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范文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8: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

篇1

1.1中医护理学双语教材匮乏

十多年来,各类中医护理学基础或中医护理学教材发展迅速,通过搜索引擎及联合书目查询系统等方法可检索出近60本教材,已经基本适合和满足高职、本科等多个层次的教学需要。但由于中医学及中医护理学起源于中国,国外没有相应的课程,无法像其他专业课程一样直接引用原版教材,双语教材编写的难度较大,因此截止到2009年,国内尚无该课程的双语教材出版。

1.2中医护理学双语教学的需要

为了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同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高校更需要培养具有多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教育部在2001年的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积极推进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或进行双语教学的要求。近年来,高等中医药院校为促进中医国际化开展了多种学科的中医双语教学,中医护理学也紧跟中医国际化发展的步伐。国内一些高等中医院校护理学院不仅开设了护理的涉外专业方向,而且也在中医护理相关课程中设置了双语教学,旨在培养既掌握现代护理理论与技能,又掌握中医特色护理理论与方法,且能承担中医护理国际交流的人才。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双语教学,而双语教材是实现双语教学的基础,因此编写合适的双语教材对有效实施双语教学至关重要。

1.3中医护理学国际交流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当今世界范围内中医药热潮的涌动,中医已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护理学科也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陆续有国外院校来国内中医院校护理学院洽谈并建立了长期的交流合作项目。以我学院为例,2011年以来我院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多所大学护理学院开始洽谈中医护理培训的项目。虽然中医护理学科的国际化交流逐渐增多,但东西方地域、文化和语言等差异还是严重的妨碍了中医护理的国际交流和推广。为了适应国内外对中医护理人才和中医护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加快中医护理国际化进程,培养出具有对外交流能力的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护理人才,编制一本既适合国内护理专业所用又同时兼顾涉外专业及国际交流的双语教材是非常必要的。

2中医护理学双语教材的编写思路

2.1编写人员由多学科背景专家组成

中医护理学双语教材的编写不仅考虑了国内中医护理学教学的需要,也考虑了外籍学生学习需求的特点,并借鉴了国内外现有中医英文版教材编写的经验与教训。一方面由国内中医药院校护理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和循证医学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为编者编写中英文稿,以保证教材学术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并突出内容的实用性与适应性;另一方面又邀请母语是英语的外聘海外护理专家参与审译,对国内医学和中医学英语专家的翻译稿进行语言的润色和修饰,确保英语的原味性和可读性,尽可能做到学术水平与本土化两方面的兼顾,以推出高质量的中医护理学双语教材。

2.2编写内容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强化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根据该课程自身的特色和国内外学生的学习特点,编写者通过多次会议商讨,确定教材的编写大纲和编写内容。编写内容的组织、章节设置、字数分配、知识点的强弱程度、整本教材的系统层次等方面,在参考国内出版的同类优秀教材及《中医护理学基础》双语教材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了编写者多年来对本课程教学经验,最终确定了教材的编写框架和内容。为了切实适合国内教学和针对国外学生的短期培训班的教学需要,本教材在内容的取舍及深广度的把握方面遵循如下原则:力求知识结构科学实用、整体优化、内容简洁够用、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和实用性。因此,本教材由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部分组成,具体内容涵盖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中医基础理论概述、经络腧穴概述、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一般护理、传统中医护理技术、中医自我调护以及常见病症的中医调护。

2.2.1精炼“中医基础理论”内容

鉴于中医基础理论对国外学生而言,学习难度大,而国内学生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已学习该部分内容。因此,该部分内容的选择以“必需、够用”为度,仅介绍最能体现中医理论特点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藏象学说;在文字的编写上删繁就简,尽量减少陈述,力求精炼。

2.2.2增加“中医自我调护”和“常见病症的中医调护”内容

中医护理学科的中医特色主要体现在慢性病管理中融入中医养生康复理念与方法和发挥中医护理技术的“简、便、廉、验、效”的优势。本教材充分体现了中医护理未病先防、注重养生的思想,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养生、康复、保健和防治中的优势。因此,教材中加入了“中医自我调护”和“常见病症的中医调护”的内容。“中医自我调护”涉及口腔、颜面、头发、眼睛、耳部、鼻部、颈椎、手足、胸背腰腹等部位的调护。“常见病症的中医调护”精选了国内外常见、且能体现中医护理防治优势的8种病症,包括感冒、不寐、胃痛、便秘、痛经等。

2.2.3加强“中医护理常用技术”内容

中医护理有一套不同于现代护理的独特护理技术,具有鲜明的特点与优势。常用技术包括针刺、灸法、拔罐、刮痧、熏洗、贴药、敷药、热熨、中药保留灌肠、中药离子导入、推拿、穴位按压、穴位注射疗法等内容。在以往的对外交流中,发现国外来访者对中医护理技术兴趣浓厚,希望有机会学习并进行实践操作。因此,加强传统中医护理技术内容的编写对推动中医护理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考虑到国外来访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认可程度及技术自身的可操作性,本教材精选了最具有代表性和得到国际广泛认可的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包括穴位按压、推拿法、艾灸法、拔罐法、刮痧法、热熨法和熏洗法。

2.3创新版式,增加可读性

有研究发现,学生更乐于接受配有图示,并附文字说明的教材。本教材借鉴原版教材多配以彩色图片的特点,更注重图文并茂,增加了插图量、调整了教材页面设计,使教材更加生动而直观,增加教材的可读性,以适应外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特点。

2.4体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篇2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中医护理管理;服务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历代医家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积累了大量的护理经验和技能。如《内经》中早有“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等摄生、治疗、饮食生活方面的护理论点。所谓“三分治,七分养”,明确指出了护理在疾病康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居的地位[1]。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002-01

1 理论基础

1.1 系统理论:护理程序是以系统理论为基础,把护理活动纳入有计划、有顺序、有目的的系统活动中。它是建立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基础上的。系统中的要素有患者、责任护士及其他有关人员、各种仪器设备、药品、护理文件、各种资料、规章制度。输入的内容为护理对象原来的健康状况,通过估计、计划、实施的转换过程,输出经护理后护理对象的健康状况,最后评价护理效果,以决定护理活动终止或修订后继续进行。

1.2 人的基本需要理论:人的基本需要理论为护理学提供理论依据,在执行护理程序时,护理人员应善于应用此理论来估计患者的健康状况,估计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整体需求,并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和需求列出护理诊断,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3 信息交流理论:信息交流理论用于护理程序的各个阶段。护理人员应利用交流的各种技巧接近患者、了解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积极参与信息的输出,及时掌握患者的动态,及时把信息输入护理程序,达到正确的实施护理。

1.4 解决问题方法论:是护理程序运转过程中使用的方法的理论依据,护理人员通过信息交流,了解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以达到预定目标,就必须应用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护理程序的转换过程就是解决问题方法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2 中医的护理原则

中医的护理原则是建立在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基础上的,是根据中医病因、病机学以及治疗原则制定的。常用的护理原则如下。

2.1 扶正祛邪

所渭扶正即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扶正多用补益的方法。如气虚、阳虚、阴虚、血虚病人分别采用补气、补阳、补阴、补m的护理方法;情志可影响病情,对情绪波动较大的病人,需加强精神护理,使其气机调畅,气血平和,以利于扶植正气;同时还要动静结合,急性病期要静卧休息以培植正气,减少耗损,恢复期应视病情逐渐增加活动量,以调节气机,扶助正气。

所谓祛邪即祛除病邪,使邪去正安,祛邪多用泻实的方法。如外感表证者.宜用发汗解表;宿食停滞或食物中毒等宜用消食导滞或吐法。疾病过程的发生发展及表现形式,是由正邪双方斗争力量的消长决定的,扶止祛邪原则在临床护理具体运用时,要注意扶正不留邪和祛邪不伤正[2]。

2.2 标本缓急

本和标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主要说明病证各种矛盾的主次关系。从正邪来说,正气是本,邪气是标;从病因和症状来说,病因是本,症状是标;从疾病先后来说,旧病、原发病是本,新病、继发病为标。在复杂多变的病症中,常有标本主次的不同,护理上必须了解疾病的全过程,综合进行分析。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清标本缓急,配合治疗,并运用急则护标、缓则护本或标本同护原则指导护理。

2.3 正护与反护

根据中医“正治”与“反治”的治疗原则,护理也要符合这一要求。(1)正护又称“逆护”,它是采取与疾病性质相逆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的一种方法。“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例如,对寒证要做好保暖防寒,室温宜高。予温热饮料和热性食物,并可采用热敷、艾灸等。热证病人则给予清凉饮料,采用酒精擦浴或凉水浴。减少衣被。(2)反护义称“从护”,它是采用从表面看与疾病所表现的证候相一致的护理方法,如“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从表面上看是一派热象,而里寒则为本质。护理应针对疾病的本质,给以热性饮料及温性食物、保暖等护理措施。

3 人性化管理在中医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3.1 病情观察

中医观察病情具有独特之处,多从四诊入手。(1)望诊望神、色、形、态、舌、口腔、皮肤的变化。(2)问诊问病因、病史、症状、寒热、虚实、饮食、睡眠、二便等情况。(3)闻诊闻说话、哭闹声音及二便、口腔、身体气味有无异常。(4)切诊切脉搏、触腹部、观察小儿指纹等。做到“知常达变”,辨证施护。观察要求细致、及时、准确,掌握疾病发展规律,抓住有利时机,有效地对症处理。

3.2 七情护理

七情系指“喜、怒、忧、思、悲、恐、惊”,是致病的重要精神因素。《素问》中说:“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脾、恐伤肾。”“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了“悲胜怒,喜胜悲,恐胜喜,思胜恐,怒胜思”的情志相胜治病法则。对病人的精神护理、心理护理,应当根据上述法则和疾病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以消除病因,预防疾病的发展、传变与复发[3]。

3.3 中药护理

应掌握好中药的分类、特点、药物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配伍禁忌和药物的管理要求,护士应熟悉中药的各种服用方法、温度和时间,应根据疾病的特点和病情转化而有所差异;要熟悉中药的煎法、汤剂的管理和服后护理以及饮食禁忌等。

3.4 饮食护理

中医学对饮食调养提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饮食以时,饥饱得中的原则。强调饮食定时定量,不要过于丰富和暴饮暴食,否则会加重胃肠负担,乃至损伤胃肠。食疗重于药疗,食养重于药养,这是历代医书所倡导的治病原则。饮食护理对疾病的恢复十分重要。饮食护理得当,可起到扶正祛邪、恢复健康的作用;饮食调理不当,可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导致多种疾病发生。对慢性消化道疾病的病人要少食多餐;对高热病人应禁止油腻饮食,给予半流质食物;对积食病人要节制饮食;肺结核、痔瘘病人,严禁辛辣烟酒;水肿病人禁盐或少盐饮食;泄泻、黄疸、高血压病忌油腻;寒性病忌食生冷瓜果;温热病忌食刺激性食物;服蜂蜜时忌葱,服天冬时忌鲤鱼;服荆芥时忌鱼蟹,服白术时忌桃、李、大蒜;服补药时忌萝卜及碱类食物。总之,疾病的变化、疗程之长短、瘥后是否复发都和饮食有关[4]。

3.5 辨证分型护理

即把一种病通过辨证分析分成若干不同的型(或阶段),然后按不同的型(或阶段)给予不同护理。如将外感温热病分成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和血分证四个阶段,根据各阶段的疾病特点,辨证施护。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中医的基础理论,熟悉常见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分型,实施疾病的分型护理,使疾病痊愈[5]。

4 结论

随着中医事业的发展,中医护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对发展医学,保障人民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中医病房的护理管理者必须明确中医护理的观点和原则,以调动护理人员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为病人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冯爱玲. 在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的体会[J]. 当代医学,2013,26:23.

