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21: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作风建设的关键,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干部作风建设 党群关系
新形势下,在革命成功、党的历史地位发生变化、社会物质条件极大改善、自律失去许多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党的建设也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和压力,尤其是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出现了一些与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相协调的尴尬局面。“端起碗来吃肉,丢下碗骂娘”和时有发生的大规模,充分说明干部的作风问题值得深思和研究。
第一,干部的作风是干部思想面貌的外在反映,一个干部如何理解党的宗旨、党的政治目标,怎样看待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中地位以及党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关系,最终必不可免地要通过具体工作作风显现出来。如党之所以要推行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国家现代化,究竟是顺应民意要求的结果,还是出于对人民怜悯而施予的恩赐?在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中,人民群众究竟是依靠的主体,还是只供驱使的工具?这是截然两个不同的出发点,是前者必然会体民情、察民意、关注民生,就会处处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称不赞称,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为自己工作得失的标准。如是后者,则必然会高高在上,摆出一副“我为你们谋发展”的“救世主”的姿态,什么“社会成本”“人民承受能力”一概在所不计。有了成绩是我的“恩赐”,有了挫折是你应缴的“学费”。
第二,干部作风往往是一个干部领导能力的外在体现。一个干部有无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各种复杂事务敢不敢和善不善于脚踏实地地深入实际,会不会做耐心细致地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一个政治立场、思想觉悟问题,也是一个工作能力问题。无数事实证明:喜好强迫命令、违法行政,热衷花里胡哨弄虚作假,讲话夸夸其谈,外表盛气凌人往往与其缺乏真功夫有关,这类干部往往说话没有感召力,遇事没有判断力,出了问题又无担待力。他们之所以不敢深入实际,是害怕碰到棘手的实际问题,之所以要弄虚作假是他压根就拿不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真实政绩,之所以要装腔作势,是因为内心空虚,之所以热衷于强迫命令,是他们无法让人民与自己同心同德。
第三,干部作风是人民群众认同党的纲领、目标、任务的直接窗口。党本来就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由许多人自愿结合而成的政治组织,在这个政治组织中由于各级干部处于主导地位,代表着他们思想水平、工作能力的工作作风直接代表着党的形象。凡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都会知道:人民群众对党的纲领、目标、任务的认同往往并不是来自字面上的条文,而是直接与他们接触的干部言行和经得起他们检验的政绩。尽管他们不会把个别干部一时一事的错误与整个党联系起来,但普遍长时期的干部作风却是影响他们接受党的主张、完成党的任务、实现党的目标、形成与党的关系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第四,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党之所以有力量,之所以能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剿而不灭、浴火重生,进而赢得全国执政地位,就在于人民在实践中通过我们党各级干部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作为而选择了我们党。
综上可见:干部作风在贯彻落实党的政治主张,实现党的目标任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中确实有着至关重要作用,因此狠抓干部作风建设是密切党群关系的不可绕过的关键抓手。如何抓干部作风建设,笔者有几点非主流的粗浅之见,以供商榷。
首先,重新认识“监督”的意义。多年来我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将监督视作“教育”的补充,甚至将其与“惩罚”一并看作是“治标”之策。实际上“监督”不属独立于教育之外的补充,也不能与惩罚划等号,它应是贯穿于教育和惩戒之中的前提和保证,没有监督的教育和失去监督的惩戒都是没有意义的。前者必然会流于形式或转嫁对象,起不到任何“自律”作用;后者则往往会沦为打击报复、排斥异已的手段,也起不到“戒除”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只有解决有效监督问题,才是真正的治本之策。
其次,监督要有人民群众参与。专业监督与群众监督是两种互不能替代的监督。没有前者就会失去理性形成暴民,就是教训;没有后者前者就会失去基础,失去应有的威慑,就会沦为“聋子耳朵”甚至异化为它用。历史的教训和现实的许多案例都是很好的说明。专业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实质就是党的领导和依靠人民群众在监督问题上的统一。割裂这种统一、企图单靠某一种监督解决问题,不仅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在实践上也是行不通的。
我们党和国家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领导干部通过踏踏实实的工作,最终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搞得好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得以实现和维护,又有利于推动干部作风建设朝着更加有利于人民和国家的方向发展,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认清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群众工作出现了许多新趋势、新特点。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随着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不同群体的具体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多样化。
