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汽车节能减排措施范文

汽车节能减排措施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1:2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汽车节能减排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汽车节能减排措施

篇1

【关键词】汽车污染;节能减排;技术措施

目前,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汽车尾气的影响,严重影响到人们生活的环境并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所谓节能减排,就是要在能量资源和物质资源节约的基础上,有效减少三废和噪声等有害物的排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要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应该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这也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需要,也对于维护社会环境的长远利益具有重要影响。

1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及危害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汽车都使用汽油、柴油作为动力燃料,为此,汽车向大气排放的废气污染物主要来至排气管、曲轴箱和燃油箱。根据油品成分以及燃烧方式,其汽车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含铅化合物、苯丙芘及固体颗粒物等。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在目前监测和实验数据分析下有200多种,其主要危害包括对环境和值被的影响。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阳光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它和大气中的其它成份结合易形成光化学烟雾。对人和动物健康的危害主要为引起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恶化、头痛、呼吸障碍、损害肺部功能以及刺激眼睛导致红眼病的发生等。光化学烟雾还能影响植物的生长、降低大气的能见度、破坏建筑材料、加速橡胶制品的老化和龟裂等。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最高,其物理特性表现为无色无味,易被人体吸入。当其与体内的血红蛋白相结合时,会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导致血液载氧能力下降,减少血液对人体组织的供氧量,使得身体内部组织缺氧,引起头痛等症状,重者窒息死亡。

2汽车实现节能减排的措施探讨

2.1深入研究涡轮增压和燃油直喷技

术相结合的新动力技术所谓涡轮增压技术,是指为了实现大幅提升输出动力,并不对于发动机排量进行改变,但增加发动机的进气量能够利用相关的涡轮增压器得以实现。所谓燃油直喷技术,一方面能有害物排放有效降低,另外还能使得车辆的加速响应性得以改善,通过汽油直接喷入气缸内的方式,使得进气道喷射时形成壁面油膜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这特别适用于发动机尚未暖机的情况,使变工况时对空燃比的控制得以改善。缸内直喷式汽油机比进气道喷射汽油机的充气效率提高了10%左右,也大大降低了爆震倾向,使得汽油机的热效率提高,压缩比可提高1.5%-2%,具体表现为受爆震限制的点火时刻可提前若干曲轴转角,还能有效降低燃油耗约2%左右。稀薄混合气分层燃烧由于汽油直接喷入气缸而得以实现,这样有利于低负荷工况时的空燃比的提高,一般可以提高40%左右。

2.2优化设计燃烧室思考

优化设计表面积小、无窄隙容积的紧凑型燃烧室,其产生的HC排放物较少。火花塞装在中央位置,火焰传播距离短,使混合气燃烧迅速而且比较完全,因而HC排放物减少,而且油耗低。燃烧室内有意形成的紊流也同样会使燃烧加速。经这样优化的燃烧室,在λ=1的工况下,能达到良好的HC排放特性,并能提高发动机的稀燃能力。

2.3发展净化汽车尾气技术

分析净化汽车尾气技术,可以把汽车尾气中的原有毒气体,通过再生更新三元催化剂的作用,转变为无毒气体,然后再向大气中排放,这样无疑能够使得大气污染有效降低。三元催化剂再生方法主要包括烧炭、除毒、氯化更新和还原四个部分。要想很好溶解处理环保发动机进气门上的胶状沉积物和固体沉积物,就可以利用醇和异构体醇、强极性溶剂醇的极易产生过氧化物的特性。这样,大量富氧离子在燃烧时就会产生,高温氧化环境就会在排气系统和环保发动机燃烧系统中形成,积碳、硫磷化学络合物就成为可能,得以实现高温氧化成气体而排除,还可以把锰沉积物高温汽化成可挥发物质排出。EGC则是反应剂的主要成分,这是种强助燃剂,主要应用在火箭、导弹发动机上,能够高温氧化环境在环保发动机燃烧系统和排气系统中更加明显,这样能够促进作用。活性剂还能够物理溶解相关的燃烧系统沉积物,预防沉积物在燃烧系统和进气系统中产生。

3精心呵护汽车发动机

3.1使用更精细的滤清器

滤清器在复杂的汽车系统中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易耗品,直接影响到汽车尾气排放,以及相关的汽车发动机的保护问题。如果能够使用性能优良的滤清器,则会保证发动机高性能运行,使得提供发动机清洁的空气和机油工作正常,发动机寿命不断延长,充分燃烧燃油,使得有害气体排放有效减少。在涉及到相关的高排放标准的汽车中,滤清器的更新换代则是其中关键内容。

3.2使用高性能、低黏度的油

发动机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其中内部的摩擦所消耗就能够占到30%左右,这样,要想满足节省燃油效果,就应该通过减摩性能优异的机油来实现,这也是说明,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的排放能够有效减少。尽管个体的减排效果不明显,但是需要指出,相比于每星期少开一天车,使用节能的机油,产生的节能减排效果则要明显得多。

3.3使用优质燃油

如果汽车使用的燃油品质差,则对于用车环保发动机油具有较大影响。如果燃油含硫量高,这样就能直接影响以氧传感器为中心的空燃比反馈控制三元催化净化系统,使得三元催化剂、氧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发动机功率也相应降低,点火温度有所提高,点火迟滞相应增加,造成了三元催化器中毒失效。

【参考文献】

[1]刘兰剑..中国汽车节能减排政策与美、日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6).

[2]于启武,李建茹.北京发展节能环保汽车的节能减排效果分析[J].价值工程,2012,31(27).

篇2

中图分类号:U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2-0049-03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然而在汽车工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也给环境和能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2000年中国机动车燃油消耗量占石油销量的1/3左右,2010年上升到43%,2020年将占到石油消耗总量的57%。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机动车已成为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的主要污染源,各种迹象表明,能源和环境已成为制约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倡导低碳生活,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 我国汽车行业节能减排现状

1.1 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变化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我国汽车保有量呈快速增长趋势,2008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5099.61万辆,2009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6200万辆,2011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亿大关,在2010年的统计中,微型客车和轿车占84.81%,出租车占2.78%,客车了3.8%,卡车占7.59%,公交车占1.01%。由此可见,微型客车和私家车在城市的车型构成中所占比例较大。

1.2 不同车型的排放特征分析 轿车和微型客车一般使用汽油作为燃料,这两类车型的CO排放占机动车总排放的86%,HC的排放占83%。随着社会轿车保有量的增加,这两类车的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会继续增加。

卡车一般使用柴油作为主要燃料,由于长时间处在高速工况下,NOx和颗粒物排放较多,分别占总排放的63%和34%。

公交车也以柴油为主要燃料,由于不停的起步、加速,导致颗粒物和NOx的排放量增多,分别占公交车总排放的46%和63%。

出租车每年大概行驶13万公里,且现在大部分城市用出租车都是使用两种燃料,以天然气作为主要燃料。由于改装后的发动机无法达到理想的燃烧状态,因而导致出租车的排放污染较为严重。

2 我国汽车行业节能减排的措施

2.1 汽车工业节能减排政策支持 近几年,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和实施了多向汽车相关政策法规,重点从技术标准加严、税收优惠等方面,来提升汽车行业的节能减排水平。自2012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对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的车船做出免征或者减征车船税的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商用车燃料消耗量测量方法》是我国自主制定的第一个汽车节能重要标准。另外,推行燃油税政策对于调整汽车消费市场和改善用油状况都有很大的帮助,一方面能够调节市场机制,另一方面能够约束消费者。

2.2 汽车企业共抓生产消费环节 汽车生产制造企业是执行节能与环保政策的排头兵,他们责任重大,他们从全国各地招聘人才,提升企业的研发水平,尽可能的降低燃油消耗率,开发出低污染、低油耗的环保车型。另外,汽车生产企业不仅肩负着节能减排的重大责任,我们每一位消费者也应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加强汽车行业节能减排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的消费者形成科学的汽车消费观、燃油消费观,从消费角度培养消费者的节能的好习惯。

2.3 汽车节能技术

2.3.1 提高发动机的综合性能 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提高发动机的综合性能。