[2] 刘玉玲. 人性化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 中外医学研究,2013,27:102-103.

[3] 王海燕. 加强人性化管理理念,提高护理管理技巧[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6:458-459.

篇3

中医护理理论原则是建立在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的,它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中医历来医护不分家,强调三分治,七分养,祖国医学通过数千年的实践总结而形成的一整套独立完整的科学体系同样是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而这些特色运用到整体护理中有着独到之处。我们结合中医理论的特点和护理原则,通过四诊所获得的资料,运用八纲辨证进行分析判断以确定疾病病因、性质、病位,为辨证施护制订措施。

病情观察:是指对病人的病史和现状进行全面系统了解,对病情做出综合判断的过程。

门诊护士通过与患者交谈,掌握患者基本病情,进行辨证施护的中医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中医门诊护士次询工作特点

我院日均门诊量2 000人次,门诊咨询台3名,护士负责为患者提供分诊、健康宣教等各种咨询工作。

在门诊咨询工作中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分诊指导,减少病人有病乱投医的盲目性,合理分流病人,同时给予病人必要的健康教育。推动整体护理运行与发展。

对于门诊患者流动性强的特点,门诊护士不能只是机械地指示路标,而是变被动为主动,热情接待患者,介绍医院中医特色,不厌其烦,减少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信任,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作为中医护士在门诊咨询工作中要熟练掌握望、闻、问、切的手段收集护理资料,为辨证提供依据,对护理对象及相关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将现代护理与中医护理相结合,实施护理评估,制定护理目标,需要与患者合作才能实现,合理分诊,给患者节省时间。

加强与患者沟通,掌握关键信息,结合中医理论,望一眼,观察患者面色、神态;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病情,发现问题,采取措施。

辨证施护时注意同病异护和异病同护及专病专护

同病异护:同为痹症,痛痹患者出现痛有定处,遇寒加重,痛处皮肤不红的腰腿痛,指导患者去骨科就诊;着痹患者出现肢体关节疼痛,手足沉重,活动不便,一侧肢体麻木,指导患者去神经内科就诊;热痹患者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灼热不能屈伸,指导患者去风湿内科就诊。同为腹痛,门诊护士咨询时要询问患者痛点位置、性质,上腹胀痛,伴有嗳气、恶心等症状,指导患者去消化内科就诊;脐以下腹部剧痛伴发热,多为急腹症,指导患者去急诊外科就诊;小腹两侧隐痛的成年女性患者,指导患者去妇科就诊。

异病同护:我院骨科中医治疗具有特色,分为创伤、脊柱、关节、推拿等科,同时骨关节镜科还掌握了世界先进的微创技术,对于不同病种患者,门诊护士要善于分析,正确分诊到各骨科。四肢骨折患者由于脉络受损,气血运行受阻,出现肿胀疼痛,门诊护士指导患者家属优先挂号,去急诊创伤骨科就诊,并告知患者抬高患肢以利血液回流,减轻肢体肿胀。颈腰背部酸痛,活动受限及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指导患者去脊柱骨科就诊;膝关节疼痛,行动不便的中老年人,指导患者去骨关节科就诊;膝关节运动性软组织损伤患者,指导患者去关节镜科就诊。针对各科病人多,门诊护士指导患者初诊时尽量先挂普通号,做完各项检查后,复诊时再挂专家号,保证患者及时就医。

专病专护:《内经》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悲、恐。正常、和谐的情志,可使脏腑之气舒畅条达,情志异常,就会导致脏腑气血功能紊乱。”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精神压力大,患者出现情绪抑郁,心神不宁,多属情志病乃气机郁滞引起的一类病证。指导患者去抑郁门诊就诊。门诊护士在咨询工作中运用调节情志治疗脏腑疾病的方法,对待患者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善解人意,热情大方,消除患者就诊顾虑,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疾病。

讨 论

随着科技发展,对护理模式提出更高要求,门诊护士只需起咨询角色,给患者提供适当支持,卫生教育和建议。中医早就提出“上工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内经》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说明要保持健康长寿,就得懂得自然界发展规律,适应四时气候,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否则就会影响人体生理功能,导致气机逆乱或真精耗竭而疾病生。在季节变换时,门诊护士应指导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血管收缩诱发疾病;哮喘患者春季减少外出,避免沙尘、花粉诱发哮喘发作。患病初期,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门诊护士在咨询工作中适当给与患者饮食指导,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如口腔溃疡,中医从整体护理角度进行护理,“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即通过舌窍于外界相连,中医认为口舌生疮是心火上炎或小肠实热所致,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食寒凉食物,如鸭、西瓜、梨、藕、绿豆、白萝卜等,忌辛辣食物。

篇4

【关键词】 儿科;中医护理;思想方法;实践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32-02

中医护理的精髓是辩证护理,经常年临床时间,在中医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医儿科护理学的特点,探索出了新的护理模式,即“病、证、症”三个层次护理。新的护理模式实施于中医护理,对临床指导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考虑儿科患者的特殊性,中医护理理论应具有儿科特点。本文将从多元化角度,对中医儿科辩证护理的特点和临床运用思路进行探讨,以完善中医儿科辩证护理的理论体系,指导中医儿科护理和儿童保育工作,使儿科护理质量得以提升。

1 儿科中医护理的思想理念

1.1 护理与治病相结合,标本并顾 中医护理实施的基本要求就是辨病、辨证与辨证护理。辨病施护主要是从患者疾病的病理发展考虑,侧重于对患者内在实质进行调理;其针对患病阶段患者的病情状态进行护理,找准病因,对疾病阶段性的病变实质进行调整。此理论中,辨病、辨证施护侧重于对疾病本质的调理,其中辨证护理则侧重于治疗急症,在“治标”和缓解病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此三个方面的治疗思想相互结合,可以在临床中标本兼顾,起到相得益彰的良好成效。结合儿科患者的特殊性,更要做到病、证、症相结合。举例说明,小儿出现“脾常不足”,容易被六、乳食等侵犯而出现泄泻,泄泻的发生更会加重对脾胃的伤害,对小儿营养吸收产生影响。此时要充分考虑小儿的病变发生特点,从病论护,对患者的护理应以保护脾胃、固本为基本治疗原则,严格控制小儿日常饮食,减少食量,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流质半流质食物为宜,使脾胃负担得以减轻的同时保证患儿良好的营养供给,忌食用肥甘厚味的食物,及时给予补液处理,调摄寒暖,对患儿病情变化进行严密观察。从证论护,应把审症求因作为目的,针对不同病因进行辩证施护。因伤食而泄泻者,应以消食化积为主要护理手段,使患儿进食间隔时间进行适当延长,给予神曲、山楂等消导之品,可按摩患儿腹部以达到消胀化积的目的;湿热侵犯而致泄泻者,应当卧床休息,对患儿大便性状和全身症状进行严密观察,用药以清热利湿为宗旨,及时给予增液补津,切忌辛辣;脾虚所致泄泻者,应当加强饮食方面的护理,施行少量多餐,可长期服用健脾化湿药品,忌食用荤腥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可也对患者行艾灸、推拿等以达温脾胃助运化之效。如果患儿泻下急迫频繁或伴有呕吐不止的症状,应当先治标,及时给予止泻止吐治疗,防止患儿出现阴竭阳脱,良好的对症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病情,使患儿病痛减轻,提升治疗效果。对护理关系的处理要把握好辨病、辨证与辩症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达到标本兼顾,对患儿整体脏腑功能进行调整。

1.2 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辨证施护 中医传统理论中的宏观辩证法,主要依靠医者的直观感受,有外揣内,对疾病本质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而微观辩证法主要加入了现代医学检测方法的利用,这样便可对病患体内的病理变化进行客观了解,并运用中医知识对病变进行分析,归纳其证候,这样既可以弥补宏观的辩证法的不足,还能使内脏疾病的发生发展更加客观直接;宏观和微观辨证法的结合,可以使疾病本质的反映更加全面和准确。就儿科护理来讲,小儿的抗病力一般较弱,容易发生疾病,病变较为迅速,在无病可辨,或证候复杂,或存在“隐性证”的情况下,宏观辩证法往往会使医者处于模糊状态,而微观辩证法则能够准确、客观指导临床护理的实施。举例说明,小儿咳喘患者在早期咳喘不甚兼有表证,但是听诊肺部可闻及增粗的呼吸音,X线下可见患儿肺纹理增多,此证多因外邪侵犯或邪阻肺气多引发,对此类患儿的护理以解表发汗,宣肺止咳,减除病邪对患儿肺部的侵害为主,给予患儿发汗宣肺的药物;如果咳喘日渐加重并伴有痰鸣音,听诊可闻及肺部湿音,X线可见有大片均匀致密阴影存在,此类患者多为痰饮阻肺,对其的护理措施应以宣肺、清痰止咳、消除肺部炎症为原则,给予患者化痰止咳剂或去经穴进行穴位注射,忌食用油腻、甘甜食物,以防止助湿生痰。后期患者咳喘症状消失,一般临床认为痊愈,但是听诊肺部仍然有湿性音存在,X线下显示有浅淡、不规则的散在片状阴影存在,这说明患儿正气不足,病灶依然存在,这时要注意患儿护理以扶正补虚为主,增强其营养供给,帮助补养脾肺,肺部病灶的处理可采用拔罐法,加强病灶吸收。

1.3 随病施护 所有疾病都有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所表现出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特点是不一样的,根据疾病的发展阶段和病理变化施行不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就叫做辨期护理。鉴于小儿易发病、病情发展迅速、变证复杂等特点,其治疗和护理措施的把握具有较大差异性,所以要由浅入深地对疾病发展规律和动态变化进行把握,掌握好疾病的病机和临床特点,这时辨证护理得以实施的关键点。举例说明,如小儿麻疹,其病程可分为疹前期、见形期、疹没期,在疹前期一般疹点未发,护理主要针对表证,护理措施应采取发散解表,助汗等,以去除邪;见形期热毒内蕴,疹点出现外透,护理措施以清解邪毒、透疹外出为主,并观察疹点出现的顺序及形态,密切关注患者体温变化,及时补充水分;疹没期患儿肺胃阴伤,要注意养阴清肺,调理患儿饮食,加强营养,帮助恢复正气。辨期护理要与脏腑病机变化和证候轻重相结合,制定相关护理措施。

