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力系统市场化范文

电力系统市场化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1:5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电力系统市场化,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电力系统市场化

篇1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科学发展

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必须从我国现在的技术进行入手,结合当前世界先进技术水平进行衡量分析,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且能够及时找出改革的办法和策略,进行电力系统的细节探究,使自动化的电力系统市场能够在我国不断进行完善,使其能够真正为人民群众做贡献。

一、我国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市场发展特征

(一)全面系统的建设发展战略

我国的电力系统是一个庞大的机构,在进行电网铺设建设中,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根据各个区域存在的不同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诸多问题会不断呈现出来,所以在进行全国性的电力系统建设中应该用全面发展的眼观来对待,进行局域性的建设,然后进行参考性的铺设整改。

进行全面性的电力系统改善,使人民群众的各项需求得到满足,在进行电力服务时,按照社区的规划,改变现有建设思路,呈现多方位、全方面的建设与管理,使系统性的电力工程施工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整改。进行全面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即必须按照这个要求进行发展,逐步排查各项设施的完善性,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现有困难,不断进行大规模的电力自动化建设。并且在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建设中,要发挥科学发展观的各项注意事项,进行不断创新,把竞争力放在首要位置,使整个系统的能够在竞争的环境中进行有力的整改。

并且按照国家对全面的电力自动化建设的需求,逐步实现自动化的实践应用,进行新型技术研发,并且按照经济发展战略,使大规模的实用性、适用性的电力系统能够真正为人民服务。

(二)电力企业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进行全面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同时,国家政府对电力企业不断进行高标准的要求,用科学带动企业的技术进步,把企业内部管理进行系统性的整合,将最大限度的电力服务技术能够带到千家万户中去。

这样的要求是必须的,也是适应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应对方案,自动化市场将面临的诸多技术挑战和机遇,电力企业会不断进行新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使更加科学的方法能够得到应用,进行技术的创新和内部人员的创新,就是为人民的使用需求提供有效的保障。利用当前的技术进行深层次的加工,不断把更新更好的技术进行实践作业,将城乡的配电设施进行有力的改革,为电力系统的全面自动化应用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使城乡用电需求差异不断减小,保证自动化市场的全面落实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科学发展探讨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的建设中,增设对信息技术工程的应用是相当有必要的,首先,要实现自动化,必须对计算机的控制情况有较好的了解,其次,对于自动化的电力系统实施中各项电子设备的情况应该受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全面监控,保证其有力地进行正常作业。

进行自动化建设,在电力系统发展中,是一个比较大的战略规划,同时,其中也有各种细小的问题不断出现,因为各区域的情况不同,所以存在问题的种类也是不同的,进行计算机高级技术的运用,进行有效地排查和分析,在计算机的应用数据推算中,能够不断发现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措施,有效地帮助人去进行计算与研究,真正实现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作。

进行电力系统的云计算,更加需要对计算机技术的熟练掌握与应用,并且在进行计算机的应用过程中,要发现自身的技术不足,不断进行改变,学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使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建设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技术做后盾。

(二)对人的要求不断提高

电力企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人来完成的,对于电力系统的发展来说,必须加强对电力企业员工的技术培训,加强全新技术的应用能力,是打好这一战略的实际基础。实现全面自动化,不是说就不依靠人来控制了,相反,它的实现更能够体现施工及服务人员各项技术的能力大小,把握最先进的技术,进行全面的施工作业,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养,保证在出现新型问题的第一时间,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解决。

电力系统前面自动化的发展前景在电力企业内部的表现就是,以人为本,进行不断的创新。这样的目的就是要求管理者对员工的各项素质不断的加强与提高,将电力系统的发展与人的发展进行实践结合,使员工意识到电力系统的发展与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员工各项素质,就是使员工在遇到各项新型的电力问题的时候,能够进行及时整改,勇于承担责任,使自己真正能够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承担起重要的工作义务来。

并且对于内部员工的素质的提升就是保证内部科学管理的不断提升,进行大规模的电力建设施工就要加大对员工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整改,加强内部管理能够很好地将其企业精神渗透到施工建设与电力服务中去。把员工进行科学归类,并且按照不同的情况进行系统管理,使员工技术不断提升的同时,能够做好自己的整体工作的良性发展,这是企业进步发展的大前提。

(三)市场科学发展前景

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作指导,并且在电力系统中不断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应用,对于计算机、通讯技术、电子电力设备全面实行自动化控制,使人民群众在整体上能够感受到科学的先进性,使电力系统的建设完全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做指导。同时,电力系统不再是单一性的发展,而是全面的整合发展,将区域性的电力系统进行整体控制,将施工铺设的电网能够建立整体的系统进行控制,不断进行中央控制和地方控制的结合,实行电网一体化发展、整体自动化控制的发展战略。

这样庞大的电力系统是世界是鲜有的一体化系统,通过对其进行整体性控制,能够实现全面的自动化发展。但是,这样的系统更要靠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支持,电力企业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应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进行不断科学研究分析,将最有效的高科技技术进行不断应用,使电力系统发展在科学带动下能够稳步发展。

(四)电力系统自动化调度研究

伴随着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的实施,省网及地方性电力网络体系电力调度的自动化普及率将要提高很大的比例。在进行大规模的自动化调度过程中,将要不断转变调度方向,在检测方面主要是向着动态监测不断进行改革,根据需要还要对GPS技术进行不断改革与创新,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电力企业的调度工作进行使用,全面发展出有中国特色的调度技术,加强对电力硬件设施的优化,将先进的技术进行不断渗透,对于调度机械设施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

同时,在进行电力调度过程中,进行市场化的研究,不断发现更新的技术设备,勇于进行实践应用,对于遥控系统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不断深化,把自动合闸、电能质量分析、故障监测、断路监测等等功能进行不断提高,使智能化的技术不断进行施工应用。对用户电力技术和载波技术的创新应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社会化的关注度提升

(一)政府的大力扶持

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政府会不断加强对其的扶持力度,加大对电力系统的投资力度,同时,政府还要加深对自动化建设的了解,开展各方面的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电力系统全面自动化的益处,并且进行有效的政府规划,将电力系统的发展真正当成是国家的大事来抓。政府将会对电力自动化技术进行有效的提升,不断帮助电力系统的发展进行技术革新,扶持大量的先进技术人员,进行有效地创新,在迎接新的技术挑战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二)人民群众的关注度提升

全面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实施,就是使老百姓的用电需求能够得到更好的满足,帮助人民群众的各项生活困难进行不断的改善,所以,在进行自动化建设的同时,人民群众会不断加入进来,并且不断进言献策,帮助电力企业的电力建设有更好的进步。

人民群众才是电力系统建设的最终归宿,在实行电力系统的全面自动化的同时,有他们发现问题,并且及时提出各项问题,使电力企业进行有效的技术整改,确保电力工作的正确有效的进行。另外,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带给人民群众全新的技术体验,帮助他们进行技术的全面认识,使他们能够从自身做起,不断提升个人的家庭电力操作技巧,为社会整体科学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 结

我国的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发展建设,正在稳步提升,在先进技术指导下,不断改革和创新,加强对新兴技术管理的力度,使电力系统的科学发展,真正能够为国家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小慧.谈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发展前景[J].电力建设,2010(7)

[2]成海荣.谈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发展前景与战略目标[J].中国科技财富,2011(9)

篇2

关键词:电力系统厂站;调度;自动化

前言

在我国众多经济产业当中,电力产业始终是最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因为其在百姓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无可替代。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电力事业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电力系统厂站及其调度工作的自动化发展。在电力系统厂站及调度工作实现自动化后,我国电力事业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为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节省人力资源,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升百姓社会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1 电力系统厂站自动化

(1)火电厂自动化。自火电厂自动化系统建立以来,我国火电厂自动化系统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第一代数字控制系统”、“第二代数字控制系统”和“第三代数字控制系统”。其中第一控制阶段是将各个机组彼此孤立而建立起的系统,其效果并不理想。第二阶段因没有解决这一问题,也已经退出火电厂自动化的历史舞台。目前,火电厂自动化发展正处于第三阶段发展期,该阶段是以开放式工业自动化系统为支持的。从实际工作状态及其效率来看,第三代数字控制系统能够完成对全场电力工作行为的实时监控,并将其及时提供给电力调度部门,为电力调度部门提供计算全厂经济符合分配、各机组工作状态的数据。与此同时,第三代数字控制系统还能够将电力调度部门所发出的各项工作指令反馈给电力系统当中的各个“分部”,让整个电力系统都能够在调度部门的合理调度下正确、科学的工作。从第三代数字控制系统的实际工作水平来看,其工作性能已经能够满足火电厂自动化工作需求,是值得火电厂予以推广和发展的自动化技术类型。

(2)水电厂自动化。我国水电厂自动化技术是依托计算机监控系统而建立起来的。在水电厂自动化发展初期,分布式系统是水电厂自动化发展的主要系统类型。随着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不断进步,当代的水电厂自动化技术也实现了全面改革。目前,全开放和全分布式监控系统是水电厂自动化发展的主要技术类型。相比于集中式系统和分层分布式系统而言,全开放和全分布式监控系统在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能够更快的投入到电力生产和运行工作当中,因此其更被“器重”。水电厂自动化技术的下一步发展方向为无人值班方向,想要实现这一发展目标,水电厂除了要建立内部计算机实时监控系统外,还需要在其他调度部门的帮助下,建立起整个电网的自动化系统,以实现对整个电网信息数据的有效监视与采集,进而在各个自动化系统的相互监督下,实现无人值班的发展目标。

(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发展是集各项优秀技术为一体的自动化管理技术。在实际工作当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够实现对电力工作现场数据的检测,还可以依靠其他系统的支持来实现对无法测量数据的分析,并将其记录下来,供调度部门予以进一步分析和使用。目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已经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当中各个分散设备的有效集中,以完成对电力系统各个设备有效调度。由于电力系统当中部分设备具有同质性,因此为了避免调度指令信号的相互干扰和混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了对系统单元的有效划分,将其划分为中央单元和间隔级单元,这是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特点,也是其优势所在。

2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

电力系统的调度工作是保证电力系统正常工作秩序的基础环节。在电力系统厂站实现自动化的同时,其调动工作也逐步实现了自动化发展,并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果――“能量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是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而建立起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其主要服务功能就是对电力系统发电与输电工作行为的调度。

(1)主站功能调控一体化。主站功能调控一体化是基于服务对象而建立起来的。在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发展初期,调度值班员只能监视不能直接控制,不能根据电网潮流变化及时改变电网运行方式,且该系统只服务于调度值班员完成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调度工作。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电力系统当中各项工作对电力数据需求的不断增大,原本只服务于电力调度值班员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开始向服务全局化发展,这将我国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发展带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主站功能调控一体化由此而生。

在主站功能调控一体化的支持下,调度值班员可以在调度端遥控分合厂站端断路器,从而改变电网运行方式,包括调度值班员在内的所有对电力数据所有需求的部门,都能够随时实现对电力数据的查看与调用,并且能够接收到各个部门对数据分析后的反馈信息,这种站内的数据共享实现了电力系统站内的信息化发展。

(2)内部系统网络化。网络作为当下最为系统、便捷、快捷的沟通渠道,其在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发展,实现了对电力系统各站点之间的有效连接,这是其他任何技术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内部系统的网络化还能够实现主站与各电厂、变电站之间的有效连接,帮助主站实现对各电厂及变电站的远程通信与实时监控,以达到监测与调度的目的。

