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新生儿护理培训范文

新生儿护理培训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1:5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新生儿护理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新生儿护理培训

篇1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感染;综合预防;组织和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1(a)-138-02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infection control nursing training and nursing management

YIN Xiaohong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Service Centre in Ningxiang County, Hunan Province, Ningxiang 4106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study of the hospital nosocomial infection deepening, more and mor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management has been increasing. As the neonatal immune function is not yet mature, so that newborns susceptible to infectious diseases easily, especially respiratory, gastrointestinal and skin infections which are the neonatal period the major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to carry out infection to control nursing training and nursing management is essential.

[Key words] Intensivecareunit; Neonatology; Infection;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Organiz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近年来,新生儿重症监护的管理已越来越受重视,院内感染在医院感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发生率高达5%~25%。由于新生儿刚刚失去母体的保护,不能适应外界的环境,生理功能尚未成熟,院内感染是常见危害因素之一[1]。医务人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院内感染,加强护理管理,降低院内获得性感染的数量。现将本院对监护室内感染控制的护理培训与护理管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1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主要高危因素

1.1 室内环境因素

监护室内的空气不流通,人员随便进出,造成室内空气污浊,增加患儿被感染的概率[2]。室内的医疗用品没有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监护室内的呼吸机、婴儿培养箱、光疗箱、远红外线抢救台、心电监护仪、治疗车、婴儿磅秤、婴儿沐裕池等一些辅助治疗的医疗仪器及固定装置的消毒清洁工作,容易被人们忽视,造成交叉感染。另外,室内物品布局不合理,也是造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之一。

1.2 新生儿本身因素

新生儿离开母体的保护,自身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够成熟,是造成新生儿院内获得性感染的重要原因。由于NICU病室内的患儿中大部分是早产儿、极低体重儿或者其他缺陷的患儿,他们的身体各个器官较娇弱,生长发育不完全,及易使细菌侵袭体内。由于新生儿多种细胞因子产生均低下[3],吞噬细胞功能不足,对细胞的杀菌作用减弱,易造成呼吸道和肠道感染。患儿在疾病状态下进一步消耗免疫活性物质[4]。监护室里较容易发生院内获得性感染。

1.3 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

目前医院应用广谱抗生素非常普遍,存在滥用、误用现象,易产生耐药菌株。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不当,造成菌群紊乱,导致耐药菌株的增加和繁殖,造成二重感染。

1.4 创伤性操作

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加之NICU病房的患儿病情危重,变化快,必要时进行创伤性操作如行气管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等最易引起感染。对患儿进行气管插管、吸痰等操作改变了呼吸道的环境,降低呼吸道黏膜功能,增加了呼吸道黏膜损伤的机会,损伤的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容易诱发感染。

1.5 医务人员因素

医务人员通过接触患儿,给患儿带来感染。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途径是医务人员的手[5],医务人员卫生依从性低,不严格执行洗手制度等因素直接接关系到院内感染控制的效果。另外,室内患儿应用的一些生活用品如喂奶用具、尿布、包被、毛巾等护理用品未执行严格的消毒措施,或者未予重视管理,造成院内感染。

2 预防院内感染的管理措施

2.1 改善室内环境,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监护室内的呼吸机、婴儿培养箱、光疗箱、远红外线抢救台、心电监护仪、治疗车、婴儿磅秤、婴儿沐浴池等一些辅助治疗的医疗仪器及固定装置,容易被人们忽视,造成交叉感染。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对室内的每一件物品都要严格消毒灭菌,避免交叉感染。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空气是新生儿感染最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要严控室内空气流通,室内的温度湿度。室内硬件建设要到位,严格贯彻执行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等相关条例。必须落实NICU消毒隔离制度、建立护理消毒隔离常规及质量标准,加强业务培训,建立信息反馈制度[6]。

2.2 加强患儿的基础护理

新生儿离开母体的保护,体质娇弱加之NICU病室内的患儿免疫功能低下极易易感,所以医护人员必须每天做好皮肤护理: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特别注意耳后、颈周、腋下等皮肤褶皱处有无斑疹,破损、脓点;做好口、鼻、眼的护理:每天清理分泌物,眼睛保持清洁;做好臀部护理:勤换尿布,保持臀部清爽,避免大小便刺激而引起臀部不适;做好脐部护理,每天用双氧水擦净脐部,用等渗盐水擦洗,再在脐部涂上碘伏,以防感染。用过的生活垃圾要及时处理,避免再次污染。

2.3 规范化用药

选用高效有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而发生二重感染。通过药敏培养选择正确的抗生素,要根据药物的半衰期给药,严格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耐药菌的产生。

2.4 加强监护室内的无菌原则

监护室内大多是早产儿,体重偏低儿及身体发育不全儿,在监护室里的一切操作,都要时刻注意无菌原则。建立护理消毒隔离常规及质量标准。已感染的患儿要和未感染的区分放置。重视医护人员手的清洁和消毒,任何操作前都要严格洗手操作,提高医务人员洗手意识,必须严格执行卫生洗手六步法[7],为新生儿护理用的一些护理用品及治疗器械要及时消毒灭菌,严格按照消毒灭菌的制度执行,减少医源性感染。做到各项操作规范化。

2.5 提高医护人员责任心

加强业务培训,利用定期培训医护人员、岗前培训等手段规范医护人员各项操作,不断提高业务知识。一切以患儿为本,科学的护理,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牢固树立消毒隔离观念,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常规。要定期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开展如何控制及避免院内感染的知识讲座,消毒灭菌信念牢记于心,严格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制度,使院内感染率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8]。

综上所述,监护室是患儿院内或得性感染的高危病区之一,院内感染直接威胁到新生儿的生命,医务人员必须加强院内感染控制的管理,时刻监测,要想使院内获得性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必须引起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重视,这就需要为医务人员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提高医务人员责任心、完善监护室内硬件设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新生儿院内感染是可以降低的。

[参考文献]

[1] 周敏,丁爱国.新生儿医院感染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8):799-800.

[2] 戚小敏,赵桂荣,王悦,等.ICU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7):2377.

[3] 张秋兰,董增义,魏淑珍,等.新生儿外周血辅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特点观察[J].新生儿杂志,2002,7(2):55.

[4] 张秋月,杨明生.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防治[J].实用儿科杂志,2002,17(3):52-53.

[5] 陈鸣,府伟灵,陈依赐.呼吸机的相关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4):211-213.

[6] 何伶俐,雷学忠.医院感染控制新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83-285.

[7] 徐亚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监测及控制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4):148-149.

篇2

[关键词]初产妇;健康教育;新生儿护理知识

初产妇由于缺乏生育经验及新生儿护理的相关知识,这些均可能对新生儿的成长产生影响。临床研究指出[1],孕晚期加强初产妇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孕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纠正错误的认知,提高孕产妇的自我管理及对新生儿的自我护理能力[2]。本组研究中,通过给予初产妇加强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其对新生儿护理知识认知分析能力,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湖北省荣军医院收治的175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产妇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6.8±8.9)岁;产妇文化程度中,大学及以上学历45例,大专67例,中专及高中47例,初中及以下16例。其中农民5例,工人81例,个体工商业人员57例,干部技术人员32例。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2000元的28例,2000~3000元64例,3000~5000元72例,5000元以上11例。

1.2方法

对全部孕妇在孕第35周及36周的周末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相关培训,培训参与人员包括产妇、新生儿父亲、新生儿家庭照护者等,每次培训1~2h,培训形式采用集中讲座、小组讨论、示范演练等形式。培训内容包括新生儿生理特点及护理概况,新生儿基础护理及保健,新生儿常见问题及对策,母乳喂养的方法及操练。培训人员由富有经验的护士进行,在培训中,注意观察孕妇的理解能力,结合其教育水平等情况,给予采用不同的语言描述,注意给予示范操作及图片讲解,加深产妇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采用小组讨论及演练提高产妇的应用能力;每次培训后给予相关问题解答,设立形式多样的咨询方式,如官方QQ群、微信群、微信平台、咨询室、咨询热线等,加强对产妇疑问的解答,提高问题解决的针对性,针对产妇的家庭情况,给予一定的建议与意见。培训结束后向参加培训者分发健康知识手册、光盘等,指导产妇进行自我学习,促进知识的掌握。

