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节能减排的案例范文

节能减排的案例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1:1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节能减排的案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节能减排的案例

篇1

关键词:节能减排;外部性;金融支持;有限干预

中图分类号:F83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09)01-0038-03

“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经营模式是工业化初期的共有特征,但随着工业化的深入推进,环境污染等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尤其在我国人均能源与资源拥有量低的情况下,这一发展模式将难以持续。最近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受伤最重的,恰恰是一些“两高一资”、污染环境的行业和企业。所以在新形势下,必须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实现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但环境污染是一种典型的市场失灵形态,靠行政和法律手段治理环境因分别具有较高的执行成本和监督成本而流于形式。金融作为重要的经济手段之一,鉴于目前企业对银行信贷的依赖,可以在地方政府有意愿、企业有需求的条件下开展信贷支持节能减排工作,并且在能达到各方利益相兼容的前提下发挥有限的正向激励作用。

一、金融支持节能减排的理论思考

市场环境下“高耗能、高污染”具有负外部性,指望企业个体通过节能减排来确保环境治理必定存在“市场失灵”。一般而言,促进节能减排主要有行政、法律和经济三种手段。然而在我国的国情和制度体系下,政府介入节能减排与环保问题的方法仍主要是行政强制性标准和事后处罚为主,但因地方保护主义的阻隔而无果而终,单纯的政府介入往往是低效的;法律手段虽然实施成本低但监督成本高,需要社会和居民具有较强的、有责任感的高效监督,事实上结果往往受外界干扰而大打折扣。金融也是经济手段介入节能减排的主要形式之一。它之所以在现阶段具有其他手段所不具有的一定功效。是因为当前企业对银行信贷还具有一定依赖,节能减排成为能否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前置约束条件。从理论上讲,金融支持节能减排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正向激励作用:

(一)宏观政策导向与微观节能减排相兼容

节能减排问题具有宏观与微观并存的特性。金融虽然属于经济手段、市场机制,但在一定程度上又具有宏观协调与微观防治并举的行为能力,部分地执行着宏观政策传导的职责。金融可以利用信贷、证券、保险等政策引导和规范各种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实现环境与经济相协调发展,与行政惩罚相比,是一种正向激励机制。所以,当前金融在节能减排上,能以其特定的方式和途径发挥作用,通过将环境风险组合到金融风险之中,充分利用金融风险管理技术,借助市场机制、政府管制以及社会监督(新闻媒体、非政府组织、公众)等多种力量,变事后处罚为事前预防、事中监督,既能解决市场失灵,又能回避政府失灵,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二)企业成本收益与技术进步相兼容

从微观上看,“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高排放”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并且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环境、成本和市场等方面的压力。成本收益结构明显受到环境治理的左右。银行业通过推行绿色信贷政策,影响企业融资渠道、数额和成本等,进而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影响。比如,推行“绿色贷款”,对环境友好型企业或项目提供贷款并实施优惠利率,而对污染型企业进行贷款额度限制并实施惩罚性高利率或者不予信贷支持,从而改变了企业融资成本,引导企业规范经营行为。对那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而言,绿色金融政策对其生存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外在压力,促使其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突破技术瓶颈,进而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降低单位产品能耗、物耗和废物排放,提高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

(三)地方经济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相兼容

近几年,宏观金融政策一直在倡导优化信贷结构,金融机构也一直试图通过“绿色信贷”、“绿色金融”来谋求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绿色信贷”和“绿色金融”组合策略都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企业的资本成本、未来的经营绩效,在结构调整中识别环境风险、寻求新的投资机会。为规避绿色金融的惩戒和赢得相应的发展机会,地方政府会督促企业更多地涉足于环境风险低的领域。倾向于发展绿色产业、环保产业,以投资结构优化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进而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和循环。

当然还应该看到,金融从本质上讲还是经济手段,自身要讲究成本、收益和风险。具体到银行个体,并没有“必须支持节能减排”的强制性社会责任,而且,节能减排会在一定时间内改变企业的成本收益结构,给经营业绩带来不确定性,进而可能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构成威胁,因此,客观上回避不掉这种不确定风险。也就是说,金融在支持企业节能减排上只能是有限作为,金融手段并不是万能的和完备的,金融支持节能减排,要在政策鼓励、企业需求和地方支持的兼容点上施加影响。

二、济宁市金融支持企业节能减排基本情况

济宁市金融手段介入节能减排活动始于2006年,第一家被济宁市政府列为试点单位的是A水泥公司。这是一家成立于2003年以立窑水泥为主、装备差、能耗高的排污大户。其间,曾多次被社会监督举报和环保部门通报。其主要销售客户因担心随时被关停的可能风险,纷纷取消了订单。2006年,济宁市政府先后出台了节能减排综合性措施、实施方案、超标准耗能加价管理试行办法等9个政策性文件,明确了项目市场准入、企业扶优限劣、工作督查考核、责任人奖励惩戒、一票否决等硬性措施。对电力、煤炭、水泥、烧碱等“双高”行业中属于淘汰类的企业,排出了关停的进度表,计划2007年关停淘汰水泥企业(生产线)150万吨生产能力。

作为第一批首家被列入重点环境治理的企业之一,A水泥公司迫于环境等方面的压力,企业打算扩大立窑生产线,增加生产规模,但限于资金实力有限,向当地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此时,地方各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和政府政策的导向下,对“两高”企业信贷政策要求严格,本地各商业银行只对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给予信贷支持,而不支持对立窑生产线。A水泥公司先后三次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都因不符合环保政策被拒。在此背景下,为减轻环境监督压力,稳住销售市场,A水泥公司决定逐步淘汰落后的立窑生产线,投资建设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的生产线,减少污染物排放。但鉴于投资成本高,周期长,有较大的资金缺口,企业又一次向银行申请贷款。

当地人民银行考虑到A水泥公司投资项目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因素,积极搭建银企交流平台,将其列入当年的推介项目中。在筛选项目的过程中。B

商业银行针对节能减排的企业项目。首先选择了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环保产业项目8个,然后对“两高”企业项目进行环境风险评估,筛选出向节能环保转型、经济回报较好的项目12个,其中包括A水泥企业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2006年下半年,A水泥公司得到了商业银行的首批信贷支持2000万元。在企业投资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过程中,银行为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密切跟踪监督企业节能减排进程。目前A水泥公司顺利完成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建设,并已投入生产,每年可节约电费500多万元,节煤1000余万元,降低生产成本1800万元。截至2008年6月份该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吨标煤)、万元工业增加值电耗(KWH)和污染物排放分别比去年同期降低21%、17%、11%。

到2007年,济宁市金融机构按照政府规划和企业需求的基本标准,共参与企业投资建设节能减排项目136个,节能环保项目贷款余额71.45亿元,同比增加16.52亿元,大幅增长30.07%。同时,部分“两高”类行业贷款下降明显,火电、建材、有色金属、钢铁、煤炭、化工、造纸、皮革等高污染、高耗能行业银行贷款余额为168.17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22.21%:其中火电类企业贷款余额28.17亿元,同比减少13.74亿元,下降32.78%。金融手段对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介入,加快了当地节能减排工作的进度。2007年济宁市单位GDP能耗1.48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5.02%,单位GDP取水量153.07立方米/万元、单位GDP电耗1011.53千瓦时/万元,分别同比下降6.2%和2.38%;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8.1%。

三、金融支持节能减排的综合因素分析

从济宁市金融支持节能减排的实践中可以看出这样几点有益的信息:(1)银行信贷在节能减排上能够发挥独特作用。由于企业对银行信贷存在依赖,信贷的稀缺性和导向性能够把节能减排进行“打捆”操作,在不使企业成本收益结构发生巨大逆转的情形下,谋求交易双方都能接受的节能减排结果。从A水泥公司来看,如果继续维持立窑水泥、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银行拒贷、环保制裁、企业关闭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反过来,节能环保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却得到了上至政府部门、下至银行的广泛支持,企业就此重新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2)企业与银行在节能减排上具有兼容点。同样,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生产模式,对企业、对银行越来越具有高风险;反观在节能减排后,尽管企业短期利益可能受到一些损失或削弱,但长期向好;建立企业稳定收益之上的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也有了安全性保障。因此,银行与企业在节能减排上可以兼容。这就需要商业银行对企业项目进行环境风险评估,筛选出节能环保转型、经济回报较好的项目进行支持,从而达到银企双方在节能减排上的有效联结。(3)行政力量应发挥先行主导作用。一般来说,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之初,必然占用生产资金,提高生产成本,短期收益下降,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因此企业并不具备节能减排的主动性。同样,商业银行也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须在节能减排上做出明确姿态和承诺,采取减免税收、财政资金注入等方式给予先导性支持和优惠,人民银行也可借助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形成清晰的政策导向,吸引商业性金融资金加入到节能减排的行列中来。

当然,在济宁市金融支持节能减排的实践中,也遇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困难和阻力。主要表现在:一是地方政府在节能减排上的妥协行为。鉴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地方政府基于GDP增长为主的政绩考核制度,使得其在短期利益上难以与节能减排的宏观政策取向保持完全一致。经常容易出现政府部门擅自降低环保和市场准入门槛、弱化环境执法力度等妥协,有时甚至会通过行政手段强制干扰银行信贷,偏离节能减排的政策方向。二是金融无法获得环保信息平台的有效支持。目前银行所得到的环保信息主要来自企业提供和征信系统或环保部门,但企业往往隐报瞒报而造成信息失真,征信系统中企业节能减排的信息不完整,地方环保部门的企业环境违法信息针对性不强,时效性不够。这都影响了银行对企业环境风险的有效评估,削弱了金融手段的有效性。三是缺乏其他部门的有效配合。对企业而言,节能减排项目往往投资回收期长,效益低,资金筹集相对困难,并且没有相应的财政、税收、土地等政策支持,企业缺乏内在动力,银行信贷单打独斗,进而限制了金融介入的主动性。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思想,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原则,以科技创新为主线,围绕建材、造纸、食品加工、建筑、冶金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整合科技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开发和成果推广应用,逐步建立节能减排技术开发、成果推广和应用示范体系。

二、主要目标

到年,围绕工业节能减排、建筑节能、新能源开发应用、工业及生活废水治理等关键技术领域,重点攻克项节能减排的关键共性技术;推广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培育-家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成效显著的科技示范企业;争取建立1家从事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的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体系,使节能减排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污染物排放量明显减少。

三、重点任务

1、加快节能节水技术的开发和推广

(1)节能降耗新技术。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重点行业,如冶金、建材、食品加工等行业的节能、节水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开展攻关。工业余热余压余能回收利用、工业锅炉高效燃烧在线监控与优化等技术的推广应用。

(2)节能环保汽车新技术。开发汽车发动机高效低排放电子控制技术。

(3)高效电机节能技术。开发新型电机驱动技术,与变频调速、智能控制等技术结合的电动机、水泵等节能机电产品,大幅提高机电节能效率。

(4)建筑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新型建材和建筑节能综合技术,包括高效节能建筑新材料、外墙外保温技术、高效保温门窗和热反射保温隔热技术及材料等。

