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导则范文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导则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2: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水利水电工程安全导则,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导则

篇1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除险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的很多水利水电工程都建设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期,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局限性,影响了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导致了工程在设计和建设方面都并不完善。特别是经过长年累月的使用之后,一些水库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病害,这些病险水库已经成为防洪体系当中最薄弱的环节,存在着非常大的安全隐患。为了保障水库的安全运行,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除险是非常必要的,它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和效益。下面本文就水利水电工程的除险进行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病害主要特征

水利水电病害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水利水电工程的病害具有突发性的特点。一些灾害性气候(暴雨、洪水、冰雹)、地震等自然灾害,都会导致一些地区发生滑坡和泥石流。这些自然灾害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设施的危害性非常大,并且是突发性,难以防范的。因此,自然灾害是导致水利水电工程发生重大危险的第一大杀手。第二,水利水电工程的病害破坏性特点:自然灾害除了有突发性的特点之外,还会具有非常严重的破坏性,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会导致环境的严重破坏,导致水利水电工程发生重大的险情。此外,发生自然灾害,不仅对周边的环境造成破坏,还会导致水利水电工程现场的施工条件非常恶劣。第三,水利水电工程的险情具有不确定性。水利水电工程损害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自然灾害的发生。由于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和位置都难以进行预测,因此具有不确定性。另外,在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后续的灾害依然会随时发生,这些的都是难以确定的。因此,水利水电工程的不确定性非常多。

水利水电工程的紧急处理技术

关于水利水电工程的紧急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下面本文进行简单分析:

2.1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性分析

安全性评价是工程除险的一个主要环节,关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性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安全性的评价范围,包括对水利水电工程本身的安全性评价;对于工程设置周围环境进行安全性评价;对水利水电工程的除险作业进行评价。第二,合理地规划安全性评价。工程施工的安全性能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技术难题,因此,相关的部门一定要合理地规划相关的方案。例如堰塞湖水利工程的除险工作过程当中,相关的部门就很好的规划了安全评价方案,出台了《堰塞湖工程除险技术导则》,对除险工作进行了规范。这样给以后堰塞湖水利水电工程除险工作具有好的借鉴。此外,技术规范的出台,能够加强工作人员的技术研究工作并尽快找到解决的办法。第三,抢险工作人员要尽快掌握险情信息。在险情发生之后,抢险工作人员要快速地掌握相关的信息,以便及时的进行除险工作。在一些紧急的情况之下,要采取先进的技术来进行检查,其中包括:遥感技术、探测工程设施的专用设备、险情信息数据传递的技术等等,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险情的检查和传播。

2.2水利水电工程除险的方案确定

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检查之后,对其设置抢修的处置方案也是整个抢修工作中的重点之一。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除险工作,设计处理方案能够有利于科学的确定,并及时地进行除险工作。关于水利水电工程除险的方案确定的主要内容有:第一,要注意确定紧急除险措施和除险技术的可行性,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除险工作。第二,要考虑抢险作业的现场条件,确定现场抢险工作所需要的设备,如物料设备、抢险空间、电力供应等。第三,要确定紧急除险措施的技术要求,必须要结合工程施工或者抢险的经验,对技术进行细化工作。另外,针对一些有危险性的抢险工作(如爆破),应该考虑其后果是否会影响到工程设施的受损情况,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相关情况做明确的要求。

2.2水利水电工程的技术预案

水利水电工程的应急预案是有多重组织进行指挥,因此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抢险工作的时候,相关人员一定要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除险进行方案上的研究,确定抢险的技术设施,并在工程抢险、工程的立项、工程的设计等各个环节实施相关的规定。在审查时,一定要注意对工程险情的论证和把关,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灾害对工程安全的影响。在进行工程抢险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进一步查明自然灾害对工程的安全影响,收集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工作。

水利水电抢险施工技术的研究

3.1一般的研究方法

关于水利水电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不同工程类型进行研究工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研究工作的主要研究对象有好几种类型,其中江河堤防、土石坝、洪坝、泄洪系统可以归为一类;中小型的水利水电设施由于其抗灾能力相对较低,也可以归为一类;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可以归为第三类进行研究。这样系统的分类,能够有助于研究人员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第二,对施工专业进行分类研究。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专业可以分为好几种类型。如:开挖、钻爆、混凝土作业、机电设备除险工作等。按照这些分类,工作人员可以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抢险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通过如此专业的分类研究,对于抢险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也有一定的提高作用。第三,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技术路线进行研究。对于同一个类型的工程抢险施工专业技术,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分析工程除险施工的适应性,加强和设备相关机构的通力合作,研究出有效的水利水电工程抢险路线。

3.2水利水电工程抢险的重点内容

关于水利水电工程抢险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一下几点:

要对工程的险情进行快速的勘察工作。快速的勘察工作是进行抢险

作业的第一个基本步骤,起主要内容包括:工作人对工程的设计、施工等相关资料的收集;对工程受损严重的地方进行资料的收集;调查水利水电工程安全造成威胁的原因,并进行资料收集;对施工周围的环境状况进行了解,并收集相关资料。以上的资料收集工作,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方法进行快速的勘察。

第二,工程发生险情时,工作人员要快速到现场就位。关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抢险工作,很重要一点就是注意时效性。在工程设施受损出现险情的时候,立即进行抢险工作,保证工程及时抢救,避免坍塌现象的发生。关于如何进行快速的抢险工作,是施工人员索要注意的问题之一。在进行抢险工作的时候,工作人员也要对伴随的特殊情况进行处理,如坍塌的路段、隧洞、桥梁等,要及时地进行抢修工作。

第三,抢险要做好安全控制工作。安全抢险工作要注意两个方面:首先是抢险工作人员的人生安全。由于抢险工作具有一定的风险,并且在抢险的时候要注意时效性。因此,抢险工作人员会面临很大的压力。针对这要点,相关部门一定要提供先进的设备,帮助抢险人员进行工作,查出工程的受损程度、受损地方、受损原因,提高抢险工作的速度。另外,对于抢险作业的方法一定要作充分的考虑,有一些抢险作业对于工程的安全会造成安全威胁。在施工抢险的时候一定要加以注意,防止因为抢险作业对工程造成更大的威胁。

结束语

自然环境的破坏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在面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抢修工作时,一定要利用科学的方法、现今的技术对水利水电工程受损情况进行研究。而后准对工程受损的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抢修工作。

参考文献

[1]许佐龙.水利水电工程除险技术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2(07)

篇2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除险技术;研究

1引言

从国家的经济发展角度出发,水利水电工程提供了一种清洁的并且可再生的能源,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在具体的工程施工中,会面临一些意外的状况,从而影响工程的进行,加强相关除险技术的研究将有利于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

2水利水电工程险情的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的险情主要有突发性、不确定性、破坏性3个特点。自然灾害是水利水电工程重大险情发生的主要诱导因素,并且,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一般比较突然。由于在灾害发生之前,它的发生时间和危害的程度是难以进行准确预测的,因此,险情的不确定性也很强。后续的自然灾害是否还会再次出现是否能够实现及时地排除,其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就很大了。自然灾害都有极强的破坏性,很容易导致一些重大险情的发生,有时候这些险情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3当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除险技术的主要内容

水利水电工程的除险技术主要是用来排除因为自然灾害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水利水电工程的险情。根据水利水电工程险情的特点,相关的除险技术一般包含对险情的分析、除险方案的制定、除险过程的开展、险情的排除情况检查等。在每一个环节中,相关的技术都属于除险技术的一个内容。

4紧急处置技术研究

4.1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是水利水电工程除险的第一步,在安全性评价中,一般要对工程自身设施的安全性能、工程周围的地质灾害对工程设施的影响、除险作业的安全情况等内容进行评价。但是,如何进行安全性的评价也是十分重要的,是一个难点问题。例如,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唐家山堰塞湖的安全性评价就十分具有难度,因为其中涉及到对溃决情形的分析和判断,所以,国家相关部门还推出了关于除险技术的一些导则,为今后相关堰塞湖工程的除险提供了技术规范和参考。在安全性评价中,对险情信息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可以为工程除险时采取的技术提供决策的依据[1]。

4.2处置方案的确定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除险当中,相关的处置方案确定是十分关键的,是1个核心环节。如果方案的确定科学,那么就有利于更好地采取相关紧急处置措施,从而对工程的险情及时地排除。处置方案的确定需要以安全性的评价作为基础,一般在这个方案确定的环节,首先要考虑紧急的除险措施和技术的可行性。如果工程的除险措施采取得当,对于险情的排除是十分有效的,并且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整体的时效性。其次,还应该考虑处置方案和除险现场的情况是否符合。在进行除险的作业时,抢险的场所、设备、空间、物料准备和电力的供应都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再者,还应该考虑紧急除险措施的技术要求在现有的条件下能否达到。和普通的工程技术要求相比,紧急除险的技术要求一般来说难度比较大,并且很难具体化,有些时候仅仅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需要参与抢险的人员自行进行操作及发挥。

4.3技术预案的研究

在突发事件的应对方面,我国已经出台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来促进工作的进行,并且各个级别的应急预案也比较齐全,但是这些预案都比较注重组织指挥,具体的关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应急预案是比较少的,使得水利水电险情发生的时候,相关的技术准备工作严重不足。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除险技术预案的研究和制定上,应该在工程项目的立项、设计、建设和运行等阶段都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作出相应的详细规定。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进行立项审查的时候,要注意对自然灾害有可能造成的工程险情和后果进行论证和把关。在水利水电工程进行建设的时候,要详细查明自然灾害对工程安全影响的具体情况,并且做好基础性资料的记录和分析收集工作。

5抢险施工技术研究

5.1研究的对象

在抢险施工技术的研究方面,首先要确定研究的对象。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抢险施工中,研究的对象范围十分大,一般包含6个方面的内容。5.1.1江河堤防的排险对于江河来说,管涌是最常见的险情,而裂缝的后果比较严重。因为裂缝的险情一旦扩大,就很有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或者出现崩岸。对于漏洞险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及时进行补漏,避免其发展成堤防的决口,从而引发严重的危害。5.1.2近坝库岸的排险对于近坝库岸来说,由于地震和强降雨造成的险情是比较常见的,也是威胁比较大的。特别是在一些深山的峡谷地区,如果近坝库岸有滑坡、泥石流或者堰塞湖等情况的发生,那么会对水利水电工程造成极大的伤害,并且容易阻碍相关抢险工作的开展。5.1.3土石坝的排险土石坝是比较常见的坝型,也是溃坝事故发生最多的坝型。其溃坝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洪水超标、泄洪能力不足、阀门失灵或者地震等。5.1.4地震与洪水威胁对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来说,地震和洪水的危险是最大的。一般来说,在进行项目的设计时会对拱坝、重力坝、面板堆石坝等地方注重抗震性能。尽管如此,在实际的工程中还是避免不了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地震和洪水的共同影响下,很容易出现重大的险情使其发生溃坝。5.1.5泄水系统的排险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方面,泄水系统是重要的1个设施。如果泄水系统不完善,当出现险情,就容易对大坝的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5.2研究的内容

