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范文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8:4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

篇1

(一)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含义社会责任审计概念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由HowardR.Bowen(1953)提出,认为“社会审计是对具有社会影响的企业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可限定的领域进行系统评价和报告的义务”。由于各国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的差异,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对社会责任审计定义的理解也不尽相同。美国学者米切尔・谢勒和大卫・肯特合著的《审计与受托责任》一书将社会责任审计定义为“强化组织受托责任的工具,以便组织的管理者解释、辩护其决策”。日本学者片野一郎(1985)在《新版会计学大辞典》中的定义为“社会审计是有别于财务审计和管理审计的一种崭新的审计,它是一种检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审计”。我国学者阳秋林和李冬生(2004)认为,社会责任审计是以维持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由专门的审计机构积极主动地接受政府、社团和社会个人的委托,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手段对企业所履行的各种社会责任进行有效审计,审查和监督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主体根据审计主体理论,审计主体主要有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三类。目前我国的社会责任审计是以国家审计和民间审计为主,但笔者认为从内部审计的角度可以更好地实施社会责任审计,给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有用和可靠的信息,同时也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与内部审计的关系来看,内部控制制度是确保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提高经济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而内部审计在评价和维护内部控制有效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保障企业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现代企业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第二,从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来看,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是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发挥内部审计的优势和作用,扩大内部审计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内部审计要充分考虑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第三,相较于政府审计和民间审计,内部审计可以更加真实地监督、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以内部审计作为社会责任审计的主体并非排斥政府审计和民间审计的主体地位,一些社会责任审计,如环境审计中关于环保资金使用和实施效果的审计主要依靠国家审计部门进行。因此,在实际中,可以考虑“合作内审”这一模式,即企业将一部分内部审计的职能委托外部审计机构进行,可以实现成本效益的最大化,同时通过联合外部专家,可以提高审计质量,而内部审计机构也拥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内容与方法

(一)质量审计企业的质量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有关管理层、管理当局在质量方面的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证实、评价,然后提出纠正或改进质量管理行为的建议,并将这些信息提供给相关利益者的一系列活动,是反映企业对消费者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审计。企业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管理,从产品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每一环节都要高度重视产品的质量,因此可依据产品的生产流程来描述质量审计的内容。一般地,产品的生产流程包括:市场调查-产品研发-生产-加工-销售-服务。

因此,质量审计应包括以下内容:(1)项目审计,一般由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授权审计以确定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状况。这种审计通常是在做了足够的市场调查并形成了项目投资的意向之后进行的,是对项目全方位、多角度的检查,在时间上涉及了项目从投资到最后完工的全过程,在空间上也涵盖了与项目有关的各个方面。应确认企业是否建立了项目的质量目标,针对特定对象是否履行了相关的质量责任,是否遵循了项目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时间界限等。(2)系统审计,通常被用来确定企业质量项目是否存在及其效率性和效果性。基本的质量审计主要是通过调查企业的项目、活动、部门和整个企业是否具有质量控制来进行。如审查企业的质量手册、质量规划是否符合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的质量文件记录是否真实、完整等。(3)过程审计,审查原材料的供应、来源以及储存等是否符合生产要求,生产加工过程是否处于质量体系的控制之下,生产销售过程是否符合环保要求,产出能否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等。(4)产品审计,通过评价产品的效能,测试和评估产品的安全性、耐用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是否存在以次充好、假冒伪劣产品现象,产品的使用是否存在危害消费者健康的因素以及与产品质量相关的其他方面。(5)售后服务审计,评价企业售后服务的履行情况,是否存在侵害消费者权益、无视消费者投诉的情况;产品和服务是否存在利用夸大、虚假的广告招揽顾客的现象;是否存在搭售、不正当销售等现象。

在实际中,质量审计可以采用以下几类方法:审计技术方法,测试或检查是质量审计中常用的收集数据和信息的技术和工具,包括统计测试、产品测试、过程能力测试、可靠性测试等;审计分析方法,主要有对比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指数分析法等;审计评价方法,主要有比较法和评分法两种。

(二)人力资源审计人力资源审计就是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等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监督、评价、鉴证,以促使被审计单位人力资源发挥最大效用的一种活动。人力资源审计是评价企业对职工履行责任情况的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人力资源合规性审计,是通过检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活动,以确定其合法合规。主要审查的内容包括:制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否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适应;是否建立了劳动安保制度,薪酬制度是否合理;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制度是否科学;人力资源激励和淘汰机制是否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等。(2)人力资源管理审计,主要是指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等计划是否进行了恰当的控制和决策。在这方面,审计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选拔机制是否科学合理;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是否科学有效;高层管理人员的约束机制是否科学可行。此外也要注重对管理人员的后续教育培养,以保证企业的持续竞争力。(3)人力资源绩效审计,通过与相应的衡量标准相比较,寻找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效率的机会,并提出具体建议,以供管理层在今后机构改革和人员调整决策时参考。主要审查的内容包括:审查企业的培训机制、管理制度是否具备可操作性;评价企业人力资源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人力资源的效益情况;评价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绩效、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责任审计等。

由于人力资源审计所审查的信息大多无法用货币量化,因此在运用常规审计方法的基础上,还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具体包括:分析方法(如差异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系统分析法、敏感度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多因素联动法、指数分析法、平衡分析法等):评价方法(包括定性的方法如成功度评级法,定量的方法如差额评级法、对比评价法、比率评价法、增量评价法、综合评价法等)。

(三)环境审计环境审计是有关审计组织依据环境法规政策

和标准,遵循审计准则,系统地、定期地对被审计单位的环境活动、环境财务信息和环境管理系统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这主要是反映企业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的情况,主要内容如表1:

传统的审计方法也适用于环境审计,此外还需要运用一些新的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是市场价值法,通过观察产量与市场价格的变化来评估环境资源的价值,其方法包括防护费用法、机会成本法、恢复费用法、影子工程法等。二是替代品评价法,不宜采用市场价值法时,寻找间接反映环境质量评价的商品和劳务,利用这些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来计量环境要素,其方法包括资产价值法、旅行费用法等。三是费用效益分析法,依据费用效益原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出发,分析某一项目对整个国民经济净贡献的大小,最常见的方法为边际分析法。四是调查评价法,通过向专家以及环境使用者进行调查,对环境资源损失价值或保护措施效益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

(四)道德审计道德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时,衡量其管理当局或直接责任人是否遵守道德管理制度规定及对道德管理的有效性进行评审的行为。在如何进行道德审计方面,目前主要有:利益相关者导向型审计、伦理问题导向型审计、多因素模型。

参照国际经验,我国企业的道德审计应从以下方面人手:公司价值观和使命(公司发展目标、对符合社会责任的商业活动的支持程度等)、与股东的关系(财务状况、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及时性等)、与顾客的关系(产品质量、产品价格和顾客投诉处理等)、与雇员的关系(工资和福利、人力资源政策、工作环境等)、与经销商的关系(授权条款、对经销商投诉的处理等)、与供应商的关系(合同条款、付款及时性等)、与其他团体的商业关系(合作项目的目的、内容和结果等)、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环保法规的执行、环保设施的购置等),对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

对于道德审计的方法,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对相关的文件和记录进行审计,包括企业内部的各种文件、企业外部的公共机构记录及新闻媒体的报道;二是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公司员工、专家、顾客、经销商、供应商和投资者等。

三、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程序

(一)审计准备阶段审计人员首先应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以及相应的政策、法规,如企业的经济性质和经营类型,法人治理结构、企业文化等,从中确定社会责任审计的目标。虽然社会责任审计涉及的具体项目不同,但仍可以从一般审计目标出发,发现企业存在的社会责任风险,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法,促进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和社会责任措施的完善。在进行具体的社会责任审计时,可根据一般审计目标进行细化。收集信息阶段重点要审查存在审计风险的项目,如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职工薪酬制度、劳动保护设施以及人力资源制度的完善情况;污染物的种类、产生量、毒性及其处置与达标排放情况;企业的慈善捐助、文体活动赞助情况等。对于不同组织类型,不同生产工艺和不同规模的被审计单位,面临的社会因素可能千差万别,因此必须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收集信息。由于社会责任审计具有专业性、全面性和技术性特点,要求审计人员掌握更为全面的专业和技术知识,因此审计人员的配备是社会责任审计的重要环节,如审计人员中既要包括项目经理、关键组织成员,又要包括财务审计人员、环境专家、其他专家等。

(二)审计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是详细审核与社会责任有关的经济活动、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根据社会责任审计的方法对社会责任管理系统进行审查,以进一步了解被设计单位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用以评价该系统的有效性和充分性;对能够影响企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进行咨询和调查,要不断了解其要求和意见,从而更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根据确定的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实施实质性测试。

(三)审计报告阶段由于社会责任审计的特殊性,因此社会责任审计报告阶段的工作与常规审计相比也具有特殊性。第一,社会责任审计报告的内容要求做到完整、精确、客观、清晰。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审计对象、审计目标、专业管理部门的评价意见,审计工作中的新发现,审计建议和审计评价意见(或审计结论)。在社会责任审计报告中可以按照每个审计目标,对以上内容分别进行阐述。此外,社会责任审计报告还必须将聘用的有关专家的材料、运用的审计标准也列入审计报告。第二,社会责任审计报告的形式。除运用常规的书面报告形式外,国外也有运用录像带的形式出具审计报告的情况,但国内条件尚不成熟。笔者认为,在出具简洁的书面报告后,可以以录像带作为审计报告的附件,特别是环境审计中,以音像真实地反映环境状况,其效果是书面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更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

参考文献:

篇2

摘 要:在企业的社会责任备受重视的时代,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企业未来的持续增长形成了紧密联系,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或鉴证也会加强,而这一行为将推动我国社会责任审计的发展,但就现发展不完全阶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逐步提高对企业融资约束是加强或削弱是目前阶段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融资约束;审计鉴证

自我国1994年开始公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来,尽管已有20年,但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不规范,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非全部经社会责任审计部门(内部或外部)审计或鉴证。国资委于2011年《中国国有企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要求2012年全部国有公司要编写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进一步显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将逐步完善,逐渐加强公布的社会责任报告的权威性,所以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或鉴证也会加强,而这一行为将推动我国社会责任审计的发展,但就现发展不完全阶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逐步提高对企业融资约束是加强或削弱是目前阶段值得研究的问题。

目前,学术界关于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众多,1984年Myers和Majluf就提出了融资有序理论,该理论指出公司的融资约束与信息不对称程度正相关,而信息披露能够有效降低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降低外部融资成本。从所披露的信息内容角度来看,所披露的信息有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两类。一般来说,投资者较关注的是企业的财务信息,但事实上,企业的非财务信息与财务信息同样重要,其披露同样有助于降低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减少投资者的不确定性或风险,降低企业交易成本(Fama,1971)。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自然归属于企业非财务信息部分,因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少企业融资约束起到一定影响作用。一般而言,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可以给银行等债权人以及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非财务信息,以有助于他们对公司未来的收入、成本、风险和业绩等做出更好的判断,降低他们评估公司时的不确定性。公司与外部资金提供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公司越容易获得外部资本,融资约束越小。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还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从而使企业更容易或以更低的成本获得资金,进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程度。但是,目前在我国范围内,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尚处于有待普及阶段,企业出具的社会责任报告并不规范,大部分由非专业人员组成的小组完成报告,因此就该报告的权威性而言,专业性和可信性有待考证。

我国已有学者在企业社会责任披露与企业融资约束间关系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何贤杰、肖士盛和陈信元(2012)就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融资约束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参考了Almeida等(2004)构建的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以此衡量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而文中更深入探讨了企业所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质量与融资约束间关系,以社会责任报告质量作为衡量变量,由此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相对于未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披露公司的融资约束程度显著较低;与此同时,在披露公司样本中,信息披露质量越高,融资约束程度越低。文中,衡量社会责任报告质量的方式是由灵环球责任评级公司对上市公司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的评级打分,评级得分越高表示披露质量越高。而肖翔(2013)虽同样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披露与企业融资约束间关系,但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绩效,而这种绩效会影响企业的融资约束。因此他将上海证券交易所2008年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的通知》中提到的每股社会贡献值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解释变量,选取了深沪A股为样本,得出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越好的企业其融资约束越小,并进一步证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上存在差距:非国有公司比国有公司面临更高的融资约束;而相对于国有公司来说,非国有公司更容易通过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绩效降低自身面临的融资约束。我国学者虽从企业社会责任角度考虑了其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但大多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报告及其质量等方面衡量,其样本选取也均与此相符,均未从报告权威性方面,尤其是在是否经过社会责任审计加以区分,由此,本文意图在此方向上有所创新,在样本选择上将对已披露的报告加以区分,分为经过社会责任审计审计的报告和未经社会责任审计的报告。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在国外领域虽已有较为成熟的研究,但在我国的学术领域中,我国审计学界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将“社会责任审计”这一概念引入国内,对它的系统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研究并不饱满,主要停留在理论研究方面。尤其是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在我国市场上属于起步推进阶段,案例较为缺乏,有关方面的实证研究很少。我国学者主要是结合国外的研究成果和我国的国情来研究社会责任审计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是韩健春、阳秋林和李东生关于社会责任审计的论述,但由于社会公众没有足够的能力和专门技能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社会公众就会授权一个有专业技能的第三方对企业的社会行为进行检查和监督,于是产生了社会责任审计(周兰,2009)。因此,我们认为规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当经过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经过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报告将更具有社会可信度和权威性,对于健全企业社会责任披露有加强和推进作用。

参考学术界已有文献,我们发现国外在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研究方面已有较为丰富的成果,但在我国,由于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推广时间不长,案例和数据较少,其相关研究不是仅仅在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方面流程设计和理论研究上,就是集中在现状研究和预计推广上,均并未与企业相关行为相连进行综合考虑,本文意将在此有所创新,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与融资约束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内部社会责任审计报告的内容与其他内部审计报告不同在于,不仅反映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从宏观角度对整个社会以及从微观角度对企业自身解释存在的社会责任质量问题可能给企业带来的短期或是长期的危害(完绍芹,2008)。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由内审进行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更为详尽,质量更好,因此本文欲将在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与融资约束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研究由不同审计方所进行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在影响企业融资约束方面是否存在有不同。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何贤杰;肖土盛;陈信元.社会责任审计研究现状分析与启示[J].财会研究.2012.18-25.

