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古典艺术特点范文

古典艺术特点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2: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古典艺术特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古典艺术特点

篇1

1、依山旁水,贵树名花,综合艺术,中国古典园林是由植物、山水和建筑等组成的综合艺术品。

2、追求立意,概括提炼,力求神似,中国园林集天下名山胜境,经过取舍并加以高度概括和提炼,虽取材于自然又非纯天然模仿,立意新颖。

3、 造景含蓄,耐人寻味,一点方悟,中国古典园林的绝妙之处为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

4、 动态布局,犹如画卷,百看不厌,动态序列布局,使园林空间成为连续序列的写景,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效果。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周口 466000)

摘要: 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源远流长,是其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古典舞的艺术特征,并提出了笔者的看法和认识。

关键词 : 古典舞;身韵;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3-0319-02

作者简介:刘建新(1970-),男,河南周口人,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艺术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合唱指挥。

1 古典舞的实质与特点

中国古典舞是历代舞者经过不断的实践、演化和提升而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舞蹈,是我们各民族代代流传至今的古代具有典范意义的舞蹈。古典舞是一种文化,学习并了解我国古典舞蹈艺术,有利于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对祖国文化艺术的认识与热爱。同时,舞蹈不但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文化形态,无论在古代还是在今天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典舞以它特有的方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成熟而且自信,这种独特的文化样式不同于世界任何国家,历久弥新。

1.1 古典舞的实质 中国古典舞的历史文化漫长而悠久。无论是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或者是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都可以追溯到它的渊源。我国自周代至唐五代都设有专门的乐舞机构,以培养专业的乐舞人员。乐舞机构主要负责整理和加工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舞蹈,并吸收和借鉴民进舞蹈和宗教舞蹈中的一些精髓。宫廷舞蹈就是在这一阶段产生的。其中比较著名的舞蹈主要有周代的《六代舞》、唐代的《九部乐》和《大曲》以及《乐部伎》等,其风格特色各有差异。其中,女乐是宫廷舞蹈的主要内容,十分受统治者的重视。宫廷舞蹈作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宣传工具,历来以统治者的审美趣味为标准。因此,有相当一部分舞蹈作品的内容和风格存在片面性,无法代表当时整个社会的舞蹈审美倾向。但多数舞蹈作品是众多艺人辛勤整理和创作出来的,是传统舞蹈艺术的精华所在。

而到了宋元之后,战乱不断,整个社会处于一片动荡之中,文化艺术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舞蹈艺术也是如此。汉唐时期很多著名的舞蹈都在战乱中消失了,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在这一阶段,宋代舞蹈逐渐兴盛和发展起来。同时,歌舞艺术也逐渐被戏曲的形成和发展所代替。到了元代,宫廷乐舞与滑稽戏、角抵戏、白戏等结合起来,形成了戏曲。戏曲具备了舞蹈、美术、音乐等多种因素,是一门较为全面和综合的艺术形式,深受当时人们所喜爱。而到了明清以后,社会矛盾更加复杂,而这诸多的舞蹈素材则由这复杂的社会所产生,从而才使舞蹈进一步得到发展和提高[1]。因此,学习者要想更好地掌握古典舞的艺术特征,就必须从整体上了解和把握艺术实质,熟悉其各阶段特点,明确其价值与作用。

1.2 身韵在古典舞中的重要性 “身韵”相当于书法中的笔体或者建筑中的风格。学习了身韵可以让人的形体更加优美、柔和、张弛有度,而且在形体上也有很好的表现力,从而赋予人一种独特的气质。舞蹈身韵是每一个舞蹈演员毕生所追求的可望而不可及的舞蹈神韵,也是最基本的东西,如果身韵不好,很多舞蹈演员演绎出的舞蹈也只是徒有虚表,更无意境而言,只有掌握了舞蹈风格的身韵,才具备了舞蹈的神似。继而就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现自己所要表达的舞蹈的特有风格。

2 对古典舞艺术特征的初步认识

2.1 形——古典舞之美的传达媒介 “形”是指人舞蹈形体表现的动作。形态是舞蹈艺术精华的具体展现,其变化与衔接无一不是舞蹈艺术的体现。因此,“形”作为舞蹈艺术的基本要素之一,既是表现其艺术魅力的主要表达载体,也是古典舞美感的传达媒介。

