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村发展的核心范文

农村发展的核心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1:4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农村发展的核心,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农村发展的核心

篇1

笔者认为,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核心能力的对策,应围绕资源、技术的开发应用与制度建设进行模式和方案的设计,主要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转变观念。把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能力当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来抓,必须澄清一些错误的观念:一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简单地理解为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化、农民工人化,简单地按城市模式建设农村,按城市的发展路径和经验改造农村,这是十分片面的。应当在保有农村基本的自然风貌和经营特色的基础上,利用农村的优势资源和应用技术改进农村的经济社会状况;二是过分依赖发展工业生产实现农村脱贫增收,特别是利用农村廉价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搞低层次、浪费资源和重污染的制造业生产,这样做的结果,在一定意义上,是在更深层次上对农业的剥夺。

2.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建立与资源优势相和谐的主导产业。我国农村的区域跨度大,自然地理因素影响明显,资源分布差异很大,这为农业产业的差异化经营,发展特色产业和产品,实施差异化战略和品牌战略,开拓国际市场,开发农业的低成本高收益产业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的生产还是基本上以村庄或较小的区域范围为限,进行农业生产与流通的布局,结果是农业产业结构严重雷同,行业生产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国内市场农产品的供给不丰富,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我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各个地区和村庄一定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建立与资源优势相和谐的主导产业,实施差异化战略,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渔则渔,宜休闲则休闲,使自己的经营有特色、有品牌、占尽天地人和之利。

3.加强农村适用技术的开发和利用。首先,要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形成科学研究、应用开发、生产利用市场紧密结合的科技运行机制;其次,要加快普及先进适应技术。以产业化经营、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为重点,组织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区工程、农业标准化工程、良种产业化工程等科技兴农工程,引导农民发展适销对路的名优特产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三要搞好农民科技培训。借用现代网络技术,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其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本领。

4.建立起在宏观上能够激励和约束经济行为主体创业行为、投资冲动和技术创新活动的制度,解决我国农村因制度原因造成的低效率问题。如既要适当延长农业生产资源的承包期限,建立灵活的土地流转制度,加强投资者权益的保护,鼓励经营者进行长期的投资等,还要在合同上对投资者进行约束,要求他们按照维护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农业经营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进行经营运作,不能随意破坏农村发展的自然规律和长远规划,搞急功近利性的经营。

5.适度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按照经济学的规模效益理论,在适度的规模内,随着规模扩大,经营成本下降,经济效益是递增的。目前,我国在农业产业和农地耕作上,存在着规模过小、现代科技应用成本过高的问题。所以,要通过农业适用技术的开发利用,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能力,坚持统筹规划、连片开发,提高管理效率。

6.利用国家政策支持、政府服务和财政投资的引导作用,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以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能力为方向。在政策上,可以对立足于当地资源开发的项目和农业适用技术开发的项目给予贷款、税收上的优惠;在管理与服务上,建立农业服务信息网络,快速传递农业经济信息资料,对价格波动大的农产品,建立预警制度,避免更多成本支出;建立高效的运销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机能;大力推广农村适用技术,利用各种方式对农民进行培训;加强媒体广告宣传,了解本土农业的特色,建立消费者对本土农业的信心与支持。

篇2

一、创新教育教学观念,是推动农村学校教育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们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在教学中重视从学生的角度、从学习心理的角度来研究教法,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真正看成是学习的主体,爱护他们,尊重他们。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就要积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最新教学技术,迅速树立“以学为本,为学服务”的思想。例如:我们学校教师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化的观念,师生进行真实、多向的交流与合作,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创新体制机制,是推动农村学校教育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教育法律、法规,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学校各种制度,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利保障,才能建设“富裕西乡塘、文化西乡塘、和谐西乡塘、生态西乡塘和平安西乡塘”。

三、创新办学模式,构建“开放式办学”模式,是推动农村学校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在现代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大量使用电视、网络办学、远程办学的模式,构建“开放式办学”模式,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水平,为推动农村学校教育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例如: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集中对全体教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培训,要求每位教师都会制作课件,都会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开拓视野,加大课堂内信息的容量,优化课堂教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这创新办学模式,构建“开放式办学”模式,推动农村学校教育全面发展。