篇3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审计 完善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196-02

2010年7月福建紫金矿业(铜矿)发生严重污染事故,影响极其恶劣。而紫金矿业的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对自己严重违规排污的事实却只字未提。该事件的发生,使我们更加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和披露。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是一个与管理道德密切相关的概念。近30年来,社会公众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商业伦理、相关利益者理论等概念和理论的日趋丰富和完善,一些跨国公司将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的公共政策中,作为企业整体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定期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对外报告。欧美国家的社会责任标准已通过跨国公司的供应链直接影响到中国加工贸易企业和出口企业。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形成通行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或者规范,但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已被广泛接受。履行社会责任,不是企业额外的负担,而是力所能及的担当,是企业对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最后底线,需要逐渐由企业面对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被迫采取的被动行为发展成为企业追求长远利益的内在要求。上市公司要对股东负责,同时也要对相关利益者负责,在承担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的同时,积极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和其他自愿责任。这需要完善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体系,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借助社会舆论的监督,促使企业提高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

一、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审计

国资委2007年12月《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包括:坚持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不断提高持续盈利能力,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保障生产安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我国目前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以两种方式出现,一种方式是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进行披露;另一种方式是单独对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00年我国出现了第一份独立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即中石油的《健康、安全与环境报告》。2006年9月深交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后,先后有39家企业了2006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其中20家是在深交所上市的公司。2007年国资委下发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200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部了《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8年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及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披露工作的通知》,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2008年有132家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09年达到364家。2010年社会责任审计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达到531家,其中,上交所323份,占60%,深交所208家,占40%。从已的报告看,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因行业、区域、企业规模、盈利状况的不同而有较明显差异,关注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二、相关前期成果回顾

在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认识日益清晰,对信息披露要求日益具体的情况下,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从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实践需求、审计主体、审计标准和审计内容界定,以及社会责任审计与企业的绩效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得出了以下一些成果体系:

1.社会责任审计全面化。所有类型单位都应接受社会责任审计。从社会责任审计角度而言,应当把企业、事业和机关三类单位统统纳入审计对象或被审计单位。因为它们都承担相应社会责任。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应当包括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

2.对象区分论。对不同被审单位,社会责任审计的重点有所不同。在不同所有制下,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应承担更多、更大或更为特别的社会责任。这些责任主要体现在,应当更加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宏观调控措施,以及更好地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方式灵活论。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开展社会责任审计。在明确审计主体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社会责任审计至少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供选择。一是附带审计。在进行财务审计、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类型审计的同时,附带对社会责任进行审计。二是专项审计。在不对财务、绩效和经济责任审计的情况下,审计机关自主决定对管辖范围内被审计单位的社会责任开展专门的审计。三是并重审计。审计机关决定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并重进行审计。四是综合审计。综合审计介于附带审计和并重审计之间,不明确区分财务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也不一定是平均安排审计力量,但几个侧面都要兼顾到,使几个层面都得到审计。

4.效果公示论。加强社会责任审计结果的公告和利用。对单位社会责任审计的结果,最终通过审计报告加以体现。出具审计报告,是审计主体即审计机关或受托社会审计组织的责任。更应当直接向社会公开审计报告,使社会能够全面完整地了解有关情况,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问责机制。

三、对加强和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思考

1.科学确定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理论的研究框架,制定逐步完善的法制体系。根据现有的认识和具体的实践来看,企业社会责任至少包括:企业对股东的社会责任。企业经营管理层对股东本来是信托责任,但是目前对上市公司来讲,加大对中小股民的社会责任,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企业对商业伙伴(供应商、经销商等)的社会责任;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企业对社会公众的社会责任;企业对政府的社会责任。基于上述分析,参考国内外有关规则和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设计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由经济责任、环境责任、员工责任、社区责任、消费者责任等五个大类指标以及其他的指标构成。

审计理论框架的建立包括审计目标、审计标准、审计依据、审计模式等内容。在审计目标方面,除了合法性、公允性之外应更加侧重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描述。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标准是影响该项审计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目前,由超过300家全球性组织一起创立的全球报告行动组织为代表的社会团体已建立并了相关审计标准。

2.逐步确立推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实务的方法和策略。由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信息的披露成本和审计风险、审计成本等因素的客观存在,无论是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还是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活动,总体来看,其动机并不明朗,审计需求较弱,特别是民营企业自愿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并接受审计的动机更不明确。因此,我国若要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活动,政府部门、大型企业、行业协会、会计师事务所、民间团体等各个主体如何各司其责,协同配合,并有重点地将此项工作从关系国计民生的、占用社会资源相对较多的垄断性行业开始,逐步推进到上市公司、其他非上市大型企业等组织,其推行的方法和策略需进行科学论证。

3.增强企业公共政策的制定意识,强化对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在需求。社会问题可以对一家企业的产品市场供求产生直接的影响,不断变化的利益相关者需要企业高层管理者出台并按照一定的政策着手处理一些企业的公共事务问题,企业的公共政策问题由此浮出水面。为了保证企业的公共政策能够顺利执行,基于对战略控制所实施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就凸显出其重要性。因此,认清企业公共政策、企业战略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三者的内在联系,构建战略控制背景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体系才会有相应的环境和基础,才会产生对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活动的自主性需求并保持其持久性。

4.可由不同审计主体对单位社会责任进行审计。审计必须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相对独立的主体承担。相对独立的审计主体不外乎有三种,即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机构。三者之中,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部从事审计的机构,可以承担对内的、局部的社会责任审计和检查。在国家没有明确要求,或国家审计机关没有进行审计的情况下,单位也可以委托社会审计组织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对非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其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为取信于外界,取信于社会,可以委托社会审计组织进行审计。社会责任审计与普通财务责任、经济责任审计相比,更具有社会性和广泛的影响。

5.被审计单位要对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作出报告和承诺。对被审计单位社会责任进行审计,可以是出于国家的有关规定,或者是社会的压力,但更应该是被审计单位的内在需求。被审计单位承担了社会责任,就应当向社会作出报告,向社会公开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为取信于外界、取信于社会,被审计单位在向社会提供履行社会责任情况报告的同时,还必须同时出具一份书面承诺,对该社会责任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和合法性等承担直接责任。

参考文献:

1.吴晓求.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履行报告.2011

2.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8年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及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披露工作的通知.2008

3.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2007

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企业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和评价――2007・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G].2007

5.阳秋林,王娜.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价值工程,2010(5)

篇4

【关键词】社会责任;审计;信息披露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一直是理论与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股东、债权人、消费者、政府等利益相关者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面对社会、经济、环境等问题;另一方面,各企业也越来越趋向于把社会责任纳入企业核心,作为企业竞争力的一项指标,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以便提升企业的形象,促进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发展,同时这也是企业加强内部非财务指标管理的需要。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经济发展变革日新月异的同时,国内外企业发展中各种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如生态环境受到污染,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失业问题等。近几年的山西“黑劳工”事件、双汇集团的瘦肉精事件、英国石油公司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财务造假等都是社会责任缺失的典型案例。尤其是近期,处于风口浪尖的双汇集团的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更是令社会公众一片哗然,报告中除了具体数字和事件与2009年略有所变化外,其他表述全部照搬硬套,只字不提“瘦肉精”事件。如此的社会责任报告不仅没有起到最基本的监督作用,更是对社会责任的一种亵渎。

在这样的现实情形下,对于社会责任报告的规范和审计迫在眉睫。对公司行为进行重新评估,要求通过第三者的监督与控制,社会责任审计应运而生,这对于监督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促进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贯彻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国策,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中外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体系的探讨

虽然社会责任会计的产生不过几十年,但其发展已经从理想走向了现实。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主要依赖于企业的主动性和自愿性,然而,从规范化的角度来看,制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建立社会责任审计体系将是必然的选择,这对于审计理论的完善和审计实务的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下文试图构建了一个全面、系统、合理而有效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理论体系结构,并就社会责任审计目标、标准、程序等重要方面做了简单的评价。

(一)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目标

社会责任审计目标对审计人员社会责任审计工作发挥着导向作用,也是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指导思想。参照财务报表的审计目标,CSR信息披露审计的总体目标可描述为:对被审单位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合规性、披露方法的一贯性发表独立的审计意见。

(二)社会责任审计主体

周晓惠、许永池(2011)指出,应当构建我国社会责任的双主体联合审计模式。即国家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机构双主体联合审计,并实施信息共享,避免社会责任的重复审计。

(三)社会责任审计对象

在明确审计目标和主体之后,需要明确审计的具体对象。对此,学术界有两种观点:

1.被审计单位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2.以相关信息披露为基础,被审计单位自身出具的社会责任报告。

笔者认为,若社会责任信息以财务报表披露为主,则审计对象为前者;若社会责任披露出具了单独的审计责任报告,则审计对象更倾向于后者。

(四)社会责任审计内容

国外学者Carroll(1979)曾对社会责任审计内容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他提出了社会责任模型,建议从三个维度进行审计:社会责任的种类、公司应对社会问题时采取的哲学、社会责任所维系的社会问题。

目前,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还没有做出明确的界定,我国学术界一般认为内容包括:企业对股东、职工、社区、环境、消费者、政府以及供应商、合作者、竞争者的责任等。

(五)社会责任审计标准

西方CSR审计的标准很多,到2010年初已经达到300多个。我国学者阳秋林(2010)等认为,结合我国国情,社会责任审计标准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强制性标准,如有关的法律法规;而是非强制性标准,如有关利益相关者期望和反馈评价标准。

以下是CSR的几个最具代表性的国际社会责任审计标准:

社会责任审计标准,已然渗透到国家、社会和企业的各项活动中,如何有效实施这些标准,我国也应当尽快出台相关措施。同时,最新出台的ISO26000标准,呈现出更注重利益相关方的充分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参与的特色,这将会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意义上推动全球社会责任的发展,并获得包括我国政府部门等各类组织的响应和采纳。

(六)社会责任审计程序

注册会计师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满足对最终社会责任报告发表意见,需要通过实施社会责任审计程序完成,划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准备阶段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社会责任的基本情况,并对审计作出计划;实施阶段包括收集信息资料,检验测试管理系统和程序,确定项目产品或服务中的社会责任因素,对照相关法律政策对社会责任进行评价,并形成审计结论;报告阶段包括撰写审计报告草稿,最终的社会责任审计报告。

由于我国还没有一个完善的社会责任审计程序出台,因而,这势必会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审计程序的公正、准确必然对合理适当的社会责任审计报告至关重要的。

(七)社会责任审计报告

审计人员经过审计过程,应得出审计结论并审计报告,并遵循以下两个方面:

1.对外披露;

2.以正面、积极的方式对社会责任报告的合规性、披露方法发表审计意见。

三、结论

任何事物的兴起、发展、繁荣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社会责任审计作为历史的产物,同样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社会责任审计的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依照现实需要开展专项审计,再发展全面、合理、系统的社会责任审计。如能进一步将社会责任审计系统化,明确企业审计目标,审计范围,树立风险意识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丰富社会责任审计系统理论,将更好地指导实践。

参考文献

[1]王秋霞.西方国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及其借鉴[J].审计与监督,2007(9).

[2]阳秋林,李冬生.建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构想[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6).

[3]周晓惠,许永池.构建我国社会责任审计的双主体联合审计模式[J].财会月刊,2011(2).