(3)平台结构标准化。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平台结构的标准化是保证其各项工作行为有效连通,并建立交流标准的支持措施。电力事业的软件系统有自行开发与外界购买两种形式。开发主体的不同在客观程度上将各软件系统独立起来,这会大大降低软件与电厂实际情况的有效融合,也影响了各软件之间工作配合的融洽性。但电力事业调度工作支撑平台结构的标准化,实现了对各个软件的约束,保证了软件一定程度上的开放性,这就解决了不同软件系统之间的工作配合问题,同时也提高了调度软件系统与电厂实际情况的融合性。电力系统调度平台结构标准化内容主要包括系统接口标准、语言标准、文件标准、数据库访问标准等。

(4)GPS动态监测系统。GPS动态监测系统是电力系统调度工作当中目前使用最为广泛、效果最好的系统之一,其对整个电力系统内所有工作行为的监测与记录,保证了电力系统工作行为的正确性,这为电力调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帮助。我国最早的电力系统监测技术是依托故障录波仪和SCADA系统而建立起来的,虽然两者都能够有效完成自己的监测任务(故障录波仪的监测内容是对电磁暂态过程,SCADA系统的监测内容是系统稳态运行情况),但当监测地点出现不同时,那么故障录波仪和SCADA系统的共同时间标记就会出现不同步甚至是丢失情况,这使得两组记录数据的联系出现了断开情况,从而降低了监测数据对分析电力系统调度工作行为的支持。之后,GPS监测系统的出现有效的弥补了故障录波仪和SCADA系统之间的缺陷,并取代它们成为电力调度系统当中的主要技术内容。从目前来看,GPS监测系统在电力调度工作当中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厂站及调度工作的自动化发展,为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电力事业的发展,更使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国家经济的发展。不可否认我国电力系统厂站及调度工作的自动化发展起步较晚,但其惊人的发展速度使我国电力事业自动化发展一跃跻身世界前列,这在客观上表现出了我国电力事业超强了发展潜力。相信在每一位电力事业工作者的努力之下,我国电力系统厂站及调度工作的自动化发展必然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马继中,梁秀萍,张蕾蕾.电力系统厂站及调度自动化现状与发展[J].河南科技,2014,19:84.

[2]张翼.电力系统厂站及调度自动化刍议[J].企业技术开发,2013,3:124-125.

篇3

关键词:电厂;仓储物资管理;优化

电厂仓储物资管理对电厂生产效率的保障及生产效率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电厂的工作效率是决定我国居民用电水平的重要因素。同时,对电厂仓储物资进行管理有更有利于电厂的建设与维护工作水平提高,对电厂运行及管理状态也会产生很大影响,对电厂服务质量提升具有推动性作用。因此,电厂管理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将重视其管理工作,在实践中找出整个工作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并制定有效方案解决该系统中的问题,实现对电厂仓储物资管理系统的优化。

1提升仓储物资管理员工的整体素质

1.1通过定岗实现人力资源的整合。以往,在对电厂仓储物资管理人员进行选拔时都是采用“论资排辈”的方法,这种方式对整个物资管理系统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有十分不利的形象。所以,电厂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该重视对物资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我电厂运行效率提高。电厂应该采用公开招聘的对仓储物资管理人才进行引进,这种招聘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管理人员选拔的公平性,对管理队伍综合素质提高、结构优化以及企业成本节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通过培训实现员工素质的提高。人是电厂仓储物资管理的主体,因此,员工的综合素质是确保仓储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电厂应该对员工培训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通过培训员工可以学习最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保证仓储物资管理人员的管理质量提高提供保障。培训可以让员工掌握更多的物资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也能够增强员工责任意识和培养员工的工作热情。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厂仓储物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巨大转变,现代科学技术及管理理念在管理工作中不断应用,这就要求电厂需要定期组织员工培训,以确保其能够随时掌握最先进的知识内容。

2合理改进仓储场所与设备

2.1库房的合理安排。库房是对仓储物资开展存储工作的基础,而材料性质不同对仓储环境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这就要求电厂的相关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能够按照材料种类和性质的不同对存储库房进行科学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另外,还要根据生产需求合理安排库房的位置,这样才能确保电力生产的效率,实现对电厂生产成本的结语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在进行物资存储时需要将一些体积较大、不利于装卸的物资存储在交通便捷的位置,而钢材、仪表、设备这些物资需要进行单独存放。

2.2仓储装备的合理配备。仓储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实现主要取决于仓储场所中的自动化基础设施在仓储物资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配备储存设备、计量装置与搬运机械等,要确保这些设备的现代化与自动化,提高仓储的整体现代化水平。

3深入推进仓储物资管理信息化工作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信息科技逐渐应用到各行各业的生产中,信息技术在电厂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电厂运行的效率。维持电厂运行的物资有很多种,数量也比较庞大,因此在管理时具有较高的难度,在管理中使用信息化手段有利于节约物资管理的时间。简化物资管理流程,能够节约电厂运行的时间并且极大降低电厂物资管理所需要耗费的成本,从而使管理质量得到提升。目前,信息化手段在我国电厂仓储物资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还不是十分广泛,因此,为达到从根本上提高整个物资管理系统工作效率,对仓储管理信息化工作展开深入推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4构建有效库存控制模型

4.1库存控制关键点

第一,订购点。订购点指的是电厂仓库中某物资应该进行采购补充的数量点。如果订购点提前,将会导致该物资仓库存储量的积压,增加订购成本:如果订购点推后,将可能出现缺货情况,对生产造成影响,产生缺货成本。第二,订购量。订购量指的是某物资库存量在订购点时需要进行采购的数量,如果订购量过多,将会导致该物资仓库存储量的积压,增加订购成本:如果订购量太少,将会造成订购次数增加,使订购成本增加,同时存在不满足生产所需的风险。

4.2有效库存控制模型

4.2.1实现电厂之间的联合仓储。电厂在设备设计及型号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为电厂之间实现联合仓储奠定了基础条件电厂应该与地理区位靠近的其他电厂谋求仓储方面的合作,侮个电厂负责仓储不同的配件,从而降低单个电厂需要配备的配件种类与数量,从根本上降低仓储物资管理方面的成本。

4.2.2在供应链管理理念基础上形成库存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模式包括VMI,JMI,CYFR3种。与其他制造业相比,电厂的物资需求具有计划性不强、不确定性较高的特点,需要依据具体配件的消耗情况或预期的使用情况对配件的采购进行申报,在申报之后供应商再依据订单进行生产。在供应链管理理念基础上形成库存管理模式,能够实现对物资供应的横向协调与控制。

5提高仓库管理水平

5.1通过准确的管理计划实现仓储物资管理。在仓储物资管理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物资需求管理与计划管理,促进仓储物资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由生产部门、计划部门与物资部门共同进行管理,实现管理计划的及时、准确生产部门要依据生产的实际需求提出物资需求计划;计划部门在接到物资需求计划之后要对供货期进行了解,依据库存的实际情况制定采购的计划;物资部门在接到采购计划之后要对货源进行及时的落实与采购,确保物资供应。

5.25S库存物资管理。第一,整理。物资管理人员要对仓储物资进行定时巡视,明确仓库中物资的状态,侮月进行物资保管人员之间的相互盘点,侮季度组织所有物资的全部盘点。第二,整顿。对物资要按照相关的保养与保管方式进行管理,做到合理定位编号,实现入库与出库的便利。针对一些易燃易爆的物资要在独立的仓库中进行存放与管理。

6结束语

仓储物资管理是电厂电力生产物资供应环节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同时也是决定电厂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为保证电厂生产的质量及水平加强仓储物资管理系统建设非常重要。若想实现对电厂仓储物资管理系统的优化,需要从员工素质、信息管理、仓储环境配置等方面进行考虑,只有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才能促进电厂产业结构优化,从而促进电厂生产成本节约,推动我国电力行业发展。另外,对电厂仓储物资管理系统进行完善还能促进我国基础设施完善,从而带动我国综合国力提高。

作者:江雪 单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黑龙江省火电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电厂 化学水处理技术 应用 趋势

随着大型火电机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化学水处理系统生产工艺日趋复杂化,相应的控制系统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面对种类较多的化学水系统,重复的运行管理机构,化学水处理系统相对集中的综合化控制模式将是未来一定时期发展的趋势。它将是电厂实现减人增效,提高生产的经济性、安全性和自动化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当今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特点

1.设备呈现集中化布置

传统的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都存在着占地的面积大、生产的岗位普遍分散、管理复杂等问题。当前,从优化整个水处理的流程的目的考虑,设备的布置应该考虑用紧凑、集中、立体的整体构型来替代原先的松散、分布、平面的整体的构型。这样既可以减少厂房的占地的面积及空间,又可以提高全厂设备的整体的利用率,给运行和管理带来极大的方便。

2.生产呈现集中化控制

所谓的集中化控制就是将整个电厂化学水处理的所有的子系统整合为一套系统,取消原先的模拟盘,使用PLC加上位机构成的两级控制结构,PLC分别对水处理的各个子系统的设备进行数据的监控和采集,PLC和上位机之间的通信通过数据通讯接口进行。各个子系统通过局域网的总线形式集中的连接在主控制室内的上位机上,进而实现水处理系统的相对集中的监视、操作以及自动化控制。

3.工艺呈现多元化

在电厂水处理的传统的工艺中,主要是以混凝过滤、离子交换以及酸碱处理为特征。现今,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伴随着化工材料在技术方面的逐渐的进步,加上膜处理技术—超滤、微滤、纳滤、反渗透等在水质处理中开始被广泛的应用,而离子交换树脂在种类、使用的条件以及范围上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新型粉末树脂在凝结水的处理中正起着比较积极的作用。当然最为吸引人眼球的还得属在水处理领域中微生物技术的使用,该技术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以环保和节能为导向

随着大家对环境保护的意识的提高,尽量的减少在水处理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型的污染,尽可能的使用那些那些无毒、无污染的化学水处理的药品或者少用乃至不用化学药品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结果。“绿色环保”的概念己经渐渐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如今,化学水处理正朝着“少污染、零污染”的方向积极发展。随着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的积极开展,合理的使用水资源以及提高其重复的利用率已经成为耗水大户电厂水处理当前工作的重点任务。依靠管理体制以及科技的进步,来实现水的循环使用己经变得至关重要。废水“零排放”一仅从水源取水而不向水源及周围的环境中排放污水的目标已经在部分电厂中得以实现。

5.检测的方法日趋科学化

诊断及检测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其方式和方法越来越科学化。诊断从观念上实现了从事后的分析向事前的防范转变;从手段上逐步实现从人工的分析向在线的诊断转变;从级别上实现从微量的向宏量的分析的转变。这些所有的转变都是以预先防止事故的发生,保证设备的安全稳定的运行为目的。

二、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发展和应用

1.锅炉给水处理

目前用氨和联氨的挥发性处理在炉水处理运用上较为广泛,但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仅较适用在新建机组,待水质稳定后转为中性、联合处理。在合理运用加氧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除氧器、除氧剂的处理,提供了氧化还原的气氛,使得低温状态下就能够生成保护膜,抑制腐蚀。