四、创新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是推动农村学校教育全面发展的实现形式。开放创新教育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一切活动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要为学生提供有效、全面、真诚的服务。所以,在开放教育中,教师必须具有现代服务意识。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开放教育环境下的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咨询者、组织者,可以说是一个教育的服务者。开放教育离不开服务,没有服务也就没有开放教育。现代开放教育为学生建立了强大、便捷、完善的支持服务系统,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这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但不能因此否认教师的作用,放弃教师的职责。例如:我们学校精简和改革学校体制的管理,全面实行服务承诺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为家长、学生提供热情、周到、便捷的服务;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在学生入学、升学和社会保障方面给予足够的关心和帮助。这才真正体现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现代教育思想。

五、创新课堂教学,是推动农村学校教育全面发展的关键

开放与创新是素质教育教学中研究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进行创新地学习必须明确开放和创新与课堂教学的内在联系。把开放与创新充分地展示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习氛围中学习,也能充分发挥他们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的能力,学习的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1.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创新课堂教学的根本。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创造成功的重要条件。建立起了这样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才会促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实施开放与创新的效果才能达到最佳。例如:我们学校为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对教师提出要求: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这是达到民主和谐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的教学真谛;其次,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老师即是自己的师表,又是最亲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第三,学生之间要形成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关系。这样才能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创新课堂教学,推动农村学校教育全面发展。

2.学会赏识自己学生是创新课堂教学的崔化剂。对于教师而言,课堂上学生好的回答当然要表扬,但肯定会有很多模糊的不完整的、缺乏逻辑性的语言,我们不要马上横加批评,其实这些回答也可用来欣赏,从他的发言中,找出错误的地方,大家一起来帮助他,从中发现他的智慧的光芒。例如:我们学校教师学会赏识自己学生,特别抓住学生的疑问展开教学,鼓励学生敢于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善于提问,及时说出自己的疑惑,善于思考,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及时表扬,让学生觉得自己受尊重,而会主动参与教学,活跃课堂氛围,达到教学预期目标,推动农村学校教育全面发展。

3.创新教学环节是创新课堂教学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要开放、要创新,需要教师尽可能地创设教学环节,使学生能真正的在开放和创新的教学环境中学习,达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目的。例如:我们学校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①创设情境。②设计活动环节。③采用分组合作方式教学。

六、创新培养途径,是推动农村学校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开放教育中,我们要创新培养途径,培养有新型的学习意识、开放意识和服务意识等现代教师意识,以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胜任开放教育之责。此外,在抓好学生成长教育创新工作方面,我们要抓住学生开放创新主题,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创新工作,培养创新型学生,让学生做课堂学习主人、学校主人、社会主人。

篇3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业务创新发展的现状

传统业务仍为主导,新业务发展滞后。资料显示,我国各类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营业收入中,利息收入占90%以上,以中间业务为主的新业务收入占比不足10%,与发达国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40%以上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相差甚远,且从事新业务的人员多以兼职为主,真正全职从事新业务的人员极少。

新业务发展趋同,模仿现象严重。纵观国内各农村合作金融的创新业务,雷同现象十分严重,往往是这家机构刚推出一项新业务,没过多久其他机构也纷纷推出类似的业务,真正能够引领潮流、独树一帜的新业务可谓凤毛麟角。由于各合作金融机构创新缺乏“核心技术”,造成模仿较易,且周期较短。由此形成了原始开发机构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开发出的新业务,当投入市场并显示出较好的增长和盈利潜力时,其他机构的克隆产品随即大量推出,将原始开发机构的新产品淹没在雷同的金融产品中。

投入产出比重倒挂,新业务为传统业务保驾护航情况较为突出。由于客户长期享受免费的中间业务服务,片面理解只要在你这里存款,就理所当然地享受提供的所有服务,致使投入巨资开发出新业务后,在收费环节上遇到客户的阻力。为不丢失宝贵的客户资源,保住传统业务的市场份额,各合作金融机构只能委曲求全,对新业务不收费或少收费,收不抵支情况严重,影响了新业务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业务创新发展的趋向

