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石油化工和石油工程的区别范文

石油化工和石油工程的区别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2: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石油化工和石油工程的区别,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石油化工和石油工程的区别

篇1

关键词:工程造价 石油工程 应用

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的社会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石油资源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愈发突出。当前,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数量并不多,且都是大型企业,其自身的经济实力雄厚,在市场中的地位十分稳固。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石化企业的地位也受到了严重威胁。在关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企业逐渐开始将重心转移到石油工程造价的管理方面,石油工程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已经成为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

一、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概述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是指企业为确保建设工程的投资效益,对工程建设从可行性研究开始,经初步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承发包、施工、调试、竣工、投产、决算、后评估等的整个过程,围绕工程造价所进行的全部业务行为和组织活动。工程造价工作在工程项目总投资或总成本的确定和控制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工程施工领域日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工程投资方和施工方对工程进行强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石油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

在石油工程企业,工程造价管理经过不断发展,已经逐渐成熟和完善。但是,工程造价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尚且需要提高,其重要作用也有待进一步的发挥。当前,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其主要有:

1.对造价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从石油化工企业出现和发展以来,石油工程的管理基本上都是遵循以现场生产技术为主导,对于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当前,我国大部分石油工程企业并没有专门的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对于工程造价的管理一般都是由计划或财务部门附带责任,工作人员也有其他岗位的人员进行或兼职,导致工程造价管理质量低下。部分企业虽然设立有专门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但是其基本职能也只是对施工项目的价格进行初步的预测和确定,对于其他方面并没有涉及,因此,并不能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收入进行准确而真实的核算,更不可能对全过程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和发展。

2.造价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对工程造价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石油工程造价部门的管理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十分低下,缺乏相应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在引进各类管理人才时,也很少引进造价管理的专业人才,这就导致工程造价管理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首先,是知识结构的单一。多数石油企业在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时,偏重于工程后期的结算控制,并没有覆盖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现在石油企业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一般只会套用石油行业的定额标准,对工程的预算进行编制和审核,对于石油工程的成本构成、施工方案、风险管理、优化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却知之甚少。其次,是受到专业水平的限制,工作质量低下。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代化办公软件和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工程造价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有一定程度地提高,但是仍然不尽人意,工程计价中的漏算、错算、缺项现象严重,导致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质量低下,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

3.对于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认识不够全面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是覆盖工程策划、决策以及建设实施等各个阶段的造价管理,贯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不够全面,主要是以办理工程结算和审核为目的,一味重视施工过程中的造价控制,而忽视了对工程开工前投资决策阶段以及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同时,对于工程施工过程的造价管理也仅仅着眼于对于预算和结算的审核,导致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有名无实。

三、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

1.建立规范化的石油项目计价模式

石油工程所涉及的领域是十分广泛的,除了传统的石油化工领域,还包括建筑领域。当前,石油工程建筑领域已经实现了工程量计价清单的计价模式,对于工程造价的管理也逐渐成熟。而在石油工程项目中,石油建设实施工程市场化,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潮流,实现石油工程成本最低化的必然选择。在石油工程项目中,涉及到的建筑建设主要是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以及油罐存储工程,而前者更是工程造价管理必须把握的关键和重点。

石油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建立和完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与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主要是两者的计价对象不同。定额计价模式需要计价的是某个条件下的某个规定的“过程”,即某个具体施工方案,承建方要按照规定对工程进行建设,容易导致工程的变更和索赔现象,工程的造价不易控制;清单计价模式需要计价的是工程项目本身,与承建方没有任何关系,可以有效减少工程纠纷,便于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对于石油工程项目的标准,应该包括基础标准、费用标准、预算标准以及概算标准,覆盖石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这些标准涉及到的具体项目有所不同,也需要根据项目涉及的不同对象,确定不同的目标和定额,在对其定额进行确定时,可以同时参考企业内部工程项目造价指标以及市场数据。

2.建立标准化的石油工程造价管理方法

通过当前石油工程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可以知道,要强化对于石油工程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需要建立标准化的石油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建立标准化的工程、标准化的造价项目以及标准化的计价模式。

首先,要建立石油化工工程。在石油工程项目中,项目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共性。通过对一项工程的标准化建设,可以推动其它工程的标准化发展。

其次,要建立标准化的石油工程造价项目,对石油工程的建筑类项目,要在分析原有工程造价基础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分类管理,保证造价管理有条不紊的进行。

最后,要建立标准化的石油工程造价计算方法和模式。要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细致分析和管理,建立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保证对于工程造价管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石油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而随着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和应用,石油工程的造价管理也引起了社会和企业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这种形式下,必须对新形式下的石油工程造价管理进行深入探究,促进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进而促进石油化工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景红霞.浅析石油项目工程造价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5):111-112.

[2]张传东.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33(8):807.

[3]包志峰.关注造价管理——管控石油工程造价管理[J].中国石油企业,2012,(4):108-110.

篇2

【摘 要】探索以石油炼制工程省精品资源课程为引领,以校企协同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为原则,打破学科界限充分利用现代资源网络化与信息化的特点,构建“油类”课程群平台。整体优化教学内容,探索多层次的教学模式以及校企协同育人的途径。开放的课程群平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效地培养石油化工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满足我省及周边地区对石油化工紧缺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化工专业;“油类”课程群; 教学改革;课程群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4-0049-02

作者简介:程丽华,女,教授,研究方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施永军,男,实验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洪晓瑛,女,实验师,研究方向:化工专业实验教学和石油化工产品分析;王琪,女,讲师,研究方向:油气储运专业; 谢颖,女,教授,研究方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立足‘卓越计划’的‘油类’课程群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编号:GDUP201209)的研究成果。

石化产业是国家十大振兴产业之一,是广东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石油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石化企业中新技术和新设备不断涌现,而且自动化程度和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属于高度自动化,技术密集型现代化企业,这必将导致对石油化工急需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项目组根据学校发展定位、围绕化工专业培养目标以及石油化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立足“卓越计划”的“油类”课程群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课题,探索以石油炼制工程省精品资源课程为引领,打破学科界限构建“油类”课程群,以校企协同管理课程、协同培养人才为指导,面向石化企业发展需求,创新课程群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石油化工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满足我省及周边地区对石油化工紧缺人才的需求。

一、以省精品资源课程为引领,构建“油类”课程群

课程群建设是近年来高等院校课程建设实践中出现的一项新的课程开发技术。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石油化工方向)具有雄厚的专业基础、特有的石油化工特色,2009年被国家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被列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为我国石化行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长期以来以彰显石化特色的《石油炼制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为抓手进行专业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它是培养未来石油化工工程师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关键载体,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桥梁,肩负着为服务广东及周边地区石油化工行业提供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任,2013年被列为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为此我们以省精品资源共享课为引领,在深入对突出学校办学特色的“油类”课程进行调研和分析基础上,通过梳理各课程内容和课程间的关联性,在对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优化整合的基础上,组织校企专业课程建设委员会对“油类”课程群的知识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研讨,最后选择满足“卓越计划”培养目标要求的《石油炼制工程》(含化工专业实验)、《石油化工概论》、《石油化工工艺学》、《石油储运基础》等4门课程构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简称化工专业)“油类”课程群。

二、以校企协同管理专业课程为原则,树立课程群建设新理念

2011年化工专业被列为“卓越计划”试点专业,这对课程建设尤其是专业课程如何改革以适应“卓越计划”培养目标的实现提出了更多的思索。团队经过多次调研与反复研究一致认为课程建设要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所需人才紧密结合起来,树立了与行业协同管理、协同育人的课程建设理念。

通过校企协同管理,使专业课程建设从目前学校的单方管理,转变为学校、石化企业双方协同管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以下简称茂名石化)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是我校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拥有大批高水平石化专家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对本行业技术前沿最了解,对行业发展趋势最了解,对行业用人需求最了解。成立由企业专家组成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建设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油类”课程群建设主要目标,共同制定课程群建设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及重点教学内容;共同构建四年不断线的工程教育模式,以培养适应石化行业需求的紧缺人才。

三、按不同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避免内容交叉重复

在这四门课程中,石油炼制工程和石油化工工艺学是化工专业必修课,是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化工专业实验则将专业知识与理论知识融合起来。石油化工过程概论是全校的公选课,包含了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的基础知识,石油储运基础是专业的选修课程,主要介绍石油及油品的储存和运输技术。这几门课程“油味十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为此,我们要按着不同层次优化教学内容,避免交叉性内容的重复。

笔者一直从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为省石油炼制工程教学团队负责人及省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负责人。在教学研究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各门课程是相互紧密联系的,但有时又会出现课程内容的重复。如这几门课程中都涉及到油品的基本性质,如何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正是由于各门课程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要进行合理安排,如果在教学安排上不注重教学内容的安排,只是简单重复,势必引起学生厌倦或厌学。

为此我们组织的油类课程群教学团队将油类课程群作为一个整体来优化教学内容,在各门课程互通有无的基础上,对于交叉性内容,不同的具体课程,共目标各有侧重,并据此安排教学内容和课时。这样不仅避免了简单的重复,节省了学时,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紧紧依托学科建设资源,教学内容紧跟学科发展步伐

化工专业充分依托茂名石化公司得天独厚的产学研优势,在石油化工领域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绩,已形成一支学术水平较高、结构合理、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强的研究团队,在同类型的院校中脱颖而出,从而使化学工艺学科成为广东省重点特色学科。课堂上,团队成员紧跟学科发展前沿,针对石油化工的最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补充和更新的理论和知识,增加一些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内容。例如,随着环境保护的要求,清洁汽油、清洁柴油新技术的发展,在石油炼制工程中增加这方面的知识;随着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涌现,在石油化工工艺学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与课程相关的最新化工生产技术和科研成果。及时更新和补充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不仅拉近了教学与学科前沿的距离,还促进了学生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认知,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培养能够适应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化工人才。

同时,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专业实验为载体,促进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专业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本课程群建设的重要内容。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一直独立设课,内容上偏重验证,不能行之有效地检验和运用课程群的知识。为此,在实验内容的精选和安排上,我们注意引进老师的科研成果,这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还增加了学生对老师科研情况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使学生尽早地加入老师的科研课题,进行团队工作,并借助课题培养学生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创新能力。

五、校企共建教学资源,协同培养石油化工类人才

在课程建设机制上,坚持校企(为石油石化企业服务)联合办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与中国石油石化企业一直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是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所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高校,长期依托的三大企业——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都是世界500强的跨国集团。学校坐落在“南方油城”——茂名,与中石化属下的“茂名石化”有着血浓于水的情感。茂名石化炼油加工能力1350万吨/年,有60多套炼油工艺,掌握着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有真实的工程实践条件和环境,同时,还拥有先进的典型炼油工艺模拟仿真系统。我校在60年的办学历史中,有30多年属石化行业公司主管,依托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校企协同育人,使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从高校培养转变为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在企业的深度参与下培养的石化工程师能更有效地满足石化产业对人才的特殊需求。学校与茂名石化公司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深化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了重大机遇,近几年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创建了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特色,体现在与企业共建教学资源包括共同编写了教材、实习指导书、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共同拍摄典型炼油工艺过程教学片等。这些与实际结合紧密的教学资源,对有效地培养石油化工类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保障。这种面向石化,依托企业的工程教育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六、构建课程群平台,探索多种教学模式

