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22:0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建筑工程与建设工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对比审计方式
强调的是一旦工程条件相同,技术人员便可以沿用过往审计项目预算进行对比解析,对于不同工程采用统一施工管理方案,就算是基础单元和现场施工条件出现大面积变更,但是仍旧可以在过往指导方案基础上,对不同部分采取相应计量、审计方式。如若两类工程设计相同但是实际构筑面积存在差异,并且实体建筑面积之比与工程分部分项工程量比较贴近,这时候就可利用分项工程量比例进行工程单位平方米建筑面积造价评估。
(二)筛选审计模式
其作为统筹法的一种,主要是针对分部分项工程单位建筑面积工程量、价格数值挖掘,实现不同单方基本值表归纳指标,一旦说实际审查预算建筑标准和预设要求冲突,还可进行适当调整。虽然说建筑工程在建筑面积和高度上存在广泛差异效果,但是不同分部分项工程造价、用工量在单位面积指标变化上不是很大,利用过去审计积累的数据进行汇总、优质化筛选,并尝试提炼单位建筑面积用工基本指标,相对地能够推动审计结果确定效率。如果说某类分项经济指标超出基本数值范围,就需要针对这部分工程进行详细审计和适当调整。此类方式对于住宅工程或是不具备全面审计条件的工程项目非常适用,但是存在数据差错期间仍需进一步审查。
二、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模式解析
是指司法鉴定机构经过委托过后,联合国家规范法律文件和直辖市等地方政府颁布工程造价依据,进行特定建设项目合同文件以及竣工资料参考分析,使得工程既有价值得到适当稳固。这类工作保留一定程度的技术性、政策性和经济性特征,有关鉴定事项内容十分复杂,异质化建设项目则应该联合不同鉴定手段加以有机调试。
(一)概预算法
主要是依照司法鉴定程序和工程造价审理内部概预算原理,进行建设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此类手段需要时刻关注建筑工程造价纠纷滋生原因,能够联合相关鉴定材料与计价规则,进行工程造价、套用定额科学设置。其对于项目资料完整,遗留当事人双方争议问题的建筑项目、工程量和材料价格控制比较适用。
(二)市场比较法
对建设工程通过司法鉴定程序采用市场调查、典型案例分析和相关鉴定资料进行比较,估算出建筑工程造价的司法鉴定方法。这种鉴定方法,一般确定工程造价的大致范围即大约数,而不是准确的确定结果,相当于倾向性鉴定意见。在鉴定项目资料欠缺而且计价依据不充分且建筑工程事实存在且没有被改变或覆盖的情况下,需要通过现场实测实量对此作出补充认定。虽然说建设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和审计工作布置期间需要额外进行结构单元划分,但是不管是建筑工程审计方式或是造价司法鉴定部门,都必须依照合同内容逐层调试,保证施工相关工程承包合同协议遵守和工程量清单计算科学性。之后联合建筑工程量实际计算法则进行底稿细致核算,经过工程量内容清楚布置过后,利用文字、图像等记录手段进行材料品质等重要资料保全,确保后期定额核算正确性,避免任何重复计算现象滋生。
关键词:建筑工程 灌注桩基础 设计 施工 分析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剧与城市化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的推动作用之下,建筑工程建设事业在整个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发展中所占据的低位日益关键。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清醒的认识到一个方面的问题:城市化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直接导致城市可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人均土地占有率指标在近几年以来呈现出了较为显著的下降趋势。为最大限度的缓解城市人口持续增加与城市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持续下降之间的矛盾,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在针对老城区进行改造工作的同时,积极展开了高层建筑项目工程的施工作业,以此达到建设土地利用率的提升目的。高层建筑广泛应用于城市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当中。由于这类建筑工程对于地基基础变形能力以及承载能力的要求比较高,灌注桩特别是冲孔灌注桩作为建筑工程中的最关键构成部分,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与应用。对于建筑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实际而言,依照建设工程所处建设区域差异性的地质情况,针对冲孔灌注桩基础进行差异性的设计与施工能够确保建筑股工程施工质量的高效性。那么,在建筑工程灌注桩基础施工作业当中,设计与施工环节应当对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予以特别关注呢?笔者现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建筑工程冲孔灌注桩基础设计分析
在针对建筑工程冲孔灌注桩设计之前,工作人员需要依照施工区域的实际施工经验以及可供选取的基础形式,在确定灌注桩基础设计施工方案的基础上,明确冲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具体而言,可以换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筑工程冲孔灌注桩基础设计分析。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在于:在针对建筑工程进行冲孔灌注桩基础设计的作业之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针对项目建设区域的实际地质情况进行系统勘探,在此基础之上对桩基的选用作出合理确定。在这一过程当别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对于建筑工程建筑物实体变形量以及载荷作用力有着严格要求以及实际地址勘探情况较差的工程实例而言,作业应当以多类型灌注桩的复合型使用来确保建筑质量的稳定性。我们应当依照冲孔灌注桩所确定的作业位置以及根数对桩长以及单桩极限承载力参数加以合理计算,在这一过程当中兼顾对各分项系数的处理。我们应当特别关注一点问题:对于建筑工程,特别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而言,为确保冲孔灌注桩基础质量的稳定性,现场作业人员应当按照1%且不小于3根(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总灌注桩数小于50根的情况之下,以抽取2根样本桩基为标准)的比例在灌注桩总数桩当中抽取灌注桩样本进行试验分析,在确定桩静载检测试验各项指标均正常的情况之下将其应用于施工桩基作业当中。
(二)建筑工程冲孔灌注桩设计质量控制基本要求分析。首先,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应当造孔质量进行合理控制。选取包括冲孔孔位偏差值、孔径偏差值、孔深测定值以及桩孔垂直方向偏差值在内的多项指标同相关规范标准中的既定指标参数进行核对,并在整个施工作业过程当中对其进行合理的控制;其次,作业人员应当特别关注清孔质量的处理问题。具体而言,当钻孔抵达设计深度参数且未灌注混凝土的情况之下,端承桩位置冲孔孔底沉渣厚度应当控制在50mm范围之内,摩擦桩位置冲孔孔底沉渣厚度应当控制在300mm范围之内。为确保实际测定数据能够满足以上要求,在冲孔灌注桩的清孔施工作业当中,现场施作人员应当不间断的对泥浆进行置换处理,孔底500mm深度以内的泥浆比重应当在1.25范围之内,并且泥浆当中的含砂率应当始终小于8%。
二、建筑工程冲孔灌注桩基础施工分析
结合上文有关建筑工程冲孔灌注桩基础设计的要点分析,笔者现依照冲孔灌注桩基础施工的作业流程,针对施工作业过程当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做详细分析与说明。具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测量放线施工分析。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应当利用经纬仪装置放出灌注桩桩位,将一钢筋布置在桩位中心位置,在得到建筑工程业主方以及监理方复合合格之后方可投入施工项目的实际施工环节当中。
(二)护筒埋深施工分析。选用厚度参数为4mm~8mm的钢板加工制成灌注桩基础施工护筒,护筒高度参数一般来说以1.5m为宜,施工作业人员应当于护筒上部位置增设不超过2个的溢浆孔,在对桩位中心所确定位置进行复合无误之后以粘土对护筒进行回填及夯实作业。
(三)冲击成孔施工分析。这一施工步骤是整个建筑工程冲孔灌注桩基础施工的重中之重,应当引起相关工作人员足够的关注与重视。有关冲击成孔的操作应当选择冲孔灌注桩基础施工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进行,严把质量关口。
(四)清孔施工分析。在冲击成孔施工作业完成,钢筋笼还未下方的期间当中,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应当选用橡胶管对已完成冲孔做清空处理。涉及到一次清孔与二次清孔两大施工步骤。对于一次清孔施工而言,施工目的在于合理降低泥浆比重,确保二次清孔不会因孔内沉淤过厚而无法进行;对于二次清空施工而言,其施工目的在确保钢筋笼下放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将泥浆比重严格控制在1.25一下,泥浆内含砂率严格控制在8%以内。
(五)钢筋笼安装施工分析。为确保主筋保护层的厚度一定,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应当按照2m的间隔距离标准在钢筋外侧位置焊接70厚钢筋垫圈,并以边沉边放的方式完成整个钢筋笼的安装施工作业。
(六)水下混凝土浇灌施工分析。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应当对水下混凝土的整个浇灌施工作业质量加以合理控制,以系统的质量管理杜绝包括断桩以及裹泥在内的多种质量缺陷,确保整个冲孔灌注桩基础施工的完整性与稳定性。
三、结束语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与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日益完善,社会大众持续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对新时期的建筑施工事业提出了更为全面与系统的发展要求。建筑工程作为建设施工的最关键载体,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日益关键。现代科学技术的多元化应用使得建筑工程的建设发展有着无限多种可能。高层化、规模化、智能化以及系统化已成为新时期建筑工程的必然选择与发展趋势。在这一背景作用之下,有关建筑施工工程质量问题也受到了建筑工程各方参与者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本文针对建筑工程灌注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这一中心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参考文献:
[1] 吕大为.刘东霞.洛栾高速公路堂洼大桥旋挖钻孔灌注桩基础的施工技术. [J].铁道建筑.2011.(01).86-87.
[2] 杨旺.复杂地质条件下高层建筑灌注桩基础持力层的确定. [C].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2003.888-893.
[3] 吴永红.郑刚.闫澍旺等.多支盘钻孔灌注桩基础沉降计算理论与方法. [J].岩土工程学报.2000.22.(05).528-531.
