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21: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企业管理信息化,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3-0272-03
Abstract: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continuous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making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intensified.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tatus of informatization of business management in China are described, and tr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ropos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commenda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of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current situation; suggestion
1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内涵
1.1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概念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要进行必要的、彻底的管理变革,有效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管理信息化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因此长期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实践经验使得人们给与 “企业管理信息化”以更多地关注。但是遗憾的是,尽管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企业管理信息化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但是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却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
Chen HL(2004)提出,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为了获取市场竞争力,将信息技术与管理方法相结合用以改善和优化产品,其内容包括需求分析、产品定义、开发设计、生产制造、品质控制和销售服务等[1]。刘炳辉(2008)认为,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对企业信息实施过程进行的管理,主要包含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变革过程管理、企业运作管理以及对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设备等信息化实施过程的管理[2]。
为了便于对企业管理信息化进行探索,本文综合国内外学者研究之所长,将企业管理信息化定义为:企业在营销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品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各个管理环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管理信息进行传递、加工和处理,使信息资源得到可靠的存储和充分的利用,从而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进而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过程。
在这个定义中,本文强调:第一,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的各个管理环节;第二,管理信息化的本质是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工作流的有效融合;第三,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实践的过程。
1.2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结构
由于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依靠企业外部信息网、内部信息网和广义的管理信息系统,以信息为原料,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将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地集成,使企业处于高效、有序的管理运行之中[3],因此,本文认为,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以企业的经营战略为出发点,以企业资源信息为导入口,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把企业构建成为有机的组织系统。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结构(如图1所示)中可以看到,系统应用覆盖产品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
产品数据管理(PDM):PDM是对产品在研发设计以及与产品有关的数据信息进行的管理,其本质是为了实现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合成,最终使企业在准时交货和技术创新方面获取竞争优势。
供应链管理(SCM):SCM是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最终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低的管理方法。
企业资源计划(ERP):ERP是将管理信息和技术信息有效集成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化的管理流程,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ERP系统主要包括采购管理、生产制造、品质控制、库存管理、财务管理等子系统。
办公自动化(OA):OA是基于通信资源,对办公业务活动实施自动化的人机交互的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高层决策提供参考,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HRM):HRM是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支持的系统,其依据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将人力资源的各项职能进行整合的管理系统,包括:招聘管理、档案管理、培训管理、考勤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子系统模块。
顾客关系管理(CRM):CRM是通过对顾客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跟踪,以到达良好的顾客满意度和实现市场拓展的管理模式,其目的是为市场分析、销售策略和顾客服务提供准确的解决方案。
决策支持系统(DSS):DSS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数据和信息,建立决策模型,对决策方案逐个进行评价,以支持企业管理者的决策的信息系统。
2 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逐步渗透,为企业资源配置的方式、制造以及管理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企业经营和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制造系统柔性化:制造系统柔性是信息技术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的产物,采用产量柔性、品种柔性、过程柔性、物料处理柔性战略,应对顾客需求的波动性,通过缜密的制造柔性设计来缩减制造柔性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这是传统的制造方式所不能及的。
2)信息获取便捷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企业提供了便捷的信息共享渠道,实现了跨部门的同步信息交换。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等资源信息流动更为顺畅,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可以在线完成,促进了管理水平和决策效率。
3)管理职能集成化:管理信息化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渠道,企业各部门的信息传递和数据沟通可直接进行,因而,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的管理机构明显减少,管理职能的集成化,优化了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减少了人员冗余的状态。
3 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1)管理观念落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剧烈的改变,行业内部的竞争态势也变得更加复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采购、制造、品控、物流、销售和服务等管理环节,以应对竞争环境的变化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根本。然而,目前有很多企业缺乏创新观念,也没有意识到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甚至管理层作决策时,也不能以数据信息为依据,依旧根据自身的经验来判断。管理观念的落后使企业的管理者没有真正认识信息技术的价值,而阻碍了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实施和推进。
2)信息化人才匮乏:调查数据表明,80%的企业认为信息化人才的匮乏制约着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4]。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若干个数据与资源共享的子模块组成的庞大系统,因此,需要专业的信息化人员进行开发、构建和维护。而我国的企业管理信息化面临人才匮乏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技术人员缺乏相应的知识与经验,使得管理信息系统不得被企业的现实业务充分利用,这种现象也制约着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质量和发展速度。
3)管理能力薄弱: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的管理制度尚不完备,管理系统存在着诸多不足。一些企业各部门之间没有能够做到信息的共享,造成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不能实现整合,出现了大量的数据冗余;还有一些企业粹然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信息化的建设,但只是注重设备投资,而忽略与管理信息系统相匹配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使得信息化管理流于形式,而不能获取相对应投资回报。企业管理能力的薄弱,阻碍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有效推进,也很难发挥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4)信息安全性不高:企业信息化管理会遇到一些问题,网络宽带的盗用会导致网络使用受限而影响网络管理的效率[5]。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各种信息和数据存在于管理信息系统中,而一旦这些信息与数据被盗用,对企业的损失是不可预计的。病毒的入侵、黑客的攻击以及系统安全漏洞都给管理系统带来了威胁。
4 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观念更新:提高管理层的观念和认识,是搞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任务。在信息化管理中,企业管理层必须做到知识创新、观念创新,逐步摆脱传统管理的理念束缚,并充分认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价值。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中,只有管理层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于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性,并给与高度重视和监督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推进才能取得成效。
2)资金支持: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涉及业务流程、人力资源以及设备设施等方面,因而管理信息化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同时,资金投入量也决定了管理信息化的规模与水平。因此,加强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要争取资金的支持。一方面,政府继续增加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财政补贴;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创建投资公司,发行股票和债券来向社会筹集资金。通过以上两方面的资金注入,来保障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展开。
3)人才引进和培养: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保障信息化工作顺利实现的重要基础。通过提供具有竞争性的薪酬和福利来引进信息技术人才,为企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通过对员工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营造管理信息化的人文氛围,并建立管理信息文化。由于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企业持续完善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使人才引进和培养成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4)制度规范完善:信息化为企业管理提供了客观、科学、职能的管理工具,但是企业管理信息化需要靠企业制度去规范和约束。通过对信息操作者行为的规范使信息化畅通运行,因此制度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顺利发展的保障。制度包括三个个方面:一是系统使用时的规则要求;二是系统日常维护时的要求;三是对系统运行的评价和反馈。企业只有对这些制度不断完善,才能建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信息化平台。
5)业务流程优化:根据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和优化,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企业的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资源、能力、企业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必须合理安排并做好统筹规划。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中,设计和优化与信息系统特点相匹配的业务流程,需要企业各级人员贯彻和执行,才能在信息技术的条件下,从本质上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5 结语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不仅涉及到信息技术,更设计现代企业管理问题,因此,促进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水平,不仅需要企业的创新观念,还要理解信息化管理的实质,才能真正实现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而企业管理信息化还需要我们不断在实践中去总结、探索和创新,信息化的实施才能在企业中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 CHEN H L.A Methodology for Evaluating Enterprise Information in Chines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04(23):541-545.
[2] 刘炳辉. 企业管理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型应用研究[J].情报杂志,2008,(12):15-17.
[3] 邱志强. 企业管理信息化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5,(11):53-54.
