果教师还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学心理。适当地进行教学情境的创建,是改变这一现状的不错选择。在情境的创建中,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不同特点,例如讲到鸿门宴等课文时,可以创建一种情景剧的教学方式。在表演中,学生可以对文中的角色有直观的把握,可以近距离地体会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而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台词表达中,原本死寂般的课堂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学生纷纷举手表示要上来亲身示范一番。借助多媒体技术的情境创建也是渲染课堂气氛,激发活力的好方法。借助于多媒体资源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平面化的语文知识立马以3D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充分享受视听说带来的额愉悦感之时,课堂学习的气氛也达到。比如学习《孔雀东南飞》这首诗歌时,教师可以事先播放一段感人至深的教学视频,让学生们了解这一段曲折、凄美的爱情故事;再比如《诗经》一诗的意蕴较为深远,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节奏舒缓的古典音乐来创造出增强语文知识的可感知性的情境,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内涵。

3.课堂冷场的避免

考虑到当前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应当在现有的语文教学中避免冷场的出现。这一方面要求我们认识到,高中学生心理与以往学生心理层面上的不同,他们在心理发育上已经接近成熟,自身具有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如果我们对于语文课本知识的挖掘还停留在表面上,那么很有可能在高中的学生看来显的特别的肤浅,因而造成对于教师所授知识的不削一顾和轻视。

其次,对学生做出的答案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摸清学生的心理再进行合理的判断,因为高中的学生通常很重视别人对其的评价,尤其是有异性在场时,这种评价对于学生的心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有可能就是因为教师评价得不合理,学生在心理上采取了封闭的措施,拒绝与周围同学学习和交流,这样学习的兴趣也就大打折扣。

另外,教师在提问方面也要有所注意。我国当前的高中语文教育实行的是大班制教学,坐在同一个教室里的同学往往在学习上处于竞争的关系。如果我们提出的问题被成绩较好的同学抢到,那么其他的同学无形之中就成为了那位成绩较好同学的陪客。久而久之,学习好的成绩更好,学习差的更加不愿意学习。课堂从此分化为两级,教学的活跃度降到了低谷。因此,在这方面我们要格外小心。

4.加大人文关怀的力度

高中语文不仅要传授语文学习的基本知识、应对高考,还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育人职责。在学生的情感生活建设方面,要充分运用课文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学生面前揭示出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或者闪耀着光芒的世间真理。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性格养成上,高中语文课本也是传授这方面修养很好的载体。要时刻注意到语言文字中所透露出的文化积淀。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得学生对语文教学肃然起敬,在平时的生活中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

总之,高中语文课堂的活力焕发是一项艰巨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只有牢记以上方法,紧紧围绕在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周围,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活力才能够长久不衰。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维;特点;教学方法

为了缓解早期教育体制对学生造成的压力,教师要重新调整课堂教学模式,从教学方法改革开始,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越的课堂学习环境。因此,从语文学习思维角度出发编制教学改革方案,有助于全面提升高中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一、高中语文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教学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对培养高中生综合文化素质具有深远意义。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语文是其它课程学习的基础,作为汉语言文字集中的一门课程,与其它高中课程相互贯穿着,学好语文也是学习其它课程的基本要求。

二、高中生语文思维特点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有人感到学习语文很吃力,主要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没有拥有一把打开语文之门的“金钥匙”。从根本上来说,高中生感到语文课程学习难度,主要是期思维模式与课程标准不一致,尚未掌握科学的语文思维,才导致现实学习中出现一系列困境。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思维特点包括:

1、历史性。语文课程是立足于汉语言文字的教材内容,所有课题、教案都是用汉字语言描述出来,这些都具有历史传统元素。因此,高中生语文思维也带有历史性,从历史中感受语文教材内容,才可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内容,从历史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体会教材编写内容,才能真正学好语文知识。

2、灵活性。中国汉字语言多种多样,不同组合形式表达的语言含义也不一样,这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的灵活性特点。为了展示语文教材固有的学习特色,高中生思维应当灵活多变,参照语文教材内容形式选择不同的方式去学习,才能理解语文知识的要点。当然,这对于高中生思维活跃性要求更高,如何灵活变动思维是需要长期培养的。

