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21: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农贸市场投资回报率,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项目位于某某市城区的西北角,东临某某路,南临某某路,北临某某路。交通便捷,用地60亩,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市民菜篮子工程。是市民高品质生活配套项目。是集蔬菜、果品、水产、粮油、干调、禽肉蛋奶等为经营内容的综合性农贸商城,其经营业态为零售兼小额批发。
本项目物业细分为公寓、商铺和摊位三种形态。公寓及商铺为销售独立产权,摊位为销售经营权。品牌化经营,超市化布局,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创造体验式消费环境。
启用形象识别系统,打造经典案例(农贸市场样板),为后续项目的开发建立良好的口碑基础。
农贸城以5个相对独立的建筑主体,组成浑然一体的“回”字形的裙楼建筑。人流自动形成回路,通路纵横交错又让人不失方向感,消费者在购物时不会感到疲劳和烦躁。所有的商铺和摊位都规划在主通道(客流线)的两侧,不会形成客流死角。
一、项目定位的基本方向
某某市房地产的业的基本现状:
近几年来房地产业发展迅猛,步子大,速度快,城区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城市面貌大为改观。
住宅性楼盘已经开始出现“烂尾”盘和滞销盘:
商业地产的业态与功能也基本完善,临街店铺、社区店铺和一些专业市场中都存在闲置商铺。
但目前还缺少一个形象好,档次高的零售业态农贸市场。该定位的客源基础坚实,市场需求量大,经营的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须的快速消费品,市场容易启动。但农贸市场的总体经营利润不高,这是影响项目产权(经营权)式销售的最大障碍。
我们必须从项目包装、经营模式和规划布局等方面下工夫,营造租售两旺的市场氛围。
二、项目的SWOT分析定位
1、项目的优势定位
交通便捷,政府主导,政策支持:
项目的规模大,档次高,符合市场需要和发展潮流;
项目的投资和经营对资金实力的要求可高可低,选择性大;
项目的形象好,与脏乱差的老农贸市场会形成鲜明对比,更容易受到人们的认可。
2、项目的劣势定位
项目处于城区的西北角,位置有些偏,项目商圈内居民少;
农贸类产品的经营利润总体来说相对较低,这就会导致商铺租金低,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低。
3、项目的机会定位
目前某某市正缺少一个规模大、形象好、档次高、物品丰富、价格低廉的零售业态农贸市场。
农贸产品是市民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快速消费品,也就是说农贸市场永远不会没有生意做。所以,投资农贸市场的物业,回报会稳中有升,没有风险。
4、项目的危胁定位
由于某某市房地产开发已经过量,临街商铺已经过量,还有政府规划的专业市场已处于半停业状态,使得人们在投资地产和商业经营上,比较保守,总是观望,等待买现房。这对于项目物业的预售十分不利。
市民多年来形成了在早市买菜的消费习惯,而且城区的早市多,市民购买极为方便,这一点也不利于农贸城项目的推广。
三、目标客户群体定位
1、投资者定位
在某某市医药、房地产、金融、证券、通信、旅游和商贸等行业工作,职务上为高层管理者或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是具有投资意识和投资能力的群体。
在某某市经营农贸产品的个体商户、小商贩多年的经营有了一定积蓄,可以投资买铺,自主经营;
农村高收入群体进城投资者。
2、经营者定位
项目周边小型农贸市场的商家
市区内零散的小商贩
在青州出早市或赶集的个体经营者
3、消费者定位
项目辐射半径1公里以内的居民
步行或自行车5至10分钟路程之内的居民
上、下班途经此地的城区居民
中、低端消费的城区居民
四、产品定位
产品类型有出售独立产权的公寓、出售独立产权的商铺、出售经营权的摊位三种类型。公寓、商铺和摊位的使用面积,均设计成大、中、小三个标准单位,给投资者和经营者留有选择空间,便于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建议公寓面积为30(占总面积的15%)、50(占总面积的70%)和80(占总面积的15%)三个标准单位,建议商铺面积为25(占总面积的20%)、50(占总面积的70%)和100(占总面积的10%)三个标准,建议摊位面积为2起租(售)。
五、价格定位
项目的初步价格定位,根据房地产市场竞争情况,和对同行业市场的综合评价,设定一个中等或中等偏高的内部认购价位,具体价格制定根据内部认购咨询期内市场准买家的反馈信息及踊跃程度具体调整。
品质高,升值潜力大,但售价不高,让经营者对项目产生较高期望,采用一次定价,不分位置,统一价位的定价原则,争取让项目物业在预售期一抢而空。
六、项目主题定位
菜篮子工程、一站式消费、体验式商城、全面升级版的农贸市场。
七、案名定位
案名定为“某某农贸城”。在农贸城前冠以某某字样,具有官方色彩,使项目更具可信度,让消费者有归属感和亲切感。强化项目首席农贸中心的地位,有利于项目物业的销售和招商。
八、经营定位
主要经营项目为蔬菜果品类、水产品类、肉类、禽蛋类、调味品类和副食品类等。
统一管理、独立经营,既保证市场的整体性,又给经营者自主经营的空间。
展销大厅为开放式摊位,方便消费者的选购。
经营业态以零售为主,兼营小型批发。
九、装修定位
某某市目前还没有突出主题形象的农贸市场,如果我们在某某首家推出主题形象农贸城,一定会产生极强的震撼力和轰动性,同时又能形成项目的差异性和竞争力。
项目的主题形象可以定位为:绿色、鲜活、美食、健康。
通过色彩、图片和标识来表现主题形象。
重点包装出入口,形象墙,过道,门面,店招和吊牌,体现主题形象。
启用形象识别系统,应用标识,标准字和标准色。
标识设计要有现代感,表现美味与健康,体现丰衣足食的美好生活。
色彩的运用以明媚、畅快的白色为主色调,适当点缀暖色调的装饰物,给人以热闹和兴奋的感觉,促进消费,增加环境的生动性。
十、整体规划定位
农贸城以5个相对独立的建筑主体,组成浑然一体的“回”字形裙楼建筑。这样的规划布局有利于人流自动形成回路,通路以纵横交错又不失方向感,消费者在购物时不会感到疲劳和烦躁。
此种布局整体性强、市场氛围好,有利于分卖区经营。
呈“回”字形布局,所有的商铺都可以规划在主通道(客流线)两侧,间间都是黄金旺铺,不会形成客流死角,更有利于物业和销售及招商。
农贸城内共分为六个卖区,“回”字中间位置是蔬菜果品展销阳光大厅;农贸城内街商服分别设有水产品,生鲜
肉,禽蛋类,调味品和副食品五大卖区。农贸城外商服主要经营酒水、饮品以及银行储蓄、手机收费、餐饮店、打字复印、配货站等商业配套项目。
物业的一、二层为商铺,三到五层为公寓。
十一、功能定位
功能完备、设施先进方能赢得经营者的青睐。
1、商铺功能:
2、阳光大厅功能:
3、公寓功能:
4、交通功能:
5、其它配套功能:
十二、形象设计定位
良好的形象,可以让消费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赢得消费者认可的最佳方式。外立面设计建议以简洁,整体感强为宜,外街立面与内街立面考虑适当设置广告位,即可以营造繁华的商业氛围,又能为经营者创造商业价值。
四个出入口上方设置鲜明的LOG0(商贸城标识)形象。
中厅内通过使用艺术造型的货架,海报,吊牌及形象墙等来美化环境,提升形象,创造顾客体验。
售楼处的设计以暖色调为主,展现热情与感染力。大体风格以简约为主,突显时尚感,档次感和厚重感,体现出项目的实力与水准,让客户产生信任,发自内心的赞赏,做到这一点我们的销售就成功了一半。
十三、智能化定位
目前,虽然很多农贸市场都没有应用智能化系统,但智能化却是专业化市场的一个发展趋势。物业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将极大地提高项目的档次感和时尚性,对项目的销售和招商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建立闭路电视监控安防系统
商贸城的货物和人员的安全以及治安环境,是广大经营者和顾客极为关心的问题。
2、互联网入铺
互联网线与电信接线及有线电视连接线共同接入公寓和商铺,体现项目的科技化和信息化。
十四、销售定位
只有销售才能创造利润,销售是项目工作的中心内容,一切工作都要围绕销售来展开。销售工作与招商工作同时进行,一次完成,这样售楼处就容易形成顾客盈门的火爆局面。而且销售和招商这两项工作,可以相互产生正面的影响,互相带动,互相促进。经营者多,投资者就会更有信心,投资者多,经营者也会更有信心。
商铺和公寓为销售30年独立产权或经营权。由于农贸市场具有提高商品流通,平抑物价,确保食品安全,解决市民的菜篮子工程等重大的社会意义,建议农贸城中的大厅部分,由政府买断经营,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如果与政府不能答成协议,建议将大厅摊位以出售一年、五年和十年经营权的招商方式让经营者来选择。
十五、营销推广定位
营销推广就是把我们想做的,要做的和已经做的告诉大家,争取他们的理解、信任与支持。
1、营销推广的思路定位
抓住销售的本质解决问题,实现低成本快速启动市场。
2、项目卖点定位
3、营销推广渠道与策略定位
一、全区商贸商务规划及主要发展情况
区政府在20*年就把编制商贸商务发展规划列入了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之中。为做好这一工作,我局积极做好有关资料收集、开展调研等初期准备工作,同时委托上海商业设计院和上海流通经济研究所正式负责规划编制工作,双方成立了*区商贸商务规划课题组,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区进行多次考察调研,召开多种类别、专题的座谈会,在完成了全区商贸规划(初稿)的编制后,邀请市政府有关综合部门和大型商贸企业领导、高校及科研单位学术界专家召开专题论证会,与会的领导、专家对规划的编制提出改进意见,由课题组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形成正式的商贸商务规划上报区政府,同时在区政府网站上予以公布,以不断扩大商贸商务规划的影响。
*区商贸商务发展规划作为一个战略性的研究规划,立足于*市在"长三角”经济圈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结合有利于*区商贸商务产业发展的条件和因素,提出了全区商贸商务发展的战略定位、目标和任务,共分为*区商贸商务发展的环境分析、发达城市经验借鉴、总体目标和战略定位、重点布局和规划、建议和措施等五章,另有概念规划图纸20多幅。
近年来,全区商贸商务发展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要求,积极把握机遇,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围绕“一园两带三建设”和市、区商贸商务奋斗目标,加大商贸商务规划的实施力度,加快重点商贸商务设施建设,加速商贸商务现代化进程,以建立完善商贸商务扩张新机制、新体制为契机,发挥商贸流通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形象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完成商贸商务扩张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任务,为繁荣*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一是推进珠江路的改造建设,完善重点商业商务街区的提档升级。近年来珠江路建成和基本建成的大型商贸商务设施有:华海电脑广场总投资3.5亿元,总建筑面积38000平方米,已建成开业;东鼎大厦总投资2亿元,总建筑面积38500平方米,2、3号楼已建成开业;雄狮国际大厦总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高宏未来城总投资6亿元、总建筑面积58000平方米,目前主体工程均已基本完工,正积极进行招商,今年正式开业;引进苏宁电器进驻珠江路,总面积为2.6万平方米的新世界百货中心也在筹备开业。通过以珠江路“二次开发”为支撑,发展以IT产品为特色的商贸流通业,奠定城市高科技产业加速发展的新平台,强化珠江路在全省以及华东地区电脑市场的核心作用,为我区商贸商务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二是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全面开发长江路历史文化景观带。以长江路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商贸商务与文化、旅游产业的紧密结合,推动文化旅游商贸商务业规模化、产业化进程,使之成为*新的标志性景观,建成“*1912”总统府服务区一期工程,总投资345万美元,总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积极打造*“新天地”,形成以民国特色为主的商贸商务休闲服务项目。三是推进重点地块规划建设,加快新街口*片建设。新街口商贸商务区的糖坊桥二期国际商城总投资20亿元,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现正在进行工程设计与勘探工作;邓府巷商城总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现方案已通过规划局审批,开始进行钻探施工;南北货地块的凯润金城项目总投资11.8万元,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正抓紧进行拆迁工作。这些重点商贸商务设施的开工建设,为今后引进高品位商贸、商务、休闲、娱乐项目,改善环境,提升档次,强化集聚辐射和服务功能,努力树立商贸商务文化旅游品牌,推动新街口片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将起到积极作用。四是完善市场布局规划,强化市场副食品安全管理。根据*市农贸市场建设规划,推进农贸市场建设,发展“农改超”、“农加超”等现代经营业态,加快农贸市场的全面提档升级。近年来全区新建天盾、卫岗、墨香山庄等4家农贸市场,有7家农贸市场被评为市绿色市场;同时进一步抓好“菜篮子”产品安全管理,抓好肉、菜、豆制品等副食品的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推行蔬菜IC卡市场准入,对全区所有市场、超市全部设立蔬菜检测点,加强动物检验检疫,打击生猪私屠乱宰和不法交易,对猪肉和豆制品做到票证齐全方可进场销售,加强对豆制品经营户的审核登记。
二、推进全区商贸商务发展的打算
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推进建设富裕文明的现代化*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推进“一园二带三区”建设,推动商贸商务规划实施和加快商贸商务发展的攻艰之年,是实施新的机构改革、商务局新的工作职能的启动之年。全区商贸商务发展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突出*商贸商务经济繁荣发展为主线,着力打造核心经济圈,做亮科技珠江路、文化长江路两张城市名片,精心建设21世纪新街口,强化市场“放心工程”体系建设,实现区域商贸商务经济的跨越发展,使商贸商务经济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从而进一步增强城区综合竞争力,努力打造“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城区,提升城市品位和群众生活质量,加快建设“数字*、文化*、绿色*”,为早日实现富裕文明的现代化*而努力奋斗。具体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快新街口商贸商务区建设,打造21世纪新街口
要坚持围绕*市新街口总体发展规划和打造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新街口的目标,努力以独特的建筑风格、新型的商业形态、优越的购物环境、健全的商务配套,聚集人气和商机,促进*商贸商务业实现大发展。加快新街口核心商贸商务区的建设步伐,建设糖坊桥二期国际商城、凯润金城、邓府巷商城、*置地等商贸设施建设,完成忠林坊、雨花巷等地块招商,围绕建设“高品质商业、高品质商务”的核心商贸区,建设一批设施一流、功能完善的大型购物中心以及商贸、商务、服务等配套设施,改善环境,提高档次,强化服务功能,形成新街口商圈的新标志、新景观,全面提升我区商贸商务业品牌形象,从而扩大都市商圈中心的集聚力,着力打造特色街区,吸引更多的外地消费者,创造更大的商机。
二是围绕商贸商务优势,推进珠江路街区的提档升级
要着眼于构筑新世纪产业新高地,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建立起有效吸附外来经济要素、充分释放区域经济增长潜力、富有*特色和持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经济基础。要加快珠江路二次开发步伐,做精做强“一街三园”,积极吸引技术先进、效益突出、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科技型企业,提高园区单位面积的产出率和投资回报率。依托现有在建项目开工建设的基础上,建设珠江路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集群区,把珠江路融入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共同体。加快高宏商贸、雄狮国际、东鼎大厦等建成开业,推进新百同仁、华威电子等项目建设,启动创维数码、发展大厦等项目。在加快珠江路沿街现代化高档楼宇和基础设施建设,壮大电子信息研发和商贸企业的同时,拓宽产业领域,拉长产业链,积极发展以高科技为主要内涵的新兴服务业。围绕突出商贸特色,按主题发展IT产品、电脑及耗材、现代办公产品、现代家电等商圈板块,举办珠江路电脑节,营造市场氛围,强化珠江路在全省以及华东地区电脑市场的核心作用。
三是突出历史文化特色,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
要推进长江路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性开发建设,进一步整合资源,彰显特色,加大整体包装和对外推介力度,加快文化旅游业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在建成总统府服务区的基础上,启动板桥新村改造、开工建设服务区二期工程,实施汉府街汽车站搬迁、钟岚里置换和江宁织造府建设,推进以民国特色为主的梅园新村历史街区商贸商务休闲服务项目建设,完善文化旅游街的商贸配套设施建设;要坚持整体规划、科学布局,在保护性开发长江路历史文化街区的同时,加大全街文化内涵挖掘和整合力度,形成全市历史文化开发新亮点。要以长江路、珠江路为依托,向周边街巷延伸和拓展,大力发展内涵丰厚、特色鲜明的休闲、娱乐、餐饮等服务业。要充分释放珠江路科技文化潜能,展示长江路历史文化魅力,加速两街产业互补,快速集聚起科技文化产业整体合力。要树立产业联动、整体开发的观念,把珠江路和长江路纳入一体规划、一体建设,在巩固和发展各自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推动相关产业覆盖两路区间地带,合理保持两路核心经济圈的投资强度和产业密度,形成区域发展的整体优势。同时还要利用*湖生态景观资源、九华山和北极阁景观建设,以及十运会场馆建设等,规划一批亲水商业和高档休闲、娱乐、运动设施,创造新型休闲消费场所。
四是加快发展现代社区商贸商务服务业
要围绕加强我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的要求,推进商贸进社区,加快现代社区商贸商务服务业发展。在东部地区推进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做好东部地区现有资源的对接和挖掘,利用中山陵总体改造、东杨坊现代居住区等建设的机遇,在孝陵卫、*湖、红山等街道,通过规划建设大型社区商贸商务服务中心,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大力引进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推动东部科技、休闲、旅游、居住产业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以大卖场为主的形式导入社区中心龙头店,配以各种个性化专卖店、精品店和多种多样的服务设施,为群众提供购物、服务和休闲功能,建设现代社区群众新型的生活消费场所;同时要发挥现有商贸商务优势,加快估衣廊、网巾市、碑亭巷餐饮,丹凤街手机通讯产品,新庄到红山路汽贸、312国道物流等特色商贸街建设,形成具有各街道特色和优势的商贸商务发展格局。