①汽油机的燃油电子控制喷射技术。汽油机燃油电子控制喷射系统不论在任何环境条件和发动机处于何种工况下都能精确地控制混合气的浓度,使汽油得到完全充分的燃烧。这大大降低了废气中有害成分的含量,还使发动机具有优良的燃烧经济性。可对供油、点火、温度等进行集中控制,使发动机工作性能提高,发动机输出功率增加,燃料消耗量降低。还可以使发动机经常处于稳定运转状态,在各种工况下都能使汽车根据驾驶员的要求正常行驶。此外,由于汽油机燃油电子控制喷射系统不存在喉管,进气阻力小,不易产生气阻,向各缸分配汽油均匀等优点。

②稀薄燃烧技术。稀薄燃烧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在燃油经济性方面,稀燃发动机空燃比大,燃烧循环更接近定容循环,因此其热效率较高,燃油经济性好。由于稀燃混合气燃烧温度低,燃烧产物的离解损失减小,并且降低了与气缸壁面的传热,也使热效率得以提高。稀燃发动机一般不受到高负荷时的爆燃极限的限制,可以采用较高压缩比,这也有利于热效率的提高。当采用稀薄混合气燃量加小了泵吸损失,这对火花塞点火发动机部分负荷经济性的改善是很明显的,同时也可以采用变质调节,不用节气门或是小节流,这样会大大减小泵吸损失,特别有利于改进发动机部分负荷性能。对发动机排放方面,随着空燃比的增加,由于采用稀的混合气使燃烧温度降低,NOx的排放明显减少,同时燃烧产物中的氧成分有利于HC和CO的氧化,因此,HC和CO的排放也减小,然而,随着空燃比增加到一定程度,由于燃烧速度的降低可能会使燃烧不完全,HC的排放会迅速增加。如果能合理地设计紧凑的燃烧室,并组织好空气运动使燃烧在短时间内完成,那么三种排放都可以大大减少。

③优化设计燃烧系统。设计者对燃烧室的布置位置、燃烧室的形状以及喷射系统进行优化,具体涉及到火花塞的安装位置、缸盖和活塞顶的形状以及进排气门的数量和尺寸等一系列问题,以此来改善燃烧情况。

篇3

关键词:节能减排 汽车 方向 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c)-0000-01

现阶段,汽车已经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也成为人们生活、生产、工作以及社会运行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汽车虽然是现代主要的一种交通运输工具,但是其也是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源与社会的油耗大户,节能减排便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因而汽车新能源以及汽车节能技术的开发便受到了各个国家的瞩目与重视。由此可见,研究汽车节能减排的方向及对策,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及现实意义。

1 汽车领域的发展方向

近些年以来,我国汽车行业得以迅猛发展,而城市污染以及石油消耗也随之不断激增。当前,我国机动车的消耗燃料效率远远的低于全球发达国家,充分表明我国有着相对较大的汽车节能潜力;在燃油消费的需求方面,我国所依赖的主要是进口,标志为高油价的能源问题势必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长期制约,所以,环保技术和汽车节能技术便成为研发汽车技术领域的焦点;燃油汽车所排放的尾气带来了尤为严重的大气污染,因而除了对汽车尾气排放进行综合治理以外,还应当对新型能源加以开发,以此将石油产品予以全面取代,这已经成为汽车节能减排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

2 强化汽车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

2.1 使用替代燃料

众所周知,我国的石油资源是极为有限的,而且还是纯进口石油的国家,所以,使用石油替代品也是相当不错的手段。就我国来说,丰富的煤炭资源是主要的石油资源替代品,因而可以把煤炭当成是发展及研制替代燃料的重点。目前,我国的煤炭大省诸如山西省已经开始发展基础为煤炭工业的甲醇燃料和合成燃料。除了煤炭资源以外,还可以用氢能、天然气和生物质等来将汽油的使用取代。生产汽车的企业也致力于研发把这些诸多燃料应用于汽车燃料中,福田和奇瑞等汽车生产公司也开始研制及下线投入使用混合动力汽车。

2.2 普及小排量轿车

由比较可知,小排量轿车不仅耗油少、车体较轻,最重要的是能够大大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由分析和统计可知,经济型轿车行驶一公里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平均为134克,而高档车与中档车则分别是161克和148克,高档豪华车的排放量则更大,大约为198克。目前,可以有效的控制小排量轿车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于107克至120克之间。所以,基于消费者摆阔气、好面子的消费心理,可以采用“能源环境成本”理念,利用经济手段诸如税收、价格等,由使用高耗能、大排量的车辆群体对能源环境成本加以率先成本,将与消费享受相一致的经济代价付出,以此作为资源共享与环境保护的补偿。另外,还应当将小排量汽车的负担适当减轻,充分的展现出国家对使用及生产小排量汽车的政策性鼓励。

2.3 降低耗油量

部分人片面的认为高油价能够吓退开车热情及购车积极性,其实事实并非如此。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经济水的平提高以及出行范围的扩大,将会有更多的人习惯以车代步,更多的人购置车辆,汽车依旧是主要的出行交通工具。法国于1990年利用汽车出行的比重大约是82.2%,而在2000年便升至83.1%,近年来也有着明显的上升,由此可见,油价的不断上涨并非会对驾车人造成较大的影响。这便需要不断加快汽车技术的进步,以此将汽车的耗油量降低。从总体上来看,百公里汽车耗油量的确呈现出降低的趋势。与此同时,要想将汽车油耗减少,还可以降低车速。比如,将高速公路的限速由之前的每小时130公里降低至每小时120公里,这样每年便可以大约节省60万吨的燃油。

2.4 再生利用废旧汽车

就汽车本身的结构而言,回收利用汽车蕴含着较高的能源利用价值。日本不仅成立了回收利用汽车的立法机制,并且开始发展回收汽车的新兴行业。在2000年欧盟便将汽车回收再利用的法律及建议提出,然而,我国的汽车市场确实迅猛发展,回收汽车市场十分萧条,在处理废旧汽车方面依然停滞于烧毁、填埋和丢弃等技术层面,不但带来了极大的环境破坏,同时也对可再生利用资源造成严重浪费。因此,我国汽车生产和交通部门等,应当携手共创汽车回收站,统一回收处理废旧汽车,将可再生利用废旧汽车加强,以此将乱扔乱丢废旧汽车的现象解决,并且将高耗能企业的压力减轻,实现重复利用资源,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最终目的。

2.5 驾驶技术也是关键

在车辆技术条件一样的情况下,驾驶技术的高低差异,在汽车运行中燃料的消耗也有很大影响。掌握学习更多正确的操作方法,可有效降低汽油的消耗。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技术水平的驾驶员驾驶同样的汽车其油耗差距在百分之二十到是百分之四十。由此可见,熟练的驾驶技术以及科学的操作方法,也是汽车节油的关键。

3 结语

总而言之,汽车节能减排任重而道远,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必须切实的做到对节能减排意识的坚持及节能减排技术的支持,并且提高环境保护程度,降低汽车耗油水平和排放量。

参考文献

[1] 王松.对我国汽车节能减排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2(7).

[2] 蔡君时. 关于汽车节能减排的思考[J]. 交通与运输. 2011(04)

[3] 高智强,陈丽娜.光催化在汽车节能减排中的研究与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3).

[4] 陈晴.浅谈汽车节能减排的措施[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12).

