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新业态税收征管问题研究范文

新业态税收征管问题研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2:0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新业态税收征管问题研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新业态税收征管问题研究

篇1

关键词:中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国际借鉴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2015年12月27日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表示201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预计达20.8万亿元。为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长远发展,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都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并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支持。2015年5月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坚持依法治税更好服务经济发展的意见》,积极支持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健康发展。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税务机关如何有效地对电子商务企业进行管理已成为在新形势下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税收征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制要素方面

1、征税对象难明确。因为电子商务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的,买方和卖方不需要进行面对面的洽谈,一切行为都是通过数字化的信息在网络上传递的,这就对于征税对象的性质捉摸不定,因为所有的有形商品交易都将转化为无形的,导致劳务、特许权等的概念无法明确,税务机关处理时也会无从下手。

2、纳税地点难确定。我国当前的税收制度中,纳税的管辖权的确定一般以属地原则为主,即按照注册地或者经营所在地来确定纳税机关的管辖。但是电子商务行为由于其隐蔽性和快速流动性以及虚拟性等等的特点,造成根本无法准确确定其纳税的地点。例如,任何一家企业都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全球的任意地点设立公司进行电子商务交易行为,这样电子商务行为交易的发生地和具体消费地不能明确,那么就造成税收管辖权不能确定,无法很好的实施征税的活动。

3、纳税主体难认定。电子商务由于数字性、隐蔽性和流动性的固有特征,买方和卖方一般都会采用隐瞒自己真实身份、特点、地点以及具体的行为,纳税主体不好具体确认,此外,电子商务平台减少了很多的中间环节,但是买方和卖方是处于不同地域的税收征管的管辖权范围之内,造成了主体确认的困难性,对税收的征管行为加大了难度,也对传统的税收制度和理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4、纳税环节难区分。在我国目前的税收制度中确定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是由发票开具的具体时间或者是钱货两讫的时间决定。但是在目前电子商务交易中很少开具发票或者现金收入的凭证,这样就无法确定纳税的期限。其征税的税基在隐蔽性、流动性的互联网交易中就容易消失,就会加大逃税避税的可能性,税收流失的现象就会出现加剧,不仅税基的消失会影响征税,中间环节的去除导致了相关的课税点也消失,这也加大了税务机关税收征管工作的难度。

(二)税制原则方面

1、对税收征管效率的影响。对效率原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传统商业交易行为与电子商务交易行为的不同点上。首先,采用电子商务交易的方式导致对税收的管理很难实施也加大了成本的投入。其次是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带动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作为适应“互联网+”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所以对于税收管理制度也要在科技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予以创新提高科技的含量,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实施税收的征管工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对税收征管公平的影响。电子商务与传统的交易行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电子商务交易行为的虚拟性以及快速的流动性的特征,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管的制度并没有囊括对于这些特点的规定。这样的特点导致电子商务企业大多建立公司选择在税负低的地区,只要进行简单的网络服务器的设置就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业务,有效地逃税和避税。这就会造成传统商业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在税收负担上的不公平,影响征税的公平原则的实施。

二、国外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问题的理论与实践

(一)美国。美国在全球的网络市场中占有主导的地位,为了保证其领先的地位和市场的占有率其主张对于电子商务少征税或者索性不征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美国率先对电子商务问题进行规定,出台了互联网免税的规定、全球的电子商务选择性征税等规定,而且积极促进世贸组织对于网上交易免税的规定。美国对于电子商务问题的规定主要集中于对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原则和特点进行规定,提倡税收的中性原则以避免征税行为对经济造成的影响。美国所支持的这些观点只是为了避免对经济造成不良的影响,是出于对自己国家的利益考虑采取的措施,直到2013年,美国参议院通过了《2013市场公平法案》,允许各州政府可以对电子商务企业跨区进行征税,主要涉及消费税,但目前仍有一些州没有开征,因为美国众议院并没有通过这项议案,说明对于征收网络消费税在美国还是意见不一的。

(二)欧盟及其他经济组织。欧盟在总体上是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的,但是为了避免对市场造成大的影响和促进经济的发展,所以欧盟对电子商务的征税持有的是保持税收的中性化原则,避免对电子商务开征新的税种的措施。在落实到具体化的程序中,就表现在无纸化记账的方式和税务报表电子化填写的方式等,为的是操作更加的简单、方便、易于操作。在二十一世纪初的时候,欧盟了对于电子商务增值税规定的方案,关于电子发票的具体实施和操作等对于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方面的有关方案和指导意见。2015年1月1日起,欧盟规定在欧盟境内网上购物,增值税将执行买家所在地税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也对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有所规定,在加拿大的会议上提出了对于电子商务发展的框架性的条件并且成立了五个技术小组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性的规定,了一系列有关的文件,对于电子商务税收征管中一些有关的概念和运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三、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税收征管制度的优化建议

(一)完善纳税主体登记制度。对于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区别于一般的企业另行登记,了解电子商务企业的具体数量和经营发展的状况,就能更好地实施税收的管理工作。税务机关要加强与域名注册机关的协调工作,不仅要对纳税主体的纳税申报的一般性材料有所要求还要对电子商务企业的网址、域名以及其他网络上的情况进行登记,税务机关要对网络信息与域名注册登记机构登记的信息相互核实,从而更准确地把握电子商务企业的准确信息,为更好地实施税收征收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制度条件。

(二)强化网络电子申报制度。为了加强对于网络发展及信息化产生的电子商务的问题,所以要加强对于税收征管的信息化的发展,要加强税务机关内部结构、税务机关与企业、支付机关等相关机关的信息共享与交流,建立网络申报系统并通过网站进行相关的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形成电子化的分级的纳税申报的制度。

(三)健全电子发票凭证制度。电子发票与传统的纸质类的发票相比具有降低成本、节能减排、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特点,可以为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提供极大的便利,强化管理,减少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纳税主体可以通过登录税务机关的网站查找电子发票,并根据实际情况输入相关的数据进行纳税,税务机关也可以利用这个网站实时的查询纳税人的经营状况以及纳税的信息,有利于双方之间的资源的共享和税收的有效征收。(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钟晖.税收征管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D].厦门大学,2006.

[2] 李晓曼.税收征管改革的国际借鉴[J]. 中国外资,2013,04:166-167.

篇2

[关键词]S2b2c;社交电商;税收征管

1我国社交电商发展现状

根据《2019中国社交电商行业发展报告》的统计,2019年社交电商交易额占整个网络零售销售额的20%,当时预计2020年会超过30%。其中社交电商行业的佼佼者云集和拼多多都已经在美国成功上市,社交电商正以迅猛的速度在发展,已成为电子商务不可忽视的规模化、高增长细分市场。目前社交电商的运营模式多样化,有微商型、会员分销型、拼团型及导购型等,其中以云集、贝店、斑马会员等为代表的会员分销型社交电商,可以使会员实现“自购省钱、分享赚钱”,因此发展势头强劲,其模式内核即为S2b2c型社交电商:S即分销平台,由S(Supplyplatform)连接商品供应方、为小b(business)店主提供供应链、物流、售后等一系列服务,由S和小b共同为c(customer)提供商品销售和服务。这种模式比传统电商模式B2C及C2C等在价值链条、运营模式、盈利分配方面都更加复杂,因此给税收征管带来了新的挑战。

2S2b2c型社交电商的特点

2.1价值链条比传统电商更复杂。相较于传统的B2C电商模式,S2b2c型社交电商多了分销平台S和小b店主这两个角色,其中S一般是正规注册的公司,办理了税收登记,受相应税务机关的直接管辖,纳税行为一般比较规范,重点在于小b店主。小b店主运用自己的私人流量和影响力,为S吸引顾客(c)。小b无须囤货与发货,只要引导c在S上成功购买产品或服务即可获得相应的佣金收入,S平台提供采购、物流、数据处理及售后等一系列供应链服务。这就使得S2b2c型社交电商的价值链条不同于传统的电商模式。从计税原理上说,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那么小b获得的佣金也属于增值税的征收范围。跟实体经济的店主相比,小b虽然在各大平台上是店主身份,但不需要实体店铺也大都没有进行工商、税务登记,自然也没有履行相应的纳税义务。同时鉴于互联网的无纸化、隐形化、不好监管等特点,现行税法对于小b店主的纳税问题尚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随着社交电商行业销售规模的不断增长,必然造成国家财政收入的日渐流失,也不利于市场的进一步深入、有序、健康发展。因此出台相应的税收政策引导并规范社交电商行业中小b的涉税行为迫在眉睫。2.2S2b2c型社交电商的盈利模式及分配方式的特点。目前,S2b2c型社交电商的盈利主要来源于会员礼包及平台商品的销售,这两类本质上都是销售商品,不同之处在于,会员礼包是顾客获得分销平台S会员资格而必须购买的特定产品。比如云集,目前如果想成为云集的终身会员,可以选购几款一定价值额的特定礼包产品或在一定期限内购买平台任意商品累计达到一定额度,因此其核心依然是销售商品。以云集为代表的会员分销型社交电商就是典型的S2b2c型社交电商模式,跟京东、唯品会这些传统电商不同,云集不直接面对顾客进行销售,而是赋能于小b店主,顾客c购买的产品均是在小b名义的店铺里,由小b来直接面对c。这样一来,顾客c基于跟小b的社交关系和推荐产生购买行为,而顾客c下单后,平台S和小b共同服务于顾客c,这打破了传统商业冰冷的买卖关系,加入了社交情感因素,因此在这样的模式下,顾客可以更精准地获得想要的产品和服务,平台也可以更好地为顾客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这样不仅提高了顾客对平台的黏性,同时降低了获客成本,实现了双赢。而小b店主只需将商品信息分享到社群、朋友圈或直接发给朋友,朋友购买后,小b店主即可获得佣金;同时,朋友成功购买后,还可邀请其成为自己线下的新店主,之后还可持续获得新店主在平台上购物的销售佣金。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S2b2c型社交电商与传统B2C电商盈利分配方式不同,传统B2C电商模式下,商品销售利润全部留在B这里,而S2b2c型社交电商模式的商品销售利润一部分留在了S平台,而另一部分则分给了小b店主。就目前来看,有部分小b店主的收益金额是非常可观的,但是由于税收监管政策的缺失,这部分收益正处于税收的盲区。根据《2020中国社交电商行业发展报告》春季版的统计,2019年社交电商从业者人数已经接近5000万人,2020年这一数字将继续增长,中国全民社交电商时代已来临。虽然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法明确规定了,取得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等所得,如果扣缴义务人没有依法进行扣缴的情况下,个人需要主动进行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但在实际中,由于S2b2c型社交电商是一种新电商模式,税收法规中还没有明确此类行业的具体征管办法以及此项所得应属于什么税目,税率又如何确定以及相关的税收优惠更加没有涉及,只是一些比较笼统的规定。这就造成平台企业S没有明确对应的税法条款可依,在很多事项上没办法精确处理,比如分销商小b的所得,是按劳务报酬还是经营所得纳税并没有明确规定,财税人员很多时候也没有履行小b店主的个税代扣代缴义务;另外,大部分小b店主往往纳税意识薄弱,甚至根本不懂税法,当然也不会主动去进行个税的汇算申报,这样就造成了个人所得税税款流失。

3S2b2c型社交电商税收征管的难点

3.1税务登记。我国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十一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并依法享受税收优惠;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依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向税务部门报送平台内经营者的身份信息和与纳税有关的信息。但是就目前的执行情况来看,很多小b店主并没有进行税务登记,也没有缴纳过相应税款,原因是虽然《电子商务法》有相关条款规定,但具体执行还需要税务机关的监督。对税务机关的很多人员来说,一方面并不熟悉S2b2c型社交电商行业的内在价值链和利益分配模式;另一方面想要取得平台上所有小b店主的信息也具有一定阻碍和难度。同时小b店主分布在国内甚至国外各个地方,仅通过互联网即可开展经营,这对税务机关的监管带来了一定难度。3.2增值税“以票控税”的制度不适用。“以票控税”的增值税税收监管制度,在实体经济及传统电商模式下,起到了保障税款应收尽收、避免偷税漏税的重要作用。但是在S2b2c型社交电商模式下,顾客名义上是在小b店主的店铺购买商品,大部分情况下,顾客不会主动索要发票,那这部分销售则无票可依。虽然我国增值税申报相关法规也规定了,无票收入也要申报纳税,但因为没有发票作为依据,销售数据就很容易隐瞒少报。另外,平台S通过小b销售商品给顾客c之后,一般都需要支付部分返利给小b,而小b一般为未进行税务登记的自然人,虽然收到了平台S给付的佣金,但在目前的发票管理制度下,无法开票给平台S,这样造成了平台S的增值税税负较重,不利于进一步健康发展。3.3小b店主的个税适用税目问题。小b名义上是店主,但实质上大部分是从事社交电商的自然人,从实质上看,小b一般没有跟平台S签订劳动合同,也不需要按点上下班,工作时间和地点都是自由的,甚至分享赚钱还是自购省钱也完全由自己决定,从这个角度看,小b店主的佣金收入更倾向于“劳务报酬所得”。但是就店主身份来讲,小b店主应该进行工商登记后成为个体工商户则更符合其形式身份,也更便于进行税收征管和监督,那么这种情况下,小b店主的收入则属于“生产经营所得”。但目前由于针对性的政策缺失,小b店主的所得没有明确的税收规定,因此其征收也是无准确依据,政策的缺失直接造成了税款的流失。3.4依法主动纳税意识薄弱。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税源很大一部分来自工资薪金所得,而这部分所得相应个税的缴纳一般是由单位进行代扣代缴,所以很多人没有主动进行个税申报和缴纳的意识。另外,增值税作为流转税,一般是包含在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所支付的价款里,所以很多非财税专业人士对增值税非常陌生。加上我国公民普遍主动纳税意识薄弱,这体现在公民日常消费时,有很多商家都会提供开票和不开票两种价格,而显然不开票的价格是非常具有优势的,那么很多情况下,大部分公民一般都会选择不开发票。所以当自然人公民成为S2b2c型社交电商行业的从业者———小b店主的时候,由于本身就不懂税法,再加上整个社会主动纳税的氛围和意识比较薄弱,所以无论是增值税还是个人所得税,小b店主一般都没有主动纳税的意识。

