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干部档案数字化管理范文

干部档案数字化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1:4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干部档案数字化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干部档案数字化管理

篇1

关键词: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各行各业的管理进行不断的改革,包括数字化管理干部人事档案。所谓的干部人事档案是指干部在工作期间的表现,领导对其为人的评价的一个参考等方面的集合整理,对干部的选拔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近年来,我国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还是使用纸张为保存载体,这样不仅占用空间,而且查阅起来也不太方便,同时,干部人事档案是会随着干部的调离而调离,对其档案纸张有一定的损害,总而言之就是不利于保存。因此,数字化档案越来越受到档案管理者的青睐,但是,在进行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也就此展开讨论。

一、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作用

对干部人事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时,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节省空间,而且可以很好地保护原件档案。详细内容如下:

(一)减少管理成本。传统的纸张档案管理,需要较多的工作人员和占据较大的空间,因而需要花费较大的管理成本。而数字化管理利用的是网络空间,输入相应的数值就可以查找需要人的档案信息,同时进行这种查阅操作的工作人员不需要很多,从而减少了管理成本。

(二)提高工作效果。只要有相应的权限,数字化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员可以很快地查阅档案资料和进行归档,把原先复杂的工作简单化,解放劳动力,同时也提高了其工作的效率。(三)保护档案原件。纸张档案有易腐蚀、容易损害的特点,如果翻阅频繁,则会增加对档案的损害率,而数字化管理则是将人事档案信息转化为电子档案,使其保存得更为完整,查阅起来也比较方便,同时也消除了档案篡改的情况。

二、目前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三大问题

虽然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但是,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管理方式存在缺陷,管理设备不够先进,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等。详细内容如下

(一)管理的方式存在缺陷、管理设备不够先进。我国进行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时间不长,而且有很多方面还是沿用传统的管理体制,大部分使用的还是手工操作的管理方式。同时,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地方使用的管理软件通常是自主研发的,其软件设备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实现计算机管理的环环配合,而且进行数字化管理的硬件配置也相对而言比较低,无法满足实现数字化管理软件操作的硬件要求。并且,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存在档案信息录入的不准确、更新的不及时等情况,导致档案信息数据库内的质量不高,从而减少了对数字化干部人事档案的使用。而以上的种种问题,都与数字化干部人事档案的要求不符,同时没有实现真正的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还是需要翻阅纸质的档案,使用传统的查档、调档方式,这样不仅不会提高工作效率,反而会给档案查阅的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不便,对服务的效率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二)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因为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数字化管理需要复合型人才,工作人员既需要了解档案管理的流程以及办理,又需要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的技能,因此,给进行实际的数字化管理过程中带来一定的阻碍。目前,进行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通常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因此,其计算机水平相对较低,这给人事档案的数据开发和利用带来较大的影响。目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有一个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的提升,提高其素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要想普遍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三)干部人事档案的利用深度不够。在进行人事档案数字化的开发过程中,总是会存在利用率低的现象。传统的纸质查询时,工作人员会有烦琐、枯燥之感,从而形成一个比较被动的局面,不是主动地去服务。虽然数字化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能够快速、精确的找出所需要的干部人事档案信息,但是,目前其有些资源还没完全的开发出来,还有利用空间值得挖掘,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事档案的开发利用带来了阻碍。所以,在保证信息的安全下,需要加强对干部人事档案的开发力度和深度,最大程度上利用数字化管理,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功能发挥到极限大。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能够完成的,需要工作人员不断地去进行深度探讨和挖掘。

三、结语

干部人事档案对干部的升职是有重要作用的,但是传统的管理方式容易出现种种问题或是增加查阅的时间,因此,需要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方式进行改变,而数字化管理就是目前所探究出的有效管理方式。但是由于应用这种管理方式时间不够长,有着管理的方式存在缺陷、管理设备不够先进等问题,所以需要管理人员积极地去解决,可以从转变管理方式,购买先进的管理软硬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系统培训等方面着手。

作者:李纯 单位:呼伦贝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参考文献:

[1]曹炜炜.浅析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问题[J].管理观察,2015,21(7):60-61.

篇2

【关键词】信息化手段;强化;档案管理;设想

一、现状分析

目前,公司干部职工(不含中层以上干部)档案计3290卷,其中干部人事档案971卷。在职职工档案1886卷,离退休干部档案913卷,辞世干部档案419卷。公司设兼职人事档案管理员1名,负责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归档、整理、入库、排架、转递、提供利用以及档案的保管保护。长期以来,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基本上是属于传统的、封闭的、松散的管理模式。一直沿用手工操作,档案工作长期处于繁杂、冗长的拆、装、查、找的状况,尚未充分发挥先进的现代代技术手段,传统的管理模式使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落后于时展的需要,既不利于档案的保管利用,又影响工作效率。在档案内容上,受传统的人事档案内容的影响,还有人认为人事档案主要是记载个人思想政治及隐私方面内容的档案,仅供组织考察了解时所用。部分档案中反映干部基本情况的履历、考核、学历等1O项材料有空缺,尤其是一些表彰和处分材料散失较多。对职工业务能力、专业特长及科研的成果、论文论著、获奖情况、工作业绩等材料记载得较少。在管理手段上,公司使用的档案管理软件尚停留于单一的、浅层的、初级的状态和水平,对档案的编辑、查找、检索还一直采取手工形式进行,没有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更谈不上对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和档案信息利用的网络化管理,致使人事档案在使用过程中不能以最快的速度、最简捷方式查找相关人的资料,极大了影响工作效率。

二、外部形势分析

据了解,市场上已经出现数字化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相关产品,并且多省市组织部及档案管理单位已经实现了干部人事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包括:山东省委组织部、潍坊市委组织部、济宁市委组织部、滨州市委组织部、淄博市委组织部、东营市委组织部、泰安市委组织部、临沂市委组织部、日照市委组织部、上述各市地县区委组织部、内蒙古区委组织部、辽宁省委组织部、黑龙江省委组织部、辽源市委组织部、鞍山市委组织部、大庆市委组织部、商丘市委组织部、北京怀柔组织部、承德市委组织部、辽宁省近200家省直管档单位、鞍山公安局、鞍山师范学院、潍坊市教育局、潍坊学院、淄博市公安局、淄博市教育局、淄博式建设局等单位)。

篇3

(一)业务流程分析

1、信息的数字化:信息的数字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现有馆藏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包括档案整理、扫描、图文信息编辑和目录信息录入等;二是现有业务执行的信息化,包括办公自动化,如通过扫描仪等形成数字文档,以及按照格式规范通过信息平台直接上传、录入档案信息。2、信息的规范整合:信息的规范整合首先需要有规范的格式规定;根据规范格式,各部门业务人员上传、录入档案信息后,平台自动将档案信息进行归类存档,形成方便查询、统计的信息库;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可对档案信息进行查询、浏览,对部分不符合规范的信息进行整理。3、信息的存储:档案处理人员在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信息的初审和整理后,进一步进行信息的审核和修改,在确认无误后,添加入库信息,如存放地址等。4、信息的管理:档案库信息的管理包括基本信息修改、借阅、转档、销毁等内容,这些管理业务是交叉进行的,没有特定的流程,操作的对象也是统一存储格式的档案数据,但对于不同门类的档案数据而言,其档案数据的元数据格式和属性有所区别,平台需考虑各档案门类数据库之间的信息集成,以及本阶段与档案服务利用阶段档案信息的一致性。5、信息的利用:档案利用的操作对象是部分可以提取出来使用的档案材料,其目的是面向各业务部门和各干部,方便各部门和干部的档案信息借阅、查询,档案管理的相关信息,共享部分档案信息内容,档案信息消除等等。

(二)功能需求调研

对平台功能需求进行调研,调研对象包括以上五个阶段中涉及的用户:1、在信息的数字化阶段:主要是各业务部门管理人员,其主要需求依次为:提供简洁、友好的用户操作界面,清晰的图文格式规范,详细的操作说明,方便快捷的查询功能,用户的系统操作记录功能。2、在信息的规范整理阶段:主要面向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其需求依次为:提供自动化的档案信息归类(根据需求确定类别)功能,提供自动化的档案信息格式检查功能,档案管理公告功能,用户的系统操作记录功能。3、在信息的存储阶段:主要面向档案馆专职人员,其需求依次为:档案信息批量审核功能,方便快捷的查询、修改和统计功能,用户的系统操作记录功能。4、在信息的管理阶段:主要面向档案馆专职人员,其需求依次为:方便快捷的查询、修改和统计功能,部分类别档案信息的开放共享设置功能,档案信息的借阅记录与时间统计功能(类似图书馆借阅),用户的系统操作记录功能。5、在信息的利用阶段:主要面向各业务部门和各类干部,其需求依次为:档案管理公告与查看功能,可借阅档案查询功能,在线续借功能等。从以上五个环节的功能需求调研不难看出,档案的数字化上传,档案的自动归类与格式检查,档案的查询、修改与统计,档案的开放设置与共享,档案的借阅是最为核心的五类功能。