(5)生物质能源技术。开展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研制生物质气化和液化技术与装置,利用农作物“非粮”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开发风能、太阳能热利用等综合利用技术及相关产品。利用农业废弃物等生产沼气,开展沼气发电适用新技术研究与示范。

2、加强减排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1)工业废水治理技术。开展废水有机物的富集回收和综合利用的工业化研究。加强催化氧化、高效生化等水处理新技术研究开发。开展潇湘流域重点污染行业废水治理研究。

(2)工业废气处理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脱硫、脱硝技术及装备。开发新一代除尘技术及装备。加快普及中小型锅炉烟气控制先进实用技术。

(3)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锰矿、铅锌矿、稀土矿等伴生有色金属分选提取技术,矿产废渣资源化利用,研发工业无机、有机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技术和设备。推动高效自动分捡、有机垃圾液化气化、禽畜粪便生产有机肥、二次污染防治等技术开发与应用。

(4)工业清洁生产技术。着眼于工业污染源头控制,加强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工艺开发与推广应用。在食品加工、造纸等行业加快固态发酵、中水回用等技术推广应用。

3、培育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

(1)培育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每年扶持-个能耗和排放指标属国内或省内同行先进、其技术经验模式可推广的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示范企业。

(2)加强节能减排产学研合作。积极组织节能减排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技术和人才,共同开展节能减排技术研究与开发,争取建立一家从事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的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科技部门要按照全市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部署,将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摆上重要工作位置,围绕市节能减排科技行动制定相应实施计划,加强上下联动衔接,确保节能减排科技行动各项重点任务的实施。

2、加大投入力度。要认真研究国家、省节能减排科技专项的部署并跟踪发展动态,培育凝炼节能减排重大科技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有关科技计划支持。市县科技计划要根据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技术需求,给予倾斜并设立专项支持,加大资源集成和科技投入,逐步形成以政府财政资金为引导,推动企业和全社会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的投入机制。

篇3

关键词:节能减排;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众所周知,对于所有企业,安全生产是一个共有的、永远的主题。而节能减排,即节约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已是“人心所向”,它不仅是世界共同关注的,更是中国政府的承诺,那么,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一、从淘汰旧设备来讲,节能减排对安全生产是有利的

节能减排,要求淘汰高能耗、低效能落后设备;淘汰落后的、旧的设备,可以有效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率。所以,节能减排,有利安全生产。

1.落后的、旧的设备是引发安全生产事故重要因素

影响安全生产的原因很多,从安全生产事故的诱发因素看,由于使用落后的、旧的生产设备引发安全事故比例较高。如火灾事故中,因为电源线短路引发的比例很高,而它往往与老化落后的供电系统有关系。同样,落后的生产设备,陈旧的生产线,已成为影响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从事生产,是离不开生产工具的。但如果生产工具不符合安全要求,就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所有企业,从组织生产的那一天起,安全生产成为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但是,任何生产工具,都是有使用时限的;生产线,也有“消亡”的一天。生产线,越接近生命终期,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就会浮现出来,安全风险级别也在提高。

2.落后的、旧的生产设备是节能减排改造对象

陈旧的生产工具,落后的生产线,“超期服役”的设备,往往是高耗能、低能效的。技术的先进,使得新型设备能耗低于旧设备。应用先进技术的新型设备,在产能相同的情况下,能耗总会比落后设备低。节能减排,要求淘汰高耗能、低效能的生产设备。从落后设备是安全隐患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来看,淘汰落后设备,即是淘汰高安全风险设备。生产过程中,任何安全防范措施,都有不到位的地方;如设备内部某一元件出现发热异常现象,就是一个安全隐患,用普通的防范措施,较难察觉。但从节能减排角度来看,参照目前技术条件,生产只要是高能耗、低能效,就可以提出生产设备技术改造计划,将内在的、深藏的安全隐患立即消除在萌芽状态。所以,任何企业,可以以节能减排为手段,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3.节能减排改造案例

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通过节能减排,狠抓安全隐患,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明显成效。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具有一批持续运行十几年的通信设备。2010年、2011年,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公司斥资748万元资金,对23个旧通信系统设备进行了更新,每年至少节省电费1428万元。对旧通信系统设备进行了更新后,设备故障故障率大幅降低。说明旧通信设备故障隐患相对较高。这些高故障率的旧设备,很难保证没有消防隐患。

二、从余能利用来讲,节能减排对安全生产是有利的

节能减排,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对企业余能,特别是余热资源,进行有效回收利用。在回收余能的同时,必定会减少、停止其他形式产能设备的运行,这里面,不乏一些高安全风险的设备。所以,从余能利用来讲,节能减排有利安全生产。余热资源回收案例:2014年9月,天津钢管公司投资4000万元,实施烧结烟气和高炉冲渣水余热利用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如下:(1)烧结烟气余热利用,主要改造现有105m2烧结机配套的140m2环冷机烟气系统,对环冷机产生的高温烟气进行回收,通过余热锅炉将高温烟气转化为蒸汽并入厂区蒸汽管网使用,减少燃煤锅炉供汽。(2)高炉冲渣水余热利用,主要是改造现有1000m3高炉冲渣冷却方式,对冲渣后的高温水进行余热回收,通过换热站高效换热后产生高温水供给生产生活采暖用,减少燃煤锅炉供汽。项目建成后,新建余热锅炉年产蒸汽量10.44万t/a,新建换热站年节约燃煤锅炉蒸汽量3.8016万t/a,合计节约燃煤锅炉蒸汽量14.2416万t/a,可替代天津钢管公司现有的1台35t/h燃煤锅炉。2015年11月,天津钢管公司投资约6800万元,实施了二炼钢电炉烟气余热回收改造项目。主要是对电炉第四孔高温烟气余热资源进行有效回收利用,配套建设一套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以实现余热余能资源的回收利用,回收的热量通过换热产生蒸汽27.8t/h,并入厂区蒸汽管网使用,替代现有的1台20t/h燃煤锅炉。这两个余热利用项目,通过有效回收以前浪费掉的高温烟气余热,在满足原有蒸汽管网用汽需求的同时,停运了两台燃煤锅炉,1台35t/h燃煤锅炉和1台20t/h燃煤锅炉,杜绝了燃煤锅炉运营、维护潜在的高安全风险,防止了锅炉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结论

对于安全生产,节能减排是有积极作用的。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是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亲自管的工作。节能减排,完全可以成为安全生产的一个管理途径,帮助解决生产中深层次的安全问题。企业,可以借助节能减排,充分发挥节能减排的积极作用,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障企业生产正常进行。

作者:李双圆 单位:天津钢管公司

参考文献

[1]张树科.浅谈安全生产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09(,7):389-389.

篇4

组织人员精心制定并出台了《2014年自治县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方案》,总体规划好我县节能宣传周活动各项工作。6月9日,县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召开联席会议,周密部署了节能宣传周活动各项工作,明确责任单位职责,形成部门各司其责,密切合作,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有效地推进了节能宣传周活动工作扎实开展。

二、组织好宣传周启动仪式及相关活动

6月10日上午8:30,在县城繁华地段的建行前面举行了以“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为主题的2014年县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县政府办、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县发改委、县农业局、县教育局、县国土环境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商务局、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县国资委、县总工会、共青团县委、质量技术监督局、供电局等主办单位和县节能减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1名领导和2名业务人员共120多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县政府吴冬副县长在启动仪式上做重要的讲话。仪式启动后,各主办单位以宣传画板、摊位展示、现场演示、互动体验等方式,宣传我省和我县节能减排降碳成就和典型案例、我省和我县电力供应紧张形势及限塑规定等,开展节能减碳咨询活动,解答群众咨询4500多人次,发放《节能减排低碳宣传手册》、《节约用电小窍门》等宣传材料3800多本(张),悬挂宣传横幅10条。

三、多方位开展宣传活动

(一)开展“节能低碳进机关”活动。6月10日“全国低碳日”当天,各公共机构同时举办能源紧缺体验和绿色低碳出行活动,以停开四层以下办公楼电梯、关停办公区空调和关闭公共区域照明等方式开展电力紧缺体验,倡导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等绿色出行方式节能减碳。通过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海报和宣传标语、举办知识讲座、参观展览等方式,广泛宣传节能工作,营造节能氛围,通过制作宣传栏、利用电子显示屏、政务网普及节能和低碳常识,倡导全县师生和医务工作者广泛参与节能节水实践,建设节约型校园和节约型医院。6月11日,各公共机构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和《“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等节能政策法规。

(二)开展“节能低碳进校园”活动。县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校园节能低碳行动”,利用学校校报、校刊、广播、网络、黑板报等载体,大力宣传节能低碳知识,努力营造浓厚的节能低碳氛围。组织“三个一”活动,在中小学校举办一次能源资源国情报告会或气候变化、节能低碳、生态文明讲座,组织一次节电体验活动,开展一次有关节能低碳的团队活动或班会,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节能减排低碳创意思考和创作,树立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节能减排降碳理念和行为习惯,营造节约型绿色校园的良好氛围。共青团县委倡议全县幼儿园学童在父母的陪同下,步行或乘公交车上下学,体验能源紧缺和绿色低碳出行方式。

(三)开展“节能低碳进企业”活动。县国资委动员国有企业深入开展以节电为重点的节能和资源节约宣传活动,加快实现能源结构清洁化、低碳化。县总工会在职工中普及大气污染防治知识,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围绕节约电力资源和保护环境,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等“五小”活动。县科工信局印发《省节能技术产品推广目录》(第二批),为相关部门、行业管理机构、企事业单位等节能管理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加快推动节能减排降碳适用技术产品在我省各领域的推广应用。

(四)开展“节能低碳进社区”活动。县科工信局利用社区宣传栏或设立展板宣传居民阶梯电价、水价政策,推动居民合理用水用电、节约用水用电。开展家庭节能行动和建设美丽家园行动。开办居民家庭节电课堂,培育良好的用能习惯,引导居民节约用能用电。到社区派发节能宣传手册、传单,现场咨询家庭节能节电及低碳有关知识。

(五)开展“节能低碳进农村”活动。县农技中心组织县级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村沼气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绿色植保、节水灌溉等节能减排的农业低碳新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推介节约型农业相关新技术、新成果、新措施,大力宣传适合农村的节能减排技术和农业低碳发展技术,引导农民选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六)开展交通节能低碳宣传活动。县交通运输局在客运站点等公共场所及车辆等交通运输工具上利用视频、海报等形式宣传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成效以及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理念。印发绿色出行宣传手册,引导广大车友多乘坐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提倡合作乘车,环保驾车和使用低排放、低能耗汽车等出行方式,倡导公众绿色出行。

(七)开展建筑节能低碳宣传活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积极宣传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改造、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等方面的成效,提高公众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认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建筑节能相关知识,发放宣传手册,宣传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等知识、宣传绿色建筑、太阳能建筑应用示范工程等。

(八)开展绿色饭店、绿色消费活动。县商务局组织编印《绿色饭店节能降碳案例》,推广一批适合酒店餐饮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改造的节能技术产品,推进宾馆酒店绿色运营。在全县各大型商场和超市开辟绿色消费专柜,向消费者和顾客宣传节能知识,推介高效家用电器产品,促进节能低碳新技术、新产品的销售和使用。

