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范文

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8:4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篇1

关键词:新常态;村居;经济责任审计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村居经济责任审计的影响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一方面,中国政府大力减政放权,释放市场活力;另一方面,一系列国家宏观金融定向调控政策也在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正不断涌向农村,这无疑为新常态下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在这一关键时期,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基础的农村经济能否把握机遇,维护国民经济整体的正常有序运行,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审计监督将会变得愈加重要。村居政府是政府部门的基层单位,农村领导干部直接与广大人民群众接触,只有农村领导干部严格自律,才能维护我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只有一切从广大村民的利益出发,一切以农村经济发展为重,才能把握机遇,实现新常态下农村经济发展的顺利转型。基于国家政策重大利好和财政、工商业资金的大量投入的良好契机,农村领导干部能否严格落实“三严三实”的规定,严格落实国家政策,将巨额资金用在促进农村经济建设的刀刃上,这是至关重要的。新常态下的农村建设新发展,不仅仅是农村经济的发展,更是构建人民满意的基层政府的新目标。有效的村居经济责任审计是监督基层政府部门廉洁高效的有力保障,是达成新常态下新目标的坚强后盾。

二、新常态下村居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经济责任的认定困难

从农村政府部门的机构设置及职责分配来看,村主任既负责村居的财政收支,也是村中大小事务的财务负责人。新常态下,投资于农村建设的财政资金将会大幅增加,而村主任的这种双重身份,体现出村居政府组织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势必导致个人腐败行为的可能性及复杂性增大,从而最终影响到对经济责任的认定存在困难。从审计的内容上来看,我国村居政府机构多采用多层财务管理模式,即村居政府机构的收支既在本级列支外,还会在上级财政机关或部门列报。这样一来,如何界定经济责任的范围就存在诸多难点。

2、审计主体的权利范围模糊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从“审计法”的相关规定中可以看出,这其中并没有明确关于村居经济责任审计主体的规定。当前,我国村居的审计工作多由农管站负责,虽有审计权限,但村中事务多由村居领导直接负责,迫于上级压力,使得村居经济责任审计独立性备受质疑。与此同时,农管站中审计力量薄弱,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然而,如果由上级审计机关直接负责村居经济责任审计,却又由于缺乏法律依据很难具有说服力。

3、专业审计人员匮乏

由于村居审计部门没有审计机关的直接编制,存在着招不到专业的审计人员的问题,致使村居审计部门审计力量薄弱,职业化程度较低。与此同时,在历届领导干部更替的特殊时期,审计任务量大与专业的审计人员匮乏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这都会直接影响到村居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从而最终影响新常态下农村经济的顺利转型。

4、审计内容单一

新常态下,在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政策号召下,农村各项经济指标都呈现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在良好的财务指标的背后并不一定意味着村民对生活满意度的提升,也并不意味着村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和谐度的提升。我国村居经济责任审计仅仅以财务信息为主去衡量农村的发展状况显然不够全面。

5、国家政策的落实审计困难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将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农村也将越来越多的接收到上级拨付的重要专项资金。在目标管理下,上级指示是村居领导干部贯彻经济方针的依据。然而,在国家经济政策的落实过程中可能存在下列问题:首先,国家的经济方针属于宏观层次的目标任务,并不一定适合每个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村居领导干部如何理解上级指示,以及采用何种方法贯彻实施都各有不同。最后,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加之存在的农村资金监管上的漏洞,可能导致重大专项资金的流失。因此,在审计工作中,如何正确看待村居领导干部在制度化的指示下开展因地适宜的工作以及工作成果,如何降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影响,是村居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难题。

6、审计标准模糊

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审计类型,而村居经济责任审计又是近几年刚刚起步,地区之间审计经验的交流较少。与此同时,村居经济责任审计缺乏明确、系统的评价标准,在开展村居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只能利用职业判断对村居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主观评价。因此,当前村居经济责任审计经验匮乏,审计标准模糊是审计人员面临的问题。

7、审计结果运用不到位

在村居经济责任审计的后期,归纳提炼审计意见时,由于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得出的审计结论多是笼统地对经济责任的定性。而缺乏定量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就会导致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很难与村居干部的升迁及绩效考核挂钩。与此同时,村居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不透明性意味着广大村民无法对村居干部进行有效的监督,这都违背了村居经济责任的基本动因。由此可以看出,针对现有村居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利用还不到位。

三、新常态下村居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路径

1、转变审计观念,拓展审计内容

村居干部多是实干家,在对待当地的经济发展问题存在较大的知识短缺。村居经济责任审计固然是以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为对象,但是村居经济责任审计不是“猫抓老鼠”的游戏,如果审计人员站在了村居干部工作的对立面,无疑会相悖于审计服务经济发展的本质。因此,在审计的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要转变审计观念,因地适宜的开展审计工作,增加审计过程中与村居干部及村民之间的沟通。在村居财务状况的基础上,还要对农村经济整体发展状况进行考察,促使审计人员与村居干部间形成良性互动,促使审计活动与村中事务相互契合。新常态下,经济责任审计不应仅仅关注财务信息的审计,更应该关注村居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审计。

2、从宏观层面调整村居审计组织的结构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在农村资金收支增长,建设项目增加的背景下,村居经济责任审计势必呈现常态化的发展趋势。如若审计权限依旧模棱两可,必然影响村居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最终影响国家大力发展农村建设政策的落实。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作为主管农村工作、农业经济的议事协调机构,如若在其中专门增设审计部门,从宏观上创立适合村居审计的体系结构,明确村居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主体及审计范围,就会消除当前村居经济责任审计权限模糊的尴尬局面,同时亦确保了审计的独立性。

3、及时反馈审计成果,配合部门工作整改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农村建设发展速度加快,这其中必然会暴露出种种问题。审计的本质在于监督,监督不仅仅要查出问题,更要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并促进相关部门对问题的整改。为使审计结果披露出的相关问题能够落实整改,审计结果必须做到细化和量化。细化的审计结果要做到责任划分恰当,明确到具体部门及经办人员,从而实现多部门的协同整改。而量化的审计结果就是要将审计结果的严重程度进行划分,将审计评价结果计入个人人事工作档案中,以便将审计结果充分与村居领导干部的个人业绩、升迁相挂钩,作为今后人事调动的参考,这也是审计整改的一个重要部分。

4、完善审计评价体系

完善的审计评价体系应是对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定性评价结果是基础,定量评价结果是在参考一揽子定性评价结论上的具体量化。新常态下,村居经济责任审计不再仅关注财务信息。因此,依据对审计结果的评价内容不同,可将其定性为财务责任,法纪责任,管理责任,社会责任,个人经济责任五部分。依据每一部分重要性的不同,再分别赋予对应权重。同时,把每一部分内容细化分解成不同的评价指标。

5、增加村居经济责任审计经验交流

县级审计机关内部也要建立村居经济责任审计数据库,定期召开审计内部工作交流会议,相互交流优秀的村居经济责任审计案例。将优秀的审计方法、审计评价标准计入数据库,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经济责任评价体系,并制定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相关村居经济责任审计法律法规。

作者:徐博雅 单位:南京审计大学

参考文献:

[1]白日玲.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与作用[J].审计研究,2008,(3).

[2]陈广升,王乃秋.经济责任审计应用于基层央行离任审计工作的实现路径探讨[J].风险防范,2011,(10).

[3]罗艳芬.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学位论文,2012.

[4]吕登坛.乡镇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若干问题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7).

篇2

一、审计对象、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

(一)审计对象

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对象是行使村集体及村民委员会“三资”等财务审批权和参与村级经济活动决策的村委会成员。

(二)审计范围

对即将进行村民委员会换届的村及涉农社区“两委”进行离任审计,审计任期内(2016年3月--2020年11月)村集体“三资”管理、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同步开展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追溯和延伸。

(三)审计重点

1.本村财务收支情况;2.本村债权债务情况;3.政府拨付、社会捐赠和扶贫的款项、物资和管理的使用情况;4.本村生产经营和建设项目的发包管理以及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情况;5.本村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以及本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发包、租赁、担保、出让、入股情况,土地补偿费的使用、分配情况。

二、审计内容

(一)农村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

主要审计:任期内农村经济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等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成;村级集体“三资”是否增值和债务是否下降;“三资”管理、财务管理和民主理财等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任务完成情况等。

(二)财经法纪执行情况

主要审计:各项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入账,有无侵占、挪用、私分集体资金和私设“账外账”或“小金库”等问题;支出是否符合程序和规定,村干部报酬和办公经费等使用情况是否存在通过虚增债权的手段来虚增收入以及将收入或非法收入挂在往来账上虚增债务等问题;有无侵占、挪用、平调集体“三资”和长期占用集体“三资”的问题;是否存在未按民主程序,私下交易变卖土地等问题。

(三)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1.集体“三资”处置

主要审计:集体“三资”处置是否按规定程序办理,有无非法转让、转卖和侵吞集体“三资”的行为等。

2.债权、债务管理

主要审计: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否存在新增债务;是否存在以兴办公益事业为由擅自高息借款;是否擅自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抵押导致新增债务、债权;发生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应收尽收等。

3.土地和工程项目发包

主要审计:集体资源发包是否采取招标、拍卖、租赁、参股和公开协商等方式,是否签订规范的承包合同;是否存在擅自转让土地经营权;村级工程建设项目是否公开招标,有无“人情”承包和“仗权”承包等。

4.专项资金管理

主要审计:上级划拨或接受社会捐赠的资金和物资的管理、使用情况;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情况;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惠农项目落实和各项补贴资金的发放情况等。

5.财务公开

主要审计:财务公开是否全面、真实、及时、规范;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程序是否规范,资金收取是否超标准、超范围以及资金的使用情况;有无以“一事一议”名义强行要求农民捐款、集资等。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当地党委、政府和农民群众要求审计的其他热点问题进行审计。

三、组织机构

我镇成立村“两委”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成立由党、政正职任双组长的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主管综合服务中心的领导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具体主抓该项工作的负责人兼任,相关工作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采取自审的形式开展村“两委”干部换届离任审计工作。自本方案下发之日起,各乡镇街组织开展。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开展村“两委”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是有利于强化村级“三资”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的形成,有利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促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工作。