2 儿科中医护理方法辨析

病势主要是指疾病所表现出“证”的动态趋势和疾病的证型变化、发展的趋势,其中包含有邪气发展之势和正气抗邪之势,这时正邪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

2.1 顺势驱邪 结合儿科特点,小儿神气怯弱,抗病力较差容易感受外邪,“纯阳之体”在手写后容易从热从火而化,邪热充斥结聚导致实证、热证出现。临证应审察邪气在表在里之动态趋势,根据邪势主流,采取恰当护理措施顺势驱邪。举例说明,初感外邪,发热恶寒,病位在表,病势向外,护理措施的实施应当以解外为主,顺势可助汗驱邪外达,忌用凉水擦身,防止出现腠理闭塞,阻断病势外扬。病邪深入,或饮食郁滞,主要表现但热不寒,病为在里,病势向内,护理措施以清内为主,但是更要辨清邪势的上下趋势,或散或聚,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清上火泻下;高热烦渴,热势散漫在上向外,可以选择气薄味轻的清热药物,适当配合使用针刺法,可顺势透热降温,同时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热盛腹满便秘,热势结聚在下在内,可选择气厚味重的泻下药物,同时配合灌肠法,可顺势通里泻热,饮食方面宜清淡。

2.2 辨势防变 中医临床实践可知,小儿“心肝常有余”,热邪容易枭张,常出现内陷心包,引动肝风。在临床实践中,要及时掌握小儿病变的转变规律,仔细观察先兆症状,准确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采取积极措施,使疾病得以及时控制。举例说明,小儿高热过程中,患儿会出现烦躁不安,鼻柱发青,手足可有一时性抽动,这时热盛发惊的先兆,应给予及时降温并止痉,阻止疾病向恶劣方向发展。

2.3 因“质”制宜,辨体施护 小儿处于特殊的生长发育阶段,其阴阳平衡呈现动态变化趋势,且昼夜不停消长发育,加上有些患儿具有先天遗传和后天饮食、生活状态和地域差异,儿童中存在着较多的体质类型。根据儿童的不同情况,李燕将其分为三种体质,即阳盛体质、阴盛体质和阴阳平和体质;温振英从阴阳平衡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分为阴阳平和型、滞热性、阴虚型、气虚型和气阴两虚型。大多数医者认为小儿体质类型与疾病的病因、病机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体质类型不同,对疾病存在不同的易感性。举例说明,小儿体态肥胖容易患湿疹和喘息;燥热型体质的小儿容易患乙肝痱子,但不易患水肿;阴盛体质的小儿容易患水肿,但是不易得红臀、痱子;营养性贫血小儿多因脾气不足而导致生血功能薄弱。由此可知,要以疾病为系统、以体质为背景,辨明体质差异。“因质制宜”可以使儿童保育与治护措施得以确定,改善病理性体质,争取做到未病先防和治病求本。

3 小 结

中医护理具有自身特色,结合儿科患者的特殊性,要对中医儿科护理的思想方法进行全方位探讨,摒弃主观的、臆断的诊治护理疾病的思维方式,“病、证、症”的思维方式,是在中医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医儿科护理学的特点,探索出的新型护理模式,其在临床实践运用中拓展中医儿科护理层面。上述儿科中医护理的思想方法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研究,取得良好成效,值得在中医护理行为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谭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气虚证与微量元素关系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1991(7):8-10.

[2] 李燕.225例夏季出生足月健康新生儿体质分型观察[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6(1):20.

[3] 温振英,郑军.小儿体质类型与辨证论治[J].中医杂志,1998(6):362.

[4] 蒋运兰,杨惠,曹艺进.询证护理对中医护理工作的启示[J].中国护理杂志,2007,4(3):84-86.

篇5

1.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恒动整体人体是由若干脏器、组织及器官所组成。各个脏器、组织和器官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而人体的有机整体,恰恰是由这些不同的生理功能之间的协调平衡所形成。如以藏象学说来形容即是以五脏为中心,一脏一腑的经络相“络”“属”,通过经络系统的“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联结作用将人体的内脏、形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各种组织器官网络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气血、津液等运行于周身,以发挥其生理功能,即人体的有机恒动整体,不仅在组织结构上相互联结,而且在生理功能活动中,也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及相互为用的协调平衡统一体。阴阳学说中的阴阳制约、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等就很好的阐释了整体恒动性。故曰:“亢则害,承乃制,制则主化”。人体的生理功能正是按照阴阳学说中的此消彼涨的规律维持动态平衡的。五行之中存在着相生和相克关系,构成了一个五类要素组成的整体模型,且是一个真正的恒动模型。通过五个要素的相生相克循环,各系统之间表现出动态的再协调、再统一整体性。

1.2人与自然界的恒动性相统一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且自然界的变化也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因此,人体要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必须顺应自然界的恒动规律。《灵枢•岁露》上提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也曰“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人们在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时还应能动的激发自身的调节机制,不断的协调自身的生理功能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上曰:“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因人体的生理活动状态与自然环境的变迁、四时寒暑的更易、昼夜晨昏的变化等密切相关,故人类的疾病必与自然界的恒动性也相关,如《素问•金匮真言论篇》中说:“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不仅四时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昼夜的变化,对疾病的病情亦有一定的影响。“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朝则人气始生,病气散,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矣”(《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由此可以看出,人体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都与自然界恒动性相统一。

1.3社会环境的恒动性影响人的整体性人类组成社会环境,创造和改造着社会环境的每一部分,同时社会环境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即人的整体性同时受到生理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社会的进步,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不少好处。随着社会的进步,食品与衣着日趋丰盛,可供人们自由选择;居住环境日益舒适,更有利于健康;加上人们对自身与疾病知识的日益重视,使他们越来越懂得如何养生,如何防病与治病。然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系列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如人口的加速增长、工业的高度发展、环境污染严重及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导致了一些新的身心疾病的产生及慢性病的增多,加上高度紧张的生活节奏,使人们产生精神焦虑、头痛、头晕等症状,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人的整体性。

2整体恒动观思想下的中医护理思考

中医护理是指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整体恒动观是其核心理论体系的一个特征。在现代护理学尚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前,医、药、护三者已一统于庞大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之中,呈现出医中有护、药中有护、医护合一的明显特征[3]。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疾病谱的变化,人们日益增长的养生保健需求及昂贵医疗费用等问题的出现,已成为21世纪医学界面临的焦点和难点[4]。中医护理将以其浓厚的人文主义特色,古老而又先进的护理理论、简便实用的操作技术、历史悠久的养生方法等顺应医疗卫生的改革和人们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整体恒动观思想指导下的中医护理更加重视“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和人体内外环境恒动统一的观念,且因疾病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演变过程,同受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的综合影响。因此,我们在护理病人时,只有遵循整体恒动观的基本思想,正确应用整体恒动的思维去观察病情,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疾病信息,方能进行恰当的辨证施护;也只有将整体恒动观思想融入到中医护理工作中,以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观点观察疾病的变化,探索人们持续变化的健康需求导向,施以合乎规律、科学、有序的护理行为,才能创造出精湛的护理服务。

3整体恒动观指导下的中医护理实践

中医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在整体恒动观思想指导下的中医护理,添加了新时代的血脉。传统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相结合,将赋予中医护理新的活力,以更好的思维指导临床实践。

3.1开拓辨证施护现代化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服务对象是一个整体的“人”,而不再是单纯的“证”,并由原来单一的疾病护理转变为从疾病到健康的全过程护理。因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到发病,机体一直在与其进行着争斗,加上疾病本身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以整体恒动观指导下的辨证施护,应从生物、心理、社会等多个角度出发,全面地、动态地研究、认识和解决人体对疾病问题的反应。为了实现中医护理现代化,将现代护理与中医护理的辨证施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临床施护的过程中,应结合专科护理特点,制订出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为护理提供更好的实践指南。同时结合中医学辨证求因的原则,遵循“急则护标、缓则护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三因制宜”等原则给予饮食、用药、情志、起居、对症护理及健康宣教等方面不同的中医护理指导。在临床路径和循证护理迅猛发展的影响下,中医护理也紧随步伐,关于各病种的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和中医循证护理如雨后春笋。张海燕[5]将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护理中,提高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满意度及生存质量,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芦金萍等[6]将循证护理与中医护理相结合应用于小儿腹泻的临床实践中,提高了护理工作的科学性、高效性和患儿的治愈率。

3.2创新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中医护理技术来源于民间,融于医疗之中,简便易行、直观安全。靠简单的仪器设备就可以开展护理工作,既方便又安全。一些技术,如艾灸、拔火罐、中药贴敷、穴位按摩、耳穴压豆、中药熏洗、中药足浴等,深受患者及健康人群的欢迎,这是正是中医护理技术的优势所在。但随着疾病谱的改变与科学的发展,中医护理技术需要继承,更需要勇于创新,一些新的中医治疗技术,例如中药离子导入术、针灸的电针与水针、穴位埋线等,都是融合了中医学理论与现代科学理论的创新技术,既能提高疗效,又能减轻护士工作量。赵保礼等[7]研究发现中药离子导入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青少年颈椎病具有费用少、见效快、无创伤、无痛苦、疗程短等优势,值得应用与广泛推广。因此,护理人员要善于利用现代技术为中医护理服务,创新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以便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3.3提高中医护理信息化为了迎接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医护理也不甘落后,将自身与现代信息工程技术结合起来,开发了一系列中医护理软件及光盘,给中医护理增添了新的活力,也开辟了中医护理研究得新领域。例如,张广清等[8]研制了中医整体护理电子病历系统,系统包括入院患者评估表、住院患者评估表、护理记录单、健康教育单、出院患者评估及指导等6个模块,并根据专科特点按病种分类,编制了标准中医护理计划;叶美玲等[9]制作了中医护理动画情景多媒体影音光盘及周凤等[10]研发了中医标准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词典等。这些中医护理软件及光盘,在适应时代变化的同时,也大大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同时也规范了中医护理工作程序及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3.4健全中医护理管理体系化中医护理在指导理论、护理技术操作及护理治疗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内涵与内容。全面统筹,建立科学高效的中医护理管理体系是中医整体恒动观指导下的内涵,也是施行中医整体恒动护理的一项统揽全局的关键内容。中医护理应跟踪国内外护理研究的最新发展方向,取长补短,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使其自身的研究与社会文化的进步相适应,与服务对象的健康需求相一致,始终保持强大的活力,以“整体恒动”的护理观,以“辨证施护”的思维方式,形成中国独有的中医护理学科,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护理模式。