第二,人民群众民主意识增强、自主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权利意识空前增强,这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决策水平、执政能力、工作作风提出了新的期望和要求。
第三,群众思想日益呈现出独立性。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意识形态中占主导地位,但由于人民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导致社会上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群众的思想活动日益呈现出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
二、结合新时期群众工作的特点,通过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作风,来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还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第一,要处理好尊重领导与尊重群众、服从领导与服从群众的关系。
第二,要处理好对领导负责与对广大人民群众负责的关系。
第三,要处理好让领导满意与让群众满意的关系。
新时期领导干部作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风不正,理论素养不高
部分领导干部学风不正,对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把学习当做应付检查的一种形式;有的仅满足于零散的业务知识学习,知识面狭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浅尝辄止;有的理论学习不扎实、不深入、不系统,满足于一知半解,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运用起来生搬硬套,断章取义。
二、作风漂浮,做表面文章
一些领导干部不深入实际,满足于一般号召,讲大话空话,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致使一些好的决策、措施落实不到实处。
三、群众观念淡薄,宗旨意识淡化
有的领导干部不把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大决策不征求群众意见,使一些本来可以缓解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措施
综合新时期群众工作的特点,鉴于对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与改进领导干部作风关系的认识,以及对新阶段领导干部作风存在问题的分析,为了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对于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
各级领导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同时还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领导干部不仅要看到本地区的经济增长是政绩、各项数字指标是政绩,还要看到人民群众的冷暖也是政绩,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得不到实现和维护,就会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到干群关系、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关注网络,重视民生问题的解决
21世纪是信息时代,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对人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很多民生问题在网上可以迅速传开,并有众多网友参与评论,如果民生问题得不到有效、及时的解决就会成为矛盾的焦点,就会成为社会问题。“网络问政”已成为一个时尚的名词。
三、端正态度,更新观念,领导干部要树立一种善于学习的好风气
做好本职工作必须坚持“三个一”和“三宽”。“三个一”就是一边干、一边看、一边学。“三宽”就是思路宽、眼界宽、胸襟宽。领导干部只有在干中学、学中干,才能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和能力,才能真正做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
四、发扬民主作风,营造和谐氛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工作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我们党最重要的组织纪律和政治纪律。
五、保持良好的生活作风,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造成领导干部作风不正的原因主要是体制上缺乏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在制度机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需要领导干部经常自律、自省、自警、自励,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防止一切有害思想和行为的苗头,在利益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知道约束自己,要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
一、加强税务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地税部门是政府发挥服务职能的主要窗口之一,面对方方面面的纳税人要提供高质量的纳税服务,就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做保障。"内抓管理增素质""外树形象变作风""夯实基础抓基层"是我局2005年全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此项要求充分体现了一个机关内在体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重要性,只有一支具备优良作风、较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才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税务机关的良好形象,这对于发挥税务部门的职能作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说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那么地税机关的工作作风则关系到地税机关的整体形象,关系到税收事业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地税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地税机关是党领导下的政府职能部门,地税事业是党的事业的组成部分,地税作风建设也可以说是党的作风建设的一个侧面,搞好地税机关的作风建设对促进党的作风建设必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税务干部的必然要求,是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以抓好思想教育主线,切实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要深入学习和实践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全体党员中深入持久的开展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提高全体党员的素质,从而带动整体素质的提高,对于基层税务所的队伍建设和工作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税务机关作风建设要树立正确的纳税服务观