5.2.1对险情的快速勘查对险情的快速勘查是确保抢险成功的1个重要环节。在险情的快速勘查中,一般要对工程的一些具体施工和设计资料进行收集,同时,对于工程设施的受损部位和受损程度要进行了解。确定具体实施抢险作业的部位,明确制定应采取的措施。对于险情周边的环境和相关的条件以及设备的情况要进行详细的摸底,以为后续的除险工作提供参考[2]。5.2.2进场到位要快速抢险人员和相关的抢险物资、设备的进场迅速程度对于抢险的成功实施是有影响的。对于因为道路塌方或者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导致道路中断的抢险工程,如何快速实现进场到位,是在实际中常常面临的1个问题。5.2.3快速抢险施工水利水电工程除险方案的关键在于抢险施工的效率和速度。在这方面,首先要注意对抢险施工的方法和队伍进行优化选择。其次,要保证对抢险施工中的技术难度问题有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法。再者,要对一些资源进行优化的配置,保证可以更好地完成抢险施工任务。最后,还要保证抢险作业有序地组织进行。5.2.4安全控制的措施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抢险方面,首先要确保参与抢险作业人员和相关设备的安全。因为,抢险工作的风险性是比较大的,而抢险任务一般都有时间和任务的要求,因此,保证人和设备的安全才能避免出现更大的安全问题。其次,还要对抢险作业有可能对工程设施安全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行控制,避免产生二次险情。

5.3研究的方法

在相关的研究方法中,按工程类型研究是最常用的。一般来说,对于江河堤防、各类坝类、泄洪系统等,抗风险能力是比较低的,可以归为一种工程类型。堰塞湖、泥石流和滑坡的杀伤力强大,各自的特点不一样,可以作为另一类。除了按照工程的类型来进行分类之外,还可以根据施工的专业来进行分类,例如开挖、钻灌等。这种分类研究的方式有助于技术化和抢险人员相关技能的提高。

6结语

对水利水电工程除险技术的研究是推进除险工作更好进行的1个重要环节,在相关的研究方面,既要对紧急处置的技术进行研究,同时,也要对抢险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以此保证除险工作的更好进行。

【参考文献】

【1】许佐龙.水利水电工程除险技术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2(7):127-129.

篇3

关键字:水利水电 ;可持续发展 ;重要基础

Abstract: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ctivities of human nature, this activity has brought the society, for our economy, the environment benefit. The production of human life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boiling water resources,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foundation of national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is flood control, irrigation, shipping, water supply, power generation and other functions. Our country is rich in water resources, river is numerous, but the river distribution is uneven, resulting in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regional drought, flood phenomenon.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rational allocation and regul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make full use of water energy, provide ecological water safe and reliable,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in china.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993年,我国开始实施水利水电工程后评价,经过十年的发展国家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法》。对相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进行规定,明确规定,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环境影响评价的情形的,建设单位应根据环境影响后评价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一般来说,水利水电工程建筑都具有一定规模,在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时如不合理考虑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可能导致诸多对环境不利的因素。甚至影响社会的发展。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对环境的影响

(一)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时大量采石取土,开垦荒地,破坏地表植被,导致地表层土质苏松,母质层出露。如不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保护,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威胁到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并且,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涉及到移民问题,移民房的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破坏地表植被,影响生态平衡。

(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一般都在枯水期进行,且具有很强的时间性,施工工人数量众多且相对集中,这必然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若是这些废弃物进入到水环境中,水环境中污染物的含量增加,水质也会遭到破坏。

(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需要用到装载机,挖掘机,拖拉机等高分贝的运作机械,这些机械在运转时产生大量的噪声,严重影响到周围居民的休息,对周围居民的生活生产,甚至居民的身体健康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施工人员也是极为有害的。

(四)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由于挖掘出大量的土方,导致运输时尘土漫天飞扬,空气中的含沙量增加。同时大型机械运作时排放的尾气,废气也严重影响着空气质量。周边居民和施工人员呼吸道被严重污染的空气,很容易造成呼吸性疾病,因此在施工建设时要特别关注其对大气的污染问题。

二、水利水电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是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加入为环境增添了新的环境要素,新环境是否和谐友好,取决于水利水电工程与旧环境中的各要素是否协调。若二者相协调,新的环境将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对气候的影响。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后,原来的陆地变成了湿地或者水体,使得局部范围内的空气变得湿润,空气中水蒸汽的浓度增加,降雨量增多,雨、雾天气增多,气温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对水源的影响。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将流动的水蓄在水库中保持停滞状态,在航船经过时打开船闸,巨大的水流冲击可能造成水库水温升高,改变水质状况,造成水质变差,甚至可能出现水污染。由于水库较一般的河流更深,水温也会有所变化,不同深度的水其温度也有所不同,且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层次性差异在冬夏季表现特别明显,这就对水库下游的农业灌溉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对周围土壤的影响。水库建成后,库区水位升高,对库区周围的土壤也会造成影响。水的浸没造成土壤苏松,容易出现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同时由于水库周围地势高低不一,水浸没的差异大,极有可能导致土壤出现盐溃现象,从而改变了原来的环境,破坏了生态环境。

(四)对水生物的影响。水库建设好后,由于水域面积增加,库区的水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会发生变化。但是由于大坝的筑成,一些重要的水生物无法回到上游进行产卵生殖,且每次航运经过开闸时也有能将一些生活在上游的生物冲走,导致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有着双重影响。利用水利水电的电梯式开发不仅可以提供水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协调综合利用水资源,达到梯级效益的效果。同时发展水电清洁能源,对减少环境污染起极大的作用。在合理运用水利水电的基础下,通过人工湿地的作用改善小的环境气候条件,增加湿地环境的生物物种,可以提高生物多样性价值。同时,水库作为人造湖,在开发电力的基础上,合理的优化和布局工程建筑,加以艺术化设计,不仅增加了它的美学价值,也增加了他的旅游价值,为国家创造了额外的经济价值。

三、利用模糊综合评分模型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利用模糊综合评分模型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综合评价时应注意:

(一)建立有层次的环境结构体系。一般来讲,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大,它的建设对环境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极大,且十分复杂。从区域出发,按照性质层层分解。我们将水利水电的影响分为对自然的影响和对社会的影响,自然环境分解为水环境,气候环境,水生物环境等;社会环境分为景观环境,移民环境,工业,交通环境等。再将这些子系统分解为若干个环境要素,最终形成清晰明了的结构图。通过由环境要素到整个环境的分析评价,从而得到对水利水电对整个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这种方法用它客观事物的结构层次,避免了由于混淆评价不同层次而造成的数量级差错。

(二)建立评判等级。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利弊,将以上分解的不同层次的影响因素划分评判等级,从而形成模糊综合评判集。根据各个工程的规模和具体情况,并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将评价等级划分为若干个。

(三)精确影响因素的权重。影响因素的权重是通过生态学,环境管理学,等相关的综合处理指定出来的,其常用层次分析法,模糊聚类分析法,德尔菲法等方法。作为综合评价的关键,确定因素权重非常重要。由于水利水电工程问题因素多,差异性大,权重的确定存在很大的问题,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一般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影响因素的权重。

结束语

随着人们开始普遍关注生态环保问题,如何搞好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综合评价成为当前有一大问题。相关部门应做到强化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对不利于环境综合影响的要及时采取措施,做到落到实处。对于没有通过评价的项目,一律不批准成立项目。

参考文献:

[1]盛松涛,李星,张贵金.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综合后评价方法研究[J].人民黄河,2012,(10):110-113.

[2]黄汉球.模糊综合评分模型及其在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红水河,2008,(04):66-68+71.

[3]贾硕.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

篇4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电气施工;不安全因素;处理措施

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发展势头良好,然而施工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并因此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见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保障施工安全已成为各参建单位无法回避的问题。电气施工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施工中的安全风险与土建等专业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根据电气施工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有鉴于此,本文基于电气施工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探讨了提高施工安全水平的处理措施。

1 水利水电工程电气施工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1.1 管理的不安全因素

水利水电工程电气施工中的管理不安全因素包括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不充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不到位、安全生产监督与检查不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制定与交底不理想、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不完善、安全费用投入不够等。目前,承包单位对施工进度和质量比较重视,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企业效益,但对安全管理关注不够。一个人尽皆知的逻辑是,只要不出现安全事故,安全管理做得差也不能说一定有问题;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安全管理再严格也必然是有问题的。所以承包企业对安全管理抱着“只要不出事、能省尽量省”的思想,书面文件尽量做得没有漏洞,至于是不是真正落实了仅凭文件是看不出来的。例如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可以采取挂靠方式,名单上是有资格证的人员,现场从事管理的却是另一些人员。因此,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是难以忽视的不安全因素。

1.2 人的不安全因素

水利水电工程大都建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差,人为因素的影响变得更加突出。例如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人为因素失误从20%增加到80%以上[1],所以人的不安全因素正变得愈来愈重要。在电气施工中,由于用电管理规章制度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不明确,安全教育与安全培训不到位,人员安全意识淡漠,容易在工作中疏忽大意,触电事故是最常见的。另外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安全事故也时有出现。

1.3 设备的不安全因素

随着科技发展,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越来越依赖设备,几十年前人拉肩抗的场面愈来愈少见。加上南方潮湿多雨,夏季炎热,电气设备受影响较大,不少施工设备在这样的环境中使用一段时间后绝缘性能就会下降,甚至防护能力完全失效,电气施工人员暴露在不安全的电气设备面前,就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电气施工所使用的安全用具、仪表、设备也可能校验不及时,性能达不到要求,给施工人员带来伤害。

1.4 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核心是对水流的控制,所以常在河流峡谷上建设,水文、气象、地质、地形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非常大,加上建设周期长,作业环境艰苦,增大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尤其电气设备和线路受到风吹、日晒、雨淋、水溅、粉尘等不利条件影响,绝缘防护能力下降。施工人员工作时身受雨淋、水溅及潮湿环境影响,身体阻抗下降,也易受到触电伤害。

1.5 临用电的不安全因素

工程现场用电必须严格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但是在工程现场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也很常见,例如配电箱内放置杂物(如焊条)、配电箱无系统接线图、一闸多机、配电箱不上锁、配电箱进口处无防护措施、开关箱电源进线端采用活动连接、动力开关与照明开关同箱、配电箱无防雨防尘措施等[2]。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用电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差,责任感不强,将作业人员暴露于触电伤害风险之中。

2 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电气施工安全水平的处理措施

2.1 规范安全管理,强化责任机制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应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SL 721-2015)要求,规范安全管理行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按照该导则要求,施工企业应根据项目安全生产总体目标、年度目标,制定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总体目标、年度目标,其内容包括安全事故控制目标、安全生产投入目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目标、事故隐患排查目标、重大危险源监控目标、应急管理目标及人员、设备、环境、职业健康等方面的控制指标。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与职责部分有专门针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规定。而在《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DL/T 5370-2007)中有专门针对施工用电的规定,在《水电水利工程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安全技术规程》(DL/T 5372-2007)中有关于各种电气设备安装的规定,在《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L/T 5373-2007)中有关于各类电气作业人员资格条件、操作技术方面的规定。上述文件为规范电气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了依据,施工企业应参照这些定查找不足,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电气安全教育与技术培训,制定应急救援、专项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以减少电气施工伤亡事故的发生率。

