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21:2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汽车节能减排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目前,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汽车尾气的影响,严重影响到人们生活的环境并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所谓节能减排,就是要在能量资源和物质资源节约的基础上,有效减少三废和噪声等有害物的排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要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应该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这也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需要,也对于维护社会环境的长远利益具有重要影响。
1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及危害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汽车都使用汽油、柴油作为动力燃料,为此,汽车向大气排放的废气污染物主要来至排气管、曲轴箱和燃油箱。根据油品成分以及燃烧方式,其汽车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含铅化合物、苯丙芘及固体颗粒物等。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在目前监测和实验数据分析下有200多种,其主要危害包括对环境和值被的影响。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阳光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它和大气中的其它成份结合易形成光化学烟雾。对人和动物健康的危害主要为引起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恶化、头痛、呼吸障碍、损害肺部功能以及刺激眼睛导致红眼病的发生等。光化学烟雾还能影响植物的生长、降低大气的能见度、破坏建筑材料、加速橡胶制品的老化和龟裂等。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最高,其物理特性表现为无色无味,易被人体吸入。当其与体内的血红蛋白相结合时,会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导致血液载氧能力下降,减少血液对人体组织的供氧量,使得身体内部组织缺氧,引起头痛等症状,重者窒息死亡。
2汽车实现节能减排的措施探讨
2.1深入研究涡轮增压和燃油直喷技
术相结合的新动力技术所谓涡轮增压技术,是指为了实现大幅提升输出动力,并不对于发动机排量进行改变,但增加发动机的进气量能够利用相关的涡轮增压器得以实现。所谓燃油直喷技术,一方面能有害物排放有效降低,另外还能使得车辆的加速响应性得以改善,通过汽油直接喷入气缸内的方式,使得进气道喷射时形成壁面油膜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这特别适用于发动机尚未暖机的情况,使变工况时对空燃比的控制得以改善。缸内直喷式汽油机比进气道喷射汽油机的充气效率提高了10%左右,也大大降低了爆震倾向,使得汽油机的热效率提高,压缩比可提高1.5%-2%,具体表现为受爆震限制的点火时刻可提前若干曲轴转角,还能有效降低燃油耗约2%左右。稀薄混合气分层燃烧由于汽油直接喷入气缸而得以实现,这样有利于低负荷工况时的空燃比的提高,一般可以提高40%左右。
2.2优化设计燃烧室思考
优化设计表面积小、无窄隙容积的紧凑型燃烧室,其产生的HC排放物较少。火花塞装在中央位置,火焰传播距离短,使混合气燃烧迅速而且比较完全,因而HC排放物减少,而且油耗低。燃烧室内有意形成的紊流也同样会使燃烧加速。经这样优化的燃烧室,在λ=1的工况下,能达到良好的HC排放特性,并能提高发动机的稀燃能力。
2.3发展净化汽车尾气技术
分析净化汽车尾气技术,可以把汽车尾气中的原有毒气体,通过再生更新三元催化剂的作用,转变为无毒气体,然后再向大气中排放,这样无疑能够使得大气污染有效降低。三元催化剂再生方法主要包括烧炭、除毒、氯化更新和还原四个部分。要想很好溶解处理环保发动机进气门上的胶状沉积物和固体沉积物,就可以利用醇和异构体醇、强极性溶剂醇的极易产生过氧化物的特性。这样,大量富氧离子在燃烧时就会产生,高温氧化环境就会在排气系统和环保发动机燃烧系统中形成,积碳、硫磷化学络合物就成为可能,得以实现高温氧化成气体而排除,还可以把锰沉积物高温汽化成可挥发物质排出。EGC则是反应剂的主要成分,这是种强助燃剂,主要应用在火箭、导弹发动机上,能够高温氧化环境在环保发动机燃烧系统和排气系统中更加明显,这样能够促进作用。活性剂还能够物理溶解相关的燃烧系统沉积物,预防沉积物在燃烧系统和进气系统中产生。
3精心呵护汽车发动机
3.1使用更精细的滤清器
滤清器在复杂的汽车系统中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易耗品,直接影响到汽车尾气排放,以及相关的汽车发动机的保护问题。如果能够使用性能优良的滤清器,则会保证发动机高性能运行,使得提供发动机清洁的空气和机油工作正常,发动机寿命不断延长,充分燃烧燃油,使得有害气体排放有效减少。在涉及到相关的高排放标准的汽车中,滤清器的更新换代则是其中关键内容。
3.2使用高性能、低黏度的油
发动机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其中内部的摩擦所消耗就能够占到30%左右,这样,要想满足节省燃油效果,就应该通过减摩性能优异的机油来实现,这也是说明,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的排放能够有效减少。尽管个体的减排效果不明显,但是需要指出,相比于每星期少开一天车,使用节能的机油,产生的节能减排效果则要明显得多。
3.3使用优质燃油
如果汽车使用的燃油品质差,则对于用车环保发动机油具有较大影响。如果燃油含硫量高,这样就能直接影响以氧传感器为中心的空燃比反馈控制三元催化净化系统,使得三元催化剂、氧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发动机功率也相应降低,点火温度有所提高,点火迟滞相应增加,造成了三元催化器中毒失效。
【参考文献】
[1]刘兰剑..中国汽车节能减排政策与美、日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6).
