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建筑工程法律培训范文

建筑工程法律培训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00:5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建筑工程法律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建筑工程法律培训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管理 问题 对策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是现代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能促进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有积极意义。

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一)法律法规制度的缺失

目前的工程质量管理法律体系中,虽然对勘察、设计、施工有相应的法律规定,但是对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却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支撑;此外,在勘察设计、招标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属于雏形期,对工程建设中的相关问题规范还不够完善。基于以上原因,施工单位在建立之初没有得到严格的资质审查,给工程质量造成了潜在的隐患;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为获得更多利益,对建设单位进行贿赂,于是,建筑单位就成了造成工程质量的帮凶,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下来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许多“豆腐渣工程”因此而“闻名于世”;在现行法律体系中,对建筑材料、工序等的监督力度也不够,特别是检验过程中再加上检验人员的“渎职”的关系影响,工程质量就随之降低。

(二)管理人才匮乏、水平太低

建筑工作质量的管理依托与建筑管理人员对建筑工作实施的管理活动,换言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水平将直接收管理人员的影响。但就目前建筑工程的管理来看,很多建筑单位都没有专业的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建筑管理人才在资源配置上也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造成了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布局,多则无处,少则找不到人任用的现象较为普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人才因为待遇、福利等方面的因素也逐渐形成了流失现象。

从建筑人员的管理水平上看,他们都依靠知识经验和以往管理经验作为工程管理的基础,单位没有抽出更多的资金来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才外,所谓的非管理人员充当管理人员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甚至有的建筑施工单位临时从企业中抽调一些人员就组成了“管理队伍”,诸如此类都为建筑工程的质量买下了不可估计的隐患。

(三)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成为工程建设的主力军。这些从业人员大多没有一定的建筑知识、文化素质水平也较低。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工作后,虽然他们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一定的工程质量安全常识,但在包工头等人的利益唆使下,偷工减料等现象就随之发生了。如此以来,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就变得令人担忧。

(四)建筑基础设施落后

我国延续的计划经济体制,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在长期时间内占据了主要地位。建筑行业也延续了这一模式,喜欢搞摊子式的建设,而在基础设备和技术的投资上有显得有此“吝啬”,这就造成了施工质量的不高。加之建筑法律在施工过程中的随意性,建筑工作的质量就变得更加严重。

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

高速发展的经济必然让建筑工程随之不断发展,建筑工作的质量决定了建筑工程的发展,为此,要推进建筑工程的发展,就必须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做起。笔者针对以上问题,就此提出以下对策:

(一)以完善的法律体系来作为质量管理的基础保障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需要建立在法律基础之上,否则管理就会成为空中阁楼。考虑到我国在建筑工程相关法律制度方面的特殊原因,可以西方发达国家相关法律为借鉴,在完善《工程质量法》、《建筑法》的基础上考虑制定包括勘察、设计、施工在内的《建筑工程质量法》,同时以该法为宏观法律进行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建设,兼顾政治、经济等手段,以政府为主导,落实法律法规的落实情况。

(二)以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和水平的提高来作为质量核心

首先是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建筑单位在新招从业人员时,需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也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从业人员素质培训,培训要注重实效;其次是对质量管理专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提高,一方面,建筑单位应和广大高校合作,通过高校来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另一方面要提高管理人员在实践中的应用水平和技能。当然,对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除了相应的技能培训外,必要的思想政治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以设备和技术的完备来提高施工的质量

建筑设备和技术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也是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为此,建筑单位要根据市场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建筑设备和技术,对使用中的建筑设备应落实专人监管制度,做到常用常检查常保养;对技术人员要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和检查,强化其质量意识、提高其技术水平从而保证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工序的管理,质检员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检查,如实进行汇报,让质量管理在监管下得到保障。

建筑工程的发展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以法律为依托,以政府为主体,以管理为核心方能让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不断发展,也才能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韩小龙: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年第27期,

篇2

1.1政策法规保障不到位

一是从我国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政策法规建设来看,现行的《节约能源法》、《建筑法》等政策法规,虽有一些建筑节能等内容,但是具有强制力的内容条款不多,存在着笼统模糊的问题,过于原则,缺乏明确的法律责任和可操作性。只有设计方面的标准,而没有施工监理、材料等方面具体的规范要求,难以适应现代绿色建筑发展的需要。对绿色建筑施工的没有具体规定,对于违反绿色建筑施工没有缺乏必要的惩罚措施,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比较粗放。很多都是打着绿色建筑的幌子,其实则是高耗能工程。二是管理缺乏奖惩制度。现行的法律法规缺乏奖励性和处罚性机制,特别是在奖罚措施等方面缺乏法律法规,在绿色建筑节能效益方面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特别是要在专项基金、补贴等方面,还需要进行完善。

1.2评估体系不完善

专业的评估体系是影响绿色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虽然出台了一些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如《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等,但是,却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技术评价仅适用于住宅建筑、奥运建筑、公共建筑等单体,缺乏适用于复杂性的建筑。现存的评估体系都比较单一,各自为阵,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单个体系直接的衔接与融洽效果不理想。单个体系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和一定的矛盾,没有一套涵盖面广、适应性强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严重影响了我国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

1.3管理水平未达标

一是传统型管理人才多,绿色建筑管理专业人才少。大多都是从事传统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他们习惯了传统建筑工程粗放式的管理。缺乏绿色建筑工程专业管理人才,绿色建筑工程专业管理知识匮乏,其专业管理技术难以符合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需要,这样就严重影响了绿色建筑工程的管理效果。二是绿色建筑专业施工人才少。由于施工人员缺乏绿色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术,绿色建筑的理念不强,对绿色建筑施工的规范不熟悉,导致绿色建筑管理的具体任务目标无法很好地分解和落实到施工人员身上。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违反绿色建筑工程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对策与建议

针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一些关键性问题,笔者认为,必须要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健全法律法规,完善评价体系,强化绿色建筑工程人才队伍建设,才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绿色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

2.1加强宏观管理,健全法律法规

(1)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由政府对绿色建筑进行长远、整体的规划布局,实行绿色建筑规划战略一盘棋,充分发挥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协调作用,切实做好绿色建筑的规划、认定、审批、监管和验收,根据现状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搭建交流平台,充分发挥绿色建筑中介机构作用,助推绿色建筑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监管等加强完善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我国现有能源的实际现状,制定出绿色建筑的整体规划和发展战略;然后需要完善绿色建筑的服务体系搭建与国外的交流平台、发展科技中介组织,以推进绿色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2)健全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到位的标准和底线,因此必须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从设计、建设、开发、实施等方面充实完善绿色建筑立法的内容,确保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有法可依,不断完善绿色建筑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2.2完善评价体系,助推健康发展

(1)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通过对企业资质进行评估,对于不符合资质要求的企业,坚决要拒之行业之外,切实把好绿色建筑企业准入门槛。对于没有达到绿色建筑工程要求的建筑行业,不予审批,并坚决取缔,以防一些高能耗的项目打着绿色建筑的幌子,欺骗人们,危害社会。(2)强化过程控制,实行全程评价管理。从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到验收,都必须制定详细完善的规定,并管理到位。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形成完整的绿色建筑管理评估体系。同时,绿色建筑工程监理、质量管理等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格按照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注重过程管理,在工程的建设、设计、招标、投标、施工、监理等阶段,要认真执行建筑节能的强制性标准,并审查节能工艺和材料的使用效果,形成统一的监管体系,以确保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到位。

2.3强化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1)拓宽人才引入渠道。根据绿色建筑管理的需要,通过高校录用、社会招聘等多种渠道,招纳各种所需的专业人才,管理型与技术型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以此提高绿色建筑工程管理队伍、施工队伍的专业水平,从根本上为绿色建筑工程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2)强化专业培训机制。加强对绿色建筑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完善培训激励制度,将培训情况与员工的绩效待遇联系起来,实行岗位技术等级工资、绩效工资制度,严格执行持证上岗,不断增强员工的绿色环保意识、节能意识,从内心调动全体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使绿色建筑工程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结束语

篇3

关键字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重视程度不够

现阶段我国的很多建筑施工单位不能够很好认识到安全管理与安全施工的重要性,盲目的加快施工的进度,降低施工的成本,对整个建筑工程造成了很多人员、财产和工程技术上的隐患。这些主要是由于施工单位的负责人没有充分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也没有做好安全方面的表率,只是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想安全理念抛在一边,将安全管理抛在一边。导致一些安全事件频频发生。