篇4

关键词:汽车;节能;减排

【分类号】:TU831;TU201.5

0引言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能源总体供应短缺,并且呈现多煤、少气和缺油的特点。汽车作为国家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石油产品――汽油和柴油。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进口国。2010年我国石油进口量达29450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52.6%,预计2020年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将达到70%,能源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大。近年来我国汽车消耗的燃料以两位数比例逐年增长,汽车交通成为我国成品油的主要消耗领域。据预测2015年,汽车交通领域的石油消耗将达到2.5亿吨,届时我国石油短缺的局面将更加严峻。

在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机动车污染排放对我国大气质量,特别是城市大气质量形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有效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全世界积极行动,我国政府也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的CO 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这将对我国汽车工业提出严峻的挑战。要解决能源的巨大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持续恶化的问题,我国汽车必须在节能减排上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1]。

1我国汽车节能减排状况

1.1目前国家关于汽车行业节能减排和能源安全的相关政策

随着汽车的不断增加,我国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日益严重,能源与环境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完善我国的节能减排政策,逐步提高我国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及尾气排放标准,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目的是迫在眉睫的问题[2]。同时,我们也坚信国家关于汽车行业节能减排和能源安全政策的实施对于促进我国汽车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至关重要。2009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破局之年,扶持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也进入密集期[3]。这些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其措施要点归纳如表1。同时,节能减排政策依然在不断加码和细化。

表1:近年汽车节能减排和能源安全政策一览表

1.2我国汽车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状况分析

在“863”计划和“十一五”国家科技专项等国家项目的支持下,我国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研发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支能力较强的研发队伍,人才储备体系正在日趋完2012年01月 商业营销善。近年来,随着全球汽车工业中心开始向我国转移,我国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从事混合动力客车研制和生产的厂家就有30多家。各汽车集团节能减排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成绩和规划如表2。

表2:各汽车集团节能减排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成绩和规划

1.3目前内资企业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研发上取得的成绩及遇到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内资企业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研发上取得很大突破:新能源汽车产量迅速增加,新能源汽车质量快速提升,具备了实现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目前混合动力汽车初步具备产业化生产能力,进入小批量商业示范应用;纯电动汽车有效地开拓了特定区域的市场;燃料电池汽车主要技术性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传统燃料车用动力系统改造研究已处于起步阶段;气体燃料、生物质燃料和煤基燃料等代用燃料车用动力系统研究进入产业化示范阶段。

但总体来看,我国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键技术缺乏:企业研发力度不够,且尚未掌握核心零部件技术

主要表现在:混合动力整车的核心集成能力、动力系统优化和匹配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已被整车企业所接受,但推广工作尚需进一步磨合;基础技术研究仍是制约瓶颈,致使关键部件和材料尚需进口,增加了零部件和整车的成本,等等。

(2)资金缺乏:技术攻关、示范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较大投入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比传统汽车高出很多,要实现产业化,还需要度过艰难的市场导入阶段。要真正实现其产业化,尚需大量资金投入到技术攻关、基础设施建设和示范推广等方面。单凭企业自行解决资金问题,会给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加很大的资金压力,因此需要政府在车辆购置、税费等方面出台实

质性措施,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3)人才缺乏: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存在较大缺口

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科技人员相当匮乏,尤其在基础研究和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研发方面。而且,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车型开发、试验验证等技术能力与传统汽车相比,仍然很不完善,也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存在严重的科研人才瓶颈。同时,随着新能源汽

车示范工作将在全国几十个城市大规模的铺开,相关管理方面的人才将出现较大的空缺。

(4)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滞后

一方面,锂、铂、镍、稀土等原材料应用能力较弱,以及提高动力电池能力密度和充放电性能等关键元器件缺失;另一方面,充电设备等相关的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发展滞后。

2我国汽车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趋势

2.1我国汽车主要工业指标的回顾与预测

2000年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即以进入了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根据我国汽协统计,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1826.47万辆,是2000年207万辆的8.8倍,完全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2011年我国汽车产量预计要突破2000万辆大关[2]。

(1)汽车总产量预测

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以年增长15%预计,2015年我国汽车产量将超过3600,如图1。

图1 :2011年~2015年我国汽车产量预测

(2)汽车保有量的回顾与预测

2010年我国以9100万辆的汽车保有量一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汽车保有量排名第二的国家。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城市交通现代化的程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极大的环境和能源压力[1]。

到2015年按报废率10%(废期为10年)计算,我国汽车保有量预计达到1.66亿辆。如图2。

图2:2011年~2015年我国汽车保有量预测(按年报废率10%计算)

到2015年按报废率8%(废期为12年)计算,我国汽车保有量预计达到1.73亿辆,如图3。

图3:2011年~2015年我国汽车保有量预测(按年报废率8%计算)

2.2 我国汽车节能减排新技术分析与展望

基于我国汽车动力系统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我国汽车动力系统的发展应从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换汽车两方面出发[4]。结合我国当前汽车产业政策和汽车研发方向,分析我国汽车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如下[3]:

(1)传统燃料车用动力系统

汽油机方面,目前国内各类微型汽车及轿车基本上为汽油车,广泛采用了电子燃油喷射、多气门等技术,可变进气系统和涡轮增压技术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目前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的一些技术,有可能成为我国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如发动机本身的结构优化,包括多气门可变进气系统、稀薄燃烧技术等,轻质材料的应用也会得到初步的发展。

柴油机方面,总体来说,国内柴油机高速直喷、增压及增压中冷、废气再循环等技术已经得到开发和逐步应用,而电控燃油喷射、高压共轨、排气后处理等世界先进技术则处于起步阶段。今后我国车用柴油机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广泛采用直喷、增压及增压中冷技术,涡轮增压技术想小缸径多缸柴油机延伸。未来

的技术趋势为电子控制燃油喷射技术、排气再循环技术、增压及增压中冷技术以及均质充气压缩燃烧等。

(2)待用燃料车用动力系统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大规模研制、开发和推广代用燃料汽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前,在我国开展研究和应用比较集中的车用替代燃料主要有:气体燃料、生物质燃料和煤基燃料。

气体燃料方面,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燃气汽车产业化的技术平台,相当于国际上第二代燃气汽车产品的电子闭环控制、燃气供给加三元催化转化等技术在中国燃气汽车上得到普遍应用。当前气体燃料的开发重点是以电控闭环多点顺序喷射为特征的第三代燃气发动机技术。

生物质燃料方面,国内生物燃料研究工作有所加强,应用形成一定规模。车用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BD100)等国家标准已相继颁布实施,生物燃料的生产工艺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今后,车用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将得到更大规模的发展。

煤基燃料方面,相比与气体燃料和生物质燃料汽车的产业化示范的有序开展,我国煤制油的研究工作刚刚起步。煤合成油CTL尚处于产业化准备阶段,煤间接液化合成油进入产业化也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但是,煤制油也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

(3)电动汽车动力系统

鉴于中国私人轿车和公交车集中在大中城市的国情,中国混合动力汽车主要是起停式微弱混合、ISG轻混合和主副电机中度混合等三种不同的技术方案,产品设计面向市场,EVT等强混合动力汽车和PLUG-IN混合动力汽车业逐步得到关注。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也是今后我国

汽车节能减排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3结束语

环境保护已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一个国家在环境保护和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程度也是其综合国力强弱的体现,汽车作为一个节能减排的重点方向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但汽车的节能减排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既要有汽车企业的自身努力,又要有政府政策的支持,更需要全民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方红燕,王今,刘克强.对我国汽车行业节能减排战略的思考[J].汽车工业研究,2009.

[2]刘兰剑.我国汽车节能减排政策与美、日比较研究[J].我国科技论坛,

2010.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交通运输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融入交通运输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破解影响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的各种障碍,着力打造具有绿色低碳特征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不断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行业建设。

二、总体要求

全面实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强化低碳交通意识,健全体制机制,深化示范带动。坚持推进“两个”专项行动,着力抓好结构、技术、管理三大领域节能,巩固基础能力建设,加大宣传推广交流,为实现《市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提供可靠保障。

三、工作重点

1、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区有关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的部署和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和《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省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市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规划》、《区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规划》及中、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切实保证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顺利推进,确保按期完成规划目标任务。

2、深入推进“两个”专项行动

(1)不断深化“车、船、路、港”专项行动。各单位要构建“车、船、路、港”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长效机制,丰富专项行动工作内容,明确参与企业目标责任,增强企业节能减排基础能力,努力将专项行动参与企业打造成我区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标杆单位。在道路运输方面:严格执行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大力推进液化天然气燃料汽车在道路班线客运和城市客运中的应用,深入开展绿色汽车维修工程,推进道路运输站场节能技术改造;在公路方面,继续强化公路治超和公路养护管理,提高公路安全通行能力;在航运方面:继续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建设,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大、技术性能落后的船型。

(2)继续组织开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积极推广机动车驾驶培训模拟装置应用技术、机动车节能驾驶技术、车辆燃料消耗量动态监测技术、公路节能减排与材料循环利用技术、公路隧道节能照明技术及水运环保与节能减排应用等技术,努力实现交通运输科技节能减排。