[2]于启武,李建茹.北京发展节能环保汽车的节能减排效果分析[J].价值工程,2012,31(27).
中图分类号:U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2-0049-03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然而在汽车工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也给环境和能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2000年中国机动车燃油消耗量占石油销量的1/3左右,2010年上升到43%,2020年将占到石油消耗总量的57%。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机动车已成为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的主要污染源,各种迹象表明,能源和环境已成为制约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倡导低碳生活,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 我国汽车行业节能减排现状
1.1 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变化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我国汽车保有量呈快速增长趋势,2008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5099.61万辆,2009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6200万辆,2011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亿大关,在2010年的统计中,微型客车和轿车占84.81%,出租车占2.78%,客车了3.8%,卡车占7.59%,公交车占1.01%。由此可见,微型客车和私家车在城市的车型构成中所占比例较大。
1.2 不同车型的排放特征分析 轿车和微型客车一般使用汽油作为燃料,这两类车型的CO排放占机动车总排放的86%,HC的排放占83%。随着社会轿车保有量的增加,这两类车的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会继续增加。
卡车一般使用柴油作为主要燃料,由于长时间处在高速工况下,NOx和颗粒物排放较多,分别占总排放的63%和34%。
公交车也以柴油为主要燃料,由于不停的起步、加速,导致颗粒物和NOx的排放量增多,分别占公交车总排放的46%和63%。
出租车每年大概行驶13万公里,且现在大部分城市用出租车都是使用两种燃料,以天然气作为主要燃料。由于改装后的发动机无法达到理想的燃烧状态,因而导致出租车的排放污染较为严重。
2 我国汽车行业节能减排的措施
2.1 汽车工业节能减排政策支持 近几年,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和实施了多向汽车相关政策法规,重点从技术标准加严、税收优惠等方面,来提升汽车行业的节能减排水平。自2012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对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的车船做出免征或者减征车船税的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商用车燃料消耗量测量方法》是我国自主制定的第一个汽车节能重要标准。另外,推行燃油税政策对于调整汽车消费市场和改善用油状况都有很大的帮助,一方面能够调节市场机制,另一方面能够约束消费者。
2.2 汽车企业共抓生产消费环节 汽车生产制造企业是执行节能与环保政策的排头兵,他们责任重大,他们从全国各地招聘人才,提升企业的研发水平,尽可能的降低燃油消耗率,开发出低污染、低油耗的环保车型。另外,汽车生产企业不仅肩负着节能减排的重大责任,我们每一位消费者也应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加强汽车行业节能减排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的消费者形成科学的汽车消费观、燃油消费观,从消费角度培养消费者的节能的好习惯。
2.3 汽车节能技术
2.3.1 提高发动机的综合性能 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提高发动机的综合性能。
①汽油机的燃油电子控制喷射技术。汽油机燃油电子控制喷射系统不论在任何环境条件和发动机处于何种工况下都能精确地控制混合气的浓度,使汽油得到完全充分的燃烧。这大大降低了废气中有害成分的含量,还使发动机具有优良的燃烧经济性。可对供油、点火、温度等进行集中控制,使发动机工作性能提高,发动机输出功率增加,燃料消耗量降低。还可以使发动机经常处于稳定运转状态,在各种工况下都能使汽车根据驾驶员的要求正常行驶。此外,由于汽油机燃油电子控制喷射系统不存在喉管,进气阻力小,不易产生气阻,向各缸分配汽油均匀等优点。
②稀薄燃烧技术。稀薄燃烧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在燃油经济性方面,稀燃发动机空燃比大,燃烧循环更接近定容循环,因此其热效率较高,燃油经济性好。由于稀燃混合气燃烧温度低,燃烧产物的离解损失减小,并且降低了与气缸壁面的传热,也使热效率得以提高。稀燃发动机一般不受到高负荷时的爆燃极限的限制,可以采用较高压缩比,这也有利于热效率的提高。当采用稀薄混合气燃量加小了泵吸损失,这对火花塞点火发动机部分负荷经济性的改善是很明显的,同时也可以采用变质调节,不用节气门或是小节流,这样会大大减小泵吸损失,特别有利于改进发动机部分负荷性能。对发动机排放方面,随着空燃比的增加,由于采用稀的混合气使燃烧温度降低,NOx的排放明显减少,同时燃烧产物中的氧成分有利于HC和CO的氧化,因此,HC和CO的排放也减小,然而,随着空燃比增加到一定程度,由于燃烧速度的降低可能会使燃烧不完全,HC的排放会迅速增加。如果能合理地设计紧凑的燃烧室,并组织好空气运动使燃烧在短时间内完成,那么三种排放都可以大大减少。
③优化设计燃烧系统。设计者对燃烧室的布置位置、燃烧室的形状以及喷射系统进行优化,具体涉及到火花塞的安装位置、缸盖和活塞顶的形状以及进排气门的数量和尺寸等一系列问题,以此来改善燃烧情况。
关键词:节能减排 汽车 方向 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c)-0000-01
