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社会实践精神范文

社会实践精神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8:3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社会实践精神,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社会实践精神

篇1

高职院校的专业划分越来越细化,但是社会实践的安排却没有跟上进度,对学生的社会实践缺乏正确的指导,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脱节,课堂教学的内容未能服务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内容最终也未回归到课堂。第二,教师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指导不足。高职院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偏向于理论教学,而且学校缺乏相应的鼓励机制,导致教师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指导敷衍了事。

二、社会实践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

1.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只有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共同发展,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知识面决定着学生思想的深度和广度,知识面越广泛,学生越容易形成自己的思想。社会实践的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社会经历,增加知识储备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要打破专业知识和思维定势对学生思想的束缚。社会实践就是打破专业束缚的重要手段,将教学活动拓宽到了社会层面,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到更多非专业性的东西。通过社会实践培养了高职院校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创意意识和创新能力。

2.大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有赖于社会实践。当代大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的时间和机会较少,主要的活动范围仅局限在学校和家庭。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宽裕,许多事情都不需要亲自动手,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偏弱。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社会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体验生活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难题,必须独立解决这些难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习中,学生需要和形形的人打交道,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个人魅力。社会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学生自己的事,需要学生自行控制进度,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决策能力和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实践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增强了专业学习能力,完善了知识结构,同时也培养了较强的服务意识,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如何让社会实践切实服务于大学生的培养

高职院校要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就要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创新社会实践的形式。建立健全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教学体系,需要高职院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提高自身校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在社会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提高高职院校社会实践的效果。

1.创造良好的社会实践环境。先进性和时代性是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之一,它是改革开放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已经受到了高职院校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为了让社会实践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教育,还应该创建一个良好的社会实践环境,着眼实际,切实为大学生实践教学活动解决重点难题。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争取多方面的支持,让实践活上升到人才培养的高度。在密切和社会各界联系的同时,高职院校也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2.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为了确保社会实践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高校有必要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的体系中,建立健全社会实践管理系统,重点加强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针对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建立有效的实践考核制度,通过写实习报告和实习日记、开展实践作品展示等方式,增强学生实践总结的意识。

3.增强社会实践的计划性。良好的社会实践教学计划能够促进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社会实践教学普遍缺乏计划性,导致了实践教学效果不佳。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和理论教学课程相结合,不断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高职院校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进行指导,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性的实践,同时也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服务。这种服务性质的实践活动能够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为社区提供技术服务,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丰富了高职院校实践活动的内容。

4.强调社会实践活动的针对性。高职院校在开展社会实践之前要对社会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结合学生的个人意愿,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要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方向较为明确,所以安排的实践内容必须和专业相关,以增强学生的就业技能为目的,结合社会实际需求。社会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在开展学生社会实践之前要对社会需求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充分了解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的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指导源泉,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结语

篇2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虽然20天的时间活动让我觉得很累很辛苦,但我从中锻炼了自己,并且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通过20天的实践,使我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实践内容;

社会实践的单位是我家所在的公安县第二人民医院,我所跟从的师傅是为七十多岁的老医生,老医生了解到我是大一的学生尚不懂得太多临床知识,所以开始就让我在这20天时间能掌握生命的4项指针,在老医生的指导下我首先学会了血压的测量。了解到测血压前被测者应充分休息,勿吸烟喝酒喝咖啡,不可憋尿。被测者应采取坐位或卧位,气囊应缚在上臂中1/3,不可过松,也勿过紧,否则血压值会降低。注气速度要慢,水银柱在听诊声音消失后再升高20mmhg即可。放气速度以每一心跳下降2mmhg为宜。 听诊器应放在肘动脉处,再放气后出现第一音时为收缩压(高压),继续放气至声音消失(或变调)时为舒张压(低压)。他告诉我什么叫心房纤颤,让我听病人的心脏跳再让我与自己的心脏相比较。

实践心得与体会:

短短二十天的时间要学习很多专业知识是不太可能,但是我却收获到了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在和老医生一起做门诊的时候来的病人有很多都是从父辈开始就是老医生来看病,一个医生能做到子孙孙都相信自己确实不易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选择了医学作为终身的职业我就应该明白这八个字不仅仅只是八个字,而是你对世人做出的最最沉重的诺言。师傅说过:有时候你也许真会觉得自己已经无能为力了,但是这时你仍然要做的就是,减轻病人与家属的痛苦。那天碰见一个肝癌患者的家属,一个30多岁的男子,也许真是太痛苦,他的一声叹息,让我感到了一个堂堂男儿的无奈与悲痛,也有人一开始并不相信他,就像这个世界上很多人想的一样,这些病人不相信他,但是他不是去据理力争,而只是用病情的好转来解释一切,

前些天看见一个很痛苦的病人,一进门家属就来了个下马威,他说:我们去了很多县级医院,各种检查都做了,疼痛不减反而加重,我不知道这些人到底是干什么吃的,都是些庸医,今天听人家说您老医术好可以,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反正今天过后一天,实在不行我就会鄙视你们这些医生,我们去武汉,去北京,我倒要看看这到底是个什么病、。听着这些话我心里都不爽,真想骂他两句,但是老医生却说:我给你开点药打一针,第二天应该可以好点,这群人愤愤的走。人走后老医生什么也没说。第二天病好了很多,病人的态度来了180度打转变,提了一袋子鸡蛋。但医生却只是微笑。

从病人身上也让我明白自己责任的重大

这是整个见习过程中给我最大感触的时候。老医生用他的行动告诉我,有时候争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用精湛的医术来证明自己,用良好的修养来证明自己!这不仅仅是我作为一个医学生该明白的,到这我也真真明白了师母的那句:学医先和他学做人。

范文二

终于结束了近半年的实践生活,内心真是百感交集,回想这段时间,我从一开始怀着紧张恐惧的心情到xx医院实践,一直到参加许多活动,熟悉温馨的医院环境与职场文化,并调适自己主动去接触人群,不仅是病人,甚至是与其他工作人员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都是在学校学习不到的,但却是最宝贵的经验与成长。在实践中最特别的,就是带「精神科团体。以前我对精神科病人的认知是可怕的、具有攻击性的,但是一连带了七次的团体后,我渐渐改变对他们的看法。仔细从团体活动中发现,这一群精神科病人其实是很可爱的,xx医院的医护社工团队藉着活动的设计,激发出他们的潜能。一开始虽然有点错愕要接触到精神科病患,但是现在我却很高兴我可以比其他选一般科实践的同学还要有更不同的收获。

除了精神科之外,在暑假,因为每天都要到医院实践,所以接触的东西变广了,也开始学习接个案。我从见习其他社工员接案的过程中,学习到如何向病人自我介绍,如何用心倾听病人的需要,也了解到一个病人是需要医院里各种专业的相互合作,才能给予病人最大的支持与帮助。

在xx医院里,我看到了许多生老病死,也看到了许多癌症末期的病人不断的在与病魔缠斗,很多病人乐观的心情以及积极想要活下去的那股意志力令我动容,医院志工们对于病人的亲切服务也让我印象深刻。虽然很多人都觉得医院是一个哀伤、难过的地方,但是xx医院透过一些活动,例如爱心义卖会,让整个医院变的温馨有活力起来,让许多的病人及家属在这个医院看到向上的生命希望。

