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22:1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海洋经济存在的问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引言
目前,海洋作为蓝色的国土,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中国拥有18000多公里的大陆岸线,4亿多人口生活在沿海地区,所以海洋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海洋经济发展的意义说起,浅析了目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具体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二、发展我国海洋经济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规划把海洋经济纳入我国经济增长的重点,将山东半岛与浙江海洋纳入我国的试点区域,应该说我国的海洋经济迈向了新的起点,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海洋已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海洋的天然气资源、石油资源、海洋水产品、海洋水淡化、围海等活动,缓解了我们日常衣食住行的压力,随着科技的发展,海底作业将成为国家重要的产业,所以海洋将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
2.海洋促进了我国与世界经济的发展
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已高达60%左右,其大部分运输是靠海洋,海洋是我国对外经济稳定的重要载体,所以开发与利用海洋是全球经济化的必然需求。
3.发展海洋经济是我国实力提升的象征
维护海洋是我们的权益,开发与利用海洋不仅发展了我国的经济,也体现了我国综合实力的强大,保护国土的完整、人民的安全也是我们的重要使命。
三、目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海洋环境保护问题令人担忧
近几年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降雨量分配不均,自然灾害频繁,加之工业化工、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以及周边居民非法无序地对海洋进行开发,使海洋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另外过渡地非法捕捞也使海洋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导致许多鱼种濒临灭亡。这种缺乏高科技与高层次的破坏性开发破坏了沿海经济的平衡,也影响了我国未来整体资源的再利用。
2.沿海产业结构相同
我国近几年虽然对海洋管理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各个沿海区域也加以整治与规划,但是还是产业结构重复现象十分严重。其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渔业养殖、宾馆服务、海洋运输三大产业上。另外在海水养殖中,品种单一、技术落后、规模不大,这样不但增加了经营的风险,还会形成“遍地开花,一片红”的产销失衡。
3.海洋技术转换成果有待于提高
前面我们说过,海洋环境受到污染,非法捕捞得不到有效控制,产业结构单一重复这些情况制约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摆在我们面前。另外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海洋技术成果转换率低,海洋科研技术有待于提高。目前我国在国防建设领域居世界前列,但是在海洋的开发与利用上还有待于加强。再有现在是市场经济,海洋的科研技术应该与企业、市场有机结合,目前这方面还不成熟,因此制约着我国海洋业的快速发展。
四、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1.抓好海洋区域的空间布局
针对海洋的特色资源,我国首先要抓好海洋区域的基础设施与周边的统筹安排。从陆海空一体化的角度安排海洋资源的空间整合,形成港城互补的经济中心,打造出特色的临海产业园区发展空间,并且加快海洋产业与临海空间的区域整合。这样可以形成后期的特色突出、优势互补海洋产业结构。
2.妥善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
应该说我国目前开发与保护一直是矛盾着的两个概念,其实开发与保护应该说是互补的,适当开发有利于资源的再生,有效保护促进资源的开发。所以我们要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理念,做好开发的最佳时间与地点,避免盲目的非法捕捞,定期地观察与监督以及保护,并且对海洋进行污染的单位与个人要严格处置,绝没有商量。一定做到集中、治理、监督、开发、利用相统一。
3.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力度
这里的保护是在强大的监督力与执行力的前提下,首先加强海洋环境的监测,以整治海洋污染为重点,提高预警与全程监测的装备,尤其是对海洋区域周边的重大污染源如化工企业、重要的入海口要及时加以监测与查处,对污染企业一定要集中治理,以此切断污染源的源头。其次加大执法力度,做好依法执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另外推行目标责任制,号召沿海区域各级政府各负其责,责任到人。
4.依靠科技调整海洋产业结构
振兴海洋产业才能振兴海洋经济。振兴海洋产业要靠科技,不能只靠传统工艺来发展海洋业。因为目前的海洋业竞争已经发展到世界领域,所以我们只有加强海洋科技的投入,才能在资源以及产品的深加工上获得领先地位,最终整体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与科技能力。如要加大海洋生物、海洋石油、天然气、海水利用、海洋探测这方面的研究,并且还要积极地开展国际合作。总之要开展新的发展途径,提高我国整体海洋经济的利用率。
五、结语
总之,在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下,海洋经济已经被世界各个国家所重视,同时在各国已经兴起了深度开发海洋以及联合开发海洋经济的氛围。我国已全面着手开发与利用海洋经济势在必行。并且世界率先发起依海而发的国家经验告诉我们海洋的丰富资源已经逐步替代陆地资源枯萎的局面,所以我国一定要赶超世界潮流,在发展科技开发、合理保护海洋的前提下,捍卫我国海洋领土的完整。
参考文献:
关键词: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形势;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X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6-0100-02
1 引言
我国海岸线漫长,海洋资源丰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都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内容。为了将我国发展成为世界海洋强国,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对沿海经济区的发展建设工作,积极鼓励合理开发沿海城市海洋资源,同时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和检测工作也十分重视。但是,我国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较其他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虽然在长期的发展中,我国的海洋监测工作在监测内容、技术手段以及科学预报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总体技术水平依然相对滞后。基于近些年海洋环境污染严重、灾害频发的现状,本文就目前我国海洋环境及检测工作形势,分析了国内海洋环境检测工作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就如何提高我国海洋环境检测工作的成效提出了相关建议。
2 海洋环境及监测工作现状
随着海洋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目前我国海洋环境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一方面是海洋污染严重,每年由江河入海和陆地排污口直接排入大海内的总污染物高达5000万t,其中包括大量的重金属有害物质、有机污染物及环境分泌干扰物等,导致我国海洋生态系统严重失衡,海洋资源日渐衰退减少。另一方面,由于海洋资源受到不科学,不合理的过度开发造成了滨海湿地、红树林、珊瑚礁面积逐年减少,海洋溢油和危化品的泄漏问题频发也使我国海洋环境遭到了严重污染。
目前,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海洋环境监测服务需求不断提升,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得第二产业也逐渐向沿海地区靠拢,海洋的开发力度进一步增大,使得经济对海洋的依赖程度也有所提升,这无疑给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及环境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不仅涉及海洋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用海安全、灾害及突发事件的影响评估等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还包括全球海洋经济布局调整、环境诊断、国际谈判等相关事宜。随着海洋环境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已经通过技术创新对海洋监测领域和范围进行了深度拓展,大大提高了人们对海洋问题的认知。我国海洋环境评价技术同样发展迅速,但在海洋环境监测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3 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现状与主要问题
3.1 涉海部门统筹协调机制有待完善
(1)海洋环境监测网络混乱。各个部门权责交叉问题严重,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机制,造成环境监测工作机构设置、任务实施和网络布局出现重复,力量布局和资源配置不合理,海洋保护工作无法统一协调。
(2)各部门海洋环境保护信息不共享、不交流,使得获得的信息不系统、不全面,甚至存在相互矛盾的环境信息,严重损害了涉海部门的公信力,制约了相关部门的发展。
(3)缺乏统一的应急响应机制。面对严重的海洋突发事件,各部门只顾单独行动,而不是合理分工共同解决问题,使得工作十分低效。
3.2 海洋环境监测评价分级责任制落实不足
存在极个别海洋环境检测政府部门责任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充分发挥好行政机构在保护海洋环境中的重要职责。相关涉海部门没有形成系统的分级管理机制和完善的考核体系,考核机制漏项、缺项情况严重,无法满足正常的监测管理需求。灾害和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机制响应滞后。
3.3 监测网络体系仍有待完善
基层监测机构人员缺乏,结构不合理,尤其是技术岗位上的专业人才极为匮乏,这严重的影响了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完成效率和质量。除了人员短缺,监测机构的硬件能力也十分薄弱,大型紧密的分析仪器数量少、分布不均,大多集中在省、市级单位,基层单位几乎没有先进设备的使用,很难开展正常的海洋监测工作。
3.4 海洋环境监测工作针对性不足
一些海洋监测单位海洋监测方案设计理念滞后,只是单纯地为了监测和评价开展工作,其方案设计针对性较弱,不能满足海洋监测工作基础、连续、长期及具备预见性的要求,无法进行科学监测和科学评价。且海洋监测的广度和深度普遍不足,凭借监测结果难以确定风险源的稳步特征,海洋保护政策配套的技术也尚不成熟,几乎无法满足海洋管理部门对长周期高频率实时信息的正常监测。
4 提高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成效的有效策略
4.1 加强各部门统筹协调
为了加强各部门的统筹协调,海洋局应发挥海洋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地方政府和海洋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共同负责入海水流和陆地排污口污染物的入海排放管理。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定期安排各部门进行信息通报交流会,由同一平台统一海洋环境信息。当发生海洋突发事件后,由海洋委员会统一协调安排,高效率进行应急响应工作。
4.2 深化海洋环境监测评价