(二)强化审计力量

各乡镇街要加强审计力量,配齐审计人员,选派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专业人员参加审计工作。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

(三)规范审计程序

按照《省农村审计条例》的要求,严格履行审计程序,规范审计文书,确保审计质量。审计工作结束后应形成《审计报告》。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既要找准问题,也要肯定成绩,分清前任与现任、个人与集体、失误与舞弊等责任的界限,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四)公开审计结果

乡镇街审计小组自审完成后,形成书面审计结论,报送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作为考核、选拔村和社区干部的重要依据,并以村务公开形式,张榜公布审计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妥善处理,对审计中应该移交的案件,要及时移交纪委监委机关及司法等有关部门查处。对故意隐瞒案情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篇3

村级组织 财务审计

一、村级组织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1、资产投资、出让、租赁、清理等存在问题,管理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集体资产因历史原因,没有入帐,家底不清,极易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投资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平等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合同成为一纸空文;以往年度村出借资金,因种种原因无人追讨;在资金收缴和运用上,有的以费用支出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或收支均不入帐;有的收取后,私自保管挪用,长期不报帐,导致集体资金的体外循环。2、征地拆迁等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分配方案有完善。目前,村级专项资金主要包括征地补偿费、“一事一议”资金等。部分村居存在挪用土地补偿费的现象,挪用的资金用以弥补各行政村或自然村级各项经费的支出,再加上管理、分配不透明,不规范,极易激化各种农村潜在的社会矛盾。3、是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程度不够高。村级财务审批制度流于形式,根据《安徽省村集休财务管理办法(试行)》,村一般财务开支要由经办人签字、会计审核、村委会主任审批、支部书记复核、村务公开监督组审查后入帐。但是根据各个村居的审计发现,村务公开监督组这一环节流于形式。不按时报帐,白条支出现象严重,特别是招待费和工程款未开根据税务发票,而以收据或代办条直接支付,票据入帐手续不完备,甚至有的大额支出凭证后竟未任何附件;4、聘用人员随意性较较强。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组成。但是实际在各村居审计时发现,各基本上都有聘用人员,用以承担村里的面的工作。这些人不占村两委的编制,工资是由村里面支付,加重了村民的负担,造成了不好的影响。5、管理费用过大,尤其是招待费支出较为突出。管理费用以各种方式存在,特别是招待费,村级零招待费规定在实际工作执行中难以得到落实,基本上村村都有招待,有的比较大,隐性招待费也难以遏制,严重影响了农村干群关系。6、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比较混乱。各个村居对于工程项目建设有极少部分经过一事一议,然后通过村委会制定的招投标程序,实行招投标;有部分是经过区招标办招标;但大部分工程项目没有经过招投标和审价程序,漏洞较大,给权力寻租提供了可乘之机,容易滋生腐败,应加强这方面的制度建设,节约集体资金。

二、针对村级财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并遵照执行。为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建立财务制度是搞好财务管理的重要保证。各村居必须严格执行财政部颁布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并从各村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如建立健全现金、存款内部控制制度、现金开支审批制度、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资产台帐制度、票据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村干部任期届满经济责任和离任审计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土地补偿费监督管理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和预决算制度等。做到账簿齐全、记账及时、独立核算、民主理财、规范管理,用制度来管理人、财、物。2、加强资金、资产、资源三资清理登记,摸清家底。首先,全面清理村(组)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资源状况,核实“三资”底数,明晰产权关系,建立登记台账,健全管理制度;其次对对现有的资产进行产权界定与评估,对账上有而实际已经不存在的资产要按规定程序进行核销,明确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存量、结构、分布和运用效益,了解整个资产状况,明晰资产所有权,并进行产权登记。最后,根据清产核资的结果准确无误地建立资产台账,做好集体资产的登记工作,做到账实相符,并及时反映资产的使用及其变动情况,防止资产的流失,保护集体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促进集体资金的规范管理、资产的保值增值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维护集体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并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3、坚持财务公开,专项资金专户管理,专款专用。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及其他有关规定,将村级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如实地进行公布,接受村民监督,公开程序要严格,财务公开前应有民主理财小组参加,对全部财产、债权债务和有关账目进行一次全面的核实。对于征地补偿费、“一事一议”资金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项目资金,实行实行专户管理,不得挤占挪用,重点项目可以一个月公开一次。4、依托社会化服务,创新财务管理形式。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治组织,按照民主、自愿的原则,可以推行村居会计委托制,是在保障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监督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托乡镇农经或财政主管部门,建立村社会计记账中心(办公室),统一执行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统一设置账簿、统一代管各村财务专用章、统一使用票据、统一开设监管账户、统一档案管理,进行记账的一种财务管理形式。这种形式能有效加强会计监督职能,堵塞农村财务管理漏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农村腐败现象。5、村民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实行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各级政府应及时出台农村审计方面的文件和制度,尽快建立健全农村审计组织,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村级财务审计人员,对村级财务实行定期审计、专项重点审计和不定期抽样审计相结合的审计制度。重点关注本村财务收支情况;本村债权债务情况;政府拨付和接受社会捐赠的资金、物资管理使用情况;本村生产经营和建设项目的发包管理以及公益事业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情况;本村资金管理使用以及本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担保、出让情况,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分配情况。并将审计结果及时公布,并对在审计中查出的侵占或挪用集体资产和资金的,要责令如数退赔。情节严重者,要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给予相应处罚。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

[2]安徽省村集休财务管理办法(试行).

篇4

制度创新带来的“先发优势”

“地方政府创新奖”评选已经举办了四届,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创新项目。从数量上来看,浙江可以说是一个创新大省,累计已获得“优胜”和“入围”奖共13项,占总量的16.3%。在您看来,浙江省的创新为什么比较多,它的动力来自于哪些方面?

■浙江省发展这么快,内在的根本原因是有政府制度创新的推动。通过政府的制度创新,来赢得“先发优势”,从而保持浙江省在全国的领先发展。浙江跟其他省份比较,并没有资源禀赋的优势。在工业化社会的今天,我们要建工厂,土地也是一大制约因素。浙江省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这么好的成就,它靠的是制度创新。从1978年开始,浙江省率先进入市场化改革,领跑中国市场化的进程。在今天全国市场化体系初步构成以后,浙江如何继续保持制度创新的“先发优势”,其实是市场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所以说,浙江省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能进行得这么好,其实是有它的一种惯性。创新奖这几年才刚刚设立,而事实上,浙江省的制度创新活动起码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之初。

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会对政府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您认为,浙江省各级政府是如何作出回应的?

■制度创新推动了经济发展,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又对政府提出更多的要求。现在的情况是市场走在政府改革之前,市场每走一步就要求一种新的管理体制与之相适应。市场走得越快之后,就越迫切要求新的政府管理能够适应它、匹配它、保护它。浙江省就是一个典型。

几十年来,浙江的发展实际上也造就了一批敢于创新、具有良好素质的干部。政府创新毕竟还是要通过干部的创新来实现的。从最近的情况来看,浙江省的干部队伍、政府管理和市场发展之间形成了良性的互动。这么多年来,浙江省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一批干部,这批干部又成为进一步制度创新的源泉。我觉得这一点也很重要。

浙江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民营经济,那么地方政府创新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萌发最早的地区,浙江的民营经济也最为发达,对整个中国的经济体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比如温州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温州模式”,就有着非常广泛的示范作用。持续不断的制度创新,使温州赢得了民营经济的“先发优势”,给温州带来了递增的规模经济收益。很多人都赞赏温州人的吃苦耐劳以及他们的创新能力。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温州地方政府对民间的经济创新以一种尊重、支持的姿态来积极回应,提供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活动空间,为民营经济提供了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和制度安排。长期以来,温州地方政府为民营企业构建起一种自主性的、开放性的、合法性的公共运作的制度环境。正是地方政府的一系列制度创新,使得省内许多像温州这样交通闭塞、人多地少、资源禀赋贫乏的地区,民营经济得到迅速地发展。

关注民生,注重政府管理的改进

您是“地方政府创新奖”的专家组成员,多年来一直参与这项工作。您认为,浙江省的创新项目跟其他省份相比,有没有自己的特色?

■我感觉浙江省跟全国不大一样。浙江省的创新项目不仅是在数量上比较多,而且都有鲜明的特征。

一是更多地关注民生。譬如湖州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实现了居民和农民待遇的平等;温岭通过民主恳谈更好地了解老百姓的需求;长兴通过实行教育券制度解决教育资源公平利用的问题。

二是更加注重政府管理的改进,更加注重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比如第一届的金华市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第三届的温州市效能革命和绍兴市政府办公室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还有像第四届的宁波海曙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等等。

现在全国地方政府创新获奖的两大省,一个是浙江省,一个是四川省。从获奖项目来看,你会发现,浙江省和四川省有很大的不同。四川省更多的是民主政治改革方面的。浙江省则更多的是行政改革和公共服务改革,更加贴近地方经济发展,更加贴近民生。

您提到浙江省的创新项目更加关注民生,更加注重政府管理的改进,这背后有哪些因素在起作用?

■浙江作为一个市场先发地区,老百姓市场意识很强,对市场背后的利益,对政府管理背后的利益的关注也很强烈。另外,浙江省本身比较富裕,政府管理必然带来很大的利益配置问题。老百姓更加关注政府管理,希望建立更加有效率、更加公平的管理机制。比如武义的村民监督委员会,它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村务往往涉及到很多资源配置问题,包括村民财产、土地征用和出让等等。老百姓强烈地希望对这种利益分配进行制约、监督,这同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密切联系。

创新与创优相结合

我们看到有一些创新项目“雷声大、雨点小”,甚至于在推出后不久就销声匿迹了。就您的观察,浙江省创新项目的持续性如何,在创新的推广方面做得怎么样?

