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各种食品行业研究范文

各种食品行业研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8: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各种食品行业研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各种食品行业研究

篇1

关键词:食品安全 措施 安全管理

1、计量与标准化及食品安全管理概述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质量与安全关系到人类的健康、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现阶段很多企业大力量先后按照150 9001、15022000、150 14001进行质量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通过组合认证,全方位保障食品安全。因此.发达国家政府纷纷采用技术和法律的手段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对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因素进行有效监控。食品生产加工行业,就计量工作在食品质量安全中的地位、作用及基层计量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和思考。计量工作在食品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计量检测工作是行业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它贯穿于行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食品出现问题的主观原因是思想不重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管理不善。食品安全管理对于食品行业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加强食品行业的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防止工作人员对食品安全的安全管理概念的不清晰,而且对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有重要作用,因此食品安全管理不仅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而且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食品行业倒闭,食品行业运营产生问题都应该从食品安全管理上找到相关起因。无论是表现良好的食品行业还是表现很差的食品行业都应该时时刻刻注意食品安全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维持食品行业长久的竞争优势和发展。食品安全管理强调的是一系列的过程,其目标是食品行业高层管理人员为了实现食品行业良好的运营,构建良好可靠的管理系统所涉及的种种活动的集合。食品安全法的颁布施行,对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全方位构筑食品安全法律屏障,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切实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食品安全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在国际上,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成为重要的话题,一些发达国家抓住了一些被歪曲的事实或者个别案例,对中国进行的误导宣传,导致很多国家联合起来退货和抵制中国产品和食品的入境。因此,食品安全问题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来看,切实关系到国计民生。近年来很多大型的食品行业突然倒闭,暴露了食品安全管理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食品行业缺乏监督管理的动力,食品行业相关管理人员观念落后,食品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和运行部门独立性较差而造成的食品行业存在严重后果。

2.1监督管理动力的缺乏是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

食品安全管理顾名思义,既是对食品行业自身进行监督管理,因此这个过程存在很多的阻力,没有任何个人或食品行业倾向对自身进行监督管理,即使采取了某种措施监督和管理,很多时候这些行为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很少将这些措施落到实处。一方面,食品行业高层管理者不愿意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控制制度,来约束自身和管理人员的行为。另一方面,食品行业也淡漠食品行业管理的因素,认为食品安全管理没有什么实际价值,但是为了食品行业长期持续的健康发展,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可或缺。食品安全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另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就是:食品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独立性。很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者也是受影响对象,因此让这些管理人员自己监督自己,很显然这个过程本身存在很多矛盾和阻力。很多情况下,食品安全管理的实施过程本质上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才实行的。

2.2观念落后是食品安全管理的另一个主要问题

很多食品生产者,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食品安全管理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由于很多食品生产者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很多人甚至没有听到从计量与标准化的关系谈当前的食品安全管理这个概念,也不了解食品安全管理所涉及的过程及目标,因此即使制定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也很难付诸实施,将食品安全管理的监督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有的管理者甚至认为食品安全管理是对食品行业发展的一种制约和束缚,会加大食品行业的工作负担。观念上的偏差在食品安全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有的食品行业甚至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实施管理, 这种心态不可能使得石油安全管理的积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3、计量与标准化角度的食品安全管理的措施

针对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大型食品行业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良好的环境氛围是食品安全管理的根本保证、管理机制和清晰的绩效评估体系。

3.1良好的计量与标准化制度是食品安全管理的根本保证

现阶段,良好的计量与标准化制度一直是食品行业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如何构建良好的文化,对于食品生产者的工作环境和食品行业的正常运行都有重要的影响。很多学者认为计量与标准化制度决定了食品行业经营状况的好坏。计量与标准化制度是一种无形却充满力量的影响力,它对组成整个食品行业的食品生产者起到约束的作用,从而提高食品的安全保障。良好的计量与标准化制度围可以凝聚一个食品行业的集体力量,推动食品行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一个食品行业建立独特的食品安全管理理念,那么这个独特的食品安全管理理念无形中就会为食品行业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食品行业最终获得生产经营丰收的硕果。组建食品行业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必须具有超前的风险意识,才能使食品行业的管理理念在迅速发展的社会中逐渐成长并完善。

3.2计量与标准化体系是食品安全管理的保证

良好的食品行业规范制度是一个食品行业有序运营的根本保证。不仅对于食品行业如此,对于任何社会单位的有序运行也是如此。如果食品行业有健全的管理制度,针对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大型食品行业采取一系列措施,对于长庆油田来讲,采取化学清洗作业安全管理制定的相关措施,以及储运石油方案与计划书的编制和清洗作业方案的制定,包括施工安全措施,应急方案,组织机构和审批意见,以及填写报告。绩效评估包括很多方面,对于食品行业来讲,可以有财务绩效,员工工作绩效,产品绩效,虽然不同的绩效衡量食品行业运营的不同方面,但是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公正与实用。如果任何绩效考评标准不能够体现公正与实用,那么也不会取得良好的食品安全管理结果。例如,对于财务绩效如果失去了公正,那么投资者会依赖错误的信息,这样对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造成很大影响,员工的薪酬绩效评价若失去实用和公正,会导致员工消极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食品行业内控的效果。因此食品行业在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时,必须时刻体现体系的公正和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食品安全管理结果。

总结

通过对食品安全管理过程的详细描述,发现食品安全管理主要存在很多问题。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只有切实制定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使食品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对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全方位构筑食品安全法律屏障,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切实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魏玉娟.关于保障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运行有效的探讨[J].食品安全,2010,(08)

篇2

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食品行业无证照集中治理活动工作部署,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行动,组织质监、工商、卫生、食药监、综合执法等相关部门开展食品行业无证照治理活动。现将整治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专项整治工作落到实。

为了更好的将此次专项整治行动落实到实处,县政府成立了食品行业无证照治理领导小组,制定了《XXXXX县食品行业无证照集中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组长由XXX副县长担任,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组织、协调、督导食品行业无证照治理活动的开展。方案要求在工作中各单位把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结合起来,并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对重点区域、重点对象、重点行业进行专项整治,精心组织,认真部署,严厉打击无照生产经营行为。在此次专项行动中,县食品行业无证照集中治理领导小组,先后多次组织召开食品行业无证照集中治理工作专题会议,各成员单位分别汇报无证照集中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各单位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全县食品行业无证照治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二、联合执法,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为落实好县政府食品安全整治工作要求,我们积极组织卫生、工商、质监、食药监、商务、综合执法等有关部门,对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消费等各领域的食品行业无证照经营行为进行了全面排查。整治活动中,全县共出动执法车辆343辆次,出动执法人员896人次,排查食品单位1115户,其中无照经营户323户,包括食品生产加工点5家、食品经营门店59户、集贸市场经营摊点72户、餐饮店187户,所有无照经营户都已发放整改通知书,补办营业执照23个,取缔无证照经营食品户119户,处罚3户,确保了全县食品市场的安全稳定。工作中,我们努力做好办公室工作,履行好上传下达职责,收集汇(文秘站:)总各部门整治行动的进展情况,上报给县政府,确保各位领导能够及时掌握整治工作动态,同时组织对各领域开展督导检查,将发现的问题向有关部门反馈,以促进食品安全整治行动的深入开展。

三、加强协调,综合治理。

篇3

【关键词】社会责任报告;食品行业;体系构建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界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正不断深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正不断加强,社会实践也在不断创新。2006年国家电网的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的报出,开启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的新篇章,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认可和接受。企业作为社会系统的组织和市场的主体,社会性质和经济性质就决定了其必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当前,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的一种发展模式和管理战略,更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作为食品行业,由于其所生产的产品关乎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在承担社会责任时,便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然而近些年来曝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却让人们对其失望和惊叹。因此,拥有明确、合理的社会责任报告体系,对食品行业有着重要意义。

一、我国食品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现状

1、披露消极化

根据国内CSR在《价值发现之旅2010-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针对国内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食品行业CSR报告数量少,质量不高,食品安全信息披露不足。食品行业社会责任披露存在严重的问题,大部分企业从未报告。据资料显示,2011年来自食品行业报告18份,占食品行业仅20%。其中,大部分是酒类企业,占披露部分的56%。①由此可见,食品企业并不是很积极的对待社会责任报告。

2、形式模式化

已经的报告,多数也流于形式。以2008-2010年双汇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该企业三年的社会责任报告几乎均是依照通用社会责任报告复制得出。对于食品类行业来说,其社会责任报告没有结合该行业的特点,只是硬性的套用模式对外报出。

3、内容虚夸化

目前,社会责任报告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企业对外宣传业绩的工具。涉及行业比较敏感和实质的内容不加以阐述,比如:食品添加剂问题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但在已评估的食品行业报告中,没有报告专门对食品添加剂的问题进行说明,部分报告中提到遵守国家或国际相关标准,但未作进一步解释;在企业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后,企业采取回避政策,不在报告中提及。因此,在内容上,食品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内容缺乏实质性,不能发挥社会责任报告真正的作用。

二、食品行业社会责任报告体系构建

食品行业是关乎民生大计的行业,该行业生产产品的好坏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发展。因此,食品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应该以保障高质量产品为中心,以保证相关者利益和高环境效益为两翼,以获得更大利润和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驱动力,使得企业更好的该报告,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感。笔者以这一原则进行食品行业社会责任报告体系构建,主要包括四大方面:利益相关者、产品质量、环境效益、报告后记。体系概况,如图一。

1、报告前言

该部分主要是对企业自身发展及企业报告情况的一些介绍以及企业成立的专项社会责任报告的部门。

(1)企业介绍。企业名称、所有权性质及总部所在地;主要产品及服务;企业运营地域及运营架构、规模、治理结构、董事会结构。

(2)报告规范。该部分主要介绍报告可靠性保证、组织范围、时间范围、报告周期、数据说明、参考标准,以及解答报告及内容方面问题的联系人。

(3)高管致辞。高管应该对企业与社会责任报告关系作出声明,并对企业年度社会责任工作作出总结。

(4)关键绩效表。说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工作绩效比较表;关键绩效数据表;报告期内公司荣誉表。

(5)专业部门。说明该部门由哪些部门参与或组成,可以是企业临时的部门也可以是长期的部门,他们主要负责调查信息,制定框架,撰写报告。

2、利益相关者报告

(1)投资者责任报告

对股东的责任。股东是企业主要的投资者,他们在利益相关者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更加关注从企业获得的收益。企业要给股东合理的回报,使股东对企业的运作满意、对资金的使用放心,保证股东的资本保值增值,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增强企业的融资竞争优势。此外,企业对股东负责,还应及时向股东提供真实的投资和经营信息和财务状况,通过公司的资产利润率、资产负债率、股利支付率、市盈率等情况证明企业所具有的良好的成长性、收益性、安全性。

对债权人的责任。在企业的资本结构中负债通常占有较大的份额,债权人主要关注企业组织是否有可靠的信誉,有足够的获利能力偿还债务,因为他们不能直接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运作行为,同时加上信息的不对称,企业经营中的道德风险对债权人的损害有时比对股东的损害还要大,债权人需要承受比股东更大的财务风险。由于债权人只能通过合同形式来约束企业不利于债务偿还的行为,对财务责任进行界定。因此,公司经营状况相关信息的披露是双方享受权利及履行义务的前提条件,企业作为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总资产报酬率等各方面的信息。

(2)供应商责任报告

供货商是企业供应链上关键的一个环节,建立良好的供应商关系能够有效降低交易费用。这里将企业自身产业链中供应部分视为单独的个体,因此供应商分为:内部和外部。

首先对外部供应商。就整合双方资源和竞争优势来共同开拓市场方面来看,与供货商建立长期、紧密的业务关系,是扩大市场需求和份额必然途径。通过实行供应链管理,缩短存货周转天数,优化库存管理能力,能够直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利润,提升企业财务绩效。供应商在选择客户时会对企业进行评价,以确保自身利益。其次对内部供应商。内部供应属于企业的一个部分,但又是一个单独个体。该部分位于企业整个部分的上游,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企业应提供财务数据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一方面提升自身信誉,吸引最优供应商;另一方面可以使得供应商更加了解企业需求,保障原材料的质量和数量。

(3)员工责任报告

员工是企业生存下去的根本所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员工的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员工为企业服务,也期望从企业得到归属感和个人成就感,员工自身价值的实现依赖于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在对待员工管理上,应披露有关员工的待遇的相关指标如:职工劳动率、职工薪酬支付率、职工安全事故率、职工人均教育费等。

(4)消费者责任报告

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只有最终被消费者消费,企业才能实现自身的盈利,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企业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如何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给消费者,这不仅仅是为了利润,更是承担了一份责任。因此,在报告中企业应当明确的指出如何保证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优质,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两者的双赢。

3、产品质量报告

企业是为社会提品和服务的组织,食品企业提供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产品,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在对

(1)合格率

合格率是企业合格产品数量与全部产品数量之比。它是一个动态指标,直接反应了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也是消费者容易理解和关注的信息。因此,企业应该将一年度里产品的合格率对外公布。

(2)消费者满意度

该项主要是反映了企业产品满足人们生活的程度,产品真正的使用价值。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因此会不断的满足消费者需求,了解消费者的满意度,以增加销售量,获得高利润。该项指标的获取需要企业进行市场调研,接触消费者,实现两者的双互动。

(3)产品售后保障体系

该部分应该阐述企业售后保障体系如何,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如何才能保证消费者利益。企业在遇到食品安全事件时,是否可以及时的启动该保障功能,带来的效果又是怎么样的。

4、环境效益报告

社会责任报告最初的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近些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关于环境效益方面的报告还是相对比较完善和成熟的。对于食品行业,其环境效益不像制造业那么的明显,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仍然会造成污染。

绿色营销。食品行业已经不仅仅是产品质量的竞争,还夹杂着包装、销售方式等因素,在这方面企业应当报告其产品自身成本和其他因素成本的比率。该比率不仅说明了企业对产品质量的关注度,也说明了企业是否合理的利用资源。此外,企业应该披露应有的排污系统利用率和资源利用率。

5、报告后记

(1)企业对社会责任报告的后续处理。一方面,企业应该对以后社会责任报告有一定的规划;另一方面要汲取专家及读者的反馈意见,作出反馈表,以便以后编写报表参考。

(2)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社会责任报告不应该成为企业宣传的工具。企业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是完美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和差错,例如:双汇的“瘦肉精”事件,个大餐馆的“地沟油”事件。面对这样的负面事件,企业应该正面的接受和积极的处理,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应该加以披露。首先,披露负面事件能够使得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认识到薄弱环节或松懈环节;其次,能够反映出企业是如何对待出现的问题,传递给利益相关者是否可信的信号。

三、结论

食品行业社会责任报告体系是以通用体系为基础,结合该行业的特点,融合了社会关注度而建立的。它的构建一定程度上为该行业报告提供了更加具体的标准,从而使得报告更加具有实用性;也会引导食品类行业更加积极的对待社会责任报告,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由于该体系没有应用数据指标,在实际应用时存在使用弹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然而,要想使企业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更好的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仅仅有报告体系还是不够的,这只是一个中性的措施。要想完善食品行业社会责任报告,一方面需要硬性措施:国家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积极的政策指引;另一方面需要软性措施: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学习社会责任,使得企业自主认识到企业性质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注释:

①来自http:///stock/#query=EQA_464_801120&DataType=HS_RANK&sort

=PERCENT&order=desc&count=24&page=0数据,并进行统计整理得出。

参考文献

[1]Gray R.H.,Kouhy R.,Lavers S.Corporate social and environment reporting: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UK disclosure[J].Accounting,Auditing and Accountability.Journal,1995,VoL.8(2):47-77.

