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亲子活动调研范文

亲子活动调研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2:1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亲子活动调研,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亲子活动调研

篇1

【关键词】3~6岁幼儿 亲子活动 现状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2-0174-01

亲子活动能够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所以开展亲子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3~6岁幼儿基本上都在幼儿园进行学习,幼儿园亲子活动是这些孩子接触到的亲子活动的主要形式。调查亲子活动的时间、频率、参加人员等可以了解亲子活动开展的现状,有助于发现其中的问题,促进亲子活动更好地进行,确保3~6岁幼儿健康成长。

一 3~6岁幼儿亲子活动开展的现状

第一,亲子活动开展的频率。亲子活动与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动有明显不同,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他们参与的亲子活动主要由幼儿园举办,而一学期内,幼儿园举办的亲子活动次数往往较少。根据调查发现,有35.2%的班级在一学期中举办1次亲子活动,有44.3%的班级一学期内举办2次亲子活动,只有18.5%的班级一学期举办亲子活动达到3次。

第二,亲子活动时间分布情况。根据调查发现,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的时间并不统一,开展时间基本上都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的,调查的情况具体如下:有48.3%的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的时间是无法确定的,有3.3%的亲子活动在学期初开展,有40%的亲子活动在学期中开展,有8.4%的幼儿园在学期末开展亲子活动。整体上看,亲子活动开展的时间分布比较分散,这也说明了亲子活动的开展是根据各个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也结合了教学的特点。如小班多在学期初开展亲子活动,因为班级学生多是初次进入幼儿园,学期初开展亲子活动,能够降低学生的恐惧感,让幼儿更好地融入新的生活。

第三,亲子活动家庭参与者。在亲子活动家庭参与者中,既有幼儿的妈妈、爸爸,同时还有孩子祖父母,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另外还包括了保姆以及其他亲戚等人。根据实际调查发现,在亲子活动中,参与最多的是孩子的妈妈,其次是孩子的祖父母,孩子爸爸参与的较少。具体如下:3~6岁幼儿的父亲在亲子活动中参加的次数较少,而女性家长不具备男性家长勇敢的品质,所以在活动中不敢给孩子独立锻炼的机会,而孩子顽强、勇敢的品质也难以得到培养。

第四,亲子活动的主要内容。根据活动内容来看,亲子活动所涉及的内容可以分成两个大类,即单领域的亲子活动,如亲子语言游戏、亲子科学活动、亲子健康游戏、亲子艺术活动等,另一种是多领域亲子综合活动。根据调查的结果发现,大多数亲子活动的内容都是单领域内容。从调查中发现,单领域亲子活动内容的选择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其中亲子健康活动的开展数量最多,紧接着是亲子社会活动以及亲子艺术活动,而亲子科学活动以及亲子语言活动则相对较少。

二 3~6岁幼儿亲子活动存在的问题

第一,家长的态度问题。对于3~6岁幼儿的教育问题,家长普遍认为教育应当由幼儿园进行负责,也有部分家长认识到了参与亲子活动的重要性,所以在面对亲子活动时主要表现出三种态度,推卸责任的态度、力不从心的态度以及积极参与的态度。同时,孩子的父亲较少参与到亲子活动中,这对于孩子健全人格品质的全面培养会造成负面影响。

第二,幼儿园的问题。根据调查发现,仍然有多数幼儿园举办亲子活动的次数过少,一方面是由于资金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幼儿园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幼儿园的亲子活动是由教师发起,经过幼儿园领导审批后进行开展的,这也说明了幼儿园领导没有意识到亲子活动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第三,教师的问题。在调查中发现有些教师在开展亲子教育活动是为了应付检查,亲子活动流于形式,这也就无法实现家长与幼儿园合理教育的目标,可能会对幼儿的成长起到负面影响。

三 3~6岁幼儿亲子活动开展的建议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对于家长、教师以及幼儿园均是如此。教师要具有责任感,主动要求家长参与到幼儿园举办的亲子活动中来,要明白亲子活动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以及方案,设计合适的活动主题,丰富亲子活动的内容。