3、系统性。语文是高中教学的核心课程之一,学习语文知识必须注重系统层次划分,按照不同时段参与教学活动。一年级是语文学习的初始期,学生刚刚接触语文教材,对学习语文要形成相对完整的概念认知;二年级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期,学生必须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思维,详细学习语文教材内容;三年级是语文学习的考核期,学生思维要灵活多变,结合高考大纲灵活地变换学习方法。

三、高中生语文教学方法改革对策

高中是学习生涯的特殊时期,尤其面对高考体制,学生往往承载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对语文课程学习失去了应有的积极性。为了进一步优化高中语文教学方案,教育部门颁布了新课标准则,指导教师与学生参与课程学习。针对高中生语文思维特点,注重教学方法改革是教师必须重视的工作,具体包括:

1、语言表达。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对培养阅读语感具有辅作用。

2、学习情境。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4、创新改革。教师本身也要坚持创新改革,学习更多的教学经验、教学理念,为语文高效率教学课堂做好准备工作。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

结论

总之,语文是高中教学课程体系的核心构成,学好语文是每一位高中生的学习目标。根据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呈现出来的思维特点,教师需适当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案,依据新课标准则建立更加完善的课堂环境。其中,灵活变换课堂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模式改革,这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瑾.浅论高中语文课创新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06)

[2]刘艳丽.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的探讨[J].新西部(下半月).2009(12)

篇9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语文;教学思考;语文素养

一、新课程改革对于语文素养的要求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具备较好的语文应用能力与一定的探究能力与审美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为其个性发展与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不过因为新课程标准对于“语文素养”的诠释并非完全由操作层面得出的,一线教师有的认为新课程标准是一本百科全书,应有尽有;有的认为其是不同表述的“三维度”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很难把握。

二、命题思路收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影响

在推行新课标的过程中,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新的教学理念是否得到充分的执行与贯彻,其中一个关键的导向就是评价,而高考作为教学评价最主要的途径。有人曾说过:“课改怎样改,就要看高考怎样考。”因此,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这一说法毋须置疑,并且也是不可以回避的。由高考命题的改革来分析,“除了重视学生学习语文的结果,还要重视其学习、思考的过程。”某些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区,其题型结构与命题思路均发生了变化,这可看出综合应用题的比例加大,并且重新调整试题难易程度出现的顺序,大大增加了对于考生心理素质等一些非智力因素的考核。这样的命题思路除了考核语文知识之外,还包含考生的价值观、态度、学习语文的情感及自身的心理质素等语文素质的考核。不过根据教学深层的目标要求,学生对于语文素质所要考查的命题思路理解不够,因此教师在教学与命题中仍需深入思考。

三、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

1.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得学生可以在自由空间中尽情发挥

平等民主作为现代师生关系的关键要求,平等民主分别有两方面的意义:

(1)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平等的关系,因此受教育者的情感与尊严一定要得到充分的尊重。

(2)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其中一定要保证接纳受教育者的个与满足其需求,并且要为受教育者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其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体会到自己能够被教师尊重的幸福感。新课程着重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间交往、共同发展、积极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参与教学活动者可相互交流心得体会,分享经验知识,从而丰富教学的内容,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的共同发展,让教学活动可以推陈出新。

2.构造合作学习式课堂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辩论里学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合理使用合作探究、启发引导、读书指导、课堂讨论等各种方式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拥有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就会大大加强,对于自己所犯的错误,印象也会变得更加的深刻,有助于学生打好基础,并且成为上趟的主任,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构建生活化的语文教学课堂气氛,使得学生的狗在实际的经验里体现

新课程标准尤其注重学生的学习素材应该来自他们的实际生活。因为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感受到的、听到的显示沉淀,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知识构建。生活的课堂就是要给学生们带来一个自由、安全、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而且吧学习过程和游戏情境、生活情境等融合在一起。这样,学习就不再是额外的负担,学习就成为了有意义的生活。

4.立足于教材,把握考点

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借助高考的学习和复习的方式,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还要体现的“学――练――评――巩固”等循环提高的方式。学生认为语文难,其实就是难在知识与能力间的相互转化,并非理解,这一特点启迪笔者在高一教学的时候就开展高三能力的训练,这固然不会是揠苗助长。开展部分模块的科学系统的语文能力训练,将语文能力的训练变成一种能够操作的语文行为,并为其提供时间的保证。科学的学习、训练和总复习相互结合,毫无疑问,一定会创造出学习语文的新局面,并会收到立竿见影的良好效果。