(九)低碳专题活动。县发改委倡议“建设低碳,争当绿色公民”,激发公众保护环境、建设低碳的信心。以宣传展板、节能低碳产品展示等方式,宣传低碳知识及我省、我县推进低碳发展工作进展情况。开展低碳培训和讲座,聆听企业代表、普通公众对我省及我县低碳发展的诉求。

(十)资源节约宣传活动。县商务局在加油站户外媒体开展节能宣传,派发宣传单、使用节能环保油品等活动。宣传国家及我省散装水泥政策法规。县科工信局、县商务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监督检查公共场所、商场空调温度设置情况、商品能效标识、用能用水行为。对大中型购物商场、超市、集贸市场、零售摊贩、个体工商户等薄弱环节塑料袋有偿使用和超薄塑料袋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篇5

关键词:生态旅游;教学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4-0256-02

《生态旅游学》是许多旅游院系都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在综合考虑当前这一领域的问题和背景后,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针对现存问题和发展新趋势的课程新框架,现提出来供交流探讨。

一、整合生态旅游教材内容

近十年来,“生态旅游”成为旅游业中一个时尚和流行的名词,国内一批学者也相继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出版形成著作,成为各相关院校旅游专业课程教材。这些著作中代表性的有:由卢云亭和王建军合著,2001年由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态旅游学》[1],全书共十章内容;由严力蛟所著,2007年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的《生态旅游学》[2],全书共二十章内容;以及张建萍主编,2008年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生态旅游》 [3],全书共十三章内容。这些著作内容虽有简有繁,但大致都按照生态旅游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资源和评价、规划与开发、游客与市场、管理与发展等几个部分编排。这几个部分从前至后的逻辑安排,同时也是旅游专业中几乎对每一种业态教学的普遍体例,学生对每个部分的相近知识已经有较多的学习积累。

因此,根据以上教材,结合其他文献资料,作者安排了以下几部分的生态旅游教材教学内容:第一,生态旅游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第二,生态旅游资源及其评价,第三,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模式,第四,生态旅游者与生态旅游市场,第五,从当地政府、旅游企业、社区居民、旅游者等多视角的生态旅游管理考察。

二、凸显低碳旅游前沿热点

推进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大力发展低碳旅游,已成为中国旅游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2010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更是明确提出,着重在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低碳旅游示范城市试点和绿色环保旅游企业创建四个方面,将发展低碳旅游作为推动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

基于当前低碳旅游的实践发展和形势要求,因此在生态旅游学教材内容教学之后,安排了低碳旅游教学内容。除适应实践发展的需求之外,主要还考虑到以下原因: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同是关注于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内容上并不矛盾,且后者由于直接应对气候变化趋势,强调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在研究中能够量化、更具科学性,在实践中能够通过节能减排的措施实际推进、更具操作性;目前全国尚无低碳旅游相关专业内容,本院系也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对学生而言是一个知识空白区;作者近两年来关注这一领域,并与人合作编写了国内首部相关著作 [4],该书以汇总国内外相关资料、技术、运作模式和实操案例为目标,既是一个工作指南,同时也是一项探索性的研究工作,适于学生对此领域的初步了解和认识。

因此,主要按照该书的内容章节,安排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低碳旅游的基础知识及基本现状评估”解决基础概念和认识问题,重点阐明低碳旅游概念、内涵及特点,在此基础上初步估算旅游业对降低碳排放的贡献,阐明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优势与意义,并对全球和中国旅游业的能耗状况、节能减排现状及潜力进行初步评估,对中国旅游业碳排放现存问题与降减途径进行分析阐述。第二部分“中国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的政策框架与主要措施”解决发展背景及政策体系问题,主要对可持续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五大领域组成的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政策框架进行了介绍分析。第三部分“景区节能减排及低碳化发展的途径与案例”解决旅游景区低碳循环发展问题,阐述了循环型低碳景区的基本概念、发展模式及运行流程,分析循环型低碳景区建设的途径和措施,并以典型案例形式阐述示范低碳景区的发展思路与具体途径。第四部分“绿色饭店节能减排途径与案例”解决餐饮饭店业绿色集约发展问题,介绍了绿色饭店的概念与特征、饭店节能减排的意义、饭店节能减排的基本原理及国内外饭店业节能减排的发展现状,分析通过制订计划、技术控制及制度安排推进饭店节能减排的途径,介绍相关标准、扶持激励等政策措施并对饭店的绿色能源管理进行了案例性介绍。第五部分“低碳旅游城市发展及案例”解决旅游城市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问题,在阐述低碳旅游城市相关概念内涵与主要特征基础上,对低碳化发展的思路、原则、目标、战略和途径进行分析。第六部分“绿色环保旅游企业创建途径与案例”解决旅游企业绿色环保创建和评定问题,简述绿色环保旅游企业的概念内涵与主要特征,介绍绿色环球21、ISO14000等国际上较为成熟的环境认证体系,对绿色环保旅游企业的创建思路和途径进行重点分析。第七部分“其他相关领域低碳发展”从概念、内涵特征、主要方式、技术和做法等角度,分析绿色旅行社、绿色旅游者、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等相关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问题。第八部分“低碳旅游的融资模式借鉴”解决旅游业低碳发展的投融资问题,主要是介绍并借鉴国内外相关产业和领域在低碳化发展中成熟的融资政策和模式。

三、经由实践提升理论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作者了解到,学生对生态旅游的实感非常欠缺。由于对实际情况认识的欠缺,学生对生态旅游的理解普遍停留在“到生态环境好的地方去旅游”或“在旅游发展中要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对生态旅游“保护、发展与分享三者一体”的概念内涵认识不深刻。

为加深学生对生态旅游相关理论和知识的理解,组织了一次全体学生的外出实习。综合考虑交通、安全和实习地点的典型性,选择了北京郊区门头沟的爨底下村和灵山风景区的两日一晚行程。爨底下村是以北京典型的沟域生态为基础、以明清风格的村落景观为特色并提供食宿接待的旅游村,而灵山景区则是以山地生态景观为主要吸引的风景区,二者地理相近、类型有别但都可属于生态旅游范畴。出发之前,要求学生从旅游专业尤其是从生态旅游的视角,对实习地进行综合考察和独立思考,在实习体验结束后,又组织了一次专门的讨论课。课间,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然后师生共同探讨,加深了对两个旅游区生态旅游发展的认识:两个旅游区都有良好的生态景观作为旅游吸引,是其发展生态旅游的资源基础;爨底下村以村委组织旅游公司收取门票、投入进出村的道路等设施,而村民以自家的院落参与食宿接待,这一发展模式既保障了公共设施的投入和整体接待质量的提高,又让当地村民充分参与得到旅游发展的实惠。对案例的剖析加深了学生对生态旅游地旅游经济发展复杂性的认识,对生态旅游概念中关于如何保护、怎么发展以及利益分享等有了实际的认识。进一步,通过作者引导,学生对灵山景区建筑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协调、接待服务质量的提高、登山线路的多样化安排以及与爨底下村的资源整合、周边旅游点产品组合等问题也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四、小结

总结起来,对《生态旅游学》的创新教学实践主要取得了如下成效:通过对《生态旅游学》各版教材的比对和整合,让学生了解了这一分支学科目前的发展现状,对“生态旅游”这一研究领域有了较全面的认识;通过对低碳旅游的教学,学生对低碳旅游的概念、计算和景区、饭店、城市等实践领域的低碳发展有了基本的认识,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学生对此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为此以“高星级酒店的低碳化运营”为题,还面向全校举办了一场开放性的学术沙龙;最后,实习实践让学生走出课堂,一方面深化了对生态旅游发展的实际认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其理论深入的兴趣。从对生态旅游这一旅游专业课程的教学可以看出,任何一个学科和研究领域都在随着实践而发展,因此对于专业教学而言,也应该随着时展和实践需求而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2] 严力蛟.生态旅游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篇6

关键词:医院建筑;节能减排;建筑能耗;节能途径

绪论

建筑能耗一般是指公共建筑或个人居住建筑在被使用过程中对消耗的能源一个评价,包括维持人们正常生活需求的照明、采暖、制冷、通风、热水、电梯等方面所产生的能源消耗。建筑领域比起其他行业来说是比较大的能源消耗者,也是产生浪费最为严重的地方。在经济较为发达,生活质量总体水平较高的西方发达国家中,建筑能耗会占整体社会能耗的1/3~1/2之多。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在不断升高,生活水平不断攀升,建筑能耗虽未有发达国家那么多,但也成逐年增长的趋势。近年来,有文献表明,医院的建筑能耗占医院正常运营中总能耗的27%左右。[1]因此,在保障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积极发现目前医院建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探索新思路,是医院进行建筑能源管理的首要任务。

1医院建筑节能减排改造现状

响应国家相关部委节能减排的号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医院积极进行建筑节能减排的改造,减少建筑能耗占医院总能耗的比例,取得了较为有效的成果。其中不乏有较为先进的单位做出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其中,湖南省人民医院作为三级甲等大型综合性医院,对医院门诊的配电间、医院的锅炉房、医院的手术室的空气热源等进行了节能回收的建筑改造,其节能减排效果较为明显,每年中可节约医院的水煤电等相关支出约74万元,明显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实现了能耗变小,效益增大的节约资源的目标,得到了广泛的肯定,起到了榜样的作用。[2]另外,上海市的医院积极了解医院的实际产生的能耗情况,并对医院的建筑节能潜力进行了有效的评估。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携手中国建筑研究院为上海市医院的节能减排建筑进行专门的研究,拓宽了医院建筑节能减排的道路。中国建筑研究院上海分院积极参与到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市曙光医院(东部)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建筑节能减排改造之中,从前期的调研到可行性和经济性分析再到建筑改造的施工以及后续的节能效果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医院建筑节能减排的工作在全国陆续铺展,节能减排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从整体上讲建筑能源管理日趋合理完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进展。

2医院建筑节能减排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建筑节能减排的改造工作取得了进展,效果较为显著,但此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①从医院的角度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在医院进行节能减排的改造中,需要医院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且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不知从何入手。目前我国医院的节能减排改造仍是以自主改造为主,进行局部的单一的改造,虽然取得一定的节能成效,但往往是以转移能量和牺牲设备为代价的,得不偿失。[4]其次,医院缺乏主动节能减排改造的动力,用能主要是后勤系统用来提供医院的服务性保障,不是主要的业务,没有被重视。②从产能的角度分析,医院进行既能减排的改造,节能产业不断发展主要依赖于国家整个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我国的节能意识以及节能服务产业起步比较晚,无论是政府机关、用能单位还是从事建筑设计的设计院又或是设备的制造厂家、节能公司等各个方面的单位,节能的参与热情不高都是主要的问题,医院的建筑节能工作开展较为缓慢。

3医院建筑节能减排改造中的探索创新

积极推进医院的建筑节能减排改造工作,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创新,发现新途径,获取新建议,总结新策略。以下有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医院的能源消耗分项计量和监控系统,可以有效对各个部门的能耗情况进行监控和比较,直观的得出节能效果的程度,方便检查医院的各部门的节能指标是否完成,也能为建筑的改造提供数据支撑,方便调整节能策略。

(2)聘请专业的一条龙的技术单位对医院的建筑能耗情况进行评估和整改,避免单一或局部进行改造的情况出现。专业的技术单位就可以全面把握医院的建筑状况、医院系统的运作情况、医院的能源管理情况,然后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挖掘医院建筑的节能潜力点,然后进行设计改造,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5]尤其是一些老的医院,当初的设计忽略的节能减排的理念,导致后续的节能技术不好施用,需要专业的机构进行医院的建筑规划设计,立足于医院的长远发展,提高医院的节能能力。

(3)积极推进医院的物业能源管理。物业能源管理是提倡在医院的建筑节能过程中施用合同能源管理的创新型节能模式,积极利用现有的物业管理平台,开展合同能源管理,主要是在物业的管理环节中注入节能的元素,在为业主提供节能减排服务的同时,达到医院的建筑节能减排的目标。[6]现有的物业能源管理部门也有能力有条件将节能的技术和设备落实到应用中,解决在建筑节能中的部分困难。这种创新的物业能源管理模式将有力促进建筑节能减排的发展。

4总结

总之,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少,能源的利用率较低,如果对能源不加管理,将会面临严峻的资源短缺情况,因此,选择能源节约,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经之路。进行医院建筑的节能减排改造,不断推进改造进程,积极探索创新既能减排的途径,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马江波.某医院建筑能耗与节能改造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1(09):40~42.