1.3判定标准

[3]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在产妇培训前及培训后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新生儿生理特点,新生儿基础护理,新生儿常见问题分析,母乳喂养的方法,疫苗接种方法等,每项内容20分,满分100分,对比观察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认知情况。

1.4统计学方法[4]

应用SPSS11.5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培训前发放调查问卷175份,收回175份,有效问卷132份,有效率为71.4%,培训后向产妇发放调查问卷175份,收回175份,有效问卷167例,有效率为95.4%。通过对调查问卷回答情况分析,本组在进行为期2周,共计4时的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后,产妇相关知识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婴儿时期是婴儿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最易出现各种疾病的时期[5],婴儿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影响其家庭的生活质量,而婴儿的健康成长,多取决于婴儿母亲及其对婴儿的喂养、护理的认知、态度及行为[6-7]。初产妇由于生育及新生儿相关知识,这对新生儿的生长与发育极为不利。在一组调查中指出[8-9],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的缺乏包括以下几点:

(1)多数产妇不清楚新生儿特殊生理知识,如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出生后体质量变化;

(2)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多来自父母或网络等途径,没有科学而系统的学习;

(3)产妇对母乳喂养方法仅限于理论知识,甚至有的产妇不认可母乳喂养;而调查指出[10],多数产妇对新生儿出生的护理知识都存在较大的兴趣,只是苦于缺乏相关的培训,尤其是近几年育龄女性中,独生女占据绝大多数,其缺乏新生儿家庭护理氛围,自理能力差,对健康教育的渴求更强烈。本研究中,对175例初产妇于孕中晚期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培训,通过对新生儿生理特点及护理概况、新生儿基础护理及保健、新生儿常见问题及对策、母乳喂养的方法及操练等相关知识进行培训,经培训后,产妇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培训前,且护理知识的掌握已不再局限于理论上,更提高了产妇的自作能力,明显提高了认知分析能力。总之,通过给予初产妇系统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妇的新生儿护理相关认知,提高自我护理能力,这对于新生儿的成长发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解思琦.初产妇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的临床实施[J].生物技术世界,2013(2):150.

[2]辛燕.开展家长育婴指导对提高新生儿早期教育普及率的作用[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6):416-417.

[3]李云波,杨彦香.新生儿护理知识认知分析与健康教育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2):1860-1861.

[4]吴雨桐.临床护理路径在初产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4):2374-2375.

[5]王转琴.新生儿游泳和抚触对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1,17(28):60-61.

[6]黄秀永,陆柳雪,陆青梅,等.健康教育对农村初产妇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认知影响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2):258-259.

[7]招凤彩.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对新生儿智力发育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97-98.

[8]陆柳雪,陆小妮,陈立新,等.3S理念健康教育模式对桂西地区农村初产妇母乳喂养影响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2):1824-1826.

[9]郑丽阳,郑本端,符丹.危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心理特点的观察和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1):109.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5年6月产科参加培训的在职护理人员46人,其中,注册护士44人,注册护师2人。培训分3期完成。

 

1.2方法

 

1.2.1培训方法 ①培训小组成员:由儿科主任牵头负责,2名医师参与制定培训内容并授课,培训包括正常足月新生儿特点与护理、新生儿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及新生儿疾病知识3个方面。②分阶段分批次培训:考虑产科护理班次的特点、工作强度及学历水平,尽量确保每名产护人员不疲于应对,制定简单可行方案,以幻灯片形式授课,每次培训时间不超过30 min。③考核:培训前后分别组织人员对相关知识进行考试,以百分制计,对培训前后的成绩进行比较。

 

1.2.2培训内容 ①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包括正常足月儿生理特点、正常足月儿护理要点、新生儿早期常见病的临床表现。需产护协助完成的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如: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新生儿静脉穿刺、洗胃、黄疸监测等和母婴同室新生儿观察表的书写规范。②实践技能指导:儿科医师查房与产护病房交班时间同步,指导新生儿护理及如何与家长沟通,并进行细致的新生儿查体、黄疸监测、喂养指导增强产护感性认识。操作性技术观看视频熟悉标准化流程,指定护理小教员直接带教。

 

1.2.3评价指标 理论和实践技能各50分,满分100分。考核内容以培训内容为主,实践操作以重复率为标准。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培训前后人员成绩比较采用t检验的方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考核,所属人员培训后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成绩(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通过对产护人员进行新生儿相关内容系统培训,临床护理质量明显提升,家长满意度调查明显提高。

 

3 讨论

 

3.1以目前我院的儿科现状,加强产儿合作是必要的 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1991年联合发起了“爱婴医院计划”,提出了24 h母婴同室的措施,对产科和儿科有了更高的要求,儿科医师要在高危孕产妇分娩时预估新生儿分娩风险,并负责高危新生儿的管理工作,产科护士实施母婴同室的护理,这就要求母婴同室护理人员具备更多关于新生儿的知识,因此,我们组织了相关的培训内容,经考核,培训后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对培训知识的掌握让我们的护理人员可以更好的用理论指导实践。

 

3.2了解新生儿相关知识,优化产儿合作,提升服务质量 在产科,由传统的护理模式向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的转变,需要时间的适应和新生儿相关知识的学习,又面对新生儿这个特殊群体,许多低年资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经验及热情,巡视敷衍了事,有异常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对家长反映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反馈处理,缺乏有效的沟通。护理操作技术不娴熟,有关新生儿常用操作技术差,如静脉穿刺不能1次成功,送检标本凝血,重复洗胃等,这些均为我们的医疗行为埋下安全隐患,我们培训则弥补了潜在的隐患。实践证明,对母婴同室护理人员的培训使我们的护理人员更从容的面对新生儿护理工作,打破了新生儿有问题问儿科医生的尴尬局面。不仅满足了新生儿、产妇的需要,也让产妇对新生儿护理充满信心。

 

3.3提高家长满意度,减少医患矛盾 母婴床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由护士在床旁进行示范和指导等,家属积极参与其中,掌握有关育儿知识及产后的保养教育。林卫通过对母婴采用床旁护理的模式发现,通过该护理,产妇可以较快的融入新生儿的生活,增加哺育婴儿的自信,成功的转变角色。

 

母婴床旁护理即新生儿护理如喂养、沐浴、换尿片等操作都在护士的演示下在产妇床旁进行,鼓励父母参与其中。而我们开展的新生儿相关知识培训使产护人员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产妇家庭在和护理人员的互动中增进了信任与理解,增加了沟通,无形中减少了医患矛盾。

 

4 结论

 

因此,对母婴同室护理人员进行新生儿知识的培训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对优化产儿合作意义重大。产科和儿科作为医院的两个高风险科室,纷争多,矛盾大,我们通过培训的模式,互相交流,增加了相互理解的机会,有助于高质量的完成每一次的产儿合作,这种模式值得临床相关合作科室推广使用。

篇4

澧县人民医院产科 湖南省澧县 415500

【摘 要】目的:研究Orem 自理模式在产科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期间我院产科收治的剖宫产分娩的产妇98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9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Orem 自理模式使其实现自我护理,在产妇住院期间通过临床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产妇的母乳喂养技巧和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技巧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护理新生儿知识掌握程度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新生儿中开展Orem 自理模式,显著提高了产妇的自理能力,挖掘了其自我护理的潜在能力,有利于其康复和熟练掌握新生儿护理及母乳喂养技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Orem 自理模式;产科;新生儿