众所周知,“形”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人体动作,而是从日常生活中选择、提炼、加工、改造、演化而形成的一种具有程式化、形象化的舞蹈语言。学习者要想深入了解和掌握古典舞艺术的审美特性,就必须分析和明确其各部分舞蹈造型的具体含义,并通过多次练习展现其特有的艺术美感。常见的古典舞动作主要有拧、倾、翻、俯、仰、卷等,各动作给人的审美感受不同。其中,圆、曲、俯等形体动作代表一种含蓄柔韧的气质美,而翻、仰、倾等动作较为大气,是一种刚健挺拔的阳刚美。要想掌握整套古典舞动作,练习者必须具备较强的肢体协调能力和动作记忆能力,并按照各舞蹈的形体要求进行多次尝试训练。

2.2 神——舞蹈的灵魂 古典舞讲求形神合一,即舞者必须将整套舞蹈的神采和气韵融入舞蹈动作当中,体现其艺术灵魂。练习者只有正确而精准地领会了神,才会赋予形以生命力。人们一直为中国古典舞的内在韵律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虽然圆字是被人们最早所公认的,但究竟有着怎样的运动规律存在其中却不得而知,而从事古典舞的人们长期困惑的问题便是身体及手臂的运行轨迹。“三圆理论”是古典舞界中一个非常著名的舞蹈理论,此理论将舞者在整套古典舞中身体的运动过程精准地分为立圆、横圆和8字圆三种基本类型。因此,练习者可以深入认识古典舞的内在规律,理顺其运动思路,为其舞蹈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3 劲——赋予了动作的外在节奏 “劲”即舞蹈外部动作体现出来的层次结构和力度,它是人体运动规律的体现。比如运动时点中之线(即静中之动)或线中的点(即动中之静),都是由劲才得以淋漓尽致展现的。劲自始至终地贯穿于舞蹈的动作中。

根据劲力度和幅度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劲分为以下几种:①刚劲:其力道强度大,运动幅度大,且持续时间短。刚劲的气较为饱满,主要出现在舞蹈亮相时,其爆发性极强。②脆劲:其力度大小适中,爆发力和气度一般,短促有力,给人以轻快洒脱质感。③寸劲:力度较小,同时其幅度也较小,但弹性极佳,显得伶俐而干净。④韧劲:实现了刚柔的完美结合,它可以将其力道蕴含至每一块肌肉当中,力量较强。⑤柔劲:张弛有度,配合呼吸进行,其特点是收放自如。

2.4 律——赋予古典舞特殊的审美性 “律”这个字包含动作中自身的律动性和运动中依循的规律这两层含义。一般来说动作间的衔接必须要流畅,这样所作动作便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之感,这便是动作之正律。而正律的对立面就是反律,其经典动作如双晃手。舞者要想准确掌握古典舞的艺术特征与精华,就必须明确其动作变化规律,了解其审美性,顺应舞蹈进行规律,将各部分动作有机组合起来,充分发挥人体潜能,不拘泥于陈旧的舞蹈表现形式,从而展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遂的艺术魅力。

3 古典舞的学习心得及其体会

3.1 系统地学习古典舞 要想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古典舞的内在艺术魅力,深入了解各动作间的深层联系,练习者就必须充分运用舞蹈中的“气”,即利用控制和调节生理呼吸的方式展现舞蹈的体态艺术,从而展现优美的外部舞蹈姿态。气是舞蹈形体训练的重要组成之一,它赋予了舞蹈艺术独特的表现力。中国古典舞将气作为其展现外部姿态的主要推动力。因此,舞蹈练习者可以强化形体训练,熟练掌握气的运用方法,将身体动作的扩展与吸气和呼气联系起来,实现二者的有效配合,从而展现中国古典舞所特有的气韵。

3.2 气息是表现舞蹈情感的一种方式 舞蹈中的气息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呼吸有着天壤之别,舞蹈中的呼吸是指人的生理呼吸在形体动态中的艺术化投射,是一种经过艺术加工和处理的状态。气息的运用不仅是舞蹈中最基本的,也是对整个舞蹈起着推动作用的推动力。而气息却又不是孤立存在于舞蹈中的,它往往完美的融合在舞蹈动作中。不论动作简单与否,都需要气息的配合。总的来说,气息的表现方式是多元化的,气息与舞蹈表现情感的关系也是多元化的。因此,气息作为舞蹈情感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也是有迹可循的。

参考文献:

[1]于平.舞蹈文化与舞蹈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73-85.