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系统设计理念

其一,是要实现信息的数字化。通过原有信息的数字化转换,办公自动化,信息化平台录入等来实现。其二,是要实现信息的规范化。通过平台的格式检查,信息的流程审核与修改,最终实现信息的规范化。其三,是要实现信息的集成化。通过平台的固定类别信息上传,自动归类,最终实现不同类别档案信息的集成。集成有两条主线:一是不同类别信息的集成,如干部信息根据行政类进行集成,供查询和统计;二是根据各个干部进行信息的集成。其四,是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与利用的最大化。通过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公开的个人信息跨部门、跨类别的查询或借阅,实现最大范围的数字化共享,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

(二)系统功能架构设想

篇4

关键词:档案管理; 数字化管理; 现状;对策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与变革,档案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发展亦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逐步成为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传统档案工作由于涉及范围较广,内容繁多,工作量较大,经常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理,并且资料的储存与维护也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加大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信息技术与档案工作的结合,极大的简化了工作程序, 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是未来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大趋势。

一、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意义

1、提高经济效益

过去一直使用粗放型模式即以增加办公人员和办公费用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手段,致使管理成本大幅上涨。而数字化管理档案使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对象转为机读档案,不仅节约了保管费用,节省了占地空间,而且查阅起来极为方便迅速,从而避免了反复印制资料而造成的纸张和人员的浪费。

2、提高办公效率

数字化档案管理使资料能及时归档,并尽快提供利用。以组织部门为例,干部的任用、干部的提拔都需要详细准确的档案信息。然而档案数字化管理变可提供详细、即时的数据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与此同时,数字化档案管理使查询资料变得非常简单,真正让办公人员做到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大事。由于信息的超时空流动,数字化档案事实上成为“无墙界档案”,档案库也从文件实体的保管基本变成了提供利用方便的信息控制中心。

3、增强档案原件保护

将纸制档案转变为数字化电子档案后,档案的使用更加安全。由其对历史久远的档案材料,数字化处理后无疑是对其更好的保护,另外,通过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后,防止了部分档案篡改的行为。

二.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 意识问题

目前,档案从业人员信息安全保障意识还很淡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这一重大问题,广大公众知之甚少,毫无感觉。他们在频繁的使用、查找数字档案信息的同时却没有明显的感受到那些现在存在的数字档案信息可能会消失。即便是档案管理人员也缺乏安全管理意识。没有主动的探讨或者进行研究。档案从业人员保障意识的缺乏,导致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理论和实践都缺乏坚实的基础。

2 技术问题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使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在技术层面面临许多问题。一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解决了一些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问题。另一方面,信息技发展又为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带来了新的问题,又需要信息安全技术的更进一展。数字签名、数字水印等,是常见的数字档案信息的识别和鉴别采用的技术,每一种都各有优缺点,选用一种还是几种,多种技术的互相配套机制如何,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解决。

3 管理问题

当下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虽然数字化档案安全评估工作已经引起了全社会企事业单位的重视。但是安全评估和风险管理水平不高,也是我们当前所必须面临的困难。其次日常操作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岗位职责的划分不明确。主要体现在操作者在业务操作过程中权限混乱,有越岗、代岗的现象出现。二是操作人员不经允许擅自修改计算机设置,私自在计算机上安装与业务无关的软件,这样将会很容易造成操作系统的瘫痪。三是操作人员在设定业务系统的密码时过于简单或长时间部队密码进行修改,长此以往这将会导致非操作人员很容易的进入业务系统,将会导致信息的丢失或是进行档案的修改,从而档案的安全性将会没有了保障。如果操作人员缺乏安全知识, “有什么问题由网络管理员管”的依赖性,没有充分认识到不规范操作所产生的严重危害,容易违规操作。

4 人才问题

管理档案者是保障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最为重要因素之一。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人才在当今相对缺失,在选择人才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档案的安全管理保障,又要考虑到该人使用计算机的熟练程度和档案管理的专业技能。因此,当今社会档案管理的人才还是比较缺失的。此外,档案专业人才的流失,也是人才缺失的因素之一。目前,现有档案队伍整体素质较低,掌握知识陈旧。至今绝大多数档案管理部门在挖掘本部门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人才方面的工作不到位,没有进行有效、专业且有针对性的指导,关于建立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体系还不够完善,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度不够。这些因素都制约着数字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此外,在实际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部门的观念还存在着诸多的误区。

三、完善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对策

1 提高对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

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纸质档案工作的模式,这就要求档案工作管理人员要转变以往传统的工作观念,学习数字化的档案分类、储存、读取等数字信息技术,加强自身工作技术技能,并做到工作高效,归档清晰,利用方便,保密到位,并结合网络信息平台,充分发挥档案数字化的优势,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2 加强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和投入

当下各企事业单位已经开始档案数字化,与此同时档案信息网络化必须有一个完善的软硬件技术环境。硬件技术环境:计算机、传真机、电话、终端服务器、交换器、光纤传输系统、微波网、卫星线路等等各种必须设备,在前期资金投入上,这些硬件设备是开展工作的基础;对于软件环境,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避免环境资源的浪费。主管部门应当与上级部门进行协调、统筹开发能够相互兼容的软件系统,其中包括:信息数据库、数据保密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以及应用软件等。

篇5

[关键词]档案;数字化;思考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普遍应用于各单位、各部门。局域网、互联网已成为信息交流最便捷、快速的途径,人们迫切要求能够在网络中寻找到自己需要的数字化信息,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在短时间内产生并迅速普及,在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产生大量的数字化文件,进而形成大量的数字化档案。特别是区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档案信息化建设、馆藏资源建设,实现档案事业的基础工作。

一、档案资料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

1、档案资料数字化,可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档案数字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2、档案资料数字化是形势发展的需求。当今,政府把数字化建设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无疑是十分及时和正确的。其一,我档案馆就是区委、区政府保管和提供利用档案信息的职能部门。馆藏是东安区最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库,这样一大批珍贵的档案信息资源应很好地为各级领导和广大公众利用,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所以要建设数字化工作,首先要建设数字档案馆。其二,档案载体的更新换代迫切要求档案馆数字化。近年来,档案载体逐渐并迅速地被磁盘、磁带、光盘所取代或更替,电子档案的出现给档案馆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那就是电子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和利用手段,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档案馆的数字化。

3、档案资料数字化是社会的强烈需求。当今,人们的时间意识越来越强,领导做出重大决策需要迅速、准确;各职能部门工作查考要求快速及时;社会广大公众对档案信息需要量不断增加,如婚姻档案,有一些农村,尤其是较偏远的农村的利用者要查阅婚姻档案,非常不便,他们迫切要求信息共享。还有一些投资者,他们想了解我区的整体情况,才敢于投资,那么要了解我区的详细内容恰恰只有区档案馆才是最全、最新、最直接、最方便的一个场所,这就迫使区档案馆这个信息保管和提供利用的部门必须尽快改变传统的原始管理、检索和提供利用的手段,以现代化、多功能的服务措施,使档案馆馆藏的信息能及时、方便地提供给各方面的需求者。

二、档案资料数字化建设的内容

1、推进档案资料数字化,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目前,档案信息数字化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2、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目前,我们档案数字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数字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的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面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必须领导重视,统一认识,突出重点,面向应用,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

三、对档案资料数字化建设的思考

档案数字化建设要运用辩证思维,既不能盲目从新,脱离实际,也不能墨守成规、固步不前;既要看数量,更要讲质量;既要着眼于本身,也要关注相关事物。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慎重选择,在具体实施的定位中应该多做调查、分析、研究。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要更新各级领导的知识领域,档案管理的现代化,首先是档案管理者的现代化,否则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就是一句空话。同时,应聘请专门的档案管理人才组织相关的业务培训,改变现有档案干部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努力把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政务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2、加大投入,配备管理软件。将纸质档案信息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就是为了让档案信息变成流动的、有生命力的资源,要实现这一点,必须依靠网络,构建档案馆内部局域网,并接入外部网或者互联网,是信息化建设得以进行的必要基础。如果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充足的设备,就能按照自身要求构建网络实体。有了网络没有相应的档案管理软件,硬件就会像一盘散沙,无法运作。现在市场上专业化的档案管理软件种类很多,但是从经济实用角度出发,适合档案部门的不多。如将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必须购置相应的扫描设备、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平板扫描仪扫描价格便宜,但速度慢,不适合档案部门短期内完成数字化转化的要求。快速扫描仪适应档案数字化建设,但价格高。同时,相应等级的档案管理软件也价格不菲。因此,档案部门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经济实用、功能齐全、安全保密、操作方便等原则来确定。

