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商业文化活动范文

商业文化活动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1: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商业文化活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商业文化活动

篇1

早在上个世纪民国时期,王孝通先生就在著名的《中国商业史》一书中提出:我国早在“神农、黄帝之间,商业规模已备。综计世界诸国,惟埃及开国,较我为先;他若希伯来、腓尼基、巴比伦等,世所称为商业发达最早者,犹俱在我国之后;至如近世著名商业国之欧、美诸邦,当时商业,尚未萌芽。”

由于商业文明发展的最直接结果必然是早期商业城市的繁荣,而近几十年来的城市考古学已经证实:中国不仅是世界上商业城市出现最早的国家之一,而且,一直到明清时期,中国商业城市发展远远领先于世界。所以,把华夏文明简单概括为农业文明的观点,是不符合华夏文明客观情况的。纵观中国古代商业文明催生的商业城市,两汉时期的西安、洛阳等都城代表了世界商业城市的最高水平,唐宋以后的苏州、成都、扬州等地方城市的商业繁华,也远远超出了同时代的西方商业发达国家的任何城市。扬州是中国古代地方商业城市中的杰出代表,通过对古扬州地区和城市商业生产活动、特点的分析,对于探寻中国古代商业文明发展的轨迹和特点,全面而客观地切近华夏文明的多元化本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古扬州地区及城市商业生产活动

古扬州地区商业生产活动发达,是古代扬州城市商业繁荣的历史背景。扬州地区自古“俗好商贾”,形成了独特的地域商业人文景观。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古代江淮地区“俗尚商贾,不事农业”,这是古代扬州地区和城市商业文明的基础。

《旧唐书》卷五九《李袭誉传》称:“江都俗好商贾,不事农桑”,另据杜佑《通典》的扬州卷《风俗》中说:“扬州人性轻扬,而尚鬼好祀。每王纲解纽,宇内分崩,江淮滨海,地非形势,得之与失,未必轻重,故不暇先争。然长淮、大江,皆可拒守。闽越遐阻,僻在一隅,凭山负海,难以德抚。”

扬州好商贾、不事农桑的生产结构特点,并非是该地区农业耕作不发达,恰恰相反,扬州地区拥有极为灿烂的农业文化历史。据张之恒在《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一书中的考察:龙虬庄遗址从第8层至第4层都发现人工栽培稻遗存,而从第8层至第4层栽培稻则从原始型向成熟型发展,这说明龙虬庄文化发展的1000余年间稻作农业是持续发展的,以稻作为主体的农业经济逐渐成为江淮东部地区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而且,稻作农业贯穿整个江淮东部的新石器时代。

扬州地区俗好商贾的地域人文特征的形成,与发达的农业生产直接相关。一方面,相对于农业生产活动而言,商贾行为无疑是一种“只消费、不生产”的活动,本地发达农业提供的足够数量的剩余粮食,是商贾活动得以顺利展开的一个重要条件。历史文献也表明,”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饥馑之患。……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干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另一方面,学者童恩正对于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和印度等世界上最早文明发展地区的研究表明,唯有以谷物栽培为主的农业,才能提供足够数量和富有营养的食物,使人口增加,定居得以实现,并能提供一定的剩余产品为社会分化的基础,从而促进文明的出现和国家的形成。扬州地区稻谷栽培农业,不仅完全有能力提供足够数量的粮食,而且可保证人口增加和定居得以实现的营养,这是扬州商贾活动盛行的另一个重要条件。

二、从中国商业发展历史的规律和特点来看,古扬州城市正处于中国商业活动开始由北向南转移的关键时间和关键地域。

一方面,周长山在《汉代城市研究》中指出:“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都在经历着巨大变化。随着铁器的应用,农业和商业的分离,推动了城邑的进一步发展。”“城邑的扩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商业的发达,城与商品交换的场所――市日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城市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感受日深的客观存在。”