2.2 增强保护意识,加强过程管控

水利水电工程电气施工内容包括变压器/电抗器安装、铁塔/构架安装、开关设备安装、母线安装、厂用电系统安装、线路/电缆安装、电气试验、接地系统测试等内容,安装过程复杂,工艺技术要求高,为了保障安装质量与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除了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之外,还应在安装前做好安全交底,强化安全意识,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控,提高安全操作水平[3,4]。

2.3 重视设备管理,提高安全水平

为应对水利水电工程现场各种不利自然条件,应选购适应工地条件的配电设备、电气机具,如满足IEC标准相关条件。其次,应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测,如绝缘性能测试、耐压试验、漏电检测等。还应加强电气施工现场的巡查、监督工作,以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水平。

2.4 做好环境规划,减小安全风险

对水利水电工程电气施工面临的环境风险,应加强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管理,并运用PDCA循环方法加强对危险源的管控。辨识作业环境的危险源,可采用直观经验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其中直观经验法又分为类比推断法和对照分析法,系统安全分析法中包括安全检查表法、事故树分析法、危险指数法等,应该通过动态辨识,将环境安全风险减至最低。

2.5 加强临用电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对于临用电管理,应严格执行JGJ 46-2005规定,按照“三级配电,两级保护”“一机、一闸、一箱、一漏”的原则,编制施工临时用电设计方案,严格按规范要求敷设线路和安装电气设备,并安排专人对临时用电设施进行监督和检查,以确保工地用电安全。

3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电气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管理、人员、设备、环境、用电几方面,只要认真对待,严格管理,电气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就能做到可控、可管、可追溯。随着电气技术的发展,安全管理的内容也在变化,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这样安全水平才能水涨船高,步步高升。

参考文献

[1]孙开畅,徐小峰,张耀,等.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人为因素重要度分析[J].人民长江,2016,47(9):80-83,114.

[2]侯占杰.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隐患[J].劳动保护,2013(9):48-49.

篇5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电气施工;不安全因素;处理措施

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发展势头良好,然而施工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并因此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见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保障施工安全已成为各参建单位无法回避的问题。电气施工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施工中的安全风险与土建等专业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根据电气施工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有鉴于此,本文基于电气施工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探讨了提高施工安全水平的处理措施。

1水利水电工程电气施工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1.1管理的不安全因素

水利水电工程电气施工中的管理不安全因素包括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不充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不到位、安全生产监督与检查不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制定与交底不理想、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不完善、安全费用投入不够等。目前,承包单位对施工进度和质量比较重视,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企业效益,但对安全管理关注不够。一个人尽皆知的逻辑是,只要不出现安全事故,安全管理做得差也不能说一定有问题;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安全管理再严格也必然是有问题的。所以承包企业对安全管理抱着“只要不出事、能省尽量省”的思想,书面文件尽量做得没有漏洞,至于是不是真正落实了仅凭文件是看不出来的。例如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可以采取挂靠方式,名单上是有资格证的人员,现场从事管理的却是另一些人员。因此,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是难以忽视的不安全因素。

1.2人的不安全因素

水利水电工程大都建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差,人为因素的影响变得更加突出。例如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人为因素失误从20%增加到80%以上[1],所以人的不安全因素正变得愈来愈重要。在电气施工中,由于用电管理规章制度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不明确,安全教育与安全培训不到位,人员安全意识淡漠,容易在工作中疏忽大意,触电事故是最常见的。另外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安全事故也时有出现。

1.3设备的不安全因素

随着科技发展,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越来越依赖设备,几十年前人拉肩抗的场面愈来愈少见。加上南方潮湿多雨,夏季炎热,电气设备受影响较大,不少施工设备在这样的环境中使用一段时间后绝缘性能就会下降,甚至防护能力完全失效,电气施工人员暴露在不安全的电气设备面前,就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电气施工所使用的安全用具、仪表、设备也可能校验不及时,性能达不到要求,给施工人员带来伤害。

1.4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核心是对水流的控制,所以常在河流峡谷上建设,水文、气象、地质、地形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非常大,加上建设周期长,作业环境艰苦,增大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尤其电气设备和线路受到风吹、日晒、雨淋、水溅、粉尘等不利条件影响,绝缘防护能力下降。施工人员工作时身受雨淋、水溅及潮湿环境影响,身体阻抗下降,也易受到触电伤害。1.5临用电的不安全因素工程现场用电必须严格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但是在工程现场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也很常见,例如配电箱内放置杂物(如焊条)、配电箱无系统接线图、一闸多机、配电箱不上锁、配电箱进口处无防护措施、开关箱电源进线端采用活动连接、动力开关与照明开关同箱、配电箱无防雨防尘措施等[2]。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用电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差,责任感不强,将作业人员暴露于触电伤害风险之中。

2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电气施工安全水平的处理措施

2.1规范安全管理,强化责任机制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应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SL721-2015)要求,规范安全管理行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按照该导则要求,施工企业应根据项目安全生产总体目标、年度目标,制定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总体目标、年度目标,其内容包括安全事故控制目标、安全生产投入目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目标、事故隐患排查目标、重大危险源监控目标、应急管理目标及人员、设备、环境、职业健康等方面的控制指标。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与职责部分有专门针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规定。而在《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DL/T5370-2007)中有专门针对施工用电的规定,在《水电水利工程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安全技术规程》(DL/T5372-2007)中有关于各种电气设备安装的规定,在《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L/T5373-2007)中有关于各类电气作业人员资格条件、操作技术方面的规定。上述文件为规范电气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了依据,施工企业应参照这些规定查找不足,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电气安全教育与技术培训,制定应急救援、专项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以减少电气施工伤亡事故的发生率。

2.2增强保护意识,加强过程管控

水利水电工程电气施工内容包括变压器/电抗器安装、铁塔/构架安装、开关设备安装、母线安装、厂用电系统安装、线路/电缆安装、电气试验、接地系统测试等内容,安装过程复杂,工艺技术要求高,为了保障安装质量与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除了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之外,还应在安装前做好安全交底,强化安全意识,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控,提高安全操作水平[3,4]。

2.3重视设备管理,提高安全水平

为应对水利水电工程现场各种不利自然条件,应选购适应工地条件的配电设备、电气机具,如满足IEC标准相关条件。其次,应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测,如绝缘性能测试、耐压试验、漏电检测等。还应加强电气施工现场的巡查、监督工作,以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水平。

2.4做好环境规划,减小安全风险

对水利水电工程电气施工面临的环境风险,应加强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管理,并运用PDCA循环方法加强对危险源的管控。辨识作业环境的危险源,可采用直观经验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其中直观经验法又分为类比推断法和对照分析法,系统安全分析法中包括安全检查表法、事故树分析法、危险指数法等,应该通过动态辨识,将环境安全风险减至最低。

2.5加强临用电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对于临用电管理,应严格执行JGJ46-2005规定,按照“三级配电,两级保护”“一机、一闸、一箱、一漏”的原则,编制施工临时用电设计方案,严格按规范要求敷设线路和安装电气设备,并安排专人对临时用电设施进行监督和检查,以确保工地用电安全。

3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电气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管理、人员、设备、环境、用电几方面,只要认真对待,严格管理,电气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就能做到可控、可管、可追溯。随着电气技术的发展,安全管理的内容也在变化,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这样安全水平才能水涨船高,步步高升。

参考文献

[1]孙开畅,徐小峰,张耀,等.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人为因素重要度分析[J].人民长江,2016,47(9):80-83,114.

[2]侯占杰.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隐患[J].劳动保护,2013(9):48-49.

[3]陶宁.水电站电气一次设备安装施工安全及质量控制[J].技术与市场,2013,20(9):43-44.

篇6

关键词:技术;管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

一、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管理特点和内容

(一)管理特点

第一,涉及范围与面较为广泛。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中,工业、环保、水利、城建、电力以及交通等均与工程施工有着密切的联系,涉及到管理、地质、法律、气象、经济以及园林等相关学科。除此之外,其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也相对较多,在其所涉及到的地质、城建、水利、矿上、电力、土地以及交通等部门中均涉及到了相应的管理法律法规。

第二,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且地域之间的差别较大。对工程技术管理易造成影响的因素,一般分为两种,即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由于各地区自身社会经济环境不同,其发展水平也不同,因此,在施工中,其施工进度以及难度也会有所不同。从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还未制定一个合理且科学的评价标准,使得技术管理工作的实施也比较困难。

(二)管理内容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构建合理且有效的技术管理组织,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施工组织设计的管理;第二,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与施工成本的管理,施工技术的总结和施工技术的交底,施工调查与开工报告的管理;第三,内业资料、竣工资料、档案与竣工验收的管理;第四,技术信息和技术培训的管理等。

二、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管理的强化

(一)管理组织

构建有效且精干的技术管理组织,同时确保其正常且有序的运行。在构建该组织时,首先应该明确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按照工程项目合同中的内容与目标,将技术管理内容准确地列出,并进行分类与组合,按照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工程复杂程度、性质以及工期等来明确管理深度与跨度,继而在此基础上明确管理层次,合理进行岗位职责的制定,选派相应的技术人员参与到该组织中。为确保该项工作有序且科学地实施,应根据工程项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技术管理工作客观规律来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确保其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在构建好技术管理组织以后,再按照工作内容明确相应的技术管理方式、管理内容、管理原则、管理职责以及管理体制等。

(二)工程项目设计的规范化管理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应构建完善的设计质量保障体系,加大设计方案的审核力度,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对于一些重要分部项目设计方案必须要极大研究力度和分析力度,结合以往相关经验,基于水利水电工程实际情况来制定,坚决不可套用某种设计方案,或者对原有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在审核中,尤其要加大设计参数、使用价值、设计标准、功能、设备以及结构选型等的审核,查看其是否符合施工需求。其次,加强设计图纸审查,尤其是技术交底中所存在的问题应及时澄清或者修改,可通过设计质量内部评审机制的构建,来对工程项目设计方案组织审查,通过经验的总结,分析所存在的各种质量问题。

在项目施工中,避免不了会出现设计变更问题,在遇到这一问题时,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关于设计的并更内容,以便于其按照变更以后的设计来施工。设计变更的管理包含了设计变更档案的管理、设计变更的会检、通知有关下级单位与部门以及原设计图纸的修正等。在这一环节中,其管理的重点就在于防止按照原设计图来施工与结算,或者按照原设计图纸来进行工程项目竣工图纸的绘制。

(三)工程项目合同目标的管控

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将合同工管理作为主线,构建一套多级联控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在合同中必须要明确质量标准与技术规范,施工人员、监理人员以及承包商均应严格按照项目合同中所规定的内容与要求来施工和验收,对于不合格或者没有经过验收的,不可进入到下一工序。在合同目标的管控中,应加强三个方面的管控,即质量、成本与工期。

第一,在质量管理中,不仅要对工程定位测量放线的成果进行复核,编制相应的质量保障措施以及成品保护措施等,同时还应设置相应的质量控制检点,且在施工中及时进行验收与检查。此外,还应做好材料试配工作。

第二,在成本的管理中,首先应该熟悉且了解施工要求与设计图纸,对合同中价格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确定投资管控的重点。其次加强材料市场价格的调查,对施工现场的总平面布置进行合理且科学地规划,尽量缩短材料运输的距离,做好相应的索赔记录工作,以免出现违约问题。