近年来,央行和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创新问题高度重视,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金融机构业务创新的力度和广度前所未有,给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创新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操作空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自身人才、科技、网点优势,借鉴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先进经验,大力开拓新业务领域,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业务,在日趋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

根据企业需求开发多样化的贷款品种。在当前信贷市场竞争客户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应时刻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原则,根据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从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客户财务费用入手,在贷款受理周期、贷款方式、期限、利率、还款方式方面灵活掌握,推出适销对路的贷款品种,如备用贷款承诺、分期还款等,还可开发社团贷款,满足企业集团化、国际化的需要。

紧盯个人消费趋势,开发消费信贷品种。我国个人消费将进入一个增长期,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应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信贷重点。住房消费信贷的成功开展,不但优化了信贷结构,同时也为开展其他种类的消费贷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为汽车消费贷款的进一步推广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尽快制定适应汽车消费特点的信贷方案,通过简化手续、担保形式多样化、增加大众化品牌、降低首付比例等多种形式占领汽车消费贷款这一潜力巨大的信贷市场。

发展各种业务,特别是保险业务。我国保险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加快的背景下,保险业将极具发展潜力,保险市场必将有一个超常规、大发展的过程。抓住这个机遇,充分利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网点优势和在其他业务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加强与各保险公司的全方位合作,大力发展保险业务,把保险业务延伸到前台,将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一个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完善信用卡功能,改善用卡环境。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信用卡功能过于单一,相互之间兼容性较差,造成客户手持数张信用卡,但却享受不到信用卡方便快捷的服务。随着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后,服务业的开放和大量外资企业的进入将会极大地改变人们传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以支付、结算为主要功能的银行卡将会成为人们的主要消费工具。外资银行信用卡通常技术含量高,功能多样、一卡多用,会对国内信用卡业务市场形成较大的冲击,信用卡业务也将是外资银行进入国内市场的一个有力武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树立危机意识,积极争取监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借助银联这一平台,加强合作,不断提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用卡的整体功能和竞争力。

提高理财服务水平。随着个人金融资产的迅猛增长及企业对自身资金使用效率要求的提高,客观上对银行的理财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合作金融应着力开发针对企业和个人适销对路的理财服务产品。对企业的理财服务,可开发诸如设计组合存款,根据企业资金运转规律,在保证企业资金运转需求的前提下,提高资金投资收益水平;代 办结算中心,针对企业集团下属子公司资金沉淀额较大,集团总体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情况,帮助企业集团建立自己的结算中心,下属子公司仍单独核算,但资金收支皆通过结算中心,从而缩减集团的总体财务费用。对个人理财服务,特别是资本市场得到充分发展后,个人金融服务将成为银行主要的业务之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推出适应客户理财需求的金融产品,提供诸如组合存款、投资咨询、投资方案等理财建议。

大力发展网上银行、自助银行。充分利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网点多的优势,大力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和自助银行业务。提高网上宣传内容的更新速度,体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工作效率。开发和增加网上交易的品种,最大限度地满足网上客户的金融需求,避免网上客户的流失。随着客户综合素质的提高,为自助式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自助业务不应仅停留在取款这样一些简单的业务上,应大力开拓自助存款、自主转账、自助汇款等业务,形成规模,缓解柜面压力,为消减冗员、优化员工结构、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竞争能力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

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业务创新发展的对策

创新机制,营造创新氛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加快建立机制创新步伐,构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全新的经营机制。一是改革现行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建立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用人机制,及时淘汰不能胜任业务创新的人员,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竞争氛围。二是明确业务创新部门和传统业务部门的职责划分,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部门业务创新的积极性。三是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在进行业务创新过程中,除遵守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外,内控措施要同步跟上,防患于未然。通过完善授权授信、人事管理、部门设置、内部稽核等规章制度并狠抓落实,从根本上建立起责权分明、平衡制约、规章健全、运作有序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新业务安全、高效开展。