2.锅炉炉内水处理

以近几年人们提出低磷酸盐处理、平衡磷酸盐处理。低磷酸盐处理下限控制在0.3~0.5mg/L的范围,上限不超过2~3mg/L。平衡磷酸盐处理基本原理:使炉水磷酸盐含量减少到仅能和硬度成分反应所需的最低浓度,同时,允许炉水中含有小于1mg/L的游离的NaOH,以确保炉水pH值在9.0~9.6。

3.凝结水处理

随着发展目前绝大多说高参数机组设有凝结水精处理装置,这些装置多以进口为主,其中再生系统是高塔分离装置、锥底分离装置。但真的实现长周期氨化运行的目的的精处理装置屈指可数。实现氨化运行从环保、经济角度出发将成为今后精处理系统发展方向。现在的运用考虑需注意设备投资、设备布置、工艺优化方面,应注重原有的公用系统的利用率,例如减少树脂再生用风机、混床再循环泵等。

三、化学水系统控制发展的趋势

随着大型电厂生产规模的不断的扩大以及化学水处理系统对生产工艺的要求的日渐复杂化,相对应的控制系统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面对各种各样的化学水系统以及重复的运行和管理机构,一种相对集中的综合控制模式出现了,就是化学水处理系统综合控制,也就是上面所提到的集中化控制。化学水综合控制由于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将是未来一定时期内化学水系统控制的发展趋势。

1.可以达到完善的工艺

化学水系统综合控制是建立在工艺系统的合理性的基础上的。前提是需要工艺系统尽量的简单且合理以及设备可控性能要好。下面从控制的工艺,加药的工艺和参数的监测三个方面进行介绍。控制的工艺:原先的各个子系统采用的均是不同的控制工艺,各系统间联系比较少,对于可控设备的设计也不合理,因此要从工艺的改造上出发,增加相对应的阀门,调整部分管道的流径,使所有子系统相互间的功能和联系尽可能的完善并合理化。加药的工艺:改进原先的各个子系统加药的点以及加药的方式和加药的管道,取消传统的一些单回路的自动加药的装置,统一由PLC来对加药进行控制,采用一些先进的设备及加药装置来提高加药的自动化水平,经济合理的控制生产药耗,降低生产的成本。参数的监测:按综合系统的要求重新考虑各系统的监测点己及被监测的参数的准确性、合理性以及可靠性,优化国内外仪表的使用,使得正系统在线监测的参数经济而可靠。

2.强大的软硬件功能

目前电厂使用的主要有SIEMENS、AB、OMRON、GE等品牌的PLC,这些产品在电厂化学水的各系统中被广泛使用,具有比较丰富成熟的经验和相当不错的业绩。功能都比较完备,能够满足化学水系统的要求。工控机也有ICS、研华等品牌,技术指标都随着最新配置的潮流,监控软件有WINCC、取TOUCH、IFIX等HIM界面极佳的上位机软件。通过有经验、信誉好的承包商进行成套系统的组装和设计,编程调试,都可达到甚至超过进口的先进控制系统的水平。控制系统具有稳定性能高、人机接口好以及自动化控制水平高等一些优点。

3.通信网络的适用性

各个PLC厂商为了适应将来的联网需要,研发出具有多种类解决方案的网络模式,能够根据电厂各个化学水子系统的控制要求的不同,来进行相应的配置的方案的综合化的控制。对于各个子系统所使用的不同厂家的PLC及相对应的通讯协议,可采用网关技术或者专用以太网卡(比如西门子的CP1613网卡)进行联网,将化学水系统集中化控制;如果各子系统采用同一家厂家的PLC,则可采用厂家的局域网来使各子系统集中化控制,不同层的网络均具备连接其它的管理网或者控制网的接口。

4.系统具有较高安全性

综合控制系统由于全部使用PLC,使得硬件的平均故障率得到很大程度的降低,同时由于运算功能和控制功能的模块化,这样就消除了由于接触不良或者连线的不当所引发的事故。综合系统的完备的自诊断的功能可以使现场的维护人员尽早的发现设备出现的故障,及早的进行修复,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5.较高的性价比

化学水综合控制系统比原先任何单个的系统控制装置都要先进,这一点己经得到了业内专家们的认可。它利用现有的各个子系统的资源,合理的优化仪表和控制设备,对所有仪表和设备进行集中的监视和控制,降低运行的成本以及改造的前期资金投入,缩减现场运行和维护人员的数量。实践证明,化学水综合控制系统的一次性的资金投入加上比较先进全面的功能,与一个电厂具有数套的化学水控制子系统的分散且独立零乱的功能以及大量的资金投入相比,具有极佳的性价比指标。于此同时,综合化控制实现了分散的PLC以及远程的FO再加上局域网通讯的应用,极大的减少了花费在电缆及安装铺设上等基础建设投资的费用。

参考文献

[1]王晶. 反渗透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1,(25) .

[2]郝庆,黄甫怀阳. 火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进展与应用探讨[J]. 机电信息, 2010,(18) .

篇5

关键词:电厂 化学水处理 特点 趋势

中图分类号:TM6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a)-0150-01

1 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的管理体制现状

(1)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控制设备比较多,增加了管理难度和管理工作负担。大多数化学水处理系统都有各自的控制室,而且工艺系统大都是单独设计的,每个控制室都配有三名左右的运行管理人员。由于控制系统是单独设置的,控制设备繁多,这就使得电厂水处理系统的管理工序复杂,控制区域比较分散,这就增加了运行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2)随着电厂化学水系统的改革,新仪表、新工艺开始被越来越多地采用。但是这些仪表和工艺都需要具有专业水准的人来操作,而当前水处理系统人员配备仍存在“短板”,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不能很好地胜任仪表的分析检测工作,或是责任心不强,造成工作效率不高。

2 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正呈现出以下特点

(1)水处理系统的设备布置及生产控制日趋“集中化”。水处理系统设备布置及生产控制的分散,不但不利于整个水处理系统的管理效率的提高,也会增加管理人员负担。同时,这种分散布置和分散控制也不能适应电厂水处理系统的发展趋势。因此,必须要加大对水处理设备布置及生产的集中化控制管理。首先,加大对水处理设备的集中化布置,水处理系统是一个极为复杂繁大的工程,它包含很多处理设备,包括净水预处理、锅炉不给水处理、凝结水精处理等,要改变过去这些设备“各自为营”的布置局面,就要对这些设备进行集中化布置,确保其处于一个紧凑、立体的平面内。这种集中化布置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电厂厂房空间,节约成本,而且更便于管理人员实施统一管理。其次,要实施对水处理生产过程的集中化控制,要改变过去各个系统各自工作运行的局面,要把各个系统合为统一的控制管理系统,这样不但可以及时发现水处理系统运行中的故障,还可以集中监控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情况。

(2)要采用新型的水处理工艺,要实现处理手段和处理方式的多样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科技技术的利用,水处理系统工艺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已经不能满足大规模电厂水处理的需求,因此,必须要采用先进的工艺,更好地进行电厂的水处理工作。比如可以采用膜处理技术来处理水质,采用先进的化工材料技术来处理各种水问题。采用多样化的先进工艺不但能够极大地省去水处理系统的各种繁杂工序,而且能够保证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效果。

(3)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的水处理要以循环利用为目标,要坚持“环保为本”。电厂水处理系统必须要坚持一定的准则,不然的话就会让水处理工作陷入“无头苍蝇,到处乱撞”的局面,而且电厂水处理系统关系重大,稍有不慎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后果严重。因此,水处理工作必须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要做到“绿色处理”,要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要力保不污染环境。同时,水处理系统应该以循环利用为目标,要节约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这才是实现电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3 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的综合化发展趋势

(1)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将实现对各个设备工艺的简单有效控制。传统的水处理系统中,因为采用不同的设备工艺,因此在控制上往往显得“有心无力”,无法准确把握各个设计工艺的联系点,因此工艺控制效果并不理想。而水处理系统的未来发展首先将会注重对设计工艺的改造,会增加一些手动控制阀门,让各个系统之间成为有联系的统一体,这样就能实现对各个水处理系统设备工艺的同一控制。其次,可以实现对水处理系统加药工艺的先进控制,比如随着高科技的利用,变频技术和计量泵等加药装置将会被逐渐应用于加药工艺,这样可以实现加药工艺的高效自动化,有利于减少传统加药工艺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可以极大地将低加药成本。

(2)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将实现监测技术的自动化和科学化。当前,水处理系统的监测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能很好地实现对整个电厂水处理系统的监测功能,而未来水处理系统的监测技术将会实现这样的功能,利用微机技术完成监测工作,它可以定期对水处理系统进行监测,并能准确记录监测数据,并滚动显示监测数据,让管理人员一目了然。同时,根据这个结果可以自行对水汽过程进行调节,并可以自动报警,便于管理人员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3)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综合控制系统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排除故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采用综合控制系统以后,既可以实现对各个环节的有效控制,又可以统一控制设备工艺,同时可以实现对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监测,这样可以让管理人员在第一时间对故障进行检查和修复,避免事故扩大。可以极大降低了水处理系统的运行风险,降低了其运行过程中因局部故障引发事故的机率,可以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4)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的综合控制系统具备较高的经济效益。化学水处理系统具备较高的经济效益,这一点是任何其他单一的化学水控制系统无法比拟的。首先它可以实现对各个设备的统一监测,集中控制,这样就省去了各个控制所产生的浪费,可以极大地节省运行成本。比如在没有应用综合控制系统以前,化学水处理系统各个设备都需要大量的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而综合控制系统应用以后,由于其具备集中控制、统一监测功能,不需要配备大量的人员进行监测工作和控制工作,既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还减少了人员投入。除此之外,综合控制系统的实现、局域通信网的应用等都极大地减少了电缆及安装的基建投资费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电厂化学处理系统的发展和应用中还存在管理和控制等方面的问题,而采用综合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是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将会极大地提高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许阳.PLC控制在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2).