[2]黄伟.大型医院建筑节能改造范例[J].建设科技,2008(Z2):82~83.

[3]田伟,李瑞杰,周志仁.上海医院建筑节能改造案例分析[J].建筑科学,2011(04):109~114.

[4]房霆宸,董建曦.医院建筑节能改造与污水回收利用技术[J].建筑施工,2013(09):849~851.

[5]殷洪亮,张志刚,董琛.天津某医院建筑节能改造方案分析[J].建设科技,2014(13):60~61.

篇7

一、开展节能减排审计面临的难题

(一)法律依据不充分

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审计机关实施审计是依据审计法及实施条例所赋予的职责。2006年修订的审计法第三章规定了审计机关的职责,共计15条,如规定对本级各部门和下级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但没有明确规定环境审计的条款,更没有涉及节能减排审计。2003年5月1日起实施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也没有关于内部环境审计、节能减排审计的明确条款。与之紧密联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也没有对节能减排审计做出明确规定。因此,节能减排审计缺乏有效法律支撑。

(二)管理体制存在障碍

依照现行审计管辖层级和范围,开展节能减排审计存在体制上的障碍,制约工作的有效开展。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确定审计管辖范围。节能减排工作是按一个地区为单位来进行考核评价,涉及辖区内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团体,同时这项工作也具有持续性和综合性的特征。而现行审计管辖和审计范围的规定,使得审计无法进行驻地央企、外企、民企、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的节能减排审计。内部审计工作接受审计机关业务指导和监督的也仅限于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涉及面也非常窄。这种审计管理的格局将导致审计计划制定不完整、审计业务开展不统一、审计单位协调很被动,从一个地区总体节能减排审计的效果看,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三)制度建设亟待完善

2011年审计署公告了对河北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钢铁和水泥等行业节能减排情况审计调查结果。这是国家审计署的第一份节能减排审计情况的公告,是国家审计机关开展节能减排审计的实务范例。从地方审计机关来看,一是没有全面开展;二是各地开展的不平衡。虽然个别大型企业有开展内部审计的案例,但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涉及这方面审计项目很少。如何审、审什么、采用什么样的审计方法、审计的标准如何确立、审计的内容有那些、审计报告是否需要有所调整等,目前没有统一操作的模式。有的审计项目尚停留在专项资金审计模式下,未能对耗能数据进行分析;未能从效益审计的角度查找问题;未能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基于以上现状,相应的制度建设亟待完善,同时更需要不断推出系统化、体系化的的专业规范和较好的实务范例用于推动节能减排审计进程。

(四)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众所周知,无论是国家审计机关还是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主要以审计、会计知识为主。从事节能减排审计工作的人员不但需要具备审计业务方面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需要掌握和熟悉有关能源管理、能源节约、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就企业内部审计而言,审计人员不仅要了解能源采购、存储、管理、传输、使用的传递流程,并能对能源种类实物量和折标量进行结构性分析,对企业的主要工艺过程、能源系统、主要耗能设备、一线人员执行企业内部能源管理规定的情况也要掌握,这样才能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整改建议。目前具备这种专业知识背景和能力的审计人员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尤其是基层审计机关和规模较小的企业更加缺乏。

二、完善节能减排审计的建议

(一)完善法律制度

目前虽然没有明确的,全国范围内关于节能减排审计的法律法规,但审计部门决不能停滞不前,而要借助专项资金审计、效益审计、审计调查、政府交办审计的方式开展工作。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已有的审计成果,出台有关节能减排审计地方性法规,或者结合节能减排任务制定各地规范性文件,使这项工作开展具有初步的制度性保障,使之成为整个节能减排环节链的关键节点。这样也能同时达到通过制度性安排,在审计人力资源储备和审计工作协调上消除或减少不利因素,取得良好效果。如同经济责任审计一样,通过若干年广泛而深入的工作促进,伴随节能减排向纵深发展,再充分吸收各地成熟有效的经验做法,形成体系化理论用于指导审计工作,并保障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一旦条件成熟,就可以进行审计法的修订,增加包含有节能减排审计内容的环境审计条款,从而把节能减排审计上升到法律层面。

(二)构建符合节能减排实际需要的审计管理模式

概括起来就是“实现两个结合,发挥三观作用”。两个结合就是中央审计与地方审计相结合,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相结合;三观审计就是建立以审计署为主体的宏观审计,以地方审计机关为主体的中观审计,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为主体的微观审计的三位一体审计监督体系。具体实施应对固有的审计模式有所突破,可采取属地审计的原则,不分监督对象的性质,按照资金的流向和能源消耗数量的原则,由同级环保部门提供委托审计名单。再由审计机关审核后提交当地政府审定,纳入当年政府的审计计划。对于企业内部的节能减排、节能降耗审计应该在当地审计、环保机关的指导监督下开展工作,最终结果纳入地方整体节能减排审计成果之中。

(三)核心是建议,关键抓整改

篇8

方明成介绍,《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17年,组织400家以上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如今,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已达467家,并涵盖汽车制造、制药、印刷、集成电路制造、乳制品制造等38个重点行业,实现了一、二、三产“全覆盖”。

实现一、二、三产“全覆盖”

清洁生产具体是指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材料,采用清洁的工艺及生产方式,提供清洁的产品和服务。清洁生产的核心目标是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即节约能源、降低物料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经济效益。北京市长期以来一直将促进清洁生产作为深入推进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并通过制定清洁生产促进政策、明确清洁生产引导方向、提供技术及资金的支持、加强监督实施闭环管理,来引导各单位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并实施清洁生产项目。

方明成介绍,随着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形成,北京市2012年在医疗、教育、住宿餐饮、商业零售、商务办公、交通运输、汽车修理、环境公共设施等10个服务业重点领域开展清洁生产。2014年在农业领域针对农业种植、畜禽养殖等领域试点推行清洁生产。目前本市已在全国率先实现对一、二、三产清洁生产的政策覆盖。

北京京港地铁便是北京市服务业清洁生产改造的典型案例。据京港地铁负责人介绍,京港地铁于2013年8月启动清洁生产项目,历时10个月,通过实施方案的产生、筛选及可行性分析,京港地铁于2014年6月底完成共28项清洁生产方案的审核工作,并在此后陆续实施了相关方案。截止2017年3月,京港地铁已实施全部28项清洁生产方案,实现节电1000万度/年,节约纸张12万张/年,折合标准煤约1200吨/年,折合减排二氧化碳约6000吨/年。这28项清洁生产方案涵盖车站维修、通信、车辆段、维修车间、行车计划等多个专业领域,并有多项方案在北京市轨道交通行业甚至全国具有领先性和推广价值。

例如安全门灯带关闭方案,即京港地铁4号线各车站在晚运营结束后将安全门灯带合理关闭,以达到节电目的。此方案使4号线1年可节电约33万度,折合标准煤40.56吨。

乘客信息系统(PIS)显示屏按时关闭方案,即在车站PIS终端服务器上对PIS显示屏定时关闭,以达到节能效果。此方案使4号线1年节电17万度,折合标准煤20.89吨。

除了相对简单的节能减排方案,京港地铁的节能减排项目还包括一些改造。例如,4号线LED绿色照明改造项目,即将4号线全部车站的普通照明灯具改造为LED灯具。改造2013年开始实施,2016年12月4号线24座车站全部完成改造。在不改变站内结构与装修风格的情况下,既提升站内照度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使4号线年节电达到271.55万度,折合标准煤333.74吨,减排二氧化碳1640.16吨。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4号线空调系统节能改造项目,即通过增加相关变频及控制装置,实现冷机的启停控制及水泵的变频,提升站内冷量的利用效率,在保证环境舒适的同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改造于2014年9月开始全面实施,2015年底,4号线的21座车站完成改造。本次改造完成后,22座车站的年总节电量达395.19万度,折合标准煤485.69吨, 减排二氧化碳约2386.95吨。

此外,京港地铁还实施了变电所关闭50%灯具、空调设置合理温度等节能减排方案,有效降低了地铁及相关的运行能耗。

为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进行,京港地铁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清洁生产领导小组,制定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计划,聘请专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清洁生产培训,并在公司内部开展了全面的清洁生产宣导。

金百万餐饮公司的清洁生产实施效果也较明显。3月21日,记者在金百万餐饮公司副总经理康俊生的带领下参观了金百万烤鸭店马甸店的后厨,发现这里因为清洁生产而发生了许多变化――万能蒸烤箱替代果木烤鸭炉、节能灶替换传统炒灶、智能水龙头替换无控制水龙头、LED灯替换普通灯管、节能型蒸柜替代普通蒸柜等措施。

据康俊生介绍,2014年1月,金百万餐饮公司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公司建立了清洁生产管理规定和考核制度;实施了13项无低费方案(无需投入或投入很少的改造方案)和6项中高费方案(需要一定投入进行的技术升级、系统改造方案),收到了非常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目前,公司直营餐饮门店数量30家,均采用了运水罩替代静电式油烟净化器、节能灶替换传统炒灶、万能蒸烤箱替代果木烤鸭炉、LED灯替换普通灯管、节能型蒸柜替代普通蒸柜等措施,每年节电105万度、节天燃气178万立方米、节水91万吨,减少油烟排放452吨。

构筑三方推进机制

清洁生产政策的实施主要依靠政府部门、实施单位及专业技术咨询机构三方面共同努力。政府部门主要通过制定清洁生产促进政策、明确清洁生产引导方向、提供技术及资金的支持、加强监督实施闭环管理,来引导各单位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并实施清洁生产项目。