关键词:企业管理 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
引言
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的生存环境相比较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传统的管理模式必然要被取代,企业必须对管理模式甚至整个企业的运营模式进行改革。而开展信息化管理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企业信息化建设是管理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虽然我国企业吸取了很多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取得了很好的建设效果,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一、企业信息化的含义及作用
(一)企业信息化含义
在企业的管理、作业和经营等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使用合适的网络、通信、软件和计算机等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和设备把各种数字化信息加工成新的信息资源,让各层次的员工能够熟悉企业各类业务中的信息,以便能够做出资源合理配置的决策,让企业在充满变数的市场环境中具有充分的竞争优势,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信息化的作用
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很大,它是企业的管理思想以及经营行为产生深刻变革的导火索,能够促进组织模式以及管理模式的改革。传统信息的传递方式是垂直型的,企业信息化会把它变为扁平型,这种管理组织层次改变了,对于市场信息、生产活动、技术信息的结合非常有利。企业信息化有助于管理者对市场迅速做出反应,进行科学的决策,让企业的人、物和财力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
1、缩短作业周期
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可以有效的减少信息作业在流转和处理过程中耗费的时间,让整体技术水平得到提高,作业程序得以改善,作业的速度得以提高,因此缩短了企业作业的周期。
2、企业的要素和资源被高效的利用
以前企业对于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使用比较浪费,而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使用效率,只用少量的资源就可以代替原有的效果,为企业节省了大笔开支。
3、作业空间得到扩大
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是金字塔式,作业模式是固定场所作业式,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把管理模式和作业模式改为了网络式和全球式。在实际空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个虚拟的网络空间,各级管理人员或普通员工都能实现互相协作。
4、企业竞争力得到提高
企业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让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自动化的水平得到提高,生产了大量的高附加值的产品,让设计与生产实现敏捷化、智能化、精益化、柔性化,企业经济效益得到很大改善。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计世资讯近期的一组数据中可以看出,25个省市百余家信息化建设结果显示,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比较高的还是大型企业,建设内部网的企业大约有92%,拥有财务管理软件的占有76%,建立外部网站的比例大约为73%,具有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的为36%,而设立客服中心系统的比例大约为29%。
在国家对重点企业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很多大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都很少,只占总资产的0.3%,而发达国家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与总资产的比例为8%,两个数据相差很大。大企业尚且如此,中小企业建设信息化的水平更低了。据调查,我国中小企业占有工商企业的总数量的99%,不少企业尚未配备计算机,而对于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ERP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信息化技术的企业的数量更少。很多企业对于实现企业信息化的理解还仅仅处于初级阶段。总体而言,我国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还有很多问题。
(一)对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
很多企业缺少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一些管理者并没有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缺少建设的积极性,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约束,存在观念上的障碍,严重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缺少准备。企业在投资过程中比较盲目,对于生活设施和生产建设愿意大笔投资,对于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方面却精打细算,舍不得投入资金。还有些企业可以通过计算机管理财务和生产自动,但是不能很好的应用互联网和外部市场进行有效的沟通,不能很好的整合组织管理体系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
(二)信息化过程的管理体制不合理
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体制并不完善,没有对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进行深入的分析,而且企业有些运作机制存在很多问题,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悖,包括部门的职能交叉,业务的流程不规范,机构层次过多等问题。如果单纯把这种管理方式通过高科技进行包装,会虚化信息管理的手段,浪费投资。
(三)缺少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
人才是科技的第一生产力,企业缺少信息化专业人才,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很多企业中实施信息化的员工缺少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于企业应用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并不深刻。员工的素质与企业信息化的要求相差很大,这是造成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除了缺少优秀专业的信息人才,对从事信息化建设的员工也缺乏培训,因此员工的专业技能往往提升不上去。
(四)缺少有效法律法规的支持
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一系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滋生出很多以信息技术为途径的不法行为。针对这一情况,国家出台了对应的法律法规,同时各个地区也加大管制的力度,但依然没有在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总体而言,我国对于信息化进程的法律体系建设还处于落后的阶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约束,缺少对网络犯罪问题的预防手段,导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缺少安全性,以上种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三、完善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我们要吸取发达国家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经验,政府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鼓励、引导和支持非常重要。政府可以通过建设并完善网络设施和配套体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网络安全来改进信息化建设的环境。除了政府的协助建设,企业管理者也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对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以及思维方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多年实践经验表明,领导者在企业信息建设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领导者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二)信息技术与管理创新紧密结合
信息技术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应用到生产、管理和经营等各个方面。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和各个国家的信息产业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信息产业越强大,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推动作用越明显。企业管理信息化本质上是企业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进行创新管理是应用信息化管理的必然要求。我国企业的管理思想、机制和方法的水平还不高,信息化建设就是管理方式的创新。
(三)培养信息化人才
人才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关键,企业培养一支懂信息技术,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队伍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企业必须要投入大笔资金挖掘专业人才,给企业信息化建设注入新的力量,同时还要加强员工的培训,让他们具有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实现企业的高效信息化管理。
(四)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
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能够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政府要依据我国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统一协调和分工合作,提高制定和修订信息化相关法律法规的效率,制定的过程中也要使用国际标准,把中文标准推行为国际标准,实现各个信息系统的互联和互通。通过这样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来监督规范企业和员工的信息行为,让信息资源可以共享。
四、结论
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是非常复杂的一项工程,不同的行业和企业有自己的特点,制定的方案也大不相同。但是企业要注意设计方案的目标不能背离企业的目标,不能偏离企业的实际发展方向,这样信息化管理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红星.企业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0,(05)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企业变革管理变革
引言
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使得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企业经营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销售和经营决策中的广泛应用,又推动了企业管理思想、方法、手段、模式和理论的创新,为企业管理变革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如何抓住信息技术给企业带来的新机遇,创新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效率,已日益成为企业界和管理界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
一、什么是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过程。这一概念包含了以下四层含义:①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以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的结合应用为基础;②企业信息化是依赖信息技术对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集成的信息系统;③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持续改进的动态过程;④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二、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变革
1.对企业信息化与管理的认识
就企业管理来说,分三个阶段。在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开的时候,主要是靠人的经验来管理,这是经济管理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科学管理阶段。它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开始的,后来发展到用运筹学、计算机等科学的方法及手段来进行管理,在这一阶段,管理技能对专业管理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标志着专业化管理阶层逐渐成熟。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企业重组等概念的提出,管理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就是文化管理阶段。经验和科学都需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企业文化,要以人为本,调动人的积极性。文化管理的内涵很多,最重要的是要把人放在首要的位置,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一个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国内外成功的企业都开始注意企业文化。
同时,在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的社会条件下,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知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企业是各种利益股东所达成的一个契约。企业利益是所有参与签订这个契约的各个利益股东的共同利益。企业管理不仅为股东谋取投资回报,还必须为相关的利益股东提供服务。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程度高,企业管理中的物质资本地位则相对下降而人力资本地位相对上升,这是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社会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1)企业信息化是引进信息技术与更新管理思想
