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管理的管理范文

企业管理的管理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1:5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企业管理的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企业管理的管理

篇1

关键词:科学管理观念;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基础设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075-01

1 引言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跨入新世纪,我国企业要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必须注重学习研究国内外管理的新思维和趋势。在引进吸收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需求适应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管理研究成果和实际经验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灵活地、“权变”地加以应用,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管理创新。

2 树立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科学管理观念

2.1 管理观念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转变

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管理的唯一主题、最高宗旨,是造成企业过早夭折的根源。在产品、技术、知识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可持续性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一个比管理效率更为重要的课题。企业是一个人造系统,其内部系统是可以改造的,而生生不息的企业管理创新正是企业实现可持续的重要保证。

可持续成长管理观认为利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但不是其生存的目的,要科学合理地追求利润。坚持这种管理观,在管理中就会注重整体优化。讲求系统管理,实行企业系统整体功能优化,注重依靠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优势:注重夯实基础管理,讲求管理精细化,实行管理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注重开拓创新,要求在自我否定中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实现变革与稳定并存;注重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能动作用;注重以诚信为本,对待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要讲求质量、服务、信誉过硬等等。

2.2 树立知识是关键生产要素的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己成为决定企业经济连续增长、报酬递增的关键性要素,产品中蕴含的知识量(知识产权)成为企业竞争中最有利的武器。企业应改变传统狭隘的重视有形资产,轻视无形资产的观念,要强化无形资产意识。树立知识是关键生产要素的观念。

首先,要重视知识要素的开发。在企业中,应当建立和完善研究与开发机构,以便结合经营进行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推进企业的技术、管理创新。其次,注重无形资产的保护和管理,加大无形资产投入。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负责无形资产的创新、设计、引进、应用,并设立知识主管,实施对无形资产的分类、评估、投资以及建立知识档案,为无形资产投资交易和共享创造依据,不断拓展无形资产的范围,要注重对知识产权类和流通领域的无形资产的积累和投资,

2.3 树立人性化管理的观念

首先重视人的知识化,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把员工的学习素质提高作为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要素。其次实现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应变和创新能力。在信息化、知识化管理中,打破传统企业在分工上的官僚等级制,重新设计企业的价值流程和结构,重新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及领导者进行定位。使具有不同教育和文化背景的企业人积极合作。共同享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信息,达到更多地交流、更多的一致行为,更多的责任和共同的文化,从而实现企业快速发展。要建立能为知识共享和信息交流提供方便的基础设施。使企业对内对外都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交流,在产品开发、生产和市场销售之间进行反馈。

3 提升管理主体的创新能力

创新经济学的鼻祖熊彼特指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是最具有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人,他们不墨守陈规,不遵循循环流转的轨道.却常常创造性地改变这种轨道。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效率不佳与企业家缺乏不无关系,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培育造就一个主导管理创新前沿和领导市场竞争潮流的“企业家阶层”。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是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有人指出.企业家活动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产品性质。因为其风险由自己承担,而他们的成功却往往使全社会受益。因此,国家应该制度化来扶持和鼓励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政府在制度上,应着眼于为企业家提供一个开放、宽松的环境,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4 建立支持知识运行的企业技术基础设施

从简单的知识支持工具到企业信息网络、通讯设施以及整套的更为复杂的组织软件和决策支持系统都是必不可少的,数据挖掘和良好的文件管理也很重要。要建立健全公司内外部网络,使员工方便、快捷地了解全球信息,开阔视野和思路,更好地获取、运用和创造新知识。