3、改变工作方式,健全工作规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第一个成果就是馆藏档案的数字化,馆藏档案大部分以数字形态存在,以往适用于传统纸质载体档案的管理方式已经不适用管理数字化档案了,必须改变工作方式,建设工作规范。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区级档案馆应不断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力度,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深入了解本地区的重要实践活动,为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走创新之路。

4、提高人员素质,培养现代化管理人才。作为信息化社会的档案工作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文件管理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但从目前档案工作人员学历上看,档案管理专业的人员非常少,这对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工作的控制十分不利,要改变这种情况,简捷的办法就是适度调入档案专业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对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加大业务培训,适应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篇6

摘要:为加快煤炭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企业应该从提高档案意识、建立保障档案数字化的制度、要进一步推进网络化归档工作等几方面做起,从而保证重要档案数字化。

关键词:档案数字化;档案意识;制度;网络;数据库

随着社会的发展,煤炭企业的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办公系统的网络化正在逐步完善,这就要求煤炭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加快数字化建设,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1要进一步提高档案意识

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向各部门人员宣传和贯彻档案法,提高企业干部职工的档案意识,使大家明白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让大家知道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企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建立档案报送、收集、管理的长效机制,所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搞好档案工作,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

2要加大经费投入,为做好档案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是重中之重,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的中心工作,档案工作往往容易被领导忽视。这就要求档案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档案工作的优势,特别是数字化档案的优势,努力进行档案信息的研编,为领导的决策提供真实、可靠、便捷的资料,努力向企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吸引利用者,提高档案工作的地位,引起领导的重视,争取领导在资金上,政策上的支持。

3建立保障档案数字化的制度

在煤炭企业档案进行数字化的进程中,必须要建立完善的保障体制。对于归档工作中出现的不归档现象,要制定完善的归档制度,其基本内容应该包括:由单位统一制定的归档日期,各部门领导的年终考核测评中加入由档案部门针对各部门档案工作开展情况的测评等,这样将会对档案收集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也可以要求各部门指定专门的档案保存、上交人员,建立档案收缴督办制度,把档案上交、归档情况纳入到部门工作质量考核之中,提高其他部门人员做好档案收集工作的积极性。另外,还需要制定文档一体化工作制度、文件保密制度、数字档案鉴定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档案原件借阅制度等,这些制度必须要科学化、标准化、统一化和系统化,确保档案收集、保管的科学性。制度的建设必须要涉及档案收集、著录、标引、数据加工、检索、交换和传播流通等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档案工作中的无序、无组织和不系统现象,才能快速高效地推进数字化建设。

4要积极推动网络化归档工作

当前,煤炭企业的网络化办公为网络化归档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只要充分利用好自动化办公这一平台,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归档就不难实现。各立卷部门的档案管理者在档案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和在专职档案人员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权限范围将所在部门产生的需要归档的文件备注上处理意见,通过自动化办公平台传输到档案馆数据库,年终时只要向档案馆移交一份组立卷清单即可,从而减少了档案管理部门的计算机输入工作。档案馆只需要对数据进行一些深层次的处理开发,数据输入影响数字化管理的瓶颈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好地解决。

5档案的数字化先要保证重点档案的数字化工作

煤炭企业的档案部门主要为企业的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服务,但是将馆藏档案在短时期内迅速全面地数字化是不现实的,因此对保存档案的数字化要保证重点、突出特色。煤炭企业档案部门所保存的档案反映了企业的发展历程、包含了矿井在发展中克服的一些技术难题、重点科研项目的记录资料、一些重点的经营策略等,应该对那些对当前矿井的各类决策、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有重要参考价值、使用频率较高的档案优先完整进行数字化。对企业长远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档案要特别注其数字化的方式,提高这些档案的利用率。

6建立重要档案数据库,保证重要数据的安全

建立煤炭企业档案数据库系统是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核心。要将档案全部转化为信息资源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和人力,还有部分档案属于企业机密,档案的数字化应抓住几方面的重点。一是建立收藏档案目录数据库。主要是根据单位各类档案基本情况,通过著录标引,把单位收藏的文本类、图形图像类和影音类档案的分类号、全宗号、档号、题名、责任人、形成的时间、数量、主题词、提要以及文件级的原文等基本情况录入计算机,建立基本数据库,这样可以通过计算机检索提供档案原件的利用。二是建立基层报表数据库。在煤炭企业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中,建立起状态数据库和基层报表,将各部门要报送的数据、反馈的信息通过网络系统直接填入所建立的数据库中,再按要求进行调整。并根据上级的要求和使用情况,及时、迅速、准确地做好基层报表的填报工作。

7建立档案网站

篇7

核电厂的培训档案是核电厂发展专业人才及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在进行国际评审、同行评审、内部评审时所必须的重要材料。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身处数字化环境下,核电厂培训档案的管理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一、核电厂培训档案的形成及重要性

(一)核电厂培训档案的形成

核电厂的培训档案是企业员工在培训、考核、授权、上岗等活动中形成的有关员工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上岗资格、管理水平等情况的重要记录和信息,是核电厂发展专业人才及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参考资料。

(二)核电厂培训档案的重要性

核电厂的培训档案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基本的重要依据,是核电厂优化人力资源,提高核心竞争力,取得良性发展,实现人才配置最优化的重要工具。

核电厂的培训档案是员工在长期的工作学习过程中不断成长的重要记录与凭证,是核电企业安全稳定运营,健康快速成长的重要保证。操纵员、高级操纵员的培训档案更是员工获取操纵员、高级操纵员执照的必要条件,对核电企业的安全运营和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核电厂的培训档案也是企业在进行国际评审、同行评审、内部评审时所必须的重要材料和参考资料,在对核电厂的各类评审和评估中发挥着重要的凭证和依据作用。

二、数字化环境对核电厂培训档案管理的影响

传统的核电厂档案管理主要以保存纸质的原始档案为主。核电厂在长期生产运营过程中形成大量培训档案,随着核电建设事业的蓬勃开展,核电机组和从业人员的数量逐年增多,近年来员工培训方面的需求和要求不断提高,纸质培训档案的数量随之急遽上升,其在处理、库存、利用等方面的弱点也愈来愈凸显。

随着技术的发展,通过将原有的旧的培训档案数字化,可使培训档案的利用率大大增加、对培训数据的分析也更为便利准确。而培训的电子流程审批和无纸化考试的实现使得整个培训过程中产生的档案都能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保存,快捷地进行检索和利用,迅速准确的完成分析和统计,大大提高了核电厂培训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三、数字化环境下改进核电厂培训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一)由纸质文件向电子文件转型是核电厂培训档案管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1.纸质培训档案在保管与利用中的缺憾

纸质培训档案大量形成后,占据大量的库存空间,在贮藏、保管等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与物力,无形中增加了核电厂的运营成本;在对历年积累的大量纸质培训档案资料进行检索时,由于纸质培训档案覆盖员工人数多,涉及的项目多,种类繁杂,时间跨度不一,在手工查询的条件下,不能快速、及时地提供培训档案信息,为企业发展服务;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不能令馆藏的培训信息资源实现快速传送及有效更新。

2.培训档案数字化的优势

通过将培训档案数字化保存在核电厂的服务器中,并在局域网上为用户提供使用,既方便用户对培训档案的利用,又避免纸质档案在借阅利用中产生损坏、遗失,还能提高纸质档案的使用年限。管理者与员工轻松查阅自己所需的信息,使培训档案的利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二)核电厂培训档案的数字化建设为企业的专业化运行模式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通过培训档案的数字化建设,能实现培训档案信息跨地域、跨空间、更快速的传递和更便捷的资源共享,为核电企业多机组、多厂址、跨地域的运营模式,提供更快捷的培训信息服务、更有效的培训档案支持。在新形势下更好地满足核电企业的发展需要。

四、数字化环境下如何改进企业的培训档案管理

(一)无纸化考试在核电厂内部的推广与应用

在核电厂的培训纸质档案中,员工内部培训、授权、考试的试卷占了很大一部分,其中有很多培训都可以用无纸化考试的方式进行。

通过推广无纸化考试,可以充分优化资源,提高效率,减少大量试卷等纸质培训档案以及随之而来的阅卷、统计、汇总、库存等工作。员工的考试成绩将由系统统一回收,转化成数据并作永久保存,方便检索与利用,更好的为核电厂发展服务。通过计算机详细地记录员工的答题情况,可迅速、准确、科学地分析员工的培训情况,为管理者提供翔实的培训档案与资料,帮助管理者及时了解员工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组织下一次的培训,从而不断地优化企业的人才队伍,帮助核电厂有效提高核心竞争力。