第二,在亲子活动中,教师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发挥出家长的作用。引导家长看到亲子活动的意义,认识到父母参与幼儿亲子活动的价值,转变家长观念。

第三,家长要提升教育的能力。在3~6岁的幼儿,不同阶段时应当学习的内容不同,幼儿园教师以及家长应看到这种阶段性,明确在不同阶段的亲子活动目标,充分利用资源。家长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在亲子活动中的地位,提升自己的素养,保证亲子活动的效果。

第四,应为幼儿亲子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对于幼儿园而言,要加强亲子活动的管理,将亲子活动纳入到教育工作中,同时加大教师培训,帮助教师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方法。

四 结束语

亲子活动是由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的活动,3~6岁的幼儿通过亲子活动能够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健康茁壮地成长。在开展亲子活动时,必须动员各方力量,转变家长和幼儿园的观念,为幼儿亲子活动的开展提供保证,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亲子活动;家园;互动合作;有效性

长期以来幼儿园主动组织而家长被动配合的单向式的“亲子活动”存在着表面化、形式化等诸多问题。“亲子活动”中家园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合作。“亲子活动”作为家园合作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是促进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对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幼儿园应利用“亲子活动”这样的教育形式来改善家长的育儿观念,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家园共育。

一、亲子活动中影响家园有效互动的原因

1.家园双方对“亲子活动”的认识缺乏共识

一方面,家长不了解“亲子活动”的实际意义,他们认为“亲子活动”是幼儿园的事情,去参加和观看就是对幼儿园的支持。另一方面教师在组织活动流于形式,怕麻烦、怕出乱子,教师从活动的策划到组织全程包办,从而使“亲子活动”中的家园互动合作出现形式化、单向性的现状。

2.家长对于“亲子活动”的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亲子互动交往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长期以来,幼儿园单向组织的“亲子活动”让家长误以为这就是幼儿园开展的一项活动,很多家长会以“工作忙没时间参加”或“家里有人去就行”而让爷爷奶奶代替参加。这就违背了开展“亲子活动”的初衷,也反映出了家长对于“亲子活动”的教育价值认识不足。

3.亲子活动中的主体不明确

“亲子活动”是一种多主体的教育活动,它需要教师、幼儿和家长三方面的交流与互动。活动中,教师与家长相互为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另外,家长是游戏的参与者,家长与幼儿在活动中是平等的游戏伙伴关系。然而,许多家长并不清楚自己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家长、教师和幼儿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活动中家长作为一个旁观者,要么袖手旁观孩子的游戏,要么撇开孩子亲自动手包办代替,亲子之间缺乏真正有效的互动与合作。

4.家园活动在“亲子活动”中的深度和广度不足

“亲子活动”中,存在着教师通知家长参加活动的单向式互动,而缺少家长与教师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合作。教师对家长的互动多倾向于普遍性问题的指导,忽视特殊个例的指导。家长只单纯参加活动的开展而极少参与活动方案的设计、准备以及活动后期的分析与讨论,整个活动不能生成有效的、深入的教育研究。家园之间的联系,重视静态联系忽视动态联系,教师一般以书面的形式告知家长活动的开展,而缺乏组织群组讨论、实地调查等动态有效的家园联系。

二、“亲子活动”中家园互动合作策略

1.加强宣传与交流,提高家长参与兴趣

积极调研,了解家长需求。在开学初我们利用家访时间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同时分发“家园互动合作意向”的问卷调查表。了解家长对于“亲子活动”的认识、家长的职业以及特长爱好、家长参与策划组织“亲子活动”的兴趣,全面掌握家长资源及家长对于“亲子活动”的需求。

多途径传递最新亲子消息,提高家长对“亲子活动”价值的认识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家园互动专栏展示亲子活动照片,让家长及时了解活动动态;或根据本次活动的内容,在专栏提供相关的指导资料供家长学习借鉴。创建家长委员会、家长微信群,把家长们组成一个团队,结合每次活动的开展引导家长与家长之间进行积极的交流,促进家长对“亲子活动”认识以及积极参与的意愿。家园团队的建立不仅进一步密切了教师与家长间的联系,深化了家园同步教育的步伐。同时,也为家长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促进了家长间的相互学习与相互交流。