关键词:建设工程;概预算;控制要点
1 建设工程概预算的概念
建筑产品,是根据国家基本建设计划和设计要求在指定地点进行建造的建筑物或构筑物。而每个建筑产品的结构类型、工程规模、装修标准不同,施工条件,施工周期、气候条件等也个异,因此不可能对建筑产品确定一个统一的价格,而是必须根据设计文件及各种规定的要求,事先进行经济上的计算。建设工程概预算,是指在执行工程建设程序过程中,根据不同设计阶段设计文件的具体内容和国家规定的定额、指标及各项费用取费标准,预先计算和确定每项新建、扩建、改建和重建工程所需要的全部投资额的文件。它是建设项目在不同建设阶段经济上的反映,是预先计算和研究建设工程价格的费用性文件,是对工程投资进行决策、分配、控制、管理、核算和监督的主要依据。
2 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编制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工程概预算的编制之前应掌握以下主要文件资料
2.1设计资料 设计资料是编制概预算的主要改造对象。它包括经审批、会审后的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书及设计选用的国标、市标和各种设备安装、构件、门窗图集等。
2.2 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及其有关文件,概预算定额及其有关文件时编制工程概预算的基本资料和计算标准。它包括已批准执行的概预算定额、费用定额、单位估价表、该地区的材料预算价格及其它有关文件。
2.3 施工组织设计资料(施工方案) 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是确定单位工程具体施工方法(如打护坡桩、进行地下江水等)、施工进度计划、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等的主要施工技术文件,这类资料在计算工程量、选择定额项目及费用技术中都有重要作用。
2,4 工具书等辅助资料 在编制概预算过程中,有一些过程中直接计算比较繁琐也较易出错,为提高工作效率、简化计算过程,概预算人员往往需要借助于五金手册、材料手册或把常用各种标准配件预先编制成工具性图表,在编制概预算时直接查用。特别对一些叫复杂的工程,收集所涉及的辅助资料不应忽视。
另外,建设单位发放给施工单位的工程招标文件内容及其在材料、设备、加工订货方面的分工也是施工概预算编制的依据。
3 工程造价预算的控制要点
建设工程概预算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它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即可行性研究及涉及任务书的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纸预算施工预算完工结算竣工决算。
3.1 设计方面控制预算 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工作首先要从经济角度影响设计,由工程
造价人员对每个人设计方案作出估价,通过编制施工图纸设计预算来衡量和控制施工图纸设计,供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确定设计限额时参考。在不影响功能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造价,提出合理化建议,最终在此基础上推选出最佳设计方案。改变设计人员的经济观念,要克服当前某些设计中不结合地域实情,片面追求高标准的形象。才能保证工程设计质量,降低工程造价,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实用的目的。
3.2做好工程造价预算的编制工作控制预算 工程量是影响工程造价预算的原目之一,计算的正确恰当与否,将给工程造价指标带来很大影响。在综合考虑工程的施工组织特点的基础上,应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收集工程勘查报告、地形测量图、施工设计图纸、各类标准图集等相关资科,深入现场勘察、调查施工环境并进行施工方案研究,了解现行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取费标准、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及材料预算价格。尽可能多的掌握工程建设项目现场第一手资料,控制好工程造价预算。对工程总造价影响较大的桩基工程和相对复杂的保温防腐项目,特别要注意工作内容漏项的问题。严格按照清单计价范围,掌握项目施工过程,完善工作内容,尽可能的避免施工过程中增加项目变更,保证预算造价的有效控制。
3.3掌握要素价格市场动态 价格在市场中的动态变化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预算,也是合同风 险中相当重要的因素,建设单位应重点注意其动态变化而带来的风险。要求工程造价编制人员对设备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和价格做到心中有数。在投标报价时必须及时了解市场价格,预测其变化趋势,使报价准确合理,减少风险的潜在因素。在实施中更应密切关注,搞好动态分析,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材料订货,确定合理要素价格,减少风险。尚未实现的产品的成交价,只有竣工工程的结算造价才能真正代表市场价格。因此,在资料收集方面,工程造价人员对具体工程的造价指标进行预测分析、对合同中工期、质量、造价三要素的控制要求厦相应违约责任要做到心中有数,为合同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3.4提高工程造价预算管理人员的素质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对造价预算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造价预算管理人员要掌握工程预算的专业知识、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对设计、材料设备采购、现场工艺、工程整体结构、投资分析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应熟悉。对图纸、当地法规文件、地方特色定要了解透。造价预算管理人员还要深入工程第一线,因为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图纸上的有时候差别很大。工程造价预算管理人员要有过硬的专业基本功,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用人单位要关心预算管理人才的培养,为造价预算管理人员的深造和提高搭建平台。
3.5 实行“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静态”管理是对造价预算实务中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的统一管理.全国有统法定的定额,这是定数。但是市场中的人工、材料等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整个市场都是“动态”的,单一的用‘静态’的定额来预算,难免造成工程风险投资增大。尤其是人才、材料市场波动得非常频繁,城乡区别太,定额中的预算价格与实际价格的价差增大,必须引出“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以对市场经济中的政策变化和价格起伏。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设过程;监理;控制;措施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由此带来的各个领域的建设如火如荼。同时,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也对人民生活和生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只有提高建筑项目的整体建设质量才能够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并且由于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使得二者的相互促进作用才体现的较为完美。监理是建筑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保障了工程能够按时的完成,同时也能够保障工程的建设质量符合要求。本文就建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的监理进度控制的措施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程建设监理起步比较晚,发展不够完善,水平低。
我国的建设工程项目的监理工作主要是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了,但是,目前来讲我国在工程监理这一方面仍然是处于起步阶段,监理工作的实施仅仅是局限于国有建设单位以及设计院,并没有在市场上出现广泛的开展,而且工程的监理方面的工作所设计到具体的监理内容也是很有限的。再加上,目前从事工程监理工作的相关部门以及相关人员在监理专业方面仍然存在着欠缺,水平较低。建设工程的监理在我国的发展是相对较为缓慢的,并且监理工作通常是作为一种尝试性的工作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开展的,没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对我国工程监理开展的效果与质量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2、建筑主体的三方行为不够规范、科学。
在我国现阶段的建筑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买方,这就使得监理权利的行使受到一定的局限。由于个别业主的法律常识比较淡薄,有的对监理的程序不够明白,从而盲目的干涉本来是应该由监理方履行的职责和工作,业主跨过监理方直接给承包单位下达命令,这种不规范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监理工作的行使和监理效果的体现。同时,在监理业务承揽方面,有着出租资质、转包监理业务以及监理证照挂靠等问题和现象,致使一些正规的监理企业由于面对市场的经营压力而不得不压低监理的费率来承揽业务,这样就加剧了监理市场的恶意竞争出现。有些个别承包单位的素质比较低,工程项目以包代管,承包质量方面的相关保证体系以及自检体系没有切实有效地建立起来,从而导致权利不明、责任不清,以至于经常会发生责任方面的纠纷。
3、监理市场发展不够规范,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建筑工程的监理方面的规范缺乏成功的工作案例和经验作为知识支撑,并由此引发了我国监理规范的形成比较困难,工程监理的开展没有规范性的指导,监理工作总是在无序的状态下开展,这样就对监理工作的效果和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而且,我国建筑工程的工程监理方面的从业人员没有从业该行业必要的、足够的监理方面的工作经验,从业素质整体较低,这样就不能有效的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实行有效的监理行为,使得工程的监理存在很多漏洞,也使得我国监理工作很难满足目前建筑事业的发展,对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4、监理行业人员取费较低,致使人才流失较为严重。
我国的监理行业其取费的标准与实际情况下取费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由于市场上激烈竞争,压价的现象普遍存在,致使一些监理单位为了能够获得利润通常将一些必要的投入都派给相应的承包方,从而毁坏了其在承包单位的形象,使得其威信降低。这种取费水平的低下,也使得从业于该行业的人员由于待遇、福利等收入较低,并且工作条件艰苦,使得监理行业很难真正的吸引到有经验、高水平的人才加入进来,其中一些已经从事该行业的人员也大多转行,这就造成了人才的严重流失,从而导致监理力量的严重不足。
二、做好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理的措施
1、完善建筑工程的监理体制,提高从业人员的从业素质。
面对我国监理行业存在的问题,要切实的做好在建筑工程上全面的推广工程监理的工作,让人们接受监理的概念,提高他们对监理工作的认知度,这样不仅有助于监理工作的开展,也有助于监理效果的正常发挥;将监理工作具备的所有的功能要充分的进行发挥,完善监理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构建完善的监理体制,为工程中的各项监理工作的开展和贯彻奠定基础。另外,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培训以及学习等方式的活动来切实的提高从业人员的自身知识素养以及监理的技能,做到用知识武装自己、用技术武装工作,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加强监理意识的培养,合理的将监理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2、做好工程监理的进度控制,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监理效果。
要做好工程监理的进度控制,首先就需要积极主动的抓好前期工作,因为这是进度控制的重要节点,也是影响工程整体进度的一个首要的环节,所以应该抢开工来控制进度。由于前期抓开工的推进主要强调的是“抢”,一方面要做到对各项工作进行抓紧落实,另一方面要在不具备全面开工的情况下进行局部的开工。其次是要科学的组织并且要加强建设中期的管理。在工程的建设的中期,需要强调差异化管理、平行的推进以及快节奏的施工,通过对中期过程进行科学化的监理,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会发生的困难进行有效的更正和妥善的杜绝,从而确保工程的进度。最后就是收尾阶段的重点工程量的重点梳理。在工程进入收尾阶段时,监理人员要对承包方进行督促,使他们按时的完成工程进度,并将对已完成产值的关注转移到未完成工程的梳理上来,积极开展工程的收尾工作,梳理剩余的工作量,这从另一方面讲也是给予承包方一种完成的信心,有利于工程的保质保量完成。
3、规范建设三方的行为,增加监理力量。