在实践之后,我再回去阅读课本,我发现自己比以前还没实践时更能体会书上所要表达的意思,我想这就是实践最大的功用吧!让我们了解理论与实务的差别,也让我们从实务中学习如何去连接理论。

篇3

【关键词】石油院校 石油精神 培养 社会实践 尝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089-02

自1980年清华大学学生开创大学生社会实践这一活动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暑期社会实践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成为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课堂,同时也成为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个有效平台。[1、2]以“传承石油精神,培育石油精英”为使命的西南石油大学十分重视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将其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从保障活动经费、保障师资力量、保障实践基地建设入手,鼓励学生在明确实践目的与主题的条件下自主组团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笔者所在的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赴遂宁、南充实践队,经过精心策划、认真实践,实现了西南石油大学石油精神培养示范教育基地的延伸,其活动经验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精心策划,悉心指导。

为了更好的发挥暑期社会实践在大学生学习成长中的作用,也为了加强新一代石油大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使其对自己即将走向的职业岗位有更为直观的认识,2012年暑期,由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支持油气储运专业2010级志同道合的10名同学组成该院赴遂宁、南充实践队,并对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进行了精心策划,使队员深入西南油气田涉及油气储运专业的尽量多的一线岗位进行参观学习,邀请该油气田的优秀校友介绍成长成才经验,力图通过这种现场参观学习和师兄、师姐成才的经验交流,使同学们在进入专业课学习前真切地“认知石油”、“体悟石油”,从而培养学生“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的石油情怀,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优良品质,[3]让石油精神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内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终至“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造就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与国际化视野的石油人才。

此次实践活动的策划是在学院举办的实践培训班结束后进行的,得到了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学院团委和辅导员老师的悉心指导。为加强活动的针对性,在活动安排上,同学们还安排来自油田的学生对西南油气田与油气储运有关的单位和岗位进行了调研,对在西南油气田工作的本校历届油气储运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在调研活动完成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策划本次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既能让同学们对今后的工作及其环境有所了解,也能让同学们在学习专业课前对专业前景有所认识,为同学们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是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模式的新尝试。

二、实践成果评价

1.深入现场,认知石油。

对于实践队的大多数同学而言,此次实践都是他们第一次走进油田。通过射洪作业区石油青年培训基地柳9井、磨溪气田联合站、中油燃气南充有限公司储配一站等作业现场参观学习,使同学们对油气从生产到处理、集输、储藏、销售的全过程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油气储运专业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了初步了解;对油气生产、处理、集输、储藏、销售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等有了初步认识。如安全管理,不管是在磨溪气田联合站还是在中油燃气南充有限公司储配一站,任何人在进工作场所前,都要将打火机、火柴等物品放在火种收集箱中、都要穿防静电的工衣工帽工鞋,还必须到静电释放装置释放身上的静电、签署安全责任书,在工作期间需要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这种近乎严酷的安全要求在学校是无法想象的。再如,对石油工人生活、生产环境的认识也是全新的:生活基地和油气生产井、联合站等工作场所都在偏远的乡村,油气产品中还含有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的物质……这些既加深了同学们对歌词“天不怕,地不怕,风雪雷电任随它,我为祖国献石油,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明确地告诉同学们:要想在石油行业生存、发展,从现在开始,就必须做好吃苦的准备!另外,通过参观学习和与现场工作人员的接触,石油也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就是那样一群人——一群穿着劳保服装在艰苦的环境下也能乐观工作的石油工人,他们身上那种甘于奉献、苦中寻乐的精神让同学们对这个行业充满了憧憬。

2.激发热情,学习石油。

篇4

“人道”、“博爱”、“奉献”这几个看似十分伟大的词

做起来其实并不难。有时候,只是在公交车上的一次让座;有时候,只是扶老爷爷老奶奶过马路;有时候,只是弯腰把地上的果皮扔进垃圾桶……这细小的一点一滴都是一种高尚的美德。

二、研究过程

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在杭州滨江区的一住宅小区里,一个两岁小女孩妞妞把双脚伸出了窗户,住在9楼的一个住户,搭了个梯子过去,可梯子太短,就在梯子刚伸到小女孩脚下的时候,小女孩突然掉了下去,梯子只来得及改变小女孩的落地姿势。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楼下穿着小格子连衣裙吴菊萍女士,估摸着小女孩掉落的位置,张开双臂,在小女孩快落地的一刹那,用左手臂硬生得接住了妞妞。妞妞现在正在逐渐恢复中,吴菊萍手臂骨折,受伤较重,被大家称为“最美妈妈”。

三、结论

小草是平凡的,但能拥有整个春天;水滴是渺小的,但能汇成一片大海;我们是普通的,但能给予他人帮助,带给他人温暖,将爱洒满人间。选择奉献,我们将会拥有美好的明天!选择博爱,我们将会撑起一片蓝天!这将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辉煌!

四、建议

篇5

尊敬的主席团及各位部长:

大家好,我是2020级护理专科3班的赵魏邯,现任环保组干事,本次换届,我申请竞选社会实践部副部长。

在担任环保组干事的这一年内,说实话有点累,但是我所收获到的,所学习到的东西,确实不可估量的,可以说相比较之前的我,我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这是一种不一样的历练,不一样的成长。在日常工作中,我学到了做事情要仔细严谨,做事要从一而终,一件事情有始有终才算完美。在学生会,身为干事,要首先顾大局,以集体利益为重,后考虑个人得失。在工作中,对word和Excel等电子表格已经熟练掌握。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提高了我的策划能力和组织能力。几次大型的晚会,使我熟知了大型晚会组织的流程、工作安排和注意事项。积极配合其他部门举办活动,使我对其他部门有了一定的了解。

能力的提升使得我想走向一个更大的平台来锻炼自己,因此,我郑重申请社会实践部副部长。我对社会实践部的职责也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

1.组织和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知识、能力。 

2.组织全院的青年志愿者在校内外开展一系列志愿者服务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3.对学生的上课情况,卫生情况,宿舍情况,安全问题进行督促和提醒,负责解决同学们反馈的问题。 

我深知社会实践部的职责,若我能成功当选,我将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对本学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好的东西继续传承,一些不太好的地方加以改正,尽快解决。取长补短,一点点进步。

2、将继续对同学们的学习及卫生进行监督、负责,为大家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在活动方面要用于创新,以新想法,新形式来举办更多有趣的活和志愿服务,使更多的同学们加入进来,在一次次的活动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4、社会实践部是一个服务学生的一个部门,应多多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对于同学们提出的建议和问题,及时的进行反馈和解决。

5、在工作的同时,同样要兼顾好自己的学习,一个学生的根本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和工作要两者兼顾,相辅相成才能使自己更优秀。

这次竞选,我深知自己还不够格,但我想试一试,这对我来说也是一次锻炼。如果我能够当选社会实践部副部长,我将为建设护理学院尽我的绵薄之力。

篇6

Abstract: The harmonious society is launches take the human as the main body, is also to realize person's own value service, the construction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must initiate and cultivate the humane spirit. The humane spirit is an urban substantive characteristics, is also the urban development most important soft strength and the nucleus. Tangshan takes an industrialization city, during the pursue economic growth,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urban construction, the social enterprise develop should strengthen the humane spirit construction, thus provides the formidable spiritual support for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Tangshan.