3、大力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

一是继续严格执行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对不符合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的车辆,禁止进入道路运输市场,同时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营运车辆。二是继续执行对客车实载率低于70%的线路不投放新运力的规定,完善许可管理方式,健全动态监测制度。三是继续推行道路班线客运车辆公司化、集约化经营,提高运输组织管理水平。四是鼓励和引导货运企业创新管理模式,拓宽经营思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提高运输综合效率。五是继续推进天然气汽车在道路运输车辆、城市公交车辆、出租汽车中的应用。六是继续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优化公共交通站点布局,逐步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零换乘,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城市公交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车辆运输效率。七是加大车辆检测力度,减少车辆尾气排放,降低碳排放量。八是继续推进公路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优化路网结构,实施重点公路工程建设能耗管理和节能监督,加强节地、节水、节材等节能评估审查,建设节能型公路。加强对大、中修工程施工管理,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降低原材料消耗。

4、继续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宣传教育与交流培训

继续大力宣传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理念,鼓励城市居民低碳出行,努力营造促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一是深入开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宣传,定期组织开展节减排宣传活动,集中宣传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政策措施和先进典型。二是组织开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培训,结合年度节能减排工作重点,采取专家讲座、集体讨论、现场观摩、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培训,确保培训取得实效。三是继续深人开展机动车驾驶员素质教育工程,大力宣传机动车节能驾驶操作规范,加大对营运车辆驾驶员节能驾驶培训力度。

篇6

关键词:汽车节能减排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209-02

一、研究背景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能源总体供应短缺,并且呈现多煤、少气和缺油的特点。汽车作为国家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石油产品――汽油和柴油。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进口国。2010年我国石油进口量达29450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52.6%,预计2020年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将达到70%,能源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大。近年来我国汽车消耗的燃料以两位数比例逐年增长,汽车交通成为我国成品油的主要消耗领域。据预测2015年,汽车交通领域的石油消耗将达到2.5亿吨,届时我国石油短缺的局面将更加严峻。

在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机动车污染排放对我国大气质量,特别是城市大气质量形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有效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全世界积极行动,我国政府也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的CO₂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这将对我国汽车工业提出严峻的挑战。要解决能源的巨大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持续恶化的问题,我国汽车必须在节能减排上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

二、2011年~2015年我国汽车主要工业指标预测

2000年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即以进入了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根据我国汽协统计,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1826.47万辆,是2000年207万辆的8.8倍,完全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2011年我国汽车产量预计要突破2000万辆大关。

(一)汽车总产量预测

未来五年汽车产量以年增长15%预计,2015年我国汽车产量将超过3600万辆,如图1。

(二)汽车保有量预测

2010年我国以9100万辆的汽车保有量一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汽车保有量排名第二的国家。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城市交通现代化的程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极大的环境和能源压力[1]。

到2015年按报废率10%(废期为10年)计算,我国汽车保有量预计达到1.66亿辆。如图2。

到2015年按报废率8%(废期为12年)计算,我国汽车保有量预计达到1.73亿辆,如图3。

三、我国汽车节能减排状况

(一)目前国家关于汽车行业节能减排和能源安全的相关政策

随着汽车的不断增加,我国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日益严重,能源与环境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完善我国的节能减排政策,逐步提高我国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及尾气排放标准,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目的是迫在眉睫的问题[2]。同时,我们也坚信国家关于汽车行业节能减排和能源安全政策的实施对于促进我国汽车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至关重要。2009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破局之年,扶持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也进入密集期[3]。这些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其措施要点归纳如表1。同时,节能减排政策依然在不断加码和细化。

(二)我国汽车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状况分析

在“863”计划和“十一五”国家科技专项等国家项目的支持下,我国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研发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支能力较强的研发队伍,人才储备体系正在日趋完善。近年来,随着全球汽车工业中心开始向我国转移,我国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从事混合动力客车研制和生产的厂家就有30多家。各汽车集团节能减排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成绩和规划如表2。

(三)目前内资企业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研发上取得的成绩及遇到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内资企业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研发上取得很大突破:新能源汽车产量迅速增加,新能源汽车质量快速提升,具备了实现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目前混合动力汽车初步具备产业化生产能力,进入小批量商业示范应用;纯电动汽车有效地开拓了特定区域的市场;燃料电池汽车主要技术性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传统燃料车用动力系统改造研究已处于起步阶段;气体燃料、生物质燃料和煤基燃料等代用燃料车用动力系统研究进入产业化示范阶段。

但总体来看,我国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键技术缺乏:企业研发力度不够,且尚未掌握核心零部件技术

主要表现在:混合动力整车的核心集成能力、动力系统优化和匹配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已被整车企业所接受,但推广工作尚需进一步磨合;基础技术研究仍是制约瓶颈,致使关键部件和材料尚需进口,增加了零部件和整车的成本,等等。

2、资金缺乏:技术攻关、示范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较大投入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比传统汽车高出很多,要实现产业化,还需要度过艰难的市场导入阶段。要真正实现其产业化,尚需大量资金投入到技术攻关、基础设施建设和示范推广等方面。单凭企业自行解决资金问题,会给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加很大的资金压力,因此需要政府在车辆购置、税费等方面出台实质性措施,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3、人才缺乏: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存在较大缺口

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科技人员相当匮乏,尤其在基础研究和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研发方面。而且,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车型开发、试验验证等技术能力与传统汽车相比,仍然很不完善,也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存在严重的科研人才瓶颈。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示范工作将在全国几十个城市大规模的铺开,相关管理方面的人才将出现较大的空缺。

4、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滞后

一方面,锂、铂、镍、稀土等原材料应用能力较弱,以及提高动力电池能力密度和充放电性能等关键元器件缺失;另一方面,充电设备等相关的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发展滞后。

四、我国汽车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基于我国汽车动力系统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我国汽车动力系统的发展应从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换汽车两方面出发。结合我国当前汽车产业政策和汽车研发方向,分析我国汽车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如下:

(一)传统燃料车用动力系统

汽油机方面,目前国内各类微型汽车及轿车基本上为汽油车,广泛采用了电子燃油喷射、多气门等技术,可变进气系统和涡轮增压技术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目前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的一些技术,有可能成为我国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如发动机本身的结构优化,包括多气门可变进气系统、稀薄燃烧技术等,轻质材料的应用也会得到初步的发展。

柴油机方面,总体来说,国内柴油机高速直喷、增压及增压中冷、废气再循环等技术已经得到开发和逐步应用,而电控燃油喷射、高压共轨、排气后处理等世界先进技术则处于起步阶段。今后我国车用柴油机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广泛采用直喷、增压及增压中冷技术,涡轮增压技术想小缸径多缸柴油机延伸。未来的技术趋势为电子控制燃油喷射技术、排气再循环技术、增压及增压中冷技术以及均质充气压缩燃烧等。

(二)待用燃料车用动力系统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大规模研制、开发和推广代用燃料汽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前,在我国开展研究和应用比较集中的车用替代燃料主要有:气体燃料、生物质燃料和煤基燃料。

气体燃料方面,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燃气汽车产业化的技术平台,相当于国际上第二代燃气汽车产品的电子闭环控制、燃气供给加三元催化转化等技术在中国燃气汽车上得到普遍应用。当前气体燃料的开发重点是以电控闭环多点顺序喷射为特征的第三代燃气发动机技术。

生物质燃料方面,国内生物燃料研究工作有所加强,应用形成一定规模。车用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BD100)等国家标准已相继颁布实施,生物燃料的生产工艺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今后,车用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将得到更大规模的发展。

煤基燃料方面,相比与气体燃料和生物质燃料汽车的产业化示范的有序开展,我国煤制油的研究工作刚刚起步。煤合成油CTL尚处于产业化准备阶段,煤间接液化合成油进入产业化也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但是,煤制油也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

(三)电动汽车动力系统

鉴于中国私人轿车和公交车集中在大中城市的国情,中国混合动力汽车主要是起停式微弱混合、ISG轻混合和主副电机中度混合等三种不同的技术方案,产品设计面向市场,EVT等强混合动力汽车和PLUG-IN混合动力汽车业逐步得到关注。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也是今后我国汽车节能减排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方红燕,王今,刘克强.对我国汽车行业节能减排战略的思考[J].汽车工业研究,2009.