第三,在工期管控中,首先进行工程总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与分解,制定每周或者每月的施工进度计划方案,定期检查这些进度计划,若实际施工进度和计划进度存在较大差距,应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同时提出相应的调整措施与方案,从而确保工期目标得以实现。

(四)完善技术管理机制且确保其落到实处

强化技术管理的一个关键就是各项技术机制的贯彻以及执行,在技术管理过程中,首先应完善技术管理制度,加强施工准备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阶段的技术管理。在原有的管理机构上进行相应地调整,基于职责清晰、精干高效且权责明确这一原则来进行人员机构的调整,根据合同中的内容要求与施工组织来进行管理机制的完善,并在此基础上编制相应的“工艺导则”与“作业指导书”,以规范施工单位与施工人员的活动与行为,对工程项目实施全方位且全过程的监督和管控,使企业内部领导和施工人员均具备一定的风险辨识与控制能力,从而确保整个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五)加强监管方式的改进与参建人员操作技能的培训

在技术管理中,为使项目质量的检测水平得到提升,需要购置相应的检验设备与测试设备,全面检查或者抽样检查工程施工所需的材料与施工质量,经过实测、实弹、实量以及实敲等方式,获得更为公正、准确且客观的监管数据,由此增强质量监管的威胁力以及说服力,减少质量纠纷问题或者矛盾的发生。

除此之外,还应加大参建人员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定期组织参建人员进行施工规范要求与技术要求的学习。在施工之前,应对各班实施操作技能培训与教育,重点进行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要点、检测手段、质量要求以及施工方法等的学习,以此强化参建人员的质量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效,就必须要强化其技术管理,本文就这技术管理的强化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望通过本文内容的阐述,可为今后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进一步增强企业自身的综合能力,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从而推动水利水电工程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江涛.浅谈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18).

[2] 张丽艳,郭莹.水利水电工程中水闸施工技术与管理[J].中国科技投资 ,2013,(27):36-36.

[3] 伍玲燕,胡勇峰.浅析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施工技术管理[J].管理观察,2011,(26):187.

篇7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 建设质量 措施 管理

在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建设中,水利水电建设的质量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解决在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一直是水利工作者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1 为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应采取的对策及措施

1.1 必须要提高质量管理意识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直接的关系到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工程建设涉及面广、投资大、工期长,是水电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就是质量的实现过程,也直接关系业主的效益、形象和设计及施工,对于质量管理工作的要求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同时,广泛开展“质量教育”,“质量是建设工程永恒的主题”,“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等要每个岗位都能真正地认识到,企业的质量成本达到科学而且合理,这需要企业各个岗位员工的共同努力,并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良好的质量信誉,要在企业员工团队中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在日常的企业工作中要定期进行培训和教育,进一步加强企业员工在自身岗位的工作能力,维护自身的质量信誉。

1.2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要做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就需要建立起质量管理体系,因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使得在工程建设中需要管理的内容和措施等更加明确。

单位具体管理工程质量的部门和管理工程质量的分管领导要首先设置,要分别授予他们权利和职责以方便管理工程质量、处理质量事故。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三方并举。施工单位都要形成“三检”组织机构,从班组到施工队到项目,约定各自的职责,形成施工单位的质保体系。其次,要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参建各方在质量管理与控制方面的权限、职责和义务从总体上要进行约定,要制定质量管理办法。其次,奖罚抽检结果、外观质量等各个细节以及施工单位的施工工艺、工序、环节作出的规定,要制定工程质量管理实施细则,良好的施工质量管理氛围通过工程质量奖惩激励措施营造出来。

1.3 质量控制过程要严格 质量控制要贯穿整个工程项目的过程,从工程的开始到结束,抓好质量工作,不留一处死角,质量控制的过程要严格掌握,不能让任何的质量问题出现。细化事前控制,一是要做到准备到位、预警防范。相应的施工导则,对重点复杂部位及重点工序要结合工程特征制定,并建立预警制度;层层抽样检查采购、进货、贮存等环节,施工用原材料要严格控制检查,层层把关;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及专业特点,编写主要的工艺要求及相关解决措施,以提高操作人员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现场施工人员人手一卡;工程开工前技术交底工作认真对作业人员履行,技术交底会及时召开。二是要强化事中控制,责任到位、做到规范纠偏。包括施工队技术员进行“初检”,此工作要严格实行,“复检”工作由专业施工队质检员负责,“终检”工作由质量办专职质检工程师来负责,将质量检查记录提交给监理工程师;在施工工序的交接时保证不存在遗留质量问题,坚持工序交接秩序,坚持工序传递卡和节点工序会签;实施“样板单元”工程制度,并采取“典型引路”的方式进行推行,并在推行的过程中带动企业员工,以及其他部位建筑团队的进步和提高;在工程的关键工序的管理中,采取旁站监督的制度,监督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为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质量意识,采取施工奖罚制度。三是对于事后的控制要严格掌控,监督工作要落实起来,不留死角。要严格执行规定的检查制度,一旦发现问题或者发现可疑情况要及时的进行检查并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后期处理时的难度。要定期召开质量监督例会,总结一个月内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结果,对需要作的预防措施做好部署工作,并在施工中安排专人对措施的部署落实情况进行监督。采取考核制度,定期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情况进行季度或者年考核,考核结果与企业员工的薪酬奖金挂钩,这样能够增加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质量管理的意识。

1.4 队伍整体素质要提高 以全员培训为目标、骨干培训为重点,在施工过程中要以共同的价值取向为引导,职工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技术素质进一步提高。

①在新工程开工前,技术交底工作对新开工工程全面进行,作业内容及质量要求等需要作业人员都能熟知。

②对所有进入本工程工地的职工进行进场培训,将编制的质量手册分发下去,做到人手一册质量手册,工程的质量目标、质量体系和质量制度职工都要了解,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要全面加强,了解工程质量总体要求和工程总体概况。

③不定期地组织一线施工人员学习和交流、互相观摩,进行施工工艺专业技术培训,通过“请进来”和“送出去”的培训方式努力提高员工服务技能。

④在现场上岗前特殊作业人员要进行培训,要想上岗作业,必须得考核合格。

⑤工程整体建设水平要提升,进行政策法规、质量管理知识、技能、手段的培训,推动施工质量管理,将从事质量监督机构的工作人员、工程质量管理的工作人员培养成为一支专业化的质量管理队伍。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2.1 施工阶段的事前预控 严密的审核施工单位开工前提交的技术措施、技术方案、质量保证体系以及管理制度等,分解工程质量总目标即为事前预控。质量要求要明确,班组在开工前对每道工序都要进行技术、工艺和操作规程的交底工作,了解设计意图,周密分析工程质量控制对象,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和处理对策,提前找出薄弱环节。应对工程上使用的成品、半成品、原材料、设备等采取核准制度,对于监理工程师不同意的,不允许进入工地现场,也不得在工程实体上使用。

2.2 施工阶段的过程控制 事中控制的基本途径是对施工的作业工序进行控制。实行“二级报验制”的工序控制。第一级质检制度是对已完工序或单元工程,采取班组初检、施工队复检、施工单位质检机构终检。第二级是在第一级检查合格的基础上,填报“报验申请单”,报监理工程师进行检验,确保不合格产品不流入下道工序,由临理工程师核签评定意见和评定等级。同时实行“三不放过”原则,定量和定性分析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工程质量问题。原因要查明,运用排列图和因果分析图等质量统计工具,有效措施和处理意见要及时提出,要以书面报告形式向有关部门提出。

2.3 施工阶段的事后控制工作 按照有关规范的统一标准及时对已完成的单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组织验收,运行中的基础数据要收集,时时观测试运行的工程,并对已完工程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即为事后控制。

3 检验施工质量

3.1 质量检验的要求 未在评定标准中涉及的检验项目,应由建设单位对其质量评定标准,按照水利部有关规定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进行编制,工程质量检验的项目、数量、方法应符合《水利水电基木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试行)的规定,并报质量临督机构批准后执行。应由建设单位或监理机构中相关专业人员对涉及工程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及有关材料进行见证取样,见证取样资料应由施工单位进行制备,并送检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参与见证取样的有关人员在工程相关文件上签字盖章。

3.2 设定质量检验的职责 按照评定标准要求,结合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和合同约定,施工单位应确定检验项目及检测数量进行自检,应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办建管[2002]182号)的要求填写检验结果。

在工程建设竣工验收之前,需要由工程项目法人对工程的建设情况进行抽样检测,要委托具有相应的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的过程要依照质量监督机构确定的检测数量进行,检测的结果是工程验收的一项重要依据。

4 结语

当今工程质量受到人们不断关注,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因为其重要性,更受到各方的关注,因此,我们必须找出控制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新途径,找到更好的、更先进科学的管理措施,将项目施工质量搞好,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技术,结合实际质量管理工作经验,对企业管理及技术标准进行不断完善,积极开发出新的质量控制手段和方法,保证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建设出更优良的水利水电工程。

参考文献:

[1]李小华.《水利工程质量检查与控制》,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0月.

篇8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国家一直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水利水电市场开发也发展迅速。据水利部建管司的统计资料,自2009 年至今,在排查的29095 个项目中,共累计发现12402 个问题,问题之多,触目惊心,其中有些问题反复出现,有的甚至性质相当严重。水利工程是百年大计,其质量安全往往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工程质量责任重于泰山, 质量始终是水利工程的生命线,因此,提高水利工程质量和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工程优质安全是水利建设永恒的主题。

1 当前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质量管理目标不明

主要表现在战略上重视不够,虽然大多数工程都提出了“优质工程”、“一流工程”、“精品工程”等口号,但这些目标口号概念在一定层面上是模糊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速度”而“轻质量”的倾向,因此很难完全、准确把握工程质量要求,保证建设工程质量。

1.2 工程制度不完善

水利水电工程制度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工程的项目法人队伍建设不够规范,行政干预过多,责任意识不强,项目法人责任制不够落实,项目法人责权不统一;工程招投标不合规范,对投标人的资格审查不严,招标文件不够规范、水平较低,人为干预及地方保护时有发生,评标工作未能真正按照择优的原则;监理市场不规范,监理工作不到位,监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能力普遍不高,无证上岗的现象仍然存在,部分监理单位的角色定位存在偏差,甚至缺失责任和诚信。

1.3 建设程序执行不严

水利水电工程大多数为公益性项目,一般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回报,投资形式以国家投资为主。一些地方和建设单位往往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争取国家投资上,前期工作不够充分,争取到建设资金后,不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匆匆开工建设,甚至不办理立项审批手续,以致完工后无法验收,对整体工程质量无法评价。同时,一部分项目法人不具备实质条件,责、权、利分离,难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1.4 施工过程控制不严

一是精细化管理不足,施工过程工艺作风比较粗糙,缺乏精耕细作,质量缺陷较多。二是措施落实缺位,虽然制定了作业指导书、施工措施等,但未能严格执行并落到实处。三是基础管理薄弱,质量记录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闭合性较差;生产性试验结果整理、分析、总结、改进的资料不全。