篇5

新时期,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一个崭新的词汇,被人们广泛的提及,企业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效益,公众更为关注其社会效益与对外形象,对企业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的做法是否满足条件,针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工作在大力开展。为了规范企业的发展与运营模式,切实的履行好自身的社会责任,本文就基于低碳经济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

低碳经济;社会责任;审计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实现了经济的全面提升,但是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峻,污染指数越来越高,若长此以往,拾起了经济却牺牲了环境,得不偿失。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企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生产到销售都要坚持绿色、生态和低碳,发挥其社会地位,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审计的方式予以监督与规范,是规范与管理企业的有效方式。

一、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工作开展的必要性

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工业经济占据了重要地位,且工厂数量在不断增加,工业范围也在不断拓宽,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注入了活力。但是,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变得甚是严重,工业发展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污染物等,且为了支持工业经济,消耗了大量的能量资源,环境污染与能源短缺问题并存,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对环境与能源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党的十七大、十上针对环境、能源问题提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主题,强调低碳发展,优化社会发展的产业结构等等,可见,低碳经济发展已经刻不容缓。低碳经济的发展,强调能源的高效利用,使用清洁型能源,保护环境,运用创新性能源技术予以开发,以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煤炭、石油等能源的开采,主要是为了发展经济,企业应顺从低碳经济发展的大势,严格规范其行为,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在开采、生产、加工与销售等过程中应全面渗透低碳经济,发挥其社会责任是关键。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对社会责任的履行力度不足,针对此类问题,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审计工作具有必要性。

二、于低碳经济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策略

(一)确定审计的对象或主体

新时期,我国的企业体制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股份制企业类型在不断增多,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了分离,经营者为了协调各方利益,要求第三方对相关的财务信息进行评定、分析与判断,以保证利益分配的规范性。在低碳经济方面,企业应严格贯彻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等都要遵循可持续、绿色、生态的原理,但是企业往往会为了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责任的履行,将一些经济类活动转嫁给他人。针对此类情况,必须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实现政府参与,借助政府的权威性与强制性来约束与规范企业,同时联合财务、环保和税务等部门来开展审计工作,提升审计的威严性,实现对企业的全面监督。审计部门应具备独特的慧眼,要了解低碳经济理念可能会对企业的销售、信贷、税务等产生影响时,应立即着手参与,及时对企业生产、加工、运行和销售等进行全面的监督与审查,以此来赢得社会的尊重与信任,也是实现企业发展的一种方式。

(二)明确规定审计的内容

审计工作的开展,审计署或审计部门应制定明确的审计内容,为审计的开展提供前提。其一,要对企业投资方向、目标进行确认,了解企业的投资行为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对企业的道德水平、公众形象进行全面的调查与分析。其二,应及时对企业进行施压,必须要严格按照投资者的要求进行生产、加工,禁止出现违反低碳经济发展的行为。其三,要及时联系消费者、投资者等,将相关的信息透明化,实现公众的全面监督,能够更好的约束企业的低碳行为。企业应严格贯彻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若想保证不被制裁,要对自身的经营活动进行及时的规范与管理,要严格遵循经济性、高效利用的原则,还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相互统一,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此外,企业应及时对生产予以规范,保证生产的方法与指标都要控制在低碳标准状态下。

(三)构建完善的审计评价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工作在我国实行的时间相对较短,其在各个方面还有待完善,对审计的评价体系予以不断的补充与完善,制定更为严格的低碳评判标准,如若不符合所制定的评判标准,应对相关的企业进行规范、警告与惩处,能为其他企业提供警示。审计评价体系应分为三个等级,利用等级来对企业进行评价,并将其社会责任执行等级罗列到网站之中,供公众进行浏览。若采用此类方面,相关的企业会加大对低碳经济的重视,严格约束生产过程与销售行为,能将结构低碳、基底低碳和方式低碳贯彻到底,为低碳经济的全面建设而努力不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目前我国乃至全球环境恶化、能源浪费的情况来看,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必要性的工作,严格贯彻国家就低碳方面的要求,加大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审计力度,规范企业的生产与加工行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对审计的对象或主体予以确认,明确的设定社会责任审计内容,构建完善的审计评价体系等,为企业社会责任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保证。

作者:李伟 单位:中铁十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周兰,郭芬.低碳经济下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模式研究[N].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03:120-125+144

篇6

Abstract: Since the issu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e public and government’s demand for high-quality information 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increasing rapidly. Building a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practice of our country’ social responsibility audit. Based on such circumstances, the author tried to discuss theevaluation system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udit in following five aspects: evaluation objectives, evaluation principles, evaluation methods, evaluation indicators, evaluation criteria.

关键词:社会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Key words: social responsibility audit;evaluation;index system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5-0230-03

0引言

国家审计署长李金华在2004年第二届“中国财经法律论坛”的演讲中指出,审计署已要求审计人员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给予更多关注,并强调关注社会责任将是国家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理论发展相对西方国家还比较滞后,尚未建立系统的社会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我国在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方面的实践也仅局限在退休金、养老基金、行业保险基金和环境的某一个方面的审计。为了推动我国社会责任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经验,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围绕社会责任审计的评价目标、评价原则、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标准等五个方面对社会责任审计评价体系进行探讨。

1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评价目标

社会责任审计目标是社会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基础和逻辑起点,是社会责任审计工作的具体指导思想。我国学者陈金池[1]认为社会责任审计是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工具,提出审计报告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及管理决策。他认为社会责任审计的目标主要是监督企业经营活动的社会后果,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我国学者阳秋林教授(2005)[2]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是以维持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由专门的审计机构积极主动地接受政府、社团和社会个人的委托,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对企业所履行的各种社会责任进行有效审计,以审查和监督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她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目标是维持可持续发展。刘长翠[3]将社会责任审计具体化为对企业收益、环境保护、职工福利、所在社区义务、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关注,该定义侧重对具体方面的考虑。以上对社会责任审计目标的定义侧重点有所不同,根据上述研究,本文就社会责任审计的特点,将社会责任审计的目标分为具体目标和最终目标。具体目标包括审计主体针对企业在社会责任领域,也即员工权益保护、消费者责任、债权人和投资人责任、供应商责任、社区贡献、政府责任、环境责任、公益事业的八个方面,根据所获取的审计证据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进行客观、全面、准确的综合评判。最终目标是通过总体评价和报告企业社会责任状况,从而监督和规范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提高企业社会效益,实现企业自身价值最大化与社会价值最大化的统一,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评价原则

社会责任审计的评价原则是社会责任审计实践中把握重点,进行客观评价的总纲领,因此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评价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 系统性原则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是一个与企业道德相关的范畴[4],与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方式有紧密的联系。因此企业的社会责任审计评价应着眼于全局,即既要考虑企业内部状态,也要考虑企业外部反映,既要考虑企业社会责任的政策及管理这些未能充分反映到财务结果中的过程管理,也要考虑形成企业财务记录的结果评价。

2.2 重要性原则企业的社会责任事项是十分广泛的,审计主体对纳入审计范围的事项,应在全盘把握的基础上针对重要事项的进行重点核查,如对法律法规规定性事项,对公认的企业社会责任底线事项如员工劳动权益保护、社会诚信、环境保护责任应给予重点详细审计。

2.3 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是指社会责任审计评价标准必须简明、具体、易懂,便于审计人员进行分析,易于判断被审计对象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履行情况的优劣,有利于信息使用者的理解。此外,审计评价标准还应充分考虑客观因素,并从实际情况出发,对被审计单位的可控制因素进行评价。

2.4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社会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状况的总体评价。由于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目标涵盖的范围和内容较为复杂、广泛,简单的标准难以全面评价被审计事项,因此需要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进行审计评价。

3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评价方法

同传统审计必须依据企业财务报告及相关财务资料为基础进行一样,社会责任审计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及相关资料为依据进行,根据以往的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计量方法有四种:社会责任会计法、声誉评分法、内容分析法、指数法。那么结合传统审计的评价方法及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法的特点,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传统财务审计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在社会责任审计中也同样有效。它既可以是审计人员将收集到的数据同相关标准相比较 也可以同其他同类行业企业情况相比较,然后对比较结果进行分析,以发现问题。运用对比分析法时,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审计标准,如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或法律法规、国际标准等;二要注意由于社会责任审计的评价标准难以确定及不完善,有时需要借鉴来自其他方面的标准,此时,审计人员应考虑被审计单位与该标准适用单位之间的差异,以便对审计标准作出适当调整,从而能够客观评价社会责任审计。

3.2 比率分析法它是由审计人员在所收集的基础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有关比率来剖析问题的一种方法。它既可在审计期的数据与初始状态数据基础上计算得来,也可以是部分与整体相比较得来,还可以是在其他有内在联系的有关数据比较得来。比率分析和对比分析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问题,但由于比率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所以它可以弥补对比法的不足,把一些不可比的数据转化为可比的数据,从而揭示了有关信息的内在联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3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适用于多准则、多目标的决策分析方法。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使得所取得的审计证据必然是多方面的,如果仅仅依据某方面单项的指标是难以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客观的、科学的、总体性的评价。该方法则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将复杂的企业社会责任因素以及一些定性的因素模型化、数量化。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为按问题性质和总目标将问题分解成不同层次, 构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然后在各因素之间进行简单的比较和计算,就可以得出不同方案的权重或确定相对的优劣次序,从而为最佳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对象是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企业,它们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会有所不同,其社会责任审计评价的重点区域应各有侧重。那么审计主体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具体特点,针对企业不同方面的社会责任权衡轻重并进行评价。如对于化工型企业来说,审计主体会更加关注企业在环境方面的影响方面和评价,而对于服务型企业来说,这个方面就没有那么重要,审计主体可能更重视对消费者责任的审计等。

3.4 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是模糊数学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从根本上讲属于一种多层次分析方法[5]。它是一种非数学模型法,与纯粹的数学模型相比较,更强调人的思维判断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据以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模糊评价模型,对于定量因素,运用数量化的统计、计量分析,对于定性因素,可采用专家德尔菲法确定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权重。即对不同的企业在确定社会责任领域各要素对总体评价的影响权重时可采取多位注册会计师进行专业判断,以提高审计评价的质量和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在对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定性指标设定标准值时,应请具备相应方面知识的注册会计师和相关行业专家对相关的背景资料进行多轮的咨询调查并修正后,采用统计方法综合得出专家群体对评价指标标准值和权重的判断赋值结果后,再进行相关分析。

3.5 软件辅助分析法软件辅助审计方法已经成为现代财务审计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的优势在于对常用的或复杂的计算和分析方法进行模型化的设计,由系统根据录入的基础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减少审计工作中对数据的大量计算分析,大大的提高了审计效率和效果。社会责任审计内容广泛和复杂,特别是定量与定性因素的分析,对审计主体的要求比较高,上述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各步工作如果由审计人员手工开展,则需要审计人员掌握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运用,并要求具有较强的数学推演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如果将该方法固化为一定的审计评价软件,通过软件运行获取注册会计师及专家对每一社会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所赋予的各项指标影响权重以及指标评分标准,而在具体运用的时候,只需要审计人员在已经计算好的各类社会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影响权重的基础上输入指标得分,就能够得到综合业绩评价的得分,操作简单。

这样,借助于计算机软件辅助审计,一方面促进了科学的审计评价方法的运用,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审计人员进行综合审计评价的主观随意性,同时极大提高了社会责任审计的审计评价质量和效率。

4社会责任审计的评价标准

社会责任审计的标准是指企业在执行社会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应遵循的标准。

学者李嘉明[6]认为社会责任审计的标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国际组织和相关机构的社会责任标准;企业自行拟定的内部标准。笔者结合我国国情,认为社会责任审计评价标准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强制性标准,如有关的法律法规,国家、行业等制定的标准。二是非强制性标准,如有关利益相关方的评价标准等。根据其来源并结合社会责任审计评价目标和原则,认为评价标准应当包含以下基本内容。

4.1 真实合规性评价标准真实合规性评价标准是指被审计单位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资料必须真实地反映其社会责任活动,且这些活动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社会责任支出是否真实,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其账务处理是不是根据国家有关会计制度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而做出等等。

4.2 企业社会责任政策及管理系统评价标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系统评价标准,即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导向评价标准。其主要内容包括对企业政策层面的评价和企业管理层面的评价。企业的社会责任从产生之日起便与道德的范畴相联系,企业的政策是企业经营战略和理念的书面化表达,是重要的价值观传递方式,企业有怎样的政策直接关系着企业在社会责任活动方面的态度和价值观。而管理活动是联结企业价值观,战略政策与企业行为活动的桥梁,其有效性间接影响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结果。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政策和管理活动评价标准是社会责任审计综合评价不可或缺的部分。

4.3 利益相关者期望和反馈评价标准企业利益相关者即社会公众和政府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主体,这决定了在评价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他们的参与是提高社会责任审计结果有效性,降低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最具影响和得到广泛认可的世界著名的美体公司(The Body Shop)的社会责任审计设计中,将公众期望和评价的获取作为审计程序的重要部分。尽管公众和政府的期望和反馈评价标准难以确定,但是却能对企业社会责任状况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因此在社会责任审计的前期准备阶段或预审阶段,可以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影响主体如政府相关管理结构、内部员工、供应商、债权人、主要消费群体、社区居民等就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访问、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以他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期望和反馈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标准的一个方面,参与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综合评价。

5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应当在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目标的指导下进行设置,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可以借鉴社会责任评价标准对社会责任指标的设置来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评价指标。因此笔者参考G3报告指引、SA8000标准[7]和AA1000标准及我国法律、法规中与社会责任有关的规定通过以下指标对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评价。具体指标见上页表1。

以上仅是对指标和影响因素的大致描述,在审计过程中对这些指标的衡量应分为两类,一类是定量指标,另一类是定性指标。对于定量指标可以通过公式进行计算。而对于定性指标则需要通过选择适当的方法如层次分析法[8]等进行量化,再据此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通过对这些指标的选取和量化分析,能够比较科学、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社会责任总体情况,较好地解决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问题,并可得出较为系统、直观的量化评价结果,减少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过程中由于审计人员自身的社会责任观念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观念不同对审计评价形成影响。往往财务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在某种意义上还取决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社会责任审计更是如此。不同审计人员工作经验、社会阅历、知识积累以及认知心理均可导致其对被审计事项形成不同的看法,因此对指标的有效选择和量化分析有效避免了这种随意性,使社会责任审计评价工作更为系统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刘祖民,颜剩勇.论企业社会责任财务评价的学科基础[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9):13-15.

[2]阳秋林.中国社会责任会计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刘长翠.论社会责任审计[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1998,(9),20-22.

[4]姜虹.国外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研究述评与启示[J].审计研究,2009,(3):33.

[5]牛秀敏,郑少智.几种常规综合评价方法的比较[J].知识丛林,2006,(3).

[6]李嘉明,赵志卫.我国企业开展社会责任内部审计的构想[J].中国软科学,2007,(4):123-126.

[7]周兰,彭昕.社会责任审计研究现状分析与启示[J].财会月刊,2009,(4).

