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范文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1: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

篇1

关键词:公立医院 内部审计 措施

现代化的企业内部审计理论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国内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应用。笔者在文中对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同时提出合理设置内审机构与配备人员、提高内审人员素质、拓展内部审计范围以及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这几点措施来加强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

一、当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不足

(一)部分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国家针对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出台的相法规制度很少,致使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在法规方面稍显滞后,从而导致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在对医院开展活动实施审计的时候,可供参考的依据不多,进而导致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相关的提议丧失权威性,这就是审计后所提出的建议与不足无法得到落实与改善的原因之一。

(二)医院内部审计职能定位过于单一、忽视服务职能

公立医院中的内部审计不但属于经济活动的管理监督机构,其同时也属于医院经济活动的服务机构。但是,国内许多公立医院仍然将内部审计的职能当作是医院财务资金的后期管理监督,导致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政策职能不被重视,从而致使大部分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职责范围覆盖面低,一直处在被动的位置。

(三)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人员力量有待加强

拥有一支知识专业、综合素质高的内部审计人员队伍是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正常开展的基本条件。与国内企业相比较,公立医院实施内部审计的时间较短。当前公立医院内部的审计工作人员基本都是之前基建机构或者财务机构调遣而来的,专业知识结构相对都比较单薄,并且工作人员数量不足,根本不能满足新时期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的要求。

(四)内部审计服务范围偏窄

当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职责仍然停留在财务数据监督方面,而关于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等方面仍然没有涉足。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基本都是关于会计信息的规范性、合法性以及真实性方面的监督,并且对会计信息的经济效益做出对应的研究,然而涉及到会计信息的社会效益少之又少。比如:一级科室的审计,通常只是对一级科室的收支情况实施监督,寻找这些情况是否真实,并且给予提升经济利益的提议,但是对于一级科室受到的评价,以及病人是否满意等,大部分医院根本没有进行调查。

二、加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具体措施

(一)合理设置内审机构和配备人员

公立医院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部门,是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的重要前提。倘若医院没有完善的内部审计部门,健全的内部监督制约制度,公立医院非常容易出现滋生腐败、财务管理混乱以及跑冒滴漏的情况。所以,公立医院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机构的要求,在医院主要领导的直接监管下,构建与医院其他部门平等,并且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同时要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责范围,为内部审计部门配置专业的工作人员,并且要保证这些工作人员的稳定性,要将内部审计部门的管理、监督与评价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得内部审计部门切实履行其自身的职责。内部审计部门以及工作人员都必须给予足够的独立性,让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得到保障,从而让其对各种经济活动审计的一惯性与公正性得到保证。此外,要科学合理的分配工作人员。公立医院中所涉及的审计项目不同,对于审计人员的要求也不同,公立医院内审工作人员的结构应该从开始单一的财务工作人员机构转变为法律、机械、工程、经济以及财务等专业的技术人员结构,其不但要熟练公立医院的财务制度,同时还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不同机构的各类业务。

(二)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

公立医院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应当扩展内部审计人员的数量,并且要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给予足够的条件吸引投资、技术以及工程等各行各业的高素质审计才人来提升审计部门综合能力。与此同时,要制定对应的考核制度,针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各方面能力实施评价,从而促进工作人员不断提升自身水平。此外,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应当注重更新自身的知识,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掌握各方面的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各种教育培训来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

(三)拓宽内部审计范围,充分发挥内审的作用

公立医院对于内部审计部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内部审计部门要不断扩展审计的范围,切实履行对公立医院经济工作的监督作用,并逐渐延伸到效益监管方面。比如,可以实施经济效益方面的审计,寻找医院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出降低开支、提升效益的措施。实施内控制度审计,对被控制度的有效性与完善性进行评价,促进公立医院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专项审计与审计调查,从而给予科学合理的意见;实施基建工程审计,尽量节约建设资金,推动医院强化基建方面的管理。

(四)完善制度化建设

法律法规是审计人员的依据,完善内部审计机制,按照国家审计的有关规定,制定内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审计工作计划、审计工作程序等相关的、可供操作的内审制度,使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吴云良.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职能研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

篇2

关键词:内审;医院管理;作用;策略

根据卫生部2006年第51号令,要求年医疗收入达到3000万元以上或拥有300张病床以上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这也是全国各省市二甲医院评审的考核内容之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内部审计有助于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医院内部控制、改善医院风险管理,保护资产安全完整。

一、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一)促进医院管理的规范化发展

内部审计相对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而言,在公立医院监管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内审部门对医院的发展目标、各科室的职责分工和管理流程比较熟悉,又能及时掌握公立医院运行的风险点,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促进医院管理的规范化发展。其次,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比较容易,审计成本相对较低。内部审计突出的优势是可以事前事中在医院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防微杜渐并能及时纠偏,把权力锁在制度的笼子。

(二)提高医院财务信息报告质量

内部审计对医院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独立监督,通过对财务的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日常审计,可以查缺补漏,确保医院经济活动合法合规,把财务风险控制在萌芽当中,合理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为医院管理层决策提供可靠的财务数据,做好咨询服务和参谋角色。开展常规审计在提高医院财务信息报告质量的同时,可以增强领导和职工的法律意识,严肃财经纪律,把钱花在刀刃上,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医院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财务风险的概率,从而保证医院财务资金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强化内控管理,对内控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根据2015年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公立医院全面推行内控制度建设,结合本单位的业务特点,建立健全各项内控制度,形成内部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的机制,增强了管理层的科学管理意识。同时,公立医院确定内审部门为内部控制的牵头部门,年终对本单位各科室部门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评价。内审部门应对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与执行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评价各部门政策和程序是否得以贯彻执行,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是否合理利用,且认真查找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议,及时将评价报告上报给院部管理层和同级财政部门,从根本上提高内控的有效性。

二、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管理运行中存在问题

(一)重财务轻审计,管理层重视不够

有些院领导将内部审计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上,并没有把内审部门融入医院管理体系中,使其担负起管理、监督的双重责任。正是由于医院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足,这就使得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这就大大降低了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没有发挥出内审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再者,院长和内审科负责人沟通不够,甚至年初没有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确定当年度审计工作重点。

(二)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制约审计工作发展

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各项审计工作,改变审计手段落后、效率不高的状态,解决审计内审人力不足的问题。比如:新医改下,公立医院员工绩效工资考核由简单核算科室收支结余发放转变为提供医疗服务数量和质量为主的薪酬制度,绩效年薪关系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虽然计算量大又还是要做到公平合理,因此必须借助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系统化、精细化的绩效考核审计。所以,公立医院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审计工作发展,服务服从于医院中心工作和长远建设。

(三)内审质量有待提升

虽然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由具备中级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或5年以上的审计、会计工作经历的人员担任,但除专业知识外,内部审计人员还必须具备医疗部门和工程建设相关专业知识。这就需要积累工作实践经验和参加短期审计理论培训班来提升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内审人员参加培训的机会少,审计结论大多依赖于内审人员的经验判断,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审计报告的质量。

三、充分发挥内审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提升医院内审的管理效率

(一)完善公立医院内审制度

公立医院可以根据本行业适用的《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和《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内审制度,做到制度管人,制度先行,提高审计效能。内部审计还应从管理者的角度考虑如何改进管理、完善控制,尽量从制度上防范类似风险的重复发生,促进和提高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

(二)为内审提供良好的环境

要想发挥内审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必须赋予内部审计相应的权利和地位,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定期听取汇报,研究部署工作,及时批复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审计报告,并督促有关部门、单位落实审计意见,保证内部审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三)立足于日常的财务审计,防范财务风险

内审部门对医院的日常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审核,审查收入是否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是否利用医疗信息不对称重复收费和套取项目收费,是否存在私收费现象;审查各项支出是否合法合规,是否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审查债权债务的明细项目是否清晰,特别是新医改下,医保基金按病种结算,对出现结余和亏损的医疗费用,是否浪费医疗资源,财务的账务处理是否正确。通过日常审计,事前、事中控制不断得到加强,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预警和服务作用。

(四)开展专项审计,加强医院风险监管

以大型医疗设备采购、药品采购、行政库存物质采购、后勤社会化审计和基建、修缮工程审计为重点,积极开展专项审计,审查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及处置情况,保证资产安全和使用效果。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建议和意见,进一步发挥审计工作的监督与服务功能。

(五)做好医院内控评价工作,服务于医院发展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规范内部权力运行,将内部控制贯穿于日常工作中,把贯彻实施内控规范作为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作任务。各部门间协同配合,共同促进内控规范的贯彻实施。制订内部控制专项检查办法和内部控制考核指标体系,采用量化评价的方式,分别设置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评价指标。单位层面评价指标应主要考核内部控内部控制建设启动情况指标、单位主要负责人承担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责任情况指标、对权力运行的制约情况指标、内部控制制度完备情况指标、不相容岗位与职责分离控制情况指标和财务信息编报情况六大类;业务层面评价指标应完整反映本单位制度规定的各项经济业务控制流程,至少应包括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业务事项。

四、结论

综上所述,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参与是非常必要的,落实内部审计工作是优化医院管理的关键。内部审计熟悉公立医院情况,建立日常稽核与专项审计相结合的监管体系,涵盖事前、事中、事后各阶段,实现医院内部审计“免疫系统”职能。通过积极开展内部审计,不仅有效加强公立医院在制度建设、日常收支管理等方面的改进和提高,而且有利于行风廉政建设,进一步促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财参考文献:

[1]杨有旺.分析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医院内部审计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3,22:233-235.