企业信息化离不开信息技术应用的层面。美国波士顿大学的教授约翰・C・亨德森和N ・温卡特拉曼认为:怎样才能最好地获得信息技术的价值?这是一个创造适合于信息时代的新管理思想和新管理方法的问题,并非简单的把信息技术加在原有的企业经营模式上面。我们大谈科学技术对经济的贡献时,必须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技术只有在思想的支配下,才会发挥威力。企业信息化只有融入先进的管理思想,才能真正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信息化应该是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应用过程。
(2)信息化是全方位的企业变革。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不应该只是一项工程的实施。信息系统是企业的神经枢纽, 收集、存储、传递企业的信息;它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平台,为企业构造了不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生产经营环境。因此企业信息的实质就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使管理决策者能够及时地收集、加工和利用信息资源,及时把握市场机会,更好地组织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由于信息技术在企业各个方面的渗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涉及到企业的战略发展、组织机构、协调控制、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等,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必须与企业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以及文化建设等结合起来。因此,企业信息化不是一个个的技术方案,而应该是全方位的企业变革。
(3)企业信息化必须以人为中心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企业创新和发展的源泉。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人始终起着决定作用。从长期来看,企业信息化不在于某个项目的引进与否,而在于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创建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的经营管理环境,获取长远的竞争优势。因此, 能否改变人的思想观念,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召唤,能否培养出一批信息人才队伍,将是决定企业实施信息化成败的关键。企业信息化不是企业细枝末节的变革,而是企业的根本性变革。用“信息革命”形容它,一点也不过分。企业信息的切入点应该是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2.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变革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企业生存的内外部环境,使得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管理方法、产品营销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及管理内容等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战略的全球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时空观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缩短,国与国之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企业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在单一的区域内进行,而是以全球作为竞争的舞台;企业将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寻找市场,提高产品和服务,出现了企业战略的全球化和企业文化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如在资源配置方面,企业将依据不同地区的税收差异和金融风险来配置资本,依据不同地区的技术发展特点来设置技术开发中心,依据不同地区的经营需要合理地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等。
(2)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信息技术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体系使得信息传递方式由阶层(等级)型变为水平(自由)型;与此紧密相联的企业组织结构也将从尖顶的“金字塔型”转向“扁平型”和“网络型”,原来起上传下达作用的中层组织正走向消亡。这是因为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以分工精细、管理严密为特征的科层次等级制,其组织层次繁多,决策速度缓慢。为了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缩短生产周期,必须减少垂直层、扩大水平层,精简组织结构,使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金字塔组织结构逐步趋于扁平化。这样有利于提高组织决策的速度和对市场变化的反映能力,降低信息成本,实现信息交流的极大化,充分调动员工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据有关资料表明,全球500强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上半段平均减少管理环节达到3个之多。与此同时,由于企业之间信息交流的畅通,一种基于相互关联的、柔性的、灵活的虚拟组织,以及柔性组织将会应运而生。
(3)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稳定的、机械性的、重复性的工作,基本上将被机器所取代,或者被“外包”,最终只剩下脑力的、创造性的工作,使得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创造技术的“人”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员工知识素质的提高和潜在能力的发掘。人力资源管理也从传统的从属地位、事务性静态管理转变到战略性、前台式、动态的管理;管理职能从控制转向支持,从监督转向激励,从命令转向指导;提倡信任员工、尊重员工、消除等级、鼓励个人发挥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理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也由过去的对人的管理向人才的开发方向转变,即人力资源管理向人性化方向转变。
3.以企业信息化推动企业管理变革
信息化环境的出现和升级,改变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内容和形式,也为企业谋取竞争优势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可以说,能否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竞争优势将对未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成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成为推动企业管理变革的契机,并与其他变革思想和实践相结合共同促进企业管理系统的优化。大量实践经验表明,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需要管理思想与管理环境的变革;同时,从另一方面看,信息技术的普及又不断推动着管理,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变化。新的管理模式的出现需要有新的技术手段给予支撑,而新的技术手段的问世, 必然促进新的管理模式的出现。企业信息化从深层次触动企业进行管理变革,利用信息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重塑企业,使企业成为未来经济时代的佼佼者。
一、原有预算管理中的不足之处
尽管毕捷公司的预算管理起步较早,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是全面预算,每年只是对重点指标如销售收入、产量、费用、利润等进行预算,更多的编制时间和精力耗费在财务部与各个职能部门关于费用预算的“讨价还价”上,而产量、库存、销售收入、回款、采购、付款、筹资、投资等没有形成严格的对应关系,缺乏严谨性,未形成完整的预算体系,更多地侧重于单项、重点指标的预算。
2.计算数据相对粗略,预算不够细化。由于公司产品规格型号多,拥有的客户群相对较多,所以预算不可能细化到具体客户、具体产品、具体零部件,只是参照历史数据制订出各项总体指标再分解到各个季度和月份,每月考核时也只能对总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3.预算与实际的编制、对比分析停留在手工阶段,缺乏预算数据共享、交换和流程管理的平台,效率低下,时效性差。编制预算时,大多是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根据公司的五年规划和第二年的经营思路确定出经营计划交财务部,财务部与其他业务部门一起根据此经营计划作经营预算和收支平衡。所能借助的工具最多只能算是EXCEL,包括预算指标的分解、下达、上报、汇总基本都停留在手工阶段,更谈不上数据的统一、共享。预算编制的效率也较为低下,经常从前1年的10月份开始编,到第2年的2月份正式预算指标才能下达,预算编制周期偏长。
4.滚动预算、弹性预算无法进行。预算指标制订完分解到12个月后基本上一年不变,谈不上滚动预算,更谈不上针对不同的市场情况、订单情况作不同的生产预算,给生产经营决策带来了许多不便。
二、预算管理的改进与提高
针对上述情况,2005年,在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毕捷公司开始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成立了预算管理委员会和预算管理办公室,制订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并引进先进的专业预算管理系统,彻底改变公司预算管理的现状,提升预算管理水平。1年来,通过专业预算管理系统的实施,毕捷公司的预算管理工作得到了切实的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始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全面预算,销售业务、采购业务、物流业务实现数据无缝连接。由相对独立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和预算管理系统将公司的销售、生产、采购、存货、利润、资金业务方面的预算及实际数据有效地集合在一起,通过编制接口程序将销售、采购、物流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进行转换,与预算数据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尤其是对于成本预算,考虑电机产品制造成本占完全成本将近90%的特点,对其作了详尽而严格的预算设计。参照实际成本核算中的方法和步骤,将人工成本预算、制造费用预算、材料预算结合车间期初期末在制品差额计算形成制造成本预算,对剪冲车间和机加工车间实行了分步法,对电工车间产成品实行品种法预算,将财务成本核算的全过程纳入预算体系,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全面预算管理。
2.预算数据更加科学、合理。各个业务预算都是通过非常严谨的勾稽关系计算出来的,改变了过去预算数据大多参照历史资料,按照管理需要分别提出预算值的情况。各个预算数据计算的科学性大大增强,如产量预算根据销售预算,结合产成品期初、期末库存预算计算而成;应收账款预算根据销售预算、每个客户的回款情况与期初应收账款余额计算生成,从而使预算数据更加科学、合理。
3.预算与实际的对比更加细化,有利于管理者找准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症结。打一个比方,在没实施预算软件之前,就跟医院没有高端的医疗检测设备一样,医生判断病情只能通过对病人的询问观察才能作出,企业管理者只能通过各部门的报表或与职能人员的沟通才能知道各个系统的运营情况,而其中又天然存在许多数据“黑洞”或人为因素,去误导管理者。引入预算管理系统后,相当于医生有了先进的检测设备,通过设备的检测、化验,医生就会快速准确地判断病人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从而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同样,现在我们通过预算管理系统提供的对比分析,不仅能知道我们的销售收入指标、回款指标、库存指标总体完成情况,而且还会准确地知道是哪个客户没有完成销售计划、回款计划,是哪个客户、哪些产品的库存资金占用超标等等,从而有利于管理者精确掌握当前企业运营的细节,使管理和控制更加有据可依,企业管理也更加精细化,从而提高了管理效率。
4.预算编制、分发、汇总的时效性大大增强。通过引入专业预算管理系统,构筑起一个数据共享、交换的平台,预算与实际的编制、分发时间大大缩短。通过接口程序可以很轻松地实现数据的转换,过去需要几天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用一个小时便能完成,不仅减少了输入误差,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而且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极大提高,现在实际运营中发生的问题能够迅速反馈至管理层,为管理层尽早发现问题,尽早采取措施争取到了时间,时效性大大增强。
三、预算管理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有效工具
引入预算管理系统以后,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有效工具,给企业管理带来了升级与提高,帮助企业更好地实施成本控制,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1.可以更好地对车间投入产出进行控制、分析。在设计预算模型时,我们将机加工车间、剪冲车间、工具车间设为人为利润中心,这些车间的材料领料是通过计划价格核算按材料定额领入,生产出来的半成品是通过内部计划价格转移到电工车间,这样转移价格是车间收入,发生的材料、人工、制造费用是车间成本,用收入减去成本可以直观地反映车间的内部盈亏。而且通过计划价格核算,可以将材料的市场价格变化因素剔除,车间盈亏仅仅与材料消耗量、废品损失、制造费用及人工成本的控制有关,可以更好地分清权责,便于考核。按照这样一套模式设计出来的成本预算,可以与实际结果作出对比分析,对车间的投入产出进行很好的控制,这一点对于材料和劳动力密集的制造型企业特别适用。
2.未雨绸缪,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专业预算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弹性预算对不同情况提前作出精确预测,可以根据不同的市场情况、不同的产量情况由企业管理者作出不同的预测及判断,从中选定方案最优、风险最小的方案。只要将不同的产量信息、不同的材料价格信息、不同的销售收入信息输入预算系统,经过预算系统的自动计算,全年利润的实现情况便可以很快计算出来。这一点对于全年销售收入指标的确定和产量指标的确定至关重要。指标一旦选定,管理者就可以提前考虑在哪些市场可以大举挺进,哪些市场应该退出;为了完成预计产量应如何搭配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如何匹配现金流等等;可以起到未雨绸缪、降低经营风险的作用。
3.充分利用OA网,加快信息的反馈,节约了管理成本。毕捷公司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北京市电机总厂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上王安小型机),公司内设OA网,各部门间计算机通过光缆连接成一个整体,交换数据可通过OA网进行。每月预算管理办公室在做完预算与实际的控制集后,将预算信息通过OA网迅速发至相关部门和领导,并通过不同的授权,设置不同的站点,不同的部门只能看到与本部门相关的信息,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保密性。这极大地方便了部门和领导的查阅,在提供更多信息的同时也免去了大量纸张油墨的耗费,降低了办公成本。
4.大大方便了企业管理者从不同角度提炼出不同的信息,实际与预算的对比分析更加便捷、直观。专业预算管理系统可以方便、快捷地对任何一组数据进行轻松归类、汇总,形成多维数据模型供管理决策需要,比如在对销售收入的完成情况与预算进行对比分析时,既可以按客户,也可以按销售区域、销售经理、产品大类、产品型号来进行。这些信息的提供,为企业有效评价客户资源,进行销售区域的合理布局;对销售经理进行业绩评价,对产品进行取舍等决策提供了数据参考和客观依据。
四、预算管理系统成功实施的几点体会
通过本次预算管理系统的成功实施,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1.要有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加强软件实施过程中的领导与协调,从组织上保证预算管理软件的成功实施。