对于海洋环境监测评价工作,国家和地方政府应适当增加经费投入。为了丰富我国海洋环境的监测内容,负责海洋管理的各级行政部门应逐步完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方案,建立相应的环境保护考核制度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逐步完善评价技术、标准和方法体系,加强海洋环境监测评价体系的构建工作。
4.3 积极应对海洋生态环境突发事件
国家海洋局颁布的方案中明确指出监测中心在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承担海洋环境的保护、执行和监测管理方面的技术支持,以及发生海洋突发事件和海洋灾害后对事后的亏损进行科学合理的监测和评估。以“大连7.16”溢油、日本福岛核泄漏、“8.12”天津港爆炸等突发事件为例,相关部门要成立专项处理小组,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类处理,积极参与事件全程的指导监测工作,实时跟踪事故动态,收集类似事件的的处理案例、技术文件,并在事故后开展长期的评价工作。在海洋环境评估方面,应拓展监测领域深入开展海洋变化的调查等,对于灾害和事故的监测也要拓展中心监测领域,为海洋监测技术和相关策略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4.4 加强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为了推动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国家海洋局及其他涉海部门应客观总结自身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海洋监测工作的发展需求,派相关专业人员到国外学习交流,对海洋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评价、相关管理制度及技术进行深入学习,系统掌握全球海洋评估工作的具体运行情况,并深入了解海洋管理履行技术的支持工作,加强全球海洋事务的参与度,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先进的海洋环境O测技术和评价制度,同时提升我国在海洋管理领域的国际地位。
5 结语
在海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海洋生态系统已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海洋自然灾害频发,这是海洋对人类敲响的警钟。我国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本身起步较晚,技术管理水平发展较为滞后,面对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形势,需要从多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海洋开发和利用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宝峰,时文博,王秀芹,等.浅谈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及改进措施[J].天津水产,2013(1): 19~22.
一、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
(一)人和海洋的关系研究
在国家的资助下,我国学者对海洋经济地理学展开了详细的研究分析,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海洋资源研究,二是陆地和海洋结构的差异性,三是海洋和人的关系等。海岸带是人类和海洋相互交汇的地方,也是海洋活动比较频繁的地方。海洋带的环境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随着人口数量的逐渐增多,人类活动给海岸带的环境带来很大影响。很多人类生活垃圾流向海洋,严重污染了海洋环境。海洋经济地理学可以为治理海洋环境做出一定的贡献,减少外界因素对海洋的污染。
(二)海洋结合和产业布局的研究分析
如今,海洋经济地理学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分析:一是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二是海洋经济地理学的自由分析研究。海洋经济地理学先从海洋结构和海洋产业入手进行分析研究。该学科首先研究了海洋结构的变化规律,海洋结构的特点以及海洋结构的变化方向。其次,该学科把海洋结构的特点和当地的产业发展结合在一起,研究分析海洋结构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最后,海洋经济地理学结合海洋结构的特点,分析研究了海洋结构的优化对策。虽然我国已经展开了海洋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和分析,但是海洋经济地理学在研究和分析的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研究人员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对策。
(三)海洋产业发展的研究分析
海洋资源也是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分析的重点内容。随着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海洋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增大,海洋资源也是沿海城市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但是,我国还没有建立海洋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海洋被过度开发,海洋资源被无度浪费,导致海洋资源开始短缺。海洋经济地理学科的开展可以更好的保护海洋资源,推动海洋产业的发展。只有合理控制海洋资源的开采,才能真正实现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海洋经济地理学的展望
(一)扩展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领域
吴传钧曾经指出:“我国海洋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分析领域还需要不断扩展。”海洋经济地理学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海洋经济地理学还没有建立相对健全的研究管理体系,研究经验不足等等。海洋经济地理学必须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创新研究方法,建立和完善学科研究体系,扩展研究领域,才能实现海洋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价值。
(二)加强海洋经济地理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
虽然我国在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缺乏理论支持。在未来的研究分析中,该学科研究人员还应该加强该学科的理论研究,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加强该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其他学科可以为海洋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分析奠定基础。
(三)协调人和海洋之间的关系
海洋经济地理学是新兴学科,该学科的研究领域相对较小,该学科的研究还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随着海洋经济地理学科的不断发展,该学科应该不断扩大研究领域。任美锷认为:“海洋经济地理学必须合理的协调人和海洋之间的关系。”
结语:
一个国家的国土资源,既是本国人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又是促进本国发展的物质基础。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人口的国家,虽然国土面积广阔,但是可利用的国土资源有限,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有限的国土资源已经迫在眉睫。因此,要想国土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国土资源管理路径方面狠下功夫。只有制定了合理的国土资源管理规划,才能保障国土资源得以可持续发展。
2当前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2.1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多人口少土地的国家,无论是住房用地还是耕作用地,都存在着严重的紧缺或不足的现象,这就导致了人类与土地的矛盾变得越来越尖锐,国土资源得不到保证。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土资源不断地被开发,可供后期开发的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稀少。此外,对待一些已经开发的土地资源不能很好的利用,导致了浪费用地、土地退化、严重毁损等现状的出现,给国土资源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2.2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也被不断的发现和开采。然而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主要表现在:第一,矿产的供需关系遭到破坏。大多数人类是贪婪的,想要通过开采更多的矿产得到更大的利益,从而忽视了对矿产资源的保护,导致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越来越少,难度越来越大,甚至有些稀缺的矿产资源已经被专家预测多年后将会枯竭,中国这片大地上将不再拥有。第二,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仍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很多勘探和开采的技术设备和技术资源比较落后,很多时候大矿小采,不能完全将其开采、挖掘,甚至有的综合型矿也会出现选矿难,分离不彻底等问题,既导致了矿产资源的浪费,又使得矿产资源被过度开采。第三,在进出口方面不存在优势。我国在出口丰富的资源时,往往价格定的较低,只以获得眼前的利益为目的,没有考虑到以后的可持续发展,导致其他国家大量买进,使得我国的资源就变得越来越少;然而,我国在进口稀缺资源时,却并没有得到很多的优惠政策。
2.3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存在的问题
随着技术的发展,海洋资源已经逐步被开发利用起来,但是在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技术水平的限制,导致海洋资源的开发程度较低;其次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没有形成合理的秩序,往往为了个人的利益而进行没有秩序、限度的开采。除此之外,由于无节制的开采导致海洋环境逐步破坏,不利于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采利用。
3国土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国土资源规划应与时俱进
经济的发展,促使国土资源规划时应与时俱进。首先应该转变国土资源管理思想,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导向,由计划型规划转变为引导型规划。其次则是转变规划内容,在开发利用国土资源的同时,也要保护资源。除此之外,转变规划编制和管理模式,在兼顾办公效率的同时,还要保障其公平、公正性,进而建立成公平、公正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有助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2大力加强矿产资源规划
矿产资源的规划应该根据全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进行编制各地区地质勘探规划、矿产保护规划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矿产资源规划应以开发和利用相结合为前提进行规划,提高资源利用率,与此同时,还要坚持矿产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不能以损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的提升。除此之外,大力引进新型科学技术,加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工作,保障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的稳步发展。