关键词:和谐社会 人文精神 唐山

key word: Harmonious society humane spirit Tangshan

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一。十六大以来,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了更加突出的统揽全局的位置。2009年,唐山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完成全部财政收入413亿元,剔除政策性减收因素,可比增长14.1%,总量继续位居河北省首位(新华网)。经济总量与速度、结构、效益、生态环境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居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人均GDP、财政收入均列河北省第一。在和谐成为社会发展最主要元素的背景下,唐山在经济增长、生态环境、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绩的同时,重视和加强城市人文精神建设,显得更具有意义。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它是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在和谐社会视阈下,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时,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以人各种需要的满足为最终诉求,强调人是目的的原则;在人与物的比较中,突出人高于物、贵于物的特殊地位,强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生命价值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和人本主义原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的原则。

二、和谐社会背景下建设城市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诸多不公平、不和谐的因素。这些不和谐因素的存在与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它决定了中国社会走向和谐的过程是漫长的,因此我们必须要有若干精神来支撑,并作为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在这些精神支柱中,“人文精神”是其中之一。

唐山在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面对快速发展的科技和工业生产,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主体意识逐步丧失,理想、信仰、伦理、道德等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消退。因此,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快文化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文化的整合和创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而人文精神的作用之一正是提供价值导向。它要求人们做人做事要有定位,必须符合构建和谐唐山、效益唐山、低碳唐山的总目标。

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经济冲动力和文化冲动力的协调运行。文化力从主体角度看就是一种追求生活的目的和生命价值的人文冲动力,文化具有认识、教育、审美和整合等功能。这些功能最终要通过主体的人来体现和实现,需要人文精神来支持,所以人文冲动力是社会发展更核心的动力和竞争力,这是人文精神的作用之二。

三、打造城市人文精神建设,构建和谐唐山

一座城市只有大力倡导蓬勃向上、充满创新和智慧的文化,才能始终保持强盛的竞争力,才能为城市的全面和谐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打造城市人文精神,必须从人文精神最直接、最集中的外化形态和载体入手。

(一)营造人文环境,强化人格塑造,培育现代市民群体

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首先指的是人们生存的人文环境,它应该是平等、尊重、爱护、宽松、温暖的环境,同时要给予弱势群体和人民大众更多的人文关怀。

人是精神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文精神最直接的是体现在活生生的人身上。为唐山的未来发展提供人文价值支撑,实际就是提供现代市民人格的支撑。以人为本,团结友善、尊重自信,开放包容、创新创造,知礼守法、诚信无欺等充分体现着人文精神和科学理性精神的现代市民人格。其手段一是强化教育机制。教育活动中应将灌输教育与启发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要多让他们在生活中受到感染,在体验中启迪良知;二是强化示范机制。要把唐山大量革命先进人物爱国、爱城、爱人的崇高品格,把唐山人的敢做敢为、积极奉献、敢于吃苦、善于拼搏的城市精神传统,通过物质的与非物质方式有效地整合与梳理,使其能够为唐山城市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提供更多的切入点,也能够为唐山的城市文化品格奠定更扎实的精神基础。

(二)以教育发展为重要手段,增强教学研究力量,加强人文队伍的建设

城市建设要以人文建设为基础,要以教育发展为重要手段,先从教育抓起,尤其是大学的发展。随着唐山经济的发展,市委政府需不断加强大学城的建设,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唐山作为工业城市,工科院校较多,因此要不断加强政府与高校、企业的互动,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唐山有待打造一所高水平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使唐山高校能真正够给城市带来蓬勃向上、充满创新和智慧的文化,真正以文化推动城市的发展。

城市人文精神要加强人文社科队伍的建设。人文科学是人文精神最集中、最抽象化、理论化和系统化的载体和体现。人文科学的发展不仅反证了人文精神的发展水平,而且能够直接推进主体自身的人文精神建设。这种作用一是通过知识分子的教育、传播、引领作用来实现,因此需要更多“智者”的参与,用智慧和思想推动城市文化的发展。二是通过他们直接的文化创造来实现。当今时代,没有高度发达的人文科学,不重视人文科学的作用,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是不可能的,要实现市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当务之急。当前加强人文科学建设的关键是研究队伍的凝聚和壮大。因此,唐山应营造有利于人才生长、发展的环境,能够培养和留住人才,同时营造宽松的学术交流环境,建立具有影响力的唐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群体和学科体系。

(三)转变管理职能,实现经济社会管理的人性化和柔性化

经济社会的管理方式是人文精神外化的重要形式,不同的管理方式体现了管理者不同的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和人文精神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各类管理部门转变工作思路,在经济社会事务管理中超越程序化和刚性化的管理模式,实现人性化和柔性化的管理。要尊重对方的人格和权利,满足对方在生理、心理、情感和社会方面的合理需求,在其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成就的肯定中实现管理。所谓柔性化的管理,即不只靠命令、约束、控制等刚性手段来管理,而是更多地依靠沟通、协调、激励、引导等方式。提倡人性化和柔性化的管理方法并不完全排斥科学化和刚性化的管理方式,更不是推事、避事和息事宁人,相反,它是以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尽职尽责为前提的,它要求在现代社会管理中更多地注入人文的因素和内涵,更好地发挥人文精神这一“软实力”的隐性作用。

参考文献:

【1】省略/chinanews/2010-01/08/content_18713522.htm新华网

【2】傅治平.和谐社会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篇7

关键词:党代会精神;推动;城市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369-01

我国目前处于发展中的国家,这就要求我国的发展需要根据党的指导进行建设,因此贯彻落实党代会的精神,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巩固群众基础,进而使各阶层的党员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带领所在的城市快速发展,并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遵照党代会议中的精神进行城市发展的领导,有利于加强城市的快速发展。

一、对思想的解放寻求突破

对党代会精神的学习和贯彻不能直视停留于表面,而是要从本质出发,譬如思想,对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将党代会的精神真正实现贯彻落实,从而推动城市的建设发展,其中思想的解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加快城市发展的意识进行增强。目前许多地区的经济相对于该城市的中心部位来说较为靠后,并且存在一个城市内各区的发展参差不齐的问题,对于这类现象,首先需要当地的党员干部对其给予重视,并树立危机意识,对该地区的经济实际情况有着清醒的认识,有利于为提高经济发展而树立加快城市发展的意识。

2、对于能帮助城市发展的机遇进行牢牢把握。目前国家为解决各城市之间发展差距较大的问题,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治理措施,要求相关地方政府能紧抓这一机遇,将相关文献中关于贫困地区或少数名族的扶植政策做到落到实处,带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3、对城市的开阔创新意识进行增强。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科技和理念,这就要求该地区的各阶层党员干部能够树立开阔创新的意识,对传统思想中阻碍城市发展的部分进行替换,打破常规的模式,进行独立创新,并以开阔创新的精神带领城市的发展。