2.要有相关制度体系的保证。如数据采集、分发的时间性要求、准确性要求、复核程序等,都应该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以保证预算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毕捷公司在实施预算管理系统时,制订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预算数据采集、分发及使用管理制度》、《全面预算管理软件使用管理制度》等若干个管理制度。
1 企业管理与倌息化的匹配关系评价
信息化的发展与企业管理的发展是相辅相依,互为促进的。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大董经验也告诉我们,如果不考虑信息化水平与企业管理水平的匹配,企业信息化建设往往遭遇失败。企业要想避免信息化建设的失败,就要在实施信息化建设以前正确评价企业目前的信息化与企业管理水平,然后将二者的水平进行比较,以确定二者的匹配关系,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促进二者的平衡发展。
其中企业管理与信息化的水平用各自的成熟度来评价。
1.1评价因素集
l.l.l企业管理成熟度评价因素集(见表1)
本文根据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将企业管理分为企业内部管理与企业外部管理两大类。由于信息化的传统功能即是对生产管理(包括物料管理、采购管理)的优化,理论比较成熟,所以本文选择业务流程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决策四个方面评价企业内部管理的成熟度。企业外部管理的成熟度主要由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优化企业与外部系统协同合作的方面来评价。
企业管理成熟度评价W素解释如下。
(1) 业务流程管理成熟度
U.M:业务流程规范度,有无规范的岗位和部门职责描述,有无规范的制度设计;
U„2:信息存储、交流、使用标准化度,不同流程之间的合作制度、交流机制明确度;
(2) 财务管理成熟度
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信息沟通的实时程度;预算控制制度的健全度;ura::企业决策层认为由财务部门提供的决策信息的丰富或及时程度。
(3) 人力资源管理成熟度
u131:HR部门人员是否整日忙于繁琐的工作,工作效率的高低程度;
人事信息的完整度;un3:在企业信息化前是否会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是否重视信息人才的培养;
U,34:员工对信息化的积极性,企业领导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
(4) 管理决策成熟度
uwl:决策层是否能及时、准确地获得企业内外部信息,决策时间是否偏长;
u„2:事实证明决策质量的高低。
(5) 供应链管理成熟度
ita:企业保持供应链畅通以及运行成本较低的能力。
(6) 客户管理成熟度
企业忠诚客户所占比重;
Um:客户服务的速度和质最让客户满意度如何。
1.1.2信息化成熟度评价因素集(见表2)。
信息化成熟度评价因素解释如下。
因为含义清晰,所以本文对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因素不再作详细解释。
(1)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u'12l:信息化对改变过去先算账后比较预算的做法,并降低人为因素影响的程度;
u122:信息化对每一个作业财务进行反映和监控的程度;
ul23:管理者能够实时获得生产经营的关键信息,为及时决策提供保障的程度;
uIM:信息化是否使得财务流程变成了刚性约束,使得人为因素的影响降低的程度。
(2)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
U131:信息化对推动人力资源运作的重点从事务管理向企业战略伙伴方向发展的作用;
u132:信息化使得企业对知识员工重视度提高的作用;u133:信息化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工作能够清晰、明确、及时解决的作用;
ul34:企业招聘、培训、沟通、评估的网络化程度;
UB5:信息化使得员工培训、企业监督和管理职员成本降低的程度;
U136:信息化对提高人事管理透明度,从而提高员工满意度的作用。
(3) 管理决策信息化水平
u14l:信息化对信息整理加工、反馈验证,并提取出对企业决策有较强参考性、指导性的信息的能力;
ul42:信息化持续收集、跟踪、传递市场经济信息的能力,能否及时对决策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信息跟踪反馈;
u143:信息化使得企业信息费用减少、管理层有效地把握决策时间的作用。
(4) 供应链管理信息化水平
u2,1:信息化使得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成为贯通的链条,构筑企业间或跨行业价值链的能力;
u212:信息化开辟了解消费者和市场需要的新途径,开发高效率的营销渠道的能力。
(5)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化水平u221:信息化对客户进行具体甄别和群组分类的能力,是否能针对客户特性进行分析,并使各类产品的定价和市场分配等销售策略的制定与执行避免了盲目性;
um:信息化对销售和客服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作用;
ua3:信息化是否开辟了与客户沟通的多形式渠道,能对在线门户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及信任度。
1.2评价方法及步驟1.2.1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分配集W
权重分配集记作:W,,=(wgi,w^2,…,Wijq),Wip(0姿是因素Uij的权重。本文根据下级评价因素对其所属上一级评价因素的体现度,将下级评价因素的重要程度分为以下五档:——非常重要;4重要;3——较重要;般;1——不重要,并据此设计了调查问卷(略),选取了高校教授.企业领导、信息专业人员在内的九位专家,通过对专家的问卷调查与反馈,运用德尔菲法得出各个评价因素的权重如下:Wo=(woo1,wQo2)=(0.712,0.288);
W,=(wo,i,Won,w013,w0l4)=(0.267,0.206,0.333,0.194),Wf(wq21,wie2)=(0.443,0.557);
Wi,=(wi„,W112)=(0.542,0.458),W12=(w12,,wi22,w123)=(0.231,0. 397,0.372),
W13=(wi3i,w,32,wi33,wm)=(0.204,0.121,0.345,0.330),w14=(w,4i,wM2)=(0.448,0.552);
W2i=Wiei=0.443,W22=(wZ!i,W222)=(0.428,0.572)。
W0=(w001)=(0.566,0.434);
W,=(w011,w012,w013,w0|4)=(0.290,0.298,0.235,0.Ml),W2=(Wjj,,)=(0.375,0.625);
Wn=(wm,w"2,w113)=(0.315,0.370,0.315),
Wi2=(wi2i,wi22,wm>wi2<)=(0.267,0.333,0.210,0.190),W13=(wl31,wl32,wl34,w133,w136)=(0.143,0.095,0.190,0.238,0.143,0.191),
W14=(w141,w142,w143)=(0.357,0.215,0.428);
W2,=(w21l,w2l2>=(0.631,0.369),W22=(w2ll,wm,wm)=(0.308,0.382,0.310)。
1.2.2模糊综合评价
针对本文匹配关系的评价,为每个评价因素设定了髙、较高、中、低四个评价等级,即高,较高,中,低计算因素ui;对每个&的隶属度并建立1,2,3,4。隶属度的计算方法本文采用投票百分比法。然后运用MG,©)对W和R进行合成运算,即AeVtVRij,三级运算后得评价结果的行矩阵,对评价结果等级进行賦值:高、较高、中、低的陚值分别为1,0.75,0.50,0.25,这样就得到一个列矩阵H=[l0.750.50.25|\8。乘此列矩阵,即A=B„*H,得到最后的综合评价结果A'61。
(1) 企业管理成熟度评价评价步骤如下:
步骤IBn-Wu’Rn,,B14=WI4,R14,R22=
步骤2:Ri=[BuBj2BoBiJ^Rf步骤
步骤IBfWo-Ro;
步骤
通过以上步骤计算出企业管理成熟度的评价结果。
(2) 信息化成熟度评价评价步骤同上,得A"。
1.2.3企业管理与信息化匹配度检测
将企业管理成熟度的最后评价结果计作A',信息化成熟度的最后评价结果计作A”,将最后的评价结果分为四个等级:低——0-0.25,中——0.25-0.5,较高~~0.5~0.75,高——0.75-1。两者的匹配度分为三种情况:
(1) A<与AM属于同一等级,说明二者处于匹配状态,有利于二者同时向更髙的级别发展。
(2) A'等级高于A",说明信息化水平滞后于企业管理水平,一些先进的流程模式和管理模式往往由于缺少信息化工具的支撑和保障而不能完全发挥其效益,企业工作效率较低B。此阶段企业有必要进行信息化建设。
(3) A'等级低于A",说明企业管理水平滞后于信息化水平,现有企业管理的水平不能够为企业信息化提供条件和基础。此阶段企业不能盲目进行信息化建设,首要任务是找到企业管理的短板,提升企业管理的水平,避免贸然推进信息化,使企业陷入“IT技术黑洞”。
2 实证研究:ZT化学股份有》公和ERP项目实施
2.1企业及其信息化简介
ZT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大型氯碱企业之一,公司于95年开始实施用财务电算化,2000年为了应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公司又陆续投资500多万元进行了公司信息化建设,组建公司网站,对外进行宣传,对内升级局域网,经过三年的不断推动,采购、销售、库存、结算、财务、统计、工资、固定资产、报表系统中的主要业务,大部分已通过网络系统完成。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管理内容的增加和改进,ZT管理层认识到公司现有的信息化水平不足以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于2003年投资建设ERP管理系统平台,至2006年公司ERP建设的中短期目标皆以实现。
2.2 ERP实施前后ZT化学企业管理与信息化匹配关系评价运用上文所建立的模型对CT实施ERP前后企业管理与信息化的关系迸行评价。
本文通过对ZT中髙层管理人员共7人进行问卷调查,请其对中泰化学实施ERP前后企业管理与信息化的水平进行评价,得原始评价数据,如表3、表4所示。
依照评价步骤计算得:
A-=0.592’A”=0.409。
依照评价步骤计算得:
A'=0.736,A"=0.687。
从上述评价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实施ERP之前,ZT的信息化水平较差,但其企业管理水平属中等,信息化水平滞后于企业管理水平,此时ZT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有必要进行信息化建设,以提高公司工作效率;在实施ERP后,ZT的信息化和企业管理都处于较高水平,说明信息化的正确实施不仅提高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并且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发展,二者良好的匹配状态,更加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化;匹配关系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0-0085-02
0 引言
在这个21世纪的年代,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也随着市场化的竞争迅速发展起来了。各国企业不断将信息化导入企业管理的竞争中,也使得国际程度不断提高。
(1)在2003年的下半年中,我国资委信息中心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让企业了解国内信息化建设的方案,也对3000多家企业进行了信息化的调查和了解,这次调查是对我国重要企业信息开展组织,并且这3000家企业也对信息化的处理给了重要的提供。在信息化的投入中有20.9%占到中国IT发展,这些投入使得信息化一直保持高水平的增长,为企业信息化奠定了功不可没的基础阶段。
(2)现在的发展阶段是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技术和管理呈现出不一样的阶段,在与发达国家对比中,国内的大企业在信息化的基础上仍然是小企业。我国的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投入还是较小的。在发达国家中信息化的投入占到10%到30%,国内的比例只有1%到2%。因为当时我国的思想还是很落后缺少一些MPR II的经验和应用。正式因为我国由于没有对MPR II的了解和调整,使得当时的国内企业根本没有取得准时数据。也浪费了相当的一笔投资。
(3)我国的企业需要经济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问题,要将传统产业、行业结构、企业竞争力、经济质量的转化和改造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面临经济结构的调整,从而提高企业对市场快速反应水平。企业信息化就像是一场革命,只要提高企业水平促进企业现代化就能够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有着深远的意义。中国的企业在和西方企业的管理方面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全球化发展战略高度审视供应链管理(SCM)、企业资源计划(EI冲)、业务流程都会使得中国企业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正确性。所以要利用信息技术的创新,技术的原理与作用,使得企业可以有竞争的优势。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简单的企业并购和规模生产所能获得,而是靠企业必须专注自己的核心竞争,才能有发展的机会,在于供应商和分销商的合作才有可能获得企业的生存力。在下个阶段运营一体化需要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生产控制的自动化才有机会结合。对于企业内部部门通过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控制很有可能把关系转变成上下游的关系,企业内部并不只是简单的管理和业务,还有管理思想和流程,只有控制产品质量的力度,才能按时提交产品交货率。在不降低生产成本和缩短产品时间的问题上,能够准时提交出产品,并且企业之间需要完善交互信息和协同商务机制,在全球市场激励的竞争中企业粗放的经营模式将要过去,紧靠单枪匹马的企业也是无法胜任的。企业只能依靠各种分工和合作才能长久的生存的下去。这也可以减少企业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也进一步弱化了企业的边界。
MIS采用的是科学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为管理和决策以计算机以及网络的信息系统为基础。为了这个系统输出,可以为管理人员的信息给予使用。不单单可以进行事务处理还可以代替人员的繁杂劳动。原始数据,查询支持、汇总都需要管理信息系统而进行。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是多个决策者共同参与决策所形成的系统,它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DSS也决定了系统的分析能力,用户只需要提供适当的界面操作就可以对于所以的模型进行控制,产生管理决策需要的信息。
所以要做好企业的管理工作,必须要保证企业管理和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这种平衡发展趋势下,促进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1 企业管理理论演变文献综述
企业的发展都是会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典管理理论在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曾经就记录了古典管理理论阶段,代表人物有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和理论之父法约尔,在《科学管理原理》中曾记录了提高管理效率的方法和理论。法约尔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提出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重要,还记录了管理的十四条原则。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充满危机和动荡不安的环境使得有些企业开始谋求生存和发展,战略也慢慢的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2 企业战略变革文献综述