安全管理的工作基础薄弱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社会各个行业也都取得了飞快的进步,包括建筑工程领域,很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方法和方式还是相对落后,施工单位对工程施工的管理沿用了传动的粗放式管理,既缺乏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也缺乏政策性的安全生产、安全施工保障资金,很多运营年限较长的施工单位其施工机械设施年久失修,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施工单位也没有有效的安全监控制度和管理人员,这些问题都造成了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安全管理工作基础的薄弱,所以导致这些安全问题严重地威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管理机制严重缺失

很多的建筑施工单位没有合理的安全管理办法和安全管理监督机制,监管和安全管理都不能做到实处,很多都只是走走过场,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的管理机制,也没有专业的监管部分,同时负责安全工作的人员的素质不高,监督方法不合理,造成了安全工作的不到位。

缺乏法律规范

建筑工程中安全管理工作不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要没有足够的法律规范的保障,法律是社会稳定健康运行的根本保障,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就会造成部分人钻法律的空隙,疏漏自己的工作。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领域虽然有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总体上惩罚力度不够,不能够充分引起建筑工程人员的重视。正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在建筑工程领域才出现了很多的偷工减料违规生产的状况,才导致了很多安全问题的出现。同时,在我国现阶段,也缺乏强有力的针对工程建筑单位的监督机构,这些都导致了安全管理问题的出现。

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加强安全培训,增强安全意识

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企业要明确各部门的安全职责,并增强其安全意识,使安全管理规范化和程序化,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方法和制度,并建立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如果相关部门都能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相信我国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将会得到很大提升。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建筑工人安全培训的监管力度,针对性地引导建筑企业,使其加大对现场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与管理,制定并实施强制性的安全培训教育规定,真正把安全技能培训纳入建筑从业人员就业培训的重要内容,接受培训后经考核合格才可上岗。必须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问题扼杀在摇篮中,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的监督工作,并且做好相关的制度建设、法律建设。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准入机制一定要进行严格控制,对于违法开工建设、违法组织施工的行为一定要进行严厉打击。及时查找各种各样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隐患,从源头上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的提升。

建立安全施工责任制度

建立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完善安全机制,建立安全责任制,它是实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保证。实行项目经理和各专业管理人员的负责制,建立权、责、利相结合的责任安全管理体系,与项目各级人员都要签订安全责任合同,并落实项目各级人员安全责任与奖罚办法,制定奖罚分明的激励制度,完善考核制度,明确考核指标,分清管理层次,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和全过程的项目安全管理布局。依法落实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条例,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实施并落实行业监管指导与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做好安全监督

及时检查并更新安全设施是目前预防建筑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经验,引进国外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积极采用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加大安全管理投入,及时更新安全设施,从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施工前还要做好安全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施工安全防范和控制。因此,要适当增加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加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监管机构、执法队伍和执法能力建设,保障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监管监察机构设置及人员、机械、设备等软硬件设施的合理配置。建立各级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专家队,保证保正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专家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落实专项整治活动

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专项整治与监督管理,解决施工安全存在的威胁,深入贯彻落实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许可制度,并且做到责任到人。按照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那些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标准不符合的建筑设备和机械一定要严格淘汰,并且,要将不利于安全生产的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及时予以关闭。

进一步做好安全管理的宣传工作

为了提升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识,一定要加强宣传。基于此,一定要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宣传制度,让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所有人员都能够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制作各种各样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小册子的方式来细化宣传措施,并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小册子分发到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工作人员的手中。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纳入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普法计划范围。强化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专业教育和宣传教育,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工作人员的安全素质。

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经验交流活动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信息技术资源整合,建立国家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信息技术创新、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基地,形成以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信息技术创新机制。开展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监督监察技术的研究,创新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监管监察方法。鼓励和支持先进、适用的安全技术的推广应用,实施安全技术示范工程,提升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信息技术水平。

总结

本文针对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存在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应的安全管理的问题,发先了问题,接下来所要做的就是根据存在的问题联系实际去解决问题。在未来我国的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中,要不断地额对内部安全进行强化,落实好企业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强化施工技术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管理的整体投入,使用先进的设备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工作无小事,施工单位要将安全管理落在实处,使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形势得到根本性的好转。

参考文献

[1] 宋文杰,韩红.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9,17(34):128-130.

[2] 王喜龙.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探讨[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报,2008,31(12):111-112.

[3] 刘任.关于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8,12(9):57-59.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问题;改进方式

中图分类号: 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建设主体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建设程序日益规范。遵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督,已经发展成为建筑业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的重点问题。因此,我国必须要认真把握工程质量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工程建设施工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进而保证工程建设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工程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一、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质量监管法律法规尚未完善

就目前的建筑业发展而言,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工作主要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地方性相关规章制度,以及各种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等作为主要依据。但是,在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出现问题时,需要对违规操作进行相关处罚时,参照的法规通常与实际的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可靠有效的处罚依据相对缺乏。

(二)工程监理机构经费不足

当前,我国的多数工程监理机构都主要依靠自收自支的形式来进行经费问题的解决。建设单位通常将监理费用直接付给工程质量监理公司,为了能够有效节约成本,建设单位往往会要求监理单位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当优惠的比例比较大时,监理公司就无法正常进行专业监理,相关监理人员与监理设备的配备便出现了问题。同时,还有的建设单位对于应该给予监理公司的监理费用严重拖欠,导致工程质量监理公司的周转经费不足,甚至连员工的工资都无法保障,因此监理工作的进行更是无法正常,最终导致工程质量受到损害。

(三)工程监理单位自身的缺陷

工程监理单位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工程质量监督单位的监督人员少、培训不够,及监管不到位,对应该进行抽检的部位和次数不够,监管的方式和内容不明确,对新知识的更新方面也有欠缺。其次,工程质量监理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尽管近年来政府部门对工程质量监管工作进行了一定的政治与管理,工程质量监管的人员与设备都得到了良性发展,监督工作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但是,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工程质量监管问题的,尤其是人员素质问题,不仅会影响到监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更会对建筑工程质量构成严重的威胁。

(四)质量监督体系责任分工不明确

就目前的工程质量监督体系而言,实质上已经逐渐形成条块分割式的管理模式,出现了多头管理的现象。这样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导致出现了错综复杂的关系,界限模糊,权责不清,非常不利于工程质量的监管工作有效进行,对于系统的整体协调也非常不利,更不能够保证工程质量监管系统的有效发展,以及整个建筑工程的顺利完工。

二、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改进措施

(一)建立并完善工程建设法律法规

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工程建设管理成功案例分析,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市场经济下,任何一个国家对建筑业的管理都突出体现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完善上。法律法规体系是保证建设市场科学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更是一个国家在建筑工程建设方面的质量水平标志。建筑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通常包括三个层次:规范标准、法规条例,以及基本法律等。规范标准是由相关部门,或者专业协会等专门定制的,结合各种不同的专业特点,用来限定技术各种技术活动的。法规条例是基本法律在实施方面的细则内容,通常能够构成相关的行政法规;基本法律是我国建筑工程建设的法律总则,是具有法律效率。

(二)加强对监理单位、社会监督的管理

要想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监理单位的在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的工作,就必须要加强监理权威的树立,改变监理单位工作由建设单位决定的现状。工程质量监理公司受雇于工程建设单位,是代表建设单位来进行工程管理的,因此听取建设单位的意见还是必须的,但切不可盲从。工程质量监理公司要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设计文件,合同规定等进行工程质量的监管工作,要能够独立行使职权,对工程建设负责任。所以,必须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理公司的职能的行使。此外,要提高工程监理公司的员工素质,提高对监理单位的管理力度,自觉调整人才结构。同时,监理公司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加强各种人才的储备。在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通过社会监督来实现工程质量体系的建设。市场经济属于法制经济,更属于信用经济。社会相关机构要加强对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的档案记录,尤其是不良记录,建立起建筑工程质量的诚信体系,强化市场主体的质量意识与信用水平。

(三)加强新技术在工程质量监督中的运用

随着现代建筑业的发展,以及先进技术的应用,现代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建立信息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成为现代建筑业发展的必然。信息化质量监督管理不仅减少了纸张浪费,而且响应了国家对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号召。建立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信息化系统主要可以实现以下几个目标:首先,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管的计算机系统与相关网站,推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其次,建立起科学、标准的机构业务管理体系,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管理依据;第三,通过网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通过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以及信息反馈等,提供对信息数据的管理与共享平台;第四,提高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密度,避免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的浪费,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提高工作效率。

(四)加强工程监理部门的内部管理

加强对工程质量监理人员的管理,确保其依法履行工作职责,也是建筑工程质量保证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建筑工程开工之前,监理部门要想工程建设单位递交一份工作联系卡,将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的姓名、岗位、职责等都公布出去,以此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监督。其次,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实行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书面汇报制度,保证工程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工程质量监管人员在发现问题时都必须要立刻报告给上级,不可推延,而且要做好工作记录,在周末、月末等递交工作总结,既可以以书面的形式上交,也可以召开例会,其最终目的都是保证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工程建设的总体质量。