篇6

【关键词】监测系统;功能模块;控制系统

引言

随着我国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为特点的电力市场的起步和发展,电厂、电力集团逐渐成为独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原有的“生产型”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市场的需求。

有了科学化的管理思想,必须辅以科学化、系统化的目标实现手段,建立先进实用的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在当前的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以发电生产为中心,以发电设备安全、可靠运行为前提,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将主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汇总,并进行加工处理,通过软件实现生产管理、资产管理、经营管理和行政管理,并辅助各级领导根据企业内外的各种信息进行决策,及时对市场的需求做出响应,帮助企业从传统的计划生产,逐步过渡到基于科学调度和竞价决策的市场化生产。

为了适应新的变革环境,突出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实时监控信息系统(简称SIS)的概念和规划应用而生。

如果说DCS等控制系统解放了运行生产人员的生产力的话,那么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是实现解放管理、决策人员的生产力。是电厂实时监视控制系统(分散控制系统、辅助车间监控系统等)的上一级自动化系统。

1 厂级实时监测系统(SIS)作用和定位问题

随着火电厂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各种监视控制系统层出不穷,600MW机组监视控制系统至少包括:分散控制系统、辅控水、煤、灰、烟气在线监测、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电能量抄表系统等。这些系统大大提高了机组的自动化程度,但是各个系统间相互独立,数据不能共享,形成一个个的数据孤岛。SIS系统则可以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

2 厂级监控控信息系统(SIS)的构成

SIS系统易于组态、易于使用、易于扩展。合适的网络配置和完善的自诊断功能,使其具有高度的可靠性。系统内任一部件发生故障均不应影响整个系统的工作。系统的各项功能由各种功能软件以实时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完成。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以防止各类计算机病毒的侵害、人为的破坏和SIS实时信息数据库的数据丢失。

2.1 软件部分:SIS包含厂级生产过程监视(过程图形、定制趋势、点信息、生产数据字典)、生产过程回放(全仿真)、报警管理、趋势曲线、操作指导(配合生产运行知识库)、厂级性能计算和分析、热力试验平台、指标考核系统、生产报表系统、报警管理和操作员事件管理系统、负荷管理系统、主要辅机状态管理、设备可靠性管理、参数超限统计、分析数据手工输入和管理模块等功能并向管理信息系统(MIS)提供过程数据和计算、分析结果以满足电厂对于生产过程的管理要求,确保机组安全、高效运行。

2.2 硬件部分:SIS系统主干网至少采用1000Mbps的以太网或其它开放性高速网络作为信息传递和数据传输的媒体,网络连接设备选用网络交换机。由相应的网络设备、接口设备、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计算机终端设备和过程管理软件包等来完成全厂主、辅生产过程的统一协调、管理。SIS硬件应安全、可靠、先进。

与下层控制网络(各单元机组DCS、NCS系统、远动RTU、关口电量系统等)的数据接口设备,这些接口设备对于下层控制网络数据的读取不应影响其本身的控制功能。SIS不应对下层控制网络进行修改、组态或对工艺过程进行直接控制。

过程实时信息数据库服务器需具有较大的存储容量和先进的数据压缩方式,用于保存所有生产过程的实时数据和SIS系统对这些数据的计算、分析结果,使全厂的运行管理和经营管理建立在统一的过程数据基础上。

实时数据服务器是全厂生产实时数据的集中管理中心,它的选择直接影响对数据的管理和操作,要求该服务器具有很强的处理能力、很高的可靠性和响应速度,采取有效的压缩方式保证电厂所有生产过程实时信息和计算、分析结果数据(2×600MW火力发电厂工程数据点按5万点设置)的保存时间至少达到4年(一个大修期),经压缩的数据恢复的扫描时间应不大于15毫秒。实时数据库系统应有和与其联网的数据源系统的标准接口,它们至少应包括目前国内主流DCS系统和Siemens、Modicon 、AB、Citect等PLC系统以及其它通用或专用网络等。

SIS系统的终端设备安放于使用部门,采用普通办公电脑,它们可访问数据库服务器以Web方式在网络上的信息,也可以画面、曲线、棒状图等形式显示锅炉、汽机、发电机及其辅机和全厂各辅助系统的运行状态、参数、系统图等,并按要求生成各种生产、经济指标统计报表。根据职能不同,它们对于网络的访问权限也不同,普通用户只能了解权限范围以内的信息,高级用户不但可了解生产过程的所有信息,还可在网络上对值长下达管理指令。软件管理维护用户可对SIS系统的各种功能软件进行管理和二次开发,使之正常工作并更加适合电厂的实际情况。客户机终端需设置软件保护密码,以防一般人员擅自改变程序。

3 SIS系统应用的综合效益。

强化制度:所有投运系统都“甩手工”运行,必须按照流程工作;

提高效率:工程联系单等流程限时办理、值班领导必须按时在系统签到;

小指标、大指标、技术经济统计自动计算;

利用SIS接口实现运行日志自动填写,降低运行人员劳动强度,提高数据及时性和准确性;

有效降低库存数量,控制仓库维护费用;

实时了解燃料质量信息、成本信息;

管理流程化、制度化、高效化;

工作标准化;

工作可追溯;

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

SIS系统通过统一的编码体系(包括KKS编码)为纽带,从设备、设备位置和设备类型三维角度建立电厂全部设备的整体框架和各类设备管理方式,对设备的基础信息、检修历史、成本信息、零件清单等信息进行综合管理。通过设备数据库形成设备知识库,可以快速地查询、显示有关设备的运行状况、检修历史、异动状况等信息,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保障正常安全生产,从而使设备管理达到自动化、信息化,信息共享化,以满足工作多方需求。

篇7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发展;现状;前景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发展特征展望十一五、面向十二五,我国电力系统市场的自动化发展一直是电网建设、改造及实践应用中的主体目标,目前我国电网公司已启动了近百项重点城市的基础电网建设及全面改造工程,为夯实供电基础、强化安全供电,加快电网城市化、自动化、可靠性、持续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大规模城市电网改造工作的全面启动,我国城乡的配电网基础设施建设也日渐完善,为配电系统的自动化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随着各类升级网电力市场的完善建立,我国电力市场对自动化发展的相关需求日益丰富,甚至呈爆炸性增长趋势。因此,为了充分满足市场需求,提升电力企业综合竞争力与适应力我们必须继续深入研究、充分了解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特征,并制定切实有效的实践方案才能最终令电力企业站稳脚跟,为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的全面、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二、我国电力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1、电力自动化的实现技术。现场总线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自动化系统结构的变革,随着工业电网的日益复杂工业自动化网版板所有,人们对电网的安全也越来越高,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控制技术必将取代过去的控制方式而应用在电力自动化。

2、无线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因其不必在厂区范围内进行繁杂,昂贵的布线,因而有着诱人的特质,位于现场的巡视和检修维护人员借此可保持和集中控制室等控制管理中心的联系,并实现信息共享,此外无线技术还具有高度灵活性,易于使用,通过远程链接可实现远方设备或系统的可视化,参数调整和诊断等独特功能。

3、信息化技术。电力信息化包括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两部分。厂站自动化历来是电力信息化的重点,大部分水电厂,火力发电厂以及变电站配备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相当一部分水电厂在进行改造后还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发电生产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

4、安全技术。电力是社会的命脉之一,当今人类社会对电力系统的依赖已到了难以想像的程度。电力系统发生大灾变对于社会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因此电力系统最重要的是运行的安全性,但这个问题在全世界均未得到很好解决。电力系统发生大灾变的概率小但后果极其严重,我国电力系统也出现过稳定破坏的重大事故,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电力工业将会继续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发展。

5、传动技术。实现变频调速的装置称为变频器。变频器一般由整流器,滤波器,驱动电路,保护电路以及控制器等部分组成。变频器作为节能降损减排的利器之一,在电力设备中的应用已经极为广泛而成熟。

三、数据共享能力

(一)数据共享能力。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系统埃模型一般集中在对地理空间属性的描述上,但在实际的应用当中,电力系统的控制对象往往具有更加复杂的电力物理结构,因此,建立一个电力系统特有的空间属性模型是非常必要的。

(二)数据整合能力。(1)加强电力系统自动化与信息化。实施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信息化,系统化。这种融合多种信息和技术于一体的企业级信息系统,从可行性和经济性角度来看,都需要实行一种具体的运行方案。采用工业标准开放统一的对象组件作为其公共的技术基础,这样可以保证数据和应用功能程序无须改动面平滑地进行,从而充分保护用户和开发商的前期投资和工作,保证系统的分步实施不会因平台的提升和系统规模及功能需求的扩展而陷入困境。(2)加强电力企业的功能性。电力企业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空间分布性。客观上要求电力系统平台提供分布应用服务。每个地方所管辖的区域不同,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的方式也不同,各个地方可以自己管理和维护所管辖区域内的数据。不同级别的数据库之间可以构成分布式的数据库,并可通过网络调用共享其它地方的数据,并在所赋予的权限范围内,通过分散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保证数据的实时效,安全性。(3)完善数据库。运用各种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各种数据,它的安全机制,数据备份机制等都是其它文件管理方式无法比拟的,目前新开发的系统多以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主,利用它强大的管理优势和能够建立多级索引的检索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网络负载,迅速定位到查询目标,在多用户并发访问时大大提高访问效率。

(三)安全稳定能力。电力应用可以说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支柱作用,它是一个实时运行系统,它的安全稳定性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能力应该着眼于电力设备及其运行安全,网络操作安全以及数据安全等方面。

四、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发展趋势及前景(1)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总体发展趋势目前电力系统市场发展中的自动控制技术趋向于控制策略的日益优化,呈现出适应性强、协调控制完善、智能优势明显、区域分布日益平衡的发展趋势。在设计层面电力自动化系统更注重对多机模型的问题处理,且广泛借助现代控制理论及工具实现综合高效的控制。在实践控制手段的运用中合理引入了大量的计算机、电子器件及远程通信应用技术。而在研究人员的组合构建中电力企业本着精益求精、综合适用的原则强调基于多功能人才的联合作战模式。在整体电力系统中,其工作方式由原有的开环监测合理向闭环控制不断发展,且实现了由高电压等级主体向低电压丰富扩展的安全、合理性过度,例如从能量管理系统向配电管理系统合理转变等。再者电力系统自动化实现了由单个元件到部分甚至全系统区域的广泛发展,例如实现了全过程的监测控制及综合数据采集发展、区域电力系统的稳定控制发展等。

篇8

【关键词】电网;调度;自动化;故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网和电压等级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调度自动化系统也在电网调度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电力调度中心应该第一时间掌握系统的运行情况,以便有效处理所发事故。但是,现有的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状况还存在很多问题,调度自动化系统中还存在着通讯通道误码、遥控遥调拒动及误遥信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调度的正常工作。

1.通讯通道误码

通道是联结主站与RTU的神经,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否可靠稳定地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送远动信息的通道是否可靠。在电力系统中,传输信道主要有载波、微波、光纤、有线电缆等几种形式,除光纤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外,其他几种传输方式都会受到各种电磁干扰的影响,特别是经过多次转接,通道传输过程中的误码一般是随机发生的。按统计规律,误码的发生属于均匀分布。每个位(bit)在通道上传输时发生误码的概率被称为误码率。通道误码率是由通道的性质和工作状态决定的,是通道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远动通道常用的600bps和1200bps的波特率,载波通道的误码率一般为10-4数量级,微波通道的误码率一般为10-6数量级。帧中出现任何的错误将导致整个帧出错,所以出错的可能性(概率)为帧长×误码率。出错率小于l才可使该帧在通道上顺利传送。若传输报文的帧较长(103位),即使使用较好的微波通道(10-6误码率),其信息丢失的概率仍有l0-3之多。对远动信息来说,按每秒传送一帧计,每小时传送的帧数达3600帧,所以10-3的故障率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误码率10-6,可以达到微波通道。

若在这两种传输技术的基础上,大幅度地降低误码率。很难提高远动信息的可用性。所以,可以使用重发技术。出错重发技术建立在主站和RTU双方都能互相确认对方所送信息的正确性的基础上。它相当于polling的问答方式: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未收到对方的确认电文,则认为所发信息受到干扰未能被对方收到。即使对方已收到信息,而回送的确认电文扰,使得发送方不能得到正确的确认信息,也认为信息传送失败,则应重发。通信误码率与远动信息传输的可用性有一定的数量关系,出错重发技术在同样的通道特性下可大大改善传输可用性。所以,重发技术提高了信息的成功率,也降低了误码率的要求,减少通信设备的投入。当调度自动化系统中远动通道中断时,调度端无法监视站端设备运行情况,直接屏蔽了监控人员对在运设备的监控功能。可以采用下列处理方法:

第一,单通道通常是通道或该厂站端的设备故障,应先检查通道及厂站端远动装置,及时排除故障。

第二,如果多个厂站同时报远动通道故障,调度端画面数据不刷新,先测试故障变电站的局内电话,来判断是否某个主要节点上的通信设备故障,检查有关变电站通信网络的运行情况,发现异常报修处理,否则检查调度自动化系统前置服务器,对服务器进行主备切换试验,排查服务器的自身问题。

2.遥控拒动

2.1传输通道的问题

正常情况下,上行通道在实时监视下传输畅通,而遥控通道常缺少监视措施,当急需遥控操作时发现遥控拒动,这可能是天气原因,或者采用载波作为传输通道的变电站,受各种因素影响较大。

还有一种情况是,变电站采用双通道,上下行传输通道介质不一样,如一种采用光纤传输,另一种采用载波传输,虽然不影响上行,但却影响下行,造成遥控拒动。采取的措施就是,采用单通道且传输介质一样时,再考虑采用双通道。

2.2遥控序号不对

由于厂站与主站在序号算法上不一样,往往会错号,如现场定义遥控号为第一个,序号为“l”,但主站从“0”开始排序,则主站遥控序号为“0”。有的厂站程序规定,点到点事开关设备遥控,另外几点为挡位遥控号,应该注意遥控号的定义区间。如公司部分变电站档位遥控号是不按顺序算,这种情况则必须与对应的更改方保持一致。

2.3与主站调度自动化系统有关的遥控拒动

因为遥控命令是从主站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出,所以可能会与主系统的运行产生关联。一者可能因为主系统忙,遥控需多操作一次;二者因为计算机的快速发展,调度应用软件的增多,近几年在调度自动化系统上装了一些应用程序,这些程序会对系统产生影响。

3.误遥信

3.1遥信误发

站端远动装置重启时误发遥信。因为变电站站内与远动装置通信的测控装置或保护装置较多,远动装置在重新启动时往往与调度端的通信先恢复,而与现场备测控单元或保护装置通信滞后,这样就导致与各测控装置通信恢复正常前的短时间内发往调度端的所有遥测、遥信为0,现场本身处于“合”位的遥信就会在主站端产生由“合”到“分”与由“分”到“合”的报警事项,该类误发遥信不带SOE。

现场接线与站端远动装置的参数或站端远动装置与主站参数库定义不一致。

节点抖动。个别信号因辅助节点受潮锈死、老化及机械等原因出现频繁误发信号。

开关跳闸时发“控制回路断线”信号。查看事项顺序记录可以发现,“控制回路断线”信号报警在“开关跳闸”信号之前20~60ms之间,在“开关跳闸”信号之后0~60ms,该信号自行复位。对“控制回路断线”信号采样电路进行分析,开关跳闸时,常开辅助节点断开,而跳闸动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开关未合上之前常闭辅助节点没有闭合,这样使合闸回路与跳闸回路同时断开,合闸位置继电器(HWJ)和跳闸位置继电器(TWJ)瞬间均失电,导致发出了“控制回路断线”信号。

装置误发。装置误发比较复杂,环境因素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夏季炎热时期,各变电站遥信误发、漏发频繁,特别是通信中断故障频发,由于无人值班变电站控制室门窗全部关闭,室内温度高,且装置长时间不间断地运行,造成了设备运行的不稳定。

3.2遥信漏发

测控、保护装置或智能设备故障。在实际运行中,很多变电站智能小电流选线装置运行都不稳定,系统发生小电流接地时,不能正确发送线路接地信号。测控、保护装置故障情况也时有发生。

开关、刀闸辅助接点接触不良。防抖时间设置过长。

3.3部分远动工作站程序易出故障

部分综合自动化系统远动工作站采用WINDOWS平台,操作系统或程序死机现象时有发生。一些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远动数据是通过后台监控系统发送到调度主站,当后台监控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则远动数据和信息就不能发送。由于后台监控系统一般是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而这种操作系统的稳定性比不上DOS操作系统及单片机对稳定可靠。再者,后台监控系统经常有人操作,一些错误操作导致当地监控系统的死机或转发调度数据程序出问题。

3.4处理对策

厂家应该修改远动装置程序,当远动装置重启时往调度端发送的报文存一分钟之内只发同步字,待收到各测控装置的实时数据后,往调度端发送的报文恢复正常。利用主站调度自动化系统提供的一些功能来弥补分站端遥信采集的不足。调度自动化系统具备慢遥信功能,可在主站设置慢遥信的时间,即在定义的时间范围里该对象状态发生的变化被认为是抖动。开关跳闸时发送“控制回路断线”信号也可以通过该功能来屏蔽,而真正的“控制回路断线”报警信号又能正确反应。

加大变电站设备投产前对四遥量试验验收把关力度,现场必须对每个信号进行实际变位试验监控中心负责,对每个信号验收把关。因此主站与分站、分站远动设备与测控装置参数定义不匹配的现象可以及时发现、及时修改,确保在送电前每个信号都正确无误。

对RTU装置接保护信号对应的防抖时间全部修改为20―30ms,保证保护信号不再出现漏发。 [科]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燃料管理;煤质优化;软件开发

中图书分类号:TM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32-0139-02

对燃煤电来讲,其在燃料的支出上占电厂总发电成本的80%左右,对电厂的经济效益造成了极大影响。此外,电厂锅炉是依照特定煤质和煤种设计和制造的,容易引起电厂安全事故。要解决该问题,可应用先进的系统对燃料进行综合的分析查询,优化燃煤采购及煤质,实现信息共享,降低电厂成本,继而提高电厂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1 国内外燃料管理与煤质优化情况

从电力事业的角度来讲,煤质优化与燃料管理的信息化与网络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在该领域上,国内国外的研究都已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涵盖经济、节能、安全与环保等各个方面,不仅有利于电厂的管理及运行,同时也带给人类和社会极大的效益。

1.1 国外燃料管理与煤质优化情况

国外在煤质优化与燃料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针对煤质对锅炉及运行造成的影响,配煤优化等涉及燃煤安全性、经济性与环保性的开发及研究进行。瑞士的ABB公司研究开发出一套配煤系统,该套系统可应用于电厂,起到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的作用,同时还可提高其经济效益。英国的IEA煤炭研究所通过调查,确定了煤质可对电厂运行造成的影响。美国动力所使用的煤基本为优质煤,优质煤在燃烧界中被普遍被认为在煤粉炉中的燃烧效果良好,因此应把关注点放在研究环保与经济性方面。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电力工程协会建立了“煤质对发电厂运行和成本影响的研究”课题,同时还建立了煤质影响模型。之后,其为了计算不同煤质运行及维护成本,又开发出了煤质工程分析系统,用以计算排放参数和飞灰电阻特征,估算积灰倾向与煤结渣等。

1.2 国内燃料管理与煤质优化情况

国内主要从燃料管理的经济性与信息化的方向对煤质优化及燃料管理进行研究。其中包括有配煤对安全性及经济性造成影响的研究,燃料运行“一条龙”研究,煤种变化可对运行造成影响的研究等。国内大多数科研机构和电厂都有针对电厂燃料信息化管理进行的研究,某些相关应用软件就是从中开发出来的,这些应用软件降低了因人为因素而导致的错误,增强了运行管理的效率,提高了电厂效益。当前在安全性及经济性的研究上,主要建立不同煤质变化与经济和安全关系的模型,用以分析煤质同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关系,从中寻找可有效提高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手段。该类模型有浙江大学的“配煤专家系统”,杭州半山发电公司的“煤种变化对锅炉运行经济性影响的分析模型”,以及华北电力大学的“煤质工程系统分析”等,建立这类模型和开发系统将有效提高煤质优化程度,从运行和煤质两个方面确保了电厂优化,进而使经济性与安全性得到提高。

2 系统分析

分析某电厂原有的燃料管理系统数据及业务,可从中发现几点问题:一是数据混乱缺乏条理,不仅影响燃料采购工作,还导致大量重复性工作,使人力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二是锅炉运行和燃料管理被互相孤立,难以进行信息上的交流;三是分析、查询历史数据的过程非常繁琐麻烦,且时效性极差,容易造成延误,使辅机设备及锅炉的运行参数不能得到及时的调整,对电厂运行的安全性及经济性造成了极大影响;四是与运行有关的排烟温度、煤质、飞灰可燃物等信息分析仍然依赖人工表格传递,效率极其低下。为消除上述问题,应明确煤质优化及燃料管理的共同目标及系统要求:

①物理连接运行部、燃料部及化验部等局域网,实现各部门信息数据的共享,利于计划指导及决策分析。

②煤质优化专家指导功能得到实现,配煤有依据,燃料采购效率提高,安全性与经济性得到提升。

③综合分析、查询功能应直观、灵活、性能强大,生成的燃料各类统计报表规范、详尽,有条理。

④软件的升级与维护应简单方便,且运行时稳定可靠。

⑤应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管理体系结构;使报表一目了然,操作方便快捷,提高自动化办公水平。

3 系统设计

3.1 功能模块设计

3.1.1 设计原则

系统应用模块化结构设计方式。为避免在修改系统中某一模块时,造成的影响将扩散至整个系统。因此在对系统中的功能模块进行划分时,应最大限度缩小块间联系,扩大块内联系,以此提高模块的相对独立性,将影响限制于模块本身。

3.1.2 模块划分

依照燃料管理运行流程及设计原则,系统划分为十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各模块功能如下:

①综合统计查询及分析模块。其作为系统的核心,负责分析煤种的安全性、经济性、运行经济性,进而指导燃料采购工作,使煤质得到优化。

②计划制定模块。将全厂及各锅炉燃料计划、检修计划、月度及年度发电计划进行记录并做出燃料计划实行情况报表,年、月度燃料计划指导等。

③用户管理模块。将用户按照各部门职能进行对应分组,进而实现用户登录、注销账号及用户管理等功能。

④检验模块。负责轨道衡检验、水路煤重量校验、水尺检验、皮带秤校验、燃料验收、煤质化验等必须的燃料入厂检验工作,以及情况报表检验工作。

⑤合同管理模块。实现录入合同全文、查询合同内容、检索合同全文、输入合同主要项目及实行合同完成情况报表。

⑥工具模块。其应用范围较广,包括网络交流、计算器、软件更新、煤质基准转化等工程常用工具。

⑦统计与报表管理模块。依照上级部门下达的统一要求,对燃料的耗用、结余、购入等日常数据进行汇总,继而生成各种年、月报和燃料日报,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给燃料核算,辅助制定燃料计划。

⑧财务结算模块。负责结算,将有关燃料费用的数据进行汇总,并进行燃料费用查询。

⑨调度模块。对进电厂的燃料进行编号登记,并记入发货单、卸煤记录、入炉煤计量、供方煤质,;煤场管理;燃料外调管理。

⑩锅炉运行模块。对最佳工况、煤质范围、锅炉概况进行录入;记录可燃物检测记录、运行参数、入炉煤化验记录及运行状态;线上对锅炉运行进行监测及指导。

{11}帮助模块。包括软件开发商信息,帮助主题的检索,软件使用说明等。

3.2 软件及数据库设计

按功能来分,可将整个系统分为煤质优化系统和燃料管理系统两个部分。

3.2.1 煤质优化系统的实现

首先建立一套可将锅炉操作条件与煤质指标关系,以及运行状态全方位反映的数据库,利用上网电价及燃料价格作为价值基准,通过特定锅炉上某煤种在某段时间的绩效表现,对成本与煤质波动的互动关系及锅炉运行成本进行全面的计算和核算。为特定锅炉建立发电成本教学模型,借以反映经济性,在安全的前提之下,将煤质的最佳范围找出,以便合理配煤和指导燃料采购。该系统可针对某种特定的煤质和煤种,提供实时的经济性、安全性的指导给机组运行人员,还可对某煤质对应的发电成本,或是某发电成本对应的合理的燃煤采购价进行预测,从而为燃料采购的指导提供依据,最终实现煤的耗、存、供等优化管理,优化机组运行,最大限度提高电厂效益。