2.共同设计,提高家长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幼儿园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有些家长还有特长与爱好,是一份宝贵的教育资源,也是幼儿园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应重视家长资源的利用与挖掘,主动与家长沟通,获取家长的支持;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发]家长资源的优势,保持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兴趣。

在每次开展活动之前,我们就将活动的主题与活动的目标向家长公布,邀请家长参与设计活动方案。有的家长擅长策划活动内容,有的家长有时间帮忙准备活动的材料,还有的家长参与布置活动的环境。如“参观小学”这个亲子活动,就是由班里的几个小学教师家长参与设计、筹备与组织的。这几位家长进行专业的指导,这次活动带动了班里所有的家长重视起“幼小衔接”。这种变家长被动配合为主动参与的作法,使家长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合作者和支持者。

3.互动指导,提高互动有效性

在“亲子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活动材料的提供者、活动组织的引导者,还应是家长和孩子们的合作者。无论是对家长还是对幼儿,教师都应该多给予帮助和指导。针对亲子互动,教师的指导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案例指导。班级里建立微信群,组成家长团队,老师可以把其它幼儿园成功的亲子活动案例上传在微信群中,让家长们去学习借鉴。教师也可将活动中观察到的父母指导孩子的一些好的例子介绍给大家,分析其中一些科学的观念及方法,以此带给大家一些启发。

活动中指导。在开展“亲子活动”时,家长可直接观摩学习老师指导孩子的方法。教师可以在活动当天针对活动内容向家长提出互动的要点,同时教师也在适当的时机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与家长及时的交流,提供有效的指导策略,或直接告诉家长该怎样引导孩子完成游戏。在互动中也可以提供表格,让家长借助表格记录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与同伴的交流、对游戏的兴趣、动手操作的情况。过后,教师通过查阅记录表,了解家长对亲子活动的见解,从而指导家长更有效参与活动。

个别性指导。在亲子互动中,也存在着个别差异。针对个别家长的情况,教师可个别指导父母应该怎样去做。如在做感恩节贺卡时,有的家长在一旁做得起劲,孩子呢就只好在一旁看着,这时教师就该走过去提醒:“宝贝可以帮忙做什么呢?和爸爸一起动动手吧!”这样的话语就是提醒爸爸应该和孩子一起互动共同完成任务。教师针对活动中看到的个别问题,与家长进行个别的交流与指导,让家长在以后的互动中更好地参与活动。

总结性的指导。在活动结束时,教师可以将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观察加以归纳和总结,回顾活动中指导的方法以及不足之处。如“你对今天和孩子一起阅读的形式满意吗?今后您在引导孩子阅读方面有什么新的思路?”亲子教育是在一种真实情境下的示范式的参与互动指导,是活动与指导的相融合。教师及时、有针对性的指导缩短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让家长在活动中获得了正确的育儿观念和育儿方法,并将观念和方法融入到与孩子相处每一刻,从而最终实现孩子健康和谐发展。

幼儿园“亲子活动”是一项多层面、多元化的教育活动,需要家庭、幼儿园的相互配合方能奏效,才能使每个幼儿都得到全方位的、健康和谐的发展。因此,我们应以“亲子活动”为抓手,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有效发挥家长这一教育资源,密切家长、教师和幼儿三方的互动合作,提升家园互动合作的有效性,共同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幼萍.大型户外亲子活动与提高婴幼儿家长教养水平[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2).

[2]何秀英.关于幼儿园亲子活动价值的思考[J].教育书刊,2005,(07).

[3]左本琴,周平.家长选择民办亲子园的原因及其评价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9,(11).

[4]杨丽.巧用亲子活动培养0~3岁宝宝注意力[J].中国校外教育,2009,(03).