3.3加强海洋资源规划
海洋资源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发利用时应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大力发展海洋油气、海水化工等新兴产业,强化海洋资源管理,大力推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限制无节制的开采海洋资源。除此之外,应该大力发展高新科技,积极开发深海资源,与此同时,在部分海域应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在开采利用的同时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4加强监管制度
在开发利用国土资源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违规、违纪的现象,例如:开采人员证件不全、私占土地等现象,为此需要加强监督力度。首先,监管人员应该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办公,进而能够保障资源开发的公平、公正、公开性;其次,则是大力监督国土资源规划实施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并且防止私占土地等现象。再者就是对监督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性的培训,进而有效提升其专业素质,较高的专业素质才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4总结
引言
生命起源于水,海洋就像生命的摇篮,更是旅游者的乐园,21世纪被称为是海洋的世纪,我国经济想要实现快速成长,离不开海洋经济的助推作用。海洋文化旅游是海洋经济的前奏,而灵魂是文化,离开了文化,旅游活动的开展变得寸步难行,注重海洋文化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海洋文化旅游的发展,也在无形中培育着国民的海洋意识。
一、文献检索与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海洋文化和海洋旅游
曲金良教授对海洋文化做了如下表述:(1999)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由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海洋是生命的起源,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起源。对于海洋文化旅游来说,海洋文化是海洋旅游的重要载体,没有文化的承载,旅游活动将变得商业利益化,没有个性。张金忠等认为(2012),海洋文化包含五重内涵,分别是海洋民俗节庆文化、近代海洋战争历史文化、海滨自然景观文化、海洋主题公园文化、涉海工业文化。郑岩在研究大连海洋文化时,将海洋文化分为(2013):海洋地质文化、海洋生态文化、海洋经济文化、海洋民俗文化、海洋饮食文化、海洋科教文化、海洋军事文化、海洋演艺文化、海洋体育文化。王东京认为海洋文化包括六个方面(2009),分别是:海洋民俗文化、海洋艺术、海洋宗教文化、海洋历史遗存、海洋科技知识、海洋饮食文化。
学者陈扬乐、王琳基于对旅游和海洋空间区域范围的界定,将海洋旅游概念表述为(2009)旅游者离开自己惯常的环境前去海洋旅游区域进行的旅游,这里的海洋旅游区域不仅包括所有的海洋水体部分,还包括陆上以海洋气候、海洋文化为主的地区。学者胡念望则认为(2014)除了海洋旅游之外,与其相关的还有滨海旅游、海岛旅游、海岸带旅游等相近的概念,这主要是针对范围大小的不同,而在旅游的形式和群上,人们并没有进行严格的区分。现在学者们都较为认同的是董玉明先生对海洋旅游的界定,他认为(2003)海洋旅游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以海洋为依托,以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为目的而进行的海洋游览、娱乐和度假等活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外国学者Meriwether在研究海洋旅游时提出了(1991)平衡节约资源和沿海和海洋旅游的经济发展的四个途径,强调了海洋旅游的环境保护。Olivier Dehoorne 在研究海南海洋旅游资源和海洋文化的特点时,则从(2014)自然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和人文海洋文化旅游资源两个方面来列举海南的海洋文化旅游资源。
(二)文化旅游中存在的问题
巩慧琴、鲍富元认为(2014)随着近年来大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的大量涌入,导致对旅游资源持续利用的忽视,在获取了经济利益的同时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造成海水污染、沙滩泥质化、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学者胡卫伟,王湖滨在研究舟山海洋文化旅游与开发策略时,发现(2006)目前舟山市的旅游业尚未形成明确的文化旅游开发指导思想和整体战略规划意识。庄大昌在研究南京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策略时,提出(2006)南京文化旅游存在资源开发的空间差异明显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与力度不平衡等问题。谢新#郑立文在研究宁德市海洋文化旅游开发时,归纳了宁德市海洋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有(2013)文化特色不够明显、资源优势缺乏整合、闽台优势发挥不足、接待设施滞后薄弱等。刘勇发现制约山东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因素有(2012):管理体制不畅、缺乏大局观和联合意识、开发同质化和浅层次严重、市场开发力度不足、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短缺等。
(三)海洋文化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
薛忠义、朱颜认为要在不久的未来实现海洋强国中国梦的内涵,其中包括(2014)生态海洋:通过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逐步形成有力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和谐海洋:秉持合作共赢的海洋外交方针。以“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平友好、合作共赢”为方针,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海洋外交发展之路,使海洋成为沿海国家的合作之海、友谊之海。魏萍萍、孙静认为(2012)海洋与内陆旅游有很多共同点与互补性, 利于旅游产业的一体化进程。并且提出了区域旅游一体化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柳礼奎在阐述区域发展时认为应当(2015)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充分利用一体化的政策利好拓展涉海旅游。
二、结语
【关键词】连云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江苏连云港市地处黄海之滨,是我国沿海经济带和“沿桥”经济带的结合部,海岸线北起锈针河口,南至灌河口,全长162公里,有全国渔场之一的海州湾渔场,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沿海滩涂160万亩,可开发浅海水域400万亩。随着江苏省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连云港市海洋开发也迈入了新的阶段,海洋经济占据连云港市经济的重要位置,也是加快连云港市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在“十一五”期间,连云港市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海洋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21%,到2010年,海洋经济增加值达到33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9.1%,海洋经济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海洋运输、海洋工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快速发展,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连云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连云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海洋经济总量不大。2010年连云港海洋经济增加值较上年增长30%,水产品总产量达到70万吨,全市渔业行业实现总产值100亿元,连续三年增幅超过10%。虽然连云港海洋经济发展的速度比较快,但是总量上与其他地区如大连、青岛、宁波等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比较大。
2.海区环境污染。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对海洋资源的保护认识不足,使一部分未经处理的工业生产污染物超标排放和大量的生活污染物通过河流携带入海,加上海洋开发中的自身的污染物存在,使海洋生物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2009年连云港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海域面积有所减少,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占全市海域面积的22.5%,轻度污染海域面积大幅度减少。虽然污染物排海总量有所下降,但实施监测的入海排污口中,66.7%的排污口出现污染物超标现象,个别排污口污染物超标现象严重,不容乐观。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或指标)依然是无机氮和部分站位的化学耗氧量、石油类。陆源污染物排海仍然是造成我市近岸海域污染的主要原因。
3.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连云港海洋产业有一定的基础,但目前开发利用多局限于渔业、盐业、港口和旅游等传统产业,占比重偏大,新兴产业刚刚起步,而作为现代化工产业核心的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对连云港来说还没有发展起来。并且开发利用尚未向综合利用转化。有些资源还局限于低水平、低层次的开发利用,资源的综合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
二、连云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措施
1.发展临港工业。临港产业能为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是城市经济的“助推器”。连云港应该首先明确临港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和研究临港产业的发展,紧紧把握国内外制造业转移机遇,大力发展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临港产业,促进临港产业向产业化、多元化发展,围绕港口做足临港产业文章。
2.推动海洋产业优化升级。目前,连云港海洋产业结构中,渔业、盐业、旅游等传统产业,占比重偏大,这种结构不利于海洋产业的持续发展。而海洋船舶修造、海洋生物医药以及海水综合利用业等这些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大,附加值高,环境污染小,因此,连云港应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基础条件,制定相关海洋产业政策,重点发展连云港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而加快连云港海洋产业结构的转型,使连云港海洋经济得以快速、持续和健康地发展。
3.进一步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强陆源污染物入海排放控制;加快治理海洋污染,对入海直排排污口建设监测系统,对超标排放的重点河道进行治理;加强沿海区域污水处理厂建设,降低排入海洋的污染负荷;同时也要完善港口船舶污染物处理设施,努力实现海洋环境生态化,以增强连云港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 考 文 献