3.2.2 燃料管理系统

燃料管理系统是从调度、质检、结算、登记、量检、验收、卸载等各个方面进行控制,其通过用户权限设置和用户管理增强系统管理权限,明确各部门及个人职责,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使管理得到强化,同时其全面、灵活的查询功能有利于领导掌控全局和作出决策。

3.3 软件组合与衔接

软件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系统可协调和完善所有功能模块中基本信息的显示与提示、功能模块中基本数据的处理及制约。即通过底层模块,所有功能模块都可相互进行沟通和衔接。

3.4 软件的通用性

该软件的通用性在开发期间得到重视,为使功能及数据都可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设置,软件中留出许多接口,几乎能完全实现目前各电厂的管理模式。另外,因各电厂间存在的细节差别,可将软件进行微小的修改,以使其适合该电厂。

3.5 软件调试运行

运行调试软件,运用软件中厂家提供的在线升级功能及时对系统漏洞进行修正和升级,确保软件的持续性、稳定性及实用性,进而完成各部门提出的要求。调试后的软件可达到预定标准,为电厂的经济完全运行、燃料信息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4 结 语

自煤质优化系统与燃料管理系统在电厂正式应用以来,以其功能全面、性能可靠、运行稳定等优点赢得了用户的赞美。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电厂管理的深化,以及厂家间永不停歇的竞争,该系统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及改进,在更多的电厂中得到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韩玉忠.谈火力发电厂燃料管理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9,5(4):34.

[2] 邵明彦.火电行业燃料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吉林大学,2012,5(4):3-10.

[3] 高晓玲.发电厂燃料管理模式创新的探索[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7(10):350-378.

篇10

一、电力体系改革的历程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电力系统一直都是由国家投资管理,直到1985年,电力体系引进银行贷款的政策,开始了电力系统的改革之路。

(一)集资办电阶段

在1985年前,我国的电力系统明显出现供应不足的问题。为保证居民的用电需求,中央指出要借助银行贷款的形式进行电力投资。为鼓励其他资金参与到电力工业建设中,颁布了《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价的暂行规定》 ,允许地方电厂集资经营,并可以采取多种电价的形式。但在政策实施的十年里,电力短缺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本质的改善。1996年,国家又提出了新的方针,提出了引入外商投资的政策,多种渠道的资金都可参与到电力建设中。

集资办电政策的实施,调动了地方与企业投资的积极性,用电不足的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这一政策也造成了电价混乱、电厂服务质量下降的问题,阻碍了电力行业改革的进度。

(二)政企分开改革阶段

1997年初,国家电力公司成立,开启了电力行业政企分离的改革之路。取消原来的电力工业部,并将各省电力公司的行政管理权转移到地方政府部门,到2001年,陆续实现了政企分离的改革目标。这一阶段的改革目标主要以“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为主要内容,改革的效果是培育和强化了电力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1]但这种方式依旧是变相的国家垄断,要想真正实现电力系统的改革,必须改变省与省隔绝的“省为实体”的方式。

(三)市场改革阶段

2002年我国成立了电力体系改革小组,开始正式进行电力体系改革。年底,我国新组建的五家发电集团、两家电网公司、四家电力辅业集团正式成立,标志了电力改革市场化的开始。这种市场化的经营模式,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二、电力改革的问题

(一)计划用电违背了市场竞争的原则

我国的电力改革已经走过了三个阶段,如今已开始实现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但政府部门对于电力系统的管理并没有完全放手,各地区的用电分配依然是由政府决定。政治决定企业的电量分配,不论企业生产规模的大小,平均分配电量,破坏了市场竞争机制,间接影响了企业的效益,这与市场化的模式是相悖的。

另一方面,计划用电的政策又鼓励高耗能耗电量的煤电机组的发展,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倡的节能减排的方针恰恰相反。计划电量制度在具体执行中,按“计划内”与“计划外”采用了不同的电价,计划内电量由电网公司按国家规定支付上网电价;超计划发电量部分,电网公司要求发电企业降价上网,而销售电价实际上没有变化,电网企业利用垄断地位侵占发电企业的利益。[2]

(二)电力价格受政府控制

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用到电力,电力已成为经济生活不可缺的商品。但电力的价格并没有按照市场供求关系的标准进行确定,至今为止依然由政府进行控制。电力不能随便买卖,电力公司不能把握电力价格,其利润和收益无法得到准确的计算。

(三)电力监管滞后

在实施电力体系改革后,我国专业的电力法规并没有得到完善。现行的《电力法》不适应电力改革的市场化要求,对于垄断的企业进行全面的照顾,忽略了对竞争企业的保护。在电监会改革整合后,新的部门如何实施更有效率的管理,也是当前政府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三、推进电力改革的建议

自我国的电力系统开始实施改革以来,厂网分离基本完成,电力市场的结构也逐渐转向市场化的模式。电力是国家的基本产业,电力系统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加大电网建设的投资,鼓励市场竞争

电力市场化实施以来,发电量已经基本满足市场的需求。但电网建设没有考虑市场模式下的竞争和市场运作问题,制度跟不上需求。开启市场化具有竞争性的电力制度,促进了用电量的增加,这就要求电网要具备储备量更大的输电容量体系。输电量的不足会阻塞更大的电力竞争者进入市场,影响电力市场的发展。对于当前电网建设动力不足的问题,政府部门要加大投资,给予电网企业一定的优惠,鼓励更多的企业加入到电网的建设中,共同促进电力系统的发展。

(二)补充现行的电力法律法规,健全监管体系

我国的电力市场改革,并没有完整配套的法律法规支持,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推进改革的进行。我国的《电力法》已经有了20年的历史,随着20年来经济的发展,许多内容不再适用于现在的电力体系。其中规定供电企业在供电专营区内向用户供电,且一个供电专营区内只设一个供电营业机构。这些法律条款必然导致供电区内供电的垄断。[3]对于各个发电厂、发电、销售电的企业没有明确的法律保护,他们经营的范围也缺乏明确界定。政府部门制定价格,各发电公司没有自主定价权,违背了市场竞争的要求。电力监督部门的规定条款又缺乏一定的权威,导致电监会不能对电力行业实施有效的监管。[4]

为了使电力公司更有竞争力,保护电力系统的相关法律法规都要进行修改完善,改变对电力垄断的保护,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赋予电监会更多地职能,使电监会能够有权威的保护企业的发展。

(三)完善电价机制,合理制定用电价格

我国输电网的建设十分落后,对于输电网的定价,不应该采取统一价格的方式,要考虑各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做出合适的输电价格。对于电力价格的制定,也要改革政府垄断定价的政策,要根据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做出合理的调整,鼓励企业和用户尽量采用低峰期用电,减少高峰期用电的政策。

(四)增加购电企业,推行多种购电制度

当前单一购买模式下的竞价上网,只是电力市场的初级形态。[3]单一的购电主体不能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需要增加购电企业,鼓励更多的大企业加入到电力销售中。引进多家企业进行买卖,可以增加更多的选择,真实地反映市场用电需求的价格关系,促进市场的竞争,逐步由初级形态转为高级形态。

四、结语

篇11

随着国家电网市场化运营的逐步发展,电力营销已经成为企业内部运作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对电力市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电力营销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电力营销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

电力营销;现状;风险;对策

1 电力市场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各项社会体制也在不断改革。电力系统也在一直进行改革,一直在探索各个省市不同的有效竞价模式,从2000年开始实施厂网分开,对市场的营销及运营也在不断积累经验,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市场运行经验。同时,电力系统也加大科研的投入力度,提高了自己的服务水平,并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调整营销政策。

经过改革,在“十一五”期间,电力市场建设、电价形成机制、电力法规建设、农电管理体制、主辅分离、厂网分开遗留问题等已经得到进一步的解决。在此期间,巩固了改革成果、缓和了电力供求矛盾、深化了电力市场及电力体制改革,对于一些突出的问题如电网建设落后、电源结构不合理、在电力资源配置中市场没有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等得到了重点解决。电力系统的改革方向是市场化,以改革促进电力系统的发展,逐步对电力系统进行改革,坚持重点突出、分布实施、整体规划的基本原则。经过改革,电力市场逐渐形成透明稳定、竞争有序、开放统一、符合基本国情的结构体系,并制定了和市场经济相适宜的电价机制与政策,完善电力监管体制。

2 电网经营企业在电力营销过程中的风险

2.1严峻的市场风险

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就意味着一个企业要想生存,生产的产品一定要有市场。电网经营业不例外。电网的市场化涉及到电量、电价、电费等因素。电量因素关系着供求平衡风险及销售渠道的风险,电量的供求平衡受国家政策、市场需求及其他能源竞争的影响,从而限制电力企业的发展。电价方面,现价段我国电力系统的销售部门要求降低电价,生产部门则要求提高电价,电价结构不合理,制约着电力企业的发展。电费方面,由于会产生拖欠电费的现象,而且金额十分巨大,电力企业的利益受损,阻碍了电力营销的发展。

2.2法律风险和社会政策风险

我国电力市现阶段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各项规章制度都不完善,执法能力不足。在经营中,一旦发生法律纠纷,电网企业不能依法保障自己的利益,有效惩处违法行为。电力企业的性质是国有垄断,受国家政策的影响非常大,电价的制定、电费的回收等都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所以,国家政策的制定也给电网经营带来了风险。电网企业属于保障基本民生的企业,受社会监督的力度大,一旦稍微出现过错,就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所以社会关系也是电网经营企业的一大风险。

2.3窃电和线路损坏风险

在生产生活用电过程中,很多不法分子非法窃取国家电量,电网对窃电的现象缺少有效的管控措施,使电力企业蒙受损失。由于电网长期处于室外,风吹雨淋、阳光暴晒等使线路严重受损,线路损坏、线损计量装置存在误差等都给电力营销带来很来风险。

2.4供电企业管理水平低,管理手段陈旧,体制僵化

我国电力营销还处于发展阶段,营销管理制度陈旧,营销管理模式不健全,导致我国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低,以及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低,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电力营销的发展。另外,电力系统的售电方法繁琐,电子信息采集系统和现场抄表缺乏有效对接等,电力系统的生产和营销没有根据客户和市场的需要进行等都给电力营销带来一定风险。

2.5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的安全风险

电力营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它们会会削弱电力营销业务工作的能力。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力营销应用系统很可能受到非法入侵,导致系统数据的紊乱、篡改或者是直接丢失,使电力营销的业务不能正常进行。此外,如果营销数据被泄露,也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3 控制电力营销风险的对策