(五)加强人才储备,提高员工素质

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是一项将法律、经济、技术,以及行政等集于一体的工作,综合性非常强,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行政与技术方面的监督执法工作。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进行,不仅需要健全有效的法律法规与相关技术标准,而且需要先进的管理设备与技术,需要专业素质高的人才。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的高低,以及其执法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是兑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有着重要意义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储备逐渐发展成为建筑工程质量得以保障的关键措施。建筑工程质量监管部门必须要加强对工作人员培训与重点培养,加强人才储备工作的落实,以此来为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适应建筑业突飞猛进般发展的趋势。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工作,要从思想政治素质,以及专业素质等方面着手,要重点做好工程质量监管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不论是上岗培训,还是后期培训,都不能够忽视,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才行,要保证每一个员工都具备从业资格。

总结:

在建筑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社会环境下,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机构要不断加强行政管理、质量管理,以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完善,采用科学先进的监督手段与监管措施,将各个责任主体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持续加强工程建设监督相关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高对工程监督工作的管理,发挥新技术在工作中的作用,同时要提高工程质量监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不断探索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模式,促进建筑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存在的若干问题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1(18).

[2]刘建华.对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进行探讨[J].城市建设.2009(34).

[3]刘再朵.论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问题及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2(07).

[4]曾广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析[J].科学之友.2010(18).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问题;建议

一、现阶段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参建各方安全管理意识淡薄,责任落实不力

建筑工程涉及施工、监管与业主单位等各个要素,只有建筑工程各方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才能真正保证工程安全。但实际工作中,不少建设单位安全管理意识淡薄,存在招标环节不规范的情况;施工单位有的盲目追求利用最大化,不注重加强安全投入,忽视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建设,导致施工现场安全问题普遍存在;监理单位没能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与工程建设标准等施行安全监管,未能真正落实安全质量监督管理职责;存在不少设计单位安全意识不强,没能充分考虑施工难度与安全操作等,导致对工程安全生产缺乏有效指导。

(二)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数量虽已不少,但随着市场经济与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不断发展,逐渐暴露出不少缺陷与问题。一方面,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健全,有的标准存在重复与交叉的现象,容易造成各方相互推脱、无人管理的情况。另一方面,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具体适用到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法律太少,导致在实际进行监督管理时存在难度。

(三)安全管理质量控制不够,政府监管体系尚未形成

现阶段存在不少建筑工程仅仅局限于大检查与标化验收,很多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安全管理观念不强,不能严格按照工程安全规范操作,经常进行违法违规操作,使得安全管理质量控制不能很好地落实,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此外,政府监管存在一定的盲区,安全监督与检查执法力度不够。目前政府监管的方式手段相对比较落后、单一,不少需要进行监管的项目尚未施行,对工程安全生产的标准要求不够规范与明确,且现存建筑行业门类多,安全职责权属存有差异,缺乏规范统一、权责分明的政府监管体系。

(四)建筑工程相关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安全的好坏。目前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多为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工,他们缺乏规范的岗前培训,未经专业教育,缺乏安全生产意识,不具备基础的理论知识,难以满足施工安全需求。而有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由于安全意识不强,对安全投入较少,缺乏安全训练与救援设备,甚至出现挤占安全生产费用以降低生产成本的现象,造成安全隐患,不利于及时应对安全问题。

二、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加强安全意识,落实各方安全职责

制定安全责任制、落实参建各方安全职责是实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建筑工程各方应注重增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可以通过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实地参观与学习落实安全管理的项目工程,不断增强其建筑专业安全知识,以提高其安全意、应对安全事故以及安全防范能力。另一方面,建筑工程各方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注重全面检查,针对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提出并落实相应的防范措施,创造良好的安全建设环境,落实各方安全职责,以有效提升工程安全管理水平。

(二)规范市场管理,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首先,应注重加强建筑工程建设的市场准入管理,对建筑工程参建方进行严格把关。施工单位应注重结合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各分包方的安全生产标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准则,使工程安全管理有法可依,越来越规范化。建设业主应不断增强安全生产资质能力,加大对安全生产设备的投入,为施工安全管理创造良好环境。监理单位应根据法律法规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理,而设计单位应结合施工难度与安全操作进行设计,为施工安全进行指导。其次,我国应制定内容完整、针对性强,可以体现实效性与可操作性的安全生产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有效加强安全管理。

(三)强化政府监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政府部门应提高安全意识,建立安全监管职责,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安全监管模式与机制,做好施工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的安全责任管控,加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力度,以有效监督工程参建方将安全责任与措施落实到位。此外,为满足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需求,应在制定与完善施工安全生产国际与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合理制定建筑工程安全专业标准。各工程应根据地区与工程具体情况细化实施标准,并应结合建筑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逐步建立健全建筑安全标准机制。

(四)重视安全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建筑工程对相关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与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工程应进行严格的上岗考核与评估,注重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其熟悉掌握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提高其业务素质,并可以通过对其进行日常的安全教育与培训,使其逐步提高安全意识与安全操作技能,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做到安全生产。此外,建筑规程管理者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安全施工方案,明确安全生产目标,增大安全投入,采用合理安全管理模式,以提升工程安全管理总体水平。

三、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意义重大。只有坚持安全生产与工程效益并重,才能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从而有效保障国家与人民的财产安全以及社会安定。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 合同管理 存在问题 处理对策

由于建筑工程往往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利益主体多、对公共安全影响大等特征,所以其除具有一般承揽合同的特点外,还具有风险性强、动态性强、系统性强及专业性强等特点,这极大地增加了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难度,为此对如何强化建筑工程合同管理进行研究就迫在眉睫了。

一、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法律知识匮乏及合同意识淡薄。建筑工程合同明确规定了双方的合同权利与合同义务,双方必须依据合同进行工程建设。但是,作为合同主体的承发包双方的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不强,以及建筑业买方市场的市场导向,导致许多行为依经验和习惯行事,而非依据合同、法律来执行项目。通常情况是,买方在明确项目建设意图后,为了尽快完成项目建设任务,通常会尽早将项目发包出去,而承包商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去往往会选择尽快与业主签约,从而取得项目的建设权,这就导致项目双方均未能对项目进行详细筹划与准备,草率签约,待发生合同纠纷后,不愿也无法通过合同或法律途经来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第二,合同内容不全面。合同作为约束双方行为、主张权利的依据,通常项目发包人或承包从自身利益出发会相应地编制一些符合自身利益需求的合同文本。受制于合同地位不平等及合同法律知识储备不足,这些合同最大的问题是,权利义务不平等、合同条款描述不准确、合同内容不完善、合同条款间逻辑性不严谨等。

第三,合同管理人才稀缺及培训体制不完善。具体说来:①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涉及工程技术、法律法规、工程造价、财务管理等诸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合同管理者的知识结构及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现实中很少能遇到这样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这也正是合同管理的瓶颈所在;②对于合同管理者的培训与教育,通常都重点强调合同、法律方面的知识,少量涉及工程造价的内容,对工程技术、财务方面很少涉及,这种机制的直接结果是,合同管理者往往对合同标的无法理解透彻,此时编制的合同必然不可能做到内容完善、条款完整、逻辑严密。

第四,合同索赔纠纷问题。因合同任何一方没有遵守合同条款而给另一方造成效益损失时,损失一方可以按合同条款规定要求赔偿,但就在这个环节中,经常出现索赔纠纷问题。通常情况下,被要求赔偿的一方会坚持自己没有违反合同规定,出现效益损失的一方只能通过法律的途径寻求帮助,最终由法院和相关部门裁定。合同索赔纠纷,对建筑工程任务执行具有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工期影响最大,需要加强控制管理。

二、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存在问题的处理对策

(1)标准合同文本的使用。目前,无论在国际建筑工程中还是在国内建筑工程中都有通用的、标准的合同文本。由于标准的合同文本具有内容完整、条款齐全、双方责权利关系明确、易于分析等优点,因此使用标准的合同文本,能确保承包商获得合理的合同条件。标准合同文本的使用,可以减少投标文件的编制和审核时间,减少漏洞使双方理解一致,极大地方便合同的签订和合同的实施控制,对双方都是非常有利的。作为承包商,如果有条件,则建议用标准合同文本。