篇3

关键词:音乐艺术;湖南花鼓戏;民族声乐;《洗菜心》;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一、湖南花鼓戏的语言特点

花鼓戏是以长沙地方语言为基础的剧种。它以长沙语音为标准音,以长沙话为基础方言。长沙话中声母有23个,韵母41个,都多余普通话(普通话中分别有22个和39个)。长沙话的声母也叫“子音”,是一个字音的开头部分,声母的发音属于子音的性质,由于大部分子音是不颤动声带,因此,它发m的声音,大部分比较微弱,只是气流冲破发音部位阻碍时不同性质的声响。声母发音方法比较复杂,一般在发音时有三个阶段,即成阻:发音部位形成阻碍,阻住气流,要求成阻正确。如发唇音时,软腭上升,双唇紧闭;发舌音时,软腭上升,舌尖顶住上齿龈;持阻:阻碍持续阶段,要求持阻控制有力;除阻:解除阻碍,要求敏捷、干脆、有力。韵母即“母音”。它是一个字音声母后面的部分,是音节中的主要成分,韵母在音节中往往充当字腹部分,韵母发音时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振动而且通过口、咽、鼻腔时不受任何阻碍,因此声音十分响亮,同时可以任意延长。音色和共鸣的完美体现也是靠韵母的音乐化,语言和演唱的响度和达远也是韵母的作用。

1 咬字特点。字头就是字的开头声母,按我国传统音韵学术语称为“五音”的,是指声母发声的五个部位,即唇、舌、喉、牙、齿,声母在口腔中的咬字部位不同而分为八种:唇音、舌音、喉音、牙音、齿音、半翘舌、鼻音。而在完成整个字的咬吐过程中,口腔的咬字器官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传统的戏曲和曲艺,都强调字的“劲头”、“口力”,形象地比喻为“字在嘴里的劲头要像大猫叼小猫一样”。又提出咬字头的位置要高,要加强其适度性,在咬字的方法和部位准确性上要成为一种下意识的动作。

2 吐字特点。字腹是指在唱字的韵母时,怎样运用开口、齐齿、合口、撮口四种基本口型,来找准吐字的着力点和部位,予以引长。从而使字唱得更加准确、清楚,按我国传统音韵学术语被成为“四呼”。字腹咏唱的时值占唱腔曲调的绝大部分,声音引长的部分主要是韵母在充分发挥作用。例如《刘海砍樵》的第一句,“我这里的”“这”字,就绝不能轻轻一带,就一定要用牙后根磕一下才能达到要求,同时咬完马上松掉,否则声音又会憋住,所以这就锻炼了演唱者口腔咬字吐字的能力与气息的协调配合。

二、花鼓戏的润腔特点

湖南花鼓戏的润腔,有时是一串音,有时是一个音上的装饰,正因为有这些丰富的经过润饰的唱腔,才构成了花鼓戏唱腔风格浓郁的特点,这也必能为民族唱法借鉴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即以科学发声法为基础。

1,上滑腔。这种润腔是表现情绪和风格必不可少的,花鼓戏的人声字比较多,为了入声字的装饰,非有上滑腔不可。另外,上滑腔有时用于有特点的唱腔装饰,有时是为了造成某个音的上扬效果。2,下滑腔。这种腔在花鼓戏打锣腔的“mi”音上用得比较多,是花鼓唱腔的特点之一。下滑腔在许多乐句尾腔中也经常使用,有了这种下滑腔,似乎有了句子的标点。如《小姑贤》中“尊一声妈妈我的娘”唱段,在“声”和“妈”的角音上,如果加上下滑音,就会非常动听,带上一点嗲的声音,表现一个少女在妈妈面前那种的神态。3,花舌腔。俗尘“打花舌”,是花鼓戏的一大技巧。如《放风筝》曲牌,长段的花舌腔,滑上去又滑下来,表现风筝在天上飘摇,忽上忽下,栩栩如生,给人以丰富的想象,极有韵味。

除了以上几种润腔技巧外,还有触电腔、牙刷腔、上坡腔、下坡腔、哭腔、哈哈腔等等,在许多歌唱家的演唱时都有灵活巧妙的用到,可见润腔技法不论在戏曲唱法还是民族唱法中都有一定的地位和可行性。

三、湖南花鼓戏《洗菜心》的艺术特点

(一)《洗菜心》的音乐特点

1 四声音调典型的曲牌,这是湖南花鼓戏的普遍特征。全曲的旋律紧紧的围绕“la do mi sol”这四个音,并根据湘语系的六声特点(即阴平、阳平、上声、人声、阳去、阴去)不断变化音符的上下走向,而且《洗菜心》不断变化发展,传统版本常使用传统乐器大筒,间奏常使用微升sol,而且前奏、间奏和每一段落都明确终止在角音上,但现在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常使用伴奏乐器钢琴,间奏将微升sol音改成了本位sol,前奏和间奏终止在角音上,而段落终止在羽音上。