4S2b2c型社交电商税收征管的建议

4.1创新税务登记制度和手段。目前,税务登记还是以纳税人主动申报登记为主,但是在S2b2c型社交电商行业里,由于小b店主的特殊身份加上税法知识和纳税意识的缺乏,建议税务机关充分发挥主动监管的优势。首先,对于小b店主做到事前引导,也就是小b店主在分销平台S上进行注册的时候就直接设置税务登记步骤,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小b店主的主动纳税意识;另一方面简化了税务登记的后续步骤。其次,可以做到事前控制,为接下来的税收征管打下良好基础。税务登记具体步骤建议简化,不一定非要到税局网站上,可以设置税务登记小程序,便于纳税人进行税务登记手续。4.2创新“互联网+”下的增值税税收征管制度。传统的“以票控税”制度不仅不利于“互联网+”形式下新型商业模式的增值税税收征管,反而会导致征管效率低下。建议针对新业态采取创新的增值税税收征管制度。一般平台交易体系对销售成交支付数据、物流数据等信息都有完整的记录和存储保护,结合电子发票的全面推广,“数据管税”已经具备各方面条件。基于大数据统计分析等技术,直接对分销平台S的后台交易数据以分类统计的方式进行相应的增值税税款征收,不需再依赖于发票这种形式介质,直接根据真实的业务数据进行分析,提取相应的税收征管所需信息,不仅更准确而且更高效。当然实现这一点,不仅需要技术和制度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征纳双方观念的改变与提升。4.3加大税收优惠力度。S2b2c型社交电商基于“自购省钱、分享赚钱”的理念,吸引了一大批自由职业者,在肺炎疫情期间社交电商行业在物资供应方面也发挥了很大作用,不仅及时供应了物资,同时也为一些受肺炎疫情影响没有收入或收入减少人群提供了一份事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为社会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缓解了社会矛盾,为维持国家社会稳定发挥了一定作用。所以要鼓励和支持S2b2c型社交电商行业的发展,对于行业的从业人员,特别是小b店主,在不断规范依法纳税行为的同时,加大相应的税收优惠力度,非常有必要和现实意义。比如在小b店主的个税收缴方面,提高免征额度,同时降低相应税率。对于增值税,可以比照小规模纳税人的政策,对于月销售额不超过10万元的小b店主免征收增值税等。4.4加大税收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公民主动纳税意识。目前,S2b2c型社交电商行业的小b店主大都为自由职业者或其他个人,纳税意识薄弱,纳税知识缺乏,对税收征管带来很大阻碍。首先,要通过平台S进行相应的税法政策宣讲和考试,让小b店主明确自己的纳税义务与适用政策,及时进行税务登记,为接下来的税收缴纳打好基础;其次,税务机关要加大对S2b2c型社交电商从业者的税法政策辅导,鉴于从业者分布在各个地方,建议采用网络直播视频课程、定期推送相关政策法规等方式,对从业者进行宣导,让从业者明确自己应缴纳的各种税费及申报缴纳的方式方法等,同时进一步简化申报缴纳流程,方便纳税人进行税款申报和缴纳;最后,全社会要强化税收法规普及宣传以及纳税光荣、纳税就是在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意识,让广大纳税人及社会各界对依法纳税及税收对国家财政和基础建设的重要性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更加积极主动地去申报缴纳税款。

5结论

S2b2c型社交电商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相较于传统的电子商务,价值链条更复杂、涉及的利益方更多,对税收征管带来很多新的挑战。因此必须针对S2b2c型社交电商行业的特点,尽快制定具体的税收法规政策,改革相应制度并提升相关利益方的纳税意识,避免国家税收的流失,并引导行业向更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泰安市税务局课题组.平台经济税收监管探讨[J].税务研究,2020(4):127-131.

[2]霍燕锋.互联网平台经济下的税务创新管理[J].注册税务师,2019(9):62-64.

[3]王锐萍.B2C境内交易税收征管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6):160-161.

[4]李谦.C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问题研究[J].电子商务,2020(5):35-36.

篇3

【摘要】在全国不断推进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河北财政收入在经济转型中面临较大的冲击,致使财政收入增长乏力。本文从河北省经济转型特点入手,客观分析河北财政收入面临的挑战,提出从稳定税收收入、强化非税收入征管、规范承接京津产业、挖掘潜在财政收入等方面保持河北省财政收入平稳增长的对策。

关键词 经济转型;财政收入;稳定机制

【作者简介】李立媛,河北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政政策;张亚凯,河北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税制度比较。

一、河北经济转型的特点

(一) 联动性结构调整

河北的经济转型不同于其他省份,这是因为河北经济转型不仅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包括承接京津产业所带来的产业结构的调整。

1.产业结构的调整。河北过去以及当前的产业结构以二次产业为主,截止到2013年,河北二次产业的比重仍然占52.1%。从一定意义上讲,二次产业在河北经济增长中发挥着支柱性作用,其中钢铁、煤炭又是二次产业中的支柱行业。经济转型是以科技含量高的产业替换当前技术含量低、高耗能、重污染的产业。为此河北省政府已经出台了结构调整的相关政策措施。以钢铁为例,2013年6月《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河北将不再审批钢铁冶炼等产能严重过剩产业,到2017年,全省要削减钢铁产能6000万吨以上;201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同意河北作为国家钢铁产业结构调整重点省,通过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总体来看,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实质上是二次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二次产业的绝对优势地位总体不变,但是二次产业中支柱行业会有所改变,在调整过程中会出现经济波动,从而不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2.承接京津产业带来的结构调整。京津冀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加快了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河北省已经在积极打造各类示范园区,吸引京津产业的进入。如在产业先行的理念下,京津冀三地共同搭建了10个科技创新平台和20个产业合作平台,有序促进产业转移。2014年11月在河北省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园区建设经验交流暨军民两用技术成果对接会上,河北省工信厅副厅长、国防科工局局长徐振川提出,河北要成为“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契合点、推动全省工业转型升级和项目建设的着力点、做大做强军民融合产业的支撑点、推动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的突破点”。2014年12月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宋立民介绍说:“河北省打造了40个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主要面向京津,把先进的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来。”京津冀下一步发展需要高起点规划和布局,而不是简单地产业转移或者数量的扩张,要在符合生态环保的前提下,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实施产业升级计划。京津产业的进入,将推进河北向科术含量较高的产业优化转移和升级。从长期来看,京津冀一体化顺利推进将有利于河北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进而有助于河北省财政收入的增长。

(二)“激进式”经济转型

河北经济转型任务大、时间紧,维持经济稳定增长的难度较大。当前河北经济转型并非一场经过长期积累后的过渡,而是一种“强迫式”经济转型,这是因为河北当前的主导产业仍然是以钢铁为代表的高耗能、重污染、低效益行业。经济转型中的限制政策对主导产业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进而使主导产业拉动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降低,导致财政收入增长乏力。激进式经济转型带来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不匹配,使得消费结构与待构建的新经济结构如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严重脱节,从而不利于经济增长,导致政府财政收入垂直下降。

二、河北财政收入面临的挑战

(一) 减税效应加剧

1.产业结构调整对税收收入形成直接减税效应。当前河北工业企业的产能受到大幅压缩,尤其是高耗能产业如钢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原油加工业等产业较为明显。以钢铁为例,当前河北钢铁产业不断经受“伤筋动骨”之痛,与之相关联的上下游企业如采掘业、煤炭业、汽车制造业、建筑业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从税收角度讲,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地方教育费附加、资源税等大小税种收入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减收效应。

2.产业调整对税收收入形成间接减税效应。不可否认,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可以促进河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经济转型步伐。但是河北在承接京津产业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税收减收风险。这是因为在京津产业进入河北的过程中,不但涉及许多关联或非关联大型企业间数额巨大的股权转让、企业并购问题,而且也存在个人财产转移问题,这些问题都比较隐蔽,在税收征管和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会导致税收收入的降低。

此外,受经济转型的影响,河北钢铁集团、开滦集团、冀东水泥、首都钢铁集团等许多大型国有企业受到了较大冲击,从而导致财政收入增长不稳定。

(二)“有害政府竞争”风险

在承接京津产业过程中,为减弱京津产业的“反磁力”作用并吸引京津产业入驻,河北各级政府都在出台优惠政策、降低进入标准、建立承接平台。如2014年廊坊亿元以上的建设项目就有913项,搭建新兴产业示范区仅固定资产耗资就达29亿元;2014年保定为打造河北“中关村”,投资340亿元构建创业科技基地;2015年河北经贸洽谈会上,衡水为承接京津产业总投资达1081亿元,而引进资金却为730亿元。地方政府竞相直接投资打造承接平台其出发点是对的,但要有“度”的把握,否则容易形成“有害政府竞争”风险,最终造成严重的财政赤字和大量地方债务。

(三) 潜在财政收入不稳定

充分有效的消费结构可以带动对应产业结构的繁荣发展。当前,河北省主导产业低迷,导致职工工资较低,反映到市场经济中就是消费不足,无法带动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崛起,无法拉动经济实现新增长,最终使财政收入难以稳定增长。

三、河北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路径选择

(一) 稳定税收收入

1.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督促大型重度污染性工业企业实行节能减排、技术更新,逐步推进由生产型企业向深加工企业发展,实现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转型升级,如转向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高端装备制造,确保企业总体效益的稳定,从而保证税收的稳定增长。二是引进高新技术,承接京津转移产业,实现产业链对接,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增强企业活力,保证企业能够正常运转的同时,实现由“低质多产”向“高质优产”转变,从而确保转型过程中税收收入的稳定。

2.强化京津产业税收监督。在承接京津产业过程中,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京津产业对接过程中的税收监督检查,尤其加强对大型企业间对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股权转让、财产转移等隐形资金流动的督查,避免企业交易过程中诸多税种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流失。

3.严格各类税收征管。要严格贯彻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的原则,合理安排征收费用的列支结构。如在组织财政收入前,认真贯彻预算法精神,从本地财源的实际状况出发,科学合理地确定财政收入目标任务;在组织财政收入过程中,增强对地方大小税种的管理,提高税收的征收质量。

(二) 强化非税收入征管

要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管理,保证应收尽收,足额入库。取消所有单位的收入过渡账户,按照“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征管模式,使非税收入直接上缴财政;规范非税收入执收行为,加强非税收入项目库动态化管理,及时清理不合理、不合法的收费项目,对保留项目明确征收标准、征收范围和执收单位,及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实行非税收入财政综合预算管理,除有特定用途的非税收入或个别需要补偿征收成本支出外,非税收入原则上由政府统一安排使用,不与征收部门的支出挂钩;强化票据源头控制,按照“归口管理、分次限量、核旧领新”的原则,规范财政票据发放、核销、验旧换新工作,切实将票据源头控收管理落到实处;构建非税收入征管信息平台,通过财政部门、执收单位和银行间信息联网,实现非税收入征缴电子化、数据传输实时化,确保非税收入及时、准确入库。

(三) 规范承接京津产业

对于承接京津产业,省政府要控制和管理好各地方政府的直接投资和优惠政策的数量和质量,尽量降低“有害政府竞争”风险。各地区要立足本地优势,做到因地制宜,充分依托本地优势大力发展与所承接产业的产业,如农业比重较大地区应当立足农业承接大型加工业。要加强对各市区承接条件如技术、人才、产业集群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审查评估。此外,承接京津产业需要理顺京津冀产业的发展链条,形成京津冀之间上下游联动的对接与互补,在一体化发展进程中,通过创新培育出区域新增长点。

(四) 挖掘潜在财政收入

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水平是拉动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的有效途径。要想方设法促进居民消费,如实现京津冀产业对接和转移的前提条件是交通便利、互联网发达、产业链齐全等,河北可以利用这一优势,与京津两地实现合作共建,合作方式可以是北京和天津出资金,河北出劳动力。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财政过多支出,还可以增加河北居民的整体收入,提高消费能力,从而促进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加强互联网建设,实现京津冀联网共享网络资源,增强居民网上消费意识。

参考文献

[1]张波. 河北省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与模式选择[J]. 经济研究参考,2014,(44):10-13.

[2]彭继军. 找准财源建设着力点做大做强“财政蛋糕”[J]. 学习月刊,2014,(10):116.

[3] 宋江云,封莉. 河北2014 经济转型靠什么[N]. 21 世纪经济报道,2014-01-10002.

[4]邢国辉,李杰刚,胡德仁,成军,王相启,李志勇,朱云飞,赵志伟,张硕,苗婧. 科学切分河北省财政“蛋糕”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2012,(69):22-34.

[5]刘明慧,党立斌. 地方财政收入的合意性——基于结构视角的分析[J]. 宏观经济研究,2014,(8):10-20.