环境和企业在不断的发展,企业战略也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可以说企业战略的变革经历了三大阶段,思想战略阶段、传统战略阶段、竞争战略阶段。安德卢斯在19世纪将战略分成了四个要素:市场机会、公司实力、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
在之后的战略理论阶段又不断形成许多不同的学派,其中就有设计学派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安德卢斯和钱德勒。这个学派的战略理论就是由企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企业的战略,并由此形成了著名的SWOT战略;而另一个计划学派则认为企业战略是由企业产品和对市场的影响距离、所具备的竞争优势和协同效应、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方向这几个方面决定的。企业战略在计划学派眼中这是一个可受主体意识控制,并不断在规划的过程中得到形成。但在战略中也要注重企业的目标方向、资金计划和步骤执行。此外还有更多学派在不断的形成例如:认知学派、环境学派、学习学派等等。
3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
在企业发展中,在信息化的整合中使得企业生产、资金回流、物流发放更加流畅,能明显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中更有影响力,以此获得更大的利润,并牢牢的站稳脚跟。
企业战略在信息化中实现一致性,从而发挥到企业信息的重要功能,由此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4 结论
企业信息化是由目标层、规划层ISSP组成,在目标层首先要确定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在目标中阶段实行中的步骤及原则等;然后在规划层中理解企业的现在及未来,在此中把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战略规划是对信息系统各个方面进行的安排和计划,从而实行企业战略和企业信息化的一致性。企业战略和信息化不断相结合,通过信息化对企业控制能有效的避免企业变革的困惑,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飞思科技产品研发中心.JSP应用开发详解(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吴以欣,陈小宁.JavaScript脚本程序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3]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一、企业管理信息化概述
1.企业管理信息化简介
企业自身经营与生产过程中包含着众多步骤,例如产品生产、业务洽谈、事务处理以及交往客户等,企业管理信息化就是将这些步骤进行信息化处理,之后利用企业自身的信息系统对各类资源进行加工与整合,让相关部门的领导与员工对相关问题有所了解,之后根据具体问题,选择不同的资源,设计出与之相关的解决方法,让企业自身经营、生产以及利益得到保障。
2.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企业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的作用是巨大的,它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帮助企业自身融入世界,与世界经济接轨。
首先,企业管理信息化能够帮助企业改变原有的管理理念。“人治”是我国企业一直以来的管理特点,但是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员工会逐步接触到信息技术,并且对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自身能力与素质得到提高,在面对各种事务时可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削减“人治”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升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
其次,企业管理信息化能够提升企业自身管理效率,降低原有的管理成本。企业在决策时,按照以往的管理,需要与各个部门进行商议,这样无疑会对企业自身运行效率带来影响,而且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企业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可以对原有复杂的决策过程进行简单化处理,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减少企业资源的浪费,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再次,企业管理信息化能够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在经济全球化这一大环境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以及信息共享是极为重要的,只有信息得到共享,那么各个部门才有条件进行商讨,做出有利于企业的决策,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保证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二、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环境问题
首先,我国各个企业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他们不了解企业管理信息化对企业以及我国经济产生的重要作用,自身观念较为落后,不能正确理解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理念,无法对企业管理信息化进行正确的引导。其次,与之相关的社会中介服务存在问题,其中没有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设置专门的部门,导致相关人员水平不专业,不能帮助企业进行管理信息化建设,社会中介内部也缺乏与之相关的规章制度,他们的工作可能对企业管理信息化造成不良影响。再次,政府部门缺乏相关政策,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来说是一次变革,企业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与财力,其中过程会对企业自身经营造成影响,但是政府部门缺乏相关的补助政策,企业也因此而缺少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动力。
2.企业方面问题
很多企业自身观念没有与时俱进,没有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正确的认识,他们单纯认为企业管理信息化只是技术方面的问题,没有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给予足够的关注、投入足够的资金,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内部难以进行。有些企业进行了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但是当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最为基本的部分完成,将要对企业进行深层次的变革时,很多企业领导者会产生动摇,他们担心这样变革会对企业自身生产与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我国企业进行管理信息化建设没有制定与之相关的规划策略,他们对这一工作准备不充分,在建设工作中盲目进行,导致整体工作节奏混乱,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没有起到想象中的作用,反而影响企业自身发展。企业在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缺乏专业人才,没有专业人士进行具体工作,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度会严重减缓。
3.信息安全方面
信息安全问题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在信息技术普及之前,纸质档案是我国企业对各类信息进行保存的主要形式,而且信息较为分散,这样即使出现与信息安全相关的问题,企业也不会遭受太多损失,恢复起来也相对容易。信息技术的普及让企业各个部门、各个方面的信息都被储存与计算机与网络中,这样虽然提高了企业对自身信息的管理效率,但是却导致企业信息过于集中化,增加了企业信息面临的安全问题。如果企业信息安全网络存在漏洞,遭到黑客入侵以及病毒感染,或者企业内部人员窃取企业信息,这些情况都是有可能发生的,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难以估计的,而且修复极为困难,影响企业整体发展。
三、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进行整体规划
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企业在进行管理信息化建设时需要有长期的准备,用长远的眼光看待这一问题。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将日趋紧密、相互合作,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将变得更为复杂,合作与竞争并存,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企业应该及时做出准备与调整,从总体上进行规划,以此作为基础进行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在制定经营目标,对未来发展进行规划时需要与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结合,将企业管理信息化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把控好自身发展的节奏,逐步推行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
2.提升员工素质
企业员工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信息系统需要企业员工去进行设计,信息系统出现问题需要依靠企业员工去进行维护,这需要一支团队才能完成,可以说,企业员工的质量决定着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质量。这一点应该引起企业领导的重视,企业领导应该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综合素质,建设一支对现代信息技术能够熟练掌握并且加以运用的团队,将这支团队投入到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发挥出他们应有的作用,增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质量,让企业自身以及国家经济都能够从中受益。
3.建?O数据库
获取信息以及知识资源,帮助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高的收益,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的,由此观之,企业自身需要对数据库进行建设,并且规划相关的战略数据。计算机与网络是当今企业的必备工具,这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硬件基础。大多数企业从软件公司购买了与之相关的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部分企业甚至自主开发了应用软件,这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软件基础,但是数据库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因为它能够将硬件与软件进行结合。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对自身数据库的建设,保证各类软件、硬件都能够在其中发挥出应用的作用,推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行。
1.1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正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所带来的新的机遇与挑战,企业管理信息化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1)降低诸多环节的成本。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许多行业进入了微利时代。通过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促进企业管理精细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是企业降低成本、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
(2)增强市场应变的能力。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而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就是增强企业应变能力的“加速器”。
(3)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企业提高决策水平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数据的真实性,而会计信息及其他基础数据的失真一直是困扰我国企业的老大难问题。通过管理信息化,可以避免由于企业内部管理落后和混乱等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失真。
(4)堵塞采购、销售等环节的管理漏洞。当前企业管理中的难点和重点依然是采购、销售等环节的管理。采用信息化管理可以使业务透明化、管理程序化、监控高效化,有效地堵塞了这些环节的管理漏洞。
(5)实现组织机构扁平化。要实现组织管理扁平化,就必须以管理信息化为支撑,打破传统管理的局限,建立精简的组织机构、再造业务流程,为企业建立快速反应市场变化的机制。
1.2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条件已具备。
(1)在信息工程技术方面。我国863/CIMS示范工程经过10多年来的推广应用,已为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基础设施方面。我国宽带网等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已经初具规模,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比较普及。
(3)在企业应用方面。近年来,通过会计电算化及办公自动化的实施应用,计算机的应用已在企业得到相应的普及,并能够运用计算机处理大量数据信息,开展计算机辅助管理。
(4)在软件开发方面。软件行业的快速成长和管理软件的日趋成熟,也为企业管理信息化创造了条件。
2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同,但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毕竟才刚刚起步,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2.1从企业应用方面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首先,观念落后是制约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首要因素。相当多的企业决策者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够,只是把它看成纯技术性问题,投入不足,使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难以迅速推进。另外,当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到一定程度后,需要进行深层次变革时,有些企业领导缺乏对现有利益格局调整等重大问题进行变革的决心。其次,企业对实施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一些企业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前期论证不充分,盲目开始建设,导致后期体系混乱、难以兼容,反而成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严重阻碍。再次,企业人才匮乏,特别是既熟悉管理,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最后,部分企业缺乏评价软件公司的能力,对如何选择软件感到迷茫。还有一些企业在是自主开发软件还是购买软件的问题上摇摆不定,拖延了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2从软件公司方面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时间较短,公司规模偏小,经验积累不够,目前国内一些软件厂商提供的软件功能尚不完备,系统间的集成能力较差,产品开发工程化较弱,对企业的普适性尚待提高。在实施管理软件过程中,有的软件公司为抢市场过于迁就企业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在程序设计过程中固化了企业原有的落后流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能做成“交钥匙工程”,必须与企业一道进行一定量的二次开发,但有的软件公司却一味强调标准软件的通用性,不顾企业的实际,推销软件,只求一卖了之,疏于系统的服务。国外管理软件则存在本土化不够等问题,其软件不完全符合中国的制度和文化,实施难度大,刚性强,变通性差,费用高昂,同时服务人手少且流动性大,使得售后服务不够及时,一般企业很难承受。