4小结

篇6

关键词:中医儿科;多元化;辨证护理

辨证护理是中医护理的精髓,在临床运用上,已有学者通过实践,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护理学特点,摸索出了“病、证、症”3个层次护理的中医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新认识,对中医护理的实施,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但由于小儿在生理、病理上有其独特之点,中医辨证护理更应具有儿科特色。笔者认为,从儿科特点出发,中医儿科的辨证护理更应从多层面考虑。因此,本文在已有学者提出的“病、证、症”三个层面的护理基础上,试从多元性角度,探讨中医儿科辨证护理的特点和临床运用思路。意在完善中医儿科辨证护理的理论体系,指导中医儿科护理和儿童保育工作,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一、辨病辨证与辨症护理结合标本兼顾

辨病、辨证与辨症护理结合是中医护理实施的基本要求。辨病施护侧重于疾病病理变化的全过程考虑护理,重视病的内在实质的调理;辨证施护主要针对疾病阶段病情状态进行护理,针对病因,调整疾病阶段性的病变本质。辨病、辨证施护主要立足于病本质的调理,而辨症护理则是针对急症,为解除病标,缓解病情而设。三者结合,以辨病旋护指导辨证施护,以辨证施护充实辨病施护,以辨症护理辅佐辨病、辨证护理,三位一体,标本兼顾,相得益彰。儿科护理更须考虑小儿生理病理和病证的特殊性,做到病、证、症相宜,如:小儿“脾常不足”,易为六、乳食所伤而致泄泻,泄泻更易损伤脾胃,影响营养吸收。根据小儿病变特点,从病论护,应以保护脾胃、固本为原则,严格控制饮食,减少食量,选用清淡、易消化、富营养的流汁或半流饮食,减轻脾胃负担,保证营养供给,忌食肥甘厚味,及时补液,调摄寒暖,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从证论护,应以审证求因为目的,针对不同病因辨证施护。伤食泻者,护理以消食化积为主,延长进食间隔时间,给服神曲、山楂等消导之品,摩腹以消胀化积;湿热泻者,宜卧床休息,密切观察大便性状及全身病情变化,给服清热利湿中药,注意增液补津,忌辛辣炙博之品;脾虚泻更应加强饮食护理,少量多餐,经常服用健脾化湿之品,忌荤腥油腻、不易消化之食,或行艾灸、推拿法温脾胃助运化。当泻下急迫频数或伴呕吐不止者,则应先护其标,给予止泻、止吐,防止阴竭阳脱,恰当的对症护理有利于缓解病情,减轻病儿痛苦,提高疗效。只有准确把握辨病、辨证与辨症的护理关系,才能达到标本同护,全面调整脏腑功能的目的。

二、宏观与微观辨证施护结合客观准确

中医传统的宏观辨证法,仅靠医者直观感觉,由外揣内,对疾病本质进行认识,往往具有一定的主观臆测或片面性;而微观辨证则是利用现代医学的各种理化检测方法,直接了解体内的客观病理变化,并用中医理论分析其病变,归纳其证候,不仅能弥补由外揣内之不足,且能为内脏病变提供更加可靠的辨证依据;在宏观辨证基础上结合微观辨证,更能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疾病本质。中医护理以辨证为核心,护理措施的确定,也应以对疾病宏观的直观认识和微观的客观病理变化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尤其是小儿抗病力弱,易发病,病变迅速,在无病可辨,或出现“隐性证”,或证候复杂,或症状与病变不符的情况下,宏观认识往往只能处于模糊状况,而微观辨证则能对临床护理实施起到客观准确的指导作用。如小儿咳喘,早期咳喘不甚兼有表证,但肺部听诊呼吸音增粗,**线提示肺纹理增多,多由外邪犯肺或邪阻肺气所致,护理应以解表发汗,宣肺止咳,减除病邪对肺部侵害为原则,给服发汗宣肺中药,防腠理闭塞邪不外达。若咳喘逐渐加重,伴喉中痰呜,肺部闻及湿性哕音,**线可见大片均匀致密阴影,多为痰饮阻肺,护理应以宣肺、涤痰、定喘,消除肺部炎症为主,给化痰止咳剂或取肺俞、定喘穴行穴位注射,忌食油腻、甘甜之品,防助湿生痰。

后期咳喘症状消失,临床认为治愈,但肺部听诊仍可闻及湿性哕音,**线呈浅淡、散在、不规则片状阴影,说明息儿正气不足,病灶尚存,此期护理应着重于扶正补虚,增加营养,补养脾肺,并针对肺部病灶于背部肺俞穴及肺底部闻及湿哕音处拔罐,以利病灶吸收,加速肺部恢复。又如已有实验研究表明,小儿肺脾二脏病证易反复惟患上呼吸道感染及腹泻,其原因机理是肺脾气虚与体内微量元素缺乏及免疫功能低下关系密切,在以微量元素为指标的研究中,肺气虚证血清锌低下,与脾气虚证、脾阳虚证的情况相似。所以,经常给小儿服用健脾益气药物和含锌量较高的食品,可增强小儿肺脾功能,升高体内微量元素的含值,增强抗病能力,对预防小儿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辨病期护理随机应变

疾病具有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各阶段表现出来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特点也各有异,根据疾病的发展阶段和病理变化实施护理,称为辨期护理。由于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变证复杂,病期界线不易划清,病情变化难以揣测,治护措施准确把握的差异性较大,因此,掌握疾病的发展规律和由浅入深的动态变化,把握发展病期的病机和临床特点,是实施辨证护理的关键,辨期护理更针对阶段病变的主证,随病机应变,成效显彰。如小儿麻疹,病程一般可分为疹前期、见形期、疹没期3个不同病期,疹前期疹点未发,针对表证,护理当发散解表,助汗,驱邪外达;见形期热毒内蕴,疹点外透,护理重在清解邪毒,透疹外出,观察疹点透布顺序及色泽、形态、体温变化,透疹泄毒,补充水分,观察逆证;疹没期肺胃阴伤,更当养阴清肺,注意饮食调理,增加营养,助正气恢复。辨期护理还应结合脏腑病机变化、证候轻重浅深层次,作为决定护理措施的根据。

四、辨病势护理因势利导

病势是指疾病所表现出“证”的向上、向下、向内、向外的动态趋势和疾病证型变化、发展的趋势,它包括邪气发展之势和正气抗邪之势,是正邪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临证中辨别病势,以发展、变化的目光观察疾病的态势,顺势驱邪,辨势防变,因势利导,护理疗效可事半功倍。

4.1顺势驱邪

小儿神气怯弱,抗病力差,易感外邪,又因“纯阳之体”,受邪后易从热从火而化,邪热或充斥、或结聚,以致临床实证、热证较多。临证应审察邪气在表在里之动态趋势,根据邪势主流,采取恰当护理措施顺势驱邪。如:初感外邪,发热恶寒,病位在表,病势向外,护理当解外,顺势助汗驱邪外达,切忌凉水擦身,以防腠理闭塞,阻断病势外扬。病邪深入,或饮食郁滞,表现为但热不寒,病位在里,病势向内,护理当清内,但更须辨清邪势在上在下,或散或聚,予以清上或泻下;高热烦渴,热势散漫在上向外,当选气薄味轻之清热药,配合凉水擦身或针刺法,顺势透热降温,注意补充水分;热盛腹满便秘,热势结聚在下在内,当选气厚味重之泻下剂,配合润导或灌肠法,随势通里泻热,注意饮食清淡。

4.2辨势防变

小儿“心肝常有余”,热邪枭张,易内陷心包,引动肝风。临床当掌握小儿病变的传变规律,细致观察先兆症状,预测病变发展趋势,采取积极措施,将疾病控制在欲发未发或已发未盛之际。如小儿高热过程中,一旦出现烦躁不安,鼻柱发青,手足一时抽动,即为热盛发惊之兆,应积极降温、止痉,阻止病势的发展。

五、辨体施护因质制宜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阴阳生理平衡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昼夜消长发育不停,在变化中求平衡,所以具有脏腑娇嫩,易虚易实的特点,又因先天遗传和后天饮食结构、生活起居、地域差别的不同,儿童中存在着体质类型的差异。对于儿童的体质分类,李燕分为阳盛质、阴盛质和阴阳平和质三类,温振英以阴阳为纲,结合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分为阴阳平和型、滞热型、气虚型、阴虚型、气阴两虚型,也有分为正常、燥红、迟冷、腻滞、倦怠、晦涩等类型的,并认为小儿体质类型与疾病的病因、病机成正相关,体质类型不同,对疾病也有不同的易感性。如:肥胖小儿易患湿疹、腹泻、喘息;燥热质易患红臀、痱子,不易患水肿;阴盛质易患水肿,不易患红臀、痱子;营养性贫血多由脾气不足,生血功能薄弱造成;厌食多与嗜食厚味,久则伤胃阴,过食生冷伤脾则气虚,久致气阴两虚有关。因此以疾病为系统、以体质为背景,辨明体质差异,“因质制宜”确定儿童保育与治护措施,改善病理性体质,有助于未病先防和治病求本。

5.1辨体质综合调理

辨体施护也应从饮食营养调理、生活起居调护、慎用药物以及心理调理等方面考虑。如阳盛质小儿,感邪后易从热而化,护理应以清热润肠为原则:服用清热生津的药物,慎用大苦大寒伤阳之品,选食甘寒凉类食物,如苦瓜、冬瓜、萝卜、绿豆等,忌食辛热之品,如韭菜、辣椒、大蒜、羊肉等,多饮开水,保持蝻气通畅;衣着宜薄,以免汗出太过;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勤于锻炼,避免情绪烦躁,养成合群、讲道理的性格。阴盛质体质偏寒,多见于易感儿、久泻及贫血患儿,护理应温补脾肾,气血双补:服用健脾益气温阳的药物,宜食辛甘温补的食物,如羊肉、鸡、荔枝、桂圆等,忌食苦寒滑腻之品,如苦瓜、冬瓜、绿豆、鸭等;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多做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多予鼓励,少予训斥打骂,培养健康的精神情感。针对体质特点,采取综合措施调整不良体质,维护优良体质,有利于促进机体阴阳平衡,增强小儿抗病能力和疾病的康复能力。

5.2区分年龄段养护

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体质特点上存在差异,随个体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而演变为若干个不同的体质阶段,每个阶段内,体质随个体的自身发育,也存在着相应的差异,这就决定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对外界气候、环境的适应能力、御病能力及发病特点、病证规律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在小儿不同的生理阶段,根据其体质、发病及病理特点,区分年龄段按“因质制宜”原则制定不同的养护和预防保健措施,并随年龄增进而循序渐进,这也是辨体施护的体现和要求。

六、辨时护理把握良机

辨时护理是根据人体节律的规律变化,按不同的时间节律实施护理。人体生理与自然界季节、昼夜的阴阳变化有密切关系,人的生理病理应季节、昼夜节律的存在和周期性变化而变化,辨时护理注重天、地、人的统一。因此,顺应自然规律,掌握小儿在不同周期内的生理节律、疾病的发展规律与病变机理及药物作用的时间节律,并根据这些规律来观察病情,把握最佳时机,有的放矢地实施各项护理措施,能提高护理质量,取得最佳疗效。

