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21:5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自学中医基础理论,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自主学习法”通常会让学生以分散形式或集体形式自行设计学习方案,选定学习内容、方式、时间,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教学设计常以小组形式围绕“问题”展开。通过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应用“自主学习法”,探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实施“自主学习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相长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自主学习法;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法
中医基础理论课授课对象是高中毕业后进入大学的大学一年级学生,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接受的被动式的学习方式、逻辑性的思维方法,对于事物的认知方式是感性的。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普遍感到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内容抽象、概念复杂、信息量大、难以掌握,往往是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花费时间多,学习效果差,付出与获得不成正比,在死记硬背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内容过程中,容易对中医学相关课程渐失兴趣。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课中更有兴趣、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当前中医教育者们的研究改革的重点。“自主学习法”通常会让学生以分散形式或集体形式自行设计学习方案,选定学习内容、方式、时间,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教学设计常以小组形式围绕“问题”展开。本人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实施了“自主学习法”,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沟通交流、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1-2]。
1实施“自主学习法”的形式和过程
笔者在承担2009—2014中医学专业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任务中,在“体质”这一章均引入了“自主学习法”的教学方法。具体方法为:①在讲述该章节内容之前,教师将教学大纲发给学生,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内容;②以寝室为单位成立学习小组,教师向学习小组提供问题;③学生根据教学大纲提示的掌握和熟悉内容,通过学校图书馆、校园网络系统获等不同途径,掌握了解教材中所涉及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内容;④学习小组根据自己所查阅的知识,以及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制作PPT后向全班同学进行陈述;⑤教师根据学生陈述的内容进行提问和总结,并点评学生在陈述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实施“自主学习法”的体会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和学习中医学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该课程多开设在大学一年级,对刚进入中医学领域的理科学生而言学生而言,中医基础理论内容深奥、抽象、难以理解,不可能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掌握和理解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全部内容和知识。中医学专业基础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实施“自主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加强了学生对自主学习模式的认识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实施“自主学习法”,其优势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教师教学相长之能力。
2.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笔者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实施了“自主学习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表现为:1)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和自己学习行动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因为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自主学习法”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形式新颖、轻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为了更好地在讲台上授课,都认真进行备课,充分掌握学习知识的重点,总结概括难点内容,进而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们学会自主学习。2)促进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学会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和网络等资源,帮助自己理解难点知识;此外,学生们会根据教材中提到的知识点,利用网络等资源,进行扩展和补充,通过课堂展示把所掌握的丰富而翔实的资料传授给大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潜质。3)以学习小组形式进行课堂汇报,提高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学习小组成员一般会进行良好的分工合作,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所长,领导并承担一些工作,如有的同学演讲能力较好,可以指导其他同学进行演讲汇报练习。笔者认为,这样的学习形式,对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而言,可以促进他们彼此了解、彼此增加信任。4)通过教师的总结和点评,为学生指明了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需要注意的地方,如针对学生的特点,有的学生需要加强演讲能力、有的学生加强查阅资料和阅读能力、有的学生加强组织协调能力等,这些均使学生们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笔者对学生收集资料和汇报讲述进行点评和总结,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汇报讲述通俗化和口语化较多、陈述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不够详细、PPT制作后检查不够细致等。笔者认为这也让学生们学会了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做到精益求精、注意细节等问题。
2.2提高教师教学相长之能力目前中医药院校的课堂教学模式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少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则成为教师发挥演绎知识的过程,并非学生理解认识的过程。作为中医院校的学生来说,专业课多,实验课多,很难有充足的时间自主思考自由表达思维[3]。实施“自主学习法”,教学主体从教师转变称为学生,把学生的学习放在第一位置。这就要求教育者根据长远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身份互换,使得老师作为“学生”,也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实现了教学相长,主要表现为:1)教师通过对学生提出问题、点评总结,提高了教师对教材中知识点的掌握和分析能力,通过学生的视角以充分了解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能力。2)教师通过学生的收集扩展资料,促进了自己对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解和领悟,进一步扩宽了教师的视野。3)教师通过学生的汇报陈述,学习学生的优点,如PPT的视频剪切制作、汇报演讲能力等,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4)实施“自主学习法”,使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身份进行了互换,教师作为“学生”倾听学生们的讲解,这样的方式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从而建立了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有利于教师今后的教学和课堂管理,真正地实现教学相长,共同促进师生的进步。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实施“自主学习法”,可以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贯穿整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活动中,为培养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力和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彭荣翠,梁天坚,蓝丽霞,等.中医PBL教学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7):1769.