总之,我国企业要在管理上有所创新,应该树立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观念,提升管理主体的创新能力,创建有利于创新的激励机制,建立学习型组织并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建立本土文化,强化知识管理,加快制度创新,我国企业要在新形势下谋求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1.1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两次重大的革命,一是农业革命,二是工业革命,在这两次经济革命的基础上,人类社会已经迎来了第三次经济革命。第三次经济革命的基础是信息和知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农业经济时期的关键性资源主要以土地、自然资源和体力劳动为主,农业经济时期的典型组织以早期的农场和作坊为主。早期农场和作坊的主要生产技术已手工作业为主,产品是单件和小量产品的服务,其管理特点以无分工的专制式管理为主。工业经济时期的关键词资源是材料和能源、蓝领工人为主,工业经济时期的典型组织是大规模生产企业。这种大规模生产企业的主要生产技术以机器自动化生产为主,提供的是大量标准化的产品与服务,大规模生产企业的管理特点在劳动方面进行细致分工,组织管理的模式是以多层次、递进和集中式管理为主。知识经济时期的关键性资源是知识与信息、知识人才,知识经济时期的典型组织是虚拟企业。虚拟企业的主要和关键性的生产技术是以柔性自动化、人工智能化和计算机及通信为主,这种生产技术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具有大量和个性化的特点。

1.2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环境的变化,二是战略的调整,三是竞争的焦点。首先,在环境的变化方面,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关键性和基础性的资源发生了变化;其二是经济时代的主导因素发生了变化。其次,在战略的调整方面,投资战略上,由过去的厂房、设备和生产线为主的有形资产转变为人才的培训和人员的激励创新,成长战略上,由规模经济转变为无形资产的创造与增值。再次,在竞争的焦点方面,从以前的资产和技术的竞争转变为现阶段人才的竞争,除此之外,竞争的焦点还有融入了知识和信息的产品,比如微软公司的软件等。

2企业管理思想的变革

企业管理思想是管理活动中的基本理念与原则的升华,企业管理思想为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思想基础。在过去的企业管理发展历程当中,企业管理的思想深受历史渊源和当时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企业管理思想方面的“百家争鸣”,各种各样的管理思想都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管理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由于不同时期的管理思想受到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因此,带有强烈的时代和历史烙印。知识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经济时期的管理思想诞生出新的理念,比如,变革与创新、集成与融合、以人为本思想理念等。

2.1变革与创新

首先从管理思想的变革与创新方面讲,在工业经济时期,管理思想的变革与创新是促进企业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推动力,但是,随着工业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丢产品和技术的垄断,企业追求维护自身利益两个方面遏制了管理思想的变革与创新。企业的管理活动以追求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主要目的。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推动着社会生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知识经济时期的企业在追求企业绩效上,主要以企业的成本,产品的质量、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服务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完善。知识经济时期企业的管理思想方面的变革主要在于创新,管理思想的变革包括了产品的创新、技术的创新、组织管理的创新和管理制度的创新。而信息、知识和人才则为创新提供了基础,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管理变革的一个重要支柱就是创新管理。

2.2集成与融合

工业经济时期的组织管理以西方自由之父-亚当•斯密的分工论为基本指导思想。工业经济时期,劳动分工与工作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劳动分工越细,工作效率也就越高,但是细致的劳动分工使得企业的协调工作变得复杂化。复杂的协调机制和规模庞大的协调机构使得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受到阻碍,由此诞生出一种新的思想,即集成与融合,这种思想逐渐成为企业在复杂环境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指导性思想。所谓集成,指的是将不同性质的事物在同一目标的引导下实现有机的合成。而融合指的是不同事物在集成的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从而产生新事物的过程。从上文可以看出,管理思想的集成与融合的作用都是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集成包括了多学科人才的集成、技术的集成、业务与管理过程的集成等,而管理思想的融合包括了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之间的融合,现代管理思想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之间的融合,这些集成与融合为当代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集成与融合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很多企业和产品都体现了这一点,比如,计算机集成制造、团队工作等。

2.3以人为本思想

人既是企业的主体,也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对象。不管是在农业经济时期、工业经济时期,还是在知识经济时期,人的因素一直受到重视。因此,在企业的管理思想的变革中,要以人为本,强调人的管理。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既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投资者的愿望,同时也要满足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物质、文化发展等的需要。在企业的管理当中,减少管理的层次、员工的教育培训等都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体现。

3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

企业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的组织与行为两方面特征的总和,市场竞争中永恒的逻辑就是优胜劣汰。在知识经济时期,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准确迅速的对市场信号做出反应,及时更新完善技术,改进经营管理的策略。