(2)合同法律性质的深刻认识。合同是承发包双方的最高法律,签订合同同样也是法律行为,不能把道德观念或者政治观念应用到合同的谈判和签订中,从法律的角度规范合同签约管理,深刻认识到合同中的每一条都与双方利害紧密相关。提高合同的法律意识要注意如下几点:合同签订中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和各个细节问题都要考虑到,不能有侥幸心理;一切都应明确地、具体地、详细地规定;在合同的签订和实施过程中,要重视文本的作用,尽量避免口头承诺和保证;对合同补充的说明、允诺、解释和一些合同外要求,都应以书面的形式确认。

(3)合同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强化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工作的核心,主要需做到如下几点:①聘用高素质合同管理人员。企业可以采用公开考评与竞争招聘方式选择合同管理人员,在招聘过程中坚持择优录取原则;②合同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可根据企业跟市场实际情况,组织合同管理人员在职期间进行继续教育学习,补充专业知识,关注目前业务热点问题;③合同管理人员的定期深造。企业应加强合同管理人员培养力度,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培育有关技术的合同管理人员,定期选出能力强有潜能的业务主干去有关院校学习,学习最新前沿知识理论,并与实际工作中的事务联系起来。

(4)合同索赔管理的强化。一方面,工期索赔管理的强化。工期索赔管理必须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系统的管理,从合同的签订到合同的履约完成,这个周期内都要把工期索赔纳入合同管理的范畴,积极做好对方索赔的应对措施,和自己向对方索赔的工作,作为合同管理人员通过对合同条件逐条分析,识别索赔机会,根据潜在的索赔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建立项目索赔程序,积极准备基础材料,索赔理由遵循合同条件,做到有理有据。

另一方面,费用索赔管理的强化。承包商对待不同的干扰事件和费用项目可以采用不同策略:如果一些费用项目如工程量有固定计算基础或标准的,尽量不要把费用的计算值扩大,防止对方察觉到;有些干扰事件如果将按实际费用支出计算索赔值可以扩大,如加速施工提出的索赔值(因为发包方对承包方实际费用开支进行鉴别的工作量比较大);对于合同范围外的工程量提出的索赔,承包方可以提高报价以增加利润。

三、结语

合同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施工双方履行义务和享受权利的法律基础、处理争执和纠纷的法律依据,虽然近年来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水平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受到经济体制及传统合同管理观念的影响,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仍凸显了诸多不足,为此强化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含义及重要性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含义

工程质量是指工程满足业主要求,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及合同规定特性的综合。工程质量管理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运用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手段通信工程质量管理 书和方法所进行的系统管理活动。 工程质量好与坏,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工程项目建设,投资大,建成及使用时期长,只有合乎质量标准,才能投入生产和交付使用,发挥投资效益,结合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和数理统计,满足社会需要。

建筑工程质量主要是指建筑工程符合业主需要而具备的使用功能,这一概念强调的是建筑工程的实体质量,如基础是否坚固、主体结构是否安全以及通风、采光是否合理等。广义的建筑工程质量不仅包括建筑工程的实体质量,还包括形成实体质量的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是指参与建设工程的建设者,为了保证建筑工程实体质量所从事工作的水平和完善程度,包括社会工作质量,如社会调查、市场预测、质量回访和保修服务等;生产过程工作质量,如管理工作质量、技术工作质量和后勤工作质量等工作质量直接决定了实体质量,工程实体质量的好坏是建筑工程项目业主决策、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各方面、各环节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决定了建筑工程项目的成败,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对工程项目建成以后的使用有直接影响。对参与工程建设的三大主体单位都有重要的意义。建设单位要实现工程投资的效益,必须强调质量;承包商只有抓住了工程建设的质量才能赢得市场,得到效益。现代化建筑工程是一项多专业、多工种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质量控制是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对统筹建设施工全过程、促进施工企业技术进步及优化建筑施工管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质量对国民经济发展,维护用户利益,提高企业信誉和经济效益,避免对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损失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加强工程的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水平显得极其重要。

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目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法规和配套政策不够完善

现行法律规范只是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等有具体法律规定,而对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还没有相应的规定。另外,在工程项目管理的招投标、合同文件、收费标准等方面的政策还不够完善。问题主要表现对施工单位资质审查不严,致使资质不够的施工单位流人建筑市场;建设单位从施工单位接受贿赂,造成施工过程中不敢管、不能管,出现一系列质量问题,最终导致“腐败工程”;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工序和 技术等监督不力,特别是对隐蔽工程没有跟踪检验到位。

2、 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水平太差

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是建筑工程在施工中贯彻质量计划的实行者,对于施工质量好与坏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建筑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重要行业管理人才严重缺乏;人才结构失调,布局不合理。优秀管理人才流失势头不减;管理人才的制度、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存在严重缺陷。目前建筑行业工程的管理水平明显跟不上建筑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建筑施工企业中标后,企业为了应付施工,就临时拼凑一帮所谓的施工管理人员成立项目经理部,有的企业为了降低管理人员发生的成本,不管这些人员是否达到相应的施工管理水平,直接利用上岗,给建筑企业质量带来了隐患。

3、建筑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大量农民工参加到建筑工程施工中,成为建筑业的主力军。而这支主力军的素质却让人担忧。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较低,大部分没有受过教育,未经过任何培训。有的虽然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对工程质量要求略知一二,但在施工过程中,受包工头的利益驱动,偷工减料,片面追求进程进度,结果酿成较大的工程质量事故。因此,由于大多数农民工文化基础素质低,缺乏质量意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给建筑工程造成较多质量安全事故。

4、建筑设备与技术水平落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不高

长期以来,建筑业习惯于粗放式经营,偏重于铺摊子,上新项目,摘低水平重复建设,科技开发和投入较少,忽视技术改造和设备的更新换代;缺乏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措施。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的资金投入不足;对于建筑法律、规范、专业技术 标准缺乏准确理解,设计、施工过程中随意性较强,给建筑物未来的质量埋下隐患。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不但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而且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的现实状况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已成为全社会各方普遍关注的问题。

三、建议性对策

1、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和监管力度

鉴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特殊性,国家必须从长远角度出发,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制定一部《建筑工程质量法》,并在此基础上,颁布实施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法规细则,从根本上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奠定一个更加坚实的法律基础。而建筑业走向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将建筑工程管理纳人法制的轨道,对建筑工程管理要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并举,从而形成新型的建筑工程监管机制。因此,各级执法部门要加大对建筑部门的监管力度,这样才能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2、改善建筑设备与技术,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首先,建筑企业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设备,并对设备进行长期检查和保养维修,定期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强化施工企业管理者的质量意识,从根本上提高工程的质量,同时要将提高工程质量意识贯彻到整个企业,使其成为全体工程人员的自觉行为。其次,把好原材料质量关。从源头抓起,采购的钢材、木材、砂及其他重要原材料要符合相关的行业标准。再次,严控施工检验程序。在施工过程中,质检员要严格按照施工程序,逐个逐项检查,有质量标准依据的要根据标准核对,能够实际测量的要实际测量。只有这样,才能全力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3、加强对建筑工程从业人员的培训

加强建筑工程从业人员的培训,对不同的培训对象,有不同的侧重。对于管理者而言,应侧重于质量管理基本理论及管理方法与技术业务等方面的教育;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则侧重于质量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方面的教育;对于从事生产活动的员工。则应加强技术基础教育、技能培训以及关于质量管理知识、方法应用方面的教育。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市政;问题;对策

Abstract: since the new period,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s city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gradually rise up, municipal construction, road construction, railway construction also entered into the era of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Therefor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level gradually improve,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with the times. However, in reality, our country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this paper carries on the elaboration, and proposed certain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of municipal;

中图分类号:TU7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给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充足的发展空间。现阶段,建筑行业也逐渐成为了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复杂的工程,涉及领域诸多,也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理论与前提。现实中,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存在诸多的问题有待于解决,文章主要对此进行阐述,并提出一定对策。

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管理的理念缺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地发展。如今,建筑行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中,建筑工程管理在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显著,然而,现阶段的我国建筑行业总体上,人们对于现代化的建筑工程管理的认识不够, 无论是在市政建设中,还是在铁路建设等,都普遍存在着重技术和轻管理的现象,在建设的实际工作中,众多建筑工程企业普遍片面重视技术的运用,缺乏对于工程管理的清晰认识与准确定位。如此,长期就不可以有效地发挥出管理应有的实效,进而影响工程质量与工作效率等。

建筑工程管理的法律不健全

我国法制建设近年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完善,然而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却仍然不是十分健全。至今,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方面比较全面的法律就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其将近年来国内外比较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归纳,大大推进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进度。然而,与国外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相比,我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同样,法律保障体系也不如国际上的那么健全而完善。于是,在我国实践工作中,大多企业缺乏科学而有效的管理,也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法律法规中进一步去完善。