五是完善市场建设,推进“放心工程”,
要按照市政府《*市农贸市场建设管理意见》和全市农贸市场建设规划的要求,在全区的城市建设中做好农贸市场的布点和规划建设,完成新建农贸市场的任务,同时要抓好现有农贸市场的调整和改造,积极创建绿色市场、文明市场、样板市场,大力发展“农改超”、“农加超”等各类市场现代经营业态,推进农贸市场的全面提档升级。要围绕人民群众副食品的食用安全,把“放心工程”真正做好。要继续实行“放心工程”目标管理责任制,按照突出市场流通体系、规范标准体系、检测检验体系建设的工作思路,规范猪肉凭印、证、据上市制度,强化肉品购入登记制度,加强蔬菜副食品市场专项检查监管,整顿和规范食品流通秩序,对进入市场交易和销售的蔬副食品一律由经营者持本人身份证实行实名登录,并要求产品一律送检;搞好蔬菜残留农药的监测工作,推行蔬菜IC卡市场准入;对全区检测点实行统一挂牌、检测员统一培训、检测药剂统一配发、各类台帐统一登记、各项制度统一上墙的“五统一”管理;打击私屠乱宰、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开展牛羊定点屠宰和市场监管整治工作。
【关键词】三满意 成本领先战略 水产品
一、三满意基本状况
三满意位于山西省灵石县,是一家以经营水产品为基础,兼营猪肉、调味品。三满意作为灵石县最大的批发商有中型冷库1个,占地100平方米,小型4个,各共占地80平方米。有大型货车3辆可以随时运行,营业面积有170平方米。2012年实现销售额2000万元,纯利润70万元。在灵石县水产品市场上首屈一指。
三满意在2012全年实现销售额2000多万元,其中鱼类有1100万元,虾类500万元,贝类100万元,螃蟹50万元,调味品40万元,猪肉210万元。较上年度同比增长了3%。在与同类型企业相比过程中,三满意仍然是翘楚。就成本方面而言,管理费用、经营费用及财务费用不断下降,而仓储费用则是居高不下。三满意分工简单,各部职责明确,使得内部协调,降低了管理成本。只是由于配套设施的简陋以及职工的文化素质都比较低,无法充分利用现代工具。
二、三满意面临的环境分析
水产流通的中间环节较多,依次为经纪人、贩运商、批发商、农贸市场和超市。经纪人是联系养殖户和批发商的纽带。在信息闭塞的地区,经纪人较多,但随着市场信息的网络化,经纪人会逐渐被淘汰,批发市场销售是水产品集散的主要形式。
(一)灵石县的经济环境
灵石县地处山西中部,距离省会太原150公里,总人口26.1万人。县城内主要有两个大型的农贸市场:早市与四季鲜市场。早市主要针对次级经销商以及批量购买者;四季鲜则主要针对消费者。两个市场共有水产经销商17户,大型的有7户,加上产品主要来自于太原市,品种以及物流成本都相差无几。灵石县北临介休市,南接霍州,后两者较灵石县的市场规模都很大,先天地理上的局限使得灵石县的水产市场很难进一步扩张,品牌的塑造更是破费钱财。
因为灵石县到山西最大的货运集散地太原只需2个小时,产品发货十分便利。再加上受制于规模以及资金的因素,目前灵石县各商户采取的保鲜保活技术主要是低温保鲜、冰温保鲜以及充氧保活。
(二)产业环境分析
(1)现有企业的竞争。很明显三满意处于市场领导者地位,而季华则是挑战者,景三主要经营的是一些高端品种,对于灵石县而言是奠基者,其余则是追随者。灵石县市场水产品的价格主要受太原的影响,但是又有其独立的一面,各经销商又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自主定价。由于各经销商缺乏自己的品牌,营业规模主要受制于产品的价格,由于三满意具有大型的冷藏设备以及自己较竞争对手更为完善的物流(货车),因此到货方便,可以实现规模优势。但是另一方面大型的冷藏设备以及物流又成为销售淡季时的显著成本。
图1 灵石县各水产企业市场占有率
(2)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三满意属于批发商,而其所在的早市有店1,店2等其余六家,由于各户经营的品种大致没有差别,企业的客户主要靠价格以及关系来维持。水产品分为淡旺季,冬春是旺季,在旺季中,水产品受制于物流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产品供应不是很充足,而需求很旺盛,供需之间的差异使得在价格方面,批发商有着更大的话语权;而反之在淡季,市场需求不足,产品积压,客户就有了更大的话语权。
(3)供应商的议价能力。灵石县各批发商的货源主要来自于太原市,太原市的批发市场以五龙口为主,市场内厂商众多,因此批发价格实际相差无几。但有的批发商会提供销售方面相应的建议或是市场的趋势,而有的批发商则会在物流上给予帮助。三满意每次的进货数量都很大是五龙口市场的大客户,因此可以享受来自太原批发商们的更多帮助以及福利。
三、三满意存在的问题以及总成本领先战略的制定
(1)成本,尤其是仓储费用居高不下。近些年来三满意在财务、人力等成本费用上有着明显的下降,但仓储费用迟迟不见降低。这一方面是因为三满意不能制定出科学、准确的进货计划;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三满意在产品促销方面做得不是很好。
(2)高品质产品为市场接受程度任较低,无法与低品质产品拉开价差。虽然灵石县当地居民收入水平在近些年利有了一些提高,但仍然没有能力消费高端产品,并且当地长期是以猪肉为主,对水产品的消费量一直比较低,对其认识也处于极低的水平。这就使得灵石县高端水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不足,产品销售价格不是很高。
(3)渠道固化,产品除过批发外,只进行简单的零售,渠道开拓不足。三满意一直局限在过去的批发零售业务,服务对象主要是下一级的批发商或是零售商,而其客户资源则是建立在三满意较低的供货价格上。渠道极其狭窄,一旦其他企业以更低的价格供货,三满意将会迅速损失自己的客户。问题存在的根源有二:一是三满意的销售渠道过于狭窄,客户损失的风险很大;二是三满意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仍然处于个人关系层次,缺乏其他企业所无法提供的服务。
(4)信息获取落后。对于互联网的应用处于极为低端的水平,只进行简单的财务统计,缺乏专业的信息平台,对市场的变化反应迟钝,造成货源市场紧缺。
四、解决思路――实施成本领先战略
(一)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是基于水产行业的的特征考虑
水产行业的附加值较低,是国民经济必不可少的行业。而水产品属于无差别的产品,企业经营的产品基本上属于同质的,用户只需按量订货,很少考虑是谁的产品,而关心的只是产品的价格。从行业及产品特征来分析,成本最低的企业就能迅速提高产品竞争力和投资回报率,获得长期竞争优势。虽然差异化和集中战略也能给三满意带来发展契机,但当前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决定,三满意比较灵石县的其他企业而言,成本领先战略应是三满意的首选战略。
(二)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是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决定的
一方面,灵石县的区域市场比较狭小,而水产的进入门槛比较低;另一方面,越来越便捷的交通使得消费者可以从邻近的市场比如介休,甚至是太原直接购买。这就使得水产经销商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必须要从价格方面做文章
(三)成本领先战略是三满意自身发展所决定的
三满意有着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基础设施,但也造成了企业的成本包括折旧费用很高,成本优势对于三满意至关重要,这不仅仅局限于成本本身,且需要进一步强化成本控制手段,优化企业成本管理,从战略的高度去挖掘降低成本和获取收益的潜力。因此,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既有其必然性,又有其紧迫性。
五、三满意成本领先战略的制定
企业制定成本领先战略的目标后,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以保证成本领先战略的顺利实施。而对于三满意来说,最主要的是供应链管理以及信息化管理。
(一)供应链管理
对三满意企业而言,供应链成本包括了企业的仓储成本以及渠道维护与开拓的成本。仓储成本主要通过增加销售量来降低,而增加销售量与渠道开拓不谋而合,两者实质上是同一个问题。而三满意要想降低相应的成本,需要做到:
(1)搞好客户关系管理。客户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长期稳定的客户可以降低市场开拓费用、减少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与企业重点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可以实现双方共赢。企业应积极搜集、整理每一个客户的信息,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反应。在三满意的客户中,天宇和开泰两家企业所占的份额较大,三满意要留住老客户关键在于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其次要严把质量关。对于沁源、聚义应该提供相应的折扣或是优惠活动来激发他们进货量。
(2)积极开拓渠道。降低仓储成本,加快货物流通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开拓新的渠道。三满意现有的客户主要是次级批发商、零售商以及部分消费者。大部分酒店、餐馆的食材大都是自己购买,很少有水产批发商直接上门供货,一是因为没有相应的门路,二是小富即安的思想,就是怕麻烦,缺乏相应的理念。与之成明显对比的是,一些乡镇企业的餐馆纷纷与蔬菜,肉食供应商签订合同,这样乡镇企业可以节省现金流,做到按月甚至是按季度付款,而蔬菜、肉食类供应商才获得了稳定的客户。
(3)选择战略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从表面上看,企业与供应商的利益事相对立的,采购价格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与供应商的利益,但从深层次上讲,企业与供应商的利益是一致的。为供应商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平台和更多的市场机会。采购渠道的稳定性关系到了企业采购成本的高低、原材料供应安全与否,直接影响产品成本高低和质量优劣。三满意在太原市的供应商主要是Axx企业以及Bxx企业,对这两个企业,三满意要经常保持联系,了解最新的业务动态,咨询有关的产品销售以及保存知识,构建良好地关系。
(二)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指企业通过邮件、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其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对于三满意企业而言,当前急缺的有两样:
企业黄页,太原市很多水产企业都在网上注册了自己的公司,了企业的信息,使得企业的市场范围远远超出了所在地域的限制,从而打破了灵石县市场的限制。
信息搜集平台,灵石县包括三满意在内的几乎所有的水产商,对市场信息的获取仍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或是通过电话与供应商交谈,而后者主要发生在厂商向上一环订货或者有新的需求时。专业的信息收集平台的缺失使得三满意就像双眼昏花的老人,若非道路很平坦,怕早已摔了几个跟斗。
六、结论
本文通过以上各章的分析和研究,运用PEST分析法以及波特的五力模型,对三满意所在的环境进行了分,确定了三满意的强势、弱势以及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再通过对三种竞争战略使用条件的比较,确定了三满意所采取成本领先战略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相应策略。由于三满意所在水产品市场所面临的成本上升,竞争加剧,企业必须调整竞争战略。得出三满意面临的主要基于在渠道和信息两个方面;而威胁则在于产品的同质化使得企业跟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而一旦竞争对手获得成本更低的货源,三满意的市场份额将急剧减少。
参考文献:
[1]Robinand,Slagmulder,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J].Management Accounting,1998,Management?Accounting,1998.
分裂的果蔬流通渠道
我国农业产区面积广阔,农业生产分散,使得农产品保鲜最关键的环节——采摘后的产地保鲜处理,难以得到保证,且农产品保鲜、加工、包装等环节机械化程度很低。在我国,果蔬流通的中间环节由数量众多的批发商、小贩、物流商参与。果蔬一般由小贩从农户手中收购,然后经过小贩由大大小小的物流商送达批发商,再通过几层批发最终到终端客户(见图1)。这个流通环节的参与者带有不同的利益诉求,相互之间缺乏协作性,造成果蔬流通渠道的分裂,而不能形成一个一体化的果蔬供应链。从价值链的角度考虑,果蔬原产地的收购价格非常便宜,而主要增值过程在层层收购、层层批发的流通和物流环节中产生,这就使得靠近果蔬产地的流通参与者缺乏足够的动力去降低损耗率。对他们而言,只需要增加一些采购量就可以平衡腐损对货量影响,没有必要投资昂贵的设备去降低果蔬运输的损耗率。而果蔬的终端参与者如连锁超市、消费者承担了较高的成本,他们虽有意愿去降低损耗率,但对整个流通渠道改变却无能为力。以水果的保鲜为例,需要在采摘后立即进行预冷、杀菌、涂膜、杀虫等处理,并在流通的全过程中保持合适的温度。
在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果蔬流通渠道发展得非常完善,从农场到终端的物流环节一般由专业的农业合作社负责运作,农场主通过参股农业合作社分享增值收益。不仅如此,农业购销合作社市场占有率很高,化解了“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如新奇士橙农协会每年销售量占美国柑橘产量的近一半,在与零售商销售时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落后的果蔬冷链物流体系
由于我国果蔬冷链物流起步较晚,还未完全实现国家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关于构建现代化食品物流体系的要求,更谈不上产业化,而果蔬物流损耗率的降低离不开冷链物流的发展。就整个冷链物流而言,中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从事冷藏运输或仓储的企业转制而成,企业规模小,网络不健全,市场覆盖面较窄,并非完全意义上的果蔬冷链物流服务。而现有几种类型的冷链设施装备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据统计,我国保温车辆约有3万辆,只是美国的1/7、日本的1/4。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在全国铁路总运行车辆中,冷藏车只有6900多辆,占2%,而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辆,规范的、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车辆更少。同时我国冷库总容量还很低,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储藏,而且表现为利用率不高。由于设备陈旧导致果蔬产品损耗严重,并由此导致物流系统成本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果蔬产品总成本的70%,按照国际标准,果蔬产品物流成本最高不应该超过其总成本的50%。另一方面,我国冷链中冷藏技术专业技术缺乏,致使冷链成本居高不下,信息技术落后,没有建立完善的冷链信息系统,无法实时监控温度、传递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大都市圈,其信息技术设施和信息覆盖率在全国领先,即可以通过农业信息网等途径提供农产品信息,但是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得市场和技术信息的农村家庭却只有0.18%。同其他产业相比,农业的电子商务规模很小,通过网络购买生产资料的农户不足0.12%,依据网络信息出售农产品的农户不足0.15%,而其中果蔬的占比就更低了。
波动的果蔬定价体系
蔬果的季节性强,在现有的果蔬供应体系中,果蔬种植者对市场情况了解有限,常常是“什么好赚种什么”,年产量波动比较大,导致供需缺口被放大。在收成较好的年份,由于信息不对称常出现恐慌性抛售,导致农产品价格变动非常剧烈。在价格比较低的时候,农户生产计划的制定又往往滞后于市场,导致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出现价格的暴涨。价格与供需的失衡使得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果蔬类农产品价格定价体系,果蔬的价格和产量波动较大。而在美国,农业购销合作社在解决蔬果年产量不稳定的情况发挥着关键作用。每年合作社都会对需求进行预测,制定生产计划;如果产量好于预期,合作社会利用资源积极拓展出口等其他销售渠道,维持蔬果产品价格在一个较稳定的范围内。
另一方面,冷链运输由于初始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均较高,运输过程中又耗电、易腐食品损耗等关系,与普货运输相比,随着运输时间的增加,运输成本大幅增加。因此通过延长单位物流时间而降低单位商品成本的效益并不明显,所以冷链设备特别是冷库无论是产能和成本都较为刚性。目前我国仍处于冷链物流市场培育的初期,而冷链物流行业能否盈利取决于是否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在有效需求不足、行业规范和政府监管缺位的条件下,行业前期的利润很难保证。因此,在波动剧烈的果蔬价格体系下,冷链投资者的对盈利情况缺乏稳定的预期,果蔬冷链物流建设的投资回报率难以得到保证,冷链市场对逐利资金的吸引力仍显不足。
低值的果蔬加工产业
前言
宝恒公寓坐落于徐州东部商业圈,地处最繁华的闹市区,东临华东第二的徐州火车站300米,西靠风景秀丽的黄河故道距文化宫仅100米,南依徐州最繁华的淮海路200米,这里人文荟萃、闹中取静由镇江投资人带来的全新的江南设计理念使宝恒公寓即适于办公又可完美地居住,宝恒公寓共十三层,其中1-2层为商用,3-13为住宅总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住宅每层八户合计1000余平方,两部电梯设施齐全。如此优质的开发,更需要优质管理,徐州春晖物业管理公司有多年的物管经验,成功并持续的管理着近十个物业,完全有能力对宝恒公寓实施优质物业管理服务,为业主创造良好的生活、办公环境。
一、公司概况:
徐州春晖物业管理公司是一家具有辖区基层政府及执法机关背景,注册资金50万元,具备专业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目前公司管理着铁路二宿舍小区、烟厂地藏里小区、大舜开发前舜小区、综合开发坝子小区、中房集团永康小区、久隆圆梦花园小区等近十个住宅小区、朝阳市场、徐州三院两家单位。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采用直线职能管理模式。公司组织制度完善,设总经理室、人事行政部、财务部、物业管理部、事业拓展部。一室四部直接负责各管理处的协调、服务、指导、监督工作,同时也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创造了良好的组织保证。各管理处均设工程、保安、保洁、客户服务等部门,直接为业主提供多项日常服务,形成了一个条块结合的管理网络。
二、公司物业管理理念
我们认为:物业管理的目的,是要为业主或租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和谐的居住工作环境,保障业主及租户的利益。同时,更是要提高物业的投资回报率。使业主投资的物业升值增值。因此,物业服务内容不仅包含日常的房屋维修和保养工作,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物业,去推动和协调在这些物业内进行各类活动的业主或租客之间的社会与人际关系,建立起互惠互利、和睦共处的邻里关系,使房地产这类贵重资产和高价商品得以发挥最高的效益。我们认为物业公司应受市场规律的支配,捧的是一只“泥饭碗”,业主是“上帝”.
