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地理课程特点范文

初中地理课程特点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1:3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初中地理课程特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地理课程特点

篇1

关键词:初中地理;学习方法研究;教学方式改进

研究学生对某一课程学习方法的工作目的就是改变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现状,让每个学生都能边学、边理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根据我国初中地理教育的特点,地理教学比较枯燥,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方法也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地理教师通过初中生学习地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类现象进行探讨,通过地理课程的教学情境设计,对某一教学单元进行教学实施,探索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方法。

一、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的调查

兴趣是初中生学好地理课的前提条件之一,可以说,初中生是因为兴趣而学习地理的。现实中有一大部分初中生对地理课学习的兴趣不高,对地理课的学习,学生大致都经历了一个从有兴趣到基本无兴趣的学习过程。

从我对学生学习调查的总体结果来看,初中生对地理课的学习兴趣远远低于其他课程,主要原因在于地理教材的编排不适当,加之地理教师素质不高和现行教育体制存在问题,在有限的对地理课学习感兴趣的学生中,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多倾向于异国风光与地理现象等方面。

二、初中生对不同的地理对象认知程度的研究

初中生对不同的地理对象认知程度随年龄不同而变化。绝大多数中学地理教师认为,初中生的感性认知程度高,对于初中生来说,感性的地理故事和地理人物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就初中生对地理对象的认知程度来看,被调查的地理教师认为,初中生对地理对象的认知程度因人而异。初中生对具体的地理数据难以记忆或记忆的准确度不高,常常会发生张冠李戴的事,对地理课程的作用性认知程度不高,对某些地理内容难以理解,但对地理人物的认知比较深。从调查情况来看,凡是初中生难以认知的地理对象,均属于抽象思维范畴内的知识,因此,加强初中生理性认知程度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三、关于地理知识对初中生综合素质、个性特点影响的研究

地理知识对初中生的个人素质、个性特点的影响是在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针对这一现象,可以知道,地理知识对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点有正面和积极的影响。地理知识可以促进初中生形成良好的知识储备和适应社会的个性特点,对学生的成长有影响,但这种影响的大小因人而异。

通过中学阶段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点有以下几点影响。第一,各国地理的大轮廓和各个地域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对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有一定影响;第二,学生可以学到一种如何看待地理、环境和事物的方法,了解地理的多样化和地理现象的多重性;第三,学会分析地理事件的方法,了解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这样,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就会考虑得比较全面,并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法;第四,对于学生人生观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但这主要是靠学生自觉地阅读地理教科书和理解地理知识后,对人生观产生的一定影响。由此可见,地理知识对初中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点有正面的影响,教师均认为,地理知识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储备,为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四、初中生地理思维特点与地理学习方法的研究

初中生的地理思维特点以抽象思维为主,但也在不同程度上保留着形象思维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方法以理解记忆为主。通过调查研究,我认为初中生的地理思维特点对其学习方法有一定影响,但思维特点对学习方法的影响不是唯一的、绝对的,还有其他因素也在影响着初中生的地理学习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手段加以解决。

首先,对初中地理教学要有理念上的更新,因为目前对于初中阶段教学的方法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必须采用行动导向,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动起来,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也就是提倡地理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了解如何合作共事,如何与他人配合,通过小组分配工作的方式,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例如,使用一些文字、影像、用PPT做学习展示等,用讨论的方式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留作业的方式锻炼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从多层面、多角度锻炼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再次,课堂作业是地理教学的主要法宝,所以,课堂作业需要精心设计。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能调动起来,是否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关键在于课堂作业的设计,这就要求教师懂得合理设计课堂作业,加强课堂控制力,真正将行动导向贯彻到课堂教学当中。

五、中学期望的地理课程

中学地理教师认为,现行中学地理课程和教材应当改革。其中,90%的中学地理教师认为,改革中学地理课程应当首先改革现行中学地理教材的内容,减少教材内容。下面就是这些常年工作在中学地理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的改革意见:主张首先对中学地理教材内容进行改革,认为地理课程的生命和质量就是“少而精”,要精心编制好地理课程,为提高初中生的素质作努力。

篇2

王民: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思路是保持原来课程标准基本设计的“几个不变”:课程标准文本的框架结构保持不变,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保持不变,内容标准呈现方式和表述方式不变,修订策略侧重于课标的时代性、准确性、可行性。

课程标准修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前言”部分进行修改和调整:“课程性质”重新进行改写,对“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进行精简或归并。其中,对课程性质的阐述中,明确说明地理是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特点的一门基础课程。