税务机关工作作风是指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一贯的态度和行为。工作作风不同于思想作风、生活作风,特指机关人员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作风,它与工作效率有直接联系和重要影响。改革和改进税收工作,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要树立新的纳税服务观念。没有新的税收服务观,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税收工作就有可能不自觉地偏离"三个代表"重要精神。它要求税务机关要正确处理管理和服务的关系,通过简化办税程序,优化办税手段,不断提高税收服务质量和水平,造福于国家最终造福于人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社会主义税收的本质特征,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税收本质上是一致的。要正确处理好保障国家税收与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关系,就要将规范办税、依法服务作为实现二者有机统一的着力点和切入点。端正的服务观念是前提,过硬的服务本领是保障,既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又要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的实际效果。通过改进服务,促进税务工作管理规范化、税收征管科学化、税收执法标准化和机关工作制度化,实现新时期地税工作"质"的飞跃。
三、改进税务机关作风应注重职业道德,应着重强化四种意识
改进税务机关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就是要大力倡导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俗语说做官要有"官德",治学要有"学德",行医要有"医德".各行各业都有与本行业和岗位的社会地位、功能、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并要求每个从业者遵守奉行,这就是职业道德。当前,税务部门的职业道德现状总体上是好的,但在不同层级的机关职业道德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铺张浪费、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安心不尽心、在职不尽职、缺乏敬业精神等。要改进税务机关的工作作风,培养税务干部较高的职业道德,应强化四种意识:
(一)敬业意识:也叫敬业精神,包含了自尊、自强、自重、自爱等丰富内涵。税务干部是干部队伍中的佼佼者,在敬业精神方面应有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要求,不为一时的利益所诱惑,力戒浮躁的人生状态,扎扎实实在本职岗位上奉献创造。
(二)乐业意识:即通过职业活动寻找人生的意义和乐趣。能否树立乐业意识,取决于人的职业目标理想,取决于他追求什么。当个人的职业目标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一致时,他就会感到快乐,否则,就会感到痛苦。所以,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是确立乐业意识的思想保证。
(三)职业规范意识:职业规范包括思想规范、作风规范、政治规范、法纪规范、业务技术规范,通常表现为必要的规章制度和程序等。对于每一个税务干部来说,能否充分到位的理解并正确执行这些规则,不仅表明他是否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也直接反映出他的职业道德水平。有章不循、违法乱纪、明知故犯是职业道德低劣的表现。
(四)勤业精业意识:勤业表现为忠于职守、勤奋勤恳、认真负责、坚持不懈、执行规则。精业表现为业务纯熟、精益求精。勤业精业既可创造社会价值,也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一些造诣较深堪称"有一把刷子"的机关干部,都是勤业精业的楷模。
知易行难。加强机关职业道德建设关键在于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严做起。通过不懈的努力,把税务职业道德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有效改善税务机关的整体工作作风。
四、加强作风建设和税务所建设应结合以下四点
(一)作风建设应与提高人员素质相结合
加强作风建设就应当加强税务干部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全体人员的文化素质。大力开展业务培训和岗位培训,坚持持证上岗,全面提高全体人员业务素质,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科学技术学习,坚持理论创新,不断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要切实转变学风,善于学习,积极思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视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善于总结新经验、开拓新境界,紧紧围绕全局工作的中心,服从服务于改革和发展的大局,结合税务所工作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理清工作的思路,找准工作重点,把基础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着力提高全体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即懂得专业知识又掌握理论水平的复合型人才,为从事税收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作风建设与服务经济建设大局结合起来