3.1电力市场营销风险的创新

对于国家新出台的能源政策及时掌握,并灵活调整电价,处理好电度电价和基本电价的关系,降低电价给电力营销带来的风险。对于拖欠电费的情况,要加强电费的回收管理。对于一些新增的电力用户、季节性灌溉的临时用户,采取预付费的机制,从根源上避免拖欠电费的情况发生。同时,加大和银行、通信等具有服务窗口的企业的合作,代收电费,为用户缴纳电费提供便捷的途径。完善电力系统的制度,一旦发生拖欠情况,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健全供用电合同机制,加大合同的管理力度,在签订合同之前,仔细对合同进行研究,确保合同的正确性,避免发生错签及遗漏合同条款的情况,从而提高电费的回收力度。一旦发生合同违约的情况,如果出现违约的情况,要采取诉讼、仲裁、协商的方式,积极协调,要转换赔偿的形式,减少电力企业的损失。

3.2加强营销业务应用信息系统管理

对于电力营销信息系统要加强管理,掌握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研究,并采取防御机制,一旦发现风险及时报警,设置多重安全防火墙,实时对系统进行监控。

3.3采用新技术,降低线损及窃电风险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电力营销部门要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降低线损及窃电的风险。电力企业采取智能电网系统,一旦发生窃电现象,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工作人员加大检查的力度,做到“出现一起,处理一起”,从而遏制窃电现象的产生。智能电网还会自动采集用户的用电信息数据,一旦为窃电发生纠纷,可以以此作为证据。注重基层的线损管理,对线损计量装置及时进行校检,保证装置的准确性,从而降低线损。

3.4采用现代化技术推进电力营销

全面推进电力营销的现代化建设,采用信息化、自动化的手段建立电力网络营销体系。第一,根据营销现代化手段,建立标准工作体系,实现规范化;第二,建设电力营销管理系统、自动抄表系统、缴费系统等营销技术支持系统,全面覆盖电力业务工作,各系统之间实现数据共享及功能集成,第四,规范业务流程,实现配电、收费、计量、检查等电力营销全过程的网络化控制与管理;第五,应用数据挖掘及数据库技术,对有关利润目标、电力生产和销售、经济运行、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实现电力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鲁刚,魏玢,马莉.智能电网建设与电力市场发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09:1-6+22.

[2]刘洋.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

[2] 建立电力营销风险管理机制的构想 [J].中国电力,2010.

篇12

电力系统主要包括发电企业、供电企业、电力调度以及电力设计院、电力建设等单位构成。这些单位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基础的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对现今网络化时代,电力需求已经成为人们对物质、精神世界的依托。同时,受电力系统企业投资风险大、资产比重高、资金高度集中、投资收益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电力系统必须不断的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开放电力系统垄断市场的局面,引进新的竞争机制,提高电力工业的效率,降低低端用户电价,将企业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另外还要积极加强电力系统中水电的发展和火电的优化,以及适时的对核电进行开发,加快城乡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加强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使电力系统能科学、合理、稳定的发展;加强电力企业对财务进行掌控,规避财务风险,将企业的财务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减少财务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的问题。

二、电力系统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电力系统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涵与特征。企业财务管理就是指企业在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规范下,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及企业对资金管理的要求,对企业财务活动、财务关系、财务现状进行科学的管理工作。电力系统企业财务管理主要包括:成本的控制、资金的管理、营业收入的管理和利润的管理等,是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系统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电力系统财务管理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规范指导;其次,企业财务管理必须根据电力公司的投资风险、资产比重等因素进行严格资金控制;最后,电力系统财务管理需要针对本企业工资制度、设备申请费用制度等严格执行。

2.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原因。由于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投资风险大、资金收益时间长、资产比重高等因素,严重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的体系建设。首先,财务管理观念及员工专业素养不符合企业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国家方针政策、经济发展规律以及企业对资金要求等,按照企业财务规章制度以及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对财务进行管理,严禁出现因职责不分、越权行事,而造成财务监控不严和管理混乱等情况的发生。同时,企业财务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财务人员对市场化经济环境、国家财务政策以及公司财务规定认识不到位,财务管理观念滞后,市场分析能力差;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信息化应用水平有待提高;同时,企业本身对财务人员素质提高缺乏认识,管理、支持力度不强。其次,财务系统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对于电力系统企业来说,财务管理部门中会计系统是及其重要的。企业如果没有会计提供的信息,管理者就不能做出有关的财务决策。因此,电力系统企业一定要加强内部控制,保护企业财产,加强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杜绝由于不确切的财务信息做出不良决策的行为。再次,电力系统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在财务管理信息传递时由于电力系统企业中财务管理软件不一致、信息标准不统一等情况,造成财务信息在企业内部的传递、处理和共享不能有效进行;同时,电力企业员工较多,如果再同一时间使用信息系统会造成信息系统反应慢甚至可能出现崩溃、感染病毒等情况,泄露企业机密,影响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另外,电力系统企业的信息技术专业化人才比较少且一般都集中在总公司,如果出现信息系统崩溃、信息泄露的情况,不能及时对系统进行修复,直接影响企业运营。最后,企业缺少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控制。财务风险管理是电力系统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企业资金的安全,是实现企业经营发展的基础。很多电力系统企业由于长期的垄断,不思进取,不深化改革,导致其对市场化经济中存在的财务风险认识不足,以至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直接或者间接导致了企业不科学的决策,给企业的长期经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三、完善电力系统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

针对上述电力系统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其原因,笔者总结了以下几条解决措施。

1.提高财务管理意识,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化素养。强化电力企业职务相互分离制度,且做到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业务分离;健全电力企业资金全面的预算制度,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案,组织专业人员对预算进行监督,及时修正、调整预算方案,保证其发挥对企业有利的预算功能。同时,企业应定时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对国家最新财务政策法规、市场化经济下的企业财务规范以及本企业的财务制度进行学习,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经济市场分析能力、组织实施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能对财务知识做到熟记于心,随心所欲的应用。

2.完善企业财务系统的内部控制。针对电力企业的经营范围,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该设有独立的财务审计部门,进行对企业财务统一的监督控制,并根据审计结果及时发现和解决财务部门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同时,财务部门下应设有会计部门,便于管理者做出有关财务的决策,提高企业的财务保障,加强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杜绝由于不确切的财务信息做出不良决策的行为。

3.加强电力系统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针对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信息的重要性,必须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增强企业在市场化经济下的竞争力。根据电力系统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应该有自己的一套企业管理系统,方便企业各部门的分工合作,方便企业内部信息的传递、读取、处理和共享工作,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同时,企业可针对管理系统,组建自己的信息化部门,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队伍,对系统进行及时维护、修复,提高企业整体的信息化建设。

4.加强电力系统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电力系统财务风险管理直接影响企业资金的安全,是实现企业经营发展的基础。因此,企业应不遗余力的加强财务风险预警,健全财务风险管理机制。首先,应加强财务人员对风险认识培训,强化风险管理的意识,将其贯彻到财务管理工作各个环节的工作中;其次,企业应健全风险预警机制,通过专业人员分析市场经济进行风险预测,采取相应风险规避措施,降低企业风险;最后,对于不能完全规避的财务风险,财务管理部门应立即采取一切措施应对风险,尽量减少企业的损失。

四、结语

篇13

关键词: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生活用电和生产用电的不断增加,用户对供电的安全性越来越高,电网的运行方式也向着多样化和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在很多地方都建立起了自动化的变电站。电力调度自动化为整个电网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其主要作用是为各级电力调度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电网运行和设备的状况,帮助其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处理。因此,为了适应电网的发展与改革以及电网运营管理方式的改变,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也要不断的进行发展与自我完善,以切实保证供电平稳性。

1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是指通过计算机及网络通讯等技术为电网的正常运转提供数据采集的服务和监控的运行系统,是保障整个电网系统稳定安全运动的控制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电网的管理、运行也随着科技的进步在不断的更新和调整,调度自动化系统也需要跟上电网的发展需求。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是将现有的计算机以及网络通讯等相关技术按照国际的相关标准进行融合使其具有相应的功能。其主要的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对电网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对电网中出现故障时及时发出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对故障进行处理;处理电网中的数据并保存;模拟调度员的培训等等。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在关键的部分都是采用两台服务器,它的作用是使系统在出现问题时仍可以不影响整个电网的运行,极大程度的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2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现状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在被广泛地应用于我国的供电企业中,大大改善了电力系统的运行,为供电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我国电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在我国的应用现状有以下几点。

2.1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更广泛,从原来的远程遥测系统实现了现代的高自动化程度的计算机远程控制系统,使电力系统得到了升级和优化。目前,我国的电力市场的在发展中不断走向成熟,很多不同规格和型号的自动化系统和其对应的设备的生产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大大的提高我国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但是,在相当一部分供电企业中,由于缺乏运行和管理的经验,也缺乏对应的技术人员,造成自动化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维护都跟不上,使自动化系统不能安全稳定的运行。供电企业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保证自动化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2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在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随着科技创新的成果不断提高,同时相关的技术队伍也不断完善,从而实现了人才队伍的高素质化。在对先进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科学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改造过程中运用了新的技术,创造了新的自动化系统和设备,为我们的用户提供了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同时也有效的提高了供电企业电网调度自动化的管理水平,保证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供电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3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

3.1数字化

在数字化时代的大背景下,我国数字化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并成为未来高新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而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作为重要的电力管理系统,自然会进行一系列的数字化升开发和研究。电力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化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数字化、通讯数字化、决策数字化和管理数字化。数字化作为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其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数字化管理体系来提高决策的效率,实现电网监控的数据和信息的挖掘,实现电网系统的稳定安全经济运行。

3.2市场化

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在很多方面的产生了巨大的变革,电力部门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大时代也需要进行变革,既电力市场化。为了迎接电力市场化所带来的挑战,就需要在高新科技技术支持下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运营体系相结合,更多的参与到市场中来。如果不能适应当今市场的发展变化规律就会被市场淘汰,电力网络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同时在市场中得到成长。因此电力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必将包含市场化特点。

3.3智能化

调度智能化是指通过调度数据集成技术,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来保障电力系统平稳运行,是未来电网发展的必然走向。电网调度自动化的智能化相对传统电网调度自动化而言,在电力传输方面更加安全、可靠和有效,系统智能化能够实时掌握整个电力系统的信息,通过对信息数据的整合和处理,及时的确定信息所处的位置、时间以及业务需求,制定科学合理地电网调度方案,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全面、精准的方案。调度智能化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具有多道安全防线的综合防御体系。其中包括紧急控制系统、区域稳定控制系统和恢复控制系统等。实现电网调度智能化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供电企业的要求,同时也是电力系统自身的发展需要。

4结论

综上所述,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在我国的应用良好,具有多个国际先进水准的系统,有效的满足了电力系统调度管理的需求。为了满足当前经济和市场的需求,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也将走数字化、市场化和智能化。对于供电企业而言,需要正确认识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和重要性,并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进一步完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 电力系统;调度运行;技术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to 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brought great power and benefit, and become the current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Daily life is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energy. The article based on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power system, several have or will be applied to power system of electric power dispatching operation of modern technology are introduced, and from the Angle of dispatching operation are briefly analyzed.