[2]Brummer S.,Pavelin S.Voluntary social disclosures by large UK companies[J].Business ethics:a European review,2004,VoL.13(2):86-89.

[3]阳秋林.架构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指标分析体系[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3).

[4]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Z].2006,9.

[5]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Z].2008,5.

[6]陈晶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华东师范大学,2011.

[7]中国网络电视,http:///20110729/103955.shtml.

注:本研究系陕西科技大学博士基金项目《基于企业家职能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体系构建》(BJ09-19)资助。

作者简介:

篇4

关键词:宠物食品;现状;问题;对策;发展

中图分类号:F407.8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5日

一、引言

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经调查分析,近几年城乡居民养的宠物猫、宠物狗数量剧增,与宠物相关的行业迅速发展,宠物食品成为了消费品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人们对于宠物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多样。虽然我国的宠物食品产业与国外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是从我国的经济环境来看,我国的宠物食品产业依然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二、我国宠物食品产业现状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宠物食品产业已经形成了包括干粮、湿粮、零食和营养品四大类的规模产业。据《宠物世界》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国内宠物的饲养品种中,猫和狗占有74%的份额,水族宠物占15%,其他种类约占9%。因此,在各种宠物食品行业中都以猫和狗为基本开发品种。在品牌运作方面,我国形成了两大明显的品牌阵营:一是以玛氏、雀巢和皇家为代表的国外品牌,他们占据了我国中高端市场约70%以上的市场份额;二是以好主人、诺瑞和珍宝等为代表的国内品牌,主要占据我国的中低端市场。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宠物食品行业存在明显的品牌垄断特点。

我国宠物食品行业的销售收入发展迅速,据统计,2010年至2014年间,我国宠物食品行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高达25.45%,到2015年末我国规模以上宠物食品行业国内销售收入为245亿元,由此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宠物食品市场将有望持续快速地发展。

三、我国宠物食品行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宠物食品企业从原料选择、研发生产到品质控制,都越来越接近国际化标准,而且在外观和人性化设计等方面,也不比国外名品逊色。但是我国本土的宠物食品企业在很多方面还是差强人意。

(一)宠物食品行业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我国宠物用品行业起步较晚,虽然国内的宠物用品市场发展迅速,但对应的行业协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宠物食品仍然是作为饲料在进行管理,也没有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这就导致很多厂家的产品在质量和性能上差异较大,从而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宠物食品市场品牌建设滞后。目前,我国销售的宠物食品主要是国外品牌,国内的知名品牌寥寥可数。造成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宠物食品企业规模较小、产品较单一,与国外著名宠物食品企业相比,还处在萌芽阶段,品牌建设投入有限;另一方面是由于外销利润丰厚,使很多企业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国内市场的开发上。

(三)缺少相关的政策法规,行业管理滞后。首先,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的无序竞争、法制观念的淡薄和管理的不规范,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宠物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其次,非法养殖和非法交易的大量存在和集贸市场式的交易模式,长期没有得到解决,冲击了正常的市场秩序,间接影响到了国家对整个宠物行业的宏观调控能力。这种情况如果继续长期存在,将严重影响到我国宠物经济的发展。

(四)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低下不仅影响着我国宠物食品行业的生产、流通和服账平,也影响着健康宠物文化的传播和全社会对宠物行业的认知水平,从而直接影响了宠物消费群体的成长。不仅如此,专业人才的缺乏,更是严重影响了我国宠物产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声誉。

四、我国宠物食品行业发展建议

宠物食品市场是各类宠物用品市场中竞争最激烈的市场,而我国巨大的宠物食品市场潜力更是吸引了众多的世界宠物食品企业的争夺。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使我国宠物食品行业可以顺利找到自己的目标市场,赢得市场份额,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制定并完善宠物食品行业标准及管理规范。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比较系统、完善的关于宠物食品行业方面的法律法规,而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的一些重要问题,急需通过制定宠物饲养环境治理、宠物交易市场管理和宠物服务行业管理等方面的条例来解决。只有制定、完善了宠物食品行业的生产标准,才能进一步规范我国的宠物食品行业,从而使我国的宠物产业管理有章可循。

(二)满足消费者的期望。宠物主人们对宠物食品都有着不同的期待,如宠物食品要安全,或者是要有充足的营养等,满足消费者的这些期望至关重要。在众多期望中,“健康”是很多消费者认为最重要的,对那些花费高额的消费者来说尤其如此;而另一些宠物主人则主要关注宠物食品的经济实用性,同时对宠物食品的适口性和消化性等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对此,周建峰先生首次提出了“精确把握消费感觉”营销理念,也就是说通过精确研究消费者购买宠物食品时的消费感觉来达到营销目的,研究得出的消费者心理准确度越高,产品就越会被消费者接受。

(三)保证宠物食品质量,控制源头产品质量。动物性食品的原料必须经兽医部门批准并符合“适合人类消费”的标准。宠物食品生产商首先要保证原料的优质性,虽然宠物食品的未来发展趋势难以预料,但是优质、安全和营养仍是关注的主题。时至今日,人们对功能性宠物食品仍有争议,虽然新的功能性的宠物食品不断推出,但很多消费者仍然不太愿意使用含有功能性添加剂的宠物食品饲喂宠物,主要原因就是担忧食品添加剂会影响宠物的健康。

(四)改进产品包装,优化运输流程。我国的宠物食品产业应综合考虑产品包装的设计规格,既要装载方便,又能提高辐照效率。内包装材料的选择不仅要满足拉伸强度和密封性能要求,还要考虑可以腾出的空间和可以节省的时间。实践证明,采用电子监控,实时查询各周转环节的存货状况是减少货物积压、及时装柜出运、补充缺货产品、缩短交货周期的有效办法。

(五)健全宠物食品出口标准,完善辐照质量标准体系。根据宠物食品发展需求的新变化,尽快制定宠物食品在生产、销售、出口方面的标准和法规,以规范企业行为。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个性化辐照工艺标准,从而改善宠物食品的仓储条件,规范产品管理。在对宠物食品进行仓储时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足够的产品存储和周转空间;未辐照产品、已辐照产品和不合格产品要进行隔离分区;通风良好;光线柔和明亮;防潮防湿。

(六)加强品牌营销,打造知名品牌。我国的宠物食品品牌与国际强势品牌相比,尽管已经进行了合理的品牌定位与有效的品牌传播,但品牌的建立仍然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国内企业同时面临着生存与跨越式发展两个方面的压力,因此在资源与经验都有限的前提下,我国宠物食品企业在销售策略方面一定要有侧重点。目前的重点就是抢渠道,通过渠道的完善来推动销量,用渠道的优势弥补品牌不足的劣势,从而为品牌的形成奠定规模基础。国内公司可采取“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大部分现代渠道由于国际品牌比较强势,国内品牌可有重点的选择进入,不必进行过大的投入。而在传统渠道以及二三线城市,由于现在宠物食品市场的大部分区域几乎为空白,加之成本较低,所以应快速完成渠道及终端布点工作以抢占市场。

主要参考文献:

[1]马保臣,刘锡武,于涛,薛廷伍,路复员.世界宠物食品的概况及对中国宠物食品发展的思考[J].饲料工业,2007.15.

[2]李娅,赵子轶.浅析中国宠物食品行I发展机遇与挑战[J].广西畜牧兽医,2008.2.

[3]刘朗.宠物食品发展前景[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0.11.12.

[4]林德贵.我国宠物业现状、机遇与挑战[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0.Z1.

[5]米锦欣.宠物豢养的经济视角[J].t望,2004.22.

[6]秦少青,田荣福,潘云峰.我国宠物业存在的问题[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4.11.

[7]郭欣.我国宠物服务企业的营销策略分析[J].中国商贸,2010.3.

[8]陈莹.我国宠物商品经济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4.11.

篇5

(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210037)

摘要:我国食品行业面临如何持续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本文首先基于波特钻石模型基本框架,构造了我国食品行业区域竞争优势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然后依据2004—2010年全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综合实证结果,认为对我国食品行业总体以及三个子行业区域竞争优势的形成,都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有:农业资源因素、劳动力成本因素、产业集聚因素、企业规模因素;而产业开放度、全要素生产率和企业营销支出因素对行业的影响各异。最后本文提出了促进食品行业区域发展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食品行业;竞争优势;钻石模型

中图分类号:F 71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4.390X(2015)01.0044.07

收稿日期:2014.08.26修回日期:2014.09.20网络出版时间:2015.01.0713:06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食品工业竞争力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2012SJB63003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面向粮食安全的粮食供应链整合研究”(14YJCZH053)。

作者简介:张贞(1972—),女,江苏南京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

网络出版地址:http://cnki.net/kcms/detail/53.1044.S.20150107.1306.010.html

Research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Regional Food Industry Based on Diamond Model

ZHANG Zhen,HU Feif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China)

Abstract:The problems which Chinese food industry facing are sustained growth and coordinatedregion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firstly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model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regional food industry based on Diamond Model, then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31 provinces from 2004 to 2010. The results show that, such factors as agricultural resources, labor cost,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firm size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such factors as industrial opening, TFP and enterprise marketing expenditure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different industries. Final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pecific proposals to promot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food industry.

Keywords: food industry; competitive advantage; Diamond Model

食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工业部门,不仅因为近年来食品行业占工业总产值比例一直保持在8%以上,是重要的支柱产业;还因为作为农业的主要下游产业,发展食品业对于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食品工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促进我国食品工业区域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到2015 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食品工业产值占全国比重提高到60%左右,形成食品工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因此研究我国区域食品行业竞争优势的动力因子对于推动食品行业持续增长以及区域协调发展都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国内学者围绕食品行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和影响因子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有:曾利彬利用编制的食品制造业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研究了省域差异[1]。闫逢柱等通过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和国内市场占有率对我国食品制造业区域国际竞争力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食品制造业整体国际竞争力存在巨大差异,中西部地区明显强于东部地区且呈上升趋势[2]。贾杉同样利用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标得出了与闫逢柱类似的结论[3]。王图展研究了农业资源因子与食品工业发展的关系[4]。王汉斌提出食品加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模型:食品加工业国际竞争力由食品加工业竞争资源、食品加工业生产过程和食品加工业消费需求创新三个因子驱动,其中三个因子用九个指标测量[5]。还有一些研究涉及具体的食品细分行业:例如张莉侠发现乳制品消费支出和技术效率对区域乳制品产业竞争优势有显著影响 [6];杨兴龙发现全要素生产率、企业规模和销售费用促进了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的竞争优势[7]。总的来看,目前的研究有两方面的缺陷:侧重评价体系的研究,缺乏影响因子与竞争力表现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实证研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涉及影响因子的实证研究对于因子选择比较分散,缺乏统一的理论框架,有一定的随意性。

本文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分析框架,选择影响因子进行实证研究,能够比较全面地考察我国食品行业区域竞争优势驱动因子,将有助于更深入地掌握我国食品行业经济运行规律,帮助制定因地制宜的区域产业发展策略。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0世纪90年代初迈克尔·波特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竞争优势概念。波特认为自然资源禀赋差异是潜在的比较优势,而竞争优势才是各国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现实态势。波特指出一个国家在某一个行业取得成功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的战略与行业结构等四个关键要素,以及机遇和政府两个重要变量,这就是著名的“钻石模型”。本文主要依据“钻石模型”,具体设置四个方面动力因子:资源类因子(包括生产要素和相关支持产业)、市场需求因子、产业结构因子、企业策略因子。在此不考虑政府与机会两个外生变量,原因在于这两个因子都是通过前面四个因子发挥作用,而且比较难以获得量化数据,特别是机遇因子不但不能操作化,甚至验证的过程常常是从结果去推论其原因[8]。

(一)资源类因子

资源类因子考察两个因素:劳动力资源和农业资源。在钻石模型中,生产要素可以进一步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我国农副食品业、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强度分别是0.21%、0.45%、0.60%,远低于制造业0.78%的平均水平,又由于食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本文只考虑初级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源。一个地区劳动力资源越丰富,获取劳动力成本应该越低。张霞验证了当地职工工资水平与农产品加工业区域优势是负相关关系[9],贺灿飞也验证了当地名义工资与制造业区域比较优势为负相关关系[10]。因此本文假设区域劳动力获取成本与食品行业区域竞争优势形成为负相关关系。

农业部门是食品行业重要的相关支持产业。根据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产地要素禀赋越丰裕,越有利于降低投入品成本和原材料运输成本,因此也越有利于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由于我国农业资源禀赋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性,区域农业资源禀赋在品质和数量两个方面都相差很大,进而会影响到食品业空间布局的差异性。从实证研究结果看,王图展和贺灿飞验证了农业资源禀赋对农产品加工类产业区域优势有显著影响,但张霞认为工业品布局还受到制成品运输费用影响。笔者认为作为食品原料的农产品有不易保存和运输费用比较贵的特点,因此假设区域农业资源丰裕会对区域食品行业竞争优势形成产生正面影响。

(二)市场需求因子

波特认为内需市场一方面通过规模经济提高产业内厂商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若内需市场对质量有较高的要求,产业内厂商将可以掌握市场的脉动,也会有更多创新与发展的动机。也有学者认为运输成本下降和现代物流的发展使得区域性贸易得到广泛发展,地方市场规模未必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地方市场需求可以通过区外市场获得充分满足 [11]。笔者认为,所谓市场效应要联系具体的区域层级,相对于国与国之间的市场需求差异,国内区域市场的“本土市场效应”可能会不显著,市场需求对于食品行业区域竞争优势形成影响不确定。

(三)产业结构因子

产业结构因子本文考察产业集聚、产业开放度两个因素。产业集聚会带来外部经济效应。其机理在于同行业企业在一个地区的集聚,企业为取得各种投入品所耗费的成本大大降低,企业能够很容易地从当地获取行业的最新市场动态,搜索成本大为降低[12]。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减少生产或交易成本而大量汇集过来形成“集聚效应”,从而使得该区域该产业的竞争优势上升。因此本文假设产业集聚与食品行业区域竞争优势形成为正相关关系。

主流观点认为,外商投资通过带动出口、促进资本形成、降低技术创新成本以及技术外溢效应等多种途径推动了投资地经济的发展 [13]。但是不少实证研究得出相反结论,学者们对此的解释是当本地企业吸收国际技术能力较低,以及外商投资出发点是占领国内市场和利用廉价劳动力资源时,外商投资对行业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并没有促进作用 [14]。因此,本文假设产业开放度对食品行业区域竞争优势形成存在不确定性。

(四)企业策略因子

企业策略因子本文考察生产率、企业规模和企业营销支出差异三个因素。生产率反映了企业投入产出的效率。生产率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两个部分,技术效率高说明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高,能够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技术进步说明企业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设备。因此本文假设生产率与食品行业区域竞争优势形成是正相关关系。

一般经济理论认为随着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会产生内部规模经济性;同时根据“熊彼特假设”,大企业的资源优势和垄断地位保证了大规模的研发投入,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这两个方面的原因都有助于解释企业规模对于竞争优势形成有正面作用。但是理论界一直有竞争性假说,认为大企业会患上“大公司病”,以及中小企业更加具有“企业家精神”,更加有利于技术创新[15]。高良谋等认为实证结果的差异主要源于存在行业差异,不同行业的规模阀值和临界规模点不一样[16]。我国食品行业突出的现象依然是行业集中度不高,小型企业过多。因此笔者认为随着企业规模扩大,规模经济性会比较显著,企业也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新产品研发和技术革新,因此假设企业规模与区域竞争优势形成为正相关关系。

