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社区调研简报范文

社区调研简报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1:2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社区调研简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社区调研简报

篇1

一、社区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浓厚社区文化氛围,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居民群众文化素养。着重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大力加强文化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提高文明素养、争做文明居民”、“除陋习,树新风”等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开展读书、健身、歌咏、舞蹈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增加居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自豪感。二是打造社区文化品牌,做到文化上墙,文化入心,文化育人,在继承民族精神、弘扬时代精神的基础上,塑造富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的文化精神,组织社区居民群众追求崇高道德,弘扬先进文化,树立文明新风,创建文明和谐社区。三是在全社区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楼院”、“文明居民”等活动,大力宣传各类先进典型事迹,不断扩大文明创建活动的覆盖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全社区文明程度,推动社区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社区文化建设缺乏正确的认识

什么是社区文化,社区文化应当怎样建设?社区和上级部门对此缺乏正确的认识,把社区文化看成是单纯的文娱活动,而没有从满足社区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上考虑。检查、指导、考核社区工作时,社区文化建设往往不受重视,处在可有无地位。

2、社区文化建设经费严重不足

社区文化建设没有固定费用,平时开展文化活动所需经费主要是靠街道补助和社区收入补助,存在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导致许多文化活动因缺乏经费无法正常有效开展。即使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受经费制约,质量和品位不高,难以获得社区居民群众的满意。

3、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社区没有固定文化活动场所,开展文化活动要租借场所,对开展文化活动带来很大不便。电视机、VCD、音响设备等文化设施设备陈旧单一,满足不了社区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图书室图书数量少,报刊杂志少,且是各个单位捐赠,内容陈旧,针对性差,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阅读需求。

4、社区居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热情不高

社区绝大部分居民群众满足于“你演我看”、“你画我看”、“你唱我听”的阶段,真正热心参与文化建设的人不多,对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促进社区文化建设存在不利影响。

三、解决社区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1、提高社区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扩大社区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深受广大社区居民群众喜爱的社区文化活动,广泛传播积极健康的思想和文化,充实社区居民群众精神生活,提升社区居民群众文化素养。

2、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适当增加并逐年提高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社区要广辟渠道,寻找资金途径,广泛吸收活动资金,调动一切力量和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和物资投入;以此改善社区文化设施,增加文化活动的次数,吸引社区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社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

社区文化队伍建设离不开社区文化干部,选拔任用社区干部时,要充分考虑社区文化建设的必需人才。上级部门要定期对社区文化干部进行培训,提高社区文化干部的文艺素养与组织活动能力。社区要加强文艺团队建设,把既有文艺特长又热心文艺工作的居民群众组织起来,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提高社区文化活动的质量,增强对社区居民群众的吸引力。

篇2

通过多年的普法教育,居民普遍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和学法、用法的法律意识,法律素质明显增强,一部分人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但社区法制建设仍呈现出一系列问题:社区规章制度不完整,未起到实质性作用;居民法律意识淡薄,知法、懂法、用法的实际能力欠缺;辖区单位经营守法中存在问题,有些抱着侥幸心理与现有规章打球,只图眼前、不顾长远;沟通渠道不畅通,导致工作中存在无头绪现象;特殊群体及弱势群体得不到针对性的和及时的帮助;缺乏一支高素质的服务队伍。

二、自身专业特点及优势

我在大学所学专业是行政管理,专业知识涉及面广,包括政治类、法律类、管理类、行政类、社会类、经济类、心理类和操作类等。这些知识的学习是我大致了解了各行业的基本特点及具体问题,具有了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能让我从更广范围着眼看待和处理问题,从而为建设特色社区出力献策。

三、构建法制化社区的整体思路

通过明确指导思想,确定工作目标、对象及内容,不断努力丰富活动载体,时刻铭记具体要求,从而构建生动活泼的法制化社区局面。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规范社区管理、参与社区服务和保障社区稳定为宗旨,以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为切入点,以提高社区居民法律素质为核心,为构建和谐社区做贡献。

(二)工作目标

通过构建法制化社区,使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不断增强,社区管理、服务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沟通渠道进一步畅通,辖区单位依法治理、依法经营,以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

(三)工作对象及内容

1.社区居委会

学法、懂法、用法应从自身做起,包括工作的规章制度、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办事流程等等,以便使社区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和效率。

2.社区居民

作为社区主体的社区居民,普遍上法律意识淡薄,同时,年龄、知识结构的不同使得知法守法形成不同层次的局面,应加大基本法律的宣传力度,以切实提高居民法律素质;针对特殊领域的法律知识,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教育;特殊群体需要特殊关注,弱势群体需要特别帮助。

3.社区单位

辖区单位呈现多样化特征,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众多经营性门店,有的依法经营,有的无证无照,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情况、不同问题区别对待。对机关及事业单位要经常沟通、了解法制化建设情况,对经营性的企业及门店要加强监督和教育引导,将其纳入法律宣传教育体系中,有需要法律服务的给予力所能及的服务。

(四)工作方式、方法

1.开设法制宣传栏,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社区网络平台或另外开设宣传专栏,有步骤、有计划的将社区居委会规章制度、居民学法内容、优秀事迹刊出,加强正面引导和学习教育,提高全社区法律素质及社区法制化水平。

2.搞好宣传活动,让法律深入社区。采取临街宣传活动或邀请专家学者定时不定点、定点不定时的上法制课,将新出台的与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时事问题相关的法律知识传达给民众,让宣传进学校、进单位、进小区,从而让法律真正走进社区,最终提高社区法制化水平。

3.加强法律服务,发挥志愿者作用。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将一部分懂法律、有精力的群众组织起来,成为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志愿者队伍要配合社区主动查找问题、发现问题,当好人民调解员,将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遇到需要法律援助的对象则帮其申请法律援助。

(五)具体要求

1.加强领导

联系区司法局、办事处司法所相关负责人,当好社区法制化建设的指导员。同时成立以社区主任任组长的社区法制化建设领导小组,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做好法制化建设工作,形成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合理推进的局面。

篇3

为推进**县经济社会快速稳步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针对我县的具体实际,县委提出“新农村、旅游业、工业化、城镇化”四大发展战略。要实现工业化,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建设工业园区。如何搞好我县的工业园区建设,带着这一问题,我带领相关部门就我县工业园区的建设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就对我县工业园区的建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建设工业园区是大趋势

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要加快全县的经济发展,关键在工业,重点在工业,难点也在工业。建好工业园区则是破解工业难题的重要方法。

(一)建设工业园区是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通过近几年的招商引资,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来我县投资工业的外来企业屈指可数,究其原因,主要是县内没有合适的工业用地,城区周围又没有工业园区。一个企业要到县内来投资,首先看重的是投资条件,其次是优惠政策。因此,我们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必须摆清主次,把提供建厂条件放在优惠政策之前。工业园区就是为企业提供最现实、最直接、最实惠的平台。

(二)建设工业园区是拓展城市框架的有效途径。当前,由于我县城区范围太小,城镇人口集聚在县城内,消费也浓缩在城内,这与今后城区发展的方向极不相称。今年我们搞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提出了“要明确县城主要功能设施的规划和布局,进一步扩大县城框架”,这是完全符合城市建设发展的。建设工业园区,可以有效地拓展城区框架。贵州一天锅食品