2.3从社会环境方面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企业管理落后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对利用信息技术改善企业管理的巨大作用了解不够,观念普遍落后于企业管理创新的探索和实践,缺乏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引导。二是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以企业管理诊断和重组为特长的咨询机构不多,专业从事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实施或监理的机构太少,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缺乏统一的评价认证标准和实施监理制度,项目质量无法衡量,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实施过程中的纠纷较多,工作效率低下。软件市场的无序竞争问题也亟待解决。三是政府的政策支持不够。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大,收益大,同时风险也大,需要各方面的全力支持,政府应当制定鼓励性的政策措施,加大在技术、资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复合型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2.4从信息安全方面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企业管理信息化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使企业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信息,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它也使得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信息安全问题。在应用信息技术以前,企业的经营信息分散在各个部门,通常以纸介质的形式保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发生了信息安全事故,通常易于恢复,成本也较低。而在信息系统下运行的企业,经营管理信息通常集中存放在数据库文件中,这种数据管理方式在提高企业数据处理能力的同时,如果被别有用心者利用,也更容易使企业信息被破坏或窃取。针对信息安全软肋,别有用心者可能利用病毒感染、黑客攻击或者企业内部管理的漏洞等方式对信息进行窃取或者破坏。企业信息一旦被非法窃取或遭到破坏,所造成的损失可能是无法估量的。
3结论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途径;作用
一、企业管理信息化途径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其在建立的过程中,需要依托健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管理信息化。(1)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平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最关键的环节。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更加规范了管理的模式;同时在管理的效果上,更加符合当今企业的发展步伐。而且现代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的为企业优化资源分配,尤其是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更加的科学合理化。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管理信息化,可以很好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同时管理的效果更加的合理,尤其是资源的配置和调配都更加的切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这种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的管理模式,可以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进而不断的优化和改进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实现管理的公开透明,使得管理的进程更加的容易。(2)转变管理的理念。我国企业的现代化发展,起步比较晚,进而使得在管理理念上比较的陈旧。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这就要求在实行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并且更多的吸纳当今企业的管理理念,进而更好的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基于现代管理理念,更加有利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构建,而且通过不断的改善自己的管理理念,可以及时的优化自己在信息化管理当中的不足之处,进而可以有效的做到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立。同时管理理念的转变也是我国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方位。(3)整合好企业的管理人才资源。企业在实现信息化的管理中,管理人才是一个关键,同时合理的管理团队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构建的基础。基于良好的管理团队,可以更好的贯彻新的管理理念,实现信息管理的真正价值。而且良好的管理人才可以不断的优化管理的机制,改善企业在发展进程中的不足之处,以便于企业及时的完善。(4)有力的资金支持。管理信息化的建立过程中,需要依托于各种的技术、人力、设备,这些都需要企业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才能更好的进行信息化建设。尤其在计算机网络的平台的构建中,需要技术、人才的大量资源,这些也是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主要的成本输出。因而,企业在实现管理信息化途径中,资金的有效投入,是一个最关键的部分。(5)基于企业的实际需求,合理的设置管理信息的平台。企业在实现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在管理信息化的构建中更好的结合实际的需求。企业的管理,主要面对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技术等领域的管理。在信息化的进程中,需要紧紧的基于这些领域的实际需求,进而更好的迎合现代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改革。
二、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1)加速了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企业在管理的信息化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整合好市场经济的信息,进而便于企业在生产中作出合理的调整。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平台的数据分析,来把握整个市场的经济和需求的走向;而且,企业的管理层,可以通过管理信息的反馈,及时的了解自身企业的发展状况,同时也可以和其他企业进行有效的对比分析。这样,基于有效的信息化,改善了企业发展模式,进而有效的提升了企业的综合实力。(2)优化了企业的内部结构。企业作为一个群体,其在实际的运行中,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合作,才能更好的各实现部门的价值。而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很好的优化企业内部结构,尤其是部门职权交替的优化,可以更好的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同时,优化企业内部结构,也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尤其在管理信息化的实现下,企业的现代结构框架逐渐的形成。(3)开拓了企业发展的视野。当今的经济市场,逐渐的全球化,有效的开拓企业的视野,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而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很好的开拓了企业发展的视野,尤其是基于网络平台的构建,使得企业的管理信息更加的多元化。因此,基于信息化的建立,企业发展的信息更加的完善,这对于现代的企业发展非常的重要。(4)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企业管理信息化,可以很好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避免了传统人力管理的诸多弊端。
在全球化的经济市场下,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同时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加速了企业的发展步伐。因此,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是其自我竞争力提升的关键,也是其适应市场经济所必须的改革。
参 考 文 献
[1]王爱国.论信息化对企业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推动作用[J].中国商界.2010(6)
[2]展云.基于信息化的企业管理创新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0(10)
[3]李素燕.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环境建设问题[J].中国商界.2008(8)
关键词:信息化;经济效益;企业竞争力;管理技术
引言
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得电力企业之间形成了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在这种背景下,电力企业为了促使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得以增强以及自身的管理质量及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已经开始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引进信息化管理手段。电力行业密切联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引进信息化技术,并促使信息化的强大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以促使电力企业在未来能够发展得更加顺利。
1重组业务管理流程开展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保障
假设一家电力企业在还未将信息化企业管理的相关性内涵弄清楚,便已经开始盲目地开展系统建设,并且也没有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信息化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详细考虑,更加没有对信息化的必要性展开深入研究,而觉得只要开发出信息化的软件就等同于已经实现了信息化,这种思想是不可取的。在对任何一个企业施加管理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在表现出来的初级阶段的应用仅仅只能够作为计算机项目而被实施的,在对企业管理原有流程进行参与的过程中会对一些无效或者是不合理的工作展开计算机自动处理,这对于信息技术的潜能的有效发挥来说无疑是会产生束缚作用的。信息技术当前正处于一种持续发展的态势,这就必然要求对原有的管理模式加以突破,对于很多原有的业务流程也一定会展开革命性的变革,这就被称为业务流程重组,业内人士将其简称为EPR[1]。利用EPR能够确保信息顺畅的流转,也能够确保其时效性及质量。所以,在对管理信息工程实施之前应该先将EPR做好,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管理模式再造得以实现。
2变革企业的组织结构对于实现信息化的企业管理来说是前提条件
所谓的企业组织结构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如各个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系方式、管理职能的具体划分情况、管理责任还有一些相关权限的分配方式、相关一些组织机构的设置、一些组织层次的划分、管理幅度的确定以及决策的集中程度。较为稳定的组织结构能够对过去的工作经验加以积累,并且还能够一直保持着正常的工作方式,这就能够促使成员之间的认同度得以增强,以便于促使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然而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假设组织结构保持长期不变,那么难以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形成良好的适应性,因此,于企业的全部生命周期而言,实现组织变革是非常重要也是极其有必要的。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不单单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内容,当然还有助于企业信息化有效地、顺利地得以实施。变革电力企业组织机构对于企业管理信息化优势的发挥来说是必要前提,为了能够与信息化管理形成良好的适应性,就一定要在设计电力企业组织结构时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的时候应该要面向业务流程;第二,应该设计出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第三,借助信息系统,将数据共享这种内部信息机制有效地建立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高速有效的信息沟通得以实现;第四,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坚守充分授权和分权的组织原则;第五,在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应做到充分应用自主管理和间接控制相结合的组织手段;第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应该要对人性的组织文化形成重视并加以强调。
3高度重视人才形成,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