企业营销支出差异会导致消费者对于企业产品形成差异化印象。企业的营销投入体现为销售付出的成本,会增加产品的销售价格,只有当消费者对这种价格差异认可时,营销努力才会拓展市场份额;否则,当消费者不认可这种价格差异时,随着产品销售价格提高,反而会使市场份额缩小。所以企业营销差异是否会促进食品行业区域竞争优势提高需要实证检验。

二、计量模型设计与数据

(一)计量模型与变量说明

根据以上理论分析设置食品行业区域竞争优势影响因素计量模型如下:

模型变量说明如下。

1.被解释变量

因变量选取区位熵表示食品行业区域竞争优势。由于我国省际区域规模有很大差异,通过区位熵指标可以排除区域规模差异影响,有利于显示真正的区域优势产业,真实地反映生产要素地理空间分布、主导经济部门的作用及其变化特点,被多个学者应用于区域产业优势实证研究 [17]。具体计算公式为:一个地区食品业(或者三个子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食品业(或者三个子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区位熵大于1,可以认为该产业是地区的专业化部门,区位熵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

2.资源类因子

农业资源指标选择当地实际农林牧渔总产值占全国总产值比例,以NMSjt(t时期j省农业市场份额)表示。该指标越高,表示当地农业资源越丰裕。劳动力成本指标选择当地制造业人均工资与全国制造业人均工资的比值,具体设置指标REWjt(t时期j省的制造业人均工资与全国制造业人均工资的比值),当地制造业人均工资水平越高,表现为REW值越大;反之,当地制造业人均工资水平越低,表现为REW值越小。

3.市场需求因子

当地市场食品消费规模指标为当地居民食品消费总额占全国食品消费的比例,具体设置指标为CONjt(t时期j省的居民食品消费占全国食品消费比例)。其中当地居民食品消费总额指标为计算所得,具体计算公式为:各地区当年居民食品支出规模=各地区年末人口数×城镇化率×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中的食品部分+各地区年末人口数×(1.城镇化率)×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现金支出的食品部分。

4.产业结构因子

产业集聚指标用SUMjt表示,选择当地食品业(或者三个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目占全行业比例,此比例越高,说明食品企业在该地区的相对集聚程度越高。产业对外开放程度选择出口依存度和外商投资比例两个指标。具体设置EXPjt(t时期j省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出货值占当地食品业总产值比例),FDIjt(t时期j省三资企业实收资本占当年食品业实收资本比例)。

5.企业策略因子

生产效率选择全要素生产率环比增速指标,以TFPjt表示(t时期j省规模以上食品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环比增速)。其中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使用基于DEA数据包络分析法的TFP指数计算方法。产出指标为食品行业总产值,劳动力投入指标为全部从业人员年均人数,资本投入指标为固定资产净值年均余额,中间投入指标使用主营业务成本减去人工费用和固定资产当年折旧所得。

企业规模指标选择当地食品业企业平均产值规模与全国行业平均产值规模的比值来表示,具体设置为SCAjt(t时期j省规模以上食品业企业平均产值规模与全行业平均产值规模的比值)。企业营销支出差异选择当地食品业营业费用占产值比例指标,具体设置为MKTjt(t时期j省食品业规模以上企业营销费用占产值比例)。

(二)数据来源与估计方法

以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样本期间为2004—2010年,面板数据由217组观测值组成。原始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宏产业集群数据库数据,两次经济普查数据,全部数据以2002年为基年进行价格平减。本文使用EVIEWS7.0软件对上述计量模型进行了估计。使用Hausman检验确定随机效应模型是否优于固定效应模型,结果发现全部可以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于固定效应模型,由于时间序列比较短,本文不进行协整检验,而是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在面板数据存在异方差和时间序列相关性时,可以提供可靠的估计。

三、结果与讨论

(一)我国食品行业区域竞争优势变化分析

本文利用区位熵指标测算了2003—2010年我国31各省份食品业及三个子行业的区域竞争优势。

从食品业整体考察,2010年食品业区位熵排名前5位依次是:西藏(2.71)、黑龙江(2.39)、吉林(2.01)、四川(1.97)、广西(1.9);排名后5位的依次是:山西(0.37)、上海(0.37)、浙江(0.39)、江苏(0.45)、青海(0.49)。区位熵上升幅度较大的地区为:西藏(+1.286)、黑龙江(+0.892)、吉林(+0.875)、辽宁(+0.477)、湖北(+0.294)。

2010年农副食品区位熵排名前5位依次是:黑龙江(2.52)、吉林(2.44)、广西(2.33)、山东(1.78)、河南(1.59);排名后5位依次是:上海(0.17)、浙江(0.3)、山西(0.31)、青海(0.31)、贵州(0.40)。区位熵上升幅度较大的地区为:黑龙江(+1.258)、吉林(+1.003)、辽宁(+0.574)、西藏(+0.465)、湖北(+0.302)。

2010年食品制造区位熵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内蒙古(2.97)、黑龙江(2.66)、河南(2.11)、海南(1.77)、福建(1.56);排名后5位的依次是:江苏(0.28)、山西(0.4)、浙江(0.47)、甘肃(0.58)、云南(0.64)。区位熵上升幅度较大的地区为:吉林(+0.605)、青海(+0.56)、黑龙江(+ 0.5)、辽宁(+0.34)、福建(+0.316)。

2010年饮料制造区位熵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西藏(12.62)、四川(4.42)、贵州(4.12)、湖北(2.0)、吉林(1.65);排名后5位的依次是:上海(0.43)、天津(0.49)、江苏(0.50)、山西(0.55)、广东(0.58)。区位熵上升幅度较大的地区为:西藏(+7.12)、贵州(+1.41)、广西(+0.586)、吉林(+0.567)、湖北(+0.56)。

总体来看,2003—2010年间我国省际间食品行业的竞争优势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东部地区食品行业竞争优势在不断下降,东北部地区竞争优势上升最快,中部和西部有小幅上升。

(二)影响因子实证结果

本文对食品业及其三个子行业的区域竞争优势影响因素模型进行了回归,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多个指标对我国食品行业区域竞争优势形成都有较好的解释能力,这说明我国食品行业区域竞争优势形成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

关于资源类因子:农业资源对我国食品业以及农副食品和食品制造业两个细分行业区域优势形成有正面影响。饮料制造业系数为正,但是不显著,可能的原因在于饮料制造的农产品原料主要来源于粮食、水果和水源,对农林牧渔总产值指标就不太敏感。劳动力成本显著制约我国食品业以及三个细分行业区域优势形成,符合预期。这说明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食品行业在劳动力资源丰裕区域容易成为优势产业。

关于市场需求因子:实证研究表明当地食品市场需求大小对我国食品业竞争优势形成没有产生显著作用,所谓“本土市场需求效应”不适应于一国内部区域层次。由于国内现代物流和贸易迅速发展,食品业的产地和销售地可以分离,市场需求大但是资源禀赋不具有相对优势的区域完全可以从其他区域获得食品来消费。

关于产业结构因子:产业集聚对食品业以及三个子行业竞争优势形成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检验结果验证了“产业集聚效应”的存在。产业出口依存度增加对饮料制造比较优势提升有正面作用,对其他产业没有显著作用,从食品业整体情况来看也没有发现出口导向倾向会影响区域竞争优势形成。可能的原因是对于农副食品和食品制造业而言,生产出口食品和国内消费食品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外商投资对于农副食品和饮料制造业没有显著影响,对于食品制造业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从食品业整体情况来看外商投资也是负面影响。从本文实证结果来看,外资进入我国食品业,特别是食品制造业的主要目的是将中国市场作为产品销售地,抢占国内市场份额并依此获得国际贸易环节的利润,并不能促进区域产业竞争优势提升。

关于企业策略因子:总体来看,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对于我国食品业区域竞争优势形成有正面作用,这种效应也存在于农副食品业中,但是食品制造业与饮料制造业不够显著。这说明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区域竞争优势形成过程中,有粗放式发展的倾向,依靠提升管理水平和技术进步的内涵式发展不足。企业规模效应对区域产业竞争优势的正面提升作用在我国食品行业中广泛存在,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依然是提升产业区域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企业营销支出差异对提升食品业整体竞争优势有正面作用,这种作用也存在于农副食品业中,但是在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中这种效应并不显著。这说明企业追求产品差异化策略能否提升竞争优势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首先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基本框架,构造了我国食品行业区域竞争优势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然后依据2004—2010年全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综合实证结果,对我国食品业总体以及各子行业区域竞争优势形成都产生了影响的因素有:农业资源因素、劳动力成本因素、产业集聚因素、企业规模因素;而产业开放度、全要素生产率和企业营销支出差异对行业的影响各异。根据以上实证结果,本文对于促进我国食品业区域竞争优势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农业资源丰裕地区要发挥上游产业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下游食品加工业。丰富的农业资源有助于当地食品业竞争优势形成,同时农业资源丰富的省份通过发展农业产业链下游产业,还可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从时间动态变化来看,2003—2010年期间,我国东部地区总体农业资源份额在下降,其余区域都处于增长态势,这种变化趋势有助于增进中部、西部和东北部食品业竞争优势。但是也有些农业资源丰裕省份食品业竞争优势并不能与其资源匹配。以2010年农业生产总值占全国百分比指标来衡量,如果把位于前10名的省份定义为农业资源丰裕省份,中部的河南省和安徽省,东部的河北省农业资源排名与食品业竞争优势排名落差都达到或者大于5个位次,这些省份需要加强对食品行业的政策引导,促进当地农业资源优势转变为食品业竞争优势。

第二,劳动力成本优势地区不仅要把食品业作为主导产业发展,还要重视产品结构升级。从静态横向比较来看,我国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最高,东北部和西部其次,中部地区最低。我国正处于区域产业空间变迁时期,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从东部沿海地区向内地迁移。根据本文的实证研究,内地省份承接发展劳动力密集产业具有经济逻辑上的合理性。但是从2003—2010年时间变化趋势看,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相对值在下降,而最具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中部也是上升最快的地区,东北部地区和西部的劳动力成本相对值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预示着我国劳动力成本地区差异有缩小的趋势,区域劳动力资源禀赋优势对食品行业竞争力的影响力会减弱。因此劳动力成本优势地区不仅要利用成本优势扩大食品业生产规模,还应该注重提高行业的科技研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产品结构升级。

第三,重视大型食品企业发展。大型企业对食品业整体和食品产业链发展的龙头作用、辐射作用是中小企业无法替代的。“十二五”规划指出,我国食品业近年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是大中型企业偏少,“小、散、低”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从区域数据比较来看,我国地区之间食品企业规模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根据2010年数据,东北部地区的农副食品和食品制造业企业平均规模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持平,而中部和西部地区低于平均值水平较多。饮料制造业东部地方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地区都低于平均水平。由此可见,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需要更加重视当地大型食品企业发展。当地政府可以通过鼓励企业之间的兼并,提供融资优惠等政策等措施来促进当地食品企业做大做强。

第四,依托区域优势农产品资源,积极培育特色化食品业产业集群。自《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实施以来,农业部又出台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我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化生产格局已经初步形成。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表明,集群发展可以有效促进食品业竞争力提升。由于食品业主要以农产品为加工对象,技术壁垒相对较低,因此,在培育食品业集群过程中,应该依托特色化的农业资源禀赋,准确选择特色产品。

参考文献]

[1]曾利彬,严奉宪,周斌,等.我国省域食品制造业竞争力评价[J].中大管理研究,2008(4):103.126.

[2]闫逢柱,乔娟.中国食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差异的实证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44.51.

[3]贾杉.我国食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0):198.200.

[4]王图展,周应恒.我国食品工业和农业的产业关联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6,29(3):127.131.

[5]王汉斌,齐中英.中国食品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的九力分析与评价[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5):117.120.

[6]张莉侠,杨国涛.市场结构、效率与绩效——基于我国乳制品业的实证分析[J].南方经济,2007(3):15.26.

[7]杨兴龙.基于效率视角的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竞争力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8.

[8]芮明杰,富立友,陈晓静.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9]张霞.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10]贺灿飞,谢秀珍,潘峰华.中国制造业省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2008,27(3):623.635.

[11]李延云.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战略及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12]范剑勇,石灵云.产业外部性、企业竞争环境与劳动生产率[J].管理世界,2009(8):65.72.

[13]曾先峰.中国区域工业的不均衡增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978—2006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6):84.98.

[14]赵伟,张萃.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6(5):52.56, 64.

[15]张元智,马鸣萧.企业规模、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J].中国工业经济,2004(6):29.35.

篇6

摘要:文章选择我国食品上市公司2010―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从利益相关者角度验证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食品行业企业对不同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时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程度,结果发现食品行业企业利益相关方社会责任的履行对务绩效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重要性前三的排名依次是对股东、消费者、政府的社会责任履行。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财务绩效 结构方程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食品行业企业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生产改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2014年全国工业利润增速比2013年回落8.9%的情况下,我国37 607家规模以上食品行业企业克服各种因素影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8 933亿元,相比2010年的6.30万亿元增长了79.9%,同比增长8.0%,年均增速高达14.8%;实现利润总额7 581.46亿元,同比增长1.2%,年均增长18.2%,比2010年增长95.1%;上缴税金总额9 241.55亿元,同比增长7.2%。经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测算,2014年全年食品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1.9%,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对全国工业增长贡献率11.0%,拉动全国工业增长0.9个百分点,在保障供给、稳定经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由于食品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企业数量多、分布散、质量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触目惊心。2015年的公众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跃居企业最该负责的社会问题第二位,公众对履行社会责任最不满意的行业前三名中,食品饮料行业以超过半数51.9%(数据来源: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企业社会责任公众调查报告(2015)》)的比例高居首位。不断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把食品行业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2014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虽然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取得了一定进步,企业300强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已经由2013年的26.4分提升至32.9分,由旁观者迈入起步者阶段,但是食品行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在披露社会责任的行业中位于中下游水平,排名靠后,食品安全状况仍旧不容乐观,社会责任履行程度有待提高。面对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现状与表现出来的问题,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将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挂钩,有利于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二、相关研究综述

从逻辑上看,学术界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重点一直放在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否应该需要履行的研究上,而实务中关心的则是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问题。迄今为止,主流的研究方法是实证研究,当然也有部分选择规范研究或者案例研究。规范研究主要是梳理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进程,论述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产生的影响范围、作用等。案例研究以特定企业的社会责任实际承担情况为基础,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质和影响,如徐金发、郗河(2009)对华立集团的研究,丁睿(2010)以苏州园区某外资企业为对象的研究,王海龙(2011)对中广核集团的研究等,均为学界提供了经验借鉴。

实证研究大多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得出的研究结果不外乎为线性和非线性关系,研究区别一般在于选择的样本数量、时间跨度以及行业的差异。例如李菊、孔玉生等(2010)选取的是2006年至2008年三年间的121家公司,牛晓琴等(2012)以2011年度一季度百强上市公司为样本,彭荷芳、陆玉梅(2014)独辟蹊径,选择民营企业为样本,各自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国外学者的研究大多是借助不同的指标选取法或不同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Peters和Mullen(2009)选择的是KLD指数法,借助了时间序列模型对两者间关系展开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是正向关系。Laszlo(2003)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研究认为,员工和消费者的忠诚度会受到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Munasinghe等(2013)从社区、环境等四个方面直接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中有关资产收益的指标进行的回归分析,也发现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间的正相关性。而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其财务绩效没有显著关系或者负向关系的研究时一般样本量都比较大,主要代表有Brammer等(2006)选择的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全部上市公司数据、Lee等(2009)选取的澳大利亚DJGI数据库中的数据、Abraha等(2012)选用17 465家企业的数据,这些研究发现财务绩效用市场指标表示时,往往检测到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是负向的关系。当然,也有对不同行业的市场数据进行分析的研究,如李伟(2012)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两者在不考虑可持续增长时是负相关关系。