[2]甘培艳,余中兰,王改霞.新形势下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中医药,2013,34:100-101.

篇3

通过调查49家2014年收入超过10亿元的城市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行和内部审计工作现状,剖析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确保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提高内部审计资源配置能力、引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提升内部审计信息技术水平和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等建议。

关键词:

城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城市公立医院开始陆续成立了内部审计部门,至今已有20余年,期间,城市公立医院得到了飞速发展。内部审计随着医院发展从无到有、从点到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其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医院的发展速度。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对我国2014年收入超过10亿元的城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现状进行了分析。

一、调查对象与问卷设计

抽取国内50家2014年收入10亿元以上的城市公立医院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50份,回收49份,有效问卷49份。49家城市公立医院中,有40家综合性医院,9家专科医院;国家卫生计生委直属医院3家,省卫生计生委直属医院28家,市卫生计生委所属医院13家。问卷填写人员为医院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主要调查医院基本情况、医院内部审计机构设立情况、医院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情况。

二、结果与分析

(一)城市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情况

1.城市公立医院规模快速扩张

调查显示:49家城市公立医院中,2014年收入在10亿~25亿元的有35家,25亿元以上的有14家;47%的医院近三年收入年均增长10%~15%,16%的医院近三年收入年均增长15%~20%,8%的医院近三年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0%;31家医院年末资产总额在10亿~30亿元,11家医院在30亿元以上;57%的医院近三年资产平均增速超过10%。由此可见,在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和医保政策的影响下,城市公立医院实现了收入和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

2.城市公立医院风险持续走高且风险意识淡薄

调查显示:78%的医院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超过40%;47%的医院2014年资产负债率超过40%,有的医院甚至超过60%;25家医院2012-2014年医疗业务平均收现率①在95%以下,6家医院在70%以下;制定风险管理制度的医院仅占47%,而且有的医院虽然制定了风险管理制度,但主要针对基建、物资采购等部门,且比较表面,没有深入到风险管理的真正层面,往往是出了问题才开始查找风险点。可见,在政策多变、医疗市场竞争激烈和医院规模扩张等内外环境作用下,城市公立医院的决策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持续走高。

3.城市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较为薄弱

调查显示:44家医院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占90%;全面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有23家,占46.94%;部分执行的有25家,占51%。城市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得到全面执行有以下原因:一是缺乏健全的内控环境,包括权责划分、组织机构等方面缺乏健全的制度体系;二是风险评估不足,医院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在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只重视医院规模的扩大、就诊人次的增加、基本建设的投入,而缺乏行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和科学合理的风险预警机制[1];三是内部审计没有发挥内部控制、监督评价的作用;四是医院业务信息与管理信息系统各自为政,使医院内部控制缺乏及时预警功能和有效监督机制[2]。

(二)城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现状

1.多种内部审计模式交叉运用

调查显示:69.39%的医院将账项基础、制度基础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等多种模式交叉运用于内部审计工作中。城市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模式已经从单一模式向多种模式交叉使用阶段发展。

2.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同时进行

调查显示:仅有6.12%的医院单选事后审计,49%的医院以事后审计为主、部分业务前移到事中审计,51%的医院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同时进行。可见,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程介入已成为城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主流发展趋势。

3.内部审计范围有所拓宽

城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一直以基建项目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调查发现,经济合同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项目占医院总审计业务的比重逐渐增大。这可能是因为,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的外部约束和医院自身的管理需求下,城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范围有所拓宽。

(三)城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较差,对审计结果的重视程度不足

(1)尚有医院未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调查显示:36家医院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职能部门,11家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1家与财务合并办公,还有1家选择了其他方式。可见,尚有部分医院未成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而是选择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审计职能的发挥受限。(2)对内部审计结果的重视和利用程度不足。调查显示:32.65%的医院非常重视内部审计结果,63.27%的医院比较重视,较不重视和很不重视的各占2.04%;政府审计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对医院进行审计时,利用内部审计工作结果的比例只有50%。

2.内部审计资源配置不足

(1)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53%的医院内部审计部门人员配备为3~4人,25%的医院内部审计人员不足3人。随着城市公立医院的经济活动日益繁杂,内部审计监督范围要拓展到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对内部审计从业人数和业务能力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内部审计人员成为必然趋势。(2)内部审计人员综合业务水平不高。调查显示:在样本医院内部审计人员中,中级以上职称(含中级)占57.04%,高级以上职称(含高级)占30.37%,注册内部审计师和注册会计师分别占3.70%和0.74%,其中拥有审计专业职称的仅占28.15%;学历方面,拥有硕士学位的占17.47%,所学专业大多为经济学和管理学;继续教育方面,学习重心主要集中在现代内部审计理论、内部审计的技术与方法、财务专业知识三个方面。可见,医院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大多为财务人员转行,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只了解财务或审计的相关知识,欠缺工程技术、物资管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医疗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熟知医院经济活动的高素质、综合性的内部审计人才短缺。

3.内部审计模式相对滞后

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三个阶段。调查显示,仅有2.04%的医院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多种模式交叉使用的医院超过半数,但大多以账项基础审计为主,审计模式相对滞后。

4.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偏低

调查显示,虽然63%的医院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但只是部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查证、分析性复核、审计抽样等工作大多仍通过手工完成,费时费力且结果易出现偏差,致使审计效率和质量不高。同时,审计成果的整理、、跟踪和反馈主要依靠人工管理,效率低且存在滞后性。由于信息化水平较低,审计数据的采集能力、转换能力和分析能力等受到限制,审计范围较窄,内部审计向较高层次业务拓展缺乏技术支撑。

5.内部审计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机制

调查显示:76%的医院制定了内部审计工作规范手册;47%的医院未制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对制定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医院进行了电话访谈,发现制度并未得到有效落实。

三、建议

(一)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独立

国家审计署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等相关文件明确要求,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应向本单位权力机构或主要负责人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以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内部审计机构如不直接向医院的法定代表人负责,那么很难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重要性和权威性。

(二)提高内部审计的资源配置能力

审计项目的广度、深度、风险管控与质量水平都与投入的人力、财物和信息技术等审计资源息息相关。从调查结果看,人力资源少、信息技术水平低是城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普遍现象,且短期获得更多人力与信息技术的投入不够现实。所以城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应立足现状,着重提升自身的资源配置能力。首先,通过拓展审计业务范围、内外部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现有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其次,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和审计项目实施方案时,将不同类型的审计业务相互融合,比如内部控制审计可以穿插在专项审计中进行。第三,注重审计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和更新维护工作。审计信息资源库包括国家及行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单位内部的制度和流程、医院各类招投标文件和经济合同、以往的审计项目资料,等等。

(三)引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

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内部审计准则》作业准则第十条明确提出:“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全面关注组织风险,以风险为基础组织实施内部审计业务。”因此,城市公立医院引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要求,也是城市公立医院政策环境变化和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需要,同时,城市公立医院内部风险管理的需求和有限的审计资源也迫使医院内部审计转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的全程自始至终都要关注风险,识别风险,依据风险选择项目,测试管理者降低风险的方法,并以风险为中心出具审计报告,协助企业风险管理[3]。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强化内部控制作用、确保组织增值目标的实现,而且可以解决审计资源的供需矛盾,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同时节省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现阶段城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数量与专业素质、信息技术和风险评估技术的开发方面还比较欠缺,建议医院分阶段、分步骤推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

(四)提升内部审计信息技术水平

信息技术水平不仅是审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技术保障,而且制约着内部审计部门业务范围的拓展。城市公立医院在现有管理环境下,一次性购置内部审计软件不太现实,一是得不到资金支持,二是适合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成熟软件较少,因此建议医院内部审计部门与信息中心协作研发适合本医院的审计软件。研发内容包括审计部门自用的审计管理系统,以及可以嵌入医院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审计监督系统。医院可以根据自身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选择重要且风险较高的经济事项,研发实时在线的审计监督系统,如基建工程、设备采购、耗材管理和收费管理等。

(五)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以职责为立足点,制度和标准为依托,流程为抓手,以考核促应用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4]。首先,完善各项审计制度,制定规范完整的审计项目流程,确保审计工作有据可依。其次,审计实施前应做好审前调查,审计方案的编写要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避免延长现场审计时间,浪费审计资源。第三,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切实做到独立有效的二级或三级复审,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应分析透彻,审计结论应严谨,审计建议应具有建设性和可行性。第四,在审计结束后,要进行总结、评价和考核,促使审计人员不断改进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优化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系统的要素解读[J].卫生经济研究,2011,(3):12-14.

[2]赵中华.医院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实施路径与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4,(11):42-44.

[3]李曼,刘继明,陆贵龙.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价值实现[J].财会通讯,2010,(6):157-160.