成立专门机构。业务创新是银行内部知识含量较高的工作,需要熟悉国际、国内金融创新业务的专门机构进行统一筹划管理。一是确定业务创新的总体规划及发展目标,借鉴国内外银行业务创新的成功经验,制定未来的创新方向及业务品种,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业务创新。要集中财力、物力、人力,落实全面成本管理,发挥集约化优势,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整套新业务的经营办法和管理机制,使业务创新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二是做好与相关业务部门的联系沟通。创新业务大多与传统业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传统部门的支持,创新业务的开展将会举步维艰,专门机构应善于协调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吸收和借鉴传统业务部门经验,促进新业务的稳健发展。

篇4

关键词: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合作银行;改革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92(2006)01―0019―02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金融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势在必行。在各地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探索中,出现了农村商业银行模式、农村合作银行模式和完善合作制模式等多种改革模式。从实行农信社改革的8个试点省市上报的改制方案来看,农村合作银行成为不少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首选模式。宁波鄞州、贵阳花溪、浙江萧山、山东广饶、江苏泗洪等地的农村信用社相继改制为农村合作银行,天津还成立了国内第一家省级农村合作银行。在商品经济较发达、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农村合作银行模式正在显示出越来越大的活力。

一、农村合作银行是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创新

随着近年来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农村金融组织的产权结构和组织形式应当随之进行适应性调整,农村金融的服务方式、服务品种也应逐步改变和完善,传统的农村信用社远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传统农村信用社的合作性质决定了社员之间组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但这个利益共同体不是建立在明晰的产权制度之上,而是建立在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基础上。由于产权关系模糊不清,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所有权虚置、所有者缺位的问题,农民只有人股权,没有控制权和投票权,实际上没有任何监督权,在缺乏内部监督的情形下,内部人控制成为必然。因此,传统农村信用社既不能满足农村产权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化的需要,也会因缺乏竞争而效率低下。

与传统农村信用社相比,以按股分红、按股表决、按商业化原则进行经营管理的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促进产权明晰、强化约束机制、解决“内部人控制”和增进绩效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越性。但出于财务上可持续发展和商业经营利润的考虑,商业银行必须追求利润最大化。一般而言,农业生产的周期比较长,分散的农户所需的小额信贷服务带来的利润也比较少,投资“三农”的收益比之其他项目可能要低得多,对商业银行缺乏吸引力。农村商业银行在与其他金融企业的竞争中,为了提高竞争力,只能放弃更多的农村市场,转而抢夺城市市场。因此,农村商业银行难以取得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目标与“支农义务”之间的均衡:与此同时,如果国家也没有出台信贷支持农业的优惠政策,吸引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投入,“三农”就可能失去必需的金融支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目前,苏南三市的农村信用社改制为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试点,已经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如果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对农村信用社进行股份制改造,作为弱质产业的农业和农村中小型企业,在信贷的效益选择机制面前,必然受到歧视,金融支持不足,在传统农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甚至可能产生农村金融抑制。

农村合作银行是在遵循合作制原则的基础上,吸收股份制的原则和做法而构建的一种新的银行组织形式。股份合作制这种产权制度,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合作制,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股份制,而是合作制与股份制的有机结合。合作制的特点是“社员入股、一人一票、服务社员”,适合于分散、弱小的个体劳动者的经济互助,是一种劳动的联合;股份制的特点是“大股控权、一股一票、商业经营”,适合于市场经济发达、商业化程度高的地区,是一种资本的联合。农村合作银行模式即一人一票、按股分红,主要由广大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出资人股。它是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三农”服务功能和商业功能相结合的产权制度,是实行股份合作制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合作银行模式可以明晰产权,保持商业银行的上述优点,由于体现了大多数小股东和农民的意志,从机制上保证了对“三农”的支持,又可以发挥合作金融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优势,增强了抗风险能力。从我国农村经济实际看,有实施合作制的微观经济基础,如人股社员要求交易便利、民主公开制度以及现在已在实施的农民联户担保和村委会为社员提供的担保行为都具有合作制的社会基础。合作制“一人一票”制,可防止被少数人或内部人控制。在江苏、浙江等一些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基本能够实现盈利,更有条件实现以利润返还为基本激励模式的现代合作金融制度。这种企业制度保持了股份制企业筹集资金、按股分红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合理内核,吸收了股东参加劳动、按劳分配和提取公共积累等合作制的基本内核。在浙江等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将农村信用社及其县(市)联社改组为农村合作银行,有利于金融机构的规模经营,节约管理成本,提高整体抗御风险的能力;有利于构建新的明晰的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体现众多分散农户、个体经济户的权益,同时也能充分兼顾农村经济组织和其他大股东的利益;有利于保证改制后机构既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又在服务中实现商业化经营。2003年4月,我国第一家农村合作银行――浙江鄞州农村合作银行的成立,对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大胆的尝试。