■我们已经有很多的项目被很好地推广了:金华市的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就在全国各地广泛实施了;效能革命不仅温州做,省内外很多地方也开展了类似的工作;村务监督在浙江就有很多类似的项目,比如天台的“廉情监督站”。总体来讲,创新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个好的项目它会具有可持续性和推广的价值。

同时,我们也看到有些干部想做自己的创新项目,对前任的、过去的项目不是那么认同、支持。一任干部、一任班子都想要做自己的,这是任命制下一个不好的现象,所以过去的创新没有被很好延续的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

这就是说并不是每项创新都具有实际的价值,也可能存在“作秀”。您在评选的时候是从哪些方面来评判项目的创新价值的?有没有一些标准?

■创新和创优要结合起来。创新的目的是创优,创优需要创新来实现,两者密切联系。我们不能为了新而追求新,如果创新不能带来很好的绩效,这就不是我们所追求和认同的。所以我们必须反对地方政府搞标新立异、不切实际的一种创新,我们更加注重实效。就浙江省获奖的项目来看,都很好地做到了创新和创优的统一。“地方政府创新奖”评选四届以来,浙江获得优胜和入围奖的项目已经有13个,这仅仅是地方政府创新项目的一部分,我们还有一些很好的项目没有获奖,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我们在评选政府创新奖的时候,专门制定了6个方面的标准。一是创新程度,必须有独创性,模仿的就不行;二是参与程度,必须有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积极性,让公民对地方事务拥有更大的发言权;三是效益程度,必须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得到受益者的认同;四是重要程度,必须是要对人民生活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和社会安定具有重要意义的;五是节约程度,必须尽量节约,不能增加受益者的财政负担,也不能为了结果而不计经济成本;六是推广程度,必须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可以被其他地区借鉴、仿效。

政府创新奖在评选时会考虑这些项目是不是能够代表社会发展方向。这也涉及到制度的评价问题,实际上制度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分,只要制度适应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经济、社会环境,它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就是好的制度。

引入更多的社会力量

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浙江会不会仍将保持这样一种强劲的创新势头?

■我觉得浙江省的创新活动一直会很强盛。在第三届评选结束的时候我有个发言,讲这届浙江入围的有4项,占1/5,下一届我相信依然会有很多。后来果然不出所料。为什么会一直这么强盛?我认为浙江没有其他资源,想站在全国发展的前列,就一定要通过制度创新来继续赢得“先发优势”。

那么在您看来,浙江省的政府创新在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或者提高呢?

■截至2007年底,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23年列全国各省区第一位。迅速提高的收入水平,激发了老百姓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更高需求。老百姓家里面有钱了,可以过很好的日子。但他们不仅仅生活在私人空间里,必须走向社会,享有公共生活。这种公共生活是靠政府创造的,而浙江省公共财政在全国来看未必排在很前面。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与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这个矛盾本身就是激发创新的力量来源。恩格斯讲,一个社会的需要比10所大学更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篇5

一、农村公共产品概述

农村公共产品一般是指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能满足不同农村居民消费或享用的农村社区集体共享的产品,农村公共产品的范围广泛,包括农村义务教育、农村社会保障、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大江大河治理及环境保护等方面。

二、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

近几年来,从农业税的全面取消,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提出,都表明“三农”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关注。1998年――2003年中央直接用于“三农”的支出累计达9350多亿元,2004年、2005年、2006年,中央财政各项支农资金分别为2626亿元、2975亿元、3397亿元,增长速度迅速。然而,在如此大的资金投入下,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仍然存在严重的问题。

(一)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总量不足

1.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主要表现为,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大型农用固定资产缺失,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村道路交通、邮电通讯不便;广播电视使用程度低等。据统计,目前全国13%的村未通公路,交通条件极差;53%以上的村未通电话;农村用电压不稳定,电价平均为城镇电费的2倍以上。

2.关系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例如,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突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几乎为空白,农民无法享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农村医疗卫生缺失,占全国人口70%的农民只享受到全国20%的医疗资源。

(二)农民享受公共产品付出的代价不尽合理

农民与城市居民同样承担着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款,理应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公共产品。然而,在城市提供公共产品,如修建道路、桥梁、公园、绿化时,居民不必缴纳任何费用,而在农村,农民却承担着义务教育、计划生育及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费用,这些本应由公共部门提供的产品却需由农民出钱兴办,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对农民来说是不公平的。

(三)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低下

我国目前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被总结为“自上而下的制度外公共产品供给决策程序”,即公共产品的供给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上级的偏好,由上级决定公共产品供给的品种和数量。这就导致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脱离了地方的实际需要,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同时,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财政支农体系,涉及部门众多,支农资金在不同部门间支配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常常发生相互制约的现象,使得有限的资金在配置、管理过程中效率低下,公共产品的供给福利水平降低。

三、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将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相配比。

根据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范围,合理调整收入的划分范围,据有关资料显示,地方政府承担着70%以上的公共产品的供给,而其通过“地方税”为其支出融资的比重还不到20%。一方面,乡镇财政承担了一些在全社会范围内受益、本应由中央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如义务教育、执行计划生育的经费等,应得到合理的补偿。另一方面,应尽快规范各级政府的事权划分,如义务教育、民兵训练、农村基础科学研究等公共产品,应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承担。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义务教育经费78%由乡镇承担,9%左右由县级财政承担,省级财政承担11%,而中央财政只承担2%,对于财源稀缺的农村来说,要承担近80%的义务教育投资的确是勉为其难。

(二)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平衡地区间财政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上的差异。

全面取消农业税以后,以农业为主的县乡基层财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有限的财政资源用于维护庞大基层政府运转尚且不足,无疑会减少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我国现行的转移支付多是以基数分配为基础的,对乡镇财政的转移支付以专项转移支付为主,这样的模式不利于科学、有效地确定转移支付数额,且透明度不高,操作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三)正确界定政府职能范围,提高支农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政府职能的要求,各级政府应尽快退出经营性、竞争性的经济事务,将有限的财力投入到公共产品的提供上,避免政府行为的“越位”和“缺位”。另外,我国乡镇财政素有“吃饭财政’之称,公务人员的工资、福利等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过大,挤占了一部分财政资金。在合理确定政府职能范围的同时,适当缩小政府规模,削减财政供养人员,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公共产品的供给。

(四)改变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表达机制。

加强农民的组织性和凝聚力,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代表他们表达自己的需求,如“农业协会”等,代表这一特殊群体同政府进行谈判,有效地表达农村公共产品的实际需求。

(五)利用民间资本为公共产品的提供筹集资金,

降低民间资金的准入门槛,为市场投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创造条件。地方财政困难的政府应通过取消行业限制、简化审批手续等方法拓宽民间投资渠道;优先鼓励民间资本投向那些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农村公共产品;采取适当的优惠政策,如通过税收优惠、补贴、贴息无息贷款等方式,吸引民间资金的投入;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将现有的公共产品按照一定的程序、计划合理地出售或出租,收回资金投入新的公共产品的供给。

(六)健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审计监督机制

1.以提高领导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的科学性为重点,推进经济责任审计。把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和涉农资金项目的决策依据、程序及其效益情况作为评价各级党政领导和涉农部门领导干部决策的重要内容,对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资金使用目标和有关农业、农村经济决策,检查支农政策的科学性和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及时发现和解释被审计领导干部在贯彻“三农”政策、提供涉农资金决策的意识和本领,从根本上保证涉农资金科学、有序、高效的管理和使用。

2.以完善各级财政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为出发点,强化财政审计。在预算执行审计中,突出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和项目的延伸审计,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收支管理、使用效益和农村经济发展运行状况的审计监督,通过对财政、水利、国土、科技、建设、交通等各有关部门管理使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及涉农资金、项目的情况进行监督,摸清涉农资金和项目管理情况,理顺各部门行政管理和服务职能。

3.以提高政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建设资金绩效为关键点,实施农业工程投资审计。坚持重大农村工程项目必审制,对项目效益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监督有无因立项不准、责任不清、管理不善或工程质量等原因,造成损失浪费或事故隐患等问题。

篇6

(一)深入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紧紧围绕区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牢牢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和重点内容,继续对管理通胀预期有关工作、水利改革发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投资项目、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及配套经费管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对经济结构调整、做好“三农”工作、安全生产等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积极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蓝天工程”监督监察,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继续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效能监察,着力解决建设、分配、运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切实加强对推进科学发展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紧扣建设“四个”推进“五项工程”的工作部署,加大对“612”工程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跟进,主动督查。重点加强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工作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一些严重问题和典型案件选择适当时机予以曝光,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建立完善联合督查机制,会同相关部门适时召开工作推进会、情况汇报会,加大督查力度。对那些工作不力、行动迟缓的地方和部门,强化行政问责,严肃追究责任。

二、秉公执纪为民,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三)坚决纠正违法违规强制征地拆迁问题。开展“公廉拆迁”工作,督促各街道、区各有关部门严格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对征地拆迁行为的监管,严格执法程序,纠正非法拆迁,杜绝暴力拆迁行为,实现和谐拆迁、阳光拆迁、廉洁拆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四)坚决纠正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大对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管力度,督促有关部门进一步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严肃追究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责任。会同相关部门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严肃查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中的失职渎职、吃拿卡要等行为。

(五)坚决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强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处理少数基层干部侵占挪用惠民资金、擅自处置集体资产、侵吞集体收益等问题。继续加强对农民负担监管,坚决纠正面向农民和村级组织的乱收费和集资摊派行为,严肃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

(六)坚决纠正教育、医疗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会同文教、财政、物价等部门,进一步规范教育领域的收费行为,坚决查处以劳务费、延时费、刊物、资料辅导费等巧立名目,变相收费的行为,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设立“小金库”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会同卫生等部门加大对药品集中采购全程监督力度,继续推动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切实规范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纠正和查处诊疗服务中收受“红包”、开单提成等行为。

(七)坚决纠正其他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对社保基金、扶贫和救灾救济资金、政府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认真纠正和查处违法违纪行为,确保资金安全和效益。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建立健全纠风预警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快速处置、主动防范,努力把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遏制在萌芽状态。