(二)建设培训档案管理数据库,实现资源信息共享

建设培训档案管理数据库是核电厂培训管理数字化的重要手段。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前身之一的秦山核电有限公司早在2004年就建立起培训档案管理数据库。将培训需求的提出、培训过程的审批、培训教材的保存、培训成绩的记录全部以数据库的形式进行保存,大大减少人力物力,在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了每一个培训项目档案的完整性,大大方便培训成绩的查询和利用。

员工通过数据库可快速了解自己历年的培训记录及成绩;培训管理者可方便的对历年培训项目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培训管理水平;企业管理者可以在选拔人才培养干部时可一目了然的提取备用干部的培训记录以作参考。

(三)建立重要纸质培训档案与数字培训档案的二元管理机制

篇8

关键词:档案数字化;档案意识;制度;网络;数据库

随着社会的发展,煤炭企业的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办公系统的网络化正在逐步完善,这就要求煤炭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加快数字化建设,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1 要进一步提高档案意识

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向各部门人员宣传和贯彻档案法,提高企业干部职工的档案意识,使大家明白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让大家知道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企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建立档案报送、收集、管理的长效机制,所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搞好档案工作,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

2 要加大经费投入,为做好档案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是重中之重,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的中心工作,档案工作往往容易被领导忽视。这就要求档案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档案工作的优势,特别是数字化档案的优势,努力进行档案信息的研编,为领导的决策提供真实、可靠、便捷的资料,努力向企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吸引利用者,提高档案工作的地位,引起领导的重视,争取领导在资金上,政策上的支持。

3 建立保障档案数字化的制度

在煤炭企业档案进行数字化的进程中,必须要建立完善的保障体制。对于归档工作中出现的不归档现象,要制定完善的归档制度,其基本内容应该包括:由单位统一制定的归档日期,各部门领导的年终考核测评中加入由档案部门针对各部门档案工作开展情况的测评等,这样将会对档案收集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也可以要求各部门指定专门的档案保存、上交人员,建立档案收缴督办制度,把档案上交、归档情况纳入到部门工作质量考核之中,提高其他部门人员做好档案收集工作的积极性。另外,还需要制定文档一体化工作制度、文件保密制度、数字档案鉴定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档案原件借阅制度等,这些制度必须要科学化、标准化、统一化和系统化,确保档案收集、保管的科学性。制度的建设必须要涉及档案收集、著录、标引、数据加工、检索、交换和传播流通等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档案工作中的无序、无组织和不系统现象,才能快速高效地推进数字化建设。

4 要积极推动网络化归档工作

当前,煤炭企业的网络化办公为网络化归档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只要充分利用好自动化办公这一平台,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归档就不难实现。各立卷部门的档案管理者在档案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和在专职档案人员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权限范围将所在部门产生的需要归档的文件备注上处理意见,通过自动化办公平台传输到档案馆数据库,年终时只要向档案馆移交一份组立卷清单即可,从而减少了档案管理部门的计算机输入工作。档案馆只需要对数据进行一些深层次的处理开发,数据输入影响数字化管理的瓶颈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好地解决。

5 档案的数字化先要保证重点档案的数字化工作

煤炭企业的档案部门主要为企业的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服务,但是将馆藏档案在短时期内迅速全面地数字化是不现实的,因此对保存档案的数字化要保证重点、突出特色。煤炭企业档案部门所保存的档案反映了企业的发展历程、包含了矿井在发展中克服的一些技术难题、重点科研项目的记录资料、一些重点的经营策略等,应该对那些对当前矿井的各类决策、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有重要参考价值、使用频率较高的档案优先完整进行数字化。对企业长远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档案要特别注其数字化的方式,提高这些档案的利用率。

6 建立重要档案数据库,保证重要数据的安全

建立煤炭企业档案数据库系统是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核心。要将档案全部转化为信息资源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和人力,还有部分档案属于企业机密,档案的数字化应抓住几方面的重点。一是建立收藏档案目录数据库。主要是根据单位各类档案基本情况,通过著录标引,把单位收藏的文本类、图形图像类和影音类档案的分类号、全宗号、档号、题名、责任人、形成的时间、数量、主题词、提要以及文件级的原文等基本情况录入计算机,建立基本数据库,这样可以通过计算机检索提供档案原件的利用。二是建立基层报表数据库。在煤炭企业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中,建立起状态数据库和基层报表,将各部门要报送的数据、反馈的信息通过网络系统直接填入所建立的数据库中,再按要求进行调整。并根据上级的要求和使用情况,及时、迅速、准确地做好基层报表的填报工作。

7 建立档案网站

篇9

关键词:高校;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199-03

图书档案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形成的一项专门档案,对于保护图书、合理开发利用及有效配置图书档案资源具有现实意义和作用。既是图书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高校档案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同时也是学校数字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设科学合理、实用方便的图书档案数字化系统,加强对图书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提高图书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是高校图书档案适应数字信息化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校图书档案管理的现状

1.图书档案涉及的范围、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目前,高校图书档案是以文本档案为主,并有部分电子数据档案,随着图书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图书档案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大量的图书资源均需要归档,且档案形式繁多,有纸质图书、数字图书、课件、音像、影像等,每年归档数量达数十万卷,日趋增长的图书档案数量与存放空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图书档案管理方式与图书管理工作对相关信息需求的矛盾逐渐显现。

2.图书档案的利用频率和数量日趋增长。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快速发展,与图书有关的业务,特别是数字化图书资源,其利用率日趋增长,据高校各年度图书档案利用情况统计数据表明,前来咨询、查询、调阅、下载数字图书档案的人次、卷次逐年增加,复制图书、期刊等数字化档案资料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

3.图书档案应用的范围和覆盖面不断扩大。长期以来,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服务于高校的学生和教职工,以及为高校相关部门的科研服务等,随着高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图书管理工作的范围也不断延伸,图书档案的利用范围和覆盖面也不断扩大。特别是近年来,图书档案资源不仅为本校学生和教职工服务,也逐渐向其他高校学生提供服务,甚至延伸到相邻社区,更多的为社会以及家庭个人服务,如我校的“学习在线”,主要面向社区的广大人群提供必要的学习等信息档案资源。

二、当前图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高校图书管理部门加大了对图书档案管理的力度,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图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但仍然不能满足社会各方面对图书档案信息的需求,依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传统的图书档案管理理念,难以满足信息化的发展需求。传统的“重存档、轻利用”图书档案管理理念依然根深蒂固,部分领导的图书档案管理意识薄弱,认为图书档案管理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而且占用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往往忽视图书档案管理的社会价值和作用,尤其是图书档案的数字化建设,不但需要硬件、软件的投入,还需要专业人才和资金的投入。因此,摈弃“重存档、轻利用”的档案管理理念,重视图书档案的社会价值和作用,才能转变观念,推动图书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2.建设管理资金不足,导致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等基础设施欠缺。图书档案的数字化建设需要一定的建设管理资金,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包括符合要求的建筑设施、计算机硬件设备以及配套的软件资源等。目前高校图书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设施因经费问题差距较大,软件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相对滞后,尤其是图书档案管理软件不能满足数字化管理的需要,目前的一些管理软件仅仅是对纸质图书档案的计算机辅助管理,忽略了图书档案归档过程的自动化以及系统管理数据的共享等功能,这些因素都给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带来了一定困难;基础设施的不配套以及传统的图书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图书档案管理信息化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部门应改变观念,加大对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购置相应的高性能服务器和计算机终端设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软件,充分利用图书档案资源信息为高校师生服务、为社会服务。

3.图书档案开发利用率不高。多年来,高校图书管理部门在工作中建立了大量的图书档案资料,除了本校师生的需求外,社会人群对图书档案信息的需求也急剧增加,但高校图书管理部门普遍存在“重藏轻用”的现象,很重视图书档案归档立卷工作,造成图书档案长期存放不动,变成了“死档案”,实际工作中也不注重图书档案的开发利用,缺乏“死档案”变“活档案”的主动服务意识。档案的价值就在于充分利用,我们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也在于利用,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图书档案的信息资源,为社会大众服务、经济发展服务,那么图书档案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4.图书档案的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图书档案的管理面广、量大,涉及到高校图书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具有系统性和专业性,图书档案工作人员不仅要具有一定的图书管理知识还应具备档案专业技术知识,以及相应的计算机和网络管理能力,掌握数字化信息的存储、检索技术,对图书档案的数字化网络资源进行有效地管理。但是,高校现有的图书档案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与师生对图书档案资源信息化的需求不相适应,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干部和一专多能的专业技术人员更是缺乏,这些因素制约了图书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和发展。