3、建筑工程管理的监控力度不够

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发展迅猛,给我国社会经济与生活带来了巨大上的变化。然而,已存在诸多建筑工程质量与进度等方面的问题,影响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不外乎终归的一点,即建筑工程管理的监控力度不够。如在市政工程项目建设中,近年来的工程众多、数量巨大、工期相对又紧,而现实的建筑企业实力又参差不齐,于是,在现场监管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工艺质量、进度等便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解决建筑工程管理现存问题的对策

1、健全建筑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健全建筑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应是我们解决现有问题的首要选择。针对我国建筑工程法律法规相对薄弱的现状,我们应健全建筑工程相关的法律体系,并且保障法律可以得到有效的推行及贯彻。新的法律法规应就现阶段我国工程质量实际情况的需要,将专业化的工程管理归纳并推广,规定严格的工程质量考评与测评管理水平的标准,并加大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监控的规定与执行力度,以推进工程建设的有效运转。

2、深化人员对建筑工程管理的认识与业务素质

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还需要深化我们对于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的认识与准确定位,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并在实际建设中,加大对于管理的重视及运用。只有如此,我们的建筑工程企业的总体实力才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才可以得到保障。此外,我们应重视对于专业人才的培训与引进,采取优惠鼓励政策吸收国内外的先进人才,并对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进行有效地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及素质。

3、加强工程管理的监控力度

监控是工程质量有效保障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也是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现场市政道路建设等工作中,我们应该加大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的监控力度,并付之于一定的奖惩机制与追责制度。只有如此,我们的建筑工程质量才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相信,在监督控制机制的有效贯彻下,建设人员的安全意识、管理意识及质量观念才可以得到有效改善,这才是现代化的建筑工程管理所需要的。

结语:

总之,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需要我们不断深化现代化的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于是,在现实的工作中,我们应及时不断发现新问题、新矛盾,并加以相应的及时化解。只有如此,我们的建筑工程管理才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与时展相适应,进而推动我们的建筑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甄启方,试论如何加强市政工程管理及措施[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8(07)

篇9

(一)法定性建筑工程施工行政许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程序为依据,要求申请资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审批过程要有法律依据,程序合法。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档案是依法行政许可的重要法律凭证,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制作,不得随意更改。

(二)专业性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工作涉及建筑、档案、文秘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要求从事建筑工程施工行政许可的审办人员应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不但要熟悉相关法律知识,而且还要掌握建筑业相关规范及档案专业相关知识。

(三)涉及部门多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档案从建立到最终归结,涉及申请人、土地、规划、图纸审查、招投标、质量监督、安全备案、建筑企业、开发企业、现场审核及报批等多个部门,影响因素多,管理难度大。因此,建筑工程施工行政许可档案的质量需从多个环节加以保证。

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档案的作用

(一)依法管理社会的重要体现。建筑工程施工行政许可档案是建筑工程准予开工的原始凭证,充分体现了建设主管部门履行管理社会的职能。

(二)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依据。行政许可档案是许可活动的法律凭证,是行政许可工作接受社会监督,进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重要依据和法律佐证。

(三)考核行政许可工作人员的重要依据。行政许可档案真实地反映了行政许可承办人员的从业素质、执法水平、文书制作水平,体现行政许可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一份完整的档案能够充分反映出许可流程的规范,从而杜绝一些行政不作为和行政乱作为的现象发生。

三、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管理欠规范长期以来,有些单位和行政许可审办人员对行政许可档案的作用认识不足,对申请资料审查不够严格,忽视审批过程的文书制作及所形成的档案的管理,缺少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存放条件也不符合要求,管理人员很少开展培训,统计分析手段落后,档案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二)档案质量不高。1、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档案的内容不齐全,该归档的未归档。如申请人提交的申请资料不齐全,有的是在受理、审批、办结过程中缺少受理凭证,不予受理或不予批准的缺少不予受理或不予批准凭证等。2、制作不规范。如申请资料中申请表格项目填写不全,遗漏签名,使用圆珠笔甚至铅笔书写,纸张大小不一;行政许可审批表填写不规范,有涂改,字迹潦草,缺少审批部门负责人签字等。3、整理工作不规范。如档案没有档案盒,缺少封面、档案号、卷内目录、页码等。

四、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提高思想认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档案的质量反映了行政许可工作的质量,关系到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法律佐证的真实与否。因此,行政许可审办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和使命感,提高对档案作用的重视。既要做好申请资料的形式审查,做到资料齐全、完整,符合法定形式,又要确保审批文书适用法律依据正确,符合法定程序。

(二)加强相关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高审办人员相关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水平,这是提高档案质量的前提以及必须条件。熟练掌握应用法律法规知识是依法行政的基础,也是审办人员必有的素质。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的文书制作要有相应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手段来保证,没有扎实、全面的业务知识,就很难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客观地判断和分析,也无法制作出高质量的行政许可文书。因此,要坚持集中培训和自学相结合,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审办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与实际许可事项相结合,打造学习型的队伍,为制作高质量的行政许可档案提供支持。

(三)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档案内容封面:档案内容的重要反映及装订门面,包括档案号、行政许可事项、建设单位名称、建设单位地址、申请人、申请事由、受理日期、办结日期、承办人、归档日期、保存年限。目录:反映档案内全部文书及所处位置,方便文书检索,防止文书遗漏。申请材料清单:申请行政许可所需材料的清单列表。封底:包括本卷情况说明、立卷人、审核人及立卷时间

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建筑工程的监管自开展以来取得良好的效果,监管机制逐渐建立和完善,监管体系的逐渐形成,我国的建筑工程监管逐渐迈向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监管队伍也得到了扩大,监管人才得水平得到了提升。建筑工程的监管有效制止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减少了建筑工程中的资源浪费,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监理工作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并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认可。可以说, 我国建设监理制的推行正面临着一次难得的机遇, 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 只有认真研究和分析这些问题, 找出问题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国建设监理才能走向稳步发展的良性轨道。

一、建筑工程监理的含义

所谓建筑工程监理,就是指建筑工程项目法人委托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对正在施工的建筑工程建设进行项目管理。还可以理解为: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由专业化以及社会化的建筑监理单位对工程项目业主的委托及授权加以接收,按照国家所批准的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文件精神以及有关建筑工程项目的法律、法规与建筑工程监理合同以及其他工程建筑合同,以很好地对施工中的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控制,这些过程主要包括项目的招投标、工期、质量以及协调建筑工程项目之中的各种关系等,旨在维护建筑工程项目合同中的各方利益。以上这一系列活动,称之为建筑工程监理。

建筑工程监理的主要任务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建筑工程监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点,即对施工中的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工程质量以及建设工期等方面加以控制;协调各方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对相关单位的工作关系进行最大化地协调。②建筑工程监理应该遵循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标准、建筑工程承包合同以及工程项目设计文件,对建筑工程项目承包单位在建筑工期以及建设投资等方面进行监督与控制。

二、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现状分析

1、建筑工程监理的水平偏低

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建筑工程的监理水平偏低,严重影响了监理工作的质量。监理水平偏低主要表现在:对施工现场没有按照相关制度和规范实施监理,监督管理未能落到实处;监理工程师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经常出现身兼多职的情况;监理组织不健全、监理制度不完善、监理职责划分不明确等;建筑工程监理企业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和手段,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监理企业和相关工作人员缺乏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建筑工程监理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形象。

2、监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建筑工程监理人员的水平和素质参差不齐,结构也不够合理。例如,专业监理工程师与总监理工程师在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能满足当前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需求;其次,建筑行业缺乏复合型的监理人才,能够集管理与技术于一身的监理工程师凤毛麟角,而且大都缺乏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再次,建筑工程的相关监理人员缺乏有效组织与协调的综合管理能力,不能很好的适应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需要。

3、建筑工程监理市场的行为不够规范

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性,在建筑工程监理业务环节中,经常出现业务转包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程监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很多监理单位并没有经过严格的资质审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理市场的规范性;有的监理单位甚至只是皮包公司,相关监理工作人员缺乏,部分业余人员更是缺乏专业的技能和素养。此外,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未能对监理市场起到很好的规范作用。

4、建筑工程监理服务的价格不够规范

首先,由于监理市场不够规范等原因,建筑工程监理单位之间存在着盲目竞争的行为,在竞价过程中忽略了工作质量的基本要求,使正常监理工作中的服务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其次,由于部分监理企业缺乏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更是参差不齐,高水平人才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监理行业的进步与发展。此外,由于监理企业缺乏相应的设备和技术,工作效率和监理服务质量都很难保证,加上行业内违规压价、恶性竞争等行为的存在,使一些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理费用甚至低于正常的的监理成本水平。显而易见,监理企业只能维持低成本、低质量、低效率、低水平的运行态势,严重制约了监理行业的发展。虽然目前我国监理行业现已初具规模,但收费标准明显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制约并延缓了监理行业的国际化、现代化。