篇4

关键词: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企业应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我国续2009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之后,货物劳务税收制度的又一次重大改革,亦是结构性减税政策的重头戏。2012年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在上海率先破冰。

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进展回顾

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并将其纳入“十二五”规划。

2011年1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通知,对试点有关事项做出了较为明确和详细的规定,率先选择交通运输业等“1+6”行业进行试点,逐步推广至其他行业。

2012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自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由上海市分批扩大至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和宁波、厦门、深圳等10个省市。

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意义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主要意义为:

1、经济结构调整的税制改革需求

我国经济结构主要服务对象之一是第三产业,该产业基本上都在营业税的范围之内,对于任何提高现代化服务产业的发展水平,需要通过税制改革予以实现。其中,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就是重要的税制改革模式之一,这种模式符合科学发展财税制度的要求,促进了社会的专业化分工和企业的现代化发展。

2、有效解决重复征税问题

随着经济业态的多元化发展,现代市场行业面临越来越多的重复征税问题,营业税、增值税两者采用分别征收的方法,加剧了重复收税的不合理趋势。目前营业税重复征税问题是各个行业发展的障碍,譬如服务行业,相比于其他国家,其发展程度很低,其中既包括低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营业税重复征收的问题。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具有避免重复征税的功能,面对经济发展的新业务和新模式,营业税的课税范围由此得到调整。

3、有利于优化出口结构,推动服务贸易发展

按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关文件规定,国际运输服务、向境外提供研发服务与设计服务的企业,增值税应纳税额为零,实行免抵退的办法。即有关服务的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对提供服务对应的外购业务所含进项税允许企业抵减,未抵减完的部分可以申请退税。按此政策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对内来说有利于促进本国产品和劳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对外来说有利于形成国际公平竞争的税收机制。

三、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企业应对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于企业来说可能会面临着亟需调整与解决的新问题、新矛盾。企业应该在认可这项利国利民政策的基础之上积极寻求应对策略和解决办法。

1、充分利用合同政策和费率政策的转变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企业收入核算、购入服务或服务成本的核算、原材料和库存商品的核算等按总金额扣减销项或进项来核算,较原营业税下按总金额核算不同。企业应本着税收筹划和安排,在供应商和客户等上下游企业中,通过全流程分析、测算,达到规范执行政策,谋求降本增利空间,对业务部门加强指导。对于相关合同签订程序,应增加财务审核流程,将税负降低惠及业务成本的要求贯彻到业务起点,即合同签约时点,最大限度地享受税制改革给企业带来的优惠。

2、准确规范会计核算,为纳税提供财务数据支撑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会从整体上减少重复纳税,但是具体到不同企业,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受益程度也不一样。可以肯定的是能够准确规范会计核算的企业受益会较多。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业务种类进行合理有效地划分,加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会计科目的明细核算,根据实际情况分别核算适用不同税率或征收率的销售额、应税服务的销售额和营业税应税项目的营业额、免税减税项目的销售额等。另也要重视“应交税费—应缴增值税”会计科目下的明细核算,对取得的不同税率不同服务,及相同服务不同税率的进项税及企业开展不同业务发生的销售额所对应的不同税率的销项税,需要更加明细地核算,为相关税务政策的运用,提供详实有效的财务数据支撑。

3、严格管理,防范增值税发票风险

增值税具有“环环征税,层层抵扣”的特点,增值税下企业发票风险管控的范围更广,要求也更高。企业应当视空白税票如同现金管理,设置专门存放专用发票的场所,存放地点须具备防盗报警等安全条件。增值税专用发票必须在营业地点开具,不得带出企业。企业应定期对涉票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专用发票开具过程中收款凭证、销售订单、发票、提货单四单匹配。

4、用服务外包解决进项税

若企业取得的正常专用发票进项税不够多,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及发展条件考虑将部分服务项目外包,这样会有效降低增值税。在服务项目外包过程中还须认真考察承包企业的资质、信用等,确保承包企业能够提供符合本企业要求的产品,否则虽然进项税问题得到缓解,企业自身却因为供应商服务质量等问题让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结果将是得不偿失。

5、加强内控和内审的有效性,强化企业监管力度。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针对曲解政策擅自扩大抵扣范围等新情况,企业应当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内部审计要融入到企业内部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工作中,构筑制度防线,防范企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缴税款等现象,确保增值税的准确性。

总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作为我国税制改革的一重大举措,初衷就是为了逐步推进税收制度改革、降低企业的税负,为自由竞争创造条件。不同的企业在改革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企业应当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认真的对待。(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石油分公司)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Z].财税[2011]111号,2011,11,16.

篇5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涉税数据;涉税服务

一、引言

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带领我们步入了全新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与传统的数据时代相比,具有巨大的优势,无论是企业经营者,还是公共部门都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为其创造更多的价值。当前涉税服务行业的发展方向是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构筑智能化、个性化涉税服务体系,然而传统涉税服务已无法满足其多样化、个性化涉税服务需求,因此结合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对其进行优化已不可避免。在此背景下,中央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进大数据发展,推动涉税服务优化,其中2015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涉税服务行业运用大数据技术创新涉税服务,标志着我国涉税服务行业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近年来财税学界对大数据与涉税服务的研究逐渐深化,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主要是沿着大数据创新涉税服务的战略意义、问题分析、优化路径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关于大数据创新涉税服务的战略意义方面,李林军(2016)认为信息化不仅是手段、工具,更是理念、模式、产业链的创新,税务师行业的“互联网+”将对财税服务行业的转型升级产生深远影响;李忠尔(2016)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整个社会正在步入信息社会,充分运用网络的优势,构筑新的服务业态,对于优化涉税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大数据时代涉税服务的问题分析方面,乔游(2016)认为数据的安全性与隐私性问题是目前公认的制约大数据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使互联网在政府领域的应用推广面临巨大挑战;雷炳毅(2016)指出在大数据时代下涉税服务行业收集数据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影响了涉税信息的全面、准确,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大数据时代信息采集工作最大的阻碍;王向东(2014)指出当前涉税服务人员对于大数据并不熟悉,对大数据的内涵、大数据技术的功能了解甚少,对大数据重视程度不足;对大数据时代涉税服务优化的建议方面,杨华(2011)提出应优化社会化纳税服务环境,为税务机构拓展执业范围和服务空间积极创造条件,在税收政策咨询、税收资料使用、信息技术利用等各方面为税务提供方便;李渊(2016)在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上要不断研究和探讨,建立涉税信息的大数据库,把分散到各个应用系统的数据集成、整合和统一管理,为数据分析和挖掘提供基础保障;丁芸(2015)认为财税服务借助互联网融合、平等、开放等特性,将信息和数据转变为创新财税服务模式的新动力,财税服务的创新应注意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纳税人为中心,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针对用户需求设计产品。通过梳理国内学者对大数据时代下涉税服务的研究成果发现:大多数学者关注的重点更多集中于大数据与税收征管领域,而对大数据时代下涉税服务行业发展关注较少;对于国外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借鉴不足。与现有的研究不同,本文关注的是大数据创新涉税服务领域,通过分析目前我国涉税服务在大数据时代下所面临的挑战,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综合来看,涉税服务行业应当充分发挥大数据海量性、分散性、多样性与处理速度快等特点,积极推动涉税服务的优化。

二、大数据时代涉税服务面临的主要挑战

涉税大数据贯穿于整个涉税服务过程中,直接影响涉税服务效率和涉税服务质量等方面。大数据时代下涉税服务面临的主要挑战,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涉税信息采集的挑战

随着经济多元化发展、社会分工细致化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支持,纳税人的经营范围越来越广泛、复杂化,经营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核算方式也逐渐由传统的纸质记录向信息电子化、无纸化方向发展。这些变化导致税源进行跨境、跨省、跨市流动性增强,税源的隐蔽性增强。同时,由于管理体制、法律缺失和各部门各领域主导系统开发管理等原因,信息孤岛、信息壁垒现象较为严重和突出,税务部门与涉税第三方、纳税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也较为严重。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征纳双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税务人员具备充分的税收知识与专业的税收征管经验,并拥有部分税收政策的解释权,因此在政策的把握与运用方面优于纳税人。但是在纳税申报信息的掌握方面,税务部门却处于弱势地位,纳税人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对于自身的经营状况肯定最为了解,但出于利益的考量,并非每个纳税人都会按要求披露所有的信息,他们很可能只会提供对己方有利的信息,使得税务部门无法全面的获得纳税人的涉税信息;二是税务部门与涉税第三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少不了与其他经济部门打交道,如企业涉及货币资金的活动与银行密切相关,经营业务范围变化等事项与工商部门相关联,另外与房产、海关等部门也息息相关。本来即使纳税人提供的信息不全或失真,我们都可以通过第三方提供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核查,但由于目前几乎各个部门各自收集的信息只是由本部门使用,而不是各个部门共享,给涉税信息采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二)涉税信息安全的挑战

涉税信息多为纳税人的敏感信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涉税信息不安全容易使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财务状态以及声誉等遭受损失,因此纳税人对于涉税信息安全往往都有着很高的要求。而在大数据时代,涉税服务行业获取的涉税数据具有透明化、公开化的特点,纳税人的涉税信息很容易会被除税务部门和纳税人自身以外的其他个人和部门获取,这使得纳税人的隐私保护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例如,当前金税三期系统已经全面上线,但是除增值税发票升级版中应用了国家税务总局部署的身份数字认证系统外,其余各种保留的应用软件都没有纳入身份认证系统的管理。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传统的“用户名+密码”登录网上办税平台模式已不再符合国家税务总局信息安全的新要求,涉税信息安全面临潜在威胁。此外,由于涉税数据量庞大而且关联性强,在大数据逐步走向开放的过程中,网络黑客可以较为容易地利用挖掘工具和程序破译诸如客户银行账户之类的重要信息,给纳税人造成经济损失。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做好纳税人涉税数据的保密工作一直是制约涉税服务发展的重要问题。

(三)涉税服务人员专业素质的挑战

在当前实践中,涉税服务人员对于大数据的理解仍处于较浅层面,对涉税数据重视程度不高,大多习惯于按照以往经验办事,缺乏大数据理念。随着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企业会计核算和生产经营数据存在于企业财务核算系统、ERP系统等管理信息系统内部,而许多涉税服务人员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缺乏了解,对如何运用现代的数据分析工具来认识、说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此外,涉税服务人员对于以往年度的涉税数据关注度较低,缺乏数据的敏感性,对于涉税服务工作的规律性把握不足。

(四)涉税服务大数据信息系统建设的挑战

在大数据时代下,涉税服务行业急需建立起智能化、数字化的涉税服务大数据信息系统。大数据技术为涉税服务迎来了新的契机,通过数据信息的采集和传输,涉税服务和税务产品将会在行业之间、用户之间以及用户与政府之间进行融合,将提升涉税服务每个环节的价值,推动涉税服务的创新和变革。当前涉税服务行业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难点集中在中小型税务师事务所的信息化程度不足,由于涉税服务大数据信息系统建设初期投入大,大多数的中小型税务师事务所缺乏足够的财力、技术以及相关专业人才去建设大数据信息系统。

三、大数据时代涉税服务的国际经验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许多国家不断优化升级涉税服务,给我国提供了大量的有益经验。其在涉税信息数字化建设、涉税信息人才培养以及涉税信息安全保护等方面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的作法。

(一)涉税信息数字化程度高

涉税信息数字化是大数据创新涉税服务的基础。美国政府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开始建立涉税信息数据系统,并且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工商、房产、金融、海关等第三方部门共享数据的义务。德国涉税数据信息化程度也很高,其基层税务部门以公民的身份编码为基础建立起个人税务信息平台,并已经实现了电子化的纳税申报,提高了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欧盟建立起其成员国涉税数据共享系统,用以监督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纳税人行为,在解决欧盟成员国所面临的国际避税问题方面成效显著。

(二)涉税信息人才培养体系健全

大数据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在人才管理领域,急需培养一批懂得大数据、善于研究大数据的数据科学家。在大数据时代,最核心的资产是涉税数据和数据科学家,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将为全社会提供数以亿计的工作岗位。发达国家在培养大数据人才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例如美国政府在大数据人才培养方面,通过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建立大量的高水平数据科学家人才库,如斯坦福大学、约翰・霍姆金森大学、西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等高校,开设了大数据分析相关专业培养适应大数据时代税务管理现代化发展的人才。

(三)涉税信息安全保护措施完善

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斯诺登与美国安全局导演的“棱镜门事件”折射出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保护工作的缺陷,使得人们对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性感到担忧。在全球错综复杂的国际背景下,许多国家纷纷从“战略”的角度来构建信息安全保护措施。如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法学院2012年设立的重要基础设施保护项目中取得多个学术研究成果,包括非对称安全理论、网络安全保障的公私合作研究、安全风险披露模型等。不仅如此,哈佛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美国著名高校法学院也针对网络安全问题设立了研究项目,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另外,美国政府为了更好地维护涉税信息安全,还建立起了严格的涉税信息安全规章制度,规范了大数据信息生产者、管理者、使用者及相关机构的行为,使他们能够切实承担起保护信息安全的责任;澳大利亚建立了备份运行系统来防范自然灾害的发生导致数据的丢失,所有联入网络的计算机都必须安装防火墙以及正版的杀毒软件不然会被相关部门处罚,其他诸如口令保护、权限保护、电子通行证等我们都现在很熟悉的措施也被澳大利亚反复强调并勒令执行。这些都将有效保障了税务系统的信息安全,防范安全危机的发生。

四、大数据时代涉税服务的优化路径

在大数据时代下,通过分析多样化的涉税数据发掘其内在规律是当前涉税服务工作的重点,运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创新涉税服务,是实现涉税服务优化的重要路径。结合国外涉税服务以及大数据发展的经验,对我国大数据时代下涉税服务的优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推进涉税信息有效整合

涉税信息数字化是指将各类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据。数字化的前提是标准化,无论是纳税人自行申报的信息还是第三方涉税信息,必须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进行采集和存储,才能够实现数字化应用。目前,涉税服务行业虽然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了海量信息,但由于未能进行标准的数字化处理,无法有效地整合利用信息,制约了应用和管理效果。针对目前涉税服务行业采集涉税信息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信息孤岛”的现象,如果仅是依靠传统手工做法,势必耗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对数据的分析和应用也会存在不足。因此,涉税服务行业必须借助计算机技术,对数据进行导入、集中、自动关联与分类应用;同时,对公共税务服务的数据内容进行开放化管理,方便客户进行下载和查询,提升客户的满意程度。通过实现数据公开化来让纳税人客户积极参与到涉税服务决策的制定过程中。借助大数据技术支持,不仅可以提高涉税服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准确、及时地了解纳税人税源状况,更好的为纳税人提供全面精准的涉税服务。