1.5 质量监管力度不足

由于定性不清,继而引发了质量监督机构编制不落实、不健全的问题,导致质量监督工作不到位、权责不清、积极性不高等现象,不能很好地履行政府监督的职能。质量监督机构的人员结构配备不合理、人员专业配备不齐全、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有待解决。质量监督机构经费普遍困难,严重影响质监工作的顺利开展,影响质量监管的力度和效果。部分质量监督机构监测仪器设备不齐全,致使质监工作精度不够,无法科学、准确、客观地做出评价,严重影响了质量监督工作的准确性与权威性。

2 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措施

2.1 提高质量观念意识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投资大、工期长、涉及面广,工程质量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社会问题,是水利水电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直接关系到设计、施工、业主的效益和形象。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就是质量的实现过程,质量管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此,应树立“大质量”观念,即工程质量既包括内在质量(讲求“内实”),也包括外在的质量(讲求“外光”);既包括工程的实体质量,也包括形成实体质量的工作质量。同时,广泛开展“质量教育”,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使每个岗位真正地认识到“质量是建设工程永恒的主题”、“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今日的质量是明日的市场”,企业良好质量信誉、合理的质量成本依赖于各岗位的优质工作,使员工明确岗位质量工作特点、范围,使员工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维护企业质量信誉,通过常抓不懈的教育、培训,使企业员工对施工质量必须达标、创优形成共识。

2.2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要做好质量管理与控制,管理体系是基础。有了体系,就有了程序,要有管理的措施、内容,还有管理的部门和管理的责任人。

(1)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业主单位要设置管理工程质量的分管领导和具体管理工程质量的部门,分别给予他们管理工程质量、处理质量事故的权力和职责。监理单位应设立专职质量副总监和质量技术保证部,分别确定相应的职责和要求。施工单位从班组到施工队到项目部要形成“三检”组织机构,约定各自的职责,形成施工单位的质保体系。三方并举,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2)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

要制定质量管理办法,从总体上约定参建各方在质量管理与控制方面的职责、权限和义务。其次,要制定工程质量管理实施细则,对施工单位的施工工艺、工序、环节,以及抽检结果、外观质量等各个细节作出奖罚的规定,通过奖惩激励措施确保工程质量,营造良好的施工质量管理氛围。同时,还应制定设计考核管理办法、监理考核办法或细则、验收管理办法和达标投产考核办法,并在一个单元工程完成后,及时进行评定,及时整改,为后续单元工程质量的提高指明方向。

2.3 严格质量控制过程

严格质量控制过程,就是要严格抓好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从第一道工序起抓质量,做到质量不留后患,工程不留遗憾。

(1)细化事前控制,做到预警防范、准备到位

包括建立预警制度,并结合工程特征对重点复杂部位及重点工序制定相应的施工导则;严格控制检查施工用原材料,从采购、进货、贮存等环节进行层层抽样检查,严格把关;建立“明白卡制度”,结合各自的专业特点及实际情况,将主要的工艺要求及相关解决措施进行编写,保证现场施工人员人手一卡,以提高操作人员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召开技术交底会,工程开工前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强化事中控制,做到规范纠偏、责任到位

严格实行“三检”制度,即施工队技术员进行“初检”,专业施工队质检员负责“复检”,质量办专职质检工程师负责“终检”,并向监理工程师提交质量检查记录;推行“无缝交接”制度,坚持工序传递卡及节点工序会签,保证施工工序间传递时不留质量问题;推行“样板单元”工程制度,通过“典型引路”,带动其他员工、其他部位的进步和提高;实行重点工序质检员旁站监督制度、施工过程奖罚制度等。

(3)重视事后控制,做到督促检查,落实到位。

严格执行检查制度,及时检查处理已发现或怀疑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减少后期处理难度;坚持分析制度,定期召开质量月例会,分析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预防措施或限期整改,并在其后的施工中督促检查、落实; 坚持考核制度,实施质量“季考核、年评比”,施工质量与经济利益挂钩,并对重点质量工程实施质量特别奖,保证施工质量管理优质。

2.4 强化政府质量监督,加大质量监管力度

工程质量监督是依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代表国家和公众的利益,对建设工程的实物质量和参建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进行强制性的执法监督检查。对于水利项目监督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1)应进一步强化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执法属性,独立于政府行政职能部门,切实保证质量监督的权威性、强制性和公正性。

(2)要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人员自身素质建设。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业务培训,实行考核上岗制度,切实提高质检人员素质。

(3)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工作经费全额纳入部门预算,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高效实施。

(4) 配备必须的监测设备,进一步规范第三方质量检测评价,加大施工现场随机抽查取样的次数以及对重要隐蔽工程和关键部位的监察力度。

3 结束语

总之,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工程,质量管理是工程建设管理的主要目标,也是工程从业者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建设单位通过严格的管理,在保证的工程质量的同时,也将提升企业形象。监理人员在质量的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一环,监理单位只有而不断地学习、探索、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技术,积极开发新的质量控制手段和方法,探索更好地先进科学的管理措施,才能保证项目施工优质,保证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质量管理; 水利水电; 工程

【 abstract 】 quality management is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it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 eternal theme, how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quality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which is both the water front facing workers often think and the subject, is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quality management,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ement, and the problems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ity is to strengthen quality management is discussed.

Keywords: quality management;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是工程建设管理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众多建设管理者的一个难题。其实,只要能健全质管机构,完善制度体系,建立质控大纲,分清责权界限,充分授权监理,加强监理考核,确保旁站到位,强化随机抽检,严格处理闭合,做好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控制也不是一件难事。大规模水利水电建设过程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是我们所面临和经常思考的课题。

一、目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材、机”的投入及管理无法满足施工质量要求

1.1 人员

近几年,虽然水利水电行业加强了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力度,施工、监理、质监等队伍和机构建设大大加强,但质量管理专职人员力量仍较薄弱,专业素质难以满足工程要求。少数现场质量管理人员由于业务水品不足及责任心不强,不按施工规程和监理有关规定操作,导致偷工减料现象等。

1.2“材料”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材料采购把关不严;使用不合理;检验制度不健全,质量把关不严;剩余材料处理不合理等现象。

1.3“机械”

施工机械设备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时,应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操作和维护上的方便性等。

2.施工过程控制不严。

一是精细化管理不足,施工过程工艺作风比较粗糙,缺乏精耕细作,质量缺陷较多。二是措施落实缺位,虽然制定了作业指导书、施工措施等,但未能严格执行并落到实处。三是基础管理薄弱,质量记录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闭合性较差;生产性试验结果整理、分析、总结、改进的资料不全。

3.执纪执法力度欠缺。

虽然国家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多年,但是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一直未在政策层面上得到解决,导致“多少钱办多少事”的现象比较普遍;水利水电施工、监理等有关资质的审查、核准工作也相对迟缓,一部分具备相应条件的水电施工、监理企业及其人员无法参与市场竞争,对各种无证或越级从事工程建设以及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等行为的监控和查处也不够及时和有效,制约了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提高和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度开展。

二、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措施

1、提高质量管理意识。水电工程建设投资大、工期长、涉及面广,工程质量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社会问题,是水电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直接关系设计、施工、业主的效益和形象,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就是质量的实现过程,质量管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同时,广泛开展“质量教育”,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使每个岗位真正地认识到“质量是建设工程永恒的主题”.“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今日的质量是明日的市场”,企业良好质量信誉、合理的质量成本是依赖于各岗位的优质工作,使员工明确岗位质量工作特点、范围,使员工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维护企业质量信誉,通过常抓不懈的教育、培训,使企业员工对施工质量必须达标、创优形成共识。

2.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要做好质量管理与控制,管理体系是基础。有了体系,就有了程序,有了管理的措施、内容,有了管理的部门和管理的责任人。首先,业主单位要设置管理工程质量的分管领导和具体管理工程质量的部门,分别给予他们管理工程质量、处理质量事故的权利和职责。监理单位应设立专职质量副总监和质量技术保证部,分别确定相应的职责和要求。施工单位从班组到施工队到项目都要形成“三检”组织机构,约定各自的职责,形成施工单位的质保体系。三方并举,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其次,要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首先,要制定质量管理办法,从总体上约定参建各方在质量管理与控制方面的职责、权限和义务。其次,要制定工程质量管理实施细则,对施工单位的施工工艺、工序、环节,以及抽检结果、外观质量等各个细节作出奖罚的规定,通过奖惩激励措施确保工程质量,营造良好的施工质量管理氛围。同时,还应制定设计考核管理办法、监理考核办法或细则、验收管理办法和达标投产考核办法,并在一个单元工程完成后,及时进行评定,及时整改,为后续单元工程质量的提高指明方向。

3.严格质量控制过程。严格质量控制过程,就是要严格抓好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从第一道工序起抓质量,做到质量不留后患,工程不留遗憾。一是要细化事前控制,做到预警防范、准备到位。包括建立预警制度,并结合工程特征对重点复杂部位及重点工序制定相应的施工导则;严格控制检查施工用原材料,从采购、进货、贮存等环节进行层层抽样检查,严格把关;建立“明白卡制度”,结合各自的专业特点及实际情况,将主要的工艺要求及相关解决措施进行编写,保证现场施工人员人手一卡,以提高操作人员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召开技术交底会,工程开工前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二是要强化事中控制,做到规范纠偏、责任到位。包括严格实行“三检”制度,即施工队技术员进行“初检”,专业施工队质检员负责“复检”,质量办专职质检工程师负责“终检”,并向监理工程师提交质量检查记录;推行“无建交接”制度,坚持工序传递卡及节点工序会签,保证施工工序间传递时不留质量问题;推行“样板单元”工程制度,通过“典型引路”,带动其他员工、其他部位的进步和提高;实行重点工序质检员旁站监督制度、施工过程奖罚制度等。三是要重视事后控制,做到督促检查,落实到位。包括严格执行检查制度,及时检查处理已发现或怀疑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减少后期处理难度;坚持分析制度,定期召开质量月例会,分析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预防措施或限期整改,并在其后的施工中督促检查、落实;坚持考核制度,实施质量“季考核、年评比”,施工质量与经济利益挂钩,并对重点质量工程实施质量特别奖,保证施工质量管理优质。

4.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在施工过程中要以共同的价值取向为引导,以全员培训为目标、骨干培训为重点,进一步提高职工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技术素质。一是编制质量手册,做到质量手册人手一册,对所有进入本工程工地的职工进行进场培训,使其了解工程总体概况和质量总体要求,工程的质量目标、质量体系和质量制度,全面加强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二是在新工程开工前,对新开工工程进行全面技术交底,使作业人员熟知作业内容及质量要求。三是特殊作业人员上岗前,在现场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作业。四是不定期地组织一线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工艺专业技术培训,并组织互相观摩、学习和交流,通过“请进来”和“送出去”培训方式,努力提高员工服务技能。此外,对从事工程质量管理的工作人员、质量监督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政策法规、质量管理知识、技能、手段的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支专业化的质量管理队伍,并以此推动施工质量管理,提升工程整体建设水平。

搞好项目施工质量,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不断探索质量管理的新途径,探索更好地先进科学的管理措施,是每个施工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只有锲而不舍地学习、探索、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技术,积极开发新的质量控制手段和方法,完善企业管理及技术标准,才能保证项目施工优质,保证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三、结语