篇7

关键词:节能减排;能源消耗;治理举措;

中图分类号:TU984.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09-01

伴随着高耗能经济增长方式和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中国的环境问题日趋凸现,如河流,空气污染,温室效应,酸雨的影响等环境恶化问题不断加深。而来自调查机构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在用机动车的60%-70%属于高能耗,高污染物排放车辆,每年所消耗的燃油,机油的总量占我国成品油年产量的50%以上,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汽车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行业,但节能、环保等问题正成为制约其快速发展的瓶颈,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积极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符合我国能源状况和大众消费水平,有利于缓解能源紧张,保护环境。对于落实国家能源发展站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汽车节能减排工作任重道远。

1.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交通运输对生态环境破坏主要集中为对大气环境的破坏。这部分污染主要来自于机动车辆的尾气排放,既包括直接排放物对环境的损害,如氮氧化物等,也包括排放物在空气中通过光学作用形成的臭氧第二次污染。此外,也带来一系列诸如噪音污染等诸多问题。第二,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为主。第三,交通运输特别是公路交通运输尾气的排放更接近地面,对生态环境和人们健康的影响更为明显

2.汽车节能减排综合治理措施

2.1 汽车行业节能减排需要国家配套的政策支持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建立并完善节能减排的标准和法规是当前的关键。这样才能促进汽车产业的进步。光靠宣传和教育,节能减排的最终目标

怕难以实现。我们在完善政策法规时,很多基础性工作要都做扎实,单纯抓数字是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的。

2.2 齐抓共管生产、消费环节

节能与环保促成了当今汽车制造厂家面临的新使命。他们也是推进节能减排的排头兵,他们身上担负着 重大的责任,他们要尽可能地降低油耗。实际上现在我们的企业也开始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网络人才,努力提升研发技术水平。相信我们的企业能够克服技术难关,生产出低油耗、第污染的环保型汽车,。另一方面,汽车的节能减排不仅是生产企业的责任,同时也是每一位消费者的义务,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早日实现低污染、低油耗。即我们要加强汽车节能减排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使消费者形成科学的汽车消费、油品消费观念,从消费环节入手,培养消费者养成省油、节油的好习惯。

3 提高汽车节能减排研发技术水平

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之所以产生高能耗、高污染物排放,主要是油漆的供应量不够精确以及燃料不充分所造成的。我们多采用提高发动机综合性能。车身轻量化等技术措施来提高汽车的节能减排节能

4 提高驾驶员的技术水平及改善道路交通环境等

同一技术状况的车辆,由于驾驶员的操作时机方法选择不同,其油耗可相差15%-30%甚至更多,也就是说操作因素对油耗的影响较大。笔者认为只要遵照“操作熟练、适时换挡、油门适当、合理滑行、预先处理”二十个字,不仅对节油效果显著,而且更能延长车辆寿命。另外,道路通行环境也对油耗产生较大影响。我们要尽量避免复杂路况,避免较差的交通环境。

5 做好车辆维护保养工作

车辆的维修水平将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与汽车的行驶阻力等,从而影响车辆的耗油量。另外,前轮定位的正确与否,制动间隙与轴承的松紧度以及传动系各箱体内油质量的好坏等因素均会影响燃油消耗率。尤其是随着运行里程的增加,发动机、底盘各部的性能变差,耗油量会不断加大。所以,提高汽车日常维护的技术水平就变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改善机件摩擦性能、恢复发动机的密封性,增加气缸压力,定期检查汽车底盘的技术状况等,保证汽车处于良好技术状态。

综上所述,降低燃油消耗与多方面均有密切关系。即汽车的节能减排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行深入分析,充分认识到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如政策引导,制度完善,管理升级与技术创新等举措,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水平,降低运输污染物的排放。加强行业节能减排的科研力量,加快研究与制定交通行业有关节能减排的标准规范,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升级。

篇8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节能技术;改良

0 前言

在汽车行进过程中,发动机毫无疑问地扮演者重要角色,发动机是整个动力系统的起始处,包括引擎等,因为发动机的核心部分是引擎,所以很多人就把发动机简单的称为引擎。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发动机所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多,产业链条越来越长,发动机也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们也在努力的研究着不同用途多种类型的发动机,但是不管发动机的种类怎么多种多样,其基本前提都是要燃烧某种燃料从而产生动力。发动机燃烧燃料实际上就是在消耗不可再生能源,而如今我国正乃至世界都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两大难题,那么,发动机节能减排就是我们首要攻关的。总而言之,加快节能技术的研发,就要重视发动机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起相应的体制机制,加强国际合作,加大节能力度。

1 发动机节能技术的研究现状

当前,我国已对经济汽车型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这样可以通过发动机的改良使每公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与此同时也对发动机中燃料的要求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规范,提高汽油等燃料的使用效能,在减少引擎摩擦、保持引擎洁净方面,经济型汽车当仁不让的占据重要地位,不仅如此,还能使燃料充分燃烧而带来环境效益。中国的乙醇生产量和使用量都非常大,虽然已经在节能减排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对于汽车发动机的节能减排技术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发展下去。就技术研究来说,电控喷射系统的硬件要进一步更新,以保证他更加节省能源,采用多气门技术是控制发动机节能的保证,增加气门数量对节能减排有非常大的作用。总的来说,全面采用多气门技术和汽油直喷技术对发动机的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2 汽车发动机进行节能改良的措施

2.1 对汽车发动机自动化系统的研究

从制定系统化控制出发,有助于提高发动机的自动化水平,很好的开发机动化的性能。在硬件集成上, 通过接口总线对系统功能进行扩展,在发动机系统中建立比较集中的电控发动机,使开发装置得到更好的校正,这样就可以实现电控发动机自动化标定实验。实验中主要对发动机的软件系统进行设计,提出相应的流程、模拟配置及通道动态配置等设计方案。系统设计过程中有明显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特点。具体来说可分为简单的模拟发动机的冷却冷却技术实验,二是自动化发动机控制中考虑设备控制器的波形与三角载波相比较以此来确定信号状态。

2.2 对汽车发动机转速的模糊控制的研究

在以前的控制领域中,控制系统的动态模式的精准度是评价控制好坏的重要标准,详细的系统动态信息是达到精确控制的关键。对于不易看懂的系统,变量过多往往难以快速的描述系统动态,从前的控制理论对于系统的明确有强大的控制力,但对于不易看懂的系统则束手无策,因而就需要用模糊的数学来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模糊推理的环节也需要进行一定的仿真计算,而闭环控制仿真计算和模糊合成算法是模糊计算的独特计算方式。

2.3 生物质气化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1)对气体进行净化。对可燃气中焦油的处理是生物质气化运用技术中一个非常大的难题,当前在世界各国处理焦油最普通的方法分别是过滤法和水洗法,不能不说这两种方法有他的可用之处,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使得净化不够彻底。在比较大型的气化炉中慢慢采用的是催化分裂解法,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处理可燃气中焦油得含量。

(2)废水处理改良措施。对焦油和排灰的处理,需要气化装置和净化装置用很多的水,这些水中含有焦油等有害物质,排放是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并且如果有可能,应该对它进行循环使用。

2.4 汽车发动机喷射方式的改良

节省能源的新方式就是转变发动机的喷射方式,通过活塞泵提供的压力将汽油供o气缸内的电磁喷射器,接下来通过电脑控制喷射器,在恰当的时间吧燃料直接注入燃烧室,将燃烧时内的形状设计好,让混合气体产生涡流,在此情况下让空气和汽油充分混合,保证在点火时能充分稀薄燃烧。汽车发动机在低速或中速运转时,采用分层注油的方式,并未完全封闭节气门,空气进入气缸后,撞到活塞顶部,如果将其顶部设计成特别的样式,能使火花塞周边形成希望中的涡流,压缩的流程结束后,喷射的部位将少量燃油射出,形成可以燃烧的气体。分层注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发动机的经济效益,燃烧实室的其他地方需要空气含量较高的混合气体而在转速低、负荷小的情况下火花塞旁边需要形成浓度较高的混合气体。经过技术改进,小排量的发动机与大排量的发动机在负荷性能大致差不多。作为较好的空气压缩技术,涡轮增压技术具有更精细的特征的优势。如图所示,对汽车发动机喷射方式进行的改良,从而到达了节能的要求。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汽车自动化系统控制、发动机转速的模糊控制和发动机喷射方式是汽车发动机节能减排研究的入手点,我们也应该从高新技术领域出发,除了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外,还应该寻求更多更有效的节能方法,特别是对汽车发动机的进一步研究,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篇9

根据市交通局“关于印发《**市交通运输局2013年年末节能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临泉长途客运有限公司结合实际,制订了年末攻坚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国务院、交通运输部和省、市、县关于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强化节能减排意识,全面排查存在的不足和差距,狠抓落实 ,确保各类能源、资源、排放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争取完成2013年度柴油节约34.50吨的工作目标,努力构建较为完善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交通运输发展模式。