在电力企业当中不管是处于领导阶层的人也好或者是普通员工都一定要对企业所实施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形成一种正确的科学的认识,信息化的企业管理是一种能够把管理规则、思想、方法等多项内容都有效地融入到管理软件之中的管理方式,其是一种全方位融入企业组织流程、企业管理制度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企业领导应该重用一些既懂业务又充分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将任务委托给这些人,由这些人才就信息化技术路线及发展策略、各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企业信息化所制定的发展战略以及信息化对企业战略所产生的支撑作用等与相关的业务部门达成共识,与此同时在信息部门的内部也能够达成共识。当然为了促使企业信息化工程的质量充分获得提升,促使信息化能够真正做到改变落后的工作方式,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持续提升工作效率,最终促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迈向崭新的阶段。电力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时候应尽可能地做到以下内容:第一,电力企业当中的高层领导需要亲自主持信息化管理工作并对此项工作给予充分重视,因为只有这样,才会对企业员工形成一定的压力,将他们的工作热情有效地激发出来,使其能够对系统开发人员形成积极的配合,并做到将固有的旧观念改变[2]。第二,各级管理人员都应该要对信息化工程积极参与并加以监督,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不仅是信息化的直接受益者,同时还是信息系统的直接使用者,所以他们只有尽力配合信息化建设,同系统分析人员进行深入性的交流,向系统分析人员反馈企业的具体工作流程及相关的系统需求,才能够确保与企业实际相符的信息系统被制定出来。第三,在开发结束阶段,企业领导应该对使用情况加以监督并做到有效推广,企业当中的各级管理人员应该对其展开广泛性地使用,这样才能够促使信息化真正地融合到企业管理过程当中,才能够逐渐成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企业应该配置一支水平较高的信息管理队伍,这对于企业做好信息管理工作或者是提升企业竞争力而言都是根本性的保证。该信息管理队伍当中的人员需要具备以下一些能力即社交能力、表达能力、管理企业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获取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等。
4构建现代电力企业首席信息官制度
首席信息官被简称为CIO,同先前的信息管理者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其的职责不单是表现在技术上[3]。他们拥有参与企业高层管理决策的去哪里,有资格对企业的信息活动规划及相关政策加以制定,可以对企业的信息流程加以管理,对企业信息管理的基础标准加以规范,将有效的信息技术支持提供给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信息技术投资回报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评估。现阶段,CIO已经在我国获得了初步发展。实现企业CIO制度,预示着企业已经真正转入到人、财、物以及信息这种四要素相结合进行管理的新阶段,其是一种对信息资源充分开发的制度。电力企业中,大多数信息主管都是部门级信息主管,其所能够发挥的只能依赖还在技术层面上,如果要促使现代企业信息资源得到优化,并不断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同时将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那么就必须要推行CIO制度。
5结束语
电力企业的机构系统不仅十分复杂,而且相当庞大,因此,电力企业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有效使用信息化手段,在管理过程中除了要分清重点,同时还应该要分阶段进行。在对信息化手段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自上而下的原则,不断反馈具体的实施情况,对于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从而建立起电力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最终促使电力企业不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问海亮.电力企业管理中的信息化应用和作用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5,23:26.
[2]张东,肖安南,宋华茂.计算机信息化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2:251-253.
1.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在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我国企业进行了诸多探索,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显然与发达国家大型企业相比依旧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千禧年我国2000多家企业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改造工程,几乎以失败告终,多达70多亿的资产均打水漂。只宣扬管理信息系统的现代化而忽视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过程中的阻碍是不够理性的行为,同时也会使更多的企业承受着风险。很多企业家不顾自身因素,强行将企业管理信息化植入企业内部,造成企业管理的繁琐、复杂,而且也没有及时养成风险意识,导致了一些企业内部资源的浪费。在我国企业管理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主要出现了以下几方面问题:
1.1企业管理信息化缺乏风险意识
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存在一些漏洞,导致了实施过程中产生了不同形式的负面影响,比如由于企业领导缺乏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足够认识,致使在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风险规避意识。由于企业发展前期管理信息化植入不完整,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管理的工作和服务意识不足,在项目实施时容易导致资金脱节的现象出现,而在面对财务危机时,企业仍旧不能够很好地对业务中断、员工职业倦怠等问题做出很好的回应。
企业是靠业务的循环来获取生命力的,一旦业务中断,企业管理信息项目的突然中止,容易导致实施时间过长、员工疲惫等问题出现,最终在评定这个企业的管理信息化系统时会发现应用效果不良,不能够很好地为企业服务等问题。而一旦公司业务中断,企业员工易生抵触情绪,负面效应的出现可能破坏企业正常的资金链以及业务流程,进而影响业务的连续性,对企业内部的运营人力资源及设备资源造成耗损,且由于没有后续的业务补充,容易导致企业亏损。
1.2企业管理信息化变革中应对措施不足
企业管理信息化要求管理模式调整过程应当按照组织和结构的需要进行调整,同时要随时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更新与变革,但是从近几年国内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变革过程来看,许多信息化项目均投资巨大收益甚微,比如集团领导常常引进了专业的管理咨询顾问公司,来为企业管理的进一步信息化打造特色化的平台,可是经过了商定和详细的计划安排之后,最终的结果并没有完成预期的盼望。从这个结果来分析原因,不难看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需要详尽的组织和人员专业性的配合,但是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实施过程往往只注重了流程的一体化,而忽略了不同部门之间由于沟通效率的提高而发生了一些信息与命令不符的情况。
1.3企业管理信息化与企业固有文化的冲突
我国企业长期形成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信息化进程没有发挥有利作用反而阻碍了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由于企业原有的业务链条被打破,而滞后的企业管理理念及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带来的变革造成阻滞,人员与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不高。在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同时,企业管理建设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改革,不同的部门和工作人员都参与到了改革中来,但是涉及到一些中高层领导的意见时,无法统一出一条综合的意见,因此导致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通道不流畅,且各大部门都习惯于关注本部门利益,企业管理模式难以实现真正的信息化流程。
2.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解决的有效方式
2.1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
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种方法,可以为现代企业管理带来新的管理思想和工具。企业信息化的过程就是通过新鲜思想和方法的引进,进一步创新企业管理方式,改革部门工作方式,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需要转变每一个员工的工作观念,从而从上到下对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达成共识。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可以进一步加强企业领导对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从而在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养成风险规避意识。
2.2加强后台技术支持
不管是零售业还是传统型企业,对于企业信息管理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引进一个版本的管理信息系统而不作及时的更新工作,对于管理信息化的目标是无法达成的。信息技术的潜能在于与时俱进,目标在与对财务以及人力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能够及时加强后台技术支持,有利于商业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规范使用,且对于企业管理模式的更新有一定的调整作用。技术支持可以帮助企业信息化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整合一体化,同时加强员工培训,可以改善一些管理部门出现人员闲置情况。
2.3更新企业文化环境
在合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下,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管理的工作和服务意识能够得到提升,企业能够在面临一些问题的时候很好地接续上业务链条,比如在出现员工职业倦怠期间,由于完善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继续运行,企业的后补力量能够很好地应用至每一个部门,从而节省了人力和财力资源。虽然在实际应用中,企业管理信息化仍有许多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管理信息化帮助企业带来了新的营销模式以及管理模式。同时,企业内部长期形成的固有文化也会被信息化管理系统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企业管理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资金等进行科学的管理,以使企业的各种资源达到合理的配置。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管理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扩展。
首先,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决策,而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离不开信息。信息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因而管理者在进行决策前首先要搜集适量的有用信息,而决策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对信息的控制和管理过程,因而企业管理的过程就是对信息有效利用的过程。
2.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进了我国企业管理改革和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强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提高企业决策效率和决策水平
建立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能够提高企业信息收集和对有用信息筛选的效率,同时,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将不同程度地推进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重组,推进企业改革的进行,提高企业信息流畅度,从而使管理者掌握信息、采纳信息和有效利用信息的效率更高,进而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和决策效率。
2.2提升企业员工业务水平
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最显著的特征是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为了适应企业信息化管理,企业员工必然要提升自身计算机应用水平和信息处理、加工、利用的能力,这不但使员工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也使企业管理工作、日常生产和经营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和高效。
3.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现有问题
虽然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得到了企业管理者的广泛重视,但是由于我国在该领域起步较晚,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资金投入低、人才缺乏和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3.1缺乏专业人才
由于企业信息化管理中需要管理者既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知识,又要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有着较高的认识并具备相关技能。而在我国,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均相对落后,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尚不能兼具这两种能力。
3.2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在前期投入较多资金,而一些管理者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长期战略效益及直接经济效益认识不足,导致这些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对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资金投入不足,而滞碍了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4.强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为了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现有问题,并进一步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应采取提升信息管理意识、增加资金投入、优化管理模式和强化内部信息管理以及强化人员培训等措施。
4.1增强企业信息化管理意识
首先,企业领导应充分认识到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尤其是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企业决策水平,实现企业战略效益以及优化企业精简企业组织结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企业领导只有首先转变观念,提升自身信息化管理意识,才能科学领导和指挥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
其次,为了使企业员工迅速适应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新模式,使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得到合理的应用,并发挥应有的效果,应提升企业员工信息意识,使其真正认识和了解企业信息管理工作,从而更好地适应和配合企业信息管理工作。