[2]巴哈尔•哈德尔,王存芬,韩玉芬.“自主学习式”教学法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新疆中医药,2010,28(6):51-52.
[3]王燕.浅议中医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28-29.
关键词: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模式 应用
过去老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满堂灌”,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提问,学生举手发言,学生处于被动的“模仿加记忆”的学习状态,老师的讲授学生大多不能理解透彻,往往是学生模仿老师解题的方法,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独立思考和行动的机会越来越少,久而久之,导致学生思维被动呆板,解决问题能力贫乏,与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要求相矛盾。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过程。学习过程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在教师协助下建构自己的知识过程。”“学习者通过旧新知识、经验间反复、双向过程而相互作用建构成的。”所以它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能动性,强调在学习中要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情境性。我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过程中,应用建构主义理论,创设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我校2007级96名3年制电子专业学生,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名,年龄15―20岁,平均17岁。均为中考生,两组为同一教师授课。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以张龙兴主编《电子技术基础》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为教材,课时数120学时(理论课80学时,实验课40学时)。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法为主。实验组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法,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协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现以“多级放大器的耦合方式”小节为例进行阐述。
1.2.1.1教学前准备
(1)教师根据教材、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要求,将下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告诉学生。
(2)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自己学过的基础理论。如:物理、电工基础、电子学基础等相关知识,初步建构各自对“多级放大器的耦合方式”知识初步认识。
(3)本次课教学计划为2学时,每学时50分钟。
1.2.1.2教学过程
(1)创设启发式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多媒体视频、演示等多种方式,展示当代电子科学技术领域飞速发展的宏伟前景,以及新产品、新技术的发展状况,通过这些信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2)提出问题,导入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课件视频教学,构建与本次教学内容相关原理、电路的教学情境。针对以上创设情境,教师提出与本次课相关的问题:a.多级放大器与单级放大器的联系;b.两种常用耦合方式的优缺点;c.两种耦合方式的实际应用场合。对a、b两个问题让同学们自主学习找答案,总结、归纳,教师只是协助学生解疑。c问题体现了理论知识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也是本次课的难点,先不直接回答问题,而是先运用演示板讲述712晶体管收音机电路原理,该电路中有电阻―电容耦合,直接耦合,变压器耦合,分三种级间耦合方式,学生极易了解三种耦合方式的主要应用场合,教师稍加整理,学生便既复习了旧课又开阔了新的思路,积累了新的学习应用经验。通过这种新旧知识和学习的新旧经验,双向相互调整,从而建构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
(3)讨论讲评,引申归类,建构学生发现问和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管为路用”的原则。对于中等职业技术人员来说,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大多用的是电路定性分析和估算,而对中职学生来说,因受专业知识水平所限,不能尽善尽美地解决该问题。为此,选择与所授课相关内容,结合运用实际,列出讨论课提要,让学生分组围绕主题进行分析讨论(分5―6人为一小组)。然后每一组推选一位代表,在课堂上进行演讲,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再将问题交由学生讨论,如此反复,直到问题解决,在讨论学习过程中,教师只作引导,不作终结性判决。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教师的作用在于及时收集各种反馈信息,把握方向,协助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学习,围绕教学目的进行。讨论终止,教师针对学生对电子技术的认知水平,进行科学评价,对讨论进行归纳总结,进而对学生尚未吃透的问题和尚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使潜在的内容得以充分显现,让学生调整认知。
(4)实验巩固,及时反馈,建构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学生的学习效果究竟如何,可通过一定的实验练习加以检验,以熟练掌握并升华。以实验练习为手段运用知识的实践,是电子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教师将实验练习、评判标准和学习目标及时告知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我反馈,达到强化正确、纠正错误的目的。同时实验练习反映的问题,对教师教学是一种及时的反馈,有利于找出差距,调整改进教学。将学生分为3―5人一组,分项目进行实验练习,如:搭电路,搞测试,装配收音机、电视机,调试查找故障。由学生自己动手,相互协作,教师加以指导,通过这一实验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强化。