6.1据昼夜节律观察病情

人的生理病理活动与环境、疾病种类以及时辰、气候季节有关,并随昼夜、季节变化呈现出多种节律性,能把握时间及疾病的节律性特点,可有效地观察病情及护理。小儿为“纯阳之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小儿发热体温常于下午或夜晚明显增高;支气管哮喘多发生于每年10月~次年3月,且在一天中深夜24时一次日3时(子、丑时)发作频繁,多因小儿肺气不足,卫表较虚,抵御外邪能力弱,冬春季或夜间寒邪较盛,寒邪侵袭肺卫,引触伏痰而致哮喘发作。

6.2据昼夜节律择时服药

按照人体的生理节律选择服药的最佳时刻,可使药物发挥最大的疗效。如:催吐、利湿、益气补阳药宜清晨或上午服,发汗解表药宜午前服,顺应人体气机的升浮进行,效果最佳;滋阴养血药宜于入夜服用;安神药和抗皮肤过敏药,一般在临睡前30min服下;助消化药宜在饭前10min服下,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充分与食物混合;对胃肠有刺激的药,宜饭后30min服,可避免或减少刺激,消除副作用;泻下药宜空腹服,可使药物较快地发挥最大疗效;定时发作性疾病宜发前服,以截其未发。同时,小儿药食亦可按季节选择,做到天人相应,春秋宜温补,冬宜大补,夏宜清淡。

6.3.据时间节律按时施针

人体气血在经脉中循行,随时间不同可出现周期性的盛衰开合,开时气血旺盛,合时气血衰落,依据气血按时盛衰的变化施以针刺,运用得当,收效显著。如:寅时为肺经气血旺盛之时,按照“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肺经实证,宜在气血流注肺经,肺气方盛的寅时针刺,泻肺经的子穴尺泽;肺经虚证,宜在肺经经气流注时辰刚过,肺气方衰的卯时针刺,补肺经的母穴太渊旧。

综上所述,根据中医护理特色,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的特殊性,从全方位探讨中医儿科护理的新模式,拓展中医儿科护理层面,是儿科临床的实际需要,有助于中医儿科护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和推广,提高儿童保育及儿科临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志华。王美兰。刍议中医护理之层次观[J].辽宁中医杂志,1998(9):柏。

[2]谭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气虚证与微量元素关系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1991(7):8-10.

[3]曾庆明,雷悦。略论<伤寒论>因势制宜治则[J]。江西中医药,1992(4):43.

[4]李燕。125倒夏季出生足月健康新生儿体质分型观察[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6(1):20.

篇7

关键词: 中医院校护理本科 病理生理学 教学效果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规律和机制的一门科学,其研究重点是研究疾病中功能和代谢的变化。病理生理学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课程,是一门涉及多项基础与临床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课程[1]。中医院校护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系统掌握现代护理理论与技能,掌握中医特色护理理论与方法,成为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护理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级专业护理人才。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的目的在于掌握护理临床工作中常见病理过程的理论知识,正确认识疾病时患病机体出现的各种变化、并初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护理学的临床课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2]。但是由于病理生理学这门课程的理论性强,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的归纳推理性,对于很多中医院校来说其教学时间有限,短时间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为了实现护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每一位病理生理学教师都需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近几年在护理学专业讲授病理生理学的经历,谈谈增强护理本科专业病理生理学教学效果的体会。

1.根据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修订教学大纲,整合教学内容。

中医院校护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系统掌握现代护理理论与技能,并掌握中医特色护理理论与方法,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且具有护理教学、科研和管理发展潜力的高级护理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病理生理学教学时既要保证学生学到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又要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以后的临床实践联系起来。当前护理本科专业病理生理学课时普遍被压缩了,这就使很多病理生理学教师在思考: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实现其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究竟有哪些内容需要讲授、讲多少内容比较合适;学生要自学哪些内容;什么内容是应该掌握的、什么内容是应该了解的等。因此,在现有情况下,我们对教材的选择必须以够用为原则,以适应需要为教学重点,选择适合护理本科专业的教材,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重新修订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大纲,体现护理本科专业的特点。病理生理学的总体知识点包括总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各论三个部分内容,这三部分环环相扣,具有连贯性。在讲授总论即疾病概论时,学生初次接触病理生理学,因此,教师除了完成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外,还要培养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此时我们可以选择举例法讲解病理生理学的重要性。但应注意,此时学生只学习了医学基础课程,对临床还很陌生,教师在联系临床的时候,应避免过于专业和单调。比如,在讲病因学中的发病原因时,生物性因素涉及病毒、细菌、真菌等,我们可以2013年上半年的H7N9禽流感疫情为例,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这一病因,明确其是最常见的病因。基本病理过程,主要指的是在多种疾病中都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热,缺氧等都属于基本病理过程的内容,是后面各论学习的基础。因此这一部分我们不仅要重点讲述,而且要讲透彻,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比如休克,休克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理过程,医护人员只有正确认识休克、掌握休克分期特点和各期表现,才能及早发现休克,争取最佳抢救时机,挽救病人生命。对于各论,即系统器官的病理生理学,它往往是前面基本病理知识的综合,所以在讲授时要结合临床实践特点,并兼顾之前基本病理过程知识的复习,讲授速度可以加快。

2.注重病理生理学与护理学的联系、注重中医理论与病理生理学理论新的结合。

病理生理学是护理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学生由医学基础课向临床学习的过渡,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强,知识内容较为枯燥难懂,对于学生来讲,他们不知道自己所学的知识在今后护理工作中应如何应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病理生理学时,应当注重病理生理学知识与护理专业知识的结合,使学生认识到通过学习病理生理学知识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认识病情变化的本质和演变规律,从而及早发现问题,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更好地协助医生工作。同时,鉴于中医院校本身的特点,护理本科专业学生会学习中医基本理论知识,所以在病理生理学教学活动中,还应注意中医基本理论与病理生理学理论新的结合。如在讲到休克这一基本病理过程时,根据休克过程中微循环的变化可以分成: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淤血期和微循环凝血期。这三个时期,血压的变化情况往往是病人的主要体征,其次像尿量、患者的皮肤、患者的意识等症状和体征也会有所改变,这就强调护理工作者在工作中要密切注意患者血压,注意患者其他体征、症状的变化等,从而将病理生理学的知识与护理工作联系起来,令学生切实感受到病理生理学对护理工作的理论指导作用。与此同时,中医认为休克属于“厥证”、“脱证”等范畴,我们在讲授休克时,可以对学生讲述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对其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中西医基本知识。

3.注重传统教学方法与新型教学方法的融合,积极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设备。

传统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模式,过多地注重传授病理生理学知识,多采用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的封闭式教育手段。这一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知识运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现在的教学活动中,病理生理学教师更多地选择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图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及PBL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及教师自身运用教法的能力而定。如讲授休克之前,可以先放几张临床上常见的休克图片,给学生以直观认识;接着讲到休克概念时,可以从人们对休克的最先认识再到微循环学说等讲起,复习微循环的组成及其意义,强调其功能变化对人体的可能影响,从而明确休克的概念。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把学生置于混乱、结构不良的情境中,让学生成为该情境的主人,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不断促使学生思考、探索、分析问题,学习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最终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此教学法体现出了很大的时空开放性,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限制。在新知识认构过程中,可以有机地将课内外、校内外、直接与间接经验联系起来。在问题解决中,学生综合各部分知识,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建构起与此相适应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炼信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等[3]。结合病理生理学的特点,可以在很多内容讲授过程中应用该教学法,比如肝性脑病。讲授之前,我们可以给学生出示仿真病例及相关问题,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将知识点与病例结合起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更多先进的教学辅助设备进入病理生理学的日常教学中。目前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最为广泛,在病理生理学的授课前,我们需要制作符合护理专业学生特点的多媒体课件,同时切记不能把过多的信息引入课件,避免课件内容多而繁杂,而导致学生理解力下降。BB网络教学平台现在已被很多学校应用,通过BB平台可以定向而有目标地对某个学生进行辅导,实时交流,实现因材施教。在我校的BB教学平台创建后,我们放入部分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同时利用其他功能如布置作业、在线练习等,有效增强了护理本科专业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效果。

病理生理学教学效果的增强是一个需要不断总结、不断创新的过程。对于中医院校护理本科专业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来讲,我们需要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中心,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注重病理生理学基础知识与护理专业知识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临床培养更多有知识有技能的专业高级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淑秋.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25(11):2254.

篇8

【关键词】护理工作模式;中国国情;现状;发展

1护理工作模式的回顾

1.1护理工作模式的概念护理工作模式是指人们对人、健康、环境、护理临床及康复等护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处理方法[1]。它是护理工作者应该掌握的一种理念、一种方法,在它的指导下,才能保证临床护理工作合理、科学、顺利的开展下去。护理模式的客观基础是护理实践,护理模式是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而发展的,是医学护理实践的产物[2]。

1.2不同护理工作模式的特点十九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先提出护理概念,把护理提高到“专门职业”的地位,她因此被称为“现代护理学的鼻祖”。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已有一些护理理论家们提出了不少护理工作模式,总结起来大致经历了这样的变化,即由功能制护理小组制护理责任制护理整体护理的过程[3]。

1.2.1功能制护理以医疗为中心,以单纯的完成医嘱和生活护理为目标[3]。这种护理工作模式解决了医护分工问题,有利于节省时间和人力,特别是在人员少任务中的情况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但是它在疾病与健康的认识上,强调以躯体疾病护理为主,护理人员关心的只是疾病而不是患有疾病的人。

1.2.2小组制护理由一组工作人员为一组病人提供护理的工作方法,由小组长负责小组的工作。小组的成员一般由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组成,组内带教帮扶。这种工作模式有利于责任到人,固定了护士与病人的关系,同时也有利于护理人员的传帮带。但此模式下,病人的管理权力只是停留在小组组长的水平上,不利于知识和技能的交流更新,而且也容易让年轻护士产生依赖感。

1.2.3责任制护理责任制护理是一种由责任护士对一组病人的身心健康负责的实施方式。责任护士对其所负责的病人做到8h在班,24h负责[4]。这种护理工作模式使得护理工作能够保持连续性,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不足之处体现在:护士仍局限于对患有疾患的病人的护理,尚未关心到所有人的健康[4]。

1.2.4整体护理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临床业务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5]。它要求护士在当班的时间内,对分管的病人从生活护理到基础护理,从疾病护理到心理护理全面负责,并将出院后保健指导均纳入护理日程[6]。其特点是:护理对象从病人扩展到全人类;护理范围从医院扩展到全社会;护理理论是系统论,基础方法是护理程序。