4、党员树立争先的意识。对于城市的中心城区建设,需要各阶层党员树立争先的意识,并将其意识带入到城市的建设中,做到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优先发展策划、优先实施技术等,实现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先机,有利于推动城市建设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5、加强党员的责任感。对于城市建设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需要各阶层党员明确自身的责任,对于自己所扮演角色承担的任务要勇于承担。在带领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有利于城市发展和人民利益的事进行积极处理,对于自身所犯的失误决策勇于承担,不推卸责任回避问题,做到在城市建设中随时都能挺身而出,使自身成为推动城市建设的有效动力。

6、加强党员的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党建工作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人民群众,因此需要全体党员加强为人民服务意识的建设,并能做到从各方面都尊重群众,为群众牟取利益,有利于加强群众基础建设,从而使城市建设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

二、加速对中心城市的建设

以第四代党代会的精神为例,该会议指出“一同三花两转变”的政策,目的在于使城市能在传承中得以发展,在创新中得以进步,其中需要以加速城市中心建设为主要前提,对城市中心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具有特色的工业集群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主要是将党代会中提到的关于“把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进行贯彻落实,将传统的工业化道路进行改善,以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当做城市发展的首要目标,使工业经济实现规划化、高质量化和高效益化,从而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为城市的快速发展提供动力。

2、将城镇的完整体系构建作为城市的重点。即将党代会中关于“坚持把推进城镇化、打造城镇集群作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中心环节”进行贯彻落实。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将加快城镇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基本前提,有利于凸显地方特色。在进行地方城乡区域建设时可以对该区域内的交通设施作为依托,以促进城镇体系构建的完整性,进而提高其竞争力。

3、将当地的特色效益作为城市农业发展的重点。实现打造农业现代化,有利于落实会议中“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将当地的特色农业进行合理的发展,有利于为当地的农民找到一条独属于该地区的致富道路。要求以现代化的思想和现代化的农业管理为基本前提,进行农村农业综合项目的开发,有利于为当地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保障。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以市场的发展为基本导向,以科技的应用作为建设的手段,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

4、将民营经济的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对于党代会中提到的关于“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的策略,需要将相关地区的民营经济作为城市建设中的进行改革和调整经济机制结构的重点,需要认清抓发展就是民营经济的的基本发展观念,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对民营经济的的、扶持力度进行加强,将相关策略中提到的要求进行全方位的落实[1]。

三、对党代会中提出党员规范进行全方位的落实

在促进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对离不开各级党员干部的指导工作,因此对于党员也提出了相关的要求,首先需要对自身的能力进行提高,这样才能成为推进城市建设的有效支柱,其中对于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实际的处理措施的落实,再次是需要在群众中实现凝聚人心,最后是在党建的工作中做到考核和监督机制的落实,有利于防止党员中出现不利于其健康发展的因素存在[2]。

结语: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在对党代会议精神落实的同时,要求各阶层的党员干部能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并认真进行贯彻落实,有利于为城市建设打下牢固的群众基础,将党代会精神和人们群众的基础相结合进行城市建设,有利于实现加速城市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周密部署层层落实,在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

全会闭幕后,市委、市政府立即将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头等政治任务进行部署,全市上下思想认识迅速统一,形成了风和向正、务求实效的良好风气。

――10月21日,市委召开专题会议,向省部级领导干部传达全会精神。市委书记在会上强调,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继中央十二届六中全会、十四届六中全会研究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之后,我们党又一次以全会的形式研究文化改革与发展,并作出重要决定,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意义重大,必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是意识形态的重要方面,抓文化就是抓方向、抓未来,也是抓民生;对重庆来说,也是在凝聚社会各界的力量,抓发展的内生动力。

――10月21日,市委办公厅下发《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全会精神实质,认真抓好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切实把全会精神落到实处。

――10月21日,市委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召开2011年第四次会议,安排部署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

――10月25日,市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传达全会精神,部署文化改革发展的相关推进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在会上强调,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抓文化就是抓方向、抓未来、抓民生的理念,坚持文化发展的先进性、时代性、群众性的有机结合,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实践,为全体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推动文化建设步入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10月30日上午,中央宣讲团在重庆市委礼堂宣讲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成员、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党组副书记、副署长蒋建国作了主题报告。市委中心组成员、市级党外领导干部,主城九区党政领导,市级和主城九区宣传文化系统领导干部,以及全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宣讲团成员等近千人聆听了报告。在两个小时的宣讲中,蒋建国从理论到实践,对全会精神进行了全面准确、深刻生动的讲解。

10月下旬以来,按照中央和市委的部署、要求,各区县(自治县)党委、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党组(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及大型企业和高等院校党委,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组织传达学习全会精神,在全市上下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

“百千万”宣讲,让全会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11月8日下午,重庆市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在沙坪坝区拉开序幕。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事忠作首场宣讲报告。

何事忠深入浅出地宣讲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文化建设的成就与挑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要方针和主要举措,受到参会人员的热烈欢迎。

何事忠的宣讲报告,揭开了我市宣讲团下基层的序幕。

为了把中央精神和市委要求传达到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去,市委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的通知》,组建了市级宣讲团,分赴各区县和市级有关部门开展巡回宣讲。各区县抽调理论骨干、相关部门领导和大学生“村官”等,组织成立区县、乡镇、村社宣讲团,积极深入基层部门和村社、农家院坝、田间地头开展宣讲活动。按计划,我市将实施“百千万”工程,即全市宣讲场次不得少于100场,区县宣讲团在本辖区宣讲不少于1000场,乡镇、村社宣讲团宣讲不少于10000场,真正实现全会精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使全会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开展立体宣传,营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浓厚舆论氛围

为广泛宣传全会精神,努力营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浓厚舆论氛围,市委创新宣传形式,着力打造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立体宣传”模式。

一是利用主流媒体宣传。市委机关报《重庆日报》、市委机关刊物《当代党员》和重庆电视台、重庆广播电台等媒体及时开设“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聚焦文化体制改革”等专栏、专题,推出系列报道和评论,邀请专家学者解读全会精神,全面、准确、快捷、权威地宣传全会精神,跟踪报道全市各地学习动态和先进典型,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是运用新媒体宣传。注重发挥新媒体覆盖面广、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方便快捷、影响力大的优势和特点,在“华龙网”、“七一网”、“大渝网”等新媒体上开设专栏,推出“重庆文化建设巡礼”等专题,受到网民的欢迎。

三是利用户外大型红色公益广告宣传。充分发挥户外大型红色公益广告的优势,在人流、车流集中,位置醒目、人员密集的地段,迅速设计创作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等为主要内容的大型户外公益广告32块,营造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篇9

我单位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将此项工作列为年度重点工作之一,注重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落实,为了保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常态化,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总管,各副职分管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将精神文明建设各项目标细化量化,责任到人,并坚持与全全单位其他各项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形成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人人有责的常态工作机制。

1.培育扶持精神文明先进组织。成立以扶弱救残、公益宣传、维护秩序、环境保护、募捐、义卖等为目标的黄骅志愿者协会,开展了各种活动。例如,在救助孤寡老人的活动中,为常郭故县村于宝树老人救治腿部疾病,期间为老人四处寻医,得到北京药物研究所专家__医生鼎力帮助,资助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定期的环境保护活动中,开展了清扫青年大街活动,从3月初到9月底持续清扫7个月,累计出勤750余人次,累计1000余小时。得到市民广泛支持和良好评价,同时带动了周边小区居民爱护环境的热情和责任感。在募捐、义卖活动中,救助了__乡__村白血病儿童小__,协会支取“点五”基金加上内部募捐共计5381.5元;协助义卖活动,共为小__募集4100.8元。