Orem 自理模式于1971 年由美国学者提出,该理论阐释了人的自理方面缺陷与机体健康、人的护理需求三个方面的关系,并经过不断的演绎与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护理理论,并受到临床护理工作者的重视,运用于临床护理中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疗效。本研究将Orem 自理模式运用于我院就诊的剖宫产分娩的产妇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期间我院产科收治的剖宫产分娩的产妇98 例,其中,年龄21-32 岁,平均年龄(31.4±6.7)岁,文化程度:初中文化产妇20 例,高中文化产妇37 例,大专以上文化产妇41 例,所有产妇均为单胎妊娠且在产前均给予系统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等知识培训,均给予剖宫产术,直刀口者71 例,横刀口者27 例,所产新生儿均为健康婴儿,无缺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9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刀口类型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护理内容包括母乳喂养技巧、孕妇产后护理卫生、新生儿护理常识等知识的宣传和指导,同时若产妇或家属有困难时,护士应及时积极的提供帮助。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Orem 自理模式使其实现自我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包括:

(1)系统评估 相关责任护士应对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和母乳喂养技能等知识做一系统评估,根据每一产妇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和护理,使其系统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

(2)支持教育系统 在产妇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中,都应随时掌握和了解产妇不同时间段的心理需求,积极获得家属的配合,及时纠正其护理能力和护理知识的偏差,详细并耐心示范和讲解母乳喂养技巧、新生儿洗浴等知识。

(3)完全补偿系统 在产妇术后6h 内,身体较为虚弱,缺乏自理能力,应进行完全补偿护理,责任护士应定时为产妇进行基础、管道、专科、皮肤等护理工作,同时进行心理辅导,消除产妇紧张心理,树立母乳喂养信心。

1.3 指标观察

在产妇住院期间通过临床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产妇的母乳喂养技巧和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技巧比较

观察组母乳喂养技巧差评为0 例,良9 例,优40 例,所占比例分别为0%,18.4%,81.6%;对照组母乳喂养技巧差评为14 例,良35 例,优0 例,所占比例分别为28.6%,71.4%,0%。观察组母乳喂养技巧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产妇护理新生儿知识掌握程度的比较

观察组产妇护理新生儿知识掌握程度为优者46 例,良3 例,及格0 例,不及格0 例,所占比例分别为93.9%,6.1%,0%,0%。对照组产妇护理新生儿知识掌握程度为优者9 例,良15 例,及格16 例,不及格9 例,所占比例分别为18.4%,30.6%,32.6%,18.4%。观察组产妇护理新生儿知识掌握程度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运用Orem 自理模式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母乳喂养技巧的掌握程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说明产科新生儿中开展Orem 自理模式,对产妇进行产前及产后的系统宣导及培训,不同阶段的系统护理,使其充分了解了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显著提高了产妇的自理能力,挖掘了其自我护理的潜在能力,有利于其康复和熟练掌握新生儿护理及母乳喂养技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勇, 张琪, 陶新学等. 产科应用Orem 自理模式的研究现状[J]. 护理研究,2010,24(11):951-952.

篇5

【关键词】新生儿的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696.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194-02

1 前言

新生儿在医学上是指出生并不足29天的婴儿。在这个时期不仅是胎儿延续的时期,同时也是人类的发育的基础时期。在新生儿期,婴儿的各项功能处于不断调整,逐渐适应新环境的阶段,因此这个时候的婴儿的生理功能与适应环境的能力还不是很健全,因此很容易染上病,甚至夭折。因此护士应该不断提高护理的质量,避免护理中隐患产生。

2 新生儿护理中的安全隐患

2.1护理之中的护理人员的护理素质良莠不齐,经验不足,更有甚者,有的护理人员本身的责任意识以及责任感不强,工作中只求效率而不管质量。对于护理中的新生儿这一特殊的人群,不仅要求护理人员有着扎实的专业素质,同时也要求护理人员有着加强的责任意识,有着良好的服务态度,良好的与家长沟通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家长放心。

2.2由于新生儿的身份特殊性(新生儿病房没有陪护人员,患儿无法进行语言沟通),因此在护理之中出现疏忽的情况比较常见。在新生儿中,容易出现红臀,交叉感染等;在新生儿沐浴的时候,可能会发生烫伤等情况。

2.3护理人员对于新生儿的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在护理以及在患儿出院的时候不认真核婴儿的床头卡等证明身份的物品,造成新生儿身份弄错的事故。在新生儿入院的时候,对于新生儿的体检不认真,未能及时发现新生儿的隐藏病情,而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期。

2.4护理工作中的工作日志记录不认真,不规范。因为这些日志是护理工作的真实反映,也是在时候出现医疗纠纷中的重要凭证,因此护理记录日志非常重要。但是有些护士没有认真记录,这样就不能体现护理工作的连续以及完整性,有时候还会出现涂改的痕迹。

2.5新生儿的护理工作较其他类型的护理工作更加的琐碎,繁杂,再加上新生儿本身身体素质不高,病情的变化周期非常短,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密切的观察患儿的病情。新生儿易哭闹加上不配合更加会使医护人员心情很烦躁,如果还有不能良好的休息以及很好的心理调节,护理人员很容易精神紧张,并且工作的积极性会降低很多。

3 防范措施

3.1加大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各项素质的培训,定期开展专业护理知识的学习以及护理工作实践的培训,还要在培训后进行严格的考核,让医护人员从思想的深处理解新生儿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特殊性。作为新生患儿的医护人员,不仅要具备耐心,同情心,更要具备极强的工作责任心,不断的培养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及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要学会调整自身的心态,不断强化自身的护理水平,并且加强自身与新生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能力,尽量达到让新生患儿家长信任,增加家长的安全感的目的。

3.2严格执行科室的规章制度,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各种不同的疾病的常规护理,加强各自的责任意识,并且开展定期考核。这样做可以让护理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以及法律义务和责任。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做好基础的护理工作,对于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应该及时上报上级解决

3.3严格执行交接班以及新生儿身份识别的制度。对于护理人员交接班,要求提前十分钟到,并且在床头交接班,认真的核实新生患儿的真实身份。对于新生患儿出院或者外出的时候,要求有两位护理人员同时检查,将患儿的身份核实清楚无误后再与家属共同核实然后家属方可带患儿离开。

3.4定期开展对于护理记录知识的培训,并且还要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这样能够提高自身的保护意识。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护理记录书写的要求与规范,以免造成以后的麻烦

3.5医院要安排足够的医护人员,帮助医护人员降低工作强度。还要对其工作提出支持与鼓励,加强医护人员的心理疏导,增强其团结协作的精神。

4 小结

总而言之,在日常的新生儿护理的工作中,贯穿着优质服务的工作理念,并且加强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并且在不断提高自身护理水平的基础上,不断的发现自我问题,改正问题,最终达到优质的新生儿护理水平。同时也要加强与新生儿家长的沟通的能力与技巧,强化自身在医疗服务中的法律义务以及责任。尽全力得到新生儿家长对自身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实现新生儿高高兴兴出院,家属信任医院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程桂凤.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求医问药,2012-06

[2]储辉.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8

[3]曹颖.临床护理不安全隐患及防范[J].中国水电医学,2011-06

篇6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6月为对照阶段,2013年7月~12月为观察阶段。两阶段护理人员的年龄、学历组成及科室基本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分别于两阶段内随机抽取45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照阶段新生儿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新生儿的年龄为1~5d,平均年龄(2.5±1.7)d;观察阶段新生儿中男性及女性新生儿分别为24例和21例,新生儿的平均年龄为(2.7±1.2)d。两阶段新生儿的年龄、性别比等一般资料比较结果未见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不安全因素分析对照阶段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可将不安全因素总结如下:①人员素质因素。部分护理人员不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容易出现未及时了解到新生儿需求的现象,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共有7例新生儿由于护理人员素质不达标而发生不安全事件。②人员配置因素。护士的排班制度无法很好地满足实际的工作需要,不仅会给护理人员带来较大压力,也会影响工作效率,对新生儿的护理质量造成不利影响。有5例新生儿由于这一原因导致不良事件。③质量管理因素。护理管理者对护理质量监督工作缺乏正确认知,对不安全事件缺乏主动防范意识。共有6例新生儿由于质量管理不当而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1.2.2护理管理在观察阶段采取的护理管理措施包括:①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技能及工作责任心,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培养护理管理人员的预见性意识;②根据工作需求优化排班制度,并使交接班工作规范化。③将新生儿的护理工作流程化,并落实工作责任制;④制定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评比,并做出相应奖惩处理。