另一方面,王孝通在《中国商业史》中认为,“春秋之商业,可分为二期:第一期为黄河流域之商业,第二期为扬子江流域之商业,故其时强国之势,亦由北而趋南”,即春秋初期,中国古代商业以北方黄河流域最为发达,这和学界长期坚持的北方黄河文明在早期最为发达,而南方长江流域经济相对落后的观点完全一致。但是,到了春秋晚期,中国商业活动的繁荣出现了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南移的情况,“吴、越皆扼扬子江之口者,故其势渐强,然而所谓春秋之趋势,由北而趋南者,盖由黄河趋扬子江,又由扬子江上流趋于扬子江下流,岂非随商业之趋向而进行乎?”也就是说,中国商业经济活动发展的规律,是北方发展在前,南方发展在后,具体而言是从黄河流域逐渐转移到了扬子江下游地区。

从时间上看,春秋末期正是扬州城市的发生期,在地理区域上,扬州位于吴越国统治的扬子江下游,因此,可以推测扬州城市原始形态就具备了良好的商业活动基础。这也可以说是此后扬州城市商业形态占据主导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从扬州地区所属国家盛衰与商业发展的关系上看,扬州地区应该有过相当发达的商业活动。

扬州城最初为吴王夫差所建,后来被越国灭掉,其直接原因固然在于诸侯之间的军事斗争。但是,另外一个方面,与商业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仅仅依靠政治阴谋和穷兵黩武是不全面的。

据王孝通先生观点,“越之兴也,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虽由勾践卧薪尝胆之功,实系计然经营实业之力。”“吴、越之兴亡,率由于商业,商业之于国,关系大矣。”按照这种说法,越国灭掉吴国,与越国强大的经济力量直接相关,而越国经济又以商业活动最为突出,这里不得不提到中国商业发展的两个鼻祖级人物,一个是王孝通先生所说的计然,另一个则是人人皆知的范蠡。前者“尝南游于越”“长于牟利”,后者更是充满商业经营智慧,被尊称为陶朱公,民间则常常称之为财神爷。从越国商业经济发达乃至消灭吴国的情况来看,扬州城在属于越国期间,受到越国商业经济活动影响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四、古扬州城市的商业文明,早在吴王刘濞时代的盐业生产活动中,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

扬州的盐业活动究竟开始于何时,尚需要学界进一步考证,但是,扬州在汉初吴王刘濞时期,盐业发达已经著名国内倒是不争的事实。据《史记・吴王濞列传》记载:“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力富饶。”而韦明铧《两淮盐商》一书则说:“刘濞最重要的政绩有三,即铸钱、煮盐、造船。这三大产业,使得当时吴国的强盛 成为天下之首。”对于吴王刘濞时期的盐业经济为其带来的巨大财富,黄仁宇先生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里通过分析“七国之乱”的原因,有这样一个非常独特的看法:“实际上还有一个原因,则是吴国处于长江下游,煎矿得铜,煮水为盐,吴王即利用这商业的财富,减轻并替代人民的赋税,因之得民心。他又收容人才,接纳各地豪杰。”由此可以证明吴王刘濞时代,利用盐业积累的财富使国力富强。扬州作为吴国的都城,其商业繁华由此可见一斑。

由上可知,早在扬州城市的原始形态时期,不仅具备充分的商业发展的条件,而且,在原始形态的末期以盐业为标志,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城市商业活动中重要的内容。

二、古扬州城市商业文化的特征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形成了以务农为本的价值判断体系。经商则与社会正统道德观念相违背,公开言利的功利观念尤其违背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道德教条。因此,从商还是务农,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生产活动方式,而被赋予了道德价值意义。

扬州城市原始形态时期,商业活动相当发达,较早凸显了言商重利的社会风尚,并在道德观念上获得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由此形成了与传统伦理教义中重农抑商不同的道德价值观念体系。这既是商业生产结构形成的必然特征,同时,也是扬州都市文化不同于农业文化的差异所在。这正是扬州都市文化原始形态的第一个重要特性。其原因在于:一方面,马克思在考察古代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时指出,城市位置的选择有一定的条件,城市只有在对外贸易特别有利的地方,或者在国家元首及其权臣需要用自己的收入(剩余产品)换取劳动而把它作为基金支付出去的地方才能形成。虽然吴王夫差开凿邗沟的主观目的在于军事运输,但是,邗城不仅没有发展成为纯粹的军事城市,相反,邗沟在沟通南北运河水道之后,使扬州成为国内日趋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这在客观上大大刺激了扬州城市商业文明形态的发展。另一方面,一般而言,一座城市的兴起,往往是在这一地区农业相当发达,有了足够的粮食剩余可以满足手工业者等非农业人口的供应之后,才会在交通便利、人口聚集的地方产生城市。从地理资源条件上讲,邗城阶段的扬州,是非常适合这种城市发生模式的。