篇3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产生石油化工行业国内与国际上的变化,现如今我国越来越多的采用采购施工的承包方式,虽然我国石油化工项目利润空间较小,但石油化工项目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保证石油化工项目质量安全并如期完成。在本文章中,笔者将注重分析石油化工项目的采购施工总承包施工现场管理问题,并提出石油化工项目采购施工总承包施工现场管理加强的措施方法。

关键词:

石油化工;施工现场;管理

社会生活基本迈向小康,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于石油化工项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石油化工项目的施工管理已刻不容缓,只有科学的施工管理,才能进一步提升石油化工项目质量。二十一世纪,石油化工项目的工程量不断增加,为石油化工项目的承包单位的施工现场管理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而我国目前石油行业的施工管理还有待加强,为了更高的提高石油化工项目的质量,采取科学合理的有效措施,促进石油化工项目的进一步发展。

1要求采购时加强对相关供货商的选择

在石油化工项目中,对于采购过程中供货商的选择,除了要考虑供货商所提供的设备是否是否符合工程技术要求以外,还要对供货商的生产能力以及供货商是否能及时的运输货物。由于石油化工项目的采购工作具有一定的风险另外其运输周期也较长,所以其物流能力是极为重要的。选择是一定要格外谨慎,筛选出运输能力较强的供货商,其中对供货商的物流能力其决定作用的是供货方用于订购货物所使用的价格,可使用到岸价格进行采购的生产商的物流能力才是合格的。

1.1建立供货商管理系统建立合理的供货商管理系统可采用构建数据库的方法,这一方法对于石油工程项目采购施工现场管理具有明显的益处,相关工作人员可根据系统的数据库,更为全面准确的查阅供货商的基本情况,但进行监理供货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较长时间通过在采购过程中的反复比较记录得出的,只有前期不断的进行完善工作,才能在今后的项目采购发挥真正的作用。

1.2采购前调查制造商项目采购工作人员可根据供货商所提供的制造商调查表,进行对制造商全面的调查工作,其中需要对其制造规模进行考察工作,还要对制造商其中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对专业技能的把握进行摸底工作,另外其生产设备和产品检测系统也要进行反复检测。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总结调查报告,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2采购材料的后续使用~~~~~现场施工管理措施

2.1提高采购施工材料的质量首先采购时,施工总承包要认真控制好施工材料的品质,保障石油化工项目整体的总体品质,控制施工成本费用。其次要进行对材料的抽查和检验以及进行人员培训计划,要求施工材料必须符合施工质量,保证工程整体质量的合格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进行采购材料,确保材料品质优秀,不为减少成本而采购性能差的材料,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保证工程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经济利益。

2.2加强检查采购材料的力度石油化工项目的材料多种多样,众多的材料型号,各具不同的材料性能和质量。只有进行正确的选择,才能更为完善的保证工程质量。由于材料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石油化工项目的质量,石油化工项目施工管理者必须熟知各个不同材料的相同之处与区别,更有效的利用施工材料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负责采购材料的人员必须要按照订货以及运输标准进行对材料的采购。并且对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之前做好充分的检查工作和妥善保管工作,检查施工材料的外观和性能是否符合标准,以及要求材料必须具有材料合格证、说明书及测试报告等,确保使用材料的质量问题,只有对其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投入施工。保证石油化工项目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3采购施工管理体系不完善

石油化工项目管理方式比较落后,无论是人员还是材料的采购管理都没有建立一个健全的执法体系。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化工项目规模和数量不断的加大,但同时其采购施工管理却没有进行同步发展。产生了较多的工程问题,同时也会出于节约成本的目前的,在采购人员的专业性配备上不完善,不进行专职的采购管理人员岗位的设置和培训。另外,在施工中缺少人力和物力,有关负责部门的工作人员推脱责任,使施工现场管理不能顺利进行,施工进度和安全管理信息无法及时传达。

4结语

石油化工项目是一项涉及专业性较强、施工内容繁杂、风险高、成本投入大的复杂系统工程。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施工现场管理难度非常大,不仅要加强与石油化工相关专业间的配合力度,同时还要加强石油化工项目内部间的协调,确保工程施工建设准确无误、克服安装工序制约,提高石油化工项目采购水平,推动石油化工项目安全可靠、节能经济的建设发展。结合工程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控制各施工要素和细节。负责人加强对施工管理的重视,建立质量监督体系,并落实到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笔者希望更多专业人士投身石油化工项目建设中,为推动我国石油化工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序岩.浅谈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28):144~146.

[2]芦平荣,宝春.大型煤化工施工总承包项目配合协作管理模式的探讨与实践.石油化工建设,2014,36(6):39~41.

篇4

1存在问题简述

(1)环境适应性相差在采油工艺中,越来越多的采用自动化技术,其功能越来越完善,但也存在着某些问题,油田的工作环境相对来说较为恶劣,许多采油现场自动化工程的仪器仪表等设施在该环境下容易发生故障,不符合采油现场环境的要求,使用寿命短;再者是通讯系统在现场的覆盖范围较广,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同时在出现雷雨天气时易被雷击。(2)自动化人才缺失在我国的采油行业,有着相当数量的技术人员储备,但鉴于我国采油行业和发展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的历程,采油工艺正逐渐的引入自动化技术,这就导致了一部分技术人员还没有很好的适应自动化的采油工艺,另一方面有些新入职的采油工程技术人员年龄结构轻,接受能力强,但是缺乏一定的采油工艺的经验积累,使自动化技术不能很好的与采油工艺相匹配。因此,我国现阶段缺乏采油工艺经验丰富的自动化技术人才。(3)缺乏自动化创新目前我国的自动化技术尚缺乏高水平的自主研发能力,自有的知识产权相对于国外来说较少,严重依赖于国外技术的引进,自动化创新研究不足,在某些自动化技术中,受到国外发达国家的限制较大,无法将采油工艺中的自动化技术转化为自己的技术优势。这是由于我国在采油行业中,自动化的技术研究起步晚,底子薄,加上某些技术的限制,导致我国的自动化技术相对落后。

2自动化技术应用

(1)模拟式自控系统模拟式自控系统英文简称为ACS,能够有效的对一些工艺中的参数进行实时的监管控制,如固液气的分离,可通过模拟式自动控制系统来实现,另外一些较为简单的模拟参数量如缓冲罐液位,也可以使用模拟式自动控制系统来实现,但这类自动控制系统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随着采油技术工艺的不断改进,自动化硬件不断演进,功能越来越多,系统组成越来越复杂,为系统的维护带来了不便,难度较大。另外ACS并不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可控的工艺参数较少,不适合较复杂的工艺控制,也不利于控制器对于整个系统的监控。(2)数字式自控系统直接数字式自控系统,也可简称为DDC系统,可以对一些工艺参数进行预设,当监测的参数达到该设定值时,便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发出相关指令,使其不超过预设值,达到对采油工艺参数的控制,其控制规则可以使用PID控制技术,也可以是一些其他的算法,如对缓冲罐的控制是通过调节泵的变频来实现的,使泵电机的转速根据设定值。但该系统的应用中对于大规模的集成控制能力较弱,通信效率不高,数据交换效率不高,由于计算机的单一性,使其扩展性收到了局限。可编程控制器,也可简称为PLC系统,它区别于DDC系统,不能像DDC系统一样形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而是一种分布式的控制系统。它有几部分功能元件组成,并连接监控单元和控制单元,在各行业中得到了较好的推广,而且能够较为简便的编程和拓展,可靠性高,能够将所要控制的工艺流程切割成独立小块,并分别加以控制,即使由于有回路故障也不会造成整个系统的停机。但也有些缺点不容忽视,如目前的PLC设备通用性差,也即不同的制造厂家之间相似的PLC产品无法相互替换,相互之间有些不兼容;相对于DDC系统来说,其计算能力稍弱。

3应用策略分析

针对自动化技术的演进进程,以及采油工艺的发展现状,我们应当重视自动化技术应用的重要性,意识到自动化技术能够给采油工艺带来的革新,并在应用过程中着重的培养技术人员的自动化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尽快的适应自动化的采油工艺,培养一批自动化技术人才。采油企业也应当加大对于自动化应用的资金投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工艺配置,优化现有的采油工艺,并使其能够发挥出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而对于一些落后的最大化设备,应当尽快的升级换代,一方面要考虑采油作业现场的环境适应性,另一方面还要保证自动化技术的先进性和经济性。另外,还要注意自动化控制应用过程中虽然给人们带来了便捷,但也容易出现依赖症,使工作责任感下降,应当注重采油技术工艺的培训和责任感的培养,提高工作人员的动手能力。

4结语

综合全文来看,我国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但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且在技术上与国外先进技术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勇于创新、借鉴及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研发出适合我国现状及国情的自动化设备及其技术,对采油工作动态化管理,尽可能的缩小与发达国家先进设备与技术的差距,为我国采油工艺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赵保龙 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冷家油田开发公司

参考文献:

[1]刘登明.阎海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石油机械装备水平的提高[J].学术论坛,2003,(1).

篇5

保障海洋石油装备与设施的质量和安全是实现海洋石油工业经济生存发展的关键,如何有效管理设备设施是海洋石油工业面临的新挑战。加强设备监理,可有效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从而推动海洋石油工业健康发展。

2海洋石油工程特点

2.1工程质量标准严格

海洋石油工程与陆地石油工程相比更具挑战性,具有风险高、投入高的特点,如海底勘察扫描技术、大型导结构平台技术、浮式储油处理技术、深水海底设施技术、动力定位技术等,高科技特点更加突出。因此,海洋石油工程质量要求非常严格。海洋石油工程项目施工和检验多采用国际行业标准或协会标准,如DNV(挪威船级社)和ASTM(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海洋石油工程中大部分生产装置及设备对气候、环境等要求较高,而海洋气候多变,施工环境恶劣,再加上石油化工设备在运行时具有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增加了海洋石油工程建设的难度,这就要求海洋石油工程建设质量必须更加严格。

2.2工程涉及专业广泛

海洋石油工程建设现场环境比较复杂,海洋石油工程建设的设备监理摘要:本文介绍了海洋石油工程建设的特点,分析了设备监理在海洋石油发挥的作用和面临的形势,认为加强设备监理是保障海洋石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重要举措。

2.3工程质量管理难度大

海洋石油工程建设规模较大、周期长,从初期的勘探设计,到中期的海管铺设、组织设备安装再到后期的生产运营,涉及的施工单位及人员数量多、施工现场环境复杂、专业技术要求高等因素造成海洋石油工程质量管理产生较大难度。

2.4设备更新较快

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被应用于海洋石油工程中。例如,目前越来越多的深水铺管船、特种作业船、双金属复合管、软管、智能检测设备等高性能船舶、高性能石油管道、高科技检测设备被用于海洋石油工程中。