1.3观察指标统计两个阶段新生儿在护理工作中,出现手牌丢失、皮肤划伤、发生感染等不安全事件的新生儿数量;同时调查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阶段45例新生儿发生手牌丢失的数量为2例,发生皮肤划伤及感染的新生儿数量分别为1例、0例,观察阶段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6.7%;对照阶段新生儿的资料显示,共有5例发生手牌丢失,2例皮肤划伤及1例感染新生儿,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为17.8%。观察阶段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阶段,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阶段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率为93.3%(42/45),对照阶段的护理满意率为84.4%(38/45)。两阶段新生儿护理满意率的组间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3.1不安全因素分析结果

3.1.1人员的综合素质新生儿的护理工作难度较大,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普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护理人员的能力发挥,使新生儿的护理质量下降;且医疗器械的更新速度较快,部分护理人员无法熟练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护理人员出现能力不一现象,导致人员的协作状况出现不和谐现象,不利于新生儿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3.1.2人员配置不合理护理人员数量有限,由于其它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导致某一时段内入院患儿数量的增多,进而出现人手不足现象,增大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几率;且晚间护理人员的数量与白天一致或更少,极易导致晚间护理工作出现纰漏,造成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3.1.3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管理制度不具有实效性,在工作过程中极易出现责任界限模糊,容易引起争吵。同时,交接班模式的混乱,还可能造成资料丢失,使新生儿的对应资料混淆不清,造成安全隐患。

3.2护理管理加强措施

3.1.1加强培训新生儿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包括:①对新生儿危重病学的相关知识;②护理流程及工作要求;③护理工作的法律责任;④常用的急救技术及输液穿刺技能等。因此,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新生儿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帮助护理人员形成正确的工作态度和高水平的工作技能,最大限度地控制新生儿发生不安全事件的几率。3.2.2优化排班模式,制定科学制度做好工作调查,根据新生儿的收治特点制定合理化的排班模式,并加强夜间巡视。同时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护士长不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及监督,并加强对常见问题的预防性护理,有效提高新生儿的护理质量。

篇7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对策

人民群众医疗安全意识的提高促进医疗改革不断深化, 同时随着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项目的开展, 多数孕妇选择在医院进行分挽, 增加了产科护理工作量, 医院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妇产科服务对象特殊, 不安全因素复杂。本研究结合实际工作总结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分析相应的对策, 旨在不断改进护理质量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具体如下。

1 不安全因素

1. 1 环境因素 主要是病床问题。在院分娩人数不断增加, 对床位要求越来越多。大多数医院采取扩大病区方式来缓解床位压力, 但这也使得病区不集中, 增加了管理困难。院内感染也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不安全因素[1]。院内病原体种类多, 构成复杂, 容易引发交叉感染。新生儿免疫功能弱, 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及在出生时体征过低的新生儿, 对常见病菌的抵抗力非常低, 是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

其次还包括设备问题等, 妇产科仪器设备密集, 且人员集中, 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较多, 都可能成为新生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1. 2 人员因素 新生儿护理工作中涉及的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新生儿及其家属。医护人员因素中主要的不安全因素有:综合素质欠缺, 操作不规范, 仪器使用不当, 工作不到位, 不认真, 责任心不强, 等。新生儿无语言表达能力, 没有意志支配行为能力, 护理对象这一特殊特征也增加了不安全因素。家属主要的不安全因素有对护理知识了解欠缺, 护理不科学等。这几方面的因素相互交叉, 都使得新生儿护理工作变得复杂。任何一方工作做的不好, 都会成为新生儿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

如果医护人员之间工作分工不明确, 协作能力差, 对新生儿检查及护理工作不到位, 新生儿即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住院过程中家属对于新生儿护理和管理意识淡薄, 单纯依靠医护人员进行护理, 不重视辅助工作也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医护人员与产妇及其家属沟通不足, 进行某些护理操作, 如新生儿疫苗接种时未告知产妇及家属, 易引起医疗纠纷。

1. 3 管理因素 妇产科护理人员不足, 无法满足新生儿安全及生活护理和严格实施等级护理的需要。长期高强度工作容易引发精神紧张, 如果心理调节不良, 可能导致护理工作出现差错, 给医患关系埋下隐患。

对护理工作的管理和监察也非常重要。管理制度要严格执行, 有系统性和针对性, 并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测。责任是否明确到个人, 分级护理制度执行是否到位, 监控及修正是否及时都影响护理质量[2]。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责权不清、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对护理安全标准认识不统一、交接班和护理记录不规范, 管理人员对上述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和主动防范性、处理方式不得当、修正不及时都会成为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

1. 4 技术因素 科技不断进步, 越来越多的新设备、新仪器逐渐应用于临床, 同时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大, 多数医院也引进了最新的电子管理系统。要求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对新生儿进行护理, 且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要按规程在电脑上做护理记录。这就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程度和内容也越来越复杂。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 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医护人员技术水平跟不上或经验不足都对影响新生儿护理产生影响。

2 防范对策

首先, 医院应加强病房巡视采以尽量保证病区安全。做好病区的清洁卫生和新生儿物品管理工作,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合理使用抗生素, 同时规范医疗行为, 应自觉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禁止探视人员随意进入, 以防止院内感染[3]。

其次, 医护人员应做好本职工作, 提高综合素质, 加强责任心, 严格按规章制度进行护理操作, 定期开展对新生儿科医护人员专科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培训, 加强业务能力, 了解新生儿相关疾病基本知识和临床表现, 掌握操作技能及常规急救技术, 熟悉新仪器新设备和抢救治疗仪器的使用方法, 明白护理记录、护理交接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注重医护人员法律意识和信息学知识的培训, 完善医护人员知识结构, 提高医护人员综合素质。同时要做好产妇及家属的教育工作, 多与其进行沟通, 加强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保护意识, 共同做好新生儿的护理工作[4]。

再次, 规范入院、住院及出院流程。入院时必须和家属一起对新生儿进行细致检查, 当面给新生儿佩戴腕带, 注明基本信息并签字;住院期间护理时应严格按照等级护理制度进行护理, 检查并核对腕带, 告知产妇及家属关于新生儿的基本注意事项;出院时再次严格核对、查看新生儿基本资料情况, 向家属进行育儿知识指导[5]。完善管理和监察制度。尽可能增加医护人员数量, 注意对医护人员心理状况的监察, 并要求医护人员严格遵照护理分级制度进行巡视, 责任到人, 权责明细[6]。规范交接班流程, 在床头进行交接, 认真核对新生儿基本资料和特别注意事项, 详细填写交接班记录和护理记录。定期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快速处理问题[7]。

3 小结

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较复杂, 定期进行不安全因素分析有助于发现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并针对不同时期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8]。另外, 医护人员与新生儿家属的共同努力是保障新生儿护理安全的关键因素。要重视护理流程、医护人员专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医护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还要重视不安全因素及解决对策的分析[9]。注意观察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的方法和表现, 收集医护人员及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管理工作的意见, 进一步加强对相关护理行为及操作规程的规范, 从而不断改进新生儿护理工作[10]。

参考文献

[1] 孙春花,张鑫.不安全因素分析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 2010,16(21): 103-104,

[2] 戚琳,武建岭.浅谈影响妇产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防范对策.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6):268-269

[3] 赵化林.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与防范对策.当代医学, 2010, 16(19):143-144.