(二)完善涉税信息安全保护措施

大数据时代下,数据信息具有透明化、公开化的特点,使得如何保护好纳税人隐私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认为涉税服务行业应从三个方面加强对纳税人隐私的保护:一是与政府部门积极协调,建立涉税服务相关法律,以此来规范涉税服务行业的发展,避免纳税人隐私的泄露。为了规范涉税服务行业的执业行为,我国应尽快出台包括《注册税务师法》、《税务程序法》在内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约束涉税服务行业,为我国涉税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完备的法律环境;二是应当积极完善涉税服务大数据模式下的基础设施,以此来为纳税人的隐私保护提供设施基础。涉税服务行业应加强网络安全系统硬件和系统安全软件平台建设,加大大数据信息系统维护等资金的投入力度;三是积极加强涉税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加大对工作人员涉税信息安全的培训力度,使得涉税服务人员充分认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通过专业技术的运用不断完善涉税服务中出现的漏洞,不给窃取信息者以可乘之机。

(三)加大涉税服务人员培训力度

大数据时代的核心不是比较取得数据量的多少,而是充分发掘数据的潜在价值,使其发挥最大作用。大数据思维是将总体数据的收集、挖掘、整合与处理,进而采用随机采样对数据进行有效处理。目前涉税服务人员对大数据的运用仍不足,对大数据的认知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强数据分析,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观念问题。为此要在涉税服务行业深入普及大数据相关知识,引导涉税服务人员正确理解大数据的核心理念,培养大数据的思维方式,力争在涉税服务行业营造一个“用数据来说话、用数据来管理、用数据来决策、用数据来创新”的大数据文化氛围,为涉税服务大数据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大数据思维及其运用,不仅有助于涉税服务行业的工作效率提高,更能有效推动涉税服务信息化、现代化的进程。

(四)加强涉税服务行业信息系统建设

涉税服务行业信息系统包括税务数据库(包括税收法规政策资料库、人才库、方案库、客户档案等)、企业信息采集分析子系统、税务风险评估分析系统、税务审计查账系统、风险管理系统等在内的完善的信息系统。建立一套完善的大数据信息系统,不仅利于掌握每个企业的具体资料,并针对实际经营活动状况为每个企业提供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服务方案,从而保留客户资源,避免客户的丧失和流动;而且利于税务师事务所更好地掌握企业的税务风险点,规避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同时促进税务师事务所以此为契机,拓展税务风险防范的高端业务。这样一来,在企业和税务师事务所之间建立了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平台,不仅促进了双方各自的发展,而且为双方进一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因此,涉税服务行业应加强大数据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纳税人、税务机关与涉税服务行业的信息共享。

参考文献

[1]李林军.“互联网+注税”促涉税服务转型升级[J].注册税务师,2015,(10).

[2]李忠尔.互联网催生涉税服务新业态[N].中国税务报,2016-05-20(8).

[3]乔游.浅析“互联网+”背景下的税收风险管理[J].税务研究,2016,(5).

[4]雷炳毅.“互联网+税务”要解决的问题与推进思路[J].税务研究,2016,(5).

篇6

(一)现代服务业概念界定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主要是知识经济时代,基于知识的分工和合作导致的产业链整合的结果。产业链是产业各个部门之间具有一种技术经济关联关系,并依据一定的逻辑关系和空间分布关系而客观形成的一种关联关系形态。 产业链整合的目的在于提高创造顾客价值的能力,以取得竞争优势,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专注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行专业化的生产与经营,对自身不具备竞争优势或成本优势的相关业务外部化,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分工合作,最终提升顾客的价值。

在产业链整合的效应下,服务业从传统的主要面向个人消费者的消费型服务业发展到主要面向企业服务的生产业。目前,理论界关于现代服务业的准确概念和范围还没有达成共识,但一般将面向企业服务的生产业称为现代服务业,而将主要指面向个人消费者服务的传统服务业称为消费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财税[2013]106号)中将现代服务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税目,与物流运输业与邮电通信业并列,并将现代服务业界定为“围绕制造业、文化产业、现代物流产业等提供技术性、知识的业务活动,包括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鉴证咨询服务、广播影视服务”。显然,“营改增”试点方案中的现代服务业并不是特指生产业,因为交通运输业和邮政通信业虽然属于传统服务业的范畴,但也包括了面向企业的现代物流服务和通信服务,现代服务业中的广播电视服务等也面向个人消费者提供。尽管如此,本文主要从产业链的角度展开论述,因此笔者将现代服务业界定为面向企业服务的生产业。

(二)现代服务业特征 (1)服务知识化。从上述“微笑曲线”可以看出,产业链呈现了模块化的分工结构,具有相同或类似知识的业务组合成模块,有利于这些企业或部门掌握该模块的核心知识,形成核心竞争力。不同模块之间,通过提供知识服务,以实现外部性知识内部化,从而提高创造顾客价值的能力,以取得竞争优势。这样,一方面,现代服务业的服务呈现知识化特征,其附加值较高;另一方面,现代服务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其人力资源,决定了其人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较高。

(2)服务精细化和外部化。传统企业往往大而全,通过设置很多部门,聘用各种专业人才,向顾客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但是,现在的人们对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也越来越个性化,单一企业很难满足人们对服务的全部需求;另外,知识的发展,也表现出越来越专门化的趋势,企业要获得核心知识保持核心竞争力,只能专注于某一领域,因而,生产分工也越来越细,行业门类也越来越多。这种精细化的分工,不仅使生产性企业越来越依赖从外部购买服务,而且即使是服务企业,也无法提供全部服务,必须将一部分服务外包,其对外提供服务时,外购的比重加大,中间投入增多,增值比例降低。

(3)服务创新化。现代服务业区别与传统服务业的最典型特征是服务创新,服务创新化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服务业态新型化,二是服务产业融合化。服务业态新型化主要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加快应用,服务业的创新业务明显加快,新兴业态层出不穷,如出现了大量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物联网等高科技新兴服务产业。服务产业融合化则表现为服务业企业必须创新服务提供的模式,以满足客户对服务需求的多样化,这样,企业提供的产品往往融合了多种服务项目,如物流服务,不仅包括运输、仓储、货代,甚至还包含了金融服务(如提供货物保险、代收款等业务);另外,企业的多种经营融合、产品的多种项目融合必然导致产业的多种业态融合,如建材行业往往融合了建材销售和建筑、装修服务等。这种服务的创新导致的产业融合和新型业态的出现,客观上又要求服务企业能够从事多种服务业务,因而,在服务业分工精细化的同时,有些企业的业务却出现了综合化趋势,这在金融业表现尤其明显。

(4)业务国际化。在世界经济正在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国际产业重心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国际产业转移的格局也发生了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知识和信息为核心的服务业国际产业转移蓬勃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和产业转移趋势。服务业的国际化也推动了国际贸易中服务贸易的发展,特别是以服务外包为主的跨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数据表明,服务业FDI存量在1990年~2006年间从48.9%升至62.2%,2008年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可达到1.5万亿美元。

二、“营改增”对现代服务业的促进作用

(一)“营改增”对大部分现代服务企业减税效果明显,有利于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冯秀娟、魏曼通过测算发现,中间投入比率越大的行业,在“营改增”试点后减税效应明显,陈南旭基于甘肃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进行模拟测试,发现“营改增”后甘肃省服务业中有3个行业税负水平上升,l3个行业税负水平下降,整体而言,服务业平均税负将有所下降,这些研究证实了“营改增”对现代服务业具有减税效应。国家税务总局局长在接受采访时称,从2012年1月1日“营改增”试点破冰到2014年1月31日,全国企业共获减税1961亿元,其中所有试点企业减税849亿元,非试点企业购进服务抵扣进项税一共减了1112亿元,试点的结果也说明了“营改增”对试点的现代服务企业减税效应明显。现代服务业的减税效应,主要是因为“营改增”以后,现代服务业税率上升的幅度不大,但其外购的材料、设备、服务承担的进项税额允许从销项税额中抵扣,避免了服务企业与上游企业之间的重复征税。“营改增”的这种减税效应,不仅降低了大部分现有试点企业的税收负担,提升了试点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有效地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大促进了现代服务企业的发展。据报道,截止2013年3月,广东省“营改增”累计减税10亿元,新增现代服务业企业2.5万户,就是这种效应直接作用的结果。

(二)“营改增”产业链减税效果显著,有利于深化产业分工协作,促进服务企业专业化发展 “营改增”试点中的现代服务业和物流运输业,主要属于生产业,位于产业链的两端,为生产企业或商品流通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营改增”试点,使产业链上的企业都征收增值税,从而彻底打通了增值税抵扣链条,从根本上消除了重复征税,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减税效果显著。

产业链的减税效应,可以从两方面来进行分析。一方面,生产企业购买的服务可以抵扣进项税,从而使生产企业的税负下降。假设A公司主要生产通讯产品,2×13年的主要财务数据如下,销售收入为100000万元,销售成本为60000万元(其中可抵扣进项税的材料成本为50000万元,人工成本为1000万元),管理费用10000万(其中外购研发费用3000万,信息技术服务费用1000万元,咨询费用100万元),销售费用15000万元(其中广告服务费5000万元,运输费2000万元,仓储等辅助服务费200万元),假设该公司“营改增”前材料的增值税税率为17%,运输费取得合法的抵扣凭证可按7%计算抵扣进项税,除此之外,无其他可抵扣的进项税,“营改增”后的研发费用等项目等均能获得合法的扣税凭证,不考虑其他因素。A公司“营改增”前后应纳增值税的情况如表1。

比较上表可以发现,原来缴纳营业税的相关项目,包括研发费用、信息技术服务费、咨询费、广告费、运输费和仓储费都是改征增值税,如果企业可以获取合法的扣税凭证,则其进项税额均可抵扣,因而“营改增”后的应纳税额7753.58万元比“营改增”前的8360.00万元,下降了606.42万元,税负下降幅度为7.25%。由于生产企业外购的服务可以抵扣进项税,可以降低其外购服务的成本,不仅可以促使生产企业将一些生产的辅助服务外包给专业的服务公司,而且也促使生产企业将内部的服务项目剥离出来组建专业化的公司,实行专业化运作和专业化管理,有利于实现产业链上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服务企业购买的应税服务业可以抵扣进项税,消除了服务企业之间的双重征税,使服务企业的外包成为了可能,服务企业可以专注于自己具备竞争优势的项目,而将一些辅助项目外包给其他服务企业,从而可以提升服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营改增”有利于促进现代服务企业扩大投资,更新设备 “营改增”前,服务企业的营业税按其营业额全额计算缴纳,服务企业提供服务过程中购买的物品、设备等所包含的增值税无法抵扣,影响了服务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更新。“营改增”后,外购的物品和设备所包含的增值税可以抵扣,特别是外购的设备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一次抵扣,这样,对于处在业务扩张期和固定资产更新期的服务企业来说,新投入和更新的固定资产可以带来大量的进项税,企业可以少缴或不缴增值税,而且还可以降低固定资产投入的成本,因而能促进服务企业扩大投资,新建或更新固定资产,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但也应注意到,如果服务企业在“营改增”之前固定资产投资已经完成,则无法享受购进固定资产扣税的好处,相比新建企业来说,其税负成本就较高,导致了一种事实上的不公平竞争。

(四)“营改增”有利于产业融合,促进服务创新 随着电子商务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业务模式的创新成为了常态,产业不断融合,业务之间的边界也变得更加模糊,混业经营的模式不断出现,在“营改增”之前,要对混业经营的收入分别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是非常困难的,即使是营业税的业务,要区分适用不同税率也是困难的。因而,税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的业务创新。“营改增”后,业务不再征收营业税,这样,商品销售和服务提供业务的整合也就成为了可能;另外,“营改增”将服务的类别也进行了重新的划分和整理,如将原来使用不同税率的物流辅助业务归纳为同一类,整理后的业务按统一的税率征税,不用担心适用税率的不同;第三,“营改增”以后减少了税目,如将多种业务都归纳到现代服务业下,适用6%的税率,因此,即使企业从事的是不同业务,其税率也相同,不用担心业务的整合会导致适用高税率。这样的规定,不仅简化了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更重要的是,为业务创新扫除了障碍,有利于产业的融合,能够有效促进服务创新,适应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五)“营改增”有利于促进服务贸易和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发展 国际贸易已经从传统的商品贸易发展到服务贸易,虽然“营改增”试点方案没有提到服务贸易的相关概念,但对境内的单位和个人在境外提供的有关服务免税,以及向境外单位提供的符合条件的应税服务免税,并且对“离岸外包业务”免征增值税,免征的期限自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这些政策,与出口货物免税政策一脉相承,有利于我国服务企业参与国家服务贸易的竞争,有利于我国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有利于我国服务企业在国际产业链上占据有利地位。

三、“营改增”对现代服务业的不利影响

(一)部分行业税负上升,不利于行业发展 “营改增”试点后,交通运输业中的大部分企业,现代服务业中的有形动产租赁服务、物流辅助服务、广播影视服务和文化创意服务中的动漫业等行业的税负会上升。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税率设计过高,如交通运输业原来的税率为3%,现提到了11%,有形动产租赁服务的税率由原来的5%提到了17%,税率的提高导致了行业税负的增加;二是行业成本结构的差异,我国目前的增值税实行购进扣税制度,传统的制造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由于外购商品的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有较高的比重,而外购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销项税额,所以实际缴纳的增值税并不高,税负在合理的范围内,但服务企业的成本结构与生产企业与商品流通企业存在很大的差异,人工成本在总成本占有较大的比重,部分行业甚至主要成本是人工成本,如动漫业、广播影视服务业等,人工成本无法取得合理的抵扣凭证,可以依法抵扣的进项税额少,并最终导致了实际应缴纳的税额高,使税负增加;三是部分行业无法取得足够的进项税额发票,如物流运输业中的燃油是车辆在运输途中采购的,通常只能获得普通发票,物流运输业中的道路通行费也不可能取得扣税凭证,又如物流辅助服务中的很多业务都属于小额零星交易只能取得普通发票等,没有合法的进项发票就无法抵扣进项税,并导致企业税负上升。虽然“营改增”的总体设计是结构性减税,但政府过于强调“营改增”的减税效应,而这些行业的实际税负上升,一方面容易使“营改增”方案的合理性遭到质疑,另一方面也切实损耗了这些行业的利益,不利于这些行业的发展。