对于建设主体三方存在的不规范的行为,可以通过明确各方的职责与责任,对于各自的责任进行问责制,该是谁承担的就惩罚谁,对于做得好的方面,同时也要给予必要的奖励,这样奖惩分明、职责明确的做法将有助于建设主体三方各自工作、协调配合。与此同时,也要切实的提高从业人员的福利和待遇,通过合适的薪酬待遇来留住人才、招揽人才,扩充监理队伍,提高监理队伍的人才力量,并且通过意识方面的教育和熏陶,让他们有从业责任感和使命感,愿意为了监理事业而奋斗,确保监理力量的充足,监理行业的正常发展。
三、结语
综上诉述,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理措施要严格抓起,落实到位,这样既保证工程的质量,又保证了工程的进度,监理员需要严格对待工程的每个环节,充分利用监理手段来杜绝建设工程中的失误等各种隐患。通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服务于社会,造福于社会。
参考文献:
TU8 U26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1-002-02
1.建设工程质量验收体系、程序
1.1工程质量验收体系构成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这样几个规范构成:第一,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必须符合《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质量的验收要经过条例中统一的标准验收,条例中提出了事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的控制要求,一个合格的建设工程应该符合施工控制和验收合格控制的范畴,通过验收实现最终的施工质量把关。一个专业的验收标准必须纵贯于整个建设工程过程中,对于工程质量既有约束作用,又有督促作用。第二,施工工艺标准。施工工艺标准是由施工单位进行编制,对于施工工艺标准中的具体规定,必须能对施工企业的质量控制起到规范作用。第三,监理规范。好的建设工程质量离不开一个负责任的监理单位,由建设单位派出建立代表,对于整个施工过程中、过程后的质量管理进行监督和管理,监理单位要有明确的监理规范,并依据规范执行质量控制。
1.2施工质量验收的依据
对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的主要依据有:(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及相关装饰装修质量验收规范。在工程内容包括有外墙内保温及保温饰面层装修工程内容时,还有《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2)国家现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等技术标准、规范。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执行的标准,主要是施工的技术标准、工艺标准。
1.3施工质量验收的组织
施工质量的验收主要包括单位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分项工程验收和检验批验收就建筑节能来讲,建筑节能工程只是建筑节能分部工程中的几个分项工程,若保温材料和工艺不同,还能划分为不同的分项工程分项工程可以划分为若干个检验批。根据楼层、施工段、变形缝对外墙保温分项工程,可分为多个检验批检验批的验收是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的基础性工作。
1.4施工质量验收的程序
工程验收的顺序是:先验收检验批,后验收分项工程,再验收分部工程,最后验收单位工程。如: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是在所含墙体、屋面、地面和其他分项工程、检验批验收合格之后才能进行验收;单位工程的验收要在包含节能分部在内的所有分部工程验收合格后才可进行。
2.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的控制
2.1要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方案进行设计变更
建筑节能工程如果需要进行设计变更,要严格根据审查通过的设计文件和施工方案进行变更,变更要以不改变建筑节能的最终效果为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方面非常重要:第一,就是严格遵循审批通过的变更方案执行,不合格的设计方案将直接影响到建筑节能工程的质量,对于施工的最终验收也难以通过。第二,变更内容必须不影响原设计图纸的节能要求,也就是说施工设计图纸要求的节能效果,不论过后怎么进行设计改动,节能效果不能降低,只能对其他方面进行改动,并且设计图纸进行内容改动时,要经过原单位的审查和统一,并且要具备完善的设计变更手续,才能进行。第三,设计变更要经过监理单位的审查同意,只有得到建设或者监理单位的认可,才能进行设计变更,并且变更的内容要对照原图纸检查,并确定有无办理审批手续。
2.2采用“四新”要经过评审备案
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通常会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它们简称为“四新”,对于这四个方面的实现,要对具体规定进行评审备案,施工前要对整体方案进行评估,并由技术人员联合制定。虽然现在我国对于建筑工程鼓励使用“四新”,但是“四新”不能以牺牲时间和效率成为工程试验,虽然它能有效降低工程成本,节能环保,提升工程质量,但是由于技术和设备的新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不正确的解决问题将会降低节能效果,降低工程质量,因此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不要盲目使用新技术、新工艺,要采用符合国家规定和经过实践检验的工艺,避免将不成熟的材料或工艺带入工程,让建筑成为试验品,危害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对施工现场检查时,要认真评估、鉴定,确保采用的施工工艺安全、高效,能真正实现节能的目的。
2.3施工人员素质需要提升
建筑节能施工人员必须要熟练进行节能施工,而我国当前建筑施工人员素质偏低,很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没有过硬的本领,施工经验不足,难以达到施工要求。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在建筑节能施工前开展培训,对实际操作进行培训考试,进行技术交底,对于那些掌握施工技能的人员,要颁发岗位培训证书,不然难以确保施工质量,对于达不到要求的施工人员不能结业,最后在施工现场检查时,要检查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有无批准,证件是否齐全,这样才能有效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2.4要对施工企业资质进行控制
建筑节能工程的最终质量,除了与施工设计、方案、施工组织过程息息相关,还与施工企业的相应资质有关系,对于监理单位来说,要检查是否具备相应资质检测机构出示的资质文件、见证手续等,施工现场要具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检验制度,具有完善的技术标准。资质管理是建筑节能施工企业必须具备的标准,只有具备施工资质的企业才能进行建筑节能施工工作,企业除了自身要建立完善的标准外,更重要的是遵循行业标准和规范,对于工程材料、建筑工艺、验收标准、检验标准等都有据可依,这个标准也是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约束。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定额与预算;课程设计;高职院校
1前言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是工程造价专业一门核心专业课,它的实践环节为该门课程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掌握工程预算的能力,让学生掌握识图、算量以及运用算量软件等综合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传统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课程设计课时少,任务重,难度大
由于时间的限制和教学计划的安排,该门课程理论课与实践课都是安排在一个学期学完,而实践课程设计一般要求学生在两周16个课时内完成一个建设工程项目的土建部分的预算课程设计,这对于刚刚学完理论知识的学生而言时间是非常短的,导致大部分学生都是简单计算,大大限制了学生对于本门课程设计的研究深度。
(2)教学管理存在缺陷
一般而言,高职院校的教师对于一门课程需要教授至少两个班级,一个班级至少40个学生,老师指导学生人数多,教学任务繁重,很难对每个学生做详细的指导,对于一些学生可能提出来的创新型的问题会因此而忽略,而平时关注的更多的只能是学生的到勤率和学生课程设计的进度。
2任务驱动法在《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设计》中的运用
2.1任务驱动教学的涵义
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探索研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最终完成特定的几个任务。这种教学方式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不断创新[2]。
2.2运用任务驱动法的可行性
(1)教师和学生在此门课程设计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目的性明确,教师有明确的教学重点,学生有明确的学习重点。
(2)使用任务驱动法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以前的课程设计学生是根据老师所讲的内容去做自己的课程设计,容易产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而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师会布置一个明确的任务给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就会有紧迫感,主动争取完成任务,这样学生就从传统教学的被动接受改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3)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原来分散的学习内容都集中在一个课程设计任务中,使理论和实际结合在一起,一来学生对理论知识就不会感到枯燥,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二来理论知识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实践设计,增强实践效果。
2.3任务驱动法在《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设计》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设计是以使用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原理和现行工程定额规范、工程量计算规则为主要内容,以一个建设工程项目为实体,从划分分部分项工程到计算工程量,最后完成整个工程项目的预算造价的过程。
2.3.1任务驱动型《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设计》课程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课程设计,掌握建筑工程的计量与计价,掌握定额和清单的使用,能够编制工程标底和预结算。
(2)能力目标。①可根据图纸等资料编写一般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②可根据工程图纸等资料编制工程概算、标底、预算和结算、决算。③可以直接胜任工程现场施工员、造价员
2.3.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设计》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1)任务设计。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引导着整个教学过程,所以任务的设计至关中重要,任务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必须适中。比如在计算地基与基础工程的工程量时,可以将总目标划分为若干个小任务:①熟悉图纸,收集施工规范、工程验收规范等有关资料;②确定项目名称;③计算土石方工程的工程量;④计算砌筑工程的工程量;⑤计算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工程的工程量;⑥汇总工程量。
(2)创设情境,提出任务。任务的提出时由教师去完成,教师可以给学生多看一些类似工程的预算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一份完整的项目预算书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3)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主要是在方法上对学生加以引导,学生主要把时间和精力主要是放在对任务的动手完成和分析讨论上。但是因为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对任务的完成可能会进度不一,所以教师在采用此法的时候要加强总结和复习,跟踪学生的进度情况,不断获取反馈,总结成果。
3结语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设计》是一门实践技术性很强的课程,除教师在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传授以外,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任务驱动法以任务为驱动,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身的实践过程下,完成对知识的学习。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应芳琴.任务驱动法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中的探索与实施[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03).