三、建筑工程监理对策

1、积极加强建筑工程监理制度的构建

建立良好的建筑工程监理制度,主要包括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及监理工程师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情况和对在场的监理工作人员进行考勤制度的管理,惩罚制度的管理,业主的评价管理制度。在第一时间里抓好要收集的资料及整理工作,把每份工作都进行分类;应建立为业主负责,为施工单位服务的理念,以保证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制度的实施与落实。

2、 建立信誉等级机制, 把信誉等级作为监理单位投标的主要砝码

建设部和各有关部门目前已经制定了法规条例加强立法工作, 使建设监理逐步走向法制化,但该制度建设也还不完善、不成熟。当人们没有积极性讲信誉的时候, 法律就失去了信誉基础; 没有了信誉基础, 法律能起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所以, 针对我国当前监理机制的不公平竞争、暗箱操作等现象, 缺乏信誉机制的约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要使监理机制规范化、公平化, 就必须建立信誉机制, 使那些信誉等级低的监理单位无法被社会所接受。

当前, 我国已经加入WTO, 为了获取更广泛的生存空间, 监理企业的国际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而国际市场的竞争最终结果是信誉的竞争, 国内监理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 就必须设法提高自己的信誉,具有良好声誉, 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3、 业主对监理单位的正确定位

目前工程监理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多由业主对监理的认识甚至是监理对自身的认识不引起的。业主认为监理是其雇用的“监工” , 监理的一切行为要符合业主意愿。实际上, 业主和监理间是委托和被委托的关系, 通过委托合同, 监理代表业主工作, 但是业主无权干涉监理工作, 否则势必造成侵权行为; 同时监理亦应明确自己的责任, 要敢于坚持公正原则以维护业主和承包商的正当利益。所以, 对业主、监理和承包商均应进行监理意识培训工作, 明确监理职责将会对监理单位的独立化、社会化和专业化起到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4、 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 道德素质和技术素质)

(1) 从提高道德素质方面来说, 要提高监理人员道德素质, 做到既不能, 随意向承包商索取物质需求, 同时也要防止监理人员和承包商一起造假, 共同欺骗业主的行为发生。

(2)从提高技术素质方面来说, 包括3 个方面:一是平时加强经验的积累, 注意对工程中易出现的通病的总结、汇总。每一道工序施工前, 监理工程师应针对该工序施工中常出现的质量通病和施工特点, 事先提醒施工管理方注意及要求他提出相应的保证措施, 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检查其落实情况。二是在监理单位成立时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要对其资质进行严格审查, 这包括审查监理单位中监理人员素质、知识结构和专业配套能力、监理技术装备、监理经历和管理水平。监理单位开业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资质水平常因人员变化等因素而发生变化。因此对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应实行动态管理制度, 在规定期限对监理单位的资质进行复查, 以确保监理单位有承担相应监理任务的能力。三是监理工程师培训和考核要严格管理。首先,在对监理工程师进行技术培训的同时, 一定要注意在经济、管理及法律知识的培训, 使其能够真正担负起监理的重任。另外, 对现有监理工程师培训的院校也要注意审查, 杜绝培训单位培训走形式、监理人员花钱买证现象的发生, 从而保证培训质量。

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业主获得最大投资效益,使工程监理健康、全面的发展,工程监理企业必须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工程监理分工和作业,同时监理工程师需要根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做到“三控、二管、一协调”,处理好业主、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三方面的协调和合作关系。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只有根据我国工程监理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实施对策才能引导我国的工程监理行业走出国门、走出世界,推动我国工程监理行业长远、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赖力. 关于工程监理工作的几点看法[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7,(05) .

[2] 李满瑞,杨志欣. 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关系的探讨[J].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8,(03) .

[3] 税向东. 浅谈项目管理与工程监理的接轨[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2) .

[4] 王成启,江仿勤. 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接轨的探讨[J].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4) .

篇11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一、现阶段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程参建各方安全管理意识薄弱,责任落实不力

建筑工程涉及施工、监管以及业主单位等多个要素,只有工程参建各方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才能真正保证工作安全。但在现实工作中,由于建筑工程安全责任基本完全由建筑工程企业承担,其他各方承担的责任很有限。很多建设单位招标环节不规范,安全管理意识不强;施工单位盲目追求利益,忽视加强安全投入与安全保证体系的建设,对分包队伍资质审核不严,使得施工安全问题频繁出现;监理单位未能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与工程相关标准进行安全监管,没有真正履行质量安全监管职责,使得违章违规造成建筑坍塌事故多发;不少设计单位没能充分考虑施工难度与安全操作等,未能对建筑工程安生产进行有效指导。

(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数量虽然已经不少,但有相当一部分是针对之前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问题而制定的,随着当代市场经济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逐渐不能满足工程安全生产的需求。一方面,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技术标准等需进一步加以完善,仍存在个别标准存在重复与交叉现象,很容易出现参建各方互相推脱、无人管理的现象。另一方面,具体适用到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法律相对太少,有的法律可操作性不强,存在的漏洞较多,导致实际进行监管时存有难度。

(三)安全管理质量控制不够,政府监管存有盲区

目前有部分建筑工程企业仅局限于大检查与标化验收,不能及时、有效地对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违规操作进行安全管理,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此外,政府监管体系尚未形成,安全监督与检查力度不够,且目前采用的监管方式手段相对单一、落后,存在不少需进行监管的项目尚未施行,对工程安全生产标准要求不够规范与明确。且现在建筑行业门类较多,安全职责权属存在差异,缺乏统一规范、权责分明的政府监管体系,导致有的安全监督执法人员不能做到严格依法监督,严重影响工程安全管理。

(四)建筑工程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不够高

建筑工程拥有一支高效、高素质的施工队伍是做好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前提。现阶段存在不少工程从业人员大多为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理论基础不够扎实的农民工,他们缺乏规范、专业的岗前培训,未经安全教育,缺乏安全生产意识,很难满足施工安全的需求。同时,有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生产投入少,不仅缺乏一定的安全训练与救援设备,甚至存在挤占安全生产费用以降低生产成本的情况,导致安全隐患,不利于及时、有效应对安全问题。

二、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参建各方的安全职责,强化安全意识

完善安全责任机制、加强参建各方安全职责是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首先,建筑工程各方应注重增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定期对其进行实地参观与学习安全管理落实较好的项目工程,不断增强其建筑工程安全知识与安全意识,以加强其对安全知识的运用,提高其应对安全事故与安全防范能力。其次,建筑工程各方都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明确其职责,认真落实其安全职责,努力创造良好的安全建设环境,并注重制定合理的安全预警方案,以有效提高工程安全管理水平。

(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市场准则

一方面,我国相关部门应制定内容完整、针对性强,能够具备实效性与可操作性的安全生产制度,根据市场需求与建筑业发展要求,健全工程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为工程安全管理提供法律依据,以确保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健康、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应注重加强对工程参建各方进行严格把关,加强工程建设的市场准入标准。建筑工程企业与监理单位应在施工和管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履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指标。施工单位应合理制定各分包方的安全生产标准,完善相关安全管理准则,保证工程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单位应增强安全生产资质能力,加大安全生产投入。设计单位应根据施工情况与安全操作进行合理设计,为施工提高安全指导。参建各方落实职责,确保工程安全。

(三)强化内外监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应根据工程特点与施工情况细化施行标准,结合建筑工程相关安全法律法规,完善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工程安全标准机制。同时建筑工程应注重强化内外监督,真正保证工程安全。首先,工程本身应加强内部的自我安全管理,制定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各环节职责,实行奖惩制度,进行严格考核,确保安全管理落实到位。其次,政府是安全监管的主体,应注重转变政府职能,做好对工程施工前、中、后的安全职责管控,强化对安全事故的责任追究力度,以确保工程参建各方落实安全管理。再次,强调群众参与建筑工程安全监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政府监管的不足,有利于其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工程现场的情况,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四)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工程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身及财产的重要问题,不断提高对建筑工程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是加强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条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企业应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理念,组织安全知识教育,使其认识到工程安全的重要性,加强安全技能的实施与演练,使其不断提升安全操作技能。此外,随着当代科技的发展与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建筑工程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工程企业应注重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上岗考核与评估,通过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悉掌握技术规范与操作流程,不断提升其业务技能与安全管理水平,保证安全生产。

三、结束语

总之,安全是人们生命的基本保证,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工程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坚持安全生产与工程效益并重,不断提高工程安全管理水平,以有效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从而有利于保障国家与人民的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篇12