三、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原则

高校图书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对学校的资源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快捷、方便、高效地利用图书档案为师生的学习和科研工作尤为紧迫,新形势下传统的图书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信息社会条件下图书档案的管理要求,图书档案的快速更新、资源共享、快捷检索等管理方式,都要求我们改变图书档案管理模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

高校图书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应根据各地区高校总体发展规划和图书管理的实际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1.标准规范原则。高校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遵循标准化和规范化原则,这是实现图书档案服务自动化和信息共享网络化的前提。图书档案数量、种类繁多,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数字化资源的数据存储标准和规范问题,《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以及《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的颁布实施,为图书档案的数字化建设的标准和规范从技术和管理层面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如:它规定纸质档案采用黑白模式扫描的图像文件,一般采用TIFF(G4)格式存储、采用彩色模式扫描的图像文件,一般采用JPEG格式存储提供网络查询的扫描图像,也可存储为CEB、PDF或其他格式等。除图像存储格式外,扫描的色彩模式、分辨率以及数据库模式等,图书档案的数字化标准和规范应贯穿于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如案卷目录的标引格式标准、著录项目标准、目录与图像的链接技术以及网络传输、共享模式标准等,从而规范图书档案的数字化建设,确保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全面提升图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水平。

2.开放共享原则。高校图书档案数字化的目标之一是使档案信息资源准确方便快捷地提供给需要的师生,使图书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实现共享,以满足师生和社会对图书档案利用的需求。树立服务意识,充分利用图书档案的完整性、长效性,为师生服务、为高校的科研服务;在图书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做好图书档案的梳理、鉴别工作,除需要保密的档案外,能够对师生和社会开放的档案做好解密、降密工作,对形成的图书档案数字化资源及时上传到相关网站并适时更新,真正做到向师生和社会开放,通过局域网,实现省校和市校、县校甚至是乡镇成教中心的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在门户网站建立方便快捷的查询、下载系统,方便师生和社会公众足不出户查询、复制图书档案信息资源等。

3.安全可靠原则。高校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基础工作,大量的数字图书信息资料如果泄密或灭失、毁损,则可能对图书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到档案资料的保密要求,而且要考虑其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一是硬件设备设施的安全可靠,如建设符合标准的、规范的图书档案存储建筑和设施、购置高性能且能满足需要的服务器以及网络终端设备、数据信息传输、存储设备等;二是相关软件的安全可靠,根据高校图书管理部门的实际需要,购置或者开发相应的软件管理系统;三是数字化信息管理的安全可靠,如档案信息资源的自动备份管理、网络安全环境、操作人员权限授予和远程访问、图书档案信息保密级别、数据库之间的链接和数据交换等安全防范体系,从而建立健全相关的安全可靠性控制机制,保证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安全可靠运行,满足师生和社会的各种需要。

4.成本效益原则。数字化建设使得图书档案信息的收集、归档、存储和查询变得更加高效、方便和快捷,这是高校图书管理部门对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和建设的趋势,而且需要投入相应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高校图书管理部门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坚持成本效益的原则,既要保证数字化建设成功运行,该投入的资金要有保障,也要考虑到建设成本,统筹规划,避免浪费,做到经济适用、满足需要;在兼顾成本的同时,坚持效益优先,图书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师生学习、研究的需要,向信息需求者提供服务,体现图书档案的存在价值,在保障图书档案满足管理、需要和社会需求,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兼顾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经济效益和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

5.协调统一原则。高校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图书管理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形成了种类繁多、形式各异、数量巨大的图书档案,涉及到各职能部门以及相关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数字化建设需要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包括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调配、硬件设备的采购、软件系统的开发、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等;省校图书管理部门与市、县校图书管理部门相关资源的整合,如图书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与系统软件数据的相互链接、转换,实现图书信息共享使用。因此,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应统一领导,建立相应的宏观调控机制和管理协调机制,各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做到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积极参与数字化建设,全面提升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水平。

四、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探索

数字化和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传统的图书档案管理已难以适应图书管理工作,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和应用,彻底改变了图书档案管理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图书管理的效率,因此,必须多角度、全方位考虑图书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工作。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档案管理。制定相应的图书档案管理制度,如图书档案的立卷管理、归档管理、安全保密管理、查询调阅、存储备份、鉴定销毁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以及图书档案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如图书档案人员岗位职责、考核监督管理办法、档案管理量化考核指标等;规范图书档案流程管理,从图书初始信息获取、上报、审批、纸质档案的归档;与此同时,档案的数字化信息的导入、网上审批流转、归档同步进行,以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档案管理。

2.明确数字化建设目标,统筹安排数字化档案进程。高校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提供数字化图书档案信息为师生和社会实践服务,长期以来形成的图书档案如何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需要从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需要的角度对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进行投入产出效益分析,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首先,对经过甄别、鉴定的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濒危图书档案进行数字化;二是对需要永久保存的图书档案进行数字化;三是对利用、咨询频率较高的图书档案进行数字化;四是对具有地方特色的、珍贵的图书档案进行数字化,有目的、有重点地推进图书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加快实现数字化建设目标。

3.树立服务意识、转变服务理念,发挥图书档案的使用价值。传统的图书档案管理是“重保管、轻利用”,图书档案信息处于被动利用状态,咨询、利用率不高,实现图书档案数字化信息管理后,从根本上改变了档案信息的利用方式,社会公众利用图书档案信息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图书档案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应适应数字化管理的需要,改变服务意识和观念,从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根据不同用户的特点,开发用户需求导向的数字信息资源,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图书档案资源信息以及网络数据库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查询、筛选、整合在线推送到用户终端;对图书档案进行科学化管理,整合不同类型、不同载体的数字化资源,为实现图书的优化配置提供信息依据,提高图书档案利用率和使用价值。

4.建立风险安全控制机制。图书档案的数字化建设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相关人员的调配以及网络数字化资源的保障,在此过程中,因政策、人员变动、资金安排等因素,会产生一定的风险,如:组织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的变动导致软件系统开发的中断;资金预算不足或超支导致相关硬件购置不能如期举行;的图书档案资源在数字化信息转换过程中的泄密风险;图书档案数字化资源在查询下载、网络共享和在线传播等可能产生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等。因此,必须分别建立安全风险控制机制,如协调财务、政府采购、技术保障等部门共同论证项目资金预算,保障数字化建设的持续性运行;通过确定相关协议、合同、购买版权资源等,控制知识产权风险。为了保障图书档案资源网络信息安全,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控制措施,如权限管理,对管理人员和访问用户,根据不同级别赋予相应的管理权限和访问权限,从而在后台和前端降低图书档案资源信息安全风险,此外,结合身份证识别技术和信息加密技术等网络安全技术,实现对网络安全风险的控制。

五、结语

在信息社会条件下,图书档案已经步入信息网络化、存储数字化和服务自动化时代。但是,高校图书管理部门在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往往各自为政,从局部管理需求出发进行数字化建设,忽略了图书档案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以及数字化的网络共享、开放便捷等特征以及网络风险、安全因素等,因此,各地图书管理部门应根据图书的总体规划以及各地图书管理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统筹兼顾,快捷高效地实现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建中.战略思考―图书馆管理的10个热门话题[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21.

[2]钟伯英.论图书档案为社会经济服务的重要性[J].南方论刊,2013,(3).

[3]丁恩多.我国数字档案馆研究综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1).

[4]陈瑞萍.土地档案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J].科技传播,2012,(3).