三、管理业绩:
当前春晖物业管理公司所管理的生活小区都是都是其他物管无法经营下去的楼盘、小区。是其他物管无法管理的烂摊子,虽然我公司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成功地将这些楼盘、小区一一梳理、整治并管理好,但我们不满足于现状,积极参与新建楼盘、小区的物业管理市场竞争,坚持走“市场化、专业化、人性化”的发展之路。并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并从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成熟的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地邀请具有丰富物业管理经验的人才加盟本公司。当前公司正导入ISO900质量认证体系,以提高公司的专业化水准,同时重视自己的弱项,把技术要求较高的工程维护和房屋维护等项,交给给具有国家资质的专业企业负责。
四、管理优势:
(一)本土企业对楼盘环境最熟悉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强龙难压地头蛇、我公司是土生土长的由地方基层政府支持的,有丰富的物业管理经验的公营企业,对住户、周边环境、政府职能部门最熟悉,开展宝恒公寓物管工作驾轻就熟。这一点无任何一家物管企业可与我公司相抗衡。
(二)政府依托,无倒闭之忧
徐州的物管企业素有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习惯,即在楼盘使用初期凭借开发商的垂青,不管住户业主是否满意,先赚一笔钱服务一两年,两三年后收不到钱就撤退,就逃跑。春晖物业管理公司则不同,当初政府承办春晖物管公司的目的,就是为了协助那些物管撤离小区的业主享受良好的物业服务,政府是以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为己任的。这一点是我公司与民营物管企业的最大区别。
(三)有执法机构支援,能更好的将宝恒公寓周边环境整治好,给业主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空间
宝恒公寓地处徐州东部商业圈,地处最繁华的闹市区,周边环境因缺少农贸市场比较混乱,只有当地执法机关才有权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而春晖物业管理公司由政府创办,公安、城管等执法机关将全力支持配合公司的经营和管理。这一点其他物管公司望尘莫及。
(四)经验丰富、收费低廉
公司目前管理着铁路二宿舍小区、烟厂地藏里小区、大舜开发前舜小区、综合开发坝子小区、中房集团永康小区、久隆圆梦花园小区等近十个住宅小区(均系其他物管公司撤离后无法管理的)、朝阳市场、徐州三院两家单位,拥有丰富的经验,在物管行业以最低的收费(个别楼盘每平方米收费仅为0.08元/月)获取了持续优良的服务。
五、工作原则和做法
(一)零干扰服务
物业的各项服务以尽量不打扰业主住户为原则,如人走到楼门口,楼道灯也应声而开,路口展示屏显示着当天的天气预报和社区内特别通知等需要让住户们了解的当天信息等。
(二)氛围管理
在住宅区内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营造出温馨的服务氛围,传播文明、现代的生活方式,从而感染、教育和约束在此氛围中生活的人们。实践“氛围管理”,给住宅区增添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文化魅力。经常组织业主开展一些文化、体育活动如展览、比赛、沙龙联欢等。
(三)个性化服务
采用“个性化服务”根据不同的住户提供不同的服务,体现了物业管理“以人为本”的宗旨。这些全新的服务告诉我们,我们身边的物业管理服务能达到多么好的程度。
(四)“管理报告”制
“我们缴的管理费都用在了什么地方?所花的钱值不值?当不当?”是业主最关心的事项,推行“管理报告”制度,每季向业主细说管理费如何花销、让业主评说住宅区管理得好不好。
(五)1拖N管理
“1拖N”即实行工作统一安排、分头实施,人员统一高度、分片服务,财务统一分支、分别核算这种“4统4分”的管理运作,“1拖N”使管理服务趋于规范化,使管理与维修人员配比降低了22%,提高了专业设备的使用率和工作效率。
(六)打分制
员工上下班要打卡,这种管理制度透明公平,特别是数字化的量化衡量工作,是大家都喜欢的。如果我们给住户一个衡量物业管理各个环节的打分表,很容易让管理公司知道自己哪个环节没有做好,也同时让客户了解到物业管理公司做得很好的一些工作。
(七)噪音等约束性管理
社区安静是每一个住户的理想,但外部交通及社会噪音及内部住户的噪音永远都是每一个住户的难题。特别是内部社区的噪音管理。如对某些住户的音响声、装修声、电视声、吵闹声及各类游戏声等。物业管理应该有一个公平的管理公约,对其中个别住户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理以还社区一个安静环境。
同样,对公共绿地、设备、卫生、道路等的管理,也可以进行同样的约束性管理,住户是上帝,可上帝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如果让这些上帝有规范居住的意识,则是物业管理的一大课题。
(八)会所安排
特色会所是许多新社区成功的新招,但会所经营往往是物业管理公司的难点之一,能把社区住户吸引到会所里来,视会所为第二客厅,同时利用会所展开多种多样的社区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应该是新型物业管理公司追求的一个方向。
(九)物业管理的费用独立核算
物业管理的费用均取之于业主或租客,一幢独立的大楼就是一个独立的户头、管理费收取标准是量入为出最大限度地照顾广大业主。所有收入支出先由物业公司提出预算,经业主审查同意后执行。定期公布财务状况,不少于三个月公布一次,以方便业主查阅,增加透明度,减少不必要误解,加强业主对管理处的信心。管理费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
(1)聘用管理员工的薪金、福利补贴等约占管理费总额的25%—40%。
(2)电梯等楼宇设备的维修保养费用;
(3)公共部位电、水、煤及通信的费用;
(4)楼宇火灾保险,公共责任及劳工保险费;
(5)楼宇清洁及保安、护花种草等及美化环境方面的费用;
(6)管理公司的行政开支;
(7)储备金,实际上是房屋及设备的大修理费用,专款专用。
上述费用中,除第一项作为物业公司的法定收入,可以自由支配外,其他费用均需定期向业主或租户公布帐目,年终有余时,要转入下年;出现赤字时,需要由业主或租客分摊。如果经常性收入低于经常性支出,就可能要调整管理费。
(十)坚持“一个中心”倡导“两个体系”理顺“三方关系”
坚持“一个中心”即坚持“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质量管理原则,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如客户意见征询等活动)了解和掌握客户的需求和期望,有针对性的向客户提供各种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倡导“两个体系”人才是公司进行物业管理服务的基础。倡导“培训”体系,走一条“精挑选,严训练”的人才队伍建设之路,练就精兵强将,实施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倡导“沟通”体系,以“沟通、协调、合作”作为内部服务宗旨,形成一种“互相勉励、互相学习、互相信任、工作紧张、气氛轻松”的企业文化氛围。公司通过员工例会制度、金点子工程、内部通气会、有话大家说等多种沟通渠道,了解员工的需求,并尽力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同时也让员工了解公司的工作计划和目标,使员工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以便能更好的为业主服务和实现其自我价值。理顺“三方关系”通过各种宣传手段,让住户了解本公司和物业管理服务的各项内容及法律、法规赋予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同时通过住户访问、投诉回访、信息回馈等方式方法,以理顺公司和住户之间的关系;理顺与开发商、相关政府部门的关系,赢得住户对本公司的信任和支持。
大家好!
今天,我们相会在冬季、相聚在他乡,有的虽然未曾蒙面,但只要说是嘉陵人,定会倍感亲热,分外高兴。同是嘉陵出生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请让我代表嘉陵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并代表全区68万父老乡亲向你们表示最诚挚的问候!
今天,我们在这里聚会,既想拜望大家,与大家联络感情、增进友谊,又想向各位陈述家乡的变化,共谋家乡的发展。
一、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
嘉陵区是199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县级行政区。建区时,因属于典型的“农业大区、工业弱区、财政穷区、城市白区”,在1994年,被国家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定为国家级贫困区。经过全区干部群众九年多的艰苦奋斗,嘉陵区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一是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通过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川东北农业综合开发、秦巴山扶贫开发、长防、水保等项目和工程的实施,累计投入1亿多元,完成中低产田造30多万亩、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3000多万方,解决了35个场镇300多个旱山村15万人的饮用水困难;完成退耕还林6.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了七个百分点;新建乡村公路近500多公里,使90%的乡镇通油路,80%的村通公路,基本实现了县道等级化、乡道油路化、村道网络化。乡乡要村村通电话,移动电话覆盖率达90以上。二是基地建设成效显著。通过推行业主经营,加快土地合理流转,在凤垭山树起了“具有四川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的一面旗帜”。并在这面旗帜的带动下,培育和引进农业开发业主3000多人,规模开发土地10万亩,开发“四荒”地20万亩,建成中华寿桃、美国薄壳香核桃、黄花梨、蔬菜、蚕桑等基地30万亩,初步形成了国道212线优质肉猪产业带、国道318线、李蟠线山羊产业带、安福河水产产业带和城郊百万只土杂鸡产业带。三是农民收入不断增长。通过实行“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地减轻了农民负担,极大保护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建区时340元增加到现在1643元。在99年全区实现了整体越温达标。
(二)工业经济迅猛增长。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兴区之路,放手放胆发展民营经济,使工业企业实现了由少变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工业总产值由建区时的4761万元(90价)增加到2001年的5.6亿元,增加了11倍;销售收入由4865万元增加到5.41亿元,增加了10倍;企业利润由负96.4万元增加到1670万元,增加约18倍;税金由106万元增加到1767万元,增加了16倍;规模企业由4户增加到23户,工业占GDP的比重提高了8个百分点。民营企业总数达230户,是建区时的54倍,占全区企业总数的99%以上,民营及其控股企业创造的产值、利税等经济总量已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95%左右。初步形成了化工、建材、轻工机械、丝纺、食品五大支柱产业和春飞日化、光亚科技、维康陶瓷、智勇木业、国基实业、依格尔纺织品公司等龙头企业。
(三)城市建设超常发展。通过实施经营城市战略,结束了有区无城的历史,全区城市化水平由建区时的5%提高到了20%。一是区城规模不断扩大。城区建成面积由建区时的半边农民街扩展到了3.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不足千人增长到4万多人。二是城市设施不断完善。投资5亿多元,建成城市街道30条4万平方米,铺设城市供排水管道55公里、天然气管道20公里,新建成了日供水5万吨的自来水加压站、110千伏输变电站、日供气50万方的配气站。三是区城功能逐渐配套。城区闭路电视及电话普及率达100%,开通了3路、4路、16路、17路和14路公共汽车,建成医院3个,中小学8所、大型农贸市场2个、房产市场3处。四是区城形象逐渐提升。新栽绿化带17公里,面积10万平方米;栽植行道树15000株;建街头绿地2个,面积2000平方米;“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整治,树立了南充“南大门”的美好形象。四是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李渡、安平、大通等14个省、市、区试点小城镇,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吸引大批农民特别是外出务工人员到小城镇经商办企业,推动了小城镇的繁荣兴盛。
(四)改革开放成果显著。一是机制、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完成了区内60家国有集体企业实施了破产、转让、拍卖或股份制改造;完善了乡镇建制和区级机关与乡镇行政单位的机构改革;企业职工养老、失业、大病医疗统筹等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清理、整顿、关闭了农村合作基金会,清退了区级机关和乡镇临时人员。二是招商引资成效突出。坚持借助外力求发展,以大开放促大发展的思路,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中压倒一切的大事来抓,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引进各种项目350多个,利用外来资金13亿元以上。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投入1亿多元资金,引进了南充高中,在嘉陵建起了新校区,将向阳中学整体搬迁到区城,新建和改建了三所重点小学。南充高中已跻身全国1000所重点中学之列,改变了区城无高中的历史。坚持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深入广泛地开展了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干部群众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发展意识不断增强;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按照“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适时开展严打整治,有效地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为嘉陵发展营造出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二、家乡的发展优势日益显现
(一)区位优势明显,是兴商办企的好场所。区城处于南充市西南门户,位于成都——南充——重庆三角经济贸易区接口处,西距成都327公里(成南高速公路通车后只有210公里),南距重庆216公里(南渝高速公路通车后只有140公里),北连南充市中心,滨江大道、桓子河大桥明年建成后与市中心联系将更加紧密。区城依山傍水,地势平坦开阔,处于全市饮用水源下游。国道212线、318线在区城交汇;建成的达成铁路、马上开通的成南高速公路和拟建的南渝高速公路、兰渝铁路纵贯嘉陵全境,且有货站和出口。嘉陵江主干道流经全区9个乡镇,达60多公里,水上交通十分便捷。嘉陵区迎接着滚滚人流物流,蕴藏着勃勃商机,实为投资兴商办厂的理想之地。
(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加工业发展前景广阔。全区盛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薯,是全国商品粮基地之一。2001年粮食总产量达3亿公斤以上。已形成蚕桑、水果、畜禽、蔬菜、水产五大支柱产业,其中水果年产近200万公斤,年出栏生猪66万头、山羊40万只、小家禽743万羽,年产茧300百万公斤,年产鱼100万公斤,有成片蔬菜2万亩,品种达20多个,仅冬菜年产量就达20多万公斤。丰富的粮食、蔬菜、肉类、水果、蚕丝及皮革,为食品、果蔬、服装及工业品的生产加工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三)人文景观众多,旅游业开发潜力巨大。生态旅游景点有太和白鹭、凤垭山农业综合开发区、西河胜景、木老“市外桃园”等:太和白鹭,人鸟相依,一派祥和,世界罕见;猪山森林公园,因势象形,景观独特。人文景观有七宝寺、田坝会馆等:建于明德十年的七宝寺仍保持古建筑风格,规模宏大,寺内茂林修竹,古柏参天,曾是川北活动地之一;清代乾隆时期建造在我区双桂镇的田坝会馆、棉花会馆、江西会馆,雕梁画栋,栩栩如生;已动工新建的香江迪尼斯乐园可望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水上休闲娱乐中心;滨江花园构思巧妙,造型独特。这些旅游资源都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四)发展环境十分宽松,投资回报率较高。一是有优惠的政策环境。四川省工商局将我区列为民营经济试验区,可实行“先发展、后规范”。我区仍将继续享受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的各项特殊优惠政策,中央、省、市在资金、项目上每年都会给予大力支持;二是有优质的服务环境。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区经济工作的总抓手,确立并坚持“招商引资在经济工作中压倒一切”的思想,建立了“招商引资工作大厅”,实行“一条龙”办公、“一站式”服务、“一个窗口”收费。既简化了程序,节约了时间,又增强了透明度,避免了暗箱操作。通过推行超前服务、跟踪服务、全程服务、延伸服务和开展“青年文明号服务卡”、“巾帼示范岗”、窗口行业“双十佳”等系列活动,使优质服务贯穿于招商引资的全过程。三是有优良的法制环境。我们对企业的服务,以企业的需要为准绳,做到有求必应。对引进的企业设立了专门的“警务工作站”,开通特别联系渠道、提供特别支持、实行特别服务,为企业保驾护航;四是有优秀的人才环境。除成都以外,南充高等院校数量在全省最多,科研、技术实力雄厚,同时,全区还有剩余劳动力10万余人,日劳动价值在10元左右,为发展二、三产业提供了较好的人力资源。
三、家乡的明天更加美好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我们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迅速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共融”的指示,结合嘉陵的实际,开创在解放、大开放、大招商、大融资、大发展的新局面。
一是解放思想,营造发展至上的氛围。坚持把发展作为嘉陵的“第一要务”,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永恒的主题,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以贯彻十六大精神为契机,再一次在嘉陵区掀起解放思想的新,教育广大干部从纵向比较的盲目自大和横向比较的悲观失望中解放出来,纵向看变化,增强发展的信心,横向看差距,增加发展的压力。增强全民的开放意识,时时想开放,处处抓开放,千方百计促开放,使客商来到嘉陵时感到身处一个敞开大门、热情欢迎投资者的良好环境。要敢为天下先,敢当出头鸟,打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过去没有做现在就不能做”的陈旧观念,树立“有多少事找多少钱、只要不违法就是合法”的创新意识;要克服官本位、管理就收费的落后意识,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现代观念;要采取铁的措施、采用铁的手腕,坚决惩治阻碍发展的人和事,以发展来凝聚民心、集中民智、调动民力,实现民富。
二是做强工业,壮大主导产业。按照“优势带动,强弱联动,政策驱动”的思路,实施“155工程”,即建好一个园区(嘉陵工业园区),抓好“五个一批”(重点扩张一批、扶持壮一批、建成投产一批、招商引进一批、拯救盘活一批),做强“五大产业”(化工、建材、轻工机械、丝纺、食品),力争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0亿元,利税8000万元。
三是提升农业,夯实发展基础。按照“基地规模化、品种优质化、产品市场化、农村集镇化”的思路,着力实施“141工程”,即打造一个园区(凤垭山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建设四条产业带(318线畜禽产业带、212线果蔬产业带、李蟠线干果产业带、高速公路线特色产业带)、提升一个产业(薯业经济),实现粮经比例6:4的目标。同时,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年输出总人数保持在12万人以上。
四是壮大三产,激活商机人气。一方面重点抓好火花路北侧改造、王府花园、临江新城、恒兴城市花园、华蓥监狱生活区五大生活园区建设,激活房地产业;另一方面突出抓好“1433”工程建设(“一店”:一座三星级以上酒店;“四个商场”:一个大型超市、一个大型药品超市、一处肉食品批发市场、一处小商品批发市场;“三馆”: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三处休闲场所”:政府广场、香江游乐园、滨江大道),迅速壮大餐饮娱乐业。同时,努力将文峰、凤垭山、木老建成城郊型观光旅游线;将西河、太和白鹭、乳泉山自然风景区建成生态历史文化旅游线;加快香江迪尼斯乐园项目建设,壮大旅游业,力争把嘉陵建成南充乃至西部的休闲胜地,推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五是经营城市,构筑发展平台。立足于建设标志性城区,继续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配套、强化城市管理,通过3至今年月的努力,力争把嘉陵建成“文明卫生城、观光旅游城、工业精品城、山水园林城”。
六是强力招商,借助外力发展。坚持“招商引资在经济工作中压倒一切”指导思想不动摇,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中树立重商、爱商、亲商的观念,修订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建设“招商工业园”,积极营造良好的诚信、服务、法制环境。力争引进项目50个,到位资金2.5亿元以上。以招商引资的大突破,促进嘉陵发展的新跨越。
乡友们,嘉陵建区9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政策帮扶,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也离不开各位乡友的关注支持!嘉陵区刚跨过脱贫越温的门槛,迈向小康的步履异常艰难,家乡的发展需要你们再给予关注支持。
物华天宝嘉陵地,翘首以待四海宾。家乡的父老乡亲热烈地欢迎你们并通过你们牵线搭桥,为嘉陵引来投资的客商。
关键词:区域经济;农产品绿色贸易;发展战略
绿色壁垒已成为新时期制约我国农产品贸易及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如何冲破绿色壁垒、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已成为急待解决的战略问题。
一、现阶段实现农产品绿色贸易和加速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建立在现代农业资源、生产、贸易、环境和人类消费需求变化以及上述各方面间和谐统一基础之上的现代农业生产贸易方式,是现代农业可持续生产、经营和贸易活动过程的总和。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农业增长国际化的前提和基础,是现代农业经贸史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和最终选择,是农业贸易与环境和谐统一的客观需要,也是发展农村区域特色经济的必然要求。
加速区域经济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的必然选择。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生产要素的地域间不均衡性和产品与服务不完全流动性决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时候都具有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利用地区资源优势,集中和发展规模经济,减少产品与服务的转移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产品国际间贸易的必要性。经济全球化加快了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循环,为稀缺的资本、技术等要素的置换与整合创造条件。区域经济集团化使区域经济集团组织在自由贸易、关税、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的政治经济一体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区域同盟成员之间的资源配置优化,经济上互补、互利、互惠,共同促进经济增长,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基础落后,地区发展不平衡,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初期不具备推动所有农业产业和所有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资本、技术和其他资源,政府对农业各地区、各部门或各产业进行广泛的、大规模投资是不现实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很难做到地区均衡发展,因此,区域农业经济非均衡发展也就成为客观现实。区域农业经济非均衡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要因地制宜地加速发展地区绿色农业经济,促进农产品绿色生产和贸易。
农产品绿色贸易不仅是当前和今后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也是当前和今后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当今,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贸易及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和战略制定来推进农产品绿色贸易和区域经济的加速发展。
二、农产品绿色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关系
(一)实施农产品绿色贸易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农产品绿色贸易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的理性选择。农业经济发展史实质上是农产品贸易战略变化的历史。从国际农产品贸易发展的阶段看,国际农产品贸易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依附阶段、自主阶段和战略阶段等三个不同的贸易发展阶段。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小,农业问题已不再是农业本身的问题,而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础。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把农产品贸易发展看作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从社会经贸发展史看,贸易与环境和谐统一是现代社会经贸史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和最终选择;从国际农产品贸易协议谈判看,国际贸易协议谈判中,农产品贸易谈判历来成为国际贸易谈判的焦点问题;从当今国际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看,近年来由于国际农产品绿色贸易的兴起和绿色贸易壁垒的抬头,使我国农产品贸易受到严重挫折。以福建农产品贸易为例,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2001年全省农产品出口贸易额下滑到156376万美元,比2000年的170041万美元下降了8个百分点。因此,农产品绿色贸易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战略问题。