2 它的结构比较简单,它的曲式结构是简单的二句式结构。最常用的湖南花鼓戏《洗菜心》分三个段落,根据结束音的运用特点,每个段落都是两句加第二句的变化重复句,例如第一段分为“奴在绣房中绣哇花绫哪”“忽听得我的妈妈娘叫奴一声,她叫妹子洗菜心哪”二句,变化重复句“嗦得儿衣子啷当,啷得儿嗦,她叫妹子洗菜心哪”二句等等。

3 湖南花鼓戏《洗菜心》旋律走向是以级进为主,也有小音程跨度的特点,同时也有大跨度的甩音,如“哪一位年少的哥哥捡了奴的戒箍子、许他的烧酒有大半斤”,同时这种甩音也在体现一种语言的模仿,不影响南方的旋律特征。

4 “许他的烧酒大半斤”这句词更是体现了一种语言风格的模仿,它的用腔特点是每个音都往上扬,把每个字都有韵律的甩出去,恰到好处地反映了戏中女主人公对年少哥哥的感恩之情,同时也体现了湘妹子的泼辣性格和可爱之处。

(二)《洗菜心》的演唱技巧

1 发声与用声。学习《洗菜心》这首歌曲,练声方法极为重要,然而花鼓戏的发声和民族歌曲的发声还是有区别的:民族歌曲的演唱主要是讲究气息、声音的通畅,歌唱管道的打开与保持,混声歌唱,真声相对比较少些,声音要求要有垂直竖立之感,不是一味的追求亮;花鼓戏的发声方法还是采用传统民歌的发声方法,虽然气息也要求连贯,位置要求统一,音色要求明亮,声音咬字要求自然质朴,相对于民族歌曲花鼓戏更加本土化,趋向于“原生态”唱法。用声中真嗓较多,声音更靠前,咬字相对扁横些,口腔声音相对于多些。演唱《洗菜心》的前两字“奴在”,声母“n”要咬住的感觉和时间要比唱民族歌曲时要紧与长,而母音“u”一定要快而准地安放在咽腔,使之贴在后咽壁上,产生明亮而又圆润的声音,在这过程中明显的是先有字和位置再搭上气息走腔的。这样就得出民族戏曲的咬字运腔的特点:以字行腔而不是以腔行字。

2 咬字吐字。湖南花鼓戏和民歌在语言上的差别是比较明显的,“花鼓戏”以长沙话作为其舞台演唱语言,民歌则以普通话为主。演唱花鼓戏的咬字规则根据咬字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唇边音、牙根音、嘴里声、舌尖声、圆气声等,在上课时要反复强调要以字行腔,咬字头要准、有劲,而母音要进咽腔,最后归韵把明亮而又穿透的声音送出。在演唱《洗菜心》时,牙根劲和唇齿咬字的力度较大,湖南方言运用较多,例如“花绫”唱成“fa ling”,“忽听”唱成“fu ring”,“落花生”唱成“lo fa seng”,“戒箍子”唱成“gai gu zi”等字多按方言音调夸张地演唱,把湖南姑娘伶牙俐齿、泼辣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使演唱效果更具有美感,人物形象更生动、真实。同时在单独练习吐字和咬字的过程中要注意每一句的第一个字如“奴、忽、她、小、丢、哪、许”都是要字头重些,音量上也突出加重些,在吐完字头后快的归韵到元音上,使发声运腔的线条统一、连贯。

3 共鸣的使用。在共鸣上,民歌因为采用胸腹式_呼吸法,胸腔、口腔、鼻腔、头腔都参与了共鸣,而湖南花鼓戏则以口腔和鼻腔共鸣为主,适当的参与了头腔共鸣,几乎没有胸腔共鸣,因此,花鼓戏的音色更细、更亮。在演唱《洗菜心》时,同样以头腔和鼻咽腔以及口咽腔共鸣为主。嘴唇的动作要微略小些,以保证音波从鼻咽腔进入咽腔以及头腔。笑肌、眼、鼻、眉处,即整个“面罩”部位要积极、兴奋地向上抬起打开。具体体现在第三个乐段“哪一位吔年少的哥哥喂捡了奴的戒箍子呀”,充分的打开头腔共鸣与鼻咽腔共鸣,使声音具有穿透、明亮、清晰、畅快之感。