篇7

食品安全一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是关系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无论是政府,还是普通民众,都对食品安全有着很高的关注度。因此,基于社会责任视角,食品企业不仅要承担一般性企业社会责任,还要将保证食品安全和消费者身心健康作为核心的社会责任。但是,三聚氰胺、地沟油、皮革奶、廋肉精、苏丹红等近期频发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降低了我国整个食品行业的社会信任度。一时间,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相关利益各方亟需了解食品企业以食品安全为核心内容的社会责任履行的真实情况。由于该信息本身的复杂性和专业性,相关利益各方很难从自身角度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给出客观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监督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如何保证食品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真实公允,本文认为开展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评价势在必行。

社会责任审计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审计人员由于专业知识、工作经验所限,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水平也不相同,这在客观上就造成不同的审计人员对同一社会责任事项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进而形成不同的审计评价结果,而审计评价标准及具体指标体系作为审计人员开展审计评价工作的依据,可以指导审计人员科学地、系统地开展审计评价工作,避免工作中的主观性、随意性。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为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工作构建评价标准及具体的指标体系,以该指标体系为工作依据,对我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及信息披露开展审计评价,以此满足利益相关各方的信息需求;同时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形成有效监督,促进和保障食品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

二、文献回顾

学者Monika Hartmann强调,鉴于食品行业的特殊性,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食品企业应该怎样承担及如何披露社会责任,一些专家学者开始对此有所关注,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笔者对相关文献成果进行阅读及梳理发现,我国学者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视角,现阶段主要集中在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以及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分布状况的分析研究。这些研究对于推进食品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向社会公众高质量的社会责任报告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是笔者也发现,这些成果的最终实现必须是依靠企业内部作用的发挥,然而从现状来看,我国食品行业的准入门槛低,经营者素质普遍不高,单靠企业内部自身作用的发挥是很难优化食品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状况的,近期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与食品业为数甚少的社会责任报告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鉴于此,不仅要从企业内部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更要从企业外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进行监督和管理,因此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研究非常迫切。

什么是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食品企业应该履行哪些社会责任,从哪些方面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开展审计评价工作,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首先明确界定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徐华基于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三层同心责任圈模型构建出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徐华指出,同心圆的内圆是生产健康、安全的产品,这也是食品企业最核心的社会责任;中间圈是食品企业应该承担的有关道德、信誉方面的社会责任;最外圈是企业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责任。朱振指出,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即食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与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自愿履行法律道德以及确保健康、安全、环保的责任。李保京分析了食品企业的特殊性,将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细分为产品安全、环境保护、公众安全、依法纳税、公益事业等责任,并强调保证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特征。陈慧敏认为,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应对与其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各方承担责任,包括对消费者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对政府的责任、对供应商的责任等。张娜娜认为,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是在企业实现经济目标的基础上,还应尊重股东、债权人、消费者、员工等利益相关者,承担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陈慧敏、张娜娜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构建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观点也得到李年琴、王思盈等的认同。

本文认为,从食品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定义食品企业社会责任,能够全面阐述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履责对象及具体内容,有助于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和认识。由于食品企业及其产品的特殊性,在食品企业各利益相关方之中,消费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利益尤为重要。由此,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出发点,对上述学者的观点进行梳理总结,认为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分为核心社会责任与一般社会责任。其中,核心社会责任是食品企业应该满足消费者的合理预期和利益,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及身心健康;一般社会责任是食品企业除追逐利益最大化,对股东负责外,还应承担对员工、债权人、政府、环境、社区,以及包括供应商在内的食品供应链各环节的责任。

三、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陆建桥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是审计人员运用一定的方法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查、分析和评价的过程。根据陆建桥对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界定,本文认为,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是审计人员运用一定审计方法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做出判断和评价的过程。审计评价职能的发挥离不开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审计评价工作的展开也是以一定的评价指标为标准依据才能顺利进行的。因此,要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评价食品企业是否承担了社会责任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承担了社会责任,也需要有一个相应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本文认为,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该既能满足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一般性需求,能够全面系统的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同时还应重点考虑食品企业及其产品的特殊性,具有行业针对性的构建审计评价指标,以使评价结果更加具有相关性和有用性。鉴于此,本文立足食品企业这一微观视角,构建适用于食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依据对我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评价。

前已述及,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分为核心企业社会责任与一般企业社会责任两大类,其中核心企业社会责任是指食品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一般企业社会责任是指食品企业对员工、对债权人、对股东、对政府、对环境、对社区以及对基于供应链各环节的责任,根据该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内容框架,本文构建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审计指标体系涉及四个指标层级:一级指标包括食品企业核心社会责任、食品企业一般社会责任两个维度,在这两个一级指标之下,根据核心社会责任与一般社会责任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又设计了包括对消费者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等8个维度的二级指标,然后再根据二级指标以及食品企业的具体情况设计形成了20个三级指标及52个四级指标。本文在构建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评价具体指标时参考了GRI推出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第四版(G4)及第三版的《食品加工行业补充指南》,CEPAA推出的SA8000标准(1997),以及国内学者构建的社会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四、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指标体系的实证检验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社会责任报告审计,是审计对象更为明确的社会责任审计。本文通过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商道纵横网、上交所网站、深交所网站及各食品企业官网收集,并最终确定选择2014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38家企业为样本企业,以样本企业公开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主要数据资料来源,采用因子分析法(SPSS16.0)对本文构建的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进行实证检验,通过计算样本企业社会责任各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对样本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做出审计评价。本文采用指数法对构建的社会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赋值,通过阅读和分析样本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确定指标体系中每一个四级指标的分值,然后汇总得出三级指标的分值,通过对三级指标分值的汇总,得出企业对各利益相关主体履行社会责任的分值,即二级指标的分值。本文按如下方法对指标进行赋值:如果样本企业相关报告中提及四级指标中的某一个指标,分值为1;如果披露具体的数量信息,分值为2;如无任何文字或数量信息,分值为0。

五、结语

本文基于我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构建了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我国2014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38家样本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开展审计评价,除实证分析结论之外,还发现以下两点问题:

篇8

一、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概念

所谓社会责任会计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财务资料,以监督其是否真实、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社会责任会计审计应该由国家审计部门来进行,应该属于依靠国家力量强制进行的审计,这是确保社会责任会计审计能够真正实现的前提。

二、社会责任会计审计产生的原因

社会责任会计的泛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具体体现了企业在一个完整的、和谐的社会系统中的位置及其在系统状态中的同构性,同时也体现了企业与社会大系统的互动性。也正是由于这种相互关系,决定了社会责任会计审计产生不对称的特点,导致政府、社会、环境、消费者等对企业的相关情况难以全面了解,因此,对企业进行社会责任会计审计及企业及时向社会报告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应该成为企业和政府审计部门的责任和义务。而信息不对称就成为社会对社会责任会计审计需求的根本原因。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与其他方面之间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信息的知悉度不一样,因此而导致社会公众对今天企业的信任度下降,特别是中国不少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方面出现问题之后,公众普遍对企业的信用存在疑虑,并因此而导致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阻滞。社会责任会计审计能够有效解决或减少各方对社会责任信息的需求或不对称。这种功能仍然是通过监督、鉴证和评价形式体现出来。

三、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目标

同样,社会责任会计审计必须达到一定的审计目标。所谓审计目标就是人们进行审计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结果。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通过财务形式报告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表达意见,通过这些意见,使政府、社会、公众能够知晓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从而作出正确判断和评价。

四、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内容

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内容与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内容存在依存关系。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内容决定了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内容。

社会责任会计包含的内容,是具体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项目。法国要求年度社会平衡表必须披露如下内容:职工人数;工资成本;健康和安全防护;职工培训;行业关系;职工住房、交通等其他社会条件;其他工作条件等七类。美国会计学会下属的社会成本委员会要求企业披露的社会绩效有:净收益;人力资源贡献;公共贡献;环境贡献;产品和劳务贡献等五类。欧共体要求披露职工平均人数、各类职工年度人事成本、经济与财务状况、投资和生产计划、合理化方案等任何对职工利益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联合国国际会计与报告准则专家组1982年的最后报告要求,在报告附件‘应予揭示的财务和非财务项目的最低限度项目表”要求应该披露的内容有:劳工与就业;生产;投资计划;组织结构;环保措施。虽然不同国家对社会责任会计要求披露的内容各不相同,但是都明显存在对社会责任,特别是对人的责任的要求。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社会责任会计必须反映的内容包括:①企业收益的社会责任。企业存在的社会贡献和价值就是创造财富,而创造财富首先就必须能够赢利。任何一个企业组织首先要可持续地生存下去,才有可能进一步履行社会责任收益目标是对企业效率和素质的全面检验,是企业为社会承担责任的基础。它既是一个财务目标,又是一个社会目标,必须在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中加以反映:②人力资源的社会责任。招募录用、技术培训、改善劳动保护和职工福利等人力资源投资不仅对于提高企业经营能力、稳定企业结构有重要的意义,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是企业主动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③对所在地区的社会贡献。由于企业享受着所在地区的基础设施,它也应该对本地区作出应有的贡献,包括依法纳税,提供就业机会,对本地区公益事业提供财力、人力支持等;④改善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现代企业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垃圾,污染了环境。企业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对环境的污染。企业对环境的保护,在财务上反映出来就是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支出及实际取得的成效,这也是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中的重要内容;⑤反映提品和维修服务的责任。在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中,除去前述四项内容,还需要反映企业产品质量方面的问题。如产品的使用效能、耐用期限、安全性等,顾客的满意度、广告的真实程度也应在报表中加以反映。

综上所述,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范围依据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内容可以分为:

1、企业劳动用工的社会责任审计,包括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改善情况,劳动保护措施的制订、实施和财力、物力投入情况,职工工资的发放是否到位和是否及时等情况,社会统筹、保险的办理和交纳情况,职工教育和培训的情况以及职工福利落实情况;

2、企业对环境影响的社会责任审计,包括产品的绿色指标、资源的循环利用、企业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持环境的投入情况;

3、企业对公众的社会责任审计,如创造和安置就业情况,对社会公益,教育事业的支持,对公共基础建设的支持:

4、企业对政府的社会责任审计,如能否有效盈利,税金交纳情况;

5、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审计,如产品质量,性能情况,售后服务情况,广告的忠实程度等。

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着重于企业在多方利益均衡方面的关系。由于社会责任会计实质是在政府、社会、股东等多方利益方面进行均衡,而这种均衡实质是与企业存在关系的各方对企业利益要求的反映。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这些利益相关方或明显、或潜在地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但是一直没有被人们所认识到,但正是这些关系的存在保持了企业的持续发展。一旦均衡被打破,实际上是企业首先受损。因此,社会责任会计是借助于会计的信息披露形式对企业进行强制性的制衡。社会责任会计审计就充分体现了强制性。

社会责任会计的提出,实际上是将企业从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股东利益最大化,转移到重视社会效益方面。因此说,社会责任会计的不断推广,是整个社会进步的标志。因此,社会责任会计审计代表了一种方向。

五、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法律保障及法律空白点

西方国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推广,其相关的立法工作可以说是功不可没的。如美国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推行过程中,一直集中力量为其提供法律依据,不断制订出更利于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新司法标准。美国的许多州对成文法进行了修改,明确赋予企业实施社会责任行为的权力;英国虽然在原则上奉行企业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的传统,但在司法上也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法制咨询。

篇9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报告;审计框架

一、审计环境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审计基本框架的构建首先是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下进行的,称之为审计环境,它决定了社会责任报告审计的定位、目标与模式。

依据整个审计环境中的外生及内生变量,在确定审计目标以及模式的基础上,由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内容、审计标准、审计方法、审计程序等构成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审计的基本框架。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审计活动需要与内、外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审计环境是审计活动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载体,它一方面制约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审计的现实需求,同时还决定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审计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客观规律。从内、外两个维度对审计环境进行划分,其中,宏观层面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和技术环境是构造社会责任审计框架的外生变量;微观层面存在的公众内心深处的价值观、意识形态与思维偏好等则是制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审计的内生变量。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企业逐步接受了“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观,即企业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享用了利益相关方的专属投资,它们或是以资本、土地的形式承担企业一定的经营风险,或是以人力、健康和环境的形式为企业发展付出了代价,因而要求管理层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必须考虑他们对资源的让渡,并支付相应的报酬和补偿。这样就决定了报告的审计模式应为“利益相关者”导向,审计报告的委托人与最终目的由股东与利润转变为利益相关方为代表的社会公众与社会责任。大量国内外研究表明,企业当期追求利润和承担社会责任并不矛盾,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财务绩效与社会绩效存在正相关。

二、审计定位

社会责任报告审计尽管与一般审计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仍属于审计范畴。根据现在普遍适用的委托理论,可以将社会责任审计定义为对某一组织实体履行包括企业价值长远增长和奉献社会等社会责任情况所进行的独立鉴证活动。考虑到报告审计的委托人是社会公众,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因此从长远来看应将其融入到企业审计过程的一部分,而政府审计的资源是极其有限的,不可能由其来承担审计的主要任务。另外,将社会责任审计并入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范畴,只需要在现有的审计准则中增加相应的规定,从而避免引入新的外部第三方对企业进行两项审计所造成的重复工作与资源浪费。因此,在设计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框架时应首先将纳入现有的独立审计体系,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适当修改。

三、审计目标

社会责任报告审计从本质上讲更加关注其社会属性,尤其是社会责任审计,应每时每刻注重的社会环境(即外生变量)对其提出的新需求与新要求。同时,社会责任报告审计的基本职能是通过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客观、公允的鉴证,保证和促使企业遵循社会责任规范、履行社会责任。这也必然要求相应的审计实务应确保以下目标的满足:考察企业为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而设立的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和充分性;审核企业的CSR报告所披露信息的完整性和公允性;检查企业是否依法如实地履行了相应的社会责任;扩展分析企业未履行社会责任所产生的负外部效应。

四、审计模式

鉴于现阶段企业的发展状况,其社会责任的履行既没有反映在会计账簿中,也没有体现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中,这使人们自然倾向于选择“风险导向型审计”。而传统意义上的风险导向型审计主要以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违法、违约风险为突破口,引导审计资源自发寻找高风险的审计项目,像管理当局违背股东利益进行财务欺诈、企业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偷排“三废”等等。但有些社会责任则仅受人性伦理的指责,其要求远远超越法律层面,诸如血汗工厂指望物质利益来弥补精神摧残,完全不顾及员工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等“良心债”,便无法享受应有的审计资源。