[4] 王德智.胎儿窘迫与宫内复苏新生儿窒息的诊断与急救.中国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1,16(1):23.

[5] 赵时敏,徐景秦, 籍孝诚, 等.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分析.中华儿科杂志, 2010,1( 22):233.

[6] 黄华艳,张艳.基层医院新生儿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控对策. 右江民族医院院学报, 2012, 34(2):185-187.

[7] 邓翠芳,李葵兴.预见性护理预防新生儿感染的临床效果.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0, 7(12):57-58.

[8] 王玲.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护理管理.中国现代医生, 2010,48(22):75-76.

篇8

三峡大学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湖北宜昌 443000

[摘要] 目的 对Orem 自理模式应用在产科新生儿护理当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198例剖宫产分娩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两组,对照组100例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98例在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行Orem自理模式使之实现自我护理。一段护理时间后,对比两组产妇相关护理知识熟悉程度,如母乳喂养知识、对新生儿护理措施的熟悉程度。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进行比较,对照组的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及对新生儿护理措施的掌握程度明显低于观察组,而观察组的产妇能够较熟练的掌握母乳喂养技巧及对新生儿护理的相关知识,对比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Orem 自理模式应用在产科新生儿护理当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非常好的挖掘出产妇的独立护理能力,最大程度体现出了护士的临床价值,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同时也融洽了护士与产妇之间的关系,提高了临床的医疗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关键词 ] 新生儿护理;Orem自理模式;产科;临床护理中;母乳喂养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6(a)-0009-03

美国护理理论家Dorothea E Orem于1971年提出了Orem自理模式,论述了人在自理方面的缺陷,自理方面的局限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及有关人的护理需求,经过反复的完美与发展,慢慢地受到广大人们的重视,在临床护理中体现出了非常明显的效果[1]。我国是于20世纪90年代引进Orem自理模式,且收到了明显的疗效及成效。我院现以Orem自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做一个研究对比,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198例剖宫产分娩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100例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98例在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行Orem自理模式使之实现自我护理。对照组所有产妇年龄介于21~40岁之间,平均年龄(32±4)岁;观察组所有产妇年龄介于22~40岁之间,平均年龄(31±5)岁。

参加研究的产妇在产前均对其进行新生儿护理常识培训,及相关母乳技巧培训,对照组:初中文化产妇23例,高中文化产妇35例,大专以上文化产妇42例;观察组:初中文化产妇25例,高中文化产妇33例,大专以上文化产妇40例。两组产妇在文化程度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χ2=1.21,P>0.05)。

198例产妇均实行剖腹产,其中直刀口产妇156例,横刀口产妇42例,所产新生儿均属健康无缺陷,及所有产妇属单胎怀孕。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护士对产妇及家属给予母乳喂养知识宣传,及对产妇和家属卫生健康方面的指导,培训指导母乳喂养技巧,及新生儿的护理常识。对新生儿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当产妇或者家属有需要帮助时,护士应该随时提供帮助。

1.2.2观察组 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Orem 自理模式,其相关责任护士根据对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和母乳喂养技能的评估,针对性地给予支持教育系统、完全的或部分的补偿系统等护理,使之很好的掌握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和针对性的临床措施。①支持教育系统在产妇住院整个过程中,必须全程贯穿支持教育系统,在不同的时间阶段,随时留意和关注产妇的心理需求,或矫正其护理能力和护理知识的偏差,或寻求家属后勤支持。责任护士此时要详细的示范和讲解如何挤奶、哺奶、换尿布、沐浴和抚触等。②完全补偿系统 完全补偿护理应该在术后 6 h内进行,是因为此时的产妇没有完全恢复自我护理能力。责任护士要对产妇做好基础、管道、专科、皮肤等护理工作,消除产妇紧张、焦虑的心理,使其增强母乳喂养的决心和信心[3]。③部分补偿系统 部分补偿护理应该在术后 6 h后进行,是因为此时的产妇已完全从麻醉中清醒,有了较稳定的生命体征,只是还有部分伤口的疼痛,责任护士应鼓励和协助产妇增强临床自护能力[4]。实时的帮助产妇完成半卧位、自我翻身以及给新生儿喂奶、换尿片、沐浴、抚触等护理。及时的纠正产妇的不当操作。

1.3 评价标准

在临床期间观察产妇对自我护理能力,并评估其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在产妇出院前,产妇能够非常熟练的完成卧、坐、怀抱等姿势进行哺乳的,掌握程度为优;产妇能够完成卧、坐、怀抱等姿势进行哺乳的,但有时需要需要护士适当的协助的,掌握程度为良;产妇不能完全完成卧、坐、怀抱等姿势进行哺乳的,经护士协助仍不能很好的完成的,熟练程度为差。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了解,采用笔试的方式进行评估,笔试成绩大于等于90分者为优;笔试成绩大于等于80分小于等于89分者为良;笔试成绩小于等于69分大于等于60分者为及格;笔试成绩小于60分者为不及格。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t检测计量资料,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技巧

具体数据如下表1。

对比两组数据结果,对照组差评为28例、良72例、优0例,所占比例依次为28%、72%、0%;观察组差评为0、良16例、优82例,所占比例依次为0%、16.33%、83.67%。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在统计学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结果充分说明采用Orem自理模式实行自我护理的产妇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母乳喂养技巧。

2.2 对比两组产妇护理新生儿知识掌握程度

具休情况如下表2。

对比两组数据,对照组不及格产妇为34例、及格32例、良23例、优11例,所占比例依次为34%、32%、23%、11%;而观察组不及格产妇为0、及格0、良7例、优91例,所占比例依次为0%、0%、7.14%、92.86%;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在统计学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结果显示采用Orem自理模式实行自我护理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加熟练。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100例产妇,产妇线乳技巧评为差为28例,即28%为不合格者; 占比例为34%。而观察组中,两项指标参数指标均为“0”,即所占比例为0%。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明显。所以,观察组采用Orem 自理模式后,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及母乳喂养技巧熟练程度远远大于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的产妇。说明采用O rem 自理模式的产妇,从很大程度上挖掘了其产妇潜在能力,能够让她们独立完成新生儿护理及熟练掌握母乳喂养技巧。

浙江省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谷水君曾在《Orem自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研究中提到自己的研究结果,行常规护理(对照组)的产妇与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行Orem 自理模式(观察组)的产妇生产时间、住院时间比较结果是:对照组剖腹产产妇生产时间为,(1.1±0.3)h;住院时间为,(7.6±0.8)d;而观察组的产妇生产时间为,(0.8±0.4)h;住院时间为,(5.1±0.7)d。对比别人的研究结果显示,不管是从产妇掌握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及掌握新生儿喂养技巧,还是产妇的生产时间与住院时间来比较,护理中运用O rem 自理模式的产妇各项指标远远优于只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产妇[2-5]。

从本次研究结果及谷水君曾在《O rem自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研究中提到自己的研究结果,表明,产科新生儿中应用O rem 自理模式,能够提高产妇的自理护理能力,产妇在产前及产后经过相关的宣导及培训,提高了她们的知识面,了解了生产产妇应该如何去注意护理,了解生产的基础知识,让其放松及积极主动的去配合医生及护士,即让产妇学会了自理护理知识及技巧,同时也融洽了医患关系,提高了医护间的工作效率。产科新生儿护理中应用O rem自理模式,能够提高产妇对新生儿护理能力及自我护理能力,使其熟练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提高母乳喂养技巧,改善产妇的临床指标,减少生产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护理中推广与应用[6]。

[

参考文献]

[1] 蒋传飞.Orem自理模式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4(2):39,41.

[2] 许孟希.Orem自理模式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优生优育,2012(6):365-367,370.

[3] 宋秉兰.Orem理论在我国产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6):20-21.

[4] 张铭伟.Orem自理理论应用于产后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406-408.