篇4

(一)思想上缺乏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积极性不高

当前,在我国公立医院内部经济管理中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医院相关管理人员和员工对内部审计缺乏思想上的重视,医院领导不够重视和支持,也无法得到财物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理解和配合。许多医院领导片面地认为医院内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没有太大的必要,领导层思想上的不重视直接影响了下属各部门人员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削弱了内部审计的监管职能,导致很多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缺失。一些医院虽然也象征性地设置了审计部门,但是却没有配备专门的审计人员,无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流于形式,无法真正落到实处。此外,由于大多数的医院在制定具体的审计目标时,没有严格遵循医院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审计目标脱离了医院的总体目标,极大地削弱了内部审计的工作效果,大大降低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内部审计目标的实现。

(二)会计素质不高,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医院与其他企事业单位相比,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它是一种具有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组织,是一种特殊的企业类型。医院自古以来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救死扶伤、神圣的地方,但是当前大多数的医院为了节省开支、谋求最大化的经济利益,都会聘用一些资质不高或是没有具备专业资格的少数医务人员和财务会计人员。这些会计人员由于自身专业水平有限、素质不高,在实际会计工作和财务管理中缺乏相关熟练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再加上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各种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不仅会严重影响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院的社会形象,破坏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由于国家在医院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和完善,严重影响了内部监管机制的制定和实施,内部机制的不健全直接制约了医院的各项经济管理工作,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多数医院内部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因此,当前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必须聘用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会计队伍,不断健全和完善医院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监管力度,才能推动医院的健康、稳定地发展。

(三)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健全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内控制度是时代和改革的需要,有利于医疗机构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服务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科学制定医疗服务价格,维护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保障医疗机构财务行为和会计核算合法、科学、规范和透明。目前很多医院存在管理层缺乏内部控制意识,单位缺少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主要基于传统经验,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标准或框架指导,对各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认识不足,未能对关键控制点实施有效控制,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而轻视管理工作,致使单位内部控制普通薄弱。

二、发挥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的价值优势

(一)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有效预防经济违法犯罪行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市场经济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新的市场经济体制给医院的经济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医院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管理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变换着。但是,任何一次体制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必定会带来一系列难题,近些年来随着医院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种经济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不良现象逐渐由起初的公开型发展成为隐蔽型,很多不法分子通过采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实行经济犯罪,增大了查处难度。因此,公立医院必须积极采取相应对策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将内部审计督查真正落实到实处,在实时的跟踪监督过程中及时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良的现象,并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地手段解决问题,遏制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通过不断完善内部审计机制,强化内部审计力度,才能有效地预防医院日常工作中的各种违纪违法犯罪行为,为医院顺利开展经济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实现医院资金的合理配置

在公立医院加强内部审计,有利于推动医院进行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实现资金的最优化配置,从根本上真正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医院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就应统筹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要关注自身的经济效益,而且要注重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不断积累自身的社会效益。医院应树立以病人为核心的理念,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要求;同时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财物的浪费。加强内部审计,可以适时检查和监督医院的各项资金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各项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最大化地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一方面,加强内部审计可以及时到位地检查和审计医院内部的各项业务收支和财务预决算等情况,能够较为准确地掌握医院真实的资金运行状况,根据审计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对医院资金的分配实现严格有效的控制,在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最大化地降低各项费用的使用,实现资金的最优化使用。另一方面,加强内部审计,可以对医院各项经济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杜绝各种浪费行为,对医院经济管理中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可以起到有效的遏制和预防作用;促使医护人员在各自岗位上尽职尽责,确保医院内部的控制体系更加科学和完善,进一步推动医院的长远健康地发展。

(三)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是实现医院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

与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及法律手段相比,内部审计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在这些传统手段之外发挥重要的调整作用。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是由医院内部不同工作部门的人员组成,并要求这些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操守,才能真正满足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加强内部审计,可以有效弥补其他监督手段的空白和不足,将监督管理工作渗透到医院经济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细微处,积极敦促医院的稳步发展。首先,加强内部审计,可以促使医院各项费用的收取严格遵循物价部门的相关规定,监督各项收入及时核算,确保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内部审计还可以监督和查询医院的财物购进及转让情况,对各项财物实行跟踪监督,维护医院的整体利益。此外,加强内部审计,可以有效监督和审查本医院和其他医院之间的经济往来情况,确保医院自身的资产安全。其次,内部审计可以监督工资数额和其他待遇或奖金的落实发放情况,保证工资数额的准确性,积极发现工资待遇发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违纪行为并及时督促其改正,有利于维护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推动医院内部稳定、有序地发展。

三、结论

篇5

关键词:新形势;公立医院;内部审计

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公立医院作为医改的主要参与者,其运行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管理需求也随之变化。内部审计作为公立医院治理的重要内容,在价值创造、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反腐倡廉、绩效评价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2015年全球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诠释了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内审工作的职责定位和工作要求:一是要做国家法律的维护者,二是要做健全完善内部控制的推动者,三是要做绩效提升的促进者。

一、内部审计要做国家法律的维护者

在当前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公立医院作为政府主办的医院,要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等,各项业务活动要依法依规进行。内部审计要做国家法律的维护者,推动公立医院依法治理,及时揭示存在的有法不依甚至违法行为,维护国家法律的严肃性。

1.监督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医院内部审计首先要监督医院各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规性,监督医院对预算法、合同法、招投标法、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律的执行情况,监督各项财经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的执行情况,监督违规发放津补贴和福利情况等;还要监督医院相关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政策的执行情况,防止超标准收费、分解收费、重复收费等现象,规范医院收费行为;也要监督中央“八项规定”的落实情况和“三公经费”的支出情况,杜绝铺张浪费。通过对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保障公立医院各项业务合法合规。

2.监督医改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要对出资人负责即对政府负责,关注各项医改政策的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促进医改政策真正得到落实。比如,内部审计要对药品零差率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患者就医负担的控制情况进行监督,对就医流程和便民惠民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对薪酬制度改革情况进行监督,等等。对公立医院在医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提出可行的建议。例如在发展混合所有制过程中,公立医院以无形资产出资和民营资本合作办医,内部审计必须关注无形资产的评估和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二、内部审计要做健全完善内部控制的推动者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近年来财政部下发系列文件要求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而公立医院作为腐败案件的易发领域,规范权力运行、防止权力滥用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尤其重要。内部审计是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审查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推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

1.从单位层面推动内部控制建设。在组织结构上,探索建立现代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在医院的决策机构下设置审计委员会,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从年"期总第期而更有效地监督权力运行。在审计业务上,对内部控制组织建设情况、集体议事决策情况、关键岗位人员管理情况、会计机构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分析和评价重大问题决策、重大项目投资、重要干部任免、大额资金使用以及职工反映的内部控制措施的运行情况。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加强权力监督制约,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和自我管理;也要评估食堂、下属企业、基建等财务独立核算部门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和风险点防控情况,确保内部控制对经济活动的全覆盖、对权力运行的全覆盖。

2.从业务层面推动内部控制建设。内部控制通过对医院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建设项目、合同六项主要业务流程梳理,查找关键环节和风险点,并针对性地提出防控措施和责任主体。内部审计可以对这些内部控制措施开展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和评价工作。特别是对权力集中的建设项目、政府采购、科研经费支出等重点领域,实现高风险业务的全覆盖审计,利用审计的威慑作用预防和制止腐败。在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还要重视对医院信息系统、财务系统、物资系统等系统软件以及各种互联网支付工具实施内部控制审计评估,及时发现薄弱环节,降低运营风险,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动态监督。内部审计通过确认和咨询来完善和优化内部控制,因此建议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阶段,内部审计就可主动介入,避免因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缺陷而出现不良问题,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内部审计的监督检查,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堵塞漏洞,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推动公立医院实现权责对等、制衡有效、运行顺畅的内部控制目标。

三、内部审计要做绩效提升的促进者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要开展风险预警和绩效评估,提出实现价值增值的有效建议,帮助医院提升绩效并最终实现各项事业发展目标。新医改的核心目录是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内部审计要为新医改两个绩效目标的实现服务。

1.加强对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审计。开展公立医院公益性审计是新医改形势下内部审计的重要工作。从宏观层面,内部审计要对医院发展战略和规划进行监督,确保其和国家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方向一致;对紧急救治、救灾、城乡对口支援等完成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国家公共卫生任务的完成;对职工保障、患者权益保护、能源合理利用等情况进行审计,确保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履行。从微观层面,内部审计要对公益性相关评价指标如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天数、病人满意度、患者均次费用等进行监督,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防止过度医疗,维护患者利益。内部审计还要对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和合规性进行监督,引导医院建立包括技术水平、医疗质量、工作量、病人满意度、成本控制等指标在内的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激励医务人员朝着实现公益性的目标努力。

2.加强对医院运营效率的监督,提升绩效。公立医院改革要求医院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型,要求医院提升运营绩效。为此,内部审计要开展绩效审计工作,利用成本核算数据开展成本控制审计,开展大型医疗设备、基建项目的投资效益审计,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绩效审计、资产利用状况绩效审计、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等,寻找改善医院管理、提高投入产出效率的措施,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谋和判断依据,使医院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加强风险管理审计。新医改环境下,公立医院的运行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同时存在,盈利能力、持续经营能力具有不确定性,整体运营风险加剧。为此,内部审计要关注新医改政策对医院运营的风险影响,例如医药分开对医院收入的影响,财政补偿不到位对医院发展后劲的影响,社会资本办医对医院市场份额的影响,医师多点执业对医院人才流失的影响,分级诊疗对医院业务量和医院收入的影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的影响,等等。另外,内部审计还要加强对医院重大经济事项风险的预测和防范,加强对对外投资、基建和设备等重大投资、医疗项目合作、内部管理等风险审计,找出医院的潜在风险,提出防范措施。

作者:赵卫群 李精钟 陈立群 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参考文献:

[1]赵中华.新常态下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的若干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5,(12):66-68.