2.对初中地理特点进行了完善:实验版课标中指出,初中地理具有区域性与综合性两个特点,而这两个特点同时也是地理科学的特点。然而,地理学科与地理科学不同,它还兼有教育性等方面的特性,所以2011年版课标中对地理课程特点的描述增加了思想性、实践性、生活性三个方面。

3.对课程目标进行了调整,特别是目标中明确增加了“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等意识养成的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初步形成尊重自然等意识。

4.对一些教师认为表述得不够清晰的课程内容标准加以修订,对部分课程内容标准的文字表述以及行为动词的选用作必要修饰;适当补充和增加学生生活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新成果和国家最新发展战略的新内容。

5.具体内容做了部分调整,使思想理念更注重前瞻性、时代性;课程标准与活动建议更注重明确性与可操作性;实施建议方面更注重适用性、实用性。

总体来说,前言部分与课程目标有所变化,课程内容部分根据国家发展变化有所改动,总量与实验版基本持平,删减或调整了部分过难、过繁的课程内容标准,算是降低了一些难度。

《中国教师》:王教授,您前面提到了在课标修订时对“课程基本理念”进行精简或归并。研读新课标,我发现这部分的“地理理念”由原来的6条变成了3条,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比以前阐述更加简洁、明晰,“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则强调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注重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对于课程基本理念的变动,王教授能否给老师们作进一步的解释?

王民:总的来说,地理课程理念基本思想没有太大变化,形式更简洁一些。前两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对学习内容的定位,用一个词概括就是“地理素养”,这个词在高中地理课标中有提到,而在初中阶段提出“对生活有用”“对终身有用”的地理,充分体现了“地理素养”培养的阶段性。

原来四条归到最后一条,“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讲的是三件事,一个是地理方法,一个是技术手段,一个是评价,其中提到的课程资源、学习方式、评价部分归纳到课标后面实施建议中去了。我个人觉得这些变动就是根据需要进行了调整,应该说现在的课标更加简明、清楚。

《中国教师》:为了使广大一线教师更好地落实2011年版地理课标的理念和目标,您认为教师应该关注哪些问题?

王民:这段时间我也一直在对教师们谈这个问题,义务教育地理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我认为教师应该关注以下几方面:

1.更好地理解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性质

2011年版课标特别明确了初中地理课程的性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基础课程。”既然性质中明确提出地理课程是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特点,那么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就应该体现出这种特点。以前的地理课程属于文科,而实际上地理是兼有文科与理科的性质,高中地理课标实验稿中早已明确这一观点,而现在初中地理课标的标准版中也已经明确,地理应该注重自然科学的性质。说得明确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增加一些实验、观察等方法,如果没有这些实际操作的方法就算不上是自然科学。

2.认真学习初中地理课程的几个特征

区域性、综合性是实验稿课标中已有的,而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是本次修订稿中新增的。教师们既要了解课标的性质,又要知道它的具体特征。这就要求教师们认真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区域性与综合性以外,思想性是不是应该表现出来,表现在哪一方面,生活性怎么表现,实践性又如何体现等问题。

3.关注、理解初中地理整体课程的设计思路

初中地理是以区域地理为主的学科。在课程设置思路方面,义务教育地理分为四大块: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教师们应该从整体上去把握课程设计的思想。比如,在整个课程系统中,“地球与地图”部分是基础,“乡土地理”是联系实际,“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是主体。“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又分为两块:概况与认识区域,这一点很多教师刚开始可能没有特别注意。“概况”主要是从自然地理要素方面去介绍的,如气候、居民、位置、经济等方面。而“认识区域”部分,“中国地理”也是从区域开始讲起:位置与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与发展。“世界地理”部分,主要是从区域层次方面去讲的:认识大洲、认识地区、认识国家,这一点是教师们应该关注的问题,即怎样从学习地理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篇3

关键词:即时通讯工具;初中地理教学;初中生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作为当前Internet上最为流行的通讯方式,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网络用户数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各类软件也开始在良好的时展背景下,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将即时通讯工具与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相融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地理课程学习体验,实现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高速”运转。本文将基于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相关教学建议,希望能够对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活动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网络即时工具的特点与优势

1.简单易用性特点

即时通讯技术简单、便利,用户不需要填写过多的组织信息,只需要在注册后便能够灵活应用。即时通讯过程中不需要较多的技术保证,学生便可以实现自行操作。

2.实用免费性特点

大量的即时通讯软件不需要额外支出费用,如学生常用的QQ软件、微信、微博、YY软件等,学生可以借助这些多样化的沟通技术方式,实现信息的交互。很多学生喜欢在这些软件平台上浏览信息,发送会话,节约通讯成本。