[1]张祝钧.宁波海洋产业结构分析及优化升级[J].港口经济.2011(4)
关键词:大连 休闲渔业 优势 政府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197-02
一、引言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地球上大陆资源的日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人类把目光投向海洋,对海洋资源有了重新认识,再加上相关海洋技术的发展,海洋经济逐步兴盛起来。适度开发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的主要战略决策。
现代海洋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这样一些产业活动形成的经济集合均被视为现代海洋经济范畴。海洋经济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盐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等六大产业。{1}
大连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城市有着特有的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基础较好,目前大连海洋经济中第一产业比重较大,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逐步提升第三产业比重,休闲渔业作为旅游业和渔业的交叉产业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休闲渔业就是利用人们的休闲时间、空间来充实渔业的内容和发展空间的产业。是把旅游业、旅游观光、水族观赏等休闲活动与现代渔业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配置,以提高渔民收入,发展渔区经济为最终目的的一种新型渔业。{2}
二、大连发展休闲渔业的优势
1.大连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大连三面环海,黄渤海两海岸线总长度长约1989公里,其中大陆岸线约1371公里,岛屿岸线约618公里,是全国海岸线最长的城市,共拥有2.9万余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其中浅海海域面积2.85万平方公里,滩涂面积520平方公里。有岛屿226个,面积409平方公里,其中500平方米以上岛屿146个。海洋生物172科、414种,鱼、虾、贝、藻等经济生物及海洋、滨岸、岛屿珍惜生物种类繁多,资源量大,特别是海珍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长海、三山岛、长山列岛等已被列为海洋生物自然保护区{3}。
2.大连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大连有景色秀丽的自然景观,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还有中国近代历史遗迹,有国家4A级景区10个,国家5A级景区1个。目前大连已成为辽宁旅游业支柱,东北三省旅游重镇。旅游配套建设完善,旅客人数逐年攀升。2011年度接待游客4377.6万人次,旅游收入650.2亿元,位居全省首位。
3.大连有发达的交通资源。大连是海陆空交通枢纽,海港大,客运发达,空港四通八达,已开通多条国内国际航线;铁路发达,连接全国。特别是高铁建成,辐射东北三省,大大缩短了地区间距离,把长途游变成了短途游、周边游。
4.大连有丰富的海洋渔业文化资源。渔民有着丰富的海洋捕鱼经验,对海洋潮汐、鱼群活动习性掌握,海水养殖经验丰富。大连有着特有的海岛文化,包括生活方式、饮食文化、养生文化,游客可以通过渔家生活体验老一代渔民的新奇、冒险与艰辛的生活,增强旅游的趣味性、吸引力。
三、大连发展休闲渔业的现实意义
1.实现农业向服务业转型。农业向服务业转型,这是符合我国现阶段调整产业结构的要求,符合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的要求。渔业一直以来都是大连主要的传统产业,但渔业同时也是夕阳产业。由于多种原因,渔业产量已经不能逐年大幅度攀升,在未来也不可能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渔业产量。从图1中可以看出,大连水产品的产量增速放缓,近年来渔业资源呈现减少、下降趋势,产业需要转型,作为交叉产业的休闲渔业是一个必要的过渡。
2.大连旅游季节性和休渔期存在。大连旅游业旺季一般集中在每年第二、三季度,大连的夏季休渔期是每年的6月1日至每年的9月1日,即第3季度,这个时间与休渔期有很大的重合。表1是2009—2012年的按季度统计的大连旅游总收入,可以看出旅游总收入没有因为休渔期而降低。相反,渔民正好可以利用休渔期的闲暇时间,发展休闲渔业,这样有三大好处:首先,提高就业,增加渔民收入;其次,减少因赋闲在家引起的社会治安不安定因素;第三,大大提高了出海违禁捕鱼的机会成本,在家中同样可以挣到数目可观的钱,减少违禁捕鱼的事件发生,减少政府执法成本。
3.促进大连新农村建设。通过休闲渔业的发展,有了第一桶金的保障,可以选择开展资金投入要求较大的海洋渔业深加工企业,提高海洋渔业利润率,从而达到推动村、镇经济发展的目的,使得沿海农村建设有较快的提高,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富裕村镇、形成产业起到推动作用。
4.增强大连滨海旅游特色。通过休闲渔业发展,增强大连滨海旅游特色,提升大连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可以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需求,吸引更多游客,从而达到促进大连旅游业发展的目的。
四、大连发展休闲渔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模经济不够。规模经济问题是所有产业发展初期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那种家庭式的休闲渔业,往往没有竞争力,服务也不到位,不能给游客应有的服务,成本也相对较高。
2.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合理一方面是规模经济不够带来的,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市场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垄断的存在和市场反应时滞。
3.污染问题严重。游客过多的季节和地区环境负担过重。此外,环渤海化工厂过多,排放严重超标,危及到旅游业和渔业。这个问题不解决,休闲渔业根本无法发展。
4.缺少企业家才能。休闲渔业起源于组织规模较小的渔业和旅游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专业培训少;同时,它又是个新兴的产业,所以缺乏类似工业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家。
五、政府对休闲渔业发展的支持
1.政府要引导资金投向休闲渔业。政府首先要引导资金投向休闲渔业,市场引导有时失灵,尤其是现阶断垄断产业大量存在的情况下。休闲渔业作为新兴产业,大型垄断企业不愿放弃现有的垄断利润而去从事新兴产业,政府的政策和舆论导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政府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投资方向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政府要做好金融支持工作,协调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来保障休闲渔业的发展。
2.政府做好整体规划。大连市各级政府应根据各地地理资源的不同,划分不同的功能区,这样不但可以对休闲渔业市场进行细分,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也避免了同行业间的恶性竞争,达到资源充分利用,减少浪费。
政府要对旅游资源规模有充分的了解,制定日接待游客的标准,并对其进行监管,这样既保证旅游资源不被过度利用,造成对环境的破坏,也保证了每一名旅客得到较好的服务。总之,政府要协调好规模、结构与环境问题。
3.推进股份合作式经营模式。党的十报告指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村经营体系。”经营模式创新可以弥补休闲渔业发展初期的组织规模较小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推动和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4.政府要做好休闲渔业的文化建设。首先,要大力发展海洋饮食文化,分三部分:第一,游客来当地品尝由特色的海鲜美食;第二,加工可带走的海鲜礼品;第三,举行培训介绍一些简单但带有大连特色的海鲜烹饪技法,使游客回家后可以品尝到大连的美味饮食。聘请高级厨师研发新的菜式,举办厨艺大赛促进大连海鲜饮食文化的发展,这样还可以促进大连水产在内地打开销路,发展渔业加工工业。既吸引了游客,又为大连渔业销售作了免费的推广。
其次,要组织人力、物力对海洋水产品、艺术品深加工研究,通过旅游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达到发展大连海洋经济的目的。
5.政府要做好休闲渔业发展所需的制度建设。首先,经营者要尽快实现服务标准化,政府要统一标识,制定标准,统一对上岗人员进行培训,保证服务质量。主要原因是渔民文化程度相对低,服务意识差,因此要有标准约束,保证休闲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政府要培养一批经验丰富、擅长休闲渔业的企业家,来保证制度的正确运行。
六、结论
任何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都是相似的,首先是资金不足带来规模经济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后,随着市场的细分又面临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相关产业(包括污染治理企业)的协调及金融业的支持,使新兴产业形成体系,这些都离不开政府的政策、规划、制度和人员的供给,只靠市场调节,速度往往很慢。休闲渔业是个新兴的交叉产业,大连发展休闲渔业有着特有优势和重大现实意义。大连市政府应在促进这个产业发展、解决这个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http:///wiki/%E6%B5%B7%E6%B4%8B%E7%BB%8F%E6%B5%8E
2.http:///wiki/%E4%BC%91%E9%97%B2%E6%B8%94%E4%B8%9A?prd=so_1_doc
3.大连年鉴.2010年度
4.田言付,付业勤.三亚市旅游服务标准化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0(5)
5.曾玉荣,周琼.台湾休闲渔业发展特色及其借鉴.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5卷
6.鲍建平.舟山市休闲渔业发展与管理模式的若干思考.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
一、行动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平安和谐稳定的沿海及海洋环境为目标,以深化“平安海区”建设为载体,通过开展“清港”专项行动,有效解决影响我镇海区平安稳定,阻碍海洋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夯实海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切实提高海区社会管理能力水平,为加快推进我镇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海洋经济强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行动重点
(一)排查化解涉海涉渔矛盾纠纷。深入排查海洋及沿海区域存在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建立海上矛盾纠纷多元排查化解机制,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行动期间,各村各部门要组织精干力量,对当前我镇海区存在的渔业资源争夺、渔场锚地争抢、商渔船碰撞,以及海砂禁采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开展专项排查行动,摸清问题底数,落实稳控措施,加强预测预警和应急措施建设,防止发生各类重大、刑事和治安案件及安全生产事故。
(二)整治社会管理突出问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整治社会管理突出问题,提高专项行动实际成效。切实整治违规生产作业,“越界”捕捞,砂石、危险品海上运输、过驳,违法违规围填海、侵占海岸线及冲滩作业,向滩涂、规划水域倾倒建筑垃圾或废料,非客船载运休闲旅游观光者及船舶航路交叉等影响海域安全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三)治理海事渔霸事安全隐患。结合区域实际,加强海上各类船舶及作业人员的管理,加强船舶出海作业和码头、桥梁、海上施工工地的管理,重点加强三无船舶、小型船舶检查,切实消除海区存在的治安、安全隐患,坚决防止重大海损及伤亡事故的发生。