一、房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存在的问题

房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主要体现在监督执法力度不强、监督执法体制不健全、执法水平有待提升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房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 监督执法力度不强

监督执法力度不强是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行业技术规程规范、质量标准以及经批准的设计文件等依法对工程质量进行强制性的质量监督。工程质量监督是以抽查为主的监督方式,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做好监督抽查后的处理工作。在监督检查中,对发现的质量隐患和存在的问题,采取工程质量检查通知书的形式,发至各相关参建单位,要求其纠正、整改或停工整顿。监督执法力度不强主要体现在执法检查中对发现的质量隐患和存在的质量问题查处不力,要求纠正、整改的质量问题纠正、整改不彻底,要求停工整改的没有真正停工整改,该处罚的没有处罚或没有按法律、法规规定的额度处罚,该吊销执业证、照的没有吊销,监督执法过程中执法尺度大打折扣。导致监督执法力度不强的原因既有执法人员执法不严的人为主观因素,也有某些法律、法规条款实际操作性不强的客观因素。这必然导致落实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力度出现较为严重的层层递减问题,也就没有真正地的达到良好的监督执法效果。

2 监督执法体制不健全

监督执法体制不健全是导致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效率无法有效提升的关键因素所在。目前质量监督执法体制不健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各级质量监督机构在日常质量监管中依据的法律、法规大多为受建设主管部门的委托执法。也就是说质量监督机构有实施监管的责任,却无直接行使执法的权利。这就导致在处理质量违法违规行为过程中程序繁琐,时间漫长,往往错过了最佳执法时间,工程质量违法、违规行为主体单位及个人得不到及时惩罚。还有,部分执法条款的执法权在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执法中要逐级上报审查,其中一级出现差错就处理不了。这些体制上的问题使质量监督执法效果大打折扣。

3 监督执法水平有待提升

监督执法水平有待提升主要是体现在监督机构的质量监督人员工作水平不足或者是专业素质及执法能力无法满足相应的执法工作要求。工程质量监督执法要求执法者既要有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更要精通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而现实情况是,监督机构的工作人员要么是懂工程专业技术知识,而不懂法律、法规,要么是懂法律、法规,而不懂工程专业技术知识,更有甚者既不懂技术,也不懂法律、法规。这样的素质如何执法?又如何能让被执法者心服口服?所以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从专业技术和法律法规两方面加强质量监督人员素质的培训提高,以促进监督执法水平的提升。

二、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执法问题对策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执法问题对策包括了许多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了加强监督执法力度、健全监督执法体制、提升监督执法水平等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执法问题对策进行分析。

1 加强监督执法力度

加强监督执法力度是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执法问题对策的基础和前提。在加强监督执法力度的过程中质量监督人员应当全面理解工程项目质量标准,从而能够更加全面的发现工程项目质量中出现的问题。在监督检查中,对发现的质量隐患和存在的问题,采取工程质量检查通知书的形式,发至各相关参建单位,依法要求其纠正、整改或停工整顿。对纠正、整改或停工整顿不力的,坚决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绝不手软,更不能因人执法,要维护法律的威严,让违法者付出必要的代价。当然加强监督执法力度及要求执法者要有较强的执法能力和素质,更要有一个良好的执法氛围。工程质量监督执法力度的加强,必将促进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水平的有效提升。

2 健全监督执法体制

健全监督执法体制对于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执法问题对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健全监督执法体制主要是在国家立法层面在制定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法律法规时,能对质量监督机构直接授权执法,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条款的可操作性,对一般性质量违法违规行为适当减少处罚额度,简化执法程序,这样可使一些质量违法违规行为很快得到有效惩罚。在国家立法层面应加快相关建筑法律法规的修订,进一步健全监督执法体制,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效率的持续进步。

3 提升监督执法水平

提升监督执法工作水平是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执法问题对策的核心内容与重中之重。在提升监督执法工作水平的过程中既应注重加强对于质量监督人员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术进行培训,更要对对质量监督人员加强建筑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要熟悉业务技术,更精通法律法规及执法程序。除此之外,在提升执法工作水平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加强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有效推广应用,从而能够在满足房屋建筑标准和用户需求的同时促进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执法可靠性和精确性的不断提升。

篇13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近年来城镇化建设脚步的加快,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是越来越快,规模也是越来越大,虽然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企业已经积累的一些宝贵的管理经验的,但是相对于行业发展的需求来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在建筑工程的管理方面,就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我国的建筑企业去更好的面对与解决。

1、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1.1、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现阶段,各项生产要素成本都在不断攀升,企业要想有效益就必须精打细算,不断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信息化时代,市场越来越透明,资源要素价格的差距逐渐拉平,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工程管理水平的竞争。

1.2、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是全方位的管理,其中工程管理由于处于基础地位,是建筑业企业管理的核心,因此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

1.3、有利于改善现阶段我国建筑质量的现状

目前很多建筑企业工程管理不完善、不科学,进而导致企业管理混乱,效率低下,有些企业甚至为了利益出现违法乱纪、“豆腐渣工程”、重大建筑工程事故频发等现象,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也带来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隐患,提高建筑企业的工程管理水平刻不容缓。

2、建筑工程管理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合理性的原则。

工程施工的各项工作都应当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因为工程施工的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很多情况是不可预料的,所以就要求管理人员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科学合理的部署和安排。唯有保证了工程施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才能做好工程的成本管理,尽可能地节约成本,减少浪费;才能保证施工进度按计划进行,不出现延期现象;才能有效提高工程安全管理的效率,将风险降到最小,确保施工顺利进行;才能保证规范、高效地进行工程施工,并顺利完成工程保证竣工及验收。

2)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

标准化、规范化是对工程施工管理的最基本要求,“粗放性”是传统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必然导致效率低下、浪费严重,所以,我们要确保施工现场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建立一个严格执行精细化管理、遵循ISO标准的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能够使工程施工管理更为有序化、规范化,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序顺畅衔接,并对不同专业的施工进行有效协调,降低因工程交叉作业产生的风险。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安全管理原则

安全管理是工程顺利实施的前提,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必须重视安全管理,切实加强安全管理。施工企业的工程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及时发现隐患并加以处理,同时注意加强安全应急管理,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启动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将安全生产的危险性降到最低。

4)“成本最小化”与“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成本管理直接关系着工程效益目标的实现,在工程量不变的情况下,成本投入越大,其效益就越低,反之,如果成本造价越低,其获得的效益就越大。所以,在工程施工管理中一定要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力争以最少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做好材料管理,杜绝浪费,节约成本;二是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合理安排,做到合理分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力求使经济效益最大化;三是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管理,合理安排施工,降低设备的购买和租赁费用,而且要更加重视设备的日常保养与维护,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尽量避免使设备发生故障,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方面的费用。

3、目前建筑工程企业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健全

这是当前我国建筑工程企业在工程管理上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这不仅与我国的建筑企业发展的过快对于建筑工程的管理不够重视有关,还与我国与建筑工程管理相关的法律不健全的因素有关。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管理机制的是否健全直接关系到该企业的发展前景,而我国的建筑工程企业,却一直以来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的建立都不够重视,甚至,为了能够节省企业的开支费用,还会对管理部门进行消减,如此一来,就更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大大的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2、对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就一直处于迅猛的发展阶段,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抓住机遇,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和进一步扩大企业的规模,一直以来,我国的建筑企业都将发展的重心放在了对于工程的承揽以及建筑上,而忽略了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在发展的前期,这种弊端还没有表现出来,但是到了企业发展的后期以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不重视管理工作所带来的弊端就逐渐的暴露了出来,不仅导致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景气,还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3、缺乏完善的法律体制

在招投标阶段,由于国家法律体制的不完善,陈旧的法律体系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比如招标时间限制是20天,对于较大工程可能显得比较仓促,无法确保良好的工程质量。另外,工程招标工作大多采取不透明的方式,对评标委员的约束力比较差,导致强行垄断等恶劣行为的出现。

3.4、工作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长期建设发展过程中,建筑企业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发展过程中不能够从战略高度开展规划与展望,使用硬性指令管理方式,单纯考虑眼前利益,而不能够将长远的工程利益放在首要考虑地位,对工程管理产生严重不良后果。为了实现成本节约的目的,部分建筑工程单位想方设法的减少人员投入,使得工作人员严重不足。而有些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下的问题,学历差距较大,有些则直接是从不对口专业转岗而来,工作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有些管理单位因为受到自身利益驱使,不愿意花重金培养专业化人才,有些企业的待遇不高,难以长期留住高等人才,严重情况下有些管理人员甚至身兼数职,造成建筑企业专业技术领头人不足,因此一旦工程管理过程中出现专业性较强的问题时,没人能够拿出准确的解决办法,严重影响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