篇3

【关键词】幼儿园;亲子教育;分析;对策

根据当前实践领域幼儿园亲子教育的形式、内容、主体以及普遍特征,并参照其他研究者的观点,在此将亲子教育界定为亲子教育是在开展亲子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双面教育,一方面是重视对父母亲的教育,即教师通过对幼儿家长进行指导,使家长在活动中学习掌握正确、有效地亲子教育方式,提高教养能力,做称职父母;另一方面重视对幼儿的教育,即通过使用恰当的亲子教育方式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使其快乐、健康的成长,做合格子女。幼儿园亲子教育即在幼儿园开展的亲子教育活动中对家长和幼儿产生教育作用和影响。

一、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采用抽样法抽取了吉首市25所具代表性的幼儿园进行调查,各个幼儿园的教师及园长均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针对幼儿园各个年龄班主班老师及园长专门设计了相关问卷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50份,回收问卷1233份,回收率为98.6%。

(2)访谈法:对于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则采用了座谈的方式进行调查;对幼儿园的个别教师和行政人员进行深度访谈;

(3)文献法: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阅读大量相关文献,从文献中获得相关信息。

二、调研结果分析

通过对调查回收的资料作如下总结分析:

1.指导亲子活动教师的专业性分析

通过有效回收问卷结果显示,吉首市幼儿园指导亲自活动的教师都是由本班教师担任,其中只有12.5%的教师经过相关亲子教师培训,而真正持有亲子教师证的专业的亲子教师几乎没有。所以从幼儿园亲子教师的专业性以及亲子活动开展的效果进行分析,优秀的幼儿教师未必是一名优秀的亲子教师。在访谈中也了解到幼儿园管理者对于亲子活动指导教师的专业性并没有做特别的要求。由此可见,幼儿园对亲子教师专业性的重视力度不够。

2.家长的态度以及参与度分析

从调查结果以及现场观察记录分析,90%的家长积极参与活动,其中有父母亲自参与的占56%,其余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人员带幼儿参与活动。在活动过程家长更多的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带领幼儿活动,而非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导致活动达不到预期效果。此外,从特殊的地域环境来看,吉首市处于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父母大多外出,多数幼儿是留守儿童,幼儿对亲子教育的需求的不到满足。

3.个性化教育(民族、性别)分析

吉首市属于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以土家族和苗族居多,针对不同的民族在亲子教育差异性上作了相关调查,据统计25%的幼儿园开展过相关民族特色的活动,家长和幼儿一起完成民族特色的作品,通过各种方式展现不同民族的特色。在亲子教育活动中应加强民族差异性指导,利用民族特色和优势开展更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在性别差上,从幼儿园教师比例上看,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幼儿园中教师男女比例失调,有的幼儿园甚至没有男教师。幼儿园教师的性别比例对幼儿心理和个性发展有重大的影响。男教师的坚强、刚毅、粗犷以及富于开拓和创造的性格特征将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对男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三、相应对策

1.加强对幼儿园亲子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专业的幼儿教师和专业的亲子教师在专业素养方面的要求是不尽一致的。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未必就是一个优秀的亲子教师,反之亦然。然而从调查结果分析显示,幼儿园亲子教育活动中,亲子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因此,幼儿园要实施专门化的亲子教育,就需要充分利用幼儿教师具备专业的理论和技能知识这一有利条件,在现有幼儿教师中选拔培养亲子教师对象,对其进行相关培训使其转型,以达到亲子教师专业化。

2.注重对家长的教育,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但是从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可以看到他们对亲子教育观念认识还有很大的不足。幼儿园可以开展一些关于亲子教育重要性的讲座、家长交流会等,向家长传播亲子教育相关理论知识和育儿经验,让他们对亲子教育有一个全新、全面的认识并积极对待。同时在具体的亲子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层、分类指导,采取深入观察、个别访谈、调查、深人家庭等方式使指导更有效。也可适当让家长参与教育决策,包括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提供和时间的安排等,以发挥家长的优势。