3.1团队工作

团队是企业基层组织和管理形式中的主要管理模式,以团队工作为主要管理模式的代表企业有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等。团队工作管理模式具有高质量、高效率、精干和灵活等特点,深受国际众多企业的认同。在精益生产系统中的主要支柱就是团队工作。同时,团队又包括了职能团队和项目团队。团队工作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劳动组织的灵活性、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出创造精神,因此,在当代企业管理中,构建高素质的团队组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2分形工厂

分形工厂来源于分形理论,分形在企业的形成过程中受递归机制的影响,可以衍生出变化无穷的复杂结构,分形的主要对象是依据其主要组成部分通过某种方式实现整体相似。有关研究表明,任何经过漫长时间考验的事物都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企业也是一样。分形工厂具有自相似、自组织和动态的特点,分形工厂的结构特点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受分形结构特点的影响,分形工厂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3.3虚拟企业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要增强企业管理的灵活性,由于市场和社会的瞬息万变,市场机会稍纵即逝。竞争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内容,要抓住机遇,就要积极挖掘、合理配置并且有效的利用好企业内部的资源。虚拟企业是由几个成员企业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经营管理实体。组合的目的在于抓住市场机会,因此,一旦失去机会,这种组合式的虚拟企业也就解散了。虚拟企业主要依靠计算机网络进行联系和合作,在虚拟企业中,组合成员根据市场机会提供自己的核心能力,把经济管理精力集中在核心能力和关键资源中。虚拟企业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节约资源,有利于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4结语

篇3

关键词:家族制企业;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变迁

一、我国家族制企业管理的特点

1.企业用人机制。由于我国自古以来重视血缘的概念,将没有血缘联系的人视为外人,不予信任。家族作为组成社会和国家的基本单位,其中单个的“人”脱离了家族这个集体便无法发挥作用。时至今日,我国社会上仍保留有这种观点,对家庭内部的人更加信任,沟通交流也更加方便。因此,家族制企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企业中的一些重要职位都是由家族中的成员来担任,家族成员在企业员工中也占据了很大的部分,这使得大家在工作时因为天生的血缘关系而更有凝聚力,互相之前更为信任。2.企业管理结构。因为家庭成员之间存在一种先天的情谊,存在着长幼尊卑、贵贱亲疏的伦理关系,以亲情为纽带,所以家族制企业的管理结构较为简单。由于家庭成员间不需要很高的薪水或福利维系关系,聘请家庭成员担任管理层可以为创业初期资金、技术、管理等各方面资源都匮乏的企业节约一大笔开销。3.企业产权关系。家族制企业的创始人往往是一位有强大人格魅力和企业家才能的、家族中的佼佼者,他所开创的企业管理机制高度集权,结构简单,任人唯亲,规范规章少,正式程度低,业主的权威不容侵犯。在这种情况下,该业主更倾向于中央集权的管理方式,身兼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生产者等多个身份。并且会将自己的心血直接传承给后人,家族制企业往往依靠家族关系决定继承关系。4.经营决策机制。家族制民营企业的内在凝聚力,更多地依赖于伦理关系和亲情纽带,通过家族成员间互帮互助共同完成企业的发展。由于高度的集权机制,加之没有复杂的董事会管理结构的制约,最高决策者的意见可以很快地被贯彻执行,效率较高。同时,这个决策者也将一个人承担一切风险和责任。在当今社会风气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低,这样的家族制经营决策机制保障了企业资产的安全性,成本较小。

二、我国家族制企业管理的弊端

1.员工选拔不能任人唯贤。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为了企业的健康持久性发展,企业必须建立良性的人员选拔及储备制度,任用真正适合的员工。但是,在家族制企业中,员工,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往往直接任用家庭成员,而并不考虑其是否可以担任这些职位。这些亲属职工依靠自己的血缘关系,不思进取,甚至成为企业的蛀虫。而有能力的非亲属职工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也会离开企业,使企业失去大量优秀的人才。2.企业筹资渠道单一。家族制企业为了保障资金的安全性,防止权力外流,其投资者往往大部分都有亲属关系,这就导致企业的运营资金极为有限。而众所周知,建设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尤其是在企业的初创阶段。这样单一的资金筹措方式一定会给企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阻力。3.管理结构不规范。在家族制企业中,企业管理受个人意志影响严重,没有完整科学的管理章程约束。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4.决策机制过于草率。前文提到,家族制企业的决策者往往是家族中具有权威地位的某个个人,其意见将被完整的贯彻执行。由于没有完整的决策机制,导致“一言堂”的现象,即使出现了错误的决策,也没有一个审核机制去完善。容易产生决策失误,导致企业的发展出现重大问题。