(四)严厉打击犯罪。针对突出问题,组织严打整治,依法严厉打击海上走私、盗窃、侵占等各类刑事治安案件,严肃查处非法成品油买卖,海上采砂,在主航道、码头作业区、锚地、避风港、桥梁等交通设施周围布设网具等违法行为,以及其他破坏海上生产和公共设施,扰乱海洋开发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有效遏制违法犯罪案件多发势头,切实维护海区平安稳定。
三、行动时间步骤
“清港”集中行动总体上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4月下旬):成立领导小组,召集各成员单位研究制订具体工作方案。
(二)排查整治阶段(4月下旬至多月底):深入排查沿海治安突出问题,掌握各类基础资料的底数。通过对重点海域进行整治,做到打防并举,标本兼治,力求工作取得实效。
(三)建章立制阶段(5月底至6月中下旬):针对排查整治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认真进行梳理分析,找准存在问题的源头,强化源头治理,重点在管理体制、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形成创新工作举措,固化长效工作机制,巩固提高行动实效。
(四)总结验收阶段(6月下旬):对各项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形成总结材料,对好的做法及时总结提炼,形成长效机制。
四、行动组织和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清港”行动是深化“平安海区”建设、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举措,各单位要给予高度重视,切实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任务,精心组织协调,认真抓好落实。
一、我国工业废水污染补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结症
海洋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后,政府会采取措施,对相关责任人实施惩罚。惩罚通常都重点立足于解决海洋环境污染问题,却缺乏对受影响居民的损害补偿。即使居民获得了相应补偿,也因没有具体的补偿措施而缺乏公平性,受到不公正待遇。而我国现有的环境污染治理模式是“先污染后付费”,污染的集体或个人并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而是以金钱补偿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损害。这导致了污染者缺乏责任意识,降低了污染补偿的效率,拖延了救济时间,使海洋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给海洋环境乃至整个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笔者通过分析我国工业废水污染的现状,发现了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补偿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污染损害评估标准不明确,公平性缺失。工业废水污染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程度是追究污染责任者所应承担责任的重要依据。工业废水污染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害。一方面,污染物进入海洋后,造成海洋环境的破坏,使海水富营养化,对海洋生物的繁衍和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产生了诸如浒苔等很多环境问题。另一方面,污染物也间接的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生活,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深入人心,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实现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跨越,沿海居民越来越重视滩涂养殖,从以前的养鱼、虾、蟹到养殖更具有经济价值、具有观赏性的水生动植物。这些养殖业的发展,使水产市场更加繁荣,同时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丰富了人民群众的饮食生活,也给一部分人创造了就业机会。①然而我国近几年发生的海洋环境污染现象切断了部分以海产养殖为生的居民的物质来源,对居民产生影响。由于工业废水污染为海洋环境带来的损害无法直接衡量,导致了工业废水污染没有明确的补偿标准,居民的利益得不到合理的补偿,造成各地的补偿规定不统一,缺乏公平性。
第二,补偿违规现象严重,影响管理成效。政府在污染损害补偿工作中属于监督者和管理者,同时也是海洋环境污染的间接责任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对海洋环境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机构,即环保、海事、渔业等环境保护部门,各部门对各自负责的水域进行分工管理。根据规定,各地环境保护局定期汇报污染排放情况,同时,中国环境总站也每年至少两次报污染源排放情况,每年应不少于两次,以便政府及环保部门及时对环境问题进行处理,并受害居民的损失。该规定使政府定期掌握污染情况,以便及时作出应对措施,并方便查看整改效果。但各地的环境保护部门报告频率极低,并未按照规定报告,这反映出政府部门对海洋污染的重视程度不足、监督力度不强,且监测结果缺乏第三方的监督的问题。同时,地方政府官员私吞补偿款的现象日益增多,本应获得补偿款的居民无法得到补偿,违规现象严重。可见,我国工业废水污染补偿缺乏统一的监督机构,政府部门忽略了本应承担的监管失责的责任,忽略了作为环境污染的间接责任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另外,在工业废水污染治理中,主要污染责任者都执行“先污染后付费”的政策,这种政策一方面使排污者产生错误的意识,认为排污是应享有的权利,付费就是承担的责任。因此,排污者并没有关注污染后对国家和社会的补偿问题,在排污时无所顾忌,使得海洋环境污染更为严重。而政府在宣传海洋环境保护时注重强调减少排污,并没有强调造成污染的主要责任者在整个损害补偿中的责任和义务,使得在海洋污染损害追究责任时,排污者相互推诿。另一方面,由于海洋环境污染的潜伏性强,周期长,“先污染,后付费”的政策使得海洋环境问题出现时责任主体不明确,无法对主要责任者进行处罚。
第三,污染处罚力度小,影响补偿进程。我国先后通过了《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治陆源污染物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其中都对海洋污染防治进行了规范。《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了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责任者或单位应缴纳罚款,这虽然使得环境污染补偿有法可循,但却缺乏相应的强制措施,忽略了责任者若并未按规定缴纳罚款,相关责任人是否承担的法律责任的问题。此外,《民法通则》中也有关于海洋环境污染补偿的相关规定,其中并非所有的海洋环境污染行为都应承担责任,这就使得一些不法分子钻漏洞,通过私人方式用远低于法律规定的赔偿金额补偿当地居民,逃避相关环境主管部门的问责。②大部分的法律或规定仅明确了原则性的海洋污染损害赔偿制度,但却缺少具体的赔偿措施,法律或规定的操作性不强。另一方面,我国法律规定的工业废水污染补偿措施较为模糊,对主要责任者的处罚过轻。海洋环境污染给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但大多数海洋污染造成的损害仅通过缴纳罚金即可免责,罚金的数额远不能弥补对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只有造成严重损害的,才予以刑事处罚,使得补偿缺乏强制性。
二、解决工业废水污染补偿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工业废水污染使居民的利益造成了损失,也使我国在补偿问题上陷入困境,除了在法制方面的滞后外,与我国长期以来对海洋权益的漠视也有很大关系。只有建立健全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使全社会形成爱护海洋环境的环保观念,才能更好地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笔者认为,针对现阶段我国在工业废水污染补偿中存在的问题,应立足于法律、政府监管等几方面。在重大海洋环境污染事件的预防和应急方面,我国政府的基本应对措施已初步成型,但在保障成果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政府应真正做到有效管理,提高管理成效,同时认清自己是间接责任者,做好污染损害的补偿问题,保障沿海居民的利益,从而保证沿海经济与海洋环境的和谐发展。本文致力于探究工业废水污染补偿机制,重点探讨如何在发展的同时兼顾海洋环境保护,发现我国工业废水污染补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完善海洋环境污染补偿机制,着力于解决我国海洋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却得不到妥善处理的问题。
(一)建立对工业废水污染的影响评价制度海洋环境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的污染影响评价制度,首先应明确评估主体,可以是当地的环保局或政府委托的具备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其次应确定评估对象,重点评估对象主要包括渔场、自然保护区、海滨游乐园、养殖区等;最后要确定评估依据以及评估的重点项目,重点项目可包括生物资源损害、主要污染面积等方面,评估依据应以并以污染物的浓度增量为准。另外,也应充分利用学校以及有相关技术的社会团体或组织等进行污染检测,最后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明确主要排污者的责任条款。③由于海洋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不易评估,且缺乏严格的标准,因此没有具体的补偿措施。部分省市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以此细化评价标准,形成完善的评估制度。如山东省颁布了以损失数量为标准的补偿措施,即对本辖区海洋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额不足1000万元的,应由设区的财政部门直接向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相关赔偿要求;造成1000公顷损失的,需缴纳2亿元补偿费。此类规定较为详细,标准明确,使补偿有章可循。
(二)加强对工业废水污染补偿的监督管理力度工业废水污染事件的频繁发生,既有污染者的直接责任,也存在政府监管不力的间接责任。在保证工业废水污染补偿的同时,应加强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行政监督,确保补偿真正落到实处。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这不仅取决于政府作为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持者和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在发挥其经济职能和文化、社会职能的同时,也是社会运行的监管者。在社会危机发生的同时,既要发挥它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也要负责事件的预防,在污染补偿方面最能体现政府的监管预防职能。政府应明确定位,不仅要做好污染的预防、监管工作,还应意识到作为间接责任者的定位。政府作为监督者和管理者,应发挥好作用,防止海洋污染事件的扩展,以免影响沿海居民的生活,使居民利益受损。为了确保补偿工作的进行,不仅需要加强内部监督,也要加强外部监督。政府应注重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我国由于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原因,真正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很少,且大都进行公益服务,缺乏政策倡导型的组织。而大部分群众所熟知的组织,如青联、妇联、残联、中国贸促会等,都是半官方社会组织,具有政府背景。由此可见,我国缺少能够真正站在公众立场上表达意愿的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在海洋环境污染频繁发生,却得不到妥善处理时,应发挥其应有作用。因此,政府应支持和引导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在决策的过程中接纳非营利组织的意见和建议,并为其提供资金、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并鼓励其在污染赔偿方面提供意见和建议,做好指导工作。我国现阶段海洋环境污染处理办法是“先污染,后付费”模式,即当排污违反法律规定时,将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罚款处罚。这种处罚方式是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后才采取措施,罚款的金额远不能弥补对海洋环境造成的灾难性破坏,补偿也不到位。因此,在海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应形成一种新型的模式———先付费后污染,也可称为“优先赔付”。在“优先赔付”的前提下,污染者先向政府缴纳排污的费用,获得政府颁发的排污许可证,其中明确规定排污的限度,并派遣专业人员监督,当排污达到限度是时则不再允许其继续排污。排污者事先缴纳的费用则作为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补偿金,作为政府清理污染的费用以及利益相关居民的补偿。这种“优先赔付”的模式不仅能够减少污染损害,保护海洋环境,也能对受到污染损害的居民提供补偿。