2.表彰宣传精神文明先进个人。我单位明确了各党支部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责任分工,积极培树推荐精神文明先进个人,扩大先进人物的影响力。目前,我社区出现了众多先进典型。有孝老爱亲的感人事迹,例如,建设大街居委会居民__长期以来坚持照顾患病的婆婆,不辞辛苦,毫无怨言,其孝老爱亲的行为得到亲朋好友的赞扬和邻里街坊的钦佩。__家园小区居民__十几年如一日悉心侍奉公公,在小区传为佳话,大家都称赞她是难得的孝敬老人的好儿媳。也有无私奉献的优秀党员,例如,感动__的草根人物__,他六十年救四十多人从不留名,背母逛公园,在居民区义务清理垃圾,主持邻里的红白理事等等事迹在群众中影响很大。还有“爱管闲事”的滕仲林老人,他为小区居民管理锅炉,不仅不收钱,还要自己往里搭钱,并且拒绝大家的“补偿”。

3.组织参与精神文明活动。我单位组织培育了十余支文体活动队,积极为文体队申请乐器、服装、道具等,定期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社区文化,活跃社区氛围。同时我街道积极参与文体局等单位组织的各类文艺活动。在今年重阳节之际,我单位各文体队积极上报节目,并在重阳节汇演中奉献了多个精彩节目。

篇10

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关键是人。人的精神风貌是城市精神有形的体现,所以“以人为本”,提高广大市民文明素质,优化社会的每一个细胞,是实施这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的抓手和切入口。而发展先进的城市文化,是培育城市精神的根基。多姿多彩、健康向上的城市文化承传了几千年人类文明的结晶,又是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在城市文化的内核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城市精神的双翼,两者缺一不可,科学是求真,使人明智,人文是求善,使人心灵得以净化,道德获得升华。科技高度发达,而人文缺失或人文沙化的社会是畸形的社会。崇尚科学、弘扬人文,促进人的全面协调的发展,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跃进,这一切都有赖于学习型社会的创建,只有通过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才能在科学与人文的相互协调、补充中实现人与社会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和谐发展。总之,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最根本的是人类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青浦作为*的西大门和后花园,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城镇面貌日新月异,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两个文明建设、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青浦已成为内外商投资的一方热土,昔日的水乡如今到处透发着现代都市的气息。面临*新一轮的大发展,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加快推进城市化的进程,努力使青浦成为*整体发展中最具实力、活力和魅力的地区之一”的宏伟目标,而大力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创建一个学习型社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的要求。以人为本是城市化的核心理念,“实力、活力和魅力”最根本还是体现在青浦的广大市民身上。

在社会转型期,由于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价值趋向多元化,各种观念发生碰撞和摩擦不足为怪,导致人们的意识形态、精神世界呈现出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的倾向,有些人无所适从,在利益驱动下,价值观和社会心态发生程度不同的嬗变,其负面效应是滋生了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等。

为了切实推进青浦城市化进程,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我们应在区委区府领导下,动员全区人民,齐心协力,积极投入,尽快构建起一个学习型社会的基本框架,完善组织机构,建立工作网络,引入激励机制,构筑发展平台,从改善社会生态,优化社会软环境入手,加大软件建设力度,全员、全程、全方位启动这项系统工程。为此,我们提出几点构想和建议:

1、统筹规划,明确目标。

把“建设一个学习型社会,打造城市精神”的总目标分解成各级指标加以具体化。政府和有关部门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社会的方方面面所要承担的任务、要达到的目标、采取那些措施、通过什么途径等都要明确,并加以细化和具体化,增加透明度,做到领导和群众人人都清楚该做什么,怎样做,使其成为可操作易于落实的行动,并有计划、有步骤,不断推进,不能只停留在一般性的号召和宣传层面。

2、舆论引导,鼓动宣传。

在实施“塑造城市精神”的系统工程中,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了使全区人民心中确立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憧憬青浦美好的未来,正确、鲜明、有力度的舆论导向是方向盘和指南针,而宣传鼓动对提高市民对目标、任务的认同感,激发参与热情,鼓舞斗志、振奋精神起到重要作用。让所有得人都知道“塑造城市精神,做可爱的青浦人”人人有份、责无旁贷。要充分发挥各种媒体手段和网络技术的优势,通过新颖多样、简洁明快的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宣传报道,使城市化进程中的闪光事例、先进典型和新鲜经验向全区辐射,使“做一个可爱的青浦人”融入广大市民心灵之中,成为自觉的行动和追求的目标。

3、摸底调查,临床诊断。

对我区市民包括外来人员的文明素养、道德现状和社会风尚中一些不文明的陋习,进行深入的摸底调查和客观评估,做到情况明、问题清,找到差距和症结所在,分析问题本质和根源,在此基础上研究出相应的对策、解决的办法和治理的良方。

4、攻克难点,消除死角。

“散兵游勇”式的无组织的闲散群体会影响学习型社会的创建,更谈不上市民文明素养的提高。所以对社会上的一些无人管的人群,有关部门应将他们组织起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和培训,实现社区学校和各类培训班的全覆盖,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和侧重点,形式灵活多样,生动活泼些(如媒体曾报道的举办外地民工的读书会的事例很有典型意义)。尤其是社会上闲散的青少年和无业人员以及个体经营者、外来人员等一直处在教育和学习的圈子外,这些人很可能成为普及公民道德和法制教育的盲点,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难点,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创建学习型社会需要一支素质较高的骨干队伍,整合区内教育、科技等各方面资源,发挥各种优势,组织层次较高的志愿者成立一些小分队,深入社区、基层和农村,开展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咨询、指导、服务。尤其需要对以上一些人群多送一些“精神食粮”和“人文关怀”。定期或不定期为他们进行一些科普、人文、时政、普法和劳动技术为内容的宣讲和指导。学习型社会无固定的模式,应从社会的最基本的单元着手,如创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班组、学习型行业、学习型企业等等,本着“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放”的原则出发,让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参与到一个学习组织中去,由易到难,由点到面,形成滚雪球的态势,覆盖全区。并组织专家组就“创建学习型社会”为课题进行从实践到理论的探索和研究,开展社会大讨论,集思广益,开创一条有自身特色的新路。

5、大胆探索,不断创新。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也是社会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这是一个新鲜事物,对于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没有十分成熟的经验和现成的操作规程,城市精神的培育和发展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摸索和探求,不断总结和反思。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松散的社会群体如何去组织,组织起来后怎样学,学什么,谁来教,谁来管等等,必定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需要相关部门去一一解决,及时策划和指导,否则就会形同虚设或中途夭折。毋庸置疑,这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但又是意义深远的创新性工作,需要有“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大胆探索。好在社会力量办学、各种培训活动以及文明小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争创活动开展由来已久,这些工作已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管理也十分娴熟,值得借鉴和吸收,两者可以有机结合,尤其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借鉴,可以触类旁通,有所作为。