3设备监理发挥的作用

由于海洋石油工程建设规模大、现场施工人员复杂、管理难度大、危险性高等特点决定了设备监理不可或缺的作用。首先,设备监理在海洋石油工程前期严格控制设备、管道等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为海洋石油工程建设打好基础。其次,设备监理在海洋石油施工现场依照施工规范、标准现场监督设备安装质量、管道焊接防腐质量,保障海洋石油工程施工质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设备监理对生产建设中的施工安全进行现场监督,减少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

4海洋石油设备监理

海洋石油工程的设备监理具有其特殊性,由于海洋施工设备和工程投资大、风险高,业主为保险和市场竞争的需要,会为取得某船级社的船级而自愿申请该船级社对设备的制造和安装过程进行检验。这就需要船级社人员对海上石油设备的制造和安装过程进行监督,因此,形成了海洋石油设备监理船级社人员和设备监理人员同时进行监督管理的特色。船级社人员作为第三方,和监理人员共同对现场质量和进度进行把控。第三方人员以关键节点和重要施工程序的见证作为工作重点,监理人员则一般负责产品制造和安装全过程的质量管控和进度管理,同时还要负责协调工作,在项目管理方面参与度较大。海洋石油设备监理单位的服务模式可以分为专业化设备监理和全方位项目管理两种模式,专业化的设备监理是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度进行监督和管理,主要是突出监理的监督作用。全过程项目管理是对项目从建设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到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的质量、进度等实施监督和控制,也就是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设备监理单位提供咨询、监督和管理3方面的服务。

5设备监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5.1业主对设备监理作用认识不足

设备监理工作的范围主要是现场监造、现场安装、设备调试、试车运行等,而业主往往将设备现场监造现场安装等内容列为自己的工作范围,设备监理单位的工作范围被压缩,被仅仅局限在质量控制这一个点上,监理人员被等同于质检员,不能充分发挥设备监理的保障作用。有些业主对于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开展设备监理活动不理解,他们认为制造过程完全是乙方生产单位的责任,只要乙方按照合同要求去做就可以按时保质完成设备制造,有无监理人员在现场并无明显区别,这种情况在成立时间越久的甲方单位表现越明显。但工程设备制造和施工具有其特殊性,大多是由业主确定技术规范,制造厂根据技术参数要求进行制造和安装,所以各环节的质量对最终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某些工序具有极强的隐蔽性,一旦错过就失去了验证的机会。所以,要保证设备的制造和安装达到合同规定的要求,就必须对制造及安装的主要过程进行必要的监督,否则当设备或工程即将交付时才发现存在问题,不但会影响工程进度,还会直接影响生产效益。

5.2被监理方对设备监理的认同度不高

尽管目前有不少业主方已经认可了设备监理的价值和意义,但是有些企业还是没有真正领会监理存在的意义。很多时候,设备监理人员到达现场之后,并没有得到生产厂家的积极配合,造成监理实施的困难。在某些生产单位的意识里,设备监理的身份只是业主请来的质量检验员,监理人员只需要最终验货确认就可以,无需参与到制造或安装过程中去。甚至有生产单位会以技术保密为由,阻止监理人员进入生产区域,使得监理工作丧失了最重要的价值。监理工程师有其按照法规和合同规定对被监理方进行检查监督的权利,在质量安全方面承担监理责任。另外,如果由于监理方造成的被监理方技术、商业机密的泄漏,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承担相应的行政、刑事、民事责任。同时,有很多被监理方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既不向监理人员反应,对监理人员要求其整改的问题也不理会,认为只需和业主搞好关系就可以。实际工作中,确实也有部分业主认同这种工作方式,这就极大地削弱了监理人员的权威性,从而影响了监理工作的效果。

5.3监理单位和人员对行业的影响

目前,国内大多数项目业主一般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设计阶段不请监理。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业主方认为在这两个阶段实施监理的意义不大,并会增加一部分额外的费用,二是对监理单位的能力持怀疑态度,并不认为监理单位的业务素质能达到对项目的整个运行阶段进行监理。而事实上,目前大部分监理企业的能力确实还不足以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项目管理。因此,造成了监理单位不能充分发挥设备监理的作用,影响了业务的开展。作为设备监理的直接参与者,设备监理工程师在工作时,需要跟多个部门打交道,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情况,要把参与设备制造项目的所有人的行为都规范到设备质量和进度的总目标下。同时,设备制造和安装环节涉及的技术方面较多,各个工程又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采用的工艺和标准门类繁多。这就要求监理人员具有极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沟通协调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有部分监理人员对所从事的监理项目不熟悉,对标准和规范的掌握不如被监理方和业主方,造成在工作中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或者发现问题不准确,进而影响了正常的生产,这必然会造成业主方和被监理方对监理人员的不信任。部分监理人员在工作中缺乏必要的沟通技能,也造成了监理工作开展不顺利。作为被监理方,受到监理人员检查时,内心上多少会存在抵触情绪,所以,如果监理人员再不讲究沟通技巧对其指指点点、横加指责,更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和不配合。有些监理人员认为自己的工作只是发现被监理方的问题,不会向被监理方提供解决方案或者有益的建议,认为问题如何解决与自己无关,没有将自己置身于整个工程中。这种工作思路就将自己完全置于被监理方的对立面,长此以往,既会让制造单位反感,也会影响工程的整体进度,同时也不利于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

5.4监理制度未深入人心,法规不健全

设备监理是一个新概念,相对于工程监理制度,设备监理制度的推行延迟了近20年,设备监理制度尚未深入人心,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地方的立法实践虽然已有所开展,但由于高层级的上位法依据欠缺,缺乏系统性,制度也难以完善和统一,大大影响了地方立法实践工作的开展。设备监理单位及其从业人员法律地位较低,监管部门职能缺乏上位法依据。

6结束语

篇6

关键词:大型外浮顶储罐;泡沫灭火剂

中图分类号:X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6-0177-02

泡沫灭火系统是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而产生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出现了正规的泡沫灭火系统。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并应用泡沫灭火系统,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相应技术规范的先后颁布,泡沫灭火系统得到广泛使用,应用的主要场所有: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区、油库、地下工程、汽车库、仓库、煤矿、大型飞机库、船舶等场所。

本文就大型原油立式储罐所用的泡沫剂进行简要说明。

1 泡沫灭火剂使用情况

泡沫灭火剂主要有蛋白、氟蛋白、水成膜泡沫液。

蛋白类泡沫灭火剂具有泡沫稳定、抗烧性好的特点。但是动物型蛋白灭火剂,对环境易造成二次污染,处理繁琐,对消防设备也有腐蚀,正逐步被淘汰。水成膜泡沫灭火剂具有灭火速度快、效力高、封闭性能好、储存期长等特点。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对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的认同也随之增强。

中国石化拥有很多大型原油储罐,其泡沫灭火剂配置参差不齐,不能满足消防安全的需要。

2 存在的问题

①泡沫灭火剂配置较低。很多企业大型原油储罐区的消防泵房只配置蛋白类泡沫灭火剂,而且质量不良,不能有效保障储罐区的安全。

②蛋白泡沫灭火剂使用过程中管道腐蚀严重。企业普遍反映使用蛋白泡沫灭火剂后,管道难以冲洗干净,管道腐蚀严重。

③泡沫剂品质较低。泡沫灭火剂质量参差不齐,以次充好。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的质量基本合格,灭火性能基本达到要求,抗烧性能尚可,一般为IC~IB;而蛋白泡沫灭火剂的质量较差。两类灭火剂的性能参数见表1、表2。

④企业对泡沫灭火剂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了解。泡沫灭火剂根据应用场合分为普通型和抗溶型两种类型,普通型泡沫灭火剂用于非水溶性液体的火灾,抗溶型泡沫灭火剂用于水溶性极性溶剂的火灾。

⑤泡沫灭火剂质量缺乏监督机制。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的保质期一般是8 a,在保质期内,企业泡沫灭火剂的质量没有相关机构或第三方进行监督检查。泡沫灭火剂保质期过后,灭火剂能否继续使用,也无指定机构进行检测,造成泡沫灭火剂的巨大浪费。

3 泡沫灭火剂的选型

大型罐区的火灾主要是原油等可燃液体火灾,即B类火灾,扑救该类火灾最常用的灭火剂主要是蛋白、氟蛋白及水成膜泡沫灭火剂。国标GB15308-2006将这些泡沫灭火剂按灭火性能分为三类,而按照抗烧性能又将泡沫灭火剂分为四个不同的级别。级别不同,灭火的速度、抗复燃性能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泡沫灭火剂的选型不仅要满足国标要求的物化性能的指标,更重要的要从泡沫灭火剂的灭火效率、需要保护的燃料、所处的地区、环境保护等方面考虑,不同类型的燃料需要相应类型的泡沫灭火剂。

从泡沫灭火剂最新国家标准GB 15308-2006也可看出,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的灭火性能高于蛋白类泡沫灭火剂,见表3。

从表3可看出,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的最低灭火性能级别为Ⅰ级,即强施放灭火时间≤3 min,缓施放灭火时间≤5 min;氟蛋白泡沫灭火剂的最低灭火性能级别为Ⅱ级,即强施放灭火时间≤4 min,缓施放灭火时间≤5 min;蛋白泡沫灭火剂的最低灭火性能级别为Ⅲ级,即缓施放灭火时间≤5 min,不作强施放。由此可知,三者的灭火效率依次为水成膜、氟蛋白、蛋白泡沫灭火剂。

针对不同的储罐组和不同的地区,建议采用不同型式的泡沫灭火剂:

①大型浮顶储罐应将水成膜泡沫灭火剂作为首选消防泡沫。

②原油储罐必须使用IA级水成膜泡沫灭火剂。多组分燃料较单一组分燃料的火灾更难控制,原油含有大量的易挥发性物质,它造成的火灾更难控制。

③东北、西北等寒冷地区选用耐寒型水成膜泡沫灭火剂。

④沿海地区最好选用耐海水型水成膜泡沫灭火剂。

⑤水溶性燃料,如甲醇、乙醇、丙酮等储罐必须配备抗醇性泡沫灭火剂;乙醇汽油也应配备抗醇性泡沫灭火剂。

⑥在满足灭火性能的前提下,尽量使用环保型泡沫灭火剂。

参考文献:

[1] GB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S].

[2] GB50151-2010,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S].