现阶段,汽车已经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也成为人们生活、生产、工作以及社会运行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汽车虽然是现代主要的一种交通运输工具,但是其也是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源与社会的油耗大户,节能减排便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因而汽车新能源以及汽车节能技术的开发便受到了各个国家的瞩目与重视。由此可见,研究汽车节能减排的方向及对策,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及现实意义。
1 汽车领域的发展方向
近些年以来,我国汽车行业得以迅猛发展,而城市污染以及石油消耗也随之不断激增。当前,我国机动车的消耗燃料效率远远的低于全球发达国家,充分表明我国有着相对较大的汽车节能潜力;在燃油消费的需求方面,我国所依赖的主要是进口,标志为高油价的能源问题势必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长期制约,所以,环保技术和汽车节能技术便成为研发汽车技术领域的焦点;燃油汽车所排放的尾气带来了尤为严重的大气污染,因而除了对汽车尾气排放进行综合治理以外,还应当对新型能源加以开发,以此将石油产品予以全面取代,这已经成为汽车节能减排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
2 强化汽车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
2.1 使用替代燃料
众所周知,我国的石油资源是极为有限的,而且还是纯进口石油的国家,所以,使用石油替代品也是相当不错的手段。就我国来说,丰富的煤炭资源是主要的石油资源替代品,因而可以把煤炭当成是发展及研制替代燃料的重点。目前,我国的煤炭大省诸如山西省已经开始发展基础为煤炭工业的甲醇燃料和合成燃料。除了煤炭资源以外,还可以用氢能、天然气和生物质等来将汽油的使用取代。生产汽车的企业也致力于研发把这些诸多燃料应用于汽车燃料中,福田和奇瑞等汽车生产公司也开始研制及下线投入使用混合动力汽车。
2.2 普及小排量轿车
由比较可知,小排量轿车不仅耗油少、车体较轻,最重要的是能够大大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由分析和统计可知,经济型轿车行驶一公里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平均为134克,而高档车与中档车则分别是161克和148克,高档豪华车的排放量则更大,大约为198克。目前,可以有效的控制小排量轿车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于107克至120克之间。所以,基于消费者摆阔气、好面子的消费心理,可以采用“能源环境成本”理念,利用经济手段诸如税收、价格等,由使用高耗能、大排量的车辆群体对能源环境成本加以率先成本,将与消费享受相一致的经济代价付出,以此作为资源共享与环境保护的补偿。另外,还应当将小排量汽车的负担适当减轻,充分的展现出国家对使用及生产小排量汽车的政策性鼓励。
2.3 降低耗油量
部分人片面的认为高油价能够吓退开车热情及购车积极性,其实事实并非如此。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经济水的平提高以及出行范围的扩大,将会有更多的人习惯以车代步,更多的人购置车辆,汽车依旧是主要的出行交通工具。法国于1990年利用汽车出行的比重大约是82.2%,而在2000年便升至83.1%,近年来也有着明显的上升,由此可见,油价的不断上涨并非会对驾车人造成较大的影响。这便需要不断加快汽车技术的进步,以此将汽车的耗油量降低。从总体上来看,百公里汽车耗油量的确呈现出降低的趋势。与此同时,要想将汽车油耗减少,还可以降低车速。比如,将高速公路的限速由之前的每小时130公里降低至每小时120公里,这样每年便可以大约节省60万吨的燃油。
2.4 再生利用废旧汽车
就汽车本身的结构而言,回收利用汽车蕴含着较高的能源利用价值。日本不仅成立了回收利用汽车的立法机制,并且开始发展回收汽车的新兴行业。在2000年欧盟便将汽车回收再利用的法律及建议提出,然而,我国的汽车市场确实迅猛发展,回收汽车市场十分萧条,在处理废旧汽车方面依然停滞于烧毁、填埋和丢弃等技术层面,不但带来了极大的环境破坏,同时也对可再生利用资源造成严重浪费。因此,我国汽车生产和交通部门等,应当携手共创汽车回收站,统一回收处理废旧汽车,将可再生利用废旧汽车加强,以此将乱扔乱丢废旧汽车的现象解决,并且将高耗能企业的压力减轻,实现重复利用资源,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最终目的。
2.5 驾驶技术也是关键
在车辆技术条件一样的情况下,驾驶技术的高低差异,在汽车运行中燃料的消耗也有很大影响。掌握学习更多正确的操作方法,可有效降低汽油的消耗。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技术水平的驾驶员驾驶同样的汽车其油耗差距在百分之二十到是百分之四十。由此可见,熟练的驾驶技术以及科学的操作方法,也是汽车节油的关键。
3 结语
总而言之,汽车节能减排任重而道远,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必须切实的做到对节能减排意识的坚持及节能减排技术的支持,并且提高环境保护程度,降低汽车耗油水平和排放量。
参考文献
[1] 王松.对我国汽车节能减排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2(7).
[2] 蔡君时. 关于汽车节能减排的思考[J]. 交通与运输. 2011(04)
[3] 高智强,陈丽娜.光催化在汽车节能减排中的研究与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3).
[4] 陈晴.浅谈汽车节能减排的措施[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12).
关键词:汽车;节能;减排
【分类号】:TU831;TU201.5
0引言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能源总体供应短缺,并且呈现多煤、少气和缺油的特点。汽车作为国家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石油产品――汽油和柴油。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进口国。2010年我国石油进口量达29450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52.6%,预计2020年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将达到70%,能源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大。近年来我国汽车消耗的燃料以两位数比例逐年增长,汽车交通成为我国成品油的主要消耗领域。据预测2015年,汽车交通领域的石油消耗将达到2.5亿吨,届时我国石油短缺的局面将更加严峻。