篇6

随着社会大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公立医院的要求和期待有明显提高。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公立医院带来的发展的机会,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公立医院的财政经济活动也不断变化。这些问题的出现和变化,让内部审计工作面临更多的挑战,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就是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推动医院的高效运营。下文就介绍了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和面临的问题:

1.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

审计工作需要完善的制度才能有效进行,这也是宏观调控和指导审计工作的依据。但实际上,有很多公立医院在审计工作中并没有明确的制度,国家对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也没有确定的规则来指导工作。没有工作依据,很容易在工作中遇到实际性状况的时候就无从下手,找不到解决方案,最终导致了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公立医院的性质与非公立医院的性质是不同的,它的经济活动直接关系搭配社会公共利益,没有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工作很难进行。

2.审计工作职能定位不科学

审计工作是综合性的,它涉及到的工作职能很广泛。我国公立医院的审计工作包括监督、指导和服务,但往往人们看到的、认为重要的内容是监督,把所有的精力和资源放在了监督职能上,往往忽视了内部审计的指导和服务功能。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片面认识,导致在工作中出现很多问题,工作的开展会遇到很多情况。工作的不到位导致医院的整体运营失去现有的方向,从而做出的规划和计划是不合实际的。因此,进一步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定位工作需要加强,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工作的顺利和有效开展。

3.审计手段缺乏创新

审计工作中采用的方法和技术被称为审计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意识的提高,很多行业都会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以确保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落后、被淘汰,就目前来说,各行各业对计算机技术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很多工作都需要借助计算机进行。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也不例外,很多审计工作是需要借助计算机开展的。目前,很多公立医院对计算机的使用主要表现在简单的登记和数据计算,并没有完全利用好计算机的功能。计算机的应用应该不是只停留在基础功能上,而是挖掘计算的深层功能,在审计工作做能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开展工作,并提高工作效率,比如进行数据和统计分析,根据现有的资料制定长远的发展策略等等。科学技术的作用是广泛的、深远的,因此在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中要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促进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和其他闭门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在内部审计工作中要善于创新,丰富审计手段。在实际工作中,审计工作遇到很多的问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完善工作制度、科学定位审计工作职能、创新审计手段,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审计工作的工作重点应该解决目前的组要问题,与医院及其他部门的发展和工作相协调,彼此促进。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整体运营,作为审计工作着应该走好每一步,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的氛围和发展。

二、总结

篇7

一、目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不足问题

(一)部分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相关法规不健全

针对医院的内部审计,国家没有出台过明确的具体准则和实施细则。因此,导致了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法规的滞后或缺失,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对医院经济活动实施具体审计时,出现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尴尬局面,最终使得医院内部审计的评价与建议失去了应有的权威性,以至于审计出来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难以得到解决和有效落实。

(二)医院内部审计职能定位过于单一、忽视服务职能

医院的内部审计不仅只是一个经济活动的监督部门,同时也应是一个经济活动的服务部门。然而,目前很多大中型医院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和理解,还仅仅停留在医院财务资金领域的后期监督层面,极大的忽视了医院内部审计的决策参与职能,以至于很多医院将内部审计工作的覆盖范围缩小,使得医院的内审工作处于被动地位。

(三)管理者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审计机制尚不健全

医院领导班子是医院的管理中心和决策中心,领导班子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决定着医院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因此,医院建立管理者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并要形成长效机制,每年一次。审计内容主要应包括:重大事项决策的正确性;计划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等等,以此来加强对医院管理的监督力度,避免错误决策的发生,保证管理者在任期内完成任务的质量。同时,对医院领导班子内部好的工作作风、工作思路及长期的规划做出延续性评价,让医院的决策和政策能够拥有连续性。

(四)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人员力量有待加强

良好的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是保障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基石。相对企业来讲,医院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大都来自医院的财务部门或纪检监察部门,普遍存在着专业和知识机构比较单一,且工作人员少的情况,很难适应现代医院发展的需要,亟待解决。目前,对大型综合性医院来说需要充实懂基建、懂合同的专业人员到审计部门。当然,现有的审计人员也要做到不等不靠,努力学习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习和掌握相关学科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跟上医院发展的步伐。

(五)部分财务指标审计要重视和加强

1、加强负债审计。随着医院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医院的负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因此,医院应将负债审计作为重点进行单项审计。在对负债审计的过程中,应该把重点放在长期负债和流动负债的划分;长期负债和流动负债形成的原因;长期负债偿还期限及使用效率;流动负债构成的合理性;各类应付账款清理的及时性以及账目真实程度。通过审计,对医院的负债规模控制提出意见和建议,引导医院合理负债、适度负债,避免负债过多,给医院造成负面影响。

2、重视坏账审计。随着医院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医院的应收款项的数额越来越大。为了体现医院管理的稳健性,在《医院财务制度》中规定医院要进行坏账准备金的计提和坏账损失的处理。在进行坏账准备金计提方面要注意审查:计提基数的确定是否准确,即是否进行了往来款项的及时清理,医疗保险机构拒付的医疗费用是否合理;坏账准备金计提比例是否按规定执行。在坏账损失处理方面重点审查:坏账损失确认是否按照规章制度办理了相关手续;是否按照上级部门规定及时进行了坏账冲销;对坏账确认后收回的款项是否及时进行了账务处理。

二、如何加强医院审计工作建设,适应医院发展要求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审计 医院想要健康发展,健全的内部控制必不可少。哈佛大学的Sabin教授认为,即使医疗卫生服务是纯粹的公共产品,但医疗卫生服务的支出任何国家都应该要有所控制。要想控制违规、防止工作中的差错、杜绝徇私舞弊行为,把医院的运作效率提高、更好的承担社会赋予的服务职能,就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审计、财务审计、工程项目审计、采购审计、合同审计等等,这些都属于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范畴。内部审计要在医院经济运行的内部控制中充分发挥其监督、评价以及改善、控制的作用,最终达到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服务成本以及防范风险的目的。

(二)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服务作用,拓展内部审计工作新思路、新途径 根据公立医院的特点,医院必须把内部审计机构放在一个独立的位置,以确保其权威性和独立性。并让内部审计能够向高层次发展,从体制上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全面开展。同时要根据医院的特点进行内部审计管理办法的选定。 随着医院现代化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医院的审计手段和途径有了新的改变。审计工作不单只停留在纸质文件的审计上,而是要充分利用医院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检查违规行为,确保医院收入、财产安全。积极推进药品、各类材料及设备的集中招标采购工作,降低采购成本。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要将审计的视角前移,利用微机网络系统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和监控,跟踪药品、卫材、其他材料等的采购过程及价格,检查出入库手续的办理情况,账目和实物是否相符等,同时还要会同资产管理部门加强对报废资产的监督管理,防止资产的流失转移,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篇8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

一、背景

近年来,随着公立医院管理规模的扩大、运营复杂程度逐渐增加,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面临的工作更加多样化,以某公立医院为例,近年来其内部审计部门组织的审计项目除了原有正常的财务收支情况审计之外,还涉及IT、科研、医用设备、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等多个项目审计,而现有的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远远不能达到要求,自身专业面狭窄与被审计项目专业性强的矛盾十分突出,甚至制约了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利用医院自身和外部资源以缓解这一矛盾,探索问题的解决路径,是目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无论是政府采购、建设工程、科研管理还是信息系统,审计组织者必须十分了解其业务流程,弄清风险点所在,有目的性的寻求后期专业支持。比如政府采购风险点之一是技术参数,这一设置容易“量身定做”,因此需要寻求熟悉此类专业设备的技术人员或技术专家;建设工程项目造价管理风险点之一是错套工程定额,需要寻求工程造价方面专业人士的支持;科研管理风险点之一是套取科研专项资金,则需要寻求相关课题方面的专家支持;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点之一是设计系统数据输入、输出及处理的不可靠,那么需要熟悉SQL语言、数据库技术的专业人员支持。

二、主要路径选择

对于一个审计项目,单位组织并不要求审计组织者们行行拿手、业业精通,而是在于其能够将组织内外相关的资源充分、恰当地利用和调动起来,以较小的投入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以下是某公立医院近些年在内部审计方面的实践探索。