2013年,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联合了《北京市清洁生产管理办法》,明确了本市清洁生产支持政策。“形象地说,可以理解为‘鼓励体检’、‘支持治疗’、‘核实疗效’三个过程。”方明成介绍,“鼓励体检”即开展清洁生产审核,通过评估的实施单位,可享受最高不超过15万元审核费用补助;“支持治疗”是指审核单位实施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的清洁生产项目,可以申请获得不超过项目总投资30%的补助资金,项目通过评审后先期拨付70%补贴资金;“核实疗效”是指项目完成,达到实际效果并通过绩效验收后拨付剩余30%的补贴资金。

企事业单位是实施清洁生产的主体,按照清洁生产审核的方法和程序,对自身生产、服务过程进行调查诊断,从技术工艺、设备、管理等八个方面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综合进行技术经济与资源环境评价,提出并实施降低能源消耗、物料消耗以及废物产生的方案及项目。

清洁生产咨询机构为企事业单位开展审核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包括开展清洁生产宣传培训、进行节能减排现状诊断及数据分析、挖掘清洁生产潜力,提出并帮助实施清洁生产方案及项目等。

“在政府支持、企事业单位行动、咨询机构提供专业服务,三方共同努力和协作下,清洁生产机制才能够有效推广,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目标。” 方明成说。

下一步聚焦大气污染物减排

据方明成介绍,为进一步加强对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的支撑,清洁生产工作下一步将聚焦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排放量较大的重点行业开展,主要包括餐饮、洗衣、印刷、热力生产等行业。其中,餐饮行业优先聚焦品牌和连锁门店,重点实施油烟治理、节能厨具替代等方案;洗衣行业重点围绕干洗机升级改造、推广低温中性洗涤技术等方案;印刷行业优先聚焦支撑文化产业发展的书报刊印刷领域,重点实施水性油墨替代、印刷工艺升级改造、VOCs治理等方案;热力生产行业重点围绕低氮改造、余热利用、系统优化等节能减排措施集成的方案。力争到2020年,完成这些行业400家以上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实现VOCs、NOx源头削减、控制、治理措施整体强化升级。

篇9

节能减排是当今世界各地经济发展的潮流与方向,“两化融合”战略的提出无疑为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契机。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倍增性和创新性优势,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造企业传统设备和工艺、优化企业运转流程、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和手段成为“两化融合”提升节能减排总体水平的关键。

我国高能耗企业生产规模大、生产工艺复杂、产品种类繁多、能源消耗结构多元化,因而节能减排涉及技术、人员、管理、资源等多种不确定因素,必须运用系统工程的理念和方法从不同角度研究这些生产要素的相互作用,通过协同运行与整体优化达到企业节能减排的目标。

实践导引路径框架

“两化融合”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实施过程复杂多变,需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从系统工程的基本理念出发,遵循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发展历程,可提炼出“两化融合”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实践导引路径框架(见图1)。该框架分别从机制实施路径、方法实施路径、技术实施路径三个维度描述了信息化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实施步骤和路径方向。

机制实施路径

机制实施路径从推进机制的角度,描述了政府引导“两化融合”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推进思路和推广策略。根据我国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和信息化发展现状的差异,政府在推进信息化与企业节能减排相互融合的运行机制上,应遵循“聚焦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从企业层面、区域层面和产业链层面逐步展开。模式采取选择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做试点,待相关技术、管理机制发展完善后再逐步推广,从而规避实施风险,最大化信息技术对企业节能减排的贡献作用。

企业层面。在企业层面,应遵循“骨干企业示范、中小企业辐射”的推进思路。骨干企业来自典型的能源密集型行业,这些企业的实施成效对实现工业总体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具有较大的贡献。同时,这些企业具有较好的信息化基础,能源消耗成本比重大,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的成效更为明显。骨干企业的实施经验和成熟技术,可以逐步推广到其它企业,特别是对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来说,骨干企业的成功案例可以帮助它们少走弯路,降低实施风险。

区域层面。在区域层面上,应遵循“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化工业园区”的推进思路,以循环经济为理念,整合园区内各企业的有效资源和能源,通过企业间的成品、中间产品、废弃物的循环重复利用来实现工业园区的生态化建设目标。这就要求各企业间相关生产要素必须统一协调和精细平衡才能达到效益最大化、废物最低化。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建立面向工业园区的环境在线监控和能源综合管理平台,为企业间的资源能源及时共享和统一调配提供服务。

产业链层面。在产业链层面上,应遵循“整合全产业链、开展能源综合与循环利用”的推进思路。围绕全产业链资源,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能源综合与循环利用、绿色供应链管理、生态产品全生命周期开发、安全环保健康(HSE)等关键技术,使产业链中的所有企业成为一个整体,在节能减排总体目标的统一指导下,整合各方资源,探索生态化建设的产业链模式,引导我国企业的生产与管理向生态产业链运作模式转变。

方法实施路径

在本质上,应用信息技术推动企业节能减排体现了一种持续性、周期性的系统寻优理念,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估成效”为一个周期,对企业生产资源的配置和运行进行系统性、持续性优化,从原辅料及能源、工艺技术、过程控制、设备、产品、管理、废弃物、员工等各个方面寻找实施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节能减排途径和方案。

采用持续不断的系统寻优理念实施“两化融合”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其核心是运用一套基于模型的“建模、仿真、评估、优化”的方法体系。因此,围绕企业节能减排所开展的产品创新设计、生产管控及工艺优化、生产装备改造、业务流程梳理、废弃物循环利用、能源管理、环境在线监测等各项业务,都需要基于模型的分析与优化方法的支撑。对信息化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来说,这是一项基础工程,是贯穿信息化与企业节能减排相互融合全过程的基本方法,其理念如图2所示。方法实施路径包含建模、仿真、评估与优化四个阶段。

建模阶段。模型是对实际系统的简化表示,是系统工程领域各种研究方法的基础,基于模型的系统分析与优化是运用系统工程理念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灵魂所在”。根据企业节能减排需求,从企业运行本质出发,构建以能源流、物料流、信息流、排放流为核心的“四流合一”的耦合模型,精确描述生产过程、能耗过程、排放过程之间的交互作用和运行机理,体现能源、排放与其它生产要素之间复杂的耦合关系,通过调整生产要素的组成结构和运行条件,达到能源高效利用、排放物降低的目的。

仿真阶段。借助于计算机仿真技术,对节能减排业务模型进行仿真,获得基于时间推进的系统演化行为,模拟围绕产品制造而产生的各种能源、物料、排放物在设备之间的流动和转化过程,以及各种能源介质的消耗和污染源的排放情况。通过仿真,可以获得全面反映企业节能减排水平的模拟数据。

评估阶段。将模拟数据进行多指标评估,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价企业节能减排的综合水平。通过该流程,一方面挖掘企业节能潜力,找出企业各个业务环节中的节能减排问题,挖掘实施信息化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潜力,获取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节能减排水平的切入点。另一方面,评估优化措施,对改进方案是否合理、相应模拟数据是否反映节能减排水平提升进行决策,根据模型评估制定的优化标杆,评价优化措施和改进方案的水平,预测其实施成效,从而做出优化决策。

优化阶段。根据节能潜力,围绕节能减排目标,对模型实施优化,运用生产要素调整等多种优化手段,从过程、工艺、设备、管理和控制等方面获得面向节能减排的优化措施和改进方案。方案必须具备可操作性,并且对非关联的生产要素能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

上述四个阶段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往复式的循序渐进过程。每一个节能减排业务对象的分析与优化过程可能要经过多次迭代,才能达到最终的优化目标。上一次迭代周期产生的优化策略,必须经过再建模、再仿真、再评估,才能验证优化策略的实施效果。

技术实施路径

“两化融合”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是面向不同业务领域的各类技术。技术的成熟性和可推广性决定了信息化与节能减排融合的成功与否。纵观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及其与节能减排的逐步融合过程,技术实施路径将企业逐步应用信息技术最终实现节能减排总体目标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信息化发展、初步融合、深度融合三个阶段,如图3所示。

图3 “两化融合”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实施路径

信息化发展阶段。该阶段是“两化融合”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初级阶段。主要任务是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产品设计数字化、经营管理电子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系统的实施与应用、产品设计的信息化、操作模式的数字化、设备运行的自动化。这一阶段的发展成果为“两化融合”推动企业节能减排提供了软硬件环境。

初步融合阶段。该阶段是“两化融合”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中级阶段。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的逐步增多,针对不同行业、业务、生产工艺的企业节能减排单元信息技术开始全面发展,具体包括管理信息化节能减排、绿色产品及工艺设计、装备信息化节能减排、生产过程管控节能减排、能源管理、副产品循环利用、二次能源回收利用、末端治理、产品循环利用节能减排。这些技术以企业的各项关键环节为能源优化目标,强调信息技术对企业产品研发、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经营管理等单项节能减排应用目标的覆盖和渗透作用。但面向企业全过程或产业链的节能减排综合集成尚未有效实现,并且还有少部分单项应用系统没有建立,或已经建立的部分单项应用系统的支撑面和覆盖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深度融合阶段。深度融合体现了“十二五”期间我国“两化融合”发展战略的新特色。即企业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从单一环节向集成、综合的方向转变,初步融合阶段的单元节能减排技术向系统节能减排技术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在从单一环节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转变、从单个企业向产品链的转变、从单一能源介质向复杂能源结构的转变、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这四个方面。经过信息化发展及其与节能减排初步融合阶段的建设工作,企业实施信息化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基础建设趋于完备,单项业务支撑系统的建设项目已经完成,信息化推动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重点已经进入协同与综合集成业务领域,面向全过程的节能减排综合集成、大范围能源综合管理、区域循环经济综合利用等技术领域成为该阶段的重要技术组成部分。此外,在深度融合阶段,环境影响将成为信息化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重心,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环境甚至比传统的价值因素更为重要。

篇10

Abstract: The expressway service uses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echnologies, such as building energy, solar energy, water reuse, which has obtained certain effect. However, due to natural and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the different service area located in geographical areas need to select different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echnology.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scope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echnology of expressway service area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关键词: 安徽;高速;服务区;节能减排

Key words: Anhui;expressway;service area;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9-0085-02

0 引言

高速公路服务区作为一种独立于城市之外的特殊类型的交通建筑,它在功能上具有特定性,在服务要求上具有多样性,在能源与资源利用上具有自给自足性,其能源输入和废弃物排出都无法利用城市市政功能体系,容易造成服务区能源资源浪费、所在地生态环境破坏的尴尬局面。随着国际国内能源形势的紧张,节能减排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大力的扶持和推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节能减排技术多应用在公用建筑和居住建筑中,全国范围内和服务区建设相结合的案例较少,如果不能改变这种现状,势必会影响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 安徽省高速公路服务区节能减排调研

1.1 服务区场地 通过调研发现,安徽省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的选址都远离城市和工业区,周边没有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只有极少数服务区占用了少量农业用地,绝大部分都使用了不可耕种的土地。如表1所示。

1.2 能源耗费

1.2.1 通风与采光 从调研现场来看,安徽省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场地天然采光条件是十分理想的,周围都非常空旷,并不影响服务区的日照标准。虽然各服务区的相关建筑都开有大面积的玻璃幕墙,然而由于受服务区建筑朝向、布局等问题,使得各服务区的主体建筑在天然采光方面并不是非常好,有的服务区下午四点多就已经需要开灯来进行辅助照明。只有牛头山、马衙、天门、升金湖、花园以及华阳等服务区采用了自然采光建筑设计。