(二)税率设计层级过多,弱化了增值税的税收中性 税收中性是增值税的优势所在,但税收中性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可以依法抵扣进项税,消除重复征税,二是税率档次较少,企业不会因为生产、经营的内容不同而税负不同。原有的营业税的行业差别税率,体现了政府对特定行业的扶持和引导,理论上,“营改增”后应该取消不同行业的差别税率,减少税率设计的档次,充分体现税收中性。但现有的“营改增”方案,在原来的17%、13%和零税率的基础上,新增了11%和6%两档过渡税率,同时,试点方案中还包括了很多减免政策,导致目前的增值税出现了多层次税率的后果。这样多层次税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重复征税,税负不公:(1)重复征税。如果是高税率的企业购进低税率的商品和服务,只能按低税率计算抵扣进项税,实际上导致了两种税率差异部分重复征税;(2)行业税负不公。不同行业,税负不一致,比如同属物流服务相关领域,物流业的税率为11%,物流辅助服务的税率为6%,即使是同一税率,但因为不同企业的中间投入的不同,也会导致税负不一致,比如同属文化创意服务,税率均为6%,但动漫业与广告业就存在巨大差别,其实际税负也就有所不同;(3)抑制业务创新。不同业务融合的业务创新,要求税制设计的统一,虽然“营改增”在统一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这种不同税率设计导致创新业务计税困难,而且试点方案规定,无法合理划分收入的要从高适用税率,不可避免会给企业的业务创新带来不利影响。

(三)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过高,不利于消除重复征税 “营改增”试点方案中,考虑到服务业的规模普遍不大,会计核算的基础与制造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存在较大差异,当然更多地是从减税的角度出发,将一般纳税人的划定标准设为“年服务销售额满500万元”,这样,使很多中小型服务企业可以以小规模纳税人的简易办法征税。但是,这样的设计,带来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服务企业的划定标准要比生产企业的年销售额50万元和商品流通企业的年销售额80万元要高很多,因而中小型服务企业比中小型商品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更有优势,税负也可能较低,从行业竞争角度来说,是不公平的;二是小规模纳税人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如果一般纳税人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买服务,其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就会中断,造成重复征税。从我国目前的现实来看,中小型服务企业占主体,加之存在大量的零星现金交易,使一般纳税人有相当大的业务量无法取得合理的扣税凭证,增加了其税收负担。一般纳税人认定的标准过高,是与“营改增”的目的不相符合的。

(四)服务贸易出口退税政策未明确 “营改增”试点虽然对服务贸易中符合条件的对外服务免税,但相对于货物出口实行的“免、抵、退”税政策,服务贸易出口退税政策并未明确,服务企业无法享受服务出口退税,不利于我国服务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竞争。另外,“离岸外包业务”的免税政策也属于过渡性政策,现政策将于2018年12月31日以后到期,到期以后是否继续实施免税并不明朗,政策预期的不确定会影响这类业务的发展。

(五)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分配体制悬而未决 在分税制下,营业税的收入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而增值税收入则由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按“75∶25”的比例分成。“营改增”后,原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收入如何分配成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博弈的焦点,目前的试点方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回避,财预[2013]275号文《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预算管理的问题的通知》规定,“试点期间收入归属不变,原归属地方的营业税收入,改征增值税后仍全部归属地方,改征增值税税款滞纳金、罚款收入也全部归属地方”。但是,这毕竟是临时性的政策,“营改增”带来的不仅使财政收入如何分配的问题,还包含我国的财税体制的改革大问题,这些问题的妥善处理,会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总体格局,随着“营改增”试点的深入,如何解决财政收入分配体制的问题,就成为了决定“营改增”试点能否成功的关键。

四、现代服务业“营改增”相关政策完善建议

(一)积极推进试点范围扩围,彻底实现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营改增”试点取得了巨大成功,不仅说明营业税改正增值税的政策是正确的,而且也为后续“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围的成功提供了保证。当前,在总结试点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应积极推进试点,将金融业、建筑业等行业逐步纳入“营改增”试点,并最终彻底实现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彻底打通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实现我国税制的根本性转变。但也必须认识到,“营改增”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还要兼顾各方的利益,化解因改革带来的利益格局的调整,以实现“营改增”的平稳过渡和顺利推进。

(二)降低增值税税率,减少税率层次,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我国增值税制度已经实施20年,原有的增值税基本税率、低税率和零税率政策,经过实践检验,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关于增值税税率偏高的讨论从未停止,降低增值税税率的呼声也较高。“营改增”后出现的多层次税率,不仅使部分行业出现了税负不降反升的局面,也不利于税收的征管,而税率的差别歧视,也不利于行业的公平竞争,不利于市场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应“营改增”之机,在降低增值税税率原则指导下,合理设计增值税税率,减少税率层次。笔者认为,在充分测试不同税率水平对我国经济和财政收入影响的基础上,实行三档税率:基本税率,低税率和零税率,其中基本税率在13%左右,主要针对生产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征收,低税率在6%左右,主要针对服务企业征收,出口贸易和国家重点扶持的有关产业实行零税率,但必须严格控制减免税政策的范围。

(三)改革增值税专用发票体制,推进增值税征收模式改革 我国的增值税区分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制度在增值税实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普通发票无法抵扣进项税,造成了事实上的重复征税。随着“营改增”试点的推进,增值税专用发票制度产生的不利影响日益显现,而随着税收征管手段的发展,增值税彻底转型,废除名目繁多的各类发票制度(包括各种行业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推行单一增值税专用制度成为了可能。因此,笔者建议,对增值税业务实施单一发票制度,即所有企业均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包括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将增值税专用发票纳入金税工程,企业只需取得符合要求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即可依法抵扣进项税,这样,不仅可以彻底完善增值税的抵扣制度,降低企业的税负,而且还可以推进增值税征收模式的改革,降低增值税征税的难度,降低增值税的征税成本。

(四)落实服务贸易出口“免抵退”制度,促进经济结构转型 未来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将日益增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使我国成为服务贸易大国和强国,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要求。虽然相对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监管更加困难,但这不应该成为阻挡落实服务贸易出口“免抵退”制度的借口。笔者认为,在今后“营改增”的试点过程中,必须对相关条款进行修订,彻底实现对服务出口的零税率,并积极探索服务贸易的“免抵退”制度和管理方式,切实落实服务贸易出口“免抵退”税制度,提升我国服务贸易企业的竞争力,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

(五)推进财政分配体制改革,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分配机制 从长期来看,“营改增”必将改变我国的经济结构,也将改变我国财政收入的来源结构。虽然目前实行试点行业“营改增”后的收入归地方财政收入的政策,但该政策仅是权益之举。如何推进财政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妥善处理好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分配机制,是决定试点成败的关键。或者,可以说,“营改增”试点倒逼我国财政收入体制改革。目前而言,大多数学者和政府官员,主要着眼于如何分配“营改增”前后的收入,笔者认为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矛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中央和地方事权和财权相适应的制度,结合“营改增”试点,进一步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合理分配,在保留现有中央财政收入总体稳定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二是综合推进税制改革,重构地方税体系,笔者认为,随着“营改增”的深入,增值税收入在中央和地方合理分配是不可避免的,这样,地方政府就失去了营业税这个地方收入来源最稳定的税种,仅从调整增值税收入分配比率上是无法弥补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损失的,因此,在推进“营改增”的同时,应该综合推进我国税制的总体改革,特别是推进以财产税为主的税制改革,构建以财产税为主体的地方税体系;三是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适当增加服务业不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额度,避免因“营改增”而导致的地区财政收入不平衡局面的进一步恶化。

参考文献:

篇7

今天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市人大、政协“两会”精神,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各项任务,回顾总结今年以来的工作,认真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鼓舞干劲,确保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确保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刚才,我们对去年完成目标优秀单位和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发扬成绩,再接再厉,没有受表彰的单位多加反思,迎头赶上。会上,各位副市长也都进行了书面发言,我都同意,希望各级各部门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克难攻坚,奋力开拓,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发展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持续提升”总基调,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强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产业集聚区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有效克服了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影响,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具体讲,可以概括为“两个加快、两个平稳、一个回升”。

(一)“两个加快”: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6.9亿元,增长21.5%。9个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9亿元,增长24.5%。房地产开发投资24.6亿元,增长44.3%。二是对外贸易增速加快。—月份,全市引进省外资金99.3亿元,增长49.6%,居全省第3位;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1亿美元,增长162.3%,增速居全省第5位。

(二)“两个平稳”:一是粮食生产形势平稳。全市小麦种植面积达到458.5万亩,较上年增加1.6万亩,有望连续10年增产增收。二是消费需求增长平稳。预计—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3亿元,增长15.5%。接待国内外游客1412万人次,增长17%,旅游总收入95亿元,增长16.8%。

(三)“一个回升”:即工业生产逐步回升。面对去年四季度以来工业持续下滑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超前谋划,科学应对,加大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帮扶力度,加强煤电油气运等要素保障,工业经济下行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呈现出“见底回升”的良好势头。预计—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比第一季度增幅提高3.1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专用设备制造、食品、纺织等行业均实现20%以上增长。

二、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正确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找准加快发展的努力方向

(一)要充分认识到今年我市经济工作面临着更为严峻复杂的环境。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今年是我市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相伴的一年,可以说挑战大于机遇、困难大于希望。从国际来看,世界主要经济体仍处在后经济危机时代,欧债危机不断、中东形势紧张、美国经济复苏进程缓慢,这对我市新能源、钢铁等产品出口形成较大影响。从国内来看,今年全国调低GDP增长目标至7.5%,这是八年来首次低于8%,说明对经济增长的预期下降。国家对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放松,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这必然对我市的房地产以及冶金建材等重点支撑行业形成较大冲击。从省内来看,围绕市场、资金、资源、人才等展开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地市抢抓机遇、竞相发展的势头更为强劲,如果我们稍有懈怠,就可能陷入被动、落于人后。

(二)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市经济运行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在看到经济形势总体较好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值得关注的趋向性和苗头性问题,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主要表现在“三个不容乐观”:一是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不容乐观。一季度,我市GDP增长5%,低于全省11.1个百分点,居全省18位,比周边的濮阳、新乡、焦作分别低了8.6、8.4、5.5个百分点。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处于全省末位,与全省16.4%的增速相比,差了近11个百分点。二是工业生产效益不容乐观。金融危机以来,一直比较困难的钢铁、化工、电力、建材等行业增速进一步回落,效益进一步下滑。钢铁行业下降11.4%,煤炭开采和选洗业下降6.1%,电力下降12.2%,新兴工业多晶硅行业也陷入困境。这些都是我市的主导产业,直接影响了我市工业增长速度和效益水平。三是产业结构形势不容乐观。7大主导产业中,90%以上的产品处于产业链条中的前端和低端,几乎没有直接面对广大消费者的终端产品,一直处在“有生产企业、无终端产品、缺失话语权”的被动局面,这已经成为我市产业链拉不长、生产空间拓不开、产业结构不优化的最大制约。

(三)要充分认识到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必须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城镇化率低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和各种矛盾的聚焦点,是导致群众生活质量差、收入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总体经济效益低、对外竞争力弱的根本原因之一。从当前看,我市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面临的突出矛盾是需求不足,而加速城镇化恰恰是扩大内需最综合的牵引点。因此,在下步工作中,特别要强调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按照产业为基、就业为本、有序转移的原则,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大需求空间,以此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力求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突出重点,狠抓关键,选准突破口,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经济工作总的要求仍然是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全面落实市委十次党代会和市人代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既定工作部署。在工作中要突出把握好两点:一要稳中求进。就是继续突出扩需求、创优势、破瓶颈、惠民生“四个着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巩固和扩大已有成果。二要因势应对。就是因应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进一步增强政策措施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前瞻性,确定阶段性工作重点,及时调整具体工作部署,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体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即“九个一”:

(一)抓住一个根本,就是要在新型城镇化引领上实现新突破。新型城镇化引领是关键和突破口,一头连着工业化,一头连着农业现代化。抓住了新型城镇化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抓住了新型城镇化就抓住了投资拉动的“助推器”。新型城镇化的特征体现为“六个新”,即一是“新”在涵盖农村,从农村着手推进城镇化;二是“新”在不牺牲农业和环境;三是“新”在农民可以就近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四是“新”在不再区分农民市民身份,都是从事一、二、三产业的新型职工;五是“新”在农民和市民享受一样的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六是“新”在以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目前我市城镇化还存在整体水平较低、规划编制滞后、产业支撑薄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管理和公共服务不到位、城市建设缺乏特色、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