1.成立专业委员会,发挥各种专业委员会作用多年来某公立医院成立了各种专业委员会,这些委员会具有很强的学科专业性,其组成多为相关专业领域的,且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人员。该医院在其专业管理委员会管理办法中的工作职责条款明确要求:“各专业管理委员会应按照审计需要,积极为医院审计部门提供相关专业咨询”。例如,该医院在2019年组织了一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专项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其中有一项审计目标是“评价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对内审部门而言,这一目标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为内审人员对这些课题的专业性知之甚少,对于经费使用的相关性都无法保证,更妄谈合理性。此外,由于医学研究具有专业性强、涉及专业分支多的特点,即使是寻求社会中介帮助,作用也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经审计部门及主管领导的多方努力,由医院协调,将相关课题按照专业类别,比如乳腺、肠胃、骨及软组织等进行了划分,分别交于乳腺学术委员会等有关专业管理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按照审计要求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专业评价,该项审计因此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此举也直接促使医院修订专业管理委员管理办法,修订后的办法对各专业管理委员会如何协助审计,专业委员会中涉及到的利害人员的回避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内部审计价值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在各专业委员会的协助下更加专业化。对于一些审计项目,设置专门岗位负责对单位组织而言不见得是明智之举,因为它并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医院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为医院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审计组织者充分挖掘利用这一条件,能为审计工作,特别是专项审计工作提供极大便利。因此,使用专业委员会解决审计专业障碍特别用于专业性强、专业鉴定工作量不大、专业分支较多的审计项目。

2.合理使用专业外包单位对于一些工作量大的专业审计项目,则不宜将其专业鉴定任务交于院内专业委员会。这是因为专业委员会委员多为兼职,其主要工作仍然是自身业务工作,不可能也不适合将大量时间用于审计。比如信息系统审计中的业务流程层面的数据输入、处理、输出控制测评,不但需要很专业的计算机专业技能,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对系统设计的关键点进行大面积复核性分析。再比如一项大型建设工程项目往往耗资数亿,历时几年,假如专门设置工程预算专业方向的审计人员,则存在一是人员少、工作量大不顶用,二是专业覆盖面不够(工程预算专业方向一般分为装饰、安装、土建),三是项目结束则可能导致人员闲置的问题。对于此类审计项目较为恰当的方法就是委托至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全面外包或者阶段外包。值得提醒的是,无论是全面外包还是阶段外包,都必须设置一定的质量控制程序,以加强对外包单位的监管,确保外包单位提供成果的质量。比如根据审计项目特点,在关键风险点对外包单位提供的成果文件进行再复核。

3.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无论是哪一类型的审计项目,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都能起到重要作用。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对审计人员进行必要的专业技能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在某公立医院组织的某医用设备招标过程中,审计人员发现,两家投标人法人代表家庭住址均为某省某县某村,于是审计人员高度怀疑此两家投标人具有串标行为,但因为法人代表并非同一人,无法判定为串标。恰逢内部审计协会举办政府采购审计培训班,该医院积极派员参与。专家在培训课上讲到了串标现象的认定标准之一-----如果能发现投标人制作的投标书出现同一“低级错误”,可认定串标。该医院审计人员根据这一方法仔细对比了两本投标书发现,两个投标人在多处使用同一错误标点符号,比如段末不用句号而错误地使用逗号。于是在审计人员的追问下,两投标人不得不承认串标。因此,这样的培训可谓雪中送炭、对症下药,对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功效。笔者认为,适合通过专业技能培训提升专业技能的审计项目,通常是大众成熟型的审计项目,但又在发现问题能力方面存在经验不足、技能不能满足审计需要的不足。比如财务收支审计、政府采购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一些高质量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审计人员发现问题的专业技能。因为这类审计项目的特点是本身并无过于专业的内容,经常出现的问题很明确,比如财务收支审计中经常出现的帐外资产、侵占、挪用、利益输送等,政府采购审计中经常出现的规避招标、串标现象。这类审计项目的难点在于问题具有隐蔽性和取证难。而这类审计专业技能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审计经验的积累,但鉴于内部审计人员工作面的制约,容易成为“井底之蛙”。在这样的情况下,积极借鉴他人成功的实践经验则变得势在必行。

4.将信息化作为内部审计的手段随着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很多医院也建立了信息化系统,信息化逐步成为推动医院运营管理的有力工具。因此,在公立医院中完善内部审计也应当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以某公立医院为例,从2016年起逐步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其中也包括内部审计信息系统,这一信息系统借助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技术,从而使内部审计工作实现了自动化,一方面提高了内部审计的效率和准确率,另一方面则真正实现了内部审计对业务全过程的监督。以其中的合同审核为例,医院合同管理一般要经过准备———签署———履行———后期管理几个阶段,内审部门在每个阶段的作用如下:准备阶段,内审部门根据合同承办部门拟定的合同文本进行审核,决定是否需要修正,如需修正,则需要退回修正后重新审核,如果无需修正,则进入签署阶段;在签署阶段,内审部门需要将正式文本送到各个部门;在合同履行阶段,内审部门负责监督整个合同的执行过程;在后期管理阶段也就是合同履行完成后,内审部门还要对合同执行进行评价,并对合同档案进行归档。可见,内审监督在每一环节都不可或缺,通过建立合同审核信息化系统,实现合同管理的整个流程可视化,一方面,可以保证内审部门对整个合同管理中真正实现监督作用,另一方面,合同审核过程可以在线上进行,从而大大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效率。当然现阶段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在医院的应用还远远不够,未来随着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内审部门与其它部门、其它系统的对接,实现数据共享,从而更有效地识别、防范审计风险。

5.实现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相结合随着内部控制的不断发展,内部控制更加强调风险管理,而过去的内部审计主要以对企业或组织的经营活动进行局部监管,来实现内部控制职能,这已经不能满足现有内部控制的要求,近年来我国的审计准则也发生了变化,指出内部审计要从全局角度进行风险防范,更加强调风险概念,提出风险导向审计。作为公立医院,应当将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更加紧密结合,真正实现风险管理的目的。内部审计独立性最弱,目前开展较好的日常审计多为采购过程中对于招标文件和合同的审计。未来内部审计的转型应当从内控的角度,以风险为导向,对合规性、合理性、效益性等进行评价。此外,内审部门还可以结合医院的战略目标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各种专项审计,从而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真正的医院内部控制,实现风险管理的功能。

三、小结

随着近年来国家医疗卫生体制不断改革,公立医院的运营更加复杂、精细,因此,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职能和目标也应当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其作用。作为内部审计人员,更要不断地学习新技能,提高知识水平,适应因环境变化给内审带来的冲击,从而更好地实现为公立医院服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燕.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财会学习,2020(04):153+155.

篇9

关键词:风险导向 公立医院 审计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b)-0000-00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Audit Problems of Public Hospitals under Risk-orientation Tang Liang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Abstract: era development requires that everything about human beings must be taken seriously and cautiously. Business activities of public hospitals or to say the forms are getting increasingly diversified and complicated. Therefore some inevitable problems appear concerning expenditure accounting etc. for public hospitals which seem to be related to their long-term development and its significance is self-evident. With the present internal audit problems in public hospital as the core, this paper tries to seek the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 risk-oriented; public hospitals; audit

内部审计作为公立医院内部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愈来愈引起公众及管理者的重视。总的来说,内部审计具有监督、评价、控制和服务四种主要职能。现实需要公立医院管理者不仅理清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还需面对风险导向下公立医院将会遇到的审计方面的问题并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策略和方法。

一、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问题的现状

1、 公立医院管理者缺乏认识,对内部审计的重视不够

公立医院作为寻常百姓治病求方的医疗机构,承担着为百姓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责,其内部审计尤为重要。在我国虽然医疗技术有着迅猛的发展,但支撑公立医院运转的内部审计却有诸多弊端。从管理者的层面来看,可归结为管理者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内部审计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涉及多方面利益的特殊重要工作,需要组织高层的领导以及下层员工的倾力合作。其中须强调的是在现实的执行情况中没有突出上行下效的原则,内部审计机构及其内部审计人员没有实现在主要负责人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来开展审计工作。从根本上来说,这就是负责人领导意识、责任意识的缺失,没有认清内部审计对公立医院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公立医院对内部审计机构人员配备不足、器械落后、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各司其职,是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但要真正实现各司其职还需要多方面的配合。首先,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它需要配备适当的人员数以便完成相应的工作。其次,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是一项复杂化的工作,这就对在内工作的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再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内部审计所依靠的硬件设施愈来愈高端,这需要公立医院甚至是国家的拨款或者资金资助等。同时,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中工作人员存在工作能力、受教育程度层次不齐的现象,这里并不是要否认这些工作人员,而是针对审计工作人员职业能力培养问题所提出。这种层次不齐的水平无疑会成为影响内部审计效能的一大因素。在硬件设施方面,公立医院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往往需要依靠科技革命的产物,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凭借物似乎鲜有更新换代。有公立医院出于节约成本,吝惜在这方面做投资和保险。

3、 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监督与评价机制的约束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作为事业单位的黄金岗位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去竞聘,很多人一旦入职就本着随心所欲的心态过着安逸的生活。在这一机构中甚至还存在着专兼职的内审人员,其中部分人的职业态度不得不令人怀疑且担忧。此外还存在内部审计机构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或者等级医院考核临时抱佛脚的窘境。