作风建设应当紧紧围绕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优质服务,简化办事程序。因此,我们致力于打造政府服务品牌,应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精神重塑,提高人的素质,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作用。从根本上解决税务人员的态度问题,树立服务理念,进一步丰富、完善税务人员精神的内涵。现在我们要尽快转变观念,不能像过去一样什么都管,而是要依法行政,专心管好自己应该管的。这就需要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同时,政府职能要搭建两个平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一是上级部门要为基层税务所所搭建一个利于干工作的平台,通过加强各个部门的协调实现"提速、提效"的目的。二是税务所要为百姓搭建一个利于办事的平台,以进一步方便群众。因为税务干部本来就是人民的公仆,理应为人民服务,只有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我们的干群关系才能得到改善。全力打造政府服务品牌。
(三)作风建设应与构建"顾客导向型"服务模式相结合
"顾客导向型"的政府服务,是许多发达国家行政管理的先进模式,也是政府服务创品牌的有效途径。其核心内容,就是对传统的政府管理进行改造和变革,把政府部门的服务对象视为"顾客",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从根本上改善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使政府以崭新的模式,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国国家机关职能也正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税务机关的工作作风也应当随之转变。因此可以借鉴国外行政管理的"顾客导向型"服务模式的部门理念和内容,从满足纳税人需求着手。如打造"阳光税务",增强行政透明度,重大决策出台前广泛征求意见,扩大公众参政的广度和深度;政策法规的执行中要公开办事程序、办事结果;进一步放大审批职能,解决好政策环境相对过严、行政管理过于刚性等问题,在不突破法律、政策底线的前提下,改进行政执法的方式,杜绝"摧残式执法",提倡"保护型执法"和"疏导型执法"从而促进地区经济的新发展。
(四)作风建设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
廉政建设是队伍建设、作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国家经济职能部门的税务机关而言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要从体制、机制、制度改革创新入手,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工作实际,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纠正不正之风。
五、加强基层税务所作风建设,打造"品牌税务所"
良好到位的纳税服务既是做好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税收征管的关键环节之一,对税收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税务所作为基层税务机关是行使税收职能的基础部门,也是一线部门,其是否具备良好的工作作风直接关系到税收工作水平的高低和税务机关的社会形象。税务所是税务机关的窗口,其直接面对纳税人,能够为纳税人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高质量服务。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基层税务所更要解放思想,改进作风,真正把握服务理念的真谛,用新的观念,新的思维,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服务体系。
首先,要以纳税人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彻底改变以往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将工作面放射到可能涉及到的每一个环节上,做到政策执行有落实,有反馈。
其次,深刻理解经济对税收的决定作用,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动态,投入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去,关注经济体制改革中企业的关停并转、重组转制、破产等经济活动所涉及的税收问题,有效发挥税收在经济中的杠杆作用。
关键词:干部 作风建设 问题分析 对策建议
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乎党的生命。作为市场的直接管理者,工商部门与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接触最经常、联系最广泛、服务最直接,其作风的优劣,直接关系党群、干群关系的疏密,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工商部门的形象。因此,面对工商“转型提升”的新形势新要求,工商部门要有所作为,关键在于切实改进干部工作作风,才能满足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笔者重点结合工商工作实际,就当前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做一些浅显探索。
1.信念“弱”。一些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较模糊,思想倾向出现了问题,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淡化了事业心、责任感,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严重,对群众疾苦、百姓利益关心减弱。
2.思想“怠”。一些干部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思想,遇事“退避三舍”,主动请缨少,回避责任多,安排了就做,没安排就拖,乐于过安稳太平日子。
3.心态“满”。一些干部满足于现状,不爱学习,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缺乏了解,对市场经济、科技、法律和现代管理等知识掌握甚少,工作凭感觉,办事凭经验,服务凭心情,面对新形势新问题,缺乏新办法、新点子和新举措。
4.情绪“烦”。面对群众的询问、要求或指责,一些干部会认为群众工作难做,老百姓难“弄”,容易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
5.官架“足”。受官本位思想和不良风气的影响,个别干部以管理者自居,在感情上和人民群众存在距离,入基层少,轻视群众诉求,存在“脸难看、事难办”现象,办事拖拉,态度粗暴,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1.工作能力低下。面对群众,政策说不清,流程讲不明,技术又不懂,不会做群众工作,缺乏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的能力和水平。