三、深化治理成果,扎实推进专项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八)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继续深化国土、交通、水利等重点领域以及资质资格审批、项目决策、招标投标、土地出让、规划管理、建设实施、资金管理等重点环节治理,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以《招投标法实施条例》颁布实施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工程建设专项治理成果,全面推进网上招投标工作,切实提高网上招投标工作效果,向政府采购、交通运输、水利工程等领域不断拓展。继续抓好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加快健全面向社会开放的综合信息检索平台,及时、准确、规范地信息。支持和配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建筑市场信用管理,积极推进价格因素、技术因素、信用因素“三合一”招投标综合评估法,实现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精心组织开展好“廉洁示范工程”的创建活动,确保“工程优质、干部优秀”。

(九)严格规范举办庆典、研讨会、论坛、博览会等活动。严格审批程序和经费管理,加强对举办节庆活动、公祭类纪念活动、党政机关主管的社会组织举办的研讨会、论坛活动的监管,将规范博览会、体育运动会举办活动纳入工作范围。坚决制止和取消增加基层负担、形式重于内容的活动。严肃查处违规使用财政资金举办活动的行为,坚决纠正向企业和个人摊派费用或拉赞助,以及利用举办庆典、论坛、研讨会、博览会为单位或个人谋取私利等问题。严格邀请领导干部出席上述活动的报批程序,严格控制经批准举办活动的规模,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研究制定规范节庆活动管理办法,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十)深化公款出国(境)旅游、“小金库”、公务用车等问题专项治理成果。严格执行《党政机关违规公务用车处理办法》,继续深化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扎实做好违规车辆的纠正处理,巩固公车治理成果,建立管理长效机制。认真开展村级事务用车清理工作。积极对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规范津贴补贴等专项工作,抓紧建章立制,强化监管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促进规范管理。巩固治理“小金库”成果,对中办、国办《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印发后再设立或者变换方式继续设立小金库的,严肃查处有关人员责任。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处置收入、会议费、培训费和劳务费等管理。

四、强化廉政监察,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和制度建设

(十一)实施“惩防体系深化工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5+1”文件精神,健全完善五大机制的配套制度,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以“惩防体系深化工程”为抓手,开展“科学发展护航、廉洁文化润德、权力监督防控、从严治腐惩戒、治本抓源预防、廉政实事惠民、基层基础强化、工作创新引领”等行动,精心打造具有特色的惩防体系品牌。整合已经制定出台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严肃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注重调查研究,坚持系统构建,认真谋划好下一个五年惩防体系建设的思路举措。围绕反腐倡廉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提升行政监察理论水平。(十二)深入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进一步提升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的实际功效,力求实现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与行政服务中心审批业务办理、与部门核心业务、与政府绩效管理“三个融合”。完善“三合一”电子监察系统,加强对行政权力网上运行的监管,坚决杜绝关键数据不报送或延时报送、事后补录、双轨运行等逃避监察的违规行为。加强网上权力运行数据的统计、汇总、研判工作,充分发挥电子监察平台的决策辅助功能。

(十三)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民主评议、监督及对科级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监督等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电子廉政档案,设立廉情查询功能,整合资源,动态监管。积极探索建立“三色监督卡”预警监督制度,着眼于事前防范。发挥舆论监督和党风联络员、特邀监察员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强化村级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发挥好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组织开展对全区村级财务的检查工作,加强村党支部书记经济责任审计。

五、提升服务效能,积极推进行政机关管理创新

(十四)创新监督模式,加强行政机关效能建设。整合四网平台(12349平台、远程监控系统、清风网、村居廉线)资源,探索建立“数字效能”监督模式,将监督体系向基层扎根、向事中延伸。继续开展“双十佳”评选暨机关效能建设“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创新评议手段,建立健全民意调查和征求群众意见制度,开展动态性评议和关键点评议,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健全服务承诺、限时办结、失职追究等制度,努力倡导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继续加大明查暗访的力度,坚决纠正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等行为,进一步转变作风,提升服务效能。健全行政效能投诉受理机制,深入治理庸懒散问题,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科学考评,建立完善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体系。

(十五)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进政风行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精神,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执行执法依据公开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规范自由裁量权,切实解决和纠正执法中态度粗暴、方法简单、、办事不公、假公济私等问题。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工作,加大对发现问题的督促整改力度,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深入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完善机关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机制,继续开展创建人民满意基层站所、服务窗口示范点活动,争创一批省市级示范点。组织开展民主评议体系规范化专题研究,深入开展对公共服务行业的重点评议工作。

(十六)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积极配合做好“政风热线”工作,根据“上线”安排,主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发挥监察职能,督促职能部门落实群众诉求事项,进一步改善党群、政群关系。进一步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拓展“12349”政府公共服务热线监察功能,健全群众诉求事项办理督查制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强化政府门户网站、电话投诉、网上咨询投诉办理平台等服务功能,提高群众反映问题的办理时效和质量。完善举报快速处理和反馈机制。及时回应、处理网络等媒体反映的国家公职人员的问题。充分发挥区、街道、村(社区)三级行政(便民)服务中心的作用,整合资源,推进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公共服务事项和公共资源交易纳入服务范围,真正实现政务服务功能的全覆盖。

六、坚持从严治政,坚决惩处违纪违法行为

(十七)认真解决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严格执行《廉政准则》,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和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等制度。继续整治领导干部收受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商业预付卡问题。严禁参加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或用公款支付的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落实领导干部离职或退休后从业有关规定。

(十八)切实加强社会领域防治腐败工作。认真落实《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继续抓好村(社区)惩防体系信息化“555”工程建设,深入开展“村居廉线”进万家活动,深入开展村干部“勤廉指数”双向综评工作,督促社区干部廉洁履行职责、热忱为民服务。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公益类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积极探索非公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反腐倡廉建设。

(十九)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重点查办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的案件,严肃查办发生在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和土地管理等重点领域的案件。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既严厉惩处受贿行为,又加大对行贿行为的惩处力度。严肃查处、失职渎职造成重特大事故和瞒报、谎报事故的行为以及事故背后隐藏的腐败问题。严厉查办严重损害群众利益案件。建立和完善重大典型案件剖析制度,通过查办案件发现体制机制制度中的漏洞和行政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强化管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和警示作用。

篇7

大力培育产业增长点。积极发展汽车工业。着力打造国家级经济型汽车生产基地,全年争取生产整车8万辆。继续推动*(吉利)汽车工业城、吉奥皮卡和微型车项目做实产能,扩大产量、提高质量,支持中能等汽车生产企业上项目、早投产。大力引进汽车零部件企业,提高零部件本地配套率,加快吉利(*)汽车研究院建设,构建汽车产业技术共享平台。加快自主研发新车型,满足产能扩张需要。积极发展生产资料类市场。着眼工贸产业的互促共进,坚持“合理集中、就地整合”原则,进一步优化市场布局,培育壮大塑料制品、机电和汽摩配等产地型市场,抓紧建设华东塑料城和钢材、旧机动车等专业市场,整合提升横街不锈钢市场、新桥废塑料市场,加快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市场群,不断提升市场集聚能力。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抓紧开展*物流基地公铁联运项目和金清物流基地、金清物流港的前期工作,加快物流配套基础设施和物流人才队伍建设,构筑综合立体交通运输平台、物流信息平台、政策服务平台,推动物流产业化。加快联托运经营机制改革,推动传统物流企业转型,提升物流业的集约化经营和规范化服务水平。

不断提高制造业整体素质。努力提升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和行业布局规划,壮大机电、再生金属资源、塑模和建材等主导行业实力,引导工业重心向滨海工业新城转移,加快启动首期区块,抓紧完善*工业园区、黄琅废盐场工业基地的基础设施,有效整合镇(街道)工业特色基地,促进产业集聚。大力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产业,形成新的产业特色和比较优势。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积极发展循环型产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努力提升企业竞争力。继续推动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对地方产业的带动能力;加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成长型企业的扶持力度,争取新增规模企业80家。推进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公司化改造步伐,推动优势企业上市融资。引导企业与大院名校深化“产学研”科技合作,办好浙大*研究院*机电研究所,做好科技孵化基地前期工作,积极创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努力提升产品竞争力。支持企业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鼓励开展各类质量体系认证。继续实施名牌培育工程,发挥电机、洁具等行业协会作用,争取建立区域性行业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积极培育区域名牌,提高名牌产品市场占有率。鼓励自主销售,争创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加快提升服务业总体水平。整合提升传统商贸业。积极推广电子商务、配送展示等现代经营模式,大力引进精品百货商厦、名品旗舰店和连锁超市,建立完善与现代流通业态相适应的信息、仓储、货代、商务等市场配套体系,抓紧建设*世贸中心等商业设施,逐步改造提升小商品市场和机电五金城。推进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加大十里长街招商和宣传力度,浓郁老街商业氛围。推进市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市场股份制改造,不断提高市场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发展其它服务业。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增强服务地方发展能力。大力发展会展业,逐步把塑交会培育成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展会。引导发展旅游和文化娱乐业,积极培育消费热点。继续壮大建筑和房地产业,培育中介、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业,进一步增强综合服务功能。

进一步提高经济外向度。突出“产业招商”和“零地招商”,继续做好招商选资工作,注重引进项目与现有支柱产业对接,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积极打造“出口名牌”,着力扶持汽车等大宗商品和机电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促进外贸增长方式从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设立境外生产机构,力争实现产地多元化,主动应对贸易壁垒。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协作,继续实施回归工程。

(二)着力建设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

积极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拓宽发展领域。在继续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田产出率的同时,进一步抓好瓜果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重点扶持育苗、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配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积极培育休闲、观光和生态农业,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争取完成金清渔港经济区建设前期工作。增强发展后劲。抓好金清高科技农业观光休闲园、桐屿绿心生态区及横街现代农业设施示范区等特色基地规划建设,加强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鼓励和引导各类工商资本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规模合作社,规范改造合作社10家,培育销售产值超5000万元的合作社1-2家。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点100个,扩大“农民信箱”平台。加快农技推广方式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推行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责任追溯制度,逐步建立农产品标识与编码体系。探索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积极推行政策性渔业保险制度。