公立医院作为紧系百姓安危的庇护所,其审计部门不容有失。面对这些困境,无论是公立医院管理者还是在岗的审计工作人员都应当战战兢兢,为顺利有效完成相应的工作而尽职尽责。

二、风险导向下内部审计问题解决的策略

开展风险导向下的内部审计,是一种居安思危的科学做法。它以假定的风险为前提和基础,对内部审计的对象、目标、职能等进行重新定位,推动内部审计正常运作,规避风险。内部审计还有一个重要担当就是要实现公立医院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内部系统是实现公立医院正常运作的保障。

1、以风险为导向,提升公立医院管理者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

内部审计已然关乎公立医院发展大计,公立医院管理者要尽力将工作集中在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等方面,以便重新树立起理顺内部审计工作的思想。为提升公立医院管理者或者内部审计管理者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有必要开展系统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

2、 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引进先进器械以促进内部审计工作正常高效进行

风险导向下的内部审计要求公立医院为其配备合理人数的工作人员,这是出于公立医院经营规模的宏大、经营业务的复杂以及内部审计业务内容的多样化等。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不应当局限于把自己当做会计,而应涉猎多方面,如工程、器械、计算机、法律等专业。既要熟悉本职工作的内容,还要熟悉该机构和单位财务制度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甚至还要掌握单位的各种业务。只有这样才能对本单位的资金运转状况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和监督,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内审工作的质量。内部审计这一神圣职业需要知识面宽广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内部审计人员当加强学习,要重视与内部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等,以便跟上时代对这一行业人才的要求。

3、 确立监督、评价机制,发挥公立医院全员监督、评价职能

消解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捧着金饭碗工作的落后思想,确立监督及评价机制。平等社会中透明的制度是百姓所希望的,内部审计作为公立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不是人人可看可知。但就作为公立医院的并行的其他部门当是有资格的,这些部门可进行绩效评比,相互监督相互评价。此外在内部审计这一机构中,工作人员可以进行相互评价、相互监督,由此在工作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你追我赶的态势。总之,内部审计的职责应当是为医院决策、经济管理服务、促进医院健康有序发展。

审计工作的纷繁复杂使其遭遇各种各样的风险,内审人员若能建立起风险导向下内审问题及其策略的方案,势必能省时省力。实践证明,风险导向下的审计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能为医院增加价值,更有效的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还能提高管理者的决策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参考文献

篇10

一、西部落后地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有利于适应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内在要求。医院作为社会公益事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政府投入逐渐减少,医院必须引入经营管理的理念。但从目前状况看,西部落后地区公立医院的机构设置、财务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的配备等方面不能与时俱进,出现了资金、人员失控现象,因此实现管理创新,使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过渡,必须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第二,有利于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监督形式,通过建立财务管理关键岗位、关键环节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通过加强内部财务控制,能有效加强西部落后地区公立医院财务治理,降低经营成本,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增量资产,提高财务绩效。

第三,有利于提高西部落后地区公立医院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健全的内部审计,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过程的及时、真实、有效,从而真实地反映医院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误,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四,有利于有效地防范医院经营风险。市场化管理使医院面临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加剧,西部落后地区公立医院要达到生存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内部审计作为医院管理的中枢环节,是防范风险最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段。它通过对各类风险的有效评估,不断加强对医院经营薄弱环节的控制,把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是医院风险防范的一种最佳方法。

第五,有利于维护医院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健全完善的内部审计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医院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从而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能有效地纠正各种损失浪费现象。

第六,有利于发挥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医院的有效经营 。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可以利用会计、统计、业务等各部门的制度规划及有关报告,把医院的经营、财务等各部门及其工作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各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整体的作用,以顺利达到医院的经营目标。同时,由于严密的监督与考核,能真实地反映工作实绩,再配合合理的奖惩制度,便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及潜能,从而促进整个西部落后地区公立医院经营效率的提高。

二、西部落后地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地域、经济、文化的限制,内部审计工作在西部落后地区公立医院还属于新鲜事物。内部审计工作非常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管理者认识不足,内控环境松懈。公立医院领导职务是行政任命的,公立医院资产是国有资产。医院经营好与坏未与医院领导考核挂钩,医院领导就缺乏风险评估意识,医院缺乏投资风险评估机制。如医院的一些重大经营决策的确定、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以及基建投入等,均未按照控制程序进行充分论证和考核,从而导致购置了使用效率不高的资产设备,造成资产和设备的闲置和浪费,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医院的经营风险,影响医院的经营效益。

第二,对内部审计重视不足,未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受多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目前大多数医疗单位仍处于传统的经验型管理,习惯于行政指挥,轻视内部审计,未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更不能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第三,人员素质不高,制度更新滞后。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需要管理人员来实现,因而管理者素质和能力最终决定内控管理实施效果。然而,有些医院会计及审计人员一方面素质偏低,学习培训的机会很少,缺少交流,会计控制松懈,职责操作意识不强,工作中缺乏主动性,思想上缺乏责任心,给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行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内部控制系统的相关制度没有适时做出应有的补充和调整,墨守成规,缺乏科学的管理控制方法,也给实行内部控制带来了影响。

第四,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医院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目前,有不少医院,对内控制度建设不够重视,原有的制度不够健全、系统,导致医院经营管理混乱,工作效率不高,经济效益低下,财产损失和浪费严重。

三、完善西部落后地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措施

(一)领导重视、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控制

领导对风险控制和内部审计的重视是建立完善内部审计制度的重要前提。医院领导应当主动带头学习《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和新医院财务制度,在思想上重视内审工作,在实践中加强内审工作。同时,在医院内部加强宣传,让医院内相关科室、人员以及医生了解内部审计的合法性、重要性,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医院管理者要转变观念,增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风险意识,建立投资决策集体审议责任制度,在进行基本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前要事先进行可行性研究及科学论证,避免盲目投资。尤其是在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前,要对按期偿还债务性筹资及其利息有足够的估计和准备,防止信用危机的出现、财务风险的恶化及财务困难的加剧,从而将风险意识贯穿于融资过程的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减轻、规避风险。

(二)成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强化内审在内控中的作用发挥

内审机构应当独立于财务机构外,医院主要领导负责该机构的领导责任,从而内审人员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按照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开展工作,发现和纠正错误与舞弊,确保医院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减少损失和浪费,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三)以人为本,提高执行人员的素质

会计、审计等内部控制执行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是实行内部审计的关键。医院要加强宣传教育,使内部控制执行人员充分地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工作水平,使他们能够找出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环节,增强自我约束能力,自觉执行各项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奉公守法、廉洁自律,为建立、健全充实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献计献策。

(四)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和新医院财务制度的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开展内部审计的重要基础,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工作将无从下手。医院除了建立常规的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制度、授权批准制度、财产保全制度外,还应着重建立成本控制制度、预算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其内容包括:

1.建立医院的成本核算体系,强化成本控制

医院作为一个经济实体,提高经济效益是主要任务之一,成本核算尤为重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要从以下几步入手:首先,要建立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在医院日常的管理运营中以目标成本为指导,严格执行目标成本,定期检查目标成本的达成情况。其次,医院应建立奖惩制度。根据各部门目标成本的落实情况,对于目标成本落实好的部门给予奖励,对于经常无法达到目标成本的部门进行惩罚。再次,要提高医院的资源利用率,降低医疗总成本,稳定病人诊疗费用。

2.建立预算制度

建立健全合理、科学的预算控制制度,强化财务预算对医院经济的约束力,使预算管理成为医院全局性财务管理。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预算编制要细化到部门、项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经批准后的预算,各个职能部门都必须严格执行。通过预算的编制和实施,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

3.建立风险管理制度

有经营就有风险,强化风险意识是医院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策略。建立与本医院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系统,可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综上所述,医院内部审计是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建立和完善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符合当今医院发展的需要。西部落后地区公立医院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可以确保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提高医院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必要性

[DOI]10.13939/ki.zgsc.2017.15.356

公立医院是我国事业单位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的社会责任。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发展,医院行业逐步引入市场机制,私立民营医院逐渐形成规模,发展较为迅猛,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一方面,缓解了公立医院的接诊压力;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公立t院持续生存发展的压力。因此,公立医院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发现问题,改进提升。内部审计是公立医院实施监督的重要工具,将为提升管理与创造效益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1 公立医院面临的宏观改革与行业发展背景

1.1 公立医院财务管理要求逐步提高

我国在2011年修订下发了医院会计制度,对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财务报告、科目体系建设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与改进,为医院提高会计核算质量提供了指引与依据。新会计制度实施5年来,公立医院的财务核算基础有了较大的改善,为公立医院实施后续监督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数据体系。近年来,国家亦对公立医院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提出新的要求,旨在通过全面预算,提高公立医院落实国家宏观管理规划的执行力,使得医院的各项工作处于可控状态。