2.创新意识缺乏。一些干部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和当“传声筒”、“中转站”,不善于运用新方法、新手段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工作没招数、无突破,没有长远打算,安于现状,得过且过。
3.服务发展不周。个别单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法、举措单一,针对性、有效性不强,工作“蜻蜓点水”,办事拖沓,效率低下,甚至有些干部高高在上,群众来办事没有好脸色,没有好口气。在调诉维权中忽视维护服务主体、监管对象的合法权益。在行政指导中华而不实,聊一聊,转一转,不解决实际问题。
4.市场监管不实。有的不深入一线,不调查研究,想当然地在网上巡查;有的只巡不查,走过场,流于形式;有的查不深,只做表面文章,没有真正掌握监管对象的实际情况;有的查不全,只查上级通报有问题的,查跟自己不熟悉的,只查个体户不查或少查企业。
5.行为形象不好。有些干部对群众的诉求应付了事,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够重视,答复不够及时,整改不够有力,有的甚至不了了之;个别干部职工没有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上班迟到早退、串岗聊天,把办公室当成“休闲中心”,上网聊QQ、炒股、看网络电影电视、“种菜偷菜”等。
这些问题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还有体制机制上的弊病。
1.市场经济影响。受市场经济的趋利性、金本位、等价交换等负面影响,使一些干部产生错觉、丧失信心,导致思想倾向偏移、理想信念动摇,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有的甚至随波逐流,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关注个人利益,把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摆到不适当的位置。
2.社会环境制约。受当前社会各种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干部的思想状况趋于复杂,部分干部求稳怕乱,缺乏敢闯、敢冒的精神,工作没有激情。而一些处于监管前沿的一线干部,在面对一些高指标、硬任务时,往往迫于压力会弄虚作假,拿形式主义来应付。
3.西方思想渗透。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各种思想文化相激荡的形势下,西方思想文化不断渗透,不断冲击着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社会资源的有限和物欲的无止境性,加上机会的不均等和攀比心理的作用,往往会使一些干部心理失衡,造成了部分干部行为不安分、思想不集中、事业心不强、不爱岗敬业的浮躁心理,严重的便一步一步走向腐败。
1.思想认识不够。一些干部缺乏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认识,群众观念淡薄,没有把人民群众真正放在心上,拜金主义至上,追求低级趣味和奢靡的生活,找不准自己的位置,认为端的是铁饭碗,坐的是铁交椅,迷失于精彩纷繁的物质世界和权力世界。
2.学习意愿不强。部分干部不重视学习,尤其是政治理论学习,心态比较浮躁,不愿静下心来主动学习,学习的内生动力不足,学理论嫌枯燥,学技术怕深奥,学业务嫌单调,学典型做不到,面对行政方式转型的新形势、新情况,办法、点子不多,为群众提供服务、解难释惑的办法不多,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3.领导重视不足。一些单位的领导对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长期性重视不够、估计不足,错误地认为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是软工作,可多做也可少做,存在应付敷衍现象,上头重视,就抓,上面不强调,就放。抓作风建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一招鲜,一阵风”。
1.行政体制弊端。一方面,受职务编制数及单位规格的影响,市、县(区、市)级的公务员晋升机会有限,能够从普通科员最终晋升至处级、厅级官员只有极少数,绝大多数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奋斗了一辈子还是普通科员,升迁无望,付出得不到回报,心理出现失衡,从而影响了基层干部的士气。另一方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够深入、彻底,“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没有普遍建立,干部如果没有犯严重错误,现实中基本不会“下”、不会“出”,更不会降低待遇,对干部没有多大的冲击
和压力。2.用人机制不公。个别单位和领导选人、用人看重是社会关系和裙带关系,而不“看德才、凭实绩、重公论”,导致一些擅长溜须拍马、会跑会送、不务正业的人往往能得到提拔重用,而一些工作踏实、能力强、肯干实事、默默无闻、群众口碑好的人却难以得到重用,容易挫伤干部的积极性。
3.绩效考核疲软。对干部的考核不严谨、不科学,没有一套系统完善的考核办法,考核存在走形式、凭个人印象和好恶的现象,考核结果不能体现干部实绩,也没有很好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激励机制缺失,存在吃大锅饭现象,导致干多干少一个样,甚至少干或不干还比多干好,激发不起干部的积极性,导致工作出勤不出力,办事效率低。
干部作风体现党的宗旨,关系党群干群之间的鱼水之谊和血肉之情。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必须坚持标本兼顾、综合治理、惩防并举的方针,在保持部门特色、巩固成果中推进,在借鉴他人经验、持续创新中提升。
1.加强理论学习。把理论学习作为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灵活运用理论学习、授课辅导、讨论交流、观见学等方式,着重加强宗旨教育、权力观教育。集中精力学好、党史,掌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使干部端正作风建设的思想认识,自觉纠正“低、轻、满、烦”等偏差,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增强公仆意识,摆正自己与群众的关系,提振思想状态,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加强法纪学习。把党纪国策法规教育作为一项常态教育,常抓不懈,让基层干部知党情,清形势,明法规,增强政治敏锐性、守纪自觉性。同时,以“短、小、快”的形式,经常开展作风警示教育,用勤政廉政和庸政懒政正反两面典型教育警示干部职工,增强干部职工对法纪的敬畏,明确哪些该为、哪些可为、哪些不能为,规范从政行为,及时解决基层干部职工思想、行为和风气上的小问题,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使广大干部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不想庸、不愿懒,提振工作状态。
