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范文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2:0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

篇1

[关键词] 信息化中小企业对策

一、前言

中小企业作为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在国内大约有829万家,总产值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40%,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信息化的水平,其需求和采购意向直接影响着IT设备相关生产厂商的生产。因此,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需求特点, 了解其实施策略就显得十分重要,并一直是IT设备厂商关注的焦点和国家政府部门制定决策的依据。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

中小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对内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水平,对外要迎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信息技术为它们提供了最好的解决途径。但是,由于受到管理观念、经营能力和条件以及员工素质的限制,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购买能力有限、技术产品辩识水平较低、使用环境较差,即使在一些较为重视信息化工作的企业中,计算机还只是更多地停留在充当打字机或电子账本的低水平,不仅没有实现内部的网络互连,而且在业务过程中也很少直接借助计算机的帮助。根据有关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一直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信息化的应用更是得不到普及。

自2000年以来,中小企业信息化就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然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情况并不令人乐观。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比较已经达到了60%以上,但许多行业信息化的成功率不到10%,作为企业信息化最核心的ERP系统,已实现的企业仅为2.9%,强烈的反差说明中小企业信息人形势严峻。而且,还有近一半的企业没有配备计算机。即使在一些信息化建设相对较好的企业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从不同程度上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资金短缺。从中小企业本身来看,数量比较多,企业规模相对比较小,资金实力相对有限,而信息化改造由于技术含量相对较高而需要相对较高的投资资金,所以资金不足就成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制约因素。

2.政府支持不够。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各级政府的信息化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的资助重点都是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根本没有被提及;二是政府部门本身在信息化过程中“没有带好头”,如中小企业每个月还要带着报表到税务局排很长时间的队交报表等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信息化的成效;三是政府在给大企业提供资金的同时还贴息,而中小企业则是依靠自己的积累投资。

3.信息化人才不足。这种不足表现为绝对不足和相对不足两种情况。首先,大量中小企业本身由于生产过程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所雇佣的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也相对有限,很难适应和承担企业信息化所赋予的重任。其次,大量中小企业的规模相对比较小,每个产品上所分摊的人才工资成本相对比较高,这样产品就失去了最基本的价格竞争力。

4.传统观念和管理模式。首先,在改革开放中快速致富的许多暴发户实际上并不懂得管理,当然也不可能看到信息化管理的潜在效益,所以也就不可能有兴趣去学习信息化管理工具。另外,大量存在于中小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使得信息的传递几乎没有障碍,所以信息化的需求也相对较低。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 由于企业规模较小,投入少,期望值高;抗风险能力较弱,经不起信息化失败的打击:企业的IT基础设施差,有的企业甚至需要从铺设局域网开始做起;企业管理基础薄弱,许多规章制度尚未健全;人员素质尤其是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信息化的实施比较困难.针对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解决这些问题。

1.遵循效益原则。

(1)效益启动原则。信息化的全过程,对业务部门的效率,如库存量、资金周转天数等,进行详细评估,用数字来说明信息化对提高生产效率的贡献和对管理变革的促进作用。

(2)低成本原则。从操作角度说,低成本信息化,首先要坚持渐进原则,比如分期投资,要根据实际情况,随需随买;其次是实用为本。

(3)渐进性原则。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任何的信息化,都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逐步投资完成。

(4)可持续原则。信息化建设,一定要考虑到未来的长远发展。当前开发、建设的信息系统必须是可扩充、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可以不断增加或改进,网络建设要考虑到未来的需求,应成名就必须是可升级、可集成的,不能因为技术升级而废弃原来的软件。

2.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策略。

(1)目标定位至上的策略。信息化一定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否则做出来的东西就是“四不像”,既不能为业务带来好处,又不能为新的增长创造条件,可能最后造成很大的浪费。

(2)管理和信息化建设规划要同步。努力创建一种集中分布式的管理模式,既要把一部分权力集中起来,进行有效的控制,又要让各个点能够灵活地分散经营。

(3)重视跨行业的协同模式。企业和供应商、客户、投资者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组合。

(4)企业的应用基础。即员工业务素质、经理的管理素质、变革能力、整个外部应用环境等等。

五、结语

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化 政府管理 信息化平台 苏州市

一、前言

信息化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深入社会的各个方面,并在不同层面上促进社会的加速发展和变革。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中小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管理、经营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采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广泛利用企业内外部的信息资源,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逐步实现企业运行的全面自动化,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同时,企业信息化也是一个伴随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加强企业运作控制,建成现代企业的过程。

为了系统、全面地了解苏州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规划情况,以指导和推动苏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苏州市中小企业局、苏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成立课题组,联合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航天自动化有限公司,组织了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调查活动,采用发放问卷、在线调查、走访客户、电话询问、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共发放问卷12000份,回收822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196份。这些企业户数在全部企业中所占比重虽然不高,但其资产、销售、利润却占有相当比重,这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苏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此次调查的目的是揭示苏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误区,以推动企业以信息化为武器,塑造核心竞争能力。同时通过此次调查,帮助IT企业深入了解苏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重点和未来的投入方向,开发出相适应的产品。

调查结果显示,苏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大部分企业认为,提高效率和强化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难点是资金不足,成功的关键是企业领导重视并参与。大部分企业都很重视接入Internet,主要作用是为了获取信息,但不注重企业网站和企业邮件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企业越来越重视整合利用信息资源,并认为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是加强企业对生产、财务、销售的信息化。

该项调查吸引了大批企业信息化相关人员的参加,根据受访者填写的个人身份,在样本中,企业总经理、CEO约占16%,CIO或其他IT相关人员占34%,CFO及其他财务人员占15%,营销及销售人员(Market/Sales)占21%,业务人员占14%。从样本的这一构成情况来看,该调查基本上反映了企业中与信息化相关的各类人员的综合意见。

在受访企业的信息化应用中,办公自动化是最直接也最广泛的方向,有68%的受访者表示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体现在办公自动化之中。企业信息化的其他应用依次是:财务管理(56%)、业务管理(55%)、宣传(42%)、库存管理(42%)、客户关系管理(40%)、经营决策(30%)和供应链管理(25%)。从这一顺序来看,恰好是越高端以及越前沿的应用,普及的程度越低。企业往往是从低端和直接的应用开始,逐渐认识和接受信息化,然后再一步步地深入。

二、苏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

⒈苏州市中小企业人员规模分布

在企业规模上的选择上,参与本次调查的企业规模分布最多的是100-500人的企业,其比例占59.6%。其次是大于500人的企业,其比例占27.7%,企业规模小于100人的企业比例为12.8%。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迫切性和企业的规模相关性比较高,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对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升需求就越迫切。从该调查样本所选择企业规模的数据分布上可以看到,它们正代表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流应用和主流需求。

⒉苏州市中小企业计算机与管理软件的普及情况

调查显示,苏州的中小企业在计算机和管理软件的应用上已经非常普及。占74.4%的中小企业用户已经使用了计算机和管理软件;在没有使用的企业中也有7.7%的企业准备购买相关的计算机和管理软件;只有17.9%的没有应用信息产品的中小企业用户,不打算使用或购买计算机和管理软件产品。45%的受访者选择了量身定做,这一比例反映出,企业目前所接触到的多数信息化产品并不能适合于企业自身的需要。22%的受访者提出,希望服务商在对通用方案进行客户化个性改进之后提供给自己,这说明许多方案本身是有可取之处的,不过,如果客户化个性改进的成本过高,企业也是无法承受的。

⒊苏州市中小企业管理软件的应用状况

调查显示,在使用了计算机和管理软件的中小企业中,使用最多的软件是财务软件,其比例占50.5%。经过20多年对财务软件的推广,财务软件的使用已经深入到大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应用中。此外,进销存软件的使用比例也达到了27%,进销存应用促进了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进步。它能够充分解决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一些比较基本的问题,如:能够自动实现打印送货单据;企业家可以随时检查自己的经营状况;它使企业员工在一种规范的软件环境中作业,让中小企业的业务和管理在流程化、制度化方面得到固化,使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办公软件的使用,占到21.2%,从中可以看到无纸化办公在苏州市中小企业中的应用也得到了一定的普及。但是,非常遗憾的是,企业在使用生产制造软件的比例比较少,只占9.5%。生产制造软件能够帮助制造型企业在灵活地按单生产中获得最大的效率。但从调查的数据上看,苏州市的制造型企业对这种软件的应用并不是很普及,这表面上看是企业应用的积极性不高,但实际反映的问题是市场上没有简单易用的软件提供,而且大部分生产制造软件的通用性差并且价格昂贵。最后,还有22.5%的企业没有使用任何管理软件,这也表现出一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困境:一是对管理方面的应用软件认知不足,二是现有的管理软件复杂度和学习成本都比较高,三是价格便宜的软件比较少。这些都是中小企业难以跨入管理信息化门槛的主要障碍。

⒋苏州市中小企业对管理软件的需求状况

中小企业对管理软件的应用需求就是要解决企业的具体问题。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正从一种被动、朦胧的状态进入自发、积极理性的状态;调查还表明,目前存在的多数信息化产品并不能适合于企业自身的需要。

苏州市中小企业用户使用管理软件最想解决的问题,大部分都集中在库存、销售和财务管理方面。其中,需要减少各库之间调货麻烦的占67.1%;随时掌握商品库存情况的占52.3%;掌握每个客户的销售收入的占51.8%;降低财务和供货商对账的占50.5%;降低财务和业务对账工作量的占45%;精确核准原材料和成本的占20.3%。从中可以看出,苏州市中小企业对管理软件的需求,主要是对企业运营流程中的物和财的管理,其典型表现为:对内集中在库存和财务对账管理,对外是销售客户和与供应商的财务管理。

⒌苏州市中小企业网站建设的状况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门槛的下降,中小企业对互联网的认识和应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调查显示,在苏州市的中小企业中,有29.7%的企业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网站,有70.3%的企业还没有建立自己的网站。但是企业上网的目的和如何利用网站来进行自身业务的推广,仍然是大家还比较困惑的事情。从中可以看到,促进企业建立网站的环境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一方面是企业建立网站的成本还比较高,维护和更新是最大的难题;另一方面,凭借企业自身的实力在网络的宣传和推广上获得的效益不是很大。这些都是阻碍企业建立并利用好网站的重要原因。

⒍苏州市中小企业影响管理软件应用的决策者分布

在企业管理软件的决策上,中小企业基本上是企业主说了算。调查显示,苏州市中小企业在选择管理软件的过程中,主要的决策者是老板(企业主),其比例占78.1%;其次是财务的负责人,占20.2%;业务负责人和上级单位对他们的影响都是微乎其微。在市场经济的运行环境下,企业主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用最低的成本去获得最大的收益。管理信息化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企业主规范管理流程和提高管理效率。如果管理软件不符合这两个需求,主管部门也很难推进管理软件的普及和应用。

⒎苏州市中小企业了解管理软件的渠道分布

对于管理软件的购买,中小企业还是比较信任专业的软件销售公司。调查显示,苏州市中小企业在购买管理软件时,了解和购买的方式一般选择通过专业的软件销售公司,占69.5%。由于管理软件的复杂性要比通用性软件要高,专业的软件销售公司对软件的安装、应用和维修服务都有一套比较规范的流程和制度,这样才能保证软件的应用能够在中小企业中顺利实施。此外,朋友推介的占15.3%,通过网络的占14.4%,通过电脑商城的占9.5%,通过其他方式的占10.8%。