1.2.2评价方法。课程结束后,按教学大纲要求,理论考试由校题库中随机抽取试卷,两组进行统一考试,教研室组织教师按规定标准评分。操作技能及综合能力测试随机分组进行考核。完毕后,每组由2名教师严格按统一规定标准评分,最后取其平均分,计算两组成绩。
1.2.3统计学习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两组理论成绩、操作技能、综合能力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
3.讨论
3.1建构主义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条件,创设启发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情境,从而唤醒了学生对电子专业热爱的情绪和情感,激发了学习的求知欲,调动了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课堂学习的主体意识,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思考、探索、实践的过程。从表1中统计情况比较分析,实验组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其教学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总是教师讲授,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发言;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学习依赖于教师而失去创新能力和主体作用。
3.2建构主义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为学生设疑解惑。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发挥同学之间的互补作用,取长补短,教学相长,使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意识、协作意识增强。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围绕着“多级放大器耦合方式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展开充分的分析和讨论,这样做到了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情境多次加以呈现,通过这一关键概念的认知,从而进一步建构自己对电子技术、信息、理论的认知结构,使分析判断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和提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讨论学习时,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畅所欲言,既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取长补短,正确评价他人。对那些不善于动脑筋或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可让他们认真听取,体验同学们的各种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充分享成功的喜悦,从而得到启发和提高。
3.3建构主义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
对表1统计情况分析可知,实验组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教学,无论是实际操作技能,还是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12.70%,10.40%)。通过搭电路、装配、调试,检测与维修等项目的实验练习,学生充分掌握了电子专业生产制造的工艺与技术。实验练习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是一个检验,通过实践环节,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巩固,也是对学习方法、学习经验的自我反馈,从而达到强化,找出差距,改进方法。另一方面,通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这一教学过程,学生的认知结构产生了质的飞跃,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电子专业技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为今后的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应用人才。
3.4建构主义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学生探求知识的主导者,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具备知识面宽、组织能力强和合理应对一切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学生讨论期间,教师需不断观察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要根据学生的各自不同的特点,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掌握学习技巧。此外,要掌握教学进度、深度和广度,传授学习方法和实验方法。最后还要结合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归纳和总结。所以,教师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
电子技术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高,有创新能力,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新型电子技术应用人才。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模式正是贯彻了这一教学原则,启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着重于从多角度、全方位来认识问题,是全面提高学生电子技术应用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华山,程刚主编.高等教育心理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2]杨元挺,何祖锡主编.电子整机维修实习.中职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3]王道俊,王汉闻主编.教育学.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人民出版社出版,1990.