综合来看,学术界在分析讨论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时,在实证方面选取的方法主要是回归分析方法,数据来源选取的也以上市公司数据为主,得出的结论也是两者之间明显的正相关、负相关及不确定关系,对于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并不常见,目前仅有陈可(2010)、王晓巍(2011)、刘建秋(2011)、Xu(2011)等做的研究。更深入的涉及二者相互影响关系、是否存在时间序列上的滞后性以及衡量社会责任指标的数据是否完善等研究仍少有人涉及。本文选择了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影响程度较大的食品行业,结合路径分析,度量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贡献度,能够弥补一般线性回归只能研究两者之间相关性的缺陷,为两者之间的研究提供经验证据。

三、实证过程

结构方程模型(简称SEM)是可以放松对变量正态分布假设的分析模型,结合了多重回归分析、因子分析、通径分析、协方差分析等方法的优点,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变量,累计的统计误差也相对较小,在经济学、管理学、市场等社会科学领域中广泛使用。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利益相关者角度衡量了我国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并测度了企业对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时对企业财务绩效是否存在影响以及影响程度问题。

(一)变量的选择

结构方程模型主要包括三种变量关系和两个基本模型。三种变量关系为可观察变量、潜在变量与误差变量。一般将潜变量分为内因潜变量和外因潜变量,表示潜变量之间的一定因果关系,内因通常为因,外因为果。

本文可观察变量是指可由企业财务报表和相关财务数据直接获得的财务比率等指标,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都无法直接观察到,因此作为潜在变量由其他指标构建。根据企业社会责任内因和外因说,目前公认的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慈善责任、环境保护责任等内容,一般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衡量,主要构成如图1所示,从利益相关者角度衡量企业社会责任需将企业社会责任看作是外因潜变量,其变量的选择和公式如表1所示。而企业的财务绩效一般由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等指标综合评价,这些能力被看作是SEM中的潜变量,衡量指标详见下页表2。

(二)模型的构建

SEM的两个基本模型由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组成。测量模型是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用于描述潜在变量和观察变量之间的共变效果,验证衡量指标对于测量变量的影响性大小。对于潜在变量的描述和衡量构成了测量模型,本文的潜在变量有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两个,因此测量模型的表达式也有两个,如公式1和2所示。

y=Λyη+ε (1)

x=Λxε+δ (2)

其中,y表示用砗饬坎莆窦ㄐУ母髦副昃卣蠹式;η为企业财务绩效的表示变量;x代表了本文中用来衡量企业对各利益相关者责任的指标矩阵;ξ表示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变量,如对股东责任、对员工的责任等;Λx为企业社会责任的载荷矩阵,即指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程度;同样,Λy表示指标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矩阵;δ和ε表示测量模型的误差项。

结构模型表示了各变量之间的路径和因果关系,对潜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构建和验证,也可以看作是潜变量间的路径分析。一般的表达为公式3。

η=Bη+Γξ+ζ (3)

其中,B为企业财务绩效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系数矩阵,Γ表示企业社会责任变量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系数矩阵,表示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贡献大小;ζ为模型的残差矩阵。

因此,根据前述变量指标选择,将本文的概念模型转换为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变量关系路径图,如图2所示。

在此模型中,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外因潜在变量有6个,分别是企业对股东、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员工和政府的责任,椭圆连接的箭头指向各自的观察变量,例如企业对股东的社会责任由每股收益、股利支付率和每股净资产这三个观察变量来衡量,δ1,δ2,…,δ13为对应观察变量的误差项。企业财务绩效则有4个潜变量构成,向右的箭头对应的是各变量的观察变量,ε1,ε2,…,ε12是对应的误差项。图2所设计的结构方程关系图中,并没有将外因潜变量和内因潜变量自身的关系包括进去,但是可以通过结构模型转换的矩阵形式看出变量内部的关系,具体的结构模型矩阵表达式如公式4所示。

结构模型可以识别需要满足t法则,即模型中待估计的参数量t≤(p+q)(p+q+l)/2,其中p为内因潜在变量的观察变量数,q为外因潜在变量的观察变量数,在本文的模型中,p=12,q=13,简单计算得出所需估计参数的个数不能超过325个,而实际需要估计的参数分别为8个参数矩阵Λx、Λy、Β、Γ、Φ、Ψ以及两个随机误差项矩阵中的未知参数,满足t法则,模型可以识别。考虑到食品行业企业变量的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假设不一定成立的情况,本模型参数估计过程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

(三)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根据研究需要,以沪深两市全部A股食品上市企业2011―2014年的公司年报为研究对象,手工收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数据,通过财务报表数据计算得出企业对各利益相关者的贡献值,以此来衡量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表现。样本数据收集后按照以下标准筛选:剔除在样本期间因业绩过差被冠以S、ST、*ST的公司;剔除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剔除上市时间晚于2010年的公司(留下的为处于成熟期企业,这时企业有更多的资源和更强的意愿向社会责任投入,排除初创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剔除财务数据缺失的样本。

最后按照筛选标准对样本进行整理,符合要求的上市公司数量为35家,有效观测值超过3 500个。本文行业分类标准采用的是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版)》,食品类企业隶属制造业大类之下,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以及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三个门类的企业。数据主要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深圳证券交易所官网以及锐思数据库(RESSET),使用的软件程序为LISREL 8.80。

由于SEM模型中选取了大量的观察变量,不同的衡量指标往往量纲不同,为了消除指标间单位量度的不统一性,使用数据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根据对数据的观察发现其中存在离群数值现象,所以从两种处理方法中选择了z-score标准化,详见公式5。

Zi=(xi-xi)/Si (5)

其中,xi代表观察指标Xi(i=1,2,…,17),xi表示其平均值,S则是指标Xi的标准差。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SEM从设定变量间的相互影响路径开始,通过多次拟合结果检验和判断这种相互关系,并通过不断优化寻求拟合效果最好的模型,推断变量间的关系。SEM中常用的判断模型与实际拟合结果的检验指标有绝对拟合指数和相对拟合指数之分,绝对的拟合指数包括x2/DF、RMR、RMESA、AGFI等,而相对拟合指数以NFI、CFI、IFI等为代表。

模型拟合输出结果和常用拟合指标标准如表4所示。其中,x2/DF是测定系数,x2(Chi-Square)与自由度(Degree of Free,简称DF)之间的比值,也可以称之为差异度与自由度之比,一般样本确定后自由度根据独立随机变量的个数和样本统计量的大小确定,因此x2/DF的大小在拟合过程中改变量基本取决于x2的大小,x2检验的是数据间的相关性,对样本较为敏感,样本质量、数量以及模型的复杂程度都会对其影响较大,进而通过x2的数值大小反映出来。一般认为x2/DF指数的系数小于5较好。本研究中初始的x2/DF拟合优度指标为12.09,进行修正后值下降到7.14,虽然仍旧大于5,但是考虑到食品行业企业的上市公司样本数量较少,计算出来的自由度DF值较小,对模型的影响较大,与现实情况较为相符,这个拟合程度勉强可以接受。GFI(Goodness-of-Fit Index,简称GFI)是拟合优度检验,反映了设定的模型对实际样本数据的拟合程度,而像本研究中变量较多时可以用调整的拟合优度指标AGFI,这是考虑了自由度之后的模型拟合度,降低了模型本身选取复杂程度对模型结果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修正后的模型拟合优度在标准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说明模型与实际样本数据的拟合程度较好。平方平均残差的平方根RMR度量了拟合残差的一种平均值,说明样本方差和协方差在假定模型正确的情况下估计值的差异,一般RMR越小越好,最好小于0.05,说明拟合较好,如果RMR等于0,表明模型完美拟合。RMESA为近似误差均方根,是残差项的均方和平方差的算术平均根,反映了理论模型与完美适配模型之间的差异,数值越大越不理想,通常认为凡是在小于0. 08范围内的值是标准范围;还有标准化拟合优度指标NFI、比较拟合优度指标CFI、增量适配度指标IFI的数值最好要超过0.9向1靠近,越近越好。由表4第3列的结果可以看出,模型的各拟合指标基本都在指标标准的范围之内,拟合值较为理想,反映出模型的路径设定与实际情况较为相符的情况。而第2列中模型的初始拟合结果与拟合标准不符的原因在于:初始模型路径设置时,将外生潜变量企业社会责任和内生潜变量财务绩效之间默认为两两相关,设置了较为复杂的路径和变量间关系,且都是用财务指标衡量潜变量,内生和外生的可观察变量之间共线性情况较为严重,因果关系不能有效辨别。

表5是模型设定的企I对不同利益相关者承担社会责任的路径系数和t检验值,体现了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程度的贡献率,如在对股东承担社会责任时,股利支付率占有的相对比重较大,而在对消费者承担社会责任时,考虑主要业务成本利润率一般作用不大。整体而言,按重要性来看,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因素分别是股东、消费者、政府的利益,企业仍较为关注与资产和利润相关的指标,这与现实情况也较为相符,正因为企业主要关注的是资产和利润,进而关注对股东和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因此很可能会为一定的利益选择不履行社会责任,造成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成为隐患,环境污染和破坏较为严重。

表6结果显示,企业对利益相关者履行责任对财务绩效提高的贡献程度(ξη)由高到低前三位分别为企业对股东的社会责任、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企业对政府的社会责任。结合现实意义来看,企业对股东的责任影响财务绩效的路径系数最高,即直接影响财务绩效,凸显了股东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密切关系,反映出资本在企业财务绩效中的重要性;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影响企业财务绩效的程度,体现了食品行业企业消费者能力的重要性,因为消费者对企业利润的创造、品牌的建立和传播至关重要,因此当食品安全问题在消费者群体中爆发时,企业更容易出现财务危机;企业对政府履行社会责任时,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也较大,这也验证了在我国转轨时期下政府在企业社会活动中的地位,或者说企业对维持与政府良好关系的认识程度,政府的作用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不容小觑。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出发,将原本无法直接测定的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指标量化,并以我国食品上市公司2010―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和分析了食品行业企业对不同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时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程度,研究结论表明:食品行业企业向不同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的履行对财务绩效各方面都存在影响,对财务绩效影响程度的排名依次是:对股东社会责任的履行、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以及对政府的社会责任。此外,进一步理顺了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起到的促进作用,为食品行业企业重视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提供了实证证据。在研究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时,要考虑企业对各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付出成本的结构比例。不足之处在于选取样本时没有考虑时间序列的影响,选择模型中变量的衡量指标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等,这些均有待于以后进一步研究。

上述研究的政策意义在于:一是整合相关国际社会责任评价标准作为参考标准,采取建立较为规范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建立与网络平动的动态监管机制等措施,完善和健全当前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二是加强食品安全法、卫生法等专门行业法律法规中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问题的规范和罚则量化标准的制定和出台,强化食品行业的市场准入和退出规范,扩大对社会责任的监管范围和监管对象,增加专项抽检和诚信规范内容,完善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法律法规;三是引进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和管理人才,积极引进组织管理团队研究和学习国内外社会责任履行的国际标准与案例,把企业社会责任提升到战略规划高度,转变管理者利润为主的观念,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四是建立并完善利益相关者制衡的治理模式,协调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利关系,优化企业资源配置。X

参考文献:

[1]M.A.T.K.Munasinghe,D.C.U.Kumara.Impact of Disclosure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n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s of Plantations Companies in Sri Lanka[J].Journal of Emerging Trends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s,2013,4(3):371-376.

[2]Lioui Abraha,Sharma Zenu.Environmental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Disentangling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J].Ecological Economics,2012,78(3):100-111.

[3]Maria-Gaia Soana.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in the Banking Sector[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1,104(1):133-148.

篇7

关键词:竞争;产业结构;科技;政策;品牌

一、我国食品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市场,尽管每年的增加都十分显著,但是食品业的发展确实是缓慢,同样食品业内的状况也令人担忧垃圾食品蔓延绿色食品发展缓慢跟不上人们生活脚步,人们生活水平加快的同时却得不到相应的服务,使得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得不到充实,食品业中资源利用率不高,产品不能与时展想适应,落后与西方国家,同样我国在产品的生产源头方面因为生产方式落后和农产品生产中违规现象严重,同样我国在每年因为加工储藏不善,使得农产品的浪费和损失量惊人,这些都造成了我国食品业的发展受阻,成为食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我国食品业发展缓慢,更新速度跟不上市场发展需求,并且缺乏创新能力而且我国食品业的发展中缺乏相关的竞争能力,老字号品牌的形象也没能聚集起来,难以对抗外来品牌的入侵,我国食品业在入世后面对外来竞争压力剧增,由于外来商品发展成熟商品包装亮丽及其口味独特,从而也使得新型人群80后、90后等人群开始逐步由传统的国内产品像国外产品过渡。另外我国食品卫生也面对严峻的形式,食品卫生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案例常有发生,法律对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也显得力度不够,我国目前食品行业的发展形式严峻。

二、国外品牌在国内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一)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后的竞争形式

国外产品进入我国并且迅速在我国崛起,其发展的迅猛必然有其可取之处,综观各国在我国的食品行业的发展历程,我国食品业卫生标准不高不能与国际相接轨,同样在我国食品业的供应链中我国食品业的供应的标准不统一,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在我国食品业中,由于我国中餐的独特风味的发挥与厨师的个人厨艺水平有关,厨艺的大小与做出的产品有巨大关系同样每一样的作品都存在不同的差异性,这样导致中餐标准失衡。而观察外资食品业进入我国食品业的情况,外资进入我国后食品业的发展在饮料行业中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深入人心,深得青少年的喜爱;快餐店中的肯德基和麦当劳也深的大众的喜爱;牛奶业有雀巢、美赞臣、美乐宝、雅培、Edward Keller、Mead Johnson、Frieslan等;西餐厅中上岛咖啡和星巴克咖啡等品牌成功地打入我国市场,在我国的经营的取得到了较大的成功,并且刺激了我国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了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外商的进入还加强了我国食品业的行业重组,淘汰掉了一些不符合市场竞争的企业加强了我国食品行业的进步。国外产品进入市场首先打的是价格战和质量战,在价格上打出一分钱一分货同质量相互协调,在优质产品中以高价格推出相应得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且从外资的发展我们可以得知这种方法在市场竞争是显然可行得,同时在竞争中外资还采用了加强了品牌效益,推动品牌形象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加强人们对品牌的熟悉,并且在行业竞争中扩大产品形象。就如食品业中相关的行业,上岛星巴克、肯德基、麦当劳等等以无形资产扩展其相应的有形资产,并且加强形象宣传深度当地人心。同样在食品业竞争中,外资企业还推出相应的制作秘方,以在食品生产上保持神秘性,借此类手段猎取人们对于该商品的好奇心,从而推动人们购买欲,这就是心理学上应用到食品行业中的表现。诸如此类,外资企业使用各种手段打入我国市场。

(二)国外品牌竞争策略评析

外资品牌的竞争策略是在产品附加值上得出的,外资在我国置办产房并且寻求商继而在我国开店,其原料都出自于我国,但是由于国外科技水平高,农业利用率高成品的浪费程度小,相比我国来说此类产品深深地抵制住了国内相应的产品的发展,附加值也随着产品的精细程度不同而附加不同,所创造的利润附加值也不同。攫取的利益也不同,这是外资在我国食品行业中采取的科技致富的占领略。