⒏苏州市中小企业管理软件升级的需求分布

中小企业对管理软件的应用要求一般都比较低,只要能满足其基本需求即可,对软件的升级周期的要求不是很高。调查显示,苏州市中小企业用户对软件升级的需求不是很高,占65.7%的中小企业选择1年后才升级;有16.0%的是半年才打算升级;有13.2%的是1个月升级;有5.1%的是3个月升级。

⒐苏州市中小企业购买管理软件主要方式分布

对于管理软件的销售,中小企业最需要的是现场销售。调查显示,苏州市中小企业用户在有购买管理软件意向时,有42.3%的企业需要软件公司或软件销售公司派业务人员来访,进一步说明软件的应用效果;有28.8%的用户需要眼见为实,需要安排现场操作示范说明;有21.2%的中小企业希望参加软件公司组织的免费培训。只有7.7%的只需要电话联系。

⒑苏州市中小企业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状况

电子商务的产生,让中小企业用户更加便利地接触客户和供应商。调查显示,有21.3%的苏州市中小企业从事过电子商务活动。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有78.7%的中小企业还没有参与过电子商务的活动。这表明,电子商务从认知到普及应用还有非常大的空间。

⒒苏州市中小企业购买管理软件意向分布

部分中小企业对管理软件的购买处于观望状态中。调查显示,有74.2%的苏州市中小企业打算在1年以后购买管理软件,可以看出绝大部分都处于观望状态中;有14.3%的中小企业有意在半年内购买;有5.5%的企业计划在3个月左右购买;只有6%的中小企业欲在1个月左右行动。

⒓苏州市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培训的兴趣分布

中小企业对企业信息化培训服务兴趣非常浓厚。调查显示,苏州市的中小企业用户对于政府或者软件企业,提供相互交流和免费的企业信息化培训服务兴趣非常浓厚,有70.2%的中小企业表示,愿意参加这些活动,并希望能够提前通知他们。只有29.8%的中小企业对这种活动的兴趣不是很大,他们都表示无法参加这种交流和培训活动。

⒔信息化与工作模式的碰撞

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必然遇到原有工作模式与信息化要求之间的冲突,对此,绝大多数的受访者都表示,可以接受工作模式的调整。其中,40%的受访者表示完全可以接受,28%的受访者表示工作模式可以进行大幅度的调整。表示不能接受工作模式调整的,仅占受访者的4%。这一结果反映出企业对于信息化服务的极大配合。

⒕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咨询费用的承受能力

对于信息化咨询中的收费,受访者的态度也是非常积极的。28%的受访者表示,如果IT咨询服务商提供的咨询服务确实能够增加企业的收益,那么他们完全能够接受在信息化咨询中的收费。55%的受访者回答较为谨慎,他们认为如果收费不高,那么他们将可以接受。

⒖未来三年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重点领域分析

2007年,中小企业在核心业务系统建设方面,将出现突破性进展。调查显示,2007年,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于财务管理、税务管理、企业计划系统、数据整合、数据仓库和决策支持系统的支撑。近半数的大型企业将进入数据整合和决策支持阶段,由于数据整合和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必须建立在统一的业务平台和统一的数据管理基础上,所以这标志着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在不断提升,将在以信息化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三、苏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⒈总体应用水平较低

作为信息化主体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差异较大。尽管以高科技为代表的一部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处于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初级阶段;网络的应用主要停留在获取和信息上,用于生产过程控制的很少;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还处于单机使用的起步阶段。大部分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水平目前尚处于一般事务处理的单机应用和简单信息管理阶段,呈现出“信息孤岛”、资源不能共享、信息化建设综合优势发挥不出来的局面。从系统应用和网络增值服务来看,除CAD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应用较好外,整体效果不明显。大部分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知仅仅停留在产品宣传、知名度提高等较低层面上,缺乏对电子商务的深刻认识。

⒉信息化意识有待提高

有些中小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上存在很多偏见和误区,缺乏乐于接受新事物的精神,认为不搞信息化企业照样能发展,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在当前对许多人来说没有网络就无法工作、生活的情况下,少数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还不会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和网络。实现上网的中小企业较少,即使在已上网的中小企业中,多数所做的工作也仅是在网上开设了主页和E-mail地址,既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没有借助网络开展商务活动。

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有些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信息化=软件化”,把企业信息化看作是计算机人员的事,认为与自己的关系不大。其实,企业信息化不仅是软件的开发、应用和计算机网络的建立等,更重要的是在信息化的过程中,要配合信息化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等。

对于信息化管理系统,有些中小企业盲目追求上档次,搞豪华版;有些觉得应该先实施再付钱;有些盲目想少花钱,多办事;有些甚至主张完全立足自主开发。这些错误的思想,最终所导致的最大受害者,还是企业自己,不得不接受投资的浪费和项目失败的无情现实。

⒊信息化投入资金不足

尽管近年来国家对信息产业资金的投入增长很快,但资金投入的绝对额相对于发达国家甚至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尤其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现象普遍。中小企业资金投入不足来自两方面原因:一是市场竞争日益加剧,销售市场含有过多的不确定因素;二是IT软硬件设备消费成本仍然较高。这可从以下两点来理解:一方面是指IT设备更新频率快,另一方面是指中小企业自行组织开发信息化应用软件平台,投入很大,开发周期很长,却收效甚微,这些庞大的IT系统支出与投入就逐渐成为企业一个很大的负担。调查显示,目前苏州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低于1%,而国外中小企业这个比例通常在2%~3%之间。

⒋专业信息人才严重缺乏

调查中发现,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最普遍的问题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有62%的受访者认为这是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大障碍。尽管近年来我国在IT人才的培养方面进展很大,但是相对于庞大的企业需求来说,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具有相当经验的IT人才还十分欠缺。

技术人才缺乏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阻力。中小企业由于行业分布广泛,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很难吸引和留住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人才,难以保持人才队伍的稳定。造成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整体水平低、信息产业竞争力不强、综合信息能力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的信息技术人才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不高,这与我国的教育制度改革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有关。同时,师资力量缺乏和教材落后制约了信息化人才的发展。此外,我国还没有专门培训系统管理员的专业,学生毕业后要从事网络管理工作,除了一些企业进行各自培训外,大部分都只能在实践中学习。更严峻的是,由于中小企业薪酬较低、人才激励政策不到位,以及就业观念等因素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骨干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这种状况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⒌人员信息化素质有待提高

中小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大都比较落后,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不相符,甚至相冲突,信息化管理的引入将推动这些企业实行全面、彻底的改革,从观念更新到业务流程重组、组织重组等,因而阻力较大,任务繁重,这也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另外,由于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制订的制度根本没有贯彻执行,即使利用再先进的技术也难以实现。许多企业都以为:只要建立了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或者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算已实现企业信息化了,这种认识显然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实际上,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考虑技术外,还要充分考虑到信息源的组织与开发,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以及信息化对企业管理、运作模式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在管理信息化方面表现得最为充分。因此,信息化的实现必须伴随观念、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根本变革方能实现。

⒍缺乏针对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方案

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较为突出。原因之一是,我国IT厂商主要提供PC机、显示器、终端等产品,能够提供给企业从售前的咨询到方案的实施,直至售后的运营维护、系统化设计、一条龙服务的IT厂商少之又少。原因之二是,软件开发、服务上的问题也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提高。近几年逐步发展起来的国内管理软件企业,基本上都是基于微软系统之上开发产品,其开发的产品要随着微软产品的更新而更新;有些软件企业本身不很规范,由于其软件设计人员的流失而造成无法完成用户系统的更新和维护,迫使这些企业重新更换系统;另外,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在实施完成之后,要随着市场变化等原因对系统进行调整,这些都需要企业支付相当数量的维护、更新等费用。较高的企业信息化成本,使一些资金并不雄厚的中小企业望而兴叹、驻足不前。

四、苏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针对目前苏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对中小企业的研究分析,提出以下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对策建议。

⒈提高对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不温不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中小企业对信息化认识模糊。广大中小企业一定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开展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企业信息化强调的不仅是计算机软硬件,更强调人、管理、技术之间的有机集成。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而企业领导层、决策层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让企业领导层对信息化给予正确理解和足够重视,在实施过程中要对员工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培养企业自己的信息化人才。只有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决策层掌握了先进的信息化理念,才能顺利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

⒉中小企业信息化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

信息化建设是中小企业长期而艰巨的一项重要工作。信息化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中小企业信息化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寻找合适的突破口,从易到难,从最急需的应用抓起,循序渐进。

通过制定企业整体信息化规划,梳理相关业务流程,描绘信息化的蓝图,减少信息化的盲目性,提高信息化投入产出比。基于企业信息化规划,在有限的条件下,从重点应用、急需应用入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循序渐进,丰富和完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⒊中小企业要合理使用有限资金

作为中小企业,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肯定不会太多。中小企业信息化一定要坚持“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能盲目追求新技术,要通过制定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滚动式”的投资方法,认真分析自身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实施路线,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计划。中小企业一定要摆脱以硬件设备为主的投资方式,要硬件设施、软件系统以及网络产品同时并重。由于中小企业涉及行业广泛、企业内部管理方式以及业务流程多变,在系统选型时要坚持“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

⒋中小企业信息化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规模分散、技术薄弱、资金有限,在自身不具备相关资源和技术力量的条件下,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例如,借助第三方的信息平台协助信息化建设中的IT采购,减少IT采购过程中的风险系数;通过IT外包(是指企业将IT部门的运作部分或全部外包给专业的IT公司)服务,降低技术门槛,提高运作效率。但中小企业利用外部资源,要注意相关风险。特别是目前市场上产品和方案大多是为大中型企业设计的,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管理软件较为匮乏。对于业务流程相对简单、应用需求相对单一、经营状况经常变化、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中小企业来说,不可能选择使用那些系统复杂度高、使用难度大而又非常昂贵的产品。

⒌要积极争取政府的相关支持

目前各地逐渐建立起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中小企业促进中心),这些机构相继推出了一批典型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总结出一批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典型案例,在引导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提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有关服务,例如向中小企业推荐优秀软件及其提供商,搭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平台供中小企业租赁使用并提供有关配套服务等。在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虽然政府不可越俎代庖,但处在启蒙阶段的中小企业信息化非常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引导。充分利用这些政府资源,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捷径之一。

五、政府在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中应采取的措施

⒈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由于受多年来管理体制的影响,我国不具备发达国家在长期市场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以完备的商会、协会组织为主导的统一协调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首先要打破部门、行业和地域界线,促进各类服务机构联动服务,充分利用现有服务资源。

政府要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辅导;对于从事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的信息机构,政府应建立和完善服务机构的收费标准,建立服务质量测评标准,建立服务监督回馈制度等。如此靠制度规范市场运作,靠自律和社会监督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政策扶持要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各类服务机构要依法竞争,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⒉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

中小企业的数量非常庞大,而且大多仍处于创业阶段。从IT投入的用户结构来看,中小企业将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其复合增长率也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据IDC预测,中国中小企业IT应用服务的前景非常广阔,完善的电子商务方案必将成为中国企业网络的全球商机。但真正推广中小企业运营水平还需要时机,还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政府投入过多的精力参与企业实际问题有些力不从心,也与政府职能相背离。政府需要做的就是构建企业信息化的沟通平台,吸收优质管理软件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和高效的服务。