据此,应采取“利益相关者导向型”的社会责任审计模式,将审计资源根据企业对其利益相关者责任的履行过程和效用进行分配,从而确定审计策略,进而制定出适合被审计单位具体情况的实施计划。

五、审计标准

目前,由超过300家全球性组织一起创立的全球报告行动组织(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GRI)为代表的社会团体已建立并了相关审计标准,如何借鉴其研究成果,提出我国社会责任审计的标准体系及设立原则是审计理论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目前为多国认可的国际通行标准;基于企业利益相关者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而不遵守与本行业相关的法规,小到可以使企业遭受罚款、行政处罚,大到足以让一个企业消亡,极大地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我们要做就是将这些法律、法规进行汇总、分类并实现与国际通行的标准接轨,从而运用于具体的利益相关者审计中去,形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必须遵守的强制性标准,以期解决制约社会责任审计实施的关键性问题——审计标准的确定,从内容与质量上尽可能完善其可操作性。

六、审计主体

由上述对国内外报告审计的现状研究可知,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服务公司因其天然的独立性与专业胜任能力,能够脱离政府、行业与企业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因此在社会职能设置角度完全可以遵循委托人的要求,检查和评价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注册会计师在充分结合会计报表审计业务的基础上,减少重复性工作,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能够在企业预期可接受的审计成本下完成对社会责任报告的第三方审核工作。

篇10

本刊网址?在线杂志:jhlt.net.cn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JY019、13CGL031);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011sk186)

作者简介:朱敏(1980―),女,安徽黄山人,安徽工程大学讲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公司财务与社会责任会计;刘拯(1992―),湖北黄冈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要研究方向:社会责任会计;施先旺(1968―),湖北潜江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社会责任与碳会计。

近年来,随着社会公众对企业慈善捐赠、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的持续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引起了利益相关者的高度重视。[1]利益相关者要求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其管理活动具有长期的可持续性。为了回应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树立和维持良好的社会形象,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积极投身实质性的社会责任活动,并主动披露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2]注册会计师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及投资者利益的独立守护神,在监管部门施加的压力以及审计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职责扩展到在计划和执行审计过程中衡量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及管理层诚信问题。那么,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是否会影响到注册会计师对该企业的审计风险评估及审计收费设定呢?在我国这样具有特殊制度背景的新兴市场国家中,企业股权性质会对企业社会责任与审计收费间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将以2009―2013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展开实证研究。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审计收费

国外学者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研究由来已久,国内自王振林(2002)首次探讨审计收费因素以来[3],有大批学者从内部控制、关联方交易、法律风险及产品市场竞争等角度展开研究,探讨其与审计收费的关系。这些实证研究结果均表明审计收费取决于审计业务的工作投入,而工作投入程度又取决于注册会计师可接受的审计风险。

Godfrey et al.(2009)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被管理层视作一项重要的风险管理战略。[4]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增进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形成企业的一项道德资本,在企业面临经济衰退、监管审查或产品问题等不利事件时成为一项保护机制,以便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经营风险。根据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中“经营风险基础审计”的新思维,这将必然会促使注册会计师降低对企业审计风险的评估值。[5]

此外,基于“管理层能力信号假说”,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是管理层诚信的信号。当企业有着较高的管理层诚信时,其经营风险必然降低,此时,注册会计师会据此降低对审计风险的认定,进而调整审计计划与决策。事实上,SOX法案404条款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衡量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审计风险时应包括管理层诚信度,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2010)》亦特别强调注册会计师应将管理层诚信作为其风险评估及舞弊衡量的关键因素。其中,第1631号将“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列为衡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首要因素,第1241号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舞弊对审计程序及审计报告的影响,第1341号要求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层的胜任能力、诚信、道德价值观或勤勉尽责给予足够的关注。

基于此,本文预测,良好的社会责任表现必将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进而降低注册会计师对审计风险的评估、减少审计工作投入,并最终降低审计收费。据此提出本文的第一个研究假设:

H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越好,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越低。

(二)企业股权性质的影响

我国有着独特的企业股权性质,这为深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审计收费间关系提供了难得的背景。首先,国有企业的控股股东是政府,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政府会在财务和政治上给予国有企业更多的支持,如通过财政补贴、低息银行贷款、注入优质资源等方式帮助企业融资,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其次,辛清泉和谭伟强(2009)指出作为行政和市场混合体,国有企业目标函数的多元化导致企业行为承载着服从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宏观调控、提供就业岗位、缴纳税收、增加财政收入、维持社会稳定在内的多重政治任务。[6]此外,国有企业的管理层通常是由上级委派,考核机制并不单纯是以财务业绩为标准,所以他们更注重自身的政治前途[7],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更有可能是基于政治动机而非投机动机,因此,相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可以为企业带来良好的信誉资本,并改善利益相关者关系,进而降低其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根据风险导向审计理论,此时注册会计师对国有企业管理层的信誉风险评估值会相应降低。综上所述,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更加有利于注册会计师降低风险评估水平和对管理层诚信的担忧,这将促使注册会计师减少审计工作投入,降低审计收费。[8]据此提出本文的第二个研究假设:

H2: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中社会责任表现与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间的负向关系更显著。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9―2013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初选样本。其中,企业的股权性质数据由企业年报中搜集而得,其他相关数据均来自于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开发的CSMAR数据库。对于初始数据,本文进行了如下的处理:(1)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2)剔除ST、PT公司;(3)剔除资产负债率大于1的样本;(4)剔除总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小于零的样本。根据上述标准,本文最终得到7463个公司年度观测值。

(二)变量的选择和度量

1.被解释变量

参照审计收费的相关文献,审计收费(Lnfee)变量取上市公司当年境内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

2.解释变量

借鉴沈洪涛等(2011)的做法[9],本文选用上交所2008年5月的《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的通知》中涉及的每股社会贡献值来衡量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CSR)。其具体计算公式为:

每股社会贡献值=(净利润+所得税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本期应付职工薪酬-上期应付职工薪酬+财务费用+捐赠)/期初和期末总股数的平均值

3.控制变量

为了在多元回归模型中检验假设H1和H2,我们控制了现有文献中其他影响审计收费的因素,这些变量包括:注册会计师质量(big10)、审计意见(opn)、审计复杂性(公司规模:Size;市值账面比:MTB;营业收入增长率:Salesgrowth),以及其他的审计风险决定因子。此外,加入年度虚拟变量及行业虚拟变量以控制年度和行业固定效应。变量的定义和度量见表1。

(三)实证模型

借鉴Chen et al.(2012)的实证模型,本文建立模型(1)来进行实证检验:

Lnfeej,t=?茁0+?茁1CSRj,t+?茁2big10j,t+?茁3Sizej,t+?茁4Levj,t

+?茁5ROAj,t+?茁6MTBj,t+?茁7Salesgrowthj,t+?茁8LossDj,t

+?茁9opnj,t+?茁10ARj,t+?茁11INVj,t+?茁12CURRj,t+∑Year

+∑Industry+?着j,t

(1)

在模型(1)中,Lnfeej,t为j公司第t年的审计收费;CSRj,t为j公司第t年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值,其他为控制变量。

同时,考虑到本文所使用的样本数据是典型的短面板,借鉴Petersen(2009)的方法,所有回归模型结果在报告值时,均采用公司层面聚类调整的稳健性标准误。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是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审计收费(Lnfee)的均值为13.491,中位数为13.337,均值略高于中位数,这表明对数处理后的审计费用值在总体上符合正态分布的特征,只是出现略微右偏。对于我们的关键变量,社会责任表现(CSR)的均值为1.242,中位数为0.965,这表明有半数以上的企业该值不超过1,但也确有部分企业该值偏高的幅度较大。从控制变量方面来看,我们发现,有54.3%的企业是由国内“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big10);3%的企业,注册会计师没有为其财务报告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opn);7.5%的企业在当期报告了亏损(LossD)。

(二)回归分析

表3的列(1)在全样本条件下检验了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的影响。其中,社会责任表现(CSR)的系数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负。这表明良好的社会责任表现确实可以降低审计收费,这个结果支持了假设H1。

进一步地,根据股权性质对样本进行分组,得到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两个子样本,分别用分组样本对模型(1)进行回归,以验证在不同股权性质下,社会责任表现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如表3的列(2)及列(3)所示,其中,社会责任表现(CSR)的系数在列(2)国有企业样本组中显著为负;而在列(3)非国有企业样本组中为正且不显著。这表明相对于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审计收费间的负向关系在国有企业中更显著,因此,假设H2得以验证。接着,我们对国有和非国有样本组中关键解释变量的系数进行了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在国有和非国有样本组间,列(2)、(3)中社会责任表现(CSR)的回归系数在统计上具有显著的组间差异。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增进上述结论的可靠性,本了下列稳健性检验:

1.为了控制行业固定效应,本文对社会责任表现变量进行行业中值调整,并将调整后的变量值代入模型,重新进行文中的回归分析。总的来说,回归结果与文中假设保持一致。

2.考虑到总资产和社会责任表现变量间可能的相关性,对于被解释变量,本文采用审计收费除以总资产的值来替换原回归模型中审计收费的自然对数,重新进行回归,结果其显著性水平更高。此外,财务业绩指标方面,用净资产收益率替换模型中的总资产报酬率进行回归,实证结论未发生显著改变。

四、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有效的利益相关者管理决定着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有利于维系利益相关者关系。本文将社会责任领域的经典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外延拓展到注册会计师领域,采用2009―2013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社会责任与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间关系,进而考察了企业股权性质对两者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注册会计师倾向于将实质性的社会责任行为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管理层诚信的重要指标,并据此衡量和评估审计风险,进而确定审计业务的收费标准。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则注册会计师会据此适当降低对该客户企业的审计收费。此外,研究发现,相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在国有企业中,良好的社会责任表现更有可能显著降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收费。

根据本文的实证结论,现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政府引导与监管。政策监管当局应充分认识到在维系良好的利益相关者关系、增强企业风险管理中,企业社会责任所发挥的作用;监管部门可通过劳动合同、消费者权益保护、污染治理等方面法律的强制执行,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进行监管,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降低经营风险和审计风险;尤其是要加强对非国有企业的监管力度,让所有企业都能本着诚信道德的观念均衡地分担社会责任成本,以维护那些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利益。

(二)完善法律法规及制度建设。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制定一系列综合性的社会责任规范体系,从总体上对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和外延、信息披露等基本性问题加以界定;探索性地设置适合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要求企业将其纳入公司章程并严格遵守。第二,在新一轮的审计准则修订工作中,进一步吸收“经营风险基础审计”的合理成分,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可能因素均纳入了解范畴。

篇11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利益相关者; 审计风险; 审计收费

【中图分类】 F239.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2-0119-06

一、引言

随着“安然”、“世通公司”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国内外学者开始对审计收费进行关注,并对影响审计收费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其中Simunic是最早建立收费模型研究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学者,他提出企业的资产规模、控股子公司个数、资产负债率等十种因素对审计费用的影响较为显著[ 1 ]。我国倡导坚持以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路线,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因而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公司法》也明确提出“企业应当履行社会责任并倡导积极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一项工具,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关注无形中加大了注册会计师的潜在风险。因此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理论,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对审计收费的影响,以及责任报告的鉴证是否能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有助于政府、公众、消费者等外部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责任的履行情况。企业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上是具有选择权的,当然企业履行责任信息的披露实际上也是社会责任表现的一种[ 2 ]。从外界媒体获取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相对于从企业内部获取信息就显得不易控[ 3-4 ],并且这些从外部获取的信息更有助于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5 ]。同时履行社会责任较好的企业能够有效减少企业经营中所面临的风险[ 6 ],并能够降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发生诉讼风险和声誉风险的概率,进而影响后续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所投入的资源和所承受的审计风险[ 7 ],最终会影响审计收费[ 8-9 ]。但是企业实施责任活动的动机也有可能是为了从事一些投机舞弊而谋取私利,以致企业经营风险变大,加大审计风险,影响审计资源的投入[ 10 ]。

因此,加强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关注就显得非常有意义,以评估企业经营中是否存在问题与风险,进而实施有效的审计程序降低审计风险并制定合理的审计收费标准,保证审计质量。

假设1: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能够显著地影响审计收费。

虽然企业对社会责任履行信息进行披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11 ],并降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诉讼风险和法律制裁[ 12 ],而且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越高,注册会计师对企业风险评估的水平越低,因而会降低审计收费[ 13-14 ]。但是也有些学者经研究发现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有84.6%的履行信息存在隐匿负面消息的情况[ 15 ]。张健[ 16 ]研究发现注册会计师会对强制要求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企业关注度更高,并对责任信息披露评级得分高的企业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这说明注册会计师对强制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企业并没有降低风险的评估,反而认为这样的企业会增加审计风险,因为被强制要求披露的企业可能没有真正实现社会责任的履行,所谓“言行一致”正是说明企业应该加强社会责任履行的意识,同时张健认为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活动在未来发展中是需要极度重视的。另外,社会责任报告鉴证会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影响,能够增加投资者对企业经营有效的信任以致加大投资的可能性[ 17 ],而且还能增加公众对企业合法经营的认知[ 18 ]。

因此,本文认为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经专业机构鉴证能够增加企业责任履行的真实性,而且能够增加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信任度。所以注册会计师会对经过鉴证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降低审计收费。

假设2:企业提供社会责任鉴证能增加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可信度,进而降低审计收费。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进行审计时,识别和评估的是企业被审计当年财务状况是否存在重大错报风险,且在制定审计收费时考虑的是被审计单位当年的风险状况。因此本文在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对审计收费的影响中只考虑2014年一个年度的数据,据以分析社会责任履行不好的企业是否隐含经营风险,进而有效应对风险以制定收费补偿。