搞好项目施工质量,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不断探索质量管理的新途径,探索更好的先进科学的管理措施,是每个施工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只有锲而不舍地学习、探索,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技术,积极开发新的质量控制手段和方法,完善企业管理及技术标准,才能保证项目施工优质,保证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钟庆华:《水利工程质量检查与控制》,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0月。

篇10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Hydropower project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analysis

Wang Bin-zi

(Hengshui furong new hydro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Hengshui Hebei 053000)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exists, and propose countermeasures hydropower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to ensure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Quality control;Measures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是工程建设管理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众多建设管理者的一个难题。其实,只要能健全质管机构,完善制度体系,建立质控大纲,分清责权界限,充分授权监理,加强监理考核,确保旁站到位,强化随机抽检,严格处理闭合,做好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控制也不是一件难事。大规模水利水电建设过程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是我们所面临和经常思考的课题。

1. 当前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质量管理目标不明。

主要表现在战略上重视不够,虽然大多数工程都提出了“优质工程”、“一流工程”、“精品工程”等口号, 但这些目标口号概念在一定层面上是模糊的,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速度”而“轻质量”的倾向, 因此很难完全、准确把握工程质量要求, 保证建设工程质量。

(2)建设管理关系不顺。

一方面, 大规模水利水电建设动态的质量管理工作中, 人员队伍和工作精力受到限制, 难以保证监督检查的深度和及时;另一方面,工程的建设单位和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以及质量监督部门有时隶属于同一个地方或部门, 容易导致地方和行业保护,不利于质量管理工作的到位。

(3)建设程序执行不严。

水利水电工程大多数为公益性项目,一般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回报,投资形式以国家投资为主。一些地方和建设单位往往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争取国家投资上,前期工作不够充分,争取到建设资金后,不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匆匆开工建设,甚至不办理立项审批手续,以致完工后无法验收, 对整体工程质量无法评价。同时,一部分项目法人不具备实质条件, 责、权、利分离,难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4)施工过程控制不严。

一是精细化管理不足,施工过程工艺作风比较粗糙,缺乏精耕细作,质量缺陷较多。二是措施落实缺位,虽然制定了作业指导书、施工措施等,但未能严格执行并落到实处。三是基础管理薄弱,质量记录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闭合性较差;生产性试验结果整理、分析、总结、改进的资料不全。

(5)人员队伍素质偏低。

近几年,水利水电行业加大了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力度,施工、监理、质监等队伍和机构建设大大加强,但质量管理专职人员力量仍较薄弱,专业素质难以满足工程要求。少数现场质量控制人员责任心不强,不按施工规程和监理有关规定操作;工人素质不高,存在偷工减料现象等。

(6)执纪执法力度欠缺。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一直未在政策层面上得到解决, 导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现象比较普遍;水利水电施工、监理等有关资质的审查、核准工作也相对迟缓,一部分具备相应条件的水电施工、监理企业及其人员无法参与市场竞争,对各种无证或越级从事工程建设以及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等行

为的监控和查处也不够及时和有效, 制约了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提高和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度开展。

2. 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措施

2.1 提高质量观念意识。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投资大、工期长、涉及面广,工程质量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社会问题,是水利水电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直接关系到设计、施工、业主的效益和形象。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就是质量的实现过程, 质量管理“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因此,应树立“大质量”观念,即工程质量既包括内在质量(讲求“内实”) ,也包括外在的质量(讲求“外光”);既包括工程的实体质量,也包括形成实体质量的工作质量。同时, 广泛开展“质量教育”,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使每个岗位真正地认识到“质量是建设工程永恒的主题”、“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今日的质量是明日的市场”,企业良好质量信誉、合理的质量成本依赖于各岗位的优质工作,使员工明确岗位质量工作特点、范围,使员工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维护企业质量信誉,通过常抓不懈的教育、培训,使企业员工对施工质量必须达标、创优形成共识。

2.2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要做好质量管理与控制,管理体系是基础。有了体系,就有了程序,要有管理的措施、内容,还有管理的部门和管理的责任人。

(1)一是要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首先,业主单位要设置管理工程质量的分管领导和具体管理工程质量的部门,分别给予他们管理工程质量、处理质量事故的权力和职责。监理单位应设立专职质量副总监和质量技术保证部,分别确定相应的职责和要求。施工单位从班组到施工队到项目部要形成“三检”组织机构,约定各自的职责,形成施工单位的质保体系。三方并举,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2)二是要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首先,要制定质量管理办法,从总体上约定参建各方在质量管理与控制方面的职责、权限和义务。其次,要制定工程质量管理实施细则,对施工单位的施工工艺、工序、环节, 以及抽检结果、外观质量等各个细节作出奖罚的规定,通过奖惩激励措施确保工程质量,营造良好的施工质量管理氛围。同时,还应制定设计考核管理办法、监理考核办法或细则、验收管理办法和达标投产考核办法,并在一个单元工程完成后, 及时进行评定,及时整改,为后续单元工程质量的提高指明方向。

(3)三是要有各建设阶段的质量控制大纲。即抓住相应阶段的质量控制点,制定出工程建设各阶段的质量控制重点和关键点,明确工程质量管理的重点和方向。

2.3 严格质量控制过程。

严格质量控制过程,就是要严格抓好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从第一道工序起抓质量, 做到质量不留后患,工程不留遗憾。

(1)一是要细化事前控制,做到预警防范、准备到位。包括建立预警制度,并结合工程特征对重点复杂部位及重点工序制定相应的施工导则;严格控制检查施工用原材料,从采购、进货、贮存等环节进行层层抽样检查,严格把关;建立“明白卡制度”, 结合各自的专业特点及实际情况, 将主要的工艺要求及相关解决措施进行编写, 保证现场施工人员人手一卡,以提高操作人员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召开技术交底会,工程开工前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二是要强化事中控制,做到规范纠偏、责任到位。包括严格实行“三检”制度,即施工队技术员进行“初检”,专业施工队质检员负责“复检”,质量办专职质检工程师负责“终检”, 并向监理工程师提交质量检查记录;推行“无缝交接”制度, 坚持工序传递卡及节点工序会签,保证施工工序间传递时不留质量问题;推行“样板单元”工程制度,通过“典型引路”, 带动其他员工、其他部位的进步和提高;实行重点工序质检员旁站监督制度、施工过程奖罚制度等。

(3)三是要重视事后控制,做到督促检查, 落实到位。包括严格执行检查制度,及时检查处理已发现或怀疑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减少后期处理难度; 坚持分析制度,定期召开质量月例会,分析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预防措施或限期整改, 并在其后的施工中督促检查、落实; 坚持考核制度,实施质量“季考核、年评比”,施工质量与经济利益挂钩,并对重点质量工程实施质量特别奖,保证施工质量管理优质。

2.4 加大执法监察力度。

实践证明,工程质量管理仅仅依靠从业人员和相关单位的自律和自觉往往是不够的, 专项治理和执法监督是提高和确保工程质量的有效补充手段。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对历年来制定的水利水电行业规程规范和建设管理有关规定进行补充、修改、完善, 加强政策法规汇编和编纂工作,制定相应的示范文本。二是加强政策法规的宣传普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规章广泛进行宣传贯彻,充分利用各种协会、学会、研究会等群众性学术团体开展专题研究,进行学术探讨。三是依法对工程质量和质量管理责任处理兑现,凡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明确了的,均应依法依纪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在行政处罚手段上,必须加大经济处罚的力度,运用经济杠杆处理责任主体因利益驱动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四是要完善举报制度,充分调动纪检监察机关和新闻媒体、人民群众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手段, 成立快速反应的执法监督队伍,对涉及工程质量的有关问题和事故进行公开曝光和直查快办,推进质量管理法制化进程。

2.5 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1)为适应目前施工特点和新技术、新工艺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以共同的价值取向为引导、全员培训为目标、骨干培训为重点,进一步提高职工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技术素质。一是编制质量手册, 做到质量手册人手一册, 对所有进入本工程工地的职工进行进场培训, 使其了解工程总体概况和质量总体要求,工程的质量目标、质量体系和质量制度,全面加强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二是在新工程开工前,对新开工工程进行全面技术交底,使作业人员熟知作业内容及质量要求。三是特殊作业人员上岗前,在现场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作业。四是不定期地组织一线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工艺专业技术培训,并组织互相观摩、学习和交流, 通过“请进来”和“送出去”培训方式,努力提高员工服务技能。

(2)此外,对从事工程质量管理的工作人员、质量监督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政策法规,质量管理知识、技能、手段的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支专业化的质量管理队伍,并以此推动施工质量管理,提升工程整体建设水平。

篇11

【关键字】:水利水电工程;质量;问题;管理措施

一:引言

质量是企业尤其是水利工程发展的首要因素,它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的事,关系到千家万户,子孙后代。作为水利施工一级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关键取决于能否把好质量关,创出名牌来。

在水电建安公司已普遍在承建的水利水电工程中实行了全面质量管理。正因为全面落实质量管理,使得公司承建的水利工程大多数获得了优良工程得到确保。钱塘江标准塘、海宁盐官下河站闸的海盐秦山核电站三期海堤工程、海盐秦山核电站二期海堤工程、温州永兴围垦等工程都已取得优质工程的称号。

二:当前工程质量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1、建设管理关系不顺

一方面,工程的建设单位和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以及质量监督部门有时隶属于同一个地方或部门,容易导致地方和行业保护,不利于质量管理工作的到位;另一方面,大规模水利水电建设动态的质量管理工作中,人员队伍和工作精力受到限制,难以保证监督检查的深度和及时。

2、建设程序执行不严

水利水电工程一般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回报,大多数为公益性项目,投资形式主要是国家投资。一些建设单位和地方往往前期工作不够充分,而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争取国家投资上,争取到建设资金后,不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就匆匆开工建设,甚至不办理立项审批手续,以致完工后无法验收,对整体工程质量无法评价。同时,一部分项目法人是不具备实质条件的,权、责、利分离,难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3、欠缺执纪执法力度

政策层面上一直未能解决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的情况,因而,经常会出现“多少钱办多少事”的现象;水利水电施工、监理等有关资质的审查、核准工作也比较迟缓,一部分具备相应条件的监理企业、水电施工及其人员无法参与市场竞争,对各种无证或越级从事工程建设以及转包、挂靠和违法分包等行为的监控和查处也不够及时有效,制约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度开展和了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提高。

4、质量管理目标不明确

主要表现在战略上不够重视,虽然大多数工程都提出了“一流工程”、“精品工程”、“优质工程”的口号,但这些目标口号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速度”而“轻质量”的倾,而且在一定层面上是模糊的,因此很难完全、准确把握工程质量的要求,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

5、施工过程控制不严

一是措施落实缺位,虽然制定了作业指导书、施工措施等,但未能严格执行并落到实处。二是精细化管理不足,缺乏精耕细作,施工过程工艺作风比较粗糙,质量缺陷较多。三是生产性试验结果整理、分析、总结、改进的资料不全;基础管理薄弱,质量记录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闭合性较差。

6、人员队伍素质普遍较低

近几年,水利水电行业加大了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的力度,大大加强了监理、施工、质监等队伍和机构建设。但质量管理专职人员的力量仍较薄弱,专业素质很难满足工程的要求。