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system; Scheduling opera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 TM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的电力系统在经历了高电压大电网的发展阶段之后,正逐步实现大区电网的互联。随着已经开展的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市场机制将被引入电力系统的生产运行中,电力交易等市场行为将大量发生,整个电力系统将变成“工商业电力系统(ICPS)”。这些变化要求作为一名调度运行人员,不能仅满足于了解本省电网,而应做到立足本网,放眼全国;同时也不能仅有对电力安全生产运行的调度指挥,而应做到生产与交易并重,安全与经济并举。因此,传统的调度职责将扩大,调度的业务将增加,仅靠现有的技术支持远不能胜任,要求调度运行人员能够应用更多的现代电力技术,来为电网调度工作服务。就已经或即将应用于调度运行工作的技术进行简单介绍。

1 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的应用

1.1 设计数据库结构

考核子系统的实时数据库部分包括实时数据库和实时关系库两个部分。实时数据库记录调度员在调度操作工作中需记录的各种数据。实时关系库则根据各项业务的计算公式和计算关系,将计算所需的各种分量,从分量所在的子系统提取出来,将各层分量关系归纳总结,形成计算关系数据库。

1.2 数据库运行

该数据库针对调度员编制,以MSEXCEL为界面和VB为内核,主要实现操作票计算机数据生成和数据存储功能。调度员可利用该库提供的权限和存档操作票调用功能,在已有操作票基础上进行修改和组合,进而生成所需操作票,并利用计算机打印,避免了手工写票的诸多不便和人为错误因素,大大提高了操作票拟写质量和效率,减少了错票率和废票率。同时该程序也为调度员提供了操作票库,存储了大量的原始操作票,既方便了统计和查询,也可方便维护人员在方式变化的情况下,对典型操作票进行修改。确保了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现点对点的不间断实时数据流的传输,保证了调度员对分站实时数据的监控,使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更加可靠的安全运行。同时数据库运行中必须考虑如下调度运行分析计算特点:(1)满足计算的实时性要求;(2)实时数据库,采用TCP/IP同步和启停切换同步实体这两种同步方法实现主备数据的同步问题;(3)考虑实时计算后每天累计数据的归零问题;(4)考虑计算周期、公式、考核标准的用户自定义性;(5)考虑计算结果的可核实核查性和各用户的考核办法、标准和报表的多样性;(6)考虑考核业务的无限可扩展性。

1.3 安装EMS 高级应用软件

安装EMS高级应用软件进行“状态估计与在线潮流计算”,该程序的初始状态为电力系统实时运行方式,只要状态估计提供的网络拓扑正确,其潮流是和实际潮流相符合的。对电力系统调度员来说,以往要

进行潮流估计工作必须凭借调度经验,容易造成误差,而潮流计算提供了现行运行方式下电力系统任何故障对潮流的改变数据,这对于调度人员反事故水平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目前调度人员主要利用该程

序进行日常潮流演算、事故预想和操作前潮流估计。具体程序如下:(1)通过日常潮流演算熟悉系统结线方式及正常潮流,并加强对系统薄弱环节的重视。(2)在一些电力系统大型操作前(如变电站启动、枢纽变电站母线停复役等)和系统特殊结线情况下进行事故预测,并通过该程序为调度操作人员的方式安排提供潮流补充,把事故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同时有力地加快事故处理速度。(3)在进行电力系统合解环等特殊操作前使调度人员进行操作风险评估,以选择最佳时机进行操作。潮流计算程序为调度人员的运行操作提供的潮流依据,使调度人员进行操作风险评估成为可能。

2 雷电定位技术在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应用

雷害天气给电力系统造成的危害巨大,雷击线路造成跳闸事故,影响供电可靠性。如果发电厂、变电所建在雷害发生频繁的地带,就很容易造成大面积停电,影响各行业的安全生产。雷电定位技术在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技术,实现对大自然落雷情况的测量、接收,最终建成雷电信息网络系统,实现数据通信和信息共享,使用户可以采用C/S(B/S)方式浏览所需的雷电信息,统计出雷电的分布,方便快捷地查询雷击故障点,指导雷击故障的定位处理。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安装硬件设备,用于测量雷电到达时间、波峰值及雷电方向角。

(2)安装所需软件设备,对雷电原始信息、定位信息进行参数分析。

(3)建立完善的雷电检测目标数据库和分析数据库,具备完整的自动雷电参数统计库。

(4)协调相关专业,搜集建立系统所需的图纸资料。

(5)利用网络资源,对不同的用户采取最优的接入方式,实现雷电信息共享。

(6)使用防火墙技术和指定IP地址分配用户的权限,防止网络病毒侵害雷电系统造成系统的崩溃。

2.1 在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的应用

(1)指导输电线路雷击故障点的查找:以往,每当输电线路发生雷击跳闸,根据调度命令,线路运行单位必须派遣大批巡线人员,仅能根据不算精确的保护故障测距结果,沿线逐杆查找故障点,效率较低。如

果故障发生在山区,巡线人员翻山越岭,费力费时。对于严重故障线路,还有可能造成联络线功率超限、延误送电、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水平降低等严重后果。通过利用雷电定位系统,在线路发生雷击跳闸后,只需调度运行值班人员提供跳闸精确时间,能比较准确地指示雷击故障点,避免全线巡视,缩短抢修时间,同时又大大减轻了线路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2)指导判断线路跳闸的雷击相关性:以往发生在雷雨天气的线路跳闸,检测人员未能查找到明确故障点时,往往将跳闸原因都归咎雷击故障,运行单位进而忽视对真正事故原因的查找,留下了再次事故的隐患。应用雷击定位系统可以把调度自动化中的电力线路事故跳闸的开关信息与时间信息打包传送到雷电系统。根据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实时信息,实现自动查询该线路附近的雷击点,并且在用户终端站显示结果,从而取消包括接到通知、手动查询雷电定位、向有关部门汇报等环节,确定线路跳闸由雷击造成的可能性大小,同时加速对雷击故障的查询和事故原因的分析。

(3)掌握实时雷电活动情况进行方式调整和事故预想:雷电定位能大范围实时监视闪光发生的时间、地点、雷电流幅值、极

性和回击次数。通过该系统接收到的雷电信息,调度员可以判断雷电强度及走向趋势等信息。同时根据这些具体情况,在可能的前提下可以及时修正和改变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及时做好相关防雷击措施及事故预案,避免运行中的电网设施遭受雷击所导致的不必要经济损失和电力系统事故。

(4)进行雷电统计分析,指导安排系统雷季运行方式:通过大量雷电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可以大致了解雷电多发区域的雷电分布及强度信息,从而合理制定雷区分布图。不仅可以指导线路运行单位加强雷电密集区段和线路的易雷击段的运行维护,指导安排全网雷季运行方式,还可以为电力设计部门进行电力线路、厂站等设计时提供必要的防雷依据。

3 更加先进完善的安全稳定控制技术

3.1 安全稳定控制技术的作用

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又被称为“系统保护” 、“特殊保护” ,是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技术措施。随着全国大电网的逐渐形成, 对应新的系统稳定导则,各种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广泛应用,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3.2 安全稳定控制技术的分类

a.按照应用的电网划分。分为送端电网侧、受端电网侧、电网解列3类。

b.按照应用的范围划分。分为局部电网控制、区域电网控制、大区联网控制3类。

c.按照稳定类型划分。分为暂态稳定控制、频率稳定控制、电压稳定控制、设备过负荷控制、失步控制5类。

4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

电力电子技术是电工技术中的新技术,是电力与电子技术(强电和弱电技术)的融合,已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对未来输电系统性能将产生巨大影响。目前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是高压直流输电(HVDC) 和柔流输电(FACTS) 2个方面。

4.1高压直流输电(HVDC)

HVDC 主要是出于经济和技术的考虑,在远距离输电时,采用HVDC 更经济,而且不受稳定性的限制,可以改善两端系统的暂态稳定性乃至整个系统的动态稳定性。由于直流输电不要求两端交流系统同步,可以用于将两个或多个不同步甚至不同频率的交流电网连接。当前HVDC 的核心技术和设备―换流技术和换流阀正处于重大的革新中, 直流输电的发展前景是很广阔的。

4.2 柔流输电(FACTS)

FACTS 主要是采用现代的电力电子技术对交流输电系统进行柔性控制(即可连续、快速、灵活和重复控制) 和优化协调控制,从而提高其可控性和传输能力。FACTS 控制器已有数十种,按其安装位置可分为发电型、输电型和供电型3大类,但共同的功能都是通过快速、精确、有效地控制电力系统中一个或几个变量(如电压、功率、阻抗、短路电流、励磁电流等) ,从而增强交流输电或电网的运行性能。已应用的FACTS 控制器有静止无功补偿器(SVC) 、静止调相机(STATCON) 、静止快速励磁器(PSS) 、串联补偿器(SSSC) 等。

5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5.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简介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目前在全国电网处于试用阶段。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数据通信为手段,以信息共享为目标。它可以实现如下功能:保护和重合闸、四遥、电度采集、五防、故障录波,而且还可以实现专家系统。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全集中式阶段、大RT U 阶段、分层分布式阶段。

5.2 分层分布式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特点

现在所采用的大多是分层分布式综合自动化系统。它是以新型的面向间隔的设计代替了传统的面向功能的设计,将数据采集装置(IED) 安装在开关设备上或离开关设备较近的地方,再通过专用的通讯网相连,实现数据共享,将数据传输至监控机和工程师站,在整个变电站的层次上实现数据共享。这样就大大减少了二次系统及控制信号屏的设置,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高, 灵活性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水平。

5.3 对调度运行工作的要求

正是由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具有上述特点,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大量地应用于电力生产中,这就对调度运行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主设备的运行监视、调整操作、保护投停、事故处理等方面都与传统的变电站有所不同,这将成为调度人员研究的新课题。

6 电力市场运营技术支持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6.1 电力市场化运营的必要性

现代电力系统随着向大规模化、自动化的发展,又出现了市场化运营。竞价上网仅是一个表面现象,电力做为一种能源,必须要与其他能源产品争夺市场的份额,为了在大市场中生存,电力系统必须要实行市场化运营。

6.2 电力市场运营技术支持系统的作用

电力市场的运营归根结底是要实现:由电力市场交易管理机构按照一定的市场运营规则,组织市场各成员,在保证电网安全的前提下, 提供发、输、配电的服务。而要完成这项工作,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系统。电力市场中的不同机构和成员所需要的运营技术支持系统是不同的,调度运行人员最关心的是用于电力调度交易机构(中心) 的电力市场运营技术支持系统(EMOS) 。

6.3 EMOS 的组成

EMOS 是融电力市场交易管理系统、电网安全实时监控系统、合同管理系统、考核与结算系统、电能计量系统、市场信息管理系统以及软硬件运行支持平台于一体的电网商业化运营综合技术支持系统。

6.4 调度人员在电力市场运营中的作用

在电力的市场化运营中,调度人员不仅是电力系统的指挥员,而且还是电力市场的交易员,必须依据技术支持系统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电力交易。这对传统的调度模式提出了很大挑战,全体调度人员都应当加深对电力市场的认识,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以技术支持系统为保障,加以实时的调度交易,保证消费者的需求,努力实现市场各方的生产利益最大化。

7 结语

本文所述的几种现代电力技术已经应用于我国的电力生产中, 并且越来越多地影响着电力系统的发展,有的正在逐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也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全国电网必将实现大区联网乃至全网联网,现代化的超大容量的电网( 全国联网) 必然是以现代化的电力技术做保障的,电力的市场化运营也必将是电力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调度人员,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些,认识到电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对全网联网、电力市场的理论认识,加强对现代电力技术的学习,才能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优质运行。

参考文献

[1] 韩建辉.计算机技术在电力调度运行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