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适合当地消费需求的产品研究,外资还更加注重建立核心的竞争优势重文化、重品质、重服务,加强品牌核心的竞争力,国外产品在我国盛行时加强了自身的文化特色,如美式肯德基加强了美国人的实用精神,一切以快为准快餐生活在此可以加强显示,同样各国食品业都具备相应的文化战略。同样外资企业更加注重品质、服务、清洁和物有所值来吸引广大消费者。“质量超群,服务优良,清洁卫生,货真价实”。外资的成功同样来源于完善的培训体系,加强其体系中受训者的资格培训,保证其销售之道符合当前培训所认可。同时还加强广告的效益,加强效益联盟,将其加盟店联合起来,达到积聚的广告效益推动广告的宣传能力。同样外资企业在我国食品业的竞争中也逐步转变其经营战略,现如今经济危机的爆发,更加加强了外资食品业抓住我国国内广阔的市场内力,其战略逐步向由注重战术向战略方向转变,同时价格战的竞争中也逐步加强了价值战的争夺,产品的附加值体现在农产品的应用中,而农产品的应用水平也体现在当前农业技术中,农业技术高相应的提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创造出更高的利润,攫取更多的利益,外资企业科技水平较高,优于我国科技的发展,外资的转型对我国视屏行业技术的发展也是巨大的挑战。同时战略的转型还包括从从渠道争夺战消费者争夺战,渠道战的争夺由于当前农业技术的发展农业产品的产量的到相应的提高,价格也回归适中,因而在渠道争夺方面逐步由得热门导向冷门,因而逐步加强了消费者的争夺战中来。同时当前我国经济处于告诉发展时期温饱问题早已的得到了实现,因为当前在我国的食品行业中营养价值尤为显著,外资食品行业逐步由从产品宣传到营养教育中来。食品业的盈利来自于市场的占有率,这在多年来影响着食品业对生存的基本看法,但事实上,行业能否盈利关键是在价值链上的价值分配是否合理,从而在整个价值链上获得利润,市场竞争到白热化的程度,企业就会加大投入,随之而来就是降低利润,以获取市场份额,结果就是各类参与竞争的企业都达到了盈利的最低水平。市场竞争到白热化的程度,食品产业就会加大投入,随之而来就是降低利润,以获取市场份额,结果就是各类参与竞争的企业都达到了盈利的最低水平。但是,通过价值链的建设,视频产业获得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利润,同时通过价值链的建设,企业可以获取竞争优势,结果就是有优质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有优质的服务让消费者满意。还有的外资企业采取从大众营销到体验营销,这样的销售方式能够更加注重顾客的体验;让消费者对企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在当前竞争中,外企一般采用合资作形式打入东道国市场,中外合作,采取优势互补顺利的通过国内市场,并且优先夺取市场占有额,打开消费渠道,抢占食品业品牌。

三、我国面对国外品牌竞争的策略

我国食品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我国政府的政府支持并且的源于当前消费结构转变和国家的科技兴国的全民大科技提高的环节,有利于当前经济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能够满足当前经济的发展,同时满足当前食品行业的发展,为当前食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剂强心针。同样我国当前的竞争战略正对国外的战略形式采取以产业集群方式参与竞争,保证提高规模效益提高产业的竞争力,争强企业的集体竞争力,创造出当前国际品牌满足当前人们生活需要。推动当前臃肿的产业链的改革,推动产业链的复兴,加强食品业的发展。同时整合价值链,培植企业竞争优势,加强当前食品供应链的连接,整合当前经济的发展增强当前价值链的利用,排除当前经济的不合理状态,扫清当前食品行业的发展劣势。战略联盟――食品企业竞争的新机会,中外合资在当前日益显现,我们要抓住当前中外合资机遇把握机会,通过国外的机构的合作学习当前先进的管理机制和经济发展模式,加以借鉴以满足当前经济的发展。并且学习到当前发展的行业模式,让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取得相应的优势,企业的无形资产对于企业尤为重要,全力塑造知名品牌,培育企业竞争优势。我国缺少大气的品牌,难以与国外食品产业相竞争,无法形成产业优势,因为大力扶植企业品牌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当前国家经济发展在政策中也支持当前企业形象的发展,因而政策大力支持。推动了当前的企业的发展。在企业发展中,特别是食品产业的发展应该学会创造性应用分销策略,最大限度地占有终端资源,加强市场的占有率才能更加的体现出企业在食品行业发展状态,满足当前经济的发展。推动当前经济的发展,以企业的分销扩大当前发展。满足当前食品行业的发展,同时当前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还需加强战略并购,培育“航空母舰”,加强出规模企业的发展推动产品产量稳步增长,产品结构得到有效调整,使得食品产业的发展更加迅速。在当前的企业发展中,外资对于我们已经不再陌生,但是外资企业侵权的事件仍然出现在当前社会中,我国消费者及其相应的食品企业应该寻求法律的保护,保证我国食品企业的正当利益,在市场平等的环境中求得竞争与发展。企业的发展必须满足当前企业形象的发展,也必须寻求当前客户的支持,因而客服的满意度是食品产业的头等大事,客户的满意将是我国产业发展的新型动力,推动食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学会与顾客加强沟通与交流,将自身企业的产品推广出去,并且得到社会中的一致好评,需要企业与客户关系的良好维护和良好互动,双方合法权益的保证需要大家各自维护。同时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持续竞争优势,企业没有优势竞争是在当前市场经济中无法生存的,没有办法求得相应的生存能力的,因为加强当前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对当前面临严峻的食品行业竞争显得尤为重要,在当前的发展中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企业规模及其积聚的经济效益,当前的竞争优势也会随着企业的规模过小显得荡然无存。因而当前企业的发展食品行业的改革迫在眉睫。

在观察外资进入时同样了解到了外资打入我国食品业的竞争手段,就拿快餐店中的麦当劳来说,其竞争我国食品业的核心竞争手段就是加强品牌优势,具体说来就是重文化、重品质、重服务,加强品牌核心竞争力,我们应该在国外经验教训上学习到其优秀的经验教训,然后加以攫取和加工得到符合自身发展的战略。使得当前企业食品行业发展更加符合当前的经济发展,并且使得当前我国食品行业发展有较大的提升,从而促进我国行业调整,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河南农业大学.动物性食品检验学[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宁正祥.食品成分分析手册[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3、吴谋成.食品分析与感官评定[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王晶,王林,黄晓蓉.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5、唐英章.现代食品安全检测技术[M].科学出版社,2004.

6、李松涛.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高等学校教材)[M].中国计量出版社,2005.

7、陈福生,高志贤.食品安全检测与现代生物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篇8

关键词:食品安全规定,出口,影响,政府监管

 

一、区分善意与恶意的标准,或者合理与不合理的规定

面对各发达国家纷纷出台的与我国出口产品有关的食品安全规定,有很多人将其看作是发达国家限制中国发展的一种途径,或者是为了保护本国食品工业而筑建的贸易壁垒。当然,不可否认不少食品安全规定制定的确是以阻碍我国的食品出口为目的的,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大多数食品安全规定必要性,因此,在我们竭力思考各种应对“壁垒”的方法时,应当先正确的认识食品安全规定。我认为,对于食品安全规定应该将其划分为善意与恶意的标准或合理与不合理的规定。

(一)善意的标准或合理的规定

善意的标准或合理的规定是指对于确实能起到保护进口国人民的健康,以科学评估为基础的,不对个别出口国带有歧视性的食品安全标准或规定。目前来说,对于一项标准是否合理的问题可以参考的主要是SPS协议,比如该协议中对于透明度,以科学为基础的危险管理,公平等问题的规定。从以往的贸易冲突中可以看到我方人员常抱怨发达国家的标准远远高于中方标准, 但是应该看到世界动、植物疫情的存在使消费者不仅关心食品的滋味更关心食品的质量及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

(二)恶意的标准或不合理的规定

恶意的标准或不合理的规定是指那些带有歧视性的,专门针对某一国家的,未能提高进口国居民健康保护的,没有科学基础和依据的标准或规定。在判断一项标准是否合理时,目前主要仍是以SPS协议为主要依据。通常以科学为基础的风险管理,公平和非歧视原则,是我们判断不合理规定的主要标准,也是我们抵制不合理规定的有效工具。

由于SPS协议对以科学为基础的危险管理,公平原则都不可能完全确定出标准的界限和统一的尺度,因此,我们合理与不合理的规定的界定也很难准确,但是,我要强调是我们对于合理与不合理的规定的划分是对食品安全规定正确认识的一种方式。食品安全规定不仅仅是一种发达国家我国出口的限制和阻碍,是其他国家阻挡中国崛起的种方法,是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害的,更要看到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只有正确客观的认识食品安全规定,才能更好解决我国在贸易中遇到的食品安全的问题。

二、食品安全规定对我国食品工业的影响

(一)消极影响

1、对我国食品出口造成障碍。论文格式。

食品安全规定作为一种限制出口的标准,会给我国的食品出口带来损失是必然的。在食品安全规定不断发展的今天,伴随着新的标准逐一实行,我国食品出口必然会面临新的障碍。自1995年WTO成立以来,WTO成员所做的SPS通报逐年增加,面对食品安全标准的快速增加,而我国的食品行业明显应对不及,被禁事件屡见不鲜,对我国的食品出口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2、给食品工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从食品安全规定出现,就不可避免的在保护进口国国民健康的同时,给出口国带来了经济损失。因为出口商对于食品安全的管理相对于规定的制定往往存在着滞后性,就如同食品安全规定大多是在疾病爆发或食品安全危机出现后,制定的一样。因此,在出口商将食品安全提高到规定所要求的标准之前,在食品出口的数量和价格上,势必会有损失。

3、增加了我国产品的出口成本。

目前,我国的食品加工业,主要以低价劳动力为基础(如虾仁),才能成为国际出口大户,但为了体现价格优势,中国的食品加工利润已经很低,再加上食品安全检验和维护的成本,我国食品工业的利润空间将被再次压缩。而各种食品安全标准的实施使得以价格作为主要竞争力的中国食品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日本于2006 年5 月29 日起开始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关于“暂定限量标准”规定的农药就有734 种, 涉及50000 余项。对于未制订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农业化学品, 其在食品中的含量不得超过“一律标准”, 即0101mg/ kg。以茶叶为例,“肯定列表”中的茶叶检测指标达到276 项, 比欧盟还多。由此可见,我国的食品出口日后在食品安全检验和维护山投入的成本会更多。

(二)积极影响

1、迫使中国食品出口走出价格竞争陷阱。

目前我国的食品出口的优势大多体现为价格优势,这种优势的建立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低廉,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我国食品生产和加工的技术含量低,多以初级产品为主,食品的加工链条短,附加值低等。另外,即使是同样的初级产品,新鲜食品,我国的产品也往往在卫生技术方面较低,这造成了我国食品产品“低价低质”的现状。而这种出口发展的方式显然对我国食品行业的长期发展是很不利的,会使我国只能长期以世界食品产品的“初加工车间”身份处身于世界食品市场。论文格式。然而,我们要看到各种食品安全规定在短期抑制我国食品出口的同时,也可以迫使我国食品工业从长期考虑提升行业的生产、加工技术,走出价格优势陷阱,创造出我国自己的技术优势,质量优势,品牌优势等。

2、提升我国食品行业的生产、卫生技术水平。

由于中国各大贸易伙伴的新食品安全标准层出不穷,也使得我国的食品出口企业为了保证收益,而提升其生产、卫生技术水平,这种技术的提升对于我国整个食品行业的技术进步会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从而实现我国食品行业生产、卫生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

3、提高我国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促进我国食品市场的健全与完善。

国外针对我国生产的食品产品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的严岢性,从一定程度上也为我国消费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当中国的老百姓在电视、报纸上看到美国、日本、欧盟对各种食品频繁的制定各种化学成分的限制,以及对转基因食品的限制,也便开始对这些化学名词有了认识,更逐步开始关心自己身边的各种食品的这些标准是否超标,超标多少,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又有多严重等食品安全。因为需求决定供给,只有消费者的安全意识提高,对健康食品、绿色食品的需求增大,我国的食品安全才能提高,只有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更有意识的保护自己,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用,推动我国食品市场快速发展和完善。

三、对策——加强政府监管在应对食品安全规定上的主导作用

(一)针对我国食品出口的主要产品,由政府建立专门的检验机构。

因为单一靠企业存在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阻碍,而由多家企业联合检验,根据目前我国市场的发达程度和行业的协会的发展情况,很难保证各企业不为了追逐个体的利润最大化而产生私心,使得这种合作进入“囚徒困境”,而最终只能为该行业的发展带来最坏的结果。因此,政府的参与在目前情况下,是最好的选择。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食品出口中遭遇国外食品安全规定的主要是食品行业的主要出口产品,因而给我国的食品行业和国民经济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所以政府动用财政支出帮助这些产品的生产企业进行检验是值得的。

由政府出资建立专门的检验机构一方面可以针对国外以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为我国相应的食品行业提供检验,这种集中检验可以避免单个企业自行检验所带来的成本的扩大,降低我国出口企业的成本,避免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削弱;另一方面针对进口国尚未对某指标提出要求的主要出口食品,政府也应特别拨出一部分款项给检验机构,用来检测普通生产厂家在该产品的生产中可能带入的有害成分,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做的很不够,亡羊补牢固然重要,但是预先防范能够将损失降到最低。

(二)对食品生产企业给予帮助和引导。

由于单个企业想要提高其食品安全技术,需要投入很多的资金,中小企业不具有这种能力,而大型企业即使能够独立完成技术的改进,也会带来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在短时间内需要大量的科研资金,很多企业为眼前利益着想,只要还能出口就继续按过去的方式生产,不愿主动提高技术;二是大型企业在获得技术后,由于企业自身利益的,为了占领最多的市场份额一般不会将其成果与其他企业分享,导致其他企业重复投入,在整个行业中造成资源的浪费。另外如果由多家企业联合则容易陷入“囚徒困境”,最终导致低效研发,技术提高缓慢;而利用行业协会的话,因为我国的行业协会仍很不成熟,很难真正起到整和、引导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由政府出资或由组织进行新技术的研发是最有效的方法,政府出资可以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政府组织可以避免企业各怀私心,低效研发。政府可以先采取出资的方法,再等该行业有所发展后,采用组织的方法;也可以两种方法一起使用。而这种帮助和引导对食品行业的长期发展是有利的,通过适当的引导还可以改变我国食品产品低价竞争的模式,有助于我国食品行业复合竞争力的提高。

(三)为食品产业提供相关的食品安全规定信息。

与技术问题一样,单个企业或多个企业联合在目前我国市场发展的程度下,都不是最好的选择,除了上面所说的原因外,信息与技术相比是一种真正的公共物品,因此,政府的介入就更有必要。目前,我国以有专门的机构为企业提供SPS和TBT的通报信息等,但其专门性和细致性还须加强。今后,政府应在提供信息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帮助企业和行业处理善后工作。

对于事后申诉,特别是对于不合理规定的申诉,政府应帮助企业认识这一途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更重要的是提供为这类申诉提供专门的指导和帮助。因为单个企业在财力、信息和对诉讼的了解上有限,再加上我国企业由于市场不发达,法律意识不强,国内法律建设尚不健全,以及中华民族一贯的传统认识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一直以来对于“打官司”有种畏惧心理,对出国“打官司”就更是以避免为主,丧失了很多我们在国际贸易中应有的权力。论文格式。而另一方面,市场体制的不健全使得我国的行业组织仍然十分稚嫩,让其独立担负起帮助企业申诉的责任,未免有些强人所难。以上原因造成了目前我方产品在受到指控之后,对于即使递交抗辩报告,提供充分科学证据支持自己论点等方面做得很不够,因此,政府的帮助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Donna Reberts and Laurian Unnevehr: Trendsin Food Safety Regulation and Their Impact on Trade Disputes[J],2002(4)

