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社会治理的主要内容范文

社会治理的主要内容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2:1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社会治理的主要内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社会治理的主要内容

篇1

一、目标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幸福为目标,坚持把环境建设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统筹安排、综合治理,整体联动、重点突破,全民动员、社会参与”的原则,大力开展城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达到卫生整洁、环境优美、交通畅通、设施优良、秩序井然的工作目标,促进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整治范围

对城区建成区范围内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整治,针对目前城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十大”整治行动,今年重点实施“五个三”整治工程,即:三条干道、三处小区、三处公园、三处广场、三个重点区域。

三、主要任务

(一)视觉污染整治行动

主要内容:规范整治户外广告、标识立牌、门头牌匾;清除乱贴乱画及墙体广告、“窗花广告”和擅自设置的“小广告”;拆除门前搭建的简易棚房、道路两侧违章亭棚。

整治标准:重点范围内破损广告牌、未经批准擅自设立或与经营内容不符的广告、乱贴乱画小广告牌基本清除;陈旧、污损的户外广告进行更换或拆除;简易棚房、违章亭棚、占路亭体、破旧遮阳篷等基本拆除;杜绝道路两侧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挂乱晒等有碍市容观瞻现象。

牵头单位:市城管执法局

(二)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主要内容:垃圾桶、果皮箱专项治理;保洁专项治理;公厕集中整治;路、西路、北路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集中清理;改善环卫车辆车况;提高环卫工人待遇。

整治标准:统一垃圾箱制作和设置标准;增上垃圾箱和果皮箱,达到市基本要求;逐步实现垃圾箱退路;公厕数量逐步达到部颁标准,设施水平达到一类标准;无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乱堆乱倒现象,无卫生脏乱死角;城区主干道、重点区域、机械化清扫率提高。

牵头单位:市城建局

(三)园林绿化水平提升行动

主要内容:对行道树进行补植、更换,增设绿地护栏;提升部分道路两侧、接点、公园和广场的绿地面积,打造绿化景观。

整治标准:重点范围绿化注重造景艺术,按时进行修剪造型,通过见缝插绿、拆违补绿、拆墙透绿、园艺植绿、全市增绿、全民护绿,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绿,色彩丰富、层次鲜明的城市景观。

牵头单位:市城建局

(四)市政道路整治行动

主要内容:集中整治道路坑洼不平现象,井盖、雨箅子缺失损坏现象,人行道面包砖塌陷、缺损、棱角不齐现象,道路路名牌损坏,标志不规范、不整洁现象,排水管道不通现象;对和威海路部分路段进行大修。

整治标准:道路路面平整,无坑洼;井盖、雨箅子等齐全、无缺损;人行道面包砖无塌陷、缺损,棱角整齐;道路路名牌齐全、规范、整洁;排水管道通畅,无污水跑冒;护栏整洁,照明完好。

牵头单位:市城建局、市交通运输局

(五)交通秩序规范整治行动

主要内容:治理人行道、车行道违规停车行为;制止车辆、行人乱闯红灯;规范客运出租车市场。

整治标准:1.禁停路段内无车辆乱停乱放,准停路段车辆按秩序停放;无牌车辆上路,车辆和行人不守信号灯等现象基本消除。

牵头单位:市公安局

2.主干道非法营运的“黑出租”和非法“摩的”得到有效治理,客运出租车市场井然有序。

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六)建筑立面整修行动

主要内容:规范主要干道建筑立面色彩;清洗玻璃幕墙;整治建筑立面污损。

整治标准:建筑立面整修实现色调协调;空调室外机护罩简洁规范,墙体整洁,门脸美观,围墙完好。

牵头单位:市城建局

(七)环境污染整治行动

主要内容:整治热电、热电、集团等企业粉煤灰场扬尘污染;集中治理机动车排气污染,查处黑烟车。

整治标准:热电、热电、集团等企业扬尘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城区黑烟车明显减少;加油站油品质量全面升级。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八)居民楼院综合整治行动