⒊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反映出,管理软件的发展是基于管理应用的推动和信息技术的推动。当今时代中小企业的管理与经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小企业的经营和竞争已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了市场为中心,从区域化走向了全球化;中小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已从单个的企业竞争变成了供应链一体化的竞争;中小企业的经营已从人、财、物为主要对象走向信息化和知识化为特征的活动模式;中小企业的商务已从传统的方式走向了电子商务;中小企业的管理已从以产品为中心逐步走向以客户为中心的阶段,生产管理的重心已被供应链一体化的管理重心所取代;中小企业的管理方式从离散走向了集约,传统的管理将被信息化的管理所替代。

通过政府搭建平台,促成管理软件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交流,将企业管理、管理软件的思想有机结合,开展概念培训与应用培训,全方位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知识力度,实现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

⒋总结和推广先进案例和经验

通过调查研究,筛选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成功案例。针对不同地区特点,积极开展具有典型意义的信息化试点示范工作。通过收集、遴选一批已经实施信息化的企业案例,为广大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提供可资借鉴和参考的“标杆”,引导更多中小企业加快信息化进程,促进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创新发展同步推进;及时总结经验,采取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及多种机制,加强成功经验的推广普及,发挥好典型示范的作用。避免不必要的偏差,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时间成本。通过举办信息会、展览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为供应商和中小企业提供相互交流、展示产品和服务的平台,加快面向中小企业信息化产品的研发、推广和应用,有效地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

⒌进一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加大各级财政性资金的投入,积极推动将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主要用于基础性、公益性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加大对信息化建设资金使用的管理力度;对所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统一归口管理,避免信息化建设资金多部门、多渠道申报,切实保证项目资金的统筹安排,杜绝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完善信息化建设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进一步发挥信息化投资有限公司在项目投融资中的引导作用,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新路子,广泛吸引社会资金、企业资金、民间资金参与信息化项目建设,逐步实现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积极探索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有效之路,从政策到资金等多方位给予有力支持;以龙头企业信息化带动广大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快速、健康发展,迅速提高苏州市中小企业的竞争实力。

作者简介:

徐华东,苏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党组成员,中小企业局副局长,长期从事政务研究和领导工作。

徐伟康,苏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经济师,长期从事中小企业领导和研究工作。

杜文忠,高级工程师,国家信息化大奖获得者,苏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负责人,长期从事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计量经济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先后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56篇。

杨学义,苏州航天自动化公司总经理,长期从事企业信息化应用工作。

孙国平,用友软件股份公司副总裁,长期从事软件开发与应用工作;

计颖,苏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经理,长期从事企业服务工作。

王丽娜,苏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经理,长期从事企业服务工作。

篇3

[关键词]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实障碍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5. 033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5- 0051- 03

企业信息化是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通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对信息资源的应用开发的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并促使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组织结构优化、管理模式和组织文化变革,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增加和市场竞争力增强的过程。

1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都不尽如人意,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国家也越来越认识到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且整体水平不高的现状严重影响其进一步健康发展,因此,国家从政策、资金、培训等方面都加大了对中小企业工作的扶持力度,这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与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和我国大型企业信息化的程度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首先,总体上看,我国半数以上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已经进入集成应用阶段。根据2009年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按照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应用程度的不同来划分,仅有5%的企业处于全面集成应用阶段,其余95%的企业均处于单项应用和集成应用阶段,整体上还处于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层次的阶段。发展到2011年,我国已有55.2%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进入到部分集成应用阶段,15.3%的中小企业已经处于全面集成应用阶段,还有29.5%的企业尚处于单项集成应用阶段。[1]可见,近几年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在加快。

其次,从中小企业信息化资金投入规模和结构来看,2009年,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规模达到2 022亿元,同比上升了8.2%,其中仅有24%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超过50万元,在投入资金低于50万元的企业中,35%的企业投入在5万~10万元之间,23%的企业投入在10万~20万元之间,18%的企业投入在20万~50万元之间。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中,硬件、软件、IT服务的比重依次为59.3%、16.0%、24.7%。到2011年,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超过50万元的比例增加到20.3%,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其中投入资金在50万~100万元的企业占到了12.8%,信息化投资结构向合理化方向发展,硬件、软件、服务三部分的比重结构变为54.2 ∶ 18.3 ∶ 27.5。

第三,从中小企业的软件应用状况来看,根据2009年相关调查显示,在被调查企业中,中小企业ERP实施率增长很快,效果较好。在被调查的中小企业中,约86%的企业应用了ERP系统,主要来自用友、金算盘和金蝶,在使用ERP软件系统的企业中,实施全企业范围ERP应用的仅占14%,73%为ERP 0和ERP 1,16%为ERP 2,11%为ERP 3整体信息化应用。中小企业应用信息系统比例最高的是财务管理软件,达到48.6%,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普及,对中小企业管理运营信息化的扩展有非常大的帮助。约40%的企业应用了OA系统,27%的企业应用了CRM和SCM系统。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中小企业管理软件市场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其中ERP软件产品收入实现46.61亿元,占比56.43%,CRM软件产品收入为5.08亿元,占比6.15%,财会软件产品收入为12.61亿元,占比15.27%。[2]

第四,从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的应用状况来看,总体上应用水平还较低,企业主要是在销售、采购、支付环节应用电子商务。在2009年被调查的中小企业中,约26%的中小企业还没有接触过电子商务,仅有16%的企业使用电子商务的频率较高,54%的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占总交易额的5%以下,91%的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占总交易额的比例在40%以下,阿里巴巴、慧聪网和中国制造网比较受中小企业的青睐。根据2011年的调查显示,从未使用过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比重有所下降,为21.8%,偶尔使用的企业数量占比34%,经常使用的企业比重有所上升,为19.7%。在电子商务的使用时间分布上,我国中小企业使用电子商务的年限主要集中在最近的2~5年,这部分企业占使用电子商务总企业数的63%,说明我国中小企业使用电子商务的年限都不高,电子商务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4]

2 中小企业信息化绩效的考察

近年来,国家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这使得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同样,信息化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小企业应用系统软件所获得的效益可以充分地说明这一点。

中小企业对软件的应用,优化了企业的生产流程,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如根据2009年《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ERP)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对于生产制造企业来说,在应用ERP后,企业能够准时生产出产品的比率大大提高,且自制产品的合格率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而大大缩短了产品出厂所需经历的时间周期。在企业生产各环节实现了系统集成之后,产品从设计、生产准备到生产、销售各环节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大大改善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此外,企业对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其资金周转率和经济效益,企业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毛利率等指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别达到72%、67%和89%,同时费用收入比、应付账款周转率以及逾期账款周转率得到了降低,分别为92%、75%和54%。中小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应用有效优化了企业的采购环节,使企业的采购行为日趋合理,其中有效缩短平均进货天数的企业接近九成,采购环节潜在呆滞率显著降低的企业超过七成,可见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应用使企业可以更为准确地把握和掌控采购这一保障生产顺利进行不可或缺的环节,提升了企业产前、产中的整体效率。

3 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实障碍

虽然近年来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使得中小企业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利益,但由于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起步较晚,整体水平还不高,诸多因素制约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这些因素也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增加信息利益的障碍。

首先,中小企业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对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缺乏实施信息化的思想动机。一方面,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信息化的认识存在着误区,认为企业信息化就是简单地用计算机替代传统手工操作,没有看到信息化建设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使得一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水平不能进一步提高,严重制约着企业信息利益的进一步获得;另一方面,一些中小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和员工对信息化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有的甚至怀着排斥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即便花费一定的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其收效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其次,中小企业在管理模式和制度上的缺陷也是制约企业加进信息利益的重要障碍。一方面,企业信息化效益的发挥需要相对规范的管理基础,而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家族式企业,其各层次的关键管理者主要是由家族成员或近亲属来担当,因而总体上管理相对混乱,缺乏统一的规范来运营企业,从而制约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和效益的发挥。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在产权制度、治理结构和分配制度等方面还存着不同程度的缺陷,这也是制约企业有效实施和执行信息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如在分配制度方面,中小企业一般仍然崇尚传统的物质资本分享剩余索取权的“股东至上主义”或“资本至上主义”分配模式,人力资本所有者基本上没有剩余索取权,在信息经济时代,这种分配制度无法在制度框架内调动创新者、创业者、管理者等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企业技术的创新和长期发展,突出表现为企业专业人才的大量流失。

第三,中小企业长期资金缺乏以及投资结构不合理制约其信息化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缺乏充足的可支配资金是制约中小企业各方面发展的瓶颈,这也同样制约着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从而影响着企业信息利益的获取,具体体现在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信息技术及相关设备的购买和更新,这就在技术基础上直接制约了企业有效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中小企业用于日常经营和正常运转的资金已经非常紧缺,即便是效益较好,资金相对充裕的企业,其首要考虑的可能是通过扩大规模等方式来增加利润空间,而非将资金用于结果并不确定的信息技术投资方面。同时,中小企业在信息化投资的结构上还不够合理,普遍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重技术轻管理”等错误倾向,使企业出现一流的硬件、二流的资源和三流的使用等不合理的局面,进而使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维护更新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之间不能很好地协调发展,阻碍企业信息利益的获取。

4 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在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增加企业信息化绩效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政府有所作为,助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即要继续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助推作用,从信息意识、资金支持、政策优惠等方面全力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国自2000年启动“企业信息化工程”以来,占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较为缓慢,这固然与企业自身的特征有很大的关系,但仍然需要政府起到更加有力的助推作用。国家应继续加强和完善服务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公共服务平台,扩大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免费体验的试点范围,提高政府为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质量而提供的设施和服务的水平。随着国家对中小企业信息化重视程度的提高,其必将在未来为推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这将大大有利于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有效获取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资源与企业生产经营结合的程度,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及绩效。

同时,中小企业应从自身信息意识、企业制度以及外部联动发展等方面增强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力、信息市场动态生存竞争能力,从而不断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水平及绩效。

企业观念是企业文化最为直接的体现,而中小企业的信息意识和观念也正是其信息文化的体现,要想提高中小企业的信息意识,实现从领导层到员工层面企业整体信息意识的增强,就要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特别是企业信息文化的建设。任何企业的信息文化都具有传承性和变革性特征,作为企业文化之亚文化的信息文化,会随着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运营模式的变化而发展。一方面信息文化能优化企业的信息管理,使员工在更广的范围内开发信息资源;另一方面能推进信息技术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应用,这必将提高企业管理战略决策的准确性,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从而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可见,企业信息文化的发展可以增强企业的信息意识,增强其利用信息技术的动力,这是增加中小企业信息利益的思想保障。

改进和完善中小企业的制度安排,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后与企业生产管理的融合程度,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企业专业人才的流失。在产权制度方面,促进中小企业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产权的界定,推行职工持股计划,实行股票期权等新方法,很好地将个人利益与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促进企业制度效率的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ERP 个性化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超过4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成为拉动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以上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我国中小企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在近几年的出口总额中,中小企业约占60%。同时,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