三、家族制企业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变化的途径

1.明确产权归属,实现产权多元化改革。家族制企业的产权关系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很多矛盾的根源,要解决这个根本问题,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如建立有限责任公司制、股份合作制等现代企业的产权模式,将私有的家族产权放归个人,以股东持股的方式明确企业内部产权关系,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吸收社会资本,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2.建立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管理机制。现代企业的标志之一就是完善的管理机制,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以董事会的形式进行企业的重要事项决策。这一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一言堂”现象,使企业的各项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在董事会下设置总经理职务,负责管理董事会各项事务。完善企业相应的工会和监事会制度,保障企业员工的合法权利。3.建立健全用人制度。3.1改变任人唯亲的传统观念。在传统的家族制企业中,家庭成员是聘用员工时的首选,这导致一些游手好闲的人进入企业。想要完成向现代化企业的转变,必须完全放弃任人唯亲的人才选拔机制,在社会范围内选拔真正合适的人才,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员工,让员工们尽心尽力地投入到企业的建设之中。3.2重视对员工的激励。在社会上广泛招聘员工后,员工之间没有了亲情的纽带,此时就需要用现代化的方法进行对员工的激励。企业应帮助员工设定合适的目标,对业务好的员工进行奖励。同时,完善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在公司中有归属感和成就感。3.3引入竞争机制。为促进员工更好地工作,还应该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不仅要加强外聘员工之间的竞争,更要加强原家族成员与新员工之间的竞争意识,使家族成员意识到努力工作的重要性。在竞争的激励下,有助于有才能的员工不断提升自己,发挥出最好的工作状态。而能力较低的员工,无论是否是家族血缘关系,都将被企业淘汰。由此,在企业内部形成完整的淘汰制度。

参考文献:

[1]陈高林.论家族制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的途径[J].管理世界,2003(10):174-175.

[2]杨建华.论家族制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的途径[J].博论社区.

[3]冯万贵,夏雯,金雷法.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

[4]刘文新.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途径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3.

[5]韩文国.中国家族企业制度理论分析[D].吉林大学,2012.

篇4

关键词:企业管理 信息技术 企业创新 企业制度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企业管理技术受信息技术的带动及冲击和而不断发生着变化,管理理念不断创新,管理环境也日新月异。理论、事物和思想也在不断更新。在这样特殊的背景下,我国企业管理一定要转变管理创新的思路及理念,具体转变措施如下:

1、 观念创新

观念创新在企业管理创新体系中属一关键点,企业若要追求管理创新,首先应创新管理观念。管理者应该多学习目前企业管理的新理念,多观察新事物,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把思想融入全球企业管理创新系统中。因此,应在思想上树立以下观念。

1.1 树立“信息第一位”思想。全球步入信息高速公路时代,唯有不断更新企业信息,才能对企业的核心理念和思想正确的把握。

1.2 树立“能力为本”思想。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要求企业一定要具备快速应变的能力,企业的发展模式一定要从过去的以物为本转变为现在的以能力为本。

1.3 树立“企业伦理”思想。在过去的工业经济时代,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是企业的首要目的,忽视了企业伦理。企业利润的增长多是以对环境的破坏为前提,造成了产生很多负面影响,这就与企业管理的原则及根本相背离,若要创新企业的管理,一定要树立伦理思想,重视道德建设和信誉形象,以确保企业健康的发展。

2 、方式创新

2.1 促进企业从传统的管理转变为信息化的管理,实现企业创新管理的基础条件就是信息化的发展,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创新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课题,因此,企业一定要转变思想意识,加大建设企业信息化的创新力度,优化企业资源,以更好的获取经济利益。