在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机动车污染排放对我国大气质量,特别是城市大气质量形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有效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全世界积极行动,我国政府也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的CO 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这将对我国汽车工业提出严峻的挑战。要解决能源的巨大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持续恶化的问题,我国汽车必须在节能减排上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1]。
1我国汽车节能减排状况
1.1目前国家关于汽车行业节能减排和能源安全的相关政策
随着汽车的不断增加,我国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日益严重,能源与环境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完善我国的节能减排政策,逐步提高我国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及尾气排放标准,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目的是迫在眉睫的问题[2]。同时,我们也坚信国家关于汽车行业节能减排和能源安全政策的实施对于促进我国汽车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至关重要。2009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破局之年,扶持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也进入密集期[3]。这些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其措施要点归纳如表1。同时,节能减排政策依然在不断加码和细化。
表1:近年汽车节能减排和能源安全政策一览表
1.2我国汽车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状况分析
在“863”计划和“十一五”国家科技专项等国家项目的支持下,我国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研发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支能力较强的研发队伍,人才储备体系正在日趋完2012年01月 商业营销善。近年来,随着全球汽车工业中心开始向我国转移,我国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从事混合动力客车研制和生产的厂家就有30多家。各汽车集团节能减排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成绩和规划如表2。
表2:各汽车集团节能减排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成绩和规划
1.3目前内资企业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研发上取得的成绩及遇到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内资企业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研发上取得很大突破:新能源汽车产量迅速增加,新能源汽车质量快速提升,具备了实现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目前混合动力汽车初步具备产业化生产能力,进入小批量商业示范应用;纯电动汽车有效地开拓了特定区域的市场;燃料电池汽车主要技术性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传统燃料车用动力系统改造研究已处于起步阶段;气体燃料、生物质燃料和煤基燃料等代用燃料车用动力系统研究进入产业化示范阶段。
但总体来看,我国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键技术缺乏:企业研发力度不够,且尚未掌握核心零部件技术
主要表现在:混合动力整车的核心集成能力、动力系统优化和匹配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已被整车企业所接受,但推广工作尚需进一步磨合;基础技术研究仍是制约瓶颈,致使关键部件和材料尚需进口,增加了零部件和整车的成本,等等。
(2)资金缺乏:技术攻关、示范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较大投入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比传统汽车高出很多,要实现产业化,还需要度过艰难的市场导入阶段。要真正实现其产业化,尚需大量资金投入到技术攻关、基础设施建设和示范推广等方面。单凭企业自行解决资金问题,会给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加很大的资金压力,因此需要政府在车辆购置、税费等方面出台实
质性措施,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3)人才缺乏: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存在较大缺口
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科技人员相当匮乏,尤其在基础研究和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研发方面。而且,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车型开发、试验验证等技术能力与传统汽车相比,仍然很不完善,也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存在严重的科研人才瓶颈。同时,随着新能源汽
车示范工作将在全国几十个城市大规模的铺开,相关管理方面的人才将出现较大的空缺。
(4)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滞后
一方面,锂、铂、镍、稀土等原材料应用能力较弱,以及提高动力电池能力密度和充放电性能等关键元器件缺失;另一方面,充电设备等相关的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发展滞后。