上述就是笔者在教学过程当中对于语文的体会与思考。总管多次的课程改革,都是举步维艰,甚至可以说是较为痛苦,不过无需否认的是教师在承受压力的同时也获得了机遇,充实了自身的教学经验,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务必要时刻抓住机遇,并提升自身的素质,让课堂能够乘客新课程改革和高考应试两者谅解和的有效平台。

参考文献:

[1]郑丽雯.关注过程 弱化结果――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5)

[2]张志元.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如何让高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实现飞跃[J].考试周刊.2011(30)

[3]赵海艳.将"美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的当代价值――韦志成语文教育思想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篇10

普通高中课程的改革,给高中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几十年一遇的发展契机。目前的新课程教学出现了一个矛盾的现象:高中老师很难全面落实语文的基础内容,而教学又强调学生的“自主和研究”,语文课堂上学生独立思考纷纷议论。在新课程的理念与高中语文的课程性质反思教学行为,就会发现,利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新课改背景下迫在眉睫的问题。以下,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提高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造性地设计教学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再三思考和研

究,有创造性地研究教学过程,改变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更有利于自学和思考探究的学习内容,保证学生通过自学更喜欢上高中语文课程,有效地鼓励学生。教师也要研究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过程,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以课本为主、参考资料为辅,对每篇课文要依据其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灵活掌握课本知识,进行教学设计。

二、重视课堂互动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都是“独角戏”,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占据课堂全部时间,学生在下面“鸭子听雷”般端坐。课堂气氛沉闷、乏味,令人昏昏欲睡,下课铃声的响起都能吓学生一跳。学生的普遍感受是:下课铃声总是晚了一些。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互动,总是自己沉醉在孤单的角色里,这种教学方法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重视课堂互动,开展课堂讨论,积极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有效的教学应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三、既重结论又重过程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通过举例剖析和解释,掌握必备的语文知识,教师应鼓励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要重视课堂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夸夸其谈,学生即使都掌握了内容,也只是理论,而实践出真知,只有让学生切身体验,亲身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课文的要领。因此,教师应该多进行一些实践性强的课堂互动,如:一周举行一次阅读心得座谈会。要求同学们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书籍,找到自己喜欢的一本读物,然后在活动中进行交流分享。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已经形成了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习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的问题。自学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把知识内化的重要途径。自主学习能力关系着学生能否在学习的道路上行走得更远。因此,学生应在课堂听课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认真阅读课本,并利用各种资源获得相关的辅助资料。要鼓励教师大胆改革,尝试新方法,探索新规律。素质教育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是个生成发展中的新事物,还没有多少成功的经验。在这样的条件下,鼓励教师积极创造,让更多的教师在创造中把握素质教育、现代教育的本质要求,不仅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五、注重讲授和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低起点、严要求,倡导“朴素有效”的学习方式。许多在教学上有所建树的教育者都非常重视基础知识,一些细小的知识点都讲得非常透彻,给人感觉质朴而实在,而对学生的要求,比如背诵、默写、做练习甚至是朗读课文等都要严格把关,一遍不行第二遍,第二遍不行第三遍,这也是许多教师成功的一大原因。

六、既重理性又重情感

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从语言特色、思想内容、结构方式、表达技巧、情感态度等方面对文章进行全方位而有深度的解读。同时,教师也要加强情感渗透,饱含深情进行教学,让教师情成为学生情与文本情的桥梁,引导学生充满激情地品味语言的精妙、意境的优美、思想的深邃和情感的美好。现代的教学观特别强调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每一次成功与进步的评价,在促进学生获得对学科积极体验的重要性和引导作用,因而这种评价不能简单地形式化为一种肤浅的表扬。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理念。转变语文教师的思想观念,深入解读新课标、新教材,提升课堂组织能力、教学能力。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思想,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学习语文,实

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使语文教学在新世纪的改革中不断发展,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秋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低效”归因及应对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0.