【关键词】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施工
在水电水利工程中,对于水工建筑设计与施工工作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因为这两项工作会对水电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产生直接的影响。当前,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水工建设所需的材料、设备以及施工工艺也在日益更新,同时也推动了水工建设不断发展。
1.水工建筑的设计
1.1总体规划
水工建筑的总体规划与布局主要包括水工的主体建筑与一些其他配套设施的平面布局。主体建筑中主要包括主泵房、坝、闸及其相关的变压器室、配电室、桥头堡与水闸起闭的机室等部分。配套设施中主要包括水工设施的维护、生活用房屋、管理用房屋、绿化及活动场地等部分。对水工建筑进行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应确保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做好规划与布局工作,期间应使各个建筑物间便于联系,并注意内部简洁、流线顺畅,另外,也不可忽视对环境的设计工作。每个建筑物都可选择集、分两种方式进行布置,这需要按照现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
1.2空间布置
水工建筑设计工作是有着一定的工作顺序的,首先应提出对设备的布置要求,然后对建筑布置的平面形式进行确定,在布置过程中为使建筑自身的安全性、交通情况与使用的尺度等方面符合相应的使用规范与要求,则需要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控制。所以,对于相关的设计人员而言,应将其主动性与创造力完全发挥出来,同时还应考虑到建筑的空间综合利用与有效使用等方面的因素。
1.3造型风格
对于一座建筑而言,其所表现出的具体造型,往往会反映出其性格特征,如W?odawa犹太教堂,其造型风格则是一种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又如温哥华山庄,则是一种充满了贵族气息的造型风格。但是,每座建筑的表现形式应充分考虑到其所处的实际环境,应做到环境与建筑协调一致,对此,在设计过程中应控制对其进行随意幻想,或是为达某种目的而进行臆造。另一方面,对于在同样的环境下的同一组建筑物而言,应尽量避免各建筑间过于雷同,应确保每个建筑物都拥有其各自的性格特点,对此,可在细节方面入手,丰富其性格特点。在确定建筑实际风格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到建设单位或时下流行因素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应考虑到当地实际的人文环境与地理环境,因地制宜的设计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建筑。
2.水利工程中防洪规划设计
在做好调研工作的同时,应与本区域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在明确防护对象以及治理目标的前提下进行防洪防涝的规划工作,制定出防洪防涝体系布局,并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洪防涝控制措施,详细划分洪泛区、蓄洪区以及保护区,进一步完善分期实施方案,并对进行认真的投资估算,同时采取评价体制。
当前,人们都已基本认识到水利工程在防洪工作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所以,为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的防治效果,首先应提高对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只有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才有可能加强水利工程的防治效果,另一方面,也可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2.1调查研究
期间应整理并归纳出流域自然地质条件与相关的水文资料,明确产生洪灾的具体原因,并制定出相应的防洪防涝措施及标准,同时进一步征求防洪防涝方面的相关需求,认真做好地质测量与勘探工作。
2.2制定标准
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要与现实中的需要相符,并按照实际的地理条件与经济情况来划分防治保护区,同时对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的发生程度与影响程度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研究出最为理想的防治措施,在满足国家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防治标准。
2.3体系构建
对于不同的流域而言,其自然条件与防洪防涝体系也会有所区别,所以,应综合考虑各个部门的实际需求,对整个防洪防涝体系中每种因素的影响程度分别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制定出最为理想的防洪防涝规划。
2.4综合评价
做好防洪防涝工程可以有效控制洪涝灾害的发生程度,也可使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有所提高,但在另一方面,防洪防涝工程建设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对于在工程建设期间的垃圾排放、移民安置等问题上,都需要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在评价中应对环境敏感因子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在最大限度上控制对周遍环境的影响。当前,年均效益对防洪防涝措施效果的反映还不是十分完善,对此,可与往年数据中的洪水数据相结合进行计算,并将计算所得的经济效益列入防洪防涝的效益内。
2.5报告编写
防洪防涝规划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流域自然情况、社会经济情况、水文与洪水资料分析,历史洪灾分析,防洪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建设情况、工程建设及投资、移民安置等方面。
3.水工建筑的施工特点
对于水电水利建筑工程而言,在建设过程中会因地质、地形、气象与水文等各项因素而受到制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物的选型、工程的选址与投资、施工及枢纽的布置等方面会产生影响,进而导致工作条件更加复杂。期间,对于泄水的建筑物而言,其会在泄水的过程中对岸坡与河床产生较强的冲刷作用。另一方面,如需在江河之中开展水利工程,施工难度是极大的,因此,一定要慎重处理截流、度汛与导流工作。对于大型的水利工程而言,一旦其挡水的建筑物出现失事现象,那么对下流造成的灾难与损失是难以估量的,所以,更需要认真严谨的做好设计工作,并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
在水电水利工程建筑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一方面应控制好建筑的强度,另一方面还应尽可能的满足设计要求。对于大型水利工程而言,其施工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特点。
3.1工期长、工程量大
对于大、中型的水电水利工程而言,因其施工体积较大,所以需要用到大量的材料,而且,从浇筑混凝土工作开始,直到建筑工程基本完工时,往往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才有可能实现。期间,如需加快施工速度,并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则需要在施工期间采用科学严谨的施工方法以及更加先进的施工技术,同时还需利用机械化的施工手段以实现这一目的。
3.2有较强的施工季节性
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因自然环境中的降水、气温变化、拦洪度汛等因素而影响到施工进度,进而使施工工作无法正常有序的进行。
3.3对施工温度的要求较为严格
在水工建筑施工期间,有时会遇到大面积、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工作,对此,可在施工期间采用分块分缝方法进行浇筑工作。同时,为防止混凝土因温度而出现裂缝,或是建筑物表面发生冻害,应随时掌握施工期间当地的实际气温条件,进而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1. 引言
随着国内建设工程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设计、施工企业在建设周期方面一再受到挑战,几乎每个建筑工程项目,从设计企业的施工图纸正式交付施工企业后,实施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而引起的图纸频繁修改现象与日俱增。与此相伴随的是,因图纸修改而出现设计质量问题,由于修改频次增加而上升,反过来又延长了再修改过程,对给业主调控、项目管理、工程监理等都带来了相当难度,同时,或牺牲了工程整体质量,或耽误了工程建设进程,导致工程设计修改的原因错综复杂,据统计分析,主要为:业主需求变化造成设计方案调整;现场施工方案更改或突况引起设计变更;某一专业设计完善引发其它专业设计修改;外购设备变化致使设计更改等等。
2. 工程施工图修改方式剖析
国内各设计企业,制订的工程设计图纸管理方法不尽相同,但其中有关如何采用工程施工图修改方式的条文,比较一致的是:原则性提示应按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需变更的内容、深度、范围以及影响施工进度的程度等因素确定。工程施工图修改方式主要形式有:修改通知单、技术核定单和图纸升版,其操作方式、表达深度、归档途径等各不相同,实际效果也大相径庭。
2.1修改通知单方式。
(1)在工程实施期间,发生零星的较小设计变更、且施工现场工期十分紧张时,一般可提供修改通知单作为施工图的补充,其设校审等操作流程与常规设计过程基本一致,较为规范。但是,因其在设计图纸修改过程中显现了简捷的特点,则实际应用时不免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随着工程施工纵深,修改通知单渐增,甚至与施工图纸数量呈比例倒挂,不同程度地给工程建设各方带来负面影响。
(2)对于设计企业而言,修改通知单一般难于做到如同设计图纸一样的规范归档,有的由设计人员个人保存,有的与施工图纸分类归档,有的干脆不归档,其结果一则以后其他设计人员调取归档图纸时易忽略修改通知单的存在,获取的工程信息失真;一则散落于个人的修改通知单随着其离职可能就此遗失,工程现场的真实状况无从知晓,尤其是隐蔽类工程信息。
(3)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如果修改通知单在整个项目所有文件中所占比例太高,无疑对图纸管理、施工操作、绘制竣工图和工程验收带来障碍。
(4)对于建设企业而言,修改通知单过多,势必增加其日后工程图纸归档,技术人员检索、调阅,和固定资产日常维护、技术改造的困难,而且容易出错。
(5)众多设计企业发生过类似情况:原承担设计的工程项目投产数年后,业主因扩大产能或设备更新等原因又启动技术改造,接手的设计人员基于调取的归档施工图纸开展设计,结果施工时发现,现场情况与原图部分不符或大相径庭,致使有关各方蒙受损失,其根源乃当初所发出的修改通知单未能得到妥善处置所致。
2.2技术核定单方式。
(1)在工程施工现场,一些较小的设计变动时常采用签署技术核定单的方式予以解决,使用较为灵活、简便,但现在其应用界限愈益模糊,只要建设企业同意,施工、监理企业接受,有些设计人员难免贪图方便,不管修改内容多大、多广,签署再说,似有滥用之嫌。更有甚者,一些承接工程施工和安装的企业,凭借把控技术核定单的主体地位,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在核定单的处理过程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猫腻行为,直接或间接地侵害业主的利益。
(2)通常,技术核定单和修改通知单的设计修改信息,在设计企业的归档图纸中得不到及时和真实反映,即使以后想要收集也困难重重,造成与工程现场的实际状况存有差异。尤其技术核定单,一经设计人员签署,随即便投入施工,待一段时间(有的直至验收前夕)才送交设计企业盖章确认,疏忽原件的留存也就在所难免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设计企业传统管理的弊端。
(3)另外,由于施工企业习惯以附图、标注等方法直接调用技术核定单和修改通知单来绘制竣工图,当核定单和修改单一多,竣工图总体质量就无从保证。
2.3图纸升版方式。
工程施工图从设计企业正式发出后,因故发生设计变更,大则换版,如版次由“第1版” 换成“第2版”,各专业设计图纸全部更换,属较大规模的修改;小则局部升版,如版次由“第1.1版” 升为“第1.2版”,各专业设计图纸中个别或小部分修改,仅限于这些图纸升版。这类升版后的工程施工图,一如设计企业的既定工程设计、技术档案管理程序操作。
这种方式,虽迫于无奈,但全套工程施工图依然完整、清晰,与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相吻合,适宜设计企业归档、施工企业绘制竣工图和建设企业保存,不失为最佳的工程施工图修改方式。
3. 工程施工图修改方式取舍途径
3.1由上所述,目前修改通知单和技术核定单的使用,和与工程施工图归档分离的状况,有悖于建筑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终极意愿,而且隐含难于预料的技术风险。