4.2增加资金投入
为了保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运行、维护以及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企业应增加对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提高适时地购入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并增加对系统维护和开发的投入。应合理分析而不是盲目夸大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投资风险,着眼于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将带来的长期效益,投入足够的资金以保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先进性和有效性。
1.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在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我国企业进行了诸多探索,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显然与发达国家大型企业相比依旧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千禧年我国2000多家企业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改造工程,几乎以失败告终,多达70多亿的资产均打水漂。只宣扬管理信息系统的现代化而忽视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过程中的阻碍是不够理性的行为,同时也会使更多的企业承受着风险。很多企业家不顾自身因素,强行将企业管理信息化植入企业内部,造成企业管理的繁琐、复杂,而且也没有及时养成风险意识,导致了一些企业内部资源的浪费。在我国企业管理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主要出现了以下几方面问题:
1.1企业管理信息化缺乏风险意识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存在一些漏洞,导致了实施过程中产生了不同形式的负面影响,比如由于企业领导缺乏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足够认识,致使在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风险规避意识[1]。由于企业发展前期管理信息化植入不完整,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管理的工作和服务意识不足,在项目实施时容易导致资金脱节的现象出现,而在面对财务危机时,企业仍旧不能够很好地对业务中断、员工职业倦怠等问题做出很好的回应。
企业是靠业务的循环来获取生命力的,一旦业务中断,企业管理信息项目的突然中止,容易导致实施时间过长、员工疲惫等问题出现,最终在评定这个企业的管理信息化系统时会发现应用效果不良,不能够很好地为企业服务等问题。而一旦公司业务中断,企业员工易生抵触情绪,负面效应的出现可能破坏企业正常的资金链以及业务流程,进而影响业务的连续性,对企业内部的运营人力资源及设备资源造成耗损,且由于没有后续的业务补充,容易导致企业亏损。
1.2企业管理信息化变革中应对措施不足企业管理信息化要求管理模式调整过程应当按照组织和结构的需要进行调整,同时要随时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更新与变革,但是从近几年国内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变革过程来看,许多信息化项目均投资巨大收益甚微,比如集团领导常常引进了专业的管理咨询顾问公司,来为企业管理的进一步信息化打造特色化的平台,可是经过了商定和详细的计划安排之后,最终的结果并没有完成预期的盼望。从这个结果来分析原因,不难看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需要详尽的组织和人员专业性的配合,但是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实施过程往往只注重了流程的一体化,而忽略了不同部门之间由于沟通效率的提高而发生了一些信息与命令不符的情况。
1.3企业管理信息化与企业固有文化的冲突
我国企业长期形成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信息化进程没有发挥有利作用反而阻碍了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由于企业原有的业务链条被打破,而滞后的企业管理理念及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带来的变革造成阻滞,人员与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不高[2]。在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同时,企业管理建设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改革,不同的部门和工作人员都参与到了改革中来,但是涉及到一些中高层领导的意见时,无法统一出一条综合的意见,因此导致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通道不流畅,且各大部门都习惯于关注本部门利益,企业管理模式难以实现真正的信息化流程。
2.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解决的有效方式
2.1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
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种方法,可以为现代企业管理带来新的管理思想和工具。企业信息化的过程就是通过新鲜思想和方法的引进,进一步创新企业管理方式,改革部门工作方式,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需要转变每一个员工的工作观念,从而从上到下对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达成共识。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可以进一步加强企业领导对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从而在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养成风险规避意识。
2.2加强后台技术支持
不管是零售业还是传统型企业,对于企业信息管理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引进一个版本的管理信息系统而不作及时的更新工作,对于管理信息化的目标是无法达成的。信息技术的潜能在于与时俱进,目标在与对财务以及人力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能够及时加强后台技术支持,有利于商业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规范使用,且对于企业管理模式的更新有一定的调整作用。技术支持可以帮助企业信息化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整合一体化,同时加强员工培训,可以改善一些管理部门出现人员闲置情况。
2.3更新企业文化环境
在合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下,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管理的工作和服务意识能够得到提升,企业能够在面临一些问题的时候很好地接续上业务链条,比如在出现员工职业倦怠期间,由于完善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继续运行,企业的后补力量能够很好地应用至每一个部门,从而节省了人力和财力资源[4]。虽然在实际应用中,企业管理信息化仍有许多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管理信息化帮助企业带来了新的营销模式以及管理模式。同时,企业内部长期形成的固有文化也会被信息化管理系统冲击,从而在实现真正的信息化流程时,一方面加强企业管理建设,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持信息化管理通道的流畅性。
3.结语
矿上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效益的提升,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对矿上企业的管理,促进其规模的扩张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对于刺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增长具有极为重要性的影响作用。接下来,本文就以提升矿上企业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为目的,对矿上企业的管理信息化进行深入探究,为全面促进矿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改革提供可借鉴的参考经验。
一、矿山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矿上企业管理是一项十分庞大而复杂的任务,它不仅需要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进行管理,还需要对煤矿的开采,采矿的设备、机械以及工作人员进行管理,所包含的管理任务繁杂多样,包含了极为庞大的信息量,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管理任务和可能存在的管理问题,仅依靠人力在短时间内根本就不可能完成。基于以上影响因素,为了能够完成企业管理工作任务,在对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工作完成都相对比较粗糙,隐含着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严重影响着矿上企业的持续发展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1]。
而如果通过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企业进行管理,就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信息化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矿山企业的管理中应用信息化进行管理,不仅能够在高效的完成企业管理任务的基础上大幅度缩减企业的管理成本,还能够大幅度提升矿山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矿上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应该对信息化管理引起足够重视,并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改革,更好的推动矿上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二、限制矿山企业管理信息化改革的主要因素
限制矿上企业管理信息化改革的主要因素,就是由于我国信息化管理系统更新换代的速度比较慢,管理信息化的实现跟不上矿山企业的发展需求,无法对矿山企业形成有效管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由于我国信息化管理系统发展时间尚短,外加上企业对于实现信息化管理发展也不够重视,所以,在当前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现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严重限制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效率和其自身更新换代的速度。
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和软件设计水平较低,形成该结果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我国管理系统设计的内容比较单调,具有比较严重的局限性,这一点,从矿山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就可以明确的看出来,信息化管理系统根本满足不了矿山企业管理的需要,无法对矿上企业庞大的管理任务进行有效管理;除此之外,系统运行缺乏灵活性,无法全面实现系统运行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达不到理想的设计效果,无法对企业管理任务进行自动和智能处理,也是影响矿山企业管理信息化改革的主要因素。其二,我国缺少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和软件开发方面的高端人才,无法保证对一些比较繁杂的管理系统进行设计和开发的,比如,信息量大、管理任务多的矿山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就很难开发出来。
三、加快矿山企业管理信息化改革速度的有效对策
(一)为系统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矿山企业进行管理,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还能够保证管理工作的精确性,全方面提高企业管理工作效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能够更好、更快发展。所以,为了能够促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改革,即使在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的前期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矿山企业也要为其提供足够的支持,以保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顺利构建,尽早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二)重视管理信息化的改革,加强软件的开发与更新
矿山企业应用对企业管理信息化改革引起足够重视,并根据矿山企业自身经营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信息化改革发展战略,从根本上改变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企业管理信息化应用程度较低的现状[2]。比如,由于矿山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的难度比较大,所以矿山企业应该加大系统构建资金的投入,同时实现企业经营和发展管理、煤矿勘探和开采管理、采矿机械和人工管理、煤矿处理和运输管理以及销售管理的信息化,全面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改革。另外,应用软件是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条件,如果对于企业管理项目的相关业务没有开发或购置相应的软件而只有良好的硬件配置,很难达到信息化建改革预期目的,也无法充分发挥其硬件资源的优势。因此,为了切实推进矿山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改革,矿山企业应该对应用软件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加强软件的开发与更新,保证管理系统的先进性。
(三)培养专业人才
高端技术人才的缺乏,也是我国矿上企业管理信息化无法顺利改革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所以,为了能够满足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以及企业管理信息化改革对于人才的需求,矿上企业应该重视起对专业人才的培养[3]。首先,对于企业现有的技术人员,应该加强对于专业能力和技术的培训,对于一些比较优秀,有着更大发展空间的高能力高水平的人才,甚至可以将其派遣到国外进行进修教育,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自我发展,努力提升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的技术水平。其次,要提高信息化管理技术人员,尤其是程序设计和开发人员的薪资待遇,扩大其晋升空间,在留住现有人才的同时招揽更多的外来人才,从根本上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进而全面促进矿上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