>> 基于集群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问题研究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现状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融入中韩自贸区的思路分析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关问题研究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综述 关于建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探讨研究 基于增长极理论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研究 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教支撑的思考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域使用管理的几点法律思考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伦理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展望 关于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思考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研究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经济发展潜力评价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文化软实力建设问题研究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地区经济贸易发展的研究 政银合作护航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策略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 郭院,吴莉靖,谢新英.中国海岛自然保护区法律制度初探[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4.
[7] 王广成,李中才,孙玉峰.海岛地区生态经济模型及其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3536.
[8] 朱晓东,李杨帆.微型海岛概念的提出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J].海洋科学,2004,28(5):14.
[9] 牛文元.生态环境脆弱带(ECOTONE)的基础判定[J].生态学报,1989,9(7):97105.
[10] 孙东辉,滕悦.海岛经济有望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新亮点[N].中国经济时报, 20110427(4).
[11] 陆健健.我国海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中国海洋报,20060829(3).
[12] 穆治霖.从海岛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的特殊性谈海岛立法的必要性[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3): 4445.
【关键词】海洋;自然保护区;问题;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海洋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区的现状也成为了影响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探讨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现存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非常有必要。
二、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海洋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潜在的价值,是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实现条件。中国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海洋环境多样,其海洋生物资源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对海洋开发利用强度日益增大,陆源污染不断加剧,中国生物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为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特殊生境,我国建立了海洋自然保护区制度,依法把一定面积的海岸、河口、岛屿、湿地或海域划分出来,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研究和实践证实,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自然环境的有效途径。
三、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类型单一,分布不均。众所周知,只有保护区类型多样齐全,才能做到全面、系统保护海洋环境和资源。但是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却明显表现出类型较单一的特点。在数量上,已经建成的108个海洋自然保护区中,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区数量为53个,野生动物海洋自然保护区38个,而其他各种类型的海洋自然保护区总数量才16个。在保护对象上,已经建立的海洋自然保护区多以红树林、珊瑚礁、河口湿地、海岛生态中的野生动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而生物多样性和非生物资源等类型的保护区很少。
2、保护区建设管理资金缺乏。资金是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物质基础,资金不足直接影响保护区人才的引进和科研工作的开展,也影响到保护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解决好资金难题,建设质量较高的海洋自然保护区将是一句空话。经费不足问题是目前包括自然保护区建设较好的发达国家在内的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经费大多数是来自当地政府,国家级保护区的一部分经费来自国家拨款,国家对地方海洋自然保护区很少拨款或不拨款。这就决定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和限制自然保护区的经费来源,当地政府的行为和对保护区建设的态度直接影响了保护区的建设。
3、管理体制不够合理。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实行综合管理和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体制。国家海洋局负责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规划和建设,海洋、林业、环保、农业、国土等部门分别管理各种不同类型的海洋自然保护区。并且在同一个保护区内,各种管理职能也由不同部门行使。这样,各部门都从本部门的利益考虑,分头管理,各自为政,会出现相互争权或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这些部门分别制定用海计划和工作方案,相互之间沟通较少。他们依靠单纯的行业管理很难解决保护区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这种管理模式很难使各部门从生态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制定规划,管理保护区,不利于保护区的管理。
四、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策略
1、理顺保护区管理体制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实行统一管理。从长远看,我国也应该改变保护区管理体制,对保护区的管理机构重新进行行政定位,实行统一管理,彻底解决多部门分割管理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国家环保总局与林业、农业、国土资源、水利、海洋等分管部门是平行机构,不利于协调管理工作。因此建议集思广益,逐步建立起国务院直属的统一管理自然保护区的专门机构,各级政府也应该设立相应管理体系,使这些部门之中有着很好的相互沟通及协调,并且在很大的范围内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管理工作。
体制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短期内多部门共管海洋保护区的体制弊端难以得到彻底解决,因此在综合管理部门协调各部门工作的同时,由海洋部门负责组织管理在海洋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全部活动,以此尽量减弱现有体制的弊端。同时,针对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建议把保护区建设成绩纳入地方政府工作绩效的考核内容。以提高地方政府建设和发展保护区的积极性,改变目前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依靠法律被动发展的局面。
2、改善经费不足问题
海洋保护是一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投入的资金较多。因此,必须广辟资金来源,多渠道增加海洋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投入。在经费问题上,国家应实行“政府为主,多方参与”的原则。
解决保护区经费短缺的难题不能仅靠政府投入,保护区本身也要寻求自养的途径。与其他自然保护区一样对海洋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价值进行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解决保护区经费不足的问题这在实践和理论上来说都是可行的。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曾经用消减经费的办法鼓励国家公园自我创收解决部分所需的经费,但对创收比例有一定的控制,如加拿大总体控制在25%,另外75%由国家拨款。我国在增加政府投入的同时也应发挥保护区自我创收的能力,利用保护区的经济价值,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3、补充和完善海洋自然保护区总体布局规划