3.移动办公性特点

即时通讯工具对学生与教师的工作场所要求较低,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均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的实时交互。比如,学生可以借助自己的手机,在任何地点向教师发送提问信息,教师也可以借助电脑、手机等信息技术软件,实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网络即时工具与课程的有效融合

1.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多采用单一的课程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佳,课程教学质量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网络即时工具与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有效融合,有助于拓展课程教学的内容,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深入感受到更多的场景,使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活动能够更加直观,加深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印象,这对于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与发展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

2.转变学生学习的时空

以往的初中学生地理学习活动中,仅仅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学习,回到家后一旦遇到问题,便难以得到教师的有效引导。网络即时工具与初中地理课程的有效融合,能够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个体差异实现针对性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借助网络即时工具实现知识的多时段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需求。

三、即时工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知识点教学

网络即时工具的兴起,对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与学生能够借助即时通讯工具实现各项内容的有效互动,将枯燥的文字、D像变得更加生动、趣味,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的学习地理知识,更加深入体会地理的丰富魅力。

以“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高雄”“台北”等城市的景色。教师还可以借助微博等信息技术软件,为学生介绍有名的台湾美食和游客所拍摄的台湾景象等。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仿佛真正走入台湾,感受台湾的魅力与特色。在调动学生地理知识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对学生地理知识的深入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不断提升地理知识点教学的质量。

2.读图能力教学

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即时通讯技术,能够实现信息的有效交互,对学生各项地理知识的学习以及学生空间思维的培养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即时通讯技术,在各类客户端、网站平台上实施灵活教学,为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提升创设良好的条件。

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容时,教师可以在PC客户端为学生展示北方地区的景象与南方地区的景象,引导学生基于图片与资料进行分析。比如,教师可以提出“同学们,你们喜欢吃香蕉吗?为什么北方没有香蕉树呢”等问题,然后组织学生一同进行问题分析。教师也可以在微博中任意选取一个地区的图像,组织学生一同猜测这个区域的地点。通过这种互动性的课程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实现地理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生成。

3.拓展思维教学

相较于传统的电话、E-mail等通信方式,即时通信不仅节省费用,效率更高。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讯系统等实现实时互动与沟通,实现各项地理知识的学习,拓展课程教学内容,改变学生单一的地理课程学习环境。

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即时传输文件、远程视频会议等方式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例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类地理问题时,通过远程视频通话等方式向教师进行询问。教师遇到各类有价值的地理学习材料之后,也可以通过即时传输文件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分享。

综上所述,即时工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转变单一的课程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各类客户端、网站平台上实施灵活学习,为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提升创设良好的条件,实现地理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程教学;兴趣培养

初中地理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

复杂的地理现象、

地理环境、地理原理使得这门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地理教师必须结合课本知识,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彰显地理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地理课程兴趣培养教学做出初步尝试与探讨。

1.善用生动语言,激发地理兴趣

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语言来进行导学或讲解,将理论色彩浓厚的地理知识描述得通俗易懂、趣味横生,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喜爱。

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诗词歌赋、谜语、成语等文采飞扬、简洁生动、趣味十足的语言,营造出轻松、活泼、和谐的学习环境,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例如,讲解自然地理中的长江、黄河时,可以引用诗词“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以描述长江与黄河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还可以编顺口溜“长江源头沱沱河,青藏川滇渝湘鄂,赣皖苏沪入东洋……”,以便于学生记忆。这些语言生动形象、耐人寻味,科学客观地反映了自然地理中的现象和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抓住地理中相互联系的规律特点,引用民歌、民谣等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教学,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例如,讲到我国各个地区的气候特点,教师可以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形容西北地区早晚温差大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形象且直观,最能引起学生的地理兴趣。

2.巧设问题疑惑,引发学习欲望

问题和疑惑往往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时,教师要巧妙提问,设置悬疑,引导学生用地理知识去释疑解惑。

其一,在情境中融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和欲望。比如,讲到人文地理中的“我国的工业区”时,除了教材中已有的内容,包括我国主要工业区的地域分布和工业地带分布外,教师还可以设置问题情境补充教学。这样,设置问题时,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融入到学生可以想象、可以具体化的情境之中,有效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

其二,结合社会热点设置疑惑、提出问题,将地理与实际有机结合,利用学生熟悉的话题,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又彰显地理学科的人文性质,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讲到自然地理环境时,与当前热门的环境污染与治理问题结合,分析酸雨、沙漠化、臭氧空洞、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后果及如何预防和治理等。

3.鼓励知识探究,培养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地理探究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对地理现象、原理等知识进行摸索、探讨和研究性学习。例如,教学“俄罗斯的工业区”这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师:俄罗斯的工业区具体分布在哪?