下一步,我们要按照“高起点规划引领发展、以人为本、打造精品、城乡统筹”这四个原则,紧紧围绕“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四级配套的现代城镇体系,围绕“1+4+2”城市组团式发展模式,突出“一个中心”,实施“六路并进”,加快推进“三个区”、“三个体系”建设。具体要抓好“一个高起点”、“六个切入点”。一是“一个高起点”,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规划建设,是最大的节约;低标准规划建设,是最大的浪费。坚决做到“两不原则”:不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房子,不建没有经过设计的房子。二是“六个切入点”:第一,加快交通道路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一规划,二修路。我们要先把我们的基础设施建好,筑巢才能引凤,必须要这样。平台建设就是修路,路修好后,企业来了就好办,没有路,企业一看没劲,荒草丛生的,满目疮痍,就不好办。第二,加快绿化、水系等生态景观建设。今后凡是修建城市主次干道,必须把绿化带考虑进去,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做到疏密结合、错落有致。安汤新城、安东新城及中央商务区要坚持没有围墙,更不能建沿街门面房,创造优美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吸引客商投资。许昌是一座缺水城市,但在新区新开挖了一条景观河,水系生态建设运作思路明晰。我市也是一个缺水城市,要把水系生态建设作为当前一项重点工作、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第三,加快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步伐。要制定更加优惠的对外开放政策,以面向沿海、面向央企、面向大型民企、面向世界500强、面向外企为重点,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把高成长性产业、城乡建设等领域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强力推进。第四,加快城市组团起步区建设。各城市组团要建设起步区,要按照宜居宜业原则,以高于中心城区的标准建设城市组团,吸引中心城区的产业、人员外迁。第五,加快提升中心城区功能。改造提升老城区,统筹推进旧住宅小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商业开发,提升老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和整体形象。第六,加快人文景观建设。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挖掘文化资源,建立重要的标志性建筑物、标志性公园,增加文化含量,努力形成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城市风格,不断提高吸引力和凝聚力,进一步提高城市品位。

(二)明确一个关键,就是要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突破点,也是“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切入点。今年年底前,新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内所有村庄、城郊村必须全部启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各乡(镇)政府所在地至少启动建设1个新型农村社区。安东新城、安汤新城至少启动建设1个3—5万人的新型农村社区,各县(市、区)至少启动1个1万人以上的新型农村社区。

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第一,合理确定推进时序。根据各村现有状况和条件,合理确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的时间和顺序。对基础条件较好的,必须参照城市社区标准继续完善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对具备异地共建条件的社区,必须参照城市社区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重点推进;对暂时不具备大规模建设农民住宅的,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对规划的一般村,严格控制宅基地审批,不允许村庄进行外延式扩张,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异地并村建设新房。第二,合理确定建设模式。要坚持“转、并、改、迁”的原则,认真研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转”是将城中村、产业集聚区中的居民直接转成城市居民;“并”是在城市新区中,合理规划都市村庄;“改”是指对不具备迁村条件的要进行村容村貌整治;“迁”是设法将生活在偏远山区、深山老林的散户迁出。第三,合理推进建设工作。要重点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一要坚持政策引导,尊重群众意愿,解决民愿怎么引的问题;二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三要坚持土地经营政策不变,探索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解决权益如何保的问题;四要坚持产业支撑,就业为本,解决收入怎么增的问题;五要坚持集约利用、节约土地,解决耕地不减少的问题;六要整合项目,多方融资,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七要坚持主体下移,多方参与,解决谁来建的问题;八要坚持创新机制,完善服务,解决如何管的问题。

(三)突出一个重点,就是要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实现新突破。工业是带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产业支撑。我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四个少”:一是终端产品少,全市7大主导行业,90%以上的主要工业产品属中间产品,无论是装备制造、汽车,还是纺织、医药,直接面向广大消费者、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附值产品少。二是知名品牌少,行业竞争力不强。三是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少,新兴产业还不强大。四是产业集聚少,产业集聚区内企业布局分散、聚集度不高、产业链条不完整,龙头企业、骨干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没有显现。

下一步,我们要着重在“五个要”上下功夫,一要扩增量。要抓住产业转移机遇,大力招商引资,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市场需求和较强竞争力、对经济发展有强劲拉动作用的新产能。二要优存量。虽然传统产业对经济的下拉作用比较大,但在经济发展中仍具有重要地位,决不能弃之不顾。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产品结构优化,改进工艺技术,延伸产业链条,坚定不移地在发展精深加工和研究终端产品上做文章,力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要正视现实困难,抓紧研究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做好企业服务工作,使企业转型升级有一个过渡期。三要补短板。虽然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在全市工业经济中占比不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强,但从长远看,这些产业具有强劲的成长性,潜力巨大。下一步,要着力打造精品品牌,在落实好已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再研究实施一些扶持政策。四要促集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既是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又是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要认真贯彻“一个特色、两个结合”的要求,确定1—2个主导产业,壮大集群,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的产业链条,使每个层次都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五要求创新。要把科技创新与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把解决产业转型升级技术瓶颈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产学研合作,力争攻克一批产业重大关键核心技术。

(四)打牢一个基础,就是要在新型农业现代化上实现新突破。我们要走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两不”就是不牺牲粮食和农业,不牺牲生态和环境。一方面,要切实抓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规模经营是提高效率和采用先进技术的前提,在推进过程中,要注重集中布局,最低以100亩为单位,只要不低于这个标准,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宜大则大,宜小则小,但必须是集中连片。在这个区域内,除了农业基础设施外,不能有村庄,不能有高速公路。要把“百千万”工程与粮食核心区建设结合起来,保粮先保地,保地保产量。当前,重点要抓好夏粮生产,确保颗粒归仓。另一方面,要切实抓好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这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要在6大现代农业引领区的基础上,突出“基地支持、龙头带动、流通服务、特色高效”的原则,打造10大产业集群。一要体现产业化,也就是要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实现农产品就地加工、农工商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链。二要体现系统化,促进同类加工企业的集聚和农业生产基础布局发展,要体现产业特色,搞好空间布局。

(五)夯实一个后劲,就是要在重点项目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今年,我市共安排了150个省市重点项目,但从前5个月完成情况看,总体进展较慢,项目开工不足。—月份,全市150个省市重点项目预计累计完成投资85.7亿元,为年度目标的33.9%,低于序时进度7.8个百分点。其中,省重点项目预计累计完成投资28亿元,仅完成年度目标的28.1%;市重点项目110个,预计累计完成投资57.8亿元,也仅为年度目标的37.8%。

下一步,我们要着重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抓项目方面,第一,既要抓好项目,又要抓大项目。好项目就是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就是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项目。大项目就是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将来能形成产业的项目。开封汴西产业集聚区一个奇瑞汽车项目,就带动100多家相关企业落户,形成了一个主导产业。第二,既要抓好经济项目,又要抓好民生项目。项目建设具有系统性。工业、农业、三产等都是经济项目,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促进的项目,必须抓紧抓好。同时,又要抓好保障性住房、公路建设、水利建设、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项目。第三,既要上新项目,又要提升老项目。要按照“现有企业要有新项目、新上项目要有新水平、新上企业要有新技术、新技术要能支撑新产业”的思路,积极引进新项目,推进产业产品结构转型升级。同时,要抓好安钢、林州重机等老项目改造提升。二是服务项目方面,建立健全“一二三四五六”工作机制。“一”是每个重点项目建立一个由市级领导任指挥长的项目建设指挥部,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程优质服务;“二”是做到项目征地企业不与群众接触、手续报批不与部门接触;“三”是严厉打击项目建设中的强装强卸、强揽工程、垄断工料等不法行为;“四”是严禁向企业乱摊派、乱检查、乱评比、乱罚款;“五”是坚决刹住吃拿卡要报等不正之风;“六”是落实首招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站服务制、过错追究制、客商评议制、按期兑付制六项服务承诺。

(六)强化一个动力,就是要在招商引资实效上实现新突破。招商引资是“一招应多变”、“一招求多效”的关键性、全局性举措,无论是加快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还是转变发展方式,都离不开招商引资。从全国、全省先进地市的发展情况看,凡是发展速度快,各项指标靠前的市,都是招商引资力度比较大、引进资金比较多的市。可以说,招商引资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谁抓的好,谁抓的实,谁就能够快速发展。

下一步,要重点做到“四个围绕”、“三个到位”。一方面,要做到“四个围绕”:一要围绕新兴产业抓招商。要谋划推出既能与我市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又能与外商需求相吻合的招商引资项目,力争取得新突破。二要围绕项目抓招商。要更加注重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同时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引进一批旅游精品项目。三要围绕形成产业链抓招商。产业链的实质是产品链。不能泛泛地谈产业招商,而是要把重点细化定位在具体产品上。抓高端产业,就是抓高端产品。要着眼提升产品层次和竞争优势、弥补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以核心产品为立足点的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四要围绕龙头企业抓招商。引进了一个富士康,产生的效益不可估量。北关区引进了一个凤竹纺织,人家自己就能带来上下游的几十个企业。实践证明,引进一个大项目,就能推动一个产业迈上新台阶;引进一个龙头企业,就会带动一批关联企业配套发展。对招大引强,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争取每年引进一两个重特大产业龙头项目。另一方面,要做到“三个到位”。第一,对在谈项目,跟踪要到位。对正在洽谈的项目和签订投资意向的项目,想尽一切办法,用我们最大的诚意感动客商、留住客商,把意向变成实实在在的项目。第二,对签约的项目,抓落地要到位。对已签约的项目,要严格按照项目签约的先期承诺,不厌其烦,派个小分队,切实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第三,对未开工项目,症结解决要到位。对已经签约但尚未开工的项目,要按照提供“保姆式”服务的承诺,积极帮助客商做好立项、选址、环评等前期准备工作,及时把困难解决在发生之前,真正把项目从“纸”上落到“地”上,把协议项目变成开工项目。

(七)发挥一个优势,就是要在文化旅游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实际上是在塑造城市的灵魂,打造城市的特色,这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名片。这几年在文化旅游上没少下功夫,我们也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来宣传、推介文化旅游品牌,也得到了更多的认可。但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还没有很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文化旅游产业规模不够大,层次不够高,开发利用不够充分,产业链条不够长。突出表现为“三个不到位”。一是资源整合不到位。旅游企业、景区、景点,“弱、小、散、乱”,不能很好地适应游客对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现在各县(市、区)可以说都有拿得出手的东西,但发展旅游决不能各自为政,否则就会成为散兵游勇,成不了大气候。我们宣传红旗渠、宣传曹操高陵,难道仅是为了林州、为了县吗?所以发展旅游一定要有整合意识,才能形成重拳出击。二是包装不到位。旅游推介还是打游击为主,没有形成统一的对外促销联盟,没有培育出像兵马俑、九寨沟一类的世界级旅游精品。三是产品开发不到位。旅游产品缺乏地方特色,缺乏叫得响的品牌。品牌就是与众不同之处,就是能让别人记得住你的东西。比如提起水城大家就想到威尼斯,提起音乐之都就想到维也纳,提起时装之都就想到巴黎,这些城市无一不是靠着各自的特色闻名于世。

下一步,我们要围绕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市,围绕打造国际旅游城,在扩大规模、提升层次、打造品牌上寻求突破。一要塑造精品。在景区建设管理、旅游产品开发、配套设施完善、文化文艺演出等方面上一个层次。把殷墟、红旗渠等品牌擦得更亮、叫得更响。让客人在留得下、玩得好,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二要开拓市场。做到国内和国际市场要两手抓,重大节会活动和常规观光旅游两手抓,传统游客市场与新开辟市场两手抓。三要项目带动。没有好的项目,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只能是一句空话。目前,文化旅游是银行大力支持的产业,一定要抓住这一机遇,找准好项目进行建设,扶持培育一批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龙头企业和龙头项目。殷墟国家大遗址公园、三杨庄汉代遗址、中国文字博物馆二期、“十系百项”行动计划等,一定要做实、做深、做透、做大。四要融合发展。加快旅游业与文化、文物、体育、农业、工业、商务会展等产业的融合,不断培育开发文化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八)围绕一个目标,就是要在财税收入上实现新突破。—月份,我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5.1亿元,增长8.6%,总量和增幅分别居全省第8位和第17位,较上年同期分别后退1位和2位。因此,我们要切实强化税收征管,努力提高财税收支水平。一是强化税收征管,应收尽收。不仅要西瓜,而且还要拣芝麻,“积少成多,积沙成丘”。第一,围绕依法治税,应收尽收;第二,围绕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不打折扣;第三,围绕完成收入目标,毫不动摇,确保上半年实现财税收入“双过半”目标;第四,围绕打击扰乱税收秩序的各种不法行为,绝不手软。二是强化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优先保证工资性支出、社会保障性支出,对于生产建设性支出要根据需要,加快支出进度,对于会议费、接待费、公务用车、新建办公楼等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集中资金用于必保的项目。三是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不断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扩大政府采购规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强化联动纽带的作用,全力协调税务金融财政等各部门的关系。积极协调金融部门与有关方面的关系,确保全年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全省贷款平均增幅,使贷款规模和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九)健全一个保障,就是要在保持和谐稳定上实现新突破。当前,我市和全国、全省一样,政治大局稳定,社会和谐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但是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仍然存在,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全市社会大局稳定。特别是今年形势复杂、任务繁重,下半年又要召开党的十,更需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因此,大家要各尽其责,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要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一季度,全市安全生产形势不错,但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紧紧抓住当前安全生产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开展打击非法违法、纠正违规违章、治理安全隐患专项行动,锲而不舍抓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后续工作,继续保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局面。二要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工作。各级各部门务必要高度重视,切实把担保机构风险的化解和防范作为紧迫任务抓紧抓好,摸清底数、分类处理,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特别是非法集资问题,我市处置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总体形势趋稳向好,但由于涉及群众数量大,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潜在的不稳定隐患不容忽视。三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继续做好和社会稳定工作,及时发现和化解社会矛盾。做好食品安全、打击非法用工等工作,力争把各种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努力开创政府各项工作新局面

今年的目标任务,无论是省政府下达的,还是市里下达的,包括十个方面实事,我们都已下达分解。要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或超额完成,关键靠抓落实,关键靠转作风。5月31日,召开了全市“机关建设月”活动动员大会,今天会上又印发了《市人民政府工作目标绩效考评办法》征求意见稿,目的就是要通过采取有力措施,实现机关作风的大转变和效能大提升,促进工作落实。具体讲,就是要强化“五个必须”。