2我国护理工作模式发展状况

我国的护理工作是从建国后才开始实行功能制护理的,这远远晚于国际水平。到了80年代初,才引进了国外的护理理念,由传统的功能制护理转向责任制护理。到了90年代,袁剑云博士多次来华讲学,带来了“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新型护理工作模式,由于各地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整体护理并未在我国医院中彻底的实施,大多数医院采用的是多种护理模式相结合的工作形式。而后,总医院秦力君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按职称上岗-责任制-学分制”三位一体的护理工作模式。此举调动了各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推动了护理教学与科研,形成了护、教、研共同提高的好局面;同时稳定了护理队伍,有利于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7]。但是由于我国各地发展不平衡,这种护理模式也主要是在省市级大医院试点进行,尚未全面展开。

3个人的看法

3.1培养整体护理的观念前面已经说过,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工作模式是一种较为先进完善的护理制度,它看到了人的整体,即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也看到了整体的人,即患病人群、亚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虽然就我国的现状而言,全面开展整体护理模式不现实,但是黄波兰[8]等则认为应走出“整体护理”在国外适用,在国内不适合开展以及只能在大医院开展的认识误区,强调应引用国外的思想、观点和成功经验,而不应效仿硬件设施。所以培养整体护理的观念是每一个护理工作者必修的课程,而笔者认为想培养出正确且清晰的整理护理观念,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1改进教学模式护生在校期间,会学习到有关“系统化整体护理”的知识。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往往只有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没有实际的认知。主要的原因是教学和临床脱节,绝大多数教学单位并没有重视这一内容的临床实践工作,造成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局面。所以,学校应该改进教学模式,加大与临床的结合,让学生亲眼看一看护士是如何将整体护理观念落实在实际工作中,从而加深他们对整体护理的认识和理解。

3.1.2加强人文教育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不能仅仅是只完成治疗任务,护理人员托起的是人的生命,关怀照顾对疾病的康复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价值[9]。护理人员主动和病人沟通,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像对待亲人一样的关心爱护病人,将企业文化、宾馆文化引入到护理工作中来,将会对病人的康复起到不容小视的作用。

3.1.3临床工作细化整体护理包含护理哲理、护士的职责与行为评价、人员组成、标准护理计划、标准教育计划、护理品质保证等项目[4]。而我国实际上来说,护理工作分工较为粗条,远没有将整体护理的这些内容合理的包含。所以,按照整理护理的要求,将临床护理工作细化,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升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1.4扩大护理队伍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护士和床位的比例等远低于国际水平,一方面导致了缺乏足够的人手实施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一方面导致了病人在医院里得不到足够的关心和照顾,还有一方面导致了现有护理工作者的工作任务繁重。因此扩大护理队伍,尤其是扩大高学历高素质的护理人才队伍,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3.2培养科研能力护理科研是我国护理领域的薄弱环节,缺乏科研能力和成果使护理专业只能依附于临床医学,制约了护理专业的自身发展[10]。我国的护理专业要想探索到适合自己的护理工作模式,使整个护理事业取得迅速的发展,就必须要重视培养科研能力。只有不断的探索研究,我们才能真正找到适合我们自己走的路。

3.3按职称、学历分工各行各业都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启用,护理也不例外。护理工作繁忙琐碎,按照科室排班要求,基本每个人都要把各种类型的护理工作全套完成,高级人才和初级人才几乎不分彼此。这样的工作制度对于高级人才而言,显得大材小用;对于初级人才而言,也不足以刺激她们向上进取。所以应该采取按职称、学历分工的理念,调动各级护理人才的积极性,有人侧重于基础操作,有人侧重于管理协调,有人侧重于研究创新等等,这样对于实现护士事业和谐全面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3.4中西护理结合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医护理是建立在中医理论和实践基础上的,它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这也是把病人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制定出合理的护理方案,这种中医护理原则与整体护理的护理观念是一致的。我们应该综合多种学科,加强中西医护理的结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护理事业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春荣.护理模式的回顾与发展(综述)[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1.10,(5M145):90-92.

[2]尤黎明.对中国模式的护理专科化发展之路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7,7(8):21-23.

[3]文淑娟.护理工作模式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考[J]护理研究,2009.4,23(4):1046-1048.

[4]邱瑞娟.国内外护理工作模式进展[J]现代护理,2001,7(4):32-33.

[5]袁剑云,金乔,杜新柱,等.论系统化整体护理与“模式病房”建设[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2):118-120.

[6]王宁.新医学模式下整体护理对护士素质的要求[J].家庭护士,2008,6(6A):145.

[7]王玉玲,秦力君,李家育.护理工作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护理管理杂志,2002,3(2):28-30.

[8]黄波兰.开展整体护理须走出认识上的4个误区[J].护理学杂志,2000,15(1):43-44.

篇9

【关键词】手术室;老年人;人文关怀;人性化;舒适化;护理;运用与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175-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8月236例年龄>60岁患者,排除有明显的严重疾患,ASA>Ⅲ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护理学基础教科书教授的老年人护理方法[1],本文称为传统老年人护理法。

1.2.2 观察组采用积极人文关怀人性化舒适护理综合方法。手术前访视患者,了解相关病史资料、患者的基本情况、各项化验检查及相关检查结果等情况。完成基本护理工作的同时,引入人文关怀人性化舒适护理理念,主动介绍自己接近患者,通过细心观察,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作出评估,了解患者生理心理需求特点,而后针对患者特定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宣教、指导及情感的支持向患者介绍手术方式和麻醉相关知识,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提问,让患者了解手术及麻醉的全过程,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陌生感,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配合,并记录患者手术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内容。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完成基本护理工作的同时,进行人文关怀人性化舒适护理服务。护理人员要微笑,以亲切的眼神,关怀的语言与其交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创造一个既温和又严肃的手术气氛,对于暴露隐私或者造成患者心理或生理不适的操作,要向患者解释其目的和重要性,要严肃而耐心的和病人解释,以赢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同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暴露时间和创伤。摆放以符合手术操作需要和不影响生理功能且舒适为原则,注意保持患者肢体功能位,减轻患者的生理不适。全麻的患者要保持好关节部位,防止压迫血管和神经,非全麻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关怀,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老年人往往怕冷,输注液体时注意适当加温,而在术中则尽量保暖。手术结束后,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安慰和鼓励;和外科医生麻醉师一起将病人安全的送回病房,并交班。

1.2.3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实施前后的心理状态,两组患者手术24小时后对围手术期护理的评分,进行总结。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及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8位患者术后未拔气管插管进入ICU未参与评分,有228位患者参与评分。对照组113位,观察组115位。

2.2 两组患者手术实施前后的心理状态,对照组焦虑紧张心理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

2.3两组患者对医疗质量评价比较,观察组医疗质量评价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仅要求手术过程中医务工作者保护患者的安全,获得好的手术治疗效果,而且希望在手术的过程中减少痛苦和得到优质的服务。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患者必将逐渐增多。在我国,有关部门对人口老龄化也开始重视并制定相关政策,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和需要提供专门的服务。现阶段的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是基于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对人(健康人、亚健康人以及患者)的全面、整体的关怀和照顾[2]。人文关怀护理是以人为本,注重体现生理、生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人文精神的护理服务,是关心、爱护、尊重、帮助他人的更高层次的护理行为[3]。

舒适护理[4](comfort care)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它使人无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

作为护理人员,给予老人人性化舒适护理,了解老人的特点,就显得尤其重要。老年人能量来源减少,蛋白质分解代谢>合成代谢,脂质增多,体液、电解质水平较低且调节代偿能力差。器官中中枢神经系统萎缩,心、肺、肾、消化、生殖器官等功能减退,且异常增生现象增多,内分泌系统紊乱,骨骼、关节退行性变等构成了老年成年人不同于青壮年成年人特有的生理特点[5]。这些生理特点又使一些操作较成年人更加困难。对于可能造成不舒适的操作,要解释目的,操作时尽量做到轻柔,准确熟练,最大限度减少病人的痛苦。老年人代偿能力的降低也是护理工作需要关注的特点。每一位老年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经历,老年病人适应力差,生病离开家的住进医院周围都是陌生人,这样病人自然产生衰老孤独寂寞心理,进而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抵触医护人员,容易生气,不利于治疗和疾病的恢复。护理人员要细心观察老年人心理行为,解除老人的心理危机,获得老人的信任和配合。老年人护理需要护理人员有良好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较出色的人际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有时需要用语言结合手势来表达。尊重优待老人,针对不同老人的不同心理特点通过交谈并结合体贴、专业的护理,使老人认同医院的治疗和护理工作。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对手术成功和术后康复至关重要。护理人文关怀的本质是以“整体人的生命价值“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体现在专业性关怀行为中[6]。增强他们对医护人员的信赖,解除不良心理状态,增强信心;让老人感到和受到优待,而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结论 积人文关怀人性化舒适护理综合方法改善了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心理状态,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对医疗质量的评价,有利于患者度过手术期。

参考文献

[1] 范荣兰,何利。老年护理学[W]。第1版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

[2] 李遵清,李传平,岳淑英,等。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6,21(1):12-13.

[3] 王艳慧,吕艳丽,韩明娟。对癌症晚期患者的人文关怀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1,1(2):180.

[4] 张宏,朱光军。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护理进修杂志,2001,16(6):409.

篇10

【关键词】人文关怀儿科护理教学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随之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由于患儿自我表达能力差,认知能力不足,自身抵抗力弱,容易受病原体的感染,疾病种类繁多且复杂,需要得到更多的保护,且患儿多为独生子女,如果儿科护士在行针或护理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跟家长发生冲突,遭到家长的责怪。因此,要求儿科护士不单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还应注重人文关怀,减少护患矛盾。所以对护生不仅要重视专业教育,同时还应加强人文教育,提高护生人文关怀的能力。为了使护生能树立人文关怀理念,能将人文关怀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儿科护理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的价值,笔者认为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融人文关怀理念于儿科护理教学。

1.人文关怀的基本内涵及其重要性

1.1人文关怀的基本内涵 医学上的人文关怀亦称人性化服务,其核心思想是把人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即关心病人、爱护病人和尊重病人[1]。

1.2 人文关怀对儿科护理的重要性 由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当其生病住院时,不懂描述病情,甚至不配合医护工作,同时家属紧张焦虑,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引起家属的投诉。这样,护士既要配合医生医治小儿机体上的疾病,又要顾及多个家属的情感需求,儿科护理工作较成人护理更复杂,医疗纠纷也相对较多,这就需要儿科护士更注重人文关怀知识的学习,在关注疾病的同时,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要,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1.3融人文关怀理念于儿科护理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医学模式和现代整体护理模式的不断推进,护理服务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人们的健康需求不断扩展,“人文精神”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独特价值。护理形象不只是外在形象,还应注重内涵修养的提高,而人文关怀能促进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故将人文关怀理念贯穿于儿科护理教学非常必要。

2.如何融人文关怀理念于儿科护理教学

2.1提升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 不断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是有效进行人文关怀教育的重要保障。教师在提升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强人文关怀理念的学习,言传身教,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严格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关心爱护学生,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多为学生提供成功学习的体验,帮助学生建立到临床工作的信心。这样,既把人文关怀理念教给了护生,又让护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人文关怀,体现了人文关怀的双向性。