在亲子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促进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成长。在亲子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活动材料的提供者、活动组织的引导者,还应是家长和孩子们的合作者。教师必须尊重家长,以平等合作的态度对待家长,同家长共同商量,形成良好的亲子氛围。无论是对家长还是对幼儿,教师都应该多给予帮助和指导。

3.把握好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注重个性化教育

首先,亲子教育活动内容应适合幼儿能力发展水平,如果活动内容脱离了幼儿的实际水平,使得他们总是在成人的帮助或包办代替下才能完成任务,则他们获得的学习体验是失败感和挫折感,不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其次,活动设计应符合幼儿身心特点,全面具体。同时应考虑到家长参与的可行性,家长按活动的具体要求参与每一环节的活动,活动结束时请家长参与活动的评价。这样不仅可以从多个角度来了解活动的开展情况,以促进下次活动更好的开展。

其次,吉首市地处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以土家族、苗族幼儿居多,活动开展前需要对幼儿家庭情况进行了解,根据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亲子教育活动中加入一些民族文化,将本民族的特点融入亲子活动当中。不仅充分尊重了幼儿个体差异,同时有效利用本土资源丰富了活动内容,弘扬民族文化。

最后,在亲子活动指导中应注意针对幼儿性别差异进行适当的指导。对于女孩子,在形成细心、耐心、文静性格的同时应注意让她们学会坚强、勇敢和独立。对男孩子则更要注重培养其勇敢、坚强、爽朗、独立、探索等性格,以便更好的防止男孩性格“女性化”。此外,幼儿园还需进一步平衡教师的性别比例,例如,通过具有吸引力的教师福利待遇或者与相关院校合作,引进更多学前教育专业的男教师。

在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背景下,幼儿园亲子教育也在迅速的发展,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园亲子教育专业化程度还有待加强。相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教师们的不断积极进取,从每一次活动每一个细节做起,提高亲子教育专业化水平,实现幼儿园亲子教育专业化。

参考文献:

[1]胡育.试论亲子教育的内涵与功能[J].教育科学,2002(3)

[2]熊鸣婷,卢清.亲子教育精神之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5(14)

[3]赵晶.开展亲子教育 创建和谐家庭[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5)

[4]李敏.关于幼儿园亲子教育师资问题的思考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篇4

一、立足高起点,力争教学质量优质化

1.专家助教。我园组建了由省内外专家、幼儿园名优教师组成的家长学校讲师团,还聘请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李洪曾教授作为我园家长学校教师的专家顾问。幼儿园每学期面向家长开展2—3次集中教学,新生家长3—4次,讲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如原家庭教育杂志社副社长来祥康教授的《和孩子一起定界限》、主编方竹玲老师的《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市妇保院副院长的《幼儿几种常见疾病的预防》、市教体局安监科科长的《安全教育从家庭开始》、绍兴市家长学校讲师团成员的《幼小衔接讲座》等。

2.自主学习。为保证教学效果,我园还经常利用家长会等各种机会向家长发放家教方面的学习资料,要求家订家长学校的教材《家庭教育》,新生家长做到人手一册。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宣传窗、各班的“家长园地”栏等,还专门开辟了家教专栏,并在幼儿园网站专门为家长们提供了“家园互动”栏、幼儿园亲子QQ群、幼儿园家长委员会QQ群、班级家长QQ群等,使家长们有了家教经验自主学习、交流的平台。

二、凸显亲子情,力争常规工作创新化

几年来,我们家长学校常规性的活动平均每月一次以上,活动力求创新化,凸显亲子情。

1.自主式的家长会。家长会采取自主辨析式的参与模式。如:在家长会上,班主任通过在家长中问卷调查确定几个讨论主题,然后请家长自由分组讨论,讨论后每组派一代表阐述自己组的讨论结果,最后班主任总结提升。大班的老师会邀请在某一方面有特殊经验的家长来介绍经验;小班的老师会通过视频的形式让家长观看孩子在园的生活片段,然后组织家长对幼儿园、班级工作进行提问,了解自己关心的话题等等。我园各班家长会家长座位的形式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圆桌会议,有的是小组会议,并为家长提供水果、茶水等。