无论从产权形式还是治理结构来看,农村合作银行都是农村微观金融制度的一种创新。农村商业银行要求企业利益最大化,在利益驱动下分布营业网点。而农村合作银行要为当地经济发展尽一定职责,有一定的约束和要求,地方政府对于其提供农业贷款有明确的规定。农村合作银行在经济利益和地方利益的边际上,作出了一种既不同于传统经典型的合作制,又不同于规范的股份制的混合式制度安排,即股份合作制,在现有的制度约束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伸展自己的利益边界。因此,这种制度安排必然具有优越于纯粹合作制的经济绩效。在某种意义上说,地方政府的政策约束,与农村合作银行追求自身利益的理之间的竞争及合作关系,决定着股份合作银行中的合作制成份与股份制因素之间的边际过程或边际替代关系。对于农村合作银行来说,既要摆脱单一合作制产权形式所造成的运作困境,又不能否定制度安排的“合作制性质”,因而尽可能的在股份制和合作制的混合形态中,或者更准确地说在二者的边际上及其替代关系中求得某种均衡。

二、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浙江、江苏等沿海省市的农村地区随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而逐步城市化。农村的主要生产单位已由广大的农户让位于工商企业,农村以前占大多数的以农业为主的农户已经变成了工人或企业主,他们已经减少或失去了对传统意义上的合作金融的需求。在这些地区,农村信用社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则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在社员可以从多渠道获得金融服务,当传统弱质产业逐渐消失或社员自身需求发生变化

时,信用合作社自身也可能发生质变。因此,农村信用社改制能否选择农村合作银行模式的关键不是地方经济的发达程度,而是当地非农产业的发达程度。在我国,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的。经济发达地区往往是非农产业发达的地区,其传统的农业已经或者接近消失,特别是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户已经或者接近消失,农村资金需求发生重大变化。在满足少量农产金融需求的前提下,为了满足非农产业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城市化发展的需要,股份合作制无疑成为农村信用社改制的必然选择。

尽管对农村合作银行模式的评价仍然存在着一些争议,但在国内的不少地区,特别是一些非农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农村合作银行模式越来越受到青睐。鄞州模式已被国务院确定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推荐模式之一。截至2005年3月末,全国已有19家农村合作银行经中国银监会批准开业,另有23家农村合作银行获准筹建。2004年末,已开业的农村合作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全部达到8%和4%的最低监管要求,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口径计算,部分农村合作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已经达标;按贷款四级分类口径计算,农村合作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占比为5.4%,大大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作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8个试点省市之一,浙江省今后对农信社的改革将全面推行合作银行模式,萧山、义乌、瑞安农村合作银行已作为继鄞州之后浙江农信社改革的首批试点单位。未来3年内,江苏也将组建30家农村合作银行。按照《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关于“在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已经商业化经营的农村信用社,经整顿后可合并组建成农村合作银行”的指示精神,位于商品经济较发达、城镇化水平较高且服务对象以城镇工商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主的农村信用社,有必要向更高一级的组织形式过渡,改制为农村合作银行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篇5

组织实施农村经合组织全覆盖的主要做法

肃宁县是个农业县。近年来,全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成为了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肃宁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了实施农村经合组织全覆盖的新思路,县供销合作社紧紧围绕总体目标和安排部署,创新体制机制、转变服务方式、优化发展环境,全力推动了农村经合组织的全覆盖。