(二)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贸易和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是制约我国农产品贸易和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我国国内农产品自身品质、质量与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也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是主要原因。表现在:第一,农产品产前、产中的安全卫生与过量用药的污染问题。化肥、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过度使用严重影响农产品品质、质量和食品卫生安全。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有害微生物等严重影响茶叶、蔬菜、水产品等大宗农产品出口贸易。第二,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水平不高问题。一是环保安全型生产资料少。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造成产品污染严重的常规肥料、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市场份额占到95%以上,用于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资料不足5%。二是缺乏相对完整、配套、可操作的农产品安全生产过程控制技术体系、标准和具体措施。一些无公害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基地、有机食品基地,由于缺少无公害型的农用生产资料作为技术保障支撑,产品质量名不符实。三是产品检测技术与手段落后。农产品质量控制手段相对薄弱,已有的检测技术和各种设备重点是针对产后商品的安全性检测,普遍忽视了产前、产中生产过程控制的质量检测。第三,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与发达国家差距问题。我国现行制定的有关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等项目少,标准也相对低,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大。长期以来,我国技术标准体系落后,技术标准水平低(现有国家标准中,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采标率为43%),技术标准更新慢(现有国家标准中有一半应废止和急需修改),尚未形成有效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等,严重影响农产品出口质量和产品竞争力。第四,农产品产后加工、储藏保鲜技术落后,产品流通、市场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主要表现在,品种较单一,成熟期过分集中。初级产品直接上市多,产品出口主要以初级产品形式为主;产业化程度不高、产品营销方式落后,如,大多数果农还停留在果熟才找出路的无序竞争阶段;储藏、冷冻、保鲜技术不过关,不符合标准规定的保鲜剂应用影响品质;流通运输条件差,产品长途运输影响质量,产地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建设落后;农产品地区市场结构雷同、产品缺乏特色;农产品出口地区过于集中等。
(三)农产品绿色贸易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1.农产品绿色贸易是现代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前提和动力源泉农产品绿色贸易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积极和深远的影响。表现在:第一,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前提和动力源泉。发展绿色农业经济促进农产品绿色贸易,是现代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也是绿色经济社会的重要特征。第二,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克服传统农业增长方式危险性的重要途径。传统以粮食为主的自给农业,是一种土地密集型产业,并以资源消耗的增加为农业增长的基础。随着土地及其它资源稀缺性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机会成本不断增加,农业产业比较利益不断降低,使传统农业增长方式最终难以为继。第三,农产品绿色贸易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发达国家依靠技术优势制定了一系列严格标准,限制国外农产品流进本国,只有大力发展农产品绿色生产,发展区域特色农业经济,才能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有效打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第四,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实现区域经济由梯度发展战略到平衡发展战略转移的必要途径。受边际投资回报率递减规律的影响,随着发达地区某一阶段农业外向型绿色经济的边际投资回报率递减和不发达地区农业边际投资回报率的递增,发达地区农业投资增加最终会过渡或转移到不发达地区,实现农业由梯度发展战略到平衡发展战略的转移。
2.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农业增长国际化的重要前提首先,促进农产品绿色贸易有利于改善农业的贸易环境,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使农业的贸易免受其他国家在非关税壁垒方面的种种歧视及农产品进出口带来的压力,降低农产品贸易的谈判成本和交易成本,赢得更多的国际市场;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对外开放,为国外投资者创造更为宽松、透明、稳定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参与国际竞争;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使农业贸易获得主动权,维护农业及农民的利益。其次,农产品绿色贸易有利于区域农业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农产品贸易可以从世界范围解决农产品供求平衡问题和有效配置稀缺农业资源问题,有利于促进各国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通,为农业增长国际化提供了从世界范围寻求要素资源与产品市场的空间和机会;有利于使农业增长从国际国内分工和产业转移中获得结构调整、外向发展的机遇,实现供给创新,创造新的需求,开拓新的市场;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根据当地自然资源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和产品布局调整,压缩、淘汰那些落后的过剩生产能力,解决适地适种或适养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的产业素质和经济效益,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
3.农产品绿色贸易是适应WTO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客观需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加快了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循环,为我国相对富余的劳动力要素与稀缺的资本、技术等要素的置换与整合创造条件。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也在迅速发展。区域经济集团化使区域经济集团组织在自由贸易、关税、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的政治经济一体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它通过区域集团组织的协议、条约等形式在资本、技术、商品、信息等领域进行合作,实现区域同盟成员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经济上互补、互利、互惠,共同促进经济增长,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农产品绿色贸易是适应WTO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4.农产品绿色贸易有利于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区域农业生产水平从农业国际间技术和产品的交流角度看,农产品贸易是获得农业技术外部经济和资本外部经济的基本前提条件。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一国或地区在经济成长过程中,其相对优势会由劳动密集向资本和技术密集的产品转移。农产品绿色贸易,通过国际间产品、技术的贸易和交流,可以有效促进农产品生产水平和技术的提高和进步,克服国际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有效促进农业技术引进、创新和交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提高。因此,在不妨碍我国自主发展能力的前提下,要积极鼓励外国农业高技术产业公司来我国投资,并在地域上集中布局,以扩大技术外溢效应;同时,积极帮助国内农业新兴、幼稚产业和中级产业的发展,培育农业后劲产业,为农业结构升级提供了基础。
5.农产品绿色贸易是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满足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的必然选择许多发展中国家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制定了先出口环境资源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发展战略,利用环境资源的比较优势发展对外贸易进而推动经济增长。我们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正确地处理好对外贸易、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三者的关系,走社会、经济和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一,实现农产品绿色贸易有利于保护贸易环境,减少、消除污染和环境破坏,维护动植物和人类自身的安全与健康,维护生态平衡,是实现农业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是追求人与自然共生与循环的不可逆转趋势。第二,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农业国际化发展趋势的要求。随着农业国际贸易环境的不断优化,关税和非关税限制逐步减少,自由贸易原则得到贯彻,绿色贸易政策的透明度逐步增强,农产品绿色贸易成为实现国际贸易的自然要求。第三,农产品绿色贸易是人类消费需求变化的结果。人类消费需求变化导致国际农产品市场供求格局发生重大改变。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变化将集中表现在具有优质、卫生安全、便利和品种、风味多样化等特征的产品上。
6.农产品绿色贸易符合比较利益原则,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经济发展的过程,实质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实现农业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参与国际、国内分工与合作的重要途径。我国人均水资源是世界的1/4,人均土地资源是世界1/3,人均森林资源是世界的1/7,人均草地资源是世界的1/2-1/3,人均海洋资源是世界的1/4,通过实现农业国际化,可利用国际资源解决中国农业资源不足的问题,将自身资源配置到能发挥最大效率的地方,从而促进农业提高比较效益。
7.农产品绿色贸易是我国农业实现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实行负保护,农业为实现工业化发展资本积累提供重要来源,农产品出口仍是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我国农业部门在工业化过程中的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仍是一个不断作“贡献”的部门,政府不可能也没有能力通过价格支持、收入补贴、市场收购等方式对农业部门进行较大程度特别保护和支持,只有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和特色,促进农产品绿色贸易,才能有效保护农业本身发展,促进二元结构的根本转变。
三、发展区域经济,促进农产品绿色贸易的战略构想与对策措施
如何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促进农产品绿色贸易呢?本文认为其指导思想应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促进农产品绿色贸易为基本指导,以科技为依托,实施区域优势发展战略、国家(区域)技术标准战略、科技与市场一体化发展战略、项目工程带动战略以及打造绿色贸易区等为主要战略内容,加速区域经济发展,推进农产品绿色贸易,以点带面、梯度推进,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由梯度发展战略到平衡发展战略转移;重视发挥政府在区域优势发展中的战略指导作用,重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体系创新相结合,有目标、有重点、按步骤、分阶段地发展农产品绿色贸易区;重视加强贸易环境立法和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促进区域贸易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应对绿色壁垒,反对以环境保护为借口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全面提高区域农产品质量和生产、管理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循环、可持续发展。具体对策如下:
(一)发挥政府在区域优势发展中的战略指导作用,促进农产品贸易和区域绿色经济的发展政府要不断转变职能,从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由行使企业和市场职能转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投资与发展环境职能上来。发挥政府在区域优势发展中的战略指导作用必须处理好以下关系:
1.要重视做好六个结合一是把区域优势发展总体战略的选择、制定同区域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设计、区域优势产业发展方向的设计和区域优势产业发展的时空布局及平衡发展结合起来;二是把区域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体系创新结合起来;三是把提倡发展绿色贸易、鼓励绿色产品生产和销售及促进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同反对以环境保护为借口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结合起来;四是把促进提升农产品品质质量、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同国内农业的扶持和保护结合起来;五是把促进国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同加快环境法制建设的步伐、保障人民、动植物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结合起来;六是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同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2.要正确处理好观念更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体系建设间的关系观念更新是实现绿色贸易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观念更新,才有目标、手段和方法的更新。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贸易的重要依托。技术创新是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和最有效方法。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高所表现的单位农产品生产成本低廉的优势、农产品质量(包括安全性)高的优势和农产品花色品种多、精深加工产品的优势等这三个方面优势的发挥均离不开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可以降低单位农产品物化过程的劳动消耗,可以减少单位农产品生产的劳动支出,可以以同样多的投入获得更多的产品和收益,或以较少的投入获得同样的产品和收益,从而达到单位农业资源利用率和效用满足度的提高,并降低单位农产品生产成本。科技进步又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先决条件,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质量差、品种花色少、缺乏加工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贸易的关键。制度创新是改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制度创新可以合理整合、利用各种优势的资源,提高资源生产利用效率,发挥比较效益和规模效益;通过制度创新可以调整生产结构和社会再生产的产品分配过程,通过生产结构的调整,促进资源和产品向有效资源利用的部门或产品生产的部门和方向转移,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益;通过制度创新可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经济行为,提高绿色产品、绿色生产和绿色经营的法律意识,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制度创新还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组织创新和体系建设是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绿色贸易的重要环节。组织创新、制度创新、体系建设和管理创新是实现制度目标的根本和重要保证。
3.发挥政府战略指导作用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二要成立实施“绿色农业工程”统一领导机构和组织管理协调机构。制定区域项目发展规划和总体目标,确立重点项目发展的主要内容以及指导思想、战略方针和实施步骤,组织项目的落实,协调项目的管理,组织监督、检查、评定项目的进展与完成质量等。三要加强政府对发展绿色经济的扶持力度。从减免农业税费、增加农业科技教育投入、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降低农业生产资料成本、降低农产品市场流通成本、降低市场风险、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生产技术水平、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方面给予积极扶持。四要特别重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要加快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地区特色的农产品,不断增加农产品的花色品种;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业;要打好非转基因农产品的牌子,增加非转基因农产品的进出口;要增加农产品的文化含量,丰富农产品的文化内涵,并以此来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建立农产品国家(区域)技术标准体系,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把建立农产品国家(区域)技术标准体系提升到发展战略高度,作为区域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关键内容。要特别重视制定农产品国家(区域)绿色技术标准体系,把它列入区域科技发展规划。建立农产品区域绿色技术标准体系是全面、合理、科学地规划、配置、利用区域内农业科技资源以及其他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全面提高区域科技水平、实现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和区域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措施。长期以来,我国技术标准体系落后,技术标准水平低,技术标准更新慢,尚未形成有效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等,严重影响农产品出口质量和产品竞争力。
建立农产品国家(区域)技术标准体系,要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以实现蔬菜、水果、茶叶、水产等大宗农产品出口为突破口,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建立食物安全生产基地为依托,以生产过程源头控制为切入点,以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依法加强质量监测管理为手段,力争用较短时间基本上解决我国农产品品质和污染物超标问题。当前首要任务是建立大宗农产品绿色技术标准体系,要加快制定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参照世界著名(权威)产品认证机构和主要产品认证制度,在广泛开展农产品贸易国际技术法规、标准的搜集和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产前、产中、产后标准相配套的原则,通过规范技术,制定食物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包括种子种苗技术、施肥技术、植物保护技术、栽培管理技术、食品加工、运输、储存等技术措施。加强现有标准修订工作,引入竞争机制,清理和修订过时的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推进高新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要积极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加大对采标项目的资金投入,保证国际标准转化工作任务的落实。对涉及人身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强制性标准,要保证实施效果。要加强采标示范,扩大标准化示范规模。
(三)整合科技力量,创新科技与市场一体化发展体系
整合科技力量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首要环节,是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要把整合科技力量同建立新型的农业技术创新、技术扩散、技术推广的科技支撑系统结合起来,同建立科技与市场一体化发展体系结合起来。整合科技力量要重视机制创新,鼓励多学科联合协作攻关,鼓励产、学、研结合,降低技术创新与技术流通应用成本。
当前要特别重视把整合科技力量与确立技术发展目标和优先领域结合起来。要重视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综合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重点加速新型无公害农产品替代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技术的研究和创新,研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控制关键技术、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技术和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技术和设备,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全程控制高技术成果。重点包括优质品种选育、产地生态环境保护、污染治理以及安全生产、加工与卫生技术;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及生物防治技术;高效、低残留(化学生物)农药、作物生长调节剂和新型高效专用复合肥、叶面肥技术;城郊农业和设施农业中的无公害生产技术;微生物肥料技术、基因工程疫苗、生物有机肥料、生物调节剂等生物技术;农产品信息、安全、预警、预报的网络体系建设技术等。要加快建立农业环保技术研究中心,从无公害新型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入手,分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无公害农业的发展。要积极促进技术扩散、技术推广,重视建立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按照“五统一”(统一环境质量、统一关键技术、统一规程标准、统一监测方法、统一产品标识)的要求,重点创建一批无公害蔬菜、水果和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加强产地源头控制。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扶持专业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市场中介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产销顺畅。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与大专院校联姻,创办农业生产基地、科技示范园、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基地示范、企业带动提高产品品质和质量。