篇11

关键词 :学生社团;团队精神;绿色食品拓展会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138-04

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和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绿色食品拓展会”是由我院学生自愿成立的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生社团,是食品专业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纽带,是开展学生工作的有效保证,同时还肩负着促进绿色食品专业学生个人技能及专业知识的提高、促进学院及学生与绿色食品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促进绿色食品事业的发展,组织和开展绿色食品的宣传、协作和交流,为提升学院形象、塑造专业特色、发展绿色事业做贡献的重要任务。

随着人数的增加及学生经历的不同,学生社团逐渐出现了几个问题:一是学生干部中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其中又有一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曾担任学生干部,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和个人优越感使之缺乏虚心学习、善于合作的精神;二是学生在选择参与学生工作时趋于务实,部分学生过分追求个人利益,缺乏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三是学院学生工作机制不够完善,很多学生在加入社团组织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工作,认为日常较多的事务性工作和简单的工作方式无法满足他们提高个人实践能力的要求,因此出现一系列消极懈怠现象,导致整个队伍缺乏凝聚力。

笔者拟就“绿色食品拓展会”团队精神建设提出四点建设性意见:(1)明确提出奋斗目标;(2)规范工作机制,形成有效激励;(3)创造交流机会,搭建学习平台,形成良好氛围;(4)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创新能力。目的是使“绿色食品拓展会”成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一支具有专业特色、勤奋上进、团结协作的高素质社团,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团队与团队精神概述

(一)团队的概念

“团队”一词,英文为“work team”,其涵义是通过其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协同作用的最低层次的组织。实质上,团队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行为上具有共同规范的介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一种组织形态,其核心构成要素有目标、人、合作。“绿色食品拓展会”由我院食品专业的六百五十多人组成,有完善的章程及完整的部门体系,成员之间有共同的目标,是一个具有组织性的团队。

(二)团队精神及基本内涵

古往今来,从一个国家、民族、社会的存在发展和繁荣昌盛,到一个地方、单位和家庭的兴衰,都与由个人组成的集体、团队的努力密不可分。“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等生活语言的产生已充分说明了人民大众对团队精神的认可和肯定。所谓团队精神是团队成员对团队的一种文化确认和影响力确认,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共同意识,是推动团队有效运作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团队文化的内涵主要表现为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其基本内涵如下。

一是团队的凝聚力。在团队与成员之间的关系上,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强烈归属感。团队成员把团队当成“家”,把自己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系在一起,愿意为团队的利益和目标奋斗。团队成员极具团队荣誉感,在处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的关系时,团队成员采取团队利益优先的原则,个人服从团队。团队与其成员结成牢固的命运共同体,团队的光荣就是自己的光荣,团队的失败也是自己的失败。

二是团队的协作意识。团队的协作意识是从团队成员之间关系的角度而言。团队精神表现为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及共为一体。在一个团队中,协作对于团队成员而言是一种责任,团队成员彼此间利益共享,相互宽容,彼此信任。在工作上互相协作,在生活上彼此关怀,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凝聚力强,追求团队的整体绩效,目的是使自己的团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

三是团队的高昂士气。从团队成员对团队事物的态度上看,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事物的尽心尽力及全方位投入,每个成员对于团队都保持绝对的忠诚和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成员参与管理、决策。团队成员在处理团队事务时尽职尽责,充满活力,热情洋溢。

团队精神的意义

“绿色食品拓展会”在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已经多年,但是随着学院规模的扩大及校区的搬迁,造成了“绿色食品拓展会”学生干部在“传、帮、带”工作上的脱节,学生不熟悉岗位职能。“绿色食品拓展会”个别部门纪律较松散、目标不明确,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和团队办事效率。团队精神的建设不仅对“绿色食品拓展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对大学生成长更有深远的意义。个人再完美也只是一滴水,而一个团队、一个优秀的团队就是大海。一个人只有融入团队,才能更快地提高与成长。

(一)培养团队精神对“绿色食品拓展会”的意义

随着学院的发展壮大,学生社团数量激增,“绿色食品拓展会”要保持在学院的领头羊地位,更加需要发挥团队精神。独具魅力的团队精神能给社团的快速发展提供核心竞争力。要提高“绿色食品拓展会”的凝聚力,会员相互沟通、交流和合作已成为一种必然。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精诚团结,善于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搞好“绿色食品拓展会”,发展壮大社团。要注重培养团队精神,树立合作意识,逐步消除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改变单纯的个人奋斗、追求自我价值行为,将自己融入团队之中,变“单干”为“群干”,培养学生与人协作、配合工作,增强合作能力,拥有理解他人、包容他人的胸怀。

(二)培养团队精神对会员的意义

首先,团队合作精神成为个人在信息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素质。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基本要求也都强调了这一点:必须具有良好的群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是时展的需要。

其次,培养团队成员的团队精神,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意义,并能提高他们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成员的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与人共事时团结协作的主动性,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个性人格,提高综合素质。团队精神要求团队成员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相互协作,良性竞争。因此,团队精神建设对团队成员个性化及认同自己社会角色的要求,符合素质教育健全学生人格、塑造学生良好个性的要求。

再次,培养团队成员的团队精神是其自身成长的需要。根据专家的研究,在当前的社会竞争中,人的非智力因素对人的竞争实力的影响越来越大。具备团队精神的人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因为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精神的人,具有理解、辨别和感受不同情境的能力,在生活中更能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处理问题时更善于与人沟通,行动中也更乐于帮助别人。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特殊的家庭环境使很多人从小娇生惯养,强调自我中心,只要求社会及他人对自己关心,缺少互相帮助及协作精神。因此,培养团队精神尤其必要。

团队精神的培养途径

“绿色食品拓展会”想要成为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社团,应该具有共同的工作目标、良好的协作意识、明确的分工模式、畅通的交流平台、敏锐的创新能力、超强的团队凝聚力。为实现“绿色食品拓展会”的奋斗目标,培养团队成员的团队精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团队精神。

(一)明确提出奋斗目标

根据现有的条件,“绿色食品拓展会”应以宣扬绿色理念为己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具备创新精神,致力于促进与发展绿色食品事业。要以“三个促进”为指导方针,即以促进绿色食品专业学生个人技能及专业知识的提高为首要任务,创建具有专业特色的焙烤部、检测部、营养交流学习部,培养食品专业的学生食品加工、检测、营养三个方面的能力,更加广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动手能力,让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学加入“绿色食品拓展会”;以促进学院及学生与绿色食品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为发展方向;以促进绿色食品事业的发展为最终目标,本着“倡导绿色食品,高举环保旗帜”的办会理念,秉承务实求是的办事作风,组织和开展绿色食品的宣传、协作和交流,为提升学院形象、塑造专业特色、发展绿色事业做贡献。

(二)规范工作机制,形成有效激励

在团队精神培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和公平公正的考核制度。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绿色食品拓展会”形成了自己的《协会章程》、《绿色食品拓展会干部选拔程序》、《绿色食品拓展会干部工作职责》、《绿色食品拓展会干部工作制度》、《绿色食品拓展会干部考核制度》、《绿色食品拓展会优秀部门评选条例》、《绿色食品拓展会优秀会员评选条例》等规章制度。随着“绿色食品拓展会”的日益壮大及专业能力的需求,增加了具有专业特色的焙烤部、检测部及营养学习交流部,可使更多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发挥所长、各尽其能。