三: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对策措施

1、增强质量观念意识

水电工程建设工程质量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社会问题,是水电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具有工期长、投资大、涉及面广的特点,直接关系设计、施工、业主的形象和效益,质量的实现过程就是水利电工程建设过程,质量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此,应树立“大质量”的观念,即工程质量不仅包括工程的实体质量,还包括形成实体质量的工作量;不仅要包括内在质量,还要包括外在质量。同时,广泛开展“质量教育”,提高全员意识,使“质量是建设程永恒的主题”被每个岗位真正地认识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今的质量是明日的市场”,企业良好质量信誉、合理的质量成本是依赖于各岗位的优质工作,使员工确岗位质量工作特点和范围,使员工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维护企业质量信誉,通过常抓不懈的教育以及培训,使企业员工对施工质量必须达标、创优形成共识。

2、严格质量控制过程

严格抓好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就是严格质量控制过程。要从第一道工序起做到不留质量后患,不留工程遗憾。一是要加强事中控制,做到规范纠偏和责任到位。包括推行“无缝交接”制度,坚持工序传递卡及节点工序会签,保证施工工序间传递时不留质量问题;实行严格的“三检”制度,即施工队技术员进行“初检”,专业施工队质检员负责“复检”,质量办专职质检工程师负责“终检”,并向监理工程师提交质量检查记录。二是要细化事前控制,做到预警防范和准备到位。包括严格控制检查施工用原材料,从采购、进货、贮存等环节进行层层抽样检查,严格把关;建立“明白卡制度”,结合各自的专业特点及实际情况,将主要的工艺要求及相关解决措施进行编写,保证现场施工人员人手一卡,以提高操作人员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预警制度,并结合工程特征对重点复杂部位及重点工序制定相应的施工导则;召开技术交底会,工程开工前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3、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要做好质量的管理、控制,基础是管理体系。有了体系,就有了管理的措施、内容,有了程序,有了管理的责任人和管理的部门。一是要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首先,要制定工程质量管理实施细则,对施工单位的施工工序、工艺、环节,以及外观质量、抽检结果等各个细节作出奖罚的规定,通过奖惩激励措施确保工程质量,营造良好的施工质量管理氛围。其次,要制定质量管理办法,从总体上约定参建各方在质量管理与控制方面的职责、权限和义务。二是要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首先,业主单位要设置管理工程质量的分管领导和具体管理工程质量的部门,分别给予他们管理工程质量、处理质量事故的权利和职责。施工单位从班组到施工队到项 目部要形成“三检”组织机构,约定各自的职责,形成施工单位的质保体系。监理单位应设立专职质量副总监和质量技术保证部,分别确定相应的职责和要求。三方并举,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4、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为适应目前的施工特点和新工艺、新技术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以骨干培训为重点,以共同的价值取向作为引导,以全员培训为目标,进一步提高职工队伍的业务技术素质和思想素质。一是在新工程开工前,对新开工工程进行全面技术交底,使 作业人员熟知作业内容及质量要求。二是特殊作业人员上岗前,在现场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作业。三是编制质量手册,做到质量手册人手一册,对所有进入本工程工地的职工进行进场培训,使其了解工程总体概况和质量总体要求,工程的质量目标、质量体系和质量制度,全面加强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

篇12

关键词:水库;除险加固;设计;

1工程简介

某水库枢纽位于月河右岸一级支流某下游。水库枢纽距五里镇约5km,有简易公路通到右坝肩山梁上。

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放水设施、左岸溢洪道等主要建筑物组成。水库坝体为粘土均质坝,最大坝高17.56m,坝顶长152.545m,坝顶宽4.6m,坝顶高程500.0m(相对高程)。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3.6km2,总库容20.4万m3,河道长5.0km,河道平均比降95.44%。某水库是一座以供水,灌溉为主,并兼有养殖等综合效益的V等小(2)型工程【1】。

水库工程于1954年2月由群众自建,为万方大堰,于1958年加坝升级为水库,投入使用。由于当时水库设计不规范,施工方法简陋落后,加之水库运行后主要建筑物老化失修,水库多年来一直带病运行,效益不能发挥。2007年4月市防汛办、区防汛办组织有关专家对某水库进行了安全鉴定,鉴定结论是:某水库大坝属三类坝,建议尽快进行除险加固处理【2】。

1. 1现场检查存在的问题

本次设计根据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导则要求。通过检查大坝、溢洪道及放水设施等主要建筑物存在的安全问题,结论如下:

大坝部分

①坝顶:

坝顶为自然土路面,降雨不能通行,对大坝维修及汛期防汛不利。

②上游坝坡:

上游坝坡没进行护面处理,坝坡面不规整,冲刷侵蚀严重。

③下游坝坡:

背水面右侧有较大面积的土体产生了变形、塌陷和滑动,结合钻孔资料,土体最深滑移面达4m。下游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且坝面杂草、树木从生,无坝面排水系统。

(1) 溢洪道评价:

溢洪道设计虽满足泄洪能力需要。但现状溢洪道折线堰为宽1.2m,高4.6m的浆砌石结构,堰体砌石部分裂缝、脱浆,漏水严重,堰后侧槽底板衬砌厚度不够,现状冲刷破坏严重,已形成深0.5m冲坑。

(2) 引水设施部分:

引水设施虽经2003年处理,但在2007年7月因柴头堵塞,无法正常放水。

(3) 其它设施:

①水库无水位尺,无雨量观测设施;

②大坝无渗漏、位移变形等观测设施;

③大坝无管理房及抗洪设施;

1.2除险加固的必要性

水库运行50多年以来,为工程所在的附近村庄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58年3月完工,1965年因漏水,坝体滑动后进行整修,1977年7月因上游堰塘跨坝,导致某水库漫坝,坝体形成深槽,淹没下游刘家营村,冲毁大量房物及农田,后回填坍塌坝体,F复水库部分功能,施工时均为人工填筑,也未对坝体加宽,安全难以保障,且不能发挥正常效益。

针对工程现状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缺陷,按照现行标准和规范采取工程措施,消除工程安全隐患和缺陷,改善运行条件,以确保工程安全有效运行。

2 大坝加固工程设计

2.1大坝稳定渗流复核计算

本次设计是根据现行规范要求对大坝现状渗流进行复核,根据复核结果,进一步弄清楚坝体存在的问题,为加固方案的拟定奠定基础,提出相应的工程加固措施。

(1)设计计算工况

根据《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9-96)中关于渗流计算的相关要求,渗流计算两种工况如下【3】:

工况①:上游校核洪水位以及对应下游水位;

工况②:上游正常蓄水位以及对应下游水位;

(2)计算边界条件

根据规范和坝体实际情况,坝坡渗流计算断面选定坝体实测最大断面,土层分界根据地勘资料确定。

①最大坝高17.56m,坝轴线152.545m;

②坝顶宽度4.6m;

③上游坡比1:2.0、下游坡比1:1.8;

④校核洪水位时,上游水位498.98m,对应下游水位483.96m

⑤正常蓄水位时,上游水位497.20m,对应下游水位483.96m

⑥下游排水棱体顶宽1.5m,外坡1:0.3,内坡1:1.5;

(3)设计参数选择

采用安康市汉滨水利水电水保生态勘测设计院(2008年)编制的《汉滨区某水库工程大坝安全论证总报告》中土层的相关参数。

(4)计算结果分析

不同工况下的渗流量

经过计算,工况①和工况②渗流量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水库渗流计算结果表

设计

工况

上游水位

(m)

下游水位

(m)

单宽渗流量

(m3/d-m)

水力

坡降

总渗流量

(m3/d)

校核洪水位

498.98

483.96

0.12

0.39

18.85

正常蓄水位

497.20

483.96

0.09

0.34

13.51

对于工况①,即当洪水达到校核水位498.98m时,坝体渗流总单宽流量为0.12(m3/d-s),坝轴线总长152.545m,即坝体渗流总量18.85m3/d。

对于工况②,即当洪水达到正常蓄水水位497.20m时,坝体渗流总单宽流量为0.09(m3/d-s),坝轴线总长157m,即坝体渗流总量13.51m3/d。

因此,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坝体渗流量不严重。

(6)稳定计算

根据《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9-96)的规定,坝坡抗滑稳定计算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分别利用瑞典圆弧法和简化毕肖普法进行分析计算。

2.2大坝稳定复核计算

坝坡稳定复核计算采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土质边坡稳定分析程序》STAB95进行计算。

(1)基本参数取值

坝体土物理力学指标根据安全鉴定阶段地质资料和初步设计阶段坝体钻孔注水、压水试验、室内原状样试验的成果,在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对土工试验物理力学指标按规范所要求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断面选择

根据坝址地形地质图,选择大坝在沟道中心的最大剖面为坝坡稳定最不利断面,只要此断面满足稳定分析的安全要求,则整个坝体均可满足安全要求。

(3)浸润线

浸润线由地质勘察实测,并结合现场实际出逸点情况绘制,同时利用地质勘察所取得的渗透计算资料反推浸润线加以复核验证,以正确反映大坝现状的渗流情况。

(4)计算工况

根据《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9-96)的规定,结合水库的实际情况,选定下游坝坡稳定分析计算工况为正常情况,正常蓄水位497.2m,稳定渗流。

3 结语

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完成后,消除了水库的安全隐患,收到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多重效益。首先体现在社会效益上,工程的竣工消除了水库的安全隐患,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证,灌区农业稳产高产也得到保证,社会效益巨大。其次,今后防汛不抢险,合理开发利用水库对发电与灌溉都会带来经济效益。第三,各渗漏点再无渗流出现,湿润现象也完全消失。水坝各部分正常运行,放水难的问题得到解决。整个水库枢纽焕然一新,其正常运行充分发挥了工程效益,使工程永续利用,效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力工业部. 《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DL5180-2003);

篇13

关键词:大坝、大坝稳定分析、大坝渗流分析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水库位于距离商城县城北部约29km的鄢岗镇境内,坝址处在淮河水系白露河支沟上,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2)型水库。水库下游保护区内有0.18万人、400亩农田,水库的地理位置重要。水库一旦失事,将对下游造成较大损失。

2.大坝工程地质评价

现大坝顶宽3m,坝高约3.92m。

第①层坝体填土由重粉质壤土压实成,褐黄、黄褐色,硬塑状,土质不均一,含少量中、轻粉质壤土,偶见砾石。天然干密度ρd范围值1.39~1.47g/cm3,平均值1.43g/cm3。根据现场注水试验成果,坝体填土渗透系数范围值为5.2×10~5~1.3×10~4cm/s。

因此,坝体填土压实不均,质量一般,不满足防渗要求,存在渗漏稳定问题,建议对坝体进行防渗加固处理,对上下游坝坡进行整修。

3.坝基工程地质评价

坝基为主要为第四系重粉质壤土和第三系泥岩。

第②层重粉质壤土天然干密度ρd范围值1.46~1.67g/cm3,平均值1.58g/cm3。根据室内试验和现场注水试验成果,第②层重粉质壤土渗透系数范围值为1.5×10~5~5.3×10~5cm/s;第③层重粉质壤土天然干密度ρd范围值1.52~1.61g/cm3,平均值1.55g/cm3。根据室内试验和现场注水试验成果,第③层重粉质壤土渗透系数范围值为1.4×10~5~6.5×10~5cm/s。