(四)建立农产品绿色贸易区,实施区域优势发展战略
任何一个地区都具有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经济优势的必要。建立农产品绿色贸易区,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实施区域优势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是克服传统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区域经济由梯度发展战略到平衡发展战略转移的有效措施。要重视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要重视建立绿色贸易经济区、绿色贸易特区、闽台农业绿色贸易区等绿色贸易经济区。要明确区域发展优势,因地制宜地发挥优势,提高质量;要善于抓主要矛盾,重点治理,以点带面,梯度推进;要把打造“绿色特区”同实施梯度推进战略结合起来。
第二,重视实施绿色项目工程带动发展战略。要积极促进绿色基地建设、绿色园区、绿色示范区建设;要积极组织实施包括项目组织多元化、推广形式综合化、推广措施一体化的工程项目,促进区域综合生产开发能力的提高。
第三,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针对南北、东西的差距,积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对具有比较优势农产品(如水产品、畜产品、蔬菜、水果、花卉、烤烟等)的调整,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快发展步伐,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努力开拓国际高档农产品市场,积极改善农产品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条件。加快建立大统一、大流通的市场体系,减少农产品流通中间环节,培植和扶持一批农产品营销公司,树立名优农产品形象,建立生产、经营连锁店。对于缺乏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战略调整,应在保证安全供给的条件下适当减少生产,调整资源成本高、缺乏比较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布局。要建立农业结构调整支持制度,鼓励和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化,既要保证粮食安全供给,又要促进粮食生产结构的优化升级。重点加强落后产区的技术培训,通过规范技术,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区域生产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并与国际接轨。
(五)加强体系创新与制度建设
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加强生产监管、市场准入体系建设和保障体系建设等内容。
第一,加强生产监管。一要强化生产基地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分期分批创建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加强动植物无规定疫病区建设;二要净化产地环境,加大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力度,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重点解决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三要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建立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公告制度,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四要推行标准化生产;五要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扶持和发展专业技术协会、流通协会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促进农业产业化,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生产,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农产品品种布局和结构,全面提高农产品生产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
第二,推行市场准入制度。一要建立监测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监测,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二要推广速测技术。在全国大中城市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开展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技术,推广速测技术,公布检测结果。三要创建专销网点。在国家和省级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连锁超市推进安全优质认证农产品的专销区建设,积极推进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连锁经营和集中配送。四要实施标识管理。推行产品分级包装上市和产地标识制度,对包装上市的农产品,要求标明产地和生产者(经营者)。五要实行追溯和承诺制度。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记录制度,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
2.加快完善保障体系建设第一,要健全标准体系。按照产前、产中、产后标准相配套的原则,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及时清理和修订过时的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抓紧制定急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第二,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疫、检测体系建设。有关职能部门及生产、经营企业要加快配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疫、检验和检测设备,制定相关制度,培训人员,强化检测手段,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和纠正。要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积极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在检验检疫方面的差距。第三,要加快认证体系建设。整顿绿色产品市场,规范绿色产品的认证、发证工作;加强认证机构建设,重视与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认证工作的权威性;做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标识管理工作。第四,要加强生态环境污染监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建设。尽快启动农产品食品污染监控和预警系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全程跟踪和监督;加强研究收集国外的绿色壁垒条款、措施,建立绿色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并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企业,做好防范工作;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南北对话,建立环境与贸易协调的良性机制,及时向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和使用者提供质量、安全、标准、品牌、市场等方面的信息。第五,要加强管理机构与服务队伍建设。加快标准化研究及管理机构的整合,建立起布局合理、分工合作、共同发展的标准研究和信息服务格局,提高标准化工作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
3.加强与绿色贸易有关的环境法制及制度建设要加快建立贸易与环境法制建设专门机构,加速与贸易有关的环境立法;要健全环境标准体系,建立完善的环境标志制度,促进环境标准与国际接轨;要提高贸易与环境执法水平;要积极鼓励技术创新,扶持绿色产业。
4.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农业国内政策支持深化农业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农村新一轮改革。要建立健全一个能适应新阶段和农业国际化要求的集中、高效、协调的农业管理体制。要积极培育农村市场经营主体,鼓励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龙头企业、专业组织和市场中介组织,使其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进一步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搞活农产品流通,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重点抓好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体系建设,鼓励组建农业行业技术协会、商会等组织进入流通行业。加强农业国内政策支持,要用好农业协议“绿箱”政策条款,强化对农业的投入支持,重点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质量标准和市场信息等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要加强农产品安全宣传培训,从正反两方面对食物安全生产和市场情况进行经常性的宣传,在《农民日报》或《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开辟“食物安全”宣传专栏,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
参考文献:
[1]孙久文.现代区域经济学主要流派和区域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J].经济问题,2003,(3):2-5.
[2]孙东升.WTO与中国农产品贸易[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67-69.
[3]戴小枫,赵秉强.我国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发展的优先领域[J].中国科技论坛,2002,(2):21-24.
[4]刘彦.技术性贸易体系建设是我国产业与外贸发展的战略性任务[J].中国科技论坛,2003,(1):5-6.
关键词:区域经济;农产品绿色贸易;发展战略
绿色壁垒已成为新时期制约我国农产品贸易及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如何冲破绿色壁垒、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已成为急待解决的战略问题。
一、现阶段实现农产品绿色贸易和加速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建立在现代农业资源、生产、贸易、环境和人类消费需求变化以及上述各方面间和谐统一基础之上的现代农业生产贸易方式,是现代农业可持续生产、经营和贸易活动过程的总和。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农业增长国际化的前提和基础,是现代农业经贸史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和最终选择,是农业贸易与环境和谐统一的客观需要,也是发展农村区域特色经济的必然要求。
加速区域经济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的必然选择。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生产要素的地域间不均衡性和产品与服务不完全流动性决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时候都具有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利用地区资源优势,集中和发展规模经济,减少产品与服务的转移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产品国际间贸易的必要性。经济全球化加快了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循环,为稀缺的资本、技术等要素的置换与整合创造条件。区域经济集团化使区域经济集团组织在自由贸易、关税、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的政治经济一体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区域同盟成员之间的资源配置优化,经济上互补、互利、互惠,共同促进经济增长,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基础落后,地区发展不平衡,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初期不具备推动所有农业产业和所有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资本、技术和其他资源,政府对农业各地区、各部门或各产业进行广泛的、大规模投资是不现实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很难做到地区均衡发展,因此,区域农业经济非均衡发展也就成为客观现实。区域农业经济非均衡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要因地制宜地加速发展地区绿色农业经济,促进农产品绿色生产和贸易。
农产品绿色贸易不仅是当前和今后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也是当前和今后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当今,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贸易及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和战略制定来推进农产品绿色贸易和区域经济的加速发展。
二、农产品绿色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关系
(一)实施农产品绿色贸易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农产品绿色贸易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的理性选择。农业经济发展史实质上是农产品贸易战略变化的历史。从国际农产品贸易发展的阶段看,国际农产品贸易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依附阶段、自主阶段和战略阶段等三个不同的贸易发展阶段。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小,农业问题已不再是农业本身的问题,而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础。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把农产品贸易发展看作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从社会经贸发展史看,贸易与环境和谐统一是现代社会经贸史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和最终选择;从国际农产品贸易协议谈判看,国际贸易协议谈判中,农产品贸易谈判历来成为国际贸易谈判的焦点问题;从当今国际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看,近年来由于国际农产品绿色贸易的兴起和绿色贸易壁垒的抬头,使我国农产品贸易受到严重挫折。以福建农产品贸易为例,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2001年全省农产品出口贸易额下滑到156376万美元,比2000年的170041万美元下降了8个百分点。因此,农产品绿色贸易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战略问题。
(二)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贸易和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是制约我国农产品贸易和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我国国内农产品自身品质、质量与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也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是主要原因。表现在:第一,农产品产前、产中的安全卫生与过量用药的污染问题。化肥、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过度使用严重影响农产品品质、质量和食品卫生安全。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有害微生物等严重影响茶叶、蔬菜、水产品等大宗农产品出口贸易。第二,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水平不高问题。一是环保安全型生产资料少。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造成产品污染严重的常规肥料、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市场份额占到95%以上,用于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资料不足5%。二是缺乏相对完整、配套、可操作的农产品安全生产过程控制技术体系、标准和具体措施。一些无公害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基地、有机食品基地,由于缺少无公害型的农用生产资料作为技术保障支撑,产品质量名不符实。三是产品检测技术与手段落后。农产品质量控制手段相对薄弱,已有的检测技术和各种设备重点是针对产后商品的安全性检测,普遍忽视了产前、产中生产过程控制的质量检测。第三,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与发达国家差距问题。我国现行制定的有关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等项目少,标准也相对低,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大。长期以来,我国技术标准体系落后,技术标准水平低(现有国家标准中,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采标率为43%),技术标准更新慢(现有国家标准中有一半应废止和急需修改),尚未形成有效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等,严重影响农产品出口质量和产品竞争力。第四,农产品产后加工、储藏保鲜技术落后,产品流通、市场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主要表现在,品种较单一,成熟期过分集中。初级产品直接上市多,产品出口主要以初级产品形式为主;产业化程度不高、产品营销方式落后,如,大多数果农还停留在果熟才找出路的无序竞争阶段;储藏、冷冻、保鲜技术不过关,不符合标准规定的保鲜剂应用影响品质;流通运输条件差,产品长途运输影响质量,产地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建设落后;农产品地区市场结构雷同、产品缺乏特色;农产品出口地区过于集中等。
(三)农产品绿色贸易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1.农产品绿色贸易是现代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前提和动力源泉农产品绿色贸易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积极和深远的影响。表现在:第一,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前提和动力源泉。发展绿色农业经济促进农产品绿色贸易,是现代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也是绿色经济社会的重要特征。第二,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克服传统农业增长方式危险性的重要途径。传统以粮食为主的自给农业,是一种土地密集型产业,并以资源消耗的增加为农业增长的基础。随着土地及其它资源稀缺性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机会成本不断增加,农业产业比较利益不断降低,使传统农业增长方式最终难以为继。第三,农产品绿色贸易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发达国家依靠技术优势制定了一系列严格标准,限制国外农产品流进本国,只有大力发展农产品绿色生产,发展区域特色农业经济,才能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有效打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第四,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实现区域经济由梯度发展战略到平衡发展战略转移的必要途径。受边际投资回报率递减规律的影响,随着发达地区某一阶段农业外向型绿色经济的边际投资回报率递减和不发达地区农业边际投资回报率的递增,发达地区农业投资增加最终会过渡或转移到不发达地区,实现农业由梯度发展战略到平衡发展战略的转移。
2.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农业增长国际化的重要前提首先,促进农产品绿色贸易有利于改善农业的贸易环境,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使农业的贸易免受其他国家在非关税壁垒方面的种种歧视及农产品进出口带来的压力,降低农产品贸易的谈判成本和交易成本,赢得更多的国际市场;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对外开放,为国外投资者创造更为宽松、透明、稳定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参与国际竞争;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使农业贸易获得主动权,维护农业及农民的利益。其次,农产品绿色贸易有利于区域农业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农产品贸易可以从世界范围解决农产品供求平衡问题和有效配置稀缺农业资源问题,有利于促进各国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通,为农业增长国际化提供了从世界范围寻求要素资源与产品市场的空间和机会;有利于使农业增长从国际国内分工和产业转移中获得结构调整、外向发展的机遇,实现供给创新,创造新的需求,开拓新的市场;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根据当地自然资源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和产品布局调整,压缩、淘汰那些落后的过剩生产能力,解决适地适种或适养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的产业素质和经济效益,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
3.农产品绿色贸易是适应WTO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客观需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加快了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循环,为我国相对富余的劳动力要素与稀缺的资本、技术等要素的置换与整合创造条件。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也在迅速发展。区域经济集团化使区域经济集团组织在自由贸易、关税、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的政治经济一体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它通过区域集团组织的协议、条约等形式在资本、技术、商品、信息等领域进行合作,实现区域同盟成员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经济上互补、互利、互惠,共同促进经济增长,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农产品绿色贸易是适应WTO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4.农产品绿色贸易有利于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区域农业生产水平从农业国际间技术和产品的交流角度看,农产品贸易是获得农业技术外部经济和资本外部经济的基本前提条件。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一国或地区在经济成长过程中,其相对优势会由劳动密集向资本和技术密集的产品转移。农产品绿色贸易,通过国际间产品、技术的贸易和交流,可以有效促进农产品生产水平和技术的提高和进步,克服国际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有效促进农业技术引进、创新和交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提高。因此,在不妨碍我国自主发展能力的前提下,要积极鼓励外国农业高技术产业公司来我国投资,并在地域上集中布局,以扩大技术外溢效应;同时,积极帮助国内农业新兴、幼稚产业和中级产业的发展,培育农业后劲产业,为农业结构升级提供了基础。