篇7

关键要:海洋石油工程;作业危险评估法;安全;风险管理本文主要从风险管理为切入点,结合海洋工程企业中的项目为依托,对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风险规避方法从而有效的避免风险的发生。

一、海洋工程项目风险的识别

(一)工程项目风险的定义及特点

海洋工程项目风险则是指在项目的策划、设计、建造、安装、调试以及后期投入使用各个阶段可能面对的损失。项目的风险在任何项目的任何过程中都会存在。如果不能有效的对项目的风险进行控制,可能会造成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失控现象,从而导致延长工期、增加成本、甚至项目失败影响企业声誉。任何海洋工程项目都有一次性、独特性和创新性的特点,项目风险也具有随机性、相对可预测性、渐进性、阶段性、突发性等特点。

(二)工程项目风险的分类

根据海洋石油项目的整体特点,基本可以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两大类。可控风险指的是以人的主观能力可以控制住的风险,这些风险都可以有效的避免或者可以提前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预防,比如施工风险、安全风险、技术风险等等;不可控风险指的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风险,一般不能有效的规避或者采取预防的措施,例如政治风险、经济风险、自然灾害等等。

(三)海洋工程项目风险的识别

海洋工程的项目与传统的土建项目有着明显的区别,海洋工程的项目交叉作业多、涉及专业多、作业环境复杂、参与人员及设备较多等特点,那么在项目的运行过程中,如何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要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出属于哪类风险,这就要求首先做好风险的识别。以海上组块的安装为例,根据海上安装的施工方案,将该组块的海上安装过程分为“作业船就位、抛锚”、“组块挂扣”、“固定切割”、“组块起吊”、“组块就位”及“组块固定”这几个过程,通过对每个过程中参与作业的设备、人员及外部环境的研究,识别出了每个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因素。如作业船就位、抛锚过程,参与的机具船舶有:发电机、绞车、锚机、通讯设备、两条辅助船舶及相关设施。参与人员有:作业船及辅助船船员、定位人员、指挥员。因此这个过程中可能的风险有:发电机及绞车故障、通讯设备故障、人员误操作、未按方案布锚、走锚等风险。同理可以得到其他几个作业过程的风险因素。因此有效的识别风险,是为了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二、海洋工程项目风险的评估

在项目风险识别之后马上要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估,对项目所有的不确定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识别后进行综合评价,区分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如果有必要需要建立风险模型,通过专家分析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有效的方法进行应对。

(一)项目风险的评估的方法

项目的评估方法有很多种,例如作业危险评估法、期望值法、事故树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模糊数学法等,而海洋工程项目中一般采用的评估方法是作业危险评估法(LEC法)。

(二)海洋项目风险评估

以海上平台安装为例,在海上平台的安装过程中,相关人员识别出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某种突发安全风险后,应该立即组织专家组对该风险进行评估,通过对“事故的不可预测性”、“措施的无效状态”、“人员暴露在危险环境下的频度”、“事故可能损失后果”的等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评估,得到了风险因素的危险程度值及危险等级,为下一步风险的应对提供基础。

三、海洋工程项目风险的应对

(一)海洋工程项目风险的应对的方法

在风险评估完成后,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就需要专家组提出应对风险的措施和方法,应对风险的方式多种多样,但笼统的归纳后有以下两种:1、控制方法,及发现风险后提出有效的手段进行控制从而降低风险,主要以风险回避、风险遏制和风险转移等手段。一般情况下对于海洋工程中的可控风险,一般都会采用这种手段进行控制。2、利用财务手段。在海洋工程领域,大多数情况下业主都会要求分包商进行购买海事保险的方式进行风险分摊,尤其是在重大设备设施的运输、吊装等作业行为前,都需购买保险釆用财务的手段将项目风险进行转嫁。

(二)海洋工程项目风险的应对的原则

1、风险应对有针对性原则。在项目进行中,所采取的每一项措施都必须有针对性,否则势必会浪费企业资源。2、风险应对可操作原则。在发现风险后在经过专家组的论证后制定的每一项应对措施中都必须可操作性,不应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否则对防范风险没有任何意义。3、风险应对最大执行力原则。在经过专家组的论证后制定的每一项应对措施后,应引起项目经理的足够重视,从项目高层着手保证这些控制措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4、风险应对全面原则。一般海洋工程项目的风险具有多样性,复杂化等特点,必须全面的指定有效的措施,需要采取多样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其予以全面控制。5、风险应对措施与经济成本相协调原则。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在相同效果的前提下采取成本较低方案。6、风险应对能力导向原则。控制安全风险时,主要以预防为主,在能力范围内可消除的必须进行处理,无法消除的最大化的削弱风险。

四、海洋工程项目风险的监控

(一)项目风险监控的概念

项目风险的监控是在对项目风险管理指定相关措施后对风险管理过程中的监视和控制。

(二)项目风险监控的目标

在项目风险监控措施的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达到一些目标,这些目标包括:及早识别是否还有新的风险,避免已经发现的风险发生、减少风险发生后带来的损失、总结经验教训在本文中项目风险监控虽然处于项目风险管理的最末端,但是风险监控是贯穿于项目整个过程中的,因此建立一套可行的项目风险监控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也是风险监控的关键所在。

本文在综合考虑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特点及各类分析方法适应性的基础上,对组块的海上吊装安装过程进行风险管理研究,依此建立了风险源及风险识别、评估表,并基于尽早的识别风险,尽可能避免项目进行中事故的发生以及降低项目风险发生以后所产生的不利后果的目的,建立了兼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项目安全风险监控系统。海洋工程项目的安全风险管理与对组块海上安装过程的安全风险管理类似,需要对全过程的作业信息进行收集并处理,识别出项目进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并针对性的进行应对,然后评估每个风险因素的危险性及风险等级。若应对后的风险等级仍然较高,那就需要采取整改措施进行整改,若风险等级较低,则代表风险受到控制,可以继续作业。对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及风险应对的全过程实施风险监控,确保识别出所有的安全,且风险的应对措施能够被有效的实施,或对应对措施效果不好的风险进行整改。从而保证项目内每个风险因素都能受到有效控制。

作者:王增 孙诗杰 曹德明 单位: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洪浩.浅议项目风险管理理论[J].抚顺市中医院学理论.2011.

[2]彭俊好,徐国爱,杨义先,汤永利.基于效用的安全风险度量模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

[3]张俊.浅析项目风险管理与项目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

[4]葛治江.国际石油工程EPC总承包项目安全风险因素分析[J].石油化工建设.2009.

篇8

1、技术现状

预算自动化包括两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过程。

(1)预算工程量自动识别统计,分为“全自动预算工程量统计计算方式”和“需要描画设计实体后自动计算预算工程量方式”(目前普称为“算量”),本课题研究针对“全自动预算工程量统计计算方式”。

(2)预算工程量自动套价:工程所有实体工程量寻找适合的施工费用及措施费用条目的过程,该过程完成工程预算,确定工程造价,具体是实体工程量特征值与定额特征的比对,并按照预算规则选取的过程。目前配管工程三维设计正在逐步普及,在三维设计环境下直接实现预算工程量的自动统计计算并自动套价是当前的一种技术向往,目前建筑三维预算工程量的自动计算统计成果较多,如“神机妙算”建筑算量系统、“广联达”建筑算量系统、“鲁班”建筑算量系统等,都属于建筑工程自动化预算范畴。而在配管工程(安装工程)的三维预算工程量的自动计算统计实现具有较大难度,目前还没有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该课题研究是配管工程预算自动化必要的重要技术手段。

2、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配管工程涉及行业专业工程十分广泛,如石油天然气集输、石油化工、城市配气等等。涉及的石油工程包括集油站、集气站、处理厂、增压点、石油联合站、化工厂等工程。长期以来,配管工程预算的工程量统计计算和套价工作过程是十分繁琐且细心的工作。其效率低下,质量也难以完全保障。例如一座集油站或集气站,配管工程预算工程量统计需要人工识图进行工料测量统计,费时费力;套价过程需要在近千页的定额书籍上依据个人理解查询选择定额,十分费时也难以保证准确;一般集气站手工预算需要3~5天时间,而大的站场如天然气净化场、石油联合站的预算工程量统计则需要20天以上,配管工程预算的人工识图统计工程量和人工套价方式是石油预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主要瓶颈问题。因此,配管工程三维设计的全自动预算工程量统计计算和预算工程量自动套价的自动化预算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技术条件分析

1、技术要点

(1)配管工程预算工程量自动识别统计:在配管三维设计环境下,利用三维图形特征和相关数据库,编写程序为对各种实体如管线、阀门、法兰、设备进行尺寸、体积、面积进行自动计量,抽取压力、管径、壁厚、连接方式、焊接方式等管道特征数据。按照预算工程量统计规则进行预算工程量的分类、分区识别统计,从而使配管工程在设计完成后,就可自动完成预算工程量的自动统计,替代繁琐的人工统计过程。

(2)配管工程预算工程量自动套价:对配管工程的预算工程量进行分类编码.建立与套取定额取费对应的“定额特征数据库”,该数据库对“预算工程量”和要套取的“定额取费”均抽取了“管径”、“壁厚”、“介质”、“压力等级”、“连接方式”、“法兰连接方式”、“材质”、“容积等级”、“重量等级”等特征参数,设立二者比对关系数据库,同时建立措施费用(试压、吹扫、热处理等)和从属费用关联数据库,相当于建立预算经验知识数据库(简称“定额特征数据库”).该数据库还可依据技术发展而进行维护更新,它涵盖配管安装工程预算套价规则、施工规则、公司有关防腐、焊接统一技术规定等知识数据,通过程序控制和数据库的支撑,使配管工程预算套价过程自动准确按规则进行,以软件的自动化替代人工套价过程。

2、预算工程量自动识别统计技术开发条件分析

目前配管工程设计主要是AUTOCAD的二维或三维设计画图环境.其中二维环境主要偏重画图功能,目前还没有面对设计实体信息用数据库来描述的二维CAD环境,而自创的带有数据库功能的配管工程二维CAD设计环境,图形特征与数据参数的联系将变得非常复杂、模糊而非常难以实现,因此配管工程在AUTOCAD的二维环境下是无法实现预算工程量的自动识别统计功能的。而在目前流行的配管工程三维设计环境下,对于每个设计实体都进行了详尽的参数数据库描述,包括管径、管材、防腐、探伤、设备尺寸、设备容积等数据,这为预算工程量的自动识别统计提供了必要而充分的条件.因此我们可以断定在目前的CAD技术潮流下,只有基于配管工程三维设计并数据库支持的CAD环境才是唯一实现配管工程预算自动化的条件。3、预算工程量自动套价技术开发条件分析预算工程量自动套价是生成工程预算书最终成果的关键步骤,该步骤需要套定额,取费、工料分析等过程才能生成完整的预算书。实现预算工程量自动套价功能的主要困难是定额数据库的建立。目前配管工程涉及范围广阔,各行业都有各自定额管理,因此定额数据库相当庞大。显然定额数据CAD环境相对于数据库功能严重不足,因此配管工程预算工程量自动套价和自动识别统计集成在CAD环境来开发是非常困难和不现实的事情。目前各行业的配管安装工程预算编审软件功能非常齐全,定额非常完备,因此直接和这些配管安装工程预算编审软件进行配管工程的自动套价功能的集成开发将是一个良好的便捷手段。

三、配管工程预算自动化实现的内容

1、配管工程预算工程量自动识别统计功能内容

(1)设备名称及参数的统计:即识别统计列出各设备的名称、个数、容积、重量、表面防腐面积。

(2)管道的统计:即分区域、分压力等级、分材质,分介质识别统计分列各种管径钢管的长度(不扣除管件、阀门长度)及重量。

(3)管件的统计:分区域、分压力等级、分材质,分介质统计分列各种管径管件的数量。

(4)阀门数量的统计:分区域、分压力等级、分材质,分介质统计分列各种管径阀门的数量(需要附法兰的阀门,在报表的备注栏标记“附法兰”)。

(5)独法兰统计:分区域、分压力等级、分材质,分介质统计分列各种管径独立法兰(也即不从属于阀门的法兰)的数量(需要附法兰的阀门,在报表的备注栏标记“附法兰”)。

(6)焊口数量的统计:分区域、分压力等级、分材质。统计分列各种管径管道焊口的数量。并按照相关规范,计算汇总各区域各管径超声波探伤的焊口数量及各种规格X拍片探伤的数量。要求建立焊口无损探伤规则数据库。