一、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专家黄光绍等对企业信息化内涵有一系列系统的定义,其中包括了总述、形态特征、过程特征、阶段特征、效益隐性特征及基本框架等。他们认为,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利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提高企业运行和资源利用、特别是信息资源深入广泛利用的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过程。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中小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对内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水平,对外要迎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信息技术为它们提供了最好的解决途径。但是,由于受到管理观念、经营能力和条件,以及员工素质的限制,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购买能力有限、技术产品辩识水平较低、使用环境较差,即使在一些较为重视信息化工作的企业中,计算机还只是更多地停留在充当打字机或电子账本的低水平,不仅没有实现内部的网络互连,而且在业务过程中也很少直接借助计算机的帮助。根据有关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一直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信息化的应用更是得不到普及。

自2000年以来,中小企业信息化就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然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情况并不令人乐观。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比较已经达到了60%以上,但许多行业信息化的成功率不到10%,作为企业信息化最核心的ERP系统,已实现的企业仅为2.9%,强烈的反差说明中小企业信息化形势严峻。而且,还有近一半的企业没有配备计算机。即使在一些信息化建设相对较好的企业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从不同程度上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特征

中小企业所固有的特征,使得他们实施信息化有利有弊。不利的方面主要表现在管理技术落后,观念陈旧,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信息化人才缺乏,企业人员素质偏低,信息化整体基础建设薄弱等。

但是,中小企业也有大企业所不具有的优势。他们组织结构扁平,层次清晰,领导一声到底,令行禁止。这一点,正是信息化成功的最基本保证。况且,中小型企业的现有信息化水平一般都很低,实施信息化极易收到明显成效。为此,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在面临困惑的同时,又具有广阔的前景。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不必强求个性化

随着我国快速融入世界经济,中小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全球市场和大企业供应链中。中小企业传统粗放的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大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需要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急需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ERP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优化配置企业内外资源,有效管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业务流,是中小企业改善管理的首要选择。

1.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个性化的弊端分析

企业实施ERP的目的,在于对原有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的改善与重组,它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解决企业现有的管理、流程上的弊端。中小企业由于利润空间已经被压缩得越来越薄,更需要通过ERP的实施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的效益和效率。

企业实施ERP事实上正是提出了对管理的科学性的要求。而科学本身是可规范化、标准化的东西。企业的管理者过分强调自以为正确的错误观点,迫使企业做不必要的个性化修正。盲目对企业ERP进行修改与定制,过于强调个性化不仅会导致ERP实施成本的加大,延长实施时间,而且企业业务在变化,定制化的个性部分未必会一直使用。而且定制化的模块无法进行及时的升级、维护成本高。

中小企业比不得大企业,大企业说完自己的需要,软件企业照做就是了,价格不是很大的问题。而对于中小企业,正好相反,价格是考虑的头号因素。

2.中小企业信息化不必强求个性化

事实上,ERP项目实施方法中包含全面的项目管理和质量保证的过程,每一步骤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并且由经过培训的业务咨询专家应用到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个性需求仅仅只占10%,50%的需求为企业共性需求,40%需求为行业共性需求。在这种设计理念下,通用性特别好,项目实际实施也能够标准化,大大节省了项目实施时间。

ERP项目本身立足于用,不一定要强调其技术有多先进,功能有多强大。与其强求ERP系统适应企业管理,进行大量的二次开发,还不如让企业管理来适应ERP系统的要求,尽量走行业通用的管理模式,避免ERP实施的风险。再好的ERP系统,也取决于使用的人。系统上线了才能在实践中去修正它。所以实施周期一定要缩短。

另一方面,Internet的飞速发展使企业ERP正在进入以协同商务为特色的发展阶段。企业的管理已不仅仅局限于内部需求,而是要更多地借助外力的作用,寻求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作。ERP管理思想的核心也正是供应链管理。这也要求企业不可能片面地追求个性化,而忽略了企业见的协作与沟通。尤其对于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的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盲目追求ERP实施过程中的个性化甚至比盲目相信ERP的功效更加有害无益。

参考文献:

[1]丁万年: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商场现代化,2007年04期

[2]刘黄:中小企业信息化瓶颈何在.中国中小企业,2003年 04期

[3]马菊红: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策略,商业时代,2006年 22期

篇5

[关键词] 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财务软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13. 030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13- 0059- 02

0 引 言

“十二五”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上的鼓励和支持,使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然而,由于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受自身人力、物力等因素限制,财务信息化管理方面一直发展缓慢。落后的财务管理不仅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更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所以,信息化社会大背景下,有必要加强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1 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现状

建立信息化企业财务体系的中心思想令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同信息化网络完美结合,开启财务管理信息化时代,通过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方式实现企业自身软实力的提升。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工作效率,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市场决策。通过研究发现,一些大型现代化企业财力、物力雄厚,已经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了符合自身的、完整的财务信息化体系,然而目前中小企业中财务信息化情况却差强人意令人担忧,甚至有些微型企业仍然采用手工核算方式来进行财务管理。

1.1 缺乏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

如今,一些中小企业在扩大产能、提高销量方面快速增长,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形成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观念。一方面,企业本身已经意识到通过计算机和财务软件来实现财务管理,但仅仅是局限于单机操作,并没有组建网络和形成体系,没能发挥财务信息化网络将企业财务、生产、缴税统一于同一平台的整体优势;另一方面,一些中小企业由于产业规模并未扩大,企业管理人员安于现状,认为没有必要耗费人力、物力加强信息化财务体系建设,对信息化财务管理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认识不足。

1.2 缺乏财务信息化管理人才

人才,是计划得以实施的关键。中小企业,受企业知名度、薪水报酬等不利条件影响,很难招聘到既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即使企业投入资金购入软件、硬件等设备,但由于高素质财务人才的缺失,以及自身职工又难以胜任新的操作,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同时,缺少高层次的财务专业人才也不利于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从而提升了中小企业未来的财务风险。

1.3 财务人员消极面对

中小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必然改变原有的、旧的财务工作模式。但很多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已经习惯了原来的模式和旧的财务体系,人员专业水平已经跟不上新的形式,因而一些人员对信息化财务管理产生抵触和畏惧心理。同时,信息化财务管理平台将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准确、规范,通过严格的系统限制来降低人为因素造成财务损失的可能性。这样的规范管理在某种程度上约束了财务人员的权利,当然也涉及个人利益问题,因此个别人员会产生消极态度,抵制财务信息化。

1.4 中小企业缺乏资金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紧张、融资困难等问题,有限的资金基本都用于保障生产,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化方面的建设则略显力不从心。考虑到企业对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并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因此,多数中小企业趋向于将有限资投入到扩大产能,而忽视财务管理等管理方面的建设。另外,少数企业即使购买了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但由于经费不足,其购买的系统并非为其量身打造,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匹配问题,无法满足企业自身实际的财务情况,形成资源的浪费。

2 加强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

2.1 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应该由政府牵头,企业主管部门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为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首先,政府部门和有关金融机构要出台一系列政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资金是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建设财务信息化的保障。其次,政府部门要通过组织培训、典型推广、新闻宣传等方式推动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升级,提高企业领导对财务信息化的认识,使企业自身转变思想,主动加强自我财务信息化水平建设。

2.2 加强复合型人才引进和培养

人才战略就是企业发展战略。中小企业要意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起到的核心作用,缺少既懂得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影响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因素之一。企业要加大投入引进财务信息化领域成熟的人才,通过人才的带动作用激活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使之整体提升。同时,对于原有财务人员要定期开展培训,增强他们业务水平和计算机知识,以提高使用信息化财务软件的能力。

2.3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设财务信息化

缺乏资金,一直都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因此,在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有效利用资金,做到合理“花钱”,让有限资金使用到关键环节。中小企业相关人员要仔细研究企业自身财务管理情况特点,并同外包软件企业详细沟通,建立一个适合本企业的信息化财务平台。从过程上来看,可以先选择一些必要的,但却可以明显提高劳动效率的基础模块,如保证财务运转的账务处理、财务报表管理等基本功能。这样,随着管理的信息化将带动企业效益的提升,反过来资金充裕后又可以继续加强自身建设,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趋势。当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量的扩充,自然就会再投资选用其他更精细化的模块。这样,既摆脱中小企业一次性投入带来的财务困境,也能使财务人员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更好地使用财务软件,为企业稳步提高奠定基础。

另外,企业领导者要认识到使用的财务软件要发挥效力必须有科学的管理,企业要积极与软件公司交流,共同研究并切实解决企业财务管理软件开发特别是二次开发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这样才能使财务信息化平台更好地为中小企业发展铺路。

3 结 语

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发展不可忽视,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自我完善管理体制,才能使其良性发展下去,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实。忽略或是摒弃财务信息化管理,其结果必然影响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并最终被市场所淘汰。因此,在如今信息社会的背景下,有必要大力开展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为中小企业长远、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徐国强. 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J]. 中国商贸,2011(9):70-71.

篇6

关键词:云计算;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很多中小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开始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对云计算认识的不断加深,云计算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云计算分为不同种类,主要包括公用云计算、私有云计算和混合云计算。云计算之所以能够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云计算表现出了很多优势,比如云计算可以节约成本、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等。

1 云计算介绍

云计算是一种非常有代表性的新兴信息技术,云计算可以通过网络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云计算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云计算产生之前就已经有在线服务的方式,但随着用户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服务内容的逐渐增加,使用常规的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只能通过扩大数据中心来解决这个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云计算就诞生了。

云计算是由资源层、平台层、应用层、用户访问层以及管理层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它是以服务为核心,并通过网络进行服务。云计算的部署方式分为三种,即公用云计算、私有云计算和混合云计算。每种方式的云计算都具有一些特定的使用群体。另外,云计算具有规模大、可靠性高、可扩展、按需服务和价格低等特点,因此它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云计算自身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目前,在我国云计算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而且云计算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机构都不断地采用云计算服务。云计算的使用价值是非常大的,主要体现在它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节约成本以及保障信息安全等方面。因此,云计算服务受到了国家和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我国不断地加大对云计算的研究力度[1]。

2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不过中小企业在业务发展、规模以及企业管理方面都远不及大企业,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就存在一定的劣势。然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机,比如说在广告宣传方面,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让更多的用户了解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这样大大地降低了产品宣传成本;而且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组成虚拟企业,完成各自单独完成不了的订单,这种渠道为企业挣到了可观的利润;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拓展客户群,为客户提供售后支持,提高客户满意度。

我国工信部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相比以前有很大的改善,但总体发展还处于比较低级水平。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信息化意识和投入比例有所上升。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有所提升。同时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意识加强,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加大;第二,信息化水平差距较大,从整体看还处于初级阶段;第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性差异比较明显。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被分为四个阶段,即基础应用阶段、关键应用阶段、扩展整合阶段以及战略应用阶段。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技术四个阶段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为信息化技术使用广度差别不大,但信息化技术使用深度存在着巨大的差别[2]。

3 中小企业云计算信息化建设模式构建与发展策略

3.1 云计算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云计算使用以前,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由企业根据每个部门的需求进行设备采购和安装,并且企业自主开发或者购买应用软件,所有的信息和数据都储存在本地,而企业内部的信息和数据互换是通过组建局域网实现的。