2我国汽车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趋势
2.1我国汽车主要工业指标的回顾与预测
2000年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即以进入了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根据我国汽协统计,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1826.47万辆,是2000年207万辆的8.8倍,完全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2011年我国汽车产量预计要突破2000万辆大关[2]。
(1)汽车总产量预测
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以年增长15%预计,2015年我国汽车产量将超过3600,如图1。
图1 :2011年~2015年我国汽车产量预测
(2)汽车保有量的回顾与预测
2010年我国以9100万辆的汽车保有量一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汽车保有量排名第二的国家。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城市交通现代化的程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极大的环境和能源压力[1]。
到2015年按报废率10%(废期为10年)计算,我国汽车保有量预计达到1.66亿辆。如图2。
图2:2011年~2015年我国汽车保有量预测(按年报废率10%计算)
到2015年按报废率8%(废期为12年)计算,我国汽车保有量预计达到1.73亿辆,如图3。
图3:2011年~2015年我国汽车保有量预测(按年报废率8%计算)
2.2 我国汽车节能减排新技术分析与展望
基于我国汽车动力系统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我国汽车动力系统的发展应从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换汽车两方面出发[4]。结合我国当前汽车产业政策和汽车研发方向,分析我国汽车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如下[3]:
(1)传统燃料车用动力系统
汽油机方面,目前国内各类微型汽车及轿车基本上为汽油车,广泛采用了电子燃油喷射、多气门等技术,可变进气系统和涡轮增压技术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目前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的一些技术,有可能成为我国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如发动机本身的结构优化,包括多气门可变进气系统、稀薄燃烧技术等,轻质材料的应用也会得到初步的发展。
柴油机方面,总体来说,国内柴油机高速直喷、增压及增压中冷、废气再循环等技术已经得到开发和逐步应用,而电控燃油喷射、高压共轨、排气后处理等世界先进技术则处于起步阶段。今后我国车用柴油机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广泛采用直喷、增压及增压中冷技术,涡轮增压技术想小缸径多缸柴油机延伸。未来
的技术趋势为电子控制燃油喷射技术、排气再循环技术、增压及增压中冷技术以及均质充气压缩燃烧等。
(2)待用燃料车用动力系统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大规模研制、开发和推广代用燃料汽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前,在我国开展研究和应用比较集中的车用替代燃料主要有:气体燃料、生物质燃料和煤基燃料。
气体燃料方面,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燃气汽车产业化的技术平台,相当于国际上第二代燃气汽车产品的电子闭环控制、燃气供给加三元催化转化等技术在中国燃气汽车上得到普遍应用。当前气体燃料的开发重点是以电控闭环多点顺序喷射为特征的第三代燃气发动机技术。
生物质燃料方面,国内生物燃料研究工作有所加强,应用形成一定规模。车用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BD100)等国家标准已相继颁布实施,生物燃料的生产工艺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今后,车用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将得到更大规模的发展。
煤基燃料方面,相比与气体燃料和生物质燃料汽车的产业化示范的有序开展,我国煤制油的研究工作刚刚起步。煤合成油CTL尚处于产业化准备阶段,煤间接液化合成油进入产业化也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但是,煤制油也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
(3)电动汽车动力系统
鉴于中国私人轿车和公交车集中在大中城市的国情,中国混合动力汽车主要是起停式微弱混合、ISG轻混合和主副电机中度混合等三种不同的技术方案,产品设计面向市场,EVT等强混合动力汽车和PLUG-IN混合动力汽车业逐步得到关注。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也是今后我国
汽车节能减排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3结束语
环境保护已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一个国家在环境保护和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程度也是其综合国力强弱的体现,汽车作为一个节能减排的重点方向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但汽车的节能减排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既要有汽车企业的自身努力,又要有政府政策的支持,更需要全民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方红燕,王今,刘克强.对我国汽车行业节能减排战略的思考[J].汽车工业研究,2009.
[2]刘兰剑.我国汽车节能减排政策与美、日比较研究[J].我国科技论坛,