篇11

一、双向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维的限制,我国高中语文课堂常常是一种师生间的单向交流模式,具体表现为:教师在上唱独角戏,学生在下被动接受同行们。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很好的了解。所以,制定出的教学计划也无法反映出当前学生的真实需要,如此一来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便处于停滞的状态,学生与教师彼此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心理上的隔阂,学生即便是有问题,也不会将教师列为第一讨论对象。在交流出现塞车之后,有的学生对于难于理解的部分就会产生抵触的情绪,从而使课堂陷入一片死寂。为此,打破现有的教学僵局,建立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模式是非常必要的,这样的化,在交流中,就可以实现不同角度的想法和观点之间的互换,大家一起集思广益解决面临的问题。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专门为交流和互动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随心所欲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再比如,在提问上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为其量身定制包含不同难度的问题,力求满足每位学生的需要。

不仅如此,在课堂上还可以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以培养他们严谨的逻辑判断能力和敢于突破常规思维,勇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在这其间,师生间相互学习、相互了解、相互促进,共同保持课堂学习氛围的活跃。

二、教学情境的创建

高中阶段语文的内容比较枯燥,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古文言文知识和晦涩难懂的诗词,如果教师还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学心理。适当地进行教学情境的创建,是改变这一现状的不错选择。在情境的创设中,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不同特点,例如讲到鸿门宴等课文时,可以创建一种情景剧的教学方式。在表演中,学生可以对文中的角色有直观的把握,可以近距离地体会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而且,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台词表达中,原本死寂的课堂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学生纷纷举手表示要上来亲身示范一番。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创建情境也是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活力的好方法。借助于多媒体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平面化的语文知识立马以3D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充分享受视听说带来的愉悦感之时,课堂学习的气氛也达到。比如学习《孔雀东南飞》这首诗歌时,教师可以事先播放一段感人至深的教学视频,让学生们了解这一段曲折、凄美的爱情故事;再比如《诗经》一诗的意蕴较为深远,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节奏舒缓的古典音乐来创设出增强语文知识的可感知性的情境,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内涵。

三、课堂冷场的避免

考虑到当前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应当在现有的语文教学中避免冷场的出现。这一方面要求我们认识到,高中学生心理与以往学生心理层面上的不同,他们在心理发育上已经接近成熟,自身具有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如果我们对于语文课本知识的挖掘还停留在表面上,那么很有可能在高中的学生看来显得特别的肤浅,因而造成对于教师所授知识的不屑一顾和轻视。

其次,对学生做出的答案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摸清学生的心理再进行合理的判断,因为高中的学生通常很重视别人对其的评价,尤其是有异性在场时,这种评价对于学生的心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有可能就是因为教师评价得不合理,学生在心理上采取了封闭的措施,拒绝与周围同学学习和交流,这样学习的兴趣也就大打折扣。

另外,教师在提问方面也要有所注意。我国当前的高中语文教育实行的是大班制教学,坐在同一个教室里的同学往往在学习上处于竞争的关系。如果我们提出的问题被成绩较好的同学抢到,那么其他的同学无形之中就成为了那位成绩较好同学的陪客。久而久之,学习好的成绩更好,学习差的更加不愿意学习。课堂从此分化为两级,教学的活跃度降到了低谷。因此,在这方面我们要格外小心。

四、加大人文关怀的力度

高中语文不仅要传授语文学习的基本知识、应对高考,还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育人职责。在学生的情感生活建设方面,要充分运用课文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学生面前揭示出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或者闪耀着光芒的世间真理。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性格养成上,高中语文课本也是很好的载体。教师要时刻注意到语言文字中所透露出的文化积淀,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得学生对语文教学肃然起敬,在平时的生活中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

篇12

一、课前开展充分预习,有效培养良好的学习技巧

一是强化预习习惯培养。许多学生在高中阶段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全部的学习环节都局限于课堂,这是不科学的。缺乏充分的课前预习,会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以把握重难点,并且本来能够在课前解决的基础性知识也挤入课堂会影响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运用。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养成学习必先预习的良好习惯,将基础知识在课前全部解决,课堂上只进行教学重难点的相关探究,并且要求学生将预习中无法解决的问题筛选罗列出来。