本文以2014年在深圳、上海证交所挂牌交易并社会责任报告的A股企业为样本,筛除金融业与ST上市企业以及部分未完整的数据,得到653家企业的完整数据。其中,聘请专业机构对社会责任信息进行鉴证的企业有14家。2014年的数据取自CSMAR数据库及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官方网站,企业履行对相关者的社会责任评价信息数据通过CSMAR数据库中的财务指标值手工计算得出,并利用SPSS21.0软件验证假设。在做实证检验前本文对变量值采取了标准化处理,以免数据的量纲影响回归结果的准确性。

(二)变量定义

1.社会责任履行程度

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会通过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向外界披露,但是最终能够影响投资者的信息是财务报表中的财务信息,因此,借鉴先前理论将企业对债权人、供应商、政府、消费者、员工、股东、社区承担的责任利用因子分析方法计算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其中得分越高,社会责任履行程度越好。另外,如果企业本年度提供了社会责任报告鉴证,则取值1,否则为0。

2.审计收费

Simunic(1980)等一般都采用境内审计费用衡量,为剔除不同规模企业审计费用相差较大的缺点,本文采用国外学者方法,用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衡量审计收费。

3.控制变量

Simunic(1980)、Chen et al.(2012)等的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任期、股本结构是否变化、财务风险、独立董事比例会影响审计收费,因此,本文将这些变量作为影响审计费用的控制变量。研究变量的说明见表1。

(三)模型设计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和假设,本文构建模型来检验社会责任履行程度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模型如下:

LNFEE=?琢0+∑?琢iFactori+ ?琢7CFA + ?琢8TENURE+?琢9GB+

?琢10DOM+?1 (1)

LNFEE=?琢0 + ?琢1CSR1 + ?琢2CFA + ?琢3TENURE + ?琢4GB +

?琢5DOM+?浊2 (2)

LNFEE=?茁0 + ?茁1CSR + ?茁2AS + ?茁3CSR*AS + ?茁4CFA +

?茁5TENURE+?茁6GB+?茁7DOM+?着1 (3)

模型说明:模型(1)、模型(2)是就假设1从企业对股东、债权人、社区等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和企业整体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两个角度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模型(3)是要证明企业提供经鉴证的责任报告是否能增加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对审计收费的负向影响。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2014年A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履行程度平均为0.0000001,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均值与标准差之间偏离较大,说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较低,比较符合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现状;股权结构是否变化平均为0.51,财务风险平均为0.05,审计任期平均为7.31,独立董事比例平均为0.38,经第三方鉴证平均为0.02,审计收费平均为14.01。从社会责任信息指标看,财务指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均值与标准差之间偏离较大,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指标之间有明显差距,而且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均值为0.02,表明在披露社会责任的上市公司中仅有约2%的企业经过第三方鉴证,其比例比较低。

(二)因子分析与相关性分析

1.因子分析

本文将社会责任分为7个部分,从债权人、供应商、政府、消费者、员工、股东、社区方面的责任计算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综合得分,由于影响审计定价的风险源自被审计单位,所以从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中的指标来综合反映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

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11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首先进行KMO测试和Bartlett's球形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681,Bartlett's球形检验的概率p值为0.000,表明原变量比较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其次实施降维度处理,选用方差最大法作为载荷矩阵的正交旋转方法,得出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3);最后对各因子重新命名并依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计算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

累计方差解释率为90.373%,表明多维指标的降维效果比较好,分别命名为债权人、供应商、政府消费者、员工、股东、社区责任因子。这6个责任因子分别将企业对债权人、供应商、政府、消费者、股东、社区责任的履行程度评价出来,且从总方差解释分析中可知债权人责任因子解释社会责任履行程度能力最强,比例占38.448%,而股东因子解释率最低。由于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信息在财务报表中不能体现,所以仅列示这6个因子,这6个因子是影响审计收费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根据因子得分系数表计算出的单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表达式:

Factor1=0.28j1+0.316j2+0.334j3- 0.245j4-0.112j5-

0.015j6-0.084j7+0.045j8-0.049j9-0.025j10+0.009j11

Factor2 = 0.017j1 - 0.019j2 - 0.127j3 + 0.102j4 +

0.571j5-0.002j6+0.045j7+0.031j8+0.5j9+0.004j11

Factor3=0.063j1 + 0.123j2 + 0.1j3 + 0.105j4 + 0.049j5

+0.067j6-0.511j7+0.614j8-0.075j9-0.117j10+0.023j11

Factor4=-0.07j1-0.067j2-0.042j3-0.113j4-0.085j5-

0.007j6-0.143j7-0.265j8+0.1j9+0.93j10-0.008j11

Factor5=0.029j1+0.037j2+0.018j3+0.119j4+0.006j5+

1.004j6-0.062j7+0.037j8-0.015j9-0.006j10+0.002j11

Factor6=-0.016j1+0.01j2+0.017j3-0.007j4+0.007j5+

0.002j6-0.019j7+0.013j8-0.001j9-0.007j10+1.001j11

社会责任综合得分:

CSR=34.954/90.373*Factor1 + 16.904/90.373*Factor2+

12.771/90.373*Factor3 + 9.230/90.373*Factor4 + 9.042/

90.373*Factor5+7.471/90.373*Factor6

2.相关性分析

通过相关性测试,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都呈现显著相关,而且在多重共线性检验上,Tolerance的值均在0.5以上,VIF的值均小于3,因此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不会影响回归分析的结果,也不会造成模型估计失真。

(三)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并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本文对企业承担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责任报告的鉴证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4。

模型(1)结果显示,债权人责任因子同审计收费呈显著负相关,供应商、员工、社^责任因子同审计收费呈不显著关系,政府、消费者、股东责任因子同审计收费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公司对政府、消费者、股东及债权人责任的履行情况是影响审计收费的关键因素,因此注册会计师应该关注这些责任的履行情况,以评估企业风险并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

模型(2)结果显示社会责任履行综合得分在0.01的重要水平上为负,说明上市公司整体社会责任履行越好,注册会计师收取的费用越低。原因是社会责任履行越好的企业,信息透明度较高且具有可信性,并且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会降低,这样在整个审计过程中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节约审计资源,并且降低承担诉讼等事件风险的可能性。因此会计师事务所会降低审计收费的定价标准,假设1得到证实。

模型(3)结果显示独立第三方的鉴证虽然与审计收费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但没有显著影响社会责任与审计收费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假设2没有得到证实。其模型控制了财务风险、股本是否发生变化、审计任期、独立董事比例变量,结果显示这些控制变量均与审计收费呈现显著的相关性,能够影响审计定价,与以往学者得出的结论一致。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避免社会责任评价指标测量误差,笔者又将6个社会责任因子所采用的财务指标进行了替换,对模型进行回归,社会责任综合得分的系数在0.01的重要性水平显著为负,报告鉴证与审计收费并不显著。检验表明在替换了解释和被解释变量后,研究结论保持不变。

五、结论

以往学者的研究表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能够增强企业的声誉,降低企业的诉讼风险,进而影响审计定价。本文通过回归实证检验了社会责任履行程度、独立鉴证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经过研究发现:

第一,从公司履行各个利益群体责任情况来看,公司对债权人、股东、政府、消费者的责任能够显著影响审计收费,而且通过因子分析可知公司履行债权人责任情况成为影响公司社会责任整体评分的关键因素,其诠释公司社会责任履行程度的贡献度达到最大。因此注册会计师应该关注上市公司对政府、消费者、股东及债权人责任的履行情况,识别与评估企业是否面临重大的经营风险而加大注册会计师承担事件风险的概率。

第二,社会责任履行较好的上市公司,审计收费有所降低。这可能由于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表现比较好,增加了公司的信誉并降低其经营风险,以致降低了审计师的风险成本进而影响审计定价,所以注册会计师应加强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并对评估出的不可控风险增加收费补偿,从而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职能。

第三,企业聘请专业机构对责任信息进行鉴证没显著增加其责任履行程度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影响关系。这说明注册会计师对鉴证报告仍持怀疑态度,并未百分之百相信鉴证是真实的,意味着上市公司提供责任报告鉴证还未达到增加其履行程度的效果。目前我国经鉴证机构鉴定的企业数量很少,2014年大约仅有2%,因此需要提倡上市公司实施社会责任报告鉴证,并鼓励专业评级机构发展,不断规范责任报告鉴证活动,以提高信息透明度、可信性与有效性,提高市场效率并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创造良好的职业环境。

【参考文献】

[1] SIMUNIC D A.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theory and evidence[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18(1):161-190.

[2] 刘玉廷.严格遵守会计准则,提供高质量财务报告,认真履行社会责任[J].会计研究,2010(1):7-13.

[3] BELL T B,PEECHER M,SOLOMON I.The 21st century public-company audit: conceptual elements of KPMG's global audit methodology[Z].Montvale, New Jersey:KPMG,2005.

[4] BRAZEL J F, JONES K L, PRAWITT D F. Improving fraud detection:do auditors react to abnormal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financial and non-financial measures?[Z].Brigham Young University,Working Paper,2011.

[5] DHALIWAL D S, RADHAKRISHAN S, TSANG A, et al. Nonfinancial disclosure and analyst forecast accuracy:international evidence 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disclosure[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12,87(3):723-759.

[6] LUO XUEMING, BHATTACHARYA C B.The debate over doing good: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strategic marketing levers, and firm-idiosyncratic risk[J]. Journal of Marketing,2009,73(6):198-213.

[7] KIM Y, PARK M, WIER B. Is earnings quality associated with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11,87(3):761-796.

[8] CHEN LONG,SRINIDHI B,TSANG A,et al.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udit fees,and audit opinions[Z].George Mason University,Working Paper,2012.

[9] 翟华云,郑军,方芳.社会责任表现、报告鉴证与审计定价[J].证券市场导报,2014(6):32-37.

[10] SKAPINKER M.Do corporate citizenship reports matter?[N].Financial Times,2010-08-10.

[11] DHALIWAL D S, LI O Z, TSANG A,et al. Voluntary nonfinancial disclosure and the cost of equity capital:the initiation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ing[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1,86(1):59-100.

[12] GODFREY P C, MERRILL C B,HANSEN J M.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hareholder value: 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risk management hypothesi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9,30(4):425-445.

[13] n文才,汤琦瑾.公司社会责任对审计收费与审计意见影响的实证研究[J].新疆财经,2013(5):30-38.

[14] 朱敏,刘拯,施先旺.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会影响审计收费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2):113-124.

[15] 钟宏武,许英杰.商业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11,20.

[16] 张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研究:从影响审计收费的视角[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5(6):96-106.

篇12

【关键词】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审计

一、社会责任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最早是1924年美国的谢尔顿提出的,之后各国学者也提出过不同的定义。但总体来说,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学术界还没给出一个普遍认可的统一的意见。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进行正常的日常生产活动中,在运用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时,为保护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这些责任包括职工的安全和福利,对自然界的保护,对自身产品质量的监督,对消费者的负责等。

二、实施社会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张正勇老师统计的数据:2006年3月国家电网了我国第一份独立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掀起了国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2007年有47家上市公司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 2008年达到132家, 2009年增加到465家, 是2008年的2.8倍还多,呈现“井喷式”增长状态。可是,国内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普遍缺乏第三方的审核, 2009年的465份社会责任报告中只有28份聘请独立的第三方对报告进行了审核,只占总体的6%。所以,无论是从提高我国自身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还是同国际接轨上都迫切的要求我国开展社会责任审计。

三、社会责任审计的概念

社会责任审计这一概念大概到20世纪80年代才引入我国,较有代表性的是韩健春、阳秋林和李东生对于社会责任审计的说明,他们认为社会责任审计是以维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专业的审计机构积极、主动的接受政府、社团和社会个人的委托,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面对企业所履行的各种社会责任进行审计、审查和监督以便企业更好地履行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笔者认为,社会责任审计简单地讲就是专门的审计机构根据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履行社会的情况进行审核和监督并核实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真实性,并将审计结果向社会公众披露的过程。

四、如何实施社会责任审计

进行社会责任审计首先就是要确定社会责任审计的准则。准则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到社会责任审计的特殊性,在参考国外的研究成果的同时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具体实施。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目标,笔者认为,其最终目标是迫使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并真实报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让相关信息更透明更公开,便于社会大众的日常监督,对表现好的企业更好的鼓励,对表现不好的企业呼吁社会公众进行监督并在适当的时间进行举报,从而有效地防止不良行为的发生。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主体在已有的研究中大概有三种观点,一是让政府审计机构承担,二是让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承担,三是让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是一项比较复杂的项目,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对审计人员的知识要求很高,在社会责任审计开展初期应该由政府部门承担,而在社会责任审计相当成熟和普遍的时候让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同时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在企业实际运行的每一天每一时刻都在履行着的,而且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特点,这样也就要求在审计过程中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要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理论工作准备就绪后就要试图开展社会责任审计工作了。在审计程序方面可以借鉴财务审计的经验,先熟悉审计环境,考察企业的主要业务,然后制定审计计划,进入实施审计阶段,关于审计的内容王春兰和陈筠曾提出社会责任审计范围表(见表1),然后按照表里提出的依据进行审计对比来考察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审计结束并听取企业董事会、行政管理人员和内部审计机构的意见后就可以向社会公众披露社会责任审计报告了。

总之,在我国社会和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越来越重视社会责任的披露,但只有披露还不足以满足社会的需要,现在亟需出台相关的社会责任审计政策以满足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监督的需要。进行社会责任审计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迫切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姜虹.国外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研究述评与启示.审计研究, 2009年第3期.