[4]张龙兴主编.电子技术基础.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
一、当前PBL在中医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许多中医院校已陆续将PBL教学方法引入基础理论教学中。刘晓亭等在《内经》教学,刘迎辉等在《针灸学》教学,吴晓青等在《方剂学》教学,张卫等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均引入PBL教学模式。这些院校的探索及研究均表明,PBL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医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增强其应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PBL教学质量,应注意以下问题。
1.问题设计要突出教学重点
问题设计是PBL教学的关键,中医理论的抽象性、思维方法的异质性以及临床病例的复杂性,为问题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中医基础理论》课时短,内容多,PBL教学的教学目标应与传统教学模式相一致,即让学生能充分掌握中医基本概念及知识。因此,问题设计应突出教学重点,并注重中医知识的系统性。如在中医“气”这一章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掌握“气”的概念、对机体的意义。在进行问题设计时,以“气”对人体的意义作为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中医中的“气”与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的区别,使学生能从不同角度理解“气”,加深印象。同时结合临床呼吸衰竭、呼吸困难病例分析,增强学生对“气”认识的科学性。
2.增强教师PBL教学的组织及管理能力
首先,教师在PBL教学中发挥着指导作用。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PBL对教师对中医理论的知识结构、组织及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应熟悉中医教学大纲;此外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了解,以便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如在讲授阴寒凝滞型心痛病例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可将“心痛的发病机理”、“为何在夜间发作”、“为何以辛、温、行、散之品治疗该病”等作为问题。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组,如将学习能力强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将善于表达与内向的学生分为一组,实现学习能力及性格的互补,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发言,以调动学生学习及讨论的积极性。最后,教师旁听学生的讨论并负责记录,控制课堂的节奏,对于问题偏差太大的可以加以引导。对于未弄懂的问题,留给学生作为作业,课下自行查阅书籍寻找答案。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
PBL教学的成功实施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从资料准备、结合教学提纲及病历查阅文献、小组讨论及得出结论,学生花在前期准备的时间及精力大于传统学习模式。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还应增加学生自学、研讨的时间。首先,应减少教师课堂教授的时间,如对于基础知识比重较大的大可讲授,可系统讲授该章节的基本概念、核心知识,留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查阅书籍、资料。其次,可通过鼓励、竞赛、讨论及学生课堂总结等方式来增强学生自学积极性。最后,改变《中医基础理论》成绩考核方式,如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60%,平时课堂表现、课堂参与积极性及竞赛成绩占总成绩的40%~50%。
二、《中医基础理论》PBL教学设计及实施
以“藏象”这一章的教学为例,该章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中医脏腑名称,中医治疗的方法等。如讲授该章时,应让学生认识到虽然中医与西医脏器名称相同,但含义存在一定差异,可将问题设计为“中医称脾胃后天之本,缺之不可,但为何在治疗脾脏疾病时可将其摘除呢?”以此引导学生讨论,并告知学生可查血相关参考书目寻找答案。
具体实施步骤为:第一步:课时结束前10分钟,教师将下节课的内容提前告知学生,并引出设计好的问题。根据学生的性格及学习能力分组,每组5~10人。第二步:课下学生查阅相关参考书目,由小组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将讨论内容归纳、总结得出初步讨论结果。第三步:在各小组充分学习及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班进行课堂讨论。由各组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结果,并提出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分歧及未解决的问题,本组成员可随时补充,其他小组也可主动回答他人提出的问题。教师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只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控制课堂节奏,对于问题偏差太大的可以加以引导。第四步: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点评,总结的重点为学生讨论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对于未弄懂的问题,留给学生作为作业,课下自行查阅书籍寻找答案。第五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考核,如小组讨论发言10分,查阅资料能力及态度5分,论文撰写质量3分,团队合作精神2分,多媒体制作2分,小组代表表述1分,共计25分,按照成绩比例计入期末考试总成绩。
三、小结
PBL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不仅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中医理论知识的兴趣,强化对学习内容的认识深度,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思维能力,对中医临床各科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亭,白增华.PBL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类课程课堂教学应用的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5):250-251.
[2]刘迎辉,刘忠文,杜红卫.浅谈PBL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25):272-273.