2.2 注重企业弹性柔性和谐管理思想。企业的管理不只是简单的采取强制的办法“管”,而是必须用创新的办法,对员工的心理进行研究和分析,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及积极性。而且企业属一有组织的大家庭,和谐的氛围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的管理一定要秉承和谐的思想,各成员团结协作,以提升管理效率,增加企业利润。

2.3 注重转变企业组织运营的方式。目前,企业内部资源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企业的管理方式、业务交流等应该摒弃地域环境的限制,注重团队及外部力量的协作,集中各方面的力量赢取企业竞争的主动权,对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应该充分把握及利用,有效的整合这两方面的资源,使其互相补充,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力的位置,获得竞争主动权。此外,若要创新企业管理,还需打破组织上的局限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多和外界保持沟通及交流十分重要。因此,信息时代创新企业管理的一个趋势就是打破企业内部的局限性。

2.4 企业营销模式的网络化创新思想。进行企业管理运营时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属企业营销。企业生存及发展的生命线就是营销。传统的企业营销模式中,过长的分销渠道导致信息反馈的速度太慢,企业网络化营销模式一定要建立起来,以打破这种传统营销模式的束缚,提升企业的营销及信息反馈的速度,同时也有利于转变企业的营销模式。过去一般均采用的一对一营销模式,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了企业的运营负担。当今,互联网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网络化营销的渠道,企业产品消化也加快了,从而实现了一对多的营销模式,节省了企业营销的成本,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利润。在网络平台上,企业还能与消费者近距离的交流,生产适合不同消费人群的产品,还可进行个性化营销。利用网络平台,企业能够更广泛的宣传自己的产品的同时,还可有效的收集信息资源及客户资源,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管理的创新。

3 、实现制度创新的企业管理

企业的规范准则就是企业制度,它包括企业的领导制度、内部管理制度、运营模式制度及经济管理制度等。若要使企业保持活力,企业制度建设力度一定要加强,努力创新企业制度和完成制度的改革。企业制度在信息化的大潮中,要面临的考验很多,信息的变化属于瞬时性的,企业制度唯有与信息发展相适应,改革、创新才能与信息化社会对企业的要求相适应,如果企业要创新制度管理,必须对好企业定位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分析。企业一定要调整传统的分工,从而和不断变化的企业需求相适应,通过信息管理制度的建立,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以达到更为规范企业的管理,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此外,因为知识体系会随信息的变更而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也会随之不断地调整,企业需及时组织学习及培训,完善企业制度,唯有创新了企业管理制度,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保证及支持。同时,分配制度合理可行也是创新企业其他制度的保证及基础,所以对于制度的创新,企业需强化改进分配制度。

总而言之,创新我国企业管理的必须要转变思路,创造条件,以和信息社会的变化相适应,从而真正转变企业管理的思想,营造良好的企业管理氛围,使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真正服务于现代企业。企业管理的创新的道路很长,它和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紧密的联系,要求企业的必须保持清晰的管理思路,结合目前的内、外部环境。只有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准确的分析,才能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从而建立企业的信息平台及网络平台,真正做到创新企业的制度,最后走出一条崭新的企业创新之路,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内部外部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创新之路就是企业的成功之路,创新是一个企业文化内涵建设的动力,有了创新企业就会更加充满活力和生机,创新才能让企业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有了竞争力的企业才能真正在这个社会中站稳脚跟,才能真正拥有未来和发展。一个企业把握了创新之路的方向盘,就等于拥有开创未来的指南针,创新就等于给企业指明了发展的方向,让企业在茫茫商海中找到自己的航标,找准自己的位置,这样的未来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航线才是最正确的。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一个真正的未来之路,企业的明天才能会在创新方略的指引下走的更远走的更稳。

参考文献:

[1]田利媛。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J].北京:经营与管理,2008,(2)

篇5

关键词:企业管理;分析与探讨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6日

企业作为一个经济运行的基本组织,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的而存在,经济效益是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企业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必须加强企业各因素的管理,加大企业各因素的综合调配,优化组合各因素,充分发挥各因素在企业中的作用,从而推动企业获得更高、更快的发展。优化组合各因素,充分发挥各因素在企业中的作用,必须加强企业管理。企业管理不仅使企业的运作效率大大增强,而且让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员工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地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一、增强现代企业管理意识