1.真心走基层。通过进村入户、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加强与企业群众的联系沟通,倾听群众诉求,了解群众思想动态和关注热点,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并将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分类,及时反馈到相关单位和部门。
2.着力解难题。针对企业发展、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注册登记、商标、合同、消费维权等方面的困难,指导企业找准自身定位和学会“找政策”,增强企业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预约服务、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等方式帮助解决。
3.强势促发展。利用职能上的优势,帮助企业理清发展思路,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品牌兴商、节能增效。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股权出质登记、商标质押和动产抵押登记,帮助企业充分利用自身资产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1.强化跟踪问效。一是明确问效内容。坚持“有错是过,无为也是过;有错要问责,无为也要问责”的理念,要围绕重点工作、和本职工作开展跟踪问效。重点监督工作任务是否高效完成,有无超限办理问题,工作责任是否落实,有无推诿扯皮,工作质量是否达标,有无应付差事。二是拓宽问效渠道,建立问效档案。采取定期督导、不定期抽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加大督查力度。对涉及民生的重点项目建设、事项等建立问效档案,实行全程跟踪。
2.强化问责结果运用。层层分解效能建设目标任务,落实到人,明确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效能建设第一责任人,机关干部是直接责任人,使每名机关干部都有任务、有压力、有动力。对滥用权力、违反纪律、监督管理不力给群众利益造成损失的予以严肃处理。对情节轻微的违规行为,给予谈话教育,及时予以纠正;对情节较为严重、但未造成较大影响或较大工作损失的违规行为,给予效能告诫,并向责任人送达《效能问责决定书》,督促改过。
1.畅通干部“能上”渠道。要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胜任岗位认定标准和调整办法,做到重绩选贤任能,营造“脚踏实地干实事,一心一意为民意”的良好氛围,给事迹突出的干部铺路子,给有才有德的干部搭台子,给朝气蓬勃的干部找位子,给心怀百姓的干部加担子,真正让状态佳的干部有机会、有地位。
2.加大干部“能下”力度。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着力解决干部忠诚履职状态不佳、“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对部分群众意见较大,或在干部考核中反映存在问题较多的干部,可及时进行诫勉谈话;对工作责任心不强、不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年度考核不称职又不适宜采取辞退措施的干部,可试行一定期限的待岗。同时对群众工作能力平庸的领导干部,可采取改任非领导职务、由重要岗位调整到一般岗位等措施,积极疏通“下”的渠道,真正让状态差的干部有所畏、有所愧,增强“为官不易”的危机感。
1.实行问题挂号。对在明查暗访中发现的干部庸懒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挂号上帐,限期整改,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防止和避免小问题滋长发展成大错误。
2.实行整改销号。被“挂号”的干部进行跟踪督查,规定限期整改,限期整改到位的给予销号,对重点问题逾期没有整改或整改不彻底的,则进行轮岗换位。同时,对挂号的干部经整改销号后规定时间因同一事项被挂号的,当年年度考核不得评定为称职以上等次,一年内不得提拔重用。让监督关口进一步前移,给那些混日子的“太平官”敲警钟,遏制干部“庸懒”行为的发生。
1.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健全群众参与机制,保障群众更广泛、更充分、更科学地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新闻媒体曝光、聘请作风建设监督员、设置公开投诉电话等形式,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等外部监督作用,使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跟踪到哪里,将干部的一切行为都置于法律、制度和道德的监督约束之下,逐步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监督网络。
2.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通过明察暗访、问卷测评、座谈了解、电话查访等方式,对人员在岗、工作纪律、服务态度、工作效率以及廉政勤政等情况开展“拉网式”检查,全面整治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的“庸懒散”、“奢私贪”、“蛮横硬”现象。凡发现涉及作风问题的,不回避、不遮掩、不护短,公开曝光,通报批评,严肃处理。
3.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在公开内容上,既要公开办事制度、办事程序,更要公开办事内容、办事结果,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公开形式上,要按照“严格依法、全面真实、及时便民”的原则,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网络平台、办证窗口为阵地,实施“阳光工程”,确保政务公开落到实处。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前阶段机关作风建设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长效机制建设任务,并对建立市级机关效能监测点工作再作动员。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突出“创效能机关、促率先崛起”主题,着力强化服务,切实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些重点问题;着力攻坚克难,切实解决重点项目推进中的一些难点问题;着力深化整改,切实解决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热点问题;着力完善机制,切实解决集中换届中领导干部的一些思想作风问题,机关作风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刚才,3个单位分别介绍了建立和落实长效机制的经验做法,总的感到这些部门思想重视、认识统一,联系实际、措施扎实,督查有力、成效明显,希望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借鉴。叶鸣同志对建立机关效能监测点作了具体部署,我都同意。