(7)埋地管线土石方量的统计:分区域统计埋地管道的管沟土石方量,需要建立放坡系数库(后附),放坡系数和站场地质有关,并影响埋地管道的管沟土石方量的计算。

(8)管材防腐面积、保温层体积、保护层面积及长度等统计:分区域、按照相关规范(后附),计算汇总各区域各管径各种防腐结构管线的长度.并按管道防腐规则计算汇总区域内各种防腐结构的表面积、保温层体积、保护层面积等。要求建立管道防腐规则数据库。

(9)管道支架数量及附件重量的统计。

(10)管道支墩数量及体积的统计。

2、配管工程预算工程量自动套价功能内容

(1)开发“定额特征数据库”维护工具,该工具用于建立或修改“定额特征数据库”,以适应预算规则、施工和设计技术规则的变化.“定额特征数据库”相当于配管工程预算套价知识库.是对人工凭技术经验进行套价时的过程智能模拟。

(2)“定额特征数据库”包括:设备、管道、阀门、从属法兰、独法兰、管件、焊口检测、管道各层防腐保温施工费用的套价特征对应关系(即预算工程量与费用定额的特征对应关系),也包括这些实体从属的试压、试水、吹扫等系统费用的关联关系。还包括常规从属费用的从属关系描述(如中压阀门必然涉及法兰安装、表接头必然需要脱脂清洗、泵安装必然设计电机检查费用等等)。

(3)依据配管工程安装行业费用定额,主要是《石油安装预算定额》和《石油化工安装定额》建立定额数据库。

(4)预算套价过程体现为“预算工程量导人程序”,该程序遵从“定额特征数据库”所描述规则,将预算工程量转化为全套工程预算书。

(5)套价过程遵从“预算工程量清单”对于预算“分区域、分单位工程”的划分,以单项和单位工程为预算的组成结构。

篇9

[关键词]油田开发;工程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TE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048-01

一、引言

油田开发属于一种系统工程,其具有较大的风险、较高的投资以及较长的周期,需要一定的科学管理与决策。就理论上来讲,所有的工程开发模式在经过最终确定之后都是操作者人为最佳的方案,但是就实际上而言,模式的确定是根据很多的因素相互平衡而达成的结果。因此尽管各个方面都相似的油田,也会存在不一样的工程模式,我国的各个油田都存在其自身工程模式的特点。

二、工程模式的主要因素

确定适宜的工程模式有利于选择开发工程设施,还影响着油田能否进行有效的开发。

首先是油藏的规模,油藏的规模既决定工程模式选择,又是油田是否能够进行开发的一个前提条件。必须要严格的检验存在的商业价值,由于一些油气价格与油气藏的特点或者环境的影响,有些油田就会被选择推迟开发。使用传统平台加外输管道这样的建设方式,那么较多的小气田可能由于成本的限制而不能M行开采。其次是工程地质的影响,海底的工程地质将对海洋结构物存在较深的影响,像浅地层软弱层的形变、塌陷以及冲刷等地质灾害可能使平台出现倾斜、滑移以及管道断裂的现象。针对这些潜在的威胁或者直接危害的地质因素,在选择工程设施的时候要进行充分的考虑,特别是对待长距离的管道。第三是地方法规的影响,选择恰当的工程模式要满足当地政府一些相关的法规要求。当前所有的国家在人员安全和保护环境以及税费等方面提出了比较严格的要求,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对油田的开发经济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动物保护区、航道以及军事区的设置也会对工程模式选择有一定的影响,有些国家对一些工程设施有了很明确的规定,也有些对某种工程设施进行了直接的限定。第四是现有依托设施的情况,要充分的利用区域当中的生产设施中的闲置产能以及闲置生产设施,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新油田的投资,也就是常说的依托开发。一些储量比较小的油田,由于没有依托设施,所以不具备开发的价值。在深水的油气开发当中,首选的模式是水下井口要回接于现有的设施工程模式上。第五是风险分析与经济指标的影响,其风险指的不只是人员安全和技术的风险,还有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对一些油田开发建设中,风险分析存在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地的社会服务容量、基础设施、各地居民和组织的态度和支持程度对项目的存在和发展都有着一定的影响。每个油公司都存在着不一样的盈利指标,但是大多都将选择最好经济效益的工程模式。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利益,还需分析项目的发展等。最后是建造与安装能力的影响,进行工程模式的选择时,首选最佳的施工资源,然后是选择距离比较近的。

三、工程模式影响因素

尽管有的因素没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针对油田开发的工程模式选择上存在着直接影响,这样就要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其进行综合的分析。

首先是井口的数量,井口的数量与年产量和油藏规模都有着直接的关系。较少井口的油田大多使用回接至附近已存在的基础设施上进行油气的生产模式。而针对数量较多的井口,不一样的生产系统也会容纳不一样的井口数量。其次是产品的特性,油藏品质直接的决定了输送的条件与方式。油田原油存在高含蜡、高黏度、易凝等特点,会给管道输送的生产安全与工艺设计带来不少难题。钻完井的方式影响,在钻井能力这个平台中存在着较高的竞争力。修井作业的频率影响着采油树干与湿式的选择。钻完井方式决定着油田开发的工程模式。外输与储油方式的影响,外输与储油方式也是工程设施选择的一项重要因素。存在储油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投资,某些油田的开发模式在选择外输地点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技术管理水平的影响,经济指标决定着油田开发,但并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油田的开发风险比较高、投入比较高、为了能够降低风险有可能选择经济效益不是最佳的工程设施。探究油田开发模式的确定原因的时候,必须考虑技术水平,有的工程设施在应用初期,其关键技术并不是很成熟,尽管投资低,但是不能得到认可。可行的方案有很多种,但是不一样的油公司会有不一样的选择,对工程设施的管理与技术掌握程度也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操作以及维护的影响,油田开发还要对寿命成本核算做一系列考虑,工程设施的维护与操作和经济评价有着直接的关系,有管理费、维修费、器材费等。

四、结语

油田开发属于一种系统工程,其具有较大的风险、较高的投资以及较长的周期,需要一定的科学管理与决策。油田开发的工程模式会受到油田规模、单井产能、油气品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还会涉及到较多的基础产业,像化工和石油化工、能源、船舶制造、机电等等,该领域的作业人员水平与技术进步的提高,有利于我国油田开发存在更多的工程模式的选择机会。

参考文献

[1] 谭杨.海上油田开发工程方式经济性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07):426-429.

[2] 吴亮,陈田辉,樊磊,刘淑芬,成韬荣.海上边际油田开发工程优化设计[J].广东化工,2013,(04):124-125+127.

[3] 熊兆军,徐强,赵霞.油田开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04):76-77.

[4] 方华灿.对我国深海油田开发工程中几个问题的浅见[J].中国海洋平台,2006,(04):1-8.

[5] 龙开放,陈丙.油田开发工程投资估算方法[J].天然气经济,2006,(02):54-55+80.

篇10

【关键词】 石油行业院校; 财务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实践教学

一、引言

随着国内外理财环境的变化和经济业务的日益复杂,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高校包括石油行业院校,都陆续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与财经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不同,石油行业院校依托其行业背景,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具有一定优势,然而,由于石油行业院校开设该专业的时间比较短,办学经验积累不足,尚存在一些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本文拟就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展开讨论,试图探索符合石油行业特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石油行业院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优势分析

(一)能源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具有石油工业知识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

随着能源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经济建设驶入稳步发展的快车道,石油与天然气需求的矛盾显得更为突出,出于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国家提出能源战略的重大决策,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稳步开发和储备石油能源。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充分表明了中国的经济要融入全球化进程之中,中国的石油工业也要走向世界,参与竞争,这种竞争除了传统的石油勘探开发方面的技术竞争外,还有财务战略方面的竞争。因此,培养具有石油工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就成为在国际市场中取胜的基本保证。

(二)行业特色和工科背景为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石油行业院校主要以涉及石油化工等工科学科为主要发展方向,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石油工程等工科学科的持续发展和创新需要经济管理学科相关专业的支持,因此,发展带有工科特色的经济管理专业势在必行。与此同时,依托学校行业特色和工科背景,财务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明显的基础优势和行业优势,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并为开展实践教学与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协作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石油行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缺乏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

现阶段,大部分石油行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仅在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培养目标基础上做了细微的调整,其培养目标设定存在以下不足:

1.专业特色不突出。许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尤其是工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是直接从会计学专业衍生出来的,其培养目标的设置很大程度上受到会计学专业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存在培养目标不清晰的问题(程继爽和秦少卿,2005),而从发展方向看二者是有显著区别的。

2.与社会需要相脱节。结合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所传递的信号来看,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是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一线应用型人才,而非笼统定位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3.行业优势没有得到体现。相比财经类院校,大多数石油行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认同感都比较低,加上其自身行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使得培养出的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缺乏竞争优势,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

(二)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1.与相邻学科之间的关系界定不清晰

由于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历史不同,其在专业和院系机构设置上存在差异。目前,有的高校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定位偏重于会计学,成为会计学专业的延伸。而有的高校对其定位则偏重于金融学,课程设置过多的涉及微观金融学和宏观金融学等内容,而忽视了作为中观层面的企业财务课程,使得人才培养方向出现偏离。

2.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缺乏层次性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行为日益复杂化的新环境下,创新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成为新环境下财务管理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涉及前沿财务管理理论、吸收交叉学科成果的财务研究领域、中国特色以及行业特色的财务热点问题等创新内容。然而,目前的课程体系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专业课程之间存在内容重复交叉的问题,未能围绕专业方向要求进行统一协调和轻重相宜的合理安排,缺乏层次性。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根据尹美群(2010)对北京三所高校的2005级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所做的有关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问卷调查发现,几乎100%的学生认为实践课程非常重要,但只有4.5%的学生认为在课程设置上做到了“重视实践”,61%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缺乏实践学习”,81.7%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加强实践教学,重视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效果。石油行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校内财务管理实践课程内容形式单一,与会计专业雷同,专业特色不突出;校外财务管理实践环节薄弱,不能满足学生就业和社会上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

四、石油行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

(一)重新定位专业培养目标

与财经类院校不同,石油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是为了适应石油能源行业发展的需要和学校在发展初期追求规模扩张的大背景下逐步开设的,因此,培养目标既要反映一定的专业和行业特色,又要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目标应描述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具备经济学、管理学和金融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对有关石油企业生产经营环节、成本管理、财务分析以及财务战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拥有较强的资本运作、财务分析与规划以及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毕业后能在政府部门、石油企业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从事财务预算、投融资管理、成本管理、财务分析、咨询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国际化应用型财务管理专门人才。