扬州的好商贾之风,导致了扬州城市与中国传统社会主流不同的道德观念。这里可以通过扬州对于历史上两个重要人物夫差和刘濞的道德评判看出。

篇2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渐塑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理想信念等。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需要,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优秀的技术工人与服务人才等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中职学校的性质、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决定了中职教育教学要贴近社会、贴近企业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导入相关行业、企业、职业岗位或工种的特定文化要素和职业规范要求,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中要融入企业文化要素。中职学生的行为方式能否适应企业文化,对他们能否立业成才有着重要影响。

不少中职毕业生,通过在校时的学习,具备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但是在企业上岗时面对全新的企业文化氛围,心理准备不足,缺乏对企业的适应性,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淡薄,无法在企业找准自己位置,不习惯企业的管理方法,导致自己的专业技能不能很好地发挥甚至被淘汰。究其根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目前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企业文化的渗透教育。

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文化的途径有很多,比如,在日常的行为规范教学中创设企业文化情景;在文化基础课教学中体现企业文化元素;在专业理论教学中融入企业文化要求;在实训技能教学中贯穿企业文化的氛围等等。校内商品经营活动中融入企业文化,也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校为了加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除了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积极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外,还开展了校园二手货交易活动、格子铺等商品经营活动。使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一些理论知识,还能通过校园商品经营活动,提前“练兵”,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能学习一些诸如商品采购的方法、进货渠道、促销方式等技能,使理论和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但是学校环境毕竟与企业的经营环境有比较大的差别,要使学生能在一个比较逼真的模拟企业环境中经营,就必须融入企业文化。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企业和社会的理性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加对企业和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作规范;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企业的竞争压力与职业责任,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巨大作用,从而产生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自觉地激起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热情和动力;有利于学生迅速适应企业环境和要求,顺利就业,并增强学生在社会和企业做好生存发展能力。

2 企业文化在校内商品经营活动中的具体运用

2.1 对商品经营场所进行精心布置,突出企业文化

经营场所除了商品陈列模仿企业柜台陈列和货架陈列外,应通过各种形式突出企业文化。综合运用标语、展板、产品、学生作品等形式宣传企业精神、价值观等。比如,制作著名零售企业的文化展板,把几家比较有代表性的著名零售企业的企业文化以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表现出来,不仅可以美化经营场所,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企业文化有一些感性认识。

2.2 订做带有文化内涵的工作服,让学生在从事经营活动时穿上

大家都知道,很多企业员工上班都要穿工作服。员工穿工作服,在外面可以宣传公司,在内部可以规范管理。很多服务性行业员工都穿着印有本公司LOGO和字样的服装,走到哪里都是一个流动的广告,便于识别,传递企业文化,标识企业形象。穿工作服还有一种心理暗示作用,那就是现在已经是上班时间,你所有的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就要放下,在外面所有不愉快也要忘记,你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来,这种心理暗示作用是很重要也很必要。员工的工作服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订做带有企业文化内涵的工作服,比如印有LOGO的红马甲,让学生在从事校园商品经营活动中穿上,一是让学生、老师这些顾客容易识别,也便于管理;二是暗示学生他们在上班,就像在企业上班一样,更有经营者的感觉;三是可以起宣传作用。从而使企业文化在经营中逐步对学生产生影响。