4 气息的使用。民歌因采用民族唱法,呼吸时采用胸腹式呼吸,强调歌唱中在喉咙打开的状态下,有深而稳的呼吸支持,既在歌唱中尽量保持吸气的状态,使横膈膜下降,两肋扩张,同时腹肌有控制地收缩,形成一种对抗力,就是歌唱的动力。在花鼓戏的演唱中,气息要用“丹田气”,即腹式呼吸,即在演唱戏曲时在腹部确立一个气息支点,使他与面罩支点连成一线,在演唱《洗菜心》中,以气线行腔,使每个字都穿在这条气线上,使字与字交换没有痕迹,个唱中保持声断气不断的特点,从而也体现出歌不同于戏,戏不同于歌的演唱特点。

篇4

[关键词]胡尔沁说书;艺术特点;影响;蒙古贞

一、胡尔沁说书的艺术特点

胡尔,是一种流行于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拉奏乐器。《蒙古秘史》将“胡尔”称为“四胡”。蒙古语称之为“都日奔乌塔斯图胡尔”或“都日奔其格泰胡尔”汉译为“四弦胡”或“四耳胡”。“胡尔沁”多指手持四弦胡说书的艺人。“胡尔沁说书”蒙古语称“胡尔沁乌力格尔”是指胡尔沁手持四弦胡说唱故事的一种曲艺艺术形式,它以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为内容,以胡尔沁为媒体,以说唱、拉击、表演为表现形式的一种集各种艺术门类之大成的综合性艺术形式,追本溯源,迄今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

胡尔沁说书在蒙古贞漫长的发展变化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曲艺形式,表现出很明显的艺术特点,从内容和形式上可以概括为如下几方面:

1、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一部完整的胡尔沁说书能使听众不仅大饱耳福心随故事情节而跌宕,而且还能丰富、拓宽很多历史知识和社会知识,对故事发生的年代、历史背景、主题思想、社会状况、生产生活、民俗民风等等,都有所了解和掌握,同时,透过艺人淋漓尽致的艺术表现手法,听众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特别是经过艺人艺术加工后的故事情节、人物刻画、场面描写时而引人深思、时而叫人捧腹大笑、时而令人潸然泪下,实现了文化娱乐目的。

2、单一性与综合性的结合

胡尔沁说书就一名胡尔沁,一把胡尔,没有道具,布景或其它演奏乐器类的设备、设施,比较单一。表演过程中,胡尔沁一人扮演多种角色,既是千军万马又是小姐、丫鬟,一把胡尔既是演奏乐器又是刀枪棍棒,栩栩如生,声情并茂。同时,胡尔沁说书又是综合性的艺术,它既有散文体的道白,又有韵文体的吟诵,既有优美的唱腔,又有舒缓低沉、急速高昂兼而有之、表现力及强、贴近心灵、纯朴的民间音乐。是容蒙古族民歌、好来宝、民间故事、民间器乐曲、寺庙音乐、祝颂词、玛尼等文艺形式的艺术品类

3、虚拟性与真实性的结合

胡尔沁说书的书目是“虚”“实”的结合,是经文人的文学加工形成的文学作品,说书过程也是在真假虚实之间。胡尔沁是真的,角色是扮演的;乐器是真的,形象化表演的“千军万马”“刀枪棍棒”是艺术效果。胡尔沁运用戏剧的矛盾冲突,以音乐、口技等手法,不受时空限制,自由发挥,充分展示个人的艺术才华,把虚的故事演得真实,通过艺术表现使故事的情景、人物、场面,真实地展现在听众的面前,听众难分真假,不自觉的走进书情,随着故事的情节而悲欢。

4、稳定性与创造性的结合

胡尔沁说书要遵从原著精髓,最大限度的保留原作品的精神和思想内容以及必要的情节和人物风格、特点,“说法”也比较稳定,按传统的开篇、正传、结尾的套路进行。在遵从原著精髓的基础上,胡尔沁通过大故事套小故事,节外生枝,回环曲折,妙趣横生的技艺表现手法进行合理修饰加工,有效地宣传了文学作品本身、传播了文学思想,又收到很好的认同感,增强了说书的艺术表现力和作品的感染力。