篇4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大力加强社区建设,对于推动城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协调社区不同利益群体关系,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公民“劳有所得”、“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任务。同时近年来国家加大医疗体制改革、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以及采取一系列举措扩大就业,切实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为此深入了解社区居民生活状况以及党的一系列惠民政策落实情况显得尤其重要。所以在这次社会实践过程中制定了一份关于安家洲社区建设的情况调查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问、问询法等形式展开,由于条件和时间有限,问卷调查内容项目不是非常详细,调查内容获得主要通过座谈访问的形式。

二、调查准备过程:

因为这是独自完成这样的社会实践调研任务,所以准备时间比较长。故在网上首先查阅了有关调查问卷及报告的信息,通过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参考优秀范例初步设计出了调查表,与此同时还通过反复查看并参考别人意见,反复修改最终做出用于调查的问卷。在正式深入基层调查时候,又根据实际情况最后确定了调查人群及较为可行的实施方案,对初步的调查实施方案作出调整。自此,调查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

三、调查报告说明:

1.调查时间:2012年7月9日――2010年7月29日

2.调查对象:安家洲社区居民以及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

3.调查单位:安家洲居委会

4.调查目的:

通过了解当前社区居民生活水平以及居委会如何担当服务职能角色,从而了解社区发展建设、国家政策落实状况以及居民生活水平,以便更好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言建策,担负起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5.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问询法,座谈访问。由于受调查实际情况制约,考虑到居民区发放而回收率过低,问卷调查只是小规模的进行。主要通过问询一部分居民及向居委会工作人员交谈询问来收集答案。

6.内容概述:

(1)居民生活状况,从两方面阐述一是医保政策:二是城镇低保 、失业再就业情况。

(2)居民收入来源、月收入、月支出、家庭支出比重、未来收入预期。

(3)社区建设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7.调查结果预测:

本次调查,受某些因素限制,能够调查的人群不具备很广泛的代表性,与此同时还受地区范围也过于宽大,但所能调查的范围却过于狭窄,以及调查方法不够准确,必然造成结果不够准确。另外被调查人员的主观因素等也会对调查的可靠性产生影响。但本调查中被调查人群能代表一个小地区处于此社区居民一个基本状况,因此调查具有一定意义。

四、数据统计和分析:

调查表共制了120份,收回100份。

调查表格式如下

安家洲社区建设以及居民生活状况情况调查问卷

您好,我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的在校本科生,正在做一个暑期项目。我想了解我们小区居民收支水平及生活质量。这份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您不必担心调查结果会对您产生影响 。

一、 基本情况

1. 性别 男 女

2. 年龄

30岁以下 30~50 50岁以上

3. 您所在的单位属于

国有企业 私营企业 本地个体户 外来打工创业者

二、 收支情况调查

4、收入来源

工资 出租房屋 创业收入 投资收入接受社会救助其他

5、您个人的月收入为

1000元以下 1000元―3000元 3000元―5000元 5000元以上

6、您家庭的月支出为

500元以下 500元―1500元 1500元―2500元 2500元以上

7、除基本生活支出外,您家庭支出中占比重最大的是

娱乐 教育费 交通费 通讯费 投资 其他

8、您的生活福利状况有以下哪几项 (可多选)

仅工资,没有任何福利 公积金 生育保险 失业保险 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 工伤保险 商业保险 企业年金 其他

三、对未来生活状况的展望

9.相较于去年你认为您的生活质量是?

明显提高 持平 下降但不明显 明显下降

10、所享受到的社区提供便民服务有

失业与就业站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及困难家庭救助 社会医疗救助办理老年证 组织治安小分队 收集居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及向有关方面反映

11、未来收入的预期

很乐观 一般 不清楚 很悲观

成果展示:

1.性别比例:

2.居民收入来源:

3. 月支出

4. 月收入

5.家庭支出比重

6. 未来收入预期

7. 社会福利

五、深入了解与思考:

桂林市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因此桂林的总体经济实力还有待提高,政府应该调整经济结构,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经济效益好新型产业,以此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在调查中发现居民收入靠创业收入占较大比重,尤其是个体经济在该区域十分繁荣。至于月支出方面费用在500到1200范围里,然而在家庭支出里,投入比重较大的是子女的教育。在有关社会福利里居民最关心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这也看出居民对看病难问题相当关注。由于近年来国家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保持乐观的态度。综上所述政府对民生关注也极大提高了居民幸福指数。

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居委会也真正发挥服务职能,但在居委会协助社区主任工作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1)社区事务缠身,工作任务繁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量的“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大量农民进入城市生活、本地农民失地流向城市,流动人口的大量进入城市,使社区居委会面对复杂众多人口而发生的各项管理工作和事务数量增加、难度加大,“小社区,大社会”的模式,增加了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强度。

(2)社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社区环境不如意:由于受空间限制,小区健身活动场所也很有限,再加上附近农民随便摆摊导致社区环境糟糕。因此应该想办法进一步完善群众活动及休闲

(3)社区居委会在社保,城镇低保,以及提供就业岗位要坚持公正公平原则加大宣传力度切实让居民心知肚明,从而更好维护好政府的良好形象。社区工作人员也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真正做好为社区居民服务思想准备。

(4)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尚未到位:大多数情况是街道办事处要求社区居委会替政府部门填表格、建档案、出具证明材料等行政性工作;同时政府部门临时性的统计、调查任务也都通过街道办事处落实到社区居委会来执行。这使得社区居委会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协助政府部门的工作上,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被行政化所覆盖。

建议:(一)应积极为社区居委会减负

理顺关系要改变过去领导与被领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成为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进一步明确社区工作任务,即明确哪些属于街道(部门)的工作,哪些属于社区的工作;明确哪些是政务性工作,哪些是事务性工作。

(二)要搞好社区宣传工作,使得国家的政策落到实处,提高政府自身形象。

(三) 社区居委会多渠道解决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进一步改善社区环境以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篇5

为推进**县经济社会快速稳步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针对我县的具体实际,县委提出“新农村、旅游业、工业化、城镇化”四大发展战略。要实现工业化,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建设工业园区。如何搞好我县的工业园区建设,带着这一问题,我带领相关部门就我县工业园区的建设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就对我县工业园区的建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建设工业园区是大趋势

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要加快全县的经济发展,关键在工业,重点在工业,难点也在工业。建好工业园区则是破解工业难题的重要方法。

(一)建设工业园区是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通过近几年的招商引资,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来我县投资工业的外来企业屈指可数,究其原因,主要是县内没有合适的工业用地,城区周围又没有工业园区。一个企业要到县内来投资,首先看重的是投资条件,其次是优惠政策。因此,我们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必须摆清主次,把提供建厂条件放在优惠政策之前。工业园区就是为企业提供最现实、最直接、最实惠的平台。

(二)建设工业园区是拓展城市框架的有效途径。当前,由于我县城区范围太小,城镇人口集聚在县城内,消费也浓缩在城内,这与今后城区发展的方向极不相称。今年我们搞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提出了“要明确县城主要功能设施的规划和布局,进一步扩大县城框架”,这是完全符合城市建设发展的。建设工业园区,可以有效地拓展城区框架。贵州一天锅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的建设,将不断增大县城容量。