(二)构建培养目标导向型课程体系

李长青和王琴(2008)提出财务管理课程设置应遵循凸现培养目标、顺应趋势、优化体系与突出实践等原则。因此,需要构建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等课程模块。其中,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最能体现专业特色和就业方向,也是课程结构体系不合理的根源所在,因此,构建培养目标导向型的课程体系关键在于设置合理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1.专业必修课课程设置

专业必修课是区别于其他专业,体现本专业特色的关键课程。为了符合基本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突出专业特色,避免内容重复设置和划分不明确等问题,一方面,按照财务管理的知识层次相结合的原则,设置《初级财务管理学》、《中级财务管理学》和《高级财务管理学》等理论课程,其中,前两门课程可以合并成《财务管理学》一门课程,主要讲授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如何在资金运动管理中加以实践和应用,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财方法和技能。在《财务管理学》的基础上开设较高层次的《高级财务管理》课程,采用专题的形式来讲授,内容主要包括企业业绩评价和价值评估,以及财务理论和实践的前沿领域和特殊问题,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财务管理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按照“国际化应用型财务管理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成本管理》、《财务分析学》、《专业英语》等应用实践类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理论应用和实践能力,开拓全球财务的视野,提升对外交流的语言能力。

2.专业选修课课程设置

专业选修课作为专业必修课的有益补充,应增加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所需要的,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课程,并将财务管理相关学科交叉融入课程体系中,设置金融模块、会计模块、管理模块、石油企业财务管理模块等四个模块。其中,金融模块可以开设《证券投资学》、《保险学》、《税收筹划》等金融技能类课程;会计模块可以开设《中级财务会计》、《审计学》、《会计电算化》等会计实务类课程;管理模块可以开设《企业战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咨询》等管理实践类课程;石油企业财务管理模块旨在增强学生对国内、国际石油行业发展趋势的敏感性,可以开设《石油企业财务战略》、《国内外石油财税制度理论与政策》等突出石油行业特色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其职业生涯设计和个性化发展选择模块和模块内的相关课程,从而增强学生选课的目的性,达到预期的自主选课效果。

(三)构建校内外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1.校内实践教学环节

(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新型教学方法,以双向开放式课堂教学代替单向封闭式课堂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既可以贯穿于理论教学环节中,也可以专门设置案例分析课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案例的选取上,应与理论教学相适应,注重案例选取的启发性、层次性和时效性。

(2)实验室模拟实习

实验室是石油行业院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可以借鉴主干专业实验室建设的经验,按照专业知识体系划分为专项实验模拟实习和综合实验模拟实习。其中,专项实验模拟实习主要按照企业组织财务活动的各项环节来设计实验项目,对财务管理业务进行系统、全面、连续的情景模拟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综合实验模拟实习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实训、证券投资软件应用和ERP实习实训,有助于学生将财务管理与相邻学科的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拓宽就业空间。

2.校外实践教学环节

(1)石油工业认识实习

石油行业院校可以依托行业优势,安排学生到石油生产运营单位进行实地学习,从而使学生对石油工业的专业生产建立感性认识,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可以获得实际知识和技能,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企业组织管理知识,了解基于石油生产工艺流程的成本管理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并通过与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在相关实践领域的交流,来培养学生事业心和责任感,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校企联合培养

学校和企业作为人力资源市场上人才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可以采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来均衡人才的供给和需求。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主干专业采取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为例,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全程参与型,即订单培养,企业参与从选拔到就业培养的整个过程,通过增加必要的课程和提供实践场所,强化专业实践环节,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二是部分参与型,学校依托企业站点开展企业培养模式,企业只是部分的参与人才培养,主要是针对企业生产中急、重、难等问题,开展课题研究;三是间接参与型,企业不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而是通过设立奖学金、企业家来校作报告等间接形式支持学校的人才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可以参照上述三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实现校企联合的深度融合,并按照不同的人才培养层次来选择适合的模式,从而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多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程继爽,秦少卿.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79-81.

篇11

关键词:新形势 石油企业 成本控制 分析探讨

一、新形势下影响石油企业成本的主要因素概述

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目前仍是国民经济的主要能源之一,在建设低碳经济的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阶段,影响和制约石油企业成本的因素主要有下面几种,一是国家的能源税收等宏观经济政策,二是石油资源的存有数量和质量状况,三是油田勘探开发所处的阶段,四是科技开发水平所带来的投入产出结构的变化,五是石油价格的变化所带来的财务费用的变化。据一项对于2005-2010年石油企业成本管理实践的调查研究显示,这五个方面的因素占石油产品总成本的87.3%,因此,石油企业的成本控制主要在于对这五个因素的分析、评价、测评和控制,同时调查还显示,在这个五个因素上的1%的投入增加幅度就能带来7.8%以上的经济效益增加值。

二、目前石油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石油行业的市场化机制的改革以及石油市场价格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石油企业对于相关生产经营环节的成本控制的关注和投入也得到了逐步提高,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相关调查资料显示,2005-2010年间石油企业对于成本控制的投入以每年平均5.8%的幅度增加,石油企业来自成本控制的经济效益增加值实现了每年13.5%的幅度增长。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石油企业的成本控制问题主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首先,我国石油企业在成本控制上普遍存在理念落后、理论研究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导向。具体来说,有相当一部分石油企业将成本控制和管理局限在企业内部甚至是重要的基本生产过程和环节,对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的成本管

理缺乏关注和有效手段的采取,另外由于缺乏对于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造成了石油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整体上方法陈旧;其次,石油企业的成本控制主体定位具有很大的狭隘性,长期以来把成本控制的任务当作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事情,而构成石油企业成本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生产车间和关键技术没有纳入和参与到成本控制中来,造成成本控制和管理的主体覆盖范围过窄,无法实现整体协同效应;再次,石油企业的成本管理信息失真、成本管理环节分工过细导致控制管理成本过高。有一部分企业因偷逃税款、提升业绩或谋取私利等不正当行为而对成本资料任意地认为修改编造,同时分工过细的成本控制环节造成了较高的协调沟通费用,并同时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损失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三、新形势下石油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根据新形势下影响石油企业成本的主要因素的阐述,在分析了我国石油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参考成本管理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借鉴国外石油企业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就我国石油企业新形势下的成本控制问题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第一,石油企业应该更新成本控制和管理理念,综合采用包括目标成本法、成本否决法、档次成本法等在内的先进成本管理和控制方法以实现对于相关生产经营环节成本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和控制。目标成本法、成本否决法以及档次成本法等成本控制和管理方法从不同的视角和纬度给石油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都有利于实现石油企业成本管理的全员参与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石油企业应该按照一定的标准和体系对石油企业的成本进行模式识别和细分,根据不同的成本类型及其产生机理采取有区别的方法和手段分类实施控制。具体来说,石油企业可以将石油勘探过程中制造的成本落实到勘探部门,然后由勘探部门再落实到各个作业点和作业岗位;将开发成本和资产折旧落实到油气田企业,由油气田企业牵头再落实到负责开发的部门和环节;将现金流转和操作的成本落实到各个油气加工厂,而将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落实到油田总部的财务管理部门,然后分级进行汇总管理。实践调查表明,这种将成本进行分类和分级管理的模式可以有效地实现石油企业成本控制的目标,其平均贡献率在34.6%的幅度左右。

第三,石油企业在成本控制问题上要尤其重视产品及产品组合的开发和实施策略,以石油产品为核心、向燃气产品范围扩展和延伸,依靠燃气低成本的优势实现成本管理的控制和效益。根据国际著名石油企业的产品开发及产品组合管理实践和经验,石油企业围绕石油核心产品的同时进行相关产品的开发特别是燃气产品的开发,可以大大降低单位产出的成本额度,这主要得益于天然气的开发成本要远远小于石油的开发成本,国外著名石油公司的天然气产量一般占油气总产量的30%,而我国2010年仅为9%左右。

四、总结

本文针对石油企业成本控制所面临的诸多因素以及目前石油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和解决方案,一是综合利用包括目标成本法、成本否决法、档次成本法等在内的多种成本控制方法,二是按不同分类标准将石油企业的成本进行细化分解从而采取不同的控制手段和方法,三是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施行油气并举战略。

参考文献

[1]、王涛. 石油工程成本控制模式研究[J]硅谷, 2009,(09) .

[2]、张启正,丁仁才. 降低石油化工装置加工成本的建议和措施[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4,(S1) .

[3]、霍江林,赵振智. 油田企业作业动因成本性态分析[J]财会月刊, 2010,(06) .

[4]、赵松,崔益华. 油田企业新型预算管理责任体系设计[J]财会通讯, 2010,(14) .

篇12

关键词:输气站场 绘图模块 软件应用 优势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和计算机科技的更新换代,计算机绘图软件行业也在发生着巨大变革,更加直观、科学、高效的集成设计手段正逐渐成长为中坚力量。SmartPlant集成系统软件自问世开始,便以其智能、便利、高效等优势逐渐取代传统的非智能软件,成为石油化工工艺设计等方面的新利器。

其中,SmartPlant P&ID是目前业内公认的功能最为强大的智能P&ID软件,在工艺设计的初步设计阶段显示出巨大的优势,该软件不仅能更好地显示工艺流程的图面内容,更包含了大量的属性信息,而且内置的设计规则可以防止图面布置及工艺设计中的低级错误。使用SmartPlant P&ID进行图面设计的同时,对图面中出现的设备、管段、仪表、阀门等的属性进行录入,将各种属性参数等保存到数据库中,设计后期可以方便的实现各专业报表的需求。

经过近年来多个项目的不断开发及应用,SmartPlant P&ID软件在天然气输气站场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SmartPlant P&ID绘图模块及功能

SmartPlant P&ID主要有两大模块:管理模块和绘图模块。管理模块主要负责工厂结构的搭建和内容定制等,绘图模块主要负责绘图应用和绘图管理等。天然气站场设计中工艺专业所使用的便是软件的绘图功能,其主要功能如下:

1.图纸管理器

通过软件管理模块将天然气站场工厂搭建好之后,便可在图纸管理器中新建图纸,可输入项目名称、图纸编号、图纸名称、图纸模板、图纸版次等,对图纸进行管理。

2.绝热管理器

绝热管理器可定义保温等级、保温厚度等,输入保温温度和管径,软件可自动选取保温层厚度。

3.选项管理器

选项管理器可定义线型、线宽、颜色及参考数据库路径等一些常规配置内容。

4.规则管理器

规则管理器可定义一系列的绘图原则以保证绘图的正确性及一些管线属性的快速填写。如某些管径、流体性质的传递原则,管线属性是否传递给管线阀门,设备上是否可以放置某些组件等。

5.SmartPlant P&ID绘制

SmartPlant P&ID 是工艺流程图的绘图环境,区别于传统绘图软件,在该绘图环境中完成的流程绘制与数据库无缝整合,在完成图形的同时完成了数据的录入,因此所有需要的报表都是自动抽取,而不是图形表格分离。