5.农产品绿色贸易是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满足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的必然选择许多发展中国家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制定了先出口环境资源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发展战略,利用环境资源的比较优势发展对外贸易进而推动经济增长。我们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正确地处理好对外贸易、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三者的关系,走社会、经济和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一,实现农产品绿色贸易有利于保护贸易环境,减少、消除污染和环境破坏,维护动植物和人类自身的安全与健康,维护生态平衡,是实现农业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是追求人与自然共生与循环的不可逆转趋势。第二,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农业国际化发展趋势的要求。随着农业国际贸易环境的不断优化,关税和非关税限制逐步减少,自由贸易原则得到贯彻,绿色贸易政策的透明度逐步增强,农产品绿色贸易成为实现国际贸易的自然要求。第三,农产品绿色贸易是人类消费需求变化的结果。人类消费需求变化导致国际农产品市场供求格局发生重大改变。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变化将集中表现在具有优质、卫生安全、便利和品种、风味多样化等特征的产品上。
6.农产品绿色贸易符合比较利益原则,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经济发展的过程,实质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实现农业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参与国际、国内分工与合作的重要途径。我国人均水资源是世界的1/4,人均土地资源是世界1/3,人均森林资源是世界的1/7,人均草地资源是世界的1/2-1/3,人均海洋资源是世界的1/4,通过实现农业国际化,可利用国际资源解决中国农业资源不足的问题,将自身资源配置到能发挥最大效率的地方,从而促进农业提高比较效益。
7.农产品绿色贸易是我国农业实现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实行负保护,农业为实现工业化发展资本积累提供重要来源,农产品出口仍是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我国农业部门在工业化过程中的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仍是一个不断作“贡献”的部门,政府不可能也没有能力通过价格支持、收入补贴、市场收购等方式对农业部门进行较大程度特别保护和支持,只有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和特色,促进农产品绿色贸易,才能有效保护农业本身发展,促进二元结构的根本转变。
三、发展区域经济,促进农产品绿色贸易的战略构想与对策措施
如何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促进农产品绿色贸易呢?本文认为其指导思想应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促进农产品绿色贸易为基本指导,以科技为依托,实施区域优势发展战略、国家(区域)技术标准战略、科技与市场一体化发展战略、项目工程带动战略以及打造绿色贸易区等为主要战略内容,加速区域经济发展,推进农产品绿色贸易,以点带面、梯度推进,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由梯度发展战略到平衡发展战略转移;重视发挥政府在区域优势发展中的战略指导作用,重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体系创新相结合,有目标、有重点、按步骤、分阶段地发展农产品绿色贸易区;重视加强贸易环境立法和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促进区域贸易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应对绿色壁垒,反对以环境保护为借口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全面提高区域农产品质量和生产、管理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循环、可持续发展。具体对策如下:
(一)发挥政府在区域优势发展中的战略指导作用,促进农产品贸易和区域绿色经济的发展政府要不断转变职能,从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由行使企业和市场职能转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投资与发展环境职能上来。发挥政府在区域优势发展中的战略指导作用必须处理好以下关系:
1.要重视做好六个结合一是把区域优势发展总体战略的选择、制定同区域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设计、区域优势产业发展方向的设计和区域优势产业发展的时空布局及平衡发展结合起来;二是把区域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体系创新结合起来;三是把提倡发展绿色贸易、鼓励绿色产品生产和销售及促进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同反对以环境保护为借口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结合起来;四是把促进提升农产品品质质量、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同国内农业的扶持和保护结合起来;五是把促进国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同加快环境法制建设的步伐、保障人民、动植物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结合起来;六是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同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2.要正确处理好观念更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体系建设间的关系观念更新是实现绿色贸易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观念更新,才有目标、手段和方法的更新。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贸易的重要依托。技术创新是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和最有效方法。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高所表现的单位农产品生产成本低廉的优势、农产品质量(包括安全性)高的优势和农产品花色品种多、精深加工产品的优势等这三个方面优势的发挥均离不开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可以降低单位农产品物化过程的劳动消耗,可以减少单位农产品生产的劳动支出,可以以同样多的投入获得更多的产品和收益,或以较少的投入获得同样的产品和收益,从而达到单位农业资源利用率和效用满足度的提高,并降低单位农产品生产成本。科技进步又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先决条件,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质量差、品种花色少、缺乏加工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贸易的关键。制度创新是改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制度创新可以合理整合、利用各种优势的资源,提高资源生产利用效率,发挥比较效益和规模效益;通过制度创新可以调整生产结构和社会再生产的产品分配过程,通过生产结构的调整,促进资源和产品向有效资源利用的部门或产品生产的部门和方向转移,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益;通过制度创新可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经济行为,提高绿色产品、绿色生产和绿色经营的法律意识,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制度创新还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组织创新和体系建设是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绿色贸易的重要环节。组织创新、制度创新、体系建设和管理创新是实现制度目标的根本和重要保证。
3.发挥政府战略指导作用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二要成立实施“绿色农业工程”统一领导机构和组织管理协调机构。制定区域项目发展规划和总体目标,确立重点项目发展的主要内容以及指导思想、战略方针和实施步骤,组织项目的落实,协调项目的管理,组织监督、检查、评定项目的进展与完成质量等。三要加强政府对发展绿色经济的扶持力度。从减免农业税费、增加农业科技教育投入、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降低农业生产资料成本、降低农产品市场流通成本、降低市场风险、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生产技术水平、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方面给予积极扶持。四要特别重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要加快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地区特色的农产品,不断增加农产品的花色品种;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业;要打好非转基因农产品的牌子,增加非转基因农产品的进出口;要增加农产品的文化含量,丰富农产品的文化内涵,并以此来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建立农产品国家(区域)技术标准体系,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把建立农产品国家(区域)技术标准体系提升到发展战略高度,作为区域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关键内容。要特别重视制定农产品国家(区域)绿色技术标准体系,把它列入区域科技发展规划。建立农产品区域绿色技术标准体系是全面、合理、科学地规划、配置、利用区域内农业科技资源以及其他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全面提高区域科技水平、实现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和区域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措施。长期以来,我国技术标准体系落后,技术标准水平低,技术标准更新慢,尚未形成有效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等,严重影响农产品出口质量和产品竞争力。
建立农产品国家(区域)技术标准体系,要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以实现蔬菜、水果、茶叶、水产等大宗农产品出口为突破口,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建立食物安全生产基地为依托,以生产过程源头控制为切入点,以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依法加强质量监测管理为手段,力争用较短时间基本上解决我国农产品品质和污染物超标问题。当前首要任务是建立大宗农产品绿色技术标准体系,要加快制定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参照世界著名(权威)产品认证机构和主要产品认证制度,在广泛开展农产品贸易国际技术法规、标准的搜集和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产前、产中、产后标准相配套的原则,通过规范技术,制定食物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包括种子种苗技术、施肥技术、植物保护技术、栽培管理技术、食品加工、运输、储存等技术措施。加强现有标准修订工作,引入竞争机制,清理和修订过时的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推进高新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要积极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加大对采标项目的资金投入,保证国际标准转化工作任务的落实。对涉及人身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强制性标准,要保证实施效果。要加强采标示范,扩大标准化示范规模。
(三)整合科技力量,创新科技与市场一体化发展体系
整合科技力量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首要环节,是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要把整合科技力量同建立新型的农业技术创新、技术扩散、技术推广的科技支撑系统结合起来,同建立科技与市场一体化发展体系结合起来。整合科技力量要重视机制创新,鼓励多学科联合协作攻关,鼓励产、学、研结合,降低技术创新与技术流通应用成本。
当前要特别重视把整合科技力量与确立技术发展目标和优先领域结合起来。要重视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综合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重点加速新型无公害农产品替代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技术的研究和创新,研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控制关键技术、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技术和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技术和设备,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全程控制高技术成果。重点包括优质品种选育、产地生态环境保护、污染治理以及安全生产、加工与卫生技术;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及生物防治技术;高效、低残留(化学生物)农药、作物生长调节剂和新型高效专用复合肥、叶面肥技术;城郊农业和设施农业中的无公害生产技术;微生物肥料技术、基因工程疫苗、生物有机肥料、生物调节剂等生物技术;农产品信息、安全、预警、预报的网络体系建设技术等。要加快建立农业环保技术研究中心,从无公害新型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入手,分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无公害农业的发展。要积极促进技术扩散、技术推广,重视建立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按照“五统一”(统一环境质量、统一关键技术、统一规程标准、统一监测方法、统一产品标识)的要求,重点创建一批无公害蔬菜、水果和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加强产地源头控制。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扶持专业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市场中介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产销顺畅。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与大专院校联姻,创办农业生产基地、科技示范园、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基地示范、企业带动提高产品品质和质量。
(四)建立农产品绿色贸易区,实施区域优势发展战略
任何一个地区都具有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经济优势的必要。建立农产品绿色贸易区,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实施区域优势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是克服传统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区域经济由梯度发展战略到平衡发展战略转移的有效措施。要重视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要重视建立绿色贸易经济区、绿色贸易特区、闽台农业绿色贸易区等绿色贸易经济区。要明确区域发展优势,因地制宜地发挥优势,提高质量;要善于抓主要矛盾,重点治理,以点带面,梯度推进;要把打造“绿色特区”同实施梯度推进战略结合起来。
第二,重视实施绿色项目工程带动发展战略。要积极促进绿色基地建设、绿色园区、绿色示范区建设;要积极组织实施包括项目组织多元化、推广形式综合化、推广措施一体化的工程项目,促进区域综合生产开发能力的提高。
第三,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针对南北、东西的差距,积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对具有比较优势农产品(如水产品、畜产品、蔬菜、水果、花卉、烤烟等)的调整,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快发展步伐,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努力开拓国际高档农产品市场,积极改善农产品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条件。加快建立大统一、大流通的市场体系,减少农产品流通中间环节,培植和扶持一批农产品营销公司,树立名优农产品形象,建立生产、经营连锁店。对于缺乏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战略调整,应在保证安全供给的条件下适当减少生产,调整资源成本高、缺乏比较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布局。要建立农业结构调整支持制度,鼓励和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化,既要保证粮食安全供给,又要促进粮食生产结构的优化升级。重点加强落后产区的技术培训,通过规范技术,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区域生产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并与国际接轨。
(五)加强体系创新与制度建设
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加强生产监管、市场准入体系建设和保障体系建设等内容。
第一,加强生产监管。一要强化生产基地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分期分批创建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加强动植物无规定疫病区建设;二要净化产地环境,加大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力度,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重点解决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三要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建立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公告制度,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四要推行标准化生产;五要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扶持和发展专业技术协会、流通协会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促进农业产业化,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生产,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农产品品种布局和结构,全面提高农产品生产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
第二,推行市场准入制度。一要建立监测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监测,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二要推广速测技术。在全国大中城市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开展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技术,推广速测技术,公布检测结果。三要创建专销网点。在国家和省级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连锁超市推进安全优质认证农产品的专销区建设,积极推进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连锁经营和集中配送。四要实施标识管理。推行产品分级包装上市和产地标识制度,对包装上市的农产品,要求标明产地和生产者(经营者)。五要实行追溯和承诺制度。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记录制度,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
2.加快完善保障体系建设第一,要健全标准体系。按照产前、产中、产后标准相配套的原则,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及时清理和修订过时的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抓紧制定急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第二,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疫、检测体系建设。有关职能部门及生产、经营企业要加快配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疫、检验和检测设备,制定相关制度,培训人员,强化检测手段,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和纠正。要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积极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在检验检疫方面的差距。第三,要加快认证体系建设。整顿绿色产品市场,规范绿色产品的认证、发证工作;加强认证机构建设,重视与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认证工作的权威性;做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标识管理工作。第四,要加强生态环境污染监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建设。尽快启动农产品食品污染监控和预警系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全程跟踪和监督;加强研究收集国外的绿色壁垒条款、措施,建立绿色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并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企业,做好防范工作;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南北对话,建立环境与贸易协调的良性机制,及时向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和使用者提供质量、安全、标准、品牌、市场等方面的信息。第五,要加强管理机构与服务队伍建设。加快标准化研究及管理机构的整合,建立起布局合理、分工合作、共同发展的标准研究和信息服务格局,提高标准化工作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
3.加强与绿色贸易有关的环境法制及制度建设要加快建立贸易与环境法制建设专门机构,加速与贸易有关的环境立法;要健全环境标准体系,建立完善的环境标志制度,促进环境标准与国际接轨;要提高贸易与环境执法水平;要积极鼓励技术创新,扶持绿色产业。
4.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农业国内政策支持深化农业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农村新一轮改革。要建立健全一个能适应新阶段和农业国际化要求的集中、高效、协调的农业管理体制。要积极培育农村市场经营主体,鼓励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龙头企业、专业组织和市场中介组织,使其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进一步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搞活农产品流通,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重点抓好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体系建设,鼓励组建农业行业技术协会、商会等组织进入流通行业。加强农业国内政策支持,要用好农业协议“绿箱”政策条款,强化对农业的投入支持,重点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质量标准和市场信息等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要加强农产品安全宣传培训,从正反两方面对食物安全生产和市场情况进行经常性的宣传,在《农民日报》或《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开辟“食物安全”宣传专栏,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
参考文献:
[1]孙久文.现代区域经济学主要流派和区域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J].经济问题,2003,(3):2-5.
[2]孙东升.WTO与中国农产品贸易[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67-69.
[3]戴小枫,赵秉强.我国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发展的优先领域[J].中国科技论坛,2002,(2):21-24.
[4]刘彦.技术性贸易体系建设是我国产业与外贸发展的战略性任务[J].中国科技论坛,2003,(1):5-6.