(三)建设工业园区是紧抓政策机遇的大好时机。在国家扩大内需这样的大好机遇下,加强建设工业园区,在土地征用、金融贷款、项目申报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惠政策,这对于我们而言,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二、抓好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今年,县委、县政府将工业园区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年初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快响水洞工业园区、通州工业园区建设,力争年内完成园区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明年企业正式入园。目前,我县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正处在起步阶段。对如何加快县工业园区建设,我认为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保持高度统一的思想。建设工业园区是全县的一件大事,各级各部门领导必须在思想上有高度的统一。首先,县四家班子的主要领导要有决心,形成一致共识;其次,各相关部门要有积极的行动,特别是在园区建设时通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气、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方面都要给予全力支持。同时要有工作的紧迫感,要紧抓国家在贷款、贴息、项目申报等方面的机遇,形成一盘棋的思想。

2、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园区规划。规划是行动的指南。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对于节约投资、加快进度、提高效益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县工业园区的规划要本着“定位准确、特色明显、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原则,遵循“立足实际、着眼长远、适当超前、分步实施”的建设思路,特别是在功能分区、道路布置、管线架接、美化绿化、排水排污等硬件方面要高瞻远瞩,留有余地,既要结合当前实际,又要考虑日后的规模扩张。

3、要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健全组织机构是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的有力保障。县委、县政府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抽调部门、单位的精兵强将来实施这项工作,要明确部门、单位及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便于工作的有效落实。同时,要建立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园区建设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加快园区建设进度,保障园区畅通高效运行。

4、要开辟切实有效的投资渠道。从我县的实际出发,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要建立政府、企业、项目配套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资金筹措体系,保障园区的顺利开发建设。一是县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协调筹措园区建设资金,保证园区基础公用设施的建设;二是通过以土地置换、资金扶持等方式,积极引导各入园企业参与道路灯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积极申报争取园区建设扶持配套资金;四是积极争取中省市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财政扶持资金或财政贴息贷款。

篇6

一、今年我市社区建设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创建、规范”的社区工作主题,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文海英副省长等一批省市领导相继视察了我市社区建设,并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社区活动房建设进展顺利。在2003年完成城东、城西、北园三个试点社区活动房建设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全面完成其它6个社区活动房建设”的工作目标。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立足现有条件,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目前,除南河社区活动房建设正在积极的筹划当中外,其它五个社区活动房建设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其中,桥西社区活动房投资25万元、改造公用房面积700平方米,桥东社区活动房投资15万元、改造公用房面积750平方米,均已投入使用;城南社区活动房建设已进入实际运作阶段,拟于10月份交付使用;城中社区与九洲房地产开发公司已初步达成协议,将社区活动房设在即将开发的山门中路生活小区;城北社区拟在津恒幼儿园综合楼购置一层用于社区活动房。五个在建社区活动房面积均已达到400平方米以上的规定标准。

(二)社区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作为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一方面,通过竞争择优,充实社区工作力量。今年年初,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民政局、教体局联合办公,通过考察、考核,从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选调了9名年轻同志到各个社区担任“社区居委会主任助理”。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干部的素质。在2003年举办社区干部培训班的基础上,今年市委、市政府进一步修订编印了《社区建设工作手册》,作为各级干部推进社区建设的工具用书,各社区居委会分别组织了学习。宣城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之后,市民政局又会同有关部门先后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外出参观考察等方式,对社区干部进行了专业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和参观考察,社区干部开拓了视野,深化了认识,工作思路进一步明晰。

(三)社区服务功能逐步趋向完善。在加快社区活动房建设的同时,市委、市政府注重在逐步规范和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上下功夫,下放部分社会管理权限,兴办社区服务站。民政、计生、卫生、公安、劳动、市容、司法、文化等部门,在社区服务站设立服务窗口,并按照“责权统一,费随事转”的工作机制,将面向社区居民服务的工作职能下放到各个社区居委会。目前,计生、民政、劳动、公安等部门进驻社区工作已全面完成,卫生、市容、司法、文化部门已全部进驻城西、城东和北园三个试点社区。此外,各个社区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不断加强社区服务功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社区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当前社区建设工作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区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在解决社区活动房上尽管采取了力度较大的扶持政策,但是由于社区居委会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社区活动房建设资金仍然存在较大“缺口”。据统计,全市社区活动房建设资金“缺口”累计116元,其中桥西社区“缺口”8万元,桥东社区“缺口”5万元,城南社区“缺口”25万元,城中社区“缺口”10万元,城北社区“缺口”20万元,城东社区“缺口”10万元,城西社区“缺口”18万元,北园社区“缺口”20万元。社区建设资金紧缺,导致社区债务沉重、社区干部工资无法按时发放,有的拖欠工资达5月个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二)相关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落实。一是《宁国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与社区规模相适应的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实施办法》尚未落实。主要原因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具有一定年流动性,一部分已完成工程建设的开发企业已离开宁国,再要求其提供相关资金难度较大。二是“费随事转”的原则在具体工作中体现不够明显。在前一阶段工作中,市直部门在下放一部分社会管理权限的同时,未将有关工作经费一并转入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普遍感到是在为市直相关部门做“义务工”。

(三)社区干部的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社区干部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群体,目前我市尚未制定较为完善的社区干部的考核、奖惩、“进出”和福利待遇等规定。一部分社区干部存在着“老无所养”的思想顾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

三、几点建议

当前,我市社区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要全面完成今年社区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使社区建设逐步走上良性循环轨道,仍需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一)尽快完善《宁国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与社区规模相适应的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实施办法》。根据我市房地产企业开发规模,建议房地产企业向社区提供活动房采取以货币折算为主,分规划设计和工程竣工两个阶段兑现的方式进行。建委等有关单位要切实承担责任,确保这一政策落到实处。

篇7

和谐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融洽,是一种美好的价值观。高校社区中的阅览室作为一个公共服务机构、文化传播机构,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构建和谐型阅览室,为社区、学校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

(1)物质层面的和谐

首先,阅览室内部设施配置要体现人性化的和谐。这就要在一方面利用科技水平的进步不断更新阅览室内部桌椅、书刊架、空调系统、消防监控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设施,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室内一些看似琐碎的事情,例如花卉盆景、文人字画的适当点缀。它们能调节读者和工作人员的情绪,又能起到进化空气的作用。

其次,信息资源的建设要体现适用性的和谐。阅览室是供学生阅读书刊资料的地方,它将最新的文献信息传递给读者,以满足广大同学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文献资源一直呈加速增长的趋势,一方面要注意提高采购质量和馆藏质量,另一方面有条件的高校要加强电子信息资源的配置,购置一些信息需求量较大的电子型、网络型出版物。

(2)人员层面的和谐

首先,要提高服务质量,提倡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创造人文和谐环境。阅览室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接待许多学生,如何为大家提供良好的服务,管理工作是关键。作为管理人员,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要做到细致、热情地为读者解答各种问题,要耐心听取学生意见,解释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以取得读者的支持和理解。要勤学苦练业务本领,为读者提供高质高效的服务。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化解工作中出现的一些不必要的冲突,让读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第二,变革管理体制,实施和谐管理。目前阅览室在管理上主要存在的问题还是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缺乏人性化的关怀。因此阅览室在改革管理体制时应注重“人”的存在,充分地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引导人,使人们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在此基础上确定完善阅览室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逐步形成完善的管理条例、规章制度,以此来协调和控制管理人员,通过管理人员和读者的自觉行动,实现阅览室管理的最高目标。