搭建服务平台,创新组织体系

实施“农村经合组织全覆盖”,首先从构建服务体系入手,在县城建设专门服务机构,在乡镇搭建“三合一”服务平台,在村级指导和带领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形成县乡村一体化的全新服务体系。

首先,在县城建立经合组织服务中心。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组织成立“肃宁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服务中心”,担负为全县农民经合组织提供综合性、全方位服务的职能。“中心”设立面积280平方米的服务大厅,内设业务咨询、业务办理、交流培训、产品展示四个服务区,形成“一站式”服务格局,农民群众、经合组织在大厅即可办理所有手续。

其次,在乡镇建立“三合一”服务平台。即在乡镇设立“基层供销合作社”、“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服务中心”,聘请或推选乡镇领导、工作人员、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担任领导者,下面配备5人―9人的工作队伍,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三个组织合署办公,形成集多项功能于一体的“三合一”服务平台。服务平台上连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服务中心,下连全乡镇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综合配套的服务体系。万里镇党委政府抽调5名工作人员,明确一名副镇长担任基层供销合作社主任,镇农委主任担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服务中心主任,按照《章程》选举有威望的合作社带头人担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形成健全的领导体制。“三合一”的服务平台,有力促进了全镇经合组织的发展。目前,万里镇、梁村镇、师素镇、窝北镇、邵庄乡等乡镇的服务平台已挂牌运行。

再次,供销合作社调整充实推进力量。县供销合作社作为县经合组织全覆盖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成员,根据实施全覆盖的工作要求,对县社机关科室进行调整,调配50%的力量组建新机构——服务中心;同时,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供销合作社主办”的原则,在乡镇建设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明确机构设置、工作职能和目标责任,使全覆盖工作成为供销合作社的中心任务和重要工作。

另外,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服务手段。服务中心既是为农民经合组织服务的平台,又是展示农民经合组织的窗口。服务中心配备电脑等现代办公设备,运用现代信息手段,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如服务大厅设置电子触摸屏,在乡镇服务平台设置网络链接终端。从县域农村能人统计到国家相关专家档案;从全县专业合作社产品信息,到所有理事长的基本情况;从农业农村政策到相关法律法规等都可以通过触摸屏来了解。此外,还可以了解到北京、石家庄、山东寿光等相关城市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的即时价格、主要农产品常见病虫害图片和防治方法等各类信息内容,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并且,服务中心还以“企讯通”等形式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社员即时信息,提供有效信息服务。

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内容

服务中心以促进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作为切入点,根据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实际,设置开展了包括组织建设、规范指导、培训交流、农资供应等11项服务,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保障农民合作经济健康发展。

第一,注册登记服务。实行“一站式”服务,全程代办农民群众申办经合组织的各种手续,包括资料审查、文本整理、章程起草、表格填写及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等,对不方便到中心来的农户,还多次进村入户上门办理。目前已代办营业执照341份,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第二,科技培训服务。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科技资源为合作经济发展服务。通过与科研单位“联姻”,引进新技术38项,示范推广新品种100多个。与河北农大、河北北方学院、农科院合作,组织开展对外交流学习活动,分期分批组织乡镇、村干部、农合组织负责人外出参观学习,已组织到青县、吴桥、霸州、山东寿光等地7次、400多人次;聘请专家教授举办各类培训班18期,培训经营大户、能人、技术骨干等6000人次。万里镇与河北农大签署“一订三年”的科技合作协议,为全镇经合组织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依托和智力支撑,受到广大社员的交口称赞。去年因玉米涨价导致鸡饲料价格上涨,梁村镇兴宁养殖专业社的养殖户难以承受,镇服务中心迅速联系中国农科院专家,研究调整饲料配方,降低喂养成本,及时帮助专业合作社渡过了难关。

第三,农资供应服务。根据当地需求,积极与中农集团开展合作,引入质优价廉的农资商品,通过规模采购,降低生产成本,扩大消费需求,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窝北村百胜蔬菜专业合作社规模购买化肥、农药、大棚物资等生产资料,降低了生产成本,蔬菜实行统一销售,价格比分散销售每公斤高出1角钱,每亩大棚蔬菜增收800多元。