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深化“全面小康村”建设。抓好村民点选址和详规调整深化工作,继续开展村庄整治,加快旧村改造和“生态村”建设,完成清水河道建设176公里。健全农村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巩固村庄整治成果,加快建成一批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环境整洁的农村新型社区。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认真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农民健康工程、农村文化阵地工程、“连锁超市”和“放心店”工程,努力提高农村文化教育卫生水平,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努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实施强村富民工程,鼓励农村发展二三产业,引导传统家庭工业向现代家庭工业转变,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认真研究村级集体留地落实问题,着力抓好薄弱村帮扶工作,继续引导村企结对;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造,加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确保完成培训10000人。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推动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重心下移,力争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000人。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创新农村民主管理模式,加快实现基层民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三)着力提升品位内涵,加快新型城市化步伐

优化城市发展格局。按照“古今商城、生态都市”定位,突出城市特色和建筑风貌调控,完成“四线”规划编制,强化城市空间管制;加强各类规划协调衔接,统筹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农田保护和基础设施等空间布局。拉开城市框架。结合东方大道二期建设,完善片区规划,大力支持金清次中心建设,同步推进蓬街集镇发展,鼓励新桥、横街在规划、建设方面融合互通,推动中、东部优化整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不断丰满城市形象。大力推进新城开发,彰显新城形象,重点实施商贸、商务设施和高档住宅项目,确保商城石化大楼全面竣工,玉宏半岛花园和刚泰艺鼎广场主体结顶、世纪大厦主体基本完工,民营经济发展论坛和永源、泰隆商务等大厦加快形象进度,尽早开工建设商会大厦、水务大厦、双菱大厦、汇鑫广场和东方广场。同步推进旧城保护与改造,启动核心区块2个“城中村”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二期改造。积极推进主城区东西两翼组团建设,加快甬台温铁路场站规划区建设进度。

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深入开展“多城同创”。重视城区主要街道与入城口的美化、绿化、亮化和城市公园、城市小品等景观建设,做好背街小巷亮化工作。继续实施“乔木进城”,力争启动绿心区块村庄整治试点。以“城中村”和背街小巷为重点,大力整治市容环境薄弱部位和环节,加强公厕建设和管理,加大违章建筑查处力度。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全面推行“数字城管”,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加强交通管理,增设停车场所,改造完善交通安全设施,进一步缓解交通拥堵状况。探索道路保洁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行市政设施社会化养护。探索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整合城管资源,推动城管重心下移,构建大城管体系。

(四)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要素保障,改善城乡发展环境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快城乡交通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对外交通体系,抓好甬台温铁路*段建设,加快沿海高速公路*段、104国道西复线等工程前期工作,争取104国道西复线工程列入省重点项目。加快完善城乡路网,突出城区“半截路”延伸改造,完成南官大道南延、银座街北延、石浜隧道复线和财富大道至院路连接线道路工程,分期实施吉利大道北延工程。加快东方大道二期、疏港大道等主干道路建设,改造完善石八线等县乡道路设施,加快农村主干道和危桥改造,促进城乡道路干支衔接、畅通便捷。做好*客运南站迁建和城区公交总站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农村公交站点建设,完成区内短途客运线路公交化改造。加快城乡环卫保洁设施建设。启动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加快铺设三级污水管网,不断提高截污率。全面建成镇(街道)垃圾中转站,完善垃圾收集、清运设施,争取启动垃圾焚烧项目。

加强资源要素保障。努力破解资金紧缺难题。进一步强化“增收节支、开源节流”意识,加强税收征管,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利用民资、外资,盘活国有资产。按照财政支出“控、保、压”要求,加强政府性债务计划管理,建立行政成本控制机制,优化支出结构,重点向公益性、基础性领域和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努力突破土地资源制约。高度重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局部调整,统筹安排各业用地,积极争取用地指标。严格执行国家土地政策,狠抓土地存量盘活,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完善土地征用办法,促进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努力拓展土地增量,加快三山涂、黄礁涂围垦进度。严格土地管理,强化土地执法,维护土地管理秩序。努力增强水、电供应保障。深入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配合市里完成*供水二期工程建设,着手编制并分年实施城乡供水管网改造五年规划,年内启动水厂沉淀池项目,改造下陆至金清供水干管和新桥加压泵站,力争启动建设东部供水二期工程泵站。完善供水管理体制,妥善处理区、镇(街道)、村的水厂和管网问题。加快建设500KV台东变、220KV白枫变、110KV中部变和后施变,启动改造110KV*变,建成110KV广场变。

(五)着力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着力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以“名师名校长”工程和校舍建设工程为载体,努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改善教学条件,加快发展幼儿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争取蓬街私立中学成为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30%以上镇(街道)成为市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抓好*实验中学、蓬街私立中学和金清中心小学扩建等工程,高度重视学校危房改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强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提高职业教育实用性,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继续加强成人教育,进一步提高市民素质。切实加大教育投入,鼓励民资办学。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氛围。繁荣文体事业。继续实施“文化燎原”计划,繁荣文艺创作和群众文体事业。稳步推进“1123”工程,逐步完善公益性文化设施,启动建设区图书馆;加强文物古迹保护,大力发掘历史文化遗存,抓紧修复邮亭古驿。实施“111”工程,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巩固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构筑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三大体系,进一步加强直接面向群众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力争上半年动工建设市恩泽医疗中心,继续抓好区二院迁建工程。有序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抓好人口计生工作。创新人口计生管理机制,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支持老干部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维护妇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扩建区老干部活动中心,争取启动老年青少年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加强人才工作,健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管理机制,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加快广电事业发展,新增有线电视用户3000户,入户率达93%;加快有线电视“模转数”进程。加强民族、宗教、人防、武装、外事、台侨、残联、档案等工作。

完善民生保障措施。加强就业与社保工作。建立扩大就业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机制,完善就业再就业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动力市场公共职介服务,重点帮扶城镇“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争取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000个。完善劳动争议调处仲裁机制,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做好社保扩面工作,完善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政策,建立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制度;健全社会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改善群众基本生活条件。高度重视和努力解决农民正常性建房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完善农民住房套式安置政策;积极启动经济适用房建设,扩大廉租住房政策覆盖范围。加快燃气管道铺设,保证燃气、自来水等生活必需品的安全稳定供应。加强食品、药品和餐饮监管,保障饮食和用药安全。加强村居(社区)管理,改善社区工作条件,建立薄弱村村干部报酬补助制度,进一步发挥村居(社区)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优势和作用。减轻群众医疗和教育负担。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规范医疗采购和服务行为,严禁不合理的医疗检查和小病开大处方行为。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行为,继续免收城乡义务教育杂费,为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活费;处理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推进重点流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强化对水、大气、噪声和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巩固“小冶炼”取缔及固废拆解整治成果。推进生态区建设,加快阔叶林改造步伐,加强林木资源和海洋资源保护。

促进社会安定有序。增强“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意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城乡网格化大巡防机制,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与引导,强化重点场所管理,坚决打击黄、赌、毒、偷及涉黑涉恶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积极探索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措施,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突出市场、“多合一”建筑、居住出租房及住房改营业房等场所的隐患整治,加强交通、消防、渔船、森林防火和危险物品等专项安全整治,深化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力争安全生产三项控制指标实现零增长。建立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增强110的联动功能;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加强防台救灾基础工作,提高防范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工作成效。

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开展“八荣八耻”宣传教育活动,倡导以“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结和睦”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弘扬*优秀商贸文化,进一步建立健全信用监管和失信惩戒体系,树立*人民新风尚。

(六)着力为民服务,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管理水平,着力打造对人民高度负责、“为民、务实、清廉”的公共服务型政府。

认真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小事,就是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大事,政府既要抓发展大事,更要抓民生“小事”。全区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不浮躁虚华,为解决民生“小事”而尽心尽力是政绩;不计个人得失,为*事业而勤勉工作是政绩;不急功近利,为长远发展而默默奉献也是政绩。政府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强化群众观念,深入基层,倾听呼声,关心群众的柴米油盐、冷暖安危,特别是要探索和掌握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方法途径,做细思想工作,畅通诉求渠道,认真解决好社会治安与公共安全、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行路难、环境污染和供水供电等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千方百计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努力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

狠抓政府效能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搞好产业引导和市场监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相对集中行政许可制度,继续完善行政许可审批、电子管理和监控系统,进一步简化环节,规范程序,提高政府部门尤其是窗口单位的服务水平;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扩大网上审批范围。全面开展绩效评估,完善公务员工作评估以及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大效能监察力度,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强化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反对本位主义;继续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反对奢侈浪费,营造良好的政风环境。

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社会公示和听证、专家咨询等制度,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完善行政复议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完善行政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和议、提案。认真听取各派、工商联意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提高政府行为的规范性、政策的连续性和规划的相对稳定性,努力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篇8

经验表明,在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3000美元这一阶段,既是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各类矛盾的凸现时期。事实上,飞速的发展也让这些省份较早地进入了经济社会转型期,遭遇“成长中的烦恼”。作为改革的先行者,他们也在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进行着不懈的探索。

30年的时间,广东人创造了一个至今仍在延续的奇迹:不仅把珠三角打造成了世界著名的出口加工区,而且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一直扮演着中国改革开放探路者的角色,而他们的经验,也被一次次成功复制。

浙商财富甲天下,伴随着“民富”的进程,浙江实现了从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到一个工业大省、经济强省的跨越。浙江地区生产总值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全国排名第12位跃至全国第4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22年列全国各省区第一位,人均每月领取养老保险金居各省区首位,全国百强县总数居全国首位。

在人们看来,广东的发展有着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浙江的富足植根于草根经济的坚韧,而江苏的底气来自哪里呢?