逐步增加海洋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增加海洋自然保护区数量,满足海洋珍稀濒危物种及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的需要,调整海洋保护区类型结构,抓紧建立一批既能反映各气候带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和近海、岛屿、河口海岸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又能体现热带特有的珊瑚礁、红树林群落分布区生态系特点的各种生态系统和物种类型的海洋自然保护区,以及有特殊意义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类型的海洋自然保护区。在全面规划建设涵盖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址、地质地貌、种质资源、珍稀濒危物种、湿地等类型保护区的基础上,要加快对具有重要价值、受破坏严重的“三场一通道”、珍稀濒危物种、近海海洋生态系统(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湿地)等水域实行保护,尽快划建一批自然保护区,实行抢救性保护,重要区域尽快升级。在布局上要注意弥补空缺,完善已有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和体系。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彻底解决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现存的问题,就要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进而有针对性的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应对解决,这样才能够真正有效的解决海洋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金融;海洋经济;政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F12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5)10-0081-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5.10.18
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以来,通过发展海洋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沿海省市的高度共识,而完善涉海金融服务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2013年2月,海南省政府了《关于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辖内各金融机构围绕“岛屿型”经济特点,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力度,支持海洋经济发展。针对海南省涉海金融服务问题,一些作者也进行了研究[1-2]。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海南省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近五年来开展涉海金融服务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反映辖内涉海金融服务及金融产品创新情况,总结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改进政策和措施,以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作用,推动辖区海洋经济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目标。
一、海南省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调查
(一)涉海信贷总量稳步增长
调查统计显示,2011年以来海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在12大类海洋产业的贷款(以下简称海洋产业贷款)余额呈现逐年较快增长态势。截至2015年一季度末,全省海洋产业贷款余额为651.88亿元,比2014年同期增长17.3%,是2011年末的4.4倍;其在同期全省贷款余额中的占比达到11.1%,比2011年末上升了6.4个百分点。但与2014年海洋产业在全省GDP的占比达到26.9%相比①,海洋产业贷款在全省贷款余额的占比仍然偏低,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二)涉海信贷产业分布较为广泛
调查统计显示,按照国家海洋局《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国家标准(GB/27094 2006),在海洋经济产业体系的12大产业中,除海洋盐业、海水利用业无贷款外,海南省的其他产业均有银行贷款,信贷支持的产业分布较为广泛(见表1)。其中,海洋渔业贷款业务开展最为广泛,除个别银行外,银行业金融机构均有海洋渔业贷款业务,截至2015年3月末,贷款余额达到33.31亿元。贷款余额最大的产业为滨海旅游业,截至2015年3月末,余额达到391.21亿元,与目前海南省正全力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相契合。
(三)涉海信贷业务的银行分布较为集中
从发放贷款的银行机构看,除一家新设股份制银行分行外,海南省各银行基本都已开展涉海信贷业务。根据调查统计(见表2),截至2015年3月末,政策性商业银行(包括国开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海洋产业贷款余额位居各机构类型的首位,占全省海洋产业贷款余额的56.6%;国有商业银行(包括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通银行)海洋产业贷款份额次之,占全部贷款余额的33.4%;上述两类机构的海洋产业贷款合计占比高达90.0%。同时,具体到各银行看,近半数受调查银行在全部海洋产业贷款占比份额低于1%,显示海洋产业银行贷款的机构分布较为集中。
(四)涉海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有所拓宽
近年来,海南省涉海企业积极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开展直接融资业务。2009年12月,海南海峡航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用于沿海及近海服务和航运船舶购买。同时,海航股份、美兰机场、凤凰机场等旅游企业积极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募集基金,近五年累计发行短期融资券22亿元,中期票据55亿元,拓宽了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降低了融资成本。
二、金融支持海洋经济的主要经验做法
(一)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提高审批质量和效率
海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海洋产业融资需求特点,优化涉海信贷审批流程,通过授信审批部门创新和完善限时评审、模板评审、错位评审、绿色评审、授权评审、专职评审、上门评审、阳光评审等工作机制,对海洋产业中的贸易融资、小企业贷款等业务进行优先评审;对海洋产业中的固定资产支持融资、项目贷款等符合条件的业务采用“调评合一”、“认同评估”等方式优化流程;对部分风险可控、重点营销海洋产业客户办理的贸易融资业务实行授信项下授权审批制度,将授信方案项下的审批权限全部或部分转授业务经办行,加快了审批办理速度,提高了服务效率。
(二)加强创新力度,拓展信贷产品组合
调查显示,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了创新力度,涉海信贷产品种类得到丰富。首先,探索创新海洋产业抵押质押方式,推出滩涂资源利用贷款、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船舶资产抵押贷款、订(仓)单质押贷款、个人游艇贷款、个人购置船舶燃油贷款等创新产品。其次,利用贸易融资授信政策,提高对海洋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授信支持,加快对核心企业及上下游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供应链融资模式,利用银行承兑汇票、国内保理、订单融资、预付款融资、商品融资等信贷产品组合满足海洋经济企业的信贷需求,深化对海洋经济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
(三)完善融资服务模式,助推产业链带动作用发挥
调查显示,多家银行不断创新、完善海洋产业融资服务模式,通过担保增信、优化产业链企业融资组合,助推企业产业链的构建和涉海产业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部分银行通过“四台一会”模式,由地方信用协会推进,担保中心担保,经由统贷平台向渔业企业发放贷款,化解了企业创业初期的融资难题。依托金融服务支持,逐步形成了从种苗培育、饲料生产、水产养殖、流通加工到出口贸易为一体的国内最为完善的水产产业链,培养了一批海水养殖和水产品加工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支持企业产业链建设的同时,依托龙头企业在产业链协同方面的优势,成地区、成集群地将农户组织起来纳入产业链,协助其参与产业链分工,依托担保平台为农户增信,依托统贷平台向农户发放贷款,形成了经典的“龙头企业+农户+统贷平台+银行+担保公司”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信贷资源对海洋产业的覆盖面有待拓展
调查显示,贷款余额位居前三位的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业和海洋渔业,合计占全部海洋产业贷款余额的89.0%,其余九大行业的占比仅为11%,贷款行业集中度偏高。同时,对海洋产业的信贷支持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领域,而具有较高成长性和发展潜力的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电力等海洋新兴产业的信贷余额明显偏少,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二)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开展受限
目前,海南省尚未制订出台统一的海域使用权抵押制度和操作细则,相应配套机制不健全,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开展存在困难。根据调查,省内仅有少数几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该项业务。以海域使用权价格评估为例,目前没有统一的评估准则、估价规程,也没有专业的评估中介机构,不利于海域使用权流转,难以满足未来资产处置需要。这也导致海南省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举步维艰,2014年全省未开展相关业务,而全国当年开展海域抵押涉海面积达到7.8万公顷,抵押金额高达411.68亿元[3-4]。
(三)交叉性涉海金融创新有待进一步加强
调查显示,目前海南省的涉海金融产品创新主要以信贷产品为主,信贷+保险、信贷+基金、证券+保险、租赁+保险等交叉性金融产品创新不多。海洋经济涉及的产业门类较多,面临的不确定风险较大,对交叉性、个性化的金融产品需求较为迫切,急需相关领域的金融创新,以满足涉海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
(四)风险补偿和优惠配套政策不足
海洋产业涉及大量小微企业和农户,普遍存在抵押物不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信用风险较为突出。以海洋渔业贷款为例,以渔船作为抵押物存在较大风险,保险和融资性担保公司也对此类业务持谨慎态度。同时,与渔业发达省份相比,海南省相关优惠配套政策明显不足,补贴、贴息政策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
四、进一步完善海洋经济金融服务的策略建议
(一)构建多元化的海洋金融服务体系
通过强化信贷资金的倾斜配置、扩大直接融资渠道、吸引民间资本深度参与等途径,推动建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的融资服务格局。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创新、调整信贷结构,加强对海洋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涉海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私募债等方式扩大直接融资。推动优质海洋企业上市融资,做强做大产业规模。探索建立海洋产业引导基金,吸引国内外资金流向海洋产业。同时,积极开发海洋渔业保险、海洋生态损害保险、物流保险等涉海保险产品创新,建立有效的巨灾风险补偿机制,增强风险的防范和分担能力。
(二)找准业务切入点,创新金融支持模式