2.体验式的家长开放日。幼儿园每学期都要推出“家长开放日”活动,活动除了教师上课这一固定的内容外,我们都会安排不同形式的其他版块内容。

一是家长助教,如请小学教师家长为班级的家长介绍幼小衔接方面的知识、为孩子上一些小学低段的课等;二是孝心活动,如组织大班孩子为家长洗脚,中班孩子喂家长吃汤圆,小班孩子给家长捶背、喂桔子等;三是记录反馈,请家长记录自己孩子在课堂中的表现,如回答问题的次数、注意力集中情况等。活动后请家长把自己参加本次家长开放日的体会、感触或建议写在反馈表上。

3.趣味式的亲子活动。为增进家园间的交流,每学期幼儿园都会安排多方法、多形式、多互动的亲子活动,如家园同乐亲子汇演、广场书香校园风活动、爱心义卖活动等。每年六一前夕幼儿园会举办“爸爸妈妈厨艺秀暨美食节活动”,整个活动围绕“展示、评奖、品尝”三个环节展开,让孩子在与父母一起选菜、买菜、做菜的过程中体验生活,而且让孩子们感受到与同伴自由结伴、共同享受大餐的快乐。 转贴于

三、追求新发展,力争亮点工作特色化

1.爸爸俱乐部打响父职教育。为了缓解家庭教育中“父爱教育”普遍缺失的局面,让更多的阳刚之气融入到幼儿教育中,我园于2007年发起倡议并成立了“爸爸俱乐部”。俱乐部成立5年多来,各类活动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爸爸们在俱乐部里演绎着各种各样的角色。如:(1)爸爸教师。每学年,成员爸爸都要不定期地为幼儿园提供助教活动,如果自己没有特长,则邀请自己的同事、朋友来园助教。如:交警队的爸爸来园组织孩子们学习小交警;医生爸爸为孩子们介绍身体的结构、一些护理知识等。(2)爸爸“天使”。爸爸俱乐部每年都要组织部里的成员开展献爱心活动,带领孩子一起播撒爱的种子。爸爸们组织孩子走进贫困山区看望大山里的孩子,走进敬老院去看望老人,为老人们表演节目,和他们一起做游戏……爸爸们的爱心行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孩子们。

篇5

关键词: 婴幼儿早教 早教机构 教学分析

一、引言

早期教育指在婴幼儿0-6岁阶段,根据婴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而进行的有关情感、人格、语言、智力、艺术和社会性等方面的教育与培养。过去社会,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主要由家长及家庭承担,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由于社会竞争与压力剧增,越来越多的家长无暇顾及孩子的早期教育,另一方面由于越来越多家长意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对专业的早教团队的需求催生了早教机构的诞生。早教机构开始出现于上个世纪90年代,并在近20年得到茁壮发展。

优质的早期教育的确能为孩子多元化的大脑发育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早教机构水平参差不齐,日益浮现出诸多问题。基于婴幼儿早期教育对下一代成长的重要性与早教市场混乱的矛盾现状,笔者将研究目光放在现行早教市场的现状调查和优化策略研究。

笔者以无锡市为例,前期的文献分析确立了早教机构与家长两个研究角度,并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两份问卷,分别抽取了无锡市红黄蓝亲子园、东方爱婴早教中心、培正逗点早教中心、创艺宝贝美术式思维早教中心等多家早教机构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并前往格林希尔早教中心和金宝贝早教中心进行咨询。此次调查共发放家长版问卷146份,回收145份;机构版11份,回收6份。研究中期我们还与无锡红黄蓝亲子园合作,与教务主管进行深入访谈,并进入课堂进行观察。此外,还在万达广场、崇安寺保利广场等地进行随机的婴幼儿家长访谈,深入了解早教机构本身及当代家长对早教机构的认识及看法。