二、成立节能攻坚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俊华

成员 :程福贤、刘效恩、张超峰、高朋、刘勇、洪梅

联系电话:0558----617***5

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指挥、协调、落实节能减排工作,做到节能减排管理责任到人,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三、加大节能减排宣传力度,定期开展节能减排政策宣传,普及节能减排新技术,不断增强交通运输业的节能减排意识。

四、加大运力结构调整力度,把好运营车辆准入关,严禁高耗能车辆进入运输市场,严格执行老旧交通运输工具报废、更新制度。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核查,对耗能高、排放超标的老旧车辆和经综合性能检测技术状况达不到二级以上及已到报废年限或行驶里程超标的车辆坚决清理出运输市场,引导更新节能车型,落实交通运输部客运运输汽车推荐车型制度。

五、强化对营运车辆二级维护的监管力度,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实施二级维护,大力加强车辆的定期检测维护修理,增加车辆回场例检作业,改善营运车辆技术状况,抑制油耗上升。

六、做好节能减排统计的各项基本工作,认真填报《汽车运输企业营运汽车燃料消耗月报》表,为考核提供基本资料,对本公司实施车辆运行燃料消耗的定额管理。

通过以上方案措施,明确责任,加大工作力度,确保2013年年末节能攻坚行动目标完满实现。

篇10

关键词:低通交通 调控 税收政策

一、我国目前交通用能的现状

目前,我国交通能耗己占全国总能耗的25%左右,如不加以控制,将很快达到总能耗的30%,超过工业能耗。交通运输是石油消费的重点行业,是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当前我国交通行业能源利用效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明显偏低,因此在交通领域,节能潜力巨大,发展低碳交通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税收在低碳交通中的角色

低碳交通体系的建立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加以保障,其中税收政策是重要的手段之一。税收可以通过筹集到的资金来支持低碳交通的发展,比如逐渐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以及新能源交通工具的研发投入,对低碳交通领域中的企业提供充足的部门事业费、研发资金和项目建设资金,对项目提供贴息等,给予财政上的支持。

三、税收政策调控低碳交通发展的作用机理

为政府环境税收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的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的庇古税。庇古税是控制环境污染这种负外部的一种经济手段。庇古认为导致市场配置资源失效的原因是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相一致,从而私人的最优导致社会的非最优。因此,纠正外部性的方案是政府通过征税或者补贴来矫正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只要政府采取措施使得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与相应的社会成本和社会利益相等,则资源配置就可以达到最优状态。这种纠正外在性的方法也称为“庇古税”方案。

四、促进低碳交通发展的税收政策措施

结合中国实际,借鉴国际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激励性的税收政策、补偿性税收政策和限制性税收政策三种方案进行突破,逐步构建中国的支持低碳交通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

(一)激励性的税收政策

激励性税收政策是指对使用节能减排的产品或是对达到了节能减排标准生产单位实行的税收减免政策,以激励使用者及生产者努力实施节能减排措施。

1、使用和生产清洁能源和节能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

为了促进低碳交通的发展,政府可以采取税收优惠、补贴等政策来鼓励汽车厂商研发生产更加节能的、排放达到更高标准的或者使用清洁能源的新型汽车,同时鼓励和推动使用高能效飞机和船舶技术。同时对进口使用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在关税上给予税收优惠。

2、协议式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

政府首先制定科学、先进的节能减排指标,然后为了鼓励节能减排,可以与我国主要的交通工具制造商签订协议,如果达到协议标准或低于协议标准,均享受到税收减免照顾。以此来激励各大交通工具的制造商加大对节能减排方面的研发力度,使我国的车辆、船舶、飞机等走向节能化。

3、服务于低碳交通的制造商和投资者的税收优惠政策

建立完善的低碳交通体系,应鼓励开拓多类型的低碳融资渠道和方式,完善配套的金融服务,对于致力于低碳汽车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及商品化的企业,不但给予企业增值税、所得税等税收减免待遇,还要实施优惠的税收政策支持引导银行业、担保业等金融机构以及风险投资机构等为企业提供资金服务。

(二)补偿性税收政策

补偿性税收政策是指使用者或生产者开采、消耗了能源及排放了有害气体或污水,应该付出的社会补偿的代价,促使使用者或生产者不断降低社会开采量、平均能源消耗量及排污量。

1、适度地征收碳税

征收碳税有利于交通行业进行节能减排,前提是要合理地设计碳税制度。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城乡的差异将全国分成几个不同的地区,不同地区适用不同的排放标准,防止一刀切现象。并选择以碳含量作为碳税的计税依据进行从量定额税率形式,合理设计碳税的税率水平,以便征管和降低征纳成本。

2、继续推进燃油税的改革

燃油税对于节能减排以及促进低碳交通的发展具重要的作用,它将提高燃料的使用成本,可以促进汽车生产厂家开发出燃烧效率更高的新车型,进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同时,也可以促进如天然气、乙醇、氢电池、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生物油等其他替代能源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政府应该加快燃油税改革步伐,尽快出台适合我国国情的比较完善的燃油税制度。

(三)限制性税收政策

限制税收政策是指使用者或是生产者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节能减排的标准,而征收的限制性的税收,以促使使用者或是生产者尽快淘汰耗能高、排污大的产品或是生产技术及生产设备。

1、改革和完善车船税制度

我国现行的车船税基本上是根据车船的吨位数和固定税额进行征收,与车船的使用强度无关。笔者建议,为了增强对汽车尾气和噪音的消减作用,对高排量的汽车产生限制效果,对不同强度的车船实行税收差异化政策。这样既可提高税收收入,又不影响消费,并鼓励中低收入群体保有车辆,还可保证国家节能减排和减少碳排放目标实现。

2、改革和完善车辆购置税

对于购买节能环保汽车的消费者可以实施优惠政策,政府可以制定环保车的标准,对于符合环保汽车标准的消费者直接得到减税的优惠或者按照低税率来征税,全社会购买节能环保汽车的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将明显促进节能环保汽车的销售,同时对高能耗汽车起到很好的限制作用,加快高能耗汽车的淘汰速度,推动低碳交通的发展。

五、结论

本文从交通领域的视角出发,希望把低碳交通政策的制定与税制改革结合起来,通过激励性的税收政策、补偿性税收政策和限制性税收政策,以明确政府的低碳交通发展政策导向,为构建促进低碳交通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提供建设性意见。

参考文献:

[1]唐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创新[J].学术论坛,2010.

[2]李毅.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税收政策选择[J].财会研究,2010.

[3]吴重思.论税收与低碳经济[J].现代商贸工业,2010.

篇11

为全面落实省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尽快扭转我县上半年能耗不降反增的不利局面,确保全面完成今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现就做好我县年节能减排工作通知如下:

一、主要目标

我县年节能减排目标是: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7%,城镇节能建筑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全县能耗增量控制在全年可用增量以内;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目标分别控制在3206.81吨、271.74吨、11644.36吨和7377.73吨,削减率分别为1%、0.5%、3.4%和2%,确保实现今年“争先保优”的工作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对能耗排污大户的监督管理。紧紧盯住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一步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主动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限期进行整改,务必完成年度节能减排工作任务。集中力量开展对年耗能万吨标煤以上重点用能企业的专项监察行动,对超限额标准用能企业,及时预警,并依法规范企业用能行为。对环保重点企业实行全天候在线监控、全过程量化管理,持续改进企业的节能减排水平。

(二)严控“两高”项目投运。全面启动“两高”企业限能限产预案,继续加大落后产能生产线(装置)的淘汰力度,对能耗较高、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企业,采取限产限电措施。

(三)加快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进度。对列入今年重点节能项目计划的县热力公司利用工业余热集中供热一期、恒源化工集团12万吨硫酸余热发电、未来冶炼公司余热锅炉利用、顺达冶炼公司变频改造、龙海钢铁集团2×100m2烧结机脱硫、县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等项目,确保在11月15日前完成验收。