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建立在现代农业资源、生产、贸易、环境和人类消费需求变化以及上述各方面间和谐统一基础之上的现代农业生产贸易方式,是现代农业可持续生产、经营和贸易活动过程的总和。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农业增长国际化的前提和基础,是现代农业经贸史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和最终选择,是农业贸易与环境和谐统一的客观需要,也是发展农村区域特色经济的必然要求。
加速区域经济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的必然选择。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生产要素的地域间不均衡性和产品与服务不完全流动性决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时候都具有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利用地区资源优势,集中和发展规模经济,减少产品与服务的转移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产品国际间贸易的必要性。经济全球化加快了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循环,为稀缺的资本、技术等要素的置换与整合创造条件。区域经济集团化使区域经济集团组织在自由贸易、关税、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的政治经济一体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区域同盟成员之间的资源配置优化,经济上互补、互利、互惠,共同促进经济增长,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基础落后,地区发展不平衡,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初期不具备推动所有农业产业和所有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资本、技术和其他资源,政府对农业各地区、各部门或各产业进行广泛的、大规模投资是不现实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很难做到地区均衡发展,因此,区域农业经济非均衡发展也就成为客观现实。区域农业经济非均衡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要因地制宜地加速发展地区绿色农业经济,促进农产品绿色生产和贸易。
农产品绿色贸易不仅是当前和今后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也是当前和今后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当今,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贸易及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和战略制定来推进农产品绿色贸易和区域经济的加速发展。
二、农产品绿色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关系
(一)实施农产品绿色贸易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农产品绿色贸易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的理性选择。农业经济发展史实质上是农产品贸易战略变化的历史。从国际农产品贸易发展的阶段看,国际农产品贸易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依附阶段、自主阶段和战略阶段等三个不同的贸易发展阶段。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小,农业问题已不再是农业本身的问题,而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础。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把农产品贸易发展看作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从社会经贸发展史看,贸易与环境和谐统一是现代社会经贸史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和最终选择;从国际农产品贸易协议谈判看,国际贸易协议谈判中,农产品贸易谈判历来成为国际贸易谈判的焦点问题;从当今国际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看,近年来由于国际农产品绿色贸易的兴起和绿色贸易壁垒的抬头,使我国农产品贸易受到严重挫折。以福建农产品贸易为例,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2001年全省农产品出口贸易额下滑到156376万美元,比2000年的170041万美元下降了8个百分点。因此,农产品绿色贸易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战略问题。
(二)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贸易和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是制约我国农产品贸易和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我国国内农产品自身品质、质量与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也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是主要原因。表现在:第一,农产品产前、产中的安全卫生与过量用药的污染问题。化肥、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过度使用严重影响农产品品质、质量和食品卫生安全。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有害微生物等严重影响茶叶、蔬菜、水产品等大宗农产品出口贸易。第二,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水平不高问题。一是环保安全型生产资料少。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造成产品污染严重的常规肥料、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市场份额占到95%以上,用于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资料不足5%。二是缺乏相对完整、配套、可操作的农产品安全生产过程控制技术体系、标准和具体措施。一些无公害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基地、有机食品基地,由于缺少无公害型的农用生产资料作为技术保障支撑,产品质量名不符实。三是产品检测技术与手段落后。农产品质量控制手段相对薄弱,已有的检测技术和各种设备重点是针对产后商品的安全性检测,普遍忽视了产前、产中生产过程控制的质量检测。第三,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与发达国家差距问题。我国现行制定的有关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等项目少,标准也相对低,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大。长期以来,我国技术标准体系落后,技术标准水平低(现有国家标准中,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采标率为43%),技术标准更新慢(现有国家标准中有一半应废止和急需修改),尚未形成有效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等,严重影响农产品出口质量和产品竞争力。第四,农产品产后加工、储藏保鲜技术落后,产品流通、市场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主要表现在,品种较单一,成熟期过分集中。初级产品直接上市多,产品出口主要以初级产品形式为主;产业化程度不高、产品营销方式落后,如,大多数果农还停留在果熟才找出路的无序竞争阶段;储藏、冷冻、保鲜技术不过关,不符合标准规定的保鲜剂应用影响品质;流通运输条件差,产品长途运输影响质量,产地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建设落后;农产品地区市场结构雷同、产品缺乏特色;农产品出口地区过于集中等。
(三)农产品绿色贸易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1.农产品绿色贸易是现代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前提和动力源泉农产品绿色贸易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积极和深远的影响。表现在:第一,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前提和动力源泉。发展绿色农业经济促进农产品绿色贸易,是现代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也是绿色经济社会的重要特征。第二,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克服传统农业增长方式危险性的重要途径。传统以粮食为主的自给农业,是一种土地密集型产业,并以资源消耗的增加为农业增长的基础。随着土地及其它资源稀缺性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机会成本不断增加,农业产业比较利益不断降低,使传统农业增长方式最终难以为继。第三,农产品绿色贸易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发达国家依靠技术优势制定了一系列严格标准,限制国外农产品流进本国,只有大力发展农产品绿色生产,发展区域特色农业经济,才能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有效打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第四,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实现区域经济由梯度发展战略到平衡发展战略转移的必要途径。受边际投资回报率递减规律的影响,随着发达地区某一阶段农业外向型绿色经济的边际投资回报率递减和不发达地区农业边际投资回报率的递增,发达地区农业投资增加最终会过渡或转移到不发达地区,实现农业由梯度发展战略到平衡发展战略的转移。
2.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农业增长国际化的重要前提首先,促进农产品绿色贸易有利于改善农业的贸易环境,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使农业的贸易免受其他国家在非关税壁垒方面的种种歧视及农产品进出口带来的压力,降低农产品贸易的谈判成本和交易成本,赢得更多的国际市场;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对外开放,为国外投资者创造更为宽松、透明、稳定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参与国际竞争;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使农业贸易获得主动权,维护农业及农民的利益。其次,农产品绿色贸易有利于区域农业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农产品贸易可以从世界范围解决农产品供求平衡问题和有效配置稀缺农业资源问题,有利于促进各国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通,为农业增长国际化提供了从世界范围寻求要素资源与产品市场的空间和机会;有利于使农业增长从国际国内分工和产业转移中获得结构调整、外向发展的机遇,实现供给创新,创造新的需求,开拓新的市场;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根据当地自然资源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和产品布局调整,压缩、淘汰那些落后的过剩生产能力,解决适地适种或适养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的产业素质和经济效益,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
3.农产品绿色贸易是适应WTO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客观需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加快了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循环,为我国相对富余的劳动力要素与稀缺的资本、技术等要素的置换与整合创造条件。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也在迅速发展。区域经济集团化使区域经济集团组织在自由贸易、关税、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的政治经济一体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它通过区域集团组织的协议、条约等形式在资本、技术、商品、信息等领域进行合作,实现区域同盟成员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经济上互补、互利、互惠,共同促进经济增长,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农产品绿色贸易是适应WTO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4.农产品绿色贸易有利于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区域农业生产水平从农业国际间技术和产品的交流角度看,农产品贸易是获得农业技术外部经济和资本外部经济的基本前提条件。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一国或地区在经济成长过程中,其相对优势会由劳动密集向资本和技术密集的产品转移。农产品绿色贸易,通过国际间产品、技术的贸易和交流,可以有效促进农产品生产水平和技术的提高和进步,克服国际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有效促进农业技术引进、创新和交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提高。因此,在不妨碍我国自主发展能力的前提下,要积极鼓励外国农业高技术产业公司来我国投资,并在地域上集中布局,以扩大技术外溢效应;同时,积极帮助国内农业新兴、幼稚产业和中级产业的发展,培育农业后劲产业,为农业结构升级提供了基础。
5.农产品绿色贸易是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满足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的必然选择许多发展中国家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制定了先出口环境资源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发展战略,利用环境资源的比较优势发展对外贸易进而推动经济增长。我们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正确地处理好对外贸易、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三者的关系,走社会、经济和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一,实现农产品绿色贸易有利于保护贸易环境,减少、消除污染和环境破坏,维护动植物和人类自身的安全与健康,维护生态平衡,是实现农业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是追求人与自然共生与循环的不可逆转趋势。第二,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农业国际化发展趋势的要求。随着农业国际贸易环境的不断优化,关税和非关税限制逐步减少,自由贸易原则得到贯彻,绿色贸易政策的透明度逐步增强,农产品绿色贸易成为实现国际贸易的自然要求。第三,农产品绿色贸易是人类消费需求变化的结果。人类消费需求变化导致国际农产品市场供求格局发生重大改变。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变化将集中表现在具有优质、卫生安全、便利和品种、风味多样化等特征的产品上。
6.农产品绿色贸易符合比较利益原则,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经济发展的过程,实质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实现农业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参与国际、国内分工与合作的重要途径。我国人均水资源是世界的1/4,人均土地资源是世界1/3,人均森林资源是世界的1/7,人均草地资源是世界的1/2-1/3,人均海洋资源是世界的1/4,通过实现农业国际化,可利用国际资源解决中国农业资源不足的问题,将自身资源配置到能发挥最大效率的地方,从而促进农业提高比较效益。
7.农产品绿色贸易是我国农业实现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实行负保护,农业为实现工业化发展资本积累提供重要来源,农产品出口仍是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我国农业部门在工业化过程中的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仍是一个不断作“贡献”的部门,政府不可能也没有能力通过价格支持、收入补贴、市场收购等方式对农业部门进行较大程度特别保护和支持,只有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和特色,促进农产品绿色贸易,才能有效保护农业本身发展,促进二元结构的根本转变。
色贸易发展战略
三、发展区域经济,促进农产品绿色贸易的战略构想与对策措施
如何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促进农产品绿色贸易呢?本文认为其指导思想应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促进农产品绿色贸易为基本指导,以科技为依托,实施区域优势发展战略、国家(区域)技术标准战略、科技与市场一体化发展战略、项目工程带动战略以及打造绿色贸易区等为主要战略内容,加速区域经济发展,推进农产品绿色贸易,以点带面、梯度推进,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由梯度发展战略到平衡发展战略转移;重视发挥政府在区域优势发展中的战略指导作用,重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体系创新相结合,有目标、有重点、按步骤、分阶段地发展农产品绿色贸易区;重视加强贸易环境立法和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促进区域贸易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应对绿色壁垒,反对以环境保护为借口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全面提高区域农产品质量和生产、管理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循环、可持续发展。具体对策如下:
(一)发挥政府在区域优势发展中的战略指导作用,促进农产品贸易和区域绿色经济的发展政府要不断转变职能,从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由行使企业和市场职能转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投资与发展环境职能上来。发挥政府在区域优势发展中的战略指导作用必须处理好以下关系:
1.要重视做好六个结合一是把区域优势发展总体战略的选择、制定同区域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设计、区域优势产业发展方向的设计和区域优势产业发展的时空布局及平衡发展结合起来;二是把区域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体系创新结合起来;三是把提倡发展绿色贸易、鼓励绿色产品生产和销售及促进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同反对以环境保护为借口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结合起来;四是把促进提升农产品品质质量、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同国内农业的扶持和保护结合起来;五是把促进国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同加快环境法制建设的步伐、保障人民、动植物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结合起来;六是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同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2.要正确处理好观念更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体系建设间的关系观念更新是实现绿色贸易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观念更新,才有目标、手段和方法的更新。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贸易的重要依托。技术创新是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和最有效方法。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高所表现的单位农产品生产成本低廉的优势、农产品质量(包括安全性)高的优势和农产品花色品种多、精深加工产品的优势等这三个方面优势的发挥均离不开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可以降低单位农产品物化过程的劳动消耗,可以减少单位农产品生产的劳动支出,可以以同样多的投入获得更多的产品和收益,或以较少的投入获得同样的产品和收益,从而达到单位农业资源利用率和效用满足度的提高,并降低单位农产品生产成本。科技进步又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先决条件,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质量差、品种花色少、缺乏加工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贸易的关键。制度创新是改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制度创新可以合理整合、利用各种优势的资源,提高资源生产利用效率,发挥比较效益和规模效益;通过制度创新可以调整生产结构和社会再生产的产品分配过程,通过生产结构的调整,促进资源和产品向有效资源利用的部门或产品生产的部门和方向转移,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益;通过制度创新可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经济行为,提高绿色产品、绿色生产和绿色经营的法律意识,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制度创新还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组织创新和体系建设是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绿色贸易的重要环节。组织创新、制度创新、体系建设和管理创新是实现制度目标的根本和重要保证。
3.发挥政府战略指导作用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二要成立实施“绿色农业工程”统一领导机构和组织管理协调机构。制定区域项目发展规划和总体目标,确立重点项目发展的主要内容以及指导思想、战略方针和实施步骤,组织项目的落实,协调项目的管理,组织监督、检查、评定项目的进展与完成质量等。三要加强政府对发展绿色经济的扶持力度。从减免农业税费、增加农业科技教育投入、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降低农业生产资料成本、降低农产品市场流通成本、降低市场风险、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生产技术水平、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方面给予积极扶持。四要特别重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要加快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地区特色的农产品,不断增加农产品的花色品种;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业;要打好非转基因农产品的牌子,增加非转基因农产品的进出口;要增加农产品的文化含量,丰富农产品的文化内涵,并以此来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建立农产品国家(区域)技术标准体系,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把建立农产品国家(区域)技术标准体系提升到发展战略高度,作为区域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关键内容。要特别重视制定农产品国家(区域)绿色技术标准体系,把它列入区域科技发展规划。建立农产品区域绿色技术标准体系是全面、合理、科学地规划、配置、利用区域内农业科技资源以及其他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全面提高区域科技水平、实现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和区域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措施。长期以来,我国技术标准体系落后,技术标准水平低,技术标准更新慢,尚未形成有效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等,严重影响农产品出口质量和产品竞争力。
建立农产品国家(区域)技术标准体系,要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以实现蔬菜、水果、茶叶、水产等大宗农产品出口为突破口,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建立食物安全生产基地为依托,以生产过程源头控制为切入点,以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依法加强质量监测管理为手段,力争用较短时间基本上解决我国农产品品质和污染物超标问题。当前首要任务是建立大宗农产品绿色技术标准体系,要加快制定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参照世界著名(权威)产品认证机构和主要产品认证制度,在广泛开展农产品贸易国际技术法规、标准的搜集和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产前、产中、产后标准相配套的原则,通过规范技术,制定食物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包括种子种苗技术、施肥技术、植物保护技术、栽培管理技术、食品加工、运输、储存等技术措施。加强现有标准修订工作,引入竞争机制,清理和修订过时的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推进高新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要积极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加大对采标项目的资金投入,保证国际标准转化工作任务的落实。对涉及人身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强制性标准,要保证实施效果。要加强采标示范,扩大标准化示范规模。
(三)整合科技力量,创新科技与市场一体化发展体系
整合科技力量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首要环节,是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要把整合科技力量同建立新型的农业技术创新、技术扩散、技术推广的科技支撑系统结合起来,同建立科技与市场一体化发展体系结合起来。整合科技力量要重视机制创新,鼓励多学科联合协作攻关,鼓励产、学、研结合,降低技术创新与技术流通应用成本。
当前要特别重视把整合科技力量与确立技术发展目标和优先领域结合起来。要重视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综合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重点加速新型无公害农产品替代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技术的研究和创新,研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控制关键技术、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技术和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技术和设备,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全程控制高技术成果。重点包括优质品种选育、产地生态环境保护、污染治理以及安全生产、加工与卫生技术;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及生物防治技术;高效、低残留(化学生物)农药、作物生长调节剂和新型高效专用复合肥、叶面肥技术;城郊农业和设施农业中的无公害生产技术;微生物肥料技术、基因工程疫苗、生物有机肥料、生物调节剂等生物技术;农产品信息、安全、预警、预报的网络体系建设技术等。要加快建立农业环保技术研究中心,从无公害新型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入手,分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无公害农业的发展。要积极促进技术扩散、技术推广,重视建立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按照“五统一”(统一环境质量、统一关键技术、统一规程标准、统一监测方法、统一产品标识)的要求,重点创建一批无公害蔬菜、水果和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加强产地源头控制。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扶持专业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市场中介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产销顺畅。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与大专院校联姻,创办农业生产基地、科技示范园、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基地示范、企业带动提高产品品质和质量。
(四)建立农产品绿色贸易区,实施区域优势发展战略
任何一个地区都具有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经济优势的必要。建立农产品绿色贸易区,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实施区域优势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是克服传统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区域经济由梯度发展战略到平衡发展战略转移的有效措施。要重视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要重视建立绿色贸易经济区、绿色贸易特区、闽台农业绿色贸易区等绿色贸易经济区。要明确区域发展优势,因地制宜地发挥优势,提高质量;要善于抓主要矛盾,重点治理,以点带面,梯度推进;要把打造“绿色特区”同实施梯度推进战略结合起来。
第二,重视实施绿色项目工程带动发展战略。要积极促进绿色基地建设、绿色园区、绿色示范区建设;要积极组织实施包括项目组织多元化、推广形式综合化、推广措施一体化的工程项目,促进区域综合生产开发能力的提高。
第三,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针对南北、东西的差距,积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对具有比较优势农产品(如水产品、畜产品、蔬菜、水果、花卉、烤烟等)的调整,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快发展步伐,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努力开拓国际高档农产品市场,积极改善农产品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条件。加快建立大统一、大流通的市场体系,减少农产品流通中间环节,培植和扶持一批农产品营销公司,树立名优农产品形象,建立生产、经营连锁店。对于缺乏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战略调整,应在保证安全供给的条件下适当减少生产,调整资源成本高、缺乏比较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布局。要建立农业结构调整支持制度,鼓励和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化,既要保证粮食安全供给,又要促进粮食生产结构的优化升级。重点加强落后产区的技术培训,通过规范技术,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区域生产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并与国际接轨。
(五)加强体系创新与制度建设
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加强生产监管、市场准入体系建设和保障体系建设等内容。
第一,加强生产监管。一要强化生产基地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分期分批创建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加强动植物无规定疫病区建设;二要净化产地环境,加大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力度,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重点解决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三要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建立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公告制度,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四要推行标准化生产;五要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扶持和发展专业技术协会、流通协会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促进农业产业化,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生产,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农产品品种布局和结构,全面提高农产品生产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
第二,推行市场准入制度。一要建立监测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监测,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二要推广速测技术。在全国大中城市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开展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技术,推广速测技术,公布检测结果。三要创建专销网点。在国家和省级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连锁超市推进安全优质认证农产品的专销区建设,积极推进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连锁经营和集中配送。四要实施标识管理。推行产品分级包装上市和产地标识制度,对包装上市的农产品,要求标明产地和生产者(经营者)。五要实行追溯和承诺制度。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记录制度,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
2.加快完善保障体系建设第一,要健全标准体系。按照产前、产中、产后标准相配套的原则,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及时清理和修订过时的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抓紧制定急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第二,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疫、检测体系建设。有关职能部门及生产、经营企业要加快配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疫、检验和检测设备,制定相关制度,培训人员,强化检测手段,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和纠正。要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积极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在检验检疫方面的差距。第三,要加快认证体系建设。整顿绿色产品市场,规范绿色产品的认证、发证工作;加强认证机构建设,重视与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认证工作的权威性;做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标识管理工作。第四,要加强生态环境污染监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建设。尽快启动农产品食品污染监控和预警系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全程跟踪和监督;加强研究收集国外的绿色壁垒条款、措施,建立绿色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并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企业,做好防范工作;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南北对话,建立环境与贸易协调的良性机制,及时向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和使用者提供质量、安全、标准、品牌、市场等方面的信息。第五,要加强管理机构与服务队伍建设。加快标准化研究及管理机构的整合,建立起布局合理、分工合作、共同发展的标准研究和信息服务格局,提高标准化工作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
3.加强与绿色贸易有关的环境法制及制度建设要加快建立贸易与环境法制建设专门机构,加速与贸易有关的环境立法;要健全环境标准体系,建立完善的环境标志制度,促进环境标准与国际接轨;要提高贸易与环境执法水平;要积极鼓励技术创新,扶持绿色产业。
4.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农业国内政策支持深化农业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农村新一轮改革。要建立健全一个能适应新阶段和农业国际化要求的集中、高效、协调的农业管理体制。要积极培育农村市场经营主体,鼓励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龙头企业、专业组织和市场中介组织,使其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进一步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搞活农产品流通,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重点抓好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体系建设,鼓励组建农业行业技术协会、商会等组织进入流通行业。加强农业国内政策支持,要用好农业协议“绿箱”政策条款,强化对农业的投入支持,重点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质量标准和市场信息等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要加强农产品安全宣传培训,从正反两方面对食物安全生产和市场情况进行经常性的宣传,在《农民日报》或《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开辟“食物安全”宣传专栏,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
参考文献:
[1]孙久文.现代区域经济学主要流派和区域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J].经济问题,2003,(3):2-5.
[2]孙东升.WTO与中国农产品贸易[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67-69.
[3]戴小枫,赵秉强.我国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发展的优先领域[J].中国科技论坛,2002,(2):21-24.
[4]刘彦.技术性贸易体系建设是我国产业与外贸发展的战略性任务[J].中国科技论坛,2003,(1):5-6.
[5]林国华,林卿.论技术创新与农产品贸易自由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3,(2):58-62.
[6]林国华,林卿.论构建符合中国农业发展的技术壁垒体系[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1):36-39.