二是给予预习技巧指导。通过对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技巧进行分析,笔者发现,许多学生由于缺乏科学的学习技巧,导致预习成效不佳。笔者在分析、总结了学生学习特点并借鉴了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读、思、做三点预习法,要求学生详细阅读了解教材内容,深入思考解决基础知识,总结存在难点,并尝试做一做相关练习,以这样的方式提高预习的基础性与针对性效果。

三是要求预习经验总结。学生每进行一阶段的预习活动之后,笔者都要求学生开展回顾与总结,既要总结自己在预习活动中具有哪些成功的经验,也要分析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以这样的方式取长补短,并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沟通,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技巧水平的提高,为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堂组织合作探究,全面体现学生自主地位

一是设置科学的学习载体。对于高中生而言,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更高,单打独斗的教学活动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笔者在教学中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制定一名学生牵头,组织其他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目标,通过设计这样的小组载体,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二是设计渐进的思考题纲。为了有效体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地位,笔者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而是将教学活动设计为以学生为主,教师启发引导的互动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整个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被浓缩成为一组具有思维渐进性的引导提纲,这样的思考提纲既是对教学内容的提炼、教学目标的浓缩,也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条鲜明的思维与逻辑线索,整个教学活动完全可以以这样的思考提纲为顺序,逐层深入、有效地开展。在思考提纲的设计中,笔者注重体现全面性、重点性和层次性三个原则,既要全面体现整个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同时也以紧扣住学生难以掌握的重难点为突破口,另外,还兼顾了学习小组中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基础,做到分层要求、兼顾全体。

三是组织互动的探究学习。在合作小组这样的载体中,有了思考提纲这样的线索,笔者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放手让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探究。在学生开展探究的过程中,笔者相机进行巡视点拨,只有在学生遇到无法突破的问题时,笔者才给予学习小组一些思维、思考方式方面的点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基本上依靠学生自身的努力来实现学习目标。在学生完成自主探究合作的环节之后,笔者创设了交流平台,让各个小组的学生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并在汇报后相互完善补充,最后教师给予点评和总结。以这样的方式提高师生互动的效果,不仅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努力学习的良好势头。

三、课后进行拾遗补缺,着力弥补课堂教学不足

一是传授学生科学的复习方法。科学的复习方法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成效具有积极的作用,笔者一方面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的相关要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复习轮次、间隔时间,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学习成果。同时,笔者还要求学生总结自己最成功的学习经验,在语文学习中相互交流分享,以便使全体学生能够从中汲取到有利于自身学习的因素。

二是组织学生开展专题活动。对于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如古诗文、新材料作文等等,笔者要求学生筛选出自身学习的薄弱环节,依据学生能力与学习内容进行划分,组织相关学生开展专题研究活动,针对性地弥补薄弱环节,突破学习难点,以达到拾遗补缺的效果。这样的专题活动能够实现对学生差异化的巩固和突破效果,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三是引导学生拟定巩固计划。在高中阶段,尤其是高二年级,及时查找以往语文学习中的不足,利用剩余的时间进行针对性弥补,实现新知学习和旧知巩固的齐头并进,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意义重大。笔者要求学生对照学习要求,认真细致地回顾自身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薄弱环节,并逐一制定弥补计划,与接下来的学习同步进行,以实现巩固深化和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的目标。

篇13

一、何为新媒体教学

新媒体是基于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因此它具备互联网设备所具备的部分特性,如信息高速化、互动性强、存储量大等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具体表现为课件、论坛、网络课程等方面。

1.教学系统网络化

教学系统网络化是指在传统办公方式的基础上,设立网络教学系统,为学生提供课下网络学习的平台,满足课上课下多线教学的需求,丰富教学形式。

2.线上课程

线上课程是指在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在平台中相关的教学内容视频,让学生可以在课下实现自主学习。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线上课程布置作业,明确教学任务和目标。

3.教学互动平台

教学互动平台是一个专属于学校内部的平台,使用的人员包括领导、教职工、学生等,通过注册个人账号登录平台,在平台中,教师可以相互分享课件,交流教学心得,传输学习资料等等,而这种互动平台的设立,也有利于教师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新媒体进入课堂的表现形式除了上述内容外还有很多种,这里就不一一列举,由此可见,新媒体对于课堂教学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首先新媒体进入课堂,有利于多种教学形式的开展,提高课堂趣味性,丰富教学内容。其次,新媒体进入课堂,能够帮助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教师与教师之间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教学经验的交流,更好地开展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活动。最后,新媒体进入课堂,能够为学生提供部分自主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尤其是对于高中语文的课堂,新媒体教学能够有效缩短课堂时间,将教学内容以更加直观有趣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教学知识面,对于实现课堂高效性,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都有一定意义。