二、开展多类型活动,突出特色文化

学生社区各种类型的活动是大学阶段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其他层面文化活动的有效补充。一方面,社区活动能够丰富校园生活,为校风的形成提供良好的阵地;另一方面,社区活动也是大学生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同济大学为例,大致可以将这些特色活动分为五大类型,即文体类、座谈类、节庆类、公益类以及知识类。

文体类活动由于其广泛的参与性、比赛的趣味性和激烈性,对增强学生体质,促进不同宿舍楼、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

座谈类活动从学生学习、就业实际出发,具备针对性和实用性,很受学生的欢迎,能够及时地解决他们在学校遇到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形成互助互帮的社区文化氛围。

节庆类活动围绕一些传统节日展开,有效组织起社区的同学一起庆祝,彼此祝福,既弥补了节日期间有些同学不能回家与父母团聚的遗憾,同时对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和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起到积极作用,有利于形成温暖和睦的社区文化氛围。

公益类活动通过捐赠衣物、心理咨询、优质服务、资源回收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关爱他人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也是社区思政教育的一种有效实行。

知识类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大学生充满朝气、多才多艺的特点,陶冶情操、增进友谊,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对于他们的兴趣培养、人格塑造、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形成生机盎然的社区文化氛围。

学生社区文化活动要向高品位、高层次和高质量看齐,制定中长期文化活动计划,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等特点,组织大学生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社区文化的思想性、教育性、实效性,创造一个轻松融洽的生活氛围,增进人际沟通,塑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社区生活氛围。

三、加强健身房管理,彰显体育文化

健身房是高校体育和社区学生生活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后期,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自我意识强烈,崇尚一切美好的事物并紧跟社会潮流,有着强烈的追求美的愿望,特别是健康的形体美和姿态。据有关学者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参加健美运动的主要动机是增强体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其次是改善形体,适合现代青年追求美、较关注自身体形是否匀称协调发展的心理。接下来笔者将从大学生体育心理、健身房设施、健身师资三方面来分析如何进行高校健身房的经营和管理。

首先,要充分了解广大学生参加大学体育活动的心理,才能在此基础上采取更有适应性和人性化的管理。大学生们处于身心发展还不成熟的时期,在心理与行为方面有如下特征:一方面看待社会现象和问题不保守,特别对不被传统观念所认同的一些行为和现象持较为宽容的态度。另一方面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带有批判性,在体育场馆管理活动中,表现为:对违反管理制度的某些行为,大多数同学持认可态度。进入大学日常生活和学习都要求自理,随着生理上的日渐成熟,大学生自我意识迅速提高,独立倾向和逆反心理很强烈,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来分析解决问题,而不喜欢接受别人的指教和严格管束,一旦别人冒犯了他们的独立性,便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哪怕别人所说的是对的也不愿接受。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方式。

第二,应加强健身房场馆和配套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目前高校中大部分为小型健身房,少部分为中型健身房,而且有些普遍存在规划不够科学,配套设施不完善,有些甚至出现有限体育场馆资源的浪费等问题。高校主管领导必须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健身运动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的意义和作用,加大对健身场馆、设备的资金投入,使高校健身房上规模、上档次。有条件的学校可积极引进中国健美协会会员俱乐部成功的经营和管理模式,打破单纯面向学生的“福利型”局面,走市场化道路,“以场养场,以馆养馆”,使高校健身房场地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第三,健身教师在高校健身运动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健身师资包括器械健身教师和健美操教师。据调查,大部分高校健身教师缺乏,某些现任教师缺少全面的专业知识,不注重自身形体的塑造,从而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应加强健身师资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健身专业的业务素质,吸引和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健身中来,使广大学子在健身中受益。

四、发挥参与性作用,倡导民主文化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还有必要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们参与到具体的社区管理中来。学生参与管理,是管理工作走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

(1)学生参与,是育人原则的具体体现。

学生参与是培养学生在管理中学习,在管理中成长的需要。许多事实表明: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其中的佼佼者,大多数是在学校担任过一定的社会工作,受到过一定锻炼的。学生普遍反映,在学校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对自己的领导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锻炼和培养机会。所以社区文化建设要更多地吸纳学生参加,这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2)学生参与,是搞好管理工作的需要。

学生是学校和社区的主人,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把学生的意见、建议、需求直接带人决策层,将管理层的意志直接带给学生,与他们沟通,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3)学生参与,是让学生施展才能的需要。

篇8

相比较大城市社区建设的蓬勃开展,近年来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的社区建设则存在基础差、起步晚、进展慢等问题,需认真研究解决。

存在的主要问题

认识上的误区:社区居委会就是多了“社区”两个字

目前,一些领导和基层工作者对新形势下社区工作的变化和社区建设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认识不足,有的甚至认为社区居委会无非就是多了两个字,工作性质还是“换汤不换药”,只是在原来居委会的摊子上换了形式和说法。因此,社区建设工作处于可有可无的位置,既无班子(领导班子),也没法子和房子。也有人认为社区建设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所需要做的事,于是以本地经济尚不发达、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差等理由为借口,工作始终务“虚”不务实,社区调整力度不大,社区建设投入小,各项工作迟迟无法落实。

“巧妇”的烦恼:无米之炊怎了得

有的基层领导说,社区建设是好,但关键是一个“钱”字,兴建区、街两级社区服务中心需要钱,完善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钱,安置老居委会成员以及落实社区居委会成员的工资待遇等问题都需要钱,而地方本级财政收入少、支出大,保运转甚至保工资都非常困难,哪里还有财力物力投入到社区建设?所以,一切只能“从实际出发”,工作只能“雷声大、雨点小”,只能以汇报迎接检查,以文件应付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

艰难的适应:“单位人”何以转变为“社会人”

在一些中小城市中,“单位”的观念根深蒂固。一些经济效益较好、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行政机关、厂矿企业和学校,在单位的社区硬件设施建设中一般前面是办公大楼,后面是生活宿舍区,社区沿用的仍然是“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人”的模式,实行封闭式管理,与外界几近隔绝,社区资源无法做到社会共享。而大量经济收入低居住条件差的下岗失业人员、居民和农村进城人员虽然有“社会人”的身份,却缺乏社会化的管理,其管理仍旧是政府在唱独角戏。另外,许多社区居民总是习惯于“有事找政府”,对下放到社区的保障和服务职能持不信任态度。

不和谐的音符:“行政化”、“形式化”的现象

社区作为城市最基础的社会组织实体,应实行社区居民自治,让社区居民自己处理社区内的事情,这也是社区建设的内在要求和主要目标。但在一些地方,旧的行政管理体制仍然继续延伸。一是区街政府部门仍然“大包大揽”,对社区各项工作指令性多,指导性小;二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纷纷在社区内设置组织机构,对社区派任务、下指标,“费不随事转”、“权不随责走”现象大量存在。另外,一些地方工作中追求形式主义,有的只换“牌子”不换“班子”,工作走过场,应付了事;有的片面强调社区内广场面积的大小、绿化率的高低、硬件设施的好坏,忽视社区建设的实质,不重视社区居民的要求和实际,不注意解决事关居民切身利益的问题。