摘要:绿色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贸易及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从农产品绿色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关系和意义出发,提出重视发挥政府在区域优势发展中的战略指导作用;建立农产品国家(区域)技术标准体系,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整合科技力量,实施科技与市场一体化发展战略;建立农产品绿色贸易区,实施区域优势发展战略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等若干冲破绿色壁垒、发展区域经济的构想和对策。
【关键词】 经营预算; 平衡计分卡; 报童模型
【中图分类号】 F27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3-0092-05
一、问题的引出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居民消费能力的日益增强,使得水果连锁专营企业得到迅速发展。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和发展,人们对预算管理的要求和期望也随之变化发展,经营预算管理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与企业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预算体系没有与企业战略有效结合在一起,独立运行在企业战略之外,导致企业关注于短期的经营情况,而忽视对长期战略的实施。在建立数据库中,未能有效将基层门店信息纳入其中,而基层门店的销售信息是预算编制的基础。“以销定采”的预算模式下对销售预测过于粗糙,甚至只是凭借经验来预测销售,从而制定采购计划,这样很容易发生采购过多而销量不足发生损耗,或者采购不足产生机会成本。如今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信息化时代,如果不能迅速将新技术融入实物资产及出色管理资产和负债,难以使企业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 1 ]。
新经济环境下,无形资产,比如员工的素质、品牌的影响,在企I价值创造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在企业资源配置中是必须予以重视的资产。卡普兰与诺顿(1992)创立了平衡计分卡,有效地将财务与非财务目标联系起来,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设计平衡计分卡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实现战略制导”的绩效管理系统,从而保证企业战略得到有效执行,人们通常称平衡计分卡是加强企业战略执行力的最有效的战略管理工具。本文按照目前流行的平衡计分卡原理,将企业战略目标进行分解,在传统预算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使得战略转化为预算指标,让预算管理更具战略性,其中最重要而且测量方便的部分指标,将作为企业考核指标落实到企业主要经营者的业绩合同之中。同时考察关键岗位基础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指标也将被纳入其中,从而更加综合全面地反映一个岗位的工作实绩,追求内/外、长/短、流程/结果、财务/业务指标体系的均衡。
图1是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预算考评指标构建过程模型。
本文以水果连锁著名品牌百果园公司为例,以该公司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构建战略型企业预算,通过平衡计分卡这一桥梁,使战略的实施融入到水果连锁专卖企业的预算编制中,综合运用新的战略管理工具[ 2 ]。
二、百果园的平衡计分卡分析
深圳市百果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01年12月3日成立,于2002年在深圳建立了国内第一家水果连锁专卖店,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壮大,开发了32个遍及国内和东南亚各地的水果基地,开店数量已达到1 000家,构建了一个从水果产地、生产基地到销售终端的水果连锁专卖全产业链,极大地促进了国内水果零售业的发展。百果园也成为国内较大的集果品生产、贸易、零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百果园供应链各环节发展壮大中,也开始在零售终端逐步扩展。百果园在2015年底进入北京,并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通过注册、换股方式与北京最大的水果连锁零售果多美进行并购重组,重组后仍然采用双品牌运营,以中高端市场为目标的百果园与以大众消费者为目标的果多美形成优势互补,实现对不同层次消费者的全覆盖[ 3 ]。
平衡计分卡不仅是战略管理的贯彻,而且促进企业把战略规划程序和预算程序组成一个整体,从而有助于确保预算对战略的支持。有了这些基准,管理者可以根据业务流程不断地监控策略。本文在百果园公司预算考评指标构建过程的基础上,从财务指标、客户指标、内部流程指标、学习与成长指标四个维度将百果园公司战略目标进行分解,最终将战略和业务活动相结合的量化过程体现在财务报表的预算中[ 4 ]。
(一)财务层面
目前水果零售行业竞争激烈,很多竞争对手靠压缩利润空间或低成本竞争优势来提高销售量,吸引客流,扩大市场份额。百果园通过差异化战略在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标下,其财务层面的策略性主题应为提高经营收益。提高经营收益的战略性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
⒈增加销售量
百果园拥有独树一帜的果品标准体系,店内水果均是按等级标价,B级以下的水果不在门店进行陈列经营,在水果安全健康口感方面层层把关,到达消费者手中是健康安全高品质的绿色食品。百果园可以通过优良的品牌形象来增加销售量。对于一般大众水果,要考虑销售量的增长率与本行业的平均销售量增长率;而对于高档水果品类(是百果园门店的利润来源),则要考虑销售利润对利润总额的贡献率以及所占的销售比例。
故在平衡计分卡中,可以相应设计如下指标:销售总量的增长率、高档水果所占的销售比例、利润贡献率[ 5 ]。
⒉增加经营收入来源
如今的市场是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百果园在经营过程中,需要站在顾客的思维角度来捕捉商机,扩大经营收入。百果园在经营水果零售时,增加额外的水果零售形式,这样可以同时创造新的品牌价值。百果园增加对果品礼品式的包装零售,可以像鲜花经营店一般,提供设计包装服务,在提供优质水果的同时,提供与水果相关的服务与产品。
故在平衡计分卡中设计的指标为销售非主营产品及服务的经营收入与毛利。
(二)顾客层面
百果园在差异化战略的指导下,门店服务符合连锁经营标准化特征,无论是在门店装修上采用田园风,与经营对象相贴合,给顾客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购物环境,还是在丰富的果品种类及提供“三无”退货方面,都与街头摊贩、大中型超市生鲜区等零售业有着明显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百果园也因此以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消费体验来凸显品牌价值和集中差异化战略。
百果园在实行差异化战略的过程中,目标消费人群定位于中高收入者或对水果有一定辨别力的消费群体,且他们对价格不敏感。其在为目标客户提品与服务时,要做到:服务快速周到且友善;环境洁净舒适门店百分百无缺货之虞,特别是中高档消费品;水果供应新鲜;在电子支付的今天,百果园可以设置自助式扫码付款方式,不必排队付款。另外,百果园在挖掘潜在客户和拓展新客户的同时,也应该维护老顾客,可以奖励忠诚的老客户。
故顾客层面的测量指标设计为老客户的购买量占总销售量比例,以及委托外部机构秘密调查评估为目标顾客提供优质购买体验的水平。
(三)内部流程层面
百果园在内部流程层面应主要有两个策略性主题:增加顾客价值和建立营运优势。前者与顾客层面相衔接,主要体现在理解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引进新的果品,开发新的服务,为顾客提供优质的购物体验。故在平衡计分卡中,测量指标为消费者对新果品的接受比例,以及开发新的服务的投资回报率。
后者则来源于财务层面,涵盖了采购和配送方面,战略性目标包括:降低采购成本,保持成本领先竞争优势;保证水果质量,及时供货;改善库存管理。测量指标为:有竞争对手相比的采购成本、优良商品维持统一率、缺货率、存货水准。
(四)学习与成长层面
学习与成长层面的策略性主题是培养专业的工作团队,其目标可以使得公司将自己的人力资源和信息技术调整到与战略保持一致。百果园该维度战略目标在于:
第一,提高T工的核心能力和技能。鼓励员工对百果园的采购和配送运营及公司战略有广泛而深入的理解,能够让员工有团队合作的理念,培养相应的专业技能。
第二,有效建立并使用战略信息。建立和发展信息平台,完善数据库,收集并分析来自门店的信息,反馈到预算计划中。
第三,形成全员参与、全员贡献的组织气氛。百果园的全体员工要对战略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在为公司贡献思想、贡献能力中促进个人成长。
故在平衡计分卡中设计指标包括员工的满意度、延续率、培训、技术等。
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百果园销售预算的编制
选择差异化战略的百果园,平衡计分卡指标设计中,在增加销售量、增加经营收入的战略目标指导下,会关注到新的产品服务的销售比例,也同样会评估总的销售增长率、高档水果的销售比率。在此思路的指导下,本文为了简化处理,细化到经营预算最基础的战略信息的使用,为预算奠定坚实的基础[ 6 ]。
处于成长期、以差异化这一稳定型战略为导向的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宜采用基于销售的销售型预算管理模式。那么百果园目前经营预算重点是企业的销售预算与采购预算。
企业管理具有一个重要的职能,即对未来进行规划。管理者通过对公司内外环境的经验判断来对未来发展有个粗略的把握,但是这种经验判断必须由各种定量分析方法提供支持。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数据分析、建模分析、决策理论处理不确定性问题(期望值和敏感性分析)。
百果园作为国内知名水果零售连锁企业,其经营的对象是水果,水果不同于一般日常生活必需品,是一种易腐品,保质期短,极易腐坏变质。在经营水果这类生鲜品中,关键在于新鲜度与多样性。顾客在选购水果时,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其新鲜度。百果园采购人员往往根据经验预测需求量,采购品种有限,经常会发生预测需求量过多,导致一种或几种水果品类滞销,失去新鲜度,进行降价处理,一旦腐败则只能丢弃,从而使得经济效益大打折扣,影响整体销售情况,顾客满意度下降;或者需求量预测不足,一种或几种水果品类脱销,水果品类不足,对顾客的吸引力降低,流失客源,影响现金流转。
百果园在编制经营预算时,将销售预算作为一个起点,且销售预算建立在对销售预测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未来时期的销售数量和价格预测对销售预算编制具有重要意义。销售预算通常分为几个月,分品种,分销售区域,分店准备。
百果园的产品销售分析含两个层面的需求:一是门店的终端顾客需求,二是配送中心的服务对象门店的需求。后者来源于前者,因此对门店的销售量预测是极其必要的。
百果园的水果主要来自种植基地,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找农场代工,到附近批发市场进行采购。对销售的预测,直接关系到基地的生产计划与国内外供应商的合同数量计划。销售的预测来自各门店的销售情况,百果园需要进一步完善门店销售数据库,分析预测未来需求量。百果园需求预测大多凭经验,导致后面的采购预算粗糙,造成新鲜的果品滞销而损耗利润或者预测不足频频缺货,这样会影响到平衡计分卡中顾客层面的指标考核。单个百果园门店规模不大,品类丰富但数量不大,应在门店基础上进行汇总来编制总的预算,故本文选取一个门店为例进行分析。
(一)影响因素
水果零售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大致有如下因素:顾客的购买力、门店的人流量、水果价格、季节、周边同行业竞争状况。
确定这些因素后,需要分析这些因素的影响时间与影响效果,以使管理人员对销售情况有大致了解,进而制定相关政策,做好预算管理。
(二)调查
在平衡计分卡中,财务层面设计引进新的水果和新的服务形式,进行销售预测时需要对各门店周围的农贸市场、各类超市和零售商贩的水果经营方式作调查,就其所能提供的水果商品及其组合结构、价格水平和相关服务作出分析评价,以便把握水果经营的发展趋势,最终挖掘并形成各门店差异化的经营特色和卖点,引导新产品的开发和引进,及时调整商品价格和结构,不断丰富商品,保持对客户的吸引力,为百果园树立以合理价格提供优良品质水果与服务的综合形象。
在顾客层面战略目标指向下,需要对顾客需求作调查分析,针对门店所在区域消费群体的成分构成、收入状况、日常消费习惯和购物方式以及消费体验、建议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与财务层面出发的调查所产生的分析结果综合,这将对门店进一步有效贯彻差异化战略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7 ]。
(三)需求分析
根据对水果的需求调查,需要对结果进行分析和管理,以便做好销售预算。因为水果带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此笔者选取时间作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即对某一品种在一定时间间隔内销售情况进行分析,目的是明确数据模式,以对未来的销售量作出预测。简单回归分析思路如下:选取周边一门店红富士苹果销售量(500kg)的时间序列趋势图(图2)。
该序列总体呈上升趋势,由于水果是季节性的生鲜商品,所以销售量有着明显的季节波动性。故对于门店的需求分析,可以在数据库建立的基础上,采用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对其进行预测分析。
(四)销售预测
针对某些品种,根据前面的影响因素和回归分析,将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可以得出总体需求预测情况,进而对此类品种作出销售预测。对门店的销售预测进行汇总后,百果园再进行销售预测,得到本企业的销售预测[ 8 ]。
四、基于报童模型的百果园采购预算的编制
水果作为易逝品,即短生命周期的商品,有着鲜明的季节性,需求波动大。学术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模型,即报童模型,它是经销商面对随机顾客需求单品种产品的单周期订货所确定的最优采购量模型[ 9 ]。
(一)报童模型引入
报童当日购进报纸,如果购进太多,就会卖不完,从而赔钱;如果购进过少,导致报纸不够销售,就会减少收入。因此,存在一个最优的购进量,使得收入最大。应当根据需求来确定购进量。
报童出售报纸,零售价a,购进价b,退回价c。因此,每售出一份报纸赚a-b,每退回一份报纸赔b-c。那么,报童每天要购进多少份报纸才能使收入最大?构建的模型如下:
设购进量为n,需求量r为随机变量,平均收入为W(n),当r>n时,意味着商品全部售完,此时W(n)=(a-b)n,则利润P(n)=(a-b)r-(b-c)(n-r) r≤n(a-b)n r>n,求解在已知a、b、c、f(r)的情况下,n为何值时W(n)最大。平均收入W(n) =■[(a - b)r -(b - c)(n - r)]f(r)dr +
■(a-b)nf(r)dr,对W(n)一阶求导,W'(n)=(a-b)nf(n)-■(b-c)f(r)dr-(a-b)nf(n)+
■(a-b)f(r)dr=-(b-c)■f(r)dr+(a-b)
■f(r)dr。
令W'(n)=0
则有■=■
又已知■f(r)dr=1,则■f(r)dr=■。
当购进量为n时,p1=■p(r)dr表示卖不完的概率,p2=■p(r)dr表示全部售完的概率。
故最优购货量n应使卖不完的概率与全部卖完的概率之比等于卖出一份赚的钱与未卖的一份赔的钱之比。
(二)模型应用
百果园作为水果零售连锁店,主要经营的是不耐储的果品,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报童模型适合百果园门店及配送中心对不易储存的果品的订单处理。百果园对此类果品,应该将门店的销售数据进行搜集,基于互联网B/S结构的商业管理系统,纳入完善的门店销售数据进行分析,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需求量进行预测,进而制定精细的采购预算[ 10 ]。
基于对销售量合理精确的预测,希望通过定量的方法即模型分析方法作出合理的采购预算。
以百果园一家门店销售车厘子为例。车厘子进价为40元/500g,零售价为80元/500g,卖不完的作折价处理,处理价为15元/500g。经过销售预测分析,得出销售量服从正态分布X~N(20,22),那么门店每周要采购多少车厘子才能使其收入达到最大?
由题意可知,p=80 c=40 q=15
需求量概率密度函数为:
?渍(x)=■e■=■e■
又■?渍(x)dx=■
则■■e■dx=■=■=■=■
(1)
即-10
(1)式化为■■e■dt=■
?准(x)=■■e■dt
?圯?准(■)-?准(-10)=■
又因为?准(x)+?准(-x)=1,所以?准(-10)=1-?准(10)=1-1=0
?准(■)=■≈0.62
?圯■≈0.7324
?圯n≈21
故每周采购量为21斤左右,才可以使得收入最大化。
在搜集并分析大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报童模型来合理预测不耐储的消费果品的需求量,可以帮助门店制定精确的采购预算。
五、结论
百果园主要是经营水果零售,以顾客为导向的战略规划必须要重视经营预算管理,通过对市场需求的合理预测来制定销售预算,通过数据收集理制定最优采购量,这关乎百果园公司的终端经营状况,继而影响整个预算编制。通过对百果园的战略分析,选择适合其目前状况的竞争战略――差异化战略。为了使百果园经营预算与企业战略实现有效整合,借助平衡计分卡从四个维度设计四个层次的战略目标,并对应设计测量指标。由于战略不同,对应的平衡计分卡会有所不同,考核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在实施经营预算管理过程中,侧重点也会有所区分。百果园在差异化战略的指导下,应注重产品与服务,这其中就会涉及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在基于战略导向,对财务、顾客、内部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的设计指标分析后,预算基础落在了采购与销售预算上,应更倾向于通过大量数据的收集来进行合理预测,让预算编制建立在更加精确的基础上,夯实根基,使得经营预算管理切实可行,贴合实际,为公司战略的实现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MILTON N J, APRIL K. Performance through learning[M].Amsterdam: Elsevier Butterworth-Heinemann,2004:101-108.
[2] 李琴.百果园基于竞争战略的供应链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 博迪,刘辉.连锁商业零售企业的全面预算[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4):19-20.
[4] 徐姗红.基于战略的全面预算管理探讨[J].丽水学院学报,2008(6):16-20.
[5] 方昕.生鲜商品的组织结构和采购渠道[J].中国商贸,2002(3):74-75.
[6] 许蔚君.基于战略导向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来自广东省电信公司的实例检验[J].财会通讯,2010(27):12-14.
[7] 梁丽.分析现有企业财务预算的现状及控制对策[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5(2):37.
[8] 刘俊茹.企业预算管理历史分析及未来展望[D].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