二、高中语文课堂中新媒体的教学应用策略

综上所述,利用新媒体服务于高中语文课堂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但并不是将新媒体引入课堂就可使用,还需要在很多方面进行加强或适应,逐步推进。

1.增强教师教学观念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对象,教师的教学观念对于学生的影响非常强大。因此,首先要跟进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对于新媒体的认知和学习水平,积极应对新课程教学改革带来的种种改变,参加各类教师交流学习活动,从他人身上汲取自己所没有或者尚且还存在欠缺的方面加强学习,才能更加熟练地将新媒体带入课堂,保证教学质量。

2.增强学生客观能动性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在进行阅读教学课程《老人与海》时,教师除了在课堂上的正常教学活动外,可在课下教学平台上传教学PPT,让学生反复看,将课上没有思考到的地方或者不懂的地方自主学习探究,并写写相应的课下学习感受,也可以上传有关的资料书籍供学生查阅,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增强学生客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加强多元教学模式

篇14

一、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常常因综合素质不过关而出现很多问题,如不少教师在课堂中不能顺畅地组织课堂教学,不能及时准确地解答课堂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在语文的课堂中学得不够扎实,那么他们会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很严重的畏惧心理,久而久之,会增加学生的心理障碍,学生害怕说错,害怕被老师批评,被同学会耻笑,最终导致了学生不敢回答问题,越怕就越不说,越不说越怕,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二、微课的优势

微课就目前来看,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主要具有以下两种优势:第一,适合教学对象。高中语文的微课是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需要来展开教学的,微课需要具备学科学段的分辨能力,建立同一学科,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比如同一个语文知识点,针对水平不等的学生,传授的方法乃至内容都应该有差异。微课有利于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同时也是符合“微课”的理念。第二,主要是认知方面。良好的微课设计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不能跳跃式发展,不同的学生认知方式是有很大差异的,如对一些固执的学生,可增添一些视频、图像的形象知识,这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清晰的认知。还可以给予学生想象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情景陶冶。在当今网络发展迅速的时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与当前的博客、微博等一样,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

三、微课的重要性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用五到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在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和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它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大的优势。在传统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达不到系统整理知识和长时间的记忆和存储的要求,虽然教师在不断地传授学生知识,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是很显著,而微课平台的使用就能够帮助教师解决在授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传统授课中出现的弊端说再见。教师把“微课”教学内容传到互联网的平台中,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和一些其他的移动终端进行查看学习。通过微课,学生可以学习到教师在课上传授的知识,每当学生在没记住和碰到学习问题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终端设备来自行解决面临的难题。学生通过移动终端上网,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种学习氛围浓厚的环境下,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当下次遇到同种问题时就能顺利解决,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总之,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内容精简、主题突出,有利于学习重难点的攻克。

四、微课应用的建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越来越受广大师生喜爱,每位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吸收其精华,传播“微课”的先进思想,尽快地学习并且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勇敢地接受和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在“微课”的发展趋势中找到自身的研究兴趣点,实践的落脚点,制作出能够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微课”。在教学中,践行课程标准对教师“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的要求。学校也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要积极鼓励教师制作“微课”,从对“微课”感兴趣的少数教师入手,以点带面,慢慢推动到备课组和教研组;还可以在校内组织成立“微课”小组,避免教师“单打独斗,闭门造车、各自为政”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学校或地区还可以定期进行微课设计理念的创新研究以及“微课”技术的交流分享活动,以提升教师制作“微课”的能力。

五、结语

现在的时代逐渐进入了一个“微”时代,教学和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满足了当代高中学生的各种需求,同时也符合当代教育环境的基础。此外,微课的应用将会帮助孩子们轻松地学习,降低教师的教学压力,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作者:黄海明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六中学

参考文献:

[1]魏淑娟,宁鑫.微课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4(8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