篇10

【关键词】档案 数字化 意义 作用

企业档案信息资源是企业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要求档案信息化管理,档案信息化是满足企业日益发展需要的重点工作。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只有将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在企业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出来,档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因此,如何把所有企业档案变成现实有用信息资源,迅速、快捷地为利用者提供服务,为企业重点工作服务,更好地适应企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是当前档案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运用数字化技术、信息化技术,把档案变成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行共享发挥档案真正的作用,档案数字化是势在必行工作,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一、企业档案管理现状及实现档案数字化的意义

(一)当前企业档案管理现状

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档案馆藏档案的保存主要以纸质载体形式保管,以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用人工方式为利用者提供利用服务,档案的利用率很低,很难适应当前企业快速发展的进程,档案信息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难以充分实现,严重制约了档案信息化发展。

按照集团公司“十二五”档案数字化率达到80%的目标,我公司档案中心把档案数字化把档案信息化建设列为我单位2013重点工作,即档案数字化作为档案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制定了本单位数字化工作和数字化范围方案,到本年底我公司档案数字化实现60%的数字化率的目标。目前已经招标的资质的数字化公司开展工作,按计划两年完成这项工作。

(二)档案数字化的定义

档案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数字摄影(录音、录像)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等高新技术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其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联结,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实现资源共享,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

(三)当前企业档案数字化的主要内容

1.档案目录信息的数字化,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2.载体档案的数字化,如纸质档案、档案缩微品、照片档案及录音录像档案等的数字化,建立档案影像数据库或多媒体数据库;3.档案专题信息的采集与建库。

(四)企业档案数字化的意义

为适应企业现代化发展,企业档案管理必须进行数字化管理,既档案原件数字化,在利用过程中快速提供利用, 为企业重点项目和经营发展准确提供数字化档案,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化形式的档案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发挥着与原件同样的凭证价值和重要依据作用。

二、企业档案数字化的作用

(一)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档案管理“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任务,其核心是资源建设。资源建设包括两大任务:一是现有馆藏档案的目录数据库建设和馆藏重要档案和照片、录音、录像档案的数字化;二是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

(二)利于长远发展,保护档案原件

1.用数字化的档案代替原件使用,保护了档案原件;2. 数字化副本异地保存,输出缩微胶片供永久保存。这样可使这些档案资料在出现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不会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有利于档案的长远发展;3.恢复档案材料模糊褪变的字迹及对污损残缺照片档案的修复。从今年我企业组织部门利用数字化文书档案充分得以证明,在编写组织沿革利用数字化档案的事例上,从人数上和利用卷上证明了数字化档案在保护档案原件上的作用。

年初我企业组织部门重点工作是编写我企业组织史,自六十年代初建厂以来,我厂没有做过这项工作,下设的二级分厂、机关处室共63个单位,全部到档案馆查阅文书档案,反复利用文书档案原件会严重损坏档案原件,为了保护文书档案原件,档案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把机构设置、合并,干部人事任免职,表彰通报、高级职称等相关档案用数码相机进行数码像机拍照,按时间、关键词进行分类,存放在计算机内提供给二级单位、处室利用,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有效的保护档案原件,减少了因查档案原件对档案的损坏。在编写组织史这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数字化档案的作用,这次有效尝试增加了企业档案数字的信心和决心,各级领导也更加支持档案中心档案数字化工作。

(三)改善档案的利用方式,提高利用率

1.一份文件以数字化形式同时提供给多个利用者,实现资源共享;2.数字化文件可以通过网络传输,能异地调阅利用,扩大了档案的利用空间;3.档案数字化以后,将已开放的档案上网,利用者可以随时使用开放的档案文件。“时间”不再受限制,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4.检索时间加快,接待利用效率的很大的提高。利用时间由原来的平均20分钟缩短到仅需几秒钟。

(四)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档案人员工作效率

数字化管理后,纸质载体的档案转为机读档案,既节约了保管费用,也节省了占地空间,查阅方便迅速,避免了反复印制资料造成的纸张和人员的浪费。数字化管理后使档案能及时归档,并能尽快提供利用服务。比如设计部门可以快速查到所需的数据信息,为技术改造节约时间。数字化档案管理使查询档案资料变得快捷、方便,做到足不出户可查所需,数字化使信息共享成为现实。

现在很多大型企业档案馆正在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把历史数据迁移到档案管理系统中,建立现代化的检索工具。对新形成的档案实行档案系统管理,把电子档案一同进行归档,形成高效的档案管理模式,直接利用电子档案。通过企业局域网进行计算机检索、阅读电子档案,在企业技术改造、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以前传统管理模式无法替代的,档案数字化以全新的形式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技术改造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篇11

一、开发高校档案专题数据库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高档案利用水平。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收集、加工、整理、保管档案资源,为教学、科研、党政管理等各方面工作以及广大师生、校友提供档案利用和信息查询服务。以纸质为主要载体的档案在利用中存在着明显缺陷:查询速度慢,利用效率低,而且容易造成档案实体磨损。档案专题数据库是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专注于用户的实际需求,按照不同的专题遴选有较强利用价值或潜在利用价值的档案信息,最大程度满足用户专题信息的需要,同时也可以实现各类专题数据的输入、修改、统计、分析、汇总等多种功能。因此,加快高校档案专题数据库的开发与应用,是档案资源利用创新的重要手段,是推动高校档案工作由“被动”向“主动” 服务转变的有效途径。

2.有利于实现档案信息的优化和增值。档案专题数据库是档案编研的特殊形式,是对档案信息资源的二次开发。未经加工整理过的档案信息往往是零散的、无规律的、浅层次的,通过对已有馆藏信息实行鉴定、筛选,并加以比较、概括、整理,深入挖掘尽可能反映主题内容的信息,将不同全宗和案卷中具有某一特定专题内容的档案信息提炼出来单独建库,从而实现档案信息的浓缩和增值。同时档案专题数据库突破了传统纸质档案编研成果的功能局限,具有使用方便、传递快捷、检索排列方式灵活多样等优势,提升了档案信息的内涵和利用价值。

3.有利于推动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提升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措施,是信息社会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现实要求。随着信息技术以及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建设功能强大的数字档案馆是高校档案事业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二是实现档案信息在接收、传递、存储、查询等方面的一体化管理;三是实现档案信息数据库资源共享。经过深入加工、整理、优化而形成的档案专题数据库,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信息来源,也是数字档案馆的重要后台保障。因此,通过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不仅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信息储备,也积累了技术基础。

二、基于个的高校档案专题数据库的主要类型

1.教学档案数据库。教学档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档案查询利用服务中,教学档案是利用率最高的。因此,将学生录取名册、学籍、成绩、学位、毕业登记表等构成的教学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构建教学档案数据库,可以为毕业生求职、出国留学、继续深造提供快捷方便的相关材料,同时也提高了档案部门检索过程中的查全率、查准率。另外,还可根据高校教学管理、教学实践、学科与实验室建设以及其他有关教学档案材料,分别建立各种教学专题档案数据库,如:教学管理数据库、教学信息数据库、教学研究数据库、教学成果数据库、学科建设数据库等,从而为高校开展教育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掌握教学动态,评估教学质量等提供准确的信息来源。

2.科研档案数据库。教学、科研是高校的中心工作,高校教师除了做好教学工作以外,还在日常的科学研究中形成了一系列丰富的、有价值的档案资源,主要包括:科研课题档案、科研管理档案、教师个人科研档案等。科研档案数据库作为科研信息的载体,它的建成使用不仅可以为高校各类科研人员及相关部门快速提供系统的信息支撑和有价值的数据材料,还可以通过数据库实现数据统计、分析、修改、输出等多种功能,这对于改进科研档案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学校科研水平提高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高校档案部门要在深入调查科研人员及学校领导相关科研信息需求的基础上,科学确定主题内容,把已归档的科研档案材料通过数字化加工,建立科研管理、科研项目、科研论文、教师著作、教师专利、科技成果等科研专题档案数据库,为学校科研工作提供丰富的科研信息支撑。

3.文书档案数据库。高校党政机关在各项日常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文件、会议记录及纪要、工作总结、计划,以及上级机关与学校有关党群管理、人事管理、行政管理的材料等构成了高校的文书档案。文书档案是学校过去各项管理活动的原始记录,也是学校各部门开展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学校各项工作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高校档案部门要对学校党委、行政部门每年产生的应归档的纸质文件及时实施数字化,并对接收的电子文件进行实时录入管理,根据文书档案形成部门及内容等,分门别类地建立各种专题数据库,如:行政发文数据库、党群发文数据库、会议纪要数据库等,通过提供文件信息的检索和利用,从而为学校党政部门各项管理活动及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保障。

4.干部人事档案数据库。高校干部人事档案是记述和反映高校教职工个人经历、德能勤绩、工作表现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发挥着重要的凭证作用和准确的信息作用。在涉及干部的提拔聘任、工作调动、职称晋升、学历提高、进修学习、工资变动等方面,都需要借助干部人事档案,利用频率较高。建立干部人事档案数据库,要借助专门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专用软件,通过人工著录个人基本信息、将纸质档案扫描加工转换成可供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数字信息等步骤,运用相应的管理软件或网络进行查询、利用和管理。高校档案部门可以结合干部人事档案特点,在目录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干部任免、职称晋升、教授专家、工资变动等专题数据库,通过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信息检索、动态统计和结构分析功能,从而为学校人事部门以及教职工个人及时、准确、迅速地提供信息和数据,更好地为领导决策和相关部门的工作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查询利用服务。