2.3 模拟企业制定校内商品经营的规章制度、操作标准

比如,可以参照某著名零售企业的规章制度,制定校园商品交易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包括收银制度、安全保卫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盘点制度、理货制度、防损制度、促销制度、值班制度、招商制度及营业场所5S管理等。在学生进行校园商品经营活动中,指导老师事先对学生进行培训,使学生了解各项规章制度,并按规章制度执行。老师要加强监督,发现学生有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要及时的给予教育,情节严重的,要规章制度进行惩罚。比如,在格子铺经营活动中,安排学生值班,有的学生经常迟到,甚至没到位。对于这样的学生,就应该按值班制度给予惩罚,以此培养学生遵守规章制度的精神。

2.4 充分利用专业课教学融入企业文化

从事校内商品经营的学生来自各个部、各个专业,但主要的是商业部的学生,商业部课程设计、安排一般都有《企业管理基础》、《商品推销技巧》、《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程,专业课老师也都有安排对学生商品经营活动的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结合课程特点,融入企业文化,并且在具体商品活动中给予指导,则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比如,笔者教授的是《企业管理基础》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会把沃尔玛、家乐福等世界著名企业和我国著名企业的企业文化介绍给学生,并且让学生看一些企业文化的视频。让学生懂得著名企业的企业文化,在校内商品经营中,有些学生就会把企业的一些经营、管理理念,比如“顾客至上”“质量第一”等运用到商品经营活动中。

篇3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启动仪式,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动员全公司干部员工,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深入贯彻省市公司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部署,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刚才党委书记就开展“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暨“作风建设年”活动作了动员讲话,工会主席宣读了公司20__年企业文化建设计划,营销副总经理宣读了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生产副总经理宣读了开展“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倡议书;部分二级单位代表也作了表态发言,并且举行了赠书仪式。我认为此次活动很有开展的必要,对于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开展“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暨“作风建设年”活动是一项重要工程,各单位要把该项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务求实效,努力把“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暨“作风建设年”活动推向新。下面,我就这两项活动的开展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正确看待公司作风建设的成绩和问题

公司党委一贯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始终坚持不懈“抓作风、促党风、带行风”,实现了三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协调发展。近年来,在公司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各项工作扎实开展,成绩斐然,得到了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以“三个百分百”满意率和99.89的高分取得黄州区行评第一名,并荣获了“湖北省第十届消费者满意单位”、“湖北省电力公司纠风和行风建设先进集体”称号,这些荣誉证明了公司行业作风建设是卓有成效的。

当然,在看到公司作风建设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公司少数干部职工在作风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创新意识不强,二是务实意识不强,三是办事效率不高,四是服务意识不强,五是自律意识不强。虽然成绩是主流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问题的个别存在、局部存在,因为正是这些个别、局部的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阻碍了和谐企业的创建,如不尽快加以解决,势必会对我们的事业造成严重的影响和消极的后果。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增加紧迫感和责任意识,大力推进“作风建设年”活动。

二、突出重点,认真开展“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暨“作风建设年”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公司关于作风建设的要求,切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公司,党委根据公司作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别作出了开展“作风建设年”、“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的工作部署。这两个活动名称不同,各有侧重,但内涵相通、要求相同,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都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各单位要紧扣主题,把握重点,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用求新务实的精神开展好“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和“作风建设年”活动。

要切实改进领导作风,特别是以“转变作风,促进发展”为主题,以“十查十看十抵制”为重点,有条不紊地开展好学习宣传、自查自纠、整改落实、总结提高四个阶段的工作,大力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改进行业作风,牢固树立“大经营”、“大服务”理念,加强行业自律,转变行业作风,塑造内质外形,以细节为重要立足点,实现公司优质服务工作观念的提升和工作手段的创新,不断提高全体员工服务的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通过服务细节的打磨锤炼和深入完善,促进企业自身的持续改进和不断超越。改进工作作风,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年”活动,着力构建全面精细化管理模式,全方位推动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各个管理环节的细化量化,进一步倡导流程管理、流程改造和流程优化,倡导根据流程理顺结构,明确角色及职责,使业务有序运作,真正做到职责明晰、分工明确、执行有力,全面提升公司精细化管理水平。