5、局限性和广泛性的结合

胡尔沁说书的传播和传承具有局限性和广泛性。胡尔沁说书是一种综合性的曲艺艺术,对胡尔沁综合素质的要求很高,优秀的胡尔沁一定是口齿伶俐、记忆超人、五音准确、琴技高超、一专多能、道德品质良好,经师傅面试合格,多年历练之后才出徒的,而且,自己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完善自己,不断创新。这使胡尔沁说书艺术的传播传承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很多人因为不具备这些条件而被拒之门外。当然,胡尔沁说书这一艺术形式,在历史上还是今天深受蒙古族民众的关注和热爱,胡尔沁更是倍受尊重和爱戴,这一曲艺艺术在蒙古族聚居地区一直以来都被广泛传承和传播着,直到今天。

二、胡尔沁说书的影响

胡尔沁说书以丰富的内容和多彩的形式,流传于蒙古族人民当中,极大地满足了蒙古族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的需要,是蒙古族人民的精神食粮。几百年来,蒙古族人民把胡尔沁说书作为心爱之物,亲手培养,积极扶植。胡尔沁艺人也是不断探索,提高本身的技能来更好地满足蒙古族人民不断增长的文化娱乐生活的需要。蒙古贞胡尔沁说书伴随着本部落的广大人民度过了漫长的岁月,鼓舞和激励了人民的斗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胡尔沁说书对蒙古贞民间文化的产生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

篇5

关键词: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简述

        0  引言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而所谓园林艺术,是指在园林中运用典型形象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作者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门类。不同的园林艺术特征需要通过不同的园林形态来予以表现。在世界园林艺术的发展史上,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和西方古典园林艺术以其分别具有的鲜明艺术特征而著称于世。

        中西方园林艺术由于中西文化的结构、形态,或是文化形成的哲学基础、思想观念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的类型。人们习惯于将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式园林称为东方古典园林,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古典园林。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审美追求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情调和审美意识,产生了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差异。

        1  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中国园林是中国建筑中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种类型,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珍品。

        中国古典园林具有非常突出的审美特征,是一种蕴含着非常丰富和谐而又具有自然韵致的景观体系。中国古典园林还被赋予了深致的精神内涵,中国文化中的人格精神、哲学思想、宇宙观念等等都可以通过园林这个艺术方式而予以表现。

        追求诗画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理念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自从文人参与园林设计以来,追求诗的涵义和画的构图就成为中国园林的主要特征。谢灵运、王维、白居易等著名诗人都曾自己经营园林。历代诗词歌赋中咏唱园林景物的佳句多不胜数。画家造园者更多,特别是明清时期,名园几乎全由画家布局;清朝许多皇家园林都由画师设计。园林的品题多采自著名的诗作,因而增加了它们的内涵力量;依画本设计布局使得园林的空间构图既富有自然趣味,也符合形式美的法度。

        注重审美经验,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审美主体的能动性是造园艺术家的不懈追求。园林毕竟是人造的景物,不可能将自然美完全逼真地再现出来,其中的诗情画意,多半是人的审美经验的发挥,即所谓借景生情,情景交融。观赏者的文化素养越高,对园林美的领会越深。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见《世说新语》);明计成《园冶》论假山说:“有真为假,做假成真”,都是强调在园林审美活动中主客观的密切关系。为达到调动审美主体能动性的目的,造园艺术家往往特别注重利用两种手法:一是叠山理水。因为假山曲水比较容易模仿自然,形成绘画效果;二是景物命名。通过匾、联、碑、碣、摩崖石刻,直接点明主题。两者都能较有力地引起联想,构成内在形象。

        创造无穷的空间效果是园林艺术设计特别注意要达到的目标。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中,私家园林面积都不大,而皇家宫苑又是私家园林的集锦。要表现出诗情画意的美学内涵需要某种连续委婉的曲线流动。为达此目的,必须运用曲折、断续、对比、烘托、遮挡、透漏、疏密、虚实等手法,取得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无穷效果。像清朝学者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所说的那样,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就是要达到“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的境界,造成无穷空间的意象。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综合性的空间艺术,为了达到突破视觉局限,与天地融通的要求,造园的过程中还非常强调借景。借景包含借入与屏出两个相反相成的部分。《园冶》指出:“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种种手法。中国园林运用借景手法创造了许多著名的美的画面,如江苏无锡寄畅园借景锡山宝塔;北京颐和园画中游、鱼藻轩借景玉泉山和西山;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锤峰落照借景磬锤峰等,都是这方面最成功的例子。

        2  西方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

        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园林艺术迥然不同。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是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