主要内容:对重点居民楼院实施硬化、绿化、亮化完善工程;清理乱贴乱画;物业管理水平提升。

整治标准:重点居民楼院实现整洁优美、和谐宜居。注重规范、整洁、方便、实用,达到社区干净整洁,服务设施齐全,庭院绿化优美,环境舒适宜居。

牵头单位:市房管局

(九)建筑工地整治行动

主要内容:规范建筑工地围挡和物料堆放;治理渣土乱放乱埋现象;治理施工工地扬尘。

整治标准:建筑工地围挡整洁美观,物料堆放整齐有序,建筑渣土覆盖严密、运输封闭,无施工扬尘。

牵头单位:市城建局

(十)占路经营整治行动

主要内容:集中整治流动摊点、室外经营、占路经营问题;解决早夜市涨市,市场周围摊点管理混乱问题。

整治标准:1.路商户全部退路入室;路、路禁止店外经营;严重影响交通和市容环境的占路经营行为全部取缔。

牵头单位:市城管执法局

2.早市,中路、路夜市和路市场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开闭市;划定早夜市和城区市场的经营区域,逐步将市场周围摊点全部划行入市。

牵头单位:市市场发展局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成立城区环境整治行动指挥部,副市长任指挥长,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相关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和十个专项工作组。各牵头部门要按照本方案的要求,制定专项整治工作细则,逐一明确责任单位、目标要求、整治措施和完成时限,采取得力措施,确保按时完成各项整治任务。各街道(经济开发区)要认真做好所辖居民区和沿街门面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根据市统一要求,对城区主要路段进行划片分段,卫生责任落实到市直各单位,并签订责任状。市文明办要深入开展“我与我的城市共美丽”活动,组织全市干部职工开展义务劳动,集中开展卫生清理,提高全民的卫生保洁意识。

篇2

学校要按照“抓早、抓少,抓苗头和小事不出校、大事不出局、矛盾不上交”的要求,准确 掌握本区域社会动态,定期排查、研究、分析并协调有关部门积极处理各种不稳定的因素,学校 政教处每月排查两次,每月将情况上报教育局。

主要内容:

1、学校因招生、收费、特困学生就读等问题产生的矛盾纠纷。

2、校内因内部改革、教师职称评聘等产生的矛盾纠纷。

3、学生意外伤害的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

4、学校职工家庭引发的矛盾纠纷。

5、本区域有可能引发集访、超级上访和其他引发的矛盾纠纷。

新钢中学

中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例会制度

为确保全学校师生财产和人身安全,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领导,特制定本制度如下:

一、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例会。

二、会议由学校综合治理办公室负责通知,领导班子和负责安全保卫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三、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一)、传达落实省厅、市政府、教育局和各级政府部门关于综合治理工作的批示和有关文 件精神。

(二)、听取本校负责综合治理工作人员工作汇报。

篇3

一、加强目标管理责任制

1、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强综治办人员配备,要有专(兼)职工作人员,要有办公室人员担任。而且要把综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格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配合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健全目标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综治目标管理责任机制,逐级签订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综治成员站室的职责和任务,做到责任到岗、任务到人。切实做到工作有研究、有部署、有措施、有落实,加大对各站室综治目标管理情况的工作考评。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1、落实综治工作规划。按照平安建设工作的部署要求制定具体工作规划,明确平安建设工作中的任务、职责和目标,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强化内部安全管理为主要内容,以健全和落实平安建设的长效机制、解决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为工作重点,坚持规范化管理,确保制度落实到位,拓宽综治工作领域。

2、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工作人员到县城街头、社区和农村圩镇,设立综治宣传咨询台发放宣传单,向社会公众讲解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三、加强组织队伍建设

1、强化组织保障。要针对综治领导小组成员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加强组织队伍建设,综治办主任应有分管综治工作的副科级领导担任,副主任由办公室负责人担任,各股室指定一名中层干部为综治联络员,配合抓好综治工作,使综治组织更具有职能权威,充分发挥其牵头作用,形成群防群治、常抓不懈的综治工作格局,有力地促进综治责任的落实。

2、健全治安联防组织。成立治安保卫、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维稳、调解等组织机构,确保工作有人做,事情有人管,为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3、强化奖惩措施。完善以检查评比为主的监督激励制度,形成定期考评、奖惩兑现的考核机制。对从事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重视不够,制度不落实,发生案件和事故的部门、个人,评先评优实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并严格按有关规定实行问责。