生:莫斯科、西北、乌拉尔、西西伯利亚等。

师:这样分布的原因是什么?

生:俄罗斯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师:俄罗斯工业的发展趋势如何?

生1:俄罗斯会继续发展重工业。

生2:俄罗斯会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逐步扩展到海外。

师:俄罗斯与日本的工业区分布和发展有何异同?原因是?

生1:俄罗斯工业区主要分布在矿产丰富地带,日本分布在沿海地带。

生2:自然地理环境和条件的不同,决定了两国的工业区分布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

这个案例,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罗斯及日本工业布局的原因,让学生了解了两国的地形特征、资源情况等,把地理知识融入到问题探究之中。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导师,兴趣教学也愈来愈成为中学课程改革和教学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把握地理学科的特点和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叶礼季.初中地理教学中兴趣培养的探讨[J].新课程学习,2012(6).

篇5

明确初中地理课堂活动设计的原则,从初中学生的需求出发,用活动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益于地理教学创新发展。文章立足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活动设计策略。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现状;活动设计

随着我国初中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课堂活动的设计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教育问题。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有效的活动设计给学生高效的学习体验,是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

1坚持实践性,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活动设计

初中地理学科,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关系的学科。地理学科具有科学性,也具有人文性,每一个地理现象都有很强的实践性。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以及自身的特点,让实践性课堂活动成为教师的必然选择。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融入到自然与社会之中,才能促进地理知识正确性与真实性的提高。本着素质教育的原则,用创新理念对初中地理课堂活动进行实践化改革,才能让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地理学习素养得以提高。一直以来,地理实践教学都是初中地理教学的薄弱环节,教师要结合地理知识应用性与实践性特点,鼓励学生参与到更多的地理学习实践活动中去。比如在讲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到农田中去观察本地的地理现象,发现本地农业的特点以及这一特点产生的原因。天然的地理模型,能够给学生更直观的学习体验。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地理学习意识,成为地理知识开发者。

2坚持探究性,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活动设计

在地理课堂学习中,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位科学家,他们在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开发全新的地理知识。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地理学习过程,与科学家开发地理知识的过程本质上是相同的。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教师要意识到探究教学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对未知的地理知识进行探究,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有利于地理课堂的高效化。比如在讲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需要掌握的地理知识进行探究。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内容,用自己认为最高效的方式将它们表达出来。一些学生会用表格,一些学生会用图形,不同的思维会产生不同的探究学习成果。也正是这些不同的探究成果,促进地理活动质量的提高。

3坚持层次性,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活动设计

新课程标准的提高,让层次化成为教学活动的又一大特点。活动难度具有层次,才能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参与进来,使初中地理课堂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在初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课堂活动应当从简到难,从浅入深。层次化的地理课堂活动符合初中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的规律,有益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以及学习技能。在初一阶段,教师要重视学生地理知识的掌握以及基本能力的培养,活动难度偏低。在初二与初三阶段,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逐渐提高,教师就可以提升活动难度。例如,在讲解《地球和地球仪》时,教师可以利用“我来说一说”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简单描述地球或者地球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时,教师要适当提高难度,利用竞赛形式组织课堂活动。

4坚持时代性,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活动设计

时代的进步,给初中地理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元素。地理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成果、新的观念,在初中地理课本与时俱进的同时,初中地理教师也要设计更多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活动中引入一些地理探究成果,在活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都是促进地理课堂活动现代化的有效方法。比如在讲解有关于地图认知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遥感地图与卫星图片给学生展示现代化的地图,让学生意识到在当代社会,地图的形式多种多样。更可以向学生介绍GPS与GIS系统,在课堂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展示时代性的地理成果,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实施地理教学。例如,在讲解《地势和地形》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用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我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激发学生的注意力。为了让地理课堂活动变得灵活起来,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将他们搜集到的学习资料通过多媒体技术分享给大家,让时代性的技术、知识融入到地理课堂中,促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结束语:综上所述,初中地理课堂需要更多创新元素的融入,利用实践活动性、探究性、层次性与时代性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所学的地理知识,有利于课堂教学价值提升。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最大限制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地理教学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秀斌.初探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J].学园(教育科研).2013(07)

[2]梁素琼.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J].新课程学习(中).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