3.2工程施工图是设计企业的珍贵技术资源,也是设计企业与施工、安装企业共同将无形知识转化为有形实体的媒介,更是建设企业得以长期与工程实体共存的档案资料,其价值不言而喻。修改通知单与技术核定单虽然仅起到工程施工图补充或完善的作用,但三者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理应以“捆绑”方式纳入档案管理体系,以确保工程项目信息资源的完整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3.3以目前设计企业的管理体系、人员素质以及工作环境等条件,按工程施工图档案管理那样规范而严密的要求和水平,来管理纸质文件类型的修改通知单、技术核定单,恐有难度。但是,为了化解因工程施工图修改而引发的各种矛盾,遏制日益蔓延的修改通知单和技术核定单无理、无序替代工程施工图之势,以彻底消除隐患,亟需探寻一条行之有效的实施途径。
3.4结合长期的建筑工程设计、技术质量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探索与体验,形成的基本思路为:
(1)在适应当前建筑工程设计与建设特点的前提下,设计企业内部应重新审视和明确修改通知单和技术核定单的定位;加大针对性教育和宣传力度,逐步培育设计人员的设计责任感和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其档案管理意识;针对性地制定贴合实际、便于执行的相关管理制度,纳入企业设计质量管控体系,规范设计人员工作行为。
(2)因修改通知单和技术核定单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问题而持全盘否定或因噎废食的态度,实不足取,应在择之有理、用之有度、行之有效的原则基础上,及时提取修改通知单和技术核定单内容分别更新于施工图的电子和纸质文件,并妥善移交、归档,有效防止归档资料缺损现象。
(3)遇有设计修改时,宜首选工程施工图换版或局部升版方式。
(4)设计人员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所形成的电子文件,包括修改通知单等,一般分散储存于个人计算机中。拟推行工程施工图的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一并归档的制度,确保设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
(5)设计企业应推广应用设计、档案一体化信息化管理系统,纳入修改通知单和技术核定单等各类文件,完整保存所有工程设计修改信息。
4. 依托具有图纸修改信息功能的管理系统
(1)目前,国内类似工程设计协同系统、技术档案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管理软件层出不穷,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所涉范围各有侧重,但大都可借助这些软件,通过增加或充实工程设计修改管理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基于各设计企业都已普遍应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即使单独开发一套针对工程设计修改内容的管理软件,以目前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也易如反掌,同样能够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
(2)附图是某设计企业在其综合设计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上尝试新增工程施工图修改模块后所截取的一个页面。该模块包容了修改通知单与技术核定单(扫描后形成电子文件)的需求、处理、结果、归档以及工程施工图升换版等所有信息,其设置、操作等严格按工程设计质量管控体系进行。
(3)如图1,右侧上框设计文件目录显示了某一专业的全部工程设计图纸信息,若图纸作过修改,版本和子版本栏将出现升换版记录;右下框附件目录显示的是修改通知单、技术核定单或其它电子文件的信息。由于设置了关联关系,在逻辑上溶为一体,所以点取上框任一工程设计图纸文件名时,下框便实时弹出与其链接的修改通知单或技术核定单等信息。
(4)由于整个信息管理系统有机地融入了工程设计修改功能,并且按照严密的信息输入、处理、储存及显示规定操作,所以,无论切换到设计修改模块哪个阶段,页面上下框的项目文件清单始终显示最新状态,升换版后的图纸和修改通知单、技术核定单等电子文件得到及时刷新。
(5)这一信息管理系统的工程施工图修改功能,事实上覆盖了设计、校对、审核、归档、修改、浏览等阶段和环节,内容齐全,界面清晰,操作简便,符合工程设计流程规范,满足档案管理要求,较理想地解决了设计图纸修改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提高了工程项目整体设计与管理水平。
5. 结语
综上,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工程施工图修改已成为极为重要的环节,设计企业应从规避技术风险的高度对其引起足够重视,审慎对待和严格控制修改通知单和技术核定单的使用;适当优化设计企业现行的设计、档案管理体系,规范设计人员在工程施工图电子文件上及时修正、补充修改通知单和技术核定单的相关内容,保证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内容的完整和一致;借助设计企业既有的设计、档案信息管理平台,通过新增设计修改功能,实现工程施工图修改的科学管理。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系统化分析
在不断发展的经济中,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于任何事物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建筑行业更是关乎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一个重要工程,人们对于其要求也是更加严格。一个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直接决定了建筑的安全性和寿命。而工程质量的监管体系更是影响着施工质量的水平,并且帮助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模式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而且,通过对建筑质量监管体系的相应法律、法规的确立,能够实现项目监管的法制化和法规化。建立项目的质量监管体系,可以提高工程的效率水平,所以,应该在创新和发展方式上进行质量监督的建立,以实现工程质量监督的有效模式。
一、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的意义与成就
建筑施工水平的重要指标就是对于施工质量的判断,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和建筑公司长期的进步和发展有关的利益。着眼于未来,建筑行业仍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将继续发挥在经济结构中的主体作用,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水平,甚至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稳定,我们可以看到,施工质量关乎人命生命和死亡的问题,而且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只有良好的施工质量监管体系,才能够更好、有效地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工程质量监督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而且技术要求很高。从施工建设的质量监督工作角度来看,中国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成绩,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多项质量控制的法律和法规,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效的监理支持,也为具体质量监管工作落实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质量。
二、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的建设与优化
1.建立建设市场管理模式,增强工程质量管理意识
在如今市场化不断扩张的时代,我们需要将施工质量监管体系不断发展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之下,并且要建立在监管体系良好发展的环境基础之上,从而提高建筑项目施工的整体质量水平。而且需要不断的为管理单位输入质量监管的 意识,使得能够在主观层次上奠定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从而能够更好的建立一个灵活、全方位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推动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在促进建筑市场的管理过程中,从更广泛的层面上来看,需要在建筑行业建立相应的秩序和相应的管理创新,从而形成市场和监管统一的管理体系,为整个建筑行业提供了规范和制度。
2.建立人员素质的提升和管理发展模式
对于建立适当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事实上需要依靠人事管理和相应的人员素质。因此,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才是施工过程中质量保证和监理体制建立的核心要素。企业应该是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基础上建立相应的人员培训和发展体系,以加强质量监管体系,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基本因素,适当的管理人员实际上是扮演一个法规实施和协调的角色。但在一定程度上,管理质量和人员素质的关联在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在促进项目管理的作用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能够提高项目的管理和创新水平,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建设,形成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应建立适当和合理的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以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管理发展。
3.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法制化优化
施工质量监管体系涉及到很多因素,使得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所以应该建立质量建设的监理制度,建立标准化的发展模式,从而促进企业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的立法规范,应用法律手段促进建设质量监管体系的规范和发展。所以,应该对相应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和惩罚,从而实现法律规范和调整的真正用处。通过整合资源,实现统一的执法管理,促进建立工程的质量监管体系,从而实现建设项目招投标、承包、施工和验收等一系列建设项目和建设的整个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通过法律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以实现施工过程中的透明度,让相对复杂的施工质量监管体系向规范、有序的监管制度执行和控制过程过渡。
4.创新监管方法,完善管理方式新
我们正处于一个科技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我们完全可以运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和新技术,通过对于先进技术的使用和引进,可以实现我们对于监管体系的理念升华,而且,使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对施工的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从而能够得到及时、高校的监管信息,以确保全面提高监管的效率,在以后监管过程中,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方法,这些新技术将会有效地协助实现监管工程,从而提高工程的质量。
5.建立多元化的监管防范体系
施工质量的管理和监督体系实际上是在宏观层面上进行适当的管理和实施建筑行业的规范行为,所以,实际上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监管工作不仅取决于工程的改革创新,它是一个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实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创新和发展,就应该把政府监督、市场监管和监督施工过程中监测和预防系统相结合起来,形成多样化的监测和预防控制系统。强调建设重点的监测监督、管理体系,形成政府对施工质量监测和预防模式。在市场环境下的监管层次而言,建筑施工单位应该建立一种协同合作的制度,并且建立质量考察的机制,而且,要引进保险业务等新的行业进入到施工质量监管体系之中,从而帮助建筑行业的施工质量监管体系的综合服务水平有所提高。在具体的建设项目过程中,应该实现相应的监督和管理模式,促进工程质量监督的权威性和透明度,要对建筑控制流程进行层次分明的监管,从而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也达到了相应监管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沈洪忠.工程质量监管理论和实践创新与发展明[J].住宅产业.2011(12).