有人说,江苏坐拥苏南富庶之地,历史留下的家底就殷实可观;也有人说江苏在改革开放30年时间里,抢抓到了各种机遇――改革开放中国加快工业化步伐时,江苏开启了乡镇企业时代;当浦东大开发掀起长三角浪潮时,江苏从上海获取了第一桶金;当国际产业和资本涌向中国时,江苏创造了利用外资神话……

“山东,力可敌国”,台湾知名财经杂志《天下》发出这样的惊呼:按目前发展趋势,山东的总体经济规模,将以一省之地,在20年内超过韩国,问鼎全球十大经济体。2002年,山东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一万亿人民币,紧接着仅用4年就实现翻一番,在2006年便突破两万亿,超越江苏,在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广东。

经验表明,在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3000美元这一阶段,既是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各类矛盾的凸现时期。事实上,飞速的发展也让这些省份较早地进入了经济社会转型期,遭遇“成长中的烦恼”。比如,随着社会的变革、财富的增长,利益的调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大。更直接的表现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资源环境的压力、就业的压力、治安的压力加大等问题也随之扑面而来。

继续发展,需要有一个新思路。

如何让“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成为他们共同的目标。

广东:“宽裕型小康”

在小康面前,总是先行一步的广东想再次先行:2005年广东省“十一五规划”工作会议上,“新型小康”闪亮登场:到2010年,全省人均GDP超过3500美元,全省基本进入宽裕型小康。

何为宽裕型小康?按照有关专家的解释,宽裕型小康是一种接近富裕的提法。到2011年,广东的人均GDP为4万元人民币,约为5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1998/1999年度《世界发展报告》中的指标,广东将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这就意味着广东将迈入宽裕型小康社会。

有钱了,老百姓就想过更优质的生活。这就需要政府去修补在过去经济快速发展中,不经意间被忽略的社会发展“短板”:文化、教育、环境、再就业、治安、社会保障,等等。

为了让汾江河这条佛山人的“母亲河”重新焕发光彩,佛山市政府提出了3年投资40亿元涤清汾江河,2010年实现江水变清目标,仅今年,佛山就启动了28个汾江河(佛山水道)综合整治大工程项目,总投资达到20亿元。

深圳市便创造性地用收入、就业、社保、教育、自然和社会环境等21项关乎民生的指标,构建起一套“深圳市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一位市民在网上发表感言:“一座城市的发展,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有的在拼GDP 总量,有的在比增长速度。我很欣喜,深圳的回答是:人民的幸福感。”

这其实早已是广东政府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兴起的“广东十大工程”、“十大民心工程”中,六七成都是为此配套的社会发展工程,社保的、教育的、文化的、环境的……投入资金动辄数十亿计;而在广州、深圳等城市,社会治安和食品安全也被作为“城市年度工程”来抓;就连以往“全国最富和最穷地区共聚一省”的局面,也在一步步改观:21个地市提前一年通上高速,是小康社会“缩小城乡差别、地区差别、阶层差别,实现共同富裕”的最基本体现。

2007年,广东公益恤孤促进会决定转型:将原本以资助中小学生为主转为资助职中生为主,每生每学期500元,3年共3000元。

这个民间慈善组织过去3年通过社会筹款共捐助了一千多名孤贫中小学生。转型的原因是因为从2007年秋季学年起,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全免费。

事实上,增加对改善民生方面的投入,已经成为广东财政投向中引人关注的亮点。

2007年11月初,广东省财政部门公布了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投入计划:教育投入,安排资金105.61亿元,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安排资金35.3亿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安排补助资金10.1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再就业,安排资金42.95亿元……

广东正在向社会管理各个方面全线出击。在广东省委书记看来,要解决问题,广东必须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改革创新,而且必须抓紧时间,否则“广东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能就会成为对人民、对中央许诺的空话!”

“平安浙江”

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连续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连续3年实现“零增长”;刑事发案上升幅度连续两年实现回落,全省企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逐年增加。

近几年来,在浙江省委的施政路径图中,“平安浙江”建设,恐怕是最能影响当下和未来几十年的重大决策之一。“平安浙江”中的“平安”,不是狭义的“平安”,而是宽领域、大范围、多层面的广义“平安”,追求的是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流行病还没有来,疫苗就已经准备好了;夏冬两季缺电,居民家里照常有电用;台风来临前好几天,人们就已知道它的走向和强弱……经过几年的努力,至2006年底,浙江省已制订各级各类应急预案67340件。从政府各部门到街道(乡镇)、社区(村),从企业到学校都制订了相应的应急预案。

今年春天,杭州市“生活品质之城”指标评价体系,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与居住条件、生活出行与公共安全、社会福利与医疗健康、教育与文化娱乐、社会参与与社会公平等5大类45个指标。

在浙江嘉兴,从城市任一点出发,出行几百米人们便可步入绿意萦绕的空间……如今嘉兴市区及所辖各县(市)全部跻身国家园林城市或省级园林城市行列,在全省率先崛起了园林城市群,第一家实现了园林城市创建满堂红,这在全国也属领先。而受益最大的当然是生活在嘉兴的老百姓。

作为中国最大的海水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舟山的饮用水水质却一直困扰着当地农渔村居民。2008年开始,舟山市政府出台政策,加快建设农渔村饮用水工程建设,提高农渔村饮用清洁卫生自来水普及率,确保农渔村居民饮水安全、维护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6月,全国首个“法治指数”在浙江杭州市余杭区出炉。在一个区的范围内进行全方位的法治评估,在全国还属首次。

浙江省目前已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起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制度。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多层次的全民社保体系,就是要为广大群众系上一条保障基本生活的“保险带”,使尽可能多的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这一具有鲜明浙江特色的全民社保体系,就是由诸多的“全国前列”组成:率先停止针对外来劳动力的就业证卡制度;率先将乡镇企业职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率先将广大农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并对所有城乡低保对象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补尽补;率先将城乡孤寡老人全面纳入集中供养……

2004年11月,浙江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规定流动儿童少年在浙江省接受义务教育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

为了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2005年5月,浙江省启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爱心营养餐工程、食宿改造工程、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等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同年年底,浙江省宣布全省所有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从2006年秋季开学起免收杂费,浙江由此成为国内最早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杂费的省份之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在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在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总结说。

“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

“我们要建设的新江苏,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充满活力、和谐安宁的新江苏,是江苏人民能感到幸福、引以自豪和令人向往的新江苏!”江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如是承诺。

“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这已经成为最近几年江苏省各种会议和文件中的关键词。

这其实是江苏省2003年制订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简称。四大类,分别是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每个大类又有若干指标。这样一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当时全国尚无先例。

新指标是标杆,也是杠杆。江苏各地政绩考核体系随之改变。

“无论是已经达到还是正在争取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的地方,都要按照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要求,努力建设一个高水平的全面小康,就是要以县为单位实现全面小康,不能以市域总体达标代替县县全部达标;多数城乡家庭达到全面小康的收入和生活标准,不能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多数老百姓认可全面小康的实际成果,不能以统计数据代替直观感受。”为保证全面小康走“稳”走“实”,江苏做出以上约束。

这个指标体系,是江苏省以昆山作为样本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提出来的,昆山也成为全省首个宣布“达标”的县级市。至2007年,苏南五市实现整体全面小康;2007年,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378元,超过省里确定的“人均16000元”的小康标准;2008年5月,海门市成为苏中苏北首个全面小康达标县(市),这表明江苏省的全面小康指标体系,不仅适合于富裕的苏南,也适合于相对落后的苏中苏北……

然而2007年春夏之交爆发的太湖蓝藻,让沉迷于“世界工厂”的苏南惊醒。生态环境,以及“地荒”、“技工荒”等,都在“倒逼”苏南必须转变发展方式。

补课!苏南全面小康建设,要补环境保护、生态修复这一课。关闭小化工、提高排污费、实行最严格的排污标准……努力正在收到成效。2007年5月底,太湖全湖平均水质为劣Ⅴ类,而到了当年12月,全湖平均水质改善为Ⅴ类。

补课,同时也意味着对小康指标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比如,在当初确定的四大类指标体系中,生态环境尽管也是其中的一个大类,不过,相比其他三大类,生态环境指标最少,在25个指标中只占3个。专家指出,如果指标体系要调整,节能减排方面无疑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还应增加一些反映民生的指标。

这,同样也是江苏决策者思考的问题。

前不久召开的江苏省委十一届三次会议,提出了“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指出已经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的地区,要扎实做好补短补缺的工作,进一步巩固全面小康成果。

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样的新变化――

东海在全国第一次提出对农民的养老金随着物价上涨进行增资调整。

兴化向百姓承诺,不建办公大楼,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城市防洪工程,让居民彻底告别受涝历史。

张家港将廉租房从人均15平方米提高到18平方米,同时放宽困难家庭享受廉租房的条件,每年建造经济适用房超过5万平方米。

苏州在国内率先将区域环保投入与绩效情况作为地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

南京市部分农户领到了集体土地使用证,凭此证他们的房子还能领到和城里人一样的房产证。在今后的两年内,南京市的这一政策将惠及60万农户。

扬州将“护身符”送到了“空巢老人”家中,只要按下求助报警器的遥控器,社区民警就会及时出现在老人身边。

一些新的来自民意的调查也令江苏人备感欣慰:江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全国各省区中保持最小。调查表明,江苏民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位居全国第一。

按照江苏省“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左右,江苏以省为单位总体上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水平。

山东:“富民强省”

2007年6月,山东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新目标。与此同时,“富民强省”也成为最响亮的词汇之一。如此有针对性地将群众的个体需求和整个省份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并将“富民”置于“强省”之前,在山东还是第一次。

作为人口大省,山东的经济总量虽然很大,但人均指标却较低。这被认为是山东对外形象和内部发展的一大“软肋”。

以“富民”求“强省”的发展之路,成为山东追求的新跨越。

寿光市为“富民强省”的思路提供了注解。近几年寿光坚持发展“富民农业”,如今,寿光各类存款余额达200多亿元,其中70%是农民的。这些钱放在农民手里并没有“浪费”:全市50万眼机井是农民自己出资搞起来的,400多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是农民买的。在保证生产的同时,也带来了消费和商贸的繁荣:仅2006年,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商场就有5家,服务业增加值86.2亿元,同比增长16.3%。

对于富民的内涵,山东是这样描述的:今后五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社会就业不断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居民家庭财产普遍增加,衣食住行条件明显改善,普遍享有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和比较丰富的文化生活……

事实上,不善言谈的山东人其实已经把精力都放在了真抓实干上。

山东省连续3年城镇新安置就业人口、转移劳动力双双过百万。

为解决农民的出行难,2003年以来,山东实施了以行政村通油路、通客车,千人以上岛屿通航为主要内容的“三通”民心工程。

2007年9月1日起,青岛实行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性质的划分,按照常住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2008年10月起,烟台城市特困居民的医疗费用可以由“政府”埋单。