[5] 陆龙妹.Orem自理模式在我国产科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2599-2600.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200例新生儿,男120例,女80例。这200例新生儿具体病情为:严重感染占6例,新生儿溶血占4例,严重产伤占4例、高胆红素血症占60例,低血糖占8例,循环衰竭占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占3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28例(缺血性脑病占8例、颅内出血占6例、惊厥占14例),新生儿窒息占83例。经治疗后,这200例新生儿中存在6例发生死亡的情况,3例新生儿家属放弃治疗,总治愈新生儿占190例,其治愈率为95.00%。

1.2方法

对这20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新生儿的病情,护理措施等。

1.3观察指标

对这200例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观察并分析。

2结果

2.1新生儿自身因素

新生儿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生理器官的各个功能并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导致新生儿的适应能力、抵抗力以及免疫力较低,对新生儿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新生儿极易出现高胆红素脑病、吸入性肺炎、颅内出血、重度窒息等疾病,部分病情比较严重的新生儿会出现循环衰竭、呼吸衰竭的情况。新生儿的皮肤比较薄嫩,给予其较长时间的静脉输液治疗,会导致其穿刺部位出现水泡、溃烂、坏死等不良的症状。同时新生儿不具有自控能力,在输液治疗的过程中,极易出现自我抓伤、输液针、导管脱落的情况。

2.2医疗设施因素

新生儿病区比较常见的医疗设施包括注射泵、吸引器、呼吸机、监护仪、蓝光箱、新生儿保暖箱、抢救辐射台等,护理人员在使用此类医疗设施时,如果不能熟练的操作或及时调整报警设置、温度、参数等,则可能对新生儿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2.3感染因素

新生儿病区的患儿多数病情比较严重,新生儿本身抵抗力就比较弱,此时,新生儿若是接触侵入性操作,则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要严格规范自己,认真做好消毒工作,并且将已感染和未感染的新生儿分开护理,这样可有效地减少新生儿感染的情况。同时,护理人员要合理的给予新生儿抗生素治疗,避免出现因不当的使用抗生素所引起的感染。

2.4护理人员的素质

部分护理人员的护理责任心较差,安全意识比较的薄弱。其在给予新生儿护理的过程中,不能严格的按照医疗部门的规章制度进行相关操作,并且对新生儿的临床不良症状观察不仔细,这样就导致新生儿较易出现护理不良的事件,增大了新生儿的痛苦。

3讨论

针对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潜在不安全因素,医疗部门必须严格加强护理工作的相关管理工作,减少新生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体对策如下:

3.1临床症状观察

根据新生儿的自身因素,在其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要严格、密切的注意其临床症状,包括保温箱的温度、哭声、反应、体温、心率、呼吸、面色、神志等,并且要做好记录工作。如果护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新生儿出现了不良的症状,则需要立即通知相关医生进行有效的处理。

3.2静脉滴注护理

多数新生儿的肠胃功能比较的差,相关营养以及治疗药物无法通过口服的方式给予新生儿治疗,此时需要给予新生儿静脉滴注治疗。静脉滴注会对新生儿的血管、皮肤造成一定的损害,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静脉穿刺时,尽量选择新生儿的贵要静脉、手背静脉、颞浅静脉等,若新生儿需要反复的静脉滴注治疗,则可在其静脉处留置套管针,这样可减少反复穿刺对新生儿造成的损伤和疼痛。同时,护理人员要密切的注意新生儿制针处的透明贴情况,如发现脱落、破损、空气、出汗、渗血等情况,则要及时给予更换透明敷料,减少其穿刺部位感染的情况。新生儿在静脉滴注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若发现穿刺部位出现肿胀、渗液的情况,则立即停止输液,重新选择其他穿刺部位进行输液治疗。

3.3预防感染护理

护理人员要严格的按照无菌的操作给予新生儿护理,定时给予其病房消毒处理,加强其皮肤护理工作,合理使用抗生素给予新生儿护理,这样可降低新生儿出现感染的情况。

3.4母婴同室管理

把棉布包叠成鸟巢的形状,将新生儿放置在其中,这样可增加新生儿的舒适感以及安全感。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新生儿修剪指甲护理,这样可防止新生儿抓破皮肤。定时帮助新生儿更换,加强对新生儿的观察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作相应的处理。同时,将新生儿放置在产妇的床边,这样可以使产妇更好的照顾新生儿,并且可以更加及时的发现新生儿所存在的问题。

3.5医疗问题改善

篇10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高尚的职业道德 娴熟的业务技术素质科学化系统化和亲情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134-02

自胎儿出生到满28天这段时间称为新生儿期。是婴儿脱离母体后逐渐适应外界生活的重要过程。新生儿组织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

对外界环境适应力低下,这一时期,小儿疾病起病急,来势迅猛,发展快。需要紧急救治。因此。加强重症新生儿的医疗水平,积极探索医护配合的有效模式,做好重症新生儿的护理.才能确保重症患儿的康复和健康成长。

1 重症新生儿护理对护士的职业道德要求

现代护理观是一切以病人为本,以科学的护理程序为基础,将护理科学化、系统化和亲情化。NICU的护士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娴熟的业务技术,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以及对新生几细致观察、耐心照顾的态度。有了这一切,才能够准确无误地完成各种技术层面的要求。新生儿虽然还不能和护士进行语言沟通,但是他们已经是活生生的人.这就要求医护人员以对待常人的态度对待一个新生命。在日积月累的护理中,医护人员就是以情感为纽带,精心呵护一个小生命,新生儿患儿也常对护士产生依赖感,认为她就是自己的母亲,在患儿出院时,医患双方都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过去曾经发生过新生儿在保温箱中被烫伤的事情,或者没有及时关注呼吸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处理,导致患儿生命的终结。由于护士的麻痹大意。不仅夺去了一个小生命。也给家长造成了心灵上的极大的创伤。亲情化护理可以使患儿享受到正常新生儿所能得到的护理,如皮肤护理,新生儿皮肤柔嫩,易擦伤引起感染,特别是颈下、腋下、大腿根部和臀部,每天应清洗,防止感染。新生儿新陈代谢旺盛,经常洗澡可使皮肤清洁,改善血液循环。洗澡应先洗头面部、颈部.然后洗全身。要注意耳后、颈、腋下、肘部、腹股沟等皱褶处的清洁卫生,洗完澡后要用干毛巾擦干身体,并在皮肤皱褶处扑上婴儿用粉。新生几用具要专用,衣被、尿布要选择柔软、吸水、透气性好的浅色纯棉布,勤洗勤换,日光下晒干。这种犹如家庭式的护理,有助于新生儿身心健康地发展。

2 重症新生儿护理对护士的职业技能要求

2.1 在重症新生儿护理过程中,要求护士熟悉一般护理的技能:

在护理新生儿过程中要切实做好监护病房的卫生工作。严格执行监护室消毒隔离措施。限制人员流动,实行无陪护管理。患者人院时更换病室衣服,非工作人员进人时应穿戴工作服、帽和换工作鞋。有效洗手,在检查、操作和护理前后甩肥皂水洗手,尤其是机械通气过程中,每次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病房环境必须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好。每天通风换气,室温应相对恒定在24-28℃,室内湿度应在60%-80%之间,病室内每日用紫外线消毒空气2次。地面清洁最好用吸尘器,或用清水洗净的拖布擦地,然后用消毒液擦地面。在接触患儿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并经常修剪指甲,以防不慎滑破皮肤,增加感染机会。在与患儿接触时必须戴口罩,避免呼吸道感染。

2.2 重症新生儿护理对护士职业技能的特殊要求:

除要求护士熟悉护理一般的技能外,还需要掌握急救复苏技术,呼吸道管理,正确使用各种监护仪,必须随时观察病情的变化。如皮肤颜色、行为变化、呼吸窘迫程度、喂养的耐受性等,清晰无误地记录各种数据,有异常情况及时向医师汇报。如呼吸道护理:新生儿的呼吸特点是浅而快,节律不同,因此必须保持新生儿呼吸遭通畅。NICU护理人员对新生儿全部进行特护,应到床头交接班,详细交待诊断、病情、治疗及护理要点。人院前准备预热暖箱,检查抢救单元设备和功能,保证完好。人院时措施:需急时处理的患儿立即放辐射台上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吸痰、建立静脉通道、连接各种监护仪器等。人院后常规护理和监护24h,守护床旁。①呼吸、心血管系统:多参监护仪监护心率、心电图、呼吸频率、每小时记录1次,但每2h尚需亲自听、数、记心率、呼吸I扶。呼吸道管理者,每2-4h吸痰,并记录痰液的性质和量。②神经系统:意识、反应、瞳孔、肌张力、颅内压监测者每2h测记1次。③消化系统:腹胀、呕吐、大便性质、鼻饲前检查胃残留物容量。④泌尿和代谢系统:称体重每日1次,记24h出入量,每日测尿比重、尿糖、血电介质、血糖1次,测记体温、箱温每2-4hl次,临床上常规监测大部分借助监护仪,但仔细的临床观察仍必不可少。

2.3 掌握NICU消毒隔离要求:

NICU是危重患儿集中的地方,扳低出生体重儿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尤为重要。①工作人员应定期健康体检,必须无传染的感染性疾病。人室前更衣、戴工作帽、穿专用鞋,认真洗手。操作、护理患儿前后均要用流动水洗手或用速效手消毒剂。②空气消毒:常规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紫外线照射,每周用乳酸熏蒸1-2次。③用吸尘器或湿布拖地。每日2次,床间距应大于1m。④仪器设备每日用清水擦拭后用消毒水擦拭,呼吸机、吸痰器管道,湿化瓶等每次使用后均消毒。⑤感染性患儿与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分区放置,分类隔离。

篇11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预防措施

重症监护(intensive care),是指接收各类严重病危的患者,运用监护和抢救仪器,集中性地对病患进行治疗,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1]。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接收重症患者并给予集中性治疗的单位,处于医院的核心位置,与麻醉科和手术类科室相连。重症监护人员是医院的核心骨干且素质较好的医护人员,由多名医师、主任和护士组成。重症监护主要包括一般监护和特殊监护两种,一般监护是指用仪器监护患者的基本生理技能(心跳、血压、呼吸频率和体温等);特殊监护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2],采用不同仪器和手段,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本文选择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病房新生儿88例,对其临床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病房新生儿88例,其中男41例,女47例,年龄0~28d,平均13d。临床病症包括:高烧不退、败血症、极低体重儿、休克等重症疾病。

1.2不安全因素

1.2.1医护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不到位 这个因素会导致出现医疗安全事故等情况。新生儿护理对于医护人员要求非常高,不仅需要有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而且工作强度较大,经常引起紧张、焦虑等不安的情绪。目前,重症病房新生儿护理人员存在以下不足[3]:①作风不严谨,服务不到位,缺乏与家属的基本沟通,导致家属情绪不稳定,阻碍护理和治疗的正常进行;②技能操作违反规定,工作不到位,新生儿是一类特殊的群体,配奶、喂奶、换尿布等各种操作要求较高,容易造成意外和事故的发生;③配药、用药等未严格按照医生嘱咐操作,对病情的观察不到位,延误抢救的最佳时机;④工作量较大,导致责任心不够,情绪紧张和焦虑,无法胜任高强度的护理工作;⑤打针、注射等操作技能不到位,引起患儿生理不适甚至缺氧等事故发生。

1.2.2病房治疗环境嘈杂、凌乱,管理不到位 重症监护室的仪器包含呼吸机、供氧机、心电监护仪、空气压缩机等仪器,病房含氧量较高,易发生漏电、火灾[4]等重大事故;同时,由于人流量较大,治疗环境嘈杂且凌乱,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1.2.3出入院交接不到位,病例书写不规范,阻碍治疗的正常进行 许多新生儿重症病患是由普通病房转入,家属对于病情的了解不全面,因此如果医护人员在入院交接时不到位,容易留下治疗安全隐患;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护理文书和病例书写不规范,医生无法根据病例进行病情的判断和治疗,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造成出院后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1.2.4重症病房管理制度不到位 职责和责任规定不明确,无法起到监督和督促的作用。医院由于管理制度制定不明确,未贯彻"责任到人"的制度[5],同时,医护人员无纪律和制度规范,出现工作怠慢、态度和服务不佳的情况出现,引起家属的不满和投诉等。

1.3预防措施

1.3.1提高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培养医护人员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以冷静和温和的态度进行治疗。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爱心和责任心教育,增加与家属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治疗环境氛围;②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进行护理,尤其是注射、配药和洗澡等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操作,一旦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反应进行急救措施;③配置充足的人手,减轻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的精神和身体压力,帮助排解不良情绪,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④定期对重症病房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制定考核奖励制度,督促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学习等。

1.3.2严格管理重症病房的环境 对于供养机等大型机器定期进行维修和检查。病房内进行出现明火等易燃物,手机、收音机等电子设备必须处于关机状态,防止辐射对仪器的干扰[6]。对于家属的进出进行严格管理,控制重症病房的人流量。

1.3.3出入院交接到位,规范文书书写的规范 重症病房医护人员在接收患儿时,必须进行全面的检查,确定病情程度;在治疗过程中,严格规范文书的书写,配合医生对病情进行判断和分析;在出院时,详细和家属讲述治疗效果和预防措施,减少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1.3.4制定严格规范的重症病房管理制度 明确医护人员各自的职责和责任,起到监督的作用。在病房内设置24h监视器,贯彻"责任到人"的管理制度,进行现场事故的解决和管理,维护良好的治疗环境[7]。

2 结果

88例重症病房监护患儿,有4例因病情较为严重治疗无效而死亡,其余84例患儿均脱离生命危险,基本生理机能恢复且无并发症和副作用出现,观察48h后转入康复病房进行治疗。在留院观察7d无恙后,痊愈并办理出院手续。

3 结论

本文采取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预防措施配合治疗,结果表明:除了4例患儿因病情较严重治疗无效死亡外,其他患儿均脱离生命危险,并且无临床副反应和并发症的出现,经过观察后转入普通病房进行治疗,出院后日常生活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对于重症监护病房存在的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应当及时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以降低重症病房患儿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郭香芝,张春燕,赵国霞,等.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8(26):6372-6373.

[2]张雪.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6(34):210-211.

[3]缪二梅.新生儿护理安全的防范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4(5):521-522.

[4]文海燕.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探析[J].2013,11(11):762-763.

[5]孙秀红.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4,15(9):219-220.

篇12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人住我院产科分娩的342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71例,年龄21一37岁,平均年龄(27.5士2.5)岁,孕周37一41周;对照组171例,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8.5士2.5)岁,孕周36~41周;所以产妇均为初产妇,无妊娠合并症及其他精神或躯体疾病;两组患者年龄、孕周、产次、分娩方式等方面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1.2.1传统护理模式:包括每日对新生儿进行沐浴、脐带消毒、新生儿抚触等;并集中对产妇进行哺乳及新生儿护理知识宣教;将新生儿带到治疗室预防接种。

1.2.2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产妇人住母婴同室病房,在产床旁边设新生儿床,便于产妇随时哺乳和观察新生儿;保持室温在22一24e,相对湿度50%一60%,在病房内为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抚触时,将室温调高至26~28e;对产妇进行一对一的哺乳及新生儿护理知识教育,并现场操作示范,讲解内容包括新生儿哺乳方式及次数,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抚触护理的注意事项,新生儿预防接种,产妇护理方法、产后营养及产褥期常见疾病的处理等,并详细介绍新生儿的保暖方法、辅食添加、吐奶打隔护理、晚间哭闹的护理。对产妇进行强化训练,直至其基本掌握。