故坝基不存在渗漏问题。但水库处于高水位运行时存在散渗问题。

4.大坝渗流计算

大坝渗流采用有限元法计算;计算断面选取大坝主河槽段最大坝高断面(桩号0+080)。

1.计算原理及基本参数

a)计算原理

采用有限元分析法求解渗流场。稳定渗流方程为:

(公式4-1)

式中:k――土的渗透系数;

Ф――势函数,Ф=(P/γW)+γ

γw――水的容重;

P――水压力。

渗流稳定按有限深透水地基上的均质土坝计算。

b)计算工况

由于现状淤积严重,死水位低于淤积高程, 1/3坝高水位与兴利水位基本持平,根据《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9-96)[1],坝体渗流计算工况为:

(1)兴利水位;

(2)校核水位;

c)计算参数

不同岩层渗透系数如下:

坝体填土:k=1.4×10-4cm/s

重粉质壤土:k= 5.3×10-5cm/s

2.计算结果

按照《碾压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2]规定,允许渗透坡降:

[J]=(Gs-1)(1-n)/K (公式4-2)

式中:Gs―表层土的土粒比重;

n―表层土的孔隙率;

K―安全系数,取1.5~2,此次取1.5。

坝体填土:

Gs=2.71 e=0.954 n= e/(1+e)=0.488

[J]=(2.71-1)(1-0.488)/1.5=0.584

其它土层允许渗透比降见表6. 4-1。

各工况下,大坝现状渗流计算结果汇总于表4-1中,

表4-1 大坝下游现状渗透计算成果表(0+080)

由计算成果可以看出,坝体渗透坡降满足规范要求。

5.大坝稳定计算

5.1大坝坝坡稳定复核

a)断面选取

根据坝高、坝体结构和地基情况,选取主河槽处最大坝高断面计算(桩号0+080)。

b) 筑坝土料物理力学性质

根据《商城县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大坝稳定分析采用的物理力学指标如表5.1-1。

表5.1-1坝工计算土体参数

c)稳定计算方法

依据《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9-96),坝坡稳定采用瑞典圆弧法。

d) 边坡稳定计算工况

由于现状淤积严重,死水位低于淤积高程, 1/3坝高与兴利水位基本持平;现状校核水位高于现状坝顶高程,稳定分析计算工况分为以下几种:

1)上游坝坡正常工况

①稳定渗流期(兴利水位,下游无水);

2)下游坝坡正常工况

①稳定渗流期(兴利,下游无水);

e) 现状坝坡稳定计算成果分析

计算成果列于表5.1-2

表5.1-2 大坝现状稳定安全系数计算成果表(桩号0+080)

从表5.1-2中可以看出,在各种特征水位运行工况下,大坝上游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下游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

5.2加固后大坝坝坡稳定计算

一、坝坡稳定计算

计算参数及方法同加固前。

边坡稳定分析计算工况分为以下几种:

1)上游坝坡正常工况

1.稳定渗流期(兴利水位,下游无水);

2.不稳定渗流期(校核水位突降至兴利水位,下游无水);

2)下游坝坡正常工况

1.稳定渗流期(兴利,下游无水);

2.稳定渗流期(校核,下游无水);

e) 加固后坝坡稳定计算成果分析

表5.2-1 大坝加固后稳定安全系数计算成果表(桩号0+080)

从表5.2-1可以看出,在各种特征水位运行工况下,大坝上下游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均满足规范要求。

6.结束语

根据水库大坝的稳定分析可知,为保证大坝稳定,对坝体、坝基础进行灌浆处理[3],可以有效地降低大坝中的浸润线,为保证上游护坡稳定,采用清理上游坝脚淤泥,护坡齿墙基础深入重粉质壤土内,采用现浇混凝土板进行护砌,为了保护下游坝坡采用清除下游坝坡表层杂草、灌木,规整后坡比为1:2.5;下游坝坡草皮护坡;下游坝坡增设C20混凝土踏步及排水沟;新建贴坡排水,坡脚设导渗沟。

参考文献

[1]《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9-96)

篇14

 

1标准体系需求分析

 

我国现行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1]按层次分为基础类、通用类、专用类;按专业序列分为综合技术类、规划类、建设类、管理类、材料及试验类等;按专业门类分为综合类、水文水资源类、水利工程类等按照《水利标准化管理办法》的要求,水利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国家新时期水利工作的总体目标,建立并完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编制并实施水利技术标准。目前,我国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及运行等标准多是水利部和原水利电力部制定的,标准中水利工程生态保护内容较少,水利工程生态保护技术标准一般包含在水工程建设的相关标准之中。根据水利部公告,现行水利技术标准共435项,属于生态环境保护范畴的仅有12项,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生态环境类标准体系。

 

现行标准中涉及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的标准有《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等。但是,上述标准多是对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缺乏水工程规划、设计、运行的生态保护标准。从现有的标准体系来看,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现有规划设计技术规范中,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指标很少,对于河流、流域尺度的生态影响考虑较少,工程规划设计中难以科学确定保护和修复的目标,措施设计缺乏依据;二是现有的生态环境保护行业标准较混乱,现行的有关河流生态需水量确定、水生生物保护等方面的技术规定对水资源属性和适度开发重要性考虑不周,许多内容脱离流域经济发展、水资源利用和工程规划建设的实际,造成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与流域生态保护脱节的被动局面;三是水生态环境保护技术规范缺乏,在水利规划设计中,有关流域规划环境保护、环境影响评价、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水工程调度、流域生态修复与重建等方面的技术依据不足。

 

按照生命周期理论,水利工程建设分为规划、设计和运行三个阶段,各阶段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存在以下问题。

 

(1)规划阶段。在现行标准规范中,仅提出了宏观的生态保护要求,生态环境保护缺乏有效的、可量化的指标,不便在工程规划设计中进行表征和控制,难以评估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规划设计中难以科学确定保护和修复的目标。水能资源开发的“技术可行经济最优”的工程目标,有关“理论蕴藏量”、“经济技术可开发量”的计算,未考虑生态环境约束。规划及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保护的主要依据,由于基础理论研宄不足,环境评价的理论、指标、规范、技术手段落后,因此难以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作出准确评估,造成评价报告内容空泛、结论模糊,提出的环保措施缺乏针对性、操作性,无法指导工程规划设计。

 

(2)设计阶段。关于主体工程设计缺乏基本和具体的生态保护保障条款,造成工程与自然的和谐性差。《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尚未正式颁布,工程环境保护设计内容较少,设计质量普遍较低。当前,生态流量、河道减脱水、低温水下泄、鱼类洄游通道等是水利工程建设涉及环境问题的热点。2003-2005年环保部评估中心审查的水利水电项目共有54个,涉及河道减脱水的项目有37个,涉及下泄低温水影响的15个,涉及鱼类影响的42个,引水式水电站生态流量不满足率近57%,接近3(%的项目没有给出下泄流量的具体实现方式和保证措施,产生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标准规范。

 

(3)运行阶段。现有的设计规划和设计标准中很少有运行阶段的标准这为工程运行管理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困难。

 

2国外水利工程相关环保标准分析[2-]

 

欧美发达国家很早就认识到标准体系对水利工程生态和环境保护实践的作用,通过总结国外水利工程相关环境保护标准的发展脉络,可以为我国的相关标准建设提供参考。

 

欧美发达国家在19世纪末期出现河流污染后,即开展了水质评价工作。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流管理的重点己从水质保护转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如:美国中西部出现的河流健康评价和监测的生物学评价法——生态完整性指数;1989年美国环保署(EPA)流域评价与保护部门提出的旨在为全国水质管理提供基础水生生物数据的快速生物监测协议;1998年B〇n提出英国的河流保护评价系统,把河流的保护价值更加系统地通过35个属性数据构成六大标准(自然多样性、天然性、代表性、稀有性、物种丰富度以及特殊特征)来衡量,在此期间,英国建立了以RVPACS为基础的河流生物监测系统;澳大利亚于1992年开展了国家河流健康计划,用于监测和评价澳大利亚河流的生态环境状况。值得重视的是,2000年12月22日实施的《欧洲共同体水框架指令》,是一份旨在使欧洲的水域更清洁、提高公众关注和投入的水政策文件。《英国水框架指令》技术顾问组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环境标准和相应的技术指南,新的环境标准定义了支撑水生植物和动物环境群落的条件,涉及地表水和地下水,水量、水质及水文(河流、湖泊的水量、水位)、地貌、特定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等。美国华盛顿州《水生环境指南》项目组编制了一系列用于水生环境评价的技术标准指南,包括鱼道的设计、运行和评价,河床保护和河流生境保护等。马萨诸塞州东部Assbet河Srawach项目组则给出河川水流、水质和生境可用性指标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此外,一些国家、国际组织,如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度、英国、德国、瑞士、秘鲁,以及非洲开发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组织编制了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导则。这些导则范围涵盖了农业灌溉、生物多样性、渔业、港口建设、能源开发、湿地、人群健康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如1987年英国政府的《水电开发环境管理手册》、1990年日本国际合作机构的《大坝建设项目环境导则》、1985年印度政府实施的《江河流域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导则》、1990年亚太经社会的《水资源开发环评导则》、1997年世界银行制定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料更新第18号:环境评价中的健康方面》等,分别考虑了灌溉、渔业/水产养殖、流域水电开发、海岸带开发、森林和土地清理以及社会评估和社会参与、公众健康等有关环境参数和标准。

 

从欧美国家的相关研宄可以看到,进入21世纪后美国和欧盟的一些国家根据多年的研宄积累和管理实践,制定和正在制定一系列与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相关的标准这对我国制定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提供了参考。

 

3我国水利工程生态保护技术标准体系建立

 

按照《水利标准化管理办法》的要求,水利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实现国家新时期水利工作的总体目标,建立并完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编制并实施水利技术标准,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以及开展水利标准化专题工作。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建立应以现有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为基础,在现有水利标准体系框架内,结合我国水利工程的特点及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水利工程生态保护技术标准体系。标准体系建设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体系应符合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层次分类,并具有一定的可分解性和可扩展性。体系内各结构层次和各项标准之间应协调统一。

 

(2)实用性.体系应便于使用和管理.

 

(3)完整性。体系的组成应完整、配套,基本涵盖当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各个领域。

 

(4)动态发展性。体系的建立既要考虑当前的技术水平,也要对未来的发展有所预见,使标准体系框架能适应各项技术的迅猛发展,从而得到不断地完善和补充。

 

在现有国内外相关标准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将水利工程生态保护技术标准划分为涉及生态环境要求的主体工程规划设计相关标准和水工程生态保护专项标准两大类。

 

涉及生态环境要求的水工程规划设计相关标准,从规划、设计和运行等不同工作阶段对相关标准进行了分类和整理。这些标准或规范是以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为主,但涉及一些环境因子和要素,因此需要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运行时关注,在这些规范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中,需要把环境约束贯穿到工程设计的理念中。

 

水利工程生态保护专项标准,从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移民安置等大环境角度进行了细分,该体系的标准都是专项的生态环境保护标准或规范,是为解决水工程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专项环境问题而提出的标准,部分己经颁布,多数需要制定。该部分专项标准体系的建立将形成水工程生态保护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对完善水工程技术标准、规范我国水工程规划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