要在公司范围内要倡导学习,努力形成学文化的良好氛围。领导班子成员要以身作则,加强自身文化学习,为员工带好头,领好路。各支部要充分发挥堡垒作用,充分发动员工,到员工中去,利用各种形式和载体,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引导员工正确的文化价值倾向和政治倾向;员工也要将自己置身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度,勤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增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为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坚持四到位,确保“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和“作风建设年”活动取得实效

(一)建立工作机构,确保组织领导到位。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是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公司要成立两项活动的专门领导机构,加强对活动的组织和领导。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自觉做“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先行者,亲自抓,带头抓、深入抓;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抓紧构建

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党团员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以实际行动为“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开展做贡献。(二)落实活动方案,确保具体措施到位。

制订方案、周密部署,是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公司党委精心制定的开展“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暨“作风建设年”活动方案内容丰富,关键就是要抓落实。各单位要根据实施方案,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认真策划,精心组织,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确、载体明确、步骤明确、目标明确。

(三)加强宣传工作,确保舆论宣传到位。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是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的思想基础。公司将在局域网上设立“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暨“作风建设年”活动专题,对活动的开展做专题介绍。各单位要通过多种宣传渠道,加强“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舆论宣传工作。要重视先进典型的挖掘和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在全公司上下营造浓厚氛围,展示电网企业文化建设、优质服务、奉献社会的精神风貌和社会形象。

(四)健全考核机制,确保活动保障到位。

我公司是地市所在地供电企业,承担着重大的政治及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开展将对提高公司员工素质、改善工作作风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活动的开展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健全的机制和严细的措施来保证落实,更需要切实有效的考核机制来保证实效。对活动开展情况,公司要建立切实有效的考核办法,要将此两相活动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班子年度业绩考核内容,进行严格检查考核。对于活动开展流于形式及出现作风问题的情况,要严究当事单位及个人的责任。要将“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开展与公司生产经营、落实40项制度以及优质服务等工作统筹安排、有机衔接,互为促进,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要力求通过作风整改,真正使公司广大干部员工有触动、有压力、有动力、有活力、有干劲。

篇4

一是农村群众文化要有“位子”。当前,农村民族民间文化活动丰富活跃,农民积极性非常高。但部分乡镇、村漠视文化工作,认为只要抓好稳定、计划生育等工作就行,对文化活动不关心,认为不是正事,使农村群众文化得不到重视,形成了农民群众“剃头匠挑子一头热”的怪现象。个别乡镇领导不仅不重视、不支持,还批评热心文化活动的村干部不务正业。建议乡镇、村把农民喜爱并渴望的文化与综治、计划生育等工作放在同等位置上予以高度重视,在每个行政村设一名文化专职或兼职干部,并把群众文化工作纳入基层领导干部考核。

二是文化活动要有“场子”。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公共活动场所都分到农户,大部分村社无文化活动场所。农民排演节目,好天在庄院地头,冷天或雨天分散在农户家中,没有固定场地,不便于排演管理。建议乡镇、村规划调整部分场地用作群众文化活动场所,让农民群众在开展文化活动时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去处。

三是开展活动要有“票子”。当前农民的文化需求空前高涨,特别是偏远乡村,农民朋友只要有饭吃饱,即使口袋无钱,也要开展活动。但买文化器具需要好几百元,农民没有这个经济能力。建议县、乡两级政府安排一定经费为村里购买一些群众文化活动需要的服装道具,对举办文化活动积极性高的村予以重点支持。

篇5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策划;创意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特征和含义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特征分析

对于传统的文化活动形式来说,其具有一定的小型化特征,而当前的文化建设不断凸显,并且整体文化活动形式也展现出大众化、公益性以及多样化等特征。其中所提到的大众化特征,是最为突出的,由于文化活动属于群众精神生活中主要的环节,而其活动的内容能够有效的将大众精神和生活需求反映出来,能够有效的展现大众的爱好与兴趣。人们在参与活动时,能够有效的起到消遣休息、美化生活、健康娱乐以及提升文化素养的作用。而其中的公益性特征也是比较明显的,在文化活动中,人属于主体部分,活动的社会的不同人群为了共同的爱好,共同参与到文化活动当中,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能够有效的凸显其公益性特征。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是多样化的,由于群众的生活观念在不断的改变,文化活动的形式也逐渐向多样化发展,其功能与作用也有着不同的意义,能够更好的适应于广大群众的需求,使其更好的参与到其中。