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干部工作绩效的管理,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评,及时反馈考评结果,在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同时,督促学生提高工作绩效。对“绿色食品拓展会”干部绩效的评价要根据预先确定的工作标准评价其工作成效,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社团干部。这不仅是对社团干部工作结果的认定、比较、评价,更是对社团干部行为过程的控制。对工作突出的部门及个人应根据规章制度进行公平、公开、公正的评选与表彰,让“绿色食品拓展会”成员感觉到社团干部的工作有章可循,避免盲目性、随意性,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工作作风,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从而使会员的行为制度化、规范化,形成纪律严明、作风硬朗的社团。

(三)创造交流机会,搭建学习平台,形成良好氛围

有效的沟通有利于会员之间相互了解,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诸多困扰会员的问题中,沟通不良或不善于沟通、人际关系困惑是最令人烦恼的。因此,搭建交流平台成为“绿色食品拓展会”发展壮大的核心,培养会员相互之间沟通合作、相互欣赏的能力,养成“以诚待人”和“欣赏关心他人”的习惯,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培养团队精神。

可通过宣传栏、QQ群、博客及QQ邮箱等方式与会员进行沟通,并且两周开一次“绿色食品拓展会”干部会议,总结工作,布置任务。每次开展活动之前,不仅要经过缜密的设计,还要与各班班长进行沟通交流,广泛听取会员的意见和建议。对会员的好想法、好建议也应尽量采纳,不能够采纳的应该提出原因并对个人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

要定期开展各种讲座,为成员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使会员之间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让会员之间达成共识,消除误解,增进彼此的感情,形成和谐的学习、工作环境。

要做好学生干部“传、帮、带”的工作,对于初选上的学生干部更要实施有效的培训和引导,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让学生尽快熟悉岗位职能,提高个人工作技巧。此外可通过举办学习交流会的形式,从理论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干部的素质,形成学生干部共同进步的机制。经验交流会、工作总结会也是形成学生干部团队精神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消除学生干部工作中产生的误解和隔阂,这一点在营造良好团队氛围的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创新能力

要始终坚持在组织策划活动时培养会员的协作意识、创新能力。“绿色食品拓展会”策划的糕点设计大赛、水果拼盘大赛、创业大练兵、豆浆设计大赛,焙烤部每周三晚上的产品制作,营养学习交流部每周四晚上举行的交流会、大学生营养调查,检测部的实操技能大赛及实验室设计大赛等等,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参赛,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提高他们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团队精神,激发创新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应按照《绿色食品拓展会干部工作职责》对每个部门的工作进行细化分工,指定负责人,实行责任制度,每个干部要明确个人责任,发挥个人作用。会员之间参加活动要求每个班自由组队,至少由8人组成。例如,创业大练兵活动要求会员按照产品方案设计(产品的可行性调查、文献的查阅)、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小组生产(原料的购买、包装的设计、产品的生产)、产品销售等一系列程序进行,这样的活动会员必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团队相互协作,合作精神的培养就有了保障。

世上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有完美的团队。“绿色食品拓展会”努力追求1+1>2的团队效率,以此保证良好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还应该注意对新会员团队精神的培养,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使“绿色食品拓展会”的理念与追求贯穿于会员的整个大学生涯。为此,要适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会员了解、设立共同的目标,培养良好的协作意识,搭建畅通的交流平台,让会员和谐地融入“绿色食品拓展会”这个大家庭中,升华会员的思想,让他们处处以团队的利益为重,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为“绿色食品拓展会”增砖添瓦,使其成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一支具有专业特色、勤奋上进、团结协作的高素质社团,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淑红,杨小朋,等.独立学院大学生社团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科技信息,2011(26).

[2]冯付凯.狼性团队[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3]周菲.组织行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Watts S Humphrey.领导开发团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5]陈东霞.运用游戏训练法培养高校学生干部团队精神[J].科技信息,2007(18).

[6]魏萍.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篇12

为了深入践行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精神,我们对延川县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希望能对当前农村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在延川县农村地区,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相似,因此这几个村庄社会情况,可以反映西北山区农村的整体面貌。

一.调查的总体情况及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一:从时间上看变化

首先,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是经历了一个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变,但同时由于外来思想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因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知识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盲目接受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戏、祭祖、烧香拜佛、还有各地方村落的风土人情等都逐渐消失,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缓慢的情况开始好转。80年以后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以上教育,思想观念不再是那么保守,文化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于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麻将、看电影,甚至是发展到了今天的网络信息文化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发展到现在,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86%都有彩色电视,近26%的农村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在部分地方也有一些文化场所,如:健身设施、书报刊零售点、阅览室、网吧等。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改善,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发展迅速。

调查结果二:从年龄阶段看变化

当前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40岁到60之间的中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60%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听广播,15%打扑克,搓麻将,4%下象棋,另外的5%读书看报,健身(跳舞,太极等等之类的健身活动)16%,还有一些人选择了作其他文化活动。 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来看缺乏指导、监督和引导。调查发现近70%的未成年人在闲暇时的消遣方式选择了上网,在具体的沟通时我了解到他们经常利用网络工具玩游戏或者聊天。网络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但是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孩子们整日沉迷在游戏或聊天的虚拟的游戏世界里,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在调查了解中发现,很多的未成年孩子在暑假期间平均每天上网8个小时以上,甚至有些超过了14个小时。

老年人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贫乏,我们所调查的这些农村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较少,而造成这种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建议农村的相关部门和干部多关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多组织开展一些例如自发组织各类文化活动爱好者组合一起,形成小集体,互相交流沟通之类的文化活动,使农村的老人们老有所乐。

而作为农村经济的主力,18到40岁的青年人是忙碌的,但是在忙碌的同时,对于他们精神文化要求也就更高,调查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农民都比较懂得娱乐,基本上都是懂得在闲暇时自我安排节目的,接触面也广,也是最关注时事发展的,而且他们的整体文化水平也比较高,大部分都有初中毕业。但是同时也是最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一个群体,农村的文化建设总是受到一些落后腐朽的因素所牵绊,例如,打长牌,,当然这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并未提及到,但是在进行沟通访问的过程中,我们也确确实实地发现,这些现象在近几年是屡禁不止的,政府部门也有加大力度进行打击,但是此项任务还是任重而道远。

二、当前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赌博。在我这次调查的四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10元、20元,但是小赌慢慢地就可能滋生成大赌,一些农民的说法是“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不好玩了”,我认为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封建迷信。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我调查的村庄几乎全部都深受封建迷信的影响,都信仰有神论,更是有人宁愿生病去拜神求平安符,也不到医院就医,因为在他们看来,生死都是鬼神在主宰。

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些家庭也较为不注重孩子的教育。

文化活动还是比较少。对于乡村的文化活动是宣扬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渠道,但是当前的农村的文化活动还是不够多,也不够集中,不够固定。