下面,我就建立健全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切实加强经常性建设,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机关作风长效机制的建设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要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这对我们深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是促进机关作风建设经常化制度化、不断巩固深化作风建设活动成果的有力抓手,是确保各项服务举措有效落实、不断提升机关服务效能的重要保障。我们要紧紧围绕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大局,突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素质提升、机关运行等重点,认真总结机关作风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各项工作提供有力保证。
1、要以“两个年”活动为载体,不断深化完善推动发展的机制。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认真梳理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完善服务制度和机制。要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切实规范涉企收费,严格执行涉企收费项目有关规定和标准,减轻企业负担;加强中介和社团管理,提升中介组织的服务水平。要不断强化企业服务,深入分析涉企科级岗位群众评议意见,完善服务举措,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要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完善“双百”项目直报、重点项目全程跟踪办理、项目办结限期等制度,推进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善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健全项目建设“6 X”部门协调等制度,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完善重大外资项目进度通报、跟踪服务等制度,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要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围绕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抓紧建立百项重点项目推进、资金投入、农民培训、结对共建等机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发展,提升农民素质。围绕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建立健全宣传教育机制,严格落实工作责任机制,推进“平安湖州”创建深入开展,不断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2、要以解决群众利益问题为重点,不断深化完善服务群众的机制。要坚持群众满意标准,着力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机制,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要不断拓宽群众诉求渠道,完善调查研究和领导下访、联系困难群众等制度,及时掌握民情民意;实行党代表、人大代表联系选区群众制度,及时听取群众意见。完善投诉机制,发挥市长热线、行风热线等作用,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完善工作“三见面、六制度”,搭建多形式的沟通平台。完善评议制度,继续开展中层岗位群众评议等活动,积极探索机关干部群众评议新路子。要切实维护群众合法利益,健全利益协调机制,深入实施“456”民生工程,切实解决群众就业、就学、就医等困难。健全利益发展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为民办实事项目制度,真正让群众受益。健全权益保障机制,着力解决土地征用、城市拆迁、环境污染、安全生产、企业改组改制中的问题,切实保障群众利益。要着力帮扶困难群众,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解决低收入阶层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建立最低工资标准制度,使困难群众分享发展和改革的成果。完善“双千万结对帮扶”制度,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完善慈善救济制度,构建救助体系,重点解决重度残疾人、低收入残疾人和一户多残的残疾人生产生活基本保障问题。
3、要以“三创”活动为抓手,不断深化完善素质提升的机制。要紧密结合“三创”活动开展,建立健全干部素质提升机制,提高机关服务水平。要建立健全学习培训制度,完善学习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机关学习日和干部在职培训等制度。完善考核制度,制定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全面实行“述学、评学、考学”。完善保障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学习阵地、建设师资队伍。要着力强化成长成才措施,深入实施“党员人才”工程,定期筛选一批党员干部,落实针对性培养措施。深化完善干部培养机制,通过上挂、下派、交流、轮岗等手段,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力度。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用先进典型激励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作用,全面落实先进性承诺制度,把党员践诺情况作为评比先进及公务员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全面落实在职党员社区报到制度,组织党员定岗定职,实行党员社区表现记实,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全面落实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引导机关干部精通业务、立足岗位、敬业奉献,