[3]吴晓青,储真真.PBL教学法在中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7):70-71.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PBL;教学改革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自1969年在医学教育中应用以来,目前已成为国内外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一经应用便展现出与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巨大优势。PBL模式理论强调把学习设置到真实的、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习者围绕着问题结合成小组,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获得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从而形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1]。PBL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提供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和学习方法的适当指导,让学生解决真实情境问题。PBL教学是一种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原则相吻合的教学模式[2,3]。我国近几年来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十分提倡“PBL”这一教学理念。
1.PBL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应用
教学对象选择与分组:选择中我校2010级中医七年制专业不同方向(传统中医方向、中医方向)的教学班级,对七年制传统中医方向30人中医基础理论课程采用PBL教学方法,每5人一组,共6个小组;中医方向110人采用传统授课方法。两个班级所用教材均为孙广仁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课程教学章节的选择:中医七年制传统中医方向在课堂讲授完绪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后选择五行学说;藏象学说在讲授完藏象的概论及五脏中的“心”的前提下,进行其它四脏脏及其六腑;病因学说中讲授完风邪之后的其它邪气及其七情、痰饮、瘀血等内容,进行PBL教学法试用。于学期末进行理论考核和PBL教学法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评价分析。
编写新的教学大纲:应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成败关键是要尊重客观规律,制定适合于学生的PBL教学的教学大纲。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的要求,列出难点、重点及必须掌握的知识点,针对学生的知识背景,拟定部分思考题与教学案例,并在应用前期提供少量辅导材料。
编写教学案例:为了使PBL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与教研室的有关教师多次研讨,制定PBL教学的具体案例,病例中的问题具有劣构性。每个病例都有学习重点,且有不同的临床症状和检验结果,涵盖相应的课程内容。每个病例后面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提出了许多相应的引导性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自我学习、资料查阅和准备讨论提纲。
编写教师指南:因教师水平的差异可能会对案例的理解不同,为避免对问题理解的差异及其对讨论内容引导的不同,针对引导性问题和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编写教师参考指南,对每个问题提供了参考解决方案。
制定具体实施步骤:PBL实施过程要求各个学习小组针对相关问题自学教材,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做读书笔记。讨论课前将教学案例及问题发给学生,让学生查阅资料,预习相关的知识点,自学总结,准备小组讨论提纲。小组成员之间可相互讨论;小组讨论后,推荐1名代表参加大班讨论。大班讨论时,由每组推选的代表讲解,本组其他成员可及时补充,其他组成员在该组讲解之后,可以进行提问。最后,教师搜集一些带有共同性的问题,总结讲解、概括归纳本次课的重点及难点。此外,课堂讨论前,教师应随机地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了解学生的主动学习情况。课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中的表现,实事求是、客观地做出评定。上述PBL教学法实施的步骤概括为: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大班讨论—教师总结。
2.PBL教学法教学效果的初步评价
理论考核评价分析:PBL教学方法组平均成绩78.4士9.8,传统授课法组平均分73.8士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74,p=0.0289
PBL教学法教学效果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问卷调查主要包括课堂气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理解接受、主动学习、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等方面。结果显示,课堂气氛方面,PBL教学法组90.0%学生感觉课堂气氛活跃,较系统讲授法组(67.3%)明显改善;学习态度考评如听课状态、课堂纪律方面,PBL教学法组(83.3%)较传统教学方法(76.4%)有改善;学习兴趣方面,PBL教学法组(83.3%)较传统讲授法组(77.3%)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在知识的理解接受方面,PBL教学法组76.7%学生能较好地分析案例,较传统讲授法组(71.8%)有所增强。另外,PBL教学法组在自主学习、独立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分别为80.0%、87.0%和73.3%,较传统教学法组60.9%、72.7%和58.2%高。可见,PBL教学法较之传统授课法展现出了较大的优势。
3.讨论
中医基础理论是是阐释和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由于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跨度大,以及现代人文环境的影响,使得当代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相关问题的理解,或者在如何正确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认识上容易产生较大的偏差。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则普遍感到该课程概念多而陌生,内容抽象,理论深奥,信息量大,难以深刻领会所学内容。针对以上特点,采用PBL教学方法,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具体,深奥的理论更浅显易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对师生的互动合作、探究学习及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有着重要意义。当然为了更好的推进和实施PBL教学方法还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总计经验,如要更加深刻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特点,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鼓励与引导学生更多的参与其中;鼓励学生提问,及时指导学生在认识上出现的偏差;注重教学形式的合理运用,实现在参与中发展。通过PBL教学方法的应用与实践,我们已初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且适合于传统型中医方向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初步建立了PBL教学方法中“教”与“学”的效果评价机制,这必将对PBL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Chan LC.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ahybrid medical curriculum[J].Kaohsiung J Med Sci,2009,25(5):254-257.