三、 SmartPlant P&ID软件的应用

天然气站场设计可通过SmartPlant P&ID实现,下面对软件的部分常用应用进行着重说明。

1.流程复用

在部分区域流程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可将需要的流程或橇块等另存为Assembly,并在新图纸中加以引用,复用后除需对图面进行调整之外,还需对属性及流程关系进行调整。如天然气站场的放空排污系统中可应用此种方式,减少部分工作量。

若输气站场有单个或多个区域流程完全或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对单张或多张图进行流程复用,图纸复用时,由于相对关系及后台数据关系无法一同复用,复用后的流程图面完整,但属性信息混乱,需要重新编辑各管线、阀门、管件、仪表等的属性。

最理想的情况是对全部图纸流程复用。此种方式应用在输气站场所有流程完全或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复用时需将全部相关图纸同时复制粘贴,这种方式下,图面信息、图纸间相对关系及相应的后台数据同时完成复用,图面完整、各属性信息完美复制,后期工作只需进行编号的少量修改。

绘图的过程是图面布置的过程,同时也是属性编辑的过程,属性的编辑有手动编辑和数据表编辑之分。

2.1手动编辑的是一些常规的属性,如管段号、设备位号、阀门位号、公称直径、材料等级、属性描述等信息,在图面绘制同时,属性参数完成编辑。不同于非智能软件,应用SmartPlant P&ID进行手动编辑时,根据软件的设置,不会因人为失误而出现错误。由于任何一个管段或管件等的编号都是唯一的,因此当编辑过程中出现编号重复、属性冲突等时,可根据提示信息检查编号是否合理,进而消除错误。

2.2数据表编辑是非常精确的方式,该种方式主要应用于工艺参数。通过导出数据表,检查所导出工艺数据是否合理完整,在数据表中进行修改完善后重新导入的方式,不仅能够满足属性批量录入的需求,更能在绘图后期检查图形准确性时发挥巨大作用。数据表中数据与流程图自动匹配并导入,这极大提高了图纸信息的准确性,工艺专业在向配管专业移交模型前,均应通过数据表完成自检工作。

3.IPD(仪表工艺数据表)的导入

IPD的导入属于数据表应用的一部分。在P&ID图纸完成校审后,便可以进行图纸,图纸后便可生成各仪表的数据表,进行IPD的填写和导入工作,使用数据表将图纸流程涉及的各类仪表的多项工艺参数导入自控软件SPI中,实现工艺专业与自控专业的对接。其导入工作涉及仪表类型多,工作量大,是工艺专业绘图的最后步骤。

四、SmartPlant P&ID在设计中的优势

1.提高了数据一致性

绘制 P&ID 的过程也是向数据库输入数据的过程,绘图中可根据管径及管道等级自动生成管段壁厚等参数,也能自动发现编号重名和绘图的不合理处,绘制结束后可以自动生成相应的报表,确保了图纸与报表之间数据的一致性。

2.便于数据查询

利用数据库技术,通过过滤器提取所需信息,快速查询满足条件的数据,不用再翻看众多的文档。

3.便于数据复用

SmartPlant P&ID与上下游专业的应用软件都存在接口,数据能够被其它应用程序复用,避免了数据再次输入而引入的错误。

4.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可自动生成各类所需报表,省去了传统非智能软件设计后期大量的开料工作,同时也避免了材料统计中的人为错误。

五、总结

总体说来,使用SmartPlant P&ID进行设计时,设计的效率及质量都有较大提高,管理也更加方便。SmartPlant软件集成系统中图形绘制与属性编辑的同时性,说明了国际化大型企业对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重视。因此,完善细化初步设计工作,减少初设与详设间存在的诸多变更,是提高本软件的应用效率,乃至提高整个工程效率的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SmartPlantP&ID在炼油项目的应用,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10(3).

篇13

论文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实践;创新

2010年6月,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在部分高校中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计划中指出:目前工程教育的紧要任务是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企业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大批各种类型的工程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由于其在学校及石油行业中的特殊地位,被列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试点专业,为了制订定位准确、可操作性强、与本专业特点结合紧密的培养计划,分别对目前培养模式的优缺点、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反馈、学生在校期间的困惑与愿望以及新的培养计划的评价体系等作了大量的工作和细致的探讨。

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及特点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简称机自专业)(前身是“石油矿场机械”专业)1952年成立于清华大学石油系,1953年以石油系为基础创建北京石油学院时正式定名。1983年按国家教委专业目录的规定,改为“矿业机械”专业。1993年按国家教委专业目录的规定,改为“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1999年与“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合并,改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代码080301)。2008年,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特色专业。2011年8月,教育部公布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学科专业名单(教高厅函〔2011〕40号),正式批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加入“卓越计划”。自2012年起成立1个30人的本科试点班。试点班学生的培养注重机械设计与制造两个方面的均衡发展,并以石油机械为特色,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为应用型工程师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校机自专业不仅是通用的机械工程学科,而且是石油机械工业的支撑学科。50多年来,机自专业已经培养出了一大批从事石油机械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创业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石油天然气工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与石油装备相关的高新技术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对机自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机自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中国石油大学几十年、几代人的努力,目前机自专业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主要表现在石油石化机械特色鲜明,有足够的石油主干专业基础,注重高新技术在石油石化机械中的应用;厚基础、宽口径、大平台的专业培养,专业设置模块化方向明确。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计划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学分总量偏高

全国各大高校机自专业学分要求基本在180学分左右,其中山东大学要求最低,为152学分;中北大学学分最多,为211.5学分。中国石油大学机自专业学分要求194.5学分,从整个调研状况来说偏高。学生也反映课程设置比较多,学生很多情况下都是排满全天的课程,不仅听课效果不好,甚至连做作业的时间都很紧张。在这样的学习条件下,学生的思考及创新活动在时间上受到很多限制。

2.专业课开设比较晚,且过于集中

现有教学计划中,另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是专业课程开设较晚。学生的普遍反映是,在一、二年级几乎很少体现专业间的差别,即所开设的课程基本都是公共课,目前的教学计划中只有在第二学年的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分别开设的“电工电子学(一)”和“电工电子学(二)”属于专业基础课程。这样的课程体系安排造成学生因为对专业不了解而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与其他专业有什么区别,个别同学这种迷茫情绪蔓延,甚至会导致厌学。

从整个培养计划中可以看出,专业课主要在第三学年即第五学期开始,第五学期要求完成22个学分,除了一门高级外语,其余均为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大都集中在第六、第七学期,其中第六学期拟开设专业选修课程12门次,计25个学分。第七学期拟开设专业选修课程22门次,计51学分,学生普遍反映专业选修课开设过于集中,导致学生在选择课程的时候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取舍,与当初宽口径的专业教学产生了矛盾。

3.实践教学模式单一,与企业结合不够紧密

目前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以课程设计、学校工厂实习以及企业参观实习为主。目前来看,实践教学主要以校内各种实践为主,到企业和生产现场去实习,则主要是以参观为主,学生很少有机会直接参与到社会生产中,而在学校里完成的实践教学则存在着设备及知识更新慢、与社会生产脱节的情况。

4.总体培养模式单一,对学生个体差异化培养关注不够

针对目前一个专业一个培养计划的情况,可以说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大胆改革和尝试。从本校机自专业来看,从近5年本科生毕业去向分析,约有20%左右选择读研,另外80%选择就业走向社会。但是事实上,在本科培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基本上都是按照同一套系统进行的,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差异并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从学生毕业的反馈信息中可以看出,单一培养模式下本科毕业生存在许多问题。对于考研深造的学生,其科研及创新能力明显不够,几乎所有上研的同学的科研工作都是在研究生阶段才开始的;对于走向社会的同学,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扎实,但是工程实践能力相对薄弱,在走向工作岗位以后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对其进行工程实践能力及素质的培养。

三、机自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改革思路

根据以上分析,针对目前机自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制订为契机,充分调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科培养计划进行改革和修订,从而完成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制订。另外,“卓越计划”对教师的工程实践背景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把提高和增强本专业教师的工程技术素质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1.精减学分,突出石油特色

针对目前机自专业学分多、课程重的情况,在充分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精减学分,减轻学生负担。通过与学生座谈,发现目前所设课程中有内容重复的现象,还有一部分课程与专业的关联度不够,学生学完之后的收获仅限于拿到了学分,并没有对专业学习起到应有的作用。对于上述课程,在充分论证之后应予以精减。

在中国石油大学框架下的机自专业,学生的就业有80%是石油相关企业,具有石油机械的相关知识对于就业的学生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所以对于目前培养计划中已有的石油机械的相关课程继续保留,以强化机自专业的石油特色,实现中国石油大学机自专业特色及差异化发展。

2.合理配置专业课,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

针对目前专业课开设较晚的情况,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制订中,将专业基础课提前到二年级,甚至可以在一年级就增加一些诸如专业概论这样的渗透性课程,让学生在基础学习的同时对于机自专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明确相关基础课程在将来专业学习中的作用与意义,这样,会大大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实现学生学习以被动接受为主向主动学习的模式进行转变。

针对目前专业选修课过于集中的情况,需要对专业选修课进行分组和分类,内容重复的进行优化和精减,并将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将专业基础课程部分提前到第三和第四学期。

3.校企联合培养,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充分发挥中国石油大学的石油资源优势,与相关石油企业密切合作、联合培养。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参与联合培养的工程师共同制订灵活的、可操作性强的培养计划,最大限度地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这样,实践教学就从学校虚拟走向生产企业,从纸上谈兵升级为现场操作。为了避免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使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还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将职业资格培养引入到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为了加强本科生的工程实践经验,美国、法国、德国都将职业教育作为本科教育非常重要的内容。[4]机自专业也相应地增设AutoCAD认证、SolidWorks认证、Pro/ENGINEER专业认证、UG认证等软件工程师职业培训内容。企业需要的是独立工作的专门人才,经各种软件工程师的培训,是从“通才”到“专才”的后续教育,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有力保证,经过职业资格培养的高校毕业生能够更快地入独立工作状态,很受企业欢迎。

4.加强专业引导,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在卓越工程师人才选拔上,要充分体现专业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入学一年级两个学期的教学中,改变专业介绍是学生与专业唯一一次接触的现状,让学生提早接触专业,从了解专业深化为理解专业,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个人能力进行理性的自主选择。对于动手能力强、就业目标明确、自主学习能力高的学生,引导其走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方向;而对于创新能力强、有刻苦钻研精神并致力于读研深造的学生,则更多地进行理论知识的深化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使得卓越工程师的选拔更加客观,并加强了对学生个体差异化的关注。

四、机自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保障措施

1.学生遴选与教学等相关制度的配套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在目前来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全新尝试和探索,尽管从培养的目标和适应社会需要的情况看,其积极意义是肯定的,但是在培养过程中还要求学校必须有比较完善的相关制度配套。

首先,学校层面要加大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宣传力度,让学生正确认识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鼓励、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并理解机自专业的专业特点、就业方向、工作内容等方面的知识,建立一套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卓越工程师班学生选拔制度。

其次,对于卓越工程师“3+1”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要在教学资源配置、学籍管理等方面走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前面,针对一些常规的情况和一些特殊的情况,相应的应对措施要全面、可靠,真正做到为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2.建立完善的教师培养与选拔制度