(二)群众文化活动的含义分析

当前我国的文化活动的开展,其作用与意义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的对政府形象起到维护的作用,政府在活动中起到组织者的作用,而整体活动的质量,是关系到政府在人们心中重要的形象,对树立政府良好形象是非常重要的。还能稳定和扩大文化队伍,更好的促进文化队伍的良好发展。并且也能将地方文化特色积极性的展现出来,将地方文化特点更好的展现给群众,为促进地方文化良好发展有着促进性作用。

二、群众文化活动策划以及创意策略

(一)活动策划策略

首先,应进行准确的定位,为了能够更好的凸显文化导向,在开展活动的策划中,一定要细致安排和组织,借助优秀和健康的文化形式来引领群众的思想,更好的提升群众的素质,能够让群众更好的意识到文化活动的重要性和作用。文化活动的开展其核心主要就是活动主体环节,如果活动失去其主体思想,那么该活动将失去其意义,所以在开展文化活动时,一定要重视策划工作,要明确活动主体,并将其个性展现出来,从而更好的运用文化活动将不同的思想传递给广大群众,使其产生共鸣,并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当中,对其心理带来一定的冲击,更好的提升群众的文化素质。活动策划,应该要明确活动主题,将好的、优秀的文化传递给广大群众,从而有效的提升群众凝聚力,对推动我国文化体系的良好发展有效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重视群众文化模式的多元化策划,应该要深入挖掘不同的资源,良好的调动和运用资源,从而更好的将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发扬开来,所以文化活动的模式应该向多元化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当前新时展的需求。可以通过将捐助型活动与文化型活动进行良好的结合,使两者间进行良好的文化沟通,将地区特色有效的展现出来。对于文化工作者来说要积极的与群众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广大群众对文化活动的想法和感受,更好的了解活动需求,从而满足群众的不同要求。在开展文化活动策划中,应该进入到基层当中,深入了解和结合群众需求,来制定相应的策划,从而实现文化活动的多元化。最后,建设良好的商业运作形式。在群众文化活动运作中,活动的策划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是保障文化长期发展的关键环节。应建设良好的文化活动商业运作服务中心,对服务制度进行创新和完善,从而更好的将文化活动的优势展现出来,提升群众参与度,为商业运作提供良好的市场和环节,从而实现我国文化体系良好发展的同时,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二)活动创意策略

首先,合理的运用地方资源,而对于地方资源就具有原创和地方特色等形式,在开展文化活动创意工作时,应该重视创新与原创,合理的降低活动要求。应该积极的对质量不高的原创文化进行积极、健康的改善,对内容进行创新,防止活动只重视质量和形式。而且地方特色属于文化活动的灵魂所在,在进行文化活动的创意中,应该重视特色文化的运用,进而有效的实现传统地方文化的良好传承和弘扬。文化工作者应该重视地方特色的运用,从而设计出更加符合传统文化发展的文化活动形式,使更多的群众了解地方文化,并且能够健康有效的实现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推动传统文化的良好发展,也能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其次,合理的运用逆向思维。运用逆性思维是有较多优势的,能够良好的破解常规思维无法解决的问题,并能够将其进行简化,使问题变得更加清晰易懂,从而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与质量。所以文化工作者在进行活动创意工作中,要有效的利用逆向思维,转变传统常规思维,重视创新,在运用逆向思维时,一定要重视不要出现抄袭或模仿的现象,要结合群众思想,设计创新型文化活动,从而更好的提升群众积极性,提升整体活动质量。

三、结束语

对于当前我国人们对精神文化以及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正在不断的提升,更多的群众自发愿意参与到文化活动当中去,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广大群众的爱好和需求,也能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所以应该对文化活动进行有效的改进,重视策划及创意等在文化活动中的运用,进而更好的保障基础文化建设的有效开展,为群众开展良好的文化活动项目,满足广大群众主体需求。

参考文献:

[1]于晶晶.群众文化的活动策划与创意[J].大众文艺,2014,08: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