云计算是一种由第三方提供的资源存储和数据计算的服务,而且运行和维护工作也由第三方来提供,而用户只需将终端工具接入系统就可以获得所需要的服务。云计算能够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广泛,所以中小企业可以利用云计算来推动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和提升企业的资源建设。具体来说,中小企业可以利用IaaS服务来租用多台服务器进行信息和数据储存;中小企业也可以利用SaaS服务中的应用软件订购服务;中小企业还可以利用PaaS服务来构建软件开发平台、产品设计平台。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发生很大的转变和改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即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发生转变;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资风险降低;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信息化支出减少;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管理趋向标准化;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工作模式发生转变;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竞争力增强[3]。

3.2 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

信息化技术模式指的是企业采用哪种方式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建设模式也越来越多,既有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包括自主开发、合作开发、服务外包以及整体外购等,又有开源模式、整体引进模式以及基于互联网的ASP、SaaS以及云计算等网络时代的信息化建设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在选择信息化建设模式时,不仅要了解建设模式的特点,而且要结合企业自身的需求和条件,包括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的信息化现状以及企业的自身条件等。

3.3 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策略

为了促使中小企业在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快速的发展,就必须采取一定的发展策略。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以采取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充分地了解企业具体情况,包括企业的经营规模、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经营管理要求等,同时还要做好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制定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第二,科学地分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每个应用项目,将它们具体的分为通用事物管理项目和专用核心项目。将项目分类以后可以更好地选择信息化建设模式,比如说对通用的管理项目可以利用SaaS服务模式;第三,充分地应用新的服务模式,新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的优势更明显,所以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尽量的采用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第四,在数据储存方面要对数据进行安全等级分析,不同安全等级的数据采用不同的存储方式,这样可以达到充分、合理地利用云计算资源;第五,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方面,要积极地采用全新的技术和管理服务模式,充分地利用好云计算这个服务系统;第六,争取将企业已有的信息化系统融合到云计算环境中,做好新建系统与原有系统的衔接[3]。总之,在云计算环境下还需要采取这些有效的策略,才能够真正地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云计算的使用给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创造了条件,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因此,在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中,一定要充分地利用好云计算这个关键的资源。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促使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得到最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巧梅,陈君.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0(9).

篇7

通过对南京中小企业的走访调查,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投资中,硬件、软件、服务三部分投资所占比重依次为60.3%、25.0%、14.7%,这些企业中50-800规模的中小企业无论数量还是投资额都是信息化应用的主力军,投资占南京所调查样本的信息化投资的68.8%。他们为企业的信息化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但是从信息化应用现状的评价调查来看,只有不到一成的企业认为“信息化企业完善,工作成效显著”。阻碍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主要原因:1.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2.难以IT系统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价;3.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协同程度相对较低;4.IT系统对企业的运营支撑不够。

应用于中小企业云计算商业模型

通过对云计算商业服务的分析与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出:进行信息化的中小企业,公共云服务平台可以帮助企业在短时间内降低成本,尤其是新兴的中小企业,公共云是其抢占市场先机的不错选择。

(一)公共云的优势分析首先是服务的经济性,公共云服务的费用相对低廉,按需使用付费,方便企业灵活选择自己所需服务和应用。公共云所提供的资源比企业所能提供和管理的资源更廉价。然后是被托管数据的安全性,数据的备份、维护、安全以及升级交由云计算平台进行托管,并由专业的IT管理团队和数据中心来负责企业的资源安全。云计算服运营商负责公共云计算上资源的分配、负载的均衡、软件的部署和安全的控制等,维护用户数据的正常运作。最后是信息的高度共享性,公共云计算能够跨设备跨平台的数据同步,可以方便将企业内部分布在不同地点、不同部门像产品销售、生产、供应和服务等信息集成起来,帮助每个企业节点进行数据共享、管理调度、协调控制、分析决策,实现信息共享,消除信息孤岛。

(二)中小企业在公共云中部署系统的一般模式云计算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计算机系统将从以桌面操作为中心转向以网络为中心,计算机的架构从本地服务器转向“云”和“端”。通过对各大云计算运营商提供的公共云服务总结出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一般公共云解决方案。首先中小企业通过客户端的管理咨询服务对企业的信息化进行整体规划,由公共云服务平台对规划进行信息化效果量化评测。一旦测评结果符合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企业可以通过客户端登录对企业实施信息化部署。中小企业进行在公有云中部署IT系统主要是基于SAAS的在线管理应用1.企业管理信息化:实现财务管理、进销存管理、采购管理、仓存管理、客户管理、在线办公等在线管理应用。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交流,使企业的内部管理更健康。2.企业协同信息化:企业协同是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沟通合作,如在线订货、网络会议、在线销售、供应链协同管理等功能。帮助企业完善外部管理,使企业的管理更有效率。3.运营管理系统: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针对市场信息做出反应后的信息化需求,由软件服务提供商提供具体的个性化解决方案。这样使企业对市场的反应更迅速。

总结:

篇8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对于我国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正遭受来自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自主创新能力日渐薄弱。因此,在新时期,信息化作为推动中小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日渐突出。

而苏州,国内中小企业的“摇篮”,“十五”期间,其全面推进了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正逐步成为苏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信息化水平已位居国内城市前列。

为了系统、全面地了解苏州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规划情况,以总结苏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经验教训,苏州市中小企业局、苏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成立课题组,组织了“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调查”活动。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0份,回收822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196份。本次调查所选择的企业中,流通型企业占50.5%,生产制造型企业占21.2%,生产流通综合型企业占20.3%,其他企业占8.0%。从企业规模上看,参与本次调查的企业规模分布最多的是100-500人的企业,其比例占59.6%。其次是多于500人的企业,其比例占27.7%,企业规模小于100人的企业比例为12.8%。

信息化现状有喜有忧

调查显示,苏州的中小企业在计算机和管理软件的应用上已经非常普及。占74.4%的中小企业用户已经使用了计算机和管理软件; 而且有7.7%的用户虽然现在没有使用计算机但已经准备购买相关的计算机和管理软件了; 只有17.9%的中小企业用户不打算使用或购买计算机和管理软件产品。45%的受访者选择了量身定做,这一比例反映出企业目前所接触到的多数信息化产品并不能适合企业自身的需要。22%的受访者提出希望服务商在对通用方案进行客户化个性改进之后提供给自己,这说明许多方案本身是有可取之处的,不过,如果客户化个性改进的成本过高,企业也是无法承受的。

在中小企业中,使用最多的软件是财务软件,其比例占50.5%。经过20多年财务软件的推广,财务软件的使用已经深入到大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此外,进销存软件和办公软件的使用比例也分别达到了27%和21.2%。但遗憾的是,企业使用生产制造软件的比例比较少,只占9.5%。生产制造软件能够帮助制造性企业在灵活的按单生产中获得最大的效率。但从调查的数据上看,苏州市的制造型企业对这种软件的应用并不是很普及,这表面上看是企业应用的积极性不高,但实际反映的问题是市场上没有简单易用的软件提供,而且大部分生产制造软件的通用性差并且价格昂贵。

如上所述,目前有22.5%的企业没有使用任何管理软件,这表现出一个中小企业应用的困境: 一是企业对管理软件认知不足; 二是现有的管理软件复杂性和学习成本都比较高。这些都是中小企业难以跨入管理信息化的主要障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门槛的下降,中小企业对互联网的认识和应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调查显示,在苏州市的中小企业中,有29.8%的企业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网站。但是企业上网的目的和如何利用网站来进行自身业务的推广仍然是大家还比较困惑的问题。从中可以看到,促进企业建立网站的环境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一方面是企业建立网站的成本还比较高,维护和更新是最大的难题; 另一方面是,凭借企业自身的实力在网络的宣传和推广上获得的效益不是很大。这些都是阻碍企业建立网站,利用好网站的重要原因。

电子商务的产生为中小企业用户更加便利地接触客户和供应商提供了条件。调查显示,苏州市中小企业用户有21.3%从事过电子商务活动; 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有78.7%的中小企业还没有参与过电子商务的活动。这表明,电子商务从认知到普及应用还有非常大的空间。

七大问题具有普遍性

总体应用水平较低

作为信息化主体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差异较大。尽管一部分高科技企业的信息化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目前尚处于一般事务处理的单机应用和简单信息管理阶段,呈现出资源不能共享、信息化建设综合优势发挥不出来的局面。

信息化意识有待提高

有些中小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还存在很多偏见和误区,缺乏乐于接受新事物的精神,认为不搞信息化企业照样能发展,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有些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信息化=软件化”,把企业信息化看做是计算机人员的事,认为与自己的关系不大。

信息化投入资金不足

尽管近年来国家对信息产业资金的投入增长很快,但资金投入的绝对额相对于发达国家甚至与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中小企业资金投入不足来自两方面原因: 一是市场竞争日益加剧,销售市场含有过多的不确定因素; 二是IT软硬件设备消费成本仍然较高。IT成本偏高的问题可从以下两点来理解: 一方面是指IT设备更新频率快,另一方面是指中小企业自行组织开发信息化应用软件平台,投入很大,开发周期很长,却收效甚微,这些庞大的IT系统支出与投入逐渐成为企业一个很大的负担。

本次调查显示,目前苏州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低于1%,而国外中小企业这个比例通常在2%~3%之间。

专业信息人才严重缺乏

调查中反映,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最普遍的问题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有62%的受访者认为这是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大障碍。IT人才的培养速度相对于庞大的企业需求来说,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具有相当经验的IT人才还十分欠缺。中小企业由于行业分布广泛,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很难吸引和留住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人才,对保持人才队伍的稳定造成了很大挑战。

人员信息化素质有待提高

中小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也都比较落后,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不相符,甚至相冲突。信息化管理的引入将推动这些企业实行全面、彻底的改革,从观念更新到业务流程重组、组织重组等,因而阻力较大,任务繁重,这也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另外,由于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许多企业制订的制度根本没有贯彻执行,即使利用再先进的技术也难以实现。信息化的实现必须伴随观念、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根本变革方能实现。

缺乏针对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方案

近几年逐步发展起来的国内管理软件企业,基本上都是基于微软系统开发的,其开发的产品要随着微软产品的更新而更新; 有些软件企业本身不很规范,由于其软件设计人员的流失而造成无法完成用户系统的更新和维护,迫使这些企业重新更换系统; 另外,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在实施完成之后,要随着市场变化等原因对系统进行调整,这些都需要企业支付相当数量的维护、更新等费用。较高的企业信息化成本,使一些资金并不雄厚的中小企业望而兴叹、驻足不前。

信息化建设的支撑配套环境没有形成

由于我国电子商务的金融支付系统、物流配送系统不完善,受部门垄断和地区封锁以及企业信息设施的局限,使我国目前的制造商、供应商、经销商、银行、物流等部门尚未形成贸易信息迅速流动的网络沟通平台。这种现象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在我国迅速发展的瓶颈。

内外兼修推动信息化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它们的经营状况将直接影响我国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态势。在调查中许多企业还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不少建议,针对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对中小企业的研究分析,提出以下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对策建议。

提高对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

中小企业一定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开展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企业信息化强调的不仅是计算机软硬件,更强调人、管理、技术之间的有机集成。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而企业领导层、决策层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只有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决策层掌握了先进的信息化理念,才能顺利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

规划先行,分步实施

信息化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中小企业信息化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寻找合适的突破口,从易到难,从最急需的应用抓起,循序渐进。