对策和建议

强化责任,突破认识性壁垒。中小城市要做好社区建设工作,首先必须解决好领导班子的认识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要把社区建设工作提高到维护社会稳定、加快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使社区建设工作成为城区政府工作的主题,作为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件大事来抓,列入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通过强化责任来抓认识、抓落实,要建立领导带动机制、督查考核机制、政绩考评机制和责任制度等相应的社区建设工作制度,区、街道、居委会主要领导要成为社区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明确责任、量化任务。同时,通过抽查和考核相结合,调度和考评相结合的机制,将社区服务中心的建立、社区居委会办公场所的落实、社区管理体制的理顺、新开发区社区居委会的规划和建设等硬性指标以及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社区文化、社区组织等社区建设内容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相关部门主要领导政绩的重要依据,并与干部的提拔使用挂钩;对社区建设工作中避“实”就“虚”,进展缓慢,没有取得任何成效的的责任领导不能评优,不能提拔重用。

多方投入,充分整合社区资源。现阶段的社区管理是以“块”为主的属地化管理,其范围包括社区居民以及驻社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组成的社区整体。社区建设也必然要以这个整体为平台,形成共同参与、多方投入、共驻共建的新机制。在社区的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切实帮助解决城市社区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社区居委会要多动脑子(想办法),多跑步子(找部门),主动加强与驻社区单位的协作,充分调动驻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支持、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努力探索建设和整合社区资源的新途径。要通过“上面争一点、财政拨一点、单位赞助一点、社会捐赠一点、自己筹集一点”等多方投入的方法来进行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要争取公安、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 到社区设立相关设施,要通过“谁投资、谁受益”的市场化方式鼓励社区内外的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社区内的资源,同时,要充分挖掘和利用驻社区单位组织和社区居民的资源优势,实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驻共建,使社区资源发挥其最大效益。

篇9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下列对策来完善社区建设。

(一)进一步提高社区建设认识,不断推动社区科学发展

切实加强各级各部门对社区建设及重要性的认识,推动社区的科学发展。要深入学习、广泛宣传社区的自治职能,让社区自治意识深入民心,使社区尽快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从而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建设和谐社区工作,把社区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建立州县市领导联系社区,州县市直部门包扶社区制度,把社区建设的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责任指标考核评价体系。

(二)进一步加强社区队伍建设,不断为社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要创新社区干部队伍进入机制,拓宽选拔任用渠道,推进社区干部来源多元化。不断实行"公推直选"制度"选一批",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尤其是街道工作人员中"派一批",从各行各业优秀人才中"引一批",从有文化、有能力的下岗职工中"聘一批",面向社会和大中专毕业生公开"招一批"。要加强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促进社区工作者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不断提高他们服务居民、管理社区的能力。有条件的县(市)可以依托党校等机构成立社区工作者培训学校。要强化激励措施,使社区工作者保持旺盛的工作激情。在经济方面,切实解决社区工作者的生活补贴、工资偏低问题,并使待遇水平随经济发展而适当增长;切实解决社区工作者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问题,激发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在政治方面,给社区工作者提供上升的通道。

(三)进一步加强社区管理服务,不断激发社区建设的活力

要增强社区民主自治能力。社区居委会依法实行自治,坚持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发展壮大群众性组织,建立健全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居民议事会议等各项制度,不断完善社区公约,民主决策公开透明,民主管理科学有序,民主监督渠道畅通。坚持完善社区准入制度,政府各职能部门与社区之间职责明确,实现社区责、权、利的配套统一,保障社区充分发挥自治功能。要完善社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扩宽服务领域,实现管理、协调、服务一体化,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网络,建立专职和兼职相结合、专业和志愿者相结合的社区服务工作队伍,积极发展"爱心超市、家政服务、医疗康复、文化娱乐、中介信息、治安保洁"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区居委会的信任度,增强社区的凝聚力。要提高社区主动管理能力。

(四)进一步加强社区经费投入,不断为社区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要明确收入来源,不断加强投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即州、县市两级财政按有关规定核拨的各项经费,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有序的增长机制。上级核拨收入,即上级有关部门和街道(乡镇)给予的非财政补助收入(包括非正规组织就业岗位补贴)。社区专项工作经费。主要是州、市(县)两级部门补助的设施建设、维修、服务、活动等专项工作经费;以及拨付社区"费随事转"的各项经费和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其他专项工作经费、活动经费等。各项捐赠收入。主要是慈善组织和基金组织的经费援助、驻社区单位和结对共建单位赞助社区的经费及各种募捐与个人捐助的经费等。奖励经费。主要是上级部门对于社区工作先进的表彰奖励经费等。其他收入。主要是社区有偿服务收入、社区使用的固定资产变价、租赁等收益等。要明确支出范围,落实经费到位。包括人员经费支出。主要是社区工作人员与公益性岗位及社区其他聘用人员的工资、福利、奖金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公用经费支出。主要是办公、服务、活动等经费支出。专项经费支出。主要是社区设施建设项目支出、设备购置和维修支出等。工会活动经费支出。社会保险费支出。主要是单位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缴费。其他支出。

篇10

一、社区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浓厚社区文化氛围,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居民群众文化素养。着重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大力加强文化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提高文明素养、争做文明居民”、“除陋习,树新风”等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开展读书、健身、歌咏、舞蹈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增加居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自豪感。二是打造社区文化品牌,做到文化上墙,文化入心,文化育人,在继承民族精神、弘扬时代精神的基础上,塑造富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的文化精神,组织社区居民群众追求崇高道德,弘扬先进文化,树立文明新风,创建文明和谐社区。三是在全社区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楼院”、“文明居民”等活动,大力宣传各类先进典型事迹,不断扩大文明创建活动的覆盖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全社区文明程度,推动社区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社区文化建设缺乏正确的认识

什么是社区文化,社区文化应当怎样建设?社区和上级部门对此缺乏正确的认识,把社区文化看成是单纯的文娱活动,而没有从满足社区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上考虑。检查、指导、考核社区工作时,社区文化建设往往不受重视,处在可有无地位。

2、社区文化建设经费严重不足

社区文化建设没有固定费用,平时开展文化活动所需经费主要是靠街道补助和社区收入补助,存在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导致许多文化活动因缺乏经费无法正常有效开展。即使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受经费制约,质量和品位不高,难以获得社区居民群众的满意。

3、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社区没有固定文化活动场所,开展文化活动要租借场所,对开展文化活动带来很大不便。电视机、VCD、音响设备等文化设施设备陈旧单一,满足不了社区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图书室图书数量少,报刊杂志少,且是各个单位捐赠,内容陈旧,针对性差,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阅读需求。

4、社区居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热情不高

社区绝大部分居民群众满足于“你演我看”、“你画我看”、“你唱我听”的阶段,真正热心参与文化建设的人不多,对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促进社区文化建设存在不利影响。

三、解决社区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1、提高社区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扩大社区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深受广大社区居民群众喜爱的社区文化活动,广泛传播积极健康的思想和文化,充实社区居民群众精神生活,提升社区居民群众文化素养。