[2]王春兰,陈筠.实施社会责任审计的构想.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年第11期

[3]阳秋林,李冬生.建立中国社会责任审计的构想.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

[4]余玉苗.论西方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审计与经济研究,1996年第1期.

[5]卢丽,马梓,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理论结构框架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32期

篇13

【关键词】 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信息; 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 社会责任审计; 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

【中图分类号】 F239.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4-0121-07

一、引言

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其目标,必须围绕其组织目标来开展各种活动,一般意义上的委托关系就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的。然而,任何一个组织都应该以有利于社会的方式来实现其组织目标,从而应该承担高于其组织目标的社会义务,对社会负责任,这就产生了组织的社会责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一个组织都应该是社会责任的承担者。随着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以及劳工保护等问题的日益严峻,社会责任已成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组织作为社会责任承担者,在许多情形下,需要披露其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这其中就包括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由于自利及有限理性,社会责任承担者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可能失真,为了治理这些信息失真,需要建立治理机制,包括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在内的社会责任审计是其中之一①。关于社会责任审计有很多的研究,然而,关于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的一些基础性问题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框架,本文拟提出这个理论框架。

二、文献综述

关于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会计、社会责任审计有不少的研究[1-3]。与本文主题直接相关的研究文献是社会责任报告审计的基础性问题研究,国内外有不少的文献涉及这些问题。

一些实证研究文献涉及到社会责任报告审计的动机和后果。关于社会责任报告鉴证动机,一些文献借鉴财务报告审计动机理论,从理论、信号传递理论的角度,检验了社会责任报告鉴证动机,在验证这些理论的同时,还发现了一些影响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权变因素,当然,这些权变因素也可能是影响成本和信号传递的潜在因素[4-8]。关于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后果,一些文献发现,这种鉴证能提升使用者对社会责任信息的信任度[9],还有一些文献发现,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意见具有正向的市场反应[10-11],然而,也有文献发现,不同的鉴证水平或鉴证提供者并不会显著影响使用者对社会责任信息的信任程度[12]。

一些规范性研究文献涉及到社会责任审计的本质、目标、主体、内容等。关于社会责任审计本质,日本审计学家三泽一认为,社会责任审计是一种检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审计;桑托基(J・Santockj)认为,社会审计是对产生社会影响的企业活动的某些有意义的和可确定的领域进行系统的评价和报告。一种观点认为,社会责任审计是审计人员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政府和企业所应履行的社会责任情况进行审查、分析和评价的过程[13-14];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是对公司的道德、社会和环境影响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标准化程序[15]。

关于社会责任审计目标,一些文献认为,审计目标是提高社会责任报告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或者是监督、鉴证和评价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16-18];一些文献认为,审计的最终目标是督促企业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19]。

关于社会责任审计主体,多数文献主张各种审计主体都可以参与,不少文献强调了政府审计的重要地位,一些文献还研究了审计主体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后果[13-14,19-23]。

关于社会责任审计内容,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从责任对象分类,区分为对股东责任、对消费者责任、对员工责任、对政府责任、对一般公众责任等;二是从责任维度分类,区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自愿捐赠责任等[13-14,20-21,24-25]。

此外,还有一些文献涉及到社会责任报告审计的现状及审计程序,在审计一般程序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责任报告审计的特殊程序[26-27]。

上述文献显示,关于社会责任报告审计的大多数基础性问题都有一定的研究,然而,这些研究是“碎片化”的,并且还有一些基础性问题没有文献涉及,同时,并没有专门针对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的相关研究。本文在梳理上述文献的基础上,聚焦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对其基础性问题进行系统的理论逻辑分析,提出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基本理论框架。

三、基本理论框架

本文探究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的基础性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为什么会有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审计需求?什么是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审计本质?希望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干什么――审计目标?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是对谁审计――审计客体?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的审计内容是什么――审计内容?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是谁来审计――审计主体?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如何审计――审计方法?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与审计环境是什么关系――审计环境?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形成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基本理论框架。

(一)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需求

审计需求关注为什么会有审计,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需求也不例外。外部性是客观存在的,任何组织的活动都会对利益相关者产生非契约性影响,从某种意义来说,组织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了委托关系,利益相关者是委托人,而组织是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人,是社会责任承担者。组织行为可能产生两类外部性,一是正外部性(Positive Externality),二是负外部性(Negative Externality),前者是组织的活动使利益相关者受益,而受益者无须付出代价,后者是组织的活动使利益相关者受损,而造成负外部性的组织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组织如果只是关注其组织目标,则有激励减少正外部性,而增加负外部性。但是,如果组织作为社会责任承担者,承担高于其组织目标的社会义务,则应该增加能产生外部性的活动,并且控制能产生负外部性的活动。

组织作为社会责任承担者,要向社会特别是利益相关者报告其对利益相关者的非契约性影响,也就是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这就产生了社会责任报告。那么,这种社会责任报告是否需要审计呢?本文前面的文献综述指出,一些文献基于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对社会责任报告审计动因进行了检验[4-7,10],这里再做些解释。在理论看来,组织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时,由于自利,再加上激励不相容和信息不对称,完全有可能操纵或粉饰社会责任信息,从而出现社会责任信息失真,利益相关者作为理性人当然会预期到这种失真的可能性,所以,会质疑社会责任报告的完整性和可信度[28],由此产生了社会责任信息成本。这种成本有时可能非常高,使得社会责任报告完全没有价值。为了降低社会责任信息成本,需要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鉴证,这就是社会责任信息审计,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是其中的组成部分。以上是从理论视角来解释审计需求,信号传递理论也能解释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在许多情况下,组织披露其社会责任信息是向外界传递某种信号,为了增加这种信号的可信度,由审计师对社会责任信息进行审计,这种情形下的审计是社会责任信息可依赖的信号。

当然,组织降低社会责任成本的机制有多种选择,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只是其中之一;组织向外部传递其履行社会责任的信号也有多种方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只是其中之一。在较多的选择机制或方式中,组织会基于不同机制或方式的成本效益来做出选择。所以,组织对社会责任信息审计的需求具有一定的权变性,而不是必然性。

(二)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本质

审计本质关注什么是审计,探讨审计本质有两个维度,一是概念,二是功能,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本质也不例外。

关于审计概念,本文前面的文献综述指出,一些文献研究了社会责任审计本质[13-15]。笔者认为,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本质离不开社会责任审计本质,而社会责任审计本质离不开审计一般本质。

一般认为,审计是以系统方法从行为和信息两个角度独立鉴证经管责任中的问题和次优问题并将结果传达给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安排[29]。根据这个审计本质,社会责任审计本质可以表述如下:社会责任审计是以系统方法从行为和信息两个角度独立鉴证社会责任履行中的问题和次优问题并将结果传达给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安排。这里强调的是社会责任履行,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管责任。社会责任履行中的问题和次优问题包括多种类型,一般分为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行为、制度,相应的,社会责任审计也包括上述四类。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就是以其中的非财务信息作为审计主题的审计类型,其本质是在社会责任审计本质的基础上,将其内涵限定到非财务计量的社会责任信息,可以表述如下: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是以系统方法独立鉴证社会责任履行相关非财务计量信息中的问题和次优问题并将结果传达给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安排。这里强调的是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中的问题和次优问题,也就是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的错误和舞弊,这种审计的主要功能是判断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是否存在失真。

审计本质的另一个维度是审计功能。一般认为,审计具有鉴证、评价和监督三大功能。笔者认为,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也可以具有上述三大功能。就鉴证功能来说,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就是要判断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是否存在失真,鉴证是这个概念中的应有之义,所以,鉴证是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的基本功能。就评价功能来说,在许多情况下,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表征责任方(也就是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者或社会责任承担者,下同)的社会责任绩效,审计师完全可以将鉴证后的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与一定的标杆进行对照,以判断责任方社会责任绩效所处的水准,所以,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可以具有评价功能。监督功能强调的是处理处罚,在社会责任信息自愿披露的情形下,可能难以对责任方进行处理处罚,在社会责任信息强制披露的情形下,审计委托人可以授权审计师对操纵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的责任方进行处理处罚,从理论上来说,不排除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具有监督功能。

(三)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是希望审计干什么,也就是人们希望通过审计得到什么结果,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目标也不例外。这里的人们可能有四种,利益相关者、审计委托人、责任方、审计师。这四者统称为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关系人,上述四者中,审计委托人一般区分两种情形,一是代表利益相关者,此时,其目标与利益相关者重合;二是代表责任方,此时,其目标与责任方重合。所以,审计目标有差别的是利益相关者、责任方和审计师。

从利益相关者来说,当然希望通过责任方的外部性获得好处,这类审计关系人希望通过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来抑制责任方的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失真,进而促进责任方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19]。

就责任方来说,在不同的动机下,其审计目标有区别。在理论下,责任方希望通过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来降低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相关的成本;在信号传递理论下,责任方希望通过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来传递其“好信息”,让利益相关者对其更有信心。无论是降低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成本,还是让利益相关者对其更有信心,都希望优化责任方的生存环境,利益相关者采取更加合作的态度,有益于组织长期目标之达成。一般文献也发现,组织承担社会责任与长期绩效有正向相关性[30]。

从审计师来说,其目标当然是生产审计委托人满意的审计产品,这些产品包括鉴证产品、评价产品和处理处罚产品。鉴证产品的主要内容是判断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是否真实,通常以审计报告的形式出现;评价产品的主要内容是将表征社会责任绩效的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与一定的标杆进行对照,以判断责任方社会责任绩效的水准,通常以审计评价报告的形式出现;监督产品的主要内容是对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中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理处罚,通常以审计决定的形式出现。当然,上述审计产品不一定单独出现,也可能与其他类型审计业务的审计产品融于一体。

(四)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客体

审计客体关注对谁审计,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客体也不例外。现有文献主要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事实上,在组织目标的追求过程中,任何组织的行为都可能产生外部性,从而都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从逻辑上来说,任何组织甚至个人都是社会责任承担者,从而都是审计客体。然而,审计是一种有实施成本的制度安排,要考虑这种制度的成本效益。通常是具有一定规模并且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组织才存在真实的有效审计需求,这些组织才能真正成为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客体。一般来说,包括以下两类组织,一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企业除了实现其目标外,还要承担社会贡献、产品安全与服务、人力资源、资源环境、社区及其他等方面的社会责任,当企业需要报告上述社会责任履行信息时,就成为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客体。二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非政府组织(NGO),这些非企业组织除了履行其公共责任,也要承担社会贡献、人力资源、资源环境、社区及其他等方面的社会责任,当这些非企业组织需要报告上述社会责任履行信息时,也就成为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客体。从深层意义来说,由于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NGO这些非企业组织履行的是公共责任,其全部职责都可以理解为社会责任,这些非企业组织的全部绩效信息都可以理解为社会责任信息。从这个意义来说,这些非企业组织是当然的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客体。

(五)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内容

审计内容关注审计什么,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内容也不例外。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有不同的研究视角。一种观点从责任对象的角度来研究社会责任内容,一般认为,社会责任应包括对股东、债权人、职工、客户、消费者、供应商、社区、一般公众等利益相关方所应承担的责任[30]。我国学者李正和向锐[31]将社会责任信息分为六类:环境问题类、员工问题类、社区问题类、一般社会问题类、消费者类、其他类。另一种观点从责任维度的角度来研究社会内容,美国全国会计师协会[33]在1974年发表的研究报告中,将社会责任信息分为四类:社区参与、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环境、产品与服务。Carroll[23]认为,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自愿捐赠责任。作为企业来讲,经济责任就是创造价值以回报股东;法律责任就是要奉公守法,遵章纳税;伦理责任就是企业要有良知;自愿捐赠责任也就是慈善责任,是企业最高的境界,感恩社会、感恩国家。Trotman&Bradley[33]将社会责任信息分为六类:环境、能源、人力资源、产品、社区参与、其他。

笔者认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需要同时从上述两个视角来揭示,责任对象揭示了对谁承担社会责任,而责任维度揭示了究竟承担什么责任。由于与企业相关的利益相关者较多,并且企业对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可能有不同的社会责任,所以,需要针对不同的责任对象来披露其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将上述责任对象和责任维度结合起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内容框架如表1所示,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是其中的主要内容。

以上讨论的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内容。对于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和NGO这些非企业组织来说,其责任对象和责任维度可能都不同于企业,就责任对象来说,一般可以区分为服务对象、职工、供应商、社区、一般公众、资源环境、债权人、其他等,与企业相比,责任对象中没有股东,并且将客户和消费者改为服务对象;就责任维度来说,一般可以区分为公共服务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愿捐赠责任,与企业相比,将经济责任改为公共服务责任。根据上述两个方面,也能构成类似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内容框架的非企业组织社会责任信息内容框架,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同样是其中的主要内容。

(六)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主体

审计主体关注谁来审计,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主体也不例外。目前,只有法国、瑞典、丹麦等少数国家对社会责任报告实行强制审计[35],大多数国家对社会责任报告实行自愿审计。由于这个原因,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主体较为复杂,政府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认证机构、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内部审计机构都在进行社会责任报告审计[5,27]。

从专业胜任能力来说,上述机构应该都没有问题。但是,审计主体的关键问题是独立性,只有能保持独立性的机构才能作为社会责任审计主体。

如果是一个大型组织的内部单位向其上级组织提交的社会责任报告,则该大型组织自己建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单位当然具有独立性,可以作为内部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主体。但是,如果是该大型组织自身的社会责任报告,则该内部审计机构就失去独立性,只能由外部机构来审计。