中小企业要合理使用

有限资金

作为中小企业,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肯定不会太多,因此一定要坚持“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 不能盲目追求新技术,应通过制定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滚动式”的投资方法,认真分析自身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实施路线,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计划。由于中小企业涉及行业广泛、企业内部管理方式以及业务流程多变,在系统选型时要坚持“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

充分利用外部资源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规模分散、技术薄弱、资金有限,在自身不具备相关资源和技术力量的条件下,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例如,依靠第三方的信息平台协助信息化建设中的IT采购,减少IT采购过程中的风险; 通过IT外包服务,降低技术门槛,提高运作效率。

但中小企业利用外部资源,要注意防范相关风险。特别是目前市场上产品和方案大多是为大中型企业设计的,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管理软件较为匮乏。对于业务流程相对简单、应用需求相对单一、经营状况经常变化、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中小企业来说,不可能选择使用那些系统复杂度高、使用难度大而且非常昂贵的产品。

积极争取政府支持

对于中小企业信息化,虽然政府不可越俎代庖,但处在启蒙阶段的中小企业信息化非常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引导,充分利用政府资源,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捷径之一。

服务商要提供有效服务

IT服务企业必须深入研究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服务经验,IT服务企业要准确把握行业特点,在服务创新上下工夫,要真正为用户着想,善于把传统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IT应用结合起来,创新经营模式,让用户从IT应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徐华东、徐伟康、杨学义、孙国平、计颖对本文亦有贡献)

链接

中小企业信息化政府大有可为

由于受多年来管理体制的影响,我国不具备发达国家在长期市场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以完备的商会、协会组织为主导的统一协调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因此,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首先要打破部门、行业和地域界限,促进各类服务机构联动服务,充分利用现有服务资源。

中小企业的数量庞大,而且大多仍处于创业阶段,从IT投入用户结构来看,中小企业将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其复合增长率也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但真正提高中小企业运营水平还需要时机,还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政府需要做的就是构建企业信息化的沟通平台,吸收优质管理软件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和高效的服务。

通过政府搭台,促成管理软件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交流,将企业管理、管理软件的思想有机结合,以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进而提升中小企业运营质量和效率。

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化 问题 对策

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层出不穷的障碍,阻碍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速度,这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企业信息化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可以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利用其得到行业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信息以及销售信息等,同时也可以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做出积极的市场反应,实现企业迅速发展的目标。

2.有助于实现传统经营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加工业离不开生产和销售,传统的零售业也离不开供、销、存。但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这些关键环节的实现都可以借助于信息化,同时开展信息化还可以派生出其他新型的销售手段,如电话营销、网络营销等等。

3.能够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和信息资源的整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信息化的开展使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得到共享,并使原始信息在从传递到决策过程中,反馈时间大大缩短,决策层与基层、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快捷,管理更加直接。由于信息化在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拉近了管理层与各基层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了管理人员的效率。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受到了落后理念的阻滞。信息化的理念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与水平,落后的理念必然阻滞和妨碍企业信息化的执行。有些中小企业家对与信息化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识不足,甚至存在误区。同时,他们对实施信息化项目抱以过高的期望,很多企业甚至把信息化等同于技术改造,没有意识到信息化过程中的行业性限制,对实施信息化存在不切实际的想法。

2.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小企业的成长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我国中小企业自身规模较小,企业资金拖欠问题严重,自有资金周转较慢。但是企业投入信息化系统需要大量资金,这样,企业信息化的支出主要依赖于内部积累资金,使得资金的使用往往捉襟见肘。并且企业信息化的各类系统会随着企业发展而调整升级,因而不断需要后续资金的投入,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也将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人力、物力和资金的不断投入与支持。因此,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是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条件。

3.信息化人才短缺。开展信息化,需要既懂企业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大量中小企业所雇佣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相对有限,很难适应和承担企业信息化所赋予的重任。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比较复杂,维护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麻烦,那么中小企业就需要信息化专业服务商提供更全面和更完善的服务。但当前大多数信息化专业服务商提供的服务仍然停留在“以我为主”的理念上,不能有针对性地对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帮助,使得中小企业各自的个性化不能显现。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对策

1.转变管理人员观念,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政府对中小企业也应当提供一定的帮助。例如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整合好社会资源,对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予以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信息化不只是信息技术的延伸,更主要的是企业管理观念、管理模式、管理体制的变革,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是管理和技术相结合并支持战略实现的手段。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可以使得中小企业实现精细型管理,发挥出中小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

2.合理使用有限资金。中小企业在适当增加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应该注意到不能盲目追求新技术,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投资,认真分析自身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实施路线,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计划。中小企业涉及行业广泛,企业内部管理方式以及业务流程多变,在系统选型时要坚持“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充分利用例如第三方的信息平台这样的社会信息科技力量,降低信息化建设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系数。

3.培养并引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复合型人才。企业要加强内部人员的培训,提高企业全员知识水平。组建企业自己的信息化团队,通过培训、进修等方法,使得团队具有全新的信息化理念和新型的知识结构。另外,企业还需要引进一批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懂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但是通过国家和企业的共同努力,相信中小企业能够迅速借助信息化来进行改造、弥补资源短缺、提升竞争能力、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中小企业信息化也将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为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林艳辉.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市场,2008,9

[2]李伟,邵东华.信息化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经济视角,2009,2

篇10

[关键词] 信息化中小企业对策

一、前言

企业信息化是贯彻中央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核心。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进程向纵深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交融互动的关系,给我国各类企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与政策支持。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现代化的全过程中,企业作为工业化的主体、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同样是信息化的主体。企业只有通过信息化,加快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有效地应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挑战。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几年来,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有了一定提高,但发展水平层次不齐。2003年,科技部针对小型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开始推广基于互联网的ASP(应用服务提供商)服务,强调通过网络环境下ASP的服务平台为小型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和专业化支持,增强区域企业群体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通过基于ASP模式的咨询、监理、培训等公共服务,帮助小型企业有效地规避信息化建设的风险,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益。但在大部分中小型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使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遇到了很大困难。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传统观念和管理模式。首先,在改革开放中快速致富的许多暴发户实际上并不懂得管理,当然也不可能看到信息化管理的潜在效益,所以也就不可能有兴趣去学习信息化管理工具。另外,大量存在于中小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使得信息的传递几乎没有障碍,所以信息化的需求也相对较低。

2.资金短缺。从中小企业本身来看,数量比较多,企业规模相对比较小,资金实力相对有限,而信息化改造由于技术含量相对较高而需要相对较高的投资资金,所以资金不足就成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制约因素。

3.市场信息识别不准。信息从广义上说是一种市场行为,遵循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信息时代信息无处不在,企业识别对自身有用的信息却需要匹配各方面的资源,尤其是智力资源的投入。有的企业在信息识别上存在的问题有:(1)信息搜索的定位不准,导致有价值适用的信息疏漏,无用的信息消耗大量的智力资源;(2)信息识别系统不完善,导致各层面管理决策缺少翔实的重要信息;(3)信息传递与反馈的程序不健全不规范,导致信息的时效性大为降低;(4)各层次管理者对信息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信息价值未能有效挖掘;(5)企业自身的信息保密程度不充分,导致企业很容易流失商业机密信息。

4.信息记录不健全。信息的外在体现形式是文件资料或是记录,记录可以提供企业信息管理的主要活动,企业信息的主流也应该留有记录。有的企业在信息记录管理上存在的问题:(1)信息流管理的过程没有形成记录,对重要的资料和信息靠回忆录;(2)信息记录没能规范,使信息记录在具体实施时,存在漏项不全面等问题;(3)信息记录的贮存,标识等基础工作不健全,未能按记录控制程度实施。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 由于企业规模较小,投入少,期望值高;抗风险能力较弱,经不起信息化失败的打击:企业的IT基础设施差,有的企业甚至需要从铺设局域网开始做起;企业管理基础薄弱,许多规章制度尚未健全;人员素质尤其是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信息化的实施比较困难.针对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解决这些问题:

1.引导与政策支持相结合。要组织各种类型的研讨会和培训班,使管理者了解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尤其要通过国内外的典型案例分析,使企业真正受到教育和启发。同时各级政府在政策上也要对企业进行引导和支持,把信息化建设列为技术改造的一个重要部分,从政策调控上促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2.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推进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与引进是首要问题。系统建成之后,需要维护、升级、改造,管理过程中还要依靠企业自己的力量,这就要求加强对信息从业人员的培养和引进。首先,企业要加强内部人员的培养。包括对系统开发人员的培训与系统使用人员的培养,其中,前者关系到企业信息化开发的成败,而后者关系到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成败。企业要通过内部培训等手段,提高企业员工的信息理论知识和创新意识,从而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其次,可以利用现有院校和社会资源建立“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进行切实有效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训和企业管理人员的企业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第三,扶植建立信息服务机构。企业ERP系统的实施及今后的运行,一定要有专门从事信息服务机构的支持,以解决企业在应用中的各种问题。政府部门和行业机构一起,把地方上和行业内有技术、有能力、愿意为纺织企业服务的信息机构组织起来,形成纺织信息服务体系,并对其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这对加速纺织行业信息化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政府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围绕“构建一个平台”、“完善一个体系”的工作目标,把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政府还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通过整合多方面资源,强化纵向职能部门的联动互动,形成共同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新局面;继续加大投入,通过设立企业信息化专项资金,引导中小企业加大投入,使更多的中小企业通过信息化项目的有效实施,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五、结语

篇11

关键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9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已经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8%以上,拥有全国发明专利总数的65%,占据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上缴税收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提供了近75%的城镇就业机会,是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1]。2013年,工信部将以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为重点,积极应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在创新、管理、市场、信息、融资等方面帮助中小企业发展[2]。

为加快济宁市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与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带动济宁地区的经济发展,2013年,课题组联合济宁市科技局、任城区中小企业局、微山县中小企业办公室在济宁市十二县市区200多家中小企业发放了调研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6份。调研问卷主要针对中小企业当前生产、经营状况以及自主创新与信息化建设现状及需求等内容进行了调研分析,并针对其发展困难给出策略方法,希望能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1 济宁市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与信息化建设现状

1.1 济宁市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现状

调研数据显示,最近几年,济宁市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中小企业的发展稳步提升,但整体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研发资金短缺、缺乏创新意识、高技术人才匮乏、短期行为较为突出、社会服务系统偏少、市场信息闭塞等等,这些问题均制约了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1)制约当前创新活动的主要因素

针对制约当前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8个主要因素对企业的影响程度进行调研后,对数据进行了汇总,并统计出选择各因素影响程度的企业数量占总调研企业数量的百分比,如表1所示。

表1数据显示缺乏创新资金是各企业的最大问题,其次缺乏高层次的技术带头人、缺乏与外界技术合作的渠道也困扰着相当多的企业,还有一些企业感觉技术创新决策的难度和风险太大。

(2)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的服务需求

调研各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时所需要的服务后,对数据进行了汇总,如表2所示。

表2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对以上服务需求明显,特别是研究报告、政策咨询、科技成果评价与技术评估。

1.2 济宁市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

下面为对中小企业当前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生产、管理、销售、创新的现状,以及应用信息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的调研情况。