[2]陈东星:欧盟食品安全法及其监控体系——兼评我国对欧盟食品出口的借鉴[J] 新疆社会科学 2003 ,1

[3]梁小萌:对外贸易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政府规制[J]探求,2003,6

[4]王兆华 雷家:主要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7

篇9

“数”看休闲食品一路走来

冷暖自知

近年来,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休闲食品市场规模呈几何级的速度增长,目前已经接近万亿元。作为快消品中的佼佼者,休闲食品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从之前不被重视的“零食”进化为现如今的“高大上”,从20世纪末众多休闲食品厂家削尖脑袋往大卖场里钻,到2005年尝试连锁专营,再到近几年进驻电商平台,休闲食品一路走来,是喜是悲,只有行业本身感受最为真切。

休闲食品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谷物休闲食品(烘焙类、油炸类、膨化类)、糖果巧克力、果冻、果脯蜜饯、坚果炒货、熟制休闲豆制品、休闲素食水果、肉干肉脯等。其中,不同属性休闲食品的待遇也大不相同。作为休闲食品中的“主食”和“硬菜”,面包和蛋糕的地位难以撼动。有调查数据显示,面包和蛋糕是家庭综合消费指数最高的休闲食品,它们的主食属性让其他品类的休闲食品拍马不及。

紧随其后的是干果类休闲食品,除了物美价廉的花生、瓜子等,价格偏高的核桃、松子等干果也因其丰富的营养备受消费者青睐。

有业内人士表示,休闲食品中也有一些品类常年不温不火,果冻市场上几个大品牌勤勤

恳恳,却也没换来市场的大红大紫。在市场推广和产品创新方面有所欠缺,使得人们对于果冻的消费意识正在逐渐淡薄。而果脯肉脯市场则是因为缺少有影响力的品牌领导,市场反应日趋平淡。

看到当下休闲食品行业蓬勃发展,很难想象发展初期的不易与艰难。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休闲食品行业从最初的整体实力弱、历史积淀薄发展到现在市场相对成熟、产品普遍被认可,着实不易。

有数据显示,从2004年到2014年,全国休闲食品行业年产值从1931亿元增长到9050亿元,占国内GDP比重由1.20%上升到1.42%。其中小品类休闲食品(坚果炒货、果脯蜜饯、豆制品、肉干肉脯等)产值从540亿元增长到3875亿元。休闲食品行业2009-2014年复合增长率为12.7%。其中,2009年休闲食品制造业创造工业产值4364.54亿元,同比增长27.53%;实现销售收入4304.03亿元,同比增长31.39%;实现利润117.71亿元,同比增长52.87%。

2012年,我国休闲食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有4556家,实现销售收入6921.88亿元,同比增长13.21%。实现产品销售利润957.66亿元,同比增长17.57%,实现利润总额为586.10亿元,同比增长18.64%。2010-2014年,果脯蜜饯、豆制品增速超过20%,坚果炒货、肉干肉脯增速保持在15%-20%。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经过多年的发展,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的“零食”也正走上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

横观行业不足

尽管如此,我们也应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看到存在的问题。虽然休闲食品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不小的差距。据了解,2009年,我国休闲食品市场容量虽已超过400亿元,但人均消费量仅为23.6g,远低于发达国家每年人均消费3.2kg的水平。我国休闲食品行业发展有目共睹,但发展过程还是出现了以下几类问题。

国产PK外资 势虽弱潜力强

有业内人士表示,休闲食品行业虽然在快速发展壮大,被消费者和企业重视,但在国内休闲食品市场上,外资、合资企业仍然占据着市场的多半江山,我国本土企业则相对势弱,部分企业在产品的创新、技术的更新以及市场的推广等方面有所欠缺,难以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从市场占有率、消费者满意度等多种因素分析,休闲食品市场中,外资、合资企业不论从知名度还是市场反应本身都名列前茅。多年以前,箭牌、达能、卡夫等跨国企业就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现已基本完成企业的整合、产品的细分和市场布局。美国卡夫食品品牌旗下的奥利奥、太平等知名品牌在休闲食品市场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法国食品饮料集团达能旗下的多个品牌也在抢占着中国市场。

有相关机构综合多种因素对休闲食品品牌排名,排在前十位的分别是:旺旺、卡夫、上好佳、达能、箭牌、喜之郎、德芙、好丽友、徐福记、嘉士利。其中只有喜之郎、嘉士利是国产品牌,由此可见,国产休闲食品在市场中的地位处于相对劣势,反观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则不易撼动。

在外资、合资企业蚕食国内休闲食品市场的当下,本土品牌又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当下,外资企业正在迅速占领中国市场,我国本土休闲食品企业唯有对产品质量进行提升,对产品品类进行细分,对产品进行创新,对产品安全进行严格的把控,注重品牌的树立和培育,才能使之健康、持续发展,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激烈竞争中也能与外资企业开始新一轮博弈。另外,本土企业也要联合拓展市场,一句“团结就是力量”用在这里恰如其分。目前,国内一些有实力的休闲食品企业开始不满外资占据中国大部分市场的现状,联合起来共同与外资品牌抗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外资的强势促使本土企业的团结意识开始增强。虽然国内休闲食品企业仍处弱势,但依托国内市场的广阔前景和本土品牌自身的旺盛生命力,以及市场的进一步细分,相信国产品牌也将在休闲食品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说到细分市场,我国本土休闲食品企业的表现着实不错,耳熟能详的金丝猴、大白兔在糖果市场中的占有率笑傲江湖。洽洽食品在包装类葵花籽市场中占有率高达20%。有业内人士就休闲食品市场细分问题进行研究,他表示,做好市场细分就等于找到了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创新之路。而这个细分的市场蛋糕可以逐渐做大,形成自己独具的优势。

渠道建设需全方位

除了“共御外敌”,我国本土企业之间也存在激烈竞争。休闲食品行业集中度较低,小、散、弱的局面短期内很难打破。部分中小休闲食品企业在新品开发、渠道建设等方面与一线企业相差甚远。

以渠道建设为例,休闲食品市场已颇具规模,一线企业的渠道日趋完善。随着网络购物走进千家万户,人们购买休闲食品的渠道大体可分为两类:线上和线下。线上,各种电商平台充斥着电脑屏幕,“在家吃全球”逐渐成为一种习惯。而线下则主要依靠以下3种销售渠道:超市大卖场的集中销售、散装称重式销售、连锁加盟式销售。

其中,超市大卖场集中销售的多为独立包装的休闲食品,而相对高端的独立包装休闲食品则多在高端连锁便利店内销售。如:711、邻家等,

散装称重销售则多出现在面包店、糕点店和超市专柜。 主要凭借店面品牌来带动产品销售。

而连锁加盟式销售的多为土特产类休闲食品,这类食品目前依然缺少强势产品品牌,多是借助地方品牌的集群效应提升销量。

由此不难看出,目前休闲食品企业的流通渠道相对单一,并不能全方位覆盖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业内人士表示,休闲食品的终端建设和企业对渠道的掌控能力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现如今,部分有实力的休闲食品企业都在加大对经销商的扶植和对分销商的管控,强化对渠道的深度管理。除此之外,还应注重产品的个性化摆放、规范化陈列,形成一套系统化、有特色的体系,这样才能对产品的销售产生有利的影响,也可以加深消费者对品牌、产品的印象,从而提升知名度。另外,休闲食品企业应实行多通路并举,除了传统经销通路,KA通路和车站等特殊通路也要全面覆盖,以多渠道销售提升产品的市场覆盖率,提升产品销量。

网购则是怎样也避不开的重要渠道,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不“触电”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落伍、出局。如今,“80后”、“90后”成了休闲食品的消费“主力军”。网络的发展给这支“主力军”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给休闲食品行业提供了发展的契机。休闲食品触电已经是大势所趋,如何利用好电商平台这把利剑开拓市场、推广宣传、提高销量和产品知名度,也是休闲食品企业需要思考的。

酒香也怕巷子深 品牌推广少不了

和渠道建设同样重要的是品牌推广。目前,休闲食品的品牌传播大多停留在产品层面,没有深度挖掘品牌潜力,导致消费者忠诚度不高、市场反应平平。有业内人士表示,休闲食品重在休闲,企业可以抓住休闲做文章,烘焙食品可以开发休闲餐厅、咖啡厅等餐饮终端销售,或者深入高档社区,提高目标客户的关注度,从而达到提高销量的目的。

另外,当下信息的传播可谓全方位、多角度,正确的宣传加上市场运作,对一个品牌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介在给人们带来享受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商机。也有休闲食品企业与游戏、电影等合作,利用其知名度推广产品,提升企业、产品的名气。

《2016-2020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休闲食品前20名全部都有广告投入,分别占企业产值的3-10%不等,其中约70%用于电视广告,15%用于网络,3%用于公关,10%用于平面媒体,2%用于新媒体等其他媒介。

正如上文提到的,特色、个性是休闲食品打开市场的一大利器,不仅体现在渠道建设中,也体现在品牌推广中。目前,很多企业意识到这点,开始着重培养自身独特的品牌个性,个性化的品牌形象、特色的产品都是企业为满足消费者个性需求所做的努力。

虽然二三线休闲食品企业和一线企业之间有一定的差距,但其表现也有可圈可点之处。战略清晰、有特色的商业模式、品牌成长性较好的二三线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也会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产品品类、消费人群将细分 低脂肪、低热量成趋势

《中国线上零食消费趋势报告》显示,线上食品销售中休闲零食类居首位,休闲食品的销售额在整个食品行业占比超30%,且仍有上升趋势。由此不难看出,休闲食品市场的前景广阔。

如果说以上数据无法直观反映出休闲食品市场潜力的话,那么下面这组数据将更为清晰地描绘出休闲食品市场的广阔前景。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消费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测,我国休闲食品市场规模仍将会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在2016年将会突破10000亿元;2017年达到12000亿元;2018年突破13220亿元;2019年达到14542亿元;2020年达到15996亿元;2021年将会达到17596亿元。

《2016-2020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目前,我国休闲食品消费主要分为自食类和礼品类,市场主要分为家庭、旅游及礼品类消费市场。

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城镇居民21.86亿人次,农村居民10.76亿人次。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805.5元。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46.6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518.9元。人们在旅游过程中,购买当地特色食品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地域性、民族性较为凸显的传统特色休闲食品备受旅游消费者青睐。

另外,我国礼品市场需求量高达8000亿元,其中春节期间的礼品需求占到了总需求的60%。个人和家庭的礼品需求每年约为5055亿元,而公司或其他团体的礼品需求约为2629亿元。近年来,传统特色休闲食品正逐步成为礼品市场中的宠儿。

市场前景固然广阔,如何抓住机遇快速发展,才是企业应该关注的重点话题。

近年来,肥胖症屡见不鲜,饮食习惯不合理、运动量不够等因素都会导致肥胖症。而休闲食品在消费者眼中似乎和肥胖总是密不可分。记者在超市中对消费者进行了关于休闲食品与肥胖是否有关的采访,发现部分消费者持肯定观点。“我觉得薯片、开心果这些食品的热量都挺高的,吃多了应该都会发胖吧。”家住北京市大兴区的刘女士如是说。

记者走访多家超市,在部分休闲食品的包装上都能看到反映“热量高”的信息,这也成了家长不让孩子多吃零食的主要原因。在国外,以果蔬为原料的休闲食品日渐风靡,由此可见,低热量、低脂肪的休闲食品将成为产品变革的一大趋势。有调查数据显示,58.4%的人对新品牌和新产品兴趣浓厚,主要体现在食品营养和健康方面。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未来几年发展潜力最大的3个休闲食品品类分别为:肉禽鱼、干制蔬果、坚果类。因为这三大类食品一直是由农户简单加工制作,销售多以散货形式出现在销售终端,没有形成产品品牌意识,尚属于发展的最末端,品类发展空间很大,也容易打造强势领导品牌。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迎合消费者需求也是优秀的休闲食品企业需要做的。在此之前,了解消费群体的分类同样重要。

篇10

关键词:食品专业 研究生 就业

食品工业作为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全国各地都把食品行业作为优先发展的行业。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促使社会对食品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但由于食品行业投资成本低,见效快,食品行业对食品科研技术人才的准入标准存在一些偏差,走两个极端,要么,低标准低待遇招聘本科生,大中专生,甚至是高职高专的技术人员;要么,高标准高待遇引进优秀的博士研究生或博士后研究人员,甚至是留学归国的高级人才,来进行企事业单位的高尖端技术研究。食品类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就业压力逐渐增加。笔者通过分析广东海洋大学2009届、2010届食品类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和平时就业指导工作实践,分析食品类研究生就业情况,应从教育管理、导师、就业指导等方面作出努力,以实现提升食品类研究生就业竞争力。

一、食品类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现状

1.食品类研究生就业形势总体良好,总体就业率均达到100%。在社会就业过程中,应用型学科较比学术型学科就业形势乐观些,毕业生社会需求量相对较大,就业率较高。但随着每年扩招,就业压力还是逐年增大。

2.研究生就业行业流向失衡。以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2009届、2010届研究生就业行业情况为例。

通过就业行业统计表可以看出,就业压力增大,就业单位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研究生考博的人数增多,成功升博的人数也增多。另外,研究生对就业单位的要求是除了生源地因素,对研究生吸引较大的仍然是经济发达地区、沿海城市和一些中心城市。另外,还要有正式编制、工作稳定、环境优越、待遇丰厚等条件,所以选择传统正规单位的较多,选择企业单位的比例下降。

二、影响研究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1.研究生自身原因

(1)就业期望值高。食品行业是个投资少,见效快的行业,因此全国出现很多的食品企业。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综合类的高校基本上都设置食品类专业,每年的招生人数也大幅度增加。普通高校食品类学生毕业后不能进入理想的单位工作,有很多应届本科生选择考研来提升个人就业竞争力,希望继续深造,获得硕士学位后再就业。研究生的就业期望值高,对研究生吸引较大的仍然是经济发达地区、沿海城市和一些中心城市。另外还要有正式编制、工作稳定、环境优越、待遇丰厚等条件。

(2)研究生自身素质原因。首先,是学生自身素质下降,包括对所学专业无兴趣爱好和对所学专业课程的缺失;其次,在本科期间,由于一心考研,缺乏社会实践和工作能力的煅炼,在综合素质方面欠缺;第三,还存在许多跨专业考研的学生,专业基础薄弱,读研究生阶段又没有系统钻研专业知识,势必会造成研究生自身素质的下降。

2.就业难度增加

伴随着我国全球化程度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加深加快,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用人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特别是食品行业,在用人方面有偏差,走两个极端,要么,低标准低待遇招聘本科生,大中专生,甚至是高职高专的技术人员;要么,高标准高待遇引进优秀的博士研究生或博士后研究人员,甚至是留学归国的高级人才,来进行企事业单位的高尖端技术研究。硕士研究生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状态,就业难度加大。

3.对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薄弱

(1)目前,高校基本都设置了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但大多数机构人员少,工作量大。很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主要的工作重心还以本科生的就业指导为主要内容,普遍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研究生实际需求的研究生就业指导体系。