篇4

一、实施内部治理审计的制约因素

1.内部制约因素分析。

(1)现有体制使得对内部治理审计的作用认识不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处于初级阶段,企业治理粗放、责任不明、法制不健全、违法乱纪现象较为普遍,会计信息失真比较严重。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功能还是履行监督职责,主要任务还是审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重点仍在财务收支。

(2)实施内部治理审计缺乏高素质人才。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组织规模的扩大,市场和贸易的国际化,以及竞争的加剧等因素使得企业经营治理难度加大,受托治理责任关系也不断深化,因此,对内部治理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对商业活动的洞察力及审计程序的相关知识,深刻熟悉和正确把握治理控制链。除需要把握会计和审计领域知识外,审计人员还需要把握市场营销、现代治理、工程技术和法律法规等综合知识。

(3)内部治理审计的对象日趋复杂,以及审计内容的广泛加剧了内部治理审计的难度。内部治理审计对象逐步发展到企业集团、股份公司和连锁店。企业内部治理层次增加,所进行的交易日趋复杂,企业与外部某些企业的关系是母子公司关系或联营公司关系。同时,由于企业的资产重组必然涉及兼并和收购、改制和重组、联合和剥离等问题,为审计对象开拓了新领域。

2.外部制约因素分析。

(1)治理审计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道路还很漫长。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实务工作起步较晚,有关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与准则的建设都不尽完善,不像外部审计那样有较为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遵循,内部审计机构或部门自我评价机制较弱,开展工作的随意性较大,更谈不上针对治理全过程的治理审计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2)内部治理审计实施的社会环境和内部环境尚不健全。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是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应国家审计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看成是国家审计的补充,并不是各单位自发的需求。所以,长期以来内部审计的有效需求不足,内部审计工作也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使得针对治理全过程的内部治理审计在我国起步较晚。

(3)对治理审计理论,非凡是对如何建设符合我国企业特色的内部治理审计这一理论的研究不足,将导致内部治理审计在中国企业内部不能很好运作。国外治理审计理论的形成及其在内审领域的广泛推行,其时间也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其治理审计理论也随着国外企业治理水平的不断发展与延伸而渐趋成熟与稳健。

(4)由于缺乏一套客观、公认的评价治理审计业绩的计量标准,致使其“贡献值”很难准确地评判。治理审计意见一旦被企业采纳,假如经营治理得到了改善、效益得到了增加,那么,如何评价治理审计在其中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是一个难题。比如:通过对计划职能的审查,提出了在计划制定时应加强“估量机会分析”的审计建议,企业采纳意见后,能正确估计未来和自身适应能力,判明自身所处的地位和所期望的方向,制定正确的计划目标,由此取得较好的收益。

二、内部治理审计制约因素的对策

1.建立一套治理审计理论来指导内部治理审计的实施。一方面,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治理审计和什么是内部治理审计,以及评判治理业绩的标准;另一方面,规范了治理审计的概念模型和评判治理业绩的标准以后,争取在短时间内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的、实践性与科学性较强的治理审计理论,以指导内部治理审计的实践活动。

2.以人为本,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实现内部治理审计职业化。要建设一支业务精、作风好、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型的内部审计队伍。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式对现有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继续搞好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资格考试。

3.尽快建立治理审计准则体系以指导内部治理审计的实施。笔者认为,治理审计具体准则可分为治理审计通用准则、治理审计具体准则(含治理审计作业准则)、治理审计报告准则、内部治理评价准则,突出被审计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性,以及各项资源有效利用比率等。在制定治理审计准则体系时,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来负责治理审计的职业治理。

4.拓宽内部治理审计的领域,进行内部治理审计项目试点。企业要从以检查、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内部控制审计向以改善机构运行状况和推动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内部治理审计转变。审计部门不仅是问题的发现者,更应成为推动改革的使者,要从治理的角度不断拓宽审计的领域,在企业内部控制、风险治理、机构改革和业务创新等活动中发挥积极促进和推动作用。