(1)信息化应用和建设情况

此项调研首先围绕一系列问题展开,如企业是否有网站?企业是否在使用自动化生产系统?企业是否有完善的进-销-存管理系统等?然后用统计分析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最后把调研结果用折线图的形式直观的显示出来。图1所示为部分调研结果。

图1 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现状

从图1可以看出济宁市中小企业拥有自己网站的仅占20%多,正在使用自动化生产系统的也仅占40%,而有进销存管理系统的企业数量也不足50%。从以上数据可知济宁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程序不仅远低于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也低于上海、天津、青岛、无锡等国内经济较发达地区。

(2)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困难

调研数据显示,有59.5%的企业认为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时缺乏技术和维护人员,也就是信息化人才,50%的企业认为资金短缺,48.9%的企业感觉缺乏产学研合作渠道。如图2所示。另外还有部分企业对信息化作用认识不足,认为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大,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时没有把实际的企业数据整合起来,未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及决策起到应有的巨大支撑作用。

图2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困难

(3)信息化需求

调查发现,随着信息化知识的推广与普及,济宁市中小企业已经认识到应用信息化的重要性,如节约成本、提高生产率、高效管理等,所以各企业积极增加资金投入,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调查数据表明,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63%的企业急需人才培训服务,34%的企业需要网站建设与维护服务,38%的企业需要软件运营服务,42%的企业希望能通过当地高校和科研部门获得“物美价廉”的信息化服务。如图3所示。

图3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服务

2 济宁市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与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下面根据调研数据,对济宁市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与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具体分析,需找束缚其自主创新与信息化建设的原因。

2.1 高层领导对企业信息化需求认识不足

调查发现,在相当比例的中小企业中,IT部门仅是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者”,信息化决策基本都由企业高层领导制定。但企业高层领导往往缺乏专业信息化主管思维,不能全面考虑各部门的信息化需求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需求。《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与现状白皮书》调查显示,“企业对信息化作用认识不足”这一因素以59.4%的比重占据首位。这也表明了中小企业高层领导对信息化需求认识不足、信息化投入不多、信息化积极性不高,是导致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普及率低,信息化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2.2 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人才缺乏

2011年6月―2012年6月底,本课题组在济宁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济宁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份数350份。调查问卷专门针对学生毕业时期的去向、职业的取向、是否愿意去中小企业就业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只有16%的学生愿意去中小企业就业。事实表明即使这16%的毕业生在中小企业就业了,也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这是因为大多数中小企业所需要的是信息化复合人才,包括:网络知识和实战能力的复合;专业知识和市场开拓能力的复合;企业管理能力和商务运作能力的复合等等。

2.3 信息化建设资金匮乏

目前,济宁市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主要依赖银行贷款,企业贷款等,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再加上原材料上涨、用工成本增加、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受资金影响不得不减少生产,降低损失。所以济宁市中小企业能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不多,或者说少之又少,这也是很多中小企业寻找免费软件的原因。

3 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与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促进济宁市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那么济宁市中小企业应该如何进行信息化建设呢?课题组提出以下几个策略。

3.1 提高中小企业高层领导对信息化的认识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于中小企业的老板,所以要使信息化建设在中小企业中普及开来,就必须使中小企业高层领导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让他们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信息化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1)举办“信息化新型老板”专题活动

早在2008年,济宁市为了增强中小企业家的自身素质,提高其管理水平,举办了全市“千人创业小老板”提高培训班,市县两级免费培训企业管理人员1000余人,为中小企业跳出家族式管理的圈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在号召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邀请专家学者举办 “信息化新型老板”专题培训活动,使中小企业老板尽快转变对信息化的认识。

(2)树立信息化榜样企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政府可以在每个行业中寻找1-2个经营状况良好,信息化意识较强、信息化建设较好的中小企业,大力扶持,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针对企业发展需求和突出困难,促进供需对接,提高信息化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其他中小企业树立榜样。宣传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和信息化服务的典型案例,推广成功经验,引导信息化意识薄弱的中小企业参观学习,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力量,让他们知道可以使用信息化手段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提高行业竞争能力,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强化人才支撑,实施引才引智工程

调研数据表明济宁市中小企业急需信息化人才,要解决这个问题,课题组提出“强化人才支撑,实施引才引智工程”的策略,具体实施可通过以下两个办法进行。

(1)在政府、各级职能部门网站上举办中小企业网上招聘活动,大力引进人才。改善管理措施、增加激励措施留住人才。

(2)基于三螺旋理论[3],大学、政府和企业三方相互协调,就人才需求定向培养、技术合作支持等有关事项达成长期合作协议,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新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稳固产学研交流合作渠道,促进高校、科研单位研发成果产业化,加快中小企业技术升级,为中小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服务。

3.3 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助推企业跨越式发展

云计算[4-5]、虚拟化、移动互联网、大数据、SaaS[6-7]等新型技术以其独特的业务和技术特点可以满足中小企业的多种需求,促进其跨越式发展。这些新型技术的应用,不但能大大降低中小企业的营销成本,还能极大地开拓市场。特别是SaaS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对于破解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难题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 总结

随着经济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济宁市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各种难题:资金匮乏、生产效率低下、高技术人才稀少、商业信息获取不及时、管理力不从心、经营决策缺乏创新等等。课题组对这些难题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课题组希望提出的这些策略和方法能提高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进而带动济宁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张晓明,徐子睿.为中小微企业成长破题[N].文汇报,2013-04-28.

[2]新训.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中小企业转型[N].中华工商时报,2013-05-16.

[3]马永斌,王孙禺.大学、政府和企业三重螺旋模型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29-34.

[4]李乔,郑啸.云计算研究现状综述[J].计算机科学,2011,38(4):32-37.

[5]黄剑文.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教育配需系统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12,12(24):32-35.

[6]魏玲,李长云.基于SaaS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探讨[J].科技与管理,2009,11(3):74-76.

篇12

[关键词] 中小企业信息化金融危机信息系统

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很多国家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2008年11月,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各国中小企业的冲击,亚太经合组织(APEC)中小企业峰会专门探讨了应对策略。亚太经合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主席胡安?拉福在发言中说,由于资金和规模等因素,中小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最大,其中资金缺乏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非常必要。鉴于中小企业在实体经济中占据的重要份额,政府应该给予中小企业足够的重视。在我国,目前,中小企业已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我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由中小企业完成。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小企业无疑是我国经济的主力军。

信息化是帮助企业优化创新、提升管理和人力绩效的有效手段,是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2007年,同志在十七大的讲话提出五化并举、两化融合,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视已经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企业信息化的作用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流通及服务等各项业务活动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等各个环节,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目前,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意识到企业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竞争力,许多中小企业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节约企业成本

众所周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处理企业的信息流,可以节省人力操作的成本,节约纸张,从而节省时间,提高企业效率。

2.重组企业流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借助信息化管理,会使企业管理更加规范化,从而需要企业对自身企业流程进行重组,以适应企业信息化。借助信息化管理企业,可以减少管理层级,使企业趋于扁平化,降低职能结构的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3.使企业应变能力得到提高

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对于企业内部来说,企业可以及时掌握诸如库存之类的内部数据,对企业内部资源做出及时调整,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外部来说,企业可以及时地获得市场信息,使企业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增强企业的灵捷性。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系统的普及,许多中小企业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国内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小企业信息化已经逐步成为了中小企业摆脱自身劣势、提高竞争优势以增强竞争力与发展能力的一种重要选择。但是,从中小企业信息化实际状况来看,绝大部分企业只是在局部的过程中运用了部分的信息化技术,真正的实现全过程信息化差距甚远。追根究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信息化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阶段

随着体制转轨,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中小企业也深切体会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可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也基本达成共识。但是就目前实际状况而言,尽管很多中小企业都不同程度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可是大多数企业领导者并不了解企业信息化的真正含义,以及如何实施企业信息化。其中,有不少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对企业原业务流程进行“原版复制”,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此外,不少企业的决策者认为,信息化是软件专家的事,信息系统就是一种软件,企业只要出钱把软件买回来或请人把系统软件设计出来就可以了。由于存在以上误解,结果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难以实施,企业没有实现真正的信息化。

2.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我国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一开始人们十分重视技术性的因素,而对于非技术因素的重视却远远不够。在其后的实施过程表明,我国企业信息化成功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的管理水平没有跟上。后来人们明白在信息化过程中,企业的管理水平往往扮演了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角色。企业信息化要促使信息技术发挥其在管理中的作用,就必须与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结合起来,融进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虽然如此,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限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依然很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在管理方法上,虽然很多中小企业领导者努力学习国际先进的经济理论和管理思想,但由于历史、体制、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但是在中国,中小企业很难照搬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其次,很多中小企业都是家族式管理,有些甚至是毫无管理可言。种种原因,导致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流程和内容都处于不规范状态。最终结果就是企业的管理制度、组织结构、管理理念与信息化的要求不相适应,导致企业最终没有真正实现信息化。

在人才方面,由于受到企业规模和企业本身制度的限制,中小企业缺乏技术和管理人才。然而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当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继续教育重视不足,采取的形式通常是短期培训,导致信息化人才的素质难以提高;此外,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限制,很难吸引并留住信息化人才,人才流失也就成了中小企业的一大问题。因此,与其他问题相比,人才不足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影响因素。

3.信息化实施效果不理想

在国际上知名的企业管理软件有SAP、金蝶和用友。目前,在国内真正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具有典型意义和推广经济实用型信息化的解决方案还很少。有很多企业购买国外知名管理软件,但是由于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没有国外企业管理软件的要求,导致企业信息化难度大、代价大,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三、金融危机后的启示

对于这次金融危机,著名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2008年11月17日表示,当前这场金融风暴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带来更多的是机会,他希望在网络技术的帮助下,中小企业能够促进世界产生变化。他还认为,中小企业想跟大企业竞争,让自己的企业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创新,更加节约成本,就必须使用IT技术。

这次金融危机证明,在受金融危机冲击最激烈的时候,那些勇于利用信息技术在管理和运营上创新的中国企业实际上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并能够提早为经济恢复,加速发展做准备。在订单压力凸显、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资金紧张、人力资源成本持续提升、节能环保责任加重、风险控制能力不足等金融危机所施加的种种压力下,这些企业快速地优化自己的商业模式和业务流程,积极探索转型和升级之路。

现在,中国经济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逐渐走上恢复的通道。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1%,第二季度同比增长7.9%。然而,经济回暖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将重新回到高增长、高消耗、低效率的发展之路,中国企业必须要通过转型和升级,来适应即将到来的新的经济环境。企业如何能够更好更快地实现真正的信息化,主要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企业信息化意识

哲学告诉我们,只有全面充分认识企业信息化,才能搞好企业信息化。因此,企业领导者要提高企业信息化认识,企业信息化的本质是增强企业的竞争,企业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竞争力。

首先,中小企业应该真正认识什么是企业信息化,认识到信息化不是单纯的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实际上,企业信息化包括企业业务信息化与企业管理信息化,伴随在企业整个过程之中。

其次要充分的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这要求企业要把实现企业信息化提高到一个战略的高度来来加以认识,要解放思想,转变思想观念。这种观念的转变不仅仅包括企业领导层,还包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普通员工,都要求转变观念,强化企业信息化意识。