要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拥有一支实力雄厚、工程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是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

首先,学校应加大对在校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引入和培养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学校应出台一系列特殊政策,鼓励在校教师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可以通过到企业攻读博士后、挂职锻炼及科研合作等形式培养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素质。同时,学校将进一步完善教师的职称聘任、考核和培训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推进专任教师队伍的建设。

其次,将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聘请为卓越工程师的现场指导教师。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必须从实际出发,灵活掌握政策,因为一些企业中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工程师可能由于学历问题、编制问题而不具备被高等学校聘为指导教师的学历和职称,但是,恰恰是这部分工程师才是弥补学校教育的最好的合作伙伴。聘任的企业兼职教师依侧重有不同要求:企业实习指导教师以生产一线的高级工程师为主;企业授课教师必须是在专业相关的企业工作五年以上、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企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必须是具有较深厚宽广的工程实践背景的企业高级工程师或从事相关专业技术10年以上的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且能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应的工程实践环节。

3.密切校企关系,建立高质量的实践基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已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高原石油装备公司、孚瑞特石油装备公司、科瑞石油装备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业训练中心(国家级)、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装备总厂等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为校企联合培养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4.制订完善的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的评价一直是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瓶颈,因为实践教学的模式与课堂理论教学差距较大,主要原因是教学环境具有不确定性,考核形式多样,学生个体工作量化标准难建立等,使得实践教学的考核不够客观,从某些方面也影响了学生实践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根据以上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一套可操作性强、比较客观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具体包括实践教学总结答辩和职业资格认证。

实践教学总结答辩,针对教学内容与时间相对集中的实践教学环节,校内指导教师组织学生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答辩,并邀请企业或者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参加,这样不仅能够比较客观地掌握学生完成实践学习的情况,还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在完成全部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后,可以根据专业情况进行职业资格的认证,职业资格认证也同时实现了全面考核学生实践教学的目的。

篇14

关键词:化工离心式注水泵;泵轴腐蚀;改良措施;性能优化;油田开采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E93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8-005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8.026

工业石油需求日渐增大,随之石油工业脚步加快,而油田每日所需的注水量也逐年提高,发展到现阶段,每年石油注水量达到7亿t,而且增长趋势不见平缓。传统系统中应用的柱塞泵排量较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而离心式注水泵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认可,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公司,包括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都应用了这种水泵形式,但是这种离心式注水泵型号较多,使用程序繁琐,大部分和国外使用水平相比都较低,而油田注水系统的耗电量占全部耗电量的45%以上。所以,一种新的国产的离心式注水泵技术型号的研制开发成为我国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各大石油工业的发展水平提升就依靠此项技术的改造开发。

1 多级离心式注水泵运行现状

多级离心式注水泵运行现状惨淡,油田开发现在迎来了高含水开发的阶段,而离心泵作为电能主要消耗的环节,随着注水量需求的不断提高,能量资源消耗急需减少的背景下,如何使得离心泵正常运作成为重中之重,据统计,对于功率为1000kW的泵,效率每下降1%,每年就有4.3万元(按0.5元/kW・h计算)成本的增加,这样的情况下就要求技术人员频繁并且定期地对离心泵效率进行测试和记录,以便统计泵站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总结泵效率下降原因,同时能够及时修补企业因为泵效率下降产生的效益损失,检测同时记录也能够更有效地综合分析以得出提高泵的使用效率的依据,同时对采油厂的节能和系统技术方法改造提升提供指导依据。化工离心式注水泵如图1所示:

2 注水泵运行效率问题

在实际生产中对泵运行效率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使得泵运行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为:(1)在对泵进行较大修补之后,泵的质量无法保证能够恢复正常,而油田一般对于泵运行1h之后的效率不能下降多于2%,现实使用过程中存在泵运行超过1h之后,泵效下降超过2%的时候,没有及时进行修补和更换。(2)实际生产过程中没有贴切实用可操作的办法能够确保泵运行一直处于高效的状态,主要影响因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管理过程中,为了保证生产有效开始和进行,管理人员经常降低负荷,使得供电系统不处于正常运作状态,最终致使泵运行低效;另一方面,注水泵的注水参数和运行时的参数不一样,注水泵外部体系泵机能运行参数和注水参数不相符。注水井进行注水时若水量不稳定,干压就会形成变化,注水站只能使用泵阀调整流量,导致泵运行远离高效区。严峻的注水开发形势,使泵站外网需要和供水功能越发不相符,致使泵的运行功效减低。为使生产参考数值的最好标配得以实现,首先要求技能人员对压力变化趋势、油藏所需注水量、离心泵特质曲线加以贯穿,结合不同类型泵组合运营,对泵效、泵压、单耗等不同标准实行对比解析,归纳注水泵最优化配合形式;其次要求岗位人员依据外网生产状况调整泵的运营分配模式,达成岗位生产调整的标准化,保证设备运营处在优等参数下。

3 离心式注水泵功能改善的方法与思路

遵循离心式注水泵存留的问题,油田拟定如下详细处理方法与思路:(1)对水质实施化验、分析探究,依据水质特征及生产实际经历,为泵轴选取相对耐腐蚀的素材,排除泵轴等直接触及污水介质的零部件的腐蚀问题;(2)对于泵的效率、排量、扬程下降等题目,汇集技术力量协同攻克,对泵的机能下调的起因实行探究解析,改善设计,解决泵轴、轴瓦磨损等问题,使泵的机能达成设计标准。

4 离心式注水泵机能改良的探究及实施

4.1 离心式注水泵机能下调的探究

4.1.1 离心式注水泵机能下调的原由。在返修整改前油田离心式注水泵的泵轴低压端径向跳动超差,叶轮密封环、泵轴、中段、壳体密封环等零件的材料组织留存瑕疵,呈现流量减小与泵压力不足的问题,不能满足生产需求。离心式注水泵经解析后机能下调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由:(1)离心式注水泵经过一段时期的运用后,严重损伤了叶轮轮毂密封环,导致级间泄漏增多,排量下降,压力失调严重。而使叶轮轮毂密封环损耗的可能性是因为转子动平衡不佳引发震动,致使接触损耗;(2)中段背面汽蚀后出现旋涡,增加水流障碍力,排量减低。使中段冲刷及汽蚀的起因是叶轮出口与导叶进口存在压力差,因而转子偏向于驱动端侧,叶轮出口端的高压水立刻冲洗中段背侧。对转子轴向偏离性大的原因便是加工与装配偏差的堆积和均衡机构(轴向平衡盘)的损耗(转子向驱动端挪动);(3)轴向均衡系统迷宫密封损耗及漏失量、失效增加,致使排量下降,泵w波动增加,而叶轮轮毂密封环和轴向均衡系统密封环的损耗又会加重。上述三个要素,任意一点都会使离心式注水泵出口压力损耗增加,排量减低,扬程减小,导致注水泵不能正常运转。

4.1.2 改善注水泵性能的方法。针对离心式注水泵性能下降的起因,钻研此项目学者提出四种修改方案:(1)重新组装泵转子,测量出叶轮出口距离,要求叶轮出口距离等同并和导叶入口对中;(2)重新进行转子动均衡,防止叶轮轮毂密封环的碰触性损耗;(3)改善原计划,把中段背面圆弧改成斜面,取缔原来台阶,为提升耐蚀性,需在此斜面上堆焊S112钴基焊丝,并且提升叶轮前盖板与中部背面的外表光洁度,减少流体阻力,减弱冲蚀,提升寿命;(4)替换叶轮密封环和壳体密封环、叶轮轮毂密封环和导叶套材料,整体改成316堆焊材料。

4.2 离心式注水泵泵轴腐蚀探究

4.2.1 油田注水水质解析。技术人员对油田注水水质实行了化验分析,由检验数据分析得知,油田注水水质具备三个特征:(1)原水pH值为5.5,呈现出酸性;(2)矿化度很高,首要成垢离子浓度高达到数万mg/L,水质类型属于氯化钙型;(3)氯离子含钙量达到15.36×104mg/L,其根源便是氯化物盐类。普通情形下,氯离子增多,含盐量增进,水的侵蚀性增强。

4.2.2 注水泵泵轴侵蚀的起因。离心式注水泵泵轴主要材料是IGrl7Ni2,对氧化性酸,大多数有机盐类和有机酸的水溶液具备优良的耐蚀性,针对特有的无机酸耐侵蚀性极低。I1Grl7Ni2钢最不耐Cl-与SO2-腐蚀,在5×104ppm(温度20℃)时的侵蚀速率均高于10.0mm/a。由于油田注水水质中Cl-含概量达到15.36×104mg/L,SO2-浓度极低,所以首要是Cl-引发泵轴侵蚀。另泵轴在装配机械密封O型圈处侵蚀,主要为满足安装工艺的需要,采取外面镀铬治理技术,为避免粘接,增强硬度,但镀铬不耐Cl-侵蚀。

4.2.3 注水泵泵轴材料的革新举措。蒙乃尔K500是一种以金属镍为架构增添锰、铁、铜等其余元素而成的特有的合金,耐氢氟酸、硫酸、盐酸的侵蚀,尤其是禁得起盐酸的侵蚀。在室温下蒙乃尔K500在20%浓度的盐酸中侵蚀速率低于0.5mm/a。区别于1Grl7Ni2钢,对Cl-有显著的耐蚀性。为加大泵轴的耐蚀机能,将泵轴材料换成一种耐蚀材质。故此,探究最后断定泵轴材料由1Grl7Ni2变为蒙乃尔K50O,从而提升泵轴的耐侵

蚀性。

依据上述方法,生产方对DG25-50型注水泵实行了技能创新,并在革新后提供了机能检测。机能检测阐明通过技能改善,使得DG25-50型离心式注水泵的性能得到复兴,可满足注水生产的需求。油田随即对其他五台离心式注水泵及其附属装备实行改善。注水泵实行情况优良,减少了装备非正常修理与返厂修理次数,节省了修理金额,延长了使用寿命,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5 未来发展方向

与国外相比,国内离心式注水泵的功效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离心式注水泵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从下面四点进行:(1)对国外的先进技术进行更深入和研究,研制出更多节能降耗的新产品;(2)在目前已有的技术之上对更多新领域的离心式注水泵进行研制和开发;(3)要不断开发关键技术和重视研究工作,离心式注水泵整体的性能得到质的提高;(4)进一步研究完善已经投入生产的设备,将新兴材料结合在实际生产中,让其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6 结语

在我国石油产业日趋壮大的前景下,离心式注水泵虽经历了三个时间段的持续创造和革新,已普遍应用于油田中,成为如今发展的趋势,但在生产中依然不能尽善尽美,仍有很多的方面需要创新发展,且其整体的运行效能也有待提高,耗能的减少仍是离心式注水泵未来研讨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陶波,王同峰,刘永明,等.油田高压注水泵能耗分

析与探索[J].石油石化节能,2014,(1).

[2] 刘洪宇.浅析提高注水泵效率降低耗电的有效途径

[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23).

[3] 华远旭.论采油一厂注水泵优化选型[J].中国高新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