海洋经济的金融需求趋于多样化,传统银行信贷业务模式难以完全满足,需要创新融资模式,如在建设三沙市的基础设施方面,可以引入有实力的民间资本以“PPP”模式的形式参与;在支持远洋捕捞行业时,可以利用融资租赁的方式实现设备升级改造等。同时,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需要针对不同类别海洋经济项目的资金需求特点,加强与项目企业、融资租赁公司等各类机构的合作,积极拓展思路,找准业务切入点,达到支持海洋经济、扩大业务规模、控制融资风险的目的。
(三)完善涉海权益配套机制
建议地方政府尽快出台有关船舶、工程装置、海域使用权等抵押登记细则,完善涉海抵押品评估、交易、流转的操作流程,支持涉海抵押权益的市场化处置和流转。建议有关部门参照基准地价定价方法,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用海性质,定期编制并海域使用权基准价格,以供金融机构参考,做实海域使用权抵押。
(四)加大对海洋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
建议加大对新兴海洋产业的财政补助,如对新进企业、新型项目补贴办公经费、开办费,在一定年限内免征营业税、所得税或即征即返等。同时,对海洋渔业、涉海小微企业贷款等给予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切实降低融资成本。加大对海洋领域的财政投入和税费优惠扶持力度,健全风险补偿和共担机制,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机构参与海洋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五)搭建海洋金融银企对接平台
海洋经济涵盖了渔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多个相关产业,金融机构一对一的对接难度较大。建议地方政府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一方面为资信较好的海洋经济相关企业提供担保,保持银企融资渠道的畅通;另一方面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海洋经济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信贷资金投放力度。建立海洋融资项目信息库和信息共享平台,定期召开项目融资银企对接会,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采取项目贷款、银团贷款等多种模式,优先满足海洋新兴产业、临港先进制造业、港口物流业等领域的资金需求。
参考文献:
[1]金春花.海南省海洋金融服务的路径探索[J].海南金融,2015(6):82-85.
[2]欧哲伟,蔡汝洋,唐慧雯,符晓宇.开发性金融支持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探析[J].海南金融,2013(11):48-52.
[3]国家海洋局.201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R].2014:
参考文献:
[1]韩长赋.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2(2):04-07
[2]韩长赋.辉煌“十二五”系列报告会——农业改革发展成就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网2015年10月10日
[3]孙科峰.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甘肃科技,2010(20):1-2,17
[4]华树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题,2012(12):18-19
[5]万春雷.市场条件下农技推广创新模式探析[J].农业经济,2014(4):27-28
参考文献:
[1]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201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24-29.
[2]鹿丽,周洁明,闫叙.促进渔业发展的渔业科技创新的浅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4-16.
[3]何爽,谢富纪.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及相应政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2):29-32.
[4]汤天滋,王文翰.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J].海洋科学,2002(6):30-32.
[5]孙建富,吕丹凤,王博.“十二五”渔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经济,2012(6):69-72.
[6]胡志斌.激励农业科研院所参与产学研合作的路径探索[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61-65.
参考文献:
[1]兰祖利(美).《丰富教学模式——一本关于优质教育的指导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版.
[2]陈丽华.实现学生自我建构知识平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考试周刊,2008年14期.
[3]王晓茜.高中生创造性人格特质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5).
参考文献
[1]覃肖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问题的本因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2.
[2]闫振红.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
[3]满佳.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3.
关键词:海洋新兴产业;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0-0033-02
引言
海洋新兴产业是指以海洋高新技术发展为背景的新兴海洋产业群体。分为海洋传统产业、海洋新兴产业和海洋未来产业[1~3]。海洋新兴产业则把海洋石油天然气、海滨旅游业、海洋生物制药业等产业划在其中。海洋未来产业包括深海采矿业等[3]。中国是个海洋大国,海洋产业发达。因此,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使之成为海洋经济的新增长点尤为重要。
一、中国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
从2006—2011年,中国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处于逐年增长的趋势(见表1),且尽管受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海洋产业处于低靡状态,但是中国海洋产业总产值仍然保持稳步增长。
1.门类齐全、总体规模小,有较高的成长空间。中国具有门类较为齐全的海洋产业体系,但中国海洋新兴产业的产值占海洋总产业的产值比重很小,远落后于世界海洋经济发展形势。根据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在海洋新兴产业中,除了滨海旅游业所占比值为33.27%,剩下的其他海洋新兴产业产值所占比重都非常小,尤其是海洋矿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和海水利用业。
2.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海洋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海洋产业链条不断延长、规模不断变大,主要经过了产业结构单一阶段、二、三产业快速发展阶段、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阶段 [4]。
3.各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不均衡。由于各个省市自然禀赋和国家政策、科技发展的差异,使每个省市都有自己的主打海洋新兴产业(见下页表2)。
(二)存在的问题
1.各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水平、阶段具有差异性。中国海洋新兴产业中的海洋生物医药、油气和化工等产业的产值在2006—2007年间均有显著增加,但是海水利用业、海洋矿业和海洋电力业的增加值很小,而且海水利用业的增加值有变小的趋势。说明中国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不平衡。
2.公众对海洋新兴产业的认识不够,缺乏必要的政策体系和管理机制。由于传统渔业的过度束缚,公众对海洋新兴产业知之甚少。这样一来,公众对海洋新兴产业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导致无法形成全社会经济参与和支持发展型海洋新兴产业,减慢了其发展的速度。
3.研究人员少,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中国研究海洋新兴产业的科研人员较少,自主研发能力弱。由于科学、经济效益、技术和研究开发的可行性都不大,导致科技对海洋经济贡献率小,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技术推广的规模和速率都很小 [5~7]。如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业,研究人员仅约为1万人,并且后续力量不足。经费、人才的缺乏,导致其创新能力差,没有形成产业化。
二、发展对策
1.更新观念,提高公众对海洋新兴产业的认识。政府应该通过媒体,如报纸、电视、网络等加强海洋新兴产业的宣传来让公众逐步认识到海洋新兴产业对于海洋经济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加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人员及各级海洋从业者对发展海洋新兴产业认识,以便更好地发挥海洋新兴产业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状况,选取不同发展方式。优先选择增值快、经济效益好、产业关联性大的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在中国,考虑到海洋资源和开发的风险,应优先选择那些产业基础好、资源丰富的产业发展,如海洋工程建筑、海洋生物医药业等作为战略性产业,使其成为中国未来海洋产业中的优势产业。
3.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融资体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积极建立科技创业、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加大投融资的灵活性,形成国家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投资的良性循环。并运用市场机制,注重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改善投资环境。
参考文献:
[1] 林原.浅谈大连市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思路[J].海洋经济,2012,(1):79-83.
[2] 汪科.宁波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三江论坛,2012,(11):10-13.
[3] 孙吉亭.海洋产业资源与经济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2-3.
[4] 徐胜.中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阶段及基本思路探索[J].海洋经济,2011,(2):6-11.
[5] 李毅.山东海洋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的思考[J].海岸工程,2002,(4):46-51.
[6] 仲雯雯,郭佩芳.中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策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9):163-167.
[7] 于婧,陈东景.实现青岛海洋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3):123.
The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merging Industry in China
LI Xue-ying,XUE Zhong-yue
(School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