关键词: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培养
改革开放30年来,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和劳动力最密集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最多的产业得到空前的发展,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将有更大的人才需求量。
为了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多年来我不断研究探索教学内容与课程开发改革,按照“以用定学,学以致用”的原则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将追求更高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学行为准则,建立“课堂学习培养法律文书起草能力、施工现场培养解决工程法律纠纷能力”的课程改革思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手段等方面积极改革。
一、建筑工程法律与相关法规教学内容的组织
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建筑企业开展各项业务的主要作业程序为主线,按各项业务开展的先后顺序组织教学内容,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集成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较系统全面地掌握建筑工程法律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研究、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有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二、建筑工程法律与相关法规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以案例教学为手段,以“学”“会”“懂”和“知识”“能力”的跟进关系为主线,设计了以下目标:1.掌握建设工程项目各阶段建设单位和各从业单位的相关法律规定;2.具备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阶段遵守、应用法律法规能力;3.教学过程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完成实务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个人的综合能力和拓展能力。
三、建筑工程法律与相关法规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实现模块化、任务化、系统化教学模式
根据工作过程的特点,精心设计项目与典型工作任务,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划分为7个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又分为几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又有若干个学习内容。学生通过“接受任务、制订计划、确定方法、完成任务、效果评价、工作总结”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或者实训室完成每个学习领域的学习任务。
(二)教学方法
1.“面授+讨论”教学法。在讲课中,主讲教师搜寻与建筑法律、法规有关的实证案例,培养学生对建筑法律法规的学习兴趣。经常分组进行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采取过程讨论、考核鼓励的方法。2.“任务驱动+情境体验”教学法。通过布置起草合同书、投标函的作业形式,使学生提高实际能力。通过介绍相关律师事务所网站、专业法律网站等网络资源,从而开阔了学习的广度与深度。3.“启发+互动”教学法。课程讲授中,每次新概念的提出尽量采用启发和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建课堂的积极气氛。4.“学+做+考+创”教学法。该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例分析、招投标模拟、编制一系列合同,同时,打破传统的考核方式,考核评价中采用老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方法,将考核与创新能力相结合。5.“课堂解惑+网上答疑”教学法。在课堂上,主讲教师针对学生的提问及时进行传道解惑,解答学生的疑难;在项目现场,由项目工程师进行指导,利用QQ、E-mail等与学生保持沟通和联系。
(三)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是现代教育技术,当课堂教学引入多媒体课件,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将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具体、容易理解。2.网络教学手段。教师制作该课程的电子课件、电子教材、习题、教学素材库、试卷库等教学资源,形成网络课程,这一教学手段的应用将提高学生课后灵活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3.情境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以任务(项目)为载体,以工程过程为导向,引入职业活动训练项目,进行情境教学。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采用任务形式,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现场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将现场教学合理穿插于课堂教学中,有计划地带学生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现场结合实物进行现场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较好地体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四、课程教学改革
(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理念与思路
为了加强该课程的可操作性,在对企业人才需求基本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从建筑企业、监理企业、项目咨询公司邀请行业专家,与本课程的教学团队共同研究、开发和设计,认真进行了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并将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编排。科学设计学习情境,认真选取了教学内容。在以任务(项目)为载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应知部分的知识后,通过职业活动训练项目的情境教学,引入实践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技能。
(二)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1.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规划:通过培养、读研、访问、进修、兼职、客座等途径建设一支专业理论水平、教学和科研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建立健全机制,鼓励、奖励引导教师全面发展;提高教师职称、学历;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队伍。2.措施:(1)鼓励中青年教师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和业务素质;(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选送青年教师到生产单位培训、实践锻炼,同时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果;(3)对新上课教师实行“导师制”。指派有丰富经验的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对新上课教师指导,要有学习计划和指导计划,期末写出总结交学院和学校进行考核;(4)加强课堂教学内容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采用教研活动、参加科研、教学督导、课堂教学比赛和教学课件比赛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5)提供平台,鼓励教师多出成果。结合学院的有关要求给青年教师提供了参加教学研究、编写各种教学文件和资料的机会,培养科研、教研的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路桥工程;设计;工程造价
Abstract: to effectively contro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st, give cost control to design phase transfer and construction stages are up, forming process control, cost control is the whole project cost control is the basis and premise, project cost control in plays a vital role. It also analyzes the design phase of all kinds of factors affected the project cost, put forward the civil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cost control measures.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Bridge project; Design; Project cost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体健康、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诸多方面。国外统计资料表明,在设计阶段影响工程费用的程度为86%;我国由设计而引起的工程事故约占总数的45.8%。建筑工程质量是由生产该产品的各项活动决定的,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是将项目决策阶段所确定的质量目标和水平具体化的过程,是工程项目质量的决定性环节。因此,所以无论是工业与民用建筑还是道路桥梁工程的设计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设计人员只要严格遵守“经济、适用、合理”的原则,精心设计,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应用现代科技成果,是可以实现降低工程造价取得经济效果的目的。
二、建筑工程各阶段的设计管理
工程项目通常可以分为项目构思、设计和计划、施工、项目结束等四大阶段,其中设计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设计和施工阶段。根据设计工作的内容和特点,设计管理可以分为需求设计、方案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阶段的设计配合等几个阶段。
三、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的优化
目前在设计院所出的设计文件中,普遍存在着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设计人员不深入了解业主的意图,企业的经济效益,一味追求大、豪、多造成的。因此,设计管理者就应当对设计文件进行有效的优化。设计文件的优化主要在初步设计阶段和方案设计阶段,因此,在初步设计和方案设计阶段就应严格把关控制各项指标去粗取精,对一些不该建的项目,装饰豪华,业主难以承受的标准坚决优化掉,从而减少施工图阶段的设计修改,使工程设计达到预期的目的和目标。
四、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侧
在土木建筑设计阶段,一方面,在设计过程中涉及多部门多专业工种。在设计过程中,每个专业各自独立进行设计,势必产生各个专业设计的相互协调问题。通过实施价值工程,不仅可以保证各专业的设计符合国家和用户的要求,而且可以解决各专业工种设计的协调问题,得到全局合理优良的方案;另一方面,建筑产品具有单件性的特点,工程设计往往也是一次性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借鉴的经验较少。利用价值工程可以发挥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得到最佳设计方案,从而更加有效的工程造价。
五、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采取的有效措施
1.加快推广设计监理制度:推广设计监理已成为形势所迫,业主所需。通过设计监理可打破设计单位自我约束的单一局面。因此,主管部门应在搞好政府监管的同时,一方面应尽快建立设计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条件,加强设计监理人才的引进、培训、考核和注册工作,制定设汁监理工作的职责、收费标准等另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来保证设计监理的推广力度,为设计监理的社会化、市场化提供有利条件。
2.推行设计标准化:采用标准化设计有益于较大幅度地降低工程造价,这主要体现在:大大加快设计速度,缩短设计周期,节约设计费用;生产标准化构件,有利于生产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可以使施工准备工作和定制预制构件等工作提前,能使施工速度大大加快,既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又能降低建安工程程费用;标准设计是按通用条件编制、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可以大量重复便用。
3.实行工程设计招投标:所谓工程设计招投标是指招标单位就拟建工程的设计任务招标公告,以吸引设计单位参加竞争。经招标单位审查符合投标资格的设计单位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招标单位城报投标文件,招标单位从而择优确定中标设计单位来完成工程设计任务的活动称之为工程设计招投标其目的是鼓励竞争,促使设计单位改进管理,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提高投资效益其优点是有利于设计多方案的选择和竞争从而择优确定最佳方案,达到优化设计方案之目的,有利于控制建设工程造价,加快设计进度,提高设计质,降低设计费用。
六、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制定先进合理的工程造价控制目标,定期进行工程造价实际值与目标值的比较,找出偏差,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保证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严格控制材料价格,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基础上,严把材料价格关,力争把材料价格控制在最低水平上。每个工程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各种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上、经济上的对比分析,从中选出最合理的方案,以达到资源最佳配置,降低工程造价。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规范设计变更程序,对必须变更的工程要先做出工程量和造价的增减分析,经建设单位同意,设计单位审查签证,发出相应的图纸和说明后,方可发出变更通知,调整原合同确定的工程造价。对影响工程造价的设计变更、签证,从专业技术需要的角度,提出合理化方案,供业主选择。施工过程中,派技术人员不定期进驻现场,对隐蔽工程、材料货真价实、建筑细部构造层次、变更工程等及时办理签证记录,杜绝事后扯皮的现象。在建设单位的统一组织下,办理中间结算和单体结算等。
七、结束语
工程造价控制涉及到工程建设的诸多方面,它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控制只是其中间环节,但对整个工程造价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对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造价的有效控制非常必要,希望通过上面阐述提高人们对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造价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并尽可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使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得到较为合理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彭尚银,王继才.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 尹贻林.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关键词:工程设计;工程造价;有效控制;
1.前言
工程设计是指工程项目的建设提供技术依据的设计文件和图纸的整个活动过程,它是对建设项目的全面规划和实施意图的具体描述,是工程建设的灵魂,研究表明:初步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75%~95%:技术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35%~75%;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25%~35%;而到了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只有10%。由此可见,控制工程造价设计阶段起着重要而关键的作用。
2 设计阶段建设了程造价控制的内容
2.1方案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是工程设计的中心环节,本阶段应根据方案图纸和说明书,做出含有各专业的详尽的建安造价估算书。
2.2初步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工作是在方案设计基础上,对于工程规模、工程布局、结构形式等的具体落实。本阶段应根据初步设计图纸(含有作业图纸)和说明书及概算定额(扩大预算定额或综合预算定额)编制初步设计总概算;初步设计总概算一经批准,即为控制拟建项目工程造价的最高限额。
2.3技术设计阶段(扩大初步设计阶段)
应根据技术设计的图纸和说明书及概算定额(扩大预算定额或综合预算定额)编制初步设计修正总概算。这一阶段往往是针对技术比较复杂、工程比较大的项目而设立的。
2.4施工图设计阶段
应根据施工图纸和说明书及预算定额编制施工图预算,用以核实施工图阶段造价是否超过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以施工图预算为基础进行招标投标的工程,则是以中标的施工图预算作为确定承包合同价的依据,同时也是作为结算工程价款的依据。由此可见,施工图预算是确定承包合同价,结算工程价款的主要依据。
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各设计阶段的造价(估算、概算、预算)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前者控制后者,后者补充前者,共同组成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系统。