篇5

关键词 环保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 X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2)08-0055-08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8.009

长期以来,粗放型增长的背景下,掠夺式、破坏性的开发行为造成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不仅成为威胁公众生存健康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激发了尖锐的社会矛盾与激烈的群体性冲突事件。而政府的管制不力更使得市场机制在经济利益和生存环境的两个层面对弱势群体的双重剥夺表现得越加肆无忌惮,社会公平和稳定也因此受到极大的威胁和挑战。因此,有必要将环境保护纳入基本公共服务的范畴。

目前国内外基本公共服务研究的理论基础大多来自于公共产品理论、社会契约理论、福利经济理论和权利保障理论等,突出了生存保障性、基本民生性和社会福利性的原则,而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具体内容和范围的界定尚存在宽派、窄派和适中派的不同观点[1]。另一方面,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与内涵界定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的强调消费均等,有的强调服务水平的一致性,也有的认为应包括机会均等、结果均等和公众的自由选择权三层含义[2]。尤其对环保公共服务及其均等化的基本概念与内容范围,尚缺乏深入的研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的已有研究大多是从财政投入均等化[3]和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即结果均等)这两个方面来设计相关指标,例如关于地方政府环保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体系的研究[4-5]大多是从投入、产出和效率等方面出发对服务绩效进行评估,还缺乏从过程均等的角度出发的服务均等化评估。因此,对于环保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还需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以期更为全面、准确、客观的掌握环保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与主要特征。

本文旨在探讨环保公共服务的范围、内容,研究环保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与目标,以此为基础构建环保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以便准确、客观的把握与跟踪各地环保公共服务的整体状况,反映环保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中的实际问题,为政府决策和管理改进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1 环保公共服务的范围和内容

现有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的相关研究主要分为四类:一是从政府的性质出发,认为政府所有的工作都是公共服务;二是认为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是同义的不同表达;三是从政府职能的角度出发,认为除经济调控、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之外的工作就是公共服务;四是认为除了有形的公共产品之外的、政府为民众提供的无形的消费服务就是公共服务[6-7]。可以看出,以上四种观点中,第一、二种观点属于较为广义、宽泛的界定方法,而第三、四种观点则属于较为狭义、有特定性的界定方法。在环保公共服务的内容中,所提供的诸多有形的公共产品与无形的公共服务之间往往具有密切的关联性而难以分割,如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运行中提供的服务与安全、清洁的饮用水、空气、环境等公共产品之间的关联性,又如环境监测设施等公共产品与企业排污监管、环境信息的公开等公共服务之间的关系,都具有此类的特点,因此,对于环保公共服务内容的界定应采取较为广义和宽泛的界定方法。

环保公共服务旨在为公民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所必需的基本保障。根据环境生态问题的现实紧迫性以及各类服务所涉及的公共利益的重要性,环保公共服务的核心内容可以界定为环境监管服务、环境治理服务和环境应急服务这三项[8]。另一方面,环境监管、环境治理与应急服务的效率和产出并不仅仅取决于政府的投入以及硬件设施等的提供,在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相关政策与制度的建设、环境信息公开、公众参与与社会监督以及环境宣传教育中企业、社会环保意识与努力程度的提高。因此,为保证服务的有效性、综合性和完整性,从政府履行环保责任的角度出发,对于环保公共服务的范围与内容的界定,需要将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的整个过程中政府所应提供的公共产品与服务都纳入其中。基于这样的认识,环保公共服务的范围还应该包括环境政策服务、环境信息服务、环境教育服务。

(1)环境政策服务是指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划与标准的制定,为行政部门履行职能,以及为公民维护权益提供法律依据。

(2)环境监管服务是指对于各类社会经济活动及其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监管,并对其中造成严重污染的行为,依据法律法规进行必要的惩戒和处罚。其中主要包括环境监测、建设项目的环境许可与审批、政府决策与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估、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政处罚和环境犯罪等环境法制、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的内容。

(3)环境治理服务是指建设各类环境基础设施对环境污染进行预防、消减和恢复。主要包括排水、污水处理、垃圾收集与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的投资、运行与管理、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