(四)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一是建筑领域。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由县发改局、住建局负责,从立项开始对所有新上项目的建筑节能情况实施跟踪管理,确保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达到100%;由住建局负责,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度,确保城镇节能建筑占比达到38%。二是工业领域。由县工信局负责,以推进“两高”行业节能减排为重点,以深化对标行动为抓手,以加强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为手段,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力争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6.2%。三是交通运行领域。由县交通运输局负责,推进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构建节能、高效运输网络;从严控制各类新增运力,客车实载率低于70%的线路不得投放新运力;加强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严格执行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加快淘汰老旧营运汽车,鼓励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四是农业领域。由县农业局负责,推广农机维修节能减排新技术,完善农机维修服务网络,力争全县农机修造系统柴油等主要能源消耗指标比上年减少5%;加快沼气工程建设,今年新建沼气用户400户;以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为重点,加快建设养殖场沼气和畜禽养殖粪便资源化利用工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村生活污染源管理,严格排放控制。五是商务领域。由县商务和粮食局负责,推广节能、节水、节材型产品和技术,抓好商贸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建设节能高效流通体系,力争全县商贸流通能耗率比上年降低3%。六是公共机构。由县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积极开展县直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力争全县公共机构能耗比上年下降2.5%以上。

三、主要措施

(一)抓机制。一是分类施治。对新上项目实行“立项挂号,服务当药,规范为主,源头治理”的工作机制,严把立项环保准入关,从源头上实施控制。对现有企业按照“不惜代价,严格监管,防止反弹,逐步规范,确保达标”的工作要求,加强用能企业的节能监管,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节能技术改造,确保达到节能目标。二是实行“半月通报”制度。对万吨以上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半月进行一次通报,并及时进行统计监测预警,对超限定指标的要立即启动限产预案。

(二)抓联动。县节能减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各乡镇是完成全县节能减排工作目标的主要责任单位,务必按照分工,各尽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三)抓工程。县发改、环保等有关部门要对照目标任务,逐项排查,对没有完工的重点节能减排工程要抽调专人负责,全天候死盯死守,确保各项工程在11月15日前按要求投产达效。

篇12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ng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road transportation sector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at economy and society.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 pollution brought by road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has already restricted the sustainable resourc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ociety,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 Resource bottleneck and environment pressure have become the prominent problems for China's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道路运输;节能减排

Key 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oad transportation;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3-0324-01

1我国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现状分析

1.1 发展现状交通运输部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部门规章。节能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建立,为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节能减排基础研究广泛开展,技术创新和示范引导效果明显。同时,一些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大型交通运输企业也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示范活动,示范效应初步显现。汽车排放法规体系逐步建立,有效控制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虽然由于我国的国情所限,对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控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总体水平并不高,但是我国汽车排放标准正在逐步完善。

1.2 主要问题资源瓶颈、环境压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而临的突出矛盾。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成为了人民关注的热点话题。目前我国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主要存在:路网的通过能力严重不足,运输效率不高;对道路运输节能减排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节能优先的方针没有落到实处;道路运输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仍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公路能源消耗统计等基础性工作薄弱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尚未建立;道路运输实载率和里程利用率低,运力和能源浪费严重;道路运输节能减排技术开发不够,替代能源推广工作准备不足等几方面原因。

2我国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相关措施

2.1 加大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道路运输节能标准体系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过程;是实行科学管理、现代化管理的基础及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道路运输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服务性行业,同时也是资源占用型和能源消耗型行业。道路运输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技术要求越来越严格、分工越来越细、生产协作越来越广泛,迫切需要研究建立完善的道路运输节能标准体系来规范来促进节能降耗工作,保障道路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道路运输行业实现党和国家提出的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的目标。我国交通行业在长期的道路运输节能工作中组织已经修订了一系列道路运输节能标准,如对车辆运输过程的燃油消耗量进行考核,汽车燃油节能添加剂试验评定方法标准,汽车节能产品使用技术条件标准,对在用汽车节油产品进行评定等,这些标准配合交通部有关管理规章的实施,促进了道路运输节能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2.2 加快建立道路运输行业能源消耗统计分析标准道路运输行业能源消耗统计分析标准旨在建立科学、简便、操作性强的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统计制度,统一方法与手段,使统计数据能较准确地反映行业内部能源消耗总量及能源利用效率,尽量减少数据的失真、错漏,为科学制定具体节能降耗政策、措施提供数据支持。采用典型企业调查结合统计报表制度进行道路运输能源消耗统计是一种比较经济及可操作的办法。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为单元,在各地选择确定管理规范、具有统计能力、具有该地区道路运输的代表性的道路运输企业,用其车辆作为典型车型的数据采集对象进行公路运输能源消耗统计数据采集。统计的基础数据采集项目要遵循最简化、最基础化、最底层、可操作化、精确化等原则。

2.3 加强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保障机制首先,应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照《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要求,集中力量加快国道主干线等公路运输大通道建设,加强管理养护,形成有效的通过能力;提高公路等级,增加高等级和等级公路比重;提高路面铺装率,减少等外路面比例;改进交通信号,建立单行线网络,拓宽交叉路口,平交路口改立交路口;加强城市道路以及高速公路监控,缩短车辆在路上的等待时间;改进路面结构及材料,减少道路养护中的能源消耗;加紧实施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全面提高通达度,改善路况,提高路网使用效率;改变传统只把道路环境设施带、绿化带等作为美化环境的局部点缀的理念,要从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高标准建设道路环境设施带、绿化带等缓冲区域,使之成为美化国土、保护自然、改良环境和抵御灾害的带状公路生态系统或区域交通生态系统。其次,要合理优化道路运输场站布局,遵循与城市总体布局规划相协调、与道路交通规划和综合客运网络的发展相协调、利用改造和节约投资相结合等原则,建设以国家公路运输枢纽为龙头、一般性汽车客货运站(点)为辅助,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与其它运输方式更为有效地衔接的公路站场服务体系;以发展物流中心和快速货运、集装箱等货运站场为主,以发展与城市交通或其它运输方式站场共同构成的综合性运输枢纽为主,提升公用型道路运输的服务水平与效率。最后,要做好落实资金保障机制。实行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税收优惠政策,继续推进燃油税费改革力度。通过法律约定整合各部门间的利益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和基础设施开支。

3结语

能源危机,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严重问题,它不仅影响到各国的经济发展,而且成为引起国际争端的政治问题。对我国来说,也是关系到人民生活、国家富强、“四化”建设的大事。道路运输行业作为一个资源占用型和能源消耗型行业,要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重视节能减排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刘青松.可持续发展简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篇13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市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节能降耗工作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通知》及市政府《关于扎实做好节能工作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通知》精神,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完成全市“十一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2%,化学需氧量排放削减18%,二氧化硫排放削减21.46%的约束性工作目标,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十一五”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各级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部署,紧紧围绕节能减排目标,突出节能减排制度建设,强化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狠抓政策和措施落实,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截至年底,全市万元GDP能耗比2005年累计下降18.15%,实现了“十一五”总体目标(下降22%)进度的82.5%;化学需氧量排放在2005年基础上削减了16.53%,实现了“十一五”总体目标(下降18%)进度的91.83%;二氧化硫排放在2005年基础上削减了18.73%,实现了“十一五”总体目标(下降21.46%)进度的87.3%,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今年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完成“十一五”工作目标依然存在能源消费总量增幅过高、污染减排治理措施滞后、节能减排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特别是新河化工基地将要承载的化工类大项目转移,将为今年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增加一定困难。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全力以赴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二、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一)积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围绕全市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发展高效益、高科技、低能耗、无污染的先进生产能力,紧紧围绕先进制造业、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抓好水泥建材、橡胶、铸造和化工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拉长家电电子、汽车配件、食品、服装纺织五个产业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引导鼓励外商投资节能型、环保型项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工程,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努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水平。

(二)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确保完成市政府下达给我市的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并做好淘汰落后产能的核查工作。对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单位,实行建设项目限批,暂停对该区域项目的环评、供地、核准和审批,对未按规定期限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不予审批和核准新的投资项目,不予批准新增用地,依法停止给予落后产能生产的供电供水。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中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淘汰类范围的,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立即清理取消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融资、税收、补贴、电价等优惠政策,贯彻实施市超标准耗能加价管理有关规定,切实落实超耗能加价政策。