“强省”也不只是口号。“为了发展,挑战不可能,突破不现实。”在山东这是叫得最响的一句话。

烟台市提出“要在全省、全国范围找对手、比强手”的发展目标;潍坊市提出要始终把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和最根本的任务;日照市提出锁定跨越发展目标,上下一致想发展、谋发展、快发展。

依靠“两天办妥一个项目”的硬速度,潍坊市争取到了软环境的不断改善,以至现在山东在全省境内推开了一个硬性规定――所有投资项目从正式签约起,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办妥一切手续。

篇9

(一)市级重点项目建设。20__年,西平县共筛选市级重点项目3个,总投资1.2亿元。20__年计划投资7000万元,止6月底,已完成投资6150万元,占全年的87.9%。其中,续建项目1个,总投资5000万元,20__年完成投资3000万元,20__年6月底已完成投资20__万元;新开工项目2个,总投资7000万元,止6月底,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占年度计划的42.9%。

(二)项目建设。一是加强工业聚集区建设,强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1—6月,全县新上项目(含新建、扩建、续建、技改、合同、意向项目)91个,计划总投资40222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22050万元;目前,已累计落实投资6885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58820万元。在新上项目中,意向项目17个,总投资150300万元,合同项目11个,总投资110800万元;在建项目52个,总投资118547万元;建成项目11个,总投资22580万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1000万元以上47个,300万元以上项目26个;工业项目65个,占项目总数的71.4%,农业项目10个,占项目总数的10.9%,其它项目16个,占项目总数的17.5%。二是加快农村道路建设进度。20__年争取县乡道路改建工程17条74公里,总投资3341万元。截止6月底,已开工15条,完成总投资40%;争取通村公路37条58公里,总投资1174万元。目前已开工33条,完工28条46公里。三是加强农村居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西平县20__年安全饮水工程为20__年新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本次饮水工程共解决23575人,涉及西平县3个乡镇9个行政村的22个自然村。20__年12月下旬开工建设,20__年3月竣工,新打150米深机井4眼,解决二郎、焦庄、柏亭办事处3个乡(办事处)9个村委22个自然村饮水不安全人口23575人。四是加快农村沼气建设。20__年西平县农村沼气建设任务5000座,项目涉及20个乡镇(办、场),现已建成池1150座,占任务总数的22%。五是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20__年西平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任务是规划建改农家店10个,强化配送中心功能,提高农家店综合服务功能。目前,10家农家店建改任务已基本完成。

(三)工业经济。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化道路,加快重点企业的扩建:请记住我站域名、续建工程和工业集聚区建设。扎实开展“工业振兴年”活动,抓好工业经济运行调节,做好煤电油运、原材料等重要生产要素的供求协调,缓解供求压力,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工业经济运行的速度、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2亿元,同比增长18.1%;完成供电量2.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9.55亿元,同比增长51.5%;实现利税9230.4万元,同比增长26.1%。

二、关于“三农”工作

(一)认真落实小麦最低收购政策。按照国家标准,全县对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每斤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0.87元、0.83元、0.83元,比去年分别提高0.11元。截止6月底,全县累计收购最低价小麦2.1亿斤,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

(二)做好农资综合直补工作。20__年全县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工作已于3月6日全部结束,共兑付全县191386个农户8549万元,与上年持平。其中粮食直补1816万元,农资综合直补6732万元。全县亩均补贴标准为84.72元。

(三)切实落实良种补贴。20__年,全县小麦良种补贴面积97万亩,每亩10元,补贴资金970万元(已完成);玉米良种补贴面积95万亩,每亩10元,补贴资金950万元;棉花良种补贴1.1万亩,每亩15元,补贴资金16.5万元。目前玉米、棉花补贴任务已下达,登记造册工作正在开展,预计7月底前落实完毕。

(四)认真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20__年,西平县共争取农机补贴资金650万元。截止目前,650万元购置补贴项目已圆满完成,补贴各种农机具536台,受益农户290户,带动农户投资农机1450万元。

(五)积极做好“家电下乡”工作。今年西平县家电下乡销售数量目标为15500台(部),销售金额403万元。止目前,共销电6273台、冰箱8125台、洗衣机1987台,已审核通过15485家,15172家群众已领到补贴,补贴金额282万元。

(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20__年,上级下达西平县的扶贫开发项目分别是乡村道路建设项目5个、安全饮水项目1个,财政投入资金250万元。修建道路11.4公里,解决2.4万人的行路难问题;修建水塔一座,解决0.3万人的饮水困难。项目已经上级批复,招投标工作正在进行,力争按照上级要求于9月底之前全部完成建设任务。

(七)抓好粮食生产。切实抓好国家级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__年全县种植小麦97万亩,平均亩产484.1公斤,同比增长5.2%,总产46.96万吨。突出发展无公害疏菜、林果、花卉、食用菌、烟叶等特色农业。上半年,全县无公害蔬菜种植达到11.2万亩,食用菌种植达到1亿袋,林果、花卉种植达到1.2万亩。

(八)切实抓好畜牧业生产。突出抓好养殖小区建设,全面建设县级动物防疫体系,努力提升全县畜牧业发展水平。上半年全县共建成畜禽养殖小区15个,新建规模养殖厂24个,猪、鸡规模化养殖达到70%以上。全县共存栏生猪108.5万头,出栏7

2.2万头,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9%和5.6%;存栏家禽1086.4万只,出栏631.8万只,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9.8%和12.4%;肉牛存栏2.95万头,出栏1.2万头,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12%和3.6%;毛肉兔存栏284万只,出栏165万只,羊存栏15.3万只,出栏10.4万只。牲畜五号病、禽流感防疫密度达到100%,猪瘟、鸡新城疫病防疫密度达到100%。全县没有发生一例重大动物疫情。

(九)加快林业生态县建设步伐。认真按照省、市关于林业生态建设的总体部署,围绕创建省级林业生态县目标,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全县累计投入林业生态县建设资金1100多万元。县财政筹措资金600万元作为林业生态县建设专项资金,其中100万元用于城区绿化,100万元用于一个山区乡绿化,400万元用于农田林网和绿色通道绿化。20__年,全县共完成植树310万株,恢复完善农田林网32万亩,完善绿色通道73公里,成片造林2万余亩;积极深化林权改革。全县非公有制林达95%以上,造林数量和质量都明显好于往年。

(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上半年,全县新打机电井1818眼,洗修旧井1200眼,维修新建桥涵185座,建水利示范园区2.6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8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2.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平方公里,新增和改善易涝面积3.2万亩。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处,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2.4万人。

三、关于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

(一)积极做好城乡规划编制。按照“科学规划、加快建设、强化管理、争创一流”的指导思想,围绕20__年的重点工程建设,科学规划、精确定位。重点完成了文成中学教师公寓、商品砼中转站、天燃气分输站、4个建制镇垃圾中转站等36个建设项目的选址定位;做好了搬运站和棠溪商城西区旧城改造规划、文化花苑二期、文成中学园丁小区、柏城名苑小区建设规划;做好了嫘祖公园、洪河公园的初步方案设计和棠溪大道、建设路南段、西平大道、交通路、护城河路、柏城大道等6条道路改造工程,做好了凤鸣路、平顺路等4条排水工程测量设计;完成了52项建房规划的放线定位。按照市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要求,组织专业人员,深入试点村进行现状测量和规划修编工作。上半年,完成了盆尧乡、芦庙乡4个村庄规划。

(二)积极推进“三城联创”和市容、环卫工作精细化管理。根据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园林城和省级文明城“三城联创”的工作目标,切实加强对城区环境和卫生的整治,采取多种手段对全城所有主次干道的摊点、户外广告、游商、夜市摊点、乱牵乱挂、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不良现象进行规范和清理整治。特别是对责令限期改正无效的“钉子户”,依法采取强制措施,重拳出击,严管重罚,既加大了执法力度,又控制了暴力抗法事件发生,增强了执法工作的有效性。上半年,共出动宣传车1500余车(次),清障车180车(次),取缔马路市场及流动摊位210多个,拆除搭建的庵棚70多个,清理违法乱贴小广告900余处,清除户外违章设置的流动灯箱230多个。通过强力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城区市容环境“六乱”状况得到彻底根治,形成了停车归点、广告归栏、经商归店、面貌整洁的良好局面。同时,对城区17条主干道推行门前“五包”责任制和“三扫一保”工作制度,投入垃圾清运车辆3800多台次,清运垃圾4万多立方米,保证了城区环境卫生的整洁靓丽。

(三)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筹措资金,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进度。目前,已在交通路北段路东建成经济适用房三栋,竣工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860万元,可解决105户入住;交通路西侧的廉租房建设项目已于4月9日开工,计划今年完成9栋住宅楼,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投资额2160万元,现正在抓紧施工之中,预计年底前竣工,可解决500户入住。

(四)加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运营管理。污水处理厂总规模为日处理污水5万吨,总投资5013万元,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已全部竣工,日处理污水2.5万吨,铺设污水管网14公里。目前,洪河以东、以南的污水已基本应收尽收,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垃圾处理厂工程规模为日处理垃圾200吨,库容量80万立方米,总投资3009万元。目前,一期工程已全部完成并投入运营。

(五)进一步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和园林绿化建设。上半年,完成城建项目投资1231万元,其中:投资700万元,实施完成了龙泉大道、经贸路、棠溪大道排水改造工程和城区主干道排水沟的清淤维修;投资296万元,对建设路进行了全面改造;投资235万元,新建垃圾中转站5座、新建公厕4座。广泛开展园林绿化建设。以新建、改造、充实三项绿化工作重点,搞好了15条主干道行道树的补栽,共种植乔木1万多棵,灌木5万多株,补栽花带3000多米。

四、关于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工作

(一)加快中小企业货款担保体系建设,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20__年3月,注册1340万元,成立了西平县财信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目前,已为河南鼎力杆塔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提供了投资担保。