1.2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程逐步推进

2015年,国家对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问题提升到正式日程,发文明确在城市公立医院开始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综合改革赋予公立医院独立经营权,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通过完善治理结构、制度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责权利体系,为公立医院的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公立医院的管理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医院无法胜任自我管理提升,将被市场所淘汰,面临的风险亦是较大的。

1.3 公立医院行业竞争发展日益激烈

医疗体制改革是我国一直在推进落实的重要工作。医院行业的发展一直不是风平浪静的,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即出现了民营医院,但市场份额相对较小。21世纪以来,民营医院大规模发展,国家逐步放宽民营医院的准入要求,民营医院获得了发展政策的红利。一方面,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水平,使得老百姓病有所医。另一方面,也使得医院行业逐步向市场化发展,公立医院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竞争态势。

2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内部审计组织机制尚不健全

受原有公立医院体制影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基础较为薄弱。一是医院领导多为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对管理及财务了解甚少,缺乏内部审计管理意识,难以在管理方面取得实效。二是医院内部往往不设立审计部门,审计职能部门的缺失,直接使得公立医院对审计缺乏概念,审计工作难以找到落脚之点。三是审计人员严重不足,有的公立医院没有审计人员,有的公立医院设立了审计岗位,但由于对审计工作缺乏管理机制,使得审计人员素质停滞不前,较难发挥实际作用。

2.2 内部审计制度流程尚不完善

内部审计是一项对公立医院实施全面审计管理的工作,但公立医院在内部审计制度流程方面往往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是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对内部审计缺乏制度性的约束,使得内部审计要么没有,要么不知如何进行,程序缺失。二是内部审计范围过窄,将内部审计归为财务审计,仅对财务核算进行审计,而缺乏对公立医院具体工作的专项审计,使得审计难以找到问题根源。三是审计方法单一,内部审计是一项较为专业的工作,其方法亦在发展中积累了很多种,而部分公立医院满足于查查账、聊聊天,对审计内容缺乏提前研究,缺乏审计方法的勾稽使用,使得内部审计效果不佳。

2.3 内部审计评价提升需持续加强

内部审计不仅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更是一项需要不断完善的工作。唯有建立审计评价机制,才能在内部审计的改进完善中,取得突破,不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中,一是对内部审计工作没有评价,长年安于现状,使得审计工作权威性下降,各部门对审计的重视程度降低。二是对内部审计的评价方法单一,不知如何评价,难以找到审计提升的方向。三是内部审计评价缺乏机制建设,仅仅将内部审计作为应对国家政策的一项任务,而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促进公立医院的持续发展。

3 公立医院加强内部审计的重要意义

3.1 有利于持续提高公立医院的抗风险能力

内部审计是对公立医院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监督的有效措施,可以,通过事中与事后分别建立审计机制,发现公立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点及相关问题,通过披露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将公立医院的风险管控能力逐步提升,发挥有效的改进作用,促进公立医院风险抵御与应对水平的改善。

3.2 有利于适应国家日益提升的管理改革要求

伴随我国新常态发展阶段的到来,经济增速呈中高速增长,为保障国家持续发展,我国经济主要工作提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选择。对于公立医院管理,国家亦下发了多项政策与制度,促进公立医院的供给侧改革。国家政策制度的执行方面是否到位,是否取得了实效,这些都需要内部审计发挥作用,通过内部审计发现没有执行到位的地方,发现产生实效的多少,将其汇总总结,使得公立医院对国家政策的贯彻落实做到心中有数,并能持续改进。

3.3 有利于促进公立医院核心竞争优势的形成

公立医院作为事业单位,在长期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下,形成了一套大家习以为常的运作体系。在我国经济乃至国际经济发生深刻变革的今天,公立医院应认识到内外部面临的巨大市场竞争压力,感受到发展的紧迫感与危机感,改进管理,实现变革,内部审计即是公立医院实施发展变革的主要武器,通过完善内部审计,将有效促进公立医院持续改进,逐步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

4 加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主要措施

4.1 加强组织机制保障

一是加强公立医院领导班子配置,增加经济管理人才进入班子,分管内部审计工作,在医院治理架构设计中,亦可在公立医院最顶层设立内部审计委员会,加强内审工作领导。二是建立审计部门,增加人员配置,明确内部审计部门职责与各岗位要求。三是持续提升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对公立医院业务学习,将审计方法与医院业务有效结合在一起。

4.2 加强制度流程建设

一是建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制度,明确被审计部门与审计部门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建立较为完善的内部审计流程,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二是每年建立内部审计计划,将公立医院全部业务事项纳入内部审计范畴,根据逐年内部审计结果,区分不同事项的发展情况,评估审计事项存在的风险,建立重点审计与非重点审计事项。三是规范内部审计报告档案管理,由医院档案管理部门对内部审计报告归档管理,实现审计留痕。

篇12

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中的主阵地正伴随着新一轮的医改而进入深水区,公立医院的改革成败直接关系到公立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更直接对全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基于风险导向思想下的医院内部审计主要是以风险的管理、过程的控制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心,并对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适当性进行严格的审查与评价。目前,公立医院的医改已经进入新的时期、关键环节,其内部审计必须及时调整方向,大力开展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帮助医院的管理层对医院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并对风险的防范、应对、及控制等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公立医院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公立医院风险的特点

(一)医院风险具有多样性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的风险管理涉猎的内容较广,主要包括专业技术风险、医疗设备风险、财务收支风险、社会环境变化风险、人员管理风险、信用等级风险、品牌风险等。例如:在医院的日常管理中,大部分公立医院重视的是对医疗服务、医疗行为的管理,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公立医院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上至医院的领导、下至普通的医护人员都缺乏居安思危的风险意识;医院的日常经营中,一般注重的是医院的未来发展,而对于医院的可持续增长、发展所带来的风险并不重视;由于风险意识差,很多公立医院还尚未形成科学的、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一旦风险来临,医院的反应比较迟缓、滞后,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来放缓风险。

(二)医院风险表现具有隐藏性

医院的医疗服务对象比较特殊,是患病的病人、患者,这也就决定了医院的风险不同于企业的风险。因此,医院的风险更具有强大的社会责任风险和运营风险。医疗卫生行业不同于企业,它具有较强的技术性、高风险性、高难度性的行业特点,在医院的日常管理中很多风险并不会马上显现出来,而是存在一定的隐蔽性。如前所述,正是基于风险的特性,为了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医院在做好常规管理工作的同时必须加强对风险的管理与重视。

三、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现状与问题

(一)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要求不融合

目前,很多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对医院的经济业务进行事后监督,这与风险管理的要求大相径庭。医院进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对影响医院的各种不确定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科学的识别、评估,并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其影响降到医院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可见,医院风险的防范必须实现医院内部控制的动态化、系统化、主动、可持续的发展。而医院内部审计只对事后监督的方式显然是缺乏对风险防控点的把控、缺乏对内部审计关键点的控制、缺乏对过程的审计与监督。

(二)医院内部审计制度设计缺乏完善性

目前,很多公立医院并未在本医院内部建立整体的、完善的、科学的内部审计制度,仅仅是随着业务的增加、开展而临时设定,内部审计的现状并不容乐观,这对医院风险的防范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另外,医院内部审计业务的开展也是零星的、分散的、松散的,例如:在大部分公立医院中,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医院领导点头同意才能开展,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受到影响,这就导致医院的内部审计监督的时效性较差。

(三)医院内部审计的实施存在一定的缺陷

目前,很多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与实施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内部审计工作的滞后性明显,往往是某一项审计工作还在审批、授权中,而实际的经济事项已经发生了,即使知道存在着偏差,也回天乏力,无法再扭转局面了,只能等到类似的经济业务再次发生时才能修正。再例如,内部审计在实施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与管理,而医院的管理层对过程中发生的事情更是很难知晓。因此,经常是项目潜在的风险已经在各项目管理中消化了,事后再对其进行弥补比较难。

四、公立医院风险控制内部审计的优化措施

(一)不断改进与完善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制度

公立医院的产权所有者是政府,因此,公立医院必须建立有效的、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并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对内部管理工作做出科学的评估、判断、评价。内部审计的良好实施与其积极作用的发挥并定能够有效的降低医院的经营风险。对于医院的管理层而言,应树立全新的风险管理意识、加强对风险点的识别,通过对医院各级各类职权、职务的深入分析与了解,对医院的认识决策权、财务管理权、项目招标采购权、同外界接触的关键性岗位等建立岗位相互牵制制度,尽量避免由于人为因素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

(二)加强对医院关键风险点的控制

这就要求公立医院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认真梳理在风险管理中的关键控制点,经过梳理后,将那些重大的人事任免、经济决策、合同签订、基础建设、科研经费管理、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等管理权统一视为医院监督与审计的重点范畴与把控点,对这些关键控制点进行动态的监控与管理。例如:医院可以针对广大患者和社会反响强烈的问题列为管控的重点,如:医疗的规范性收费、临床医疗的合理用药、医院的重大医疗设备的使用和检查、医院耗材的使用、药品的统一管理等。在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对这些重点内容进行动态化的指标信息反馈,避免不合理现象的发生,杜绝乱收费现象的出现、避免过渡性检查的发生等。在医疗运行系统中如果这些指标出现与相关指标背离的现象,那么这些数据会及时向监督人员提出警示和发出信号。