1.问题设计要突出教学重点问题设计是PBL教学的关键,中医理论的抽象性、思维方法的异质性以及临床病例的复杂性,为问题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中医基础理论》课时短,内容多,PBL教学的教学目标应与传统教学模式相一致,即让学生能充分掌握中医基本概念及知识。因此,问题设计应突出教学重点,并注重中医知识的系统性。如在中医“气”这一章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掌握“气”的概念、对机体的意义。在进行问题设计时,以“气”对人体的意义作为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中医中的“气”与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的区别,使学生能从不同角度理解“气”,加深印象。同时结合临床呼吸衰竭、呼吸困难病例分析,增强学生对“气”认识的科学性。2.增强教师PBL教学的组织及管理能力首先,教师在PBL教学中发挥着指导作用。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PBL对教师对中医理论的知识结构、组织及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应熟悉中医教学大纲;此外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了解,以便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如在讲授阴寒凝滞型心痛病例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可将“心痛的发病机理”、“为何在夜间发作”、“为何以辛、温、行、散之品治疗该病”等作为问题。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组,如将学习能力强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将善于表达与内向的学生分为一组,实现学习能力及性格的互补,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发言,以调动学生学习及讨论的积极性。最后,教师旁听学生的讨论并负责记录,控制课堂的节奏,对于问题偏差太大的可以加以引导。对于未弄懂的问题,留给学生作为作业,课下自行查阅书籍寻找答案。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PBL教学的成功实施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从资料准备、结合教学提纲及病历查阅文献、小组讨论及得出结论,学生花在前期准备的时间及精力大于传统学习模式。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还应增加学生自学、研讨的时间。首先,应减少教师课堂教授的时间,如对于基础知识比重较大的大可讲授,可系统讲授该章节的基本概念、核心知识,留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查阅书籍、资料。其次,可通过鼓励、竞赛、讨论及学生课堂总结等方式来增强学生自学积极性。最后,改变《中医基础理论》成绩考核方式,如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60%,平时课堂表现、课堂参与积极性及竞赛成绩占总成绩的40%~50%。
二、《中医基础理论》PBL教学设计及实施
以“藏象”这一章的教学为例,该章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中医脏腑名称,中医治疗的方法等。如讲授该章时,应让学生认识到虽然中医与西医脏器名称相同,但含义存在一定差异,可将问题设计为“中医称脾胃后天之本,缺之不可,但为何在治疗脾脏疾病时可将其摘除呢?”以此引导学生讨论,并告知学生可查血相关参考书目寻找答案。具体实施步骤为:第一步:课时结束前10分钟,教师将下节课的内容提前告知学生,并引出设计好的问题。根据学生的性格及学习能力分组,每组5~10人。第二步:课下学生查阅相关参考书目,由小组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将讨论内容归纳、总结得出初步讨论结果。第三步:在各小组充分学习及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班进行课堂讨论。由各组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结果,并提出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分歧及未解决的问题,本组成员可随时补充,其他小组也可主动回答他人提出的问题。教师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只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控制课堂节奏,对于问题偏差太大的可以加以引导。第四步: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点评,总结的重点为学生讨论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对于未弄懂的问题,留给学生作为作业,课下自行查阅书籍寻找答案。第五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考核,如小组讨论发言10分,查阅资料能力及态度5分,论文撰写质量3分,团队合作精神2分,多媒体制作2分,小组代表表述1分,共计25分,按照成绩比例计入期末考试总成绩。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