同样受影响的是自然通风,朝向的不合理本已不利于建筑的自然通风,同时在调研中还发现,虽然都开有大面积的玻璃窗,但基本上窗户都无法开启。在进行夏季调研的时候,很多司乘人员都反映感觉室内比较闷热。由于不通风,卫生间的气味很大,对室内空气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1.2.2 空调系统 安徽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基本上都采用了空调系统来调节服务区室内温度,这使得电力这一能源被大幅度消耗。若能使用一种可再生能源来调节服务区室内温度,将使得电力能源被有效节约。

1.3 水资源 从调研中可知,在所有服务区里,都是用多种污水处理方法,没有对服务区广场雨水进行处理,这必将使得广场污水排放至自然环境,造成环境污染,同时所有服务区基本上没有雨水收集和回用系统,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表2)

2 存在的问题

2.1 水资源的浪费 综合服务楼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水资源供应不便,对水的节约与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考察中发现,大多数综合楼都未能利用当地充沛的雨水资源,而是直接任雨水流入地下,甚为可惜。如果能广泛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可降低不少用水负荷。

2.2 能源的浪费 节能减排工作就是通过提高建筑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照明、通风等方面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减少不必要的排放,从而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的目的。所以,在综合楼设计中也应该响应建筑节能工作的推广,注意减少对能源的浪费。在调研中发现,综合楼设计没有结合当地的日照和四季主导风向的气候条件,必然在建筑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方面出现问题,在建筑能耗上造成极大浪费。绝大多数的服务区均使用电能或煤来调节室内温度或供应热书,没有利用可再生资源。

2.3 服务区节能减排措施不能发挥集成效应 节能减排越来越受到重视,节能减排的技术应用已经取得了可喜进展。但由于对节能减排技术措施的理解不深入以及现行技术的约束,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能发挥整体集成效应。

3 安徽省高速公路服务区节能减排技术应用范围

目前,高速公路服务区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研究比较多,例如建筑节能技术集成(包括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外墙保温、保温门窗等)、太阳能、沼气技术、中水回用技术、生态湿地技术等。然而,上述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有其适用范围。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导致许多技术不能普遍使用,为此,需要考虑地域条件,选择适合的技术。

依据各项节能技术和减排技术的优缺点,并考虑安徽省的气候、可再生能源、水资源分布特征等特征,对目前安徽省高速公路服务区节能减排措施进行比较。(表3)

4 安徽省高速服务区节能减排技术应用范围

根据高速服务区节能减排技术、技术集成系统的功能目标以及安徽省气候分布、水资源分布以及可再生能源等特征,本文总结了安徽省高速公路拟用节能减排技术集成体系,具体见表4。

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风向标,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环境能源等问题的日益突出,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节能减排、服务区可持续发展成为相关行业的一致发展方向。由于高速公路独立于市政系统之外的特性,造成服务区能耗大,浪费严重,而且破坏当地生态,所以高速公路节能减排技术集成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肖伟.居住建筑节能初步探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

[2]刘程.建筑围护结构与节能[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4(4).

[3]黄晨等.夏热冬冷地区住宅节能措施探讨[J].制冷空调,2003(3).

[4]马宁平.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措施[J].安徽科技,2005(10).

[5]王军.建筑能耗与建筑节能设计[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6(2).

[6]陶志浩.西欧高速公路见闻[J].现代高速,2000(3).

篇11

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十三五”全民节能行动计划》等相关要求,积极宣传节能文化、普及节能知识、提升全民意识,培养广大民众勤俭节约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积极配合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展节能公益广告征集评选展播活动,推动优秀节能公益广告在电台、电视台、地铁及公交移动电视网络集中播出。要组织开展企业节能自愿承诺活动,组织新闻媒体进企业系列报道活动,深入报道企业先进技术及典型案例,推广节能新技术和高效节能产品。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开展具有特色的节能宣传活动,广泛宣传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新资源观。

各级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要贯彻落实《“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积极宣传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低碳发展的必要性,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意识,选择优秀案例展示工业低碳发展成果和成功经验,推动工业企业和相关单位开展低碳行动。各低碳试点省市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在全国低碳日前后开展宣传和交流活动。

各级教育部门要以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为重点,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贴近学生、形式多样的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实践活动,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及科学知识,培育生态文明意识,推动形成勤俭节约人人尽责、节能减排人人担当、绿色环保人人作为、生态文明人人践行的校园新风尚。

各级科技主管部门要广泛地开展节能减排低碳科技示范活动,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与低碳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动相关产业的低碳升级改造,引导全社会把使用节能减排创新产品作为一种自觉行动。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 和《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7 - 2020 年)》,大力宣传并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以多种形式在工业企业、园区宣传一批绿色制造企业的重大技术、典型模式以及标志性产品。要重点宣传普及工业领域节能低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知识,引导企业职工自觉参与节能低碳行动,形成良好的绿色发展氛围。要组织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单位从自身推动工业低碳发展的实际出发,在全国低碳日前后开展各具特色的工业低碳发展经验宣传和交流活动。

各级环保部门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及新《环境保护法》,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充分利用节能宣传周活动引导全民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积极弘扬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理念,通过创新开展全社会宣传教育活动等方式,促使公众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当中来。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抓住建筑领域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宣传,引导绿色生活方式及消费。积极宣传更高水平建筑节能标准,提高建筑门窗等关键部位节能性能要求。重点宣传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的特点,引领节能建筑新标杆。加大绿色建筑宣传力度,推广绿色建筑使用技术、产品和高效运行管理措施。结合旧城更新及环境整治、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及危房改造等工作,宣传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加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宣传力度,提高运行效率。积极鼓励公共建筑建筑业主及使用人开展能效对标,引导公共建筑物业管理单位设置能源管理岗位,聘任能源管理专业人员,实施专业化用能管理。鼓励农村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居住建筑按《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 50824)、《绿色农房建设导则》(试行)等进行设计和建设。加强农村建筑工匠技能培训,提高农房节能设计和建造能力。积极研究适应农村资源条件、建筑特点的用能体系,引导农村建筑用能清洁化、无煤化进程。

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大力宣传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成效,充分利用视频、微信、海报等多种方式,在车、船、路、港领域宣传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理念。实施一批绿色交通项目,推动节能低碳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制定交通运输重点节能低碳技术和产品推广目录,推进港口电能替代和公路绿色拌和站。积极鼓励支持共享单车,倡导公众绿色出行文明出行,《中国绿色交通发展年度报告》,营造绿色交通氛围。

各级农业部门要继续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农村行活动,大力推广农村沼气、清洁炉灶和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大力推进节水农业,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强化畜禽水产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为主的农业清洁生产示范,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加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示范市和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技术咨询和宣传培训,引导农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提高节能意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各级商务部门要以“创建绿色商场,推广绿色技术,促进绿色回收”为重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流通领域宣传活动。加大绿色商场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鼓励流通企业按照《绿色商场》标准促进绿色供应链建设,采购绿色商品,开展节能产品促销,在营业场所布置节能环保宣传标识标语,引导绿色消费行为。鼓励流通企业使用节能技术、产品、设备开展节能改造,组织节能技术产品设备供应商与流通企业对接,举办节能技术交流会、改造案例分享会等,促进流通企业发现节能机会,挖掘节能潜力。举办社区绿色兑换活动,采取散发宣传册、图板展示和技术人员现场专题讲座等方式,增强社区居民对再生资源回收的认识。

各级国资委要督促国有企业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高耗能、高污染工艺与装备,发展低碳、清洁、高效能源,推广节能减排降碳新技术、新工艺,持续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带头履行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的社会责任。指导中央企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开展节能、节水、节地及减碳等活动,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推动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切实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中央企业建设。

各级新闻出版广电部门要组织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以新闻、专题、访谈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节能低碳理念和知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开设专栏,宣传接地气、贴近性强的节能低碳技术。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组织中央和地方电视台,在重要时段循环播放一定数量节能公益广告,在全国范围内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积极发挥公共机构在节约能源资源中的表率作用,深入宣传贯彻《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十三五” 规划》,组织各级各类公共机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节能宣传活动,带头普及节能常识,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践行垃圾分类,倡导低碳出行,共享绿色环境,推进节约型机关、节约型医院、节约型校园创建活动,培育崇尚节俭的社会风尚,厚植绿色生态文化,充分发挥公共机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社会深入、持久、自觉行动,以高效的能源资源使用效率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各级工会要组织开展“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将生态文明作为职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绿色生活行动,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围绕大气污染防治、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组织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针对长江沿岸环境污染隐患日趋增多等突出问题,大力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等“五小”活动,提高节能减排水平;深入开展以“三比一降”(比创新、比技能、比管理、降能耗和排放)为主要内容的对标竞赛活动,促进完成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发挥职工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作用,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各级共青团组织要在青少年中大力宣传生态环保理念,普及节能低碳知识。在青年中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创新创效活动,组织发动优秀青年走近青年志愿者、青年环保组织和学生社团开展宣传实践活动。充分利用“青年之声”互动平台、微博、微信和短视频、动漫等新媒体手段,倡导低碳生活理念,营造节能环保氛围。

各级妇联组织要在城乡妇女和广大家庭中持续倡导节俭养德、低碳环保理念,引导妇女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身体力行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影响他人、奉献社会,携手共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充分发挥妇联系统所属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作用,开展节能低碳、绿色生活、节俭养德等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从而增强妇女和家庭保护生态、节俭节能、低碳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军队各级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军,强化财力资源集中统管,珍惜和用好宝贵的军费资源,持续深入开展“八节一压”、“红管家、好当家、小行家”、“红旗车分队、红旗车驾驶员”、“红旗船队、红旗船员”评定等活动。研究制订适合军队特点的新能源研发和推广应用政策,组织驻高原、海岛、边防部队新型能源综合利用试点建设。积极推行综合运输,科学统筹运输计划和运力使用,抓好“清煤工程”、既有设施抗震节能综合改造,搞好既有房地产资源调余补缺。积极倡导和建设军营节约文化,着力推进军民融合,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增强资源节约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提高服务保障部队战斗力的贡献率。

篇12

作为一家主业为精细化工、化学农药等的综合性化工企业,嘉化集团是传统意义上的污染大户,原来位于嘉兴市吴泾路5号,到去年底,公司生产车间已经搬迁至海盐经济开发区和嘉兴港区。

嘉化集团的搬迁,与嘉兴市产业转移升级的路径有关:那就是将诸多企业集聚在一个产业园区,不仅使企业完成减排任务,还使企业在搬迁过程中主动完成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元旦节后第一个工作日,环保部派出20多个核查小组,前往我国各个省、市、自治区,摸底核查各个省市上报减排数据的真实性。一位1月20日返京的核查组成员告诉本报记者,像嘉化集团和嘉兴市一样,很多企业和地方的做法值得肯定。