2.2 情景教学,加强人文教育的渗透 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传授护理知识与传播人文精神结合起来,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将人文关怀内化为护生的自觉行动,让人文情感渗透在操作环节中。例如:在“青霉素皮试”护理操作中,教师要设置情景,一位护生扮演患儿,一位护生扮演家属,教师示范教学,对患儿及家属态度和蔼,语言温顺,鼓励患儿的同时安慰家属;操作时遵循无菌原则,动作轻柔,熟练,让患儿及家属放松,使患儿及家属处处都能感受到护士给予的关爱和温暖。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进行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生命的意义,体会人文精神的真谛及价值,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职业道德素养,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2.3在临床实习中实践人文关怀的理念[2] 人文关怀的养成来源于医疗实践,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护生在儿科疾病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以鲜活的事例对护生进行医德医风启发式教育,让他们了解医疗法律法规、卫生行业纪律对医德医风的要求,告诉他们在为病人服务时,如何实施人文关怀,把人文关怀素养与临床实际结合起来学习。

2.4护生在亲身实践中提升人文关怀素质 在儿科护理实习阶段,各项护理操作技术相对不熟练,护生往往容易紧张,为减少护生和患儿及家属之间的矛盾,日常护理工作中使用恰当的语言(包括安慰性语言、赞美性语言、解释性语言、告知性语言、鼓励性语言、形体语言 、询问性语言等)达到护患间的沟通,护生对婴幼儿多抚触、楼抱,善于用玩具逗其开心,对比较懂事的患儿可通过讲故事、玩游戏、询问一些学习、生活方面的需求,调节护患关系及患儿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尽快消除陌生感和“怕打针”的恐惧心理,减轻患儿痛苦。良好的沟通既体现了人文关怀,又可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矛盾。

2.5到社会幼儿机构体验 为了拓展学生在课堂所学的知识,更深一步地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及行为,教师可组织护生进入幼儿园、社区、孤儿院等和幼儿亲密接触,了解幼儿的心理,提高护生和幼儿的沟通能力,更好的为临床护理服务。

3.讨论

倡导和实施人文关怀是顺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必然要求,它的作用和地位在护理工作中日益突出。融人文精神于儿科护理教育之中,加强对护生开展人文关怀理念的教育,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精神,才能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但面对人文关怀这样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如何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全程融人人文关怀仍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护理人员实施人文关怀与自我保护行为之间仍存在较多的矛盾和冲突,受人力资源不足因素的影响,人文关怀的开展范围还十分有限。因此,还应尽快加强上述方面问题的研究,进一步理顺实施人文关怀的各个环节才能更好地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满足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篇11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护理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护生从学校的课堂来到病房进行学习,短期内适应不了临床教学方法,为使护生尽快适应,掌握临床实习学习方法,多年以来将护生入科的第1天作为入科教育日,目的在于使学生在短期内尽快熟悉病房的环境,了解规章制度,较快适应实习生活,保证和提高实习质量,我们的做法和体会如下。

科室概况 护生进入护理临床实习一般实行轮转,对一个陌生的环境如何能尽快适应,影响进入工作状态的进度。因此,帮助熟悉环境是帮助护生独立工作的前提。带教教师对每批实习生.都要向其介绍病区的环境、病房结构、主要设施,治疗室各类药品物品的放置,物品的终末处理,医护人员,科室的专业特征,病人所患的疾病、护理工作制度及有关要求等。帮助他们消除陌生、紧张及恐惧感,树立实习的信心。

纪律和职责 良好的纪律是约束学生行为、帮助学生顺利达到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可通过口头宣讲和发放守则等方式,让学生自觉遵守。如,不准迟到,早退,无特殊理由不得请假。确因病或特殊情况不能坚持实习时,必须办理请假手续。请假一天由护士长批准,两天以上有护理部主任批准,开出请假条,病假须有医院诊断证明,口头方式或电话请假无效,不得私自换班。每周的各种讲课,休息的同学必须参加等。讲解各班职责及工作流程,使实习过程中便于遵照执行。

法律意识 临床护理教学是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进行的。首先要明确护生的法律身份,让护生知道只有在执业护士的严格监督和指导下,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才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对有疑问的问题,应请带教老师核对后再执行,不能有侥幸心理。结合以往出现的差错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用实例让护生认识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让实习生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增强工作责任心和法律意识。[1]

沟通技巧 指导学生学会沟通与交流。

和谐的护患关系无疑是患者配合护生实施各项护理操作的前提。因此护生在平时工作中,除了协助老师完成常规的工作外,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要培养同感心,有了同感心才能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才能理解和护理好每位患者。要多巡视病房,及时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患者切身体会到护生对他们的关心和尊重, 能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增加了患者对护生的信赖和配合。.

护理礼仪 端庄的仪表与优美的体态.实际上是一种无声的语言[2],再加上和蔼的态度、微笑的表情、动听的语言,不但能留给患者良好的第一印象.而且能引发患者精神上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增强患者对实习生的信任感。因此,要对实习生诸如从打接电话、迎送病人到护理操作、着装礼仪等细节多做示范,并要求实习生掌握服务用语和禁语。

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 带教老师进行各项基础护理知识及专科疾病护理常规的讲解,如肌肉注射,静脉输液,皮试的做法,颅骨牵引的护理、脊柱患者翻身方法,颈椎,腰椎术前术后常规护理,带教老师讲解、示范为主,鼓励护生多看、多问、多动手。基础操作在示范操作规程的同时,尽量多传授临床经验,着重突出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强调三查七对,无菌原则和爱伤观念。

双向反馈[3]告诉学生, 科室在每批学生实习完出科前,必须进行理论及操作技能考核,由护士长与带教老师参加监考及问卷,记录成绩,并请各带教教师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作风、劳动纪律、实习态度、业务水平进行总结。评选优秀学生,实习结束上报护理部。根据激励理论,一定的外部刺激可以激发人的行为动机。征求护生对带教的意见和要求,分析总结,改进、促进了护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充分有效的入科教育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学生良好的依从性;增强学生的纪律观念,有效减少违纪事件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增强学生对职业特点和职业道德的认识;加快学生适应临床护理。因此,入科教育在护理临床带教中是必不可少的.是护生实习的第一步,且是极其重要的一步,带教教师要引起足够重视。

参 考 文 献

[1]赵小平.护理临床教学中医疗纠纷的防范[J].中华护理杂志,2006,28(12):948.

篇12

关键词: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初探

一、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合理性

中国传统护理理念实质是中医护理理念。大量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温疫论》等中,多方面强调“三分治,七分养”的天人合一的辩证整体护理的作用。

中国传统护理理念的基本特点首先是整体观。重视人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内在脏腑器官之间,心理、生理功能活动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其次是辨证论治。传统护理根据阴阳、五行、四诊、八纲、脏腑辨证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针对性的辩证施护。再次是“天人合一”的人文主义色彩。儒道释养生护理理念把人生命看作是天人和谐的社会的、自然的、精神的存在,强调人的重要性和价值。

中国传统护理理念总结了中医学中整体辩证施护的特色,形成中医护理学治疗和护理不分、预防与护理不分、养生与护理不分的特点。中国传统护理把人看成社会的人、道德的(精神存在)人、自然的人、整体的人,强调辩证协调护理,对构建“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有着积极的意义。

实质上现代护理理念以整体人为核心,从生理、心理、社会的角度,肯定人的健康在其生命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这与中国传统护理理念中“天人合一”的整体辩证和谐的养生观是相通的。

二、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必要性

十九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掀开了现代护理学的历史。中国现代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在后,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护理理念的影响,至今还没有自成体系的先进护理理念。

在生物医学模式统治时期,医学领域内形成了技术至上、技术万能的观念,未能对人的心里、精神和价值、尊严给与充分的关注。

二十世纪60年代受西方人本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护理工作的重心由“疾病护理”转变为“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甚至“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护理活动更注重人的整体性、自主性、权益性及价值意义。目前,现代护理理念的发展趋势是注重护理技术的同时越来越注重整体人的辩证和谐的生命价值。

中国特色护理理念应融合中国传统护理理念中的辩证和谐的人文精神和西方现代护理理念中的人性、人道、人权的人本主义精神,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互补,把病人看成是具有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信仰等各种需要的整体的人,在维护人的健康权力和人性的完善中构建中国特色的“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模式。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护理理念

(一)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人文思想基础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的发展,实施“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要求更加注重对生命的内在质量的关怀和人格尊严的完善,使护理理念中的人性化护理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成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内在动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权;就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随着人类对自身价值的不断认识和尊重,中国特色护理理念将会更加珍爱和敬畏生命;更加关注人们的身心健康,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更加注重从伦理学、心理学、美学、法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角度提高人性化护理服务水平,最终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渗透到护理实践的各个领域,推动我国护理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主要内容

以人为本观。“以人为本”是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观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为中心,对人的生存意义、人的价值以及人的自由和发展的珍视和关注的思想。中国特色护理理念发展方向就是要重新认识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理解生命的意义,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加强人性化服务。

整体护理观。整体护理观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科学护理程序为工作方法,以独立地为服务对象解决健康问题为目标,充分展示护理专业的社会价值和护士自身价值的原则。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

辩证施护观。辩证施护观是根据每一护理对象的不同情况,予以针对性的不同护理。因人施护是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心理和精神状态、文化背景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因时制宜护理是根据四时气候,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因地制宜护理是根据环境地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

依法施护观。整体护理是程序护理、规范护理、责任与权利护理,也就是法治护理。依法施护观就是护士依法办事,依法护理,明确护患双方的责、权、利,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在保证病人生命和健康权的同时,确保护理人员的利益不受侵犯。

和谐施护观。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关系。和谐施护观要求医学、药学、护理学和谐发展;临床、社区、家庭护理和谐发展;传统护理和西方现代护理融合发展;技术护理和人性关怀协调发展;医护患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道施护观。人道施护观就是关爱生命、敬畏生命,强调尊重个体的生命本身,尊重和爱护他人,强调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权利,维护人的自由和尊严,关心人的幸福。它是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人道主义护理。人道主义精神应贯穿人生的生老病死四大环节,包括临终关怀护理。

循证施护观。循证护理定义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它是一种“遵循证据的护理”,将不可避免地取代经验护理,从而有效推进护理专业独立健康发展。

理念创新观。要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国际先进护理理念的要求,理念创新的任务较重,必须坚持求真务实之风,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大胆吸收、融合和借鉴中西方人文护理理念的合理因素,适时地构建中国特色的护理理念,为护理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实施整体护理是护理改革的根本任务,以人为本是内在动力,辩证施护是科学方法,依法施护是制度保障,和谐施护是必要条件,人道施护是道德要求,循证施护是技术要求,理念创新是先导。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用中国特色“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武装学生头脑,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民满意的“白衣天使”。

参考文献

篇13

医院培训方案一为使新聘的临床医生充分了解医院的文化发展建设过程及办院理念,了解工作岗位特点和要求,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特制定新聘临床医生岗前培训计划u,具体安排如下:

一、培训机构:

岗前培训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培训目的:通过有效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尽快适应我院的工作环境,有效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医院岗前培训方案医院岗前培训方案。

二、培训时间:即报到的第一天起培训。

三、培训地点:医教科办公室

四、培训内容:

(一)医院概况(人力资源培训内容)

1、院训(团结、诚信、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2、服务承诺:“心贴心的服务、手握手的承诺”;

3、医院的基本概况(发展史及远景);

4、医院的行政组织结架;

5、医院奖罚制度;

6、学习员工手册;

(二)医教科培训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2、《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3、《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三)质控科培训内容:

1、府城医院核心制度手册(发放至个人);

2、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法规汇编;

3、住院病历质量管理实施细则;

4、府城医院医疗文书奖惩补充条例;

5、运行病历考核标准(发放至个人);

6、终末病历考核标准;

7、新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8、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9、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发放至个人);

10、处方评价标准(发放至个人);

11、府城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目录(发放至个人);

12、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13、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发放至个人);

14、药品临床使用培训后进行考核习题。

15、《抗生素管理制度》;

16、《抗生素类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实施方案》(试行);

院感培训内容: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1、医院感染相关概念;

2、手卫生;

3、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4、职业暴露;

5、无菌操作基本常识;

6、医院感染报告报告制度;

7、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

8、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9、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0、多重耐药菌报告流程;

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1、传染病报告组织机构职责;

2、传染病的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

3、传染病信息报告;

4、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

5、常见传染病的诊断;

6、考核与评估;

(五)医务科培训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3、《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

4、《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5、《首诊科室与首诊医生负责制度》;

6、《三级医师负责制度》;

7、《值班、交接班制度》;

8、《处方制度》;

9、《转院、转科制度》;

(六)急救知识培训(重症医学科)

1、心肺复苏;

2、输液反应;

五、授课形式:幻灯片形式进行授课。

通过学习以上内容,以书面形式,谈谈此次岗前培训的心得,并融入到今后工作中,如何体现我院的院训精神及服务承诺,期望在今后的培训中不断优化培训内容。

医院礼仪培训方案二医院服务礼仪培训是医院应该重视的一门培训课程,因为医院的医护人员不但要有专业技能知识,专业临床护理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医德和主动热情的服务意识。只有这样我们的医院才能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获得好评,得到患者的认可。

医院服务礼仪培训主要为您建议参加培训对象,分析服务现状,以及怎么完善医院服务等。

医院服务礼仪培训对象

医院服务礼仪培训是医院的所有医护人员应该参加的培训课程主要培训对象有:医院经营人员,医生,医师,护士,医务人员,导医,营销人员,项目管理人员,药剂师,医技人员,煎药人员,医院收费人员,后勤工作人员等医院的所有工作人员。

医院服务礼仪培训现状分析

1、患者满意度差

某医院项目人员曾经对患者满意度,医护服务状况等对医院的服务品质做过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医院的府服务状况和服务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患者大多在抱怨医院收费不合理,医院的护理工作不到位,医院饭食不好等各方面的问题,所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要给予重视,做好改进。

2、服务流程不和谐

调查中发现医院的服务流程有待改进,各部门之间不协调,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要对医院的所有服务流程包括住院服务流程,出院流程,手术流程,看病流程等进行改进。

3、医护人员不注意自己的言行

调查发现很多病人反映医院的医护人员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上班期间有吵闹现象,这在医院是绝对不允许的,医院和其他的工作单位是有区别的,这样会严重的影响病人的休息。

医院服务礼仪培训完善服务质量

医院要解决目前的问题,进一步将优良的服务塑造医院的特色,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规范员工的服务行为就必须对医院进行礼仪培训,具体要做到:

1、提前做调查

在培训之前提前通过各个途径做调研,看看医院现存问题是什么,有哪些地方是患者不满意的,有哪些地方是员工不满意的,因为只有你的员工满意了,他才能很好的为患者服务,然后再找出病因对症下药。

2、进行礼仪培训

知道了病根就可以对症下药了,可以请一位知名的而利益培训师给员工做礼仪知道,礼仪培训师一般都会从员工平时的仪容仪表,个人举止,与患者沟通,问候,医德素质,交际等进行培训,让医院的医护人员正确的认识医院服务,从外表和内在进行改进,完善服务质量。

3、实施服务礼仪比赛活动

篇14

【关键词】 《黄帝内经》;医德;医学养生道德;医学治疗道德

医学道德简称医德,即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医务人员在医务活动中的职业心理素质、职业精神品质和职业传统习惯,是以善恶标准评价医务人员品质和依靠社会舆论、内在信念、传统习惯来调整医患之间、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黄帝内经》的问世,使中医的医德有了最早的文字表述和阐释。《内经》概括和总结了当时医家对医德的认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医德思想,宣告了中医医德理论的诞生。《内经》中的医德思想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可以分为医学养生道德、医学预防道德、医学治疗道德和医学护理道德四个方面,其中,医学养生道德是指,包括医生在内的所有人的养生思想和健康观念都具有鲜明的道德视野和伦理价值;预防道德是中医医德的突出特点和重要方面,《内经》是预防医学的典范,“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治疗道德也叫临床道德,是指医护人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伦理道德,《内经》为后世临床开辟了个体心理疗法的先河;护理道德是中医医德的有机组成部分,《内经》对中医护理道德进行了朴素总结和全面阐述,奠定了护理道德的基础,从生活护理、精神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和药疗护理等方面确立了基本道德规范。限于篇幅,本文只对《内经》中的医学养生道德和医学治疗道德进行分析,并就《内经》医德思想对医学生德育的启示进行探讨。

1 关于医学养生道德

医学养生道德指的是,包括医生在内的所有人的养生思想和健康观念都具有鲜明的道德视野和伦理价值。《内经》中的养生道德思想受道家思想影响颇深,崇尚道家所提倡的清心寡欲、怡然自安的道德观,如在《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号召人们遵循道家自然无为的养生之道去生活,指出养生道德的核心在于“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并论述了上古真人、至人、圣人和贤人养生所达到的境界,其中,圣人可以“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古人的生活习惯和养生理念是“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自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故也”。古人通过“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达到了健康长寿的目的。而“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这种放纵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观念,会引发多种疾病,“故半百而衰也”。所以,在《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强调,聪明人在没病时,就注意养生,而愚蠢者在发病时,才知道调养,所谓“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在《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还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思想,并阐述了四时养生原则,认为在天地四时之气的变化中调摄好精神情志是养生的关键,即“春气之应,养生之道”、“夏气之应,养长之道”、“秋气之应,养收之道”和“冬气之应,养藏之道”,提出了“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的命题,指出“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可见,讲究养生之道,追求合乎道德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平和阴阳、“形与神俱”,就是《内经》所认可的最高养生道德。

2 关于医学治疗道德

治疗道德也叫临床道德,是指医护人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伦理道德。

《内经》指出,医者在治疗中所具备的伦理道德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熟练掌握医术,诊断全面周到

《内经》认为,为医者要熟练掌握医术,且要精益求精,善于掌握运用色脉诊法,结合时令气候、具体病情,力求诊断全面周到,必须“审于分部,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诊必副矣”(《内经·素问·疏五过论》);医生在临证之时,必须认真诊察疾病,精神、形态、舌象等都为望诊所必察;呼吸、语言、声音、气息等都为闻诊所必审; 问诊应耐心细致,反对“诊病不问其始……妄言作名”(《内经·素问·徵四失论》)的草率做法;切诊要虚心凝虑,专心致志,举凡脉象、肌肤、胸腹、手足都为切诊所必循,“能合脉色,可以万全”(《内经·素问·五脏生成》)。医者只有四诊合参、综合分析,才能全面掌握病情,避免治疗差错,做到“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而“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上工十全九;行二者为中工,中工十全七;行一者为下工,下工十全六”(《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上工平气,中工乱脉,下工绝气危生。故曰:下工不可不慎也”(《内经·灵枢·根结》);“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下工刺其方袭者也,与其形之盛者也;与其病之与脉相逆者也。故曰:‘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己病。’此之谓也”(《内经·灵枢·逆顺》)。所以,《内经》要求医者要努力成为上工,不断提高临床水平,“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问其病,知其处,命曰工……故知一则为工,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2.2 熟悉体贴病人,实施个体心理治疗

《内经》认为,病人是本,医生是标,即“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 (《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始终以病人为核心,要全面考察病人的社会背景、个人生活、心理状况等,“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贫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怯之理”(《内经·素问·疏五过论》);要耐心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熟悉病人的心理变化,有的放矢地治疗。《内经》把五种针法中的“治神”列为第一,“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就是强调医生在临床施治时要集中精神,体贴病人,与病人沟通,把握时机,“经气己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神无营于众物也者,静志观病人,无左右视也。义无邪下者,欲端以正也。必正其神者,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内经·素问·针解》)。可见,《内经》为后世临床开创了个体心理疗法的先河。

2.3 施治一丝不苟,切忌粗心大意

《内经》提出,医者在看病施治时必须一丝不苟,切忌粗心大意,“诊有大方,坐起有常,出入有行,以转神明。必清必净,上观下观,司八正邪,别五中部,按脉动静,循尺滑涩,寒温之意,视其大小,合之病能,逆从以得,复知病名,诊可十全,不失人情。故诊之,或视息视意,故不失条理,道甚明察,故能长久”(《内经·素问·方盛衰论》)。在《内经·素问·徵四失论》中,指出了那些看病草率的庸医所造成的四种过失:一是诊治中弄不清疾病的阴阳属性,“不十全者,精神不专,志意不理,外内相失,故时疑殆。诊不知阴阳逆从之理。此治之一失矣”;二是学术不精,盲目行医,“受师不卒,妄作杂术,谬言为道,更名自功,妄用贬石,后遗身咎。此治之二失也”;三是辨不清病人的社会、个人生活、精神心理等状况,“不适贫富贵贱之居,坐之薄厚,形之寒温,不适饮食之宜,不别人之勇怯,不知比类,足以自乱,不足以自明。此治之三失也”;四是不问发病原因,“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为粗所穷。此治之四失也”。因此,医者必须德行高尚、精神专一、认真负责,否则,就会在诊治上出差错。

在《内经》中,黄帝、岐伯、雷公都是“圣人”、“至人”、“真人”和“贤人”的代表,也是古代众多医家道德形象的化身,他们那种谦虚谨慎、礼义待人、敬重对方的医德风貌,同样值得我们当代医学生学习。笔者认为,《内经》中的医德思想对医学生德育的启示在于:作为当代医学生,要成为一名好医生,必须具备《内经》中所要求的“三高”: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高度的责任心。同时,还要树立以下四种观念:一是树立生命至上的生命观;二是树立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三是树立高度敬业的职业观;四是树立良好医貌的礼仪观。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塑造为一名心慈术精、品正貌端的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