现代科学表明,管理是生产力的要素之一,它起着放大生产力的作用。企业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伴随物,是在生产过程中凝聚起来的,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活动之中。我们要增强现代企业管理意识,让管理为实现经济效益服务,现代管理者必须端正观念,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合理配置生产力的各种要素,以取得最佳的管理效果。管理者必须树立竞争意识、人才意识、时间意识、民主管理意识、现代经营意识等。

二、做好企业各项基础管理工作

做好企业各项基础管理工作,是搞好企业管理的重要条件。首先,要做好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制定、执行和管理的工作过程;其次,要做好定额工作,定额工作要求具有实践性,定额源于实践,定额工作要求具有权威性;做好计量工作,计量工作的核心是获得数据,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离不开科学依据;做好信息工作,现代化企业必须健全数据准确和信息灵敏的信息系统;完善规章制度工作;做好基础教育工作,大力做好提高职工的政治、文化和技术素质。

三、强化管理会计职能

笔者认为,企业在坚持以经济运行为主线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提高企业管理和经济质量效益的其他因素的优化组合。如何搞好经济质量效益的其他因素的优化组合,笔者认为应发挥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会计具有较强的职能作用,包括经济前景预测、加强现金流量管理、参与企业经济决策,等等。什么是管理会计?笔者认为管理会计是科学地运用相关技术方法,进行数据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据以对经济活动进行衡量、评价和预测,从而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门新兴学科。管理会计的管理职能以企业经营活动的时间顺序划分,可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三个环节。管理会计的应用对企业经营状况有直接影响,它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四、突出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

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导致财务管理将在企业管理中占中心位置。由此可见,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是提高企业价值或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因而也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必然要求,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争得优势,就必须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而加强财务管理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的创新,因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企业财务管理创新。过去,企业财务管理主要靠人进行计算处理,现在微型计算机可以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真正实现民主理财和科学理财,也需要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科技革命、管理革命还需要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未来的企业竞争既是科技的竞争,也是管理的竞争,企业财务管理如果不能有效地配合科技革命和管理革命,那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因此,我们要对财务管理加以充分的认识。

五、不断健全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制度包括企业的人事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一切规章制度,企业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企业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企业搞好管理的基础,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没有规矩、没有规章制度就不可能搞好管理,企业也必然不能健康持续发展。实现对各部门员工行为、资产的全面详细的管理还必须靠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窗体底端制度要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制度可以有效地约束违背企业利益的行为,也可以有效地激励有利于企业利益的行为,使企业获得又好又快的发展;制度要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制度要具有长期性、连续性的特点;企业的规章制度对于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树立企业的形象,实现企业的正常运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六、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任何事情离开了人就没法做。一个企业也是如此,如果离开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就谈不上运转和发展。离开了员工,企业也只是个空架子,即使制定了再好的计划都没法去实施落实。一个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有竞争力,更是需要优秀的人才,人才在企业发展中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核心,大力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二是深入开展创争活动,大力提高职工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三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先进职工文化,大力提高职工的健康素质和现代文明素养。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有一个成功的企业管理者,一个成功的企业管理者必然会重视人才的引进、储备与培养,积极创造良好的氛围,使人才能够引进来留得住,能够人尽其才,敢于给他们施展才能的舞台和机会。

七、选拔优秀的管理者

企业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管理水平。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首先应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直接影响企业管理者创新的力度和方向,企业管理者不仅自己要创新,而且还要带领广大员工去创新,管理者在创新中要更多地成为创新的开启者、推进者;其次应具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不足会使得企业管理者一方面错失创新良机,管理者的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领导创新的重要因素;管理者应注重知识的积累和信息的获取,知识和信息是创意产生的基础。作为管理者,除掌握当代最新科技、管理成果外,还要随时掌握企业内部信息,这是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基本条件。企业的成功就是管理者的成功,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以企业利益为重,虚怀若谷、自知自信。

主要参考文献:

[1][美]彼得・F.德鲁克.有效的管理者.北京工人出版社,2000.

[2][美]菲利普・科特勒,梅汝和等译.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