2、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适当增加并逐年提高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社区要广辟渠道,寻找资金途径,广泛吸收活动资金,调动一切力量和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和物资投入;以此改善社区文化设施,增加文化活动的次数,吸引社区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社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

社区文化队伍建设离不开社区文化干部,选拔任用社区干部时,要充分考虑社区文化建设的必需人才。上级部门要定期对社区文化干部进行培训,提高社区文化干部的文艺素养与组织活动能力。社区要加强文艺团队建设,把既有文艺特长又热心文艺工作的居民群众组织起来,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提高社区文化活动的质量,增强对社区居民群众的吸引力。

篇11

突出“红”的主基色。突出政治统领,提高政治站位,狠抓政治建设。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强化理论武装中筑牢初心使命,在勇于自我革命中锤炼初心使命,在奋力担当作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干好主责主业中叩问初心使命,锤炼过硬作风,打造坚强战斗堡垒。

紧扣“严”的主基调。在罪犯从严管理和民警规范执法上聚焦聚力,对严重违规违纪罪犯持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积极落实监狱规范执法和从严治警各项要求,形成防范严密,管理严格,惩厉,执法严谨的从严管理新格局。

强化“变”的新突破。对标现代监狱和精细治理建设新要求,深入学习贯彻“枫桥经验”,积极探索矛盾排查化解新机制,精确识别矛盾,立体分析矛盾,主动调处矛盾,妥善化解矛盾,积极建设探索建立规范有序,正气充盈,活力充沛的“枫桥式监区”。

二、监区发展存在的困难及原因分析。

1. 惩戒机制建设有待完善。对违规罪犯实施惩戒是维护监狱安全稳定的压舱石,也是国家刑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涉及罪犯实施惩戒的法律法规仅为监狱法第58条有关条款,惩戒种类较少,惩戒方式单一,惩戒程序不够详实,与当前监区执法实践耦合度不够。

2. 执法风险居高不下。少数罪犯形成错误权利意识,在改造中无限放大自身权利诉求。极少数人在互联网散播不实信息,恶意炒作涉狱话题,利用形成舆论爆点定向爆破,对民警执法构成巨大压力。

3. 从严与规范的平衡点难以把握。监狱制度建持续推进,执法督体系日趋完备,各类警示案件持续通报,极大地规范了民警执法行为,同时客观上让极少数民警身处巨大压力,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错误思想。当前对监管安全零容忍的执法环境致使少数民警片面追求“面上稳定无事”,为降低个人执法风险,对违规罪犯采取绥靖政策,对正常的管理与执法推诿扯皮,致使部分罪犯罪犯身份意识淡漠,功利改造思想抬头,影响了罪犯改造质量。

4. 民警实战能力不强。当前狱内狱外风险叠加,罪犯违规对抗新手段不断出现,监狱执法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执法难度较过去有较大提升。但个别民警单兵战斗力较差,对罪犯群体缺乏整体感知力,对问题罪犯缺乏教育沟通能力,对突发事件缺乏临场应变能力,对罪犯危险行为缺乏实战处置能力,不敢管与不会管问题亟待解决。

三、 监区下一步发展建议。

1. 尽快完善罪犯惩戒制度法规。完善罪犯惩戒实体性法规,充实罪犯惩戒种类,特别是将如“降低狱内处遇标准”、“限制活动范围”、“反省悔过”、“强制学习”等列为轻处分惩戒手段,建立宽严相济,阶梯递进的综合惩戒体系。完善惩戒程序性法规,明确惩戒的主体,适用对象,适用类型,免除情形,实施程序,将惩戒的全过程规范起来,形成固定、严肃的惩戒仪式,充分发挥惩戒的威慑与教化作用。

篇12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与监禁矫正相对应的非监禁行刑方式,通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罪犯进行改造,极大地降低了行刑成本,避免了监禁改造的“交叉感染”,更有利于其顺利回归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当前,社区矫正工作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工作,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管理和服务,既是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的内在要求。

( 一) 基本情况

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于XX年开始试点,XX年在全国试行。XX市作为全省第二批试点地区,于XX年在XX地区进行试点,xx市社区矫正工作于XX年在全市全面推行。近年来,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职,社会各界密切配合,使社区矫正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各级社区矫正组织按照“提认识,建机制,增投入,夯基础,重创新,强队伍,勤督办,求实效”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工作措施,稳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学化管理、多元化教育、人性化帮扶”社区矫正工作模式,目前,xx市在矫人员xx人,累计接收xx人,解矫xx人,总体上”管控”得力,做到教育管理常规化,档案文书标准化,监管帮教人性化,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创造条件,社区矫正工作扎实开展,为维护安陆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 二) 监管情况

当前,全市社区矫正工作力量总体薄弱,社区矫正组织不很健全,各乡镇虽成立了领导小组,但相应的工作职责、制度落实不到位,影响工作开展。司法所是基层从事社区矫正的工作主体, 但从目前司法所的编制、人员配备现状看, 工作力量与工作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司法所的设置上,按国家规定每个所应配3-5 人,除社区矫正外还有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多项职责。Xx市现有16 个基层司法所。在工作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基层认真执行日常监管教育工作。

虽然我国制定了一些关于社区矫正的法律,但是关于社区矫正的执行权问题却是一片空白。我国《刑法》规定,依据人民法院判决的内容不同,刑罚分别由公安机关、监狱、人民法院执行。社区矫正工作是刑罚执行活动,目前没有正式法律予以明文规定。对于社区矫正工作的主体司法行政部门只赋予了义务,并没有给予作好此项工作的权利,社区矫正属于一种行政执法,也代表法律的严肃性,司法所工作人员的身份没有定位,无统一着装,无执法证件。现阶段司法行政各级部门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过程中,在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时一味的“宽无边”但对矫正人员的管理却“严不足”,造成这种被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行政奖惩与刑事奖惩缺乏有效衔接,直接导致对社区服刑人员考核奖罚的部分内容形同虚设,对抗拒改造、不服从管理的社区矫正人员却很难收监执行;二是对于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属于刑罚执行性质,而现阶段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身份与社区矫正所面临的发展形势极不相称。随着《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的出台,公安由管理主体成了辅助力量,而司法行政机关自己的执法队伍却没有及时建立填补公安退出社区矫正执法工作后的权力真空,造成了司法所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时缺乏有力的权力保障,司法所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强制管理手段,监管工作缺乏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遇到紧急情况,无法对服刑人员直接采取强制措施,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刑罚执行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三是现在稳定工作压倒一切,出于稳定的需要,在工作中基于管理工作考核的制约和人道主义精神,司法所工作人员对社区矫正人员遇到的困难不得不设法解决,虽然这有利于社区矫正工作实现维稳目标,但是也助长了极个别社区矫正人员以此为要挟。“宽而不严”的工作方式严重影响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存在的问题

1、社区矫正对象逐年递增,人少事多矛盾凸现。基层司法所承担着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理、人民调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基层法律服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九项职能。且随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落实,经法院判决被宣告的缓刑罪犯越来越多,经裁定假释的罪犯日趋增多,且考验期一般较长,安陆市15 个乡镇,一个开发区,仅有25 名司法所工作人员,从全市260 名社区对象仅靠司法所的25 名工作人员,已无法承受如此重的工作压力。司法所辖区面积大,矫正人员逐年增加,现在矫正对象xx余人,但司法所的人员编制仅有是xx人,工作人员每天疲于完成对矫正人员的监管、教育、帮扶安置任务,完成上级司法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众多工作,管理事务多,很难持续跟踪和全面落实对特定对象的监管、教育、帮扶,工作难以做细、做深。