(二)做好商贸流通工作。上半年,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亿元,实现出口创汇140万美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5.1亿元,增长22.1%,各项贷款余额23.6亿元,增长36.1%;分别较全市、全省增速高17.5和8.2个百分点,贷款增速超过存款增速14个百分点,新增贷存比达到57%,较全市平均水平高1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00.21元,增长

10.75%;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和消费环境不断优化,进一步拉动消费需求。

(三)完善市场体系。积极发展大型物流企业,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培育一批大型、综合专业批发市场。上半年,全县共发展大型物流企业4个,改建、扩建、培育各类农副产品市场16个。投资5200万元,建设了新兴建材市场,升级改造了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进一步完善了市场发展体系。

(四)加快发展旅游经济。以棠溪源和蜘蛛山风景区被确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为契机,加大县内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建设和对外宣传力度,扩大旅游品牌影响力,旅游业已逐步成为西平县新兴产业。全年共接待游客4.23万人次,旅游收入506万元,旅客投诉率0.03‰,无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

(五)进一步规范和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一是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上半年,全县实施政府采购486次,实际采购资金12166万元,节约资金2853万元,节支率19%。二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展顺利。实现了县级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支付并轨,为县直144家单位提供财政核算和服务。上半年,共审核支付凭证6万份,纠正不完整,不合规定支出100笔,涉及全额25万余元;拒付各类违规支出30多笔,金额16万余元。三是乡财县管改革进一步完善,保证了乡村工资发放和基层政权运转,进一步规范了乡村财政财务管理。四是财政投资评审力度加大。上半年,共审核财政投资工程项目29项,金额2957万元,审减524万元,审减率21%。

(六)加强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和土地交易管理工作。上半年,全县受理各类交易事项135宗,交易额15876.8万元,为财政节约资金1276.5万元,节支率达11%。其中,受理政府采购88宗,交易额达2147.72万元;受理工程招投标23宗,交易额4601.7万元;受理土地交易项目25宗,交易额9127.38万元;

(七)进一步优化出口结构,切实抓好利用外资工作,积极开展对外劳务合作。上半年,实现出口创汇140万美元;完成境外劳务输出任务20人,占目标任务的52%;利用省外资金达到4.94亿元人民币,占目标任务的81%。

五、关于社会保障工作

(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面对今年严竣的就业形势,积极开展“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企业再创业、返乡创新业、干部创事业”活动,大力推动以创业促就业。充分发挥政策促进就业的效应,全县就业再就业形势良好。今年1--6月份,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475人,占全年目标任务3500人的71%;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15人,占全年目标任务1000人的72%;由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帮助508名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占全年目标任务350人的145%,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为33户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费8万多元,办理小额贷款18笔,金额81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860万元的10%;全县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3700人,占全年目标任务23700人的100%;缴纳失业保险金174.2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290万元的60%。

(二)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截止20__年3月,对全县符合养老金调整政策的5454名离退休人员进行了养老金调整,调整后人均养老金由原779.08元增加道902.36元,人均增加养老金123.29元。

(三)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正常调整机制。通过认真审核,全县城市低保达到4438户9130人,月需发放低保金118.8万元;农村低保对象由13754户25234人增加到25392户34600人,保障比例由3.3%提高到4.5%。目前,城市低保救助金已发放至5月份,共发放685万元,农村低保金发放至6月份,发放1004万元,其中原有救助对象已从1月份起按新标准发放,新增加人员将从7月份开始救助,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复核认定工作已全面完成。认真做好五保供养工作。全县现有农村五保对象3689人,其中集中供养1476人,从1月份起,集中供养人员由每人每年1400元提高到1700元;分散供养人员由每人每年1100元提高到1200元。1—6月份,共发放五保养老金312.22万元,全部通过县信用联社储蓄网点。

(四)扩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范围。积极推行全县城镇居民医保工作。今年1--6月份,参保城镇居民的医保证、本的发放工作全部完成,医保卡正在制作发放中。止目前,全县参保城镇居民48103人,占市下达目标任务68869人的70%;征缴城镇居民社会医疗保险费789.6万元,其中统筹基金701.9万元,大病统筹基金87.7万元。止5月底为全县城镇参保居民报销医疗费129万元,西平县城镇居民医保工作正式通过中央、省、市验收。圆满完成全县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保接续工作。出台《关于同意商务系统等58个破产困难企业参加大病统筹医疗保险的通知》,县政府筹资146万元,为全县符合条件的3559名关闭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办理了入保手续,为参保退休人员报销20__年7月1日以来医保费84万元。工伤保险扩面工作进展顺利。积极实施“平安计划”二期工程,以高风险企业为重点,切实做好了工伤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止6月底,全县参加工伤保险单位158家(企业141家,事业单位17家),参保职工人数9220人,占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9600人的96%;征缴工伤保险费35万元,占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60万元的58%。

(五)免费对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西平县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县”活动手术从20__年12月开始,已实施手术850例,占任务的40.2%。

(六)提高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标准。20__年3月底,全县已完成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对象资格认证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奖励扶助对象1414人,特别扶助对象57人。从20__年开始,对奖励扶助对象奖励扶助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720元基础上,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840元。特别扶助标准仍按国家标准执行。20__年全县计生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对象资格确定工作完成。已按照规定将县级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资金及时落实到位,省、市资金按计划拨付。

六、关于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工作

(一)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和队伍建设。全县围绕工农业生产薄弱环节,组织实施了一批科技攻关项目。上半年,全县共组织实施科技攻关项目9个,完善农村和企业科技服务中心12家,转化科技成果4项。

(二)进一步完善投入机制,切实增强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能力。认真贯彻执行

新的《义务教育法》,进一步提高普九水平,控制辍学率。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中学阶段入学率为98.5%,高中阶段入学率为60.8%。

(三)落实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各项免费政策。按照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后的标准,初中每生500元,小学每生300元已全部落实到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两免”、“一补”、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学杂费政策得到全部落实且继续执行。

(四)加快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一是加快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20__年,西平县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方案已制定,现已上报省、市,待批复后实施。二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县职教中心建设。目前,投资3000万元的职教中心二期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预计8月底可投入使用。三是抓好“阳光工程”的实施。今年以来,全县认定培训机构6个,培训学员530人,结业转移482人。四是抓好“雨露计划”扶贫培训。以县职教中心为依托,开设裁剪、缝纫、计算机等专业,目前已完成培训任务280人。五是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6月份,全县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1090人,引导性培训1375人。

(五)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目前,焦庄、专探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基本完成;谭店、芦庙、重渠等乡镇资金到位后,我们将对整个建设过程实施监督,确保年底前新建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目标任务的完成。由国家、省、县各级财政投入111万元建设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已经完成,全县第一批80个村级基层接收点所需设备已全部发放到位,并已部分投入使用。第二批80个村级基层接收点所需设备供货合同已经签订。西平县20__年“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由市豫剧院、县豫剧团共同承担,截止目前,16个乡镇已完成“舞台艺术送农民”全县巡回演出任务。

(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西平县共分配公益性电影2352场。截止目前,已放映公益电影1200场,观众达28万人次。

(七)推进“农村书屋”建设。西平县承担的20个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全省统一配发的各类图书已全部发放到位,各类期刊、杂志正陆续投放中。

(八)加快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投资300万元的杨庄、盆尧、芦庙卫生院规范化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预计7月底投入使用;宋集、五沟营门诊病房楼已封顶,预计9月底投入使用;吕店中心卫生院建设项目资金已到位,正在筹建,6个中心卫生院共投资430万元,超额投资130万元。

(九)抓好艾滋病救治救助工作,切实落实国家免疫规划。全县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现症病人均纳入免费抗病毒治疗和抗机会性感染治疗,对全县各定点医疗机构添置了电脑等设施,县、乡、村艾滋病救治一线人员补助按时足额发放。艾滋病致孤人员、单亲家庭子女落实的政策已全部落实到位。争取上级新一轮艾滋病重点防治项目资金约50万元,目前已由省下拨到市;全面落实了结核病“三免费”政策,对所有结核病患者实行免费检查、免费拍片、免床位费等;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积极完成了一类疫苗扩大免疫规划工作,扩大免疫规划,已将原来的5苗7病扩大为9苗12病。

(十)努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全县把食品药品安全纳入县乡目标管理,进一步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力度。并组织县食品药品监管、工商、卫生、质监、畜牧、商务等部门积极开展食品安全检查,综合执法。上半年,对全县1100家食品生产经营、餐饮服务企业开展自查和检查,自查检查率100%。同时,加强对药品安全监管,从药品生产、经营、及使用环节全面加强管理,对药品使用环节的医疗机构药房进行拉网式检查,杜绝不合格药品器械进入患者手中,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十一)积极推进污染防治。认真做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依法关闭了西平好强纸厂等5家污染严重或工艺落后的企业。上半年,全县减少cod排放总量1294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304.3吨。并对重点企业派驻环保现场执法人员,监督企业治污设施正常运行。

(十二)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切实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统筹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等问题,突出服务主题,坚持“四个结合”,严格“三次治理”,加强“三化”管理,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全县人口出生率控制在3.73‰以内,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32‰以内。

(十三)继续深化“平安建设”。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抓好命案侦破,打黑除恶等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抓好重点领域和行业的专项整治,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工作,积极化解矛盾和纠纷,保证了全县社会大局的稳定。上半年,办理各类案件147件,办结率为92.5%;立刑事案件1362起,立行政案件4892起,侦破、查处4826起,10类可防性案件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2%;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保持了全县社会大局的稳定。

(十四)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大力推进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统一制作公开栏,统一规定公开内容,改事后公开为事前、事中、事后“三公开”,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七、关于政府自身建设

全县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讲、树、促”活动为契机,按照“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原则,积极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一)改革创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推进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搞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完善政府责任目标考评制度,增加衡量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的指标。增强改革主动性,进一步细化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的改革任务和措施,以改革促发展、向改革要效益。

(二)执政为民,建设服务型政府。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转变服务观念,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积极整合行政资源,有效降低行政成本,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在公共服务部门和单位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健全行政服务大厅功能,精简办事程序,切实履行服务承诺。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察民情、解民忧,言必行、行必果,切实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