二、对现行早教机构教学与市场调查的结果分析

(一)研究成果与问题分析

1.缺乏市场监管部门与行业认证

就研究选取的早教机构性质分析,目前尚无公办的早教机构,现行早教机构以私营为主,存在少部分公办民营性质的机构。调查结果显示,受访机构中16.7%的机构属于公办民营,83.3%的均为私营。

通过分析我国的教育体系发现,我国尚未将零到三岁婴幼儿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因而早教缺乏明确的评判标准和业内普遍认可的教学模式,早教机构一般以企业咨询或文化学校的名义在工商部门注册,不需到教育部门备案,教育部门无法对其教学内容进行监管,而工商部门只能监管其经营活动。因此早教机构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教育内容能否达到要求及保育环境是否安全等,都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研究显示所有受访机构对建立监管部门都持肯定态度。权威监管部门的设立不仅有助于提高各早教机构自身的专业水平,更有助于整个早教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和行业的良性发展。

2.缺乏专业培训机构与资格认证。

早教属于教育的范畴,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而我国却没有专门的学校和专业培养早教师资。通过对多家机构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表明目前从事早教工作的教师大多是从幼教行业经过短期培训改行而来。对于成立时间较长且具有一定规模的早教机构如红黄蓝亲子园和东方爱婴早教机构,幼教专业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100%,师资水平尚有所保障,但对于某些小型早教机构,幼教专业教师所占比例仅70%或以下,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人才缺口非常大,难以满足早教工作要求和市场需求,见表1。

表1 幼师专业所占比例与机构师资之间的关系

3.缺乏统一收费标准与价格调控。

早教机构有别于幼儿园,大多为以盈利性为目的的私营商业机构,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且不受物价局教育收费监管,收费定价完全根据自己的盈利空间,将所有成本计入课程价格。通过多家早教机构课程收费的对比发现,早教机构的课时收费一般在百元左右,而根据早教机构的知名度、规模大小、教学环境与地理位置的不同,收费存在不等的差异。此外,其他成本投入如广告投入的不同,也影响到早教机构的课时收费。早教机构多根据成本计算盈利空间,从而确定课程价格。

但是,相对于幼儿园与更高年龄层教育,早教总体课时收费仍然较高。而在高价位条件下,无论家庭收入如何,所有家庭对婴幼儿的早期教育的月投入都在500以上,随着家庭收入的提升,对早期教育的投入相应增加。早期教育的投入占据家庭总收入的较大比重,甚至对于个别低收入家庭而言,早教支出是家庭总收入的一半以上(表2),高门槛与高期望的矛盾,疾呼价格调控。

表2 早教投入与家庭月收入的关系

4.缺乏正确早教定位与家长引导。

早教与幼儿园的主要区别之一在于早教并不只是教孩子,也教育家长如何在孩子成长的最关键时期,用科学、系统的教育方法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形成及行为能力的发展等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如何加强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如何正确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育儿观是早教机构当初建立的一大目标。从研究现行几家早教机构的课程设置(见表3)发现现行早教机构大多只是面向孩子,未能履行正确引导家长的责任,且部分家长视早教机构为婴幼儿的“晚托班”,并未正确意识在自己在婴幼儿早期教育过程当中的重要作用,在早教机构举行的各类亲子活动中,各教育机构均表明家长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一般。

表3 现行几家早教机构的课程设置

5.缺乏优质课程设置与教学设计。

现存早教教学设计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不利于婴幼儿潜力的开发。调查结果显示,除少数大型早教机构会在课程安排前进行婴幼儿兴趣及能力测试并据此进行分班教学,大多数早教机构为婴幼儿选择课程直接由家长决定,而缺乏科学的兴趣能力测试。此外,为迎合家长需求,市场上的早教机构将教学目标定位过高,且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甚至可以说早教已沦为应试教育低龄化的延伸,背离智力开发的本意――理应重视的创造力、想象力、应变力的培养,不符合婴幼儿脑科学实际。在教学形式上同质化严重,目前市场上早教形式大致可分为图书、动画片、玩具三大类,形式都比较单一且多为互相抄袭与拼凑。