但是,“十二五”期间的节能减排任务一点也不轻松。

减排增加两个约束性指标,企业负担加重

“环保部此前每年都会核查减排数据,只不过今年的规模最大,因为要为这5年算总账。”上述核查组人员告诉记者,在即将出台的环保“十二五”规划中,除了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还增加了两项约束性指标―――氨氮和氮氧化物。

在此前环保部2010年总量减排核查工作启动仪式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表示,“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总量仍将快速增加,重化工业的比重大、增速偏快,结构性污染仍将十分突出,给我国资源和环境带来极大的挑战。

因此,周生贤提出,“十二五”期间减排工作将在继续推进COD和二氧化硫减排的同时,把氨氮和氮氧化物作为新的约束性指标,强化结构减排,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告诉本报记者,按照节能减排形势,约束性的指标数量和种类应该呈递增的趋势,另一方面,不断增加约束性指标也反映出国家节能减排更加依靠限制性手段推进。

除了约束性指标的增加,更值得注意的是减排方式的转变。

上述核查组人员告诉本刊记者,“十二五”期间的减排方式,要从“十一五”期间的工程减排为主转变为结构减排为主,并从依靠行政手段向依靠经济手段转变。

所谓工程减排,就是电厂上脱硫设施和企业上污水处理设施,以减少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据介绍,“十一五”期间的减排主要靠行政命令、工程减排完成,而这种方式随着减排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已经难以为继。

而所谓结构减排,就是通过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生产结构来实现总量减排,而这需要各个部委的积极配合。

侯宇轩认为,随着节能减排措施的不断推进,高压政策下的行政手段产生的影响力将会出现边际效应递减的趋势。

“我认为‘十二五’是这两种手段的一个过渡期,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一旦行政手段松懈,市场节能减排情况就会出现反弹,而我国对市场手段的运用还并不熟练,因此,两者的过渡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市场手段的运用也需要依靠行政手段的支持。”侯宇轩说。

然而,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的观念依然普遍,“十二五”减排的压力可想而知,企业需要啃的“硬骨头”还很多。

侯宇轩认为,大体而言,突破口应放在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依靠物质资源消耗转向创新驱动,控制煤炭在我国能源中的比例,特别是地方政府要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

“如果增加的排放指标对各个行业都一样,那么这样难免有失偏颇。”上述嘉化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毕竟不是每个企业排放的污染物都含有氨氮或者氮氧化物。如果“一刀切”,就容易造成企业之间成本高低不同,在出口中容易发生价格战,间接使国外企业获利。

“从心底而言,约束性指标的增加确实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但是从长期来看,这是企业在生存发展中应负的责任。”上述企业人士告诉记者。

不过,上述核查组成员告诉本报记者,“十二五”期间排放指标数据最终要以今年全国“两会”公布的版本为准。

拉闸限电:节能与减排条块分割

在环保部摸底“十一五”减排数据的同时,国家发改委此前也多次调研摸底各地节能指标的完成情况。

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拉闸限电”成了许多地方政府完成节能指标的重要手段。最近尤为惹人注意的是,河南林州为了完成节能指标,在冬季供暖期竟然“停止供暖”。

据媒体报道,河南省林州市主动提出“上大压小”关停优创火电厂,获得国家2300万元补贴。而事实上,优创电厂并未关停,只是在供热期间交替满负荷发电。后被政府部门查处,林州市炸掉供暖电厂,造成全市停暖。

此事经过媒体报道后,引起轩然大波:究竟是“民生重要还是指标重要”?

有评论人士认为,节能减排的执行,本应指向当地的污染源和资源消耗型企业,但这些事关地方钱袋子的耗能排污大户,都在节能减排的“死任务”中毫发无损地存在着,被“误伤”的却是无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除此之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诸多企业受累“拉闸限电”措施,工期一拖再拖。

“我们工厂白天停电,只能等晚上来电后加班加点,国外客户的单子还在催。”近日,山东一家机械厂老板告诉本报记者,不仅生产企业受累于“拉闸限电”,而且有的酒店等公共场所也按点停电。

而在南方经济大省广东省,去年底,仅佛山就发生多次拉闸限电事件。

据了解,去年12月11日,佛山恩平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启动全市节能预警调控一级应急响应的通知》。第二天,恩平辖区内所有陶瓷企业均被强制断电停产,华昌、新域、新锦成、会德丰、百强、正德、荣高、全圣、嘉俊、佳鸿等包括从佛山转移的陶瓷企业遭到重创。工人提前遣散放假,复工难期。

这是去年年尾当地政府为达到节能减排考核目标而制造的一次典型的停产事件。

有媒体报道称,自2010年9月以来,广东省多个地区为完成节能减排达标任务,对企业采取了“拉闸限电”的措施,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给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进一步推高了多种产品的价格。

其实,恩平事件并不是单个案例,在陶瓷产业区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

在去年上半年,山东淄博陶瓷产区皆遭遇节能减排、限电停产的事情。早在今年年初,山东淄博就强制推行节能减排,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不少企业因此被关停。

在去年11月底,为了完成节能减排目标,淄博辖内张店区陶瓷企业被再次强令全部停产。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停电后纷纷用柴油发电机发电,造成了地区的节能数据“达标”,实际却导致“费能增排”的怪现象。

篇13

量化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2008年万元实现GDP能耗0.3155吨标煤的结果已经意味着海淀区提前两年完成了北京市下达给区五年20.82%的节能任务指标。但辉煌的“绿色成绩单”背后,海淀区最大的感受并非轻松,海淀发改委副主任王澎在接受采访中毫不掩饰海淀今后的节能减排压力,“经过全区上下多年努力,节能降耗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是面对海淀区业已形成的高端、优质、轻型、低耗的产业格局,特别是第三产业GDP已占经济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寻求节能空间的压力越来越大。”

其实,海淀区今天的境遇对于北京市来说同样具有“标本意义”。此刻的北京,经济结构日趋优化,服务业已是经济主导,节能降耗也已不再是起初的关停几个重点工业企业那么简单,而且能够再关的污染企业也难以找到,接下来的节能降耗正步入攻坚克难的第二阶段。现阶段,在政府通过政策、资金引导用能单位践行节能减排的同时,如何与这些用能单位形成良好的配合与互动,也就是说,双方能否真正形成台力才是决定节能减排快速推进的关键所在。

事实上,在《国家节约能源法》的硬性约束下,用能单位从不缺乏节能减排意愿,但在力行节能减排之时也存在着诸多瓶颈和困惑,致使意愿到行动缺少动力。而与此同时,经济发展的步伐也不可能因此停滞,即所有的问题和矛盾只能在前进的过程中消化,因此分析这些用能单位当前面临问题的产生根源,并寻求破解之道,可为北京市继续推进节能减排探寻一些有效的解决途径。

部属单位想说节能不容易

在节能减排方面,部属高校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即便不是国内率先“吃螃蟹”的单位,但不仅是在海淀区,即便是全国的高校领域也绝对算得上首开先河。从1983年开始,北师大的时任领导就提出了建设节约型校园,成立了以主管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专题研究组,时至今日,节能减排的理念从未间断,在本届校领导的奋斗目标中建成绿色大学就赫然在列。

十八年节能减排的实践,给北师大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是比较明显的。以节水为例,主管节能减排工作的北师大后勤管理处处长张强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帐:1985年北师大的占地面积73.6万平米,建筑面积近40万平米,在校师生1.5万左右,年消耗水量199万吨,到2009年北师大的占地面积没变,建筑面积和在校人数都翻了一番,分别达到了87万平米和3万人,但年用水量却下降为122万吨,比北京市下达给校区用水量198万立方节水76万立方米。如以1985年的用水量计算,全部下来北师大已累计节水850万吨,相当于三个颐和园昆明湖的水量。

“自1983年开始北师大在节水方面平均每年的投入为100-200万元左右,但省下来的钱是投入的两倍左右。”张强用北师大的案例回应了很多人认为节能减排投入产出难成正比的质疑。

节能减排的好处多多虽已众所周知,示范先行者的成功案例又摆在面前,其产生的经济效益也被再次证明,但在海淀的管辖范围内,诸如北师大的部属高校仍对节能减排表现出“想说节能不容易”。

而这在张强看来,节能减排对于其他部属、市属高校或者企业确实是“可做可不做”的事。

他一语道破天机,“如果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对于高校或者企业而言,工作重心是建设重点学科或者追求利润最大化,节能减排至少在现阶段不可能成为工作重点。”张强笑言,对于像北师大这样的高校或者一些央企而言,一年的能源开支5000万或者7000万,在财政全额拨款的前提下,其实差别并不是很大。再者,像北师大一年的运行成本15亿,能源费用只有5600万,即使一年能够节省10%,也只有560万,只相当于北师大开一天门的费用。

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关键是:让我自觉去实践节能减排,你地方政府拿什么刺激我的神经。张强认为,因为类似北师大这样的部属或央属单位,虽然钱不是问题,但能够像北师大领导一样自觉去实践的毕竟是少数。况且节能减排投入产出的周期又比较长,往往会长过单位领导的任期,也就是说这任领导在任时的大笔节能减排资金投入,效益往往是卸任之后才会产生,这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自然是应者寥寥。因此,如何建立一套节能减排与领导干部考核相匹配的制度体系同样关键。

“虽然在国家层面上始终强调建设节约型社会,但真正具体到一个微观单位的实践,显然还需各方共同努力。”在张强看来,长期缺乏除口号和有限资金支持手段之外的、能够刺激这些部属单位主动节能减排的兴奋点,才是事关海淀乃至北京现阶段节能减排能否顺利推行的本质所在。

“被动”变“主动”的根本

将用能单位的节能减排意愿真正转化为主动实施的动力,区县无时无刻不在用政策手段积极引导,采访中被张强多次提及的海淀区能源审计试点便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探索。

王澎告诉记者,为推进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改造,2008年以来海淀区发改委遴选政府机构、高校、大型商业企业等9个领域19家单位,由海淀区财政出资462.76万元,开展了能源审计试点工作,通过委托专门的能源审计机构,对用能单位的部分或全部能源活动进行检查、诊断、审核,并对能源利用的合理性作出评价,提出改进措施的建议。2008年开展了4家单位的能源审计试点工作,2009年,海淀区继续扩大能源审计范围,选择了自身意愿强烈的9大领域15家重点用能单位进行第二批试点,北师大也是第二批试点之一。同时区政府设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改造,2007-2009三年间对115家节能减排新技术应用以及重点

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6058万元。

张强曾对“能源审计”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一个胖子想去减肥,得先让大夫去分析哪块胖,胖的原因是什么,怎么减。“通过诊断、分析、提出方案,再设置专项资金支持项目进展,促进了一些具有节能减排意愿的用能单位去实施节能改造。”他认为,对于处于节能减排在部属单位遭遇的梗阻现状,海淀采取的能源审计试点显然是一个聪明的作法,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对节能减排也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政府与用能单位之间正试图形成节能减排的合力,但问题是这一措施仍难以让用能单位保持持久兴奋,对这些节能减排不差钱的部属单位而言,其刺激效果有限。整体上看,用能单位的节能减排意愿仍未从被动变为主动。

但至少,能源审计试点的推行又再次证明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即政府要想推动一项艰难的工作,必须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的刺激政策。