当企业或非企业组织需要对外披露其社会责任报告时,外部机构对这些报告进行审计,这些外部机构能否保持独立性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由谁来选聘外部机构,二是外部机构本身是否对审计结论承担法律责任。由于社会责任的责任对象较为广泛,具体的责任对象与企业或非企业组织之间并无清晰的合约,所以,社会责任委托关系是多委托人,在这种情形下,社会责任关系的委托人本身并不具备委托审计师的能力,所以,社会责任关系的委托人一般不能成为审计关系的委托人。在这种情形下,一般是由需要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企业或非企业组织自行选聘外部机构对其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审计,审计委托人和被审计单位合二为一,从某种意义上有些管理层“自我审计”的意味,很类似于股权高度分散的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审计。如何破解这种“自我审计”的困局呢?上市公司的做法是由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来负责审计师聘请事宜,而审计委员会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这个委员会相对独立于管理层,所以,这种制度安排为审计师能保持独立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此类似,社会责任报告审计的审计师选聘也由具有独立于管理层的机构来负责,从而为审计师能保持独立性奠定一定的基础。在实践中,一些企业或非企业组织成立了社会责任委员会[36],如果这个委员会主要由外部人士组成,并且由这个机构来选聘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师,则一定程度上为审计师的独立性奠定了基础。

要保持独立性,由谁来选聘审计师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审计师能否对审计结论承担法律责任。对于社会责任审计来说,即使由独立于管理层的社会责任委员会来选聘审计师,而这个委员会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企业或非企业组织的管理层建立起来的,其本身的独立性就有缺陷。所以,不能完全指望这个委员会来保障审计师的独立性。这些需要审计师自身重视独立性。怎么才能做到呢?可行的办法是让审计师对其审计意见承担法律责任,如果审计意见错误,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审计师就能较大程度上保持客观公正,抵制管理层的压力。而审计师要承担法律责任,需要对其组织形式和资本投入有一定的要求,凡是不符合这些要求的,都不能成为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师。根据这个标准,行业协会和一些科研机构可能就无法承担法律责任,从而不宜作为审计师。

(七)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方法

审计方法关注怎么审计,在审计基础理论层面,主要关注审计取证模式,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方法也不例外。

目前,关于社会责任审计的相关准则不少,国外有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的ISAE 3 000、英国社会和伦理责任研究组织(Institute for Social and Ethical Accountability)颁布的AA1 000、全球报告者的G4标准,国内有CAS3101(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国内一些行业协会还颁布了鉴证准则,例如,《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验证准则》[35]。这些准则的主体内容是对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程序的规定,其中包括对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鉴证程序的规定。纵观这些鉴证准则,对于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鉴证,其体现的取证模式主要是命题论证模式,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审计取证的其他三类模式:数据流程模式、数据分析模式和专业测量模式[37]。

命题论证模式的基本逻辑是信息跟踪,从上一层级的信息跟踪到下一层级的信息,通过层层跟踪,验证最高层级信息的真实性,这种跟踪过程,类似于将大命题分解为小命题进行证明。这种层层跟踪的核心是,对于支持社会责任报告的原始信息也要跟踪其支持信息,而不只是直接相信原始信息。例如,人力资源审计中,对员工的劳动时间,可以从社会责任报告跟踪到考勤记录,进而跟踪到薪酬支付,在此基础上,可以抽样跟踪到员工个人,通过这些跟踪,就能验证员工的劳动时间。现行实务中,一些鉴证机构对社会责任报告的数据准确性的鉴证,只是将报告中的数据与企业相关原始文件进行对比,并没有对原始文件数据本身的可靠性进行鉴证,这种鉴证方法虽然可以归纳为命题论证模式,但是对相关原始文件中的数据进行跟踪,鉴证风险很大[27]。

数据流程模式的基本逻辑是,如果数据生产流程值得依赖,则这些数据本身也就值得依赖。对于有些社会责任数据,其数据本身难以验证或虽然能验证但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但是其生产流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对于这类数据首先对数据流程进行评估,如果数据流程值得依赖,就直接判断数据本身也值得依赖。例如,有些环境数据是由第三方提供的,在这种情形下,审计师评估第三方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如果评估结果是第三方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都是值得依赖,则可以推断其提供的环境数据值得依赖。

数据分析模式的基本逻辑是通过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判断数据是否值得依赖,如果预期的数据逻辑关系不存在,则认定数据疑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验证数据的可靠性。社会责任信息特别是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许多都存在数据逻辑关系,通过验证这些逻辑关系,能找出数据疑点,对于这些疑点进行进一步的跟踪,可以验证数据的可靠性。例如,通过机器生产能力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能一定程度上验证生产时间,从而验证员工作业时间;通过机器单位能耗与用电量的关系也能验证机器的开工时间,从而验证员工的作业时间。

专业测量模式的基本逻辑是现场测量以获取数据,将这种数据与责任方提供的数据进行比较,判断责任方提供数据的可靠性。一些资源环境数据可以采用这种取证模式。

(八)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环境

审计环境理论关注审计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的审计环境理念也不例外。一方面,审计环境通过一些路径影响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例如,审计环境会影响人们对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的认识,进而影响审计需求及审计重点,审计环境还会影响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的具体技术手段等。另一方面,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通过其审计产品的使用,也会对审计环境产生影响。毕竟人们不是为审计而审计,审计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审计产品来影响人们的行为,而人们的行为一旦因审计而发生改变,审计对其环境的影响也就发生了。

四、结论和启示

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是治理社会责任信息失真的机制之一,本文从理论上分析其基础性问题,提出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基本理论框架。

关于审计需求,组织作为社会责任承担者,为降低其社会责任成本或向外部传递其履行社会责任的信号,建立了多种机制,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是其中之一。

关于审计本质,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是以系统方法独立鉴证社会责任履行相关非财务计量信息中的问题和次优问题并将结果传达给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安排,可以具有鉴证、评价和监督三大功能。

关于审计目标,利益相关者希望通过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来抑制责任方的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失真,责任方希望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传递“好信息”,审计师的目标是生产审计委托人满意的审计产品,包括鉴证产品、评价产品和处理处罚产品。

关于审计客体,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报告者都是可能的审计客体,包括具有一定的规模的企业、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和NGO。

关于审计内容,需要将社会责任对象和责任维度结合起来构建社会责任信息框架,这种框架中包括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内容,不同的责任对象、不同的责任维度,责任数据的具体内容不同。

关于审计主体,许多机构具有专业胜任能力,其中,能保持独立性的机构可以成为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主体,由于社会责任关系中缺乏可确指的责任对象来充当审计委托人,审计主体的独立性主要依赖于审计主体的选聘机制及审计主体自身对其审计意见具有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

关于审计方法,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鉴证的主流模式是命题论证模式,数据流程模式、数据分析模式和专业测量模式也有用武之地。

关于审计环境与审计的关系,一方面,审计环境通过审计需求、审计技术方法等路径影响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另一方面,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通过其审计产品的使用来改变人们的行为,进而影响审计环境。

本文的研究启示我们,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本身是一个系统,要想这种审计制度得以有效运行,必须协调考虑其相关各要素,片面关注其中的某些要素,这个审计制度的功能可能难以有效地发挥。

【参考文献】

[1] 陈宏辉,贾生华.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演进与发展:基于综合性社会契约的理解[J].中国工业经济,2003(12):85-92.

[2] 沈洪涛,宋献中,许洁莹.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J].财经科学,2010(4):102-108.

[3] 姜虹.国外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研究述评与启示[J].审计研究,2009(3):33-37.

[4] JEEHYE P,et al. Experiences of and views on third party assurance of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and sustainability report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5,13(10/11):1095-1106.

[5] ROGER S,et al.Assurance on sustainability reports: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9,84(3):937-967.

[6] 沈洪涛,王立彦,万拓.社会责任报告及鉴证能否传递有效信号?――基于企业声誉理论的分析[J].审计研究,2011(4):87-93.

[7] 戴慧婷,秦信任.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影响因素研究[J].财会月刊,2012(9):17-21.

[8] 李正,官峰,李增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活动影响因素研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3(3):102-112.

[9] HODGE K,et al. Assurance of sustainability reports: impact on report users’ confidence and perceptions of information credibility[J]. Australian Accounting Review,2009,19(3):178-194.

[10] 李正,官峰,李增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意见是否具有信息含量――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2(1):78-86.

[11] 阳秋林,毕立华,李冬生.基于事件研究法的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市场反应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3(3):70-73.

[12] 陆建桥.关于建立我国社会责任审计的探讨[J].财经问题研究,1993(12):49-52.

[13] 余玉苗.论西方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J].审计与经济研究,1996(1):13-15.

[14] JOHNSON H H. Corporate social audits―this time around[J].Business Horizons,2001,44(3):29-36.

[15] 袁广达.企业环境信息审计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2(3):7-10.

[16] ADAMS C A,et al. Accountability, Completeness, Credibility and the Audit Expectation Gap[J].Journal of Corporate Citizenship,2004,14(6):97-115.

[17] 张庆龙,陈凌云.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审计的理论建构与实践问题探索[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2(2):60-68.

[18] 周晓惠,许永池.构建我国社会责任审计的双主体联合审计模式[J].财会月刊,2011(5):65-66.

[19] 阳秋林,李冬生.建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构想[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6):11-13.

[20] 阳秋林.论我国社会责任审计[J].财会通讯,2005(2):90-92.

[21] 黄溶冰,王跃堂.和谐社会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审计治理与实现[J].华东经济管理,2008(11):20-23.

[22] 方 .关于社会责任审计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9(3):38-40.

[23] CARROLL,A.B,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79,4(4):497-505.

[24] 曹树青.特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J].前沿,2006(12):169-171.

[25] 叶陈刚,武剑锋,卢虹.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机制研究[J].财会学习,2013(9):36-41.

[26] 何丽梅,张海燕,张苗.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内容及方式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12):63-67.

[27] DWYER O B. The case of sustainability assurance: constructing a new assurance service[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1,28(4):1230-1266.

[28] 郑石桥.审计理论研究:基础理论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9] 于晓红,武文静.公司治理、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4(5):74-78.

[30] FREEMAN R E,REED D L.Stockholders and stakeholders:A new perspective on corporate governance[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83,25(3):88-106.

[31] 李正,向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J].会计研究,2007(7):3-11.

[32] NAA. Committee on accounting for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J].Management Accounting,1974,56(3):59-60.

[33] TROTMAN K T, BRADLEY G W. Associations between social responsibility disclos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mpanies[J].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1981,6(4):355-362.

[34] 阳秋林,郭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审计鉴证文献综述[J].财会月刊,2014(11):61-64.

篇14

一、社会责任的含义

企业社会责任,简单概括就是企业需要对社会承担的责任。具体而言,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在追逐盈利的过程中,可能会对社会、员工、消费者及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些利益相关者就要求企业给予补偿、履行义务,企业也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站在企业的角度,企业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有很多,企业对股东、员工、供应商等相关利益主体的社会责任、对环境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及对所在社区的责任等等。除上述责任以外,企业还需承担纳税和捐款的社会责任等。

二、企业社会责任财务评价的基础

(一)市场基础

社会公众和政府是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要求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一方面,根据调查显示,作为消费者的社会公众要求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英国的市场评价调查组织曾经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的对象是欧洲地区的近12000名消费者,接近60%的被调查人员强调,企业必须对其所引起的社会问题承担更多的责任,有70%以上的消费者表示,在消费时,更偏向于选择社会责任履行较好的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另一方面,各国政府也陆续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要求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例如,201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环保法》,被评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对企业践行环保社会责任有了更高的要求。

(二)学科基础

1.社会责任会计

一直以来,我们所熟悉的财务会计主要是核算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几乎没有涉及到评价企业的社会责任,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社会责任会计的产生。

“社会责任会计”一词第一次正式被引入中国,是在1990 年常勋教授编写的《国际会计学》教材中,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开始逐渐发展,直到2002年,财政部首次颁布了《企业效绩评价标准》,引发了社会公众对社会责任会计的关注,“综合社会贡献”是其中专门增设的指标,主要考核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优劣。2014年6月17日,中国企业评价协会联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起草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准则》,准则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这标志着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随着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的财务评价也需要不断完善。

2.社会责任审计

近年来,随着企业社会责任履行问题越来越突出,应运而生的社会责任审计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的关注。陈金池教授认为:“社会审计”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能够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最终将会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决策;学者阳秋林和李冬生认为,社会责任审计应该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应该由专门的审计机构负责审计,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都可以成为委托方,审计机构接受委托后,选择科学的审计方法和手段,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有效审计和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务层面,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已经引起了重视。

三、企业社会责任财务评价指标的构建

嵌入社会责任目标的财务评价体系,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指标:

(一)传统的经济责任评价指标

评价企业的经济责任主要是运用财务分析系统中的常用指标,具体评价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盈利能力、营运周转能力和未来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对于经济责任的评价,相关学者研究较多,并且已经有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在本文中不再赘述。

(二)企业承担法律责任评价指标

企业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有依法纳税,不得逃税、偷税、漏税;对员工的合法福利、安全等承担的责任;对消费者在产品和服务质量上承担的责任。其中,依法纳税的社会责任可以通过资产纳税率、税款上缴率来进行评价;对员工的法律责任可以通过法定福利支付率、小时工资率、社保提取率等指标进行评价;可以通过消费者盈利率、单位收入售后服务费等指标评价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

(三)企业承担环保责任评价指标

近年来,中国的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新《环保法》的实施也体现了国家在加大环保力度上的决心,作为企业而言,更应该主动承担起环保责任。企业环保责任履行情况的好坏,可以通过单位收入不可再生资源消耗率、环保经费增长率、环保设备投资率、材料用废率、环保经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等指标进行评价。

(四)企业承担道德责任评价指标

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不单单有法律责任和环保责任,还需要需要自觉履行的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企业道德责任的评价指标主要有就业贡献率、员工人均年教育经费、捐赠收入比率、政府所得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