第四,质量认证服务。针对全县设施蔬菜、畜禽养殖、粮油加工等经合组织迅速发展的实际,积极组织开展认证服务。目前,已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74个、有机食品认证4个、新注册农产品品牌15个,涌现出“玉怀”、“肃仙”等知名蔬菜果品品牌。东风肉鸭专业合作社在肉鸭养殖中推行标准化养殖,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产地认定,产品远销北京、天津、河南、内蒙古等地区;唐河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鸭梨种植基地370亩获得欧盟出品认证,600亩获得东盟出品认证,年实现创汇200万美元。

第五,规范指导服务。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合作制基本原则,引导农民群众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免费统一印制社员证3万册,制作不锈钢名称牌匾214块,牌匾统一规范使用供销合作社标识;指导专业合作社规范《章程》等管理制度,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帮助健全账目,搞好财务管理;帮助专业合作社完善运行机制,通过采取无偿或低价服务等方法,让入社农户得到实惠。

第六,典型示范服务。积极培树典型,开展示范,增强服务带动能力。按照《肃宁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标准》要求,在全县筛选种业协会及绿苑蔬菜、春蕾甜瓜种植、唐河果品等45家专业合作社进行培树,提升管理和技术水平,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目前,达到国家级示范社标准的1家,省级4家、市级10家,县级30家。绿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先后从美国、以色列、荷兰等国家引进100多个新品种进行示范推广,年为社员提供优质秧苗3000万株,发展蔬菜种植基地1.5万亩,年销售蔬菜90万吨,入社农户普遍增收20%以上。

第七,信息指导服务。强化信息服务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为经合组织和农民群众提前、产中、产后信息服务,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县服务中心通过“企讯通”等方式定期有关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最新信息,使经合组织和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了解市场动态。

第八,联采联销服务。发挥服务中心优势,通过组织开展联采联销活动,拓展销售渠道,帮助社员扩大销售。开展“农超对接”。组织带领佳旺果品等专业合作社与北京家乐福超市对接,签订供货合同,已直供水晶梨等果品8000吨;参加产品交易活动。组织绿苑蔬菜、唐河果品等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省、市供销合作社举办的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签订销售合作协议4567万元。去年师素镇2万亩芹菜滞销,服务中心发动各方面关系,积极开展促销活动,很快全部销售,避免了重大损失;举办项目洽谈活动。邀请北京富平学校多次进行考察,组织宗楼养猪、唐河果品等7家专业合作社参加该校与日本守护大地协会开发的“大地—富平生态健康农业”项目洽谈会,应邀到日本参观考察农协的运作模式。通过考察学习、项目洽谈,双方达成合作意向,促进鲜活农产品直接进入大城市市场。

落实政策措施,创新发展环境

为促进经合组织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主管副县长任组长,县直21个部门为成员的经合组织全覆盖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都成立了相应机构。县供销合作社、县经合组织服务中心积极承担落实县委、县政府部署的工作任务,及时把相关服务内容变为具体行动,落实到全县经合组织发展中。

完善扶持政策,加大力度助推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实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全覆盖的实施意见》、《肃宁县农合组织全覆盖培训工作计划》、《肃宁县2011年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扶持措施,为全县农合组织的发展铺平道路。《肃宁县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奖励办法》规定,由县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不断加大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凡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当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社的,分别给予15万元、10万元和8万元奖励;对获得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认定的,分别给予10万元、8万元的奖励;对获得省级以上“三品”认定的,分别给予2万元、3万元和5万元的奖励;有注册商标的,给予1万元的奖励;商标被认定为省级著名商标和国家级驰名商标的,给予10万元到50万元的奖励。同时,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扶持资金12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合组织的发展。

推动银企合作,不断改善融资环境。为切实解决经合组织资金瓶颈制约问题,与省供销合作社新合作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合作,在肃宁县设立办事处,为经合组织提供金融担保服务;通过组织协调全县涉农金融单位负责人、各乡镇领导及重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召开“银企对接”会等多种形式,搭建对接平台,有效解决资金紧、贷款难的问题。去年以来,涉农金融部门共为经合组织发放贷款1000余万元。