创造一流业绩。4、要以提高工作效能为目标,不断深化完善机关运行的机制。要按照“三个转变”、“四个服务”、“五个突破”总体要求,进一步强化管理、规范运行、提高效能。要规范行政行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清部门职能;组织开展市级部门审批权限下放问题调研,合理划分市、区事权。坚持依法行政,消除部门权力利益化倾向,切实防止损害基层和群众利益的行为发生。完善公共服务机制,健全公共财政制度,扩大公共服务领域,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要健全工作制度,完善服务机制,实行企业项目审批一审一核制和备案制,推行并联审批和全程制,精简办事手续,缩短审批时限;完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告知承诺制、AB岗工作制和限时办结制等制度,推行导办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制度。完善管理机制,健全会议、经费、办文、车辆等制度,严格执行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制度,切实落实廉政建设各项规定。要强化监督举措,加强效能投诉监察中心建设,提高督办水平。充实监督队伍,发挥专职督查人员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等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各项督查活动。建立效能监测点,实行效能指数、一事一评等制度,设立市长接听日、局长接听日,切实强化效能监督。
二、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充分发挥机关效能监测点的作用
建立机关效能监测点,既是进一步拓展群众监督投诉渠道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健全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按照市委的部署和要求,高度重视、精心实施,切实发挥好机关效能监测点的重要作用。
1、要充分发挥效能监测点在机关作风建设中的信息收集作用。市级效能建设监测点首批设立40个,分别设在基层乡镇、重点企业、城市社区、新闻媒体、部门办事窗口等单位,既在总体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又在个体性质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初步形成对机关作风建设进行监测的工作网络。要通过这些效能监测点,把作风建设的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深入到基层、企业和群众,及时掌握作风建设的真实情况,收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推动各部门单位更好地纠正问题、改进工作、强化服务,真正使监测点成为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晴雨表”的作用。
2、要充分发挥效能监测点在机关作风建设中的监督推动作用。效能监测点一条很重要的职责,就是受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机关效能建设的意见和建议,重点反映机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在工作作风、依法行政、办事效率、服务态度、资源节约、廉政勤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各监测点反馈的意见建议,各部门单位一定要切实重视,对投诉问题要落实专人负责,限期办结,限期整改,真正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市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要加强对各监测点工作的指导,对监测点反映的情况和问题,要本着“查清事实、分清责任、解决问题、规范行为”的原则,认真受理,妥善处置,真正把监测点的监督作用发挥好。
3、要充分发挥效能监测点在机关作风建设中的跟踪问效作用。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贵在坚持、重在实效。确保各项整改措施和长效机制真正坚持好、落实好,跟踪问效是一个重要环节。效能监测点作为市级机关效能建设新的监督和沟通渠道,在加强跟踪问效上具有重要作用。要经常深入基层、企业和群众,了解他们对开展作风建设的看法和想法,了解他们对改进机关服务的呼声和愿望,了解作风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和实际效果;要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部门作风建设工作动态,掌握部门整改落实和长效机制建设情况,督促和帮助部门深入查找问题、完善服务举措;要定期梳理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积极为深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献计献策。
4、要充分发挥效能监测点在机关作风建设中的示范引导作用。建立效能监测点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尝试。效能监测点建设得好、作用发挥得好,可以为建立健全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积累经验,为全面加强党的各项建设提供有益借鉴,也可以为推进各方面工作创新注入活力。要加强对监测点工作的宣传,教育引导机关干部自觉接受监督、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监督;要不断完善监测点的工作运行机制,加强对监测点软、硬件设施的维护和管理;要及时总结和推广监测点工作的新鲜经验,不断扩大监测点范围,全面提升监测点建设水平。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不断增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实效
时至年底,各项任务都十分繁重。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1、要集中精力,加大力度。越是临近年关岁末,越是工作收尾阶段,就越要集中精力、善始善终地抓好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按照年初部署,在思想上更重视、领导上更有力、工作上更深入,特别是要精心组织好市级机关综合考核评议、重点涉企科级岗位群众评议等工作。要加强调研,及早思考和谋划明年工作思路,力求早准备、早安排、早启动,掌握工作主动权。
2、要突破难点,整体推进。要继续按照“四服务”要求,以推进“两个年”活动为载体,着力解决好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点问题,解决好三级换届领导干部思想作风中的突出问题,解决好项目推进中的关键问题,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努力在这几方面难点问题上有所突破、取得成效。通过突破难点、创造亮点、创新特色,带动整个机关作风建设的深入推进。
3、要敢动真格,务求实效。要以良好的作风抓作风建设,敢于较真和抓难碰硬,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抓落实、求实效的工作导向;要强化督促检查,对督查、暗访和效能监测中发现的问题,该通报的要及时通报、该处理的要严肃处理,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使机关单位特别是问题反映比较集中的单位思想上真正有触动,工作上真正有推动,努力建设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