2010.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交通运输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融入交通运输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破解影响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的各种障碍,着力打造具有绿色低碳特征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不断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行业建设。
二、总体要求
全面实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强化低碳交通意识,健全体制机制,深化示范带动。坚持推进“两个”专项行动,着力抓好结构、技术、管理三大领域节能,巩固基础能力建设,加大宣传推广交流,为实现《市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提供可靠保障。
三、工作重点
1、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区有关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的部署和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和《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省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市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规划》、《区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规划》及中、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切实保证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顺利推进,确保按期完成规划目标任务。
2、深入推进“两个”专项行动
(1)不断深化“车、船、路、港”专项行动。各单位要构建“车、船、路、港”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长效机制,丰富专项行动工作内容,明确参与企业目标责任,增强企业节能减排基础能力,努力将专项行动参与企业打造成我区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标杆单位。在道路运输方面:严格执行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大力推进液化天然气燃料汽车在道路班线客运和城市客运中的应用,深入开展绿色汽车维修工程,推进道路运输站场节能技术改造;在公路方面,继续强化公路治超和公路养护管理,提高公路安全通行能力;在航运方面:继续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建设,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大、技术性能落后的船型。
(2)继续组织开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积极推广机动车驾驶培训模拟装置应用技术、机动车节能驾驶技术、车辆燃料消耗量动态监测技术、公路节能减排与材料循环利用技术、公路隧道节能照明技术及水运环保与节能减排应用等技术,努力实现交通运输科技节能减排。
3、大力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
一是继续严格执行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对不符合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的车辆,禁止进入道路运输市场,同时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营运车辆。二是继续执行对客车实载率低于70%的线路不投放新运力的规定,完善许可管理方式,健全动态监测制度。三是继续推行道路班线客运车辆公司化、集约化经营,提高运输组织管理水平。四是鼓励和引导货运企业创新管理模式,拓宽经营思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提高运输综合效率。五是继续推进天然气汽车在道路运输车辆、城市公交车辆、出租汽车中的应用。六是继续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优化公共交通站点布局,逐步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零换乘,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城市公交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车辆运输效率。七是加大车辆检测力度,减少车辆尾气排放,降低碳排放量。八是继续推进公路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优化路网结构,实施重点公路工程建设能耗管理和节能监督,加强节地、节水、节材等节能评估审查,建设节能型公路。加强对大、中修工程施工管理,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降低原材料消耗。
4、继续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宣传教育与交流培训
继续大力宣传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理念,鼓励城市居民低碳出行,努力营造促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一是深入开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宣传,定期组织开展节减排宣传活动,集中宣传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政策措施和先进典型。二是组织开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培训,结合年度节能减排工作重点,采取专家讲座、集体讨论、现场观摩、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培训,确保培训取得实效。三是继续深人开展机动车驾驶员素质教育工程,大力宣传机动车节能驾驶操作规范,加大对营运车辆驾驶员节能驾驶培训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