(三)加强对效益与绩效的挂钩

公立医院的绩效评估除了用于人事部门的管理与经营效益的分配方面,还充分体现在医院内部审计的效益审计上。目前,大部分医院还未真正开展绩效审计工作,但是绩效审计对于医院经济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评价、考核医院经济活动的效益性、监测与考核医院经济活动决策的科学性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医院内部开展效益审计不仅能够帮助医院从深层次对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还能为医院在未来的经营决策中建立科学的防范措施、预警系统、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等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与绩效的挂钩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篇13

【关键词】公立医院;建设工程;内部审计工作;问题;措施

近年来,我国公立医院建设的规模和形式逐渐出现了问题,在新的医疗改革模式之下,多元化的医疗格局对公立医院体系的发展也带来的一定的影响。在这种形式之下,需要强化医院建设工程的内审工作,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公立医院建设工程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题

1.传统的内部审计业务逐渐弱化

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包括检查和监督,业务的内容逐渐被淡化,公立医院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也逐渐降低,一些审计的工作和事务逐渐外包,并认为内部审计外包能够提升整个审计工作的效率,确保审计的质量从而降低设计的成本,甚至一些医院根本不进行内部财政收支等审计的业务。久而久之,内部的审计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难题,审计部门所创造的价值也逐渐被削弱。

2.审计业务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公立医院在进行内部审计控制以及风险的管理时,其业务的开展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首先是内部的审计人员自身条件的限制,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人员一般具有较强的财务能力和基础,并具有多年的从业经历,但是却缺少一定的内部审计技能和操作能力,具备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对于内部控制和内部流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其审计的职能也不能得到准确的发挥。同时,医院的管理阶层对于内部的审计工作的定位已经成型,内部的审计部门一直以监督者的身份开展各项工作,难以控制内部的流程和内部意见的修改工作,不利于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展开,长此以往可能会埋下重大的隐患。

3.审计工作开展的不平衡

外部的审计工作通常以年度审计的形式开展后续的审计工作,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也通常会采取以账务报表为基本形式的审计工作,医院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在时间上出现严重的冲突,造成了审计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医院日常的管理工作也受到了不必要的侵扰,不利于审计目标的实现,从而造成医院内部的抵触和反抗情绪。与此同时,医院外部的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实现对具有一定深度的事前和事中的审计工作,对医院各事物的审计监督工作也缺乏一定的重视,审计过程中一旦出现任何问题,一些差错或是损失已经难以避免。

二、公立医院建设工程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思路

1.转移审计工作的重点

现阶段,我国公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逐渐完善,事前的审计工作能够将整个系统中的信息加以整理,合理的降低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矛盾,从而降低纠错的成本。例如在公立医院具体的业务管理中,会计审计的系统与业务处理的系统存在各式各样的联系,包括门诊业务系统的收入数据,药品、血制品、耗材以及人力资源的数据接入等等。这些数据在没有经过审计之前就接入到医院的系统中是具备一定的风险的,因此需要审计人员将这些数据进行核实与计算之后,才能录入到实际的系统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数据核实的完整性和规范性,从而减少由于数据错误造成的重大隐患。

然而仅仅控制审计系统是不完全的,审计人员需要对内部系统进行防御和控制,及时发现错误并进行积极的改进。

2.重视后续审计工作的开展

后续的审计工作是指内部审部门检查被审计的单位,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积极采取解决措施。当不合理的现象被审计出来之后,需要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改进。一旦错误未能及时修正,结果不堪设想。同时,后续的审计工作也是为了监督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是否得到及时的修正,这种工作的性质持续跟进以及监督的时间相对较长,对比外部的审计,内部审计工作更加具有优势,能够有效的监督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使各项工作得以有力的展开。

3.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工作需要协调展开

内部审计的工作与外部审计工作在监督内容和审计范围方面都具有相似之处,但是两者之间的目标和需要的结果不同,因此需要彼此相互贯通合作才能达到最优质的审计结果。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关注外部审计工作无法落实的小问题,针对其中不良的现象进行及时的修正和管理,关注医院日常的管理活动和经营范围,从而促进整个医院的管理水平。

4.开展内部的专项审计工作

审计师再展开审计工作的同时,需要对医院内部的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实际的结果,确定整体的控制风险,从而促进整个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当审计人员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整理,从而对整个审计工作进行透彻而全面的认识。一旦内部控制中的措施不足或是无效,审计人员需要对医院的管理阶层进行及时的汇报和警示,使其能够完善医院内部的审计标准,从而弥补漏洞和缺陷,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内部专项控制来解决问题。

三、总结

逐渐完善内部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需要逐渐积累工作的经验,使内外审计能够协调发展,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和工作,完善医院内部审计的系统和团队,减少错误的发生,从而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1

一、内部审计的含义与概念

内部审计是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它既可用于对内部牵制制度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又可用于对会计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对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企业自身经营业绩、经营合规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内部审计机构直接隶属于部门、单位最高管理当局,并在部门、单位内部保持组织上的独立地位,在行使审计监督职责和权限时,内部各级组织不得干预。

二、目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开展较早,在规范医院工作,减少损失浪费,监督内部工作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目前医疗资源宝贵,行业间竞争压力过大的情况下,传统的内部审计体系已经不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一)内部审计的有关工作不到位

很多公立医院虽然建立起内部审计系统,并配备了相应的工作人员,但实际上工作没有实质作用,沦落成为财务部门的下属部门,做着与财务部门重复的工作,浪费了医院的资源。还有一些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按部就班的开展了一些审计工作,并提出审计建议,但是由于没有实质权利,也无法进行后续的跟进工作,使得审计结果没有重新发挥作用,无法对审计出现问题的工作进行改进。内部审计部门缺乏权威性,审计结果不受重视,使得审计作用无法发挥,工作流于形式,占用医院资源。

(二)审计内容和审计目标过于单一

对于真正开展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公立医院,存在着内部审计目标和审计内容不全面的问题。目前,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主要针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而对于其他层面的审计只涉及皮表,不够深入。这部分公立医院的审计工作忽略了对医院的经营活动、大型设备使用的经济效益分析等,使得审计的目的发生了变化,审计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一般情况下,医院的审计工作人员仅是对设备采购是否进行了论证、招标、合同签订的条款是否合理等程序进行审计,而忽略内容的审计,这样就出现了即使是不符合医院利益的项目,但是按照规定流程进行,审计部门就不能查出其中的问题,给医院带来潜在的风险。

(三)内部审计信息化技术手段落后

根据我国公立医院的体制特征和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时间来看,目前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对信息系统的运用不熟练,审计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查看财务支出账簿、凭据上,容易出现审计人工因素的失误,而且一部分医院虽然在财务部门等其他部门运用了电子信息系统,但是在审计部门却没有推行,使得审计部门的工作效率低下,无法跟上医院的整体改革步伐。这使得医院内部的审计部门没有确立应有的地位和形象,制约了内部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加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措施

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不能仅局限于程序上的审查和财务收支的核对,要扩大审计的内容和范围,才能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公立医院要根基自身的规模,业务范围和医院职能来确定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目前对公立医院的改革也应当深入到内部审计部门的改革。

(一)明确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

适应目前医疗行业和现行公立医院体制的内部审计体系,应当从单一的监督职能向监督、管理、服务等多种职能转变,医院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不是为了让医院体制看起来完整,而是要把内部审计工作真正落实,树立权威,发挥作用。内部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必然是提高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必须转向内部控制、经营管理、绩效考评、经济责任等方面上来。医院必须明确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不能让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对审计结果要予以重视,要根据结果做出相应的工作调整,从而提高医院的整体内部控制质量,提高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

(二)进一步拓展审计领域

1.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是公立医院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有段之一,通过审计部门的工作,时刻掌握医院各部门的整体运行情况和工作质量的掌控,通过内部审计的结果,对医院各项工作进行调整,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水平。而医院的内部控制目标,可以通过内部审计部门转化为实际工作,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

2.开展效益审计。效益审计应当是对传统内部审计体系进行改革的重要内容,传统的审计工作没有认识到效益审计对医院的重要性。积极围绕公立医院改革各项经济和社会效益考核指标,通过开展效益审计,深入分析对比不同时期效益指标实现存在差异,从而找出医院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决策者提供相关的有效分析,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和智力支持,帮助医院解决问题增强实力,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

(三)开展管理审计

内部审计具有风险防范的作用,开展管理审计可以有效增强公立医院的风险管理水平,并且明确医院各个部门的管理责任,帮助医院规避一定程度的管理风险和运营风险。内部审计部门应当与管理部门一起研究构建管理目标考核评价体系,抓住重点部位和环节,检查管理目标是否实现。审计部门要根据审计结果和医院的整体运营情况,对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最大程度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

四、结语

公立医院的改革不能忽视内部审计的改革,现阶段,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质量可以反映出医院的整体运营水平。医院要根据自身情况完善内部审计体系,就能够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参考文献:

[1]杨平礼,李学锋,李芳.59家二级医院内部审计情况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