三、基于个的高校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实施路径

1.确定选题。选题是专题档案数据库建设的第一步,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应当认真分析档案利用规律,坚持遵循实用,兼顾特色的方针,注重分析档案应用规律,对档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准确的细分和定位,了解学校领导及相关党政部门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结合馆(室)藏档案内容,按照不同的专题,遴选出有现实利用价值和潜在利用价值的档案主题开展编制工作。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把利用率不高的档案信息资源都以数字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

2.数据采集。高校档案数据库信息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馆藏档案的数字化。通过计算机录入、电子扫描、数码拍摄等方式将纸质和其他介质的档案转变成计算机可识别处理的数字信息;二是通过高校档案网站或档案管理系统接收的各归档单位的应归档电子文件,按照确定的专题,选取专题数据库所需要的信息内容;三是网络相关信息资源。通过关键词检索、全文内容检索等手段,在海量的信息资源中查找所需要的专题数据材料。数据采集是数据库建设最基础工作,要在保障人、财、物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并根据专题内容,合理确定数据采集范围。

3.加工整合。通过数字化采集的档案信息往往是零(下转第40页)(上接第42页)散、杂乱、无规律的,因此必须对这些信息资源要进行数据分析和重组,按照某种联系归类排序,转化为系统的、有序的、深层次的档案信息。要针对不同的专题数据形式制定统一的数据库字段和数据格式,对于采集到的不同类型数据进行技术加工和整合,不符合规范格式的要进行统一转换处理,确保整个专题数据库的规范性、标准性和可共享性。专题数据库建设不仅要包含目录数据库,包括全宗级、案卷级、文件级目录,还要开发档案全文数据库,涵盖文本、图形图像和多媒体等。

4.构建平台。档案专题数据库建成后,应将各类专题数据库刻录于光盘或存贮于磁盘、硬盘等仓储平台中,并通过传输平台、窗口平台以及其他工作平台向用户提供查询或自助查询服务。因此,专题数据库建成后,在切实保障全文数据库安全的前提下,要通过学校档案门户网站、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等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拓展专题数据库的使用价值。特别是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是有效搜集、整理、存贮档案数字信息资源并及时、高效地提供档案信息查询利用的平台,是档案信息用户利用数字档案馆时提交申请、检索、咨询的基础交流工具,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真正发挥专题数据库应有的功能和利用价值。

开发档案专题数据库涉及OCR识别技术、信息存储与压缩技术、全文检索技术、图文关联技术、网络传输与安全技术等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因此,高校档案专题档案数据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确定好选题,保障丰富的信息资源,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充分发挥专题档案数据库的作用,为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及师生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篇12

一、人事档案数字化的意义

1.减少查询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传统的干部档案查阅,基本上都是先根据姓名查看档案号,再根据档案号调出档案,然后手工翻阅,如果要查询一本比较厚的干部档案,查阅人员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而数字化电子档案只需要在计算机的人事系统上输入姓名直接查询并按所需查阅内容点击查阅,只需要几秒钟就能调阅一本档案。实现了快速查询和检索,使干部档案得到了充分的开发与利用。

2.节约干部档案的管理成本

过去,要提高档案的利用率,通常都是用增加档案人员和办公费来实现,导致档案的管理成本大幅增加。而数字化电子档案管理使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转为机读档案,不仅节省了纸质档案信息在保护或修复过程中所需的人力、设备与耗材的费用,避免了人员的浪费,也节省了库房硬件环境所需的费用,极大地降低了档案的管理成本。

3.有利于对档案原件的保护

将纸质档案转变为电子档案信息,既方便了利用,也减少了翻阅对纸质档案的伤害,保护了档案的原件,避免纸张发黄变脆、字迹褪色等现象,使档案能长期或永久保存,有效地保证了档案的完整和安全,延长了档案材料的寿命。

二、医院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途径

1.通过医院网上招聘系统,建立完善的干部信息网络基础数据收集流程管理。

一是统一字段的设置。求职者在填报求职信息的过程中,通过系统设置的列表框、复选框等方式,对字符类较统一的项目作属性限制,避免录入过程中出现差错,如身份证号码、出生年月、性别、籍贯、简历时间等,同时也通过众多的数据验证程序,验证输入数据的合法性,数据库表字段的设置也会设置一些限制,如果误差太大,也一样会在提交过程中提示无法执行,从而促使求职者检验并更正数据。提高数据精确度。

二是细化个人信息模块。在个人信息模块设置上,根据干部档案的十大类的分类要求进行设置,求职者在录入信息时,特别在个人履历、资格证书、获奖情况、科研成果、学术论文、在校学生工作任职情况、家庭情况、证书图片上传中必须进行细化填写,以便于入职后的人事档案系统的丰富与建立。

三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为招聘工作提供了丰富多彩,效用优良的媒质,以多媒体记录招聘人员信息,以其信息量大、高密度存储、便于使用等诸多优点,成为我院招聘工作中一大亮点,为医院选拔人才提供了可视、可读的信息,摆脱了以往记录个人材料单一的纸质文字记载,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生动全面记录各专业考生网上视频面试信息、考场面试视频信息和音频信息,面试官评语及评分,临床科室考核情况、心理测试分析、专业理论及英语考核、体检情况、招聘考核小组意见及录用批示等材料,针对档案实体情况,制定合适的处理方案,如纸质、照片等材料,通过高速扫描仪进行数据的采集、压缩、储存等数字化处理,成为各录用人员统一的数字化档案信息,最大限度地将档案实体上所负载的信息保留下来,准确、完整、真实记载各类人才原始的档案资料。

四是整合人员数据,医院网上招聘系统与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实行无缝对接,建立入职人员电子档案。

2.建立审查监督机制

在干部电子档案收集的过程中,注意把好“三关”:一是审查关,人事科和人事档案室严格履行审查手续,从电子档案材料形成开始就把真实性、合法性和实用性作为人事电子档案材料鉴定和取舍的标准。二是程序关,人事电子档案形成涉及多个部门和环节,既有组织形成的材料,也有个人提供的材料,严格遵守个人上传证件材料与个人档案记录一致的原则,忠于真实,杜绝弄虚作假。建立个人诚信记录及职业信用记录,使之成为个人职业生涯的信用资本。三是处罚关,严肃处理档案材料中弄虚作假或故意不作为两种极端行为,对伪造档案,篡改档案等行为给予严厉的制裁。

三、医院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成效

1.为“知人”“善任”提供全面的材料

由于电子档案中记录的是干部的个人履历情况、诚信状况、干部在录用、考核、专业技能、专业资格、科研成果、晋升、培训教育、奖惩情况、工资福利、健康状况等方面情况的记录,改变了以往人事档案内容单一的模式,注重反映一个人的个性特征,通过对入职人员绩效以及信誉做出的评估,建立员工翔实的个人职业信用档案,为单位选拔人才提供详尽的材料,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稳定干部队伍提供有效的数据分析。

2.个别材料向个人公开增加透明度

通过人事档案管理信息服务平台,输入职工姓名及工号和密码,实现人事档案远程化查找和利用。把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中除一些组织考察材料、群众意见汇总等涉及保密的档案仍要继续保密外其他一些非保密信息向个人开放,如履历表、年度考核表等自己填写的表格,对这些信息个人只有查阅权利而没有修改权利。在一定范围内开放档案,保证职工对档案的知情权,便于档案的利用,促进档案的完整、真实和透明。人事档案信息部分向个人开放,不仅方便了职工对档案的利用,而且增强了公众的档案意识,对人事档案工作也起到了监督的作用,使人事档案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3.减少对纸质档案的伤害

通过扫描仪把纸质的原始档案中利用频率高、利用价值高的档案材料传输到计算机中,形成个人档案信息基础数据,有效保护纸张载体和字迹,利用部门或上级领导可根据需要进行查阅、打印、摘录,避免反复调用原件,更好地保护实体档案。

4.数据共享,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

通过建立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基础数据库,实现多个平台进行访问,为不同部门提供各类人员基本信息的共享。数据库的建设,不仅可以支持人事管理部门的管理,为综合研究分析本单位人员信息,开展高层次的档案信息服务和人才选拔工作提供帮助,为人事部门科学的决策提供准确信息,更方便领导调阅,为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全方位的人员信息,有利于人才的挑选,通过实时服务,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效率和人事档案利用效率。

5.实现人性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篇13

【关键词】国土资源档案 数字化建设 探讨

最近我省国土系统大力实施“数字国土”工程, 有力地促进了国土管理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现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开展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

1.开展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意义

国土档案数字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是顺应时展的明智之举,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可以极大地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更为重要的是档案数字化能够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科学配置、合理组合,以适应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开放,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档案数字化,适应了社会发展对档案工作要求和利用需求,已从过去的点信息、片信息的需求,逐步向全面信息的需求转变,只有数字化的档案工作才能满足这种社会需要。