(一)必须履行职责、恪尽职守。一是任务必须承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工作任务,是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更是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必须承担的重要责任。各部门还要逐项再细化,逐级再分解,落实到具体承办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做到人人心中有目标,个个肩上有担子。二是责任必须明确。要突出落实主体,明确落实责任,健全落实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落实,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机制。对重点目标的运行情况,实行周调度,月督查,季通报,分析存在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对市政府重要决策部署及领导批办交办事项等,要强化督查,促进落实。三是作风必须扎实。必须努力做到“严、细、深、实、快”。所谓“严”,就是严格、严谨,严格遵守公务员纪律,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反对自行其是、敷衍塞责。所谓“细”,就是细致、周密,每一项工作都要精心筹划、严密组织、分工明确、责任细化,反对马虎从事、粗枝大叶。所谓“深”,就是深入研究、深层思考、深刻把握,掌握规律性、增强预见性,反对若明若暗、浅尝辄止。所谓“实”,就是查实情、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反对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不能“说起来像钢条,干起来像面条”。所谓“快”,就是讲时间、讲效率,快速反应、快速启动、快速实施,反对拖拖拉拉、贻误时机。如果每项政府工作都能按照这“五个字”的要求去做,就会大大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必须依法行政、科学决策。依法行政、科学决策是把目标任务变为现实的关键。一要进一步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各级政府和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把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行为纳入法制轨道,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二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重大事项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在作出重大决策前,通过多种形式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必要时应举行听证会,增强群众参与度,接受群众监督;涉及重大财政支出的决策,必须进行充分评估论证。三要自觉接受监督。要在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的同时,更加注重接受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要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拓宽群众监督渠道,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对行政行为实施监督的权利。

(三)必须争先创优、开拓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必须大力发扬争先创优精神。一要有新的观念。观念更新,万两黄金。当然,结合工作实际,解放思想绝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有实实在在的目标,即“三看”:一看有没有抓住机遇,用足用活省里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抓住了就是解放思想,没抓住就没有解放;二看赶先进,你追上了先进,或缩短了与先进的差距,你就是思想解放,否则就没有解放。现在不仅不进则退,而且小进也是退,不是风景这边独好,而是风景大家都好,先进地区更好;三看后面的追兵,追兵越来越近,就是没有解放思想,就是空谈解放思想。目前,我们的条件并不差,和沿海发达地区的不少城市同具有交通、资源等相似的优势条件,为什么发展比他们慢,原因主要是思想没有他们解放,对外开放的力度没他们更大。二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精神决定风貌。目前,我们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亟侍解决的问题,精神萎靡不振,回避退缩,困难会越堆越大,问题会越积越多,势必影响甚至贻误改革和发展的进程。我们要促使各自分管的工作领域有所突破,努力成为抓工作抓落实的高手,抓管理抓业务的能手,跑项目跑资金的好手,努力促使主管的工作出色、出彩、出众,展现出部门工作的新特点、新亮点、闪光点。三要有开拓创新的胆略。我市现阶段的发展,迫切需要开拓创新精神,只有一鼓作气,继续开拓创新,想别人不敢想的事,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才能使发展的活力进一步迸发。

(四)必须团结和谐、同舟共济。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新的生产力。一是要切实加强政府班子的团结。我们必须珍惜工作感情、共事友情和事业热情,必须以工作为重、以发展为重,切实增强团结意识,自觉维护团结,切实在政治上互相信任,思想上互相交流,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努力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二是部门领导必须积极维护团结。各部门主要领导同志要主动维护班子成员之间的团结、部门之间的和谐、工作之中的协作。政府组成部门是代表市政府在履行职责,各部门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整体利益出发,站在全局的高度考虑问题、谋划工作。三是要切实加强广大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的团结。整个党员领导干部队伍要做到思想统一,人心安定,目标明确,力量凝聚,要有宽容理解、支持帮助的和谐气氛。只有这样,大家才会专心致志地投入工作,才会迸发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才会形成个人出成果、集体出成绩、单位大发展的喜人局面。

篇8

代县长曾范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我们励精图治,克难攻坚,经济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本届政府履职的五年,是我县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五年,也是加快发展、提升实力的五年,更是改变面貌、进位赶超的五年。五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围绕“赶超跨越、求变图强”发展主题,大力推进“一路一带”和“三地一城”建设,顺利完成了县六届人大历次会议和“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克难求进稳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面对经济持续下行压力,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主动适应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到年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可实现169.4亿元,年均增长4.5%,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可实现57.1亿元、54.5亿元和57.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可完成100亿元,年均增长2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完成57亿元,年均增长11.3%。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到2.1万元和1.1万元,年均分别增长6.6%和8%。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可实现9亿元和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1%和12.5%,是近两年来全市唯一保持财政收入“双增长”的县份,在全省县域排名中晋升3位。

——加快转型调结构,发展质量得到提升。三次产业结构从2011年的24.7:25.1:50.2调整为33.7:32.2:34.1。五年开工建设项目50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6个。石油产业开发逆势投资47.34亿元,打井379口,产油152.5万吨。开发区2平方公里起步区完成全部土地征收,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总投资26.9亿元的辽伊长铁路即将通车,结束了伊通没有铁路的历史。投资30亿元的中部城市引松供水伊通段工程进展顺利,建成后将有效解决我县水资源短缺问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加值预计实现98亿元和29亿元,规上工业企业可达到50家。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和实缴税金预计实现354.3亿元和4.16亿元,年均增长15%和3%,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分别达到1764户和20500户,被省授予新一轮民营经济腾飞先进县。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455亿元。农业总产值预计实现98亿元,年均增长5.5%。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16198公顷,粮食总产稳定在30亿斤左右。新建设施蔬菜面积7.9万亩、牧业小区3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到1515个和210个。200兆瓦光伏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0万亩“秀绿山也”大果榛子基地、铠绎循环经济园区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建成投产,被列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在全省率先建立智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国内首创的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系统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被农业部确定为整体推进试点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暨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建成使用,阿里巴巴“村淘”项目、开犁网落户伊通,村级电商服务站实现全覆盖,被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亿通国际商贸物流城、金港城商贸综合体等一批商贸物流项目建成运营。投入资金5亿元,建设旅游项目23个,成功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伊通火山温泉生态文化旅游等3个项目入选全国优选旅游项目。

——深化改革促开放,发展活力充分显现。强力推进各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制定并公开权力清单2460项。承接省、市下放审批事项53项,清理审批事项225项,在全省率先实现网上全流程审批,审批时限压缩50%以上。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搭建盛达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等三个投融资平台,累计融资11亿元。放宽市场主体准入管制,实行“五证合一,先照后证”,新增工商业户9550家。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有序推进。出台国有、集体土地和房屋补偿安置暂行办法,完成土地征收1044公顷。不动产登记中心正式运行,被列为全国不动产登记试点县。加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力度,成立伊通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关停污染企业41家,取缔非法矿山52家。开展农村产权改革试点,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国有林场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清收非法侵占林地2.8万公顷,完成造林2.3万公顷,被确定为全省绿化美化整体推进县。

——建管并重强基础,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完成县城总体规划调整和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完成12个乡镇、42个重点村总体规划和城区5个专项规划编制,并科学组织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南部新城初具规模,库仑大路基本贯通。伊通河城区段综合治理一二期工程全面完工。全县瞩目的国道姚盖线长伊公路(依家屯至伊通镇段)正式开工建设。完成民族团结广场、高速公路出口广场和火车站站前广场建设。改造棚户区45.5万平方米,其中2016年完成征拆25万平方米,是前四年的总和,并创造了30天征拆3000多户的伊通速度。完成暖房子工程95.2万平方米。改建县城主要街路18公里、巷路31条。新打水源井5眼,改造铺设城市供水、供热、污水管网374.4公里。新建热源厂2座,集中供热面积达到395万平方米。城市管理力度加大。依法彻底取缔三轮车,新增出租车651台、停车位5900个,新的县城公交系统投入运营,城区交通秩序更加规范。加快省级卫生城创建步伐,新建污水、垃圾、病死畜禽三个处理厂,建成水冲公厕18座,城区卫生实现机械化清扫、网格化管理、全天候保洁。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新修县乡村公路69.2公里,伊通至二道公路建成通车。除险加固小(二)型水库16座,治理河道3.9万米。环境连片整治14个乡镇、34个村,打造了伊公、伊范、伊磐三条精品线路和一批亮点村屯,被省政府评为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

——以人为本惠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五年累计支出民生保障资金100多亿元,年均增长20%。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改造校园校舍14.8万平方米,校园危房全部消除。新建县满族幼儿园和实验中学,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验收,职教中心被评为省级实训基地示范校。切实完善公共卫生、文化服务功能。改造提升乡镇卫生院5所,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181所,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9%,被评为国家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和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民族体育场建成使用,民族体育馆即将完工。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大院、有线电视实现村级全覆盖。加快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次,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发放低保金1.8亿元、医疗救助资金6305万元。改造农村危房3745户,配建廉租房3967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475.7万元。投资5163万元,解决了9.8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落实《吉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12月1日起全县65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县城公交车。加快贫困人口减贫脱贫,五年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5545.9万元,2012至2015年实现29160人脱贫、10个贫困村出列。2015年精准确认贫困村27个、贫困户8086户、贫困人口14131人,2016年可实现7845人脱贫、11个村出列。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关系和睦和谐,宗教管理全面加强,被国家民委评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落实县级领导包案制度,工作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安全生产责任有效落实,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天网工程”实现城乡全覆盖,社会治安管控能力有效加强,平安创建活动被评为省级先进县。“六五”普法工作被评为国家级先进县。

——转变作风提效能,政府建设不断加强。五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45件,政协委员提案196件,办复率达到100%。扎实开展群众路线、“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认真整改落实省委巡视组、市委巡察组反馈意见,共查摆、整改各类问题420个。行政效能监察力度不断加大,政府系统党风政风持续改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效率不断提升。全面加强政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成立县政府法律顾问团,全程参与政府重大事项决策。成立城乡规划委员会、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对人事编制、资金使用、行政审批等重点领域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初步建成。

与此同时,统计、审计、气象、地震、档案、史志、残联、金融保险、妇女儿童、人民武装等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尤为宝贵。这是县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拼搏、攻坚克难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热情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县域综合实力不强,经济结构、产业格局和发展质量不优;工业总量小,科技含量低,缺乏能够支撑产业发展的大项目;服务业发展水平低,总量不大,质量不高;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社会保障压力较大;部分干部解放思想不够,缺少敢于担当的意识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我们将锁定目标,砥砺前行,全力赶超跨越

今后五年,是我县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伊通乘势而上、大有作为的重要发展机遇期。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县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以五大发展理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导,以“赶超跨越、求变图强”为主题,锁定“三地一城”目标定位,以“一路一带”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主线,深入实施“项目强县、民生优先、文化铸魂、绿色发展”战略,统筹推进“五化”进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走出一条经济快上、人民快富、面貌快变的发展新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全省县域中上游。

今后五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比2016年翻一番,突破300亿元,年均增长12.1%;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年均增长21.4%;地方级财政收入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2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2%和8.4%,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中游。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紧紧围绕县第七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扎实推进政府各项工作,着力打造实力伊通、生态伊通、靓丽伊通、活力伊通、和谐伊通。

——以“一路一带”为引领,“三地一城”为目标,“五区联动”为格局,着力打造实力伊通。

积极参与哈长城市群经济分工,锁定配套工业基地、休闲度假旅游基地、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和长春最美卫星城建设目标,实施“一路一带、双核带动、五区联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长伊城际快速通道和伊通河绿色生态共享发展带建设,打造中部县城提升改造区(含长伊工业集聚区),北部2.5产业集聚区(景台),南部生态涵养区,东部梅花鹿特色产业发展区,西部能源和商贸集聚区,以县城提升改造区和2.5产业集聚区为核心,带动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好“无中生有”和“有中生新”两篇文章,改造提升汽车零部件、建材、石油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科技、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工业,培育壮大支柱性产业,初步形成以新兴工业为引领、支柱性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全力推进服务业跃升攻坚。加快发展旅游、信息技术、物流仓储等现代服务业,逐步补齐服务业短板,构建全方位、立体化、链条完整的现代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深度开发民俗风情、休闲度假、冰雪娱乐、康体养生、乡村生态等旅游项目,打造旅游精品,确立旅游品牌。加大火山温泉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宣传推介力度,创建“中国火山温泉之乡”。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围绕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特色农业、量产农业、都市农业、精品农业、现代农业、休闲农业和优质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分享农业、定制农业、创意农业、养生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跨越。推动一、二、三产紧密融合,放大三产融合“乘法效应”,实现联建联创、联动发展。到2021年,实现产业结构的根本性转变,县域考评综合排名进入全省一类县前15名。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绿色发展为方向,环境治理为依托,着力打造生态伊通。

巩固提升生态优势,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耕地、林地保护制度,建立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赔偿制度。启动地热和水资源规划编制,制定开发保护管理办法。实施伊通河全流域综合治理,2018年伊通河出界水质达到三类标准。完成城区黑臭水体治理目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实现100%。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严格农用地布局和用途管控,有效遏制土壤污染。坚决制止和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为,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保护规划。持续推进清收还林和植树造林,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打造吉林中部森林覆盖率最高县份。加快完善伊通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体制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早日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新型城镇化为导向,省级卫生城为载体,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打造靓丽伊通。

统筹城乡建设,突出规划引领,强化建管并重,彰显满族特色,加快建设精美县城、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注重提升品味、完善功能,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实施城市亮化和景观路建设工程,改造老旧小区,整治弃管小区,彻底消除棚户区。实施伊通河绿化美化工程,建设绿地走廊,打造沿河景观带。完成四平至伊通一级公路和伊通外环建设,谋划实施伊通至长春城际轨道交通等项目。完善乡镇规划,发挥节点镇集聚能力,强化乡镇产业支撑,培育、建设工业主导型、生态旅游型、商贸流通型等特色小镇,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小城镇体系。优化乡村发展布局,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加强农村道路、排污排水、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环境整治、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镇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以深化改革为统领,创新发展为动力,优化环境为保障,着力打造活力伊通。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规范权力运行,加强行政审批法制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管理,最大限度提高办事效率。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改进投融资体制,强化政府融资平台和银企对接平台功能。全面深化农村、教育、卫生等领域综合改革,构建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公共资源的服务体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开展全民创业行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与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全力优化发展环境,营造公正文明的执法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深入推进招商引资,创新机制,科学谋划,确保更多项目落户伊通、更多资金注入伊通,助力伊通经济快速发展。