6.缺乏特殊幼儿教育与师资支持。

据机构版问卷调查显示,部分早教机构面向的学生对象都是正常健全的婴幼儿,并没有配备具有特殊看护教育能力的教师,对某些有特殊需要的如自闭症、行为障碍的婴幼儿进行早教。

在问卷调查与访谈早教中心等其他中小型或新兴早教机构时,这些机构均表明具有一定身体或智力缺陷的儿童并不在他们所接收的早教对象内,机构也并不配备具有特殊儿童教育能力的专业老师,而原因除了相应师资或设备成本高之外,缺陷儿童教育过程中所带来的危险性是只接收正常儿童的原因之一。教育本应是弥补缺陷,促进成长,而这一现象所体现的不公平现象也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二)研究成果与优化探索

虽然现行早教机构在教学和市场两方面仍存在上述诸多问题,但是早教机构从萌芽发展至今,其本身愈发成熟。现行较大规模的早教机构均在如下方面进行了优化探索。

1.紧跟国家十二五课题,实现课程专业化。

红黄蓝亲子园的教育主管朱老师表示,红黄蓝亲子园近几年的发展方向以课程为主,根据国家十二五课题研究,开设更专业、科学的课程,完善其课程体系,使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更规范。

2.开拓教学空间和时间,实现教学特色化。

红黄蓝亲子园的另一大特色在于,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机构的课堂内,已经拓展到家庭内部,国家已经为红黄蓝研发出某些家庭指导的产品,如竹兜快乐家庭。家庭指导产品的研发,一方面让婴幼儿可以在课堂以外的时间巩固学习,降低花大量时间前往早教机构所带来的较高成本,另一方面提高家长在早教过程中的作用与参与度,更有助于孩子的情感培养。

三、对现行早教机构教学与市场发展的优化建议

(一)专业认证与政府监管双管齐下

早教机构的专业认证与早教从业人员的专业测定是优化现行早教市场最关键的手段。规范化的教学机构和专业优质的师资队伍决定了早期教育成败的半壁江山。国家与政府应成立相关部门或制定相关规章,加强对早教市场的规范与监管,防止早教机构间的恶性竞争,降低早教门槛,保障早教机构的整体质量,防止非规范化的早教机构对婴幼儿早期教育造成影响。此外,同幼师专业认证一样,还应出台相应的早教资格从业认证体系,让早教具有统一的测定和参考规范,从而保障教学质量。

(二)家长培训与亲子活动双管齐下

早教机构之所以有别于幼儿园,其一大特点便是早教机构的教育对象除了孩子外,还有家长。早教机构应开展尽可能丰富的家长培训活动与亲子活动,以宣传的方式改变家长的观念,吸引更多家长参与早教技能培训和亲子活动,教育家长如何在孩子成长的最关键时期,用科学、系统的教育方法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形成及行为能力的发展等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不让中国的早教机构沦落为英美主流式早教机构――国家与资本主义的产物,仅仅是“临时之家”,犹如“替代式家庭”。

(三)突破固有教学形式与教学产品

现在诸多早教机构在进行课程设计时,缺乏创新与科学分析,由于市面上到处都有早教书卖,网上也有诸多教学方案,某些教师便采用东拼西凑整合的方式改头换面。这样的教学形式缺乏创新,对于机构本身发展及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每个早教机构都应具备专业的教学分析与教学设计人才,研创属于自己特色的早教方式或早教产品,使机构本身真正成为婴幼儿早教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徐浙宁.西方两种早期教育机构的比较――社会建构主义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2006.

[2]高佳.我国早教机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2009(9):58-61.

[3]文颐.脑科学研究与婴幼儿教保环境创设[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5):17-19.

[4]苏贵民,林克松.早教服务机构介入幼儿园课程的原因、影响及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9(7):3-6.

[5]左木琴,周平.家长选择民办亲子园的原因及其评价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9(9):60-63.

[6]姜新新,蔡淑兰.我国早教机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