另外,要增强主体意识,只有增强了自身主体意识,并贯穿于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全过程,才能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最终成功。这些意识主要包括环境意识、危机意识、管理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做到这一点,才能确保在整个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消除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观念阻碍和人为障碍,从而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好更快地发展。

2.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对于企业来首,企业信息化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提供管理的工具使企业从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提升企业管理的效率、减少企业管理的成本。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除了相关的技术因素之外,更大的因素将取决于能不能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同中小企业的具体实际良好结合。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适合其特点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打下基础。

另外,中小企业要加大人才的培养。中小企业要想搞好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要有拥有计算机操作和网络管理能力、信息收集、处理、分析研究能力人才,此外,还要提高所有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管理知识和理论水平,这样,才能达到企业信息化的基本要求。

3.选择适合自身企业的信息系统

中小企业在管理软件的选型上,不能盲目的相信购买大品牌的管理软件,因为中小企业的规模达不到那些大品牌尤其是国际大品牌管理软件的需求。因此,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中小企业结合自身特点选择适合的管理软件。如果有能力的话,可以自己开发合适的管理软件。

四、结论

现在,金融危机已经过去,我国经济正在全面复苏,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目前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信息技术正在进行一次大的创新,很多管理软件已经由C/S向B/S转换,3G网络正在全面推广,信息安全技术也在得到高度重视。二是国家信息化战略正在稳步推进,信息化已经得到国家的重视,电子政务全方位实施更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环境。三是在全球危机中,企业电子商务显现出更为快捷和成本的优势。

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一场革命,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生产流程及管理的方方面面,对于完成整个国家信息化任务将担负着重要使命。此时,如果企业能够抓住机遇,重视企业信息化,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信息化实施方案,就会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实现最终目的,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陆学艺李培林:社会蓝皮书(2009)[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2]文仕伟: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信息化与应对策略[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02)

篇13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1

当前,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常规的企业管理已经难以应对现代化市场的需要,中小企业亟需进行相关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以使企业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1 信息化系统介绍

信息化系统建设,是企业运用信息和通讯技术对企业进行的全面的信息化改造过程,进行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目的在于将正确的信息,及时的、有效的提交给企业,满足企业对于信息的需求,以便企业能够依据正确的信息对企业的相关事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信息化系统由许多的先进系统组成,主要包括以下软件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MRP(物料需求计划)、MRPII(制造资源计划)、MTL(物料管理系统)、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EDI(电子数据交换)、SFA(销售队伍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OA)、CAD(计算机辅助设计)、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这些系统目前在很多企业中得到了非常好的运用,这些软件系统之间并不是互相分离的,而是存在着交叉和协作,比如通常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会包括物料需求计划,ERP系统也有销售管理等等。

2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现状

我国近几年中小企业数量增长非常迅速,中小企业数量的额增长对于企业总体数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89.1%,中小企业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大大超过了我国企业总体的平均贡献率。我国发改委、财政局以及各地方住政府也在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中小企业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对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很大一部分企业都已经引入了电子计算机系统,开始了信息化的初步尝试,并且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中小企业内已经建成了比较完备的信息化系统,对这些企业的发展以及在同行业的竞争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尝试,起步阶段受到企业类型以及技术水平的限制,一直处于一种缓慢的发展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信息化建设在企业中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进入新世纪之后,信息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不论是在国有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内都开始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但是在总体上来讲,特别是在于大型企业以及国外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道路还很漫长,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面对的困难都还很多,需要中小企业的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改善。

3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存在的不足

我国中小企业经过多年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已经在相关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还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对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重要性意识不足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对信息化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首先,是我国中小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比较困难,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之后,中小企业大都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很难会有太多的财力、物力用来投入到信息系统的建设;其次,是中小企业的领导者的问题,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大多将自己的关注点过多的集中到企业的销售额和资金状况上,不能长远的、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对信息化的重要程度以及信息化将在未来发挥的重要性意识不足。

3.2 信息化建设缺少相关人才

中小企业一般缺少能够运用现代化信息系统的专业人才,员工对于信息化系统不能够很好的掌握,这也直接的限制了企业引进相关的信息化系统。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并没有设置相关的技术部门,企业也没有足够的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人才储备,中小企业规模偏下很难吸引具有高水平的IT人才的进入,另一方面,通过外部招聘会给企业在财务上带来很大的压力,对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资金压力的情况下,会存在较大难度。

3.3 我国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外部环境还不成熟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中小企业自身的决心和努力,对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建设也有着要求。首先,我国信息化建设已经进行了多年,出现了很多的信息化相关的企业,比如在ERP系统方面比较知名的用友技术有限公司等,但在总体上来讲我国的信息化系统建设还比较滞后,尤其是中小企业比较集中的中西部城市以及二三级城市,信息化的进程在这些地区还比较缓慢。此外,企业信息化的建设需要整个社会的信息化与之配套,企业很难孤立的建设自己的信息化系统。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还体现在我国对于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立法由于起步比较晚,发展还很不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没有一个良好的经济秩序和法律保障。

3.4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

在已经开始建设信息化系统的中小企业内还存在着因为不能从整体上对于信息化系统建设做好规划,致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出现所谓的“孤岛问题”(信息孤岛是指相互之间在功能上不关联互助、信息不共享互换以及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互脱节的计算机应用系统),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企业在引进相关的信息化系统的时候,只是单纯的为了解决局部的某一问题,或者是在某一相关部门的决定下引进的,与企业内的其他系统不能有效的进行配套,缺乏有效的沟通,这不仅造成了信息化系统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大大消减了企业的效率,还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4 提供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建议

众所周知,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对于企业来讲非常的关键,对于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相应的对策予以解决。

4.1 人才吸引和培养

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需要企业拥有足够的高水平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只有拥有足够的人才作为储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才能避免只是一个“空壳子”,才能保证真正的得到有效的运用。企业可以在两个方面做出相应的努力,一方面,从企业内部发掘相关人才,加大培养力度;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外部招聘的形式。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方式的选择。

4.2 提高对于信息化系统的认识

中小企业的企业家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企业未来的发展,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大潮流,企业只有顺应这个潮流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另外,中小企业的员工也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认识,把企业的发展与自身的发展相结合。

4.3 全社会需要共同努力

企业信息化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通过对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使之能够满足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需要;另外还要努力加强相关领域的立法工作,为信息化系统建设提供良好的法律支持和经济秩序。

5 总结

未来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对信息化建设充分的重视,在人才培养方面下大力气,提升整个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姜岳新.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7,3:46-47.

[2]司青燕,许涛.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成果纵横,2008,4:36-37.

[3]刘晓松,梅强等.中小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94-98.

篇14

1.1基本涵义

企业信息化是运用现代信息科技,进行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实现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性工程。这一概念还包含几层意义:首先,企业信息化以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的结合为前提;其次,企业信息化以对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各种信息系统为核心;第三,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全员参与、长期持续推进的动态过程。

1.2企业信息化现状

国资委信息中心2003年对我国大型企业信息化现状和趋势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有98.6%的大型企业制定了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和发展战略,并且有92.6%的大型企业设立了信息化管理机构或部门。调查还显示,有95.9%的大型企业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企业的内部网络系统,97.7%的企业已经通过数据专线、ADSL、光纤等方式,接入了国际互联网,76.7%的大型企业拥有统一对外的网站。此外,大型企业中有72.1%建成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有60%完成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企业信息化的效益正在显现。例如,青岛海尔集团在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后,资金周转次数提高了150%,集团各部门对客户信息的平均反应速度从36天降低到10天,国内采购周期从10天缩短为3天,对定单的处理时间从7天降低到1天,实现了接近100%的网上采购和80%的网上货款支付。

2.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进展中存在的问题

2.1企业信息化认识不足

信息化观念落后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因素。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很多经营者信息化观念淡薄,有的不完全知道信息化概念,不懂得企业信息化的战略价值和重要意义,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有的经营者对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态度冷淡,认为可有可无,对推进信息化不积极。因此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明显的不足,造成很多中小企业对企业信息化持等待、观望、慢慢来的消极态度。有的经营者对信息化项目期望值过高,把信息化等同于技术改造,甚至仅仅把它看成是纯技术的问题,如让技术部门主持信息化、盲目追求软件的高档次和高功能、没有意识到行业性限制,这使得企业的信息化工作难以迅速推进。

2.2企业信息化投资不合理

我国中小企业本身存在着资金拖欠、自有资金周转较慢、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加上企业自身经营风险高,造成企业资金相对缺少,最后资金短缺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一项艰苦而又长期的工作,实施周期长,风险高,这个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中小企业由于存在实力弱、管理水平低、信誉差等缺陷,在融资方面一直比较困难,以至于许多企业根本负担不起如此巨大的信息化建设费用。何况信息化的建设既要购买硬件和软件、引进相关的专业人才、搞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又要在信息系统建立完毕后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这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持续投入。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难以改变少花钱多办事、开支第一、需求其次的心态和实际情况,这样,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往往表现为坚持不了太长时间的实施过程。

2.3信息化人才匮乏

信息化人才匮乏也是造成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的症结。企业信息化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管理问题。在推进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最根本的是人,企业信息化不仅需要一批优秀的信息技术管理人才,而且需要需要既懂得经营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更需要一大批信息化素质较高的执行层人员。信息化过程中,中小企业往往只注重硬件、网络环境、系统应用情况等,缺乏高水平的专业网络管理人才。

3.改善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进展现状的对策

3.1强化信息化管理意识

企业一定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开展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意识到企业信息化绝不是企业利用计算机,而是一个企业和市场完全结合的系统工程。它强调的不仅是计算机软硬件,更强调人、管理、技术之间的有机集成,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特别是企业的管理层,一定要让企业经营者对信息化有正确理解和足够重视。在实施过程中要对员工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培养企业自己的信息化人才。只有这样,才能顺利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小企业增强信息化意识应当着重抓住增强“四个意识”,即:信息化意识、主体意识、风险意识和学习意识。中小企业经营者要对企业信息化予以高度重视,这单说的重视不仅仅是思想上的重视,更需要的是实践上的重视。经营者思想的重视,可以确保企业信息化战略方向的正确,使之认识到实施信息化的必要性,从管理层给予大力支持;企业信息化系统的使用实践上的重视,则直接决定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成败。

3.2根据自身情况合理投资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那么企业就应该考虑怎样以更少的投资获得更大的效益。绝不能盲目追求最新技术和产品,而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滚动式”的投资方法,即以小投入迈出第一步,以后逐步投入,赚回利润再投入,以换取更多的利润,认真分析自身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实施路线,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计划。企业应当遵循既定的规划和战略,坚持实用原则,避免好大喜功、一步到位的盲目投资,做到逐步规划、逐步实现、制定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使得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互统一、相互补充,短期目标根据长期目标而制订,长期目标根据短期目标而调整,对长期目标要有坚定的信念,对长期目标要作到充分完成、超额完成,确保长期目标的实现。如此稳扎稳打的建设战略才能杜绝资源的浪费,降低资金使用的风险,确保投入资金的合理使用。企业应尽可能地利用政府的相应扶持政策,解决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利用政府出台的法律法规,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争取更多的资金。在解决资金问题后,更重要的是资金的合理使用,因为资金的使用关系到信息化建设在企业中应用的成败,合理的使用、良性的循环发展能够积极地推动信息化的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