——以改善民生为宗旨,精准脱贫为重点,社会稳定为基础,着力打造和谐伊通。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普及高中教育。提高办学水平,整合伊通河北部教育资源,推动职教中心晋升职业教育学院。完善医疗机构防治结合、医养结合功能,五年内完成所有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加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体育惠民和文化民生工程。积极促进就业,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建立人力资源市场。提升社会救助水平,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加快补齐贫困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加强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教育医疗和住房安全保障,确保按时完成脱贫目标。增进民族团结,培养树立民族团结进步典型。维护宗教稳定,推进宗教事务管理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创新体制机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建立健全社会预警、突发事件应急和社会动员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应急处置能力。扎实推进公安改革和警务转型升级,实施科技强警,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深化“平安伊通”建设。

三、新的一年,我们将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努力取得经济社会发展新突破

2017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与2016年持平;地方级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8.2%;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7.5%和8.5%。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项目、建园区、广招商,推动经济总量不断扩张。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强县战略,启动建设百个以上项目、完成百亿元以上投资的“双百”工程,滚动实施工业、农业、服务业、基础设施、民生“五个十”重点项目。加强项目储备,瞄准国家政策资金投向,在完善基础设施、保障改善民生、繁荣文化事业等方面,谋划、包装一批重大项目,同频共振向上争取,力争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计划盘子。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围绕意向项目抓跟进、签约项目抓推进、开工项目抓服务、建成项目抓投产,推动项目早签约、早建设、早达产。突出抓好项目服务,完善项目建设责任包保机制,建立项目“选址、落地、建设、投产”全程跟踪服务体系,实行领导包保、定期调度、现场办公等具体措施,保证项目建设高速推进。全年计划建成30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完成投资120亿元以上。

全面加强集聚区建设。快速推进长伊中线沿线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七通一平”,提升工业项目承载能力和配套服务能力,完成标准化厂房建设,完善集聚区孵化器功能,使工业集聚区成为工业强县的有力支撑。加快新兴现代物流集聚区建设,主动接受长春辐射带动,承接长春物流产业转移。启动景台2.5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推进景台片区2平方公里起步区土地整理和项目引进,加快与长春的产业融合、项目融合和基础设施融合,重点发展集研发、销售、咨询、创意、文化、服务外包、休闲度假、周末经济为一体的2.5产业,打造新型服务业发展区。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县域经济总量扩张的突破口,依托交通区位、资源禀赋、民族文化等各方面优势,广泛开展招商,全力引进一批对伊通经济拉动作用大、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工业、服务业支撑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发展后劲。严格落实《招商引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强化招商队伍建设,采取小分队上门招商、以商招商、亲情招商等精准招商形式,提高招商实效。全年力争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个,到位资金达到130亿元。

(二)保运行、稳增长、添活力,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强化工业运行指导。进一步完善信息反馈和预警制度,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产品的监测,抓实生产要素供应,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坚持经济形势月调度、季分析制度,统筹工业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提高持续性、均衡性和协调性。抓好对企业的日常服务和数据统计工作,积极推动企业入规,年内力争新增规上企业10户以上。

助推企业转型发展。做好三维地震石油勘探工作,推动石油企业加大投资、扩能提产。对重点企业实行“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加快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丰富产品种类,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扶持、鼓励困难企业嫁接改造、靠大联强,通过合资、合作、出售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提高闲置资产利用效率,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落实好国家和省市扶持政策,加大民营经济扶持力度,降低准入门槛,放开经营行业和投资领域,进一步激发民营资本投资创业热情,促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新增民营企业70户以上,推动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和税收稳定增长。

滚动实施十大工业项目。分别是:1、中源连锁石油10万吨油料仓储项目;2、吉林锐特年产120万套一体化车轮技改项目;3、年产1500台秸秆打捆机异地建设项目;4、年产10万立方米水泥秸秆墙板续建项目;5、瑞莱门窗年产80万平方米金属门窗建设项目;6、孙氏鹿业年产5000吨鹿产品深加工建设项目;7、英创医疗年产5000套高端医疗器械续建项目;8、武汉凯迪30兆瓦生物质发电项目;9、文迪伟业年产2万套石油设备建设项目;10、韩建管业新建年产10公里预制管廊建设项目。

(三)强产业、稳基础、育特色,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壮大。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市场导向,优化种养结构,调减玉米面积30万亩,因地制宜扩大鲜食玉米、大豆杂粮、蔬菜水果等作物种植面积。抓好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建设百个牧业小区、千栋蔬菜大棚和万亩绿色水稻基地,实现发展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业现代化。加快伊丹食用菌、景台中草药、三道百合、河源山珍食品等园艺特产业发展,打造地域性知名品牌。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建立健全“收储运”体系,变资源为资产。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扎实做好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工作,摸清“三农”底数。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4700公顷,确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13万公顷和11.5万公顷。打造一批粮食高产示范区,推动粮食生产由重产量向提效益转变。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抓好孤山河、伊丹河等小流域综合治理,完成石门水库等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创新农业科技,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推进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用农业机械化承载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机总动力2万千瓦,全程农机化覆盖率提高5%以上。加大清收还林力度,完成造林3000公顷,强力推进城镇、村屯、道路绿化,提高森林覆盖率。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稳妥推进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加快推进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建设,推广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土地流转方式,土地规模经营增加10%以上。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等经营模式,抓好铠绎经济循环园区、嘉悦生态园区等行业领先企业扩建续建工程,统筹推进元一新型智慧农业先导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棚膜经济、休闲采摘等特色农业。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抓好“伊通梅花鹿”“伊通黄牛”“伊通山珍”等地理标志申报认证,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滚动实施十大农业项目。分别是:1、亿达蓝莓果蔬生态园区续建项目;2、年养殖12万对种鸽、育肥鸽项目;3、马鞍山露美采摘园建设项目;4、温氏集团大孤山20万头商品种猪养猪场建设项目;5、温氏集团年产20万吨猪饲料建设项目;6、嘉悦民族服务生态园续建项目;7、铠绎经济循环园区扩建项目;8、石门水库除险加固项目;9、向前、伊丹、范家拦河闸除险加固项目;10、孤山河、伊丹河治理项目。

(四)增亮点、树品牌、扩规模,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

打造旅游亮点。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编制伊通全域旅游规划,加快示范区项目建设,使旅游业尽快成为我县优势战略产业。重点围绕火山温泉地质资源、生态资源、满族文化民俗资源、健康养老资源,开发建设独具特色的多样化旅游产品体系,提高伊通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火山温泉养生度假、乡村特色旅游、民族文化体验、民族美食品尝四大特色旅游基地,改造提升南山、牧情谷等景区,加快大孤山、马鞍山地热温泉资源开发利用。办好“第四届中国榛子科技与产业研讨会”,开展各类采摘节和民族节庆活动。创建乡村旅游示范村镇,发展“农家乐”50家以上,实现旅游惠民、旅游富民。

做强电商品牌。发挥阿里巴巴“村淘”“开犁网”“指尖上的财富”等电商平台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孵化引领作用,拓展村级电商服务站功能,培训引进更多电商人才,扩大电商从业人群,培育电商龙头企业,打造伊通特色电商品牌。引导电商与制造、商贸、物流等产业融合发展。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0亿元以上。

扩大服务业规模。全面落实服务业跃升攻坚任务,依托服务业集聚区和特色小镇,构建发展新平台,巩固壮大旅游、电子商务、物流仓储、养老健康等现有服务业,培育引进金融、信息、科技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社区服务、物业服务、文化餐饮等基础服务业,提升业态层次,拓展服务领域,推进集聚发展,实现规模和质量双提升。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力争达到67亿元,同比增长12%。

滚动实施十大服务业项目。分别是:1、嘉禾汽车物流综合服务产业园建设项目;2、长春锦绣家园生态养老中心建设项目;3、宝捷集团南部新城农贸大市场续建项目;4、宝捷集团金夕阳养老小镇续建项目;5、翔天置业医养结合养老社区建设项目;6、宝捷大酒店改扩建项目;7、福临满族民俗文化风情园建设项目;8、牧情谷旅游风景区扩建项目;9、县花鸟鱼虫大市场续建项目;10、伊通民俗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

(五)重规划、建精品、严管理,推动城乡建设再上台阶。

健全规划体系。以建设“三地一城”为载体,突出规划引领,完善城市功能,实现城市扩容与提升品位相统一。启动编制县城控制性详规和交通、供水、电力、通讯、园林绿化等专项规划。编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全面清理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快镇村规划编制,逐步推进全覆盖。严格规划审批,强化规划约束,加大规划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章违法建筑。

加快建设步伐。围绕创建省级卫生城,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启动伊通河全流域综合治理,划定两侧禁养区,加快沿河景观带建设,提升档次品位。完成县城污水管网改造,实现达标排放。彻底淘汰小锅炉和黄标车,治理道路扬尘和建筑扬尘,改善空气质量。更换主街路路灯,改造提升次干路路灯,增设交通信号灯,实施主要街路两侧建筑物亮化工程。完成乌苏大街、福安街等街路续建工程,新建农村公路28公里,完善城乡交通路网。加强伊通河源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吉林伊通野生梅花鹿保护地建设。实施绿化美化整体推进县工程,加快镇村污水排放、垃圾处理、安全饮水、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建设美丽生态文明乡村。

提升管理水平。明确部门职能、管理权限和管理责任,真正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合作、无缝隙、全覆盖的城市管理机制,提高城市管理实效。继续开展城市百处微治理活动,坚持晨检制度,对市容环卫、交通秩序、广告牌匾、市政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实行精细化管理,打造文明卫生、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建立农村道路管护和镇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深入实施农村“五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创建省级示范村,打造样板村群。

滚动实施十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分别是:1、长伊中线(一级路)沿线工业集聚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道路(伊通河北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国道姚盖线长伊公路(依家屯至伊通镇段)工程建设项目;4、伊通县城客运站移址新建项目;5、县城街区主次道路续建项目;6、伊通河城区段防洪三期工程建设项目;7、伊通河两岸城市景观(生态护坡及底泥清理)建设项目;8、县城路灯改造提升建设项目;9、国道抚公公路(伊通镇至营城子段)改建工程建设项目;10、县城支线污水管网改造及自来水分区计量DMA建设项目。

(六)惠民生、促发展、保稳定,推动社会事业更加繁荣。

加强财政保障能力。深入推进社会综合治税,强化税收征管能力,加大非税收入征缴、稽查力度,确保应收尽收。用足用好国家支持政策,争取上级项目资金额度比上年增长50%。严格执行预算,优化保障序列,重点保工资、保民生、保运转。压缩行政管理性支出,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加强财政监管,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成立国有资产管理中心,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能力。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分级落实脱贫攻坚包保责任,强化组织保障,形成攻坚合力。加快扶贫产业开发,建立项目带户机制,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稳定脱贫。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硬件达到退出标准。加大资金投入,落实好医疗、教育、养老、金融、低保等帮扶和保障政策,实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建立严格、规范、公正的贫困退出机制,确保2017年实现5845人脱贫、11个贫困村出列。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加大教育投入,新建实验小学,扩建职教中心、第一中学和满族高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抓好乡镇卫生院人才引进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村卫生室功能,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职业技能培训2000人,开发就业岗位5000个。完善农村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化整体转换,实现全网光纤接入。落实民族政策,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积极向上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打造民族特色广场、特色村寨,改造提升满族博物馆,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县。加强满族文化挖掘整理、研究交流和传承发展,加快发展公共文化事业,扎实做好30周年县庆筹备工作。同时,进一步做好新闻出版、妇女儿童、统计、气象、老龄、残联、民兵预备役等各项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合视频监控资源,加快推进智能交通网络建设。改善派出所办公条件,加强农村治保会建设,全面提升打防管控能力。落实工作责任制,规范秩序,减少存量,控制增量。整顿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保证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开展各类应急演练,提高有效应对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消防、危化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煤矿、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安全整治,持续抓好隐患排查整改,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滚动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分别是:1、县第三公办幼儿园建设工程;2、满族高级中学综合办公楼建设工程;3、职教中心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工程;4、实验小学移址新建工程;5、伊通特色型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工程;6、营城子镇老年养护中心建设工程;7、营城子镇污水处理建设工程;8、县城公园改造提升工程;9、伊通地震监测中心综合体建设工程;10、县城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四、新的时期,我们将履职尽责,恪尽职守,全面提升政府执行力

始终坚持为民施政。坚持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把为全县人民谋福祉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让全县人民生活的更加美好作为政府工作的奋斗目标。强化宗旨意识,提高施政水平,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高度关注和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办好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好事。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有计划地做好“民生预算”,把有限财力最大限度用于民生项目,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切实做到务实勤政。坚持把狠抓落实、务求实效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要求。强化政府系统执行力建设,对全年重点工作,建立“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节点督办、限时问效,确保目标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任务完成到位。实施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定时限、定标准、定奖惩,最大限度地激发活力、催生动力、推动发展。坚决查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深入整治“庸懒散浮拖”,促进政府工作高效运转。

全面加强依法行政。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理念,带头维护法律权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权限履行职责,自觉把行政行为纳入法制化轨道。坚持不折不扣地执行县委决策,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定期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县政协通报情况,进一步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质量。深入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坚持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加快推进依法治县进程,依法规范行政行为。深入开展“七五”普法教育,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