(2)高校师资、教学设施、科研设备的扩展速度没有跟上研究生招生规模连年攀升的脚步,使得研究生校内生均资源下降。

(3)导师方面原因。高校扩招后师生比例失调,一位导师要指导较以往几倍数量的研究生,导师没有足够的时间与所带的学生进行沟通与指导;个别导师自身素质令人质疑,对本专业的发展动态不了解,科研水平不高;有些导师还兼任行政职务,自己工作繁忙,使得很多研究生得不到应有的指导。

三、研究生就业问题对策研究

1.合理调整高校的招生计划,及时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些新兴的行业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这就要求高校的专业设置能够与时俱进,根据社会的需要设置专业和招生规模。要对研究生阶段教育的学科设置同样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要根据市场的人才需要来决定招生量。对研究生的阶段的教育,要注重数量,更该重视质量,要让每个研究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有所长,这样才有助于我国人才的培养。

2.把研究生的就业质量与导师考核有机结合起来

作为导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而且要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发展,通过考核可以促进和引导研究生导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思考、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关心研究生的全面发展,也可以成为导师积极促进学生就业的动力。

3.加强对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1)要构建研究生全程化就业教育体系,完善高校研究生就业指导运行体系。

从一年级入学着手,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规划引入研究生教育环节中,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并贯穿整个研究生教育阶段。建立研究生就业工作网,帮助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积极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实现就业指导工作在方法上和手段上的创新和转变。通过不断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化的主渠道建设,搭建各种针对性强的特色信息平台。

(2)全员就业的理念要深入教师。“全员就业”理念的核心,就是要每一名教师都来关心就业,关注学生,共同促进学生就业工作。动员每一位教师为就业工作献计献策,提供就业信息。研究生导师要在帮助学生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扩大和开拓研究生就业渠道,为学生寻求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

(3)提高研究生的个人就业能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认清个人的兴趣、个性和能力水平,设定清晰的职业目标,明确实现步骤,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步准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每一位硕士研究生实现理想的捷径。

篇11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Management's Discussion and Analysis,简称MD&A)是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变迁的产物,在招股说明书和定期报告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是指在上市公司定期报告中,公司管理层对公司过去经营状况的评价分析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前瞻性判断,同时对公司财务报表所描述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解释,也是对经营过程固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揭示以及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期,因此其重要性日益得到信息使用者的认可。

MD&A最早产生于美国,随着时间发展,MD&A也在不断完善,直到1980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第一次将M D&A信息披露作为一个项目单列出,正式引入M D&A信息披露制度,并确定了M D&A信息披露的主体框架。我国在2001年1月首次引入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此类概念,在于2007年1月公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首次把MD&A内容从此前的董事会报告中分离出来,单独作为年度报告的一部分,至此MD&A在我国学术界也引起了热讨,激发了研究者的兴趣。

由于我国引入MD&A时间比较短,还未形成完整的规范条文,在年报的披露过程中随意性比较大,文字内容较多,但比较空泛,公司多偏好披露利好消息,容易误导投资者;同时MD&A审计困难大,影响因素不明确,使管理者更不会披露公司的风险,大大影响了MD&A的信息披露质量。目前国内实证研究文献相对较少,选择某个行业来研究MD&A的影响因素还比较缺乏。因此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选取了一个具体行业——食品行业来分析,主要原因在于食品行业数据规模适中,公司数量每年变动较少,受经济波动干扰较小,通过对食品行业34家公司跨年度的数据来研究MD&A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MD&A信息的披露质量提供参考。

二、文献回顾

(一)国外研究 Clarkson et al.(1992)以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市场121家IPO公司为样本,研究招股说明书中所包含的自愿预测性信息披露,发现自愿提供预测性信息披露的公司对未来现金流状况有积极影响,预期较好;Kent(2003)研究发现公司规模与MD&A中的前瞻性信息披露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二)国内研究 由于我国在2001年才开始引入MD&A,因此国内学者研究相对起步较晚,在实证研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方面,刘家松、王惠芳(2007)随即抽取深沪223家上市公司,通过经验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来探讨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研究过程中还采取行业分类研究,最后认为我国MD&A披露状况较差,指出市场规范和公司治理有助于提高MD&A的信息披露;李长青、辉和张凤展(2008)随机抽取100家上市公司,以2002年~2004年年报为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把MD&A信息披露指数分成了高低组合并分别研究,同时又从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人数、公司规模、是否海外上市等角度来分析对MD&A的影响,研究变量选取具有创新性;陆宇建、吴祖光(2010)在分析各种因素对MD&A的影响中,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加上了融资需求,并得出有再融资需求的公司MD&A信息披露较高,同时在对MD&A信息披露的指数量化中采取了更加详细的评分标准,可以更加准确的反映披露水平的高低。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笔者在以往文献的基础上,分析食品行业的特点:食品行业总体比较稳定,规模属于中小型,不存在海外上市等复杂情况。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影响因素:(1)公司规模。公司规模越大,管理机制越健全,MD&A信息披露越规范,披露状况较好,研究中采用公司的营业总收入来代替;(2)公司盈利水平。公司盈利状况良好,就越偏好将其良好的状况传递给投资者,因此MD&A披露的就会越详细和充分,研究中采用总资产收益率来代替;(3)财务杠杆。公司的财务杠杆越高,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就会越大,这些信息又是不愿让投资者了解的,因此MD&A披露就会有所保留,披露水平较差,研究中采用资产负债率来代替;(4)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公司选取的事务所威信越高,审计水平越高,公司内部的问题就会越得到披露,MD&A披露状况会比较好,研究中食品行业一般规模不大,选用前四大事务所来审计状况不佳,因此选取是否由前十大事务所来审计,本变量为虚拟变量,是为1,否则为0;(5)股权集中度。在我国的公司治理中,大股东与中小股东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大股东对公司有绝对的控股权 ,主导着公司状况的信息披露,中小股东利益容易受损,因此股权越集中,MD&A信息披露越差,研究中采用Herfindahl_3指数来代替;(6)托宾Q值。上市公司的成长前景越好,越倾向于对外披露,使得投资者了解到公司的优势,增加投资者的信赖,研究中采用托宾Q值来表示;(7)年份。作为模型的控制变量,控制年数的变化,本变量为虚拟变量,为某一年份则为1,否则为0。

(二)样本选择 本文根据证监会行业划分标准,在沪深交易所网页上筛选出60多家家食品行业以此作为样本,选取2006年~2009年作为年度跨期,以此可以适度抵消2008年金融危机对公司的影响,减少每年经济状况波动对自变量的影响。数据中剔除了ST公司和数据不全的公司,共有样本239个,所有数据来源于中国CSMAR数据库。

篇12

从依靠“汤圆起家,水饺发家”扩张至生产300多个食品种类,年产能逾50万吨,在近20年的时间里,思念依靠一系列自主研发和创新,已经走到了同行业的前列,成为令人刮目相看的食品业大佬。

口味创新:舌尖上的“压力”

30多岁的杨辉(化名)从事食品行业已经七、八年,目前在思念从事食品研发工作。

然而与实验室的其他研发人员不同,他的工作主要是进行“舌尖上的测试”,即试吃。

他日常的工作之一就是要不断试吃各种面点,一旦发现某地新开了家餐馆、小吃特别地道,就要慕名前去试吃。同时还必须做笔记,按照“色、香、口味、配菜、品类、口感”等项目对食品进行测评。

经过两年的“舌尖上的测试”的生活,杨辉练就了一门“舌尖上的本领”,只要尝一口面点,就能分辨出其中的口味和配料,并且能牢牢地记住食品的外观、配菜、口味在内的所有信息。

“最难的是盲测”,杨辉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每周思念都会进行食物“盲测”试验,就是将不同厂家的同一类食品混在一起,例如同样都是韭菜馅的饺子,对吃过的每个进行测试打分。杨辉和他的小伙伴们必须从中筛选出较为突出且具有地域特色的口味。“每周至少要进行3次测试,有时候做梦也会梦到吃。吃对许多人来说是一种享受,而对于我们来说则是一种幸福的压力。”杨辉说。

被这种舌尖上的“压力”折磨的不仅仅是杨辉一个人。

思念的厂规之一是,所有的管理层人员只要不出差,每周就必须同口味研究员们一起参加至少3次食品测试。“我们这个企业里的人都是‘吃货’,菜一上来,先盯着又看又闻,接着像别人喝茶饮酒一样仔细咂摸慢慢品,都已经成职业病了!”思念CEO王鹏笑称。

产品创新:差异化决定成败

如何进行产品创新,而不用一款单品打天下,这是王鹏担任思念CEO七年以来心心念念的事。

1993年,中国的速冻市场混沌初开。南有上海龙凤、香港湾仔码头等企业,北有郑州三全等同城兄弟,成立于1997年的后来者思念完全不被人看好。

“这个企业太爱别出心裁。从上世纪90年代初花50万元公开招聘面点师傅,到推动‘面点革命’和花钱赞助真人秀节目《笑傲江湖》,都是花巧钱一举两得又卖产品又打了广告。”有业内人士如此评价,思念在宣传方式上非常讨巧。

此外,思念的学习和突破能力也让其他企业大呼“受不了”。

例如,在大家都做35克重汤圆的时刻,思念推出10克的“宁波珍珠系列小汤圆”,仅凭借这一款产品,思念食品当年销售小汤圆就达4000余吨,产值数千万元。尝到小汤圆的甜头之后,思念继续将汤圆变小,生产出3.5克重的汤圆,又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同样地,粽子、馄饨、南瓜饼、水饺、飞饼……思念像影子一样跟随所有竞争对手,同时还在价格方面具有优势。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中国的速冻食品企业98%以上为民企和外企,市场要素非常鲜明,“民企要生存必须有创新。中国速冻企业是全球速冻食品行业最具活力和创新精神的。思念、三全、湾仔等企业每年均有新品推出,产品有鲜明的东方特征与时尚元素,不输于任何国家。”

思念公关总监王亚飞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速冻食品在初期阶段品类比较单一,就是饺子和汤圆、馄饨等几个基本品种,思念为打开市场,实现产品差异化才是决定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

管理创新:速冻企业也玩大数据

“中国速冻食品工业的发展,是食品行业的发展从温饱进入小康,进而进入健康阶段的重要标志。”孟素荷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速冻食品行业的发展与经济水平密切相关。一般来看,当一国人均GDP达到1500美元时,速冻食品行业将处于盈利发展期。201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6767美元,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速冻食品产业,经过20余年的积淀,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

行业数据显示,从1992年至今,速冻食品行业在我国发展迅速,一直保持在年均15%以上的增速。2013年速冻食品规模以上企业335家,销售收入达649.81亿元左右,行业增速达18%以上,远超食品制造业平均增速13.87%。思念品牌已连续多年在整个行业中位列前三,评估市值约为42.38亿元,除了外基本覆盖国内所有地区,出口到17个国家和70多个地区。

“企业规模快速增长之后,面临的不单是产品创新还有管理上的创新。”王鹏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思念对管理创新的理解就是要跟上形势,利用信息技术来服务企业。“早在2005年,思念就在外部供应商的帮助下,梳理了企业内部信息化系统。现在已经开始升级版的改造。改造后的信息系统分为3层:业务运营与管理支撑层、决策分析层、呈现层。整个企业上万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该系统清楚地看到企业实时运营情况。

高度信息化实现了企业从采购至最终销售情况的全程掌握,思念食品实现了整个业务层面的打通,建立了无缝透明的全程可追溯体系。

对话王鹏

《中国经济周刊》:您跟我谈得最多的词是“创新”,您认为速冻行业创新的核心和精髓在哪里?

王鹏:对这个行业来说,创新事实上并不困难。但前提是一定要热爱这个行业,才有动力去琢磨和挖掘。中国传统食品是个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调查发现每种食物都有流派和不同品类,还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很多人认为传统食品已经过时,而在我看来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篇13

关键词:节能减排 低碳人才 食品产业 低碳竞争力

食品产业要适应低碳社会的发展,要打造低碳竞争力,就必须在食品低碳化方面有所作为,就必须认真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这是食品产业实现低碳排放的关键所在,而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制约因素则是低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因此,笔者认为节能减排与低碳人才是打造湖北食品产业低碳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一、实现节能减排是湖北食品产业的当务之急,且潜力巨大、效益显著

去年12月召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期间,“低碳”似乎突然成为一个很热的词汇,而其实早在2003年,“低碳经济”一词就最早见诸英国的政府文件――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反映出英国已充分意识到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对人类带来的威胁。2006年,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所以一直以来,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更多地是停留在政策和文件层面;而随着工业化高度发展,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全球变暖,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化,转变生产方式、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无论是从政府、企业,还是个人层面,都开始身体力行。

食品工业关系国计民生,这些年湖北食品产业一直保持着持续增长的发展势头,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原材料投入量大、产出比低及环境污染严重的现象。近年来,企业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开始在企业内部实施和推行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措施,积极实践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出现了许多值得推广的典型经验和案例。尤其体现在对于水、电等资源的节约和重复利用,以及对废水、废汽、废物的循环利用方面。湖北食品产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开展科技攻关,实现生产用水的多效循环利用

在现代工业中,众多工业都和水直接或间接发生关系,每个企业都要利用水的各种作用来维持正常生产,几乎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水的参与,食品企业更是如此。今年年初的西南大旱也让大家更加意识到了水资源的紧缺与重要性。虽然湖北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对于食品企业来说,充分利用好水资源是仍然是节能减排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为了节水,食品企业应进行大规模的工艺改造,把用水多的工艺作为节水改造重点,如某食品公司采用了将喷淋水雾化后送入发芽箱内的工艺,使水资源利用率由原来的20%提高到95%,每年可节约用水10万吨以上。此外,公司将制冷设备的冷却水混合少量一次水后用于制麦车间的洗麦工艺,洗麦后的水输送到动力车间用于水膜除尘系统,除尘后的水继续用来冲炉渣,这样实现了非工艺用水的四次利用,大大减少了水的使用量,提高了水的利用率。生产最终产生的废水随便排出会污染环境,所以不仅要节约用水,充分利用水,还要对废水进行处理,如蒙牛投资4亿元建成万吨级污水处理厂,废水经处理后,水质可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其水质可以直接用来养鱼。不仅不污染环境,还可以为周围的农业灌溉和企业的下一轮生产提供水源。

2.变废为宝,实现废弃物再利用

马克斯曾提出过“废物不废”的观点。食品企业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污水经处理后再次进入下一个生产循环,也是一种变废为宝。另外,比如生产啤酒的“余热制冷”,将啤酒生产中的蒸汽冷凝为水,利用冷凝的余热来生产冷却麦汁用的冰水,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蒸汽的浪费,还大大降低了制冷系统的电耗。

在生产食用油的过程中,大豆、花生等提取油会产生豆粕、花生粕等,这些豆粕可以用于家禽牲畜的饲养,饲养奶牛还可以提高出奶量;也可以用于制作糕点食品、健康食品。同样,啤酒生产中的废弃物如麦根、啤酒糟、酵母泥等副产品也都可以再进行下一道生产。煤燃烧后的炉渣也可以用来生产水泥的辅料、保温材料等。这样,一个企业的废弃物会成为另一个企业生产的原料,将这样的企业整合联系起来,建立相关的产业链和产业园区,这样就可以实现闭环循环利用,可大幅度地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减少废弃物,促进环境保护,推动生态经济建设。

对于畜牧业和规模牧场来说,畜禽排出的粪便等排泄物也可充分利用,可以当作农家肥,可以建造沼气池,实现粪便等排泄物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如蒙牛就在牧场旁兴建高标准塑料大棚,种植无公害有机蔬菜,不仅改善了环境,还可以丰富企业员工和附近百姓的菜篮子。