(三)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合理用能评估审核制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制度。根据《市建设项目合理用能审核暂行办法》要求,在项目审批前实施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和新增能耗等量淘汰制度,对年综合能耗2000吨标准煤或年用电量200万千瓦时以上的项目严格按审核制度进行评估和审核,从源头上控制能耗的增加。根据《市“十一五”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时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核算,建设项目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应满足区域总量控制目标要求,排放化学需氧量大于3吨/年,排放二氧化硫大于15吨/年的建设项目,实行总量控制备案制度。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强项目审核管理,今年内不再审批、核准、备案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项目。从严控制新建能耗高于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的项目和污染物排放量大且难以治理达标的项目,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已出具总量平衡承诺的镇(街道、园区)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对没有进行合理用能审核和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措施的违规在建项目,要责令停止建设,对违规建成的项目,要责令停止生产,并停止供电供水。

(四)切实做好重点工程节能减排工作。充分发挥各级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引导扶持作用,“以奖代补”扶持和鼓励节能技改和污染减排工程建设。企业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宣传力度,督促有条件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进行节能技术和污染防治改造。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要向能直接形成节能减排量的项目倾斜,争取早下达资金,早形成节能减排能力。加强节能减排资金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大对已支持项目的跟踪监管力度,为推进项目实施进度创造条件,确保项目早出节能减排效益。充分利用专项资金,对节能量在1000吨标准煤到2000吨标准煤的节能项目,按国家规定给予每吨标准煤200元的资金扶持。对已进行试点完成的循环经济项目给予奖励。继续大力推广高效照明产品、高效节能空调器等节能惠民工程,大力推动工业污染企业燃煤设施脱硫建设,促进生活方式低碳化,确保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充分发挥节能减排效益。

(五)突出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逐一分解年能耗10000吨标准煤以上的5家市重点用能企业年节能责任目标,同时根据全市节能目标确定年能耗5000至10000吨标准煤的5家市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目标并严格考核。重点抓好兴平热电有限公司、啤酒第三有限公司等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统计、定额等基础性工作。全面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落实节能责任目标完成情况月调度和季分析制度,组织实施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加大对重点用能企业淘汰设备的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属于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设备要坚决给予淘汰,不按规定淘汰的,节能主管部门将按节能法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强化企业作为污染减排的主体责任,对重点工业企业主污染物排放实行排污许可制度,对石墨、电镀、畜禽养殖及蔬菜加工行业实行治理整顿,解决行业突出环境污染问题。重点抓好兴平热电有限公司脱硫设施改造和崇杰环保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水平提升,不断提高我市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削减能力。

(六)全面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和控制排污。加强热电、化工、橡胶、建材等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管理,加大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加强建筑节能,严格执行省、市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确保全市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100%,抓好新建大型公共建筑,民用建筑项目节能评估、备案、审核及登记工作。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进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进程,力争城市新建工程太阳能和新能源等普及率达到45%以上。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确保完成15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开展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统计和审查工作,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高效照明产品使用率达到95%和90%以上。加强对政府办公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严格执行夏季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空调温度设置不高于20摄氏度的规定,年政府机构能耗指标要在去年的基础上下降5%。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城市污水管网建设,解决城区部分生产和生活污水不能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问题,提高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尽快解决镇村环境污染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交通节能监管和黄绿标审核制度,积极采取交通运输节油措施,加速高耗能、老旧车辆的折旧和淘汰,实现营运车辆单位周转量能耗下降。实施公交优先战略,逐步建立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出租汽车等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完善交通运输节油标准,落实《营业性道路运输企业载客汽车燃料消耗限额》和《营业性道路运输企业载货汽车燃料消耗限额》等交通运输能耗限额标准。

(七)深化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工作。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认真落实《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深化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表彰成效显著的试点典型。积极落实国家鼓励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认真做好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推进工作,推动企业大力开展以矿产尾矿、工业固体废物、废旧轮胎、废水、废气为重点的资源综合利用。积极推进循环农业建设,加快开发农业循环利用新技术,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秸秆燃料、秸秆生物肥、秸秆饲料产业,重点抓好农业节肥、节药、节水、节种、节能新技术的试验和示范。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制度,按照国家和省市的法规政策开展强制或自愿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大力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

(八)开展节能减排执法监察行动。重点查处违规建设高能耗项目、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的行为,违反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能耗统计和计量统计制度,能效和再生品标识制度,违反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状况公告制度及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岗位设置和能源管理负责人聘任制度,以及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工艺和设备等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依法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关闭。根据各地和各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及时开展调度、检查和督导工作。开展重点用能单位和建筑领域执行节能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专项监察,开展建设项目用能评估审查节能专项监察工作。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强化环境管理减排措施,把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运行作为污染减排工作的中心任务抓好、抓实。加大污染源的监管力度,及时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下大气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排污的单位实行限期治理,治理期间予以限产、限排,对逾期不达标的,责令停产整治,推进有问题的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

三、加强协调,完善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机制

(一)加强目标责任体系建设。各单位要认真落实《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和《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年部门节能目标任务的通知》,进一步建立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和考核奖惩“三大体系”,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各级各部门和企业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充分调动分管同志和一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着力解决节能减排中的突出问题,完善目标责任体系,把节能减排目标落在实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根据职能,切实履行各自职责,积极开展分工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机制。

篇14

工业工程节能减排的科技抓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成为制造大国和经济大国。然而,在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这种粗放型、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难以适应13亿人口大国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也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国务院印发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以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给予了高度重视。如何从科技的角度做好节能减排工作,需要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业节能减排支撑体系:管理支撑和技术支撑从理论上讲,工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需要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的支撑。管理支撑包括结构减排、工程减排、模式减排和政策减排等主要通过管理措施来实现其支撑作用的内容。

其中,结构减排的关键词是“控制、淘汰、推进”,是指对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和行业进行控制和淘汰,同时推进低耗能、环保型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工程减排是指加快建设水污染治理、二氧化硫治理等节能减排工程;模式减排是指通过创新生产模式,进一步推进清洁生产,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政策减排是指通过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及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加大统计、评估、监测和监督力度。技术支撑包括技术开发、技术推广、平台建设和国际交流等主要通过技术措施实现其支撑作用的内容。技术开发包括节能减排产品生产技术开发和节能减排生产现场控制技术开发,这两种类型的技术开发都包括新型技术开发(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原有技术的系统集成(集成创新);技术的推广也包括节能减排型产品生产技术和节能减排生产现场控制技术两种不同类型技术的推广。目前,在各部门已采取或拟采取的各项工业节能减排措施中,对于工业节能减排生产现场控制技术考虑较少。

而对生产现场的控制是工业节能减排的重要环节,缺少现场控制环节,工业节能减排的支撑体系就难以实现其既定目标。工业节能减排现场控制技术:工业工程工业节能减排要达到的目的很明确,一是节能降耗,二是控制和减少毒害物质的排放。要达到节能减排的良好效果,对工业生产过程的现场控制是工业节能减排的重要环节,精益生产等生产方式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而工业工程作为一种系统工程技术,不仅创造了精益生产这种科学的生产方式,而且能够对生产现场的节能减排进行有效控制,是工业节能减排现场控制环节的科技抓手。现场控制———工业工程的本质特征。工业工程(1ndustrialEngineering,简称IE)于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是一门集成经济管理和多种工程技术的交叉性学科,是以各种产业组织整体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管理效率、质量和成本问题为核心的工程技术体系。新晨

工业工程与管理工程的区别在于,管理工程更具人文特征,注重应用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人文科学创新论坛的手段与方法,通过规范、制度、机制等体系,以及经营、财务、用人等手段来实现对企业的组织、领导和控制,强调管理过程中的社会性与艺术性。而工业工程则是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的、规范的、可操作的方法与工具的支持,通过工程途径(en-gineeringapproach)、方法与技术,综合考虑人员、机器、设备、制程、方法、时间等因素来支持组织目标的实现。工业工程更强调对生产环节的组织、管理和控制,是通过对生产现场优化及合理化改善,从而实现生产效率和效益最大化的工程管理技术。节能减排———工业工程的基本宗旨。把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生产实践,能够优化配置和节约资源,并能以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进行产品生产和企业运行,其理论和方法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亚太经济进步较快的韩、日、台、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和经济起飞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是在20世纪初,日本、韩国是从50年代,我国台湾、香港等地是在60年代,就已形成相当完善的IE研究和应用体系,并且效果相当显著。例如,丰田生产方式(TPS,ToyotaPfoductionSys-tem)就是通过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战略,成功打造了国际一流汽车企业,带动了日本汽车业的发展,而支持其管理模式与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基础就是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