强化维权代言,提供良好法律环境。服务中心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活动,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免费为经合组织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承办涉农法律事务等,帮助解决遇到的涉法问题,切实保障、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浓厚发展氛围。通过开辟电视专栏、制作专题片、召开不同层面动员会、编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全覆盖知识手册》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标准暨相关政策手册》,采取电台广播、刷写标语、入户宣讲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群众创办发展经合组织的积极性。

组织实施农村经合组织全覆盖的几点启示

实施经合组织全覆盖,既是创新实践的结果,也是适应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全覆盖的实践,给我们以下启示:

一是构建专门服务体系,适应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当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代表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先进水平。但是,面对激烈竞争的大市场,单打独斗的单体合作经济组织,迫切需要一个组织提供服务保障,增强抗御市场风浪的能力和水平。而面对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政府部门沿用传统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行政资源和政策资源分散在不同部门,不能形成合力。与此同时,农民群众和农村经合组织的现实诉求、急迫需求、潜在要求,往往面对诸多部门、诸多环节,这种状况与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越来越不相适应。实施农村经合组织全覆盖,通过设置专门的服务机构,组织协调有关部门集约行政资源,一方面把原来分散的、被动的服务转化为集中的、系统的、即时的主动服务,而且把服务端口向基层下移,使服务形式更科学、内容更深入、职责更明确、效果更突出,为经合组织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真正成为了经合组织之家;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固定、系统、专业、深入的服务组织体系,统一发展战略、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资源协调、统一组织服务,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的形成。当前,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形势下,创新构建相适应的服务体制是必然要求和趋势。

二是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作用,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特点。供销合作社既是行政部门,又是企业单位,既具有体制的包容性、网络的承载性及联系农民群众的紧密性等特点,也具有联城带乡、联政带民的区位优势。通过供销合作社组织实施农村经合组织全覆盖,一方面成为党委、政府推进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一方面面向经合组织开展专业化服务,实现了政府意志和与农民意愿、行政推动与市场运作的有机融合,不仅使供销合作社的作用得以充分展现,体制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而且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农村经济发展要求,打造了供销合作社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三是创新服务形式,实现了基层党政组织管理方式的新转变。乡村基层党政组织承担着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责任。但是,大部分地方缺资金、少资源,缺人才、少技术,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单一运用行政手段。实施农村经合组织全覆盖,在乡镇建设基层供销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多种功能的服务机构,乡镇领导同时担任领导者成为组织者,根据当地实际和特点,从服务入手,多种形式促进经济发展,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实现了角色的转换和形象的改善,促进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四是提供全方位服务,推动农村经合组织实现了新发展。实施经合组织全覆盖,增强了服务功能,拓展了服务范围,加大了服务力度,加快了经合组织的发展。全覆盖工作实施以来,全县新发展经合组织200多家,总数达到341家,涉及皮毛、纺织、食品、蔬菜、畜禽等多个产业和行业,入社(会)会员达9800多人,涉及全县218个行政村,带动农户5.5万户,分别占总数的86%和80%。

对实施农村经合组织全覆盖的几点建议

实施经合组织全覆盖,既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村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重要探索。下一步应加大力度,加快推进步伐。

(一)不断完善体制模式,扩大全覆盖效果。一是进一步理顺内在关系,健全和完善组织结构,逐步形成稳固的体制模式和运行机制,增强服务体系的生命力。二是积极向非经合组织成员延伸,即把更多的农民吸纳进来,让他们享受到经合组织的服务,扩大全覆盖范围,增强全覆盖的成效。三是继续向农村社会管理延伸,不断增强经合组织的公益服务内容,为打造新型的农村社会管理体系提供物质和组织支撑。

(二)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推动全覆盖深入发展。一是加强“三个结合”推动发展。即行政推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政府意志与农民意愿相结合,外部支持与自身发展相结合,不断推动农村经合组织全覆盖向深入发展。二是强化县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意识。进一步整合资源,搞好规划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突出区域特色,发挥比较优势,体现规模效应。三是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深化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