3. 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招投标方式
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是指由招标单位提供统一招标文件,投标单位以此为基础,根据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和有关要求、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拟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按企业定额或参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现行消耗量定额以及造价管理机构的市场价格信息进行投标报价,招标单位择优选定中标人的过程。
3 .1 在招标准备阶段,招标人首先编制或委托有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或招标机构)编制招标文件,包括符合要求的工程量清单;
3.2 工程量清单编制完成后,作为招标文件的一部分,发给各投标单位。投标单位在接到招标文件后,可对工程量清单进行简单的复核,如果没有大的错误,即可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工程报价,如果投标单位发现工程量清单中工程量与有关图纸的差异较大,可要求招标单位进行澄清,但投标单位不得擅自变动工程量;
3.3 投标报价完成后,投标单位在约定的时间内提交投标文件;
3.4 评标委员会根据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进行评定标。由于采用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所有投标单位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因而竞争更为公平合理。
由投标文件组成也可看出,在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后,投标单位真正有了报价的自,根据招标文件及有关计价办法,计算出投标报价,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投标策略和技巧,根据各种影响因素和工程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调整报价,以便提出更有竞争力的报价。
4 在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原因分析
4.1在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可以使造价构成更合理
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及投资控制效率,通过编制和分析设计概预算,可以了解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和工程各组成部分的投资比例。
4.2在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可以使控制工作更主动
先按一定的标准,开列新建建筑物每一部分或分项的计划支出费用的报表,即造价计划。然后当详细设计制定出来以后,对工程的每一部分或分项的估算造价,对照漳价计划中所列的指标进行审核,预先发现差异,主动采取一些控制方法消除差异,使设计更经济。
4.3在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便于技术与经济结合。
设计时吸收造价工程师参与全过程设计,使设计从一开始就建立在健全的经济基础之上,在做出重要决定时就能充分认识其经济后果。投资限额一旦确定以后,设计只能在确定的限额内进行,有利于建筑师发挥个人创造力,选择一种最经济的方式实现技术目标,从而确保设计方案能较好地体现技术与经济的结合。
4.4在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效果最显著。
设计费一般不足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但它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却占到75%以上。由此可见,设计质量对整个工程建设的效益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无论从造价管理系统环节看,还是从投资利用、投资控制方面看,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不但必要,而且很重要,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5 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要有效地控制建设工程造价,就要把控制重点转到设计阶段这个关键阶段上,提高设计质量,降低工程造价。
5.1设计阶段工程存在问题分析
5.1.1建设单位――付款设计图纸方案――设计人员(只对方案可行性和结构的安全性感兴趣)。设计单位经济责任感不强。初步设计时只从建筑规划、建筑规模、建筑空间、结构类型等方面考虑,片面追求新颖、精尖,对造价指标考虑不周或不顾及,施工图设计阶段往往只关注技术、安全,设计保守、盲目加大安全系数,限额设计执行不力。
5.1.2设计评标办法――评标委员会(重技术、轻经济,指标评价体系尚未详细)。当前我国的工程设计招投标制已经把对设计阶段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作为选择中标单位的主要标准之一。但目前对于设计方案的经济性还没有详细的评价指标体系,评选实际上就演变成了单纯确定设计队伍的简单过程。
5.1.3限额设计推行不到位――设计人员(“三超”现象的普通存在)。限额设计就是按批准的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即将上阶段设计审定的投资造价分成各专业,然后再分解到各单位工程和分部工程。在保证各专业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但现阶段设计单位推行限额设计的力度不够,设计人员的技术经济意识很淡,经常出现设计超出限额,总投资限额被突破。
5.1.4(设计监理制度还没有强制推行)业主单位――很少主动委托――监理人员参与设计阶段。不少业主缺乏工程建设的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在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上与设计项目管理主体之间形成严重的失衡状态,却又很少有意识委托专业人员进行设计监理。许多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物和缺陷往往在施工阶段才能被发现,一些必要的设计变更不能做到提前控制,已经完工的分部分项工程被拆除重做,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也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控制的效果。
5.2工程设计阶段采取具体措施进行造价控制
针对以上问题分析,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工程造价的合理有效控制:
5.2.1改变设计收费办法,刺激设计人员重视设计的经济性。
我国目前设计单位收取费用的主要方式有两种:设计费=工程造价×费率; 设计费=建筑面积×单方面费用标准(元/m2)。
以上两种方式中费率(或单方费用标准)根据工程性质、结构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标准。为此,可以在现有收费办法中加入对投资节约的奖励和投资超支的罚款部分。具体方法如下:
设计费=概算数额×基本费率+(概算数额-预算数额)×奖罚费率。 该方法体现了优质优价的经济原则。
5.2.2推行设计招标制度,完善设计方案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规范
首先,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尽早制定出工业、民用等建筑设计方案详细的评价指标体制和规范的投标文件格式。其次,业主单位应该在招标文件中明确参评方案的投资估算(或设计概算)在评标过程中的重要性。最后,应该吸纳工程经济专业人员参与评标委员会,与其他评委一道综合评定每个投标方案的优劣,选择出最优设计方案。
5.2.3充分运用价值工程等手段优选设计方案,大力推行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可以运用价值工程理论和标准化设计等技术手段,按照估算控制概算、概算控制预算这种层层控制的方式,确保施工图预算不突破造价限额,即纵向控制;在限额设计的过程中,从选择建设场地和工程总平面布置开始直到最后结构零件的设计都应进行多方案比选,从中选取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最佳设计方案。在方案优选过程中,要应用多种优化途径,如价值工程原理的应用、选择合理的招标方式等。
5.2.4引入设计监理控制,加强设计过程的监管。
建设单位选派从事过具体专业设计工作的造价工程师或者委托既懂设计又懂经济的专业监理机构,参与设计阶段的监理工作,及时发现隐含的设计缺陷、事物和有可能突破造价限额的事项,将必须的设计变更控制在施工之前,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最终实现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6结语
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是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利用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管理手段,合理地确定造价和有效地控制造价,以提高投资效益和建筑安装企业经营效果。阶段造价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真正体现了事前控制的思想,对控制工程造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 项目管理; 信息化管理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involves multiple participants, complex processes, disperseoperation and so on, which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surveys from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ode,every day there is about about 35% of the working time of engineering staff spent on thelooking up data,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nd mor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taff spent nearly half of the time on information retrieve and communication, which greatly reduces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s the quantities of China ranks in the top of the worl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it is imperative to adopt advanced technology, scientific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引言
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经济效益、技术手段和工程应用等三个方面,对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发挥起了巨大的作用,使建筑施工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层次。信息化是指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工程信息化管理是指工程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的来袭,对建筑业产生可巨大的影响,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建筑单位通过对项目管理有关数据的收集、记录、存储和过滤,从而对项目管理进行跟踪,并把数据处理结果反馈给项目管理班组,以对项目进行控制。信息产业在建筑行业的不断渗透,集中表现在工程项目的经营管理观念和工作模式的改变,将信息化建设全面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中,以此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是建筑企业的必由之路。
一.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发展现状
二00一年二月份,建设部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领域信息化这一概念(来源于2001年2月份颁布的“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地基本要点”),并于2001年下达了文件,是关于制定建设行业系统相关软件通用标准的。我国在工程实践中不断地从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引进关于项目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历时20余年,其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我国目前的信息管理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其现行的信息管理的组织、方法和手段基本还停留在传统的方式和模式上。当下,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我国所面临的最薄弱的工作领域是信息化管理。一些建筑单位和企业只是将信息化管理等同于单纯的技术工作,并未真正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优化管理、整合资源。其主要是软件跟不上,不够用。信息化应该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相结合,把人事、财务、建材方面的软件结合起来,更有针对性;二是与政府的信息系统相结合,引起政府的关注,起好推动作用;三是与项目动态管理相结合。信息化推广之难,从承包商来看,主要在四个方面:质量动态、成本控制、安全管理、进度控制。四大要素要求业主、施工企业、设计、监理建立一个公共信息平台。但是,目前还没有成熟的软件能够做到这一点,这是一个困难点。
二.建筑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路
我们从工程管理的程序来进行分析,一般的管理思路是:信息分析---投标报价---工程施工---工程财务结算,其网络示意图如下图:
建筑项目管理信息化方案建立流程图
管理信息系统应是一个一体化系统或集成系统,它进行的信息管理是从总体出发,全面考虑,保证各种职能部门共享数据,减少数据的冗余度,保证数据的兼容性和一致性。信息依靠管理系统实现收集、分析、应用、共享;只有集中统一化,才能成为企业的可用资源;其重要职能是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流程化、现代化。运用科学系统的理论、方式和方法,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专业化活动,其核心是从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以使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建筑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将计算机软件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Web技术、数据库技术有机的结合,实现建筑工程中各项业务的信息流转和管理规范,使各经营主体的工程项目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高效、有序;为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工期、节约建设资金提供有效的手段。
三.信息化管理模式与传统的建筑项目管理模式相比,其优势更加突出
当前,IT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企业管理经营得到中广泛的应用,这给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带来众多新的机遇。
在传统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管理模式中,从项目信息的产生到项目信息的整理到项目信息的加工再到项目信息的传递到检索和利用,无不是以一种非常缓慢的速度在运行操作,关于工程项目的各种信息都是依赖于表格或单据等纸面存储形式,其信息的加工和整理也完全是由手工计算来完成,人与人之间的手工传递甚至口头传递是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文档资料的翻阅和查看便是信息的唯一检索方式。这很容易影响信息作用的及时发挥,从而造成项目管理工作中由于信息不及时而导致的失误。目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日益突出。伴随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技术的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建筑单位、企业各部门之间交互的信息量也在不断扩大,其周期也变得越来越频繁,而传统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缺少对全寿命周期过程的分析。可见,建筑单位、企业等由于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在速度、可靠性以及经济可行性等方面的弊端,使其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明显地受到了限制和影响。
最近几年,计算机技术、信息化管理模式已经被大部分实力雄厚的建筑单位率先将应用到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其他这些现代化办公设备的使用,建筑项目管理打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导航下,其工程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了显著提高和改善。一方面,体现了建筑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单位、企业中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解决了各参与人单机独户式的工作方式所导致的数据信息由于在参与人群体中得不到共享的问题。由此可见,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意味着在建筑项目内部的管理过程中需要信息化管理、创新管理模式,同时,它具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
四.结束语