1.3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度。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所有产妇进行调查,包括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知识宣讲等方面,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º母乳喂养率。根据新生儿是否吮吸母乳来判断,分为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包括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臀部护理、抚触护理等的掌握情况,分为掌握,部分掌握,不掌握。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临床资料输人计算机,采用SPSS17.O统计分析软件包。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的采用(贡士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呱2检验,尸<位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125例,较满意39例,不满意7例,满意率为95.9%;对照组满意117例,较满意犯例,不满意22例,满意率为87.1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比较

观察组母乳喂养158例,占924%;对照组母乳喂养144例,占84.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比较

观察组掌握139例,部分掌握22例,不掌握10例,掌握率94.巧%;对照组掌握1巧例,部分掌握31例,不掌握25例,掌握率85.3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产科护理的一种新型模式

符合广大产妇及新生儿的生理心理需求,是回归自然的家庭温馨护理,优势明显。母婴床旁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母婴床旁护理将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全面了解产妇及新生儿的各项情况,增强以人为本的观念,实施优质服务;将传统的母婴分开护理模式变为母婴床旁护理,减少了护患沟通的隔阂,使护理更具连贯性,使产妇可以直接感受到护理人员对母婴的重视和爱护,体现人性化服务特点,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和依赖,融洽了护患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9%,对照组为87.1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º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可提高医疗护理安全。母婴床旁护理,减少了因新生儿带离护理的差错事故,从而减少了医患纠纷,保证了医疗护理的安全。»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了母乳喂养率。母婴床旁护理由护理人员一对一进行喂养知识及方法的培训,使产妇能够更快学会和适应母乳喂养,提高了母乳喂养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母乳喂养率为924%,对照组为84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母婴床旁护理有利于产妇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能。母婴床旁护理不仅重视知识的宣教,还强调各项护理技能的掌握,通过一对一当面的讲解及演示,将所需物品和过程清晰地呈现在产妇面前,并亲自示范,便于护患间交流,及时解决疑问,强化产妇的理论基础,合理进行产褥期的卫生保健。床旁护理通过分阶段、有计划的健康教育,避免产妇一次性宣教太多而无法接受,从而提升宣教效果。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掌握率94.巧%,对照组为85.3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母婴床旁护理的注意事项

篇13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新生儿78例,其中男46例,女32例;出生时间0~8d,平均年龄(4.6±0.5)d;体重2.3~4.1kg,平均体重(3.3±0.4)kg。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给予所有新生儿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给予添加辅食、喂养及预防注射等常规护理方法,给予新生儿的喂养方式主要为母乳,能显著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同时也可给在辅食中添加适量葡萄胎,防止新生儿缺少母乳而发生低血糖;(2)创造一个优质护理的环境,按照新生儿的需求,挑选护理操作熟练、责任心强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并按照弹性排班制度,严密观察新生儿的情况,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健康,避免由于护理人员的疏忽而发生差错;(3)在新生儿进食1h后,护理人员需给予新生儿抚摸护理,通常以指揉法对新生儿的头部及背部进行按摩,再以挤捏法对新生儿四肢进行按摩。在给予新生儿抚摸护理时,可让家长从旁学习,护理人员需指导家长熟练掌握手法,便于以后自行给予新生儿护理;(4)新生儿的病房及沐浴室等每天要进行清洁及消毒操作,并将湿度及温度控制在适度范围内,防止发生感染。

1.2.2研究方法

仔细观察并记录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异常情况,将新生儿家属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按照调查结果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评价。

1.3观察指标

选择我院自制护理质量评分表评价新生儿护理质量,按照评分的高低情况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比较满意及不满意四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我院采用SPSS17.0软件来进行统计学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用率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于78例新生儿护理工作,家属非常满意26例,基本满意28例,比较满意22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7.4%。新生儿中出现啼哭不止2例,发热2例,喂食延误1例,护理出错率为6.4%。

3讨论

3.1不安全因素分析

环境因素: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不断发展,医疗安全意识也越来越高。同时广泛开展的医疗保险及农村合作医疗等项目,使在医院分娩的产妇越来越多。但临床病区不够集中,提高了管理难度,导致发生很多严重医疗事故,如丢失新生儿等。院内感染:(1)新生儿容易发生医院感染,尤其是早产儿及体征过低的新生儿,主要原因是新生儿免疫力较低。而感染的发生主要是人为的侵入性操作,若不采取正确的方法对新生儿的呼吸道进行清理,会增加新生儿感染的机会;(2)医院内也容易发生交叉感染,若护理人员不重视洗手及对手进行清洁和消毒,也会增加感染机会。执行护理制度不到位:护理人员仅在巡视病房时观察新生儿的呼吸、面色及精神状态,若在夜间家属休息时新生儿发生异常情况,可能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家属便会推卸责任,造成严重医患纠纷。

3.2防护对策

篇14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桂林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8例新生儿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25例。9例新生儿肺炎,7例母婴血型不吻合而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12例新生儿湿疹,20例新生儿黄疸,10例新生儿脐炎。

1.2护理方法

认真分析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根据分析结果,对新生儿实施全面、科学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医院需要定期培训护士掌握基本的专科护理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并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促使她们从思想层面认识到新生儿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身为一名新生儿护理人员不但要有细心、耐心、爱心,同时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一定的爱岗敬业奉献精神。在繁忙的工作过程中学会不断调整个人心态,提高个人和新生儿家属的交流沟通能力,以取得家属的谅解,提高家属的信任感。

(2)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生儿疾病的护理知识与值班职责,并及时考核。以让每位护士牢记自己的职责及相关的护理法律责任。尤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必须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密切观察新生儿病情,比如: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新生儿脐炎,此时要求护士先洁净切口,消毒各种手术工具,一般在消毒杀菌以后,在患儿患处涂上硝酸银以干燥伤口,在7~14d脐炎会彻底消失。如果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了新生儿体征异常,但个人没有能力解决必须第一时间向主治医生报告。

(3)按照医院的要求执行交接班制度、新生儿身份识别制度。在进行交接班时提前10~20min到岗,并且还要认真核对患儿身体状况。新生儿外出检查或者办理出院手续时,由2名护士实施同步检查,当核查新生儿信息没有错误以后再和家属共同核实新生儿身份,随后让家属抱走。

(4)要求医护之间进行良好沟通,以确保护理记录的连续性、完整性,要求护士认真书写各种护理文件。医院的相关领导也需要重视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关心爱护每1位护士,对待新生儿科室的护士们可以实施弹性排班制度,以有效缓解护士工作压力。加强医护人员的团结合作,对护士们进行科学的心理疏导,帮助她们释放压力。

1.3观察指标

比较实施全面、科学的护理前后护理质量得分、护理记录合格率及家长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包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比较,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实施全面、科学的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护理记录合格率、新生儿家长满意度与未实施护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新生儿病房属于高风险病室,患儿的病情变化速度快,护理中存在着一定的难点,经本院分析,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护理不周全的现象较普遍。因为新生儿比较特殊,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的病房没有陪护,而新生儿又无语言表达能力,难以用语言表达出个人的真正需求。在对新生儿实施基础护理的过程中有很多潜在的安群问题:尿布疹,红臀,交叉感染及鹅口疮等;用暖箱、烤灯等设备时诱发的烫伤;在对新生儿沐浴时受凉;新生儿抓伤自己;输液渗漏等。

(2)未严格执行医院的查对制度。护理在交接班或者新生儿出院时没有认真核对床头卡、双手圈以及胸牌,诱发差错事故。新生儿入院时未认真进行身体检查,其肢体存在缺陷或者异常,没有和新生儿家属进行及时沟通留下安全问题。护士护理技能欠完善,缺乏护理经验,当发现新生儿病情恶化时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3)新生儿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出护理活动,是医院处理医患纠纷事件的有效证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而新生儿病房没有家属陪护,所以护理记录显得更加重要。但是少数护理人员忽视护理记录的书写,记录不及时,不规范准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护理过程的完整性、连续性,个别还出现严重的涂、刮、擦等不良现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