2、社区矫正工作氛围不浓,宣传不够。社区矫正是一种新的刑罚执行方式,要求整个社会对它的概念、工作内容、意义、重要性等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和认识,但从司法实践来看,特别在农村,人们对社区矫正的概念、性质、目的、意义还缺乏必要的了解,主观上认为犯罪坐牢,就应该在监狱里,与社会隔离起来,才不会继续危害社会、危害他人,因此不愿意与他们接触甚至是提供帮助;2020年以来,地区推行社会网格化管理,将全市划分为533 个网格,每个网格都聘用一名网格管理员,负责网格内的信息采集,提供便民服务。但网格化管理还处在初期阶段,目前主要是录入基础信息,其他重点对象未录入,也没有进行常态的管理与服务,故而城区网格管理员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也仅限于协助司法所核实对象是否在管辖区域内,缺乏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农村网格管理员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矫正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乡里乡亲的,不好意思对别人实施监管,并没有充分发挥他们基层信息员、服务员的作用。

3、社区矫正工作协调机制不健全。社区矫正工作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因而,社区矫正工作是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司法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司法所具体实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分工负责密切配合,民政、人事劳动、机构编制、财政等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关工委、妇联等单位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下开展的。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撑和制度约束,缺乏必要的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导致各参与主体职责不明,配合不力,出现了司法行政机关单打独斗的工作局面,从而制约了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影响了矫正工作的质量。

4、社区矫正工作专项工作经费无保障。根据有关权威部门测算,每名矫正对象每年的矫正成本至少为XX元,目前,工作经费严重不足,没有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所必需的装备、场所、基地等,像每月走访教育、心理矫治等工作手段就会流于形式,司法所工作人员是在凭原则做事,凭责任做事。

5、司法所工作人员 . 执法权缺失,无法全面实施监管职能。在实际工作中,司法所会面对一些“棘手”的矫正人员,他们在“司法所没有执法权”的思想下,无视司法所监管,出现不及时报到,不服从管理、不汇报工作等现象,对于这类矫正人员,作为有责无权的司法所只能运用说服、教育等柔性的手段进行教育,

即便是给予其警告,威慑力也不足,影响了监管效果。同时,基层司法所通常都是一人所,很多工作的开展,需要两个人的配合,无形中加大了工作难度,也给工作人员本身留下隐患。

四、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对策思考

为了更好地发挥社区矫正的作用,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维护社会和谐,推进法治建设,切实解决制约基层社区矫正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笔者认为,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一) 进一步强化社区矫正各职能部门的职责。 一是综治部门要主动协调、 监督成员单位的工作。 对一些单凭司法行政部门难以协调的问题,比如公检法司等部门在执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过程中部门职责不清、配合不力,各成员单位落实工商、信贷、税收、低保、社保等各项安置帮扶政策等,综治部门要主动介入。综治部门要对责任书的内容,定期督查考核,对工作不力的地方和单位要追究责任,构成综合治理一票否决的要坚决实行一票否决。二是社区矫正办公室要认真履行组织协调、指导职能。健全联动协调机制,落实实施社区矫正的职责,主动做好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健全社区矫正决定、执行、解除等各环节的相关制度,建立起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三是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的职责、任务和特点,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制定相应履行职责的细化方案和计划,充分发挥成员单位的重要作用, 确保衔接工作不留空档,各部门间有序衔接配合,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

篇13

我区现在在做两件事情,一是发展工业,二是建设城东新区,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两翼齐飞,双轮驱动,只有这两件事情都做好了,两个轮子都转起来了,才能加快我区发展。发展工业,要求我们打造工业区,引进一批重大项目,特别是有根的产业项目。建设城东新区,要求我们规划先行,逐年推进,使我区迅速向中心城区迈进,使我区为××做强做大作出应有的贡献。那么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城东新区呢?建设生态文明新城区的战略构想回答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战略构想?首先,是我区发展的需要。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我区必须以建设生态文明新城区为核心战略,其他战略任务乃至一切工作恐怕都要围绕这个核心战略来推进。其次,我们只要看一看××做强做大的整体态势,就可以知道为什么要提出这一核心战略了。

××市的城市建设是按照东拓、西进、南延、北突的思路推进的。东拓,是我区的城东新区和高新开发区的科技新城。这些年以来,城东的变化最为迅速,一些专家学者常常对城东的变化赞叹不已。西进,则是西湖区的朝阳洲的开发建设,这块××储备多年的土地今年已经启动建设,并要将其打造成为“新四城”。南延,有××县全力推进的南大门建设,将莲塘县城打造成昌南新区和××新城,并计划以红谷滩的标准建设和打造,用3至5年的时间实现与××市区的无缝对接。还有青云谱区雄心勃勃规划了一个新昌南城,并要将其打造成一个以产业为支撑的城市副中心。北突,在一江两岸,建设大昌北新城的总体框架下,红谷滩新区作为××市加快现代城市建设的核心区域,无疑处在领跑的位置。新建县则以红谷滩为依托,基础设施与红谷滩区全面对接,迅速融入大××,并要将其建成大××的核心区,实现从城郊新建向××新城的历史性转变。××的未来到底属于谁?这是一个房地产商在推介他的楼盘时说的一句广告用语,却道出了当今××各地城市开发建设的热闹场面和竞争态势。

2008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全力推进城市建设的8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70亿元。重点加快旧城改造建设,分期实施低洼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围绕2011年承办第七届城运会,今后几年××必将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在今年的在建项目中,与我区发展密切相关并具有战略意义的几个项目特别引人注目。比如洪都大桥,××隧道、高新大道三期、艾溪湖综合改造、火车站东广场、天香园扩建,解放东路二期,紫阳大道改造等项目。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当今,城市建设已成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也是争夺今后发展主动权的制高点。××大规模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对我区发展必将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我区自改名为××区以来,已经迈进了城市开发建设和发展城市经济的新阶段。如何利用好城市资源,如何增创城市发展新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已经成为我区新的发展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甚至可以说,生态文明新城区的开发建设是我区发展最大最重要的项目。而要实施这个项目,就必须抓紧制订规划。

这个规划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走新型城镇化的路子,坚持完善一核二区三带的功能布局,全面启动罗家板块,储备“留白”扬子洲新区,逐步将我区开发建设的重心东移,用3-5年的时间,力争在罗家板块上再造一个××经济总量。

这个规划的意义在于:对外是树立形象,吸引眼球,是影响力。对内可以统一思想,激活内力,鼓舞士气,凝聚力量。对客商则是吸引力,是投资环境。

篇14

*省经贸委、省乡镇企业局、省中小企业局三部门联发了《关于加强全省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的通知》,随即,我县结合县情了《*县乡镇工业功能区块开发实施办法》,这个办法是专门针对乡镇工业区块的发展的。其主要政策有:

1、土地出让金及相关税费地方所得部分由开发乡镇人民政府收益。

2、县政府给予开发乡镇一定的奖励:以新落户功能区块的企业所交税金(指增值税和所得税)为基数,第一至第三年每年奖励10%,第四至第六年每年奖励15%。

3、把工业项目用地指标重点向县级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功能区倾斜。

4、在乡镇工业功能区块落户的企业享受松委文件规定的政策。

第1、2两条对乡镇工业区块开发来说是有含金量的政策,从执行情况看是基本到位的。但对第一条,认为“地方所得部分”应是“县所得部分”,因此提出工业用地报批出让费用中22%的县得部分应予返还,但目前是不返还的,与县工业园区、孵化基地相比存在不平等的门槛。22%的县得部分分别是:土地业务费2%由县土管局收,土地收益基金5%由县财政收,廉租房保障基金5%由县财政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5%由县财政收,社会养老全员保险基金5%由县财政收。

第3条工业用地指标在实际分配当中是先县级开发区块后乡镇开发区块的,所以各有关乡镇都反映开发区块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开发积极性。

第4条针对的是落户企业,只要达到有关门槛(如:当年销售收入达到500万元及以上或实缴税金达到30万元及以上)均能享受有关政策。但许多规模小的企业尤其是本土企业反映在税费、土地等方面对他们鼓励支持不够。

二、乡镇工业区块在开发、管理上存在的政策保障制约

我县乡镇工业区块启动比较早,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工业的发展,为“一心多块”的布局形成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从开发进度看,大多慢于当初计划安排,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政策保障层面的制约有:

1、资金保障制约。我县乡镇的财力都捉襟见肘,保吃饭都有困难,工业区块的开发资金只能靠自求平衡,但从实际开况看,负债都比较严重。如:*高速公路接线区块征地250亩,目前开发成本(征地费、审批费、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支出2979万元,土地收入1363万元,亏损1616万元;*十五里区块征地100亩左右,目前开发成本支出1726万元,土地收入1062万元,亏损664万元;赤寿区块征地249亩,目前开发成本支出约3000万元,土地收入约2000万元,亏损约1000万元。由于乡镇政府缺乏融资平台,也缺乏其他资金来源渠道,有含金量的两条财政政策也难以起到杠杆撬动作用,因此,再负债经营必定难以为继。

2、土地保障制约。每年省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很有限,因此乡镇工业区块在土地指标方面难以得到满足,进而难免出现违规用地现象,即“未批先征、未征先供、未供先建”,现导致遗留问题很难解决,既影响企业融资,又影响政府公信力。

3、人才保障制约。工业管理人才匮乏(指招商引资人才、前期工作人才、开发建设人才、企业管理人才等)是困扰我县工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作为乡镇政府来说,人才更是奇缺。分管工业乡镇长及助理乡镇长基本是半路出家,且轮换得快,乡镇工办干部也大都是兼职,缺乏开发管理经验的积累,缺乏对历史沿革政策、情况的了解,为此严重影响了乡镇工业区块的规范开发和管理。

4、环保政策制约。主要表现为减排政策制约,产业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制约,审批政策制约等,县环保局审批内容明显减少,我县着力发展的不锈钢、铜、合成革等行业都提高了环境准入门槛。另外,区块基础设施滞后、企业环保设施不规范、“三同时”监管不到位等都带来了许多问题,处理不好会上升到社会问题。

三、对策建议

我省《关于加强全省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调整和优化乡镇工业区块的整体布局,有以下几种发展方向:一是重点培育一批规模较大的,特色产业优势明显的乡镇工业区块,做大做强;二是发展一批省级工业园区的组合区,作为园区的扩容区申报发展,或作为配套区开发建设;三是联合开发一批乡镇工业功能区,打破行政区划,将地理相邻、产业相近、基础设施可配套的乡镇工业功能区进行资源整合;四是坚决撤并一批不具备发展条件或违规建设的乡镇工业功能区。可见,乡镇工业功能区整合提升是发展必然,武义和龙泉也在走这条路。基于我县*平原的立地优势,并从我县的产业大平台规划出发,我们要集中人力、财力做大做强几个工业园区的组合区块,避免零星开花,为此提出分类指导的原则,即:工业区块纳入县工业园区的组合区促进发展;*工业区块适时整合到工业园区;其他乡镇工业区块注重现有规模效益的发挥,不再扩大或不再开花。

特此在政策保障方面建议:

1、搞好布局规划,明晰产业布局。我县工业基础薄弱,又受制于农保,为了尽快扩大工业规模,提出了“一心多块”的布局构架,现回过头看,乡镇工业功能区布局显得散而小,产业定位不明确,一些区块虽有产业定位,但从布局上看显得不科学,这些都对区块的管理、区块的招商、基础设施的配套以及环保治理等带来了很多问题,最终制约了区块的发展。建议全县统筹兼顾、整体谋划,围绕这轮土地规划、县域规划编制无缝对接的契机,搞好松古平原工业大平台规划,排好开发计划,有序推进;以生态发展为导向,认真研究乡镇工业区块的产业定位问题,以产业定位来整合区块、以产业定位来制定扶持政策,以产业定位来招商引资,避免无序开发和低水平建设。

2、针对不同的乡镇工业区块实施不同的扶持政策。根据各个乡镇工业区块的特性予以不同的扶持政策,这更具有针对性、促进性。如:工业区块,除了享受与工业园区一样的税费政策外,在土地指标上还要适当支持,基础设施上尽量与县级开发区联建共享,此外,要紧紧抓住省市加快中心镇培育的良好机遇,在用足用好上级政策扶持的同时认真研究并出台县里扶持政策,尤其要赋予*工业区块更多体制、机制上的活力,帮助构筑好融资平台、产业平台,增强“造血”功能,真正按“两区”战略目标去加快发展。*工业区块因为开发早,又紧连工业园区,基本进入良性循环,但企业规模偏小,产业层次不高,专业管理力量薄弱,若并入工业园区,有利于扩大工业园区规模,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因此扶持政策应侧重于构筑乡镇与园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方面。新兴茶叶工业区块,税收贡献不大,但对我县茶产业的发展意义非常大,扶持政策应侧重于龙头企业带动、品牌质量提升等方面。

3、想方设法,多渠道解决土地、资金问题。一是抓紧土地报批工作和土地遗留问题解决,抓住这次土地调规,把违规用地合法化,抓紧报批;对遗留问题要采取多种方式,争取多方支持,抓紧解决好。二是多条渠道筹措开发资金,建议县财政增大补助力度,用于区块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同时给予乡镇以商补工机制,通过集镇的商贸开发,来弥补区块开发资金不足;乡镇自身要主动争取银行支持,充分发挥担保公司作用,增强融资能力,同时积极探索对外招商引资整体开发区块的机制,由开发商去开发土地、引进企业、培育产业。

4、加快工业人才培育。工业人才培育要全县统一抓,并且要系统抓。一方面,全县要集中选拔一批年富力强的工业干部,系统学习培训,并放到县级开发区块进行系统锻炼,参与项目前期报批、政策处理、招商引资、企业管理等,真正在工业一线成长;另一方面,组织部门要把工业人才当成专业人才来管理,建立工业人才库,建立专门的考评办法,全县统一调配使用,坚持用到工业岗位,尽量少换岗。通过几年的培育,相信会涌现出一批工业管理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