就目前国内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状况来看,其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以及计算机系统等的应用已经不再是企业发展的障碍,而是企业中的管理体制以及管理组织等。通过以上分析发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必然趋势。建筑单位、企业对工程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是十分必要并且是切实可行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通过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访,为项目参与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协同工作环境,从而减少由于信息传递障碍造成的管理失误和决策失误,在为提高建设项目管理质量以及效率的同时,也为企业在社会发展中增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金幼君.浅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J]. 价值工程. 2011(03)
[2] 郑梅.浅议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1-02-25
[3] 毕星.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关键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U8;C9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6002304重庆大学1956年开始招收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本科生,是中国最早开办该专业的8所高校之一。1978年增设城市燃气工程本科专业,1995年增设设备工程与设备管理专业。1999年,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城市燃气工程、设备工程与设备管理专业整合扩充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拥有完善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培养体制,属于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依托“985”研究平台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支持,成为了国内领先的品牌专业。经过56年的办学历程,累计为国家培养了约1.3万名本科毕业生,1 000名余研究生,其中包括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在内的各大设计院总工10余人。特别注重适应西部大开发的人才需求,并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毕业生在行业的影响较大。
该专业教育始终秉承重庆大学“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在全国率先进行专业教育改革,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专业教育体系,教学与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相结合,建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型本科教育,并在高校中起到了示范作用。2002年,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4所高校一起,在由建设部组织的首次本科专业评估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被视察小组评价为“西部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领先学科”。英国建筑工程服务注册协会(CIBSE)评估委员会主席M.Farrell先生也给了充分肯定,认为该专业与欧洲的高水平专业教育水平相当。2007年国家公用设备注册工程师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对学校进行复评,再次对该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给予高度评价。2010年,该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为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必需的建筑环境。随着人类对建筑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复杂,保障建筑环境质量的设备工程系统也变得越来越综合化、复杂化。当前人类面临着严峻的能源环境形势,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在发挥上述价值的同时,消耗的能源占社会总能耗的1/3左右。因此,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对特色专业建设内涵的理解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加强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因此,本科特色专业是指能培养出有特色人才的专业,其最终体现是人才的特色。《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1]故而特色人才的基本内涵应该是人才的“能力”特色,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形成培养特色人才的能力。
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特色及其特征分析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应该具有哪些能力特色?经过对学校毕业生调研分析,结合学校的办学传统、师资特点、科研与工程实践优势与积累,以及学校所在的地理区位特点,笔者认为:工程实践能力是该专业毕业生的主要能力,主要包含以下4个层次。
第一,处理常规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第二,处理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
12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第21卷第6期
肖益民,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实践
第三,应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创造性地解决工程问题的创新能力。
第四,适应职业拓展与转型的通识能力。
学校培养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应具有以下3个基本特征[2]。
第一,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以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为主体,沟通土木建筑、热能动力、环境、机械、经济和管理相关学科。
第二,具有良好的工程师素质,融合贯通暖通、燃气、建筑电气、建筑给排水和建筑消防等专业的核心技术,满足建筑与交通工具内的环控工程、工农业生产环境控制工程、建筑与市政公用设施工程和城市与工厂热能动力供应等领域的要求,经过国家规定年限的工程实践锻炼,取得国家注册设备工程师资格。
第三,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能够自我学习提高、改造重构知识和能力,变换自己的角色,从事其他社会活动。
三、目标定位、主要建设内容与建设方案
(一)目标定位
总体建设目标为依托学科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资源配置,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基础雄厚和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学术带头人为骨干的教师队伍,建成符合中国及国际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水平的、有国际影响的研究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示范专业与推广基地。
(二)主要建设内容
1师资队伍建设
互不关联的教师群体,不益于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专业理论体系和完整的专业能力。特色教学团队是特色人才培养的灵魂,是特色专业建设最关键的内容。特色教学团队的教师应了解专业全局和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规格要求,对专业课程体系及各门课程、各实践环节在特色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认识清楚,掌握所承担的课程与其他课程或教学环节的衔接关系;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理解工程实践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具有新思想,新观念,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工程新技术研发经历和能力。
2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修改与调整
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是特色人才培养的纲要。
3专业理论与实践环节课程体系改革
专业理论与实践环节课程体系是特色能力形成的必由之路。
(三)建设方案
1特色教学团队建设
一是,团队负责人的选拔。负责人要具有把握专业全局的能力,对特色专业内涵有深刻理解、组织能力,是特色教学团队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二是,一个了解专业全局,能相互沟通、理解和配合的教师群体。按照特色教学团队教师能力要求,通过学术学历培养,督促和帮助教师取得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创造机会到国内外一流高校进修等方式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2人才培养方案修改与调整
探讨工程学科专业研究型本科教育的内涵与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中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和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研究型教学,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全面推进基于学生参与研究的教与学,对本科生进行工程技术研发与应用的素质教育,将能力训练作为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
3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开展适应特色专业发展的课程体系建设。一是进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核心系列课程建设,形成新型特色专业的理论与技术核心体系,包括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导论、建筑环境学、流体输配管网、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暖通空调、冷热源工程、燃气输配、建筑节能等核心课程,重点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革新。二是建设新生研讨课与大学生创新研究训练项目。三是建设适应特色专业发展模式的实践教学环节,重点建设工程技术研发和应用实习基地,基地的类型、开放时间、方式应符合认知规律和能力素质培养的要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到毕业实习,逐步实现“教师带着学”到“学生独立学”的转变。通过实习,了解专业有关设备开发、系统设计安装方法和工程建设与运行的实况,强调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特别是社会交际能力。
四、建设成效
(一)特色专业教学团队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现有教师41名,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18名,博士导师7名。实验室专职实验教学人员13人。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90%以上取得博士学位,11人取得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资格。团队教师都具有承担建环工程项目策划与可行性研究、工程方案优化与评价、工程设计、工程技术标准规范的编制与实施的等实践经历。
教学团队督促和帮助教师取得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经验。通过国家级科研项目、国际合作项目、派出交流等方式,中青年教师都有承担国家科研项目和国外访学的经历,使其了解学科前沿和专业发展动态。绝大多数教师以长期参加工程实践取得的丰富科研与工程实践经验为支撑,形成了鲜明的教学风格。教学团队每周开展半天教学研讨,每学期举行学期教学研讨会,组织教师参与新培养方案的编制和新的课程体系建设研讨。目前,团队正探索将以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与经历、科研能力与学科视野为主的培养方式转移到基于社会发展与进步、人才培养新需求、教育规律与教学方法新变化的培养模式上,实现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并付诸教学实践。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的不断完善
以培养通识型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师为基本目标。目标定位在培养建筑环境科学与工程、城市公用设施等领域从事设计、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技术与科学技术人才,部分毕业生进入高一层次学位教育。
将基础素质教育与国家注册工程师专业教育相结合,形成了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科理论发展为指导,行业技术发展为背景;以工程理论为基础,工程设计为主线,科学基础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并重。重视基础教育,重视计算机、外语、制图等通识能力训练,重视工程师素质(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培养。
实行优异生培养制度、学业导师制度、主辅修制、弹性学制和第二学位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本科生在第三学期按照年级1~2%的比例选拔优异生,各学院教学院长聘任责任心强,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有科研课题,并具有指导研究生资格的教师作为优异生的导师,负责优异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和落实。优异生和导师实行双向选择。学校为优异生组织各种专题讲座和集体活动,鼓励优异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和科研工作。学校不定期举办“优异生学术交流报告会”,对优异生的科研成果或论文根据其水平给予适当奖励。专业教学团队在新生入学后,为每5位学生安排1位学业导师,对学生选课、学业规划、参加创新科研项目给予指导。
(三)课程体系改革
合理的课程体系是特色能力形成的必由之路。改革后的课程体系构成见表1。其中,学科大类基础课包括画法几何、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等课程。专业主干课包括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概论、建筑环境学、流体输配管网、燃料与燃烧、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燃气输配、冷热源工程、建筑电工学等课程。
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能力形成的关键。培养方案安排实践教学环节课内36周,课外4周,共计40周,计27.5学分。其中,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共集中安排31周,计21学分。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和专业综合实验等共5周,计2.5学分,在相应学期分组集中进行。
表1课程体系的构成及学分学时分配课程类别12学时/周数12学分12学时比例/%必修12通识教育基础128881255.51237.科大类基础121601210.012 6.8专业主干125761236.01224.6集中实践环节12 401227.512-选修12文化素质1219212 6.012 8.2通识教育基础12 8812 5.512 3.8学科大类基础1213612 8.512 5.8专业选修123041219.01213.0最低毕业学分12168根据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能力特色定位,特别重视工程设计环节的教学。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形成基本工程实践能力,综合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形成综合工程实践能力,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综合+创新”工程实践能力,毕业论文主要针对研究型人才培养。
(1)课程设计,主要专业课安排必修规定题目的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掌握工程设计原理和基本方法,学会独立分析和解决一般工程技术问题。
(2)综合课程设计,4周。通过规定题目的综合课程设计,使学生综合运用多门专业课知识,进行工程方案分析和设计,解决不同工种与设计在协调、配合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毕业设计或论文,自选题目,18周。指导教师从实际科研、工程设计项目中提炼选题,由学生结合实际自行选择。毕业设计是综合运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实践性环节,在毕业设计注重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工程师素养的培养。
(四)教材与精品课程建设
根据“宽口径”的专业教学要求,教学团队对主要专业基础课程、部分专业课程教材进行了重点建设,组织编写出版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列教材”16种,并全部完成了修订工作,其中6部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另主编全国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土建类学科指导委员会推荐、部级优秀教材1部,参编“普通高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
流体输配管网、流体力学课程已建设成重庆市精品课程,流体输配管网课程被全国高校土建学科指导委员会、重庆市推荐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燃气输配、传热学等课程被评为重庆大学精品课程。2001年,“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获建设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2年,“拓宽专业,增强适应性——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通识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