事实上,并非是缺乏让这些部属或央属的用能单位变被动为主动的政策工具,而是需要市级层面去努力破解形成制约的政策瓶颈,更重要的是,还应在政策之后及时出台相关的配套实施细则。

王澎对此也颇为认同,她指出,“比如近几年国家和北京市出台了诸多关于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不久前市里还出台了《绿色北京三年行动计划》,这些都需要相关部门及时出台配套政策。”

其实,一个政策从提出到最终出台,期间会有大量的调研、论证,但往往政策出台之后缺乏配套跟进措施或者执行力度欠缺,这种似乎长期存在于现实之间的制度性缺陷,最终只能是看上去很美,却并不会真正发挥实效。

而作为多年力行节能减排的实践者,眼下让张强感觉颇为迫切的是,北京应根据国家和市里的相关政策,尽快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行业节能减排地方标准,并明确奖惩措施。

他仍以高校为例,2008年教育部就如何建设节约型校园制定了《节约型校园建设技术导则》,但颁布之后,因为地理、气候等原因,东西、南北的学校存在着较大差异,教育部明确这个标准只作为参考标准,由各地根据自身条件去区别实施。“其实这在某一个省市形成一个统一标准还是可行的,比如北京要推动高校的节能减排,应该着手出台一个专门针对高校的地方标准,我们也曾对此充满了期待,但苦等了两年,至今仍未见到,事实上,类似的国家部委层面出台的有关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还有很多,但大多都是到了地方上,只是在开大会时被领导们‘拎出来’强调一下,之后的政策落实便泥牛入海杳无音信了。”

不仅要有地方标准,张强认为必须还应配以相应的处罚奖励措施,“如在用水方面,市节水管理中心经过测算之后每年会确定某个用能单位的用水量,如果节省了,每年会奖励一些资金,虽然不多但很重要,如果超过了,节水中心不仅会关闭供水阀门,还会处以相当比例的罚款。但这些在用电、用气等方面却没有相应措施。”

这种观点记者在总部位于海淀的另外一家央企那里同样得到了印证,据一位不愿让记者公开身份的央企负责人透露,虽然他们也有节能减排的意愿,国家相关部委也出台了政策意见,但在北京市没有任何强制标准或者处罚措施的前提下,节能减排只能算作企业诸多工作重点中的一个可选项而已。

他告诉记者,像城管、卫生等部门他们都是不敢惹的,可对于能源管理部门却并不害怕,“因为供应能源的是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我用多少能源交多少钱就行了,能源管理虽在政府,却对企业行为又不可能过多地指手画脚。”但他同时表示,如果市政府制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再参照对水资源的管理办法将处罚权力下放到区县,一旦用的电或者气等超标了,区里能源管理部门就会过来关闭阀门,无论再大牌的单位也会坐不住。“到那时,就不是现在地方政府求着我节能了,而是我主动找政府去实施节能改造。”

在他们看来,这些部属和央属用能单位的能源费用是国家全包的,用能的管理单位又没有出台用能标准,也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这应该是用能单位难以从“被动”变为“主动”的根本所在。

合力节能的政府作为

对于社会上普遍流传的“现阶段在节能减排问题上,央地互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说法,张强皱着眉,“且不说将来标准和处罚措施都具备了,节能减排便不再是政府‘剃头挑子一头热’的事,到时央地肯定会互动,就现在而言,政府若从中找准定位,双方同样能够在节能减排上形成合力。”

其实在他眼里,部属、央属的单位节能减排推行缓慢其实还存在一些“技术”。

张强坦言,尽管北师大18年前就开始推行节能减排,但仍有近40%的校区属于上世纪建设的非节能、非环保的建筑,节能改造的空间是巨大的,北师大尚且这样,其他类似的用能单位状况可想而知。但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如今的节能改造已经不再是换个阀门那么简单,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行系统设计,“这些都需要有专业背景的专家和节能服务公司来做,可任何一家用能单位都不可能找到所有专业领域最好的专家,即便能找到,也会付出巨大的成本,像我们北师大为了系统设计、有序开展校区节能减排工作,经社会公开招标,委托中国建筑设计院完成了北师大节约型校园总体规划。尽管方案都做完了,钱也花了不少,但真正的节能改造实施仍存有很大难度,因为哪家节能服务公司的技术好,改造之后会不会对能源供应产生影响,都有待进一步评估。”

“其实,政府在这方面恰恰有用动之地,而且付出的成本也不会太高。”张强认为,拥有如此众多的国内顶尖理工类学府和科研院所的海淀区,又是国内优秀节能环保企业最集聚的区域,海淀区就完全可以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技术咨询服务团队,一来可为区内乃至北京市的用能单位提供服务,二来可降低用能单位节能减排的选择性风险和投资成本。“政府选择的技术和服务团队对用能单位来说相比自己寻找还是值得信任的,如果这样,相信一些有意愿进行节能减排的单位会积极与海淀区进行配合。”

令人可喜的是,张强的这种期盼可能很快就会成为事实。记者在海淀区发改委了解到,2010年除了继续推进能源审计试点、合同能源管理应用及2009年率先于全市开展的能耗在线监测等,海淀区将再次在节能减排方面开区县之先河,组建成立区循环经济发展协会,并依托该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宣传培训、咨询服务和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等活动,促进产业发展,推动项目落地。

技术服务有了政府支持之外,张强还认为,区级政府还应考虑由一个综合部门去协调区属相关涉及节能减排的部门,把各个部门的相关政策、项目支持等列一个清单给用能单位,用能单位在申请政府支持时,再交由这个部门统一受理,由这个部门再分给各相关部门去实施落实,“要是让用能单位为了争取政府资金,跑上个数十趟都找不对门,政策的引导和政府的支持作用都会大打折扣。”

其实设在海淀区发改委的海淀区循环经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就如同张强口中所说的综合部门,但因为现在的用能单位对待节能减排的态度并不积极,每次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相关活动时,用能单位派出参加的人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人员,回来之后的“会议精神”自然也不会得到真正意义的传达。

“即使这样,区里面还应该一如既往地这么做下去,因为如果其他单位在得知北师大在节能减排上得到了一些海淀区政府的支持资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单位陆续加入到这个行列,到那时,区里再组织类似活动,一些主管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领导可能就会去,校领导参加也并非没有可能。”张强说。

而若是央地真的在节能减排上形成了合力,张强还呼吁无论是国家财政还是地方财政,在预算体系上也应进行一些改进。“比如,用能单位真正做到节能了,是否可以考虑把节省下来的资金一方面继续用于推进节能改造,另一方面拿出部分资金奖励相关人员,如此一来,用能单位负责节能减排的相关人员也会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

篇14

关键词:LED照明灯;道路照明节能改造;高效照明;碳减排量 引言

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节能减排成为共识。我国也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作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任务,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的约束性指标。目前我国照明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2%左右,因此在照明行业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的照明产品,对于节能减排和照明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有数据统计,地级以上城市,每年路灯耗电量达1000万度以上,电费支出超800万元,二氧化碳排放量达7000吨。因此,为积极贯彻和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实施城市路灯节电改造是城市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用实际行动建设低碳生活的重要举措。

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已《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天津、深圳等 7省市为试点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工作,计划于“十二五”期间逐步建立庞大的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但由于国内碳交易市场处于刚刚建立和起步阶段,如何科学有效地计量某些项目层面碳减排量或减排潜能仍然是一个技术难题,而各个行业作为碳交易的重要参与方,也必然需要尽快的建立相应的行业规范、科学适用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以使各行业完成的减排量具有公信力和可交易性。

1 LED节能路灯定义及其特点

LED路灯(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级管)即半导体照明灯。它是一种基于半导体PN结形成的用微弱的电能就能发光的高效固态光源。LED路灯与常规高压钠灯路灯不同的是,大功率LED路灯的光源采用低压直流供电、由GaN基功率型蓝光LED与黄色荧光粉合成的高效白光二极管,具有高效、安全、节能、环保、寿命长、响应速度快、显色指数高等独特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照明。

2 LED节能路灯碳减排量计算方法

LED节能灯性能优越,是引领全球低碳和负碳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破口。推广使用LED节能灯可以大大减少电力消耗,从而减少能耗和碳排放量,虽然对于节能灯一类的低碳产品的推广使用而言,每一个低碳产品所产生的减排量是很微小的,但当推广使用数量累计到一定量的后,其整体减排收益则非常巨大。

据有关方面统计,中国现有路灯总数大约在一亿盏以上,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如果将这一亿盏路灯折合成6000万盏250瓦的路灯进行对比,假定每盏路灯每天工作10小时,现在普遍的使用的高压钠灯每年将会产生将近1100千克的二氧化碳,若全部改造成LED路灯,那么总共可以节约1300万千瓦的功率,在1年内将节约597亿度电,从而也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我国目前的碳排放量计算方法主要是参考《京东议定书》中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基于项目的核算体系。其中与照明领域节能灯相关的CDM方法学主要有: AMS-II-C需求方采用特定技术提高能效的小型方法学;AMS-II-J高效照明技术的需求侧应用活动;AMS-II-N需求侧再建筑安装节能灯及节能控制装置的能效提高方法学等,本文主要参考LED灯相关的碳减排量核算方法,对LED灯道路照明节能改造项目的碳减排计算方法进行了探索,并应用于具体产业化实例中,试图对该类项目的碳减排量计算方法提供借鉴意义。

3 项目案例

3.1 项目简介

本项目计划将某城镇道路原有的钠灯及汞灯全部更换为LED节能路灯;同时,城镇道路新安装路灯也将全部采用LED节能路灯。项目改造及新安装路灯总里长数为463.65公里,改造及新安装路灯总数25,253盏。具体方案如下:

路灯改造:

3.2 LED节能路灯替换项目碳减排量计算

根据项目特点,替换或新建LED路灯,是通过替代传统的高压钠灯减少了电力消耗,从而减少碳排放量。年碳减排量可由年节省的电量与相应的电网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相乘得到,能耗由照明系统的功率与运行时间相乘得到。

3.2.1 项目边界

根据项目特点,该项目边界包括所有改造及新安装路灯消耗的电力及电力生产所涉及的华中区域电网。

3.2.2 项目碳减排量计算

现以该城区路灯改造项目中某具体乡镇安阳乡改造为例,即用300盏56W的LED节能路灯改造功率150W的钠灯,并新建200盏56w节能路灯,计算碳减排量如下:

(1)项目基准线排放量

项目的基准线确定为使用钠灯及汞灯用于公路照明。

首先计算项目的基准耗能量

4 结束语

本文简要介绍了LED照明路灯的节能减排潜力,并通过项目案例,借鉴现有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对具体LED照明路灯改造项目碳减排量进行了简化核算,可以得出结论, LED路灯作为低碳产品当推广使用达到一定数量后,将会产生较大的减碳效益。中国的路灯总数很庞大,且以较快的速度继续增长,且LED路灯的技术也日趋成熟,未来凭借其绿色环保、高效节能的优势,必将作为节能先锋普遍应用于路灯的节能改造中,从对照明领域的节能减排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2013年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北京.2013

[2]节能灯技术与低碳照明[M].河北科技出版社,2011

[3]王志艳.能源世界[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