三、 建议

以上就是我们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们认为基层农村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农村的文化活动还是较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但目前的现状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来说还不够,还与大城市的农村存在着一些差距。 所以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就目前的农村经济情况来看,是有能力来建设更多的公共文化场所,如:阅览室,健身的器材和场地,老人活动室等。

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文化教育。应多开展一些例如“送文化下乡”之类的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的阅读能力和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加强教育管理工作。为了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要加强对教育的管理,对于管理的漏洞要及时补缺。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要对网吧等点进行不定期排查,防止未成年人进入。

要极力遏制黄、赌、毒、封建迷信活动。有关部门要及时掌握情报,对于涉入未深的人加强教育,对于已经沦陷的人可以进行行政处罚,对造成社会危害的要依照他的行为作出刑事处罚。

要多关心老一辈的农民。要送温暖,送问候,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篇13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认真传达学习县政务信息公开会议有关精神,并调整我镇政务信息公开领导组,明确职能,确定专人负责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切实做到制度、人员、机构、经费“四落实”。

二、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实行政务信息公开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地位,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权利和民主自由,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为此,我镇组织以领导班子、镇直单位负责人、政务信息公开领导组人员为主,深入学习领会了《关于做好**年度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同志在全县推进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分解**年度全县政务公开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文件精神,提高了认识,统一思想。

三、健全公开机制,提高公开水平

根据县政务信息公开精神,结合我镇实际,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的内容和范围:包括机构、人员和工作职责,行政执法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审批审核事项,行政执法事项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进一步完善公开的程序、形式,由信息公开领导组根据工作职责、公开资料内容和有关制度,提出公开的计划内容,经审核批准后,采取适当形式进行公开。一经公开后,对群众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收集整理并综合分析,从意见和建议中发现我镇信息公开工作的薄弱环节,及时整改。设置固定的政务公开专栏,公开政务信息,设置意见簿、意见箱、监督电话、接受群众监督、收集民情民意。

四、抓好内容更新,确保公开质量

我镇高度重视信息服务及网上工作,督促经办人员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及时更新信息及档案工作最新动态,严格按照信息审批制度,规范信息程序,不得在网上交换文件,文件、信息必须经过审批后方可上网。

五、加强监督检查,发挥监督效用

篇14

摘 要 劳动竞赛是发挥职工主人翁作用、激发职工自觉为企业生产建功立业的有效载体,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培养优秀人才的广阔舞台。本文立足于发电企业在劳动竞赛方面的探索实践,就创新推进新时期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劳动竞赛 解决措施

在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企业如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开展卓有成效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进一步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员工创造性,力求实现认识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努力打造知识型、技能型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切实维护好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新进程,是当前各级工会组织面临的新课题。

一、存在的误区和问题不足

当前部分企业对劳动竞赛的开展在认识上存在着一定误区,在企业管理内部也存在一定的分歧。其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组织劳动竞赛的机制不完善

新形势下劳动竞赛更应当是一项系统工作,是从整体上发挥效能的工作,不是工会独自一家就能完成的。而有些企业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经常是工会自己安排、自己组织、自己管理,出现了“你喊你的,我的”的现象,未形成“各项工作一盘棋,齐抓共管促效益”的良好工作机制,从而也就无法使劳动竞赛工作更深入、更有效。

(二)组织劳动竞赛的管理不到位

组织开展劳动竞赛本应是一项很严密的工作,它要求必须自始至终地严格管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实践中,有些企业往往不能做到这一点,仅注重竞赛的前期动员和后期奖惩,不注重竞赛过程的全程,因此常常是“轰轰烈烈开张,匆匆忙忙收场”,出现了“只管播种,收成靠天”的虎头蛇尾现象,这样一方面很容易挫伤职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无法使劳动竞赛取得应有的效果、达到预期目的。

(三)劳动竞赛的内容形式不科学

有些企业在制定劳动竞赛方案计划、目标任务时,只注重表面形式,缺乏对竞赛的内容、方法、措施的研究,不能紧密结合企业工作实际和中心任务,不能找出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和职工精神状态的关键点和短板所在,不注意调查研究,不注重创新和发展,从而也就无法使劳动竞赛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

二、解决办法和措施

(一)注重机制创新,确保劳动竞赛组织到位

劳动竞赛已经成为推动企业发展、提升企业效益不可或缺的一种有力措施和方式。这也就要求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强职工劳动竞赛,必须在工作机制上积极创新,变“工会一家单干”为“党政工齐抓共管”,从而使竞赛活动做到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确保劳动竞赛扎实推进,真正达到预期目的。

在活动过程中要加强考核检查,利用专项监督检查、职工代表巡视等方式及时掌控竞赛进展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偏,绝不能“扔下不管,任其发展,时间一到,草草收场”。通过职工代表巡视的形式,定期组织职工代表、安监人员、监理人员等对各竞赛组表现情况进行打分,考评过程中发现安全违章、作业质量不合格、计划未完成、文明生产差等情况根据考核办法进行扣分,展播劳动竞赛活动中的“亮点”工作,曝光“脏、乱、差”等现象,结果定期通报。

(二)注重管理创新,保障劳动竞赛有序推进。

明晰的指导思想和健全的工作机制,为更好地组织开展劳动竞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管理工作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将直接影响到职工劳动竞赛是否能够将其指导思想贯彻到底、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对此,我们必须注重管理创新,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管控,建立科学先进的管控模式,确保劳动竞赛稳步有序推进、真正落地做实。

对于活动参与人数、活动形式、活动范围和竞赛结果等内容要详细记录,形成完整的活动资料。竞赛结束后,应及时总结成功经验,查找问题不足,采取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并重的方式及时进行评比表彰奖励,并广泛宣传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推动作用,充分调动全员参与劳动竞赛的积极性,坚决作到“有头有尾”,决不能“虎头蛇尾”,使职工丧失对劳动竞赛的信心。

(三)注重内容形式创新,确保劳动竞赛融入中心、服务大局

要真正提高职工劳动竞赛的效果,在竞赛的内容上我们就必须紧紧围绕企业工作的重点、难点,紧紧围绕企业的经营管理、安全生产,紧紧把握企业效益和职工综合技能素质提升,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和组织职工劳动竞赛活动,才能真正发挥职工劳动竞赛在促进企业发展、提升企业效益中的积极作用,否则职工劳动竞赛将只会是“摆摆样子、走走形式”而已。

在把握好竞赛内容创新的同时,还应注重在竞赛形式上创新。竞赛的形式是实现竞赛内容的必要条件,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而形式必须准确表现内容,同时这种形式也要为职工喜闻乐见、具有吸引力,这样才能使内容得到较好落实。

总之,不管采取何种竞赛形式,我们都必须以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提升企业效益为中心,牢固树立“企业效益为重,内容扎实广泛,形式新颖多样”的思想,本着“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查缺补漏,丰富完善,不断提高劳动竞赛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努力实现劳动竞赛的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项目化、常态化运行,建立完善劳动竞赛长效机制,推动劳动竞赛活动不断走向深入。

参考文献:

[1] 宫富勇.开展劳动竞赛 创造辉煌业绩[J].中国职工教育,2011(01).

[2] 潘华纯.探讨创新工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J].管理观察,2014(36).