2.开展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对策

规范档案工作基础。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包括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一是资料齐全。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各类原始档案资料、图片和物件等是重要法律凭证,必须搜集齐全,确保原始档案资料搜集不遗漏、不缺失;二是分类科学。要按照《档案法》和档案分类方案的要求,对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表格、台账、图片、物件等,采取分年度、分问题、分级别、分保管期限等从总到分的方法进行分类;三是组卷合理。按照各类档案形成的时间顺序合理组卷,要做到分类清楚、分级适当、确定保管期限准确;四是编目系统。题写案卷标题,要结构完整、合乎语法、标点准确、文字简练、概括准确。排列卷内文件,编写页号要按文件材料形成的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密切关系。要认真填写卷内文件目录和备考表及案卷标题,并进行复查装订;五是部门立卷。对在国土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各种资料,随时收集齐全,分类整理,组成保管单位,由该项目负责人审定,经部门负责人审查合格签字后整理立卷;六是录入系统。综合档案室再根据《分类方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确定分类号、保管期限、编制档案号,填写案卷目录并将案卷目录录入档案管理系统,把案卷排列上架,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使档案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开展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首要条件是要加强档案软硬设施的建设,为实现档案数字化提供条件。一是要建立档案软件管理系统。在单位综合档案室建立档案管理软件总系统,在各科室、各部门建立分系统,组成系统之间纵向和横向联通,设定各系统终端的使用管理权限,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二是要加强经费投入。在每年的财务预算中列入档案数字化建设项目经费,可以自主研发,也可采取市场化的方式,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国土资源档案管理软件供应商,确保与目前使用的档案管理软件相兼容。三是要配置相应的设备。要配置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需的自动化办公设备、多媒体应用设备、光电处理技术设备和系统使用安全保密技术设备,保证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顺利进行。

突出重点稳步实施。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要突出重点,稳步实施,构建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新模式。一是建立档案数据库。在建立档案数据库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国土资源档案数据库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其次采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实现原纸质文件信息数字化;二是电子文件的收集和积累。电子文件包括电子文件内容、电子文件载体和电子文件显示、修改的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平台的组合,是未来档案数字化最主要的来源。必须及时对所形成的电子文件进行收集积累,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维护它的系统性、完整性,为电子文件的数字化归档打下基础;三是档案数字化与上网利用同步。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与上网利用同步,是“数字国土”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和保密工作的要求,将公开的档案信息在互联网上向政府和社会提供国土资源档案信息查阅,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提高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利用的综合能力;四是扫描文件数据与目录数据挂接核对。确保目录与扫描文件的正确对应,避免在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利用中出现文不对题的情况;五是数字档案要做好备份。应建立科学安全的保管存储体系,及时做好备份。

3.开展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建议

如何保证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质量?

3.1认真学习档案法律,增强档案法制意识。必须认真学习宣传《档案法》和《土地管理法》,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意识,以促进档案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3.2 加强档案业务培训,提高档案人员素质。要按照《档案法》的规定和要求,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以促进档案管理水平和利用水平的不断提高。

3.3 健全档案管理网络,强化档案管理职责。做好国土资源档案工作,必须要健全档案管理网络,充分发挥兼职档案员的作用,以保证档案工作的连续性。

3.4加强档案组织领导,狠抓档案制度落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应做到既抓档案部门的工作,又抓文书部门的工作;既抓档案管理工作,又抓档案移送问题;既抓硬件方面的建设,又抓软件方面的建设;既抓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问题,又抓各项制度的落实问题;既要全面组织,又要相互协调;既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的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

总之,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各项档案管理制度得到贯彻实施的有力保障,将为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篇14

关键词 档案管理 思路 数字化

目前,对档案进行管理逐渐的实现数字化,运用现代技术能够将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计算机的网络技术,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将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转变。

一、数字化的档案

对数字化的档案进行管理指的是对具备相应价值的语音、软件、图像、影像、文本以及科学的数据进行整理、加工以及保管,实现电子的存取。在档案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数字化的档案,它能够体现信息化建设的综合实力,也是档案馆实现信息化的要求。

二、重要性

随着多媒体的技术、数据库的技术以及计算机的网络技术不断发展,逐渐的出现新型的档案信息状态,也就是档案的数字化。目前,各个领域中都在广泛的使用计算机,使数字化的档案逐渐形成,同时也就形成了数字化的管理。它能够将地理位置不同以及载体不同的信息通过数字化形式进行存储,运用网络进行连接,实现资源的共享。

数字化的档案使信息的对象进行转变,由纸质载体的档案转变成为机读的档案,将保管的费用有效节约,将占据的空间有效节省,同时使档案的查阅得到有效简化,避免对资料进行反复的印制而导致资源浪费。数字化的档案能够对资料进行及时的归档,同时可以对资料进行充分利用,将办公的效率有效提高。

对数字化的档案进行管理,能够促进档案的领域中不断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讯技术,使档案管理的方法、技术以及理论进行转变,使档案的信息资源实现共享以及有效的利用,将档案信息在增值方面具备的作用充分发挥,促进档案事业发展,将档案的作用以及地位进行有效的提升。

在将档案进行数字化的处理之后,社会公众以及职能部门可通过管理系统对需要的档案以及信息进行及时查阅和有效利用,不再受到各个方面的限制,同时也避免重复的劳动以及时间的浪费,这将会使工作的效率有效提升,使成本有效降低。除此之外,档案会因为经常性的翻阅出现破损或者是丢失,使永久性的保管受到严重影响,在进过数字化的处理之后,在对档案进行利用时可以通过电子的方式,将使用原件的频率有效降低,保障了原件的安全。

三、思路的构成

(一)管理人员素质

在进行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管理人员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随着档案的数字化发展,档案的信息在不断的增长,对档案的利用也在不断的增长,导致对数字化的档案进行管理成为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对数字化的档案进行管理时,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就是管理人员,同时管理的工作对管理人员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管理人员不仅仅要具备相应的管理知识,还要对一些网络的基本技能进行掌握,如数据库与网络的管理、数据的录入以及计算机的操作等等。对管理人员要进行相应培训,运用新的方式、机制、思路以及体制,依据以人为本的原则,使管理人员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对管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以及培训,使管理人员能够将相关知识进行更新,对相关技能进行有效的掌握,对管理工作的知识点以及环节进行详细全面的掌握,在进行管理工作时能够使用现代化的手段以及技术,对数字化的档案进行有效管理,将管理的工作有效加强。

(二)个性化的服务

对数字化的档案进行管理并不是对某一个具体的档案馆进行管理,它管理的对象是由社会资源构成的档案体系,为档案的使用人员提供动态化以及形式多样的管理服务。在对数字化的档案进行管理时,依据档案使用人员的需求将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强调的是运用自身在档案方面具备的能力以及信息为档案使用人员创造相应价值,将档案使用人员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实现价值。对数字化的档案进行管理时,档案的管理人员要将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同时将创新的精神以及研究的能力充分提升,将服务进行有效的创新,为档案使用人员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三)与社会的信息进行联结

在对数字化的档案进行管理时,与社会的信息进行联结,能够使数字化的档案在使用方面的效率有效提升,同时能够满足发展的需求。将相应的网页或者是站点在档案的信息网进行设置,将情报、档案以及图书进行有效的结合,打破了单一局面,使社会的信息系统得到有效完善,实现一体化的管理,将整体的优势充分发挥。在进行社会的信息系统建设时,主要的内容以及前提就是实现资源的共享,将整合的目录进行建立。

相同的档案在进行数字化的处理之后,会呈现出不同格式。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标签图像的文件格式以及便携的文档格式这两种。其中,对文件输出的分辨率没有较高要求或者是内容相对较多时使用便携的文档格式;对图像文件输出的精度具备较高要求的时候使用标签图像的文件格式。

除此之外,在对数字化档案进行存储的时候,可以使用光盘、磁盘的阵列以及服务器等形式,将数字化档案的安全性有效提升。在进行目录机构的建设时要依据档案类别进行,依据文件档号对经过扫描的文件或者是图像进行命名,然后存储与相应目录之下。对存储的结构以及文件的名称进行规范,使管理的工作有效加强,对文件进行有效的利用。

四、总结

目前,对档案进行管理逐渐的实现数字化,运用现代技术能够将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数字化档案的管理工作,我们要充分意识并且高度重视其重要性。在对数字化的档案进行管理时,要对管理人员素质、个性化的服务以及与社会的信息进行联结充分重视,使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效顺利的进行,对数字化的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实现资源的共享。希望本篇文章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敏.浅谈加强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重要性[J].企业导报,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