4、建筑工程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4.1、完善建筑工程管理机制

针对建筑工程管理,国家首先必须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完全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来办。其次是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来制定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要采用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来进行专业化的管理,要使得当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更具专业性和技术性。

4.2、增强管理意识,创建新型工程管理思路

管理思想和管理意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前提,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有利于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要想将管理思想充分应用到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并达到一定管理效果,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必须提高建筑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对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视度,可以通过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要创新其工程管理的思想和观念,以此在企业内树立起安全、竞争力、效益等管理观念;其次,要优化工程管理理念,结合建筑企业内部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目标、战略,使企业管理模式更为灵活,并充分适应当代建筑市场的国际发展潮流;最后,学习国外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思路和策略,充分了解国际建筑行业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理性辩证地分析,从而建立起一套有中国建筑行业特色的工程管理思路体系。

4.3、完善各项法律制度

为了让法律能真正为招投标提供保证,在工程管理中必须不断完善招投标办法,遵循责权利相结合原则实施工程管理,增强管理工作的透明性、可行性,明确各个工作部门的责任,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另外,项目部通过定期考核各项目的成本控制效果,加强各层级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和奖惩制度的相关性,充分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积极性。

4.4、定期对施工人员展开技能培训

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建筑工程施工的主体是人,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根本上来说是由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决定,因此实现定期对施工人员展开技能培训,提升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就成了必要措施。针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在管理过程中重点是要做好技能培训和法律法规培训。针对建筑工程本身的施工难点来进行专业的地技能培训,要通过培训来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从而保证建筑工程顺利施工。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是要进行管理方式,管理制度等展开专业性培训。要保证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能够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专业的管理手段来进行高水平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定期开展培训。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日益繁荣。但是由于我国建筑行业缺乏先进经验和理论的指导,致使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所以必须积极借鉴外国先进建筑工程的科学理念和方法,对其中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最终实现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大发展。本文通过自己多年从业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对企业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吴雪根,杨学夫,王兴炎.试论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创新[J].科技致富向导,2010,26:207+224.

篇14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监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关系到居民的生民财产安全,只有全面提高工程施工建设质量才能够为居民提高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我国建筑工程市场上充斥着许多豆腐渣工程,这些工程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工程事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和质量,为此必须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科学有效地监理,通过各种监理措施的全面贯彻与落实,保障我国工程施工建设质量,对我国建筑工程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

1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1.1监理单位应具备招投标工作的能力

施工招投标工作的好坏,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业主能否选择到优秀的承包商,能否得到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案。如果监理单位能从施工招投标阶段就介入建设项目,则它对工程建设项目就很了解,对业主选定的承包商也很了解,对工程建设承包合同很熟悉,它的监理工作很容易开展和实施。

1.2 对工程承包合同的管理

以法律为准绳,以合同为依据是监理工程师做好监理工作的原则。监理工程师最终所要做的就是对工程承包合同的管理。根据国际和国内工程管理的经验和教训,熟练掌握《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只有熟悉合同文件,才能管好工程,使工程建设项目总目标得以实现。

2建筑工程监理的难点

2.1监理行业没有完全市场化

我国目前的建筑行业没有进行完全的市场开发,具有区域性的保护垄断色彩,限制封锁外来企业,例如部分地区利用监理单位要到当地相关部门进行注册的规定,来刻意限制刁难外来的监理单位,只对当地的监理单位开绿灯,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监理行业的正常发展。

2.2监理行业制度的不健全

我国对于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过程中,过分强调了监理工作的重要作用,致使目前监理单位职能趋于单一化的发展局面,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然而对于工程项目的设计策划、决策分析、投资控制、工期控制、合同管理、项目运营很少干预和涉及,不能做到工程项目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控制工作,致使我国目前的监理行业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

2.3监理人员队伍素质不高

目前从事监理工作的人员主要来自施工单位或设计单位的离退休人员或跳槽人员,致使监理队伍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普遍存在素质低下的现象,他们没有经历过专业的技术监理管理培训,由于他们大都只是懂技术,而缺乏专业的法律、经济和管理知识,常会出现,无理索取,甚至欺骗业主的现象,对工程项目施工不能起到真正的监理作用。

2.4监理工作缺乏规范性施工指导

施工监理人员对施工人员缺乏正确规范的施工指导,无法使施工人员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防微杜渐;并且在进行施工监督过程中,监理人员对于施工事故的处理不够得当,对于造成的人员伤亡的特大事件,应该没有及时落实到个人,针对由于单个人员的错误施工造成的事件,不能很好的进行相应的法律制裁;没有严格按照有效的规章制度进行处罚,对于施工中各项基础的建设不够重视,无法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5监理单位管理机制不健全

由于我国监理行业管理机制尚不健全,首先,造成目前我国监理单位在监理费用收取上存在竞相压价的不良性竞争行为,导致监理费用过低,致使监理单位生存艰难,从某种意义上严重制约监理行业的良性发展;其次,目前市场上监理单位的形式各异,有出租资质的,有挂靠单位的,导致了监理单位缺乏诚信基础,致使业主无法将对物资采购、建设队伍的选择、施工款的拨放等一系列管理事宜交给监理单位,因此,不利于建立行业的长足发展。

3建筑工程监理的应对策略

3.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充分地运用法律法规手段,是切实做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一个根本保证。这就要求监理管理的各级主管部门尽快做好监理工作法制法规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部门规章、行政法规、法律和地方规章、法规以及各种行政措施实施细则在内的法律体系。通过法律法规的完善,使监理工作真正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有法必依,有法可依。通过法律体系的建立,也减少了不必要的相关部门的行政干预,从而保证了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相关政府部门要尽快做好监理市场准入机制,制定和完善监理行业的标准和规范等工作。通过法律法规手段,净化监理市场。

3.2通过标准化管理提高工程监理水平

建筑工程监理标准化管理指的是对监理的形式和内容实施标准化的控制和管理,使工程监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规范化的、统一的要求和规定,都有定性、定量的参照标准给监理工作予以对照和参考。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监理工作只是实现了对工程进度的协调、组织、控制以及对工作质量的监督管理,还没有达到全面的标准化的管理水平。实施标准化管理,要求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业主以及监理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对施工当中出现的问题要共同协商解决,避免工程的延期、缺乏监理等事件的出现。同时,监理人员要做好监理日记,在积极地协调各方利益基础之上,对标准化的监理工作献言献策,加快监理工作标准化管理的进程。

3.3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完善培训的体制

3.3.1对监理人员进行全过程培训

全过程的培训就是将培训工作贯穿于监理人员在监理单位任职的整个时段,新监理人员上岗前必须都要进行一些岗前培训,对老监理人员则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进行各种有针对性的在职培训。鼓励监理人员多接受培训和再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业务能力、文化素质及理论基础。同时,培训内容要有适应性,即联系工作需要,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3.3.2培训方式要多样化

多样化的培训就是要将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结合起来,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相结合,相关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企业培训和在职自学相结合,以单位培训为主。

3.3.3加强联系

加强监理单位与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的联系,请有关专家和高校教授进行科研培训和专题讲座,为监理单位的持续稳定发展储备各类的监理人才。尤其是专业技术的培训,要为每位新上岗监理人员指定一个资深的监理人员作为入门导师,为新上岗监理人员在学习中提供一个有力的学习条件。

3.4 规范收费制度,杜绝恶意竞争

3.4.1增加监理费用

监理费用在基建的财务制度之中,应当同设计费用一样列为工程费用整体的一部分。然后根据监理工作实际上比设计难度大、时间长的特点,监理费用不宜低于设计费用。

3.4.2建立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对能力不足的监理单位坚决予以清除,绝不姑息,以减少恶意竞争等行为。强化竣工备案制度则有政府相关监管部门来进行,工程监理对需要招标但是没有招标的,或者是转包、挂靠的等,一旦被发现查实相关部门则不予验收备案,而且还要追究当事人的相关责任。

4结语

随着建设市场日趋规范,工程监理已经成为建设管理体制中的一项基本制度。但由于在我国监理行业发展时间较短,市场不够成熟,监理在工程建设中实际发挥的作用与社会期望的目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要采取一切措施来搞好建筑工程监理,使之成为建设领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波.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阶段监理的质量控制[J].科技信息,2008(21).

[2]俞国伟.加强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对策建议[J].科技资讯,2009(01).

[3]朱玉华.关于完善建设工程建立制度问题的研究[J].重庆科技资讯,2007(09).

[4]黄朝晖,刘小慧,张燕.工程建设监理问题的思考及对策[J].建设监理,2008(08).

[5]武永乐.浅析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7)

[6]徐佳峰.工程监理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