污水处理后水可以循环利用,同样,留下的污泥也可以变为“宝贝”。传统的填埋方式处理污泥,可以造肥;可利用烘干设备将污泥烘干后放入锅炉焚烧,不仅解决了污泥填埋的占地问题,还延长了燃煤的燃烧时间,并且提供了一部分热量,经济效益显著。

3.改进设备完善工艺,搞好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

不少食品企业在生产过程存在着大量二氧化碳的的排放问题,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污染,而且还是企业巨大资源的一种流失,如每吨啤酒在发酵过程中可产生约20公斤的二氧化碳,如不进行有效的回收其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珠江啤酒集团投资3000多万引进二氧化碳回收设备,回收啤酒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并提纯使用。一年回收20多万吨,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还创造经济效益近2000万元。青岛啤酒对二氧化碳实施碳的闭环管理,既减少环境污染,又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蒙牛通过对动物排泄物的处理建成的沼气发电厂,每年可向国家电网提供1000万度的电力,所生产的中水全部用于园区绿化供水与灌溉牧草,发电产生的热能用来维护牧场的日常供暖。这些企业的实例再一次证明了食品企业在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是食品企业对低碳经济发展最直接、最显著的贡献,这些宝贵的经验完全可以在湖北食品企业中推行,以确保碳的低排放和回收利用。

4.食品企业实行节能减排潜力巨大、任重道远

推行低碳经济,需要进行如技术研发、设备升级等方面的投入,但初期的投入会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为企业创造效益。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我国其他省的经验也充分证明了这一论点的正确性。如青岛啤酒的“余热制冷”应用于一个20万吨的工厂每年节约资源消耗100万,在青岛啤酒全面推广后可节约成本超过4000万;2009年,青啤重点推行了糖化热能回收、锅炉运行控制优化、二氧化碳节能模块等51项节能技术,共节约成本7600多万元。相比2006年,公司水单耗同比降低27%,电单耗同比降低19%,标煤单耗同比降低28.8%。燕京啤酒的污泥烘干,按照100吨污泥产生绝干污泥20吨、绝干污泥的发热值为2500至3000千卡/公斤的数值计算,如果每天处理100吨污泥,则可获直接经济效益4300元,一年累计直接经济效益157万元。正如蒙牛乳业集团有关责任人所说:“低碳之路,初看起来对企业好像是个包袱和束缚,但是从长远看来,对每一个企业来说,又是利好抉择,也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然,目前推行循环经济,通过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环保、生态的企业还有很多,所创新的技术和采取的措施也很多 。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对于湖北食品企业来说,并不是口号和理想,而是可操作,可实现的,是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湖北的食品企业是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

二、低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湖北食品产业实现节能减排、打造低碳竞争力的关键工作

随着低碳减排的呼声越来越高,不同行业的企业将面临着一场新的转型,而作为受冲击最为直观的食品行业来说,相关人才的需求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食品行业是对资源消耗较为严重的行业之一,因此当低碳经济成为行业转型的未来趋势时,那么各企业就需要从产业结构、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等环节上进行全面打造,这意味着危险和机遇并存。湖北不少食品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并不乐观,他们认为:如果未来“低碳”成为企业标准,那么自己所拥有的这家小食品厂很可能面临倒闭的危险。食品企业的流动资金较少,而且整体资产也不多,如果今后国家对碳排放量做出明确规定,那只有通过技术改革来完成,可是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这就是个难以越过的关卡。低碳经济对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模式,的确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但是中小企业一边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结构调整,一边还需要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无疑是一种战略性选择,决策失败意味着满盘皆输。

“低碳冲击波”对于中小型企业的沉重打击是显而易见的,但也应看到“低碳化”是未来食品行业的必然选择,有助于行业进行加速改造和升级换代。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仅能够帮助行业进行洗牌,通过经济模式的改变,更能淘汰一部分并不具有足够资质的企业,从而间接实现行业优化。因此,目前湖北食品行业急需大量的低碳人才。

1.低碳食品潜力惊人,低碳人才严重不足

无论是产业链的改进再造,还是产品本身的低碳绿色,未来具有“新标准”的食品行业发展潜力都相当惊人。目前,一些实力较强的大型食品企业已经在通过整合价值链的方法,确保赢利的稳定性,而中小企业则更倾向放弃生产环节,向设计、销售等环节去争取利润。

湖北省某大型连锁超市采购主管曾先生表示,最近超市在采购过程中,已经将食品碳排放量纳入到考虑因素之中。“作为连接消费者和食品行业的中间环节,我们已经意识到‘低碳’标准将会越来越正式化,因此符合这一标准的产品将会更容易受到消费者的睐。”许多食品经销商承认,市场的这一趋势可能会导致食品行业的产业链发生颠覆性的变化,而对于行业内企业来说,以人才为核心的技术革新、流程再造、价值整合、产品升级就显得尤为关键。

2010年前5个月,湖北食品行业延续了2009年下半年以来的良好发展态势,食品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继续攀升。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下半年向来是食品行业的销售旺季,在经济基本面转好的刺激下,食品行业目前广受投资界看好,而“低碳”概念更是受到热烈追捧。但湖北省不少食品企业的负责人却表示出一丝担忧,“行业增速虽然一直在持续攀升,居民食品消费也始终保持稳定增长,但是要向低碳型经济模式转型,仍然需要大量人才的群策群力。”目前湖北省食品行业内的相关人才屈指可数,而这种人才匮乏的状态或将难以支撑未来企业结构转型的巨大变革。

2.培养和引进大量低碳食品所需要的战略管理人才和技术开发人才

随着“低碳”概念的普及,不少食品企业就已经将此作为战略管理的理念,并根据这一标准培养或招纳人才。这是实现企业成功转型的一种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食品企业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实施产业链营销和产业链布局,建立真正的“低碳蓝海”,才是食品行业的真正出路,而要在这条康庄大道上走得更好更远,需要与企业具有相同价值观的低碳人才加盟其中。

对于低碳人才的培养,大学与企业联合开展低碳学科教育将是培养实用型低碳人才的一条重要出路。此外,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员工能够适应低碳时代的需要。低碳人才的培养应该面向市场,要了解企业的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相关技能的传授,这其间企业的参与不可或缺。此外,随着低碳人才需求的日益旺盛,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低碳人才的培训机构。中国能源管理培训网便是其中的一家,其首席专家杨秋生告诉本报记者,随着低碳经济的兴盛,他们的学员也在成倍地增加,“最近几个月,便有两千多家企业来参加培训”。杨秋生认为,其实现有的许多人才只要在理念与知识结构上稍加补充就能成为低碳人才,而这其间继续教育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杨秋生相信他们所做的事赶上了时代的潮流,低碳人才培训市场会越做越大。

另外,是否具有食品行业相关工作经验也是企业在选人、用人时的一条重要标准。尤其是具备核心技术或工作经验的技术人才,如今已经受到各大企业的热烈追捧。湖北食品产业低碳产业链上的各个阶段和环节,都需要补充相关人才,从而改善价值分布,使得 “低碳”技术逐渐落实。实现低碳排放,这也是食品企业员工自身获得职业发展和突破的好机会。湖北的食品产业作为一个传统产业向来给人以高污染、高排放的印象,低碳时代所带来的产业升级,将会在不远的将来带给他们更多的发展机遇。从事产品开发的技术人员要修读相关培训课程,帮助自己更快地在低碳时代成为行业内的核心精英。

湖北食品产业具备一批高素质的低碳食品所需要的战略管理人才和技术开发人才之日,也是其形成低碳竞争力、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贡献之时。

参考文献:

1.刘传江 冯碧梅,低碳经济对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启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年 第19卷 第5 期

篇14

记者:RFID技术可以应用在食品行业中的哪些方面?

张光旭:RFID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RFID技术用在食品防伪中。与其他防伪技术如数字防伪、激光防伪等相比,RFID的优点在于每个标签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ID号码,且无法修正和篡改,无机械磨损,防磁性、防污损和防水,RFID的读写器具有不直接对最终用户开放的物理接口,保证其自身的安全性。读写器与标签之间存在相互认证的过程,且RFID耐高温,使用寿命长,存储量也比较大,标签容易集成到各种商品包装外侧,可大大提高伪造者造假的难度和成本。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RFID研究中心研制出了针对酒类的RFID防伪系统,该系统由特殊设计的瓶盖和瓶体、通信网络、RFID读写器和防伪数据库服务器组成。

第二,RFID技术用在食品的跟踪和溯源中。食品的跟踪和溯源是RFID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主要应用方面。应用RFID系统可确保食品供应链的高质量数据交流,彻底实施源头食品追踪方案和在食品供应链中提供完全透明度的能力。RFID系统可提供食品链中食品与来源之间的联系,确保食品源的清晰,以追踪到具体的动物或植物及农场,从而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质量监控和追溯。美国政府规定食用牛必须配带电子标签。采用RFID技术对畜禽进行跟踪,获得食品供应链中肉类食品与其动物来源之间的联系,可以追查到肉类食品的来源,达到为人们提供放心食品的目的。

第三,RFID技术用在食品品质监控中。在食品的加工和储藏中,温度、湿度、时间等因素对食品品质影响很大,记录分析这些因素就显得十分重要。将RFID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可以感知周围物品和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状态信息,可利用无线通信技术方便地把这些状态信息及其变化传递出来。

第四,RFID技术可以用在食品的物流管理中。将RFID技术应用到食品的物流管理系统中,可以充分发挥它远距离识别、多标签同时处理的特点,大大的提高食品的分拣能力、处理速度以及准确性,降低因误送或丢失而引起的巨额损失。此外,在进行重要物资或危险品跟踪,或者在许多物品中查找某件特定物品时,应用RFID技术也可以大大的提高工作的效率。运输企业和销售企业还可以通过无限射频识别技术掌握货物的最新位置,并可防止盗窃、调包等问题的产生。

此外,RFID技术可用于加工对象和加工工位的控制,保证产品的精确配方精细控制,提高产品质量;RFID技术还可以快速查明产品不合格的原因,及时改进产品质量;RFID技术用在饲养业上,可以用来标识动物、记录和控制瘟疫等,主要有项圈电子标签、钮扣式电子耳标、耳部注射式电子标签以及通过食道放置的瘤胃电子标签等方式来记录动物的信息。

记者:在走访企业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很多企业都希望通过追溯体系的建立来增强消费者对自己产品的信心,可因担心成本使这一技术在企业中的推广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对这个情况您怎么看?

张光旭:食品追溯体系的建立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但我们看到它一直在向前迈进,今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召开了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会。根据此次会议上的规划,一向以“质量问题大户”形象出现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在今年实现可追溯。

被此次会议划入食品质量升级进行时之中的还有白酒行业,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和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这两个中国白酒营业额百亿元俱乐部的成员,与蒙牛乳业(集团)有限公司、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一道成为了首批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企业。

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一时之间似乎成为了提升中国食品质量、赢回消费者信心的法宝。但实际上,中国在食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上反有半只脚迈进了门槛。发展缓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价格是影响RFID大规模应用的重要因素。RFID的价格特别是其电子标签的价格,决定了RFID在规模化奶牛场中能否普遍应用,其先进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安装配置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这成为其普及的障碍。由于标签价格较高,很难做到每头奶牛都用RFID标签进行标识,无法实现大规模应用。

第二,识别系统对环境要求相对较高。目前国外的一些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欧盟,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在这方面已有较多的研究,将低频段应用于奶牛的识别系统中,识别距离达10cm。但是这样的识读距离对于大规模活动的牛体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远的距离才能达到实时、准确的检测奶牛的目的;另外多目标识别中的冲突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奶牛场实时监控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应用无线射频技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奶牛自动识别系统,但在识读距离方面还没有达到大规模奶牛养殖场的需要。因此,远距离识读对实现奶牛的追溯管理方面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无线射频系统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RFID系统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系统集成技术为主,这就要求操作者能够熟练的完成计算机操作、管理软件的应用经验等。但是我国的奶牛养殖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相对较低,大规模奶牛养殖场的现代化程度不高,所以使用者的操作水平也成为制约系统发挥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必须要作为一个行业准入强制性条件,企业要想进入食品行业,就必须建立这个体系,保障消费者的权益。路虽然很漫长,但是对于食品安全来讲,刻不容缓。

记者:未来RFID技术产业前景如何?

张光旭:RFID技术在国内外发展迅速,它可以应用到食品领域中的多个环节中,可确保食品的安全,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爆发,排除我国食品进出口一些法律法规的限制,为食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RFID是一项蓬勃发展的技术,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我国射频识别技术及应用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随着技术提高,成本和价格下降,其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前景也是相当可观的。

记者:我们知道陕西烽火电子是一家以“军工产品”起家的企业,为什么要涉足看似与军工行业毫不相干的RFID行业?贵公司的RFID技术发展情况是怎样的?

张光旭: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国营第七六九厂),始建于1956年,是国家通信装备及电声器材科研生产骨干企业。50年来,烽火致力于国防通信装备和电子应用产品的研发生产,形成了短波、超短波、卫星通信、无线射频、电声器材等5大类通信电子应用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应急通信、抗震防汛、林业矿山、海洋运输、公安交通等领域,并远销东南亚、北非及欧美等国际市场。烽火电子具有强大的科研生产能力,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体系认证以及GJB9001A-2001国军标认证,取得了国防武器装备一级保密资格认证。公司经营规模、研发水平、生产能力、市场占有率以及实现利税等多项指标均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为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适应市场发展需求,近些年烽火充分利用军工技术力量积极的介入到RFID技术应用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加速实现了企业跨越式发展,成为陕西省电子行业骨干标兵企业。

随着人民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政府部门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新闻媒体对安全事故的曝光,使食品安全问题变的日趋严峻。食品直接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除建立一系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用以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外,还需要采用高科技手段对食品安全进行管理。2003年烽火电子开始跟踪研究RFID(射频识别)技术,并将提供RFID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作为公司大力发展的核心业务之一。并相继在北京、西安成立了RFID技术研发中心和系统集成中心,专注于电子标签、读写设备和系统集成的研发和生产,在RFID相关技术研究方面公司已取得多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烽火电子将RFID技术应用于食品行业可以有效地确保信息采集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提高食品安全和监控管理的水平,协调食品链的各个环节,增加了人们对食品了解的透明度,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记者:据调查显示,消费者对食品的担心主要是在肉制品和乳制品上,可见在追溯的建立过程中这两个领域是重点,请您介绍下烽火可以为这两个领域提供哪些技术和产品?

张光旭:在这两个领域烽火近年来已经研发了多款产品,包括:物流运输用RFID温湿度标签、周转箱用RFID电子标签、适用于包装箱用RFID电子标签、物流用RFID手持终端设备、RFID通用信息采集中间件、RFID食品溯源查询一体机等。

公司还根据这两个领域的追溯特点,研发了相应的溯源管理平台、RFID手持终端应用软件及RFID食品溯源查询一体机应用软件等。通过在肉制品和乳制品方面的产品研发,烽火还深入调研了3个大型牛场从养殖、育肥、屠宰、运输、销售的各个业务相关环节,综合分析了各家业务的特点及差异,提供了适应性较强的《基于RFID技术的大型牛场信息系统解决方案》,通过试点系统的项目建设、试运行、正式运行等验证,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评价。

公司除了提供相应的技术产品外,还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给相关企业、政府提供咨询服务。

记